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2391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02391A CN108602391A CN201780010579.1A CN201780010579A CN108602391A CN 108602391 A CN108602391 A CN 108602391A CN 201780010579 A CN201780010579 A CN 201780010579A CN 108602391 A CN108602391 A CN 1086023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re
- translot
- perforation
- land
- land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10000002421 cell wall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13316 z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10000003754 fetu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265 homogen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57 fib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56 performance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16 miti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2853 Nelumbo nucif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6508 Nelumbo nucifer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6510 Nelumbo pentapetal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131316 Panax pseudoginseng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60 aram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235 aromatic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0 cal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651 moo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894007 speci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11/1218—Three-dimensional shape with regard to depth and extending dir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4—Asymmetric patter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1—Shape of the shoulders between tread and sidewall, e.g. rounded, stepped or cantilever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60C11/0309—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further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2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1—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isolated elements, e.g. block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44—Circumferential grooves provided at the equatorial plan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46—Circumferential grooves with zigzag sha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65—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characterised by width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72—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with particular inclination ang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81—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81—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 B60C2011/0383—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at the centre of the trea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09—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traight at the tread surfa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inusoidal or zigzag at the tread surfa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2011/129—Sipe density, i.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ipes within the pattern
- B60C2011/1295—Sipe density, i.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ipes within the pattern vari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04—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road vehicles, e.g. passenger c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该充气轮胎(1)具备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四条以上的周向主槽(21、22)、和由周向主槽(21、22)区划而成的五列以上的陆部(31~33)。另外,中央陆部(31)和左右的第二陆部(32、32)分别具备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以预定的倾斜角倾斜并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贯通陆部(31、32)的多个贯通横槽(411、412;421、422)。处于中央陆部(31)的多个贯通横槽(411、412)、与处于左右的第二陆部(32)的多个贯通横槽(421、422)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相互向相反方向倾斜。另外,处于左右的第二陆部(32、32)的贯通横槽(421、422)的至少一方的槽壁具有在胎面俯视下在轮胎周向上弯折的台阶状的弯折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更详细而言,涉及能够提高轮胎的雪地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尤其是,在用于全季节的乘用车用轮胎和轻型车用轮胎中,为了提高轮胎的雪地性能,采用了具有多个块列的块花纹。作为这样的以往的充气轮胎,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7180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轮胎的雪地性能的充气轮胎。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备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四条以上的周向主槽、和由所述周向主槽区划而成的五列以上的陆部,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将处于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左右的所述陆部定义为胎肩陆部、将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起处于第二列的左右的所述陆部定义为第二陆部、将处于比所述第二陆部靠轮胎赤道面侧的陆部定义为中央陆部时,所述中央陆部和左右的所述第二陆部分别具备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以预定的倾斜角倾斜并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贯通所述陆部的多个贯通横槽(日文:ラグ溝),处于所述中央陆部的所述多个贯通横槽、与处于所述左右的第二陆部的所述多个贯通横槽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相互向相反方向倾斜,并且,处于所述左右的第二陆部的所述贯通横槽的至少一方的槽壁具有在胎面俯视下在轮胎周向上弯折的台阶状的弯折部。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1)中央陆部的贯通横槽与左右的第二陆部的贯通横槽相互向相反方向倾斜,因此,车辆转弯时的在雪地路面上的牵引性提高。另外,(2)处于左右的第二陆部的贯通横槽具有台阶状的弯折部的槽壁,因此胎面部中央区域中的贯通横槽的边缘成分增加。由此,具有轮胎的雪地性能提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子午线方向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图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图2所记载的胎面花纹的中央区域的放大图。
图4是示出图2所记载的胎面花纹的中央陆部的放大图。
图5是示出图2所记载的胎面花纹的第二陆部的放大图。
图6是示出图5所记载的第二陆部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图2所记载的胎面花纹的胎肩陆部的放大图。
图8是示出三维刀槽花纹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三维刀槽花纹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的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由本实施方式限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包括维持发明的同一性并且能够置换且有置换的显而易见性的要素。另外,本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多个变形例能够在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范围内任意地组合。
[充气轮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子午线方向的截面图。该图示出了轮胎径向的单侧区域的截面图。另外,该图示出了乘用车用子午线轮胎来作为充气轮胎的一例。
在该图中,轮胎子午线方向的截面是指以包括轮胎旋转轴(省略图示)的平面切断了轮胎时的截面。另外,标号CL为轮胎赤道面,是指通过轮胎旋转轴方向上的轮胎的中心点且与轮胎旋转轴垂直的平面。另外,轮胎宽度方向是指与轮胎旋转轴平行的方向,轮胎径向是指与轮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
该充气轮胎1具有以轮胎旋转轴为中心的环状构造,并具备:一对胎圈芯11、11、一对胎圈填胶12、12、胎体层13、带束层14、胎面橡胶15、一对胎侧橡胶16、16、以及一对轮辋缓冲橡胶17、17(参照图1)。
一对胎圈芯11、11是将多个胎圈丝(英文:bead wire)捆束而成的环状部件,并构成左右的胎圈部的芯。一对胎圈填胶12、12分别配置于一对胎圈芯11、11的轮胎径向外周而构成胎圈部。
胎体层13具有由一个胎体帘布层形成的单层构造或将多个胎体帘布层层叠而成的多层构造,并呈环状地架设于左右的胎圈芯11、11之间而构成轮胎的骨架。另外,胎体层13的两端部以将胎圈芯11和胎圈填胶12包入的方式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翻卷并卡定。另外,胎体层13的胎体帘布层通过将由钢或有机纤维材料(例如,芳族聚酰胺、尼龙、聚酯、人造纤维等)形成的多个胎体帘线用帘线橡胶覆盖并进行压延加工而构成,并具有绝对值为80[deg]以上且95[deg]以下的胎体角度(胎体帘线的纤维方向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
带束层14是通过将一对交叉带束141、142和带束覆层143层叠而成的,并配置成卷挂于胎体层13的外周。一对交叉带束141、142通过将由钢或有机纤维材料形成的多个带束帘线用帘线橡胶覆盖并进行压延加工而构成,并具有绝对值为20[deg]以上且55[deg]以下的带束角度。另外,一对交叉带束141、142具有符号相互不同的带束角度(带束帘线的纤维方向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并使带束帘线的纤维方向相互交叉地层叠(交叉帘布层构造)。带束覆层143通过对用帘线橡胶覆盖的由钢或有机纤维材料形成的多个帘线进行压延加工而构成,并具有绝对值为0[deg]以上且10[deg]以下的带束角度。另外,带束覆层143层叠地配置在交叉带束141、142的轮胎径向外侧。
胎面橡胶15配置于胎体层13及带束层14的轮胎径向外周而构成轮胎的胎面部。一对胎侧橡胶16、16分别配置于胎体层13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而构成左右的胎侧部。一对轮辋缓冲橡胶17、17分别配置于左右的胎圈芯11、11及胎体层13的翻卷部的轮胎径向内侧,而构成左右的胎圈部与轮辋凸缘的接触面。
[胎面花纹]
图2是示出图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俯视图。该图示出了全季节用轮胎的胎面花纹。在该图中,轮胎周向是指绕轮胎旋转轴的方向。另外,标号T为轮胎接地端。
如图2所示,充气轮胎1在胎面部具备: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多个周向主槽21、22;由这些周向主槽21、22区划出的多个陆部31~33;以及配置于这些陆部31~33的多个横槽411、412、421、422、431、432。
周向主槽是指具有表示磨损末期的磨损指示器的周向槽,一般具有5.0[mm]以上的槽宽以及7.5[mm]以上的槽深。另外,横槽是指具有2.0[mm]以上的槽宽以及3.0[mm]以上的槽深的横向槽。另外,后述的刀槽花纹是指形成于陆部的切口,一般具有小于1.5[mm]的刀槽花纹宽度。
槽宽在将轮胎安装于规定轮辋并填充了规定内压的无负载状态下、作为槽开口部处的左右的槽壁的距离的最大值而被测定。在陆部在边缘部具有缺口部和/或倒角部的构成中,在将槽长度方向设为法线方向的剖视下,以胎面踏面与槽壁的延长线的交点为基准来测定槽宽。另外,在槽在轮胎周向上呈锯齿状或波状地延伸的构成中,以槽壁的振幅的中心线为基准来测定槽宽。
槽深在将轮胎安装于规定轮辋并填充了规定内压的无负载状态下、作为从胎面踏面到槽底为止的距离的最大值而被测定。另外,在槽在槽底具有局部的凹凸部和/或刀槽花纹的构成中,将这些除外地测定槽深。
规定轮辋是指JATMA所规定的“適用リム(适用轮辋)”、TRA所规定的“Design Rim(设计轮辋)”、或ETRTO所规定的“Measuring Rim(测量轮辋)”。另外,规定内压是指JATMA所规定的“最高空気圧(最高气压)”、TRA所规定的“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COLDINFLATION PRESSURES(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载极限)”的最大值、或ETRTO所规定的“INFLATION PRESSURES(充气压力)”。另外,规定载荷是指JATMA所规定的“最大負荷能力(最大负载能力)”、TRA所规定的“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INFLATIONPRESSURES(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载极限)”的最大值、或ETRTO所规定的“LOAD CAPACITY(负载能力)”。不过,在JATMA中,在乘用车用轮胎的情况下,规定内压为气压180[kPa],规定载荷为最大负载能力的88[%]。
例如,在图2的构成中,充气轮胎1具有以轮胎赤道面CL上的点为中心的左右点对称的胎面花纹。另外,四条周向主槽21、22以轮胎赤道面CL上为中心呈左右对称地配置。另外,由四条周向主槽21、22区划出五列陆部31~33。另外,一个陆部31配置在轮胎赤道面CL上。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配置五条以上的周向主槽(省略图示)。另外,周向主槽21、22也可以以轮胎赤道面CL为中心呈左右非对称地配置(省略图示)。另外,周向主槽也可以配置在轮胎赤道面CL上(省略图示)。因此,陆部31可以配置于从轮胎赤道面CL离开的位置。
另外,在图2的构成中,四条周向主槽21、22作为整体具有直线形状,左右的陆部31~33的边缘部向周向主槽21、22侧突出,由此各周向主槽21、22的槽壁朝向轮胎周向呈台阶状地变化。
但是,不限于此,周向主槽21、22既可以具有简单的直线形状,也可以具有在轮胎周向上一边弯折或弯曲一边延伸的锯齿形状或波状形状(省略图示)。
在此,将处于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左右的周向主槽22、22称为最外周向主槽。另外,以左右的最外周向主槽22、22为界来定义胎面部中央区域及胎面部胎肩区域
另外,将由周向主槽21、22区划出的多个陆部31~33中的、处于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陆部33定义为胎肩陆部。胎肩陆部33是由最外周向主槽22区划出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陆部,并在胎面表面具有轮胎接地端T。另外,将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起第二列的陆部32定义为第二陆部。第二陆部32是由最外周向主槽22区划出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陆部,并以隔着最外周向主槽22的方式与胎肩陆部33相邻。另外,将处于比第二陆部32靠轮胎赤道面CL侧的陆部31定义为中央陆部。中央陆部31既可以配置于轮胎赤道面CL上(图2),也可以配置于从轮胎赤道面CL离开的位置(省略图示)。
另外,在图2的构成中,所有的陆部31~33分别具有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横槽411、412;421、422;431、432。另外,一部分的横槽411、412;421、422;431是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贯通对应的陆部31;32;33的贯通横槽,另外,在轮胎周向上以预定间隔排列。由此,所有的陆部31~33由横槽411、412;421、422;431在轮胎周向上分离断开,并形成了由多个块构成的块列。
但是,不限于此,例如,胎肩陆部33的所有的横槽431、432也可以是一方的端部在胎肩陆部33内终止的非贯通横槽(省略图示)。在该情况下,胎肩陆部33成为在轮胎周向上连续的花纹条(英文:rib)。
[贯通横槽的配置构造]
尤其是,在用于全季节的乘用车用轮胎和轻型车用轮胎中,为了提高轮胎的雪地性能,采用了具有多个块列的块花纹。另一方面,在该块花纹中,倾向于花纹噪声增加而轮胎的噪声性能恶化。
因此,该充气轮胎1为了兼顾到轮胎的雪地性能和噪声性能而采用了以下的构成。
图3是示出图2所记载的胎面花纹的中央区域的放大图。该图尤其是简略地示出了中央陆部31的贯通横槽411、412以及第二陆部32的贯通横槽421、422的配置构造。
如图3所示,中央陆部31和左右的第二陆部32、32分别具备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贯通陆部31;32的多个贯通横槽411、412;421、422。由这些贯通横槽411、412;421、422将中央陆部31和左右的第二陆部32、32在轮胎周向上分离断开而成为块列。由此,在雪地路面上的牵引性(雪中剪切力)增加,轮胎的雪地性能(尤其是驱动性能)提高。
另外,中央陆部31以及左右的第二陆部32、32的贯通横槽411、412、421、422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以预定的倾斜角(省略图中的尺寸标号)倾斜。另外,贯通横槽411、412、421、422的倾斜角的绝对值优选处于5[deg]以上且70[deg]以下的范围,更优选处于10[deg]以上且60[deg]以下的范围,进一步优选处于20[deg]以上且48[deg]以下的范围。另外,优选的是,中央陆部31的贯通横槽411、412的倾斜角的绝对值比左右的第二陆部32、32的贯通横槽421、422的绝对值小且差为15[deg]以上。
中央陆部以及第二陆部中的贯通横槽的倾斜角作为将贯通横槽相对于左右的周向主槽的开口部的中心点连结的假想线与轮胎旋转轴所成的角度而被测定。另外,胎肩陆部中的贯通横槽的倾斜角作为将贯通横槽相对于最外周向主槽以及轮胎接地端的开口部的中心点连结的假想线与轮胎旋转轴所成的角度而被测定。
此时,处于中央陆部31的多个贯通横槽411、412与处于左右的第二陆部32的多个贯通横槽421、422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相互向相反方向倾斜。另外,处于左右的第二陆部32、32的贯通横槽421、422相互向同一方向倾斜。由此,车辆转弯时的在雪地路面上的牵引性增加,轮胎的雪地性能(尤其是转弯性能)提高。
例如,在图2的构成中,如上所述,五列陆部31~33分别具备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以预定的倾斜角倾斜的多个贯通横槽411、412、421、422、431。另外,中央陆部31以及左右的胎肩陆部33、33的贯通横槽411、412、431与左右的第二陆部32、32的贯通横槽421、422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相互向相反方向倾斜。另外,中央陆部31的贯通横槽411、412与胎肩陆部33的贯通横槽431相互向同一方向倾斜,另外,左右的第二陆部32、32的贯通横槽411、412相互向同一方向倾斜。另外,相邻的陆部31、32;32、33的贯通横槽的方向相互反转。由此,在胎面花纹整体中,贯通横槽411、412、421、422、431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呈锯齿状地排列。由此,车辆转弯时的在雪地路面上的牵引性被进一步提高。
另外,如图2所示,相邻的陆部31、32;32、33的贯通横槽411、412、421、422;421、422、431相对于各周向主槽21、22的开口部的位置在轮胎周向上相互偏移地配置。因此,相邻的陆部31、32;32、33的贯通横槽411、412、421、422;421、422、431相互不在槽中心线的延长线上,且相互不连续地配置。由此,在雪地路面上的牵引性被进一步提高。
[不同种类块的排列构造]
图4是示出图2所记载的胎面花纹的中央陆部的放大图。图5是示出图2所记载的胎面花纹的第二陆部的放大图。图6是示出图5所记载的第二陆部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如图2和图3所示,中央陆部31和左右的第二陆部32、32分别具备多种贯通横槽411、412;421、422、和由这些贯通横槽411、412;421、422区划而成的多种块311、312;321、322(参照图3)。另外,多种贯通横槽411、412;421、422在轮胎周向上周期性地排列。另外,多种块311、312;321、322具有相互不同的形状。另外,将上述多种块311、312;321、322设为一组的多组块单元遍及轮胎整周地反复排列。在该构成中,胎面部中央区域的陆部31、32分别具备由多种块311、312;321、322构成的块列,由此可降低以块形状为起因的轮胎滚动时的花纹噪声。由此,轮胎的噪声性能(尤其是车内噪声性能)提高。
上述的贯通横槽以及块的种类数量设定在两种以上且三种以下的范围。
而且,关于充气轮胎1,作为胎面花纹整体而具备使间距排列在轮胎周向上变化而成的变间距构造,各陆部31~33的块的周向长度朝向轮胎周向周期性地变化。因此,在中央陆部31和左右的第二陆部32、32中,将上述多种块311、312;321、322设为一组的块单元的周向长度因上述的变间距构造而朝向轮胎周向周期性地变化。由此,轮胎滚动时的花纹噪声被有效地降低。
例如,在图4的构成中,中央陆部31具备两种贯通横槽411、412,这些贯通横槽411、412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配置(参照图2)。另外,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贯通横槽411、412具有相互不同的倾斜角θ11、θ12(省略图中的尺寸标号)。另外,由这些贯通横槽411、412区划而成的两种块311、312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排列。另外,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块311、312具有相互不同的形状。另外,这些块311、312具有相互点对称的轮廓形状。
另外,第一块311的一方的周向主槽21侧(图4的右侧)的边缘部在轮胎周向上长,另一方的周向主槽21侧(图4的左侧)的边缘部短。相反地,第二块312的一方的周向主槽21侧(图4的右侧)的边缘部短,另一方的周向主槽21侧(图4的左侧)的边缘部长。因此,当着眼于中央陆部31的单侧的边缘部时,长的边缘部与短的边缘部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配置。
另外,两种贯通横槽411、412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向同一方向倾斜,另外,宽度窄的第一贯通横槽411的倾斜角θ11比宽度宽的第二贯通横槽412的倾斜角θ12大(θ12<θ11)。此时,这些倾斜角θ11、θ12之差优选处于3[deg]≤θ11-θ12≤20[deg]的范围,更优选处于5[deg]≤θ11-θ12≤10[deg]的范围。由此,可确保相邻的贯通横槽411、412的倾斜角θ11、θ12之差θ11-θ12,可确保轮胎滚动时的花纹噪声的减轻作用,另外,可减小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块311、312;321、322的刚性差或者边缘长度之差,可抑制块的偏磨损。
另外,宽度窄的第一贯通横槽411的槽宽Wg11与宽度宽的第二贯通横槽412的槽宽Wg12优选具有1.10≤Wg12/Wg11≤3.00的关系,更优选具有1.30≤Wg12/Wg11≤2.00的关系。由此,可使相邻的贯通横槽411、412的槽宽Wg11、Wg12之比Wg12/Wg11适当化。
此外,宽度宽的第二贯通横槽412的槽宽Wg12能够根据轮胎尺寸适当选择。在一般的用于全季节的乘用车用轮胎和轻型车用轮胎中,宽度宽的第二贯通横槽412的槽宽Wg12处于3.8[mm]≤Wg12≤5.3[mm]的范围内。
另外,如图4所示,中央陆部31的贯通横槽411、412分别具有在胎面俯视下呈台阶状的弯折部。具体而言,中央陆部31的贯通横槽411、412的左右的槽壁在块311、312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区域(块宽度的1/3的区域)分别具有在轮胎周向上弯折的台阶状的弯折部。另外,贯通横槽411、412的弯折部在胎面俯视下具有Z字形状或曲柄形状。另外,以使得贯通横槽411、412的槽宽大致恒定的方式、平行地配置贯通横槽411、412的左右的槽壁。在该构成中,与横槽具有直线形状的构成相比,贯通横槽411、412的边缘成分增加。由此,轮胎的雪地性能提高。
台阶状的弯折部由第一槽壁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槽壁部在轮胎周向上偏移地配置的第二槽壁部、以及在轮胎周向上延伸并将所述第一槽壁部和所述第二槽壁部连接的周向槽壁部进行定义。另外,所述周向槽壁部的壁面与轮胎周向所成的角度(省略图中的尺寸标号)优选处于80[deg]以上且100[deg]以下的范围,更优选处于85[deg]以上且95[deg]以下的范围。
另外,在图4的构成中,贯通横槽411、412仅具有单个弯折部,但不限于此,贯通横槽411、412也可以具有多个弯折部(省略图示)。另外,在图4的构成中,贯通横槽411、412的槽壁除了弯折部以外作为整体具有直线形状,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像后述的第二陆部32的贯通横槽421、422(参照图5)那样,贯通横槽411、412的槽壁作为整体呈圆弧状地弯曲。
另外,在图4的构成中,中央陆部31的贯通横槽411、412分别遍及槽长度方向的整个区域地具有恒定的槽宽Wg11、Wg12。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贯通横槽411、412在其相对于周向主槽21的开口部处进行扩宽,由此贯通横槽411、412的槽宽Wg11、Wg12朝向槽长度方向而变化(省略图示)。
同样地,在图5的构成中,左右的第二陆部32、32具备两种贯通横槽421、422,这些贯通横槽421、422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配置(参照图2)。另外,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贯通横槽421、422具有相互不同的倾斜角θ21、θ22(省略图中的尺寸标号)。另外,由这些贯通横槽421、422区划而成的两种块321、322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排列。由此,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块321、322具有相互不同的形状。
另外,由于相邻的贯通横槽421、422具有相互不同的倾斜角,因此块321、322的周向主槽21、22侧的左右的边缘部具有相互不同的周向长度。另外,相邻的一方的块321的轮胎赤道面CL侧的边缘部在轮胎周向上长,轮胎接地端T侧的边缘部短。相反地,另一方的块322的轮胎赤道面CL侧的边缘部在轮胎周向上短,轮胎接地端T侧的边缘部在轮胎周向上长。因此,当着眼于第二陆部32的单侧的边缘部时,长的边缘部与短的边缘部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配置。另外,在左右的周向主槽21、22中,将相邻的块321、322的边缘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相互偏移地配置,以使得短的边缘部比长的边缘部向周向主槽21、22侧突出。
另外,两种贯通横槽421、422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向同一方向(在图5中,朝向轮胎赤道面侧向上方)倾斜,另外,贯通横槽421的倾斜角θ21比贯通横槽422的倾斜角θ22大(θ22<θ21)。此时,这些倾斜角θ21、θ22之差优选处于5[deg]≤θ21-θ22≤40[deg]的范围,更优选处于10[deg]≤θ21-θ22≤20[deg]的范围。由此,可确保相邻的贯通横槽421、422的倾斜角θ21、θ22之差θ21-θ22,可确保轮胎滚动时的花纹噪声的减轻作用,另外,可减小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块311、312;321、322的刚性差或者边缘长度之差,可抑制块的偏磨损。
另外,如图5所示,第二陆部32的块321、322分别具有一条周向细槽323、324。另外,周向细槽323、324具有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具有振幅的弯折形状,并且在轮胎周向上贯通块321、322而在相邻的贯通横槽421、422分别开口。由此,块321、322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被分离断开,可使轮胎接地时的块321、322的接地面压均一化。另外,通过周向细槽323、324具有弯折形状,从而第二陆部32的边缘成分增加,轮胎的雪地性能提高。
另外,在图5的构成中,周向细槽323、324配置于块321、322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区域(块宽度的1/3的区域),将块321、322的踏面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大致二等分。另外,周向细槽323、324具有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具有振幅的台阶状的弯折部。另外,周向细槽323、324的弯折部配置于块321、322的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将块321、322在轮胎周向上三等分时的中央部)。由此,可使块321、322的轮胎周向的刚性均一化。
另外,周向细槽323、324的槽宽Ws设定为,在将轮胎安装于规定轮辋并施加规定内压并且在静止状态下相对于平板垂直地放置且施加了与规定载荷对应的负载时的轮胎与平板的接触面上,周向细槽323、324不堵塞。具体而言,周向细槽323、324的槽宽Ws设定于1.5[mm]≤Ws≤6.0[mm]的范围。由此,周向细槽323、324在轮胎接地时适当地开口而将块321、322分离断开,可使块321、322的接地面压适当地均一化。同时,块321、322的边缘成分可由周向细槽323、324确保,轮胎的牵引性提高。
周向细槽323、324的槽宽Ws作为将轮胎安装于规定轮辋并施加规定内压并且设为了无负载状态时的、相对的槽壁面的开口部的距离而被测定。
另外,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周向细槽323、324相对于共同的贯通横槽421、422在相互不同的位置开口。即,隔着贯通横槽421、422而相对的周向细槽323、324的开口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相互错开位置地配置。因此,相邻的周向细槽323、324的开口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分散地配置。由此,可使第二陆部32的整体的刚性均一化。
此外,在图5的构成中,如上所述,周向细槽323、324具有台阶状的弯折部,但不限于此,周向细槽323、324也可以具有直线形状、圆弧形状或者波状形状(省略图示)。
另外,如图5所示,贯通横槽421、422具有朝向轮胎接地端T(参照图2)侧而扩宽了槽宽的形状。另外,贯通横槽421、422的轮胎赤道面CL侧的开口部处的槽宽Wg21_cl、Wg22_cl比轮胎接地端T侧的开口部处的槽宽Wg21_t、Wg22_t窄。由此,可确保第二陆部32的块321、322的轮胎赤道面CL侧的区域的刚性,可抑制块321、322的偏磨损。另外,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贯通横槽421、422中,轮胎赤道面CL侧的开口部的槽宽Wg21_cl、Wg22_cl互相相等(Wg21_cl=Wg22_cl),另外,轮胎接地端T侧的开口部的槽宽Wg21_t、Wg22_t互相相等(Wg21_t=Wg22_t)。此外,这些槽宽也可以相互不同(省略图示)。
另外,在图5的构成中,第二陆部32的贯通横槽421、422的一方的槽壁具有在胎面俯视下呈台阶状的弯折部,并且另一方的槽壁具有直线形状或圆弧形状。由此,形成贯通横槽421、422的左右的槽开口部的槽宽Wg21_cl与Wg21_t的差、和Wg22_cl与Wg22_t的差。另外,通过贯通横槽421、422的槽壁具有这样的台阶状的弯折部,从而横槽421、422的边缘成分增加,牵引性被提高。
另外,通过贯通横槽411、412的一方的槽壁在第二陆部32的中央部弯折,从而弯折部的左右的槽中心线在第二陆部32的中央部沿轮胎周向偏移。此时,贯通横槽421、422的槽中心线的轮胎周向的偏移量G1、G2优选处于2.0[mm]以上且12.0[mm]以下的范围。
另外,相邻的贯通横槽421、422的槽中心线的弯折方向相对于轮胎周向相互为相反方向。因此,被夹于相邻的贯通横槽421、422的弯折部的块322的边缘部在轮胎赤道面CL侧被扩宽,另外,在轮胎接地端T侧被缩短。由此,可适当地确保以贯通横槽421、422的倾斜角之差为起因而成为宽度窄的块322的部分(被周向细槽324分离断开的块322的轮胎赤道面CL侧的部分)的轮胎周向上的长度。
此外,在图5的构成中,如上所述,第二陆部32的贯通横槽421、422的一方的槽壁具有在胎面俯视下呈台阶状的弯折部,并且另一方的槽壁具有直线形状或圆弧形状。但是,不限于此,如图6的变形例所示,第二陆部32的贯通横槽421、422的左右的槽壁也可以分别具有在胎面俯视下呈台阶状的弯折部。
[中央陆部的缺口部和倒角部]
在图3中,中央陆部31仅在宽度窄的贯通横槽411的开口部具有缺口部313,且在宽度宽的贯通横槽412的开口部没有缺口部。另外,如图4所示,中央陆部31在缺口部313的边缘部具有倒角部314。由此,可确保宽度窄的贯通横槽411的排水性和排雪性。另外,宽度窄的贯通横槽411的槽容积由缺口部313和倒角部314补充,可使中央陆部31的轮胎周向的刚性均一化。
缺口部313是指形成于陆部31的边缘部的具有预定的深度的部分。缺口部313由于以扩大贯通横槽411的槽容量为目的,因此具有比缺口部313的倒角部314和/或形成于陆部31的边缘部的倒角部(省略图示)大的深度D2。关于缺口部313的深度D2,之后叙述。
倒角部是指用平面(例如,C倒角)或曲面(例如,R倒角)将相邻的面的边缘部连接的部分。
另外,如图3所示,第二陆部32的相邻的贯通横槽421、422具有相互不同的倾斜角,这些贯通横槽421、422的槽中心线的延长线在中央陆部31的边缘部相互交叉。另外,中央陆部31的缺口部313形成为将相邻的贯通横槽411、412的槽中心线的延长线包围。另外,缺口部313具有将一对贯通横槽421、422的槽中心线的延长线包围的L字状或V字形状的弯折的壁面。另外,倒角部314沿着该弯折的缺口部313形成。
另外,缺口部313使弯折形状的凸侧朝向轮胎周向且朝向中央陆部31的宽度方向内侧。另外,具有V字形状的一个缺口部313跨及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块311、312地形成,并将贯通横槽411、412的一个开口部横断。换言之,贯通横槽411、412与缺口部313连通,并经由缺口部313在周向主槽21开口。由此,一个缺口部313将贯通横槽411、412的开口部沿着周向主槽21向左右扩宽。
另外,多个缺口部313分别形成于中央陆部31的左右的边缘部。另外,在左右的开口部具有缺口部313的宽度窄的贯通横槽411、与在任意的开口部均没有缺口部313的宽度宽的贯通横槽412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配置。没有缺口部313的贯通横槽412相对于缺口部313在轮胎周向上分离开地配置,且不与缺口部313连通地在周向主槽21开口。
另外,一方的贯通横槽421的槽中心线与周向主槽21的槽中心线的交叉角φ1(参照图3)处于50[deg]以上且75[deg]以下的范围,另一方的贯通横槽422的槽中心线与周向主槽21的槽中心线的交叉角φ2处于15[deg]以上且40[deg]以下的范围。
缺口部313的弯折角(省略图中的尺寸标号)优选处于10[deg]以上且70[deg]以下的范围,更优选处于15[deg]以上且55[deg]以下的范围。这样,缺口部313具有在轮胎周向上为凸的锐角的弯折形状,由此,如图3所示,缺口部313能够沿着第二陆部32的贯通横槽421、422的槽中心线的延长线包围所述延长线的交叉部。
缺口部313的弯折角利用将轮胎安装于规定轮辋并填充了规定内压的无负载状态时的、胎面俯视下的缺口部的壁面的轮廓线来测定。此外,缺口部313的弯折角可利用与具有变间距构造的胎面花纹的间距长度的关系而适当设定。
另外,在图4中,中央陆部31的最大宽度W1与缺口部313的最大宽度W2优选具有0.05≤W2/W1≤0.25的关系,更优选具有0.10≤W2/W1≤0.15的关系。由此,可确保缺口部313的最大宽度W2,宽度窄的贯通横槽411的排水性和排雪性提高,另外,可抑制以缺口部313过大为起因的中央陆部31的刚性的下降。
陆部的最大宽度W1是陆部的踏面的轮胎轴向的宽度的最大值,在将轮胎安装于规定轮辋并施加规定内压并且在无负载状态下被测定(参照图4)。
缺口部的最大宽度W2是缺口部的轮胎轴向的宽度的最大值,在将轮胎安装于规定轮辋并施加规定内压并且在无负载状态下,以陆部的最大宽度W1的测定点为基准来测定(参照图4)。
另外,贯通横槽411的最大槽深D1(省略图示)与缺口部313的最大深度D2(省略图示)优选具有0.30≤D2/D1≤1.00的关系,更优选具有0.50≤D2/D1≤0.80的关系。由此,可确保缺口部313的最大深度D2,贯通横槽411的排水性以及排雪性提高,另外,可抑制以缺口部313过深为起因的陆部31的刚性的下降。
横槽的最大槽深D1是从胎面踏面起到槽底为止的距离的最大值,在将轮胎安装于规定轮辋并填充了规定内压的无负载状态下被测定。另外,在横槽在底部具有局部的底升高部和/或刀槽花纹的构成中,将这些除外来测定深度。
缺口部的最大深度D2是从胎面踏面起到底部为止的距离的最大值,在将轮胎安装于规定轮辋并填充了规定内压的无负载状态下测定。另外,在缺口部在槽底具有局部的底升高部和/或刀槽花纹的构成中,将这些除外来测定槽深。
另外,周向主槽21的最大槽深D0(省略图示)与中央陆部31的贯通横槽411的最大槽深D1(省略图示)优选处于0.6≤D1/D0≤0.8的范围。由此,可使贯通横槽411的最大槽深D1适当化,可确保横槽411(412)的排水性。
另外,在图4中,缺口部313的最大宽度W2与倒角部314的宽度W3优选具有0.20≤W3/W2≤4.00的关系,更优选具有0.30≤W3/W2≤2.00的关系。另外,倒角部314的宽度W3优选处于1.5[mm]≤W3≤6.0[mm]的范围。由此,可使倒角部314的宽度W3适当化。
倒角部的宽度W3是胎面俯视下的缺口部的轮廓线与胎面踏面的距离,在将轮胎安装于规定轮辋并施加规定内压并且设为无负载状态下被测定(参照图4)。
另外,倒角部314的深度D3(省略图示)与缺口部313的最大深度D2(省略图示)优选具有0.50≤D3/D2≤0.80的关系。另外,倒角部314的深度D3优选处于1.3[mm]≤D3≤5.5[mm]的范围。由此,可使倒角部314的深度D3适当化。
倒角部的深度D3是从胎面踏面起到倒角部的最大深度位置为止的距离,在将轮胎安装于规定轮辋并施加规定内压并且设为无负载状态下被测定。缺口部与倒角部的分界由缺口部313的底部侧的壁面的延长线、和与中央陆部31的踏面连接的倒角部314的倾斜面的交点定义。
[胎肩陆部的非贯通横槽]
图7是示出图2所记载的胎面花纹的胎肩陆部的放大图。
在图2的构成中,如图7所示,胎肩陆部33除了上述的多个贯通横槽431以外,还具备多个非贯通横槽432。
贯通横槽431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贯通胎肩陆部33并在周向主槽22和轮胎接地端T开口。例如,在图7的构成中,贯通横槽431具有从周向主槽22起朝向轮胎接地端T而扩宽了槽宽的形状。具体而言,贯通横槽431的一方的槽壁具有在胎面俯视下呈台阶状的弯折部,并且另一方的槽壁具有直线形状或圆弧形状。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贯通横槽431的左右的槽壁具有直线形状或圆弧形状。另外,优选的是,贯通横槽431中的周向主槽22侧的宽度窄部的槽深具有相对于轮胎接地端T侧的宽度宽部的槽深为30[%]以上且80[%]以下的范围。由此,可确保贯通横槽431的排雪作用和噪声降低作用。
关于非贯通横槽432,如图7所示,一方的端部在周向主槽22开口并且另一方的端部在胎肩陆部33的接地面内终止。
[刀槽花纹]
如图4、图5以及图7所示,中央陆部31、第二陆部32以及胎肩陆部33分别具备多个刀槽花纹5。这些刀槽花纹5分类为二维刀槽花纹(所谓的平面刀槽花纹)和三维刀槽花纹(所谓的立体刀槽花纹)。通过这些刀槽花纹5,可确保陆部31~33的边缘成分,轮胎的牵引性提高。
二维刀槽花纹在以刀槽花纹长度方向为法线方向的任意的剖视(包括刀槽花纹宽度方向和刀槽花纹深度方向的剖视)下具有直线形状的刀槽花纹壁面。二维刀槽花纹只要在上述的剖视下具有直线形状即可,可以以具有直线形状、锯齿形状、波状形状、圆弧形状等的方式向刀槽花纹长度方向延伸。
三维刀槽花纹在以刀槽花纹长度方向为法线方向的剖视下以及以刀槽花纹深度方向为法线方向的剖视下这两方剖视下,具有在刀槽花纹宽度方向上具有振幅的弯折形状的刀槽花纹壁面。三维刀槽花纹与二维刀槽花纹相比,相对的刀槽花纹壁面的咬合力强,因此,具有加强陆部的刚性的作用。三维刀槽花纹只要在刀槽花纹壁面具有上述的构造即可,在胎面踏面上可以具有例如直线形状、锯齿形状、波状形状、圆弧形状等。关于该三维刀槽花纹,可例举例如以下的例子(参照图8和图9)。
图8和图9是示出三维刀槽花纹的一例的说明图。这些图示出了具有棱锥型的刀槽花纹壁面的三维刀槽花纹的透视立体图。
在图8的构成中,刀槽花纹壁面具有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上将三棱锥和倒三棱锥连结而得到的构造。换言之,刀槽花纹壁面具有使胎面表面侧的锯齿形状与底部侧的锯齿形状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互相错开间距、且在该胎面表面侧与底部侧的锯齿形状的相互之间互相相对的凹凸。另外,刀槽花纹壁面是通过如下方式形成的:在这些凹凸中的从轮胎旋转方向观察时看到的凹凸中,将胎面表面侧的凸弯折点与底部侧的凹弯折点之间、胎面表面侧的凹弯折点与底部侧的凸弯折点之间、在胎面表面侧的凸弯折点与底部侧的凸弯折点处互相相邻的凸弯折点彼此之间分别用棱线连结,并且将这些棱线之间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依次用平面连结。另外,一方的刀槽花纹壁面具有使凸状的三棱锥和倒三棱锥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交替地排列而得到的凹凸面,另一方的刀槽花纹壁面具有使凹状的三棱锥和倒三棱锥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交替地排列而得到的凹凸面。并且,刀槽花纹壁面至少使配置于刀槽花纹的两端最外侧的凹凸面朝向块的外侧。此外,作为这样的三维刀槽花纹,已知有例如日本专利第3894743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
在图9的构成中,刀槽花纹壁面具有使具有块形状的多个棱柱相对于刀槽花纹深度方向倾斜并且使这些棱柱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和刀槽花纹长度方向上连结而得到的构造。换言之,刀槽花纹壁面在胎面表面具有锯齿形状。另外,刀槽花纹壁面在块的内部具有在轮胎径向上的两处以上的位置处在轮胎周向上弯折并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相连的弯折部,另外,在该弯折部中具有在轮胎径向上具有振幅的锯齿形状。另外,关于刀槽花纹壁面,使轮胎周向的振幅恒定,另一方面,使相对于胎面表面的法线方向向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在刀槽花纹底侧的部位比在胎面表面侧的部位减小,使弯折部的轮胎径向上的振幅在刀槽花纹底侧的部位比在胎面表面侧的部位增大。此外,作为这样的三维刀槽花纹,已知有例如日本专利第4316452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
例如,在图4的构成中,中央陆部31的块311、312分别具有多个刀槽花纹5,这些刀槽花纹5均为三维刀槽花纹。另外,关于刀槽花纹5,一方的端部在块311、312的内部终止,另一方的端部在块311、312的边缘部开口而与周向主槽21连通。另外,刀槽花纹5相对于轮胎周向与贯通横槽411向同一方向倾斜,并且横穿中央陆部31的中心线(在图4中为轮胎赤道面CL)地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另外,刀槽花纹5和贯通横槽411、412在轮胎周向上相互等间隔且平行地配置,由此将块311、312区划成矩形状且大致等宽的区域。另外,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块311、312中,刀槽花纹5相对于轮胎周向向同一方向倾斜,并且在相互不同侧的边缘部开口。
另外,任意的刀槽花纹5均不与缺口部313连通地在块311的边缘部开口。因此,刀槽花纹5的开口部与缺口部313在块311的边缘部处、在轮胎周向上相互偏移地配置。此时,优选的是,在块311的边缘部,刀槽花纹5的开口部与缺口部313的距离g1(省略图中的尺寸标号)处于2.0[mm]≤g1的范围。由此,可适当地确保刀槽花纹5的开口部与缺口部313的距离g1。
另外,一部分的刀槽花纹5贯通缺口部313的倒角部314并在块311的边缘部开口。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缺口部313以及倒角部314具有在轮胎周向上为凸的V字形状,另外,越过贯通横槽411并跨及两个块311、312地延伸。此时,在具有缺口部313和倒角部314的V字形状的、块311中,所有的刀槽花纹5均相对于缺口部313和倒角部314分离开地配置。另一方面,在另一方的块311中,一部分的刀槽花纹5贯通倒角部314并在块311的边缘部开口。
另外,如上所述,处于块311的内部的刀槽花纹5的终端部相对于缺口部313和倒角部314分离开地配置。在该构成中,块311的踏面不由刀槽花纹5、缺口部313以及倒角部314分离断开而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由此,可确保块311的踏面。另外,此时,优选的是,刀槽花纹5的终端部与倒角部314的距离g2(省略图中的尺寸标号)处于2.0[mm]≤g2的范围。由此,可适当地确保刀槽花纹5的终端部与倒角部314的距离g2。
此外,在图4的构成中,如上所述,一部分的刀槽花纹5贯通于缺口部313的倒角部314。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所有的刀槽花纹5相对于缺口部313和倒角部314分离开地配置。由此,可确保中央陆部31的刚性。
另外,在图5的构成中,第二陆部32的块321、322分别具有多个刀槽花纹5,这些刀槽花纹5均为三维刀槽花纹。另外,关于刀槽花纹5,一方的端部在块321、322的内部终止,另一方的端部在块321、322的边缘部开口而与周向主槽21、22连通。另外,刀槽花纹5相对于轮胎周向与贯通横槽421、422向同一方向倾斜并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另外,刀槽花纹5和贯通横槽421、422在轮胎周向上相互等间隔且平行地配置,由此将块321、322区划成矩形状且大致等宽的区域。
另外,第二陆部32的两种贯通横槽421、422具有相互不同的倾斜角,因此,一部分的块322的踏面在由周向细槽324区划出的轮胎赤道面CL侧的区域相对地变窄。因此,该区域的刀槽花纹条数设定得比其他区域的刀槽花纹条数少。由此,可使各块321、322的踏面处的刀槽花纹密度均一化。
[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该充气轮胎1具备: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四条以上的周向主槽21、22;和由周向主槽21、22区划而成的五列以上的陆部31~33(参照图2)。另外,中央陆部31和左右的第二陆部32、32分别具备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以预定的倾斜角倾斜并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贯通陆部31、32的多个贯通横槽411、412;421、422(参照图3)。处于中央陆部31的多个贯通横槽411、412、与处于左右的第二陆部32的多个贯通横槽421、422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相互向相反方向倾斜。另外,处于左右的第二陆部32、32的贯通横槽421、422的至少一方的槽壁具有在胎面俯视下在轮胎周向上弯折的台阶状的弯折部。
在该构成中,(1)中央陆部31的贯通横槽411、412与左右的第二陆部32、32的贯通横槽421、422相互向相反方向倾斜,因此,车辆转弯时的在雪地路面上的牵引性提高。另外,(2)处于左右的第二陆部32、32的贯通横槽421、422具有台阶状的弯折部,因此,胎面部中央区域(参照图2)中的贯通横槽的边缘成分增加。由此,具有轮胎的雪地性能提高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中央陆部31和左右的第二陆部32、32中的至少一方(在图3中为所有的陆部31、32)分别具备由多个贯通横槽411、412、421、422区划而成的多个块311、312、321、322(参照图3)。另外,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块311与312、321与322具有相互不同的形状。在该构成中,胎面部中央区域的陆部31、32分别具备由多种块311、312;321、322构成的块列,由此可降低以块形状为起因的轮胎滚动时的花纹噪声。由此,具有轮胎的噪声性能(尤其是车内噪声性能)提高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中央陆部31和左右的第二陆部32、32中的至少一方(在图3中为中央陆部31和左右的第二陆部32、32这两方)具备在轮胎周向上相邻并且具有相互不同的倾斜角的多组贯通横槽411、412;421、422(参照图3)。由此,可降低轮胎滚动时的花纹噪声,具有轮胎的噪声性能(尤其是车内噪声性能)提高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中央陆部31的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贯通横槽411、412具有相互不同的槽宽Wg11、Wg12(参照图4)。另外,宽度窄的贯通横槽411的槽宽Wg11与宽度宽的贯通横槽412的槽宽Wg12具有1.10≤Wg12/Wg11≤3.00的关系。由此,具有使相邻的贯通横槽411、412的槽宽Wg11、Wg12之比Wg12/Wg11适当化的优点。即,由于为1.10≤Wg12/Wg11,因此可确保槽宽比,可降低轮胎滚动时的花纹噪声。另外,通过为Wg12/Wg11≤3.00,由此可抑制以槽宽比过大为起因的块的偏磨损。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中央陆部31的贯通横槽411、412的左右的槽壁分别具有在胎面俯视下呈台阶状的弯折部(参照图4)。另外,左右的第二陆部32、32的贯通横槽421、422的一方的槽壁具有在胎面俯视下呈台阶状的弯折部,并且另一方的槽壁具有直线形状或圆弧形状(参照图5)。由此,贯通横槽的边缘成分增加,具有轮胎的雪地性能提高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中央陆部31以及左右的第二陆部32、32的贯通横槽411、412、421、422的左右的槽壁分别具有在胎面俯视下呈台阶状的弯折部(参照图4和图6)。由此,贯通横槽的边缘成分增加,具有轮胎的雪地性能提高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中央陆部31的贯通横槽411、412相对于周向主槽21的开口部、与第二陆部32的贯通横槽421、422相对于周向主槽21的开口部在轮胎周向上相互偏移地配置(参照图3)。由此,相比于左右的陆部的横槽的开口部相对的构成(省略图示),具有可降低轮胎滚动时的花纹噪声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中央陆部31的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贯通横槽411、412具有相互不同的槽宽Wg11、Wg12(参照图4)。另外,中央陆部31仅在宽度窄的贯通横槽411的开口部具有缺口部313,在宽度宽的贯通横槽412的开口部没有缺口部313。由此,具有可确保宽度窄的贯通横槽411的排水性以及排雪性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中央陆部31在缺口部313的边缘部具有倒角部314(参照图4)。由此,具有宽度窄的贯通横槽411的排水性以及排雪性提高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第二陆部32的相邻的贯通横槽421、422具有相互不同的倾斜角(参照图3)。另外,第二陆部32的相邻的贯通横槽421、422的槽中心线的延长线在中央陆部31的边缘部相互交叉。另外,中央陆部31的缺口部313形成为将第二陆部32的相邻的贯通横槽421、422的槽中心线的延长线包围。在该构成中,形成从中央陆部31的缺口部313经由第二陆部32的横槽421、422直至第二陆部32的轮胎接地端T侧的周向主槽22为止的排水路径。由此,胎面部中央区域的排水性提高,具有轮胎的湿地性能提高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第二陆部32具备由多个贯通横槽421、422区划而成的多个块321、322(参照图5)。另外,多个块321、322分别具备周向细槽323、324,所述周向细槽323、324具有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具有振幅的弯折形状并且在轮胎周向上贯通块321、322。在该构成中,通过周向细槽323、324可缓和块321、322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刚性。由此,可降低轮胎接地时的块321、322的接地面压,具有可抑制块321、322的偏磨损的优点。另外,通过周向细槽323、324,从而块321、322的边缘成分增加,具有轮胎的雪地性能提高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左右的胎肩陆部33分别具备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以预定的倾斜角倾斜并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贯通胎肩陆部33的多个贯通横槽431(参照图2)。另外,处于左右的胎肩陆部33的多个贯通横槽431、与处于左右的第二陆部32的多个贯通横槽421、422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相互向相反方向倾斜。在该构成中,左右的胎肩陆部33、33的贯通横槽431与左右的第二陆部32、32的贯通横槽421、422相互向相反方向倾斜,因此,车辆转弯时的在雪地路面上的牵引性提高。由此,具有轮胎的雪地性能提高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胎肩陆部33的贯通横槽431的至少一方(在图7中为双方)的槽壁具有在胎面俯视下在轮胎周向上弯折的台阶状的弯折部(参照图7)。由此,贯通横槽431的边缘成分增加,具有轮胎的雪地性能提高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胎肩陆部33的贯通横槽431相对于周向主槽22的开口部、与第二陆部32的贯通横槽421、422相对于周向主槽22的开口部在轮胎周向上相互偏移地配置(参照图2)。由此,相比于左右的陆部的横槽的开口部相对的构成(省略图示),具有可降低轮胎滚动时的花纹噪声的优点。尤其是,在最外周向主槽22开口的贯通横槽421、422、431的配置构造对花纹噪声的影响大。
实施例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的结果的图表。
在该性能试验中,针对多种试验轮胎,进行了与(1)雪地性能、以及(2)噪音性能有关的评价。另外,将轮胎尺寸265/65R17 112H的试验轮胎组装于轮辋尺寸17×8J的轮辋,并对该试验轮胎施加230[kPa]的气压以及JATMA规定的最大负载。另外,试验轮胎被安装于作为试验车辆的排气量3.5[L]的四轮驱动的RV(Recreational Vehicle:休闲车)车的所有轮。
在与(1)雪地性能相关的评价中,试验车辆在为雪路的预定的操控性能测试路线(英文:handling course)上以速度40[km/h]行驶,并由试驾员进行与操纵稳定性相关的感官评价。该评价通过以以往例为基准(100)的指数评价来进行,其数值越大则越优选。
在与(2)噪声性能相关的评价中,试验车辆在具有粗糙路面的试验路线上以60[km/h]行驶,由安装于驾驶席的窗户侧位置的麦克风测定车内噪声(花纹噪声)的声压级。并且,进行以以往例为基准(100)的指数评价。该评价的数值越大则声压级越低,则越优选。
实施例1~12的试验轮胎基本上具备图1以及图2的构成,具有四条周向主槽21、22和五列陆部31~33。另外,各陆部31~33分别具备呈Z字形状或曲柄状地弯折的多个贯通横槽411、412、421、422、431、和由这些贯通横槽区划而成的块列。另外,周向主槽的槽深为10.0[mm],贯通横槽411、412、421、422、431的最大槽深为7.0[mm]。另外,第二陆部32的周向细槽323、324的槽宽Ws为2.0[mm],槽深为5.0[mm]。第二陆部32的贯通横槽421、422的槽中心线的偏移量G1、G2(参照图5)为G1=G2=6.0[mm]。另外,在实施例11中,中央陆部31具备缺口部313,如图2所示,第二陆部32的贯通横槽421、422的延长线在中央陆部31的缺口部汇合。另外,在实施例12中,胎肩陆部33具备贯通横槽431和非贯通横槽432这双方。此外,在图10中,“CE”表示中央陆部31,“2nd”表示左右的第二陆部32、32,“SH”表示左右的胎肩陆部33、33。
以往例的试验轮胎,与实施例1的试验轮胎相比,所有的陆部具备单一种类的贯通横槽,另外,各贯通横槽具有直线状或圆弧状的槽形状。
如试验结果所示,可知在实施例1~12的试验轮胎中,轮胎的雪地性能以及噪声性能提高。
附图标记说明
1:充气轮胎,11:胎圈芯,12:胎圈填胶,13:胎体层,14:带束层,141、142:交叉带束,143:带束覆层,15:胎面橡胶,16:胎侧橡胶,17:轮辋缓冲橡胶,21、22:周向主槽,31:中央陆部,311、312:块,313:缺口部,314:倒角部,32:第二陆部,321、322:块,323、324:周向细槽,33:胎肩陆部,411、412、421、422、431:贯通横槽,432:非贯通横槽,5:刀槽花纹。
Claims (14)
1.一种充气轮胎,具备: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四条以上的周向主槽、和由所述周向主槽区划而成的五列以上的陆部,
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在将处于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左右的所述陆部定义为胎肩陆部、将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起处于第二列的左右的所述陆部定义为第二陆部、将处于比所述第二陆部靠轮胎赤道面侧的陆部定义为中央陆部时,
所述中央陆部和左右的所述第二陆部分别具备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以预定的倾斜角倾斜并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贯通所述陆部的多个贯通横槽,
处于所述中央陆部的所述多个贯通横槽、与处于所述左右的第二陆部的所述多个贯通横槽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相互向相反方向倾斜,并且,
处于所述左右的第二陆部的所述贯通横槽的至少一方的槽壁具有在胎面俯视下在轮胎周向上弯折的台阶状的弯折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
所述中央陆部和所述左右的第二陆部中的至少一方分别具备由所述多个贯通横槽区划而成的多个块,并且,
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所述块具有相互不同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
所述中央陆部和所述左右的第二陆部中的至少一方具备在轮胎周向上相邻并且具有相互不同的所述倾斜角的多组所述贯通横槽。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
所述中央陆部的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所述贯通横槽具有相互不同的槽宽,并且,
宽度窄的所述贯通横槽的槽宽Wg11与宽度宽的所述贯通横槽的槽宽Wg12具有1.10≤Wg12/Wg11≤3.00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
所述中央陆部的所述贯通横槽的左右的槽壁分别具有在胎面俯视下呈台阶状的弯折部,并且,
所述左右的第二陆部的所述贯通横槽的一方的槽壁具有在胎面俯视下呈台阶状的弯折部,并且另一方的槽壁具有直线形状或圆弧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
所述中央陆部和所述左右的第二陆部的所述贯通横槽的左右的槽壁分别具有在胎面俯视下呈台阶状的弯折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
所述中央陆部的所述贯通横槽相对于所述周向主槽的开口部、与所述第二陆部的所述贯通横槽相对于所述周向主槽的开口部在轮胎周向上相互偏移地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
所述中央陆部的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所述贯通横槽具有相互不同的槽宽,并且,
所述中央陆部仅在宽度窄的所述贯通横槽的开口部具有缺口部,在宽度宽的所述贯通横槽的开口部没有所述缺口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气轮胎,
所述中央陆部在所述缺口部的边缘部具有倒角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充气轮胎,
所述第二陆部的相邻的所述贯通横槽具有相互不同的所述倾斜角,
所述第二陆部的所述相邻的贯通横槽的槽中心线的延长线在所述中央陆部的边缘部相互交叉,并且,
所述中央陆部的所述缺口部形成为将所述第二陆部的所述相邻的贯通横槽的槽中心线的延长线包围。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
所述第二陆部具备由所述多个贯通横槽区划而成的多个块,并且,
所述多个块分别具备周向细槽,所述周向细槽具有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具有振幅的弯折形状并且在轮胎周向上贯通所述块。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
左右的所述胎肩陆部分别具备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以预定的倾斜角倾斜并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贯通所述胎肩陆部的多个贯通横槽,
处于所述左右的胎肩陆部的所述多个贯通横槽、与处于所述左右的第二陆部的所述多个贯通横槽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相互向相反方向倾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气轮胎,
所述胎肩陆部的所述贯通横槽的至少一方的槽壁具有在胎面俯视下在轮胎周向上弯折的台阶状的弯折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
所述胎肩陆部的所述贯通横槽相对于所述周向主槽的开口部与所述第二陆部的所述贯通横槽相对于所述周向主槽的开口部在轮胎周向上相互偏移地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23545 | 2016-02-10 | ||
JP2016023545A JP6206517B2 (ja) | 2016-02-10 | 2016-02-10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PCT/JP2017/004823 WO2017138623A1 (ja) | 2016-02-10 | 2017-02-09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02391A true CN108602391A (zh) | 2018-09-28 |
CN108602391B CN108602391B (zh) | 2020-06-26 |
Family
ID=59563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10579.1A Active CN108602391B (zh) | 2016-02-10 | 2017-02-09 | 充气轮胎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267293B2 (zh) |
JP (1) | JP6206517B2 (zh) |
KR (1) | KR102098229B1 (zh) |
CN (1) | CN108602391B (zh) |
AU (1) | AU2017216718B2 (zh) |
DE (1) | DE112017000739T5 (zh) |
RU (1) | RU2706769C1 (zh) |
WO (1) | WO2017138623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9189106A (ja) * | 2018-04-26 | 2019-10-31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 |
CN115443222A (zh) * | 2020-05-28 | 2022-12-06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25101B (zh) * | 2017-04-18 | 2021-12-03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轮胎 |
JP6962125B2 (ja) * | 2017-10-12 | 2021-11-05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7024465B2 (ja) * | 2018-02-02 | 2022-02-24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7098948B2 (ja) * | 2018-02-06 | 2022-07-12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7098959B2 (ja) * | 2018-02-28 | 2022-07-12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7287519B2 (ja) * | 2018-04-26 | 2023-06-06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 |
JP7131185B2 (ja) * | 2018-08-02 | 2022-09-06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7460401B2 (ja) * | 2020-03-09 | 2024-04-02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タイヤ |
JP7518350B2 (ja) * | 2020-05-12 | 2024-07-18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タイヤ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342708A (ja) * | 1998-06-02 | 1999-12-14 | Ohtsu Tire & Rubber Co Ltd :The | 車両用タイヤ |
JP2010208419A (ja) * | 2009-03-09 | 2010-09-24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CN102883894A (zh) * | 2010-03-08 | 2013-01-16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充气轮胎 |
CN104249603A (zh) * | 2013-06-28 | 2014-12-31 | 建大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suv雪地轮胎 |
CN104822543A (zh) * | 2013-03-06 | 2015-08-05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CN104837653A (zh) * | 2013-03-06 | 2015-08-12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WO2016121874A1 (ja) * | 2015-01-29 | 2016-08-04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86628Y2 (ja) * | 1992-10-20 | 1998-12-09 | 共栄工業株式会社 | 抽斗の開閉装置 |
JP3718021B2 (ja) | 1997-02-21 | 2005-11-16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オール・シーズン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JP3339848B2 (ja) * | 2000-03-13 | 2002-10-28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JP3894743B2 (ja) | 2001-04-05 | 2007-03-22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4316452B2 (ja) | 2003-09-29 | 2009-08-19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5798586B2 (ja) * | 2013-03-15 | 2015-10-21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5886816B2 (ja) * | 2013-12-06 | 2016-03-16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重荷重用タイヤ |
WO2015166802A1 (ja) * | 2014-05-01 | 2015-11-05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6330568B2 (ja) | 2014-08-11 | 2018-05-30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2016
- 2016-02-10 JP JP2016023545A patent/JP6206517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2-09 CN CN201780010579.1A patent/CN108602391B/zh active Active
- 2017-02-09 KR KR1020187022366A patent/KR10209822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7-02-09 DE DE112017000739.9T patent/DE112017000739T5/de active Pending
- 2017-02-09 RU RU2018131743A patent/RU2706769C1/ru active
- 2017-02-09 AU AU2017216718A patent/AU2017216718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2-09 WO PCT/JP2017/004823 patent/WO201713862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2-09 US US16/070,710 patent/US1126729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342708A (ja) * | 1998-06-02 | 1999-12-14 | Ohtsu Tire & Rubber Co Ltd :The | 車両用タイヤ |
JP2010208419A (ja) * | 2009-03-09 | 2010-09-24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CN102883894A (zh) * | 2010-03-08 | 2013-01-16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充气轮胎 |
CN104822543A (zh) * | 2013-03-06 | 2015-08-05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CN104837653A (zh) * | 2013-03-06 | 2015-08-12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CN104249603A (zh) * | 2013-06-28 | 2014-12-31 | 建大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suv雪地轮胎 |
WO2016121874A1 (ja) * | 2015-01-29 | 2016-08-04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9189106A (ja) * | 2018-04-26 | 2019-10-31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 |
JP7035769B2 (ja) | 2018-04-26 | 2022-03-15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 |
CN115443222A (zh) * | 2020-05-28 | 2022-12-06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CN115443222B (zh) * | 2020-05-28 | 2024-02-23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RU2706769C1 (ru) | 2019-11-20 |
AU2017216718B2 (en) | 2019-12-05 |
JP2017140927A (ja) | 2017-08-17 |
CN108602391B (zh) | 2020-06-26 |
KR102098229B1 (ko) | 2020-04-07 |
WO2017138623A1 (ja) | 2017-08-17 |
KR20180099869A (ko) | 2018-09-05 |
JP6206517B2 (ja) | 2017-10-04 |
AU2017216718A1 (en) | 2018-07-19 |
DE112017000739T5 (de) | 2018-11-15 |
US20190023080A1 (en) | 2019-01-24 |
US11267293B2 (en) | 2022-03-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02391A (zh) | 充气轮胎 | |
CN106573505B (zh) | 充气轮胎 | |
CN103101403B (zh) | 充气轮胎 | |
CN104203603B (zh) | 充气轮胎 | |
US10173472B2 (en) | Pneumatic tire | |
JP5835112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07206845A (zh) | 充气轮胎 | |
JP5617859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US9855801B2 (en) | Pneumatic tire | |
US9346323B2 (en) | Pneumatic tire | |
CN104768774B (zh) | 充气轮胎 | |
CN108602390B (zh) | 充气轮胎 | |
CN110072709B (zh) | 充气轮胎 | |
CN106457922A (zh) | 充气轮胎 | |
CN111741857B (zh) | 充气轮胎 | |
WO2020008674A1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07921823A (zh) | 充气轮胎 | |
JP2020055493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11655515B (zh) | 充气轮胎 | |
JP6683268B1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09414963B (zh) | 充气轮胎 | |
CN103101404B (zh) | 充气轮胎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