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2201A - 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和由其制备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 Google Patents

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和由其制备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22201A
CN107922201A CN201680045373.8A CN201680045373A CN107922201A CN 107922201 A CN107922201 A CN 107922201A CN 201680045373 A CN201680045373 A CN 201680045373A CN 107922201 A CN107922201 A CN 1079222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oxide
preparation
silicon dioxide
reaction
composite aerog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537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22201B (zh
Inventor
金钟勋
李悌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16/01436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7099488A1/ko
Publication of CN107922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22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222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22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3/00Silic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3/113Silicon oxides; Hydrates thereof
    • C01B33/12Silica; Hydrates thereof, e.g. lepidoic silicic acid
    • C01B33/14Colloidal silica, e.g. dispersions, gels, sols
    • C01B33/157After-treatment of gels
    • C01B33/158Purification; Drying; Dehydr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3/00Silic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3/113Silicon oxides; Hydrates thereof
    • C01B33/12Silica; Hydrates thereof, e.g. lepidoic silicic acid
    • C01B33/14Colloidal silica, e.g. dispersions, gels, sols
    • C01B33/157After-treatment of gels
    • C01B33/158Purification; Drying; Dehydrating
    • C01B33/1585Dehydration into aerog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1/00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 B01J31/02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1/00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 B01J31/02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 B01J31/0201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B01J31/0209Esters of carboxylic or carbonic ac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1/00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 B01J31/02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 B01J31/0215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s
    • B01J31/0225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s comprising sulfonic acid groups or the corresponding sal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FCOMPOUNDS OF THE METALS BERYLLIUM, MAGNESIUM, ALUMINIUM, CALCIUM, STRONTIUM, BARIUM, RADIUM, THORIUM, OR OF THE RARE-EARTH METALS
    • C01F11/00Compounds of calcium, strontium, or barium
    • C01F11/02Oxides or hydr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FCOMPOUNDS OF THE METALS BERYLLIUM, MAGNESIUM, ALUMINIUM, CALCIUM, STRONTIUM, BARIUM, RADIUM, THORIUM, OR OF THE RARE-EARTH METALS
    • C01F5/00Compounds of magnesium
    • C01F5/02Magnes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1Powder tap dens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2Surface area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高比例的金属氧化物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和由其制备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根据本发明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可以通过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第一反应并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第二反应来将金属氧化物比例调节至高水平,同时容易形成均匀的网络结构,由此,由于制备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可以含有高比例的金属氧化物,因此,不仅机械性能优异,而且可以表现出高比表面积和低振实密度特性。

Description

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和由其制备的 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技术领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12月09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5-0175393和于2016年12月07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6-0166123的权益,这两项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全部并入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大量的金属氧化物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以及由其制备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背景技术
由于二氧化硅气凝胶是孔隙率为约90%至约99.9%并且孔径为约1nm至约100nm的高比表面积的超多孔材料,具有优异的特性,如超轻、超绝缘和超低介电常数,因此,对气凝胶作为透明绝缘体和环境友好的高温绝缘体、用于高度集成器件的超低介电薄膜、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电极和用于脱盐的电极材料的应用研究,以及气凝胶材料的开发已经在积极地进行。
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最大优点是热导率为0.300W/m·K以下的超绝缘性,该热导率比诸如常规泡沫聚苯乙烯的有机绝缘材料的热导率更低。此外,气凝胶可以解决火灾情况下的火焰易损性和有毒气体的产生,这是常规有机绝缘材料的致命弱点。
为了防止由于干燥过程中发生的收缩现象引起的结构塌陷,通过制备疏水性二氧化硅气凝胶,然后通过热解除去表面改性剂的方法来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
具体地,二氧化硅气凝胶通过以下步骤制备:通过原硅酸四乙酯(TEOS)或水玻璃与酸催化剂的水解作用制备二氧化硅溶胶,向其中添加碱催化剂,并进行缩合反应来制备亲水性湿凝胶(第一步);老化所述湿凝胶(第二步);进行溶剂置换,其中,将老化后的湿凝胶加入到有机溶剂中,以用有机溶剂置换湿凝胶中存在的水(第三步);通过向溶剂置换后的湿凝胶中添加表面改性剂并进行长时间的改性反应来制备疏水性湿凝胶(第四步);通过对所述疏水性湿凝胶进行洗涤和干燥来制备疏水性二氧化硅气凝胶(第五步);以及使所述气凝胶热解(第六步)。
近来,为了进一步扩展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应用,已经提出改善二氧化硅气凝胶除了原有性能之外的机械性能的计划,例如,正在开发引入金属氧化物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通常,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将金属离子溶液和酸催化剂添加到水玻璃溶液中并进行反应来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湿凝胶(步骤1);以及对所述湿凝胶进行洗涤和干燥(步骤2)(参见图1)。对于上述制备方法,为了使气凝胶的网络结构良好地形成,通过添加酸催化剂在低酸度(pH)条件下进行反应。然而,由于金属氧化物在高pH范围内形成,因此,在制备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中,金属氧化物以低含量比例被包含。因此,由于通过引入金属氧化物来改善机械性能的效果不显著而在工业应用中具有限制。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可以制备包含高含量比例的金属氧化物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含有大量的金属氧化物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同时由于与现有技术相比生产成本降低而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金属离子溶液添加到水玻璃溶液中并进行第一反应来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凝聚物(agglomerate)(步骤1);将碱催化剂添加到所述凝聚物中并进行第二反应来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湿凝胶(步骤2);以及对所述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湿凝胶进行干燥(步骤3),其中,所述第一反应在pH<7.07的条件下进行,所述第二反应在pH>7.07的条件下进行,其中,所述第一反应和所述第二反应在满足下面的式1的条件下进行:
[式1]
4≤X-Y<6
其中,在式1中,X是所述第二反应中的pH,Y是所述第一反应中的pH。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不仅由于与现有技术相比生产成本相对降低而可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率,而且可以通过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第一反应并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第二反应,并且将第一反应和第二反应过程中的酸度调节至具有预定范围内的差异,来将金属氧化物比例调节至高水平,同时容易形成均匀的网络结构。
此外,由于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可以含有高比例的金属氧化物,因此,不仅机械性能可以优异,而且可以表现出高比表面积和低振实密度低特性。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制备方法和由其制备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适合于需要所述制备方法和所述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工业,例如,二氧化硅气凝胶工业。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所附的下面的附图通过实例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且与下面给出的本发明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能够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概念,因此,本发明不应当仅以这些附图中的事项来理解。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常规一般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以便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词语或术语不应理解为在常用的字典中所定义的含义。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词语或术语应当基于发明人可以适当地定义词语或术语的含义以最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则,理解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背景中和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高含量比例的金属氧化物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通常,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将金属离子溶液和酸催化剂添加到水玻璃溶液中并进行反应来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湿凝胶(步骤1);以及对所述湿凝胶进行洗涤和干燥(步骤2)(参见图1)。然而,对于上述制备方法,为了使气凝胶的网络结构良好地形成,通过添加酸催化剂在低酸度(pH)条件下进行反应,由于金属氧化物在高pH范围内形成,因此,在制备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中金属氧化物以低含量比例被包含。因此,由于通过引入金属氧化物来改善机械性能的效果不显著而在工业应用中具有限制。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所述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可以含有高含量比例的金属氧化物,同时由于也可以容易地形成网络结构而具有高孔隙率特性,如高比表面积和高孔体积。
下文中,将参照图2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在不同的pH条件下进行的第一反应和第二反应。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金属离子溶液添加到水玻璃溶液中并进行第一反应来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凝聚物(步骤1);将碱催化剂添加到所述凝聚物中并进行第二反应来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湿凝胶(步骤2);以及对所述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湿凝胶进行干燥(步骤3)。
此外,所述第一反应在pH<7.07的条件下进行,所述第二反应在pH>7.07的条件下进行,其中,第一反应和第二反应在满足下面的式1的条件下进行。换言之,第一反应和第二反应可以在不同的pH条件下进行。
[式1]
4≤X-Y<6
在式1中,X是第二反应中的pH,Y是第一反应中的pH。
步骤1是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凝聚物的步骤,并且可以通过将金属离子溶液添加到水玻璃溶液中并进行第一反应来进行。
具体地,步骤1是在将水玻璃溶液添加到反应器中之后,通过添加金属离子溶液并进行第一反应来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凝聚物的步骤。此时,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凝聚物可以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凝胶化合物。
此处,表述“第一反应”可以指溶胶-凝胶反应,表述“溶胶-凝胶反应”是由硅或金属醇盐单元前体物质形成网络结构的反应,其中,溶胶-凝胶反应可以指如下反应,其中,例如,在发生水与硅反应以在金属上形成羟基(-OH)官能团的水解作用之后,反应物与反应物通过缩合彼此连接并生长,其中,来自两个羟基官能团的单个水分子同时形成金属-氧键。
此处,网络结构可以指连接具有一种或多种类型的原子排列的任意特定多边形的平坦网形结构,或者指通过共享特定多面体的顶点、边和面而形成三维骨架结构的结构。
水玻璃溶液中水玻璃的浓度可以在0.125M至3.0M的范围内。在水玻璃浓度小于0.125M的情况下,由于凝聚物形成过大的多孔网络结构并且干燥过程中的收缩现象加强,因此,会形成具有差的物理性能,例如,非常高的振实密度和低孔隙率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在水玻璃浓度大于3.0M的情况下,由于凝聚物不会形成多孔网络结构而是形成致密结构,因此,最终制备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比表面积会降低。
此处,表述“水玻璃溶液”可以指将蒸馏水添加到水玻璃中并混合的稀溶液,所述水玻璃可以是通过使二氧化硅(SiO2)和碱熔融而得到的碱性硅酸盐硅酸钠(Na2SiO3)。
金属离子溶液可以包含金属化合物、酸催化剂和溶剂,并且,具体地,可以是通过将金属化合物溶解在溶剂中并且添加和混合酸催化剂而制备的混合物。金属离子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可以在0.125M至3.0M的范围内。具体地,金属离子溶液可以是包含钙离子(Ca2+)和镁离子(Mg2+)的二元金属离子溶液,此时,钙离子(Ca2+)与镁离子(Mg2+)的摩尔比可以在1:0.3至1:3.0的范围内。换言之,金属离子溶液可以是通过将钙化合物和镁化合物溶解在溶剂中而制备的金属离子溶液,并且钙化合物和镁化合物可以分别是氯化钙的水合物和氯化镁的水合物。具体地,钙化合物可以是二水合氯化钙(CaCl2·2H2O),镁化合物可以是六水合氯化镁(MgCl2·6H2O)。此外,对溶剂没有特别地限制,只要它可以充分溶解钙化合物和镁化合物即可,但是,例如,可以是蒸馏水。
另外,金属离子溶液的pH可以为0.1至4,并且pH可以通过金属离子溶液中包含的酸催化剂来调节。
具体地,如上所述,金属离子溶液可以是通过将金属化合物溶解在溶剂中并且添加和混合酸催化剂而制备的混合物,并且添加酸催化剂之前的pH值可以在8至11的范围内。换言之,金属离子溶液可以通过包含酸催化剂来具有上述pH范围,由此,可以容易地进行后面将要描述的第一反应。对金属离子溶液中酸催化剂的量没有特别地限制,并且酸催化剂的含量可以为使得金属离子溶液的pH值在上述范围内。
对酸催化剂没有特别地限制,但是,例如,可以是选自盐酸、硝酸、乙酸、硫酸和氢氟酸中的至少一种。
另外,金属离子溶液的添加量可以为使得该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与水玻璃溶液中的水玻璃可以容易地反应,具体地,可以添加金属离子溶液,使得金属离子溶液与水玻璃溶液的体积比在5:1至1:5的范围内。例如,可以添加金属离子溶液,使得金属离子溶液与水玻璃溶液的体积比为1:1。在将金属离子溶液以实现上述体积比范围的量添加到水玻璃溶液中的情况下,由于将具有不同pH值的水玻璃溶液和金属离子溶液混合以产生有利于第一反应的pH范围,因此,可以容易地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凝聚物。
此外,可以添加金属离子溶液,使得水玻璃溶液中的硅(Si)与金属离子溶液中的金属离子(Mg2+和Ca2+)的摩尔比在1:0.3至1:2.5的范围内。在使用金属离子溶液以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由于将水玻璃溶液和金属离子溶液混合以产生有利于第一反应的pH范围,因此,可以容易地形成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凝聚物。
此时,如上所述,第一反应可以在pH<7.07的条件下进行,并且,具体地,可以在4至7的pH范围内进行,其中,第一反应和后面将要描述的第二反应可以在满足式1的条件下进行。此时,如上所述,第一反应的pH可以通过在上述条件下将具有不同pH的水玻璃溶液和金属离子溶液混合来调节。
此外,对第一反应没有特别地限制,但是,例如,可以在搅拌的同时进行,并且搅拌可以通过使用磁棒或机械搅拌器在100rpm至500rpm下旋转进行。
步骤2是制备含有高含量比例的金属氧化物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湿凝胶的步骤,其中,步骤2可以通过向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凝聚物中添加碱催化剂并进行第二反应来进行。
具体地,第二反应可以指金属氧化物浸渍反应,并且,例如,是进一步浸渍由于第一反应的低pH而溶出的金属离子的反应,其中,由于通过向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凝聚物中添加碱催化剂来增加pH以形成碱性条件,因此,可以诱导浸渍反应。
如上所述,第二反应可以在pH>7.07的条件下进行,并且,具体地,可以在8.5至10的pH范围内进行,其中,第二反应和上述第一反应可以在满足式1的条件下进行。此时,第二反应的pH可以通过碱催化剂来调节,并且碱催化剂的用量可以为使得第二反应的pH在上述范围内。
对碱催化剂没有特别地限制,但是,例如,可以是选自氢氧化钠(NaOH)、氨水(NH4OH)和氢氧化钾(KOH)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地,碱催化剂可以是氢氧化钠。
步骤3是对所述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湿凝胶进行干燥来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步骤。
此时,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制备方法中,在干燥之前还可以进行洗涤步骤,洗涤是为了通过去除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杂质(例如,未反应的产物、副产物等)来得到高纯度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其中,对洗涤没有特别地限制,并且可以通过本领域中的常规方法进行。
例如,洗涤可以通过将蒸馏水或有机溶剂添加到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湿凝胶中并搅拌20分钟至1小时来进行,对有机溶剂没有特别地限制,但是,例如,可以是醇。在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洗涤的情况下,由于存在于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湿凝胶中的水被表面张力相对低的醇置换,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干燥过程中发生的收缩现象。
将水层从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湿凝胶中分离并除去之后,可以在100℃至190℃的温度下通过常压干燥进行干燥1小时至4小时。
如上所述,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制备方法包括通过将pH调节在特定条件下而进行的第一反应和第二反应,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制备方法可以制备含有高含量比例的金属氧化物同时容易形成网络结构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气凝胶可以是二氧化硅掺杂金属氧化物的气凝胶,所述金属氧化物可以是氧化镁(MgO)和氧化钙(CaO)的组合。换言之,所述气凝胶可以包含氧化镁(MgO)、氧化钙(CaO)和二氧化硅(SiO2)。
此处,掺杂指将有限量的异物添加到纯物质中,例如,可以指金属氧化物键合在二氧化硅的网络结构中。
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通过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因此,与常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相比,即使通过添加相同比例的金属离子来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金属离子的比例也会显著增加。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气凝胶中金属(Mg和Ca)与硅(Si)的摩尔比可以为0.2至2.0,特别地,为0.9至2.0。此外,所述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可以在气凝胶中包含15重量%至60重量%的金属氧化物。
另外,所述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比表面积可以大于150m2/g且等于或小于500m2/g,具体地,比表面积可以在250m2/g至500m2/g的范围内。
此外,所述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振实密度可以为0.07g/ml至0.30g/ml,并且,具体地,振实密度可以在0.07g/ml至0.10g/ml的范围内。
例如,所述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比表面积可以大于300m2/g且等于或小于500m2/g,振实密度可以为0.07g/ml以上至小于0.1g/ml。
此处,对于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中金属与硅的摩尔比,进行气凝胶的元素分析,并由元素分析结果计算摩尔比。具体地,通过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S-4800,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中使用能量色散光谱仪(EDS,OxfordINCAX-ray Microanalysis System)来进行元素分析,并且通过对各个样品进行五次分析来得到平均值。
振实密度在振荡2,500次之后使用振实密度测试仪(Jolting Volumeter TypeSTAVII)来测量,比表面积使用ASAP 2010分析仪(Micromeritics),基于根据分压(0.11<p/po<1)的吸附和解吸的氮气的量来测量。
下文中,将根据下面的实施例和实验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然而,提供下面的实施例和实验例仅用于例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
通过图2中所示的步骤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具体地,将包含盐酸的金属离子溶液(金属离子浓度为1.0M,摩尔比Mg2+:Ca2+=2:1)添加到水玻璃溶液(水玻璃浓度为1.0M)中,使得金属离子溶液中的金属离子(Me)与水玻璃溶液中的硅(Si)的摩尔比(Me/Si)为0.75,并进行第一反应来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凝聚物。将氢氧化钠添加到凝聚物中并进行第二反应来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湿凝胶。此时,添加氢氧化钠之前的第一反应过程中的pH为5,并且添加氢氧化钠之后的第二反应过程中的pH为9.2。用乙醇洗涤制备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湿凝胶,然后在小于100%的含水量下进行固/液分离,并在150℃的烘箱中进行常压干燥1小时,来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实施例2
除了添加金属离子溶液(金属离子浓度为1.0M,摩尔比Mg2+:Ca2+=2:1),使得金属离子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与水玻璃溶液中的硅的摩尔比为1.0,并且第二反应过程中的pH为9.0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实施例3
除了添加金属离子溶液(金属离子浓度为1.0M,摩尔比Mg2+:Ca2+=2:1),使得金属离子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与水玻璃溶液中的硅的摩尔比为0.333,并且第二反应过程中的pH为9.3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实施例4
除了添加金属离子溶液(金属离子浓度为1.0M,摩尔比Mg2+:Ca2+=2:1),使得金属离子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与水玻璃溶液中的硅的摩尔比为0.5,并且第二反应过程中的pH为9.1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实施例5
除了添加金属离子溶液(金属离子浓度为1.0M,摩尔比Mg2+:Ca2+=2:1),使得金属离子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与水玻璃溶液中的硅的摩尔比为1.5,并且第二反应过程中的pH为9.3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实施例6
除了添加金属离子溶液(金属离子浓度为1.0M,摩尔比Mg2+:Ca2+=2:1),使得金属离子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与水玻璃溶液中的硅的摩尔比为2.0,并且第二反应过程中的pH为9.4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实施例7
除了添加金属离子溶液(金属离子浓度为1.0M,摩尔比Mg2+:Ca2+=2:1),使得金属离子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与水玻璃溶液中的硅的摩尔比为1.0,第一反应过程中的pH为4.5,并且第二反应过程中的pH为10.0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此时,通过添加单独的盐酸来调节第一反应过程中的pH,并且通过氢氧化钠的添加量来调节第二反应过程中的pH。
比较例1
通过图1中所示的步骤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具体地,将包含盐酸的金属离子溶液(金属离子浓度为1.0M,摩尔比Mg2+:Ca2+=2:1)添加到水玻璃溶液(水玻璃浓度为1.0M)中,使得金属离子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与水玻璃溶液中的硅的摩尔比为0.5,并进行反应来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湿凝胶。此时,反应在pH为5下进行,并且反应结束之后的pH为5.4。用乙醇洗涤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湿凝胶,然后在小于100%的含水量下进行固/液分离,并在150℃的烘箱中进行常压干燥1小时,来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比较例2
除了添加金属离子溶液(金属离子浓度为1.0M,摩尔比Mg2+:Ca2+=2:1),使得金属离子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与水玻璃溶液中的硅的摩尔比为1.0,并进行反应之外,以与比较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湿凝胶。此时,反应在pH为5下进行,并且反应结束之后的pH为5.5。
比较例3
除了添加金属离子溶液(金属离子浓度为1.0M,摩尔比Mg2+:Ca2+=2:1),使得金属离子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与水玻璃溶液中的硅的摩尔比为1.5,并进行反应之外,以与比较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湿凝胶。此时,反应在pH为5下进行,并且反应结束之后的pH为5.2。
比较例4
除了将第一反应过程中的pH调节为3.1,并将第二反应过程中的pH调节为9.1之外,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此时,通过添加单独的盐酸溶液来调节第一反应过程中的pH,并且通过氢氧化钠的添加量来调节第二反应过程中的pH。
比较例5
除了将第一反应过程中的pH调节为5,并将第二反应过程中的pH调节为8.5之外,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此时,通过氢氧化钠的添加量来调节第二反应过程中的pH。
比较例6
除了将第一反应过程中的pH调节为3.1,并将第二反应过程中的pH调节为5.2之外,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此时,通过添加单独的盐酸来调节第一反应过程中的pH,并且通过氢氧化钠的添加量来调节第二反应过程中的pH。
比较例7
除了将第一反应过程中的pH调节为9,并将第二反应过程中的pH调节为5.1之外,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此时,通过添加单独的氢氧化钠来调节第一反应过程中的pH,并且通过添加单独的盐酸来调节第二反应过程中的pH。
实验例
为了比较在实施例1至7和比较例1至7中制备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物理性能,分析各个气凝胶中的元素,并且测量振实密度(g/ml)和比表面积(Brunauer-Emmett-Teller(BET),m2/g)。其结果示于下面的表1中。
(1)元素分析
通过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S-4800,HITACHI High-TechnologiesCorporation)中使用能量色散光谱仪(EDS,Oxford INCA X-ray Microanalysis System)来进行元素分析,并且通过对各个样品进行五次分析来得到平均值。
(2)振实密度(g/ml)
在振荡2,500次之后,使用振实密度测试仪(Jolting Volumeter Type STAVII)测量振实密度。
(3)比表面积(BET,m2/g)
使用ASAP 2010分析仪(Micromeritics),基于根据分压(0.11<p/po<1)的吸附和解吸的氮气的量来测量比表面积。
[表1]
如表1中所示,可以确认,与比较例1至7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相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制备的实施例1至7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含有大量的金属氧化物,同时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低振实密度。
具体地,作为将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图2中所示的步骤制备的实施例2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与比较例2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进行比较的结果,虽然所使用的金属离子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与水玻璃溶液中的二氧化硅的摩尔比相同,但是对于实施例2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与比较例2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相比,由元素分析得到的金属的比例显著增加约48倍(从0.330重量%增加至15.880重量%),同时振实密度降低约20%(从0.10g/ml降低至0.08g/ml),并且比表面积增加约27%(从300m2/g增加至380m2/g)。
此外,作为分别将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图2中所示的步骤制备,但是第一反应和第二反应在不满足式1的条件下进行的比较例4(在X-Y=6的条件下)和比较例5(在X-Y=3.5的条件下)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与实施例2(在X-Y=4的条件下)和实施例7(在X-Y=5.5的条件下)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进行比较的结果,可以确认,与比较例4和比较例5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相比,实施例2和实施例7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不仅具有增加的金属比例,而且具有显著降低的振实密度和显著增加的比表面积。这表明,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中,可以通过在不同的pH条件下并且在第一反应和第二反应的pH之间的差异在预定范围内的条件下进行第一反应和第二反应,来制备具有理想的物理性能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Claims (19)

1.一种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金属离子溶液添加到水玻璃溶液中并进行第一反应来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凝聚物;
(2)将碱催化剂添加到所述凝聚物中并进行第二反应来制备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湿凝胶;以及
(3)对所述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湿凝胶进行干燥,
其中,所述第一反应在pH<7.07的条件下进行,
所述第二反应在pH>7.07的条件下进行,
其中,所述第一反应和所述第二反应在满足式1的条件下进行:
[式1]
4≤X-Y<6
其中,在式1中,X是所述第二反应中的pH,Y是所述第一反应中的p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水玻璃溶液中水玻璃的浓度在0.125M至3.0M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金属离子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在0.125M至3.0M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金属离子溶液是包含钙离子(Ca2+)和镁离子(Mg2+)的二元金属离子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金属离子溶液中钙离子(Ca2+)与镁离子(Mg2+)的摩尔比在1:0.3至1:3.0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金属离子溶液包含酸催化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酸催化剂包括选自盐酸、硝酸、乙酸、硫酸和氢氟酸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添加所述金属离子溶液,使得所述水玻璃溶液中的硅与所述金属离子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的摩尔比在1:0.3至1:2.5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反应在4至7的pH范围内进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反应在8.5至10的pH范围内进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反应的pH通过所述碱催化剂来调节。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碱催化剂包括选自氢氧化钠、氨和氢氧化钾中的至少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3)的干燥通过在100℃至190℃的温度下常压干燥1小时至4小时来进行。
14.一种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其中,所述气凝胶中的硅(Si)与金属元素的摩尔比在1:0.2至1:2.0的范围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其中,所述气凝胶包含15重量%至60重量%的所述金属氧化物。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其中,所述金属氧化物包括氧化钙(CaO)和氧化镁(MgO)。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其中,所述气凝胶的比表面积大于150m2/g且等于或小于500m2/g。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其中,所述气凝胶的振实密度为0.07g/ml至0.30g/ml。
CN201680045373.8A 2015-12-09 2016-12-08 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79222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50175393 2015-12-09
KR10-2015-0175393 2015-12-09
KR1020160166123A KR101938369B1 (ko) 2015-12-09 2016-12-07 산화금속-실리카 복합 에어로겔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산화금속-실리카 복합 에어로겔
KR10-2016-0166123 2016-12-07
PCT/KR2016/014364 WO2017099488A1 (ko) 2015-12-09 2016-12-08 산화금속-실리카 복합 에어로겔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산화금속-실리카 복합 에어로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2201A true CN107922201A (zh) 2018-04-17
CN107922201B CN107922201B (zh) 2021-02-12

Family

ID=59279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5373.8A Active CN107922201B (zh) 2015-12-09 2016-12-08 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56800B2 (zh)
EP (1) EP3388391B1 (zh)
KR (1) KR101938369B1 (zh)
CN (1) CN10792220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4556A (zh) * 2018-05-28 2018-10-16 福建远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铜锰氧化物覆膜二氧化硅甲醛净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2159676A (zh) * 2020-09-29 2021-01-0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SiO2凝胶载体Ca-Fe基重金属固化剂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89371B1 (ko) 2015-02-13 2017-10-2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실리카 에어로겔 함유 블랑켓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따라 제조된 실리카 에어로겔 함유 블랑켓
KR101868683B1 (ko) * 2015-06-01 2018-06-1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금속산화물-실리카 복합 에어로겔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금속산화물-실리카 복합 에어로겔
CN107735169B (zh) 2015-06-01 2021-11-05 株式会社Lg化学 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和制备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KR101931569B1 (ko) * 2015-11-03 2018-12-2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소수성의 산화금속-실리카 복합 에어로겔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소수성의 산화금속-실리카 복합 에어로겔
KR20170110993A (ko) 2016-03-24 2017-10-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실리카 에어로겔 제조시스템
WO2018048289A1 (ko) 2016-09-12 2018-03-1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실리카 에어로겔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실리카 에어로겔
WO2018162036A1 (en) * 2017-03-07 2018-09-13 Toyota Motor Europe Process for synthesis of mg2si/mgo nanocomposites
KR102152215B1 (ko) * 2017-04-07 2020-09-0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침상형 금속-실리카 복합 에어로겔 입자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침상형 금속-실리카 복합 에어로겔 입자
KR102427622B1 (ko) 2017-06-01 2022-08-0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표시장치 및 터치패널
KR102192354B1 (ko) 2017-09-08 2020-12-1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산화금속-실리카 복합 에어로겔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산화금속-실리카 복합 에어로겔
WO2019050347A1 (ko) * 2017-09-08 2019-03-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산화금속-실리카 복합 에어로겔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산화금속-실리카 복합 에어로겔
KR102190889B1 (ko) 2017-11-21 2020-12-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고단열 및 고강도 실리카 에어로겔 블랭킷 제조방법
KR102316795B1 (ko) * 2017-12-28 2021-10-2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침상형 금속-실리카 에어로겔 복합입자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침상형 금속-실리카 에어로겔 복합입자
KR102316793B1 (ko) * 2017-12-28 2021-10-2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침상형 금속-실리카 에어로겔 복합입자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침상형 금속-실리카 에어로겔 복합입자
KR102529713B1 (ko) * 2018-12-20 2023-05-0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금속-실리카 복합 에어로겔의 제조방법,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금속-실리카 복합 에어로겔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색 안료
KR20210133286A (ko) * 2019-03-06 2021-11-05 후소카가쿠코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콜로이달 실리카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6950028B2 (ja) * 2020-03-26 2021-10-13 日本アエロジル株式会社 絶縁性フィラ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該絶縁性フィラーを含む絶縁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408400B (zh) * 2020-11-04 2022-07-26 福建中闽大地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二氧化硅的节水节能沉淀生产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77993A (en) * 1975-03-12 1976-08-31 Gulf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mpany Metal oxide aerogels
CN101264891A (zh) * 2008-04-14 2008-09-17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高强度、低密度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02659120A (zh) * 2012-04-18 2012-09-12 同济大学 一种疏水型大尺寸块体纳米多孔SiO2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03769016A (zh) * 2013-12-31 2014-05-07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疏水性SiO2-TiO2复合气凝胶的常压制备方法
CN104245582A (zh) * 2012-03-30 2014-12-24 建筑研究和技术有限公司 制备气凝胶的方法
KR20150003716A (ko) * 2012-01-20 2015-01-09 데시칸트 로터즈 인터내셔널 프라이빗 리미티드 건조제 기반 허니컴 화학필터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4941538A (zh) * 2015-06-03 2015-09-30 金承黎 一种原位复合制备硅基多元氧化物气凝胶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7666954A (zh) * 2015-06-01 2018-02-06 株式会社Lg化学 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以及制备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CN107683173A (zh) * 2015-06-01 2018-02-09 株式会社Lg化学 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和制备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31072A (en) 1960-11-10 1964-04-28 Monsanto Chemicals Novel silica aerogels and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same
US4717718A (en) * 1985-08-09 1988-01-05 Alza Corporation Device for the controlled delivery of a beneficial agent
DE19541715A1 (de) 1995-11-09 1997-05-15 Hoechst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organisch modifizierten Aerogelen, bei dem die gebildeten Salze ausgefällt werden
US6004436A (en) * 1996-08-16 1999-12-21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ocesses for the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inorganic aerogels
WO2001014054A1 (en) * 1999-08-23 2001-03-01 Rotem Amfert Negev Ltd. Silicon-containing titanium dioxyde,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catalytic compositions thereof
SE529160C2 (sv) 2004-12-27 2007-05-15 Svenska Aerogel Ab En metod för framställning av agglomerat av utfällt silikamaterial, ett mikroporöst material innefattande sådana agglomerat och användning därav
US8222302B2 (en) * 2005-11-29 2012-07-17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tania-silica aerogel monolith with ordered mesoporosity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KR101434273B1 (ko) 2007-03-15 2014-08-27 알이엠텍 주식회사 표면개질된 실리카겔의 제조 방법
US8596468B2 (en) * 2007-06-27 2013-12-03 J.M. Huber Corporation Composite caustic silica gel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gels made thereby
KR100997410B1 (ko) 2009-02-09 2010-11-30 주식회사 영일이엔지 실리카 에어로겔 제조방법
KR101227065B1 (ko) 2009-12-09 2013-01-30 (주)하니파워 에어로겔과 그의 제조 방법
KR101187568B1 (ko) 2010-09-29 2012-10-04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실리카 에어로겔 과립의 제조방법
JP2014051643A (ja) 2012-08-09 2014-03-20 Panasonic Corp 2剤式エアロゲル成形体材料、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断熱材、並びに、断熱材の製造方法
CN105377758B (zh) 2014-02-06 2018-04-03 Lg化学株式会社 疏水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07735169B (zh) 2015-06-01 2021-11-05 株式会社Lg化学 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和制备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KR101938654B1 (ko) * 2015-10-22 2019-01-1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산화금속-실리카 복합 에어로겔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산화금속-실리카 복합 에어로겔
KR101941648B1 (ko) * 2015-11-03 2019-01-2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소수성의 산화금속-실리카 복합 에어로겔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소수성의 산화금속-실리카 복합 에어로겔
KR101931569B1 (ko) * 2015-11-03 2018-12-2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소수성의 산화금속-실리카 복합 에어로겔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소수성의 산화금속-실리카 복합 에어로겔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77993A (en) * 1975-03-12 1976-08-31 Gulf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mpany Metal oxide aerogels
CN101264891A (zh) * 2008-04-14 2008-09-17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高强度、低密度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KR20150003716A (ko) * 2012-01-20 2015-01-09 데시칸트 로터즈 인터내셔널 프라이빗 리미티드 건조제 기반 허니컴 화학필터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4245582A (zh) * 2012-03-30 2014-12-24 建筑研究和技术有限公司 制备气凝胶的方法
CN102659120A (zh) * 2012-04-18 2012-09-12 同济大学 一种疏水型大尺寸块体纳米多孔SiO2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03769016A (zh) * 2013-12-31 2014-05-07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疏水性SiO2-TiO2复合气凝胶的常压制备方法
CN107666954A (zh) * 2015-06-01 2018-02-06 株式会社Lg化学 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以及制备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CN107683173A (zh) * 2015-06-01 2018-02-09 株式会社Lg化学 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和制备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CN104941538A (zh) * 2015-06-03 2015-09-30 金承黎 一种原位复合制备硅基多元氧化物气凝胶材料及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光武等: "二氧化硅气凝胶性能受热过程的影响",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米歇尔·安德烈·埃杰尔特等: "《气凝胶手册》", 31 December 2014,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4556A (zh) * 2018-05-28 2018-10-16 福建远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铜锰氧化物覆膜二氧化硅甲醛净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2159676A (zh) * 2020-09-29 2021-01-0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SiO2凝胶载体Ca-Fe基重金属固化剂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CN112159676B (zh) * 2020-09-29 2021-11-23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SiO2凝胶载体Ca-Fe基重金属固化剂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938369B1 (ko) 2019-01-14
CN107922201B (zh) 2021-02-12
EP3388391A4 (en) 2018-11-21
EP3388391A1 (en) 2018-10-17
EP3388391B1 (en) 2019-08-14
KR20170068391A (ko) 2017-06-19
US10556800B2 (en) 2020-02-11
US20180208474A1 (en) 2018-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2201A (zh) 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和由其制备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CN107108238B (zh) 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和制得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CN107108239B (zh) 疏水性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和由此制得的复合气凝胶
CN107001055B (zh) 疏水性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和该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US11242255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silica aerogel and silica aerogel produced thereby
CN108602681B (zh) 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以及由其制备的二氧化硅气凝胶
CN107735169B (zh) 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和制备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US10494265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silica aerogel and silica aerogel produced thereby
CN107922200A (zh) 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和由其制备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EP3674263B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hydrophobic silica aerogel granules
JP2020511394A (ja) 酸化金属−シリカ複合エアロゲ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より製造された酸化金属−シリカ複合エアロゲル
KR102113655B1 (ko) 실리카 에어로겔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실리카 에어로겔
CN110382417A (zh) 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和制备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
JP2008037672A (ja) 多孔質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