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7772A - 车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7772A
CN108297772A CN201710538013.8A CN201710538013A CN108297772A CN 108297772 A CN108297772 A CN 108297772A CN 201710538013 A CN201710538013 A CN 201710538013A CN 108297772 A CN108297772 A CN 1082977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er
skin material
supporting pad
frame
auto u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380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97772B (zh
Inventor
西本直矢
大隈敬
美马壱晃
奥尚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TS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TS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TS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297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77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977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77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减少表皮材料拉入位置的数量并且可轻量化的支撑垫。设置于车用座椅的侧部的支撑垫(10)具备框架(F)、在框架(F)上形成于上下方向的拉入槽(14)、覆盖框架(F)的表面的表皮材料(20)、形成于框架(F)的里面并卡止表皮材料(20)的卡止部(15)。通过拉入槽(14)从表面被拉入里面的表皮材料(20)的第1端部(20A)以及从表面挂在框架(F)的座椅宽度方向的端部上并被拉入里面的表皮材料(20)的第2端部(20B)一同被卡止于卡止部(15)。

Description

车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侧部具备支撑垫的车用座椅。
背景技术
在车用座椅中,特别是在车用座椅的后部座椅中,存在在具备座椅靠背及座椅衬垫的座椅主体的侧部具有支撑垫的座椅。另外,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支撑垫设置了可开关的收纳部的后部座椅。
专利文献1:特开2011-247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上述的现有技术那样,支撑垫的样式形状复杂化的话,用于拉入支撑垫的表皮材料的卡止部的数量增加,导致支撑垫的成形变得困难,并且增加了支撑垫的重量。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得到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支撑垫的车用座椅,该支撑垫减少表皮材料拉入位置的数量并且可实现轻量化。
所述课题通过如下方式解决。一种在侧部具有支撑垫的车用座椅,所述支撑垫具备框架、在所述框架上形成于座椅上下方向的槽、覆盖所述框架的表面的表皮材料、形成于所述框架的里面并卡止所述表皮材料的卡止部,通过所述槽从所述表面被拉入所述里面的所述表皮材料的第1端部及从所述表面挂在所述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的端部并被拉入所述里面的所述表皮材料的第2端部一同被卡止于所述卡止部。
根据上述车用座椅,能够减少为了拉入支撑垫的表皮材料而在支撑垫的框架设置的卡止部的数量。据此,能够使支撑垫轻量化。
另外,根据上述车用座椅,支撑垫的框架的样式成为简易的构造,能够使框架容易成形。
另外,根据上述车用座椅,由于能够没有褶皱地在支撑垫覆盖表皮材料,因此,能够使支撑垫的外观形状良好。
另外,在上述车用座椅中,也可以是在被卡止于所述卡止部的所述第1端部之上,所述第2端部被卡止于所述卡止部。
这样,通过槽被拉入里面侧的表皮材料的拉入固定不容易脱落。
另外,在上述车用座椅中,也可以是所述卡止部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的端部与所述槽之间。
这样,能够缩短将表皮材料的第1端部及第2端部拉入里面侧的长度。据此,拉入操作变得容易。
另外,根据上述构成,由于相对于卡止部,第1端部与第2端部的各自的拉伸方向是相反的,因此,能够减轻对卡止部的负荷。因此,能够防止卡止部的折断、破损等。
另外,在上述车用座椅中,也可以是所述卡止部具有卡止所述第1端部的第1卡止爪及卡止所述第2端部的第2卡止爪。
这样,能够将表皮材料的第1端部及第2端部牢固地固定于卡止部。据此,能够防止表皮材料脱落。
另外,在上述车用座椅中,也可以是所述卡止部具有从所述里面立起的立起部、从所述立起部向所述槽侧延伸的延伸部、形成于所述立起部与所述延伸部的连接部的切口部,所述第1卡止爪由所述立起部与所述切口部构成,所述第2卡止爪由所述立起部与所述延伸部构成。
这样,能够通过简易的构造固定表皮材料的第1端部及第2端部。
另外,在上述车用座椅中,也可以是所述车用座椅为车辆的后部座椅,所述支撑垫设置于所述后部座椅的座椅靠背与车身侧壁之间。
这样,构成车辆的后部座椅的侧部的支撑垫的外观形状良好,同时能够实现轻量化。
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少表皮材料的拉入位置的数量,实现轻量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通过槽被拉入里面侧的表皮材料的拉入固定不容易脱落。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能够减轻卡止部的负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能够防止表皮材料脱落。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能够通过简易的构造固定表皮材料的第1端部及第2端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能够使构成车辆的后部座椅的侧部的支撑垫的外观形状良好,同时能够实现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后部座椅的立体图。
图2为支撑垫的正面图。
图3为支撑垫的里面图。
图4为支撑垫的框架的立体图。
图5为支撑垫的V-V截面图。
图6为支撑垫的VI-VI截面图。
图7为说明卡止部的构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7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在侧部具备支撑垫10的后部座椅R(车用座椅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座椅宽度方向”为车用座椅的横宽方向,与从车用座椅的就座者看时的左右方向一致。
另外,“座椅上下方向”为车用座椅的高度方向,与从正面看车用座椅时的上下方向一致。
图1至图7各图的概要如下。
图1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后部座椅R的立体图。另外,图2表示支撑垫10的正面图,图3表示支撑垫10的里面图。
图4表示支撑垫10的框架F的立体图,图5表示图4中在V-V处的支撑垫10的截面图,图6表示图4中在VI-VI处的支撑垫10的截面图。此外,上述的在V-V的截面图相当于在支撑垫10中没有形成拉入槽14的贯穿孔14A的部分(即,不是表皮材料20的拉入位置的部分),上述的在VI-VI的截面图相当于在支撑垫10中形成拉入槽14的贯穿孔14A的部分(即,表皮材料20的拉入位置)。并且,图7表示卡止表皮材料20的卡止部15的构成。
此外,后部座椅R设置于车辆的驾驶席的后方,图1所示的后部座椅R设置有中央后部座椅SC及分别设置于中央后部座椅SC的侧方的侧部后部座椅S,成为可乘坐3人的构成。
在此,在座椅靠背S1与车门内衬1之间设置有支撑垫10,该座椅靠背S1在侧部后部座椅S中构成靠背面。支撑垫10为埋入座椅靠背S1与车门内衬1等的车身侧壁之间的部件。另外,换言之,也可以说支撑垫10是构成后部座椅R的侧部的轮廓的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后部座椅R中,设置于后部座椅R的侧部的支撑垫10的构造,特别是支撑垫10的表皮拉入构造具有特点。以下,对支撑垫10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支撑垫10具有抵接于座椅靠背S1的内侧面11、支持乘客的上身侧部的支持区域12、设置于车身侧壁侧的外侧面13。另外,图2所示的支撑垫10通过在图4所示的构成支撑垫10的骨架的树脂制的框架F覆盖表皮材料20而构成。
另外,以下如图5所示,在支撑垫10中,覆盖表皮材料20的一侧为表面10A,没有覆盖表皮材料20的一侧为里面10B。
如图2所示,在支撑垫10中,在支持区域12与外侧面13之间形成有用于拉入在支撑垫10的表面覆盖的表皮材料20的拉入槽14。以下,就相对于框架F的表皮材料20的拉入固定构造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就通过拉入槽14用于将表皮材料20拉入固定于支撑垫10的里面侧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在框架F形成有拉入槽14,在此拉入槽14的内部形成有多个贯穿框架F的贯穿孔14A。并且,表皮材料20的第1端部20A穿过拉入槽14的贯穿孔14A,从而表皮材料20的第1端部20A能够被拉入里面侧。在此,本实施方式中第1端部20A为环状的卡止部件,但是也可以为钩等其他的卡止部件。另外,第1端部20A可以由具有弹性的纤维构成。
如图3及图6所示,表皮材料20的第1端部20A从拉入槽14的贯穿孔14A被拉入支撑垫10的里面侧。并且,被拉入至里面侧的第1端部20A卡止于卡止部15。此外,在里面10B中,卡止部15设置于拉入槽14与外侧面13的端部之间。
在此,如图6及图7所示,卡止部15具有从框架F的里面立起的立起部15A、从立起部15A的前端向拉入槽14的方向弯折并延伸的延伸部15B、将立起部15A的一部分开槽的切口部15C。
此外,在卡止部15中,形成于立起部15A的切口部15C的部分作为卡止从拉入槽14拉入的表皮材料20的第1端部20A的第1卡止爪发挥作用。即,第1卡止爪由立起部15A与切口部15C构成。具体而言,第1端部20A的环通过挂在切口部15C,从而第1端部20A卡止于卡止部15。
接下来,就支撑垫10的外侧面13侧的拉入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3及图6所示,在支撑垫10的里面侧,在将表皮材料20挂在外侧面13的端部的状态下,通过将表皮材料20的第2端部20B卡止于卡止部15,将支撑垫10的外侧面13侧的表皮材料20拉入固定。
具体而言,在第2端部20B留有缺口,通过将第2端部20B的缺口穿过延伸部15B,将第2端部20B挂在立起部15A与延伸部15B的连接部分,从而第2端部20B卡止于卡止部15。即,立起部15A及延伸部15B构成卡止表皮材料20的第2端部20B的第2卡止爪。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表皮材料20的一部分作为第2端部20B使用,但第2端部20B也可以为安装于表皮材料20的环状、钩状的卡止部件。
另外,在上述的拉入操作中,也可以在将第1端部20A卡止于卡止部15后,将第2端部20B卡止于卡止部15。即,如图6所示,以卡止于卡止部15的第1端部20A配置在卡止于卡止部15的第2端部20B的下面的方式,第1端部20A及第2端部20B被卡止于卡止部15。据此,第1端部20A不容易从卡止部15脱落。当然,第1端部20A及第2端部20B的上下位置也可以相反。
另外,上述的第1端部20A、第2端部20B、卡止部15设置有多个,通过将各第1端部20A及第2端部20B卡止于相应位置的卡止部15,能够没有褶皱地将表皮材料20牢固地拉入固定。
另外,如图6所示,在覆盖内侧面11及支持区域12的表皮材料20的部分,内侧面11侧的端部及表皮材料20的端部在固定部16被固定。并且,在覆盖内侧面11及支持区域12的表皮材料20的部分,支持区域12侧的端部与第1端部20A相连接,通过将第1端部20A卡止于卡止部15,覆盖内侧面11及支持区域12的表皮材料20的部分的拉入固定也能够通过将第1端部20A卡止于卡止部15进行。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支撑垫10,通过拉入槽14将表皮材料20拉入固定于支撑垫10时,能够减少为了将表皮材料20拉入而设置于支撑垫10的框架F的卡止部15的数量。据此,能够使支撑垫10轻量化,进一步地使具备支撑垫10的车用座椅轻量化。
另外,支撑垫10的框架F的形式成为简易的构造,能够使框架F容易成形,并且能够降低成本。
另外,即使是形状复杂的支撑垫10也能够没有褶皱地覆盖表皮材料20,因此支撑垫10的外观形状变得良好。
另外,在支撑垫10中,由于在卡止于卡止部15的第1端部20A之上,第2端部20B卡止于卡止部15,因此能够使通过拉入槽14被拉入至里面侧的表皮材料20的拉入固定不容易脱落。
另外,在支撑垫10中,通过将卡止部15在座椅宽度方向上设置于框架F的座椅宽度方向的端部与拉入槽14之间,能够缩短拉入表皮材料20的第1端部20A及第2端部20B的长度。据此,表皮材料20的拉入操作变得容易。
另外,由于相对于卡止部15,第1端部20A及第2端部20B的各自的拉伸方向相反,因此能够减轻对卡止部15的负荷。据此,能够防止卡止部15的折断、破损等。
另外,在支撑垫10中,通过在卡止部15设置了卡止第1端部20A的第1卡止爪构造及卡止第2端部20B的第2卡止爪构造,能够以简易的构造牢固地固定表皮材料20的第1端部20A及第2端部20B。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设置于后部座椅R的支撑垫10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将支撑垫10用于前部座椅。
符号说明
R后部座椅(车用座椅)
S侧部后部座椅
S1座椅靠背
SC中央后部座椅
F框架
1车门内衬
10支撑垫
10A表面
10B里面
11内侧面
12支持区域
13外侧面
14拉入槽
14A贯穿孔
15卡止部
15A立起部
15B延伸部
15C切口部
16固定部
20表皮材料
20A第1端部
20B第2端部

Claims (6)

1.一种在侧部具有支撑垫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垫具备:
框架;
在所述框架上形成于座椅上下方向的槽;
覆盖所述框架的表面的表皮材料;
形成于所述框架的里面并卡止所述表皮材料的卡止部;
通过所述槽从所述表面被拉入所述里面的所述表皮材料的第1端部及从所述表面挂在所述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的端部并被拉入所述里面的所述表皮材料的第2端部一同被卡止于所述卡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被卡止于所述卡止部的所述第1端部之上,所述第2端部被卡止于所述卡止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部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座椅宽度方向的端部与所述槽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部具有卡止所述第1端部的第1卡止爪及卡止所述第2端部的第2卡止爪。
5.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部具有从所述里面立起的立起部;
从所述立起部向所述槽侧延伸的延伸部;
形成于所述立起部与所述延伸部的连接部的切口部;
所述第1卡止爪由所述立起部与所述切口部构成;
所述第2卡止爪由所述立起部与所述延伸部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用座椅为车辆的后部座椅;
所述支撑垫设置于所述后部座椅的座椅靠背与车身侧壁之间。
CN201710538013.8A 2016-08-10 2017-07-04 车用座椅 Active CN1082977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8047A JP6770365B2 (ja) 2016-08-10 2016-08-10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6-158047 2016-08-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7772A true CN108297772A (zh) 2018-07-20
CN108297772B CN108297772B (zh) 2020-07-14

Family

ID=61193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38013.8A Active CN108297772B (zh) 2016-08-10 2017-07-04 车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770365B2 (zh)
CN (1) CN1082977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96474B2 (ja) * 2017-10-05 2022-07-06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CN115675218A (zh) 2017-10-05 2023-02-03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乘坐物用座椅
JP7096475B2 (ja) * 2017-10-05 2022-07-06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9156324A (ja) * 2018-03-16 2019-09-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3608A (zh) * 2005-04-22 2008-04-16 英提尔汽车公司 具有可移动式软垫的长排座椅
CN102596635A (zh) * 2010-09-22 2012-07-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CN103313875A (zh) * 2010-12-28 2013-09-18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座椅框架及包括该座椅框架的车用收起座椅
CN104002707A (zh) * 2013-02-27 2014-08-27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座椅结构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4296516U (zh) * 2014-11-21 2015-04-29 重庆市华青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汽车后排乘坐装置
JP2015116982A (ja) * 2013-12-19 2015-06-25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CN104812619A (zh) * 2012-11-28 2015-07-29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座椅
CN105711462A (zh) * 2014-12-19 2016-06-2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3608A (zh) * 2005-04-22 2008-04-16 英提尔汽车公司 具有可移动式软垫的长排座椅
CN102596635A (zh) * 2010-09-22 2012-07-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CN103313875A (zh) * 2010-12-28 2013-09-18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座椅框架及包括该座椅框架的车用收起座椅
CN104812619A (zh) * 2012-11-28 2015-07-29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座椅
CN104002707A (zh) * 2013-02-27 2014-08-27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座椅结构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15116982A (ja) * 2013-12-19 2015-06-25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CN204296516U (zh) * 2014-11-21 2015-04-29 重庆市华青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汽车后排乘坐装置
CN105711462A (zh) * 2014-12-19 2016-06-2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70365B2 (ja) 2020-10-14
JP2018023642A (ja) 2018-02-15
CN108297772B (zh) 2020-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97772A (zh) 车用座椅
CN101371742B (zh) 婴儿床
JP578290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9028004B2 (en) Vehicle seat
CN105034883B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JPS5981299A (ja) 多数乗客用シ−トユニツト
CN106274583B (zh) 形成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地图袋
JP5440223B2 (ja) シートカバーの吊り込み保持構造
JPH0723629U (ja)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CN103158586A (zh) 车辆用座椅
JP6322296B2 (ja) シート
JP2015107753A (ja) 乗物用シート
EP2517924A2 (en) Vehicle rear structure
CN107206927A (zh) 车辆用座椅及车辆用座椅的制造方法
JP606811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及び車両
JP2011217906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7985149A (zh) 车辆用座椅
CN201362197Y (zh) 车内用便携式安全睡床
JP6477030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205836606U (zh) 座椅以及车辆
JP2014240240A (ja) 支持体
CN107072355A (zh) 搭扣构件以及使用该搭扣构件的座椅
CN205768818U (zh) 一种汽车睡垫
JP6319351B2 (ja) シートバックパネル
JP4918867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