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68603B - 车辆下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下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68603B
CN108068603B CN201711070279.0A CN201711070279A CN108068603B CN 108068603 B CN108068603 B CN 108068603B CN 201711070279 A CN201711070279 A CN 201711070279A CN 108068603 B CN108068603 B CN 1080686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spacer
flange portion
vehicle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702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68603A (zh
Inventor
豊田和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068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686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686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686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4Arrangement of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2Casings or frames around the primary casing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01M50/26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e.g. straps, tie rods or peripheral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01M50/291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下部结构,包括:面板,容纳凹陷部布置在所述面板中;电池保持器,其附接至所述容纳凹陷部的底表面;以及电池,其附接至所述电池保持器。所述电池包括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所述电池保持器包括:托架,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托架上;第一夹持部,其使所述第一凸缘部置于所述托架和所述第一夹持部之间;以及第二夹持部,其使所述第二凸缘部置于所述托架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填充在第一侧表面和所述容纳凹陷部的内壁表面之间的空间中的间隔件布置在所述第一侧表面和所述容纳凹陷部的所述内壁表面之间并且布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上方。

Description

车辆下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下部结构。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16-137853号(JP 2016-137853 A)公开了一种车辆下部结构,其中如图7中图示出的,电池120固定在电池保持器110上。电池120的电池主体121具有四边形箱的形状。第一凸缘部122a从电池主体121的前侧表面121a的下边缘向前突出。第二凸缘部122b从电池主体121的后侧表面121b的下边缘向后突出。
电池保持器110设置有安装了电池120的板状托架111。弯曲成使得其末端指向后方的前侧夹持部112从托架111的前边缘向上突出。前侧夹持部112具有与电池120的第一凸缘部122a的上表面抵接的末端部。电池120的第一凸缘部122a由前侧夹持部112和托架111夹持。后侧夹持部130通过螺栓B附接到托架111。后侧夹持部130的抵接部134抵接电池120的第二凸缘部122b的上表面。电池120的第二凸缘部122b由后侧夹持部130的抵接部134和托架111夹持。
发明内容
JP 2016-137853 A中公开的车辆下部结构中的电池120在车辆与车辆前方的障碍物碰撞或车辆突然停止时可能通过惯性而向前移动。此时,如图8中图示出的,通过将第一凸缘部122a和前侧夹持部112彼此抵接的部分用作支点,提升电池120的后侧部分的力矩作用在电池120上。因此,一旦大的惯性力起作用,则电池120的第二凸缘部122b和后侧夹持部130可能彼此分离,并且电池120可能被从电池保持器110移除。
相同的情况可能发生在电池的凸缘部通过夹持件以及JP 2016-137853 A中公开车辆下部结构进行固定的任意附接结构中。另外,根据夹持部和凸缘部布置的方向,相同的情况不仅可能发生在大的惯性力作用在车辆的前侧的情况下,而且还发生在例如大的惯性力作用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情况下。
本发明的方案涉及一种车辆下部结构,其包括:面板,向车辆的下侧凹陷的容纳凹陷部布置在所述面板中;电池保持器,其附接至所述容纳凹陷部的底表面;以及电池,其附接至所述电池保持器。所述电池包括四边形箱状电池主体、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所述第一凸缘部从第一侧表面向外突出并且沿着所述第一侧表面的下边缘延伸,所述第一侧表面为所述电池主体的四个侧表面中的一个,并且所述第二凸缘部从所述电池主体的第二侧表面向外突出并且沿着所述第二侧表面的下边缘延伸,所述第二侧表面在与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第一侧表面相反的一侧。所述电池保持器包括安装了所述电池的托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抵接所述第一凸缘部的上表面并且使所述第一凸缘部置于所述托架和所述第一夹持部之间,并且所述第二夹持部抵接所述第二凸缘部的上表面并且使所述第二凸缘部置于所述托架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间隔件填充在所述第一侧表面和所述容纳凹陷部的内壁表面之间的空间中,所述间隔件布置在所述第一侧表面和所述容纳凹陷部的所述内壁表面之间并且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的该方案,所述电池的所述第一侧表面抵接所述间隔件,并且在所述电池准备移动到所述第一夹持部侧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所述电池的向所述第一夹持部侧越过所述间隔件的运动。于是,能够抑制电池向第一夹持部侧的过度运动、电池的第二凸缘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接合范围的减小,以及电池的第二凸缘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接合的释放的可能性的增加。即便电池的第二凸缘部侧被惯性力提升,也能够抑制电池的过度倾斜,这是因为电池的第一侧表面抵接间隔件。于是,电池不被从电池保持器移除。
在本发明的方案的车辆下部结构中,所述间隔件可具有面对所述电池的第一侧表面的面对表面,并且所述面对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定位在所述电池的质心的上方。在所述间隔件仅抵接所述电池的质心的下方的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电池的第二凸缘部侧在一些情况下通过电池的抵接间隔件的部分用作支点而被提升。在上述构造中,间隔件的面对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定位在电池的质心的上方,并且间隔件抵接电池的质心的上方的位置。于是,能够恰当地抑制在电池抵接间隔件的面对表面时引起电池的第二凸缘部提升的倾斜。
在本发明的方案的车辆下部结构中,所述面对表面在所述第一侧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可定位在所述第一侧表面在所述第一侧表面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的外侧。在上述构造中,当电池的第一侧表面抵接间隔件的面对表面时,电池的第一侧表面在整个宽度方向上抵接间隔件。于是,能够抑制电池的第一侧表面在宽度方向上与间隔件的局部接触以及电池的方向上的改变。
在本发明的方案的车辆下部结构中,所述间隔件可具有间隔件主体和从所述间隔件主体向所述下侧突出的一对腿部。在所述腿部之间的在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第一侧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间隙可超过所述第一夹持部在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第一侧表面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并且所述第一夹持部可布置在所述腿部之间。通过上述构造,间隔件可安装在容纳凹陷部的底表面上而不与第一夹持部干涉。
在本发明的方案的车辆下部结构中,抓握所述电池的抓握部可布置在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第一侧表面上。所述间隔件的上端面可定位在所述抓握部的上方;并且暴露所述抓握部的凹陷部可布置在所述间隔件的上端面中。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电池的抓握部可经由间隔件的凹陷部暴露。于是,抓握部可以由意图抓握电池的抓握部的工作者抓握,并且间隔件并不妨碍抓握。
在本发明的方案的车辆下部结构中,第三凸缘部可布置在所述电池主体的第三侧表面上,所述第三侧表面邻近所述第一侧表面和所述第二侧表面。所述第三凸缘部可向外突出并且沿着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第三侧表面的下边缘延伸。所述第二夹持部可抵接所述第三凸缘部的上表面,使得所述第三凸缘部置于所述托架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所述第二夹持部可具有抵接所述第二凸缘部的第一抵接部和抵接所述第三凸缘部的第二抵接部,并且所述第二抵接部在沿着所述第三侧表面的所述下边缘的方向上的长度可以比所述第一抵接部在沿着所述第三侧表面的所述下边缘的方向上的长度长。
在第一夹持部或电池变形的情况下,例如,电池的第二凸缘部在一些情况下移动到第一夹持部。在电池的第二凸缘部的运动超过第二夹持部和第二凸缘部彼此抵接的部分的长度的情况下,该长度为沿着第三侧表面的下边缘的方向上的长度,电池的第二凸缘部被第二夹持部移除。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甚至当电池的第二凸缘部被从第二夹持部移除时,也能够维持抵接第二夹持部的第三凸缘部的部分被部分地置于第二夹持部和托架之间的状态。在第二夹持部抵接第三凸缘部的上侧时,甚至当如上所述第二凸缘部被从第二夹持部移除时,能够通过抵接关系抑制电池的第二凸缘部侧的提升。
附图说明
将在下文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特征、优势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在附图中,相同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构成应用了车辆下部结构的车辆的车身框架的立体图;
图2是容纳凹陷部的立体图;
图3是车辆下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在附接有间隔件的状态下的容纳凹陷部的立体图;
图5是车辆下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图示出了当指向车辆的前侧的惯性力在未附接间隔件的情况下作用在电池上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根据现有技术的车辆下部结构的剖视图;以及
图8是图示出了当指向车辆的前侧的惯性力作用在根据现有技术的车辆下部结构中的电池上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后,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下部结构的实施例。如图1中图示出的,作为车辆的框架的车身框架50设置有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一对纵梁75。纵梁75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具有作为整体的板的形状的后地板面板60具有固定至纵梁75的上端面的下表面。
如图2中图示出的,后地板面板60设置有构成车厢的地板表面的上壁部61。上壁部61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外侧边缘在各纵梁75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后地板面板60还设置有板状的侧壁部62和板状的下壁部63。侧壁部62从上壁部6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边缘向下延伸。下壁部63从侧壁部62的下边缘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延伸。侧壁部62和下壁部63在上壁部61的两个侧边缘的位于前后方向上的后侧的一部分处布置。
如图1中图示出的,板状的下后面板74固定至后地板面板60的上壁部61的后边缘。下后面板74是竖立的,使得其与上壁部61基本成直角。后保险杠(未示出)附接到下后面板74的后侧表面。
如图2中图示出的,车身框架50设置有轮罩70,其位于后地板面板60的上壁部6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以及侧壁部62和下壁部63的前侧。轮罩70从上方覆盖后轮胎。内侧轮罩71和外侧轮罩72构成轮罩70。内侧轮罩71位于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外侧轮罩72位于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内侧轮罩71具有圆弧部71a。圆弧部71a弯曲成使得其在前后方向上的中间侧具有较高的位置。内侧轮罩7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侧边缘连接至后地板面板60的上壁部6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边缘和后地板面板60的侧壁部62的前边缘。另外,内侧轮罩71具有连接至后地板面板60的下壁部63的前边缘的后边缘。板状的接头71c从圆弧部71a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侧边缘延伸到圆弧部71a的径向方向上的外侧。
外侧轮罩72具有圆弧部72a,这与设置有圆弧部71a的内侧轮罩71的情况相同。圆弧部72a弯曲成使得其在前后方向上的中间侧具有较高的位置。板状的接头72c从圆弧部72a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侧边缘延伸到圆弧部72a的径向方向上的外侧。外侧轮罩72的接头72c通过焊接等方式接合到内侧轮罩71的接头71c。如图1中图示出的,外侧轮罩72的圆弧部72a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侧边缘和外侧轮罩72的圆弧部72a的后边缘连接至侧外面板73。侧外面板73构成车辆的侧表面的一部分。后地板面板60的下壁部63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侧边缘和下壁部63的后边缘也连接至侧外面板73。侧外面板73未在图2中图示出。
如图1中图示出的,在车身框架50中,凹陷到车辆的下侧的容纳凹陷部80由后地板面板60的侧壁部62和下壁部63、轮罩70的内侧轮罩71(圆弧部71a)和外侧轮罩72(圆弧部72a)以及侧外面板73分隔开。换句话说,容纳凹陷部80位于纵梁75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和后轮胎的后方,并且相对于后地板面板60的上壁部61向下凹陷。另外,容纳凹陷部80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超过容纳凹陷部80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如图2中图示出的,用于固定电池20的电池保持器10附接至下壁部63的上表面。下壁部63的上表面是容纳凹陷部80的底表面。电池保持器10设置有托架11。托架11固定至下壁部63的上表面。托架11具有矩形板的形状并且使其长度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托架11通过焊接固定至下壁部63的上表面。
如图2和图5中图示出的,电池保持器10设置有板状的第一夹持部(前侧夹持部)12。前侧夹持部12从托架11的前边缘向上突出。前侧夹持部12设置有直立部13。直立部13从托架11的前边缘向上延伸。直立部13相对于托架11以直角竖立。抵接部14从直立部13的上边缘向上且向后倾斜地突出。上部15从抵接部14的上边缘(后边缘)向前突出。如上所述,直立部13、抵接部14和上部15组成的前侧夹持部12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托架11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前侧夹持部12位于托架11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间。在本实施例中,托架11和前侧夹持部12彼此集成。
如图2和图5中图示出的,板状的支撑板16从托架11的后边缘向上且向后倾斜地延伸。支撑板16具有与下壁部63的上表面间隔开的下表面。支撑板16设置有支座部17,该支座部17在支撑板16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中向上凸起。支座部17具有平行于托架11的上表面部。螺栓孔17a布置在支座部17中。螺栓孔17a在支座部17的厚度方向上穿透该支座部17。
如图2中图示出的,板状的侧部18从托架1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侧边缘向上突出。侧部18垂直于托架11直立。侧部18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侧表面抵接后地板面板60的侧壁部62。
如图3和图5中图示出的,电池保持器10设置有第二夹持部(后侧夹持部)30,该第二夹持部30附接至支撑板16。后侧夹持部30设置有附接部31,该附接部31具有在俯视图中的大致半圆形。如图3中图示出的,向上凸起的凸起部32大致布置在附接部31的中间。凸起部32类似于支撑板16的支座部17的形状,并且允许支撑板16的支座部17配合到附接部31的凸起部32的下表面侧中。如图5中图示出的,螺栓孔32a布置在凸起部32中并且螺栓孔32a在凸起部32的厚度方向上穿透凸起部32。附接部31设置有支撑部33。该支撑部33成形为使得其从凸起部32后面的一部分向上弯曲。支撑部33向上且向后倾斜地延伸。支撑部33具有抵接支撑板16的上表面的下表面。
如图3和图5中图示出的,后侧夹持部30设置有板状的第一抵接部34,该板状的第一抵接部34从附接部31的前边缘向上且向前倾斜地延伸。板状的第一末端部35从第一抵接部34的前边缘向上延伸。如图3中图示出的,后侧夹持部30设置有大致L形的连接部36并且该连接部36从附接部3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端部向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延伸并且从其中间向前延伸。板状的第二抵接部37从连接部36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边缘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上且向内倾斜地延伸。板状的第二末端部38从第二抵接部37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边缘向上延伸。第二抵接部37和第二末端部38具有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该尺寸超过第一抵接部34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
如图3中图示出的,电池30安装在电池保持器10的托架11的上表面上。电池20具有作为整体的长方体形状。电池20安装成使得其纵向方向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电池20设置有电池主体21。电池主体21具有四边形箱的形状并且电池液体等储存在电池主体21中。如图5中图示出的,第一凸缘部22a从第一侧表面(前侧表面)21a向前突出。前侧表面21a是电池主体21的四个侧表面中的位于前侧的一个侧表面。第一凸缘部22a沿着前侧表面21a的下边缘延伸。第二凸缘部22b从第二侧表面(后侧表面)21b向后突出。后侧表面21b是电池主体21的位于前侧表面21a的相反侧(位于后侧)的侧表面。第二凸缘部22b沿着后侧表面21b的下边缘延伸。如图3中图示出的,第三凸缘部22c从外侧表面21c向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突出。电池主体21的外侧表面21c是其邻近前侧表面21a和后侧表面21b并且位于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侧表面。第三凸缘部22c沿着外侧表面21c的下边延伸。第四凸缘部从电池主体21的内侧表面向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突出。电池主体21的内侧表面是其邻近前侧表面21a和后侧表面21b并且位于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侧表面。第四凸缘部沿着内侧表面的下边缘延伸。
如图3和图5中图示出的,电池20设置有位于电池主体21的前侧表面21a上的抓握部23a。抓握部23a用于工作者抓握并提升电池20。抓握部23a从前侧表面21a向前突出并且在前侧表面21a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电池20设置有位于电池主体21的后侧表面21b上的抓握部23b,这与设置在前侧表面21a上的抓握部21a的情况相同。抓握部23b从后侧表面21b向后突出并且在后侧表面21b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后侧表面21b上的抓握部23b位于与前侧表面21a上的抓握部23a相同的高度。
如图3中图示出的,电池20在电池主体21的上侧设置有盖部24。盖部24封盖电池主体21的上侧开口。盖部24基本上具有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和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比电池主体21略宽的板状,以便电池主体21的开口被覆盖。一对端子部25a、25b布置在盖部24的上侧,并且端子部25a、25b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彼此分离。电缆(未图示出)分别连接至端子部25a、25b。电池20经由该电缆向车辆供给电能。
如图5中图示出的,电池20的前侧表面21a上的第一凸缘部22a被夹持在电池保持器10的托架11和前侧夹持部12的抵接部14之间。
后侧夹持部30布置在电池20的后侧表面21b上的第二凸缘部22b上和支撑板16的上侧上。后侧夹持部30的凸起部32配合到支撑板16的支座部17。螺母42附接到支座部17的下侧。螺栓41从后侧夹持部30的上侧插入到后侧夹持部30的螺栓孔32a和支座部17中的螺栓孔17a中,并且螺栓41旋拧到螺母42中。于是,后侧夹持部30固定到支座部17并且电池20的后侧表面21b上的第二凸缘部22b被夹持在电池保持器10的托架11和后侧夹持部30的第一抵接部34之间。另外,电池20的后侧表面21b接触后侧夹持部30的第一末端部35。
如图3中图示出的,电池20的外侧表面21c的第三凸缘部22c被夹持在电池保持器10的托架11和后侧夹持部30的第二抵接部37之间。电池20的外侧表面21c与后侧夹持部30的第二末端部38表面接触。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沿着电池20的外侧表面21c的下边缘延伸的第三凸缘部22c的后侧部被夹持在托架11和第二抵接部37之间。如图3和图5中图示出的,第二抵接部37和第三凸缘部22c彼此抵接的部分处的长度X1超过第一抵接部34和第二凸缘部22b彼此抵接的部分的长度X2。长度X1是车辆的前后方向(沿着外侧表面21c的下边缘的方向)上的长度。类似地,长度X2是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
如图3至图5中图示出的,间隔件90布置在前侧夹持部12上方。间隔件90填充电池20的前侧表面21a和容纳凹陷部80的内壁表面之间的空间。后地板面板60的侧壁部62的位于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表面,内侧轮罩71(圆弧部71a)的位于后侧的表面,外侧轮罩72(圆弧部72a)的位于后侧的表面,以及侧外面板73的位于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表面构成容纳凹陷部80的内壁表面。在本实施例中,间隔件90布置在电池20的前侧表面21和两个表面之间。两个表面中的一个为后地板面板60的侧壁部62的位于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表面,并且两个表面的另一个为内侧轮罩71的位于后侧的表面。
间隔件90设置有间隔件主体91和一对腿部93。间隔件主体91定位在电池20的质心上方。腿部93从间隔件主体91向下突出并且支撑间隔件主体91。间隔件主体91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超过电池20的前侧表面21a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间隔件主体91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一部分位于轮罩70的外侧轮罩72的接头72c的外侧。
如图4和图5中图示出的,作为间隔件主体91的在后侧的表面的后端面91b是面对电池20的前侧表面21a的平坦表面,并且跟随(follow)电池20的前侧表面21a的形状。因为间隔件主体91定位在电池20的质心C上方,所以间隔件主体91的整个后端面91b定位在电池20的质心C上方。间隔件90的后端面91b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定位在电池20的前侧表面21a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的外侧。
作为间隔件主体91的在前侧的表面的前端面91a向前突出并且跟随容纳凹陷部80的内壁表面的形状。狭缝95布置在间隔件主体91的前端面91a中并且狭缝95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内侧轮罩71的接头71c和外侧轮罩72的接头72c插入到狭缝95中并且接头71c、72c不与间隔件主体91干涉。
作为间隔件主体91的在上侧的表面的上端面91c定位在电池20的抓握部23a上方。向下凹陷的凹陷部92布置在上端部91c的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凹陷部92在前后方向上布置在整个间隔件主体91上。凹陷部92具有定位在电池20的抓握部23a下方的底表面。凹陷部92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超过电池20的抓握部23a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抓握部23的延伸长度)。于是,电池20的前侧上的整个抓握部23a在本实施例中由凹陷部92暴露。
腿部93从下端面91d向下突出。下端面91d是间隔件主体91的在下侧的表面。腿部93布置成使得它们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腿部93之间的间隙略微超过前侧夹持部12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作为腿部93的在后侧的表面的后端面93b是与间隔件主体91的后端面91b齐平的平坦表面。每个腿部93的后端面93b面对电池20的前侧表面21a并且跟随前侧表面21a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间隔件主体91的后端面91b和各腿部93的后端面93b是间隔件90的面对表面。尽管间隔件90的后端面91b的一部分定位在电池20的前侧表面21a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外侧,但由于间隔件90的整个后端面91b是平坦的,所以整个后端面91b包括在面对表面中。
向前凹陷的凹槽94布置在腿部93的后端面93b的下端部中。凹陷94形成为使得凹槽94跟随电池20的第一凸缘部22a的形状并且不与第一凸缘部22a干涉。
如图4中图示出的,间隔件90通过间隔件主体部91的前端面91a抵接容纳凹陷部80的内壁表面而定位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另外,间隔件90通过间隔件90的腿部93布置成使得间隔件90的腿部93跨越前侧夹持部12而定位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换句话说,前侧夹持部12定位在腿部93之间并且间隔件主体91定位在前侧夹持部12的上侧。
尽管在图5中的前侧表面21a和后端面91b、93b之间未图示出间隙,但接近1mm至2mm的间隙可存在于前侧表面21a与后端面91b、93b中的每个之间。例如,该间隙可由间隔件90、容纳凹陷部80等的尺寸误差引起。优选的,略小的尺寸被设定为间隔件90的尺寸。这是因为间隔件90布置在电池20的前侧表面21a和容纳凹陷部80的内壁表面之间使得即便间隔件90、容纳凹陷部80等具有尺寸误差,间隙也会被填补。
此后,将参照图5和图6描述本实施例的作用和效果。未附接间隔件90的车辆下部结构作为比较实例在图6中图示出。
如图6中图示出的,一旦前向惯性力由于车辆的突然停止等作用在电池20上,则电池20有可能向前移动。此时,前侧夹持部12可能不能完全经受住电池20上的惯性力并且可能发生弹性变形。于是,电池20可能向前移动。然后,电池20的第二凸缘部22b可能向前移动并且第二凸缘部22b和后侧夹持部30的第一抵接部34之间的接合范围可能减少。于是,第二凸缘部22b和后侧夹持部30的第一抵接部34之间的接合可能被释放。
在本实施例中,间隔件90如图5中图示出地布置。因此,一旦电池30准备好向前移动,则电池20的前侧表面21a与间隔件90的后端面91b、后端面93b彼此抵接。于是,电池20的移动通过抵接间隔件90而被抑制。于是,能够抑制电池20的过度向前移动,能够抑制电池20的第二凸缘部22b与后侧夹持部30的第一抵接部34之间的接合范围的减小,以及能够抑制电池20的第二凸缘部22b和后侧夹持部30的第一抵接部34之间的接合的释放的可能性的增加。
如图6中图示出的,一旦电池20的第一凸缘部22a抵接前侧夹持部12的直立部13,则电池20不能超越前侧夹持部12的直立部13向前移动。一旦另外的向前惯性力在这种状态下作用在电池20上,则电池20可能如图6中的实线图示出的向前弹性地变形且被压缩。甚至在这种情况下,电池20的第二凸缘部22b向前移动并且第二凸缘部22b和后侧夹持部30的第一抵接部34之间的接合范围减小。图6中的双点划线示出了前向惯性力已经作用在电池20上的状态。在图6中,电池主体21被压缩的程度以夸张的方式图示出。
在第二凸缘部22b的前向移动的距离超过后侧夹持部30的第一抵接部34和第二凸缘部22b彼此抵接的部分的长度X2的情况下,长度X2为车辆的前后方向(沿着外侧表面21c的下边缘的方向)上的长度,则电池20的第二凸缘部22b未被后侧夹持部30夹持。
就这点而言,根据本实施例的后侧夹持部30设置有第二抵接部37以及第一抵接部34。后侧夹持部30的第二抵接部37和电池20的第三凸缘部22c彼此抵接的部分的长度X1超过后侧夹持部30的第一抵接部34和电池20的第二凸缘部22b彼此抵接的部分处的长度X2。长度X1是车辆的前后方向(沿着外侧表面21c的下边缘的方向)上的长度。长度X2是车辆的前后方向(沿着外侧表面21c的下边缘的方向)上的长度。于是,即便当后侧夹持部30的第一抵接部34和电池20的第二凸缘部22b并未彼此抵接时,也能够维持后侧夹持部30的第二抵接部37和电池20的第三凸缘部22c彼此抵接的状态。换句话说,能够维持第三凸缘部22c的后侧部夹持在托架11和后侧夹持部30的第二抵接部37之间的状态。
一旦在电池20的第一凸缘部22a和电池保持器10的前侧夹持部12彼此抵接的状态下前向惯性力作用在电池20上,提升电池20的后侧的力矩作用于用作支点的第一凸缘部22a和前侧夹持部12彼此抵接的部分。
在这种力矩于如图6中图示出的没有附接间隔件90的情况下作用在电池20上的情况下,电池20的第二凸缘部22b可能被从电池保持器10移除,电池20的第二凸缘部22b侧可能被提升,并且电池10可能向前跌倒。当如上所述第二凸缘部22b和后侧夹持部30的第一抵接部34之间的接合范围减小并且第二凸缘部22b和后侧夹持部30的第一抵接部34之间的接合可能被释放时,电池20特别容易跌倒。一旦电池20跌倒,则过度的力可能被施加到连接至电池20的端子部25a、25b的电缆,或者该电缆可能被从各端子部25a、25b移除。
在本实施例中,当电池20准备倾斜并且前侧表面21a准备向前跌倒时,力从电池20侧作用到间隔件90侧,其中电池20的前侧表面21a与间隔件90的后端面91b、后端面93b如图5中图示出地彼此抵接。
间隔件90的前端面91a抵接作为容纳凹陷部80的内壁表面的一部分的后地板面板60以及内轮罩71。于是,间隔件90由容纳凹陷部80的内壁表面支撑。于是,甚至当使电池20倾斜的力矩起作用时,电池20的倾斜能够受到间隔件90抑制。即便电池20的第二凸缘部22b通过惯性力被一定程度地提升,因为电池20的前侧表面21a抵接间隔件90,也能够抑制电池20的过度倾斜。于是,电池20不被从电池保持器10移除。因为电池20不被从电池保持器10移除,所以能够抑制归咎于电池20的跌倒的电缆从电池20的端子部25a、25b的移除。
在间隔件90仅抵接电池20的质心C下方的位置的情况下,使电池20的后侧提升的力矩可以作用于其用作支点的抵接间隔件90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在这方面,间隔件90的间隔件主体91的后端面91b定位在电池20的质心C上方。于是,甚至当使电池20倾斜的力矩起作用时,电池20的前侧表面21a抵接间隔件90的定位在电池20的质心C上方的后端面91b。于是,当电池20抵接间隔件主体91的后端面91b时,不易于产生通过用作支点的抵接部使电池20的后侧提升的力矩。通过采用该构造,能够恰当地抑制引起电池20的第二凸缘部22b侧提升的倾斜。
间隔件90的后端面91b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定位于电池20的前侧表面21a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外侧。于是,当电池20的前侧表面21a抵接间隔件90的后端面91b时,电池20的前侧表面21a在车辆的整个宽度方向上抵接间隔件90的后端面91b。于是,可以抑制电池20的前侧表面21a与间隔件90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局部接触和电池20在纵向方向上的方向改变。
为了有效地抑制电池20的跌倒和倾斜,优选地,在间隔件90的面对表面设置在上方并且尽可能远离前侧夹持部12的情况下,间隔件90和电池20彼此抵接。然而,电池20在前侧表面21a上设置有抓握部23a。于是,如果间隔件90布置在抓握部23a的前侧,间隔件90将会成为障碍物并且抓握部23a将难以被意图抓握电池20的抓握部23a的工作者抓握。当电池20例如被工作者取出时,其需要预先移动间隔件90以便抓握电池20的抓握部23a。
间隔件90在电池20的抓握部23a的前侧设置有凹陷部92。于是,在间隔件90的上端面91c定位在抓握部23a上方的情况下,电池20的抓握部23a能够从上方暴露。结果,抓握部23a能够由意图抓握电池20的抓握部23a的工作者抓握并且间隔件90不妨碍抓握。
间隔件90的腿部93之间的间隙稍微超过前侧夹持部12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并且间隔件90布置成使得腿部93跨过该前侧夹持部12。于是,间隔件90定位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因此,不必使用用于附接的构件,并且不必为待定位在电池20的前侧表面21a和容纳凹陷部80的内壁表面之间的间隔件90执行通过粘合剂等的固定。
本实施例能够进行如下改变。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20的前侧表面21a是其第一侧表面,电池20的后侧表面21b是其第二侧表面,电池20的外侧表面21c是其第三侧表面,并且间隔件90仅布置在电池20的前侧表面21a和容纳凹陷部80的内壁表面之间。然而,间隔件还可以布置在另一间隙中。
通过电池20的后侧表面21b用作第一侧表面,间隔件90还可以布置在后侧夹持部30的第一抵接部34和第一末端部35上方以及布置在电池20的后侧表面21b和容纳凹陷部80的内壁表面之间。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电池20的向后跌倒。
在电池20的第四凸缘部和第三凸缘部22c由电池保持器10的夹持部夹持的情况下,通过电池20的内侧表面用作第一侧表面,可以布置填充电池20的内侧表面和容纳凹陷部80的内壁表面之间的空间的间隔件90。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电池20向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跌倒。
通过电池20的外侧表面21c用作第一侧表面,可以布置填充电池20的外侧表面21c和容纳凹陷部80的内壁表面之间的空间的间隔件90。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电池20向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跌倒。
在本实施例中,间隔件90的间隔件主体91的后端面91b定位在电池20的质心C上方。然而,间隔件90的后端面91b也可以定位在电池20的质心C下方。换句话说,间隔件90的面对电池20的表面可以仅存在于电池20的质心C下方。即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电池20的前侧表面21a抵接间隔件90的后端面91b,也能够抑制电池20的向前跌倒。
在本实施例中,间隔件90的后端面91b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定位在电池20的前侧表面21a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外侧。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电池20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可超过间隔件90的间隔件主体91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甚至在这种情况下,在电池20的前侧表面21a的一部分能够抵接间隔件90的后端面91b、后端面93b时,也能够抑制电池20的向前跌倒。
在本实施例中,间隔件90的腿部93之间的间隙稍微超过前侧夹持部12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间隔件90布置成使得腿部93跨过前侧夹持部12,并因此间隔件90定位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然而,实施例不局限于此。例如,间隔件90还能够通过容纳凹陷部80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稍微超过间隔件90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而定位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
间隔件90的腿部93可以被省略。即便省略了腿部93,如果例如间隔件90(间隔件主体91)直接安装在前侧夹持部12的上部15的上表面上,间隔件90仍能够布置在前侧夹持部12上方。另外,通过为了定位在电池20和容纳凹陷部80的内壁表面之间而使用用于附接的构件或通过执行借助粘合剂等的固定,间隔件90(间隔件主体91)能够布置在夹持部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间隔件90在间隔件主体91的整个前后方向上设置有凹陷部92。然而,实施例不局限于此。例如,即便当间隔件90的凹陷部92仅设置在间隔件主体91的后侧时,只要凹陷部92到达间隔件主体91的后端面91b,仍能够从上方暴露抓握部23a。
在本实施例中,间隔件90设置有凹陷部92。然而,当间隔件90的上端面91c定位在电池20的抓握部23a下方时,间隔件90可以不设置有凹陷部92。当电池20不具有抓握部23a时,间隔件90的凹陷部92的省略不具有特定的负面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抓握部23a从前侧表面21a向前突出。然而,本实施例不局限于此。抓握部23a还可以从前侧表面21a向后凹陷。甚至在这种情况下,理想的是通过间隔件90的凹陷部92暴露抓握部23a。
在本实施例中,后侧夹持部30设置有连接部36、第二抵接部37和第二末端部38。然而,后侧夹持部30也可以不设置有连接部36、第二抵接部37和第二末端部38。换句话说,后侧夹持部30可以仅夹持电池20的第二凸缘部22b。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保持器10的托架11和前侧夹持部12相互集成。然而,实施例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替代构造:作为相对于托架11分离的部件的前侧夹持部12通过螺栓紧固到托架11。另外,电池保持器10的托架11、支撑板16、支座部17和后侧夹持部30可以在这种情况下集成。
在本实施例中,容纳凹陷部80构造成定位在后轮胎后方。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容纳凹陷部80可以布置于后地板通道60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

Claims (3)

1.一种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板,向车辆的下侧凹陷的容纳凹陷部布置在所述面板中;
电池保持器,其附接至所述容纳凹陷部的底表面;以及
电池,其附接至所述电池保持器,其中:
所述电池包括四边形箱状电池主体、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所述第一凸缘部从第一侧表面向外突出并且沿着所述第一侧表面的下边缘延伸,所述第一侧表面为所述电池主体的四个侧表面中的一个,并且所述第二凸缘部从所述电池主体的第二侧表面向外突出并且沿着所述第二侧表面的下边缘延伸,所述第二侧表面在与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第一侧表面相反的一侧;
所述电池保持器包括安装了所述电池的托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抵接所述第一凸缘部的上表面并且使所述第一凸缘部置于所述托架和所述第一夹持部之间,并且所述第二夹持部抵接所述第二凸缘部的上表面并且使所述第二凸缘部置于所述托架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以及
间隔件,其填充在所述第一侧表面和所述容纳凹陷部的内壁表面之间的空间中,所述间隔件布置在所述第一侧表面和所述容纳凹陷部的所述内壁表面之间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上方,其中
所述间隔件具有面对所述电池的所述第一侧表面的面对表面,并且所述面对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定位在所述电池的质心的上方;
所述面对表面在所述第一侧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定位在所述第一侧表面在所述第一侧表面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的外侧;
所述第一夹持部设置有:
直立部,其从所述托架的前边缘向上延伸;
抵接部,其从所述直立部的上边缘向上且向后倾斜地突出,所述电池的所述第一凸缘部被夹持在所述托架和所述抵接部之间;以及
上部,其从所述抵接部的上边缘向前并且远离所述电池而突出;并且
所述间隔件直接安装在所述上部的上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抓握所述电池的抓握部布置在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第一侧表面上,并且所述间隔件的上端面定位在所述抓握部的上方;并且
暴露所述抓握部的凹陷部布置在所述间隔件的上端面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第三凸缘部布置在所述电池主体的第三侧表面上,所述第三侧表面邻近所述第一侧表面和所述第二侧表面,所述第三凸缘部向外突出并且沿着所述电池主体的所述第三侧表面的下边缘延伸;
所述第二夹持部抵接所述第三凸缘部的上表面,使得所述第三凸缘部置于所述托架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并且
所述第二夹持部具有抵接所述第二凸缘部的第一抵接部和抵接所述第三凸缘部的第二抵接部,并且所述第二抵接部在沿着所述第三侧表面的所述下边缘的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一抵接部在沿着所述第三侧表面的所述下边缘的方向上的长度长。
CN201711070279.0A 2016-11-17 2017-11-03 车辆下部结构 Active CN1080686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24511A JP6471738B2 (ja) 2016-11-17 2016-11-17 車両下部構造
JP2016-224511 2016-11-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68603A CN108068603A (zh) 2018-05-25
CN108068603B true CN108068603B (zh) 2024-01-19

Family

ID=62144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70279.0A Active CN108068603B (zh) 2016-11-17 2017-11-03 车辆下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266136B2 (zh)
JP (1) JP6471738B2 (zh)
CN (1) CN1080686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44311B2 (ja) * 2016-07-14 2019-07-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載機器固定構造
JP6681858B2 (ja) * 2017-09-19 2020-04-15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荷室構造
US10631429B2 (en) * 2018-07-13 2020-04-2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power module assembly
US11299109B2 (en) * 2020-03-16 2022-04-12 Honda Motor Co., Ltd. Modular side lining
WO2022181312A1 (ja) * 2021-02-26 2022-09-01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載機器の固定構造
JP7424352B2 (ja) 2021-06-23 2024-01-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支持構造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55110A1 (de) * 2005-11-18 2007-05-24 Volkswagen Ag Vorrichtung zum Befestigen einer Fahrzeugbatterie in oder an einem Fahrzeug
CN101151743A (zh) * 2005-03-30 2008-03-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组安装结构
CN201796973U (zh) * 2010-08-31 2011-04-1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蓄电池的安装固定结构
WO2011129147A1 (ja) * 2010-04-14 2011-10-20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のバッテリ固定装置
JP2012119220A (ja) * 2010-12-02 2012-06-21 Sansha Electric Mfg Co Ltd バッテリートレイ
CN102582407A (zh) * 2011-01-13 2012-07-18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机动车辆
CN102802982A (zh) * 2009-06-16 2012-11-28 雷诺股份公司 电池在机动车辆中的固定布置
CN104401403A (zh) * 2014-10-28 2015-03-1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地板组件和车辆
JP2016137853A (ja) * 2015-01-28 2016-08-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ッテリホルダ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47373A (en) * 1958-08-11 1960-08-02 Ford Motor Co Battery mounting apparatus
US3199624A (en) * 1963-08-23 1965-08-10 Gen Motors Corp Battery retainer
JPS4324007Y1 (zh) * 1965-05-20 1968-10-09
JPS5013531Y1 (zh) * 1970-08-29 1975-04-25
FR2193261B1 (zh) * 1972-07-24 1974-12-27 Peugeot
JP3918293B2 (ja) * 1998-04-10 2007-05-2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ッテリーの固定構造
US6230834B1 (en) * 1999-09-16 2001-05-15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Battery mounting system
US20020079152A1 (en) * 2000-12-27 2002-06-27 Van Hout James E. Apparatus for retaining a battery within a motor vehicle
FR2891515B1 (fr) * 2005-10-05 2008-02-29 Raymond Et Cie Soc En Commandi Dispositif de fixation d'une batterie
DE102010036684B4 (de) * 2010-07-28 2023-09-21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Befesti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Batterie in einem Kraftfahrzeug und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derartigen Besfestigungsvorrichtung
EP2527205B1 (en) * 2011-05-27 2015-10-14 Volvo Car Corporation Battery console for a vehicle
US8808894B2 (en) * 2012-01-25 2014-08-19 Chrysler Group Llc Battery tray retaining system
JP6379566B2 (ja) * 2014-03-25 2018-08-29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源モジュール
JP6245038B2 (ja) * 2014-03-31 2017-12-13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JP2016064675A (ja) * 2014-09-22 2016-04-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搭載構造
JP5797319B2 (ja) * 2014-11-04 2015-10-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バッテリ保持装置
JP6447274B2 (ja) * 2015-03-13 2019-01-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ッテリホルダ
JP6327241B2 (ja) * 2015-12-22 2018-05-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キャリア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1743A (zh) * 2005-03-30 2008-03-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组安装结构
DE102005055110A1 (de) * 2005-11-18 2007-05-24 Volkswagen Ag Vorrichtung zum Befestigen einer Fahrzeugbatterie in oder an einem Fahrzeug
CN102802982A (zh) * 2009-06-16 2012-11-28 雷诺股份公司 电池在机动车辆中的固定布置
WO2011129147A1 (ja) * 2010-04-14 2011-10-20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のバッテリ固定装置
CN201796973U (zh) * 2010-08-31 2011-04-1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蓄电池的安装固定结构
JP2012119220A (ja) * 2010-12-02 2012-06-21 Sansha Electric Mfg Co Ltd バッテリートレイ
CN102582407A (zh) * 2011-01-13 2012-07-18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机动车辆
CN104401403A (zh) * 2014-10-28 2015-03-1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地板组件和车辆
JP2016137853A (ja) * 2015-01-28 2016-08-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ッテリホル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79843A (ja) 2018-05-24
US20180141510A1 (en) 2018-05-24
CN108068603A (zh) 2018-05-25
US10266136B2 (en) 2019-04-23
JP6471738B2 (ja) 2019-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68603B (zh) 车辆下部结构
JP6879182B2 (ja) バッテリキャリア
BR112021020875A2 (pt) Sistema de grupo motopropulsor elétrico para veículos utilitários pesados
JP5555739B2 (ja) 車両のバッテリ装置
CN106356478B (zh) 电池组的密封结构
CN108025632B (zh) 发动机悬置构造
KR20170004028U (ko) 전기트럭용 배터리 팩 장착 구조
JP6965812B2 (ja) 電池パック
JP2017065381A (ja) 車両のバッテリ固定構造
JP6670888B2 (ja) バッテリの固定構造
JP2021037805A (ja) バッテリフレーム
JP6544311B2 (ja) 車載機器固定構造
JP2016137754A (ja) 車載電池
JP6098205B2 (ja) 電池パック
JP6623739B2 (ja) 車両の床下構造
JP7056468B2 (ja) 車両床下構造
JP2014133464A (ja) 車両用バッテリパック支持構造
JP7224193B2 (ja) 電池構造物固定構造
JP2015205595A (ja) 車載機器の固定構造
JP2020029245A (ja) 車両床下構造
JP2015123773A (ja) 車載機器搭載構造
JP7225983B2 (ja) 作業車
JP6315119B2 (ja) 電池パック
US20230104750A1 (en) Battery pack
JP7367594B2 (ja) バッテリーの車体アース構造、及びバッテリーの車体アー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