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31102A - 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以及聚乳酸树脂成型品 - Google Patents
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以及聚乳酸树脂成型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431102A CN108431102A CN201680071658.9A CN201680071658A CN108431102A CN 108431102 A CN108431102 A CN 108431102A CN 201680071658 A CN201680071658 A CN 201680071658A CN 108431102 A CN108431102 A CN 10843110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y
- resin composition
- weight
- polylactic acid
- lactic ac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20—Compounding polymers with additives, e.g. colouring
- C08J3/203—Solid polymers with solid and/or liquid additiv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4—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e.g. lacton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20—Compounding polymers with additives, e.g. colouring
- C08J3/22—Compounding polymers with additives, e.g. colouring using masterbatch techniques
- C08J3/226—Compounding polymers with additives, e.g. colouring using masterbatch techniques using a polymer as a carrie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20—Carboxylic acid amid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1/00—Compositions of polyeth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1/02—Polyalkylene oxid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4—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 carboxylic acids, e.g. lacton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67/04—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 carboxylic acids, e.g. lacton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10—Transparent films; Clear coatings; Transparent materi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Biological Depolymerization Polymer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Treatments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其是将包含L‑乳酸纯度为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100重量份、增塑剂(B)2.6~10重量份、润滑剂(C)0.3~1.0重量份的混合物熔融后,冷却到20~40℃,然后加热到46~70℃而得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其满足下述(a)和(b)所示的条件:(a)厚度0.3mm时的雾度值为5%以下,(b)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的结晶度为50~7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由该组合物形成的成型品。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高结晶性与透明性能够共存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由该组合物形成的成型品。
背景技术
以往,塑料被用在各种框体、容器、包装领域中,尤其是食品容器等要求能够辨认内容物的容器中使用透明的塑料材料。作为透明的塑料材料,可使用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
然而,从如今的饮食文化的变化等来看,在将内容物放入塑料容器的状态下直接用微波炉加温等,对于塑料的耐热性的要求提高。透明性高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耐热性仅到60℃左右为止,不能用微波炉等加温。此外,延伸了的聚苯乙烯(OPS)的耐热性为80℃,因此可用于被微波炉加热的容器的上盖等,但是,有时内容物含有油分,或加热时间长的情况等容易超过80℃,有时OPS容器会破损。
对此,为了提高耐热性,研究了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延伸(O-PET)、或利用透明成核剂使不透明的聚丙烯透明化,但耐热性均为110℃以下、表示透明性的雾度值均为10%以上,不是透明性与耐热性能够共存的通用性塑料材料。
另一方面,作为透明性高的塑料材料,有聚乳酸树脂。聚乳酸树脂为半结晶性的材料,是非常难以结晶化的材料,因此在通常的成型周期下为非晶,仅有50℃左右的耐热性。虽然通过对非晶的聚乳酸进行热处理(退火),或用超过80℃的高温模具进行成型,能够提高结晶性,但如果提高结晶化,则通常会产生白浊而变为乳白色,导致不透明化。此外,在模具内的结晶化会竞争性地发生软质化的树脂成型与结晶化,因此像成型品的边缘与设计相比变得更圆那样模具加工变差等,在成型性方面存在课题。
专利文献1记载了在聚乳酸等脂肪族聚酯中添加脂肪酸羧酸酰胺的方法。然而,结晶度虽然达到了33%,但雾度为6.5%,无法得到兼具充分的结晶度和透明性的结果。
专利文献2记载了在聚乳酸树脂中配合聚乙二醇的方法。然而,虽然有关于改善流动性的记载,但没有关于提高结晶性、维持透明性的记载。
专利文献3记载了在聚乳酸树脂中添加蓖麻油系脂肪酸酯的方法。然而,热处理前的成型品的结晶度低,小于30%,此外,雾度值全部超过8%,无法得到兼具充分的结晶度和透明性的结果。
专利文献4记载了在包含聚乳酸树脂的可生物降解树脂中配合包含增塑剂、脂肪酸酰胺的结晶成核剂,从而改善结晶性和透明性的方法。然而,这种情况下,也没有实现超过30%的结晶度和5%以下的雾度值的例子,无法得到兼具充分的结晶度和透明性的结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789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5865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14382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2624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晶度良好、透明性优异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或成型品。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人发现,将在聚L-乳酸树脂中混合有特定的增塑剂和润滑剂而成的混合物熔融后冷却,进一步实施进行加热的工序,得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方法中,通过将聚L-乳酸中的L-乳酸的光学纯度、增塑剂和润滑剂的配合量、冷却温度、加热温度全部控制为特性条件,从而能够制成透明且结晶度高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通过该方法,在熔融后的冷却过程中,一边保持透明一边构筑疏松的晶系,进一步保持温度条件并进行加热,从而产生晶体的再排列、重结晶,能够实现一边保持透明性一边表现高耐热性的高结晶度。本发明根据这些见解而完成。本发明如下所述。
即,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为将包含L-乳酸纯度为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100重量份、增塑剂(B)2.6~10重量份、润滑剂(C)0.3~1.0重量份的混合物熔融后,冷却到20~40℃,然后加热到46~70℃而成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其满足下述(a)和(b)所示的条件。
(a)厚度0.3mm时的雾度值为5%以下
(b)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的结晶度为50~70%
本发明的第2方式所涉及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为将包含L-乳酸纯度为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100重量份、增塑剂(B)2.6~10重量份、润滑剂(C)0.3~1.5重量份的混合物熔融后,冷却至小于20℃,然后加热到46~80℃而成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其满足下述(c)和(d)所示的条件。
(c)厚度0.3mm时的雾度值为5%以下
(d)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的结晶度为50~70%
本发明的第3方式所涉及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其为将包含L-乳酸纯度为98~99mol%的聚L-乳酸(A)100重量份、增塑剂(B)2.6~10重量份、润滑剂(C)0.3~1.0重量份的混合物熔融后,冷却至20~40℃,然后加热到46~60℃而成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e)和(f)所示的条件。
(e)厚度0.3mm时的雾度值为5%以下
(f)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的结晶度为35~55%
本发明的第4方式所涉及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其为将包含L-乳酸纯度为98~99mol%的聚L-乳酸(A)100重量份、增塑剂(B)2.6~10重量份、润滑剂(C)0.3~1.5重量份的混合物熔融后,冷却至低于20℃,然后加热至46~80℃而成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g)和(h)所示的条件。
(g)厚度0.3mm时的雾度值为5%以下
(h)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的结晶度为35~55%
此外,上述各方式所涉及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中,通过将所述冷却后且加热前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以每分钟10℃的升温速度进行差示扫描量热测定而得到的聚L-乳酸的冷结晶化发热量优选为16J/g以上。
此外,上述各方式所涉及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中,通过将所述加热后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以每分钟10℃的升温速度进行差示扫描量热测定而得到的聚L-乳酸的冷结晶化发热量优选为5J/g以下。
此外,上述各方式所涉及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中,优选聚L-乳酸的晶体粒径为100nm以下。
此外,上述各方式所涉及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中,优选增塑剂(B)在25℃时的折射率为1.42~1.48。
此外,上述各方式所涉及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中,增塑剂(B)优选为选自由聚乙二醇、蓖麻油系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乙二醇脂肪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或混合物。
此外,上述各方式所涉及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中,润滑剂(C)优选为选自由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N-硬脂基芥酸酰胺、N-硬脂基硬脂酸酰胺、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硬脂酸酰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或混合物。
此外,上述各方式所涉及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中,进一步优选包含选自聚甘油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甘油二乙酰单脂肪酸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或混合物。
此外,上述各方式所涉及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中,优选用θ/2法测定的纯水的接触角为60°以下。
此外,上述各方式所涉及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中,优选预先制作相对于聚L-乳酸(A)100重量份而混炼增塑剂(B)和润滑剂(C)的合计25~100重量份而成的浓缩了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D)并供于制作包含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此外,上述浓缩了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D)中,进一步优选包含L-乳酸纯度小于98mol%的聚L-乳酸。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聚乳酸树脂成型品,其特征在于,由所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形成,进一步加热到130~160℃而使其软化后,在模具内成型冷却而成。
需说明的是,模具的温度进一步优选为30~60℃。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结晶度良好且透明性优异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或成型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及聚乳酸树脂成型品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所述的构成为例示,对本发明的范围没有任何限定。
[聚乳酸]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聚L-乳酸为以L-乳酸为主要构成成分的聚合物。聚L-乳酸含有作为L-乳酸的光学异构体的D-乳酸,但本实施方式的第1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和第2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中的聚L-乳酸中,聚乳酸聚合物的全部乳酸成分中L-乳酸单元的含有比例为99mol%以上。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3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和第4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中的聚L-乳酸中,使用聚乳酸聚合物的全部乳酸成分中L-乳酸单元的含有比例为98mol%以上且小于99mol%的聚L-乳酸。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聚L-乳酸可以包含乳酸以外的其他单体,但如果包含其他单体,则结晶性会受到显著阻碍,因此,其他单体的共聚量相对于聚L-乳酸系的全部单体优选为0~3mol%,进一步,更优选为0~2摩尔%。
作为其他单体,可以使用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庚二醇、己二醇、辛二醇、壬二醇、癸二醇、新戊二醇、甘油、季戊四醇、双酚A、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等二醇类;草酸、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十二烷二酸、丙二酸、戊二酸、环己烷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萘二甲酸、4,4′-二苯基醚二甲酸等二羧酸;乙醇酸、羟基丙酸、羟基丁酸、羟基戊酸、羟基己酸、羟基苯甲酸等羟基羧酸;己内酯、戊内酯、丙内酯、十一烷酸内酯等内酯类。
若考虑实用性的生产率、物性,则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聚L-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5万~50万,更优选为10万~25万。需说明的是,这里所称的重均分子量是指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在氯仿溶剂中进行测定,通过聚苯乙烯换算计算而得的分子量。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可以包含聚L-乳酸以外的树脂。含量优选相对于总质量为0~70质量%,更优选为0~5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30质量%。
作为聚L-乳酸以外的树脂,可使用例如聚D-乳酸、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酯、聚甲醛、聚苯硫醚、聚醚醚酮、聚砜、聚苯醚、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等热塑性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酯树脂、有机硅树脂、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
本实施方式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优选树脂组合物中所含的丙交酯等低分子乳酸成分为0~0.5质量%。更优选为0~0.3质量%。如果超过0.5质量%,则不仅会对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透明性产生恶劣影响,而且会担心经时进行聚L-乳酸树脂的水解,强度及其他特性降低。
[增塑剂]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增塑剂不仅容易进行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成型加工,而且能够添加柔软性。这些效果是由通过添加增塑剂而带来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分子链的运动性提高所引起的现象。通过所添加的增塑剂嵌入聚乳酸高分子链间,从而增塑剂的极性部与高分子的极性部发生缔合,高分子的极性部被遮断,通过用高分子与增塑剂间的相互作用来替换妨碍分子链的微观布朗运动的高分子彼此的相互作用,从而高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发生缓和。通过该作用,分子链彼此的间隔变宽,发生缠绕的解开,由此,分子链的运动性提高。通过增塑剂的效果,从而分子运动性提高,在更低温下的聚L-乳酸的结晶化成为可能。
在使聚L-乳酸从熔融状态急冷到某一恒定的温度而在静置场所进行结晶化处理时,所形成的晶体结构为层状结构(折叠链晶体)。此时,进行结晶化处理的温度成为形成高分子的高次结构时最基本的、重要的因素。即,已知晶体的厚度随结晶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更低的温度进行结晶化时,形成层厚度更小的晶体。
根据这些情况,分子链的运动性通过增塑剂而提高,在更低的温度下的结晶化成为可能,由此晶体的厚度变小,能够成型更透明的组合物。
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增塑剂的配合量相对于聚L-乳酸100重量份优选为2.6~10重量份。如果小于2.6重量份,则聚L-乳酸的分子运动性提高的效果小,在形成充分薄的层的温度范围中,无法得到实用性的结晶化速度。此外,由于增塑效果小,因此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也硬而脆,不耐实用。此外,在供试于热成型时,即使在软化温度以上也难以赋形,需要加热至发生部分熔化的温度范围。此外,如果超过10重量份,则不仅聚L-乳酸分子的缔合遮断、缠绕解开,而且还会进入晶体,反而阻碍结晶化。此外,由于结晶化而导致没有完全溶于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从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出(渗出现象)的担忧增大。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适合使用的增塑剂,优选至少其在25℃时的折射率为1.42~1.48。根据与聚L-乳酸的相溶性,还会对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透明性带来影响,但通过将与聚L-乳酸的折射率即1.45之差设为±0.03,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透明性。在25℃时的折射率不满1.42时以及超过1.48时,聚L-乳酸与增塑剂的折射率之差变大,由于基于其的光的散射,树脂组合物的透明性容易降低。
作为在25℃时的折射率满足1.42~1.48的增塑剂的例子,可举出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己二酸二异癸酯、己二酸系聚酯、环氧化大豆油、乙酰基柠檬酸三丁酯、聚羟基硬脂酸、羟基硬脂酸2-乙基己酯、赤藓醇三(乙基己酸)酯、乳酸辛基十二烷基酯、聚乙二醇、蓖麻油系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乙二醇脂肪酸酯等。
需说明的是,它们中,更优选增塑剂(B)为选自由聚乙二醇、蓖麻油系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乙二醇脂肪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或混合物。它们不仅在25℃时的折射率为1.42~1.48,而且与聚L-乳酸的相溶性特别优异,即使从熔融状态冷却、加热,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结晶度发生变化,非晶部/晶体部的存在比率发生变化,也没有不透明化、浸出,因此可作为更合适的增塑剂使用。
此外,这些增塑剂相互的相溶性也良好,不仅相对于聚L-乳酸可单独加入,还可以混合2种以上加入。
[润滑剂]
对于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润滑剂而言,除成为外部润滑剂而使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在成型加工时的脱模变得容易之外,还成为内部润滑剂而提高分子的滑动,能够提高包含分子缠绕的解开在内的分子链的运动性。并且,分子运动性通过润滑剂的效果而提高,在更低温度下的聚L-乳酸的结晶化成为可能。
将聚L-乳酸从熔融状态急冷到某一恒定的温度,在静置场所进行结晶化处理时,所形成的晶体结构为层状结构(折叠链晶体)。此时,进行结晶化处理的温度在形成高分子的高次结构时成为最基本且重要的因素。即,可知晶体的厚度随着结晶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更低温度下进行结晶化时形成层厚度更小的晶体。
根据这些情况,分子链的运动性通过润滑剂而提高,在更低温度下的结晶化成为可能,由此晶体的厚度小,能够成型为更透明的组合物。
此外,对于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润滑剂而言,成为内部润滑剂而抑制在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混合时的混炼等中的剪切发热,还具有不使自混炼前就存在于聚L-乳酸中的结晶核熔融而保持该结晶核的核记忆效果,通过促进聚L-乳酸的结晶化是有效的。
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可知,对于润滑剂而言,与单独使用相比,与增塑剂并用表现出大的效果。此外,与增塑剂并用时,相对于聚L-乳酸100重量份,润滑剂的配合量优选为0.3重量份以上。如果小于0.3重量份,则作为内部润滑剂在聚L-乳酸中的分子运动性提高的效果小,在形成充分薄的层的温度范围中,无法得到实用的结晶化速度。此外,明确了润滑剂的配合量也取决于将含有聚L-乳酸、增塑剂、润滑剂的混合物在熔融后进行冷却的温度。即,熔融后的冷却温度为20~40℃时,润滑剂优选为1.0重量份以下,熔融后的冷却温度为20℃以下时,润滑剂优选为1.5重量份以下。如果超过该范围,则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在熔融后的冷却时或加热时产生白浊,变得不透明。
需说明的是,作为润滑剂,更优选选自由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N-硬脂基芥酸酰胺、N-硬脂基硬脂酸酰胺、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硬脂酸酰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或混合物。它们在维持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高透明性的同时,作为内部润滑剂而提高聚L-乳酸的分子链运动性,对快速结晶化作出贡献。此外,这些润滑剂互相的相容性也良好,不仅相对于聚L-乳酸可以单独加入,也可以混合2种以上加入。
[其他添加剂]
本实施方式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进一步优选选自由聚甘油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甘油二乙酰单脂肪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或混合物。它们能够对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或聚乳酸树脂成型品的表面赋予亲水性。塑料中产生的“雾点”是由于微小的水滴附着(结露)在基材表面上,该水滴散射光而产生的。为了防止“雾点”,只要防止产生水滴即可,通过对聚乳酸树脂组合物赋予亲水性,使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与水滴的接触角变小,在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上不结成水滴而形成水膜。进而,聚乳酸树脂组合物通过包含选自由聚甘油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甘油二乙酰单脂肪酸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或混合物,从而可期待这些效果。
作为聚甘油脂肪酸酯,可举出聚甘油油酸酯、聚甘油蓖麻油酸酯、聚甘油月桂酸酯、聚甘油硬脂酸、聚甘油缩合蓖麻油酸酯等。作为甘油脂肪酸酯,可举出甘油羟基硬脂酸酯、甘油单月桂酸酯、甘油油酸酯等。作为甘油二乙酰单脂肪酸酯,可举出甘油二乙酰单月桂酸酯等。作为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可举出脱水山梨糖醇单硬脂酸酯、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脱水山梨糖醇月桂酸酯、脱水山梨糖醇三硬脂酸酯等。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聚甘油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甘油二乙酰单脂肪酸酯的配合量相对于聚L-乳酸100重量份优选为1~5重量份。如果小于1重量份,则在聚乳酸树脂组合物表面上的亲水化的效果小,此外,如果为5重量份以上,则阻碍聚L-乳酸结晶化,并且产生白浊。更适合的是以1~3重量份使用。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进一步优选在包含选自由聚甘油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甘油二乙酰单脂肪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或混合物时的用θ/2法测定的纯水的接触角为60°以下。聚L-乳酸表面的纯水的接触角为76°,但如果超过60°,则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或聚乳酸树脂成型品的表面不能充分地亲水化,产生因微小水滴的光散射而导致的雾点。
本实施方式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除上述本发明的增塑剂、润滑剂以外,还可以在不妨碍作为本发明目的的结晶性、透明性的范围内含有抗水解剂、抗氧化剂、防静电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材料、颜料、抗菌剂、防霉剂、发泡剂、阻燃剂等。例如,作为抗水解剂,可举出聚碳二亚胺化合物等碳二亚胺化合物,通过二环己基碳二亚胺或二异丙基碳二亚胺等单碳二亚胺与有机二异氰酸酯的反应而得的聚碳二亚胺化合物等。抗水解剂的含量相对于聚乳酸树脂组合物100重量份优选为0.01~3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5~2重量份。
[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混合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需要首先混合聚L-乳酸(A)、增塑剂(B)及润滑剂(C)。各成分的混合可以应用公知公用的方法、混炼技术。例如,在使用双轴挤出混炼机对粉末状或者颗粒状的聚L-乳酸(A)进行挤出混炼颗粒化时,可以添加增塑剂(B)及润滑剂(C),施加加热、剪切,能够混合而进行挤出混炼颗粒化。向双轴挤出混炼机的供给,也可以与聚L-乳酸同时进料增塑剂(B)及润滑剂(C),还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侧进料、液体注入泵来供给。需说明的是,双轴挤出混炼机的加热温度,虽然也取决于螺杆的转速,但优选为140~240℃。在小于140℃时,混合不充分,如果超过240℃,则发生聚L-乳酸的热分解。此外,螺杆的转速优选为100~500rpm。在小于100pm时,混合不充分,如果超过500rpm,则发生聚L-乳酸的热分解。
除双轴挤出混炼机以外,还可以在用分配(batch)式的捏合机、捏合挤出机(kneader-ruder)、捏合机进行分批混炼后,用挤出机进行颗粒化等方法来混合。此外,也可以将聚L-乳酸、增塑剂(B)、润滑剂(C)用混合机等一并混合后,用双轴挤出机一边对组合物进行加热熔融,一边进行挤出颗粒化等。
需说明的是,除了以规定的浓度混合聚L-乳酸(A)、增塑剂(B)及润滑剂(C)以外,还可以在制造在聚L-乳酸(A)中以高浓度混合增塑剂(B)及润滑剂(C)而获得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D)后,将该聚乳酸树脂组合物(D)与聚L-乳酸(A)干混,或通过加热挤出混炼等而稀释,从而制造。
需说明的是,将增塑剂(B)及润滑剂(C)作为聚乳酸树脂组合物(D)而添加时,可以每次一种添加剂进行混合,也可以2种同时混合。此外,聚乳酸树脂组合物(D)中的混合比率相对于聚L-乳酸(A)100重量份优选以增塑剂(B)和润滑剂(C)的合计为25~100重量份。
此外,由于聚乳酸树脂组合物(D)比本实施方式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中规定的增塑剂(B)及润滑剂(C)浓度更浓缩,因此在干燥工序等中加热而聚L-乳酸成为高结晶度的情况下等,有增塑剂(B)及润滑剂(C)渗出的担忧。这种情况下,聚乳酸树脂组合物(D)通过不仅包含L-乳酸纯度为98mol%~99mol%或99mol%以上的聚L-乳酸,还包含L-乳酸纯度小于98%的聚L-乳酸,从而在聚乳酸树脂组合物(D)中,相溶性更高的非晶状态的聚L-乳酸增加,能够抑制增塑剂(B)及润滑剂(C)的渗出。据此,浓缩了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D)中,优选包含L-乳酸纯度小于98mol%的聚L-乳酸。
需说明的是,聚乳酸树脂组合物(D)与聚L-乳酸(A)的配合比率为聚乳酸树脂组合物(D)/聚L-乳酸(A)的重量比为1/3~1/20,优选为1/5~1/20,更优选为1/10~1/20。
[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冷却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在将包含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熔融后进行冷却,发现了冷却温度与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中的成分组成的合适的关系。即,发现了冷却温度为20~40℃时,相对于聚L-乳酸(A)100重量份,润滑剂(C)的合适的含量为0.3~1.0重量份,熔融后的冷却温度小于20℃时,合适的含量为0.3~1.5重量份。无论冷却温度如何,如果润滑剂(C)的合适的含量小于0.3重量份,则作为内部润滑剂在聚L-乳酸中的分子运动性提高的效果小,在形成充分薄的层的温度范围中,无法得到实用的结晶化速度。此外,在冷却温度20~40℃时,相对于聚L-乳酸(A)100重量份,润滑剂(C)的含量超过1.0重量份的情况下、或在熔融后的冷却温度小于20℃时,润滑剂(C)的含量超过1.5重量份的情况下,在冷却过程或紧接着冷却过程的加热过程中,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产生白浊。此外,不管润滑剂(C)的含量如何,在熔融后的冷却温度超过40℃的情况下,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也在熔融后的冷却时或加热时产生白浊,变得不透明。明确了将包含聚L-乳酸、增塑剂、润滑剂的混合物熔融后进行冷却的温度也依赖于润滑剂的配合量这一情况。
将本实施方式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中的、包含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在熔融后进行冷却的方法,可以通过公知的成型方法、注射成型、挤出成型、吹塑成型、注射吹塑成型、异形挤出成型、吹胀成型、加压成型等方法来进行。
例如,在利用挤出成型机进行片成型时,将通过T模法在熔融后排出的、包含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一边用金属制冷却辊卷绕一边进行冷却。通过控制金属制冷却辊的表面温度,从而能够实现将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熔融后的冷却温度控制在20~40℃、或小于20℃。
需说明的是,上述片成型时,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延伸加工。此外,根据需要,可以通过涂布而在片表面形成具有防静电性、防雾性、粘着性、阻气性、密合性及易粘接性等功能的层。此外,根据需要,可以通过层压其他树脂及其他片,形成具有防静电性、防雾性、粘着性、阻气性、密合性及易粘接性等功能的层。
此外,利用注射成型机进行成型时,将熔融后从喷嘴排出的、包含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一边在金属制模具内成型一边冷却。通过控制金属制模具的温度,能够实现将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熔融后的冷却温度控制在20~40℃、或小于20℃。
[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加热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将包含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熔融,紧接着冷却后,进行加热,但发现加热温度与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中的成分组成及所述冷却温度有合适的关系。
即,将相对于L-乳酸纯度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100重量份,包含增塑剂(B)2.6~10重量份、润滑剂(C)0.3~1.0重量份的混合物熔融后,冷却到20~40℃时,后续的合适的加热温度为46~70℃。将相对于L-乳酸纯度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100重量份,包含增塑剂(B)2.6~10重量份、润滑剂(C)0.3~1.5重量份的混合物熔融后,冷却到小于20℃时,后续的合适的加热温度为46~80℃。将相对于L-乳酸纯度98~99mol%的聚L-乳酸(A)100重量份,包含增塑剂(B)2.6~10重量份、润滑剂(C)0.3~1.0重量份的混合物熔融后,冷却到20~40℃时,后续的合适的加热温度为46~60℃。将相对于L-乳酸纯度98~99mol%的聚L-乳酸(A)100重量份,包含增塑剂(B)2.6~10重量份、润滑剂(C)0.3~1.5重量份的混合物熔融后,冷却到小于20℃时,后续的合适的加热温度为46~80℃。
任何情况下,若加热温度比该下限值小,则聚L-乳酸的分子运动性仍然较小,提高的效果较小,无法得到实用的结晶化速度。此外,任何情况下,若加热温度超过该上限值,则由于聚L-乳酸的分子运动性较大,因此尺寸足够小的晶体也会生长,形成更大的层,进而形成球晶,或以新形成的晶体核为中心而形成大尺寸的晶体,因此,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会产生白浊,变得不透明化。
将本实施方式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中的、包含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在熔融后进行冷却、进而再加热的方法,可以通过例如在公知的成型方法、注射成型、挤出成型、吹塑成型、注射吹塑成型、异形挤出成型、吹胀成型、加压成型等方法之后,设置在线上、线下的加热工序来实施。
例如,在利用挤出成型机进行片成型时,可以通过将熔融后用T模法排出的、包含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一边用金属制冷却辊卷绕一边进行冷却后,用恒温槽加热来实现。此外,可以通过使其输送到设置在金属制冷却辊的冷却后级的加热辊上,来进行加热。通过控制加热辊的表面温度,从而控制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熔融、冷却后的加热温度,由此能够将聚乳酸组合物的加热温度加热到46~70℃等合适的温度范围。
[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雾度]
本实施方式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雾度优选为5%以下。通过将雾度设为5%以下,能够实现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延伸聚苯乙烯(OPS)同等的充分的透明性。需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称的雾度是指通过依据JIS K7136的方法测定厚度0.3mm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时的值,与厚度0.3mm不同的情况下,为换算成厚度0.3mm时的换算雾度值,设为通过以H0.3(%)=H×0.3/d(H0.3:0.3mm厚度换算雾度值(%)、H:样品的雾度实测值(%)、d:雾度测定部的样品厚度(mm))定义的公式得到的换算雾度值。本实施方式中,该厚度为0.3mm时的雾度值优选为5%以下。
[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结晶度]
本实施方式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结晶度,在将包含L-乳酸纯度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100重量份、增塑剂(B)2.6~10重量份、润滑剂(C)0.3~1.0重量份的混合物在熔融后进行冷却,然后加热而得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中,优选为50~70%。此外,在将包含L-乳酸纯度98~99mol%的聚L-乳酸(A)100重量份、增塑剂(B)2.6~10重量份、润滑剂(C)0.3~1.0重量份的混合物在熔融后进行冷却,然后加热而得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中,优选为35~55%。聚L-乳酸为半结晶性的高分子材料,晶体部分与非晶部分共存,如果保持该范围的结晶度,则会超过玻璃化转变温度,非晶部分即使软化而变为橡胶状态,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也基本没有变形,能够耐受直至超过100℃的高温。需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结晶度是指: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以10℃/min的速度升温时的结晶化热量(ΔHc)及熔化热量(ΔHm),并通过下式计算得到的结晶度。
结晶度(%)=(熔化热量-结晶化热量)/93×100
[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晶体粒径]
本实施方式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晶体粒径优选为100nm以下。如果晶体粒径为100nm以下,则与可见光相比充分小,能够实现在保持良好的透明性的同时有助于耐热性的晶体。需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晶体粒径为通过Scherrer法对利用广角X射线衍射透过法测定的衍射曲线图进行解析而求得的值。
[聚乳酸树脂成型品]
将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成型,以下,对得到本实施方式的聚乳酸树脂成型品的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所称的成型品包括容器、袋、管、杯、瓶、盘等,对于其形状、大小、厚度等没有限制。特别地,可举出吸塑包装、食品盘、便当盒、饮料杯等容器类;其他各种包装用的成型体等。
作为成型方法,可以应用真空成型、真空压空成型、热板成型、柱塞辅助成型、阴模成型、自由成型、即插即用成型、框架成型等各种成型方法。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聚乳酸树脂成型品具有自灭火性,具有暴露于火焰期间会燃烧,但如果从火焰离开则迅速灭火的性质。
本实施方式的聚乳酸树脂成型品中,首先使本实施方式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加热软化后,在模具内成型冷却而得到,所述加热软化的温度优选为130~160℃。如果是该温度范围,则即使在保持高结晶度的状态下,由于非晶部分的软化,也会降低到可充分成型的弹性模量。因为本实施方式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已经具有高结晶度,所以如果为小于130℃的加热,则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软化不充分,因此,无法充分变形成模具形状,因而成型性变差。此外,如果超过160℃,则晶体熔化也同时发生,因此,聚乳酸树脂成型品的结晶度在成型过程中降低,进而导致耐热性降低。
本实施方式的聚乳酸树脂成型品中,在使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加热软化后,在模具内成型冷却而得到,但本实施方式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已经具有高结晶度,即使在130~160℃的范围加热,也依然保持高结晶度,因此如果冷却到100℃以下,则能够无变形地脱模,并且不需要在模具内通过加温来提高结晶度,因此,可以采用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的模具,例如20℃左右的模具温度。
然而,根据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聚L-乳酸的晶体结构有时成为稍微紊乱的无序型晶体。其由于具有比通常晶体低的耐热性,因此,在将聚乳酸树脂成型品成型的过程中,优选在加热后将模具温度设定为30~60℃。由此,聚L-乳酸的晶体结构向耐热性更高的晶体结构转变。
[实施例]
以下,根据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任何限定。此外,关于以下的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所涉及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条件、特性,示于表1、表2中。
[实施例1]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2500HP、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4.7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0.53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6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20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T-die)排出,利用设定为32.5℃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厚度0.3mm的片。
进而,将该片在50℃的恒温槽中放置1昼夜,得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2.5%。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52.6%。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在恒温油浴中,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即使加热到130℃也没有确认到变形等。
此外,对该聚乳酸组合物的燃烧性进行了确认,结果暴露于火焰期间燃烧,但如果从火焰离开则不用1秒就快速灭火。即,实施例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具有自灭火性。
[实施例2]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2500HP、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10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0.53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5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19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通过设定为32.5℃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厚度0.3mm的片。
进而,将该片在50℃的恒温槽中放置1昼夜,得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2.8%。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51.5%。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即使加热到130℃,也没有确认到变形等。
[实施例3]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2500HP、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3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0.53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6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20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利用设定为32.5℃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厚度0.3mm的片。
进而,将该片在50℃的恒温槽中放置1昼夜,得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2.2%。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55.0%。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即使加热到130℃也没有确认到变形等。
此外,切出该聚乳酸组合物,再次固定于试样夹具后,一边旋转夹具一边通过广角X射线衍射透过法测定衍射曲线图。使用该曲线图的聚L-乳酸(203)面的结晶峰,通过Scherrer式进行解析,结果晶体粒径为16nm。
[比较例1]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2500HP、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12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0.53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5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185℃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通过设定为32.5℃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厚度0.3mm的片。
进而,将该片在50℃的恒温槽中放置1昼夜,得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2.9%,但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41.1%,低于50%。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由于加热到80℃,因自重而变形。虽然得到了透明性,但没有得到充分的耐热性。
[比较例2]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2500HP、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2.5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0.53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5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21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通过设定为32.5℃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厚度0.3mm的片。
进而,将该片在50℃的恒温槽中放置1昼夜,得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2.1%,但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35.8%,低于50%。此外,非常刚直,硬而脆。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由于加热到70℃,因自重而变形。虽然得到了透明性,但没有得到充分的耐热性。
[实施例4]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2500HP、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4.7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0.3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6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20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通过设定为32.5℃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厚度0.3mm的片。
进而,将该片在50℃的恒温槽中放置1昼夜,得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2.1%。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51.2%。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即使加热到130℃也没有确认到变形等。
[实施例5]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2500HP、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4.7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1.0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6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20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通过设定为32.5℃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厚度0.3mm的片。
进而,将该片在50℃的恒温槽中放置1昼夜,得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4.3%。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60.4%。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即使加热到130℃也没有确认到变形等。
[比较例3]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2500HP、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4.7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0.2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6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20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通过设定为32.5℃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厚度0.3mm的片。
进而,将该片在50℃的恒温槽中放置1昼夜,得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虽然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但确认到少许的白浊。雾度值为7.8%。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30.1%。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由于加热到70℃,因自重而变形。没有得到充分的透明性、耐热性。
[比较例4]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2500HP、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4.7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1.2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6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20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通过设定为32.5℃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厚度0.3mm的片。
进而,将该片在50℃的恒温槽中放置1昼夜,得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虽然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但确认到少许的白浊。雾度值为6.3%。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58.0%。虽然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得到了高结晶度,但没有得到充分的透明性。
[实施例6]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2500HP、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4.7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0.53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6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20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通过设定为32.5℃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厚度0.3mm的片。
进而,将该片在60℃的恒温槽中放置1昼夜,得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2.6%。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55.2%。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即使加热到130℃也没有确认到变形等。
[实施例7]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2500HP、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4.7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0.53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6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20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通过设定为32.5℃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厚度0.3mm的片。
进而,将该片放置在70℃的恒温槽中放置1昼夜,得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4.1%。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61.4%。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即使加热到130℃也没有确认到变形等。
[比较例5]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2500HP、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4.7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0.53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6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20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通过设定为32.5℃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厚度0.3mm的片。
进而,将该片在80℃的恒温槽中放置1昼夜,得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虽然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但产生了少许白浊。雾度值为8.9%。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62.4%。虽然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得到了高结晶度,但没有得到充分的透明性。
[比较例6]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2500HP、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4.7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0.53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6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20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通过设定为32.5℃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厚度0.3mm的片。
进而,将该片在45℃的恒温槽中放置1昼夜,得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2.0%,但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27.1%,低于50%。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由于加热到60℃,因自重而变形。虽然得到了透明性,但没有得到充分的耐热性。
[实施例8]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2500HP、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4.7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0.53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6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20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通过设定为40℃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厚度0.3mm的片。
进而,将该片在50℃的恒温槽中放置1昼夜,得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3.8%。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54.4%。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即使加热到130℃也没有确认到变形等。
[比较例7]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2500HP、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4.7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0.53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6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20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通过设定为53.7℃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厚度0.3mm的片。
进而,将该片在50℃的恒温槽中放置1昼夜,得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虽然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但确认到少许的白浊。雾度值为7.2%。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53.0%。虽然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得到了高结晶度,但没有得到充分的透明性。
[实施例9]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2500HP、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4.7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0.53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6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20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通过设定为15℃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厚度0.3mm的片。
进而,将该片在80℃的恒温槽中放置1昼夜,得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4.3%。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57.8%。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即使加热到130℃也没有确认到变形等。
[实施例10]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2500HP、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4.7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1.5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6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20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通过设定为15℃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厚度0.3mm的片。
进而,将该片在55℃的恒温槽中放置1昼夜,得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4.5%。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61.2%。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即使加热到130℃也没有确认到变形等。
[比较例8]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2500HP、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4.7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0.53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6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20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通过设定为15℃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厚度0.3mm的片。
进而,将该片在90℃的恒温槽中放置1昼夜,得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虽然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但确认到白浊。雾度值为14.84%。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59.5%。虽然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得到了高结晶度,但没有得到充分的透明性。
[实施例11]
使用作为润滑剂的N-硬脂基芥酸酰胺(NIKKA AMIDE SE、日本化成(株)制)0.53重量份,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组成、条件得到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虽然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2.4%。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55.0%。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即使加热到130℃也没有确认到变形等。
[实施例12]
使用作为润滑剂的N-硬脂基硬脂酸酰胺(NIKKA AMIDE S、日本化成(株)制)0.53重量份,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组成、条件得到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虽然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2.2%。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54.5%。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即使加热到130℃也没有确认到变形等。
[实施例13]
使用作为增塑剂的蓖麻油系脂肪酸酯(Ricsizer:C-101、伊藤制油(株)制)5.2重量份,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组成、条件得到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虽然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2.4%。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61.2%。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即使加热到130℃也没有确认到变形等。
[实施例14]
使用作为增塑剂的蓖麻油系脂肪酸酯(Ricsizer:C-101、伊藤制油(株)制)3重量份、和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3重量份,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组成、条件得到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虽然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2.1%。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60.2%。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即使加热到130℃也没有确认到变形等。
[实施例15]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2500HP、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4.0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1.0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6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20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通过设定为10℃的辊进行冷却,进一步用设定为65℃的辊进行加热,得到厚度0.3mm的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4.1%。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57.8%。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即使加热到130℃也没有确认到变形等。
[实施例16]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2500HP、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4.0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1.0重量份、脂肪酸甘油酯(和光纯药工业(株))3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6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和甘油脂肪酸酯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19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通过设定为10℃的辊进行冷却,进一步用设定为65℃的辊进行加热,得到厚度0.3mm的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接触角。
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4.1%。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57.8%。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即使加热到130℃也没有确认到变形等。
此外,用θ/2法测定该片表面的纯水的接触角,结果为50°。因为由聚L-乳酸单独形成的片的纯水的接触角为78°,所以通过该组成,表面被改良为亲水性,防雾等效果提高。
[实施例17]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3100HP、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4.0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0.8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6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通过气缸温度设定为170~180℃、模具温度设定为20℃的注射成型机,得到厚度3mm的平板状成型品。
进而,将该成型品在55℃的恒温槽中放置1昼夜,得到平板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为透明。0.3mm换算的雾度值为4.5%。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59.8%。将该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即使加热到130℃也没有确认到变形等。
[实施例18]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4032D、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8~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4.7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0.53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6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8~99mol%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20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通过设定为25℃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厚度0.3mm的片。
进而,将该片在50℃的恒温槽中放置1昼夜,得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2.8%。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40.5%。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即使加热到120℃也没有确认到变形等。
[实施例19]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4032D、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8~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10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0.53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5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8~99mol%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19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通过设定为25℃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厚度0.3mm的片。
进而,将该片在50℃的恒温槽中放置1昼夜,得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3.6%。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39.7%。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即使加热到120℃也没有确认到变形等。
[实施例20]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4032D、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8~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3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0.53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6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8~99mol%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20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通过设定为25℃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厚度0.3mm的片。
进而,将该片在50℃的恒温槽中放置1昼夜,得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2.1%。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38.7%。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即使加热到120℃也没有确认到变形等。
[实施例21]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4032D、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8~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4.7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0.3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6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8~99mol%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20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通过设定为32.5℃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厚度0.3mm的片。
进而,将该片在50℃的恒温槽中放置1昼夜,得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2.1%。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35.8%。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即使加热到120℃也没有确认到变形等。
[实施例22]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4032D、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8~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4.7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1.0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6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8~99mol%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20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通过设定为25℃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厚度0.3mm的片。
进而,将该片在50℃的恒温槽中放置1昼夜,得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4.0%。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49.9%。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即使加热到120℃也没有确认到变形等。
[实施例23]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4032D、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8~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4.7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0.53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6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8~99mol%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20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通过设定为25℃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厚度0.3mm的片。
进而,将该片在60℃的恒温槽中放置1昼夜,得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4.3%。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45.0%。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即使加热到120℃也没有确认到变形等。
[实施例24]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4032D、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8~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4.7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0.53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6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8~99mol%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20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通过设定为40℃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厚度0.3mm的片。
进而,将该片在50℃的恒温槽中放置1昼夜,得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4.6%。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37.6%。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即使加热到120℃也没有确认到变形等。
[实施例25]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4032D、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8~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4.7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0.53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6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8~99mol%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20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通过设定为15℃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厚度0.3mm的片。
进而,将该片在80℃的恒温槽中放置1昼夜,得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4.7%。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54.4%。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即使加热到130℃也没有确认到变形等。
[实施例26]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4032D、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8~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4.7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1.5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6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8~99mol%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20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通过设定为15℃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厚度0.3mm的片。
进而,将该片在55℃的恒温槽中放置1昼夜,得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4.1%。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50.2%。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即使加热到130℃也没有确认到变形等。
[实施例27]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2500HP、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56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10.7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6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相对于聚L-乳酸(A)100重量份包含增塑剂(B)、润滑剂(C)的合计66.7重量份的浓缩了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D)。
接着,相对于该聚乳酸树脂组合物(D)12.5重量份,以干式混合聚L-乳酸(IngeoBiopolymer:2500HP、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9mol%)87.5重量份,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20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通过设定为32.5℃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厚度0.3mm的片。
进而,将该片在50℃的恒温槽中放置1昼夜,得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2.6%。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52.2%。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即使加热到130℃也没有确认到变形等。
[实施例28]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2500HP、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9mol%)60重量份、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2003D、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8mol%)4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84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16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6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相对于包含L-乳酸纯度小于98mol%的聚L-乳酸的聚L-乳酸(A)100重量份,包含增塑剂(B)、润滑剂(C)的合计100重量份的浓缩了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D)。
接着,相对于该聚乳酸树脂组合物(D)10重量份,以干式混合聚L-乳酸(IngeoBiopolymer:2500HP、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9mol%)90重量份,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20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通过设定为10℃的辊进行冷却,进一步用设定为65℃的辊进行加热,得到厚度0.3mm的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4.5%。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59.9%。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即使加热到130℃也没有确认到变形等。
[实施例29]
使用在实施例1中得到的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进行真空压空成型。需说明的是,真空压空成型条件是加热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温度成为140℃而使其软化后,用在室温放置的模具进行成型,得到容器状的聚乳酸树脂成型品。该聚乳酸树脂成型品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良好的成型性,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4.3%。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55.6%。向该容器状的聚乳酸树脂成型品中加入水,用设定为1500W的微波炉加热2分钟,结果没有因加热引起的容器的形状变化,仅容器底面产生波浪那样的少许变形。
[实施例30]
使用在实施例1中得到的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进行真空压空成型。需说明的是,真空压空成型条件为加热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温度成为150℃而使其软化后,用加热到60℃的模具进行成型,得到容器状的聚乳酸树脂成型品。该聚乳酸树脂成型品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良好的成型性,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4.5%。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57.9%。向该容器状的聚乳酸树脂成型品中加入水,用设定为1500W的微波炉加热2分钟,结果由加热引起的容器的形状变化、变形均没有。
[实施例31]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2500HP、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蓖麻油系脂肪酸酯(Ricsizer:C-101、伊藤制油(株)制)2.68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0.41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6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20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通过设定为20℃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厚度0.3mm的片。
将该片以每分钟10℃的升温速度进行差示扫描量热测定,结果聚L-乳酸的冷结晶化发热量为20.0J/g。
进而,将该片在47℃的恒温槽中加热15小时,得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2.5%。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52.6%。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即使加热到130℃也没有确认到变形等。
此外,将该片以每分钟10℃的升温速度进行差示扫描量热测定,结果聚L-乳酸の冷结晶化发热量为2.0J/g。
[实施例32]
将聚L-乳酸(Ingeo Biopolymer:4032D、NatureWorks公司制、L-乳酸纯度:98~99mol%)10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蓖麻油系脂肪酸酯(Ricsizer:C-101、伊藤制油(株)制)3.54重量份、以及聚乙二醇(PEG-6000P、三洋化成工业(株)制)0.21重量份、作为润滑剂的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ITOHWAX:J-530伊藤制油(株)制)0.42重量份用双轴挤出混炼机,以气缸温度160~180℃的条件进行混炼,从而以颗粒状得到包含L-乳酸纯度98~99mol%的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接着,将该颗粒进料到气缸温度设定为200℃的挤出机中,使其熔融软化后,从T模排出,通过设定为25℃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厚度0.3mm的片。
将该片以每分钟10℃的升温速度进行差示扫描量热测定,结果聚L-乳酸的冷结晶化发热量为21.6J/g。
进而,将该片在50℃的恒温槽中放置1昼夜,得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测定了该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雾度值、结晶度。
该聚乳酸组合物没有表面的浸出等,显示出良好的外观,透明性非常高,雾度值为2.8%。此外,通过DSC测定的结晶度为40.5%。将该片状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浸渍于恒温油浴,对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即使加热到120℃也没有确认到变形等。
此外,将该片以每分钟10℃的升温速度进行差示扫描量热测定,结果聚L-乳酸的冷结晶化发热量为0.4J/g。
[表1]
[表2]
[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1)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方式包括:熔融工序,将包含L-乳酸纯度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100重量份、增塑剂(B)2.6~10重量份、润滑剂(C)0.3~1.0重量份的混合物熔融;冷却工序,在熔融工序后,冷却到20~40℃;以及加热工序,在冷却工序后,加热到46~70℃。此外,所得到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满足下述(a)和(b)所示的条件。
(a)厚度0.3mm时的雾度值为5%以下
(b)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的结晶度为50~70%
(2)此外,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的其他方式包括:熔融工序,将包含L-乳酸纯度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100重量份、增塑剂(B)2.6~10重量份、润滑剂(C)0.3~1.5重量份的混合物熔融;冷却工序,在熔融工序后,冷却到小于20℃;以及加热工序,在冷却工序后,加热到46~80℃。此外,所得到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满足下述(c)和(d)所示的条件。
(c)厚度0.3mm时的雾度值为5%以下
(d)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的结晶度为50~70%
(3)此外,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的其他方式包括:熔融工序,将包含L-乳酸纯度98~99mol%的聚L-乳酸(A)100重量份、增塑剂(B)2.6~10重量份、润滑剂(C)0.3~1.0重量份的混合物熔融;冷却工序,在熔融工序后,冷却到20~40℃;以及加热工序,在冷却工序后,加热到46~60℃。所得到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满足下述(e)和(f)所示的条件。
(e)厚度0.3mm时的雾度值为5%以下
(f)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结晶度为35~55%
(4)此外,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的其他方式包括:熔融工序,将包含L-乳酸纯度98~99mol%的聚L-乳酸(A)100重量份、增塑剂(B)2.6~10重量份、润滑剂(C)0.3~1.5重量份的混合物熔融;冷却工序,在熔融工序后,冷却到小于20℃;以及加热工序,在冷却工序后,加热到46~80℃。所得到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满足下述(g)和(h)所示的条件。
(g)厚度0.3mm时的雾度值为5%以下
(h)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的结晶度为35~55%
此外,上述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中,为了制作包含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工序:预先制作相对于聚L-乳酸(A)100重量份,混炼有增塑剂(B)和润滑剂(C)的合计25~100重量份的浓缩了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D)。这里,浓缩了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D)可以进一步包含L-乳酸纯度小于98mol%的聚L-乳酸。
[聚乳酸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1)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聚乳酸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是将通过上述制造方法得到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进一步加热到130~160℃,使其软化后,在模具内成型冷却。这里,模具的温度可以为30~60℃。
产业可利用性
本实施方式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或聚乳酸树脂成型品可以应用到以用于包装等的膜类、食品盘、瓶、便当盒、饮料杯等容器类、其他各种包装用的成型体、各种工业材料为首的广泛的用途中。
Claims (16)
1.一种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其为通过将包含L-乳酸纯度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100重量份、增塑剂(B)2.6~10重量份、润滑剂(C)0.3~1.0重量份的混合物熔融后,冷却到20~40℃,然后加热到46~70℃而得到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其满足下述(a)和(b)所示的条件,
(a)厚度0.3mm时的雾度值为5%以下
(b)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的结晶度为50~70%。
2.一种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其为通过将包含L-乳酸纯度99mol%以上的聚L-乳酸(A)100重量份、增塑剂(B)2.6~10重量份、润滑剂(C)0.3~1.5重量份的混合物熔融后,冷却到小于20℃,然后加热到46~80℃而得到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其满足下述(c)和(d)所示的条件,
(c)厚度0.3mm时的雾度值为5%以下
(d)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的结晶度为50~70%。
3.一种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其为通过将包含L-乳酸纯度98~99mol%的聚L-乳酸(A)100重量份、增塑剂(B)2.6~10重量份、润滑剂(C)0.3~1.0重量份的混合物熔融后,冷却到20~40℃,然后加热到46~60℃而得到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其满足下述(e)和(f)所示的条件,
(e)厚度0.3mm时的雾度值为5%以下
(f)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的结晶度为35~55%。
4.一种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其为通过将包含L-乳酸纯度98~99mol%的聚L-乳酸(A)100重量份、增塑剂(B)2.6~10重量份、润滑剂(C)0.3~1.5重量份的混合物熔融后,冷却到小于20℃,然后加热到46~80℃而得到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其满足下述(g)和(h)所示的条件,
(g)厚度0.3mm时的雾度值为5%以下
(h)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的结晶度为35~55%。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所述冷却后且加热前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以每分钟10℃的升温速度进行差示扫描量热测定而得到的聚L-乳酸的冷结晶化发热量为16J/g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所述加热后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以每分钟10℃的升温速度进行差示扫描量热测定而得到的聚L-乳酸的冷结晶化发热量为5J/g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聚L-乳酸的晶体粒径为100nm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增塑剂(B)在25℃时的折射率为1.42~1.4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增塑剂(B)为选自由聚乙二醇、蓖麻油系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乙二醇脂肪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或混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润滑剂(C)为选自由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N-硬脂基芥酸酰胺、N-硬脂基硬脂酸酰胺、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硬脂酸酰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或混合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选自由聚甘油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甘油二乙酰单脂肪酸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或混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用θ/2法测定的纯水的接触角为60°以下。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预先制作相对于聚L-乳酸(A)100重量份,混炼有增塑剂(B)和润滑剂(C)的合计25~100重量份而成的浓缩了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D)并供于制作包含聚L-乳酸(A)、增塑剂(B)、润滑剂(C)的混合物。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了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D)中,进一步包含L-乳酸纯度小于98mol%的聚L-乳酸。
15.一种聚乳酸树脂成型品,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进一步加热到130~160℃,使其软化后,在模具内成型冷却而得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聚乳酸树脂成型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的温度为30~60℃。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239688 | 2015-12-08 | ||
JP2015-239688 | 2015-12-08 | ||
PCT/JP2016/086513 WO2017099168A1 (ja) | 2015-12-08 | 2016-12-08 | 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ポリ乳酸樹脂成形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31102A true CN108431102A (zh) | 2018-08-21 |
Family
ID=59014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71658.9A Pending CN108431102A (zh) | 2015-12-08 | 2016-12-08 | 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以及聚乳酸树脂成型品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299622B2 (zh) |
EP (1) | EP3388475B1 (zh) |
JP (1) | JP7033781B2 (zh) |
CN (1) | CN108431102A (zh) |
TW (1) | TWI743070B (zh) |
WO (1) | WO2017099168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48157A (zh) * | 2019-05-17 | 2021-12-03 | 北方技术国际公司 | 用于商业可行的一步式模内退火注塑工艺的聚乳酸基母料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675690B1 (ja) | 2018-10-26 | 2020-04-01 | 株式会社Tbm | 生分解性樹脂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ペレット体 |
CN111944285A (zh) * | 2020-08-07 | 2020-11-17 | 广州华新科智造技术有限公司 | 聚乳酸组合物、增韧透明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845761A (zh) * | 2021-08-18 | 2021-12-28 | 浙江中科应化生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透明完全可降解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999504A (zh) * | 2021-08-18 | 2022-02-01 | 浙江中科应化生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降解树脂及采用可降解树脂制备吸管的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15051A (ja) * | 2002-09-26 | 2004-04-15 | Unitika Ltd | 生分解性手締め用梱包バンド |
CN101175817A (zh) * | 2005-05-12 | 2008-05-07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乳酸类聚合物组合物、由该组合物构成的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731841A (zh) * | 2011-04-12 | 2012-10-17 | 河北华丹完全生物降解塑料有限公司 | Hd全生物降解包装材料及其制备 |
WO2015016197A1 (ja) * | 2013-07-31 | 2015-02-05 | 花王株式会社 | 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 |
JP2015165016A (ja) * | 2014-02-10 | 2015-09-17 | 花王株式会社 | 熱成形用ポリ乳酸樹脂シート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57424A (ja) | 1995-12-07 | 1997-06-17 |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 乳酸系ポリエステルから成る情報記録カード |
JP3411168B2 (ja) | 1995-12-21 | 2003-05-26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成形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より製造された成形体 |
JP4870037B2 (ja) | 2004-05-11 | 2012-02-08 | 花王株式会社 | 生分解性樹脂組成物 |
CN100575396C (zh) * | 2004-07-21 | 2009-12-30 |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 脂肪族聚酯类树脂反射膜和反射板 |
JP2006143829A (ja) | 2004-11-18 | 2006-06-08 | Kanebo Ltd | ポリ乳酸系樹脂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8174735A (ja) | 2006-12-19 | 2008-07-31 | Kao Corp | 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 |
JP5139722B2 (ja) | 2007-06-08 | 2013-02-06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乳酸系ポリマーを含む多層シートおよび成形品 |
JP5022206B2 (ja) | 2007-12-18 | 2012-09-12 | 帝人株式会社 | ポリ乳酸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
JP5167807B2 (ja) | 2007-12-27 | 2013-03-21 | 東レ株式会社 | 成形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0126643A (ja) | 2008-11-27 | 2010-06-10 | Toyota Motor Corp | 耐衝撃性ポリ乳酸系樹脂組成物 |
JP5620836B2 (ja) | 2011-01-31 | 2014-11-05 |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 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 |
JPWO2013038770A1 (ja) | 2011-09-12 | 2015-03-23 | 東レ株式会社 | フィルム |
JP5882709B2 (ja) | 2011-12-12 | 2016-03-09 | 第一工業製薬株式会社 | 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樹脂成形体 |
JP6075521B2 (ja) | 2011-12-14 | 2017-02-08 |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
JP5302476B1 (ja) * | 2012-02-22 | 2013-10-02 | 花王株式会社 |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からなる熱成形品 |
EP2851388B1 (en) | 2012-05-18 | 2016-09-21 | Kao Corporation | Polylactic acid resin sheet for thermal molding use |
JP2014093487A (ja) | 2012-11-06 | 2014-05-19 | Mitsui Chemicals Inc | 高分子圧電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4105306A (ja) * | 2012-11-29 | 2014-06-09 | Kao Corp | 生分解性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
JP6430803B2 (ja) | 2014-12-10 | 2018-11-28 | 花王株式会社 | 熱成形用シート |
-
2016
- 2016-12-08 EP EP16873061.2A patent/EP3388475B1/en active Active
- 2016-12-08 JP JP2017555126A patent/JP7033781B2/ja active Active
- 2016-12-08 TW TW105140680A patent/TWI743070B/zh active
- 2016-12-08 CN CN201680071658.9A patent/CN108431102A/zh active Pending
- 2016-12-08 WO PCT/JP2016/086513 patent/WO201709916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
- 2018-06-08 US US16/003,206 patent/US1129962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15051A (ja) * | 2002-09-26 | 2004-04-15 | Unitika Ltd | 生分解性手締め用梱包バンド |
CN101175817A (zh) * | 2005-05-12 | 2008-05-07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乳酸类聚合物组合物、由该组合物构成的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731841A (zh) * | 2011-04-12 | 2012-10-17 | 河北华丹完全生物降解塑料有限公司 | Hd全生物降解包装材料及其制备 |
WO2015016197A1 (ja) * | 2013-07-31 | 2015-02-05 | 花王株式会社 | 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 |
JP2015165016A (ja) * | 2014-02-10 | 2015-09-17 | 花王株式会社 | 熱成形用ポリ乳酸樹脂シート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48157A (zh) * | 2019-05-17 | 2021-12-03 | 北方技术国际公司 | 用于商业可行的一步式模内退火注塑工艺的聚乳酸基母料 |
CN113748157B (zh) * | 2019-05-17 | 2022-08-19 | 北方技术国际公司 | 用于商业可行的一步式模内退火注塑工艺的聚乳酸基母料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033781B2 (ja) | 2022-03-11 |
EP3388475B1 (en) | 2024-08-28 |
TW201736499A (zh) | 2017-10-16 |
JPWO2017099168A1 (ja) | 2018-09-27 |
EP3388475A4 (en) | 2019-08-21 |
WO2017099168A1 (ja) | 2017-06-15 |
EP3388475A1 (en) | 2018-10-17 |
US20180291196A1 (en) | 2018-10-11 |
US11299622B2 (en) | 2022-04-12 |
TWI743070B (zh) | 2021-10-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609667B2 (ja) | Pllaおよびpdlaを含むポリマー組成物 | |
CN108431102A (zh) | 聚乳酸树脂组合物以及聚乳酸树脂成型品 | |
US8110138B2 (en) | Poly(hydroxyalkanoic acid) and thermoformed articles | |
US8227060B2 (en) | Lactic acid polymer composition, molded article comprising the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molded article | |
JP6457644B2 (ja) | ポリラクチド成形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 |
US20120018929A1 (en) | Modified poly(hydroxyalkanoic acid) composition | |
JP6866722B2 (ja) | 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て成形された樹脂成形品 | |
CN115157478B (zh) | 一种可降解材料的造粒加工方法及其制备的成型体 | |
CN114989583A (zh) | 聚羟基烷酸酯的酸类成核剂及聚羟基烷酸酯成型体 | |
TW202348722A (zh) | 含醇類成核劑的聚羥基烷酸酯組合物、聚羥基烷酸酯成型體及其製備方法 | |
JP2007152760A (ja) | ペレットの製造法 | |
CN106751610A (zh) | 一种聚乳酸仿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US20110266704A1 (en) | Compartmentalized Chips With Similar Polymers of Different Viscosities For Improved Processability | |
CN101314668A (zh) | 聚乳酸和改性纤维素共混物及制备方法和耐热高分子材料 | |
BR102020026692A2 (pt) | Polímero termoplástico, recipiente, e, película de polímero ou embalagem derivada de película | |
WO2020144235A1 (en) | Thermoforming of pla-based articles | |
JP3566250B2 (ja) | 押出加工性及び色合いが改善されたコポリエステル | |
CN115449202A (zh) | 一种高耐热变形性聚乳酸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KR20210070313A (ko) | 폴리(1,4:3,6-디안하이드로헥시톨-코시클로헥실렌 테레프탈레이트) 유형의 폴리에스테르 제조 방법 | |
TWI844542B (zh) | 聚乳酸複合物及其製作方法 | |
BR112021008635A2 (pt) | material compostável, e, método para formar um material compostável | |
WO2013141126A1 (ja) | ポリ乳酸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成形してなるポリ乳酸系フィルム | |
TW201439159A (zh) | 成形體、及其製造方法 | |
JP2013129763A (ja) | ポリ乳酸系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成形品 | |
KR102571439B1 (ko) | 폴리에스테르 제품의 자동화 생산방법 및 이를 통해 제조된 용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Kyoto Prefecture Applicant after: Bioengineering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Bioengineering company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