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37112B - 跨骑式车辆的蓄电池配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跨骑式车辆的蓄电池配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37112B
CN108137112B CN201580083433.0A CN201580083433A CN108137112B CN 108137112 B CN108137112 B CN 108137112B CN 201580083433 A CN201580083433 A CN 201580083433A CN 108137112 B CN108137112 B CN 1081371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battery
main frames
right main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34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37112A (zh
Inventor
川野直
田中拓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1371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71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371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71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9/0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e.g. panniers or saddle bags
    • B62J9/1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e.g. panniers or saddle bags integrated with the cycle
    • B62J9/14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e.g. panniers or saddle bags integrated with the cycle under the sadd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02Cycle fram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or cross-section of frame members
    • B62K19/04Cycle fram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or cross-section of frame members the material being wholly or mainly metallic, e.g. of high elasticity
    • B62K19/08Cycle fram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or cross-section of frame members the material being wholly or mainly metallic, e.g. of high elasticity made from she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骑式车辆的蓄电池配置结构,通过在车身中心区域配置蓄电池,使得布线容易,并且使车身后方的布局的自由度提高。在跨骑式车辆(10)的蓄电池配置结构中,具有: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其从头管(18)向后方延伸;车座导轨(22L、22R),其固定于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枢支框架(24),其接合于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的后方,向下方延伸;和内燃机(14),其配置于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的下方,固定于枢支框架(24),在侧视时,收纳蓄电池(82)的蓄电池盒(92)的至少局部于内燃机(14)的上方配置在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之间。

Description

跨骑式车辆的蓄电池配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骑式车辆的蓄电池配置结构。
背景技术
在国际公开公报第2013/094549号中公开了,在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框架的后方所配置的收纳盒的下部配置有蓄电池,通过分隔板划分收纳盒的上部和配置有蓄电池的下部。
发明内容
然而,如国际公开公报第2013/094549号中所记载的那样,当在收纳盒的下部配置蓄电池时,收纳盒的收纳容量变小,并且收纳盒的布局的自由度下降。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骑式车辆的蓄电池配置结构,通过在车身中心区域配置蓄电池,使布线容易且使车身后方的布局的自由度提高。
本发明所涉及的跨骑式车辆的蓄电池配置结构具有:转向轴,其对前轮以能够操纵的方式进行支承;头管,其支承所述转向轴;左右一对主框架,其从所述头管向后方延伸;车座导轨,其固定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后轮,其设置于所述车座导轨的下方;枢支框架,其接合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的后方,向下方延伸;和内燃机,其配置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的下方,固定于所述枢支框架,该跨骑式车辆的蓄电池配置结构具有以下特征。
第1特征:在侧视时,收纳蓄电池的蓄电池盒的至少局部于所述内燃机的上方配置在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之间,所述枢支框架由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侧壁和连接所述左右一对侧壁的后壁构成,构成有重合部,该重合部为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在车宽方向上接合于所述枢支框架的所述左右一对侧壁而形成,在侧视时,所述蓄电池的至少局部与所述重合部重叠。
第2特征:在所述内燃机的上方且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的下方配置有电气电子设备。
第3特征:所述蓄电池以其长边方向朝向车身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在所述蓄电池的上表面设置有靠近车宽方向的一方侧的蓄电池端子,在所述蓄电池盒的、车宽方向上设置所述蓄电池端子的一侧形成有线引导件,该线引导件对连接于所述蓄电池的电线进行保持。
第4特征: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由板部件构成,在其上部沿车身前后方向形成有肋,在所述蓄电池盒的左右端部形成有保持所述肋的肋保持部,通过所述肋保持部抵接于所述肋,来将所述蓄电池盒配置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之间,所述线引导件沿着所述肋保持部形成。
第5特征:在所述车座导轨上支承有燃料箱,设置有从所述燃料箱连接至所述内燃机的燃料软管,在所述蓄电池盒的上表面形成有沿着车身前后方向支承所述燃料软管的软管支承部,所述软管支承部在车宽方向上配置在所述线引导件的另一方侧。
第6特征:在所述蓄电池盒的后方形成有盒固定部,所述盒固定部形成在比形成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的所述肋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所述盒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或者所述车座导轨。
第7特征:在所述蓄电池盒的后方,且于左右一对车座导轨之间设置有能够收纳物品的行李箱,设置于所述行李箱的固定部与所述盒固定部一起紧固,并固定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或所述左右一对车座导轨。
根据本发明的第1特征,由于在侧视时蓄电池盒于内燃机的上方配置于左右一对主框架之间,因此,能够在车身中心区域配置蓄电池,使得用于供电的电线的布线变得容易。与在左右一对主框架的外侧配置蓄电池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跨骑式车辆的车宽变窄。另外,左右一对主框架的后方空间的布局的自由度提高。另外,由于在侧视时,蓄电池的至少局部重叠于枢支框架的左右一对侧壁和左右一对主框架接合形成的重合部,因此,即使在被施加车宽方向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牢固地保护蓄电池盒和蓄电池。另外,通过由枢支框架的后壁还从后方包围蓄电池,也能够抑制蓄电池盒和蓄电池向后方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2特征,由于将电气电子设备配置在内燃机的上方且左右一对主框架的下方,因此,能够缩短向电气电子设备的布线。
根据本发明的第3特征,由于将蓄电池的长边方向朝向车身前后方向配置,因此能够使跨骑式车辆的车宽变窄。另外,通过由蓄电池盒构成保持连接于蓄电池的电线的线引导件,能够减少零部件数量。另外,通过将蓄电池端子和线引导件在车宽方向上配置在同一侧,能够缩短电线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4特征,通过在蓄电池盒的左右端部所形成的肋保持部保持形成于左右一对主框架的肋,能够简便地抑制蓄电池盒向左右偏移。另外,通过该肋保持部,能够避免肋与电线等其他零部件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第5特征,由于使支承燃料软管的软管支承部在车宽方向上形成在蓄电池盒的线引导件的另一方侧,因此,能够将燃料软管和线引导件在车宽方向上左右分开配置。另外,能够使燃料软管沿着一方的主框架配置,使线引导件沿着另一方的主框架配置,而使得布线变得容易。
根据本发明的第6特征,由于使盒固定部形成在蓄电池盒的后方,且比肋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在左右一对主框架之间获得较大的空间,从而能够获得较大的蓄电池的收纳区域。因此,能够增大蓄电池的容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7特征,由于将设置于蓄电池盒的后方的盒固定部与行李箱的固定部一起紧固,因此能够将蓄电池盒(蓄电池)设置于行李箱的前方侧且其附近。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跨骑式车辆的框架结构的左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车身框架的主要部分左视图。
图3是图1的Ⅲ-Ⅲ向视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4是表示收纳并保持图1所示的蓄电池的蓄电池盒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4的蓄电池盒相对于图1的跨骑式车辆的配置关系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4的蓄电池盒相对于图1的跨骑式车辆的配置关系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4的蓄电池盒相对于图1的跨骑式车辆的配置关系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8是图1的Ⅷ-Ⅷ向视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表示从两侧方向和上方覆盖图1的机动两轮车的蓄电池和左右一对主框架的罩的外观主要部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提出优选的实施方式并边参照附图边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跨骑式车辆的蓄电池配置结构。
图1是表示跨骑式车辆(以下记作“机动两轮车”)10的框架结构的左视图。此外,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只要没有特别地指出,则以落座于机动两轮车10的驾驶员所观察的方向为基准来说明“前后”、“上下”、“左右”的方向。另外,对于在车身的左右侧各设有一个的、具有相同功能的机构乃至结构要素,在左侧的机构乃至结构要素的参考附图标记上标注“L”,在右侧的机构乃至结构要素的参考附图标记上标注“R”。
机动两轮车10为具有车身框架12、前轮WF、后轮WR、作为内燃机的引擎14和用于供乘员就座的车座16的跨骑式车辆,其中,前轮WF设置于车身框架12的前方,后轮WR设置于车身框架12的后方,引擎14位于前轮WF和后轮WR之间,且设置于车身框架12的下方,车座16位于前轮WF和后轮WR之间,且设置于车身框架12的上方。
车身框架12具有头管18、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左右一对车座导轨22L、22R、枢支框架24和左右一对副框架26L、26R。头管18对左右一对前叉28L、28R以自如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该左右一对前叉28L、28R在下端部对前轮WF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前叉28L、28R的上端被接合于桥状件30,在桥状件30的中央接合有被枢支于头管18的转向轴31。在转向轴31的上端设置有操纵用的车把32。左右一对前叉28L、28R以其下端部从车宽方向(左右方向)外侧夹持前轮WF的方式配置。
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从头管18向左右分支并以和缓地前高后低的方式向后方延伸。左右一对车座导轨22L、22R接合于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并前低后高地向后方延伸至车辆后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一对车座导轨22L、22R的前端部与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的后部连接。枢支框架24接合于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的后部,并向下方延伸。左右一对副框架26L、26R以连接左右一对车座导轨22L、22R和枢支框架24的方式,从枢支框架24的中间部前低后高地向后方延伸,并接合于左右一对车座导轨22L、22R的中间部。
在枢支框架24上设置有在车宽方向(左右方向)上大致水平地延伸的枢轴24a。在后端部对后轮WR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的左右一对摇臂34L、34R的前端部以能够摇动的方式支承于枢轴24a。左右一对摇臂34L、34R以其前端部从车宽方向外侧夹持枢支框架24的方式配置。同样,左右一对摇臂34L、34R以其后端部从车宽方向外侧夹持后轮WR的方式配置。左右一对后悬架36L、36R以连接左右一对摇臂34L、34R的后端部和左右一对车座导轨22L、22R的中间部的方式安装。
引擎14例如为4冲程单缸的水平引擎。引擎14以从车身框架12悬挂的方式安装,详细而言,引擎14被悬架固定于枢支框架24。引擎14具有:曲轴箱38,其收纳在车宽方向上大致水平地延伸的曲轴(省略图示);和气缸部40,其从曲轴箱38的前部向前方延伸。气缸部40具有设置于曲轴箱38的前方的气缸42、连接于气缸42的气缸盖44、和堵塞气缸盖44的前表面的顶盖46。另外,在侧视时,在引擎14的上方,具体是在曲轴箱38的上方,于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的下方配置有作为电气电子设备的一部分的起动机47。该起动机47用于使引擎14起动,在引擎14起动时使所述曲轴旋转。
在曲轴箱38的后方内部一体设置有未图示的变速器。即,引擎14和所述变速器一体设置。在从曲轴箱38的后部向左外方向突出的所述变速器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驱动链轮48,在后轮WR的左外方向侧设置有从动链轮50。引擎14的输出经由所述变速器,通过架设于驱动链轮48和从动链轮50的链条52传递给后轮WR。
引擎14的排气管54从气缸盖44的下表面引出,穿过引擎14的下方向后方延伸,与配置于摇臂34R的右外侧的消音器56连接。净化所吸入的空气的空气滤清箱58位于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之间,且配置于气缸部40(具体而言,气缸盖44和顶盖46)的大致上方。在连接空气滤清箱58和气缸盖44的进气口的空气管59上安装有节气门体60。
在引擎14的后部上方,于左右一对车座导轨22L、22R之间设置有能够收纳安全帽等物品的行李箱62。该行李箱62在枢支框架24的附近配置于后方。燃料箱63位于左右一对车座导轨22L、22R之间且设置在行李箱62的后方。燃料箱63由左右一对车座导轨22L、22R支承。车座16以从上方覆盖行李箱62和燃料箱63的方式配置。车座16是由驾驶员驾车的驾驶员用车座16a和同乘人员乘车的同乘人员用车座16b构成的串列座位,由左右一对车座导轨22L、22R支承。
用于驾驶员放置两脚的左右一对驾驶员用踏板64L、64R被从曲轴箱38的后部下表面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左右一对踏板撑条66L、66R支承。在踏板撑条66L上安装有侧撑68。在驾驶员用踏板64L的附近设置有压板式的变速踏板(shift peda l)70。主支腿72安装于枢支框架24的下部。另外,用于同乘人员放置两脚的左右一对同乘人员用踏板74L、74R被左右一对副框架26L、26R支承。
设置于机动两轮车10的左侧的链条52以穿过摇臂34L的上方和下方的方式配置。在曲轴箱38的后部左侧表面安装有链轮罩76,该链轮罩76覆盖驱动链轮48和链条52的前端部。覆盖链条52的链条罩78在链轮罩76的后方侧安装于摇臂34L。链条罩78具有:上侧链条罩78a,其从侧方和上方覆盖穿过摇臂34L的上方的链条52;和下侧链条罩78b,其从侧方和下方覆盖穿过摇臂34L的下方的链条52。上侧链条罩78a还覆盖从动链轮50的上部,下侧链条罩78b还覆盖从动链轮50的下部。上侧链条罩78a安装于设置在摇臂34L上部的撑条79a,下侧链条罩78b安装于设置在摇臂34R下部的撑条79b(参照图3)。在后轮WR的上方设置有后挡泥板80。
在侧视时,蓄电池82的至少局部位于引擎14的上方且配置于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之间。蓄电池82以其长边方向成为车身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蓄电池82在行李箱62的附近配置于前方侧。
图2是图1所示的车身框架12的主要部分左视图,图3是图1的Ⅲ-Ⅲ向视的局部剖视立体图。枢支框架24沿车身前后方向和车身上下方向延伸,由在车宽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设置的左右一对平板状的侧壁84L、84R和连接左右一对侧壁84L、84R的后部(具体是后端部)的平板状的后壁86构成。即,枢支框架24在车身前后方向的截面中具有大致日文片假名“コ”字状或大致“П”字状的形状。左右一对侧壁84L、84R形成为,在侧视时其车身上下方向长于其车身前后方向。
在枢支框架24上接合有支承枢轴24a的、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管部件(枢枢支承部件)88。该管部件88以贯通枢支框架24的方式设置于枢支框架24。即,管部件88以贯通左右一对侧壁84L、84R的方式接合于左右一对侧壁84L、84R。在图中未图示,但枢轴24a以贯插管部件88内的方式设置,摇臂34L、34R的前端部安装于从管部件88突出的枢轴24a的两端部,并通过螺母N1紧固。在管部件88的前方附近配置有构成引擎14的曲轴箱38(也包含所述变速器)。
如图2所示,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在车宽方向上接合于枢支框架24的左右一对侧壁84L、84R。具体而言,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接合于左右一对侧壁84L、84R的车宽方向外侧。即,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的后部以从车宽方向外侧夹持枢支框架24的方式接合于左右一对侧壁84L、84R。由于该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和左右一对侧壁84L、84R彼此局部重合接合,因此,通过该重合而构成重合部90。蓄电池82和后述的蓄电池盒92配置为,在侧视时至少局部与重合部90重叠。
另外,左右一对车座导轨22L、22R在车宽方向上接合于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具体而言,左右一对车座导轨22L、22R接合于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的车宽方向外侧。即,左右一对车座导轨22L、22R的前端部以从车宽方向外侧夹持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的后部的方式接合于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该左右一对车座导轨22L、22R与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重合接合的部分与重合部90重叠。因此,蓄电池82的至少局部在侧视时重叠于左右一对车座导轨22L、22R与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重合接合的部分。
图4表示收纳并保持蓄电池82的蓄电池盒92的外观立体图,图5是表示蓄电池盒92相对于机动两轮车10的配置关系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6是表示蓄电池盒92相对于机动两轮车10的配置关系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7是表示蓄电池盒92相对于机动两轮车10的配置关系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图8是图1的Ⅷ-Ⅷ向视的局部剖视图。下面,使用图4~图8对机动两轮车10的蓄电池82的配置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呈中空结构的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分别由2张板部件93构成,在其上部和下部形成有肋94L、94R。该肋94L、94R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形成。形成于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的上部的肋94L、94R向上方突出,形成于下部的肋94L、94R向下方突出。具体而言,分别构成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的2张板部件93具有上部和下部彼此接合,在被接合的上部和下部以外的部分彼此分离的形状。据此,使用2张板部件93构成中空结构的主框架20L、20R。通过该2张板部件93的上部和下部的接合,形成肋94L、94R。
如图4所示,蓄电池盒92具有:收纳蓄电池82的收纳部96;对形成于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的上部的肋94L、94R进行保持的左右一对肋保持部98L、98R;用于将蓄电池盒92固定于车身框架12的盒固定部100、102L、102R;和保持线束h(参照图6)的线缆保持部104。收纳部96形成为上方开口的箱状。因此,能够从收纳部96的上方更换蓄电池82。
肋保持部98L、98R以沿着设置于主框架20L、20R的上部的肋94L、94R的形状的方式,其截面呈大致日文片假名“コ”字状或大致“П”字状的形状(参照图5、图8)。即,肋保持部98L、98R以与设置在主框架20L、20R的上部的肋94L、94R卡合的方式形成有收容肋94L、94R的凹部。左右一对肋保持部98L、98R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形成在蓄电池盒92的左右端部。左右一对肋保持部98L、98R从收纳部96的后部向前方延伸,并且延伸至比收纳部96的前端更靠前方的位置。
在蓄电池盒92上设置有左右一对延伸部100L、100R,该左右一对延伸部100L、100R从在车宽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设置的收纳部96的左右一对侧壁96aL、96aR向前方延伸。该左右一对延伸部100L、100R沿左右一对侧壁96aL、96aR的延伸方向设置。左右一对肋保持部98L、98R由收纳部96的左右一对侧壁96aL、96aR和左右一对延伸部100L、100R支承。通过使左右一对肋保持部98L、98R与形成于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的上部的肋94L、94R抵接,能够使蓄电池盒92配置在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之间(参照图5、图8等)。即,通过将左右一对肋保持部98L、98R从上方卡扣于肋94L、94R,蓄电池盒92被安装于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
肋保持部98L比肋保持部98R向前方侧延伸,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至连接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的横管106(参照图5、图7)。盒固定部100形成于蓄电池盒92的前方,设置在肋保持部98L的顶端部。盒固定部100形成有供螺栓(省略图示)插入的固定孔100a。使螺栓(省略图示)穿过该固定孔100a和形成于横管106的固定孔106a,通过未图示的螺母紧固,据此,能够将蓄电池盒92的前方侧固定于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
左右一对盒固定部102L、102R形成在蓄电池盒92的后方,详细而言,设置在左右一对肋保持部98L、98R的后部。左右一对盒固定部102L、102R从左右一对肋保持部98L、98R的后部向车宽方向外侧朝斜后方延伸。因此,左右一对盒固定部102L、102R形成在,比形成于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的上部的肋94L、94R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参照图5、图7)。左右一对盒固定部102L、102R紧固于设置在左右一对车座导轨22L、22R上的、延伸到车宽方向外侧的左右一对紧固部22aL(省略图示)、22aR(参照图5、图8)。在左右一对盒固定部102L、102R上形成有供螺栓V2插入的固定孔102aL、102aR。左右一对盒固定部102L、102R通过螺栓V2和螺母N2紧固于左右一对紧固部22aL、22aR。据此,能够将蓄电池盒92的后方侧固定于左右一对车座导轨22L、22R。另外,在行李箱62上设置有左右一对固定部62aL、62aR(参照图5、图7)。左右一对盒固定部102L、102R在与左右一对紧固部22aL、22aR紧固时,还同时与左右一对固定部62aL、62aR一起紧固。即,紧固部22aL、22aR、盒固定部102L、102R、和固定部62aL、62aR通过螺栓V2和螺母N2被紧固。据此,行李箱62也能够固定于车座导轨22L、22R。在固定部62aL、62aR和盒固定部102L、102R之间安装有用于吸收来自车座导轨22L、22R的振动的弹性部件108。
如此,通过将蓄电池盒92固定于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和左右一对车座导轨22L、22R,至少能够将蓄电池盒92(蓄电池82)在引擎14的上方配置于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之间。另外,由于将设置于蓄电池盒92的后方的盒固定部102L、102R与行李箱62的固定部62aL、62aR一起紧固,因此能够将蓄电池盒92(蓄电池82)设置于行李箱62的前方侧且其附近。如图6所示,蓄电池盒92(蓄电池82)位于引擎14和起动机47的上方,且配置于空气滤清箱58的后方。连接空气滤清箱58和引擎14的气缸盖44的空气管59位于蓄电池盒92(蓄电池82)和空气滤清箱58之间。
线缆保持部104设置于蓄电池盒92的后端部。线缆保持部104从蓄电池盒92的后端部向后方斜下方延伸,配置于行李箱62和枢支框架24的后壁86之间(参照图6)。在线缆保持部104的后方顶端部形成有安装孔104a,该安装孔104a安装有用于保持线束(电线)h的钩(省略图示)。该钩保持在行李箱62和后壁86之间沿车宽方向布线的线束h。
在收纳于蓄电池盒92的蓄电池82的上表面设置有蓄电池端子110、111(参照图5)。该蓄电池端子110、111设置在蓄电池82的长边方向的端部,且设置在靠近蓄电池82的车宽方向的一方侧的位置。蓄电池82以蓄电池端子110位于车身前方侧且车宽方向右侧的方式收纳于蓄电池盒92。因此,蓄电池端子111位于车身后方侧且车宽方向右侧。连接于蓄电池端子110的多根线束h经由设置于蓄电池端子110的前方侧的多个熔断器112,与1根主线束(电线、主电线)114连接(参照图6)。另外,连接于蓄电池端子111的线束h也与主线束114连接(参照图5)。该主线束114是捆扎多根线束h而成的。因此,从该主线束114分支的多根线束h连接于各个电气电子设备(例如,起动机47、未图示的前照灯、方向指示灯、配置于引擎14、消音器56的各种传感器等)。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蓄电池端子110设为正极(+)的端子,将蓄电池端子111设为负极(-)的端子,但也可以相反设置。
多个熔断器112位于起动机47的上方且配置于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之间。具体而言,多个熔断器112配置于横梁(cross)部件116和收纳部96之间,其中横梁部件116连接左右一对肋保持部98L、98R的顶端侧(参照图4、图8等)。在该横梁部件116的左侧前方设置有盒固定部100。
主线束114由形成于蓄电池盒92的上表面的线引导件118保持。线引导件118形成在蓄电池盒92的、车宽方向上设置有蓄电池端子110、111的一侧。即,线引导件118形成于蓄电池盒92的右侧。具体而言,线引导件118形成于蓄电池盒92的肋保持部98R,并且沿着肋保持部98R在车身前后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据此,能够将主线束114以沿着主框架20R和肋保持部98R的方式布线。线引导件118具有从一侧方和上方覆盖主线束114的形状。
另外,在起动机47上设置有端子47a、47b,该端子47a、47b上连接有从主线束114分支的线束h,端子47a、47b形成在车宽方向上设置有蓄电池端子110、111的一侧(参照图5、图8)。即,端子47a、47b形成于起动机47的右侧。如此,由于将蓄电池端子110、111、主线束114、端子47a、47b配置在车宽方向上的同一侧,因此,能够缩短主线束114、线束h的长度。此外,端子47a、47b的一方侧为正极(+)的端子,另一方为负极(-)的端子。
在肋保持部98R的前方侧的主框架20R上设置有保持主线束114的线束保持部120(参照图5、图7)。该线束保持部120以从头管18附近延伸至肋保持部98R的前端部附近的方式形成。在该线束保持部120上沿车身前后方向设置有多个线引导件122(参照图5)。因此,通过线束保持部120的线引导件122和蓄电池盒92的线引导件118,能够从头管18附近至蓄电池盒92以沿着主框架20R的方式对主线束114进行布线。
在蓄电池盒92的上表面形成有软管支承部(线引导件)126,该软管支承部126对以连接燃料箱63和引擎14的方式设置的燃料软管124(参照图5、图7、图8)进行支承。软管支承部126设置在蓄电池盒92的、车宽方向上线引导件118的另一方侧,即,与形成有线引导件11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即,软管支承部126设置在蓄电池盒92的左侧。具体而言,软管支承部126设置于蓄电池盒92的肋保持部98L,并且沿着肋保持部98L在车身前后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据此,能够将燃料软管124以沿着主框架20L和肋保持部98L的方式进行布线。软管支承部126具有从一侧方和上方覆盖燃料软管124的形状。
图9是表示从两侧方向和上方覆盖机动两轮车10的蓄电池82和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的罩130的外观主要部分立体图。罩130设置在头管18和行李箱62之间。罩130具有罩主体部134和盖部136。该盖部136能够拆下,并且以能够覆盖罩主体部134的开口部134a的方式安装于罩主体部134。该罩主体部134的开口部134a形成在蓄电池82的上方。因此,盖部136设置在蓄电池82的上方。在与跨骑式车辆的上下方向正交的平面上,罩主体部134的开口部134a和盖部136具有比蓄电池82大的形状。该盖部136的前方侧通过未图示的爪部钩挂在罩主体部134上,盖部136的后方侧通过螺钉138紧固于罩主体部134。因此,盖部136通过所述爪部和螺钉138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固定于罩主体部134。通过将该盖部136从罩主体部134拆下,露出蓄电池82,能够将收纳于蓄电池盒92的蓄电池82经由罩主体部134的开口部134a取出。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10的蓄电池配置结构为,在侧视时,收纳蓄电池82的蓄电池盒92的至少局部位于引擎14的上方且配置在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之间。因此,能够在车身中心区域配置蓄电池82,使得用于供电的线束h和主线束114的布线变得容易。另外,与在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的外侧配置蓄电池82相比,能够使机动两轮车10的车宽变窄。另外,能够提高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的后方空间的布局的自由度。
由于在引擎14的上方且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的下方配置作为电气电子设备的起动机47,因此,能够缩短向起动机47的布线,即,能够缩短连接起动机47和蓄电池82的电线。
枢支框架24由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侧壁84L、84R和连接左右一对侧壁84L、84R的后壁86构成。并且,构成有重合部90,该重合部90为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在车宽方向上接合于枢支框架24的左右一对侧壁84L、84R而形成,在侧视时,蓄电池82的至少局部与重合部90重叠。因此,即使在被施加车宽方向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牢固地保护蓄电池盒92和蓄电池82。通过由枢支框架24的后壁86还从后方包围蓄电池82,因此,也能够抑制蓄电池盒92和蓄电池82向后方移动。
由于蓄电池82以其长边方向朝向车身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使机动两轮车10的车宽变窄。在蓄电池82的上表面设置有靠近车宽方向的一方侧的蓄电池端子110、111,在蓄电池盒92的、车宽方向上设置蓄电池端子110、111的一侧形成有线引导件118,该线引导件118对连接于蓄电池82的主线束114进行保持。因此,通过能够由蓄电池盒92构成对连接于蓄电池82的主线束114进行保持的线引导件118,能够减少零部件数量。另外,通过将蓄电池端子110、111和线引导件118在车宽方向上配置在同一侧,能够缩短主线束114的长度。
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由板部件93构成,在其上部沿车身前后方向形成有肋94L、94R。并且,在蓄电池盒92的左右端部形成有用于保持肋94L、94R的肋保持部98L、98R。因此,通过肋保持部98L、98R与肋94L、94R抵接,能够简便地抑制蓄电池盒92向左右偏离偏移,并且能够使蓄电池盒92配置在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之间。另外,通过肋保持部98L、98R,能够避免肋94L、94R与电线(主线束114、线束h)等其他零部件接触。并且,线引导件118沿肋保持部98R形成。因此,能够将主线束114沿着主框架20R进行布线。
燃料箱63被支承于车座导轨22L、22R,并且设置有从燃料箱63连接至引擎14的燃料软管124。在蓄电池盒92的上表面形成有沿着车身前后方向支承燃料软管124的软管支承部126,软管支承部126在车宽方向上配置于线引导件118的另一方侧。因此,能够将燃料软管124和线引导件118在车宽方向上左右分开配置。另外,能够使燃料软管124沿着一方的主框架20L配置,使线引导件118沿着另一方的主框架20R配置,而使布线变得容易。
在蓄电池盒92的后方形成有盒固定部102L、102R,该盒固定部102L、102R形成在比形成于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的肋94L、94R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据此,能够在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之间获得较大的空间,从而能够获得较大的蓄电池82的收纳区域。因此,能够增大蓄电池82的容量。该盒固定部102L、102R固定于左右一对车座导轨22L、22R。此外,盒固定部102L、102R也可以固定于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主框架20L、20R由2张板部件93构成,但也可以由1张板部件93构成。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一张板部件93弯折成U字状,并将两端部接合,能够形成中空结构的主框架20L、20R。通过该接合而在主框架20L、20R的上部形成肋94L、94R。

Claims (5)

1.一种跨骑式车辆(10)的蓄电池配置结构,其具有:
转向轴(31),其对前轮(WF)以能够操纵的方式进行支承;
头管(18),其支承所述转向轴(31);
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其从所述头管(18)向后方延伸;
车座导轨(22L、22R),其固定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
后轮(WR),其设置于所述车座导轨(22L、22R)的下方;
枢支框架(24),其接合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的后方,向下方延伸;和
内燃机(14),其配置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的下方,固定于所述枢支框架(24),
其特征在于,
在侧视时,收纳蓄电池(82)的蓄电池盒(92)的至少局部于所述内燃机(14)的上方配置在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之间,
所述枢支框架(24)由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侧壁(84L、84R)和连接所述左右一对侧壁(84L、84R)的后壁(86)构成,
构成有重合部(90),该重合部(90)为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在车宽方向上接合于所述枢支框架(24)的所述左右一对侧壁(84L、84R)而形成,
在侧视时,所述蓄电池(82)的至少局部与所述重合部(90)重叠,
所述蓄电池(82)以其长边方向朝向车身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
在所述蓄电池(82)的上表面设置有靠近车宽方向的一方侧的蓄电池端子(110、111),
在所述蓄电池盒(92)的、车宽方向上设置所述蓄电池端子(110、111)的一侧形成有线引导件(118),该线引导件(118)对连接于所述蓄电池(82)的电线(114)进行保持,
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由板部件(93)构成,在其上部沿车身前后方向形成有肋(94L、94R),
在所述蓄电池盒(92)的左右端部形成有保持所述肋(94L、94R)的肋保持部(98L、98R),
通过所述肋保持部(98L、98R)抵接于所述肋(94L、94R),来将所述蓄电池盒(92)配置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之间,
所述线引导件(118)沿着所述肋保持部(98R)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的蓄电池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燃机(14)的上方且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的下方配置有电气电子设备(4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的蓄电池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座导轨(22L、22R)上支承有燃料箱(63),
设置有从所述燃料箱(63)连接至所述内燃机(14)的燃料软管(124),
在所述蓄电池盒(92)的上表面形成有沿着车身前后方向支承所述燃料软管(124)的软管支承部(126),
所述软管支承部(126)在车宽方向上配置在所述线引导件(118)的另一方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的蓄电池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蓄电池盒(92)的后方形成有盒固定部(102L、102R),
所述盒固定部(102L、102R)形成在比形成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的所述肋(94L、94R)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
所述盒固定部(102L、102R)固定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或者所述车座导轨(22L、22R)。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的蓄电池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蓄电池盒(92)的后方,且于左右一对车座导轨(22L、22R)之间设置有能够收纳物品的行李箱(62),
设置于所述行李箱(62)的固定部(62aL、62aR)与所述盒固定部(102L、102R)一起紧固,并固定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20L、20R)或所述左右一对车座导轨(22L、22R)。
CN201580083433.0A 2015-09-28 2015-09-28 跨骑式车辆的蓄电池配置结构 Active CN1081371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77390 WO2017056167A1 (ja) 2015-09-28 2015-09-28 鞍乗型車両のバッテリ配置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7112A CN108137112A (zh) 2018-06-08
CN108137112B true CN108137112B (zh) 2020-05-22

Family

ID=58422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3433.0A Active CN108137112B (zh) 2015-09-28 2015-09-28 跨骑式车辆的蓄电池配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37112B (zh)
WO (1) WO20170561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70814B2 (ja) 2017-11-21 2020-03-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6980641B2 (ja) * 2018-12-25 2021-12-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10159A (ja) * 1992-05-12 1993-11-22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のバッテリーホルダー
CN1439551A (zh) * 2002-02-07 2003-09-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两轮车的电瓶配置结构
EP2088069A1 (en) * 2008-02-05 2009-08-1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Body frame for motorcycle and motorcycl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CN201918767U (zh) * 2011-01-27 2011-08-03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蓄电池充电装置
CN102556243A (zh) * 2010-12-24 2012-07-11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的车架
JP2012192773A (ja) * 2011-03-15 2012-10-11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電装品の支持構造
CN102745288A (zh) * 2011-04-21 2012-10-24 铃木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CN103085920A (zh) * 2011-10-31 2013-05-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二轮机动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25073A (en) * 1979-08-01 1981-03-10 Yamaha Motor Co Ltd Fitting box of battery housing box for autobicycle
JPH0592782A (ja) * 1991-10-02 1993-04-16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バツテリ収納箱
JP5940794B2 (ja) * 2011-10-31 2016-06-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10159A (ja) * 1992-05-12 1993-11-22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のバッテリーホルダー
CN1439551A (zh) * 2002-02-07 2003-09-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两轮车的电瓶配置结构
EP2088069A1 (en) * 2008-02-05 2009-08-1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Body frame for motorcycle and motorcycl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CN102556243A (zh) * 2010-12-24 2012-07-11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的车架
CN201918767U (zh) * 2011-01-27 2011-08-03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蓄电池充电装置
JP2012192773A (ja) * 2011-03-15 2012-10-11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電装品の支持構造
CN102745288A (zh) * 2011-04-21 2012-10-24 铃木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CN103085920A (zh) * 2011-10-31 2013-05-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二轮机动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56167A1 (ja) 2017-04-06
CN108137112A (zh) 2018-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73962B2 (ja) 電装品の配置構造
WO2013094631A1 (ja) 鞍乗型車両
US9090217B2 (en) Storage part structure for saddle type vehicle
JP7177752B2 (ja) 乗物の電池パック
JP5938249B2 (ja) 電動式鞍乗り型車両のバッテリユニット
JP2011068279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バッテリ周辺構造
JP2011174428A (ja)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温センサ配置構造
JP2011070801A (ja) バッテリの固定構造
CN108137112B (zh) 跨骑式车辆的蓄电池配置结构
CN109689486B (zh) 跨骑型车辆的蓄电池箱
JP6133111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バッテリー配置構造
JP5212695B2 (ja) 自動二輪車
CN110494350B (zh) 鞍乘型车辆的电池配置结构
EP2546129B1 (en)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JP2020015420A (ja) 鞍乗型車両
WO2020050096A1 (ja) 鞍乗り型車両
CN107867351B (zh) 鞍乘型车辆的收纳箱构造
JP2012046067A (ja) 自動二輪車の電装部品取付構造
JP6139592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CN220905214U (zh) 鞍乘型车辆
CN216684702U (zh) 跨骑型车辆
JP2009281237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吸気構造
JP5536408B2 (ja) 鞍乗型車両のエンジンアース
CN219467907U (zh) 跨骑型车辆
JP2023047999A (ja) 鞍乗り型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