CN108658119A - 一种低温硫化技术用于制备硫化铜纳米片及其复合物的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温硫化技术用于制备硫化铜纳米片及其复合物的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58119A
CN108658119A CN201810489097.5A CN201810489097A CN108658119A CN 108658119 A CN108658119 A CN 108658119A CN 201810489097 A CN201810489097 A CN 201810489097A CN 108658119 A CN108658119 A CN 1086581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feooh
sulphur
copper sulfide
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8909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58119B (zh
Inventor
朱纪欣
张桥
徐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48909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581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58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58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581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581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3/00Compounds of copper
    • C01G3/12Sulf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49/00Compounds of iron
    • C01G49/02Oxides; Hydrox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4Accumulators with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of metals other than lithium, e.g. with magnesium or alumi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1Chalcogenides or intercalation compounds thereof
    • H01M4/5815Sulf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20Particle morphology extending in two dimensions, e.g. plate-lik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80Particles consisting of a mixture of two or more inorganic pha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40Electric propert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硫化技术用于制备硫化铜及其复合纳米材料的方法与锂、钠离子电池应用,属于功能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将铜氧化物固体粉末与硫粉均匀混合,在惰性气氛下低温加压加热,即可得到硫化铜纳米材料。该方法制备的材料在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中,具有寿命长,容量高,循环性能稳定的优点。整个工艺流程简单,原料价格低廉,无有毒产物生成,能耗低,绿色环保,反应原料利用率高。克服了目前锂、钠离子电池材料生产成本高昂,过程复杂,副产物多且杂的劣势,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低温硫化技术用于制备硫化铜纳米片及其复合物的方法 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作低温制备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硫化铜及其复合物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1世纪以来,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的化石能源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并且传统化石能源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限制了它在新时代的使用和发展,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人类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新能源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新能源已经逐步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生产中。现今的储能方式丰富多样,其中燃料电池、生物电池和离子电池是如今的主要储能方式。纵观当前的电池领域,在燃料电池领域中,氧还原反应(ORR)需要催化剂提升效率,目前商业化使用的催化剂是碳负载铂,其价格昂贵、易中毒等因素制约了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发展。生物电池虽然有安全性高,能源利用率高的优势,但是其相比于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容量低、放电慢,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商业化的需求。因此离子电池凭借其循环寿命长,能量密度高,性能稳定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使用,其中锂、钠离子电池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广泛商业化的离子电池,而钠离子电池有效解决了锂储量低的问题。
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为石墨,其理论比容量为372mAh g-1,无法满足市场对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需求。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一种转换类负极材料,其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1000mAh g-1),且原料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对环境友好,被视为下一代电池负极材料。但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导电性能差,容量衰减快,倍率性能差等问题约束了其商业应用和发展,因此具有高导电性、高稳定性、高容量、良好倍率性能的过渡金属硫化物成为了电池负极材料技术突破的新重点。但是目前制备过渡金属硫化物的方法步骤繁琐、所需反应温度高、副产物多,限制了它的商业前景。因此,一种步骤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方便的的制备方法亟待开发。
硫化铜纳米材料具有二维片状结构特点,适合锂离子的插入和脱出,而硫化物的转化反应为其提供较高的理论容量。硫化铜导电性能好,放电平台电压高,其作为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和较高的充放电效率。而在本发明中,硫化铜制备原料易得,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等优点推动了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料价格低廉,工艺过程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环保无害、性能优异的功能纳米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合成方法,以克服当下电池材料生产工艺复杂,能耗高,成本高昂等缺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温硫化技术制备硫化铜纳米片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不同形貌的氧化铜或氧化亚铜固体粉末和硫粉混合;不同形貌的铜氧化物固体粉末、硫粉的质量比例是1:0.5~5,得到固体混合物;将得到的固体混合物放置在充满惰性气体的高压反应釜中;将装有混合物的反应釜放置于100~200℃的烘箱中加热1~3h,获得硫化铜和硫的固体混合物;
b、将步骤a中的产物在氮气气氛下的管式炉内低温200~500℃煅烧1~5h,升温速率为2~15℃/min,除去多余的硫杂质,得到硫化铜纳米片;或向步骤a中的产物加入CS2,离心提纯1~5次后在30~70℃烘箱中干燥,除去多余的硫杂质,得到硫化铜纳米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低温硫化技术制备硫化铜复合不同含量羟基氧化铁纳米片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铜氧化物复合羟基氧化铁固体粉末和硫粉混合;所述铜氧化物为氧化铜或氧化亚铜,不同形貌的铜氧化物复合不同含量的羟基氧化铁固体粉末、硫粉的质量比例是1:0.5~5,得到固体混合物;将得到的固体混合物放置在充满惰性气体的高压反应釜中;将装有混合物的反应釜放置于100~200℃的烘箱中加热1~3h,获得硫化铜复合不同含量羟基氧化铁和硫的固体混合物
b、将a中的产物在在氮气气氛下的管式炉内低温200~500℃煅烧1~5h,升温速率为2~15℃/min,除去多余的硫杂质,得到硫化铜复合不同含量羟基氧化铁纳米片或向步骤a中的产物加入CS2,离心提纯1~5次后在30~70℃烘箱中干燥,除去多余的硫杂质,得到硫化铜复合不同含量羟基氧化铁纳米片。
优选的,所述步骤a所用的铜氧化物粉末的形貌为零维、一维或二维,所述零维为不同几何形状的实心纳米颗粒或中空纳米颗粒,所述一维为具有一维取向的纳米线或纳米带等,所述二维为纳米片,其与硫粉混合的方式为充分搅拌混合。
优选的,所述步骤a,b中反应釜内所充的惰性气体为氩气或氮气。
优选的,步骤b中制备的硫化铜可应用但不限于锂、钠离子电池、光热材料、电催化或超级电容器。
优选的,步骤a所用的铜氧化物复合不同含量的羟基氧化铁的形貌为零维、一维或二维,所述零维为不同几何形状的实心纳米颗粒或中空纳米颗粒,所述一维为具有一维取向的纳米线或纳米带等,所述二维为纳米片,其与硫粉混合的方式为充分搅拌混合。
优选的,步骤a,b中反应釜内所充的惰性气体为氩气或氮气。
优选的,所述的低温硫化技术制备硫化铜复合不同含量羟基氧化铁纳米片的应用,步骤b中制备的硫化铜复合物纳米片可应用但不限于锂、钠离子电池、光热材料、电催化或超级电容器。
优选的,所述纳米材料用作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作方法,步骤如下:
a、负极材料的制备:将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以质量比为7:2:1比例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的作用下混合均匀,所述活性物质指所制备的硫化物及其硫化铜复合物,所述导电为碳纳米管CNTs,所述粘结剂为聚偏二氟乙烯 PVDF,将物料充分研磨混合,获得分散均一的浆料,然后均匀的涂抹在铜箔集流体上,转移至真空干燥箱,在60℃下烘干>24h;
b、锂离子电池的组装:以金属锂片为负极,以1.0M LiPF6溶于 EC:DMC:EMC=1:1:1Vol%为电解液,以聚丙烯膜作为隔膜,在手套箱中组装纽扣电池。将组装好的电池在电池测试柜上进行电池性能测试,测试电压窗口为0.01~3V;
c、以金属钠片为负极,1.0M NaPF6溶于EC:DEC=1:1Vol%为电解液,以玻璃纤维膜作为隔膜,在手套箱中组装纽扣电池;将组装好的电池在电池测试柜上进行电池性能测试,测试电压窗口为0.01~2.5V。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硫化铜及其复合物纳米材料制备技术,是通过以下实验方案实现的:
一、硫化铜材料的制备方法:
将不同形貌的氧化铜或氧化亚铜固体粉末和硫粉混合;不同形貌的氧化铜或氧化亚铜固体粉末、硫粉的质量比例是1:0.5~5,得到固体混合物;将得到的固体混合物放置在充满惰性气体的高压反应釜中;将装有混合物的反应釜放置于100~200℃的烘箱中加热1~3h,获得硫化铜和硫的固体混合物
将上述中的产物在在氮气气氛下的管式炉内低温200~500℃煅烧1~5h,升温速率为2~15℃/min,除去硫粉,得到硫化铜纳米材料。或者用CS2进行洗涤操作,除去多余的硫粉,得到硫化铜纳米材料。
二、硫化铜复合羟基氧化铁材料的制备方法
氧化铜复合羟基氧化铁按文献报道的方法制备:
将制备好的八面体氧化铜和氯化亚铁按1:1的比例混合,按每50mg氧化铜 40mLH2O的比例充分超声至烧杯底部无明显颗粒。将超声混匀后的溶液转移至高压反应釜内170℃反应30min。经3次蒸馏水离心洗涤后烘干,获得八面体氧化铜复合低含量羟基氧化铁(L-FeOOH-CuO)。
将制备好的八面体氧化铜和氯化亚铁按1:1的比例混合,按每50mg氧化铜 40mL乙醇的比例充分超声至烧杯底部无明显颗粒。将超声混匀后的溶液转移至高压反应釜内170℃反应30min。经3次乙醇离心洗涤后烘干,获得由氧化铜复合高含量羟基氧化铁纳米片组成的八面体(H-FeOOH-CuO)。
分别将L-FeOOH-CuO、H-FeOOH-CuO和硫粉混合;L-FeOOH-CuO或 H-FeOOH-CuO和硫粉的质量比例是1:0.5~5,得到固体混合物;将得到的固体混合物放置在充满惰性气体的高压反应釜中;将装有混合物的反应釜放置于 100~200℃的烘箱中加热1~3h,获得硫化铜和硫的固体混合物。
将上述中的产物在在氮气气氛下的管式炉内低温200~500℃煅烧1~5h,升温速率为2~15℃/min,除去硫粉,得到硫化铜纳米材料。或者用CS2进行洗涤操作,除去多余的硫粉,得到硫化铜纳米材料。
本方法与传统制备硫化铜或硫化铜复合物的方法相比,对铜氧化物硫化非常专一,可以用于单一铜氧化物的硫化亦能对铜氧化物的复合物选择性硫化。在实际案例中,适用不同价态铜的相转化,因此极大地提升了材料的应用范围。实验操作步骤简单、实验快速,获得的材料具有高的二维宽度(微米级)和纳米级别的厚度。反应过程中化学药剂利用率高,不需要任何溶剂或表面活性剂,在合成完材料后,后处理方法丰富、方便,多余的硫粉可以回收。此外,制备的硫化铜复合羟基氧化铁在锂、钠离子电池具有相当优异的性能,其中低含量羟基氧化铁复合硫化铜的锂离子电池性能在0.2A g-1的电流密度下可达约1200mAh g-1的循环充放电性能,且在高倍率充放电条件下具有相当优秀的容量贡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反应前的六面体氧化铜实心颗粒和反应后的硫化铜的扫描电镜图像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反应前的八面体氧化亚铜实心颗粒和反应后的硫化铜的扫描电镜图像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反应前的中空八面体氧化铜实心颗粒和反应后的硫化铜的扫描电镜图像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反应前的氧化铜纳米线固体粉末和反应后的硫化铜的扫描电镜图像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反应前的中空八面体氧化铜复合低含量羟基氧化铁和反应后的硫化铜复合低含量羟基氧化铁的扫描电镜图像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反应前的中空八面体氧化铜复合高含量羟基氧化铁和反应后的硫化铜复合高含量羟基氧化铁的扫描电镜图像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硫化铜复合低含量羟基氧化铁的锂离子电池性能图,左图电流密度为0.2Ag-1,右图电流密度为0.5Ag-1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硫化铜复合低含量羟基氧化铁的锂离子电池倍率性能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硫化铜复合高含量羟基氧化铁的锂离子电池倍率性能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反应后的硫化铜的XRD图像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反应后的硫化铜的XRD图像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反应后的硫化铜复合低含量羟基氧化铁的XRD图像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硫化铜的锂离子电池性能图,电流密度为0.2Ag-1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硫化铜复合高含量羟基氧化铁的钠离子电池性能图,电流密度为0.2Ag-1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50mg零维实心六面体氧化铜颗粒固体粉末与100mg硫粉混合,得到固体混合物;将得到的固体混合物放置在充满惰性气体的高压反应釜中;将装有混合物的反应釜放置于150℃的烘箱中加热2h。冷却后取出反应釜中的产物,将所得到的固体在氮气气氛下在以2℃/min的升温速度至250℃煅烧1h。得到硫化铜纳米片。将该纳米片用于负极材料,制成锂离子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例2
将20mg实心八面体氧化亚铜固体粉末与10mg硫粉混合,得到固体混合物;将得到的固体混合物放置在充满惰性气体的高压反应釜中;将装有混合物的反应釜放置于150℃的烘箱中加热2h。冷却后取出反应釜中的产物,将所得到的固体在氮气气氛下在以2℃/min的升温速度至250℃煅烧1h。得到硫化铜纳米片。将该纳米片用于负极材料,制成锂离子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例3
将20mg中空八面体氧化铜固体粉末与100mg硫粉混合,得到固体混合物;将得到的固体混合物放置在充满惰性气体的高压反应釜中;将装有混合物的反应釜放置于150℃的烘箱中加热2h。冷却后取出反应釜中的产物,将所得到的固体在氮气气氛下在以2℃/min的升温速度至250℃煅烧1h。得到硫化铜纳米片。将该纳米片用于负极材料,制成锂离子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例4
将30mg氧化铜纳米线固体粉末与100mg硫粉混合,得到固体混合物;将得到的固体混合物放置在充满惰性气体的高压反应釜中;将装有混合物的反应釜放置于150℃的烘箱中加热2h。冷却后取出反应釜中的产物,将所得到的固体在氮气气氛下在以2℃/min的升温速度至250℃煅烧1h。得到硫化铜纳米片。将该纳米片用于负极材料,制成钠离子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例5
将制备好的八面体氧化铜和氯化亚铁按1:1的比例混合,按每50mg氧化铜40 mLH2O的比例充分超声至烧杯底部无明显颗粒。将超声混匀后的溶液转移至高压反应釜内170℃反应30min。经3次蒸馏水离心洗涤后烘干,获得八面体氧化铜复合低含量羟基氧化铁(L-FeOOH-CuO)。
将20mg L-FeOOH-CuO固体粉末与100mg硫粉混合,得到固体混合物;将得到的固体混合物放置在充满惰性气体的高压反应釜中;将装有混合物的反应釜放置于150℃的烘箱中加热2h。冷却后取出反应釜中的产物,将所得到的固体在氮气气氛下在以2℃/min的升温速度至250℃煅烧1h。得到硫化铜复合低含量羟基氧化铁(L-FeOOH-CuS)纳米片。将该纳米片用于负极材料,制成锂离子电池进行测试。将得到的L-FeOOH-CuS于0.1M KOH电解液中进行电催化测试。
实施例6
将制备好的八面体氧化铜和氯化亚铁按1:1的比例混合,按每50mg氧化铜40 mL乙醇的比例充分超声至烧杯底部无明显颗粒。将超声混匀后的溶液转移至高压反应釜内170℃反应30min。经3次乙醇离心洗涤后烘干,获得八面体氧化铜复合高含量羟基氧化铁(H-FeOOH-CuO)。
将20mg H-FeOOH-CuO固体粉末与100mg硫粉混合,得到固体混合物;将得到的固体混合物放置在充满惰性气体的高压反应釜中;将装有混合物的反应釜放置于150℃的烘箱中加热2h。冷却后取出反应釜中的产物,将所得到的固体在氮气气氛下在以2℃/min的升温速度至250℃煅烧1h。得到硫化铜复合高含量羟基氧化铁(H-FeOOH-CuS)纳米片。将该纳米片用于负极材料,制成锂离子和钠离子电池进行测试。
实施例7
一、硫化铜材料的制备方法:
将不同形貌的氧化铜或氧化亚铜固体粉末和硫粉混合;不同形貌的氧化铜或氧化亚铜固体粉末、硫粉的质量比例是1:0.5~5,得到固体混合物;将得到的固体混合物放置在充满惰性气体的高压反应釜中;将装有混合物的反应釜放置于 100~200℃的烘箱中加热1~3h,获得硫化铜和硫的固体混合物
将上述中的产物在在氮气气氛下的管式炉内低温200~500℃煅烧1~5h,升温速率为2~15℃/min,除去硫粉,得到硫化铜纳米材料。或者用CS2进行洗涤操作,除去多余的硫粉,得到硫化铜纳米材料。
二、硫化铜复合羟基氧化铁材料的制备方法
将制备好的八面体氧化铜和氯化亚铁按1:1的比例混合,按每50mg氧化铜 40mLH2O的比例充分超声至烧杯底部无明显颗粒。将超声混匀后的溶液转移至高压反应釜内170℃反应30min。经3次蒸馏水离心洗涤后烘干,获得八面体氧化铜复合低含量羟基氧化铁(L-FeOOH-CuO)。
将制备好的八面体氧化铜和氯化亚铁按1:1的比例混合,按每50mg氧化铜 40mL乙醇的比例充分超声至烧杯底部无明显颗粒。将超声混匀后的溶液转移至高压反应釜内170℃反应30min。经3次乙醇离心洗涤后烘干,获得由氧化铜复合高含量羟基氧化铁纳米片组成的八面体(H-FeOOH-CuO)。
分别将L-FeOOH-CuO、H-FeOOH-CuO和硫粉混合;L-FeOOH-CuO或 H-FeOOH-CuO和硫粉的质量比例是1:0.5~5,得到固体混合物;将得到的固体混合物放置在充满惰性气体的高压反应釜中;将装有混合物的反应釜放置于 100~200℃的烘箱中加热1~3h,获得硫化铜和硫的固体混合物。
将上述中的产物在在氮气气氛下的管式炉内低温200~500℃煅烧1~5h,升温速率为2~15℃/min,除去硫粉,得到硫化铜纳米材料。或者用CS2进行洗涤操作,除去多余的硫粉,得到硫化铜纳米材料。

Claims (9)

1.一种低温硫化技术制备硫化铜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不同形貌的氧化铜或氧化亚铜固体粉末和硫粉混合;不同形貌的铜氧化物固体粉末、硫粉的质量比例是1:0.5~5,得到固体混合物;将得到的固体混合物放置在充满惰性气体的高压反应釜中;将装有混合物的反应釜放置于100~200℃的烘箱中加热1~3h,获得硫化铜和硫的固体混合物;
b、将步骤a中的产物在氮气气氛下的管式炉内低温200~500℃煅烧1~5h,升温速率为2~15℃/min,除去多余的硫杂质,得到硫化铜纳米片;或向步骤a中的产物加入CS2,离心提纯1~5次后在30~70℃烘箱中干燥,除去多余的硫杂质,得到硫化铜纳米片。
2.一种低温硫化技术制备硫化铜复合不同含量羟基氧化铁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铜氧化物复合羟基氧化铁固体粉末和硫粉混合;所述铜氧化物为氧化铜或氧化亚铜,不同形貌的铜氧化物复合不同含量的羟基氧化铁固体粉末、硫粉的质量比例是1:0.5~5,得到固体混合物;将得到的固体混合物放置在充满惰性气体的高压反应釜中;将装有混合物的反应釜放置于100~200℃的烘箱中加热1~3h,获得硫化铜复合不同含量羟基氧化铁和硫的固体混合物
b、将a中的产物在在氮气气氛下的管式炉内低温200~500℃煅烧1~5h,升温速率为2~15℃/min,除去多余的硫杂质,得到硫化铜复合不同含量羟基氧化铁纳米片或向步骤a中的产物加入CS2,离心提纯1~5次后在30~70℃烘箱中干燥,除去多余的硫杂质,得到硫化铜复合不同含量羟基氧化铁纳米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硫化技术制备硫化铜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所用的铜氧化物粉末的形貌为零维、一维或二维,所述零维为不同几何形状的实心纳米颗粒或中空纳米颗粒,所述一维为具有一维取向的纳米线或纳米带等,所述二维为纳米片,其与硫粉混合的方式为充分搅拌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硫化技术制备硫化铜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b中反应釜内所充的惰性气体为氩气或氮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硫化技术制备硫化铜纳米片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制备的硫化铜可应用但不限于锂、钠离子电池、光热材料、电催化或超级电容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硫化技术制备硫化铜复合不同含量羟基氧化铁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用的铜氧化物复合不同含量的羟基氧化铁的形貌为零维、一维或二维,所述零维为不同几何形状的实心纳米颗粒或中空纳米颗粒,所述一维为具有一维取向的纳米线或纳米带等,所述二维为纳米片,其与硫粉混合的方式为充分搅拌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硫化技术制备硫化铜复合不同含量羟基氧化铁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b中反应釜内所充的惰性气体为氩气或氮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硫化技术制备硫化铜复合不同含量羟基氧化铁纳米片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制备的硫化铜复合物纳米片可应用但不限于锂、钠离子电池、光热材料、电催化或超级电容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温硫化技术硫化铜及硫化铜复合不同含量羟基氧化铁纳米片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材料用作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作方法,步骤如下:
a、负极材料的制备:将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以质量比为7:2:1比例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的作用下混合均匀,所述活性物质指所制备的硫化物及其硫化铜复合物,所述导电为碳纳米管CNTs,所述粘结剂为聚偏二氟乙烯PVDF,将物料充分研磨混合,获得分散均一的浆料,然后均匀的涂抹在铜箔集流体上,转移至真空干燥箱,在60℃下烘干>24h;
b、锂离子电池的组装:以金属锂片为负极,以1.0M LiPF6溶于EC:DMC:EMC=1:1:1Vol%为电解液,以聚丙烯膜作为隔膜,在手套箱中组装纽扣电池。将组装好的电池在电池测试柜上进行电池性能测试,测试电压窗口为0.01~3V;
c、以金属钠片为负极,1.0M NaPF6溶于EC:DEC=1:1Vol%为电解液,以玻璃纤维膜作为隔膜,在手套箱中组装纽扣电池;将组装好的电池在电池测试柜上进行电池性能测试,测试电压窗口为0.01~2.5V。
CN201810489097.5A 2018-05-21 2018-05-21 一种低温硫化技术用于制备硫化铜纳米片及其复合物的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086581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89097.5A CN108658119B (zh) 2018-05-21 2018-05-21 一种低温硫化技术用于制备硫化铜纳米片及其复合物的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89097.5A CN108658119B (zh) 2018-05-21 2018-05-21 一种低温硫化技术用于制备硫化铜纳米片及其复合物的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58119A true CN108658119A (zh) 2018-10-16
CN108658119B CN108658119B (zh) 2020-07-31

Family

ID=63777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89097.5A Active CN108658119B (zh) 2018-05-21 2018-05-21 一种低温硫化技术用于制备硫化铜纳米片及其复合物的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58119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3402A (zh) * 2018-12-28 2019-05-03 南京大学 可在极限温度范围工作的太阳能光热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39449A (zh) * 2019-09-26 2020-01-31 天津大学 制备内嵌FeS2纳米颗粒的氮/硫共掺杂碳纳米片围成的三维微球的方法
CN111286037A (zh) * 2020-03-03 2020-06-16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形貌可控的低维铜基共轭聚合物纳米热电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762821A (zh) * 2020-06-08 2020-10-13 安徽师范大学 一种空心微纳结构二硫化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铝离子电池正极及铝离子电池
CN113753939A (zh) * 2021-09-27 2021-12-07 武汉大学 球形海胆状氧化铜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5028189A (zh) * 2022-04-28 2022-09-09 苏州大学 一种铜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11347A (zh) * 2022-11-04 2023-01-17 江南大学 一种高太阳能吸收的磁性聚多巴胺修饰CuS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3530A (zh) * 2011-08-03 2012-02-29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Cu1.8+xS二元热电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495908A (zh) * 2014-12-31 2015-04-08 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 硫化亚铜粉体的制备方法及硫化亚铜粉体
CN105668607A (zh) * 2016-01-11 2016-06-15 天津师范大学 一种纳米片状硫化铜材料的制备方法
WO2017004694A1 (en) * 2015-07-06 2017-01-12 Sherritt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Recovery of copper from arsenic-containing process feed
CN106400202A (zh) * 2016-07-04 2017-02-15 长春理工大学 一种制备硫化铜纳米纤维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3530A (zh) * 2011-08-03 2012-02-29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Cu1.8+xS二元热电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495908A (zh) * 2014-12-31 2015-04-08 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 硫化亚铜粉体的制备方法及硫化亚铜粉体
WO2017004694A1 (en) * 2015-07-06 2017-01-12 Sherritt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Recovery of copper from arsenic-containing process feed
CN105668607A (zh) * 2016-01-11 2016-06-15 天津师范大学 一种纳米片状硫化铜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400202A (zh) * 2016-07-04 2017-02-15 长春理工大学 一种制备硫化铜纳米纤维的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3402A (zh) * 2018-12-28 2019-05-03 南京大学 可在极限温度范围工作的太阳能光热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39449A (zh) * 2019-09-26 2020-01-31 天津大学 制备内嵌FeS2纳米颗粒的氮/硫共掺杂碳纳米片围成的三维微球的方法
CN111286037A (zh) * 2020-03-03 2020-06-16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形貌可控的低维铜基共轭聚合物纳米热电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286037B (zh) * 2020-03-03 2021-05-2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形貌可控的低维铜基共轭聚合物纳米热电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762821A (zh) * 2020-06-08 2020-10-13 安徽师范大学 一种空心微纳结构二硫化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铝离子电池正极及铝离子电池
CN113753939A (zh) * 2021-09-27 2021-12-07 武汉大学 球形海胆状氧化铜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5028189A (zh) * 2022-04-28 2022-09-09 苏州大学 一种铜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28189B (zh) * 2022-04-28 2023-05-12 苏州大学 一种铜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11347A (zh) * 2022-11-04 2023-01-17 江南大学 一种高太阳能吸收的磁性聚多巴胺修饰CuS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58119B (zh) 2020-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58119A (zh) 一种低温硫化技术用于制备硫化铜纳米片及其复合物的方法和应用
CN106450195B (zh) 一种锂硫电池用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该正极材料的锂硫电池
CN108390033B (zh) 一种制备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碳包覆锑纳米管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157845B (zh) 一种制备石墨烯复合三元材料的方法
CN106745323B (zh) 一种铁硫化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994225A (zh) 一种多孔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03236519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多孔碳基单块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9742359A (zh)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及锂硫电池
CN107516740B (zh) 一种炭黑、石墨烯粉体复合导电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3928668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579250B (zh) 一种复合碳材料导电剂
CN106099109A (zh) 一种沥青基硬炭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085834A (zh) 一种铁掺杂的二硒化镍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058193A (zh) 一种新型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904395A (zh) 一种二硫化钼-石墨烯复合材料
CN105406071B (zh) 一种高倍率磷酸钒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299344A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钛酸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76694A (zh) 一种聚酰亚胺衍生碳/二硫化钼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钾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14188523A (zh) 一种石墨烯负载五氧化二钒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05977487A (zh) 手风琴状vs2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759389B (zh) 一种Cu(Ni,Co)2S4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83589B (zh) 一种四氧化三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983318B (zh) 用于非水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非水二次电池负极和非水二次电池
CN105098157A (zh) Fe4[Fe(CN)6]3@Co3[Co(CN)6]2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7749468A (zh) 一种具有多级结构的碳纳米纤维、金属相二硫化钼和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