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66127A - 管道装置 - Google Patents

管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66127A
CN110966127A CN201910865525.4A CN201910865525A CN110966127A CN 110966127 A CN110966127 A CN 110966127A CN 201910865525 A CN201910865525 A CN 201910865525A CN 110966127 A CN110966127 A CN 1109661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gment
engaging
duct
rib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6552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村光浩
平野智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da Go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Go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Go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Gose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966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661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2Intake silencers ; Sound modulation, transmission or amplification
    • F02M35/1255Intake silencers ; Sound modulation, transmission or amplification using resonan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209Duct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necting means, e.g. flan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57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 B60H1/00564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of air du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091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intake ducts: shapes; connections;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07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multiple interengaging protrusions on the surfaces, e.g. hooks, co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245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of air ducts; Method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对2个分割体进行定位、卡合的作业的管道装置。管道装置具有在内侧划分出空气流路(90)的管道主体(9),是对第1分割体(1)和第2分割体(5)在使得彼此接近的组装方向上进行组装而成的,在第1管道部(2)和第2管道部(6)相对、且卡合部(33)和卡合凸起(7)未卡合的定位时,外侧壁部(65)从外侧将第1管道部(2)的作为前端的前端部(21)覆盖,卡合部(33)在组装方向上相对于卡合凸起(7)抵接,由卡合重叠部(35)从外侧将卡合凸起(7)的作为后端的第2卡合面(72)覆盖。

Description

管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的进气管道等具有在内部划分出空气流路的管道主体的管道装置。
背景技术
以车辆用的进气管道为代表的管道装置,具有在内部划分出空气流路的管道主体。
作为这种管道装置,已知如下分割一体型的结构,即,作为分割为大于或等于2个的分割体而成型,对该大于或等于2个的分割体彼此进行组装而使它们实现一体化。
在分割一体型的管道装置中,通常在各分割体设置卡合要素并使该卡合要素相互卡合。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即,由作为2个分割体的第1半割体和第2半割体构成通气管道。在该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中,在第1半割体以及第2半割体分别设置卡止爪32、34以及卡止孔36A、38A并使该卡止爪卡止于卡止孔,由此对第1半割体和第2半割体彼此进行组装而制造一体的通气管道。
但是,在对2个分割体进行组装而使它们实现一体化的作业中,需要相对于一个分割体对另一个分割体进行定位而使得卡合要素卡合的工序。大多情况下,管道装置为三维的复杂形状,稳定地对2个分割体进行定位并使它们卡合的作业非常繁琐,从而期望能够容易地进行该作业的管道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876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形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对2个分割体进行定位并使它们卡合的作业的管道装置。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管道装置具有在内侧划分出空气流路的管道主体,是对第1分割体和第2分割体在使得彼此接近的组装方向上进行组装而成的,其中,
所述第1分割体具有:作为所述管道主体的一部分的第1管道部;脚部,其与所述第1管道部实现了一体化,在所述第1管道部的外侧沿所述组装方向延伸;以及卡合片,其具有在所述脚部的前端设置的卡合部,
所述第2分割体具有:作为所述管道主体的另一部分的第2管道部;外侧壁部,其与所述第2管道部实现了一体化,在所述第2管道部的外侧沿所述组装方向延伸;以及卡合凸起,其从所述外侧壁部进一步向外侧凸起,在所述第1分割体和所述第2分割体的组装时与所述卡合部卡合,
在所述第1管道部和所述第2管道部相对且所述卡合部和所述卡合凸起未卡合的定位时,
所述卡合部和所述卡合凸起彼此在所述组装方向上抵接,
所述外侧壁部从外侧将所述第1管道部的作为前端的前端部覆盖,
所述卡合部利用卡合重叠部从外侧将所述卡合凸起的作为后端的第2卡合面覆盖。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管道装置,能够容易地进行对2个分割体进行定位、卡合的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组装时的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的要部的斜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定位时的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的要部的斜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图2中的A-A位置对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进行剖切后的情形的剖面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组装时的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的要部的斜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图4中的A-A位置对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进行剖切后的情形的剖面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在与图2中的A-A位置相同的位置对实施例2的管道装置进行剖切后的情形的剖面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在与图4中的A-A位置相同的位置对实施例2的管道装置进行剖切后的情形的剖面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定位前的实施例3的管道装置的要部的斜视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定位时的实施例3的管道装置的要部的斜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图9中的A-A位置对实施例3的管道装置进行剖切后的情形的剖面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组装时的实施例3的管道装置的要部的斜视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图11中的A-A位置对实施例3的管道装置进行剖切后的情形的剖面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4的管道装置的要部的斜视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定位时的实施例4的管道装置的要部的斜视图。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5的管道装置的要部的斜视图。
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6的管道装置的要部的斜视图。
图17是示意性地表示定位前的实施例7的管道装置的要部的斜视图。
图18是示意性地表示定位时的实施例7的管道装置的要部的斜视图。
图19是示意性地表示组装时的实施例7的管道装置的要部的斜视图。
图20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8的管道装置的要部的斜视图。
图2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9的管道装置的要部的斜视图。
标号的说明
1:第1分割体;2第1管道部;3:卡合片;5:第2分割体;6:第2管道部;7:卡合凸起;9:管道主体;20:密封部;21:前端部;22:倾斜面;23:倾斜面;30:脚部;31u:上表面(平坦面);33:卡合部;35:卡合重叠部;50:轨道部;51:轨道槽(轨道部的间隙);65:外侧壁部;72:第2卡合面;80:第2肋;81:第1肋;90:空气流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管道装置只要是对第1分割体和第2分割体进行组装而成的结构即可,也可以仅由第1分割体以及第2分割体构成,例如可以具有消音部件、密封部件等除了第1分割体以及第2分割体以外的部件,也可以由大于或等于3个的分割体构成。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本发明的管道装置只要具有在内侧划分出空气流路的管道主体且第1分割体以及第2分割体满足下面的必要条件即可。
在彼此接近的组装方向上对第1分割体以及第2分割体进行组装而构成本发明的管道装置的一部分或者整体。
此外,该组装方向针对第1分割体是指朝向第2分割体的方向,针对第2分割体是指朝向第1分割体的方向。因此,第1分割体的该组装方向的前侧、后侧是指朝向第2分割体的方向的前侧、后侧。另外,第2分割体的该组装方向的前侧、后侧是指朝向第1分割体的方向的前侧、后侧。
因此,在对第1分割体和第2分割体彼此进行组装时,即,在第1分割体和第2分割体的组装时,第1分割体的组装方向和第2分割体的组装方向是彼此相反的方向。下面,根据需要而将第1分割体和第2分割体的组装时简称为组装时。
在本说明书中,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第1分割体的各结构要素的前侧是指第1分割体的组装方向上的前侧,第1分割体的各结构要素的后侧是指第1分割体的组装方向上的后侧。对于第1分割体的各结构要素的前端、后端也一样,是指第1分割体的组装方向上的前侧端部、后侧端部。
同样地,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第2分割体的各结构要素的前侧是指第2分割体的组装方向上的前侧,第2分割体的各结构要素的后侧是指第2分割体的组装方向上的后侧。对于第2分割体的各结构要素的前端、后端也一样,是指第2分割体的组装方向上的前侧端部、后侧端部。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内侧以及外侧是指将管道主体的空气流路视为内侧的情况下的内侧以及外侧。例如,后述的第1管道部以及第2管道部位于空气流路的外侧。
第1分割体具有第1管道部以及卡合片。其中,第1管道部是管道主体的一部分,且是划分出上述空气流路的一部分的部分。卡合片、更具而言为卡合片的卡合部是在组装时与后述的第2分割体的卡合凸起卡合的部分。
第2分割体具有第2管道部以及卡合凸起。其中,第2管道部是管道主体的另一部分,且是划分出空气流路的另一部分的部分。卡合凸起是在组装时与卡合部卡合的部分。
第2分割体还具有外侧壁部。
外侧壁部是与第2管道部实现了一体化的部分,且是在第2管道部的外侧沿第2分割体的组装方向延伸的部分,也可以称为卡合凸起的基部。
在本发明的管道装置的第1分割体和第2分割体的组装作业中,第1分割体和第2分割体在定位时形成为第1分割体的第1管道部和第2分割体的第2管道部相对、且第1分割体的卡合部和第2分割体的卡合凸起未卡合的状态。
在该定位时,第1分割体的卡合部和第2分割体的卡合凸起彼此在组装方向上抵接。因此,此时,第1分割体和第2分割体在彼此的组装方向、即彼此接近的方向上被定位。
另外,此时,第2分割体的外侧壁部从外侧将第1分割体的作为第1管道部的前端的前端部覆盖。并且,第1分割体的卡合部利用作为其一部分的卡合重叠部从外侧将第2分割体的作为卡合凸起的后端的第2卡合面覆盖。
在使得卡合凸起在外侧壁部的外侧实现一体化的情况下,上述各部分在定位时按照第1管道部的前端部(第1分割体)-外侧壁部(第2分割体)-卡合凸起的第2卡合面(第2分割体)-卡合部的卡合重叠部(第1分割体)的顺序而排列,在管道装置的内侧-外侧方向上彼此覆盖或被覆盖。
换言之,上述各部分在管道装置的内侧-外侧方向上以层状重叠。
这样,第1分割体以及第2分割体的各部分在管道装置的内侧-外侧方向上以层状重叠,从而在定位时在管道装置的内侧-外侧方向上对第1分割体以及第2分割体进行定位。如上所述,第1分割体以及第2分割体利用第1分割体的卡合部和第2分割体的卡合凸起在彼此的组装方向上也被定位。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管道装置,能够稳定地对第1分割体以及第2分割体进行定位,进而能够容易地进行使该第1分割体以及第2分割体卡合的作业。
本发明的管道装置的材料并未特别限定,但鉴于对第1分割体以及第2分割体进行组装而使它们实现一体化的构造,可以说将树脂、金属作为材料而进行模具成型的方式适合于第1分割体以及第2分割体。
本发明的管道装置具有在内侧划分出空气流路的管道主体,例如可以优选作为车辆用的进气管道、空调用管道而实现具体化。除此之外,本发明的管道装置的空气流路还可以用作除了空气以外的介质的输送路。例如,本发明的管道装置还可以用作谐振器型的消音装置。
下面,列举具体例子对本发明的管道装置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是树脂制的车辆用进气管道。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组装时的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的要部的斜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定位时的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的要部的斜视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图2中的A-A位置对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进行剖切后的情形的剖面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组装时的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的要部的斜视图。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图4中的A-A位置对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进行剖切后的情形的剖面图。
下面的各实施例中,外侧、内侧、上、下、轴向、第1分割体的组装方向及其前侧和后侧、第2分割体的组装方向及其前侧和后侧是指图1中示出的各方向。在下面的实施例中,第1分割体的组装方向上的前侧为图1所示的下侧,第1分割体的组装方向上的后侧为图1所示的上侧。另外,第2分割体的组装方向上的前侧为图1所示的上侧,第2分割体的组装方向上的后侧为图1所示的下侧。
如图1所示,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由第1分割体1以及第2分割体5构成。
第1分割体1具有第1管道部2以及卡合片3。第1管道部2形成为沿轴向即空气的流通方向将筒状的管道主体9分割为2部分的半缺筒状。也可以将该轴向改称为管道主体9的分割线PL延伸的方向。
如图2所示,第1管道部2中作为下侧部分的密封部20形成为尖端形状。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该密封部20具有朝向作为下端的前端部21倾斜的2个倾斜面。作为该倾斜面的一者的内侧倾斜面22从上侧且从内侧朝向下侧且朝向外侧倾斜地沿轴向延伸。作为该倾斜面的另一者的外侧倾斜面23从上侧且从外侧朝向下侧且朝向内侧倾斜地沿轴向延伸。
密封部20中比内侧倾斜面22以及外侧倾斜面23更靠下侧的部分沿上下方向以立面状延伸。该部分的下端是前端部21。如图3所示,前端部21的内侧-外侧方向上的宽度L1小于后述的轨道槽51的宽度X1。在密封部20的上下方向的一部分,密封部20的倾斜面的内侧-外侧方向上的宽度L2大于轨道槽51的宽度X1。
如图1所示,卡合片3具有卡合部33以及2个脚部30,该2个脚部30形成为由卡合部33连结的近似U字状。各脚部30在轴向上分离配置。如图2及图3所示,各脚部30具有:脚基部31,其从第1管道部2的外侧面进一步朝向外侧延伸;以及脚主体部32,其从该脚基部31的外侧端部朝向下侧延伸。
脚基部31、即脚部30的第1管道部2侧的部分的上表面31u形成为相对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坦面状。
如图3所示,卡合部33架设于2个脚部30的脚主体部32的下端部分。卡合部33具有:作为上侧即脚主体部32侧的部分的卡合引导部34;以及作为下侧的部分的卡合重叠部35。卡合引导部34具有:作为上表面的第1卡合面36;以及引导面37,其从上侧且从内侧朝向下侧且朝向外侧倾斜。卡合重叠部35具有沿轴向以及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立面状的重叠面38。作为参考,该重叠面38也可以是斜面。
卡合部33的下端位于比前端部21更靠下侧的位置。
如图1及图2所示,第2分割体5具有第2管道部6、外侧壁部65、卡合凸起7以及2个限制部55。
第2管道部6形成为沿轴向将筒状的管道主体9分割为2部分的半缺筒状。在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中,筒状的管道主体9由彼此在组装方向上相对的第1管道部2以及第2管道部6构成。
如图3所示,外侧壁部65具有:壁基部66,其从第2管道部6的外侧面进一步朝向外侧延伸;以及壁主体部67,其从该壁基部66的外侧端部朝向上侧延伸。此外,在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中,第2管道部6的上端和壁主体部67的上端在上下方向上处于大致相同的位置。
在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中,第2管道部6的上端部分和外侧壁部65在内侧-外侧方向上隔开间隙地配置,构成轨道部50。将第2管道部6的上端部分与外侧壁部65之间的间隙称为轨道槽51。
卡合凸起7从外侧壁部65的外侧面进一步向外侧凸起。卡合凸起7具有:卡合斜面70,其从内侧且从上侧朝向外侧且朝向下侧倾斜地沿轴向延伸;卡合立面73,其在该卡合斜面70的下端沿上下方向延伸;平坦面状的卡合端71,其在该卡合立面73的下侧沿内侧-外侧方向且沿轴向延伸;以及第2卡合面72,其在比卡合端71靠内侧的位置从外侧且从上侧朝向内侧且朝向下侧倾斜地沿轴向延伸。
如图1及图2所示,2个限制部55在轴向上在卡合凸起7的两侧分别设置有1个。如图2所示,限制部55形成为具有如下部件的近似L字状:限制脚部56,其在外侧壁部65的外侧面实现了一体化、且延伸至比外侧壁部65更靠下侧的位置;以及限制主体部57,其从限制脚部56的下端朝向外侧凸起。
下面,说明对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的第1分割体1以及第2分割体5进行组装的次序。
首先,以第2管道部6的上端以及外侧壁部6 5的上端朝向上方的方式将第2分割体5静置于下侧。接下来,以第1管道部2的前端部21以及卡合片3的下端朝向下方的方式使第1分割体1与第2分割体5相对、且使第1分割体1从上侧向下侧移动。此时,在作业者目视观察时,第1分割体1的卡合部33和第2分割体5的卡合凸起7在上下方向上相对。此时,即使第1分割体1和第2分割体5的相对位置在内侧-外侧方向上略微错开,第1分割体1和第2分割体5的相对位置也因作为倾斜面的卡合凸起7的卡合斜面70和卡合部33的引导面37彼此进行引导而被校正。即,卡合斜面70以及引导面37作为定位用的引导面而起作用。
如果第1分割体1到达图2及图3所示的位置,则第1分割体1向下侧的移动受到阻碍。即,此时,第1分割体1和第2分割体5彼此被定位。
在图2及图3所示的定位时,第1管道部2和第2管道部6相对。此时,第1分割体1的卡合部33和第2分割体5的卡合凸起7在上下方向上抵接。具体而言,卡合部33的引导面37从上侧与卡合凸起7的卡合斜面70抵接。因此,卡合部33向下侧的移动受到干扰,具有卡合部33的第1分割体1向下侧的移动也受到干扰。因此,第1分割体1和第2分割体5彼此在上下方向上被稳定地定位。
此时,卡合部33的卡合重叠部35比卡合凸起7更靠外侧,作为卡合凸起7的下端的第2卡合面72由卡合重叠部35的重叠面38从外侧覆盖。
另外,此时,卡合斜面70的外侧且下侧的端部与引导面37抵接。重叠面38和卡合立面73分离而未进行面接触,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定位后的组装作业。
另外,第1管道部2的前端部21由第2分割体5的外侧壁部65从外侧覆盖。并且,该前端部21进入第2分割体5的轨道槽51,由第2管道部6的上端从内侧覆盖。
这样,在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中,在定位时,第1分割体1的一部分和第2分割体5的一部分在内侧-外侧方向上彼此覆盖或被覆盖而以多层状重叠。因此,第1分割体1以及第2分割体5彼此在内侧-外侧方向上被稳定地定位。
如图3所示,在定位时,第2分割体5的卡合部33和第1分割体1的卡合凸起7仅彼此抵接而未卡合。
在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中,为了对定位后的第1分割体1以及第2分割体5进行组装,使省略图示的夹具抵靠于脚基部31的上表面31u、且将第1分割体向下方按压。脚基部31的上表面31u形成为相对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坦面状,因此容易受到夹具的力。因此,以良好的作业效率将第1分割体1组装于第2分割体5。
此外,特别优选该脚基部31的上表面31u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相对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坦面,但只要是平坦面、且相对于上下方向的交叉角度为80°~100°,则作为夹具用的抵靠面而充分发挥作用。
如果经由省略图示的夹具使得朝向下方的力作用于第1分割体1,则第1分割体1的卡合部33的引导面37在第2分割体5的卡合凸起7的卡合斜面70上朝向下侧且朝向外侧滑动,脚部30的脚主体部32相对于第1管道部2向张开的方向进行弹性变形。于是,卡合部33的卡合引导部34越过卡合凸起7,如图4及图5所示那样将第1分割体1和第2分割体5组装。
在第1分割体1和第2分割体5的组装时,卡合部33和卡合凸起7卡合。更详细而言,如图5所示,卡合凸起7的第2卡合面72从上侧与卡合部33的第1卡合面36的端部抵接。因此,卡合部33向上侧的移动受到限制、且卡合凸起7向下侧的移动受到限制,第1分割体1和第2分割体5无法在彼此分离的方向上移动。因而,第1分割体1和第2分割体5被组装。
此外,第2卡合面72是比卡合端71靠下侧的斜面。因此,例如即使在成型时第1分割体1和第2分割体5的尺寸产生波动而导致第2卡合面72和第1卡合面36的相对位置错开,第2卡合面72和第1卡合面36的相对位置也因作为斜面的第2卡合面72对第1卡合面36进行引导而被校正,进而卡合部33和卡合凸起7的相对位置也被校正。因此,即使尺寸略微产生波动,第1分割体1和第2分割体5也被稳定地组装。
另外,此时,密封部20的内侧倾斜面22以及外侧倾斜面23分别与第2管道部6的上端部分和外侧壁部65的壁主体部67抵接。因此,在图1所示的管道主体9的内部气密地划分出空气流路90。这是因为,如上所述,前端部21的宽度L1小于轨道槽51的宽度X1,密封部20的倾斜面的宽度L2的一部分大于轨道槽51的宽度X1。
另外,在图4及图5所示的组装时,密封部20处于外侧壁部65的内侧,因此外侧壁部65向内侧方向的变形受到抑制。因此,卡合部33难以从卡合凸起7脱离。
但是,在图4所示的组装时,如果卡合部33向外侧张开,则卡合部33和卡合凸起7的卡合被解除,第1分割体1和第2分割体5被解体。然而,在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中,在组装时,卡合部33由限制部55的限制主体部57从下侧覆盖。因此,例如进行组装作业的作业者不易触碰到卡合部33的下端,能够抑制卡合部33不慎向外侧张开,能够抑制不慎将卡合部33和卡合凸起7的卡合解除。
此外,并未图示,但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具有弯曲形状而并非直管状。因此,在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中,多对卡合部33以及卡合凸起7沿着管道装置的弯曲形状而配置,因此各成对的卡合部33和卡合凸起7卡合的方向并非恒定的方向。即,在管道装置的定位时,多对卡合部33以及卡合凸起7对管道装置的第1分割体1以及第2分割体5的相对的轴向移动进行限制。因此,即使不另外设置用于限制该轴向上的移动的止动件等,也不会在定位时产生上述轴向上的移动。
(实施例2)
除了第2分割体5不具有轨道部50、以及第1管道部2不具有内侧倾斜面22以外,实施例2的管道装置与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大致相同。
图6及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在与图2中的A-A位置相同的位置对实施例2的管道装置进行剖切后的情形的剖面图。此外,图6表示定位时的实施例2的管道装置,图7表示组装时的实施例2的管道装置。
如图6所示,实施例2的管道装置的外侧壁部65与第2管道部6的上端实现了一体化。即,外侧壁部65的壁基部66从第2管道部6的上端朝向外侧延伸。壁主体部67在比第2管道部6靠上侧的位置比壁基部66更向上方延伸。
第1管道部2的密封部20形成为具有外侧倾斜面23的尖端形状,但密封部20的内侧面在上下方向上以直线状延伸。
在这种实施例2的管道装置中,如图6所示,在第1管道部2和第2管道部6相对的定位时,第1分割体1的卡合部33和第2分割体5的卡合凸起7也在上下方向上抵接。因此,与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相同地,第1分割体1和第2分割体5彼此在上下方向上被稳定地定位。
另外,此时,卡合部33的卡合重叠部35比卡合凸起7更靠外侧,卡合凸起7的第2卡合面72由卡合重叠部35从外侧覆盖。
第1管道部2的前端部21由第2分割体5的外侧壁部65从外侧覆盖。
因此,在实施例2的管道装置中,也与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相同地,在定位时,第1分割体1的一部分和第2分割体5的一部分在内侧-外侧方向上彼此覆盖或被覆盖而以多层状重叠。因此,在实施例2的管道装置中,第1分割体1以及第2分割体5也彼此在内侧-外侧方向上被稳定地定位。
在实施例2的管道装置中,在对彼此定位后的第1分割体1和第2分割体5进行组装的情况下,与实施例1相同地,使第1分割体1进一步向第2分割体5侧移动,如图7所示,只要使卡合部33和卡合凸起7卡合即可。在实施例2的管道装置中,第1分割体1和第2分割体5也因卡合部33和卡合凸起7卡合而无法在彼此分离的方向上移动,能够将第1分割体1和第2分割体5组装。
此外,此时,密封部20的外侧倾斜面23与外侧壁部65的壁主体部67抵接,密封部20的前端部21与外侧壁部65的壁基部66抵接,因此在实施例2的管道装置中在管道主体9的内部也气密地划分出空气流路90。
(实施例3)
除了卡合部的形状以外,实施例3的管道装置与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大致相同。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定位前的实施例3的管道装置的要部的斜视图。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定位时的实施例3的管道装置的要部的斜视图。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图9中的A-A位置对实施例3的管道装置进行剖切后的情形的剖面图。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组装时的实施例3的管道装置的要部的斜视图。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图11中的A-A位置对实施例3的管道装置进行剖切后的情形的剖面图。
如图10所示,实施例3的管道装置的卡合部33在具有引导面37以及重叠面38这一点上与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的卡合部33相同。然而,如图8~图10所示,实施例3的管道装置在卡合部33具有与卡合凸起7的2个轴向端面75相对的2个限制面91,这一点与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大不相同。
在实施例3的管道装置中,在卡合部33的2个限制面91之间设置有引导面37以及重叠面38。因此,在图9及图10所示的定位时,卡合部33的限制面91和卡合凸起7的轴向端面75相对,卡合部33和卡合凸起7彼此在轴向上被定位,进而第1分割体1和第2分割体5彼此也在轴向上被定位。此外,在该定位时,与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相同地,第1分割体1和第2分割体5在上下方向以及内侧-外侧方向上也被定位。因此,实施例3的管道装置具有在定位时能够更稳定地对第1分割体1和第2分割体5进行定位的优点。
作为参考,在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的卡合部33且在整个轴向上设置有引导面37以及重叠面38。因此,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的卡合部33不具有在轴向上对卡合凸起7进行定位的功能。
在实施例3的管道装置中,在对第1分割体1和第2分割体5彼此进行定位后的状态下,如果使第1分割体1进一步向第2分割体5侧移动,则如图11及图12所示,卡合部33也越过卡合凸起7,卡合部33和卡合凸起7卡合而将第1分割体1和第2分割体5组装。
(实施例4)
实施例4的管道装置在外侧壁部设置有具有第2限制面的2个第2肋,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大致相同。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4的管道装置的要部的斜视图。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定位时的实施例4的管道装置的要部的斜视图。
如图13及图14所示,实施例4的管道装置的第2分割体5具有2个第2肋80。该2个第2肋80从外侧壁部65朝向外侧凸出、且沿上下方向延伸。2个第2肋80在轴向上分离,如图13所示,在2个第2肋80之间配置有卡合凸起7。各第2肋80具有在定位时分别与卡合部33的轴向端面39相对的第2限制面92。
如图14所示,在定位时,第2肋80的第2限制面92与卡合部33的轴向端面39相对,2个第2肋80和卡合部33彼此在轴向上被定位。因此,处于这2个第2肋80之间的卡合凸起7与卡合部33也彼此在轴向上被定位。
因此,在实施例4的管道装置中,第1分割体1和第2分割体5也在定位时在轴向上被定位。与实施例1相同地,在该定位时,第1分割体1和第2分割体5在上下方向以及内侧-外侧方向上也被定位,因此实施例4的管道装置具有在定位时更稳定地对第1分割体1和第2分割体5进行定位的优点。
(实施例5)
实施例5的管道装置的2个第2肋从外侧壁部延伸至第2管道部,并且在第1管道部设置有第1肋。除此以外,实施例5的管道装置与实施例4的管道装置大致相同。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5的管道装置的要部的斜视图。
如图15所示,与实施例4的管道装置的第2肋80相同地,实施例5的管道装置的第2肋80朝向外侧凸出,不仅连续地设置至外侧壁部65,还连续地设置至第2管道部6的外侧面。第2肋80的下端85到达第2管道部6的下壁60。第2肋80的内侧-外侧方向上的凸出高度大致恒定。
在第1管道部2设置有第1肋81。第1肋81设置于第1管道部2的外侧面且朝向外侧凸出。第1肋81从卡合片3的2个脚基部31之间向上侧连续地延伸,第1肋81的上端86到达第1管道部2的上壁24。第1肋81的内侧-外侧方向上的凸出高度大致恒定。
与实施例4的管道装置的2个第2肋80相同地,实施例5的管道装置的2个第2肋80具有第2限制面92。因此,在实施例5的管道装置中,在定位时第2肋80和卡合部33也彼此在轴向上被定位,卡合凸起7和卡合部33彼此在轴向上被定位。因此,在实施例5的管道装置中,在定位时,在上下方向以及内侧-外侧方向的基础上,第1分割体1和第2分割体5也还在轴向上被定位。
另外,在实施例5的管道装置中,利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2肋80在上下方向上对第2分割体5进行加强,利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1肋81在上下方向上对第1分割体1进行加强。
另外,该第1肋81还具有如下功能,即,从外侧对第2管道部6进行加强而在内侧-外侧方向上对第2管道部6进行加强。同样地,第2肋80还具有如下功能,即,从外侧对第1管道部2进行加强而在内侧-外侧方向上对第1管道部2进行加强。
因此,具有如下优点,即,即使在组装时强烈地在上下方向上对第1分割体1以及第2分割体5进行按压,第1分割体1以及第2分割体5的变形也受到抑制,从而能够稳定地对第1分割体1和第2分割体5进行组装。
(实施例6)
除了第2肋的下端的形状、以及第1肋的上端的形状以外,实施例6的管道装置与实施例5的管道装置大致相同。
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6的管道装置的要部的斜视图。
如图16所示,实施例6的管道装置的第1肋81形成为其凸出高度朝向上端86逐渐减小的前端缩细形状。第1肋81的上端86未到达第1管道部2的上壁24。实施例6的管道装置的第2肋80形成为其凸出高度朝向下端85逐渐减小的前端缩细形状。第2肋80的下端85未到达第2管道部6的下壁60。
因此,在实施例6的管道装置中,与实施例5的管道装置相同地,利用第2肋80在上下方向以及内侧-外侧方向上对第2分割体5进行加强,利用第1肋81在上下方向上对第1分割体1进行加强,但第1肋81以及第2肋80的前端缩细,与此相应地在上下方向上实现了小型化。实施例6的管道装置适合作为节省空间而配置于有限的空间的车辆用的管道装置。
(实施例7)
实施例7的管道装置在具有引导部这一点上与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不同,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的管道装置大致相同。
图17是示意性地表示定位前的实施例7的管道装置的要部的斜视图。图18是示意性地表示定位时的实施例7的管道装置的要部的斜视图。图19是示意性地表示组装时的实施例7的管道装置的要部的斜视图。
如图17所示,实施例7的管道装置具有2个引导部93。引导部93具有:引导凸起94,其在第1管道部2的外侧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引导框95,其能够供引导凸起94插入。引导凸起94具有:引导基部96,其与第1分割体1的第1管道部2设置为一体、且朝向外侧凸出;以及凸起部97,其在第1管道部2的外侧从引导基部96朝向下侧延伸。凸起部97形成为近似圆锥状,凸起部97的下端比前端部21更靠下侧、且比卡合部33的下端更靠下侧。2个引导凸起94设置为在轴向上分离,2个引导凸起94之间配置有卡合部33。
2个引导框95设置于第2分割体5的外侧壁部65,在外侧壁部65的外侧进一步朝向外侧凸出。2个引导框95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形成的引导孔99,配置于与2个引导凸起94对应的位置。
如上所述,凸起部97的下端比前端部21更靠下侧且比卡合部33的下端更靠下侧。因此,如图17所示,在定位前的阶段,凸起部97的下端进入引导框95的引导孔99。因此,第1分割体1和第2分割体5以借助该引导框95和引导凸起94已经在轴向以及内侧-外侧方向上被定位的状态进入图18所示的定位。因此,实施例7的管道装置在轴向以及内侧-外侧方向上被更精密且稳定地定位。
引导孔99是圆形的贯通孔,凸起部97形成为近似圆锥状,因此即使引导孔99和凸起部97在定位前的状态下处于彼此略微错开的位置,也能够彼此在准确的位置被校正且定位。由此也容易对实施例7的管道装置进行定位。
在图19所示的组装时,引导框95和引导基部96抵接,因此第1分割体1和第2分割体5无法进一步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因此,引导部93还作为组装时的止动件而起作用。引导部93和引导框95在实施例7的管道中配置相同数量,但只要根据管道装置的形状、大小等而适当地选择其数量即可。
(实施例8)
实施例8的管道装置在具有第3肋、以及与引导部实现了一体化的第1肋这一点上与实施例7的管道装置不同,除此以外,与实施例7的管道装置大致相同。
图20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8的管道装置的要部的斜视图。
如图20所示,在实施例8的管道装置中,第1肋81与引导凸起94实现了一体化。更详细而言,第1肋81的下端部分87与引导凸起94的引导基部96实现了一体化。第1肋81的朝向外侧的凸出高度在下端部分87逐渐增大,下端部分87形成为近似三角形状。除此以外,第1肋81与实施例6的管道装置的第1肋81大致相同。
在第2管道部6设置有第3肋83。第3肋83在外侧壁部65的下方设置于第2管道部6的外侧面,朝向外侧凸出、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第3肋83配置于引导框95的下方。第3肋83在上下方向以及内侧-外侧方向上对第2分割体5进行加强。
第1肋81与实施例8的管道装置的引导凸起94实现了一体化。第1肋81与实施例6的管道装置的第1肋81同样地沿上下方向延伸。第1肋81的上端86未到达第1管道部2的上壁24,但延伸至上壁24的附近。因此,第1肋81在上下方向上对第1分割体1进行加强。另外,该第1肋81与引导凸起94实现了一体化,因此还对引导凸起94进行加强。
第1肋81的朝向外侧的凸出高度在下端部比其他部分大,第1肋81在内侧-外侧方向上对引导凸起94进行加强。因此,被第1肋81加强的引导凸起94在内侧-外侧方向上不易变形,由引导凸起94和引导框95构成的引导部93特别是在内侧-外侧方向上能够精密且稳定地对第1分割体1以及第2分割体5进行定位。
(实施例9)
实施例9的管道装置在不具有第2肋而仅具有较短的第1肋这一点上与实施例8的管道装置不同,除此以外,与实施例8的管道装置大致相同。
图2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9的管道装置的要部的斜视图。
如图21所示,实施例9的管道装置的第1肋81与引导凸起94实现了一体化。
在实施例9的管道装置中,引导凸起94的凸起部97为近似板状而并非近似圆锥状。另外,引导框95的引导孔99是与凸起部97对应的方形的贯通孔。
实施例9的管道装置的第1肋81与实施例8的管道装置的第1肋81不同,不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对第1分割体1进行加强的功能。然而,与实施例8的管道装置的第1肋81相同地,实施例9的管道装置的第1肋81能够在内侧-外侧方向上对引导凸起94进行加强。因此,在实施例9的管道装置中,被第1肋81加强的引导凸起94也不易在内侧-外侧方向上变形,能够利用引导部93特别是在内侧-外侧方向上精密且稳定地对第1分割体1以及第2分割体5进行定位。
另外,实施例9的管道装置的凸起部97为近似板状,引导孔99是方形的贯通孔,具有利用引导孔99和凸起部97在定位前的阶段在轴向以及内侧-外侧方向上对第1分割体1和第2分割体5进行定位的功能。因此,在实施例9的管道装置中,也能够稳定地对第1分割体1以及第2分割体5进行定位。
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上述的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在未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变更实施。另外,能够分别任意地提取包含实施方式在内的本说明书所示的各结构要素并对它们进行组合而实施。

Claims (14)

1.一种管道装置,其具有在内侧划分出空气流路的管道主体,是对第1分割体和第2分割体在使得彼此接近的组装方向上进行组装而成的,其中,
所述第1分割体具有:作为所述管道主体的一部分的第1管道部;脚部,其与所述第1管道部实现了一体化,在所述第1管道部的外侧沿所述组装方向延伸;以及卡合片,其具有在所述脚部的前端设置的卡合部,
所述第2分割体具有:作为所述管道主体的另一部分的第2管道部;外侧壁部,其与所述第2管道部实现了一体化,在所述第2管道部的外侧沿所述组装方向延伸;以及卡合凸起,其从所述外侧壁部进一步向外侧凸起,在所述第1分割体和所述第2分割体的组装时与所述卡合部卡合,
在所述第1管道部和所述第2管道部相对且所述卡合部和所述卡合凸起未卡合的定位时,
所述卡合部和所述卡合凸起彼此在所述组装方向上抵接,
所述外侧壁部从外侧将所述第1管道部的作为前端的前端部覆盖,
所述卡合部利用卡合重叠部从外侧将所述卡合凸起的作为后端的第2卡合面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装置,其中,
所述第2管道部的前端部分和所述外侧壁部,构成在内侧-外侧方向上隔开间隙而配置的轨道部,
所述第1管道部的作为前端部分的密封部形成为,具有朝向所述前端部倾斜的倾斜面的尖端形状,在所述定位时进入所述轨道部的所述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装置,其中,
所述第1分割体具有第1肋,该第1肋与所述第1管道部实现了一体化,在所述第1管道部的外侧沿所述组装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装置,其中,
所述第2分割体具有第2肋,该第2肋与所述外侧壁部实现了一体化,在所述外侧壁部的外侧沿所述组装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装置,其中,
所述脚部的所述第1管道部侧的部分具有相对于所述组装方向以80°~100°相交叉的平坦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装置,其中,
所述密封部的所述倾斜面在所述组装时与所述第2管道部的前端部分以及所述外侧壁部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道装置,其中,
所述第1分割体具有第1肋,该第1肋与所述第1管道部实现了一体化,在所述第1管道部的外侧沿所述组装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道装置,其中,
所述第2分割体具有第2肋,该第2肋与所述外侧壁部实现了一体化,在所述外侧壁部的外侧沿所述组装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道装置,其中,
所述第2肋配置于所述卡合凸起的两侧,所述卡合部在所述组装时配置于2个所述第2肋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道装置,其中,
所述脚部的所述第1管道部侧的部分具有相对于所述组装方向以80°~100°相交叉的平坦面。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装置,其中,
所述第2分割体具有第2肋,该第2肋与所述外侧壁部实现了一体化,在所述外侧壁部的外侧沿所述组装方向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道装置,其中,
所述第2肋配置于所述卡合凸起的两侧,所述卡合部在所述组装时配置于2个所述第2肋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管道装置,其中,
所述脚部的所述第1管道部侧的部分具有相对于所述组装方向以80°~100°相交叉的平坦面。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装置,其中,
所述第2肋配置于所述卡合凸起的两侧,所述卡合部在所述组装时配置于2个所述第2肋之间。
CN201910865525.4A 2018-09-28 2019-09-12 管道装置 Pending CN1109661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4343 2018-09-28
JP2018184343A JP7056494B2 (ja) 2018-09-28 2018-09-28 ダク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66127A true CN110966127A (zh) 2020-04-07

Family

ID=69947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65525.4A Pending CN110966127A (zh) 2018-09-28 2019-09-12 管道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460214B2 (zh)
JP (1) JP7056494B2 (zh)
CN (1) CN11096612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51786B2 (ja) 2020-03-31 2023-09-27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ダク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ダクトの製造装置
FR3137332A1 (fr) * 2022-06-30 2024-01-05 Psa Automobiles Sa Conduit d’air étanche.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3077B1 (en) * 1998-09-30 2001-04-10 Tennex Corporation Resonator type silencer for automotive engine
JP2002067974A (ja) * 2000-08-25 2002-03-08 Visteon Asia Pacific Inc 車両用樹脂成形品の嵌合構造
JP2011099360A (ja) * 2009-11-04 2011-05-19 Inoac Corp レゾネータ
JP2011202508A (ja) * 2010-03-24 2011-10-13 Toyoda Gosei Co Ltd 爪嵌合構造
US20120091290A1 (en) * 2009-07-30 2012-04-19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Lock structure for wire harness protector
JP2013087680A (ja) * 2011-10-17 2013-05-13 Toyota Motor Corp 通気ダクト
CN202991292U (zh) * 2011-11-24 2013-06-12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进气管道装置
CN203163017U (zh) * 2011-12-19 2013-08-28 贝洱两合公司 用于机动车空调系统的壳体
CN104540694A (zh) * 2012-10-29 2015-04-22 株式会社电装 空调壳体
CN206973727U (zh) * 2017-07-21 2018-02-06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设备
CN108463647A (zh) * 2016-12-15 2018-08-28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筒形防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97037Y2 (ja) * 1993-10-12 1999-06-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の嵌合構造
US5962814A (en) * 1997-10-14 1999-10-05 Yazaki Corporation Wire harness trough with pivoting guide
JP5108491B2 (ja) * 2007-12-20 2012-12-26 株式会社マーレ フィルターシステムズ 合成樹脂製部品のシール構造
JP5817468B2 (ja) * 2011-11-24 2015-11-1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分割構造体の結合構造
US9676297B2 (en) * 2015-02-18 2017-06-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antilever snap tab attachment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3077B1 (en) * 1998-09-30 2001-04-10 Tennex Corporation Resonator type silencer for automotive engine
JP2002067974A (ja) * 2000-08-25 2002-03-08 Visteon Asia Pacific Inc 車両用樹脂成形品の嵌合構造
US20120091290A1 (en) * 2009-07-30 2012-04-19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Lock structure for wire harness protector
JP2011099360A (ja) * 2009-11-04 2011-05-19 Inoac Corp レゾネータ
JP2011202508A (ja) * 2010-03-24 2011-10-13 Toyoda Gosei Co Ltd 爪嵌合構造
JP2013087680A (ja) * 2011-10-17 2013-05-13 Toyota Motor Corp 通気ダクト
CN202991292U (zh) * 2011-11-24 2013-06-12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进气管道装置
CN203163017U (zh) * 2011-12-19 2013-08-28 贝洱两合公司 用于机动车空调系统的壳体
CN104540694A (zh) * 2012-10-29 2015-04-22 株式会社电装 空调壳体
CN108463647A (zh) * 2016-12-15 2018-08-28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筒形防振装置
CN206973727U (zh) * 2017-07-21 2018-02-06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56494B2 (ja) 2022-04-19
JP2020051411A (ja) 2020-04-02
US11460214B2 (en) 2022-10-04
US20200103136A1 (en) 2020-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66127A (zh) 管道装置
JP5059817B2 (ja) トリムボードのクリップ組付構造、クリップ、およびクリップ組付方法
EP2541118B1 (en) Connector
US10655374B2 (en) Hinge device
KR102429645B1 (ko) 스프링 게이트 밸브
US6213077B1 (en) Resonator type silencer for automotive engine
US11280300B2 (en) Air intake device with a variable-length intake duct and a separate centering device
US9597943B2 (en) Swing arc HVAC duct
KR20140009387A (ko) 가동체의 어시스트 장치 및 하우징
US20200256493A1 (en) Quick connector
US20140073232A1 (en) Laterally Assembled Vehicle Duct Joint
JPWO2019224998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ユニット、移動案内装置、および移動案内装置の製造方法
US10295219B2 (en) Air conditioning case positioning pin and holding piece that engage an attachment part projection piece
JP4943266B2 (ja) エアコンユニットと空調ダクトとの取り付け構造
JP7159531B2 (ja) ダクト
JP5477663B2 (ja) ダクト
JP2017140891A (ja) 車両用ピラートリムアッセンブリ
JP5968715B2 (ja) 留め具
US20230391162A1 (en) Casing unit
CN109653917B (zh) 配管部结合构造
EP1132611A1 (en) Resonator type silencer for automotive engine
JP7241438B1 (ja) ダクト装置及びダクトの接続具
KR102090130B1 (ko) 체결장치
US20230213120A1 (en) Adaptive Retainer
JP2020112289A (ja) 空調路接続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