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97116A - 一种油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97116A
CN108497116A CN201810196220.4A CN201810196220A CN108497116A CN 108497116 A CN108497116 A CN 108497116A CN 201810196220 A CN201810196220 A CN 201810196220A CN 108497116 A CN108497116 A CN 1084971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ginger
oil
garlic
green t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9622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蒙明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19622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9711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497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71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4Tea preparations, e.g. using addi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yc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Preparation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茶及其制备方法,其以绿茶叶为主要原料,辅以姜、蒜和花生等,经过泡洗、炒制、烘烤和粉碎等制备工艺得到成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油茶选料方面只选用常用的几种食材,通过先放绿茶叶,然后放入姜和蒜,将绿茶叶的茶香与蒜和姜的辛融为一体,最后放入花生碎,将熟花生的油脂香再混合其中,共同组成本发明的油茶香,其中,绿茶叶的苦味被姜蒜的辛味掩盖,绿茶叶中的茶多酚正好能平衡花生中的油脂,制得的油茶鲜香爽口,不油不腻;油茶具有排湿、排毒,驱寒的功能,且携带方便,食用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油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油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如锌、锰、镁等,常用可补充人体所缺的微量元素。普通泡绿茶只是以开水泡出味,而油茶还多了炒制、压碎的步骤,可以更好地释放茶叶中的微量元素,有利于人体吸收。
不同地方的油茶制作方法也各不相同,陕西的油茶的原料主要是面粉、花生米、油、牛骨髓、芝麻和杏仁,广西桂林恭城的油茶以炒米为主,辅以花生、葱、绿豆、米粉和茶叶等,灌阳油茶以及漠川乡油茶也是以炒米为主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茶香的油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油茶具有排湿、排毒,驱寒的功能。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油茶,所述油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所述原料包括绿茶叶0.8-1.2份,姜1.5-2.5份,蒜米0.3-0.9份,花生0.5-1.5份和食用油0.06-0.14份。
进一步的,所述油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所述原料包括绿茶叶1份,老姜2份,蒜米0.6份,花生1份和食用油0.1份。
一种所述的油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水煮沸,放入绿茶叶进行泡洗,然后再用冷水清洗两次;
(2)将步骤(1)洗好的绿茶叶放入锅中,把水分炒干;
(3)把姜打碎放入到步骤(2)所述绿茶叶中,与绿茶叶一起炒制,形成姜茶;
(4)将蒜打碎成蒜米,放入到步骤(3)得到的所述姜茶中,与所述姜茶一起炒制,形成蒜姜茶;
(5)将花生打碎放入到步骤(4)得到的所述蒜姜茶中,与所述蒜姜茶一起炒,放入食用油,炸出香味后捞起,形成混合料;
(6)将步骤(4)得到的所述混合料进行烘烤,烤至干脆,然后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成末,即得所述油茶。
进一步的,步骤(1)中,泡洗的水没过绿茶叶1-3cm。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泡洗的时间为2-5分钟,所述冷水的温度为4-10℃。
进一步的,步骤(2)中,将洗好的绿茶叶放入锅中进行炒制,将绿茶叶表面的水分炒干,所述炒制的温度为80-90℃,炒制的时间为3分钟。
进一步的,步骤(3)中,把姜打碎至粒径为1-2毫米,放入到所述绿茶叶中,与绿茶叶一起炒制1-2分钟,形成姜茶。
进一步的,步骤(4)中,将蒜打碎成蒜米,所述蒜米的粒径为0.5-1.0毫米,放入到所述姜茶中,与所述姜茶一起炒制30-50秒。
进一步的,步骤(5)中,将花生打碎至粒径为2-3毫米,放入到所述蒜姜茶中,与所述蒜姜茶一起炒2-3分钟,炒至微焦,放入食用油,炸2-3分钟出香味后捞起,形成混合料。
进一步的,步骤(6)中,所述油茶的粒径为500-800微米。
进一步的,步骤(6)中,所述烘烤的温度为100-180℃,烤至干脆。烤至干脆后放入粉碎机碎成粉沫,产品成功,可进行包装出品,制成便装油茶粉末。食用时,只需将油茶中加入水进行煮制即可食用,非常方便。
本发明中的绿茶叶,是指采取茶树的新梢、新叶或芽,先经高温杀青,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绿色,不经发酵,再经揉捻、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新茶叶。绿茶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茶叶内含化合物多达数百种,这些化合物中有些是人体所必需的,如维生素类、蛋白质、氨基酸、糖类及矿物质元素,它们对人体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以起到提神益思、消炎灭菌、解毒醒酒、降脂降压等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油茶以绿茶叶为主要原料,辅以姜、蒜和花生等,经过泡洗、炒制、烘烤和粉碎等制备工艺得到成品。选料方面只选用常用的几种食材,通过先放绿茶叶,然后放入姜和蒜,将绿茶叶的茶香与蒜和姜的辛融为一体,最后放入花生碎,将熟花生的油脂香再混合其中,共同组成本发明的油茶香,其中,绿茶叶的苦味被姜蒜的辛味掩盖,绿茶叶中的茶多酚正好能平衡花生中的油脂,制得的油茶鲜香爽口,不油不腻。
整个翻炒过程采用低温翻炒,不仅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料中的营养成分,而且保留了原料中原有的鲜香,使得成品不仅味道鲜香,而且营养丰富。
本发明的油茶,其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排湿、排毒,驱寒的功能,且携带方便,食用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效果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无特别意外说明,本发明中使用的各原料皆为行业通用原料。
实施例1
一种油茶,由以下原料制成,绿茶叶1.2g,姜2.5g,蒜米0.9g,花生1.5g和食用油0.14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水煮沸,放入绿茶叶进行泡洗,然后再用冷水清洗两次;
(2)将步骤(1)洗好的绿茶叶放入锅中,把水分炒干;
(3)把姜打碎放入到步骤(2)所述绿茶叶中,与绿茶叶一起炒制,形成姜茶;
(4)将蒜打碎成蒜米,放入到步骤(3)得到的所述姜茶中,与所述姜茶一起炒制,形成蒜姜茶;
(5)将花生打碎放入到步骤(4)得到的所述蒜姜茶中,与所述蒜姜茶一起炒,放入食用油,炸出香味后捞起,形成混合料;
(6)将步骤(4)得到的所述混合料进行烘烤,烤至干脆,然后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成末,即得所述油茶。
实施例2
一种油茶,由以下原料制成,绿茶叶0.8g,姜1.5g,蒜米0.3g,花生0.5g和食用油0.06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水煮沸,放入绿茶叶进行泡洗,泡洗的水需没过绿茶叶3cm,泡洗的时间为2分钟,然后再用冷水清洗两次,冷水的温度为4℃;
(2)将步骤(1)洗好的绿茶叶放入锅中进行炒制,将绿茶叶表面的水分炒干,炒制的温度为80℃,炒制的时间为3分钟;
(3)把姜打碎至粒径为1毫米,放入到步骤(2)所述绿茶叶中,与绿茶叶一起炒制2分钟,形成姜茶;
(4)将蒜打碎成粒径为0.5毫米蒜米,放入到步骤(3)得到的所述姜茶中,与所述姜茶一起炒制50秒,形成蒜姜茶;
(5)将花生打碎至粒径为2毫米,放入到步骤(4)得到的所述蒜姜茶中,与所述蒜姜茶一起炒2分钟,炒至微焦,放入食用油,炸3分钟出香味后捞起,形成混合料;
(6)将步骤(4)得到的所述混合料进行烘烤,烤至干脆,然后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成粒径为800微米的末,即得所述油茶。
实施例3
一种油茶,由以下原料制成,绿茶叶1g,老姜2g,蒜米0.6g,花生1g和食用油0.1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水煮沸,放入绿茶叶进行泡洗,泡洗的水需没过绿茶叶1-3cm,泡洗的时间为5分钟,然后再用冷水清洗两次,冷水的温度为10℃;
(2)将步骤(1)洗好的绿茶叶放入锅中进行炒制,将绿茶叶表面的水分炒干,炒制的温度为90℃,炒制的时间为3分钟;
(3)把姜打碎至粒径为2毫米,放入到步骤(2)所述绿茶叶中,与绿茶叶一起炒制1分钟,形成姜茶;
(4)将蒜打碎成粒径为1.0毫米蒜米,放入到步骤(3)得到的所述姜茶中,与所述姜茶一起炒制30秒,形成蒜姜茶;
(5)将花生打碎至粒径为3毫米,放入到步骤(4)得到的所述蒜姜茶中,与所述蒜姜茶一起炒3分钟,炒至微焦,放入食用油,炸2分钟出香味后捞起,形成混合料;
(6)将步骤(4)得到的所述混合料进行烘烤,烤至干脆,然后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成粒径为500微米的末,即得所述油茶。
实施例4
一种油茶,由以下原料制成,绿茶叶1g,老姜2g,蒜米0.6g,花生1g和食用油0.1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水煮沸,放入绿茶叶进行泡洗,泡洗的水需没过绿茶叶2cm,泡洗的时间为3分钟,然后再用冷水清洗两次,冷水的温度为6℃;
(2)将步骤(1)洗好的绿茶叶放入锅中进行炒制,将绿茶叶表面的水分炒干,炒制的温度为85℃,炒制的时间为3分钟;
(3)把姜打碎至粒径小于1.5毫米,放入到步骤(2)所述绿茶叶中,与绿茶叶一起炒制1.5分钟,形成姜茶;
(4)将蒜打碎成粒径为0.8毫米蒜米,放入到步骤(3)得到的所述姜茶中,与所述姜茶一起炒制40秒,形成蒜姜茶;
(5)将花生打碎至粒径为2.5毫米,放入到步骤(4)得到的所述蒜姜茶中,与所述蒜姜茶一起炒2.5分钟,炒至微焦,放入食用油,炸2.5分钟出香味后捞起,形成混合料;
(6)将步骤(4)得到的所述混合料进行烘烤,烤至干脆,然后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成粒径为600微米的末,即得所述油茶。
本发明提供的油茶中的营养成分种类和含量均更多,具有更好的排湿、排毒,驱寒的功效,适合有湿寒体质的人群,尤其是排湿、排毒的功效极为显著;还可以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进一步的取样,经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分析检测中,本发明的油茶不仅蛋白含量较高,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随访跟踪观察中发现,本发明提供的本发明的油茶适于长期饮用,利于身体健康,具有较好的身体调理效果。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油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所述原料包括绿茶叶0.8-1.2份,姜1.5-2.5份,蒜米0.3-0.9份,花生0.5-1.5份和食用油0.06-0.1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所述原料包括绿茶叶1份,老姜2份,蒜米0.6份,花生1份和食用油0.1份。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用水煮沸,放入绿茶叶进行泡洗,然后再用冷水清洗两次;
(2)将步骤(1)洗好的绿茶叶放入锅中,把水分炒干;
(3)把姜打碎放入到步骤(2)所述绿茶叶中,与绿茶叶一起炒制,形成姜茶;
(4)将蒜打碎成蒜米,放入到步骤(3)得到的所述姜茶中,与所述姜茶一起炒制,形成蒜姜茶;
(5)将花生打碎放入到步骤(4)得到的所述蒜姜茶中,与所述蒜姜茶一起炒,放入食用油,炸出香味后捞起,形成混合料;
(6)将步骤(4)得到的所述混合料进行烘烤,烤至干脆,然后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成末,即得所述油茶。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油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泡洗的水没过绿茶叶1-3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油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泡洗的时间为2-5分钟,所述冷水的温度为4-1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油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将洗好的绿茶叶放入锅中进行炒制,将绿茶叶表面的水分炒干,所述炒制的温度为80-90℃,炒制的时间为3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油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把姜打碎至粒径为1-2毫米,放入到所述绿茶叶中,与绿茶叶一起炒制1-2分钟,形成姜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油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将蒜打碎成蒜米,所述蒜米的粒径为0.5-1.0毫米,放入到所述姜茶中,与所述姜茶一起炒制30-50秒。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油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将花生打碎至粒径为2-3毫米,放入到所述蒜姜茶中,与所述蒜姜茶一起炒2-3分钟,炒至微焦,放入食用油,炸2-3分钟出香味后捞起,形成混合料。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油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油茶的粒径为500-800微米。
CN201810196220.4A 2018-03-09 2018-03-09 一种油茶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84971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96220.4A CN108497116A (zh) 2018-03-09 2018-03-09 一种油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96220.4A CN108497116A (zh) 2018-03-09 2018-03-09 一种油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7116A true CN108497116A (zh) 2018-09-07

Family

ID=63377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96220.4A Pending CN108497116A (zh) 2018-03-09 2018-03-09 一种油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9711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8001A (zh) * 2021-09-07 2021-12-10 戴剑鹏 一种油茶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220A (zh) * 1994-01-21 1994-11-23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 方便油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830280A (zh) * 2006-04-04 2006-09-13 李进洪 一种浓缩油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92690A (zh) * 2008-06-11 2008-10-29 周昱 一种罐装油茶
CN103652083A (zh) * 2013-12-27 2014-03-26 柳州市桂飘香酒店有限责任公司延安大酒店 一种飘香型油茶配方
CN103704410A (zh) * 2013-12-27 2014-04-09 柳州市桂飘香酒店有限责任公司延安大酒店 一种飘香型油茶的制备方法
CN104432280A (zh) * 2014-12-10 2015-03-25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油茶茶汤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5217A (zh) * 2015-11-30 2016-02-03 陈鹏 一种油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5851335A (zh) * 2016-05-18 2016-08-17 范才成 一种土家油茶汤的加工方法
CN106106903A (zh) * 2016-06-27 2016-11-16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种降血糖油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39486A (zh) * 2016-06-21 2017-03-29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加工机制作打油茶的方法
CN107712159A (zh) * 2017-11-20 2018-02-23 桂林满梓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速溶油茶的制备工艺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220A (zh) * 1994-01-21 1994-11-23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 方便油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830280A (zh) * 2006-04-04 2006-09-13 李进洪 一种浓缩油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92690A (zh) * 2008-06-11 2008-10-29 周昱 一种罐装油茶
CN103652083A (zh) * 2013-12-27 2014-03-26 柳州市桂飘香酒店有限责任公司延安大酒店 一种飘香型油茶配方
CN103704410A (zh) * 2013-12-27 2014-04-09 柳州市桂飘香酒店有限责任公司延安大酒店 一种飘香型油茶的制备方法
CN104432280A (zh) * 2014-12-10 2015-03-25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油茶茶汤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5217A (zh) * 2015-11-30 2016-02-03 陈鹏 一种油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5851335A (zh) * 2016-05-18 2016-08-17 范才成 一种土家油茶汤的加工方法
CN106539486A (zh) * 2016-06-21 2017-03-29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加工机制作打油茶的方法
CN106106903A (zh) * 2016-06-27 2016-11-16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种降血糖油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12159A (zh) * 2017-11-20 2018-02-23 桂林满梓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速溶油茶的制备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庞月兰等: "油茶制作方法及其配方的试验研究 ", 《农业与技术》 *
桂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 "《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 28 February 2018,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8001A (zh) * 2021-09-07 2021-12-10 戴剑鹏 一种油茶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9238B (zh) 一种豆香卤鸡肉的加工方法及其豆香卤鸡肉
CN104489636A (zh) 一种麻辣香菇鸡肉酱及其制作方法
KR101647125B1 (ko) 흑염소탕의 제조방법 및 그에 의해 제조된 흑염소탕
CN105145761A (zh) 一种黑木耳威化饼干的加工方法
CN105942409A (zh) 一种蘸饺子用红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44228A (zh) 一种紫薯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50275A (zh) 一种花生粕辣椒酱及其制备方法
KR101377041B1 (ko) 기능성 식품으로 제공되는 인삼 다시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5941701A (zh) 一种锶香油茶羹
CN108497116A (zh) 一种油茶及其制备方法
KR102420110B1 (ko) 장어탕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6307222A (zh) 一种即食袋装竹笋的制备工艺
CN109170787A (zh) 一种油料分离火锅底料及其制备过程
KR20030080918A (ko) 마늘환의 제조방법
KR101247093B1 (ko) 돈피곰탕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1812405B1 (ko) 반가공 냉장식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221080B1 (ko) 생강청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416795A (zh) 一种含三种花椒的滋补火锅汤料及制备方法
KR20220156717A (ko) 표고버섯 향미가 강화된 향미오일 제조와 조성물
CN106072445A (zh) 一种麻辣红油香酱料
CN105361023A (zh) 一种含有蛹虫草的香辣葛仙米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60795A (zh) 一种保健糕点及其制备方法
KR101860124B1 (ko) 녹차 떡갈비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녹차 떡갈비
CN104286780A (zh) 鱿鱼须藠头酱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46307A (zh) 生津养胃菜汁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