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63647A - 筒形防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筒形防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63647A
CN108463647A CN201680054563.6A CN201680054563A CN108463647A CN 108463647 A CN108463647 A CN 108463647A CN 201680054563 A CN201680054563 A CN 201680054563A CN 108463647 A CN108463647 A CN 1084636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er
dividing body
pair
outer cylinder
antihun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45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63647B (zh
Inventor
西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ik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63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636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636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636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16F15/08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rubber springs ; with springs made of rubber and met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8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 F16F1/3835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e.g. having indentations or made of materials of different hardne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8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 F16F1/3863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characterised by the rigid sleeves or pin, e.g. of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8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 F16F1/387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comprising means for modifying the rigidity in particular dir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3/00Spring units consisting of several springs, e.g.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spring characteristic
    • F16F3/08Spring units consisting of several springs, e.g.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spring characteristic with springs made of a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rubber
    • F16F3/087Units comprising several springs made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materi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6/00Manufacturing; Treatments
    • F16F2226/04Assembly or fixing methods; methods to form or fashion parts
    • F16F2226/041Clipp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以足够的强度将构成外筒部件的一对分割体连结、且至少在向车辆的装配状态下能够将这一对分割体定位于适当的相对位置的新型构造的筒形防振装置。在防振装置主体17的外周面装配的外筒部件18构成为包括从两侧装配于防振装置主体17的一对分割体52a、52b,并且在一对分割体52a、52b的对接端部设置有第一卡止部68、69和第二卡止部80、81,通过使一对分割体52a、52b接近而将第一卡止部68、69和第二卡止部80、81卡止,由此在第一卡止部68、69和第二卡止部80、81的卡止方向上对一对分割体52a、52b彼此进行定位,并在与第一卡止部68、69和第二卡止部80、81的卡止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允许一对分割体52a、52b的相对移位。

Description

筒形防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用于汽车的差速器支架、发动机支架、车身支架、构件支架等的筒形防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夹装于构成振动传递系统的部件之间而对这些部件彼此进行防振连结的防振连结体的一种,已知有筒形防振装置,并且研究了例如在将汽车的差速装置(差速齿轮)防振支承于车辆车身(副架)的差速器支架等上的应用。例如日本特许第5603390号公报(专利文献1)等所示,该筒形防振装置具有由主体橡胶弹性体将内轴部件和外筒部件弹性连结的构造。
另外,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筒形防振装置具有如下构造:外筒部件被分割为两部分,相对于在内轴部件的外周面固接有主体橡胶弹性体的防振装置主体,以从与轴成直角的方向的两侧将防振装置主体夹入的方式来安装构成外筒部件的一对分割体。另外,通过周向两端部的嵌合安装突起和嵌合安装孔的嵌合、熔接等而将被分割为两部分的外筒部件的一对分割体固定。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构造中,有时外筒部件的一对分割体的固定强度并不能称得上足够。即,在通过嵌合安装突起向嵌合安装孔的嵌入、插入后的熔接而将外筒部件的一对分割体相互固定的构造中,存在嵌合安装突起因运输时、保管时等的振动、冲击而破损的情况,还有可能存在外筒部件不能保持为相对于防振装置主体的适当装配状态的情况。另外,在对插入于嵌合安装孔的嵌合安装突起进行熔接的情况下,使嵌合安装突起熔融之后使其再硬化而进行固接,因此,在嵌合安装突起的熔融时,还存在一对分割体位置错开的情况。
现有技術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6033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以上述情形为背景而完成的,其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以足够的强度将构成外筒部件的一对分割体连结、且至少在向车辆装配的状态下能够将上述一对分割体定位于适当的相对位置的、新型构造的筒形防振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下,对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记载。此外,能够尽可能地以任意组合而采用在以下记载的各方式中所采用的结构要素。
即,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筒形防振装置具备在内轴部件的外周面固接有主体橡胶弹性体的防振装置主体,并且,筒状的外筒部件以非粘接的方式装配于该防振装置主体的外周面,该筒形防振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外筒部件构成为包括相对于上述防振装置主体从两侧装配的一对分割体,并且,在相互对接的该一对分割体的对接端部设置有通过该一对分割体的接近而相互卡止的第一卡止部和第二卡止部,通过该第一卡止部和该第二卡止部的卡止而在上述第一卡止部和第二卡止部的卡止方向上对该一对分割体彼此进行定位,并且,在与该第一卡止部和该第二卡止部的卡止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允许该一对分割体的相对移位。
在形成为依照这样的第一方式的构造的筒形防振装置中,通过使一对分割体相互接近,能够使在上述一对分割体的端部形成的第一卡止部和第二卡止部卡止,从而能够容易地设置以非粘接的方式装配于防振装置主体的外周面的筒状的外筒部件。而且,形成为通过第一卡止部和第二卡止部的卡止而将一对分割体连结的构造,从而,在作为一对分割体的端部的对接方向的第一卡止部和第二卡止部的卡止方向上,容易根据需要而设定一对分割体的连结强度,并能够以足够的强度将一对分割体连结。
进一步,由于在与第一卡止部和第二卡止部的卡止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允许一对分割体的相对移位,因此,能够防止一对分割体以在轴向、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相互错开的状态而固定。故此,例如,当以插入或者压入的方式将外筒部件安装于车辆车身等安装对象部件时,还能够使一对分割体在与第一卡止部和第二卡止部的卡止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向适当的相对位置移动等,从而能够不受一对分割体的组装误差等影响地将外筒部件安装于安装对象部件。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在第一方式所记载的筒形防振装置的基础上,上述外筒部件构成为包括相对于上述防振装置主体从与轴成直角的方向的两侧装配的该一对分割体,并且,在周向上相互对接的该一对分割体的周向端部设置有通过该一对分割体的接近而相互卡止的上述第一卡止部和上述第二卡止部。
根据第二方式,由于外筒部件是在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分割的构造,因此,容易以装配于防振装置主体的外周面的状态而形成外筒部件,能够实现制造时的操作性的提高等。另外,与形成为轴向上的分割构造的外筒部件相比,即便是一对分割体的相对位置容易错开的、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分割构造的外筒部件,由于允许一对分割体在连结状态下相对移位,因此,能够无问题地将外筒部件装配于车辆车身等。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在第二方式所记载的筒形防振装置的基础上,上述第一卡止部和上述第二卡止部设置于上述外筒部件的轴向上的至少一个端部,在与该第一卡止部和该第二卡止部的卡止方向正交的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允许构成该外筒部件的上述一对分割体的相对移位。
根据第三方式,在外筒部件中,在偏离相对于车辆车身等安装对象部件的插入或压入部分的轴向端部设置有第一卡止部和第二卡止部,从而,即使在外筒部件的表面因第一卡止部和第二卡止部的卡止构造而形成有凹凸,也能够避免对于外筒部件向安装对象部件的装配的影响。
另外,若在外筒部件的轴向端部形成第一卡止部和第二卡止部,则容易在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允许一对分割体的相对移动,当以插入或压入的方式将外筒部件安装于车辆车身等安装对象部件时,一对分割体在与第一卡止部和第二卡止部的卡止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向适当的相对位置移动,从而使外筒部件向安装对象部件的安装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在第三方式所记载的筒形防振装置的基础上,上述第一卡止部和上述第二卡止部分别设置于上述外筒部件的轴向上的两端。
根据第四方式,通过在轴向上的两端部将一对分割体连结,能够更牢固、且更稳定地进行连结。而且,通过将第一卡止部和第二卡止部的至少一组分别设置于外筒部材的轴向两端,在外筒部件中,能够将第一卡止部和第二卡止部设置于偏离相对于车辆车身等安装对象部件的插入或压入部分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在第二方式至第四方式中任一方式所记载的筒形防振装置的基础上,在任一方的上述分割体的周向两端部分别形成有上述第一卡止部,并且,在另一方的上述分割体的周向两端部分别形成有上述第二卡止部。
根据第五方式,在第一卡止部和第二卡止部的卡止时发挥作用的摩擦力等以与一对分割体的周向两端部对应的大小、方向而发挥作用,从而使作用于一对分割体的力矩相互抵消,因此,将一对分割体连结而构成外筒部件的操作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在第一方式至第五方式中任一方式所记载的筒形防振装置的基础上,上述第一卡止部和上述第二卡止部设置于上述外筒部件的周壁部,在与该第一卡止部和该第二卡止部的卡止方向正交的轴向上允许构成该外筒部件的上述一对分割体的相对移位。
根据第六方式,在允许轴向上的相对移位的状态下通过第一卡止部和第二卡止部的卡止而将一对分割体连结,因此,能够防止一对分割体以在轴向上相互错开的状态而固定,从而能够实现适当的连结状态。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在第一方式至第六方式中任一方式所记载的筒形防振装置的基础上,在上述一对分割体之间对上述防振装置主体的上述主体橡胶弹性体进行压缩,基于该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弹性的作用力在使该一对分割体相互分离的方向上外加于该一对分割体。
根据第七方式,对于通过第一卡止部和第二卡止部的卡止而连结的一对分割体,基于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弹性而外加使该一对分割体在第一卡止部和第二卡止部的卡止方向上相互分离的方向的作用力,从而使得第一卡止部和第二卡止部更牢固地卡止而稳定地实现了一对分割体的连结状态。另外,仅通过将外筒部件装配于防振装置主体便能够对主体橡胶弹性体进行预压缩,通过降低作用于主体橡胶弹性体的拉伸应力还能实现主体橡胶弹性体的耐久性的提高。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在第一方式至第七方式中任一方式所记载的筒形防振装置的基础上,上述第二卡止部形成为框状,将上述第一卡止部向形成为框状的该第二卡止部的内周侧插入而使上述第一卡止部与该第二卡止部卡止。
根据第八方式,利用简单形状的第一卡止部和第二卡止部,通过第一卡止部和第二卡止部的卡止便可实现一对分割体的连结。
本发明的第九方式在第一方式至第八方式中任一方式所记载的筒形防振装置的基础上,上述外筒部件由合成树脂形成。
根据第九方式,在构成外筒部件的一对分割体中,能够以高精度而形成第一卡止部、第二卡止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一对分割体相互接近、且使在一对分割体的端部形成的第一卡止部和第二卡止部卡止,能够容易地形成以非粘接的方式装配于防振装置主体的外周面的筒状的外筒部件,并且,能够在第一卡止部和第二卡止部的卡止方向上以足够的强度将一对分割体连结。进一步,在一对分割体的连结状态下,在与第一卡止部和第二卡止部的卡止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允许一对分割体的相对移位,因此,能够防止一对分割体以在轴向、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相互错开的状态而固定,从而能够不受一对分割体的组装时的误差等影响地将外筒部件安装于安装对象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差速器支架的立体图。
图2是以其他角度表示图1的差速器支架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差速器支架的主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差速器支架的后视图。
图5是图3的V-V剖视图。
图6是图3的VI-VI剖视图。
图7是将图1的差速器支架分解为防振装置主体和一对分割体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8是以分离状态而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差速器支架的一对分割体的主视图。
图9是对一对分割体的连结构造进行说明的图,且是相当于图3中的IX-IX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0是对一对分割体的连结构造进行说明的图,且是相当于图3中的X-X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1是对一对分割体的连结构造进行说明的图,且是相当于图4中的XI-XI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2是对一对分割体的连结构造进行说明的图,且是相当于图4中的XII-XII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3是对将一对分割体连结的过程进行说明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构成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差速器支架的外筒部件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外筒部件的右视图。
图16是将图14所示的外筒部件分解为一对分割体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17是放大表示图14所示的外筒部件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且是相当于图15中的XVII-XVII截面的图。
图18是表示构成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差速器支架的外筒部件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作为形成为依据本发明的构造的筒形防振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在图1~图6中示出了汽车用的差速器支架10。如图5、图6所示,差速器支架10具有如下构造:具备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16将内轴部件12和中间环14弹性连结的、作为防振装置主体的支架主体17,并且外筒部件18外嵌于中间环14,由此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16将内轴部件12和外筒部件18弹性连结。而且,内轴部件12安装于未图示的差速装置,并且,外筒部件18安装于作为安装对象部件的副架的安装筒部20,从而对于未图示的差速装置利用同样未图示的副架进行防振支承。
更详细而言,内轴部件12是由铁、铝合金、纤维强化后的合成树脂等形成的高刚性的部件,如图3~图6所示,该内轴部件12具有以直线状延伸的小直径的近似圆筒形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内轴部件12的内孔向周向部分地扩径,但内轴部件12的内孔的具体形状并未特别限定,例如还可以采用圆形截面、椭圆形截面等。
进一步,如图5、图6所示,在内轴部件12的轴向中央部分安装有止动部件22。止动部件22是由硬质的合成树脂等形成的环状的部件,内轴部件12插穿固定于中心孔,从而该止动部件22在内轴部件12的轴向中央部分在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突出。另外,止动部件22一体地具备:从内轴部件12在与轴成直角的方向的一个方向上朝两侧突出的第一止动突部24、24;以及在与上述第一止动突部24、24的突出方向大致正交的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朝两侧突出的第二止动突部26、26。第一止动突部24的突出尺寸大于第二止动突部26的突出尺寸,并且一体形成有在轴向两侧突出且随着趋向内周侧而突出尺寸逐渐增大的内周固接部28。此外,第一止动突部24、第二止动突部26的突出前端均形成为轴向中央部分与轴向两端部分相比而较大地突出的台阶形状。
另一方面,如图5、图6所示,中间环14由硬质的合成树脂等形成,并形成为一体地具备如下部件的环状的部件:在径向的一个方向上对置配置的一对固接部30、30;以及将上述固接部30、30的周向端部之间连结的一对连结部32、32。
如图5所示,固接部30具有在纵截面中朝向轴向外侧逐渐变为小直径的倾斜形状,并以大致恒定的截面形状在周向上以不足半周的规定长度而连续。进一步,固接部30的外周面的轴向外端部分形成为朝向轴向外侧而变为小直径的引导倾斜面34,并且,内周面形成为具有朝向轴向外侧而变为小直径的倾斜形状、且凸向内侧的弯曲形状的倾斜弯曲面36。
连结部32在图6所示的纵截面中呈将矩形的一个角部倾斜地切除的截面形状,并以从固接部30的轴向外端部分朝周向外侧伸出的方式与固接部30形成为一体。由此,一对固接部30、30由一对连结部32、32在周向上连接,并一体地形成遍及整周地连续的中间环14。
而且,相对于在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扩展的平面而面对称地配置的一对中间环14、14,外插于内轴部件12且配置于隔着止动部件22的轴向各一侧,并配置为相对于内轴部件12以及止动部件22隔开规定距离。这样配置的带有止动部件22的内轴部件12与一对中间环14、14由主体橡胶弹性体16弹性连结。
如图5所示,主体橡胶弹性体16具备以趋向轴向外侧逐渐向外周侧倾斜的截面形状而在周向上以规定的长度延伸的四个橡胶臂部38、38、38、38。而且,各橡胶臂部38形成于止动部件22的第一止动突部24的内周固接部28与中间环14的固接部30的倾斜弯曲面36的对置面之间,并硫化粘接于上述止动部件22的第一止动突部24以及中间环14的固接部30。总之,主体橡胶弹性体16形成为具备内轴部件12以及止动部件22和一对中间环14、14的一体硫化成形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内轴部件12的外周面和中间环14的表面整体由与主体橡胶弹性体16形成为一体的覆盖橡胶层42覆盖。另外,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橡胶臂部38在内周固接部28的轴向外表面与倾斜弯曲面36的大致对置方向上延伸。
进一步,如图5、图6所示,在第一止动突部24、第二止动突部26的突出前端面固接有外周止动橡胶48,并且在第二止动突部26的轴向两个表面固接有轴向止动橡胶50,上述外周止动橡胶48和轴向止动橡胶50均与主体橡胶弹性体16形成为一体。此外,在外周止动橡胶48中,固接于第一止动突部24的突出前端的轴向两端的部分比固接于轴向中央的部分厚,外周止动橡胶48的轴向两端部分到达比轴向中央部分靠外周侧的位置。进一步,在外周止动橡胶48的轴向两端部分与轴向中央部分之间形成有在外周面开口的近似V字截面的槽,从而充分允许外周止动橡胶48伴随着径向上的压缩变形的轴向上的鼓出变形。
在形成为这样的构造的支架主体17的中间环14、14安装有外筒部件18。如图1~图6所示,外筒部件18是由硬质的合成树脂材料等形成的高刚性的部件,整体具有近似圆筒形状。另外,外筒部件18具有将分别形成为近似半圆筒形状的一对分割体52a、52b(参照图7、图8)组合而构成的两部分分割构造。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分割体52a、52b设为彼此大致相同的形状,另一方面,在一方的分割体52a设置有后述的第一卡止部68,并且,在另一方的分割体52b设置有后述的第二卡止部80,将上述分割体52a、52b对置地组合而构成外筒部件18。另外,外筒部件18也可以由金属材料形成。
更详细而言,分割体52的外周面具有大致恒定的曲率半径,如图5所示,周向的两端部分形成为内径尺寸较大的薄壁部54,并且,如图6所示,周向的中央部分形成为内径尺寸较小的厚壁部56。此外,在厚壁部56的轴向中央部分形成有在内周侧开口的槽状部58,从而使得厚壁部56的内径尺寸在局部变大。
另外,在分割体52的轴向一侧的端部一体形成有朝径向内侧突出的第一内凸缘部60、以及朝径向外侧突出的外凸缘部62。如图5所示,第一内凸缘部60在形成为薄壁的分割体52的周向两端部分一体地具备:朝向突出前端而逐渐在轴向上减薄的基端部;以及从基端部分向内周侧以大致恒定的轴向厚度而突出的前端部。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在形成为厚壁的分割体52的周向中央部分,第一内凸缘部60仅形成以大致恒定的轴向厚度而突出的前端部。此外,第一内凸缘部60的基端部的轴向内表面形成为随着趋向径向内侧而向轴向外侧倾斜的保持倾斜面64。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中的外凸缘部62在周向上断续地设置,但例如也可以遍及整周地连续设置,还可以不设置外凸缘部62。
另一方面,在分割体52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一体形成有朝径向内侧突出的第二内凸缘部66。如图5所示,在形成为薄壁的分割体52的周向两端部分,与第一内凸缘部60同样地,第二内凸缘部66一体地具备:朝向突出前端而逐渐在轴向上缩窄的基端部分;以及从基端部分向内周侧以大致恒定的轴向宽度而突出的前端部分。进一步,在第二内凸缘部66的基端部分,形成有在轴向端面开口且整周地连续延伸的允许变形槽67。此外,在第二内凸缘部66的基端部的轴向内表面,与第一内凸缘部60同样地,设定有随着趋向径向内侧而朝轴向外侧倾斜的保持倾斜面64。另一方面,在形成为厚壁的分割体52的周向中央部分,如图6所示,第二内凸缘部66仅形成以大致恒定的轴向厚度而突出的前端部。
另外,如图3、图4所示,在一方的分割体52a,在第一内凸缘部60形成有第一卡止部68,并且,在第二内凸缘部66形成有其他构造的第一卡止部69。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分割体52a,在形成于轴向两端部的第一内凸缘部60、第二内凸缘部66形成有第一卡止部68、69,并且,上述第一卡止部68、69分别设置于周向两端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分割体52a的周向一侧的端部设置的第一卡止部68、69与在分割体52a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设置的第一卡止部68、69形成为彼此大致相同的形状、大小,但也可以形成为互不相同的形状、大小。
如图7~图10所示,第一卡止部68具备从分割体52a的周向端部朝周向外侧突出的长板状的弹性支承部70,在弹性支承部70的前端部分形成有朝弹性支承部70的厚度方向(分割体52a的轴向)外侧突出的卡止突部72。卡止突部72的突出高度随着趋向弹性支承部70的前端侧而减小,位于弹性支持部70的前端侧的卡止突部72的端面形成为引导面74,并且,位于弹性支承部70的基端侧的卡止突部72的端面形成为第一卡止面76。而且,引导面74相对于弹性支承部70的突出方向倾斜地扩展,并且,第一卡止面76相对于作为与后述的第二卡止面86的卡止方向的弹性支承部70的突出方向大致正交地扩展。此外,在设置于分割体52a的第一内凸缘部60,在弹性支承部70的径向两侧形成有在周向端面开口的狭缝78,从而无需增大弹性支承部70从分割体52a突出的尺寸,便可增大通过弹性支承部70的弹性变形而允许的卡止突部72的移位量。
如图2、图11、图12所示,第一卡止部69具有如下构造:具备在分割体52a的周向端部附近朝轴向外侧突出的基部79,以从基部79朝周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而形成有长板状的弹性支承部70,并且,在弹性支承部70的前端部分形成有朝弹性支承部70的厚度方向(分割体52a的轴向)外侧突出的卡止突部72。此外,弹性支承部70和卡止突部72的构造实质上与第一卡止部68的构造相同,因此这里将其说明省略。
另一方面,在另一方的分割体52b,在第一内凸缘部60形成有第二卡止部80,并且,在第二内凸缘部66形成有第二卡止部8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分割体52b,在形成于轴向两端部的第一内凸缘部60、第二内凸缘部66形成有第二卡止部80、81,并且,上述第二卡止部80、81分别设置于周向两端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分割体52b的周向一侧的端部设置的第二卡止部80、81、与在分割体52b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设置的第二卡止部80、81形成为彼此大致相同的形状、大小,但也可以形成为互不相同的形状、大小。
第二卡止部80具有如下构造:形成有在第一内凸缘部60的周向端面以及轴向端面开口、且沿与分割体52b的周向端面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插入槽部82,并且,在分割体52b的周向端部设置有以跨越插入槽部82的轴向开口的方式延伸的卡止承受部84,第二卡止部80整体形成为在分割体52b的周向上开口的近似矩形框状。此外,设置于第二内凸缘部66的第二卡止部81的构造实质上与设置于第一内凸缘部60的第二卡止部80的构造相同,因此,对图中的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而将说明省略。
而且,使分割体52a和分割体52b在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相互接近,从而,在上述分割体52a、52b的周向端面相互对接的状态下,由第一卡止部68、第二卡止部80以及第一卡止部69、第二卡止部81将分割体52a、52b连结。
即,若使分割体52a和分割体52b在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相互接近,则第二卡止部80、81的各卡止承受部84与第一卡止部68、69的各卡止突部72的引导面74抵接(参照图13)。进一步,一边使卡止承受部84与卡止突部72的引导面74滑动接触、一边使分割体52a和分割体52b相互接近,由此将第一卡止部68、69向形成为框状的第二卡止部80、81的内侧插入。而且,若卡止突部72插入至比卡止承受部84靠分割体52b的周向内侧的位置,则卡止突部72和卡止承受部84的抵接被解除,利用弹性支承部70的弹性复原力而使得第一卡止部68、69的卡止突部72向外周侧移位。
由此,卡止突部72相对于卡止承受部84移动至在径向上彼此大致相同的位置,卡止突部72的第一卡止面76与卡止承受部84的第二卡止面86重叠,因此,在上述第一卡止面76和第二卡止面86的重叠方向上,使得第一卡止部68、69与第二卡止部80、81相互卡止。其结果是,通过第一卡止部68、69与第二卡止部80、81的卡止使得分割体52a和分割体52b相互连结并定位,并由连结的分割体52a、52b构成筒状的外筒部件18。
另外,第二卡止部80的插入槽部82的槽宽尺寸W设为大于第一卡止部68的弹性支承部70以及卡止突部72的宽度尺寸w,并且,第二卡止部80的插入槽部82的底壁面与卡止承受部84的对置面间距离D设为大于第一卡止部68的弹性支承部70的厚度t。由此,在将弹性支承部70和卡止突部72向插入槽部82插入后的状态下,在构成第一卡止部68的弹性支承部70与构成第二卡止部80的插入槽部82的槽侧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88,并且,在第二卡止部80的卡止承受部84的内周面与构成第一卡止部68的弹性支承部70之间形成有间隙89(参照图9、图10)。
进一步,第二卡止部81的卡止承受部84的槽宽尺寸W’设为大于第一卡止部69的弹性支承部70以及卡止突部72的宽度尺寸w’,并且,第二卡止部81的卡止承受部84的槽深尺寸D’设为大于第一卡止部69的弹性支承部70的厚度t’。由此,在将第一卡止部69向第二卡止部81插入后的状态下,在构成第一卡止部69的弹性支承部70与构成第二卡止部81的插入槽部82的槽侧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88,并且,在第二卡止部81的卡止承受部84的内周面与构成第一卡止部69的弹性支承部70之间形成有间隙89(参照图11、图12)。
利用上述间隙88、89,在与作为第一卡止部68、69和第二卡止部80、81的卡止方向的相互对接方向(图3中的上下方向)正交的分割体52a、52b的轴向以及径向上,允许由第一卡止部68、69和第二卡止部80、81连结的分割体52a、52b的相对移位。
另外,分割体52a和分割体52b从径向两侧与支架主体17的外周面嵌合,将分割体52a、52b连结而构成外筒部件18,由此以外插状态将外筒部件18装配于支架主体17。
进一步,通过由第一卡止部68、69和第二卡止部80、81将分割体52a、52b连结,由此在分割体52a、52b的对接方向上对配置于分割体52a、52b的径向之间的支架主体17的主体橡胶弹性体16进行压缩。由此,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拉伸应力降低,从而实现了耐久性的提高。进一步,基于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弹性而使得相互隔离的方向(图3中的上下外侧方向)的作用力作用于分割体52a、52b,保持为第一卡止部68、69的各卡止突部72的第一卡止面76相对于第二卡止部80、81的各卡止承受部84的第二卡止面86抵接的状态。
此外,当将分割体52a、52b装配于支架主体17时,中间环14的引导倾斜面34与朝相同方向倾斜的第一内凸缘部60或者第二内凸缘部66的保持倾斜面64重叠,通过分割体52a、52b的接近移位而将轴向两侧的中间环14、14朝轴向内侧引导。由此,在外筒部件18相对于支架主体17的装配状态下,使中间环14、14在轴向上相互接近,在中间环14与内周固接部28之间对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橡胶臂部38进行预压缩。另外,对于一对中间环14、14的相对的轴向位置,换言之,对于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轴向长度,通过分割体52a、52b的第一内凸缘部60、第二内凸缘部66与中间环14、14的抵接来规定。总之,第一内凸缘部60、第二内凸缘部66具有作为对中间环14、14的轴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规定、且将主体橡胶弹性体16保持为预压缩状态的外侧限制突部的功能。
形成为这样的构造的差速器支架10,内轴部件12安装于未图示的差速装置,并且,如图5所示,外筒部件18嵌入固定于在副架等设置的安装筒部20。这里,由一对分割体52a、52b构成的外筒部件18,通过间隙88、89而允许上述分割体52a、52b的相对移位,因此,当向安装筒部20嵌入时,分割体52a、52b移动至适当的相对位置,从而外筒部件18形成为能够向安装筒部20嵌入的形状。由此,能够防止因分割体52a、52b的组装时的误差等而引起的外筒部件18相对于安装筒部20的安装不良,从而能够可靠地将差速器支架10安装于车辆。此外,由于安装筒部20的轴向端面与外凸缘部62抵接而对外筒部件18相对于安装筒部20的轴向上的安装位置进行规定。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止部68、69以及第二卡止部80、81形成于第一内凸缘部60、第二内凸缘部66,利用间隙88、89而在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允许分割体52a、52b的相对移位,因此,能够可靠地使外筒部件18向安装筒部20嵌入。
另外,通过第一卡止部68、69的卡止突部72、72和第二卡止部80、81的卡止承受部84、84的卡止而以足够的强度将分割体52a、52b相互连结,因此,分割体52a、52b的连结难以由于在保管时、运输时等发挥作用的外力而解除,使得分割体52a、52b稳定地保持为构成外筒部件18的连结状态。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一卡止部68、69以及第二卡止部80、81构成的卡止构造设置于分割体52a、52b的周向两端部、且设置于轴向两侧,由四个卡止构造以优异的可靠性而将分割体52a、52b连结。
而且,在分割体52a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卡止部68、69,并且,在分割体52b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二卡止部80、81。由此,当使分割体52a、52b相互接近而使得第一卡止部68、69与第二卡止部80、81卡止时,以相互抵消的方式降低乃至避免因卡止突部72、72和卡止承受部84、84的滑动接触所引起的摩擦阻力等而产生的力矩。故此,分割体52a、52b的连结操作变得容易,能够因操作性的提高而实现优异的生产率。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分割体52a的周向一侧的端部设置的第一卡止部68、69与在另一侧的端部设置的第一卡止部68、69大致相同,并且,在分割体52b的周向一侧的端部设置的第二卡止部80、81与在另一侧的端部设置的第二卡止部80、81大致相同,因此,在分割体52a、52b的连结操作中能够更有效地实现力矩的抵消。
在此基础上,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卡止部68、69形成为在弹性支承部70的前端部分设置有卡止突部72的构造,利用卡止突部72的引导面74与卡止承受部84抵接而作用于弹性支承部70的抵接反作用力使得弹性支承部70以在厚度方向上挠曲的方式进行弹性变形,并使得卡止突部72越过卡止承受部84而卡合。由此,仅通过在使分割体52a、52b相对地定位的同时使它们相互接近便能够实现卡止突部72和卡止承受部84的卡止,从而使分割体52a、52b的连结操作变得更加容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弹性对分割体52a、52b施力,由此将卡止突部72的第一卡止面76和卡止承受部84的第二卡止面86保持为抵接状态,防止因上述卡止突部72和卡止承受部84从分离的状态抵接而产生的异响、弹性支承部70的损伤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分割体52a、52b的装配而对主体橡胶弹性体16进行预压缩,通过降低在输入振动时作用于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拉伸应力而实现耐久性的提高等。
另外,第一卡止部68、69和第二卡止部80、81设置于在外筒部件18的轴向端部形成的第一内凸缘部60、第二内凸缘部66,基于第一卡止部68、69和第二卡止部80、81的分割体52a、52b的卡止连结构造配置于第一内凸缘部60、第二内凸缘部66的径向中间部分,因此,能够避免第一卡止部68、69和第二卡止部80、81设置于嵌入至安装筒部20的外筒部件18的外周面。由此,例如,当外筒部件18向安装筒部20嵌入时,能够避免卡止突部72与安装筒部20接触而将第一卡止部68、69和第二卡止部80、81的卡止解除、卡止构造卡挂于安装筒部20等不良情况。
此外,外筒部件18可以由金属形成,但通过由合成树脂形成而能够实现轻量化、低成本化,并且能够以高精度而形成第一卡止部68、69、第二卡止部80、81。
图14、图15中示出了构成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差速器支架的外筒部件90。外筒部件90具有分割体92a、92b组合而成的构造,通过在分割体92a的周壁外表面设置的第一卡止部94与在分割体92b的周壁外表面设置的第二卡止部96的卡止而将上述分割体92a、92b相互连结,由此形成上述外筒部件90。在以下说明中,对于实质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及部位,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符号而将其说明省略。另外,防振装置主体可以采用实质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架主体17相同的构造,因此,这里将其图示及说明省略。
更详细而言,在分割体92a的外周面,在周向两端部的轴向中央部分分别形成有在分割体92a、92b的对接方向上扩展的平坦面98,在平坦面98,分别向外周侧突出地形成有构成第一卡止部94的卡止突部100。该卡止突部100随着趋向分割体92a的周向外侧而突出高度减小,突出前端面形成为相对于平坦面98倾斜的引导面102。进一步,位于分割体92a的周向内侧的卡止突部100的端面形成为相对于分割体92a的周向大致正交地扩展的第一卡止面76。
另一方面,如图16所示,设置于分割体92b的第二卡止部96整体形成为近似矩形框状,并从分割体92b的周向端部朝周向外侧突出。更具体而言,第二卡止部96具备:在轴向上相互分离的位置处朝周向外侧伸出的一对弹性支承部104、104;以及以将上述弹性支承部104、104的突出前端部彼此连接的方式沿轴向呈直线状地延伸的卡止承受部106,在径向上贯通地形成有由分割体92b的周向端部、弹性支承部104、104以及卡止承受部106围成的矩形孔状的窗部108。进一步,卡止承受部106的构成窗部108的壁内表面的面形成为与第一卡止面76对应的第二卡止面86。此外,第二卡止部96的外周面形成为与分割体92b的外周面对应的弯曲面。
而且,若使得分割体92a和分割体92b在上下方向(图15中的上下方向)上相互接近,则分割体92b的第二卡止部96的卡止承受部106因第二卡止部96的弹性支承部104、104的弹性变形而越过分割体92a的第一卡止部94。越过第一卡止部94的卡止承受部106因弹性支承部104、104的弹性而移动至与第一卡止部94大致相同的径向位置。由此,如图17所示,第一卡止部94的第一卡止面76与第二卡止部96的第二卡止面86相互重叠,第一卡止部94的卡止突部100与第二卡止部96的卡止承受部106在分割体92a和分割体92b的对接方向上卡止,由此将分割体92a和分割体92b彼此连结。
进一步,第一卡止部94的卡止突部100的轴向(图15中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设为小于第二卡止部96的窗部108的轴向宽度尺寸,在第一卡止部94和第二卡止部96的卡止状态下,在卡止突部100与一对弹性支承部104、104之间形成有间隙110(参照图15)。由此,在通过第一卡止部94和第二卡止部96的卡止而将分割体92a和分割体92b彼此连结的状态下,通过间隙110而允许分割体92a和分割体92b的轴向上的相对移位。
更进一步,在分割体92a和分割体92b配置于适当的相对位置的状态下,第二卡止部96的一对弹性支承部104、104和卡止承受部106的内周侧的平面配置为相对于第一卡止部94的平坦面98而具有间隙112(参照图17)。由此,在通过第一卡止部94和第二卡止部96的卡止而将分割体92a和分割体92b彼此连结的状态下,通过间隙112而在与第一卡止部94和第二卡止部96的卡止方向正交的径向(图17中的左右方向)上允许分割体92a和分割体92b的相对移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卡止部96的外表面形成为以与外筒部件90的外周面大致相同的曲率而弯曲的弯曲面,并且,第一卡止部94的卡止突部100以不比第二卡止部96更朝外周侧突出的高度而形成,因此,如图17所示,未形成在第一卡止部94和第二卡止部96的卡止状态下妨碍外筒部件90向安装筒部20的嵌入的突出构造。此外,在图14、图15、图17中,以通过向安装筒部20的嵌入而将分割体92a、92b配置于适当的相对位置的状态示出了外筒部件90,并且分割体92a、92b的周向端面相互抵接,另一方面,第一卡止部94的第一卡止面76与第二卡止部96的第二卡止面86相互分离。
即使在具备这样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筒部件90的差速器支架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间隙110、112而允许连结的分割体92a、92b的相对移位,因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实现外筒部件90向安装筒部20的嵌入。而且,通过卡止突部100和卡止承受部106的卡止而以足够的强度将分割体92a、92b连结,从而即使在保管时、运输时作用有外力也难以将连结状态解除。
另外,由于第一卡止部94和第二卡止部96设置于外筒部件90的轴向中央部分,因此,与设置于轴向两端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利用较少的卡止部94、96而有效地对分割体92a、92b进行连结保持。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具体的记载。例如,基于第一卡止部和第二卡止部的卡止构造例如也可以设置于外筒部件的轴向端面和外周面的双方。
另外,也可以将第一卡止部68和第二卡止部80设置于一方的分割体52a的周向上的两端部,并且将对应的第二卡止部80和第一卡止部68设置于另一方的分割体52b的周向上的两端部。据此,还可以将分割体52a和分割体52b设为相同的构造,从而能够通过部件的通用化而实现生产率的提高、部件管理的容易化等。
另外,如图18所示的外筒部件120那样,对于在轴向上分割的一对分割体122a、122b,也可以通过设置于上述一对分割体122a、122b的轴向端部的第一卡止部124和第二卡止部126的卡止而将它们连结。即使在该情况下,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在通过第一卡止部124和第二卡止部126的卡止而实现的一对分割体122a、122b的连结状态下,能够允许上述一对分割体122a、122b的相对移位,从而能够将一对分割体122a、122b定位于彼此适当的位置。
本发明并不仅仅可以应用于差速器支架,还可以应用于作为发动机支架、副架支架、车身支架等而使用的筒形防振装置中。进一步,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并不限定于汽车用的筒形防振装置,在摩托车、铁路用车辆、产业用车辆等中使用的筒形防振装置中也可以适当地采用本发明。
符号说明
10:差速器支架(筒形防振装置)、12:内轴部件、16:主体橡胶弹性体、17:支架主体(防振装置主体)、18、90、120:外筒部件、52、92、122:分割体、60:第一内凸缘部、66:第二内凸缘部、68、69、94、124:第一卡止部、80、81、96、126:第二卡止部、88、89、110、112:间隙。

Claims (9)

1.一种筒形防振装置,具备在内轴部件的外周面固接有主体橡胶弹性体的防振装置主体,并且,筒状的外筒部件以非粘接的方式装配于该防振装置主体的外周面,
所述筒形防振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外筒部件构成为包括相对于所述防振装置主体从两侧装配的一对分割体,并且,
在相互对接的该一对分割体的对接端部设置有通过该一对分割体的接近而相互卡止的第一卡止部和第二卡止部,通过该第一卡止部和该第二卡止部的卡止而在所述第一卡止部和第二卡止部的卡止方向上对该一对分割体彼此进行定位,并且,在与该第一卡止部和该第二卡止部的卡止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允许该一对分割体的相对移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形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筒部件构成为包括相对于所述防振装置主体从与轴成直角的方向的两侧装配的该一对分割体,并且,在周向上相互对接的该一对分割体的周向端部设置有通过该一对分割体的接近而相互卡止的所述第一卡止部和所述第二卡止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形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止部和所述第二卡止部设置于所述外筒部件的轴向上的至少一个端部,在与该第一卡止部和该第二卡止部的卡止方向正交的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允许构成该外筒部件的所述一对分割体的相对移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筒形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止部和所述第二卡止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外筒部件的轴向上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筒形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任一方的所述分割体的周向两端部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一卡止部,并且,在另一方的所述分割体的周向两端部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二卡止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筒形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止部和所述第二卡止部设置于所述外筒部件的周壁部,在与该第一卡止部和该第二卡止部的卡止方向正交的轴向上允许构成该外筒部件的所述一对分割体的相对移位。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筒形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分割体之间对所述防振装置主体的所述主体橡胶弹性体进行压缩,基于该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弹性的作用力在使该一对分割体相互分离的方向上外加于该一对分割体。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筒形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卡止部形成为框状,将所述第一卡止部向形成为框状的该第二卡止部的内周侧插入而使所述第一卡止部与该第二卡止部卡止。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筒形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筒部件由合成树脂形成。
CN201680054563.6A 2016-12-15 2016-12-15 筒形防振装置 Active CN1084636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87350 WO2018109890A1 (ja) 2016-12-15 2016-12-15 筒形防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63647A true CN108463647A (zh) 2018-08-28
CN108463647B CN108463647B (zh) 2020-06-02

Family

ID=62559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4563.6A Active CN108463647B (zh) 2016-12-15 2016-12-15 筒形防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15666B2 (zh)
JP (1) JP6823642B2 (zh)
CN (1) CN108463647B (zh)
DE (1) DE112016005943B4 (zh)
WO (1) WO201810989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66127A (zh) * 2018-09-28 2020-04-07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管道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7002475T5 (de) * 2017-05-12 2019-01-24 Sumitomo Riko Company Limited Röhrenförmige Schwingungsdämpfungsvorrichtung
DE102018113503A1 (de) * 2018-06-06 2019-12-12 Vibracoustic Gmbh Aggregatelager
US11642932B2 (en) * 2021-10-08 2023-05-0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Bushing assembly for a stabilizer bar of a vehicl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85892A1 (en) * 2007-12-20 2010-11-11 Tedrive Holding B.V. Tuned Mass Damper for Rotating Shafts
JP2011036005A (ja) * 2009-07-30 2011-02-1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プロテクタのロック構造
WO2014034091A1 (ja) * 2012-08-28 2014-03-06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筒形防振装置
JP2014163463A (ja) * 2013-02-26 2014-09-08 Tokai Rubber Ind Ltd 防振装置
CN103987988B (zh) * 2012-03-20 2016-08-24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3887A (en) * 1906-03-17 1907-08-20 Henry Stuttle Joint-clamp.
JPS5381529A (en) 1976-12-28 1978-07-19 Adeka Argus Chem Co Ltd Production of pigment composition
DE3531340A1 (de) * 1985-09-03 1987-03-12 Lemfoerder Metallwaren Ag Lager mit geteiltem gehaeuse fuer stabilisatoren oder dergleichen in kraftfahrzeugen
FR2642487B1 (fr) * 1989-01-31 1991-05-10 Hutchinson Palier de barre de torsion
USD317558S (en) * 1989-11-27 1991-06-18 Creative Engineering Systems Modular conduit support
DE4309425C1 (de) * 1993-03-24 1994-06-01 Lemfoerder Metallwaren Ag Gummilager für den Mittelzapfen einer Blattfederaufhängung in einem Kraftfahrzeug
DE4312958A1 (de) * 1993-04-21 1994-10-27 Lemfoerder Metallwaren Ag Kunststofflager für Stabilisatoren in Kraftfahrzeugen
DE4413666C1 (de) * 1994-04-20 1995-06-14 Lemfoerder Metallwaren Ag Kunststofflager für Stabilisatoren in Kraftfahrzeugen
JPH08135723A (ja) * 1994-11-10 1996-05-31 Tokai Rubber Ind Ltd 流体封入式筒型マウント
US6007058A (en) * 1996-04-23 1999-12-28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Mounting component for a cylindrical bushing and a mounting body
USD412336S (en) * 1998-08-05 1999-07-27 Gbr Systems Corporation Roller ring
US6142923A (en) * 1998-08-05 2000-11-07 Gbr Systems Corporation Roller ring
DE10049611C2 (de) * 2000-10-05 2002-08-29 Zf Lemfoerder Metallwaren Ag Gummilager mit Versteifungselement
DE10354386B3 (de) * 2003-11-20 2005-06-23 Zf Friedrichshafen Ag Gummilager zur Lagerung eines Profilstabes
WO2006037096A2 (en) 2004-09-28 2006-04-06 Cooper-Standard Automotive Inc. One-piece outer split shell pre-compressed cradle/sub-frame mount
ATE374896T1 (de) * 2005-05-12 2007-10-15 Stabitec Stanz Biegetechnik Gm Lager, insbesondere gummilager
DE102005058632A1 (de) 2005-12-07 2007-06-14 Basf Ag Rundlager
DE102006032826A1 (de) * 2006-07-14 2008-01-17 Carl Freudenberg Kg Stabilisator zur Anlenkung einer Stabilisatorstange an einem Kraftfahrzeug
KR101542956B1 (ko) * 2011-07-29 2015-08-07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스태빌라이저 바의 마운트 부시
DE102011082809B4 (de) * 2011-09-16 2013-04-18 Aktiebolaget Skf Verbindungskonzept für einen geteilten Lagerkäfig
JP6006290B2 (ja) * 2012-02-15 2016-10-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ブッシュ
JP5988488B2 (ja) * 2012-10-26 2016-09-07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スタビライザ用ブシュ、接着用治具、および、接着方法
FI20126244L (fi) * 2012-11-27 2014-05-28 Hartwall K Oy Ab Äänenvaimennin rullakkoa varten
US9259812B1 (en) * 2013-06-26 2016-02-16 The Boeing Company Clamp assembly and method
US9702411B2 (en) * 2014-04-10 2017-07-11 Roller Bearing Company Of America, Inc. Bearing assembly with split outer ring having interference fit tabs and method of assembly of bearing
JP6505988B2 (ja) * 2014-06-25 2019-04-24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パネルの組付固定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85892A1 (en) * 2007-12-20 2010-11-11 Tedrive Holding B.V. Tuned Mass Damper for Rotating Shafts
JP2011036005A (ja) * 2009-07-30 2011-02-1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プロテクタのロック構造
CN103987988B (zh) * 2012-03-20 2016-08-24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WO2014034091A1 (ja) * 2012-08-28 2014-03-06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筒形防振装置
JP2014043916A (ja) * 2012-08-28 2014-03-13 Tokai Rubber Ind Ltd 筒形防振装置
JP2014163463A (ja) * 2013-02-26 2014-09-08 Tokai Rubber Ind Ltd 防振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66127A (zh) * 2018-09-28 2020-04-07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管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6005943B4 (de) 2022-12-22
US10415666B2 (en) 2019-09-17
JPWO2018109890A1 (ja) 2019-10-24
WO2018109890A1 (ja) 2018-06-21
CN108463647B (zh) 2020-06-02
DE112016005943T5 (de) 2018-10-31
US20180172109A1 (en) 2018-06-21
JP6823642B2 (ja) 2021-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63647A (zh) 筒形防振装置
US9651111B2 (en) Fluid-filled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US10465762B2 (en) Tubular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EP2213519B1 (en) Joint structure of door edge member
US9707836B2 (en) Powertrain roll restrictor
CN108501651A (zh) 稳定器衬套
CN104728227A (zh) 弹性保持组件和方法
CN106460986B (zh) 筒型隔振装置
CN108701980A (zh) 护线套及带护线套的线束
CN206386428U (zh) 筒形防振装置
WO2011071116A1 (ja) クリップ
CN102478092A (zh) 防振连结杆
CN105313799A (zh) 面板密封设备和组装面板密封设备的方法
JP5013168B2 (ja)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JP2012187964A (ja) 車両用サスペンションのブッシュ装置
CN203176201U (zh) 十字轴式万向接头
US11658555B2 (en) Actuator
JP2009190621A (ja) ベルトラインモールの取付構造
JP6077019B2 (ja) クリップ及びガラス仮固定方法
EP1798113A2 (en) Vehicle molding clip mounting structure
JP2017007420A (ja) ラックアンド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ギヤユニット及び滑り軸受の製造方法
WO2018181082A1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11498502B2 (en) Vehicle pipe holder
KR102551641B1 (ko) 차량용 다이나믹 댐퍼
JP5637904B2 (ja) 部材の結合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