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7541B - 扫描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以及扫描数据的生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扫描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以及扫描数据的生成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47541B CN108347541B CN201711460325.8A CN201711460325A CN108347541B CN 108347541 B CN108347541 B CN 108347541B CN 201711460325 A CN201711460325 A CN 201711460325A CN 108347541 B CN108347541 B CN 10834754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original copy
- line
- reading
- re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9—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 H04N1/191—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one-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one-dimensional arrays, or a substantially one-dimensional array, e.g. an array of staggered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29—Diagnosis, i.e. identifying a problem by comparison with a normal stat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H04N1/3876—Recombination of partial images to recreate the original ima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04N1/0079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00819—Self-calibrating read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2805—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with photodetectors arranged in a two-dimensional arra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9—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 H04N1/191—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one-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one-dimensional arrays, or a substantially one-dimensional array, e.g. an array of staggered elements
- H04N1/192—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 H04N1/193—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using electrically scanned linear arrays, e.g. linear CCD arrays
- H04N1/1932—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using electrically scanned linear arrays, e.g. linear CCD arrays using an array of elements displaced from one another in the sub scan direction, e.g. a diagonally arranged array
- H04N1/1933—Staggered element arrays, e.g. arrays with elements arranged in a zigza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9—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 H04N1/195—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two-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two-dimensional arra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9—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 H04N1/1903—Arrangements for enabling electronic abutment of lines or areas independently scanned by different elements of an array or by different arra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Optical Systems Of Projection Type Copier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对多个行式传感器的输出进行了合成而得的扫描数据的画质提高的扫描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以及扫描数据的生成方法。该扫描仪对由第一传感器列和第二传感器列所读取的图像进行合成,并且所述第一传感器列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列的读取区域部分重复,所述扫描仪具备合成部,当由所述第一传感器列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列重复读取了相对于主扫描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直线的情况下,所述合成部将其作为非直线的图像而合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扫描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以及扫描数据的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使用多个行式传感器来扫描原稿,并对各行式传感器所检测出的输出进行合成而生成扫描数据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技术中,读取由多个行式传感器所重复的区域,并对读取结果进行合成从而生成扫描数据。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若原稿从原稿台翘起等原稿从基准读取位置移位,则有时无法对由多个行式传感器重复地读取了的区域的图像正确地进行合成。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48640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8345325号
发明内容
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当原稿从原稿台翘起等原稿从基准读取位置移位时,也存在无法准确地对由多个行式传感器所重复读取的区域的图像进行合成的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对多个行式传感器的输出进行了合成的扫描数据的画质。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扫描仪是对由第一传感器列和第二传感器列所读取的图像进行合成的扫描仪,其中,第一传感器列与第二传感器列的读取区域部分重复,该扫描仪具备合成部,当由第一传感器列和第二传感器列重复读取了相对于主扫描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直线的情况下,合成部将其作为非直线的图像而进行合成。根据该结构,虽然相对于主扫描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直线成为非直线,但也能够在不会发生该直线的分离等画质降低的情况的条件下实施合成。因此,能够提高对多个行式传感器的输出进行了合成而得的扫描数据的画质。
并且,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相对于主扫描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直线被读取并合成的情况下的非直线的图像具有两端部、和具有与两端部的角度相比更接近主扫描方向的角度的中央部。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不会发生该直线分离等画质降低的情况的条件下进行合成。因此,能够提高对多个行式传感器的输出进行了合成而得的扫描数据的画质。
并且,对由第一传感器列和第二传感器列所读取的图像进行合成的扫描仪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第一传感器列与第二传感器列的读取区域部分重复,所述扫描仪具备合成部,所述合成部在由第一传感器列和第二传感器列读取了原稿上的直线的情况下,在原稿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一情况和原稿位于从第一位置离开的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将原稿合成为相同宽度的图像,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是对直线进行检测的元件偏移一个元件以上的距离。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不会发生线的宽度增减等画质降低的情况的条件下实施合成。因此,能够提高对多个行式传感器的输出进行了合成而得的扫描数据的画质。
并且,对由第一传感器列和第二传感器列所读取的图像进行合成的扫描仪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第一传感器列与第二传感器列的读取区域部分重复,所述扫描仪具备合成部,在第一传感器列和第二传感器列的读取结果向主扫描方向偏移至少四个像素的量且由第一传感器列和第二传感器列将相对于主扫描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直线作为主扫描方向上的宽度为两个像素的图像而读取的情况下,合成部将直线作为一条线的图像而进行合成。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不会发生直线变得非连续性等画质降低的情况的条件下实施合成。因此,能够提高对多个行式传感器的输出进行了合成而得的扫描数据的画质。
并且,对由第一传感器列和第二传感器列所读取的图像进行合成的扫描仪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第一传感器列与第二传感器列的读取区域部分重复,所述扫描仪具备合成部,在第一传感器列与第二传感器列的读取结果向主扫描方向偏移至少四个像素的量且将与主扫描方向垂直的直线作为主扫描方向上的宽度为两个像素的图像而读取的情况下,合成部将直线作为一条线的图像而进行合成。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不会发生直线分离等画质降低的条件下实施合成。因此,能够提高对多个行式传感器的输出进行了合成而得的扫描数据的画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扫描仪的框图。
图2是表示扫描仪的副扫描装置的周边的构造的图。
图3是表示扫描仪的光学部的结构例的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由光学部实现的缩小的图。
图5是表示读取结果的合成的图。
图6是重复区域的说明图。
图7是第一读取图像以及第二读取图像的说明图。
图8是混合的说明图。
图9是对原稿移位的影响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0是在从基准读取位置产生了移位的状态下的第一读取图像以及第二读取图像的说明图。
图11是在从基准读取位置产生了移位的状态下的混合的说明图。
图12是变形的说明图。
图13是对使文字发生了变形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4是扫描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偏移量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偏移量计算中的移动的图。
图17是表示移动后的差分的最小化的图。
图18是变形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变形的说明图。
图20是变形的说明图。
图21是补正处理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原稿的示例的图。
图23是表示不实施变形和混合的情况下的扫描数据的示例的图。
图24是表示实施了混合的情况下的扫描数据的示例的图。
图25是表示实施了变形及混合的情况下的扫描数据的示例的图。
图26是表示实施了变形和混合的情况下的扫描数据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按照下述顺序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扫描仪的结构:
(2)输出的合成:
(3)扫描处理:
(4)偏移量计算处理:
(5)变形处理:
(6)补正处理:
(7)示例:
(8)其它实施方式:
(1)扫描仪的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扫描仪1的框图。扫描仪1具备:控制器10、通信部70、操作部80及读取部(光源31、传感器21、副扫描装置41、光学部61)。控制器10具备未图示的记录介质和从该记录介质读取程序并执行的处理器(可以是为了执行特定处理而构成了电路的ASIC等专用电路,也可以是ASIC等与CPU进行协同工作,还可以是CPU)。
控制器10具备合成部11、取得部12及补正部13,并对扫描仪1的各部进行控制,通过合成部11的处理而读取原稿,并通过取得部12及补正部13 的处理而对读取结果进行补正,从而生成扫描数据。操作部80具备向使用者提供各种信息的输出部、和处理使用者的输入操作的输入部。控制器10对操作部80进行控制,从而将用于实施读取条件的选择、扫描开始指示等的信息显示于输出部。使用者能够基于该输出部的输出,而输入读取条件的选择、扫描开始指示等。
当扫描开始指示被输入时,合成部11对扫描仪1的各部进行控制,并实施用于读取原稿的动作(例如,原稿的输送等)。当通过该动作而从行式传感器中输出读取结果时,合成部11合成读取结果,并由取得部12和补正部13 对读取结果进行补正而生成扫描数据。
通信部70是用于与外部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外部的计算机90) 进行通信的装置,控制器10能够向计算机90发送任意的信息,并从计算机90接受各种的指示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控制器10的补正部13生成扫描数据时,补正部13将扫描数据经由通信部70发送至计算机90。当然,扫描数据可以以各种的方式被使用,既可以被保存于扫描仪1所具备的未图示的记录介质中,亦可以被保存于移动式的记录介质中,还可以经由通信部70 而向计算机90以外的装置提供。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扫描仪1具备原稿台,其对被放置于平面的原稿台上的原稿进行读取。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原稿通常在原稿台的上表面(放置原稿的面)的位置处被读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原稿台上表面称为基准读取位置。原稿台的原稿由读取部被读取,所述读取部具备传感器21、光源31、副扫描装置41及光学部61。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原稿台50、读取部U以及盖51的图。该图所示的X 轴表示副扫描方向,Z轴表示与原稿台50垂直的方向,在该图中,与X轴和 Z轴垂直的方向是主扫描方向。在扫描仪1中,安装有能够通过铰链而进行开闭的盖51。若在原稿台50没有原稿的状态下关闭盖51,则被设置于盖51 的背面的白基准板W、黑基准板B、合成标记板M与原稿台50接触。因此,若在原稿台没有原稿的状态下关闭盖51,则能够实施白基准板W、黑基准板 B、合成标记板M的读取。
虽然白基准板W、黑基准板B、合成标记板M在读取范围内能够被配置于任意的位置处,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白基准板W、黑基准板B、合成标记板 M被配置于与原稿不重叠的位置处。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原稿与原稿台50的一端(X轴负方向)对齐而配置的方式被构成,并且在将原稿配置于原稿台50而关闭了盖51的情况下,配置在原稿与白基准板W、黑基准板B、合成标记板M不接触的位置处。因此,在读取原稿之前,能够根据需要而实施白基准板W、黑基准板B、合成标记板M的读取。
白基准板W、黑基准板B、合成标记板M是在主扫描方向上较长的部件,并且至少遍布主扫描方向上的读取范围的全域而存在。合成标记板M是在由多个行式传感器重复读取的重复区域(详情将在后文叙述)分别形成有合成标记的部件。合成标记是用于确定在对由各行式传感器所读取的读取图像进行合成时成为基准的结合位置的标记,其被构成为,在关闭了盖51的状态下由各行式传感器读取了合成标记的情况下,通过将读取了该合成标记的元件的像素彼此重叠从而进行结合。白基准板W是成为白色的基准的白色部件,与原稿台50接触的面是成为白基准的白基准面。黑基准板B是成为黑色的基准的黑色的部件,与原稿台50接触的面是成为黑基准的黑基准面。
副扫描装置41是能够使读取部U沿副扫描方向(X轴方向)往复动作的装置。控制器10通过合成部11的处理,从而能够对副扫描装置41的动作进行控制。
光源31具备以向原稿台的预定方向照射照明光的方式而被安装于副扫描装置41上的LED。因此,在对原稿进行读取的情况下,光源31能够在LED 射向固定方向的状态下沿副扫描方向移动。即,通过被照射光照射的位置沿副扫描方向移动而使读取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实施副扫描。此外,光源31 既可以具备一个颜色的LED,也可以具备多个颜色的LED。即,在实施彩色扫描的情况下,可以在点亮多个颜色(典型而言为三种颜色)的LED中的一个颜色并熄灭其它颜色的状态下实施对各个颜色的读取。在该情况下,既可以对各个颜色实施后述的合成等处理,也可以基于代表色成分(根据LED的任意一个颜色或多个颜色而计算出的亮度的图像等)而实施用于合成的运算,并基于运算结果实施对各个颜色的合成。
光学部61具备在缩小原稿的图像的同时使之在传感器21上成像的光学部件。即,光学部61具备形成将因光源31的光照射到原稿而产生的来自原稿的光引导至行式传感器的光路的光学部件。光路可以通过各种的构造来提供,光学部件也能够由各种部件、例如光圈、透镜、反射镜等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它们的组合来构成。
图3是表示光路的一个示例的图,并以将视线设为与主扫描方向平行的状态而示出。在图3中,示出了向被放置于原稿台50的原稿P照射光的光源 3、光学部61(61a、61b)以及传感器21。光学部61具备两个反射镜61a、 61b,例如,能够采用如下的结构等,即,通过将反射镜61a设为平面镜并将反射镜61b设为凹面镜,从而将原稿P的主扫描方向(与X轴、Z轴垂直的方向)上的1行量的光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分割、缩小,由此将其引导至行式传感器21a。
由存在于基准读取位置的物体(原稿、白基准板等)反射了的光通过传感器21所具备的多个行式传感器21a而受光。各行式传感器21a是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传感器,并且是在该一个方向上排列有多个光电转换元件(以下称为元件)的传感器。另外,各行式传感器21a以元件所排列的方向为直线状的方式而沿主扫描方向排列。
传感器21具备未图示的模拟前端。模拟前端包括根据光的受光量而使增益作用于元件所输出的信号并进行输出的电路、或进行A/D转换的电路。在本实施方式中,模拟前端具备对表示该增益的信息进行记录的记录介质,在模拟前端中,基于表示该增益的信息,而实施将传感器21的黑等级设为最小输出值并将白等级设为最大输出值的增益调节。
图4示意性示出了将视线设为与副扫描方向平行的状态下由光学部61 所发挥的作用。在图4中,示出了将来自原稿P的光经由光学部61而向行式传感器21a引导的方式,并以虚线和单点划线而示意性地示出了来自原稿P的光的光路。即,行式传感器21a沿主扫描方向(Y轴方向)排列,原稿P上的在主扫描方向上部分重复且相邻的各部分的每一部分的像在与原稿P的各部分对应的光学部61的各部分中被缩小。而且,原稿P的各部分的像在与各部分对应的各行式传感器21a上成像。此外,在图4中,虚线和单点划线示意性地示出了光路的范围,像可以通过光学部61而在Y方向上反转。
如上文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传感器21所具备的各行式传感器21a 中,相邻的各行式传感器21a读取在原稿P中于主扫描方向上相邻的各部分,并且相邻的行式传感器21a被构成为,在其一部分中重复读取作为原稿P中的相同区域的重复区域。因此,在将由相邻的行式传感器21a中的一方所读取的原稿上的区域设为第一区域的情况下,由相邻的行式传感器21a中的另一方所读取的原稿上的区域为第二区域。另外,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重复的区域是重复区域。虽然在图4中,示出了一个第一区域R1、第二区域R2及重复区域Rc的示例,但是如图4所示,若行式传感器21a存在16个,则重复区域存在15个,若行式传感器21a存在18个,则重复区域存在17个。
(2)输出的合成:
在各行式传感器21a中,为了重复读取原稿P的重复区域,控制器10 的合成部11对相邻的行式传感器21a所输出的数据进行合成。具体而言,合成部11基于形成在合成标记板M上的合成标记,而对多个行式传感器21a的输出进行混合。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实施原稿P的读取之前,实施对合成标记的读取。
具体而言,合成部11对副扫描装置41进行控制,以使读取部移动至能够读取合成标记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合成部11点亮光源31。其结果为,各行式传感器21a输出读取了合成标记的图像。图5是表示行式传感器21a 所具备的元件的示意图,并用圆来表示元件。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合成标记为在副扫描方向上延伸的直线,在合成标记面上,合成标记以外的部分为白色。
该合成标记由相邻的行式传感器21a的双方而被读取。在图5中,将读取到被形成在合成标记板M的相同位置处的合成标记的行式传感器21a的元件着色为黑色而示意性地示出,且通过阴影线而示意性地示出合成标记,并且以与读取到合成标记的元件重叠的方式而示出。另外,将相邻的行式传感器21a的一方配置于上部左侧,将另一方配置于下部右侧,并以读取到合成标记的元件沿纵向排列的方式而配置了行式传感器21a的示意图。此处,将相邻的行式传感器21a的一方称为第一行式传感器21a1,将另一方称为第二行式传感器21a2。
第一行式传感器21a1、第二行式传感器21a2将与沿主扫描方向排列的各元件的受光量相对应的输出作为串行数据而输出。因此,合成部11对第一行式传感器21a1的输出进行分析,并确定由从端部起第六个元件S61检测出了合成标记。另外,合成部11对第二行式传感器21a2的输出进行分析,并确定由从端部起第六个元件S62检测出了合成标记。在该情况下,合成部11 视为从第一行式传感器21a1的端部起第六个元件S61和从第二行式传感器21a2的端部起第六个元件S62读取了相同位置,并以与各行式传感器21a相对应的方式而将各元件的位置记录于未图示的存储器中。此处,将读取了相同位置的元件的位置称为结合位置。
合成部11从位于主扫描方向上的一端的行式传感器21a起依次实施以上处理,并通过多个行式传感器21a中的每一个来确定结合位置。如上文所述,若结合位置被确定,则在原稿P被读取时,合成部11通过基于该位置而对各行式传感器21a的输出进行混合,从而生成1行量的数据。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混合通过使对相邻的行式传感器21a的输出实施了加权所得的值相加来实施。
即,在对根据第一行式传感器21a1的输出所生成的第一读取图像与根据第二行式传感器21a2的输出所生成的第二读取图像进行合成时,若以结合位置为界,仅由第一读取图像生成一方的第一范围的像素,且仅由第二读取图像生成另一方的第二范围的像素,则画质会下降。例如,图像以接合处的结合位置为界而看起来不连续,且会发生接合处被识别等画质降低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一范围朝向第二范围而使第一读取图像的权重从较大的值逐渐地变为较小的值,并且使第二读取图像的权重从较小的值逐渐地变为较大的值,由此进行合成。具体而言,利用距离一方的行式传感器的一端的位置i(i为1以上的整数),而将第一读取图像的像素的位置和第二读取图像的像素的位置表现为Ei,1、Ei,2,并表现为各行式传感器的结合位置的像素为相同的位置编号(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为i=6)。例如,图5所示的第二行式传感器21a2的一端的位置为i=1,第一行式传感器21a1的一端的位置为i=11。
在该情况下,位置i处的合成后的图像的值成为aiEi,1+biEi,2。另外,ai和bi为权重的值,即1=ai+bi,在本示例中,ai的初始值为1且ai随着i的增加而减少至0,bi的初始值为0且bi随着i的增加而增加至1。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结合位置处的i=6中的权重a6、b6变得相等。即,结合位置处的混合率为50%,且在与结合位置相比靠第二行式传感器21a2侧的第二范围内,第二读取图像的权重增大,而在与结合位置相比靠第一行式传感器 21a1侧的第一范围内,第一读取图像的权重增大。
根据以此方式而实施由混合实现的合成的结构,能够以接合处不明显的方式进行合成。此外,权重的值只需从第一范围向第二范围逐渐地变化即可,既可以连续性地变化也可以阶段性地变化。另外,权重既可以沿主扫描方向而直线性地变化,也可以曲线性地变化。
在扫描仪1中,通过由副扫描装置41使传感器21等沿副扫描方向移动,从而实施副扫描。其结果为,能够对原稿进行二维扫描。图6至图8是二维地对基于相邻的行式传感器21a的输出所实施的合成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 6示出了由某个第一行式传感器21a1和第二行式传感器21a2所读取的原稿上的文字的示例“MNO”。在该示例中,示出了在第一区域R1中写有“MN”且在第二区域R2中写有“NO”的示例。另外,在该示例中,在重复区域Rc写有“N”。
图7示出了由第一行式传感器21a1和第二行式传感器21a2读取了图6所示的原稿的情况下的第一读取图像I1和第二读取图像I2的示例。如此,重复区域Rc内的文字由第一行式传感器21a1和第二行式传感器21a2的双方被读取,重复区域Rc外的文字由第一行式传感器21a1和第二行式传感器21a2中的任意一方被读取。
在图7中,由箭头标记来示出第一读取图像I1和第二读取图像I2的结合位置Pb。由于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文字“N”的中央为结合位置Pb,因此通过结合位置Pb的左右的图像分别被混合从而被合成。即,图7所示的区域 Z1L内的图像与区域Z2L内的图像通过针对每个位置而发生变化的权重而被混合。另外,图7所示的区域Z1R内的图像与区域Z2R内的图像通过针对每个位置而发生变化的权重被混合。
图8是表示通过该混合而合成后的图像的图,在该图8中,将文字“N”的左侧一半是区域Z1L内的图像和区域Z2L内的图像的加权求和的情况表示为“aZ1L+bZ2L”。另外,将文字“N”的右侧一半是区域Z1R内的图像和区域Z2R内的图像的加权求和的情况表示为“aZ1R+bZ2R”。
根据上述结构,在原稿的读取面与原稿台50的上表面相接,且原稿的读取面存在于基准读取位置的情况下,能够由多个行式传感器适当地生成主扫描方向上的1行量的图像,从而能够适当地生成被实施了副扫描的二维图像。但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扫描仪1的用户能够以各种的方式实施原稿的读取,并且有时也会在原稿从基准读取位置发生了移位的状态下实施读取。例如,在实施由书脊处装订而成的书的读取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实现装订部附近的原稿全部与原稿台50相接的状态,从而原稿的至少一部分以翘起的状态被实施读取的情况。
在扫描仪1中,由于经由光学部61而将来自原稿的光引导至行式传感器 21a,因此若在原稿从基准读取位置发生了移位的状态下实施读取,则与原稿未从基准读取位置发生移位的状态相比,到达行式传感器21a的光的光路会发生变动,因此相同的原稿的读取结果会不同。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原稿的位置从基准读取位置移位而发生翘起的情况时,在该状态下实施了读取的情况下的光路长度与基准的光路长度相比而变长。
图9是提取图4所示的光学部61与原稿的一部分并将其放大来表示的图。在该图9中,用粗虚线或较粗的单点划线来示出光路的范围。在存在于基准读取位置P1的原稿被读取的情况下,图9所示的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 R2所重复的区域成为重复区域Rc。另一方面,在相同的原稿沿Z轴正方向位移而存在于位置P2的情况下,第一行式传感器21a1读取第一区域R12,第二行式传感器21a2读取第二区域R22。因此,在该情况下,重复区域成为Rc2。
如此,当原稿从基准读取位置发生移位时(发生翘起时),由于光路长度变长,因此由第一行式传感器21a1和第二行式传感器21a2所读取的范围变大。例如,在图6所示的原稿存在于位置P2的情况下,第一区域R12大于第一区域R1,第二区域R22大于第二区域R2,重复区域Rc2大于重复区域Rc。
由于第一行式传感器21a1和第二行式传感器21a2的元件数和大小不发生变化,因此当与原稿存在于适当的基准读取位置的情况相比而较大的范围被读取时,作为第一行式传感器21a1和第二行式传感器21a2的读取结果的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成为与读取存在于基准读取位置P1的原稿的情况相比被缩小了的状态。
图10示出了图6所示的第一区域R12和第二区域R22被读取了的情况下的第一读取图像I12和第二读取图像I22的示例。即,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与未发生移位的情况下的读取结果相比,图像被缩小,并且在未发生移位的情况下仅读取到文字“N”的区域Z1L、区域Z1R、Z2L和区域Z2R中包含有其它文字“O”和“M”的一部分。在发生了这样的缩小的状态下,即使在与未发生移位的情况相同的结合位置处实施合成的情况下,只要基于结合位置而进行混合,则图10所示的区域Z1L内的图像和区域Z2L内的图像也会通过针对每个位置而变化的权重被混合。另外,图10所示的区域Z1R内的图像和区域Z2R内的图像通过针对每个位置而发生变化的权重被混合。
由于结合位置Pb的图像穿过图9中以较细的虚线或者单点划线来表示的光路,因此虽然在原稿存在于基准读取位置P1的情况下,会成为表示相同位置的读取结果的图像,但是在原稿不存在于基准读取位置P1的情况下,则不会成为表示相同位置的读取结果的图像。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在第一读取图像I12和第二读取图像I22中,文字“N”的斜线的不同部位在结合位置Pb 处被切断。因此,即使将结合位置Pb的图像重叠,图像也不会被适当地结合。
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读取结果通过混合而被合成后的图像的图。如该示例所示,由于图10所示的区域Z1L内的图像与区域Z2L内的图像大幅度地偏移,因此即使基于这些区域的图像实施了加权求和(aZ1L+bZ2L),也无法消除偏移,并且基于第一读取图像I12的图像呈现得较浓,而基于第二读取图像 I22的图像呈现得较淡。
另外,由于图10所示的区域Z1R内的图像和区域Z2R内的图像大幅度地偏移,因此即使基于这些区域的图像而实施了加权求和(aZ1R+bZ2R),也无法消除偏移,并且基于第一读取图像I12的图像呈现得较淡,而基于第二读取图像 I22的图像呈现得较浓。并且,在结合位置Pb处,N的斜线分离为不同的直线。即,若不考虑原稿的位置从基准读取位置的变动便进行合成,则可能会发生在重复区域上相对于主扫描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直线(文字“N”的斜线部分)分离为两条不同的直线等的画质降低的情况。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合成部11在混合之前使重复区域的图像沿主扫描方向变形。图12是用于对主扫描方向上的变形进行说明的图。在图12中,用实线来表示第一读取图像的示例,并用单点划线来表示第二读取图像的示例,并且横轴是像素的位置,纵轴是浓度(与各元件的检测强度相对应的值)。另外,在该示例中,位置i=6为结合位置Pb。此外,由于各图像是像素的各位置处的浓度信息,因此虽然浓度针对每个位置而取离散的值,但是在图12 中,为了便于理解变形,而用线来表示浓度变化。即,像素的位置之间的浓度被推断为连续地发生变化,像素的位置之间的浓度例如也能够通过三次插值等插值运算而求取。
在图12中,假定有如下的图形被形成于重复区域内,即,在结合位置 i=6的前后,浓度从固定值V2向其它固定值V1骤变,并且,在结合位置i=6 处浓度成为Vm这样的图形。因此,在原稿未从基准读取位置发生移位的状态下被读取了的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期待结合位置i=6的浓度变为Vm,且在其前后浓度骤变。
在图12所示的第一读取图像、第二读取图像中的位置i=6的浓度不是 Vm的条件下,浓度骤变的区域也会发生偏移。即,在实施了伴随有图10所示的缩小的读取的情况下,在各读取图像中,正规的图像的各部位以从图像的端部起向靠近中央部移动的方式而进行收缩。例如,在图12所示的第一读取图像中,浓度的骤变区域向图表的左侧(位置i的值较小的区域侧)偏移,在第二读取图像中,浓度的骤变区域向图表的右侧(位置i的值较大的区域侧)偏移。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合成部11实施使图像从图像的中央部向端部侧放大的变形。例如,图12所示的第一读取图像朝向图表的右侧(位置i的值较大的区域侧)被放大,而图12所示的第二读取图像朝向图表的左侧(位置i的值较小的区域侧)被放大。此时,合成部11将第一读取图像的放大率和第二读取图像的放大率设为相同的值(或者几乎相同的值)。因此,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以各像素的浓度值朝向结合位置Pb而相互接近的方式被补正。其结果是,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这两者通过放大而接近如图12所示以结合位置为中心且前后浓度发生骤变的虚线那样的图像。
图13示出了使图10所示的第一读取图像I12和第二读取图像I22变形了的情况下的示例。在该图13中,示出了使文字“N”的斜线部分变形了的情况下的示例,并且斜线的角度通过变形而以接近主扫描方向的方式发生变化,但斜线成为一条直线。即,由于原稿从原稿台的基准读取位置翘起的状态因书的装订部(书脊的相反侧)等而产生,因此多数情况是局部性地产生。因此,多数情况是放大只需在原稿的局部实施即可。而且,当图像的一部分沿主扫描方向而被放大时,由于相对于主扫描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直线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因此直线的角度接近主扫描方向。
另外,在一部分处实施放大而其周围(主扫描方向上的两端)处不实施放大的情况下,在未实施放大的部位处,直线的角度为被读取到的原本的角度。因此,读取到直线的情况下的非直线的图像成为具有图13所示的两端部 Pe、和具有与两端部的角度相比更接近于主扫描方向的角度的中央部Pc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如此相对于主扫描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直线合成为具有该两端部和中央部的图像。
因此,如图13所示的文字“N”的斜线部分那样,相对于主扫描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直线虽然成为非直线,但能够在不产生直线分离等明显的画质降低的条件下实施合成。因此,能够提高将多个行式传感器21a的输出合成而得的扫描数据的画质。并且,此处,相对于主扫描方向的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方向无需被严格地判断。即,只要假定从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倾斜了的斜向的直线中的至少一个(例如相对于两个方向而成45°的直线) 作为非直线的图像而被读取的状况,便能够确认本实施方式中的效果。
(3)扫描处理:
接下来,按照图14所示的流程图而对扫描处理的顺序进行说明。当使用者将原稿放置于原稿台并通过操作部80而实施扫描指示时,控制器10处理该扫描指示,并开始进行图14所示的扫描处理。当扫描处理开始时,控制器 10取得结合位置,并对白等级、黑等级进行测定(步骤S100)。
结合位置只需在对原稿扫描前取得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者而在任意的时刻实施结合位置Pb的取得处理。当该取得处理开始时,控制器 10对副扫描装置41进行控制,以使其移动至合成标记的读取位置,并读取合成标记。控制器10根据合成标记的读取结果,而将成为各行式传感器21a 的结合位置Pb的元件的位置记录于存储器中。在此,假定该结合位置Pb的取得处理被预先执行。在该情况下,控制器10在步骤S100中参照该存储器,从而取得各行式传感器21a的结合位置Pb。
接下来,控制器10对黑等级进行测定。即,控制器10对副扫描装置41 进行控制以使其移动至黑基准板B的读取位置,并实施黑基准板B的读取,从而取得读取结果以作为黑等级。接下来,控制器10对白等级进行测定。即,控制器10对副扫描装置41进行控制,以使其移动至能够读取白基准板W的位置,并实施白基准板W的读取,从而取得读取结果以作为白等级。
接下来,控制器10对黑等级和白等级进行设定(步骤S105)。即,控制器10基于在步骤S100中测定出的黑等级和白等级,来对各行式传感器21a 的元件的黑等级和白等级进行设定。具体而言,控制器10以能够测定在步骤 S100中所测定出的黑等级与白等级之间的强度的方式而对增益进行设定。
接下来,控制器10读取原稿(步骤S110)。即,控制器10对光源31进行控制而点亮LED,并对行式传感器21a和副扫描装置41进行控制,以反复执行行式传感器21a的输出的取得和副扫描装置41的移动。此时,控制器 10实施“黑点”补正。即,各行式传感器21a具备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元件,并且各元件与未图示的放大电路连接。因此,控制器10将该放大电路的增益设为在步骤S105中被设定的增益,并向各元件输出作为检测结果的模拟信号。
当输出在各元件中增益发挥作用了之后的检测结果时,作为该输出的模拟信号依次被从各行式传感器21a的未图示的扫描电路而被串行输出。传感器21具备未图示的A/D转换电路,被串行输出了的模拟信号通过该A/D转换电路而被转换为数字信号。被转换了的数字信号在与读取源的行式传感器 21a相对应的状态下被输出至控制器10。
接下来,合成部11实施偏移量计算处理(步骤S120)。偏移量计算处理为,基于根据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而计算出的浓淡的变动来对读取了重复区域的相同位置的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的向主扫描方向的相对偏移量进行计算的处理。
此外,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在多个行式传感器21a,因此在相邻的两个行式传感器21a的各个组中分别存在重复区域。而且,相邻的两个行式传感器21a中的一方的读取结果为第一读取图像,而另一方的读取结果为第二读取图像。该偏移量的计算分别针对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一行中所产生的多个重复区域中的每个重复区域而被执行。虽然该偏移量计算处理的详情将在后文叙述,但由于在每次实施原稿的读取时均针对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各个行实施步骤S120,因此能够对应于根据原稿的形态(有无装订部等)或状况 (是否为包含装订部的扫描等)而不同的偏移量动态地实施变形。
接下来,合成部11实施变形处理(步骤S130)。变形处理是基于在步骤 S120中计算出的偏移量而使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放大)的处理,详细内容将在后文叙述。当然,变形处理也针对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一行中所产生的多个重复区域中的每个重复区域而被执行。
接下来,合成部11实施混合处理(步骤S135)。混合处理是对第一读取图像、第二读取图像进行加权求和的处理,并实施使用预先规定的上述权重的值(ai、bi)而对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进行混合的处理。当然,混合处理也针对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一行中所产生的多个重复区域中的每个重复区域而被执行。
当针对沿副扫描方向排列的所有行而结束混合处理时,取得部12和补正部13执行补正处理(步骤S140)。补正处理是基于在步骤S120中所计算出的偏移量来对合成后的图像进行补正的处理,详细内容将在后文叙述。
当通过补正处理而生成扫描数据时,控制器10执行将通过扫描设定而确定的大小的图像切出的切出处理(步骤S145),并输出所得到的扫描数据(步骤S150)。即,控制器10将扫描数据经由通信部而输出至计算机90。
(4)偏移量计算处理:
接下来,按照图15所示的流程图,对偏移量计算处理的顺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使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中的至少一方沿主扫描方向移动了的情况下的移动量、和移动后的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的一致程度来计算偏移量。因此,在无法有效地实施该计算的状况下,无法计算出有意的偏移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无法计算有意的偏移量的情况下,采用不计算偏移量而设为不明的处理。因此,在偏移量计算处理中,首先,实施用于对是否能够计算出有意的偏移量进行判断的处理(步骤 S200~S215)。
具体而言,合成部11取得重复区域的读取图像的浓淡的对比度(步骤 S200),并对对比度是否小于预先规定的第一阈值进行判断(步骤S205)。而且,在步骤S205中,在判断为对比度小于预先规定的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合成部11将偏移量设定为不明(步骤S240)。即,在重复区域内的浓淡的对比度较小的情况下,难以对使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移动了的情况下的一致度是否有意地发生变化进行判断。因此,在对比度较小的情况下,无需计算偏移量,而将其设为不明。
此外,对比度只需为对是否存在能够判断一致度的变化是否为有意的程度的浓淡变动进行评价的指标即可,例如,能够通过重复区域所包含的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的浓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分等而进行计算。另外,重复区域只需被预先规定即可,例如,能够采用在结合位置Pb的前后将特定的像素数的区域设定为重复区域的结构等。另外,第一阈值是作为用于排除小到无法计算出有意的偏移量的程度的对比度的阈值而被预先规定的值。
在步骤S205中,在未判断为对比度小于预先规定的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合成部11取得重复区域的读取图像的浓淡的周期(步骤S210),并对浓淡的周期是否小于预先规定的第二阈值进行判断(步骤S215)。而且,在步骤S215 中,在判断为浓淡的周期小于预先规定的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合成部11将偏移量设定为不明(步骤S240)。
即,在重复区域的浓淡的周期较小的情况下,在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中浓淡的变动较为激烈,在使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沿主扫描方向相对地移动的情况下,在多个移动量上两者频繁地一致。因此,难以计算出何种的移动量是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中的主扫描方向上的真正的偏移量。因此,在浓淡的周期较短的情况下,不计算偏移量而将其设为不明。
此外,浓淡周期只需是对浓度的变化相对于第一读取图像及第二读取图像的位置变化的反复频率进行评价的指标即可,例如,能够通过遍布重复区域而对相邻像素间的浓度变化的绝对值求和所得到的值等而计算出。若采用图12所示的示例,则该值能够通过如下方式而取得,即,针对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这两者,按照i=1~10逐个计算(位置i+1的浓度-位置i 的浓度)的绝对值并求和来取得。另外,第二阈值是作为用于排除无法确定有意的一致度的程度的较短的周期的阈值而被预先规定的值。
在步骤S215中,在未判断为浓淡的周期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合成部 11使重复区域的读取图像沿主扫描方向移动(步骤S220)。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复实施使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中的任意一方沿预先规定的方向移动一个像素的量的处理。即,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在从原稿台翘起的方向上发生原稿从基准读取位置的移位的结构中,如图12所示,原稿的移位在第一读取图像中,使图像向图表的左侧移动,而在第二读取图像中,使图像向图表的右侧移动。
因此,合成部11使读取图像向与由原稿的移位所导致的图像的移动相反的方向移动。即,合成部11将第一读取图像的移动方向设为图12所示的图表的右方向,而将第二读取图像的移动方向设为图12所示的图表的左方向。而且,合成部11每实施一次步骤S220~S230的循环处理,均使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中的任意一者移动一个像素的量。另外,在循环处理的反复过程中,合成部11使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交替地移动。例如,在某个循环处理中,在实施了第一读取图像的移动的情况下,在下一个循环处理中,实施第二读取图像的移动。各读取图像的移动量被记录于存储器中。
图16示出了在图12所示的示例中,在循环处理的首次处理中第一读取图像向图表的右侧移动了一个像素的量的情况下的示例。图17示出了在图 12所示的示例中,在循环处理的第四次处理中第一读取图像向图表的右侧移动了两个像素的量且第二读取图像向图表的左侧移动了两个像素的量的情况下的示例。
接下来,合成部11取得差分合计值(步骤S225)。即,合成部11取得移动后的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的、每个位置上的浓度的差分,并取得合计值。例如,在图16中,差分合计值是相当于由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所夹着的区域Z15的面积的值。在图17中,由于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几乎一致,因此差分合计值几乎为0。
当取得差分合计值时,合成部11对最大移动量的处理是否已结束进行判断(步骤S230),并重复步骤S220以后的处理直至判断为最大移动量的处理已结束。此外,最大移动量是作为第一读取图像或者第二读取图像的移动量的最大值而预先规定的值,并根据能够假定的偏移的最大值而被预先计算出。
在步骤S230中,在判断为最大移动量的处理已结束的情况下,合成部 11取得使差分合计值最小化的移动量以作为偏移量(步骤S235)。即,合成部11被视为,表示移动后的第一读取图像与第二读取图像的浓淡之差的差分合计值越小,则一致度越高,并取得使差分合计值最小化的移动量以作为偏移量。在取得移动量以作为偏移量时,合成部11参照存储器而取得第一读取图像的移动量与第二读取图像的移动量之和以作为移动量、即偏移量。
例如,在图17所示的移动后的差分合计值为最小的情况下,取得作为第一读取图像的移动量的2与作为第二读取图像的移动量的2之和、即4以作为偏移量。当然,偏移量的取得方法除此以外还可以采用各种方法,例如,可以基于在计算出最小的差分合计值的阶段下的循环处理的执行次数等来确定偏移量。此外,所取得的偏移量以与重复区域的位置相对应的方式而被记录于存储器(在步骤S240中被设为不明的情况下,也记录该意思)。
此外,在取得了多个将差分合计值最小化的移动量的情况下,采用一方移动量(例如,移动量较小的一方)。在该情况下,虽然偏移量可能不是整数 (例如,为0.5像素的量的偏移量),但即使残留该程度的偏移,其影响也会通过混合处理而有效地被减小。
在因原稿的翘起而使原稿不存在于基准读取位置的情况下,由于与原稿存在于基准读取位置的情况相比,图像被缩小而读取,因此多数情况为第一读取图像及第二读取图像中的结合位置Pb的像素并不表示相同位置的图像。但是,由于原稿的翘起所致的影响是像随着缩小而移动,因此只要使图像至少沿主扫描方向移动,便能够生成相同位置的读取结果重叠(或者几乎重叠) 的状态。另外,只要移动后的第一读取图像与第二读取图像一致,则相同位置i的图像为相同位置的读取结果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只需通过步骤S220~S230的循环而对移动后的图像的一致程度进行分析,便能够根据原本的读取结果来确定以何种程度发生了偏移,从而能够确定移动量。
(5)变形处理:
接下来,按照图18所示的流程图而对变形处理的顺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通过变形而使表示重复区域的读取结果的第一读取图像的像素和第二读取图像的像素仅向主扫描方向相对地移动偏移量的方式而实施变形。因此,在变形处理中,合成部11对处理对象的重复区域中的偏移量是否为不明或者为0进行判断(步骤S300)。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1行内包含多个重复区域,且各重复区域成为处理对象并被执行变形处理,因此合成部11对处理对象的重复区域内的偏移量在步骤S240中是否被设定为不明进行判断。另外,对该处理对象的重复区域内的偏移量是否在步骤S235作为0而被取得进行判断。在步骤S300中,在偏移量被判断为是不明或者0的情况下,合成部 11不将处理对象的重复区域作为变形对象,而跳过步骤S305、S310。
在步骤S300中,在未判断为偏移量是不明或者0的情况下,合成部11 取得变形比率(步骤S305)。变形比率是用于使在原稿未发生移位的情况下于结合位置Pb处被读取的部分的读取结果移动至结合位置Pb的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的各个图像中,从行式传感器 21a的中央侧的像素起向结合位置Pb侧而实施变形。
为了实施该变形,合成部11确定位于与结合位置Pb相比靠行式传感器 21a的中央侧的变形开始位置。变形开始位置是成为变形的起点的像素的位置,并且是在与结合位置Pb相比靠行式传感器21a的中央侧、存在于移动了超过偏移量的距离的位置的像素。图19、图20是用于对变形进行说明的图,图19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读取图像,图20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二读取图像。在这些图中,假定通过与图5相同的第一行式传感器21a1、第二行式传感器 21a2而读取了第一读取图像、第二读取图像,并使用两者图像所共用的位置 i来对像素的位置进行说明。
另外,在这些图中,由PL1~PL11来表示第一读取图像的变形前的浓度,并由PR1~PR11来表示第二读取图像的变形前的浓度。并且,在这些图中,结合位置Pb为位置i=6。此处,假定图19的第一读取图像的偏移量为2,图 20的第二读取图像的偏移量为1。各图像的偏移量是在步骤S235中所确定的主扫描方向上的相对的偏移量的1/2。在相对偏移量的1/2为非整数的情况下,例如,采用将被向上提升的值视为第一读取图像的偏移量,而将被向下减少的值视为第二读取图像的偏移量的结构等。
另外,在图19所示的第一读取图像的示例中,第一行式传感器21a1的中央侧是以小于1的值来表示位置i的像素所存在的区域。在图20所示的第二读取图像的示例中,第二行式传感器21a2的中央侧是以大于11的值来表示位置i的像素所存在的区域。
在这些例子中,变形开始位置是与结合位置Pb相比向中央侧移动了偏移量+固定值2的位置。因此,在图19中,变形开始位置Ps是与结合位置Pb 相比向中央侧移动了偏移量2+固定值2的位置i=2的像素,在图20中,变形开始位置Ps是与结合位置Pb相比向中央侧移动了偏移量1+固定值2的位置i=9的像素。
当变形开始位置被确定时,合成部11针对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而分别取得变形率以作为(结合位置Pb与变形开始位置Ps的距离)/((结合位置Pb与变形开始位置Ps的距离)-偏移量)。例如,在图19所示的示例中,变形率为2(=4/(4-2)),在图20所示的示例中,变形率为3/2(=3/ (3-1))。
接下来,合成部11使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分别以各自的变形率而进行变形(步骤S310)。即,合成部11以变形开始位置为起点,而使存在于与中央侧相反的一侧的像素根据距变形前的变形开始位置的距离而移动。具体而言,合成部11将距变形前的变形开始位置的距离与变形率相乘,并使变形前浓度的像素移动至从变形开始位置起远离了所得到的值的位置。在变形后超出预先规定的范围的像素被忽略。
例如,在图19所示的示例中,变形前存在于位置i=4的像素(浓度值 PL4)的距变形开始位置Ps的距离为2,其乘以第一读取图像的变形率2所得到的值为4。因此,当实施变形时,存在于位置i=4的像素移动至位置i=6,存在于位置i=6的像素的变形后浓度成为浓度值PL4。在图20所示的示例中,在变形前存在于位置i=7的像素(浓度值PR7)距变形开始位置Ps的距离为2,其乘以第一读取图像的变形率3/2所得到的值为3。因此,当实施变形时,存在于位置i=7的像素移动到位置i=6,并且存在于位置i=6的像素的变形后浓度成为浓度值PR7。变形在预定的范围内被实施,在图19、图20所示的示例中,因变形而处于位置i=1~11的范围以外的位置的像素被忽略。
此外,在如上所述基于变形率来确定像素的移动距离的结构中,可能会产生因移动而位置i不是整数的像素、或因变形前的像素的移动而未被掩埋的像素。在该情况下,在变形后位置i成为整数的像素的浓度通过插值运算而被生成。例如,在图19所示的示例中,在变形后成为位置i=3的像素中,变形后的距变形开始位置的距离为1。因此,变形前的距变形开始位置的距离为,变形后的距变形开始位置的距离/变形率(1/2)。因此,在变形后成为位置i=3的像素的浓度值为位置i=2.5的像素的浓度值PL2.5。
在图20所示的示例中,在变形后成为位置i=7的像素中,变形后的距变形开始位置的距离为2。因此,变形前的距变形开始位置的距离为,变形后的距变形开始位置的距离/变形率(2/(3/2))。因此,在变形后成为位置i=7 的像素的浓度值为,位置i=7的(2/3)的像素的浓度值PL7(2/3)。此外,非整数位置的像素的浓度基于整数位置的像素的浓度并通过插值运算(例如,双三次插值、双线性插值等)而取得。当然,也可以省略非整数位置的像素的浓度计算,并通过最接近原则插值等而计算变形后的像素的浓度。特别是在实施高速扫描(例如以600dpi且100ppm以上的速度来扫描A4原稿)那样的情况下,优选为采用像双线性插值、最接近原则插值那样的计算量较少的插值方式。
根据以上的变形,能够将表示重复区域的相同的位置的读取结果的第一读取图像的像素和第二读取图像的像素通过变形而向主扫描方向相对地移动偏移量。例如,在图19、图20所示的示例中,第一读取图像的偏移量为2,第二读取图像的偏移量为1。因此,在原稿未发生移位的状态下,在结合位置Pb处,应当由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这两者所读取的图像的浓度在图19中是从结合位置Pb起向中央侧偏移了位置2的位置i=4的浓度PL4,而在图20中是从结合位置Pb起向中央侧偏移了位置1的位置i=7的浓度PR7。
而且,在这些示例中,位置i=4的浓度PL4和位置i=7的浓度PR7这两者因变形而移动至结合位置Pb,两者的移动量的总和为3。由于该移动量的总和与通过步骤S235而确定了的相对的偏移量的值一致,因此步骤S310的变形是使表示重复区域的相同位置的读取结果的第一读取图像的像素和第二读取图像的像素通过变形向主扫描方向相对地移动偏移量的变形。根据该结构,能够以消除或者减小偏移的方式来实施变形。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距基准读取位置的原稿的移位(翘起)越变大,则偏移量越变大,而距基准读取位置的原稿的移位越变大,则原稿在图像上的大小越变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合成部11在偏移量较大的情况下,以与偏移量较小的情况相比增大重复区域的图像的向主扫描方向的变形率的方式实施变形。例如,由于图19所示的第一读取图像的偏移量大于图20所示的第二读取图像的偏移量,因此第一读取图像的变形率被设定为大于第二读取图像的变形率的值。根据该结构,能够以使由与偏移量对应的原稿的移位所带来的影响减小的方式而变形。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合成部11并不是在变形时使图像位移,而是实施以变形开始位置为起点的变形(放大)。另外,变形在预定范围(在图19、图20中为位置i=1~11)被实施,并且在变形后处于预定范围以外的位置的像素被忽略。因此,随着变形,像素数并不会增减,而是维持了在扫描时被设定的分辨率。
(6)补正处理:
接下来,沿着图21所示的流程图而对补正处理的顺序进行说明。当补正处理开始时,补正部13对通过合成部11的处理而被合成了的扫描数据执行伽马补正和颜色补正(步骤S400)。伽马补正是对浓度相对于扫描数据的值的关系进行调节的补正,并且基于预先规定的伽马特性而对浓度相对于扫描数据的值的关系实施补正。颜色补正是用于彩色匹配的颜色补正或用于白平衡的调节的补正,并且能够通过各种的方法来实施。
接下来,取得部12取得偏移量(步骤S405)。即,取得部12取得在步骤S235或者S240中被记录于存储器中的偏移量(沿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排列的所有重复区域中的偏移量)。图22是表示作为原稿的书的图,在该图22中,通过灰度来表示书的装订部(以在被放置于原稿台上的情况下从原稿台翘起的方式而发生移位的区域)。此外,虽然在扫描仪1中,重复区域在主扫描方向上存在有多个,但此处为了简化,而假定重复区域ZM1~ZM5合计为 5处的示例。表1是在该图22所示的原稿被读取了的情况下所取得的偏移量的一部分的示例。
【表1】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合成部11的处理过程中,实施关于针对全部的副扫描位置的所有重复区域ZM1~ZM5而取得偏移量的处理,并将偏移量设为不明,或者使其与某个值相对应。此外,在表1中,反映了在图22所示的原稿的重复区域ZM3上不存在文字的情况,并且关于重复区域ZM3中的全部的副扫描位置,偏移量均成为不明。
当偏移量被取得时,补正部13基于在步骤S405中所取得的偏移量的分布来确定补正对象区域(步骤S410)。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偏离量针对各重复区域而被取得,因此会取得在主扫描方向上离散的、局部性的偏移量。而且,即使偏移或移位的程度被局部性地观测到,在实际的使用方式下,在更大的范围内产生偏移或移位的可能性也较高。
例如,如图22所示,由于书的装订部遍及书的高度方向A(书脊的长度方向)而存在,因此由装订部而导致的偏移或移位也遍及作为原稿的书的高度方向而存在。因此,如果确定偏移量的分布,则能够基于该分布而推断出同等偏移或与该偏移对应的原稿的移位所存在的区域。
此外,由于重复区域是由不同的行式传感器21a重复读取的区域,因此随着行式传感器21a的数量的增加,重复区域的数量也会增加。而且,当沿着主扫描方向而排列有三个以上的行式传感器21a时,重复区域在主扫描方向上为多个。在该情况下,重复区域以在主扫描方向上存在有多个且在副扫描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被配置。因此,重复区域越增加,则占用原稿的面积的重复区域的数量也越增加。
因此,根据重复区域在主扫描方向上存在有多个的本实施方式,能够对遍布原稿的较大范围的原稿的移位和偏移量的程度进行分析。因此,在该结构中,如果对多个重复区域中的原稿的移位和偏移量的分布进行分析,便能够更准确地对偏移和移位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更准确地确定补正对象区域。
分布可以以各种的方法来分析,补正部13将阈值以上的偏移量所分布的区域推断为书的装订部,并作为补正对象区域而取得。但是,由于偏移量有时也会不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偏移量的分布而对不明的偏移量进行推断。在偏移量不明的重复区域的附近确定了偏移量的情况下,通过参照该偏移量而实施该推断。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距离偏移量不明的重复区域最近的重复区域内被确定了的偏移量的平均值来代替不明的偏移量。
例如,在表1所示的例子中,副扫描位置n+1的重复区域ZM3的偏移量不明,但与该重复区域最近的8个重复区域中的5个重复区域的偏移量可断定。因此,补正部13取得该5个偏移量的平均值,并进行四舍五入,将偏移量确定为1。补正部13依次反复进行该推断,以取得各重复区域的偏移量。表2 是基于表1所示的偏移量实施了该推断、结果得到的偏移量的例示。
【表2】
当得到偏移量时,补正部13确定阈值以上的偏移量所分布的区域。在表 2所示的示例中阈值为2的情况下,确定以粗线来表示的区域。补正部13取得偏移量为阈值以上的该区域以作为补正对象区域。其结果为,例如,在图 22所示的示例中,取得遍布主扫描方向上的全域且副扫描方向上范围Zs的区域以作为补正对象区域。
接下来,补正部13基于偏移量而对补正对象区域内的图像的亮度和清晰度进行补正。即,当在原稿从基准读取位置发生了移位的状态下实施读取时,由于在光路长度与基准的光路长度不同的光路上读取原稿,因此光的扩散程度会发生变化,从而读取结果的亮度可能发生变动。因此,若实施亮度补正,则能够消除或者减小该亮度的变动。另一方面,因光路长度的变化,也存在经由光学部61所检测到的像不按照预定对焦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清晰度可能会降低。因此,若实施清晰度补正,则能够消除或者减小该清晰度的降低。
为了实施如这样的亮度和清晰度的补正,补正部13基于偏移量而取得亮度(浓淡)的补正系数和清晰度的补正系数(反锐化掩膜(Unsharp Mask) 处理的强度的补正系数)(步骤S415)。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视为亮度与偏移量成比例地降低,并预先确定了表示每一偏移量的亮度的降低程度的系数Km。另外,视为清晰度与偏移量的增加成比例地降低,为了弥补每一偏移量的清晰度的降低,而预先确定用于增加反锐化掩膜处理的强度的系数 Ks。
补正部13基于系数Km和系数Ks以及补正对象区域内的各像素的偏移量来确定各像素的补正系数。此外,补正对象区域内的各像素的偏移量只需基于存在于各像素的周围的重复区域的偏移量来确定即可,例如,能够采用通过基于多个重复区域的偏移量的插值运算等来确定各像素的偏移量的结构等。当各像素的偏移量被确定时,补正部13取得1/(1-Km×各像素的偏移量)以作为各像素的亮度的补正系数。另外,补正部13取得(1+Ks×各像素的偏移量)以作为各像素的清晰度的补正系数。
接下来,补正部13基于补正系数而对通过步骤S135所取得的合成后的图像进行补正(步骤S420)。即,补正部13通过对补正前的图像的各像素的浓度值乘以亮度的补正系数1/(1-Km×各像素的偏移量)来进行补正。由于各像素的偏移量越大则补正系数的分母越小,因此各像素的偏移量越大则补正系数越增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偏移量较小的情况相比,在偏移量较大的情况下,以使补正量变大的方式而实施补正。
另外,补正部13通过反锐化掩膜而实施提高清晰度的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先确定反锐化掩膜处理中的基准的处理强度S,并以将该S乘以清晰度的补正系数(1+Ks×各像素的偏移量)所得的强度而对各像素实施反锐化掩膜处理。由于各像素的偏移量越大则该补正系数越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偏移量较小的情况相比,在偏移量较大的情况下,以使清晰度的补正量变大的方式而实施补正。
根据以上结构,能够以与每个像素的偏移量相对应的强度来实施补正。此外,亮度的补正是一个示例,只需是补正量在偏移量较大的情况下与偏移量较小的情况相比而增大的结构、即变形率根据偏移量连续性地或阶段性地发生变化的结构即可。另外,清晰度的补正是一个示例,只需是补正量在偏移量较大的情况下与偏移量较小的情况相比而增大的结构、即变形率根据偏移量而连续性地或者阶段性地发生变化的结构即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重复区域在主扫描方向上离散地存在,因此在补正部13根据每个重复区域的偏移量而对存在于重复区域间的各像素的补正量进行计算且对各像素实施亮度的补正或清晰度的补正的本实施方式中,对重复区域的图像和与重复区域连续的区域的图像实施同种的补正。即,虽然重复区域在原稿上离散地存在,但原稿的移位超出重复区域而连续地产生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在重复区域内所产生的画质降低的情况,在与重复区域连续的区域也连续地发生的可能性也较高。因此,根据对重复区域的图像和与重复区域连续的区域的图像实施同种的补正的本实施方式,能够有效地消除或者减小连续地产生的画质降低的情况。
(7)示例:
图23至图25是表示读取了从基准读取位置发生了移位的原稿的扫描数据的示例的图。此外,这些示例中的偏移量为4。这些附图是在副扫描方向上排列有S、N、II(罗马数字的2)、III(罗马数字的3)、画、图像的各个文字的原稿的扫描数据的示例(图像为由日语表示image意思的文字列)。另外,图23是未实施图像的变形处理以及混合处理的情况下的扫描数据的示例,图24是不实施图像的变形处理而实施了混合处理的情况下的扫描数据的示例,图25是实施了图像的变形处理以及混合处理的情况下的扫描数据的示例。
当原稿从基准读取位置发生移位时,与原稿存在于基准读取位置的情况相比,读取结果成为被缩小了的状态,在重复区域上相对于主扫描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直线如图11所示而可能发生分离。例如,如图23所示的文字N的斜线那样,原本应当为一条斜线的直线看上去分离为两条。当原稿距基准读取位置的移位量较大时,即使实施混合处理也不会消除这样的分离,从而成为图24所示的两条直线不被混合的状态。
但是,当在重复区域内使图像变形时,虽然在重复区域上相对于主扫描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直线成为非直线,但是却作为结合成一条的图像而被合成。例如,图25所示的文字N的斜线成为一条线。另外,文字N的斜线成为具有图13所示的两端部Pe、和具有与两端部的角度相比更接近主扫描方向的角度的中央部Pc的图像。如此,直线成为非直线的变化一般会在重复区域上的相对于主扫描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直线上被观测到。因此,例如,在从重复区域外穿过重复区域而到达重复区域外那样的直线被扫描仪1 读取的情况下,重复区域内的直线成为与重复区域外的直线相比更接近主扫描方向的角度。因此,可以说,本实施方式具备将在重复区域上相对于主扫描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直线合成为非直线的图像的结构,并且是读取了直线的情况下的非直线的图像具有两端部和具有与两端部的角度相比更接近主扫描方向的角度的中央部的结构。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实施即使原稿的距基准读取位置的移位量不同也会成为同等读取结果那样的合成。例如,假定在读取重复区域内的直线的情况下,因原稿的距基准读取位置的移位量不同,因此在行式传感器中检测到重复区域上的直线的元件相互偏移一个元件以上的两个状态。
即,当在将原稿放置于原稿台的位置相同的状态下读取两次相同的原稿时,相同的直线每一次均由行式传感器上的同一元件来读取。但是,尽管将原稿放置于原稿台的位置相同,但若在原稿与基准读取位置的距离不同的状态下实施两次读取,则同一直线也可以由行式传感器上的不同元件来读取。这样的状况可以说是如下的状况,即,利用包含直线的原稿位于从基准读取位置远离了第一距离的位置处的第一情况、和包含直线的原稿位于从基准读取位置远离了第二距离的位置处的第二情况而实施读取,并且该直线由在行式传感器上偏移了一个元件以上的元件所读取的状况。
如此,在距基准读取位置的距离不同的状态下读取了原稿的相同位置的情况下,会在相同位置的图像与结合位置的相对距离不同的状态下实施读取,从而可能会发生直线分离等画质降低的情况。因此,若不实施图像的变形而欲通过混合处理来使分离了的直线设为一条,则直线的宽度会过度增大。但是,由于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当若合成部11使重复区域的图像沿主扫描方向变形而合成时,能够对图像进行补正以使其看起来是一条线,因此无需通过混合等而使线的宽度变化,便能够在不发生线的数量的增减等画质降低的条件下实施合成。因此,能够提高对多个行式传感器21a的输出进行了合成的扫描数据的画质。
图25、图26是第一情况和第二情况的示例,其各自的偏移量为4、3。因此,在行式传感器上可以由偏移了一个元件以上的元件而实施直线的读取。在这些示例中,例如,文字“S”“N”的斜线等可以由在相同的行式传感器上偏移了一个元件以上的元件来读取。在这些读取结果中,文字“S”“N”的斜线等被合成为相同宽度的图像。此外,是否为相同宽度可以由例如特定方向 (主扫描方向、副扫描方向)上的像素数等来进行评价,是否为构成文字的像素能够采用在各像素的灰度值为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视为构成文字的结构等。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在对是否为相同宽度进行判断时,在宽度的差分为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被视为相同宽度的结构。
并且,合成部11可以说是如下结构,即,在通过使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读取结果沿主扫描方向相对地至少变化四个像素的量从而将重复区域上相对于主扫描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直线作为主扫描方向上的宽度为两个像素的图像而读取的情况下,将直线合成为一条线的图像。
即,读取重复区域的相同位置的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向主扫描方向的相对偏移程度为四个像素的状态(偏移量为4的状态)下,在对于主扫描方向上具有两个像素的宽度的直线进行读取时会产生极大的偏移。例如,在图23、图24、图25所示的示例中,文字“S”“N”的斜线相当于在主扫描方向上具有两个像素的宽度的线(在基于阈值的二值化处理之后,宽度变为2)。当以该状态而实施该直线的读取的情况下,若不实施本实施方式中的变形和混合而实施合成,则例如如图23所示,直线明显地变为非连续状态。另外,当产生这样的较大的偏移时,即使在如图24所示而实施了混合处理的情况下,线也多半不会变为一条(有时会出现像影子那样的像)。
但是,若实施本实施方式中的变形,则尽管从线宽进行观察时产生了较大的偏移,也能够如图25所示,合成为主扫描方向上的宽度为两个像素的一条线。其结果为,能够在不会发生直线成为非连续状态等画质降低的情况的条件下实施合成。因此,能够提高将多个行式传感器的输出合成了的扫描数据的画质。此外,只要作为直线的合成结果的一条线的图像是不因线的分离等而变为非连续状态而被识别为一条线的图像即可,可以是折线、曲线等非直线的图像。
并且,合成部11在通过使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读取结果在主扫描方向上相对地变化至少四个像素的量而将重复区域上与主扫描方向垂直的所述直线作为主扫描方向上的宽度为两个像素的图像而读取的情况下,将直线合成为一条线的图像。
即,读取重复区域的相同位置的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向主扫描方向的相对偏移程度为四个像素的状态(偏移量为4的状态)下,在对于主扫描方向上具有两个像素的宽度的直线进行读取时会产生极大的偏移。例如,在图23、图24、图25所示的示例中,文字“III(罗马数字的3)”“画”中的中央的纵线(与副扫描方向平行的线)相当于同主扫描方向垂直的具有两个像素的宽度(在基于阈值的二值化处理后,宽度变为2)。当以该状态而实施了对该直线的读取的情况下,若不实施本实施方式中的变形和混合而实施合成,则例如如图23所示,直线明显地分离而看起来为2条。另外,当产生这样的较大的偏移时,即使在如图24所示而实施了混合处理的情况下,线也多半维持分离状态。
但是,若实施本实施方式中的变形,则即使从线宽进行观察时产生了较大的偏移,也能够如图25所示而合成为主扫描方向上的宽度为两个像素的一条线。其结果为,能够在不会发生直线分离等画质降低的情况的条件下实施合成。因此,能够提高将多个行式传感器的输出合成了的扫描数据的画质。此外,只要作为直线的合成结果的一条线的图像是不因线的分离等而变为非连续状态而被识别为一条线的图像即可,可以是折线、曲线等非直线的图像。
(8)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实施方式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一个示例,除此以外,也能够采用各种的实施方式。例如,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扫描仪可以被安装于作为被用于读取以外的目的的电子设备的复合机等。
并且,如以上实施方式所示,对第一行式传感器21a1所输出的第一扫描数据与第二行式传感器21a2所输出的第二扫描数据进行合成而生成扫描数据的方法也能够作为程序发明、方法的发明、扫描数据的生成方法的发明来实现。
并且,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将实施读取而生成的扫描数据输出至计算机90,除此以外,还输出至被安装于本装置的USB存储器等存储介质,并使之存储扫描数据,或输出至印刷机构而印刷(即复印)扫描数据,或者显示输出至监视器。并且,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通过使计算机90的驱动器程序或者应用程序实施合成部11、取得部12、补正部13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处理并实施合成,从而生成最终的扫描数据。在该情况下,能够将计算机90视为扫描仪的一部分。
上述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重复区域是原稿上的区域,并由扫描仪1 所具备的行式传感器21a与被安置于扫描仪1上的原稿之间的关系来规定。即,扫描仪1以利用多个行式传感器21a重复读取相同位置的方式而设置有行式传感器21a的位置和光学系统(透镜等光学部和光源等)。在这样的结构中,当原稿被第一行式传感器21a1和第二行式传感器21a2读取时,原稿所在的区域也会被第一行式传感器21a1和第二行式传感器21a2这两者读取。该区域为重复区域。此外,扫描仪1只要至少具备两个行式传感器21a即可,若具备多个则数量并未被限定。因此,可以是三个以上。在该情况下,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存在有多个。
扫描仪1可以以各种方式而扫描原稿,也可以采用由ADF(自动送稿器) 输送原稿的同时进行扫描的结构,还可以采用使行式传感器21a等光学单元相对于被放置于原稿台上的原稿而移动的同时进行扫描的结构,能够采用各种结构。另外,扫描仪1并不局限于通过对单色行式传感器与多种颜色的光源的切换来实施扫描的扫描仪,也可以是单色行式传感器和单色光源而实施扫描的单色扫描仪,还可以是多个行式传感器21a具有与多种颜色分别对应的多个传感器列并使用白色光源而实施扫描的彩色扫描仪。
此外,虽然在具备原稿台的扫描仪中原稿从基准读取位置移位的移位方向是翘起方向的一个方向,但是在具备使用ADF输送原稿的结构的扫描仪等中,也存在原稿从基准读取位置移位的移位方向能够定义为两个方向(翘起方向或者下沉方向)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从光源到达原稿、行式传感器的光路长度能够相对于基准的光路长度而向正负方向发生变动。因此,在发生了原稿的移位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图像在缩小的状态下被读取的情况和图像被放大而读取的情况。
在图像被放大了的情况下,在上述步骤S220中,通过使第一读取图像与第二读取图像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使差分合计值最小化。因此,在原稿的移位为两个方向的情况下,在步骤S220~S230的循环处理中,试行使第一读取图像与第二读取图像向相接近的方向移动和向相远离的方向移动,从而取得差分合计值。另外,在步骤S235中,将通过这些移动方向中的任意一个而取得的偏移量设为正,并且将通过向相反方向的移动而取得的偏移量设为负,从而取得偏移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直线被读取并合成的非直线只要是连续的线的朝向不是一个方向的线即可。因此,可以是在连续的线的至少一处具有屈曲点的图形,也可以是曲线,还可以是它们的组合。即,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即使在原稿从基准读取位置发生了移位的状态下,存在于重复区域的直线也会变形,因此线的角度可以成为与原稿上的直线不同的角度。但是,若允许该角度的变化,则无需使线分离也能够读取为一条线。
此外,存在于重复区域的直线只要是在原稿上为直线且在原稿的位置未发生移位时应当被读取为直线的图形即可。因此,即使书的装订部等在原稿自身弯曲的状态下被扫描,只要在平铺原稿的情况下成为直线的图形向主扫描方向、副扫描方向倾斜,则可以属于在重复区域上相对于主扫描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直线。
并且,在直线被合成为具有中央部和两端部的非直线的结构中,中央部只要是具有与两端部相比更接近主扫描方向的角度(与两端部相比,中央部与主扫描方向的锐角的交叉角较小的状态)即可。即,由于在通过合成部11 而实施了图像向主扫描方向的放大的情况下,相对于主扫描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线以成为接近于主扫描方向的角度的方式而进行变形,因此中央部只要是反映了该变形的角度的线即可。两端部是位于该角度的线的两端的线,并且是未被实施放大等的变形或者变形的影响较小的部分。因此,中央部主要由重复区域上的图形的读取结果,且两端部主要是由重复区域以外的图形 (或者未发生变形的区域的图形)的读取结果构成。
基准读取位置只要是适当的原稿位置即可,能够根据扫描仪1的方式而采用各种的规定方法。例如,如果是在由ADF(自动送稿器)而输送原稿的同时进行扫描的扫描仪1,则例如原稿输送通道内的特定位置成为基准读取位置,而如果是对被放置于原稿台上的原稿进行扫描的扫描仪1,则例如将原稿放置于原稿台的状态下的原稿台与原稿的接触位置成为基准读取位置。
偏移量只需基于第一读取图像与第二读取图像的一致程度而取得即可,一致程度只是为了确定读取了相同位置的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从原本的位置起偏移了何种程度的情况来定义即可。因此,在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中,只需对能够包含相同位置的读取结果的范围进行验证即可,例如,可以预先确定读取重复区域的像素的范围,有关该范围,可以使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移动,从而验证一致度。另外,一致度只需以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越相似则一致度越高的方式来定义即可。
并且,在确定偏移量时被分析的图像的浓淡只需是反映了行式传感器的检测值的值即可,可以是行式传感器元件的输出值,可以是伽马补正等图像处理后的值,可以是每种颜色成分的灰度值,还可以是亮度等值,并且能够采用各种的结构。
并且,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变形率根据偏移量线形地发生了变化,但只要采用变形率在偏移量较大的情况下与在偏移量较小的情况相比而增大的结构即可。即,只要采用变形率根据偏移量而连续性地或者阶段性地发生变化的结构即可。
并且,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补正部13基于偏移量(第一读取图像和第二读取图像向主扫描方向的相对的偏移量)而执行亮度和清晰度的补正,但是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由取得部12 而取得原稿从基准读取位置起的移位的程度并由补正部13并基于该移位的程度而对合成后的图像进行补正。
即,只要直接地取得原稿从基准读取位置的移位的程度,便能实施消除或者减小因该原稿从基准读取位置的移位所导致的画质降低的情况。该位移能够采用例如通过扫描仪1所具备的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而测定的结构等。此外,移位的程度可以作为距基准读取位置的移位量而取得,其它的结构也可以采用例如在移位状态不同的两种状态下取得相对地发生移位的程度的结构等。
并且,由补正部13实施的补正的方法除了上述方法以外,能够采用各种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补正部13基于补正对象区域的外部的图像而对补正对象区域的内部的图像进行补正的结构。即,被推断为,虽然补正对象区域因原稿的移位而可能发生亮度的降低、清晰度的降低等画质降低的情况,但是在其外部未发生因原稿的移位所导致的画质降低的情况。因此,只要对补正对象区域的外部的图像进行分析,便能够确定消除或者减小补正对象区域内的画质降低的补正。例如,通过以接近于补正对象区域以外的亮度、清晰度的方式而对补正对象区域内的图像进行补正,从而能够消除或者减小画质的降低的情况。
该结构例如作为基于补正对象区域的周边的基底颜色而对其内部进行补正的结构等来实现。更具体而言,预先定义系数Kmax以作为对因偏移量1 所导致的最大限度的亮度的降低进行补正的系数。而且,补正部13能够通过如下结构等来实现,即,通过将补正系数1/(1-Kmax×各像素的偏移量)乘以各像素的浓度值而取得各像素的临时的浓度值,并在该临时的浓度值与原稿的基底颜色相比较明亮的情况下,将像素的颜色设为基底颜色,并且在该临时的浓度值与原稿的基底颜色相比较暗淡的情况下,将像素的颜色视为临时的浓度值。
附图说明
1…扫描仪,10…控制器,11…合成部,12…取得部,13…补正部,21…传感器,21a…行式传感器,21a1…第一行式传感器,21a2…第二行式传感器, 31…光源,41…副扫描装置,50…原稿台,51…盖,61…光学部,61a…反射镜,61b…反射镜,70…通信部,80…操作部,90…计算机。
Claims (5)
1.一种扫描仪,其对由第一传感器列和第二传感器列所读取的图像进行合成,其中,
所述第一传感器列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列的读取区域部分重复,
所述扫描仪具备处理器,当在预定位置处由所述第一传感器列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列读取了描绘有作为相对于主扫描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直线的原稿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将所述直线作为描绘有非直线的图像而合成并输出,
所述处理器对描绘有如下的线的图像进行合成并输出,所述线为,所述原稿上的所述直线的与所述读取区域的重复对应的区域具有与所述原稿上的所述直线相比更接近主扫描方向的角度的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描仪,其中,
在所述原稿以所述第一传感器列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列的读取结果向主扫描方向偏移至少四个像素的量的大小而位于从所述预定位置起垂直于原稿的方向上的情况下,并且在由所述第一传感器列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列作为主扫描方向的宽度为两个像素的图像而读取了相对于主扫描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直线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对将所述直线描绘成一条线的图像进行合成并输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描仪,其中,
在所述原稿以所述第一传感器列与所述第二传感器列的读取结果向主扫描方向偏移至少四个像素的量的大小而在垂直于原稿的方向上翘起的情况下,并且在将垂直于主扫描方向的直线读取为主扫描方向上的宽度为两个像素的图像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对将所述直线描绘成一条线的图像进行合成并输出。
4.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存储有使计算机实现如下功能的扫描程序,其中,
所述计算机对如下的扫描仪进行控制,所述扫描仪对由第一传感器列和第二传感器列所读取的图像进行合成且在所述第一传感器列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列中读取区域部分重复,
所述功能为,当在预定位置处由所述第一传感器列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列重复读取到描绘有相对于主扫描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直线的原稿的情况下,将所述直线作为描绘有非直线的图像而进行合成并输出,
对描绘有如下的线的图像进行合成并输出,所述线为,所述原稿上的所述直线的与所述读取区域的重复对应的区域具有与所述原稿上的所述直线相比更接近主扫描方向的角度的线。
5.一种扫描数据的生成方法,其为使用如下的扫描仪而生成扫描数据的方法,所述扫描仪对由第一传感器列和第二传感器列所读取的图像进行合成且在所述第一传感器列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列中读取区域部分重复,其中,
当在预定位置处由所述第一传感器列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列重复读取到描绘有相对于主扫描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直线的原稿的情况下,将所述直线作为描绘有非直线的图像而进行合成并输出,
对描绘有如下的线的图像进行合成并输出,所述线为,所述原稿上的所述直线的与所述读取区域的重复对应的区域具有与所述原稿上的所述直线相比更接近主扫描方向的角度的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09167A JP7153424B2 (ja) | 2017-01-23 | 2017-01-23 | スキャナー、スキャン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スキャンデータの生産方法 |
JP2017-009167 | 2017-01-2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47541A CN108347541A (zh) | 2018-07-31 |
CN108347541B true CN108347541B (zh) | 2019-10-15 |
Family
ID=61027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460325.8A Active CN108347541B (zh) | 2017-01-23 | 2017-12-28 | 扫描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以及扫描数据的生成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659653B2 (zh) |
EP (1) | EP3352443B1 (zh) |
JP (2) | JP7153424B2 (zh) |
CN (1) | CN10834754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8037714A (ja) * | 2016-08-29 | 2018-03-0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スキャン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データの生成方法 |
JP2022167412A (ja) * | 2021-04-23 | 2022-11-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16156342B (zh) * | 2023-04-04 | 2023-06-27 | 合肥埃科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多线阵图像传感器拼接方法、线阵采像系统及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11133A (zh) * | 1997-08-06 | 1999-03-17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读取装置 |
CN101510936A (zh) * | 2008-02-12 | 2009-08-19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
JP2011091630A (ja) * | 2009-10-22 | 2011-05-0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画像結合装置及び画像結合位置算出方法 |
CN105787202A (zh) * | 2016-03-22 | 2016-07-20 |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 基于自动化裁床需求的卫星保护罩cad电子图纸快速处理方法 |
WO2016147832A1 (ja) * | 2015-03-16 | 2016-09-2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方法 |
WO2016163133A1 (ja) * | 2015-04-09 | 2016-10-1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画像結合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結合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277254A (ja) | 1985-05-31 | 1986-12-08 |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 画像読取装置 |
US6348981B1 (en) * | 1999-01-19 | 2002-02-19 | Xerox Corporation | Scann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itching overlapped image data |
US7460279B2 (en) | 2004-09-08 | 2008-12-02 | Ricoh Company, Ltd. | Adjustment method,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read sensors |
JP4787685B2 (ja) | 2006-06-19 | 2011-10-0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繋ぎ目画像データ補正方法、画像読み取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EP2052530B1 (en) | 2006-07-26 | 2019-06-19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Segmented reflective optical system |
JP5096291B2 (ja) | 2007-11-07 | 2012-12-1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データ処理プログラム |
JP5202267B2 (ja) * | 2008-12-11 | 2013-06-0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JP4947072B2 (ja) * | 2009-03-04 | 2012-06-0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JP5609288B2 (ja) * | 2009-07-30 | 2014-10-2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読取装置 |
JP2012109737A (ja) * | 2010-11-16 | 2012-06-0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画像結合装置、画像結合方法、画像入出力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JP5821563B2 (ja) * | 2011-11-21 | 2015-11-2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方法、並びにmtf補正パラメータ決定方法 |
JP5925161B2 (ja) * | 2013-06-28 | 2016-05-25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読取方法 |
US9300829B2 (en) * | 2014-04-04 | 2016-03-2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correction method thereof |
JP6536183B2 (ja) * | 2015-06-01 | 2019-07-03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6759662B2 (ja) * | 2016-03-30 | 2020-09-23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同装置における読み取りガラス面の異物検出方法及び異物検出プログラム |
CN107547772B (zh) * | 2016-06-28 | 2020-08-2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扫描仪、传感器芯片 |
-
2017
- 2017-01-23 JP JP2017009167A patent/JP7153424B2/ja active Active
- 2017-12-28 CN CN201711460325.8A patent/CN108347541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1-02 US US15/859,921 patent/US10659653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1-23 EP EP18153019.7A patent/EP3352443B1/en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4-28 JP JP2022074406A patent/JP7500649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11133A (zh) * | 1997-08-06 | 1999-03-17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读取装置 |
CN101510936A (zh) * | 2008-02-12 | 2009-08-19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
JP2011091630A (ja) * | 2009-10-22 | 2011-05-0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画像結合装置及び画像結合位置算出方法 |
WO2016147832A1 (ja) * | 2015-03-16 | 2016-09-2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方法 |
WO2016163133A1 (ja) * | 2015-04-09 | 2016-10-1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画像結合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結合方法 |
CN105787202A (zh) * | 2016-03-22 | 2016-07-20 |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 基于自动化裁床需求的卫星保护罩cad电子图纸快速处理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2105122A (ja) | 2022-07-12 |
CN108347541A (zh) | 2018-07-31 |
JP7153424B2 (ja) | 2022-10-14 |
EP3352443B1 (en) | 2022-06-22 |
US20180213118A1 (en) | 2018-07-26 |
US10659653B2 (en) | 2020-05-19 |
JP7500649B2 (ja) | 2024-06-17 |
JP2018121100A (ja) | 2018-08-02 |
EP3352443A1 (en) | 2018-07-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47540B (zh) | 扫描仪、扫描程序以及扫描数据的生产方法 | |
NL1001289C2 (nl) | Werkwijze en inrichting voor het combineren van meervoudige beeldscans voor verbeterde resolutie. | |
US7764848B2 (en) | High resolution enab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
CN108347541B (zh) | 扫描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以及扫描数据的生成方法 | |
JP4468442B2 (ja) | イメージングシステム性能測定 | |
US6215914B1 (en) | Picture processing apparatus | |
CN101170627A (zh) | 具有图像校正功能的扫描设备 | |
CN102547062A (zh)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 |
CN108347542A (zh) | 扫描仪、扫描程序以及扫描数据的生产方法 | |
JPH1132208A (ja) | 画像変倍処理装置 | |
JPH05161002A (ja) | 原稿読み取り装置 | |
US8564855B2 (en) | Method for the three-dimensional digitization of books using terahertz radiation | |
JP2000261653A (ja) | 画像処理装置 | |
JP3358133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 | |
CN201946014U (zh) | 一种基于动态模板的条码图像校正装置及校正点获取装置 | |
WO2009141338A1 (en) | Document scanner | |
JPH04367164A (ja) | 手動型多値画像入力装置 | |
CN117974885A (zh) | 一种结构光三维重建方法和系统 | |
JP3024929B2 (ja) | 対応点探索のための画素特徴抽出方法、及び、ステレオ画像の対応点探索方法 | |
JPH0927895A (ja) | 画像合成装置 | |
JPS63232573A (ja) | しきい値決定回路 | |
JP200901710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454569A (ja) | 画像処理装置 | |
JPH07143337A (ja) | 画像2値化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