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63452A - 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以及单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以及单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63452A
CN108463452A CN201780006485.7A CN201780006485A CN108463452A CN 108463452 A CN108463452 A CN 108463452A CN 201780006485 A CN201780006485 A CN 201780006485A CN 108463452 A CN108463452 A CN 1084634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manufacturing
formula
compound
comparative ex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64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63452B (zh
Inventor
佐贯加奈子
坂本圭
奥山久美
岩城宏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Ze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Ze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Ze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63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634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634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634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71/00Esters of oxyacids of haloge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1/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 C07C51/58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halides
    • C07C51/64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1/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 C07C51/58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halides
    • C07C51/6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halides by convers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anhydrides or esters, lactones, salts into halides with the same carboxylic acid par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1/00Compounds having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rings other than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 C07C61/06Saturated compounds having a carboxyl group bound to a five-membered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1/00Compounds having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rings other than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 C07C61/08Saturated compounds having a carboxyl group bound to a six-membered ring
    • C07C61/09Completely hydrogenated benzenedi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7/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 C07C67/14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from carboxylic acid hal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9/00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Esters of carbonic or haloformic acids
    • C07C69/74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having an esterified carboxyl group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ring other than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69/75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having an esterified carboxyl group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ring other than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of acids with a six-membered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BGENERAL METHODS OF ORGANIC CHEMISTRY; APPARATUS THEREFOR
    • C07B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ecific properties of organic compounds
    • C07B2200/09Geometrical iso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BGENERAL METHODS OF ORGANIC CHEMISTRY; APPARATUS THEREFOR
    • C07B61/00Other general metho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1/00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 C07C2601/12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with a six-membered ring
    • C07C2601/14The ring being saturat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制造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时有用的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包含:第1工序:在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中,使特定的二羧酸化合物在相对于该二羧酸化合物为1.1当量以上且3.0当量以下的活化剂的存在下与卤化剂反应,从而得到反应液,上述反应液含有:包含酰卤化合物的溶液、及与上述包含酰卤化合物的溶液不混合的油状液体物;以及第2工序:从上述第1工序中得到的上述反应液中除去上述油状液体物,得到包含上述酰卤化合物的纯化液。

Description

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以及单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制造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时有用的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上述酰卤溶液的单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环烷烃二羧酸的单酯化合物作为液晶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的制造中间体等为有用的化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单酯化合物通常使二羧酰氯与羟基化合物反应而合成。
此外,作为二羧酰氯的制造方法,已知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三乙胺、四烷基铵盐等反应催化剂(在本发明中也称为“活化剂”。)的存在下,使亚硫酰氯等氯化剂作用于二羧酸化合物的方法(酰卤法)。
例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通过在四烷基铵盐存在下,使亚硫酰氯与5-氨基-2,4,6-三碘间苯二甲酸反应从而制造5-氨基-2,4,6-三碘间苯二甲酸二氯化物的方法。
此外,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通过酰卤法而制造具有规定的结构的含酯基四羧酸二酐的方法。而且,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使亚硫酰氯与二羧酸反应时可以在反应体系中添加N,N-二甲基甲酰胺、吡啶作为催化剂。
进而,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苄基三乙基氯化铵的存在下使亚硫酰氯与具有规定结构的二羧酸反应从而制造二羧酸的二氯化物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010325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50523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314443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A.Burdett,Synthesis,1991,44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在使通过上述酰卤法得到的二羧酰氯与羟基化合物反应而制造单酯化合物的情况下,将作为原料的二羧酰氯分离而进行使用。具体而言,从使二羧酸化合物与亚硫酰氯等氯化剂反应而得到的反应液中除去溶剂、低沸点物质后,通过重结晶法从残留物中将通过酰卤法而得到的二羧酰氯分离,用于单酯化合物的制造。这是由于在残留有来自氯化剂的SO2、HCl、SOCl2等酸成分的情况下,在之后的酯化反应中反应收率大幅降低,因此在酯化反应之前要完全除去这些酸成分。
然而,虽然在以少量规模制造目标物的情况下能够使用所谓重结晶的纯化方法,但是在以工业生产规模进行制造的情况下,重结晶等纯化方法繁琐复杂,不能称为有利于工业制造的方法。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工业上有利地制造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上述酰卤溶液的单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针对下述工业制造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中,在活化剂的存在下,使亚硫酰氯与二羧酸化合物反应从而制造二羧酰氯,接着使用得到的二羧酰氯进行制造单酯化合物。而且,尝试不使制备的包含二羧酰氯的反应液干涸地进行浓缩蒸馏,直接进行接下来的酯化反应。
结果可知:在活化剂的用量过少时,存在不能高效地制造二羧酰氯的情况。另一方面可知,当较多地使用活化剂时,虽然二羧酰氯的制造本身没有问题,但是会得到包含与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不混合的油状液体物的反应液,当将这样的反应液直接用于酯化反应时,二羧酰氯到酯的转化率显著降低。
然后,基于这些见解最终完成了本发明。
像这样,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下述[1]~[9]的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以及[10]~[14]的单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1]一种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1工序:在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中,通过使下述式(I):
[化学式1]
(式[1]中,n表示0或1。)所示的二羧酸化合物在相对于上述式(I)所示的二羧酸化合物为1.1当量以上且3.0当量以下的活化剂的存在下与卤化剂反应,从而得到反应液,上述反应液含有:包含下述式(II):
[化学式2]
(式(II)中,n表示0或1,X表示卤原子。)所示的酰卤化合物的溶液、及与上述溶液不混合的油状液体物;以及
第2工序:从上述第1工序中得到的上述反应液中除去上述油状液体物,得到包含上述式(II)所示的酰卤化合物的纯化液。
[2]根据[1]所述的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第2工序之后还包含:
第3工序:将上述第2工序中得到的上述纯化液进行浓缩。
[3]根据[1]或[2]所述的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式(I)所示的二羧酸化合物为下述式(I-a):
[化学式3]
(式(I-a)中,n表示0或1。)所示的化合物。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活化剂为包含氮原子的非质子性极性溶剂或下述式(III):
[化学式4]
R1R2R3R4N+A- (III)
(式(III)中,A-表示卤化物离子或R5SO3 -(R5表示甲基、苯基或4-甲基苯基。)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烷基。其中,R1、R2、R3和R4的碳原子数的总和为4以上且100以下。)所示的四烷基铵盐。
[5]根据[4]所述的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包含氮原子的非质子性极性溶剂为酰胺系溶剂。
[6]根据[5]所述的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酰胺系溶剂为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以及1,3-二甲基-2-咪唑啉酮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4]所述的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式(III)所示的四烷基铵盐为选自苄基三乙基氯化铵、甲基三辛基氯化铵、四丁基氯化铵以及苄基三甲基氯化铵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卤化剂选自亚硫酰氯、草酰氯、磺酰氯、磷酰氯、三氯化磷以及五氯化磷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式(II)所示的酰卤化合物为下述式(II-1):
[化学式5]
(式(II-1)中,n表示0或1。)所示的二羧酰氯。
[10]一种下述式(V)所示的单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中包含:
第4工序:在通过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酰卤溶液中添加式(IV):R6OH(式(IV)中,R6表示有机基团。)所示的羟基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羟基化合物(IV)”。)以及碱,
[化学式6]
(式(V)中,R6表示与上述相同的意思,n表示0或1。)。
[11]根据[10]所述的单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式(IV)所示的羟基化合物为下述式(IV-1):
[化学式7]
(式(IV-1)中,R7表示氢原子、甲基或氯原子,m表示1以上且20以下的整数。)所示的化合物。
[12]根据[10]或[11]所述的单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第4工序之后还包含:
第5工序:用弱酸性的缓冲溶液对由上述第4工序得到的反应液进行清洗。
[13]根据[12]所述的单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弱酸性的缓冲溶液是pH为5.0以上且6.0以下的水溶液。
[14]根据[12]或[13]所述的单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弱酸性的缓冲溶液为醋酸与醋酸钠的混合物的水溶液、和/或邻苯二甲酸氢钾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的水溶液。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在制造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时有用的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上述酰卤溶液的单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本发明分为1)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以及2)单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详细进行说明。
1)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第1工序:在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中,使上述式(I)所示的二羧酸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二羧酸化合物(I)”。)在相对于二羧酸化合物(I)为1.1当量以上且3.0当量以下的活化剂的存在下与卤化剂反应,从而得到反应液,该反应液含有包含上述式(II)所示的酰卤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二羧酸化合物(II)”。)的溶液、及与该溶液不混合的油状液体物;以及第2工序:从上述第1工序中得到的上述反应液中除去上述油状液体物,得到包含上述酰卤化合物(II)的纯化液。
另外,在本发明中“当量”是“摩尔当量”的意思。
[第1工序]
第1工序为如下工序:在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中,使二羧酸化合物(I)在相对于二羧酸化合物(I)为1.1当量以上且3.0当量以下的活化剂的存在下与卤化剂反应,从而得到反应液,该反应液含有包含酰卤化合物(II)的溶液、以及与该溶液不混合的油状液体物。
(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
本发明使用的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只要是溶解二羧酸化合物(I)和与二羧酸化合物(I)对应的酰卤化合物(II)、且与水不混合的有机溶剂,则没有特别限定。作为与水不混合的有机溶剂,可举出在25℃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0g/L以下的有机溶剂。
具体而言,作为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可举出:醋酸乙酯、醋酸丙酯、醋酸丁酯等酯系溶剂;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氯苯、邻二氯苯等卤化烃系溶剂;二乙醚、二丁醚、二异丙醚、乙二醇二甲醚、环戊基甲基醚、甲基叔丁基醚、1,2-二甲氧基乙烷等醚系溶媒;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等链式脂肪族烃系溶剂;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系溶剂;环戊烷、环己烷等脂环式烃系溶剂;2-丁酮等酮系溶剂等。
这些溶剂能够单独使用一种或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其中,优选使用卤化烃系溶剂、醚系溶剂、芳香族烃系溶剂、脂环式烃系溶剂,更优选为环戊剂甲基醚、氯仿、环己烷、甲苯。
此外,作为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特别优选希尔布莱德(Hildebrand)的溶解度参数为14.0MPa1/2以上且22.0MPa1/2以下的有机溶剂。希尔布莱德的溶解度参数是由希尔布莱德所导入的、基于规则溶液理论所定义的、提供材料间的相互作用的程度的数值预测的值(δ)。
通过使用这样的有机溶剂,从而能够使之后的清洗工序变得容易,高效地得到作为目标的单酯化合物。
具体而言,作为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能够优选地例示出:环戊剂甲基醚(希尔布莱德的溶解度参数(δ):17.2MPa1/2)、甲基叔丁基醚((δ):15.6MPa1/2)、二乙醚((δ):15.1MPa1/2)、二丁醚((δ):14.9MPa1/2)、二异丙醚((δ):14.1MPa1/2)、1,2-二甲氧基乙烷((δ):19.2MPa1/2)等醚系溶剂;氯仿((δ):19.0MPa1/2)等卤化烃系溶剂;醋酸乙酯((δ):18.6MPa1/2)等酯系溶剂;甲苯((δ):18.2MPa1/2)等芳香族烃系溶剂;环己烷((δ):16.7MPa1 /2)等脂环式烃系溶剂;2-丁酮((δ):19.0MPa1/2)等酮系溶剂;以及它们的混合溶剂等。另外,在使用混合溶剂的情况下,混合溶剂的溶解度参数能够用加和法进行计算。
(二羧酸化合物(I))
本发明中使用的二羧酸化合物(I)为上述式(I)所示的二羧酸。上述式(I)中,n表示0或1,优选为1。
作为二羧酸化合物(I)的具体例子可举出:1,3-环戊烷二羧酸、1,4-环己烷二羧酸。其中,从作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制造原料的有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1,4-环己烷二羧酸。
二羧酸化合物(I)中如下述式(I-1)、(I-2)所示,可以存在顺-反的立体异构体。在本发明中,能够使用顺式异构体、反式异构体、顺-反异构体混合物(外消旋体)中的任一种。其中,从作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制造中间体等的有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下述式(I-1)所示的反式异构体。
[化学式8]
(活化剂)
本发明中使用的活化剂为促进二羧酸化合物(I)与卤化剂的反应的化合物。
通过使用活化剂,从而能够用更低的反应温度、更短的时间且更好的收率得到目标的酰卤化合物(II)。
在此,作为活化剂可举出:包含氮原子的非质子性极性溶剂、上述式(III)所示的四烷基铵盐(以下有时称为“四烷基铵盐(III)”。)。
作为含氮原子的非质子性极性溶剂,可举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等酰胺系溶剂;N,N,N’,N’-四甲基乙二胺、N,N-二甲基苯胺等胺系溶剂;乙腈、丙腈等腈系溶剂等。
这些溶剂能够单独使用一种,也能够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其中,从能够高收率地得到目标的酰卤化合物(II)出发,优选酰胺系溶剂。
另外,在本发明中,“含氮原子的非质子性极性溶剂”可以与水混合,例如在25℃时在水中的溶解度超过10g/L。因此,在包含氮原子的非质子性极性溶剂中,不包括相当于上述的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的有机溶剂。
四烷基铵盐(III)为上述式(III)所示的四烷基铵盐。
在上述式(III)中,A-表示氯化物离子、溴化物离子等卤化物离子;或者式:R5SO3 -所示的磺酸根离子。在此,R5表示甲基、苯基或4-甲基苯基。
其中,从通用性的观点出发,作为A-优选卤化物离子,特别优选氯化物离子。
此外,在上述式(III)中,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烷基。
作为R1、R2、R3和R4的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烷基的烷基,可举出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30以下的烷基,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20以下的烷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18以下的烷基。此外,R1、R2、R3和R4的烷基可以具有直链结构,也可以具有分支结构。
作为R1、R2、R3和R4的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烷基的烷基的具体例子,可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壬基、正癸基、正十一烷基、正十二烷基、十六烷基等。
其中,R1、R2、R3和R4的碳原子数的总和为4以上且100以下,优选为4以上且80以下,更优选为4以上且50以下,特别优选为4以上且30以下。
就R1、R2、R3和R4的烷基能够具有的取代基而言,只要为对反应非活性的基则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等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10以下烷氧基;苯基、2-氯苯基、4-甲基苯基、苯乙基等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苯基等。
作为R1、R2、R3和R4的具有取代基的烷基的具体例子,可举出2-甲氧基乙基、3-甲氧基丙基、苄基、4-甲基苄基、苯乙基等,但不限于这些。
作为四烷基铵盐(III)的优选的具体例子,可举出苄基三乙基氯化铵、甲基三辛基氯化铵、四丁基氯化铵、苄基三甲基氯化铵等。
四烷基铵盐(III)能够单独使用一种,或者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卤化剂)
作为本发明使用的卤化剂,只要是将二羧酸化合物(I)转化为对应的酰卤化合物(II)的卤化剂,则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可以使用的卤化剂,可举出:亚硫酰氯(SOCl2)、草酰氯[(COCl)2]、磺酰氯(SO2Cl2)、磷酰氯(POCl3)、三氯化磷(PCl3)、五氯化磷(PCl5)等氯化剂;亚硫酰溴(SOBr2)、三溴化硼(BBr3)、溴(Br2)等溴化剂等。
这些卤化剂能够单独使用一种,或者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其中,从通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选自亚硫酰氯、草酰氯、磺酰氯、磷酰氯、三氯化磷和五氯化磷中的至少一种。
(二羧酸化合物(I)与卤化剂的反应)
在第1工序中,在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中,使二羧酸化合物(I)在相对于二羧酸化合物(I)为1.1当量以上且3.0当量以下的活化剂的存在下与卤化剂反应。
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相对于二羧酸化合物(I)为1.1当量以上且3.0当量以下的活化剂。活化剂的量小于1.1当量时,可能会使卤化反应的转化率低、反应不完全,收量容易变低。另一方面,即使添加超过3.0当量的量的活化剂,也难以得到与该添加量相称的效果。从该观点出发,活化剂的量优选相对于二羧酸化合物(I)为1.1当量以上且2.8当量以下。
只要满足有关活化剂的添加量的该要件,则二羧酸化合物(I)与卤化剂的反应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在二羧酸化合物(I)的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溶液中添加规定量的活化剂,然后添加规定量的卤化剂,接着搅拌全部内容物的方法。
在二羧酸化合物(I)与卤化剂的反应中,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的用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1g的二羧酸化合物(I),通常为0.1g以上且100g以下,优选为0.5g以上且50g以下。卤化剂的用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1摩尔二羧酸化合物(I)通常为2摩尔以上且5摩尔以下,优选为2摩尔以上且3摩尔以下。
反应温度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0℃以上且100℃以下,优选为0℃以上且50℃以下。
此外,反应时间根据基质的种类、反应规模等而不同,通常为几分钟到8小时。
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通过进行二羧酸化合物(I)与卤化剂的反应从而可得到反应液,该反应液含有包含酰卤化合物(II)的溶液、以及与包含该酰卤化合物(II)的溶液不混合的油状液体物。
酰卤化合物(II)为该反应的目标物。
在酰卤化合物(II)中,从作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制造中间体等的有用性的观点出发,尤其优选下述式(II-1):
[化学式9]
(式(II-1)中,n表示0或1。)所示的二羧酰氯。
另一方面,油状液体物为二羧酸化合物(I)与卤化剂的反应的副产物。当使活化剂大量存在而进行反应时,油状液体物的生成量有增加的倾向。
在此,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含有包含酰卤化合物(II)的溶液、以及与上述溶液不混合的油状的液体物的反应液”是指该反应液至少在进行下述第2工序的条件下会分离为包含酰卤化合物(II)的溶液与油状液体物。即,例如即使温度为T1时油状液体物与包含酰卤化合物(II)的溶液混合,但如果温度为T2时油状液体物与包含酰卤化合物(II)的溶液分离,则能够通过将温度设为T2而接着实施第2工序。
像这样,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的“不混合”不是“油状液体物无论在怎样的条件下也不与包含酰卤化合物(II)的溶液混合”的意思,而是“在进行第2工序的条件下油状液体物成为与包含酰卤化合物(II)的溶液不混合的状态”的意思。
另外,从高效地进行第2工序的观点出发,油状液体物优选在-5℃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内的某一温度条件下不与包含酰卤化合物(II)的溶液混合。进而,油状液体物优选在-5℃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内的温度区域(全部温度条件下)都不与包含酰卤化合物(II)的溶液混合。
[第2工序]
第2工序为从上述第1工序中得到的反应液中除去上述油状液体物而得到包含酰卤化合物(II)的纯化液的工序。
当将包含油状液体物的状态的反应液或其浓缩液直接提供给酯化反应时,酯化反应的收率有降低的倾向。因此,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通过设置该第2工序从而从反应液中除去油状液体物而制备包含酰卤化合物(II)的纯化液。
从反应液中除去油状液体物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通常由于油状液体物与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不混合,因此通过进行例如分液处理从而能够从反应液中容易地除去油状液体物。
分液处理优选在-5℃以上且30℃以下实施。
此外,只要反应液保持二层状态,分液处理也可以追加溶剂进行。
另外,第2工序中得到的包含酰卤化合物(II)的纯化液能够直接作为酰卤溶液在下述的单酯化合物的制造中使用。
[第3工序]
像上述那样,能够将第2工序得到的纯化液直接在单酯化合物的制造中使用,但优选将该纯化液浓缩而除去纯化液中的溶剂的一部分。即,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优选还包含将上述第2工序得到的纯化液进行浓缩的第3工序。
通过设置第3工序从而酰卤化合物(II)的浓度提高,更适于作为酯化反应的原料溶液。此外,通过进行第3工序从而能够除去在第2工序中没有除尽的副产物(例如SO2、HCl、SOCl2等来自卤化剂的酸成分)。即,通过设置第3工序从而能够除去反应体系内残留的来自卤化剂的酸成分(SO2、HCl、SOCl2等酸成分)。
在此,本发明中的“浓缩”不是将第2工序中得到的包含酰卤化合物(II)的纯化液中的溶剂完全除去。通常,将纯化液浓缩到该纯化液中的溶剂量以质量比计成为当初的溶剂量(进料量)的1/10以上且4/5以下,优选1/10以上且1/2以下。
作为浓缩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使用蒸发器等蒸发浓缩装置的蒸发浓缩法。
此外,浓缩操作可以在常压(0.1MPa左右)下进行,也可以在减压下进行。从高效地进行浓缩操作的观点出发,优选在减压下进行。在减压下进行浓缩的情况下,减压度通常为10mmHg以上且500mmHg以下。
像以上那样进行,从而能够得到包含酰卤化合物(II)的纯化液的浓缩液(酰卤溶液)。
得到的酰卤溶液通过像下述那样进行与羟基化合物的酯化反应,从而作为制造单酯化合物的原料溶液是有用的。
2)单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单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具有第4工序:在通过上述本发明的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从而得到的酰卤溶液中添加式(IV):R6OH(式(IV)中,R6表示有机基团。)所示的羟基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羟基化合物(IV)”。)以及碱。
在此,本发明的单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的反应方案的一个例子如下所示。另外,以下示出酰卤溶液中所含的酰卤化合物(II)的X为氯原子的情况,即,酰卤化合物(II)为二羧酰氯(II-1)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一个例子。
[化学式10]
即,本发明的单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通过使式(II)所示的酰卤化合物(在上述的例子中为二羧酰氯(II-1))与式(IV)所示的羟基化合物反应,从而得到式(V)所示的单酯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单酯化合物(V)”。)。另外,未反应的酰卤部分(在上述的例子中为左侧的酰氯部分)在处理得到的反应液的过程中被水解而转变为羧基。
在此,上述式(V)中,n表示0或1,优选为1。另外,单酯化合物(V)为将酰卤化合物(II)单酯化的化合物。因此,通常式(II)中的n与式(V)中的n相等。
此外,上述式(IV)和(V)中,R6表示有机基团。R6的有机基团为以碳原子与羟基等的氧原子键合的基团。
R6的有机基团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以上且30以下。
作为有机基团可举出例如: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30以下的烷基、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2以上且30以下的烯基、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2以上且30以下的炔基、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3以上且30以下的环烷基等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脂肪族烃基;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6以上且30以下的芳香族烃基、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30以下的芳香族杂环基;
本发明中使用的羟基化合物(IV)可以是R6为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脂肪族烃基的醇化合物,也可以是R6为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6以上且30以下的芳香族烃基、或者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30以下的芳香族杂环基的酚系化合物。在本发明中,从作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制造中间体等的有用性的观点出发,羟基化合物(IV)优选为酚系化合物,更优选为R6为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6以上且30以下的芳香族烃基的酚系化合物,特别优选为下述式(IV-1)所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1]
在此,上述式(IV-1)中,R7表示氢原子、甲基或氯原子。
此外,m表示1以上且20以下的整数,优选为1以上且12以下的整数,进一步优选为2以上且10以下的整数。
上述式(IV-1)所示的化合物为公知物质,能够通过现有公知的方法进行制造而得到(例如参照国际公开第2014/010325号等)。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碱,可举出:三乙胺、二异丙基乙基胺、苯基二甲基胺、吡啶、甲基吡啶、二甲基吡啶、4-(二甲胺)吡啶等有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镁、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钾等无机碱。这些能够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
其中,从可高收率地得到目标物的观点出发,作为碱,优选有机碱,更优选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等叔胺,特别优选三乙胺。
此外,碱的用量相对于1摩尔的酰卤化合物(II)通常为1摩尔以上且3摩尔以下,优选为1摩尔以上且1.5摩尔以下。
酯化反应能够通过例如下述方式进行:在酰卤化合物(II)的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溶液中加入羟基化合物(IV),在得到的反应混合物中添加碱,搅拌全部内容物。
反应温度通常为0℃以上且80℃以下,优选为0℃以上且50℃以下,更优选为0℃以上且30℃以下。
反应时间根据反应规模而不同,通常为几分钟到几小时。
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在第4工序之后优选具有第5工序:将通过第4工序得到的反应液用弱酸性的缓冲溶液(通常为pH为4.5以上且小于7的缓冲溶液)、优选pH为5.0以上且6.0以下的缓冲溶液、更优选pH为5.0以上且6.0以下的缓冲溶液进行清洗。
在通过第4工序而得到的反应液中通常除作为目标物的单酯化合物(V)以外,还包含副反应产生的二酯化合物、酰卤溶液中残留的二羧酸化合物(I)。即,通过第4工序可得到包含目标的单酯化合物(V)的混合物,通过设定该第5工序从而能够降低该混合物中的二羧酸化合物(I)等的含量。其结果是能够防止之后的工序的反应中因二羧酸化合物(I)等导致的坏的影响(因副反应的发生而导致的收率的降低)。
缓冲溶液为对氢离子浓度具有缓冲作用的溶液,通常将弱酸及其共轭碱、弱碱及其共轭酸混合而得到。通过使用缓冲溶液从而能够防止因急剧的pH变化而导致的目标物的水解,作为结果能够高收率地得到目标物。
作为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的缓冲溶液,可举出例如:醋酸与醋酸钠的组合、邻苯二甲酸氢钾与氢氧化钠的组合、磷酸二氢钾与氢氧化钠的组合、柠檬酸钠与氢氧化钠的组合、磷酸二氢钾与柠檬酸的组合等混合系的缓冲溶液。
其中,从可得到本发明的更优异的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为醋酸与醋酸钠的混合体系的缓冲溶液、或邻苯二甲酸氢钾与氢氧化钠的混合体系的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能够通过现有公知的方法进行制备。例如,pH为5.6(18℃)的醋酸与醋酸钠的混合体系的缓冲溶液能够通过将0.2N醋酸与0.2M醋酸钠水溶液以1.9ml的0.2N醋酸、18.1ml的0.2M醋酸钠水溶液的比例进行混合而制备。此外,pH为5.8(20℃)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与氢氧化钠的混合体系的缓冲溶液能够通过将0.2M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水溶液、0.2N氢氧化钠水溶液以及水以50.0ml的0.2M邻苯二甲酸氢钾水溶液、43.0ml的0.2N氢氧化钠水溶液以及107.0ml的水的比例进行混合而制备。
第5工序中用缓冲溶液对反应液进行清洗的次数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1次以上且3次以下。可以在用缓冲溶液清洗后进行水洗。
像上述那样得到的单酯化合物(V)作为例如下述式(5)所示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制造原料是有用的(例如参照国际公开第2014/010325号)。
[化学式12]
(式(5)中,A表示氢原子、甲基或氯原子,R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20以下的有机基团,RX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6以下的烷基、氰基、硝基、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6以下的氟烷基、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6以下的烷氧基或-C(=O)-O-Ra。在此,Ra表示氢原子、或能够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10以下的烷基,p表示1以上且20以下的整数。)
另外,上述式(5)所示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能够通过例如以下的工序进行制造。
[化学式13]
(式中,A、R、RX以及p表示与上述相同的意思。L表示羟基、卤原子、烷基磺酰氧基、芳基磺酰氧基等离去基团。)
即,能够通过使式(1)所示的醛化合物与作为单酯化合物(V)的式(2)所示的羧酸单酯反应从而得到式(3)所示的化合物,进而通过使式(3)所示的化合物与式(4)所示的肼化合物反应从而得到作为目标的式(5)所示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
在任一反应中,反应温度通常为0℃以上且80℃以下,优选为5℃以上且5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上且30℃以下。
反应时间根据反应规模而不同,通常为几分钟到几小时。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没有被以下实施例进行任何限定。
(实施例1)二羧酰氯溶解于环戊基甲基醚(CPME)的溶液的制备
在氮气流中向具有温度计的三口反应器加入10.0g(58.08mmol)的作为二羧酸化合物(I)的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酸、100g的作为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的环戊基甲基醚(CPME)和10.61g(145mmol)的作为活化剂的N,N-二甲基甲酰胺,将反应器浸入冰浴中而使反应液内温为0℃。接着,一边维持反应液内温在10℃以下,一边历时5分钟缓慢滴加17.63g(145mmol)的作为卤化剂的亚硫酰氯。滴加结束后,将全部内容物在25℃以该状态再搅拌1小时。
反应终止后,静置10分钟后进行分液操作,除去与有机层不混合的油状液体物。然后,用旋转蒸发仪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除去80质量%(80g)的使用的CPME,制备二羧酰氯(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酰二氯)溶解于CPME的溶液。将该溶液作为酰氯溶液(A)。
(实施例2)二羧酰氯溶解于甲苯的溶液的制备
在实施例1中,将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从100g的CPME替换为100g的甲苯,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进行同样的操作,制备二羧酰氯(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酰二氯)溶解于甲苯的溶液。将该溶液作为酰氯溶液(B)。
(实施例3)二羧酰氯溶解于环己烷与甲苯的混合溶剂的溶液的制备
在实施例1中,将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从100g的CPME替换为50g的环己烷与50g的甲苯的混合溶液,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进行同样的操作,制备二羧酰氯(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酰二氯)溶解于环己烷与甲苯的混合溶剂的溶液。将该溶液作为酰氯溶液(C)。
(实施例4)二羧酰氯溶解于CPME的溶液的制备
在实施例1中,将10.61g(145mmol)的作为活化剂的N,N-二甲基甲酰胺替换为12.65g(145mmol)的N,N-二甲基乙酰胺,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进行同样的操作,制备二羧酰氯(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酰二氯)溶解于CPME的溶液。将该溶液作为酰氯溶液(D)。
(实施例5)二羧酰氯溶解于甲苯的溶液的制备
在实施例4中,将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从100g的CPME替换为100g的甲苯,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进行同样的操作,制备二羧酰氯(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酰二氯)溶解于甲苯的溶液。将该溶液作为酰氯溶液(E)。
(实施例6)二羧酰氯溶解于CPME的溶液的制备
在实施例1中,将10.61g(145mmol)的作为活化剂的N,N-二甲基甲酰胺替换为14.39g(145mmol)的N-甲基吡咯烷酮,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进行同样的操作,制备二羧酰氯(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酰二氯)溶解于CPME的溶液。将该溶液作为酰氯溶液(F)。
(实施例7)二羧酰氯溶解于甲苯的溶液的制备
在实施例6中,将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从100g的CPME替换为100g的甲苯,除此以外,与实施例6进行同样的操作,制备二羧酰氯(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酰二氯)溶解于甲苯的溶液。将该溶液作为酰氯溶液(G)。
(实施例8)二羧酰氯溶解于CPME的溶液的制备
在实施例1中,将10.61g(145mmol)的作为活化剂的N,N-二甲基甲酰胺替换为16.57g(145mmol)的1,3-二甲基-2-咪唑啉酮,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进行同样的操作,制备二羧酰氯(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酰二氯)溶解于CPME的溶液。将该溶液作为酰氯溶液(H)。
(实施例9)二羧酰氯溶解于环己烷与甲苯的混合溶剂的溶液的制备
在实施例8中,将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从100g的CPME替换为50g的环己烷与50g的甲苯的混合溶液,除此以外,与实施例8进行同样的操作,制备二羧酰氯(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酰二氯)溶解于环己烷与甲苯的混合溶剂的溶液。将该溶液作为酰氯溶液(I)。
(实施例10)二羧酰氯溶解于CPME的溶液的制备
在氮气流中向具有温度计的三口反应器加入10.0g(58.08mmol)的作为二羧酸化合物(I)的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酸、100g的作为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的CPME。向其中加入14.55g(63.89mmol)的作为活化剂的苄基三乙基氯化铵。然后,在23℃历时5分钟缓慢滴加14.81g(122mmol)的作为卤化剂的亚硫酰氯。滴加结束后,将全部内容物加热到40℃,以该状态再搅拌30分钟。
反应终止后,静置10分钟后进行分液操作,除去与有机层不混合的油状液体物。然后,用旋转蒸发仪将得到的有机层浓缩,除去80质量%(80g)的使用的CPME,制备二羧酰氯(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酰二氯)溶解于CPME的溶液。将该溶液作为酰氯溶液(J)。
(实施例11)二羧酰氯溶解于甲苯的溶液的制备
在实施例10中,将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从100g的CPME替换为100g的甲苯,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0进行同样的操作,制备二羧酰氯(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酰二氯)溶解于甲苯的溶液。将该溶液作为酰氯溶液(K)。
(实施例12)二羧酰氯溶解于CPME的溶液的制备
在实施例10中,将14.55g(63.89mmol)的作为活化剂的苄基三乙基氯化铵替换为25.82g(63.89mmol)的三(正辛基)甲基氯化铵(商品名:Aliquat),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0进行同样的操作,制备二羧酰氯(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酰二氯)溶解于CPME的溶液。将该溶液作为酰氯溶液(L)。
(实施例13)二羧酰氯溶解于甲苯的溶液的制备
在实施例12中,将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从100g的CPME替换为100g的甲苯,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2进行同样的操作,制备二羧酰氯溶解于甲苯的溶液。将该溶液作为酰氯溶液(M)。
(实施例14)二羧酰氯溶解于甲苯的溶液的制备
在实施例13中,将25.82g(63.89mmol)的作为活化剂的三(正辛基)甲基氯化铵(商品名:Aliquat)替换为25.82g(63.89mmol)的甲基三辛基氯化铵混合物(商品名:Adogen),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3进行同样的操作,制备二羧酰氯(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酰二氯)溶解于甲苯的溶液。将该溶液作为酰氯溶液(N)。
(实施例15)混合物1的制造
[化学式14]
在氮气流中向具有温度计的3口反应器加入实施例1中制备的酰氯溶液(A),然后加入222g的CPME,将反应器浸入冰浴中从而使反应液内温为0℃。向其中加入14.58g(55.17mmol)的作为羟基化合物(IV)的4-(6-丙烯酰氧基-己-1-基氧基)苯酚(DKSH公司制造)。接着,一边维持反应液内温在10℃以下,一边历时5分钟缓慢滴加6.70g(66.21mmol)的作为碱的三乙胺。滴加结束后,将全部内容物在0℃以该状态再搅拌1小时。
在得到的反应液中加入36g的蒸馏水,在25℃进行2小时清洗后除去水层。用61g的由浓度为1mol/升的醋酸和醋酸钠的混合物的水溶液形成的缓冲溶液(pH:5.5)进行3次清洗后除去缓冲溶液。
然后,用36g的蒸馏水进行1次清洗。在得到的有机层中加入365ml的正己烷从而使结晶析出,过滤取得析出的结晶。通过用18ml的正己烷将得到的结晶清洗后使之真空干燥从而得到17.67g的作为白色固体的混合物1。将得到的结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进行分析,用标准曲线进行单酯与二酯的定量,结果可知包含12.10g(28.91mmol)的作为目标物的单酯、5.58g(8.39mmol)的二酯。
(实施例16)混合物2的制造
在实施例15中,代替实施例1中制备的酰氯溶液(A),使用实施例2中制备的酰氯溶液(B),除此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5同样的操作。结果得到17.35g的白色固体。用与实施例15同样的方法确认组成,结果可知包含11.54g(27.57mmol)的作为目标物的单酯、5.81g(8.74mmol)的二酯。
(实施例17)混合物3的制造
在实施例15中,代替实施例1中制备的酰氯溶液(A),使用实施例3中制备的酰氯溶液(C),除此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5同样的操作。结果得到17.43g的白色固体。用与实施例15同样的方法确认组成,结果可知包含11.55g(27.61mmol)的作为目标物的单酯、5.88g(8.84mmol)的二酯。
(实施例18)混合物4的制造
在实施例15中,代替实施例1中制备的酰氯溶液(A),使用实施例4中制备的酰氯溶液(D),除此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5同样的操作。结果得到17.52g的白色固体。用与实施例15同样的方法确认组成,结果可知包含11.98g(28.62mmol)的作为目标物的单酯、5.54g(8.33mmol)的二酯。
(实施例19)混合物5的制造
在实施例15中,代替实施例1中制备的酰氯溶液(A),使用实施例5中制备的酰氯溶液(E),除此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5同样的操作。结果得到17.51g的白色固体。用与实施例15同样的方法确认组成,结果可知包含11.57g(27.65mmol)的作为目标物的单酯、5.94g(8.93mmol)的二酯。
(实施例20)混合物6的制造
在实施例15中,代替实施例1中制备的酰氯溶液(A),使用实施例6中制备的酰氯溶液(F),除此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5同样的操作。结果得到17.47g的白色固体。用与实施例15同样的方法确认组成,结果可知包含12.04g(28.76mmol)的作为目标物的单酯、5.43g(8.17mmol)的二酯。
(实施例21)混合物7的制造
在实施例15中,代替实施例1中制备的酰氯溶液(A),使用实施例7中制备的酰氯溶液(G),除此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5同样的操作。结果得到17.54g的白色固体。用与实施例15同样的方法确认组成,结果可知包含11.59g(27.70mmol)的作为目标物的单酯、5.94g(8.94mmol)的二酯。
(实施例22)混合物8的制造
在实施例15中,代替实施例1中制备的酰氯溶液(A),使用实施例8中制备的酰氯溶液(H),除此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5同样的操作。结果得到17.56g的白色固体。用与实施例15同样的方法确认组成,结果可知包含12.02g(28.73mmol)的作为目标物的单酯、5.54g(8.33mmol)的二酯。
(实施例23)混合物9的制造
在实施例15中,代替实施例1中制备的酰氯溶液(A),使用实施例9中制备的酰氯溶液(I),除此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5同样的操作。结果得到17.46g的白色固体。用与实施例15同样的方法确认组成,结果可知包含11.57g(27.65mmol)的作为目标物的单酯、5.89g(8.86mmol)的二酯。
(实施例24)混合物10的制造
在实施例15中,代替实施例1中制备的酰氯溶液(A),使用实施例10中制备的酰氯溶液(J),除此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5同样的操作。结果得到18.11g的白色固体。用与实施例15同样的方法确认组成,结果可知包含11.96g(28.57mmol)的作为目标物的单酯、6.16g(9.26mmol)的二酯。
(实施例25)混合物11的制造
在实施例15中,代替实施例1中制备的酰氯溶液(A),使用实施例11中制备的酰氯溶液(K),除此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5同样的操作。结果得到18.01g的白色固体。用与实施例15同样的方法确认组成,结果可知包含11.87g(28.35mmol)的作为目标物的单酯、6.14g(9.24mmol)的二酯。
(实施例26)混合物12的制造
在实施例15中,代替实施例1中制备的酰氯溶液(A),使用实施例12中制备的酰氯溶液(L),除此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5同样的操作。结果得到17.93g的白色固体。用与实施例15同样的方法确认组成,结果可知包含11.89g(28.41mmol)的作为目标物的单酯、6.05g(9.09mmol)的二酯。
(实施例27)混合物13的制造
在实施例15中,代替实施例1中制备的酰氯溶液(A),使用实施例13中制备的酰氯溶液(M),除此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5同样的操作。结果得到17.98g的白色固体。用与实施例15同样的方法确认组成,结果可知包含11.79g(28.17mmol)的作为目标物的单酯、6.19g(9.31mmol)的二酯。
(实施例28)混合物14的制造
在实施例15中,代替实施例1中制备的酰氯溶液(A),使用实施例14中制备的酰氯溶液(N),除此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5同样的操作。结果得到17.96g的白色固体。用与实施例15同样的方法确认组成,结果可知包含11.89g(28.42mmol)的作为目标物的单酯、6.07g(9.13mmol)的二酯。
(比较例1)二羧酰氯、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于CPME的溶液的制备
在氮气流中向具有温度计的3口反应器加入10.0g(58.08mmol)的作为二羧酸化合物(II)的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酸、100g的作为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的CPME、425mg(5.81mmol)的作为活化剂的N,N-二甲基甲酰胺。然后,在23℃历时5分钟缓慢滴加14.81g(122mmol)的作为卤化剂的亚硫酰氯。滴加结束后,将全部内容物加热到50℃再搅拌5小时。
反应终止后不进行分液操作,在共存有与有机层不混合的油状液体物的状态下,用旋转蒸发仪进行浓缩,除去80质量%(80g)的使用的CPME,从而制备二羧酰氯(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酰二氯)、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于CPME的溶液。将该溶液作为酰氯溶液(a)。
(比较例2)二羧酰氯、N,N-二甲基乙酰胺溶解于CPME的溶液的制备
在比较例1中,将425mg(5.81mmol)的作为活化剂的N,N-二甲基甲酰胺替换为506mg(5.81mmol)的N,N-二甲基乙酰胺,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进行同样的操作,制备二羧酰氯(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酰二氯)、N,N-二甲基乙酰胺溶解于CPME的溶液。将该溶液作为酰氯溶液(b)。
(比较例3)二羧酰氯、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于CPME的溶液的制备
在氮气流中向具有温度计的三口反应器加入10.0g(58.08mmol)的作为二羧酸化合物(II)的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酸、100g的作为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的CPME和10.61g(145mmol)的作为活化剂的N,N-二甲基甲酰胺,将反应器浸入冰浴中从而使反应液内温为0℃。接着,一边维持反应液内温在10℃以下,一边历时5分钟缓慢滴加17.63g(145mmol)的作为卤化剂的亚硫酰氯。滴加结束后,将全部内容物在25℃以该状态再搅拌1小时。
反应终止后,不进行分液操作,在共存有与有机层不混合的油状液体物的状态下,用旋转蒸发仪进行浓缩,除去80质量%(80g)的使用的CPME,从而制备二羧酰氯(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酰二氯)、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于CPME的溶液。将该溶液作为酰氯溶液(c)。
(比较例4)二羧酰氯、N,N-二甲基乙酰胺溶解于甲苯的溶液的制备
在比较例3中,将10.61g(145mmol)的作为活化剂的N,N-二甲基甲酰胺替换为12.65g(145mmol)的N,N-二甲基乙酰胺,将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从100g的CPME替换为100g的甲苯,除此以外,与比较例3进行同样的操作,制备二羧酰氯(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酰二氯)、N,N-二甲基乙酰胺溶解于甲苯的溶液。将该溶液作为酰氯溶液(d)。
(比较例5)二羧酰氯、N-甲基吡咯烷酮(NMP)溶解于CPME的溶液的制备
在比较例3中,将10.61g(145mmol)的作为活化剂的N,N-二甲基甲酰胺替换为14.39g(145mmol)的N-甲基吡咯烷酮,除此以外,与比较例3进行同样的操作,制备二羧酰氯(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酰二氯)、N-甲基吡咯烷酮溶解于CPME的溶液。将该溶液作为酰氯溶液(e)。
(比较例6)二羧酰氯、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溶解于环己烷与甲苯的混合溶剂的溶液的制备
在比较例3中,将10.61g(145mmol)的作为活化剂的N,N-二甲基甲酰胺替换为16.57g(145mmol)的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将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从100g的环戊基甲基醚(CPME)替换为50g的环己烷与50g的甲苯的混合溶剂,除此以外,与比较例3进行同样的操作,制备二羧酰氯(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酰二氯)、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溶解于环己烷与甲苯的混合溶剂的溶液。将该溶液作为酰氯溶液(f)。
(比较例7)二羧酰氯、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解于环戊基甲基醚(CPME)的溶液的制备
与比较例3进行同样的操作,制备二羧酰氯(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酰二氯)、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于CPME的溶液。将该溶液作为酰氯溶液(g)。
(比较例8)二羧酰氯、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解于环戊基甲基醚(CPME)的溶液的制备
与比较例3进行同样的操作,制备二羧酰氯(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酰二氯)、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于CPME的溶液。将该溶液作为酰氯溶液(h)。
(比较例9)二羧酰氯、苄基三乙基氯化铵溶解于CPME的溶液的制备
在氮气流中向具有温度计的三口反应器加入10.0g(58.08mmol)的作为二羧酸化合物(II)的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酸、100g的作为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的CPME。向其中加入14.55g(63.89mmol)的作为活化剂的苄基三乙基氯化铵。然后,在23℃历时5分钟缓慢滴加14.81g(122mmol)的作为卤化剂的亚硫酰氯。滴加结束后,将全部内容物加热到40℃,以该状态再搅拌30分钟。
反应终止后,不进行分液操作,在共存有与有机层不混合的油状液体物的状态下,用旋转蒸发仪进行浓缩,除去80质量%(80g)的使用的CPME,制备二羧酰氯(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酰二氯)、苄基三乙基氯化铵溶解于CPME的溶液。将该溶液作为酰氯溶液(i)。
(比较例10)二羧酰氯、三(正辛基)甲基氯化铵溶解于甲苯的溶液的制备
在比较例9中,将14.55g(63.89mmol)的作为活化剂的苄基三乙基氯化铵替换为25.82(63.89mmol)的三(正辛基)甲基氯化铵(商品名:Aliquat),将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从100g的CPME替换为100g的甲苯,除此以外,与比较例9进行同样的操作,制备二羧酰氯(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酰二氯)、三(正辛基)甲基氯化铵溶解于甲苯的溶液。将该溶液作为酰氯溶液(j)。
(比较例11)二羧酰氯、甲基三辛基氯化铵混合物溶解于CPME的溶液的制备
在比较例9中,将14.55g(63.89mmol)的作为活化剂的苄基三乙基氯化铵替换为25.82(63.89mmol)的甲基三辛基氯化铵混合物(商品名:Adogen),除此以外,与比较例9进行同样的操作,制备二羧酰氯(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酰二氯)、甲基三辛基氯化铵混合物溶解于CPME的溶液。将该溶液作为酰氯溶液(k)。
(比较例12)二羧酰氯、苄基三乙基氯化铵溶解于CPME的溶液的制备
与比较例9进行同样的操作,制备二羧酰氯(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酰二氯)、苄基三乙基氯化铵溶解于CPME的溶液。将该溶液作为酰氯溶液(l)。
(比较例13)二羧酰氯、甲基三辛基氯化铵混合物溶解于CPME的溶液的制备
与比较例11进行同样的操作,制备二羧酰氯(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酰二氯)、甲基三辛基氯化铵混合物溶解于CPME的溶液。将该溶液作为酰氯溶液(m)。
(比较例14)混合物15的合成
在氮气流中向具有温度计的3口反应器加入比较例1中制备的酰氯溶液(a),然后加入222g的CPME,将反应器浸入冰浴中从而使反应液内温为0℃。向其中加入14.58g(55.17mmol)的作为羟基化合物(IV)的4-(6-丙烯酰氧基-己-1-基氧基)苯酚(DKSH公司制造)。接着,一边维持反应液内温在10℃以下,一边历时5分钟缓慢滴加6.70g(66.21mmol)的作为碱的三乙胺。滴加结束后,将全部内容物在0℃以该状态再搅拌1小时。
在得到的反应液中加入36g的蒸馏水,在25℃进行2小时清洗后除去水层。用61g的由浓度为1mol/升的醋酸/醋酸钠的混合物的水溶液形成的缓冲溶液(pH:5.5)进行3次清洗后除去缓冲溶液。
然后,用36g的蒸馏水进行1次清洗。在得到的有机层中加入365ml的正己烷从而使结晶析出,过滤取得析出的结晶。通过用18ml的正己烷将得到的结晶清洗后使之真空干燥从而得到15.56g的作为白色固体的混合物15。将得到的结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进行分析,用标准曲线进行单酯与二酯的定量,结果可知包含9.93g(23.73mmol)的作为目标物的单酯、5.63g(8.47mmol)的二酯。
(比较例15)混合物16的合成
在比较例14中,代替比较例1中制备的酰氯溶液(a),使用比较例2中制备的酰氯溶液(b),除此以外,进行与比较例14同样的操作。结果得到15.72g的白色固体。用与比较例14同样的方法确认组成,结果可知包含10.06g(24.03mmol)的作为目标物的单酯、5.67g(8.52mmol)的二酯。
(比较例16)混合物17的合成
在比较例14中,代替比较例1中制备的酰氯溶液(a),使用比较例3中制备的酰氯溶液(c),除此以外,进行与比较例14同样的操作。结果得到2.79g的白色固体。用与比较例14同样的方法确认组成,结果可知包含2.45g(5.84mmol)的作为目标物的单酯、0.34g(0.52mmol)的二酯。
(比较例17)混合物18的合成
在比较例14中,代替比较例1中制备的酰氯溶液(a),使用比较例4中制备的酰氯溶液(d),除此以外,进行与比较例14同样的操作。结果得到2.66g的白色固体。用与比较例14同样的方法确认组成,结果可知包含2.29g(5.47mmol)的作为目标物的单酯、0.37g(0.56mmol)的二酯。
(比较例18)混合物19的合成
在比较例14中,代替比较例1中制备的酰氯溶液(a),使用比较例5中制备的酰氯溶液(e),除此以外,进行与比较例14同样的操作。结果得到2.88g的白色固体。用与比较例14同样的方法确认组成,结果可知包含2.51g(5.99mmol)的作为目标物的单酯、0.37g(0.56mmol)的二酯。
(比较例19)混合物20的合成
在比较例14中,代替比较例1中制备的酰氯溶液(a),使用比较例6中制备的酰氯溶液(f),除此以外,进行与比较例14同样的操作。结果得到2.63g的白色固体。用与比较例14同样的方法确认组成,结果可知包含2.27g(5.43mmol)的作为目标物的单酯、0.36g(0.54mmol)的二酯。
(比较例20)混合物21的合成
在比较例14中,代替比较例1中制备的酰氯溶液(a),使用比较例7中制备的酰氯溶液(g),进而将三乙胺的量从6.70g(66.21mmol)替换为14.0g(138mmol),除此以外,进行与比较例14同样的操作。结果得到4.74g的白色固体。用与比较例14同样的方法确认组成,结果可知包含3.44g(8.22mmol)的作为目标物的单酯、1.31g(1.96mmol)的二酯。
(比较例21)混合物22的合成
在比较例14中,代替比较例1中制备的酰氯溶液(a),使用比较例8中制备的酰氯溶液(h),进而将三乙胺的量从6.70g(66.21mmol)替换为27.9g(276mmol),除此以外,进行与比较例14同样的操作。结果得到10.67g的白色固体。用与比较例14同样的方法确认组成,结果可知包含5.80g(13.85mmol)的作为目标物的单酯、4.87g(7.32mmol)的二酯。
(比较例22)混合物23的合成
在比较例14中,代替比较例1中制备的酰氯溶液(a),使用比较例9中制备的酰氯溶液(i),除此以外,进行与比较例14同样的操作。结果得到15.03g的白色固体。用与比较例14同样的方法确认组成,结果可知包含10.31g(24.64mmol)的作为目标物的单酯、4.72g(7.10mmol)的二酯。
(比较例23)混合物24的合成
在比较例14中,代替比较例1中制备的酰氯溶液(a),使用比较例10中制备的酰氯溶液(j),除此以外,进行与比较例14同样的操作。结果得到15.11g的白色固体。用与比较例14同样的方法确认组成,结果可知包含10.36g(24.77mmol)的作为目标物的单酯、4.75g(7.14mmol)的二酯。
(比较例24)混合物25的合成
在比较例14中,代替比较例1中制备的酰氯溶液(a),使用比较例11中制备的酰氯溶液(k),除此以外,进行与比较例14同样的操作。结果得到14.87g的白色固体。用与比较例14同样的方法确认组成,结果可知包含10.21g(24.39mmol)的作为目标物的单酯、4.67g(7.02mmol)的二酯。
(比较例25)混合物26的合成
在比较例14中,代替比较例1中制备的酰氯溶液(a),使用比较例12中制备的酰氯溶液(l),进而将三乙胺的量从6.70g(66.21mmol)替换为8.93g(88.28mmol),除此以外,进行与比较例14同样的操作。结果得到16.12g的白色固体。用与比较例14同样的方法确认组成,结果可知包含10.39g(24.82mmol)的作为目标物的单酯、5.73g(8.62mmol)的二酯。
(比较例26)混合物27的合成
在比较例14中,代替比较例1中制备的酰氯溶液(a),使用比较例13中制备的酰氯溶液(m),进而将三乙胺的量从6.70g(66.21mmol)替换为8.93g(88.28mmol),除此以外,进行与比较例14同样的操作。结果得到16.33g的白色固体。用与实施例14同样的方法确认组成,结果可知包含10.56g(25.23mmol)的作为目标物的单酯、5.77g(8.69mmol)的二酯。
在表1、2中总结了以上的结果。
在表1、2中,(T)~(Z)表示如下。
(T):N,N-二甲基甲酰胺
(U):N,N-二甲基乙酰胺
(V):N-甲基吡咯烷酮
(W):1,3-二甲基-2-咪唑啉酮
(X):苄基三乙基氯化铵
(Y):三(正辛基)甲基氯化铵(商品名:Aliquat)
(Z):甲基三辛基氯化铵混合物(商品名:Adogen)
[表1]
*1:以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酸的用量为基准。
*2:使用环己烷/甲苯=1/1(w/w)的混合溶液。
[表2]
*3:以4-(6-丙烯酚氧基-己-1-基氧基)苯酚的用量为基准。
*4:根据HPLC的标准曲线算出。
根据表1可知:当使用1.1当量以上且3.0当量以下的作为活化剂的包含氮原子的非质子性极性溶剂或四烷基铵盐而进行酰氯化反应时(实施例1~14),相比于现有已知的以少的添加量使用非质子性极性溶剂的情况(比较例1~2),即使在室温也迅速地进行反应且效率高。
此外,根据表2可知,在接下来的酯化反应中,使用1.1当量以上3.0且当量以下的非质子性极性溶剂或四烷基铵盐所制造的酰氯溶液也得到了良好的反应成绩(实施例15~28),但在以少的添加量使用非质子性极性溶剂的情况下,不仅转化率变低、反应不完全,而且有收量降低的可能性。这是由于反应体系内观察到生成大量副产物(比较例14~15)。
进而根据表1、2可知:使用1.1当量以上且3.0当量以下的作为活化剂的非质子性极性溶剂或四烷基铵盐而进行酰氯化反应后,通过分液操作而除去与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不混合的油状液体物的情况下(实施例1~28),接下来的工序的酯化反应中得到了良好的反应成绩,但在不进行分液操作而共存有油状液体物的状态的情况下(比较例14~19、22~24),转化率显著降低、反应不完全,不能得到优选的结果。这是由于反应体系内残留有大量的成为副反应的原因的卤化剂。此外可知,以通过酰氯反应而共存有油状液体物的状态进行酯化反应的情况下,由于副产物的生成量增加,即使过量使用作为碱的三乙胺,也不能得到优选的结果(比较例20、21、25、26)。

Claims (14)

1.一种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1工序:在非水混合性有机溶剂中,通过使下述式(I)所示的二羧酸化合物在相对于所述式(I)所示的二羧酸化合物为1.1当量以上且3.0当量以下的活化剂的存在下与卤化剂反应,从而得到反应液,所述反应液含有:包含下述式(II)所示的酰卤化合物的溶液、及与所述溶液不混合的油状液体物,以及
第2工序:从所述第1工序中得到的所述反应液中除去所述油状液体物,得到包含所述式(II)所示的酰卤化合物的纯化液,
式(I)中,n表示0或1,
式(II)中,n表示0或1,X表示卤原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2工序之后还包含:
第3工序:将所述第2工序中得到的所述纯化液进行浓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式(I)所示的二羧酸化合物为下述式(I-a)所示的化合物:
式(I-a)中,n表示0或1。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活化剂为包含氮原子的非质子性极性溶剂或下述式(III)所示的四烷基铵盐:
R1R2R3R4N+A- (III)
式(III)中,A-表示卤化物离子或R5SO3 -,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烷基,其中,R1、R2、R3和R4的碳原子数的总和为4以上且100以下,R5表示甲基、苯基或4-甲基苯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包含氮原子的非质子性极性溶剂为酰胺系溶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酰胺系溶剂为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以及1,3-二甲基-2-咪唑啉酮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式(III)所示的四烷基铵盐为选自苄基三乙基氯化铵、甲基三辛基氯化铵、四丁基氯化铵以及苄基三甲基氯化铵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卤化剂选自亚硫酰氯、草酰氯、磺酰氯、磷酰氯、三氯化磷以及五氯化磷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式(II)所示的酰卤化合物为下述式(II-1)所示的二羧酰氯:
式(II-1)中,n表示0或1。
10.一种下述式(V)所示的单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包含:
第4工序:在通过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酰卤溶液中添加式(IV):R6OH所示的羟基化合物以及碱,式(IV)中,R6表示有机基团,
式(V)中,R6表示与上述相同的意思,n表示0或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单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式(IV)所示的羟基化合物为下述式(IV-1)所示的化合物:
式(IV-1)中,R7表示氢原子、甲基或氯原子,m表示1以上且20以下的整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单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第4工序之后还包含:
第5工序:用弱酸性的缓冲溶液对由所述第4工序得到的反应液进行清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单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弱酸性的缓冲溶液是pH为5.0以上且6.0以下的水溶液。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单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弱酸性的缓冲溶液为醋酸与醋酸钠的混合物的水溶液、和/或邻苯二甲酸氢钾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的水溶液。
CN201780006485.7A 2016-01-26 2017-01-20 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以及单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84634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12328 2016-01-26
JP2016-012328 2016-01-26
PCT/JP2017/002024 WO2017130871A1 (ja) 2016-01-26 2017-01-20 酸ハライド溶液の製造方法、及びモノエステル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63452A true CN108463452A (zh) 2018-08-28
CN108463452B CN108463452B (zh) 2021-07-20

Family

ID=59397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6485.7A Active CN108463452B (zh) 2016-01-26 2017-01-20 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以及单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633323B2 (zh)
EP (1) EP3409657A4 (zh)
JP (1) JP6809485B2 (zh)
KR (1) KR20180101396A (zh)
CN (1) CN108463452B (zh)
WO (1) WO2017130871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63130A (ja) * 2001-05-31 2002-12-18 Asahi-Penn Chemical Co Ltd 着色の少ないカルボン酸クロライドの製造方法
CN101811969A (zh) * 2009-12-21 2010-08-25 江苏康祥集团公司 4-反式丙基环己基甲酸-4'-甲氧基苯酚酯生产方法
EP2508504A1 (en) * 2009-12-01 2012-10-10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cycloalkanedicarboxylic acid monoesters
JP2013018714A (ja) * 2011-07-07 2013-01-31 Fujifilm Corp カルボン酸ハロゲン化物の製造方法
CN104844450A (zh) * 2014-02-18 2015-08-19 东丽精细化工株式会社 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的制造方法
WO2016002816A1 (ja) * 2014-06-30 2016-01-07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重合性化合物の製造中間体、その製造方法、組成物及び安定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275429B (it) 1995-05-18 1997-08-07 Zambon Spa Processo per la preparazione di un intermedio utile nella sintesi di composti organici
JP2007314443A (ja) 2006-05-24 2007-12-06 Manac Inc エステル基含有テトラカルボン酸化合物、ポリエステルイミド前駆体、ポリエステルイミドおよ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WO2014010325A1 (ja) 2012-07-09 2014-01-16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重合性化合物、重合性組成物、高分子、光学異方体、及び重合性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CN107428672B (zh) * 2015-03-31 2021-05-14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聚合性化合物的混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63130A (ja) * 2001-05-31 2002-12-18 Asahi-Penn Chemical Co Ltd 着色の少ないカルボン酸クロライドの製造方法
EP2508504A1 (en) * 2009-12-01 2012-10-10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cycloalkanedicarboxylic acid monoesters
CN101811969A (zh) * 2009-12-21 2010-08-25 江苏康祥集团公司 4-反式丙基环己基甲酸-4'-甲氧基苯酚酯生产方法
JP2013018714A (ja) * 2011-07-07 2013-01-31 Fujifilm Corp カルボン酸ハロゲン化物の製造方法
CN104844450A (zh) * 2014-02-18 2015-08-19 东丽精细化工株式会社 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的制造方法
WO2016002816A1 (ja) * 2014-06-30 2016-01-07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重合性化合物の製造中間体、その製造方法、組成物及び安定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OSHIKAZU KIMURA ET AL.: "Novel Synthetic Method for the Vilsmeier-Haack Reagent and Green Routes to Acid Chlorides, Alkyl Formates, and alkyl Chlorid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09657A4 (en) 2019-07-10
US20190016662A1 (en) 2019-01-17
CN108463452B (zh) 2021-07-20
US10633323B2 (en) 2020-04-28
KR20180101396A (ko) 2018-09-12
WO2017130871A1 (ja) 2017-08-03
EP3409657A1 (en) 2018-12-05
JP6809485B2 (ja) 2021-01-06
JPWO2017130871A1 (ja) 2018-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IL207526A (en) Process for making 2-amino-5-cyanobenzoic acid derivatives
EP3786152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romatic nitrile compound
CN108463452A (zh) 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以及单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08026017B (zh) 酰卤溶液的制造方法、混合溶液及单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15160172A (zh) 一种碘普罗胺的制备工艺
WO2009024685A1 (fr)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u fenofibrate
CN106966994A (zh) 一种新型4‑烯丙基乙酸酯基取代的n‑磺酰基1,2,3‑三氮唑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15972B (zh) 一种碘普罗胺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TW201704195A (zh) 2-鹵化苯甲酸類的製造方法
CN107250097A (zh) 含氟α‑酮羧酸酯类的实用制造方法
JP4619602B2 (ja) ジフェニルエーテル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5188475B2 (ja) 2−(3−ニトロベンジリデン)アセト酢酸イソプロピルの製造方法
JPH07252424A (ja) 塩素化ビオラントロンもしくはイソビオラントロンの製法
JPH09188649A (ja) 共沸エステル化による合成ピレトロイドの製造方法
JP5025466B2 (ja) 2,3,4−トリフルオロ−5−(ヨード又はブロモ)安息香酸の製造方法
JP2008105955A (ja) (メタ)アクリル酸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WO2023156986A1 (en) 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nitrile herbicides, their esters and salts
JP5308692B2 (ja) インドアニリン色素の製造方法
JP6678986B2 (ja) α−ブロモ−α−フルオロカルボン酸エステル類の製造方法
JP4094564B2 (ja) α,α,α’,α’−テトラクロロ−p−キシレンの製造方法
JP3992779B2 (ja) アシルオキシ安息香酸又はその塩の製造法
CN116041201A (zh) 碘佛醇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FR2508037A1 (zh)
JP2000086581A (ja) アシルオキシ安息香酸の連続的製造法
JPH0543531A (ja) パラヒドロキシベンズアミド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