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57543A - 安装有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 - Google Patents

安装有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57543A
CN107757543A CN201710707863.6A CN201710707863A CN107757543A CN 107757543 A CN107757543 A CN 107757543A CN 201710707863 A CN201710707863 A CN 201710707863A CN 107757543 A CN107757543 A CN 1077575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vehicle
interior air
gas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078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57543B (zh
Inventor
深渡濑修
古村崇道
菅原宽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757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575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575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575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13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7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they are fold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021/0002Type of accident
    • B60R2021/0006Lateral colli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021/003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characterised by occupant or pedestian
    • B60R2021/0032Position of passeng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021/003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characterised by occupant or pedestian
    • B60R2021/0039Body parts of the occupant or pedestrian affected by the accident
    • B60R2021/0058Shou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021/23107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the bag being integrated in a multi-bag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13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 B60R2021/23146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seat moun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Bag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安装有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其中,在侧面安全气囊本体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内气囊比侧面安全气囊本体更早地膨胀并且展开,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按压乘员。内气囊在比乘员的腹部区域高的位置处膨胀并且展开。此外,反作用力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从由外侧框架支撑的反力板施加到内气囊。反力板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朝着前方超过外侧框架的前缘部延伸。从而,甚至在内气囊不太可能受到来自外侧框架的反作用力的高度上,反作用力也能够顺利地施加到内气囊。

Description

安装有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其上安装有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8-87631(JP 2008-87631 A)中描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辅助膨胀部(内气囊)设置在比主膨胀部(外气囊)更靠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处。在侧面碰撞时,在椅背的侧部中,内气囊比外气囊更早地膨胀且展开,从而从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按压乘员或乘客的从肩部区域到腹部区域这部分区域。从而,内气囊被配置为使乘员的上半身向着车辆内侧(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斜向前地移动。
发明内容
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比外气囊更早地膨胀且展开的内气囊能够在侧面碰撞的初期约束乘员。然而,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鉴于与乘员的身体的负荷耐受性的关系,未充分考虑到乘员被内气囊按压的区域。并且,在乘员的与腹部区域相比的上方位置处,特别是在与乘员的胸部区域的重心相比的上方位置处,当在车辆的侧视图中观看时,侧框架通常倾斜为从乘员的身体向后隔开。因此,膨胀且展开的内气囊的上侧难以受到来自侧框架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向内的反作用力,并且当内气囊约束乘员时,内气囊的上部可能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弯曲。从而,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在侧面碰撞时的内气囊的初期乘员约束性能方面存在改善的空间。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装有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能够改善侧面碰撞时内气囊的初期乘员约束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安装有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包括椅背、充气机、外气囊、内气囊和反力板。椅背包括侧框架和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上的侧部。充气机在所述椅背的所述侧部内位于所述侧框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外气囊在所述侧部内位于所述侧框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并且当从容纳在所述外气囊中的所述充气机供应气体时,所述外气囊适于在车室侧部与乘员之间膨胀并且展开。在所述侧框架的车辆前侧处,内气囊连接到外气囊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部分。所述内气囊适于在侧部中在比乘员的腹部区域高的位置处膨胀且展开,并且适于比所述外气囊更早地完成膨胀和展开,从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按压乘员。当在椅背的俯视剖面中观看时,反力板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由所述侧框架支撑,使得当在车辆的侧视图中观看时,所述反力板朝向车辆前方侧延伸超过所述侧框架的前缘部。反力板适于在膨胀和展开时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的反作用力施加到内气囊。
根据本发明以上方面,如果例如,检测到车辆的侧面碰撞,则致动在椅背的侧部中的放置在侧框架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上的充气机。因此,在侧部中的放置在侧框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外气囊在车室侧部与乘员之间膨胀且展开,并且在侧框架的车辆前侧处连接到外气囊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部分的内气囊在椅背的侧部中膨胀且展开。内气囊比外气囊更早地完成其膨胀和展开,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按压乘员。
此处,内气囊在比乘员的腹部区域高的位置处膨胀且展开。从而,能够防止在乘员的身体中具有相对低的负荷耐受性的腹部区域被内气囊按压;因此,能够增大内气囊的内部压力。此外,反作用力从被侧框架支撑的反力板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施加到内气囊。当在椅背的俯视剖面图中观看时,反力板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当在车辆侧视图中观看时,反力板朝着车辆前方侧延伸超过侧框架的前缘部。利用该布置,即使在内气囊不太可能或不可能受到来自侧框架的宽度上向内的反作用力的高度处(例如,在比乘员的胸部区域的重心高的位置处),宽度方向上向内的反作用力也能够顺利地施加到内气囊。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改善侧面碰撞时内气囊的初期乘员约束性能。
在根据本发明的以上方面的车辆座椅中,当在车辆的侧视图中观看时,膨胀且展开的内气囊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适于与乘员的肩胛骨重叠。
利用以上布置,膨胀且展开的内气囊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按压乘员的肩胛骨。由于在乘员的身体中,乘员的肩胛骨具有相对高的负荷耐受性,并且横向延伸,所以能够增大内气囊的内部压力,并且有效地使乘员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移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以上方面的车辆座椅中,反力板的下端可以被构造为位于比侧门的门饰板上所设置的扶手部的上表面高的位置。
利用以上布置,反力板位于比侧门的扶手部与椅背的侧框架之间的窄的间隙高的位置。从而,能够容易地确保反力板的安装空间。
根据以上方面的车辆座椅可以还包括容纳在外气囊中的安装支架,并且安装支架、充气机、外气囊和内气囊可以构成安全气囊模块。安装支架可以装接到侧框架,并且反力板可以与安装支架一体地形成。
利用以上布置,反力板构成安全气囊模块,并且与装接到侧框架的安装支架一体地形成。从而,反力板能够通过安装支架而加强。因此,反力板能够增加施加到内气囊的反作用力。并且,能够减少构件的数量,并且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在如上所述的车辆座椅中,侧框架可以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延伸的模块安装部,并且安装支架可以利用充气机的双头螺栓而被紧固且固定至模块安装部。
利用以上布置,与反力板一体地形成的安装支架利用充气机的双头螺栓而紧固且固定至侧框架的模块安装部。这使得不需要设置用于将反力板和安装支架紧固且固定至侧框架的专用紧固部件。此外,由于侧框架的模块安装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延伸,所以能够以高效率在侧框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进行紧固操作。
在根据本发明的以上方面的车辆座椅中,充气机可以形成为长度方向与椅背的上下方向平行的细长形状,并且充气机可以在上端部中设置有气体喷射部,并且使气体能够从气体喷射部喷出。
在如上所述的车辆座椅中,气体喷射部设置在充气机的上端部中,该充气机形成为长度方向与椅背的上下方向平行的细长形状。利用该布置,气体喷射部能够被定位为在比乘员的腹部区域高的位置处靠近膨胀且展开的内气囊;因此,气体易于被立即供应到内气囊。气体喷射部的这样的定位有助于内气囊的膨胀和展开的早期化。
在如上所述的车辆座椅中,反力板可以被容纳在外气囊中,并且反力板的一部分和充气机的气体喷射部可以被气体引导板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覆盖。用于将来自所述充气机的气体供应到所述内气囊中的内部气体供应孔可以形成在所述反力板的如下一部分中,所述一部分与所述气体引导板对置,并且位于比所述气体喷射部更靠近车辆的前方侧的位置。
在如上所述的车辆座椅中,从放置在侧框架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上的充气机的气体喷射部喷出的气体在气体引导板与反力板之间流动,并且通过形成在反力板中的内部气体供应孔供应到内气囊。从而,即使在充气机放置在侧框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上的这样的能够容易地确保安装空间的布置中,气体也能够立即供给到内气囊。
在如上所述的车辆座椅中,内部气体供应孔可以包括多个通孔。
利用以上布置,反力板的具有多个通孔的部分能够用作将反作用力施加到内气囊的反作用力表面。因此,与其中单个的大的内部气体供应孔形成在反力板中的布置相比,能够容易地确保反作用力表面的大的面积。
在上述车辆座椅中,多个通孔可以是倾斜的,从而在朝着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方向上更靠近车辆的前方。
在上述车辆座椅中,由于形成在反力板中的通孔以上述形式倾斜,所以从位于通孔后方的气体喷射部喷出的气体易于流畅地流入通孔内。
在上述车辆座椅中,多个通孔可以形成为使得一个通孔的开口面积随着越靠近气体喷射部越大。
利用以上布置,从气体喷射部喷出的气体能够有效地流入多个通孔中。
在上述车辆座椅中,用于将从气体喷射部喷出的气体供应到外气囊的外部气体供应孔可以形成在气体引导板的与气体喷射部对置的部分中。
利用以上布置,从充气机的气体喷射部喷出的气体通过形成在反力板中的内部气体供应孔供应到内气囊,并且还通过形成在气体引导板中的外部气体供应孔供应到外气囊。从而,通过调节内部气体供应孔和外部气体供应孔的开口的面积,能够容易地改变内气囊和外气囊完成膨胀和展开的时间。
在上述车辆座椅中,膨胀且展开之前的内气囊可以风琴状折叠在侧框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
在上述座椅中,内气囊如上所述地风琴状折叠。在膨胀和展开性能方面优异的风琴状折叠有助于内气囊的膨胀和展开。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安装有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能够改善侧面碰撞时内气囊的初期乘员约束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以及工业意义,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安装有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的侧视图,示出了外气囊和内气囊膨胀且展开的状态;
图2是示出沿着图1的线II-II截取的切割面的放大截面图;
图3是示出图2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4是与图3相对应的截面图,示出折叠状态下的外气囊和内气囊;
图5是示出从车辆前方和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观看时,膨胀且展开的外气囊和内气囊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沿着图5的线VI-VI截取的切割面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反力板、安装支架、保持器和充气机的侧视图;
图8是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和车辆上侧观看的图7所示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9是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和车辆后侧观看的内气囊、反力板和安装支架的透视图;
图10是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和车辆上侧观看的反力板和安装支架的立体图;
图11A是示出沿着图10的线XIA-XIA截取的切割面的放大截面图;
图11B是与图11A相对应的截面图,示出了多个通孔的第一修改例;以及
图11C是与图11A相对应的截面图,示出多个通孔的第二修改例。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图1至图11C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有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10(将简称为“车辆座椅10”)。在各个附图中根据需要表示的箭头FR、箭头UP和箭头OUT分别表示车辆的前方(行驶方向)、向上方向和宽度方向外侧。当在下面的说明中简单引用前后方向、横向和上下方向时,除非另外特别声明,否则它们分别代表车辆的前后方向或者长度方向、车辆的横向(宽度方向)以及车辆的上下方向。在各个附图中,为了易于理解附图,可能省略了一些附图标记。
<车辆座椅10的整体构造>
首先,将描述车辆座椅10的整体构造,并且然后将描述该实施例的主要部分。如图1所示,车辆座椅10包括:座垫12;椅背14,其联结到座垫12的后端部,使得椅背14能够倾斜;以及头枕16,其联结到椅背14的上端部。在车辆座椅10中,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8安装在椅背14的在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上的侧部(侧支撑部)14A中。车辆座椅10提供左座驾驶车辆的驾驶员座椅,或者右座驾驶车辆的乘客座椅,并且该座椅10位于车辆内部的左侧。车辆座椅10的前后方向、横向(宽度方向)和上下方向等同于车辆的前后方向、横向(宽度方向)和上下方向。当车辆座椅10位于车辆内部的右侧时,座椅10被构造为与该实施例的座椅对称的布置。
在图1中,冲击试验中使用的假人P代替实际的乘员坐在车辆座椅10中。在图2中,利用双点划线示意性地表示假人P的胸部区域C。假人P是AM50(第50百分位的美国成年男子)型国际统一侧面冲击假人(WorldSID)。假人P以侧面碰撞试验过程指定的坐姿坐在车辆座椅10中,并且椅背14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以及椅背14相对于座垫12的倾斜角度被调节为符合与上述乘坐姿势相应的参考设定位置。在下文中,假人P可以被称为“乘员P”。
如图1和图2所示,椅背14包括:椅背框架20,其作为由金属制成的骨架部件;椅背垫(缓冲材料)(未示出),其覆盖椅背框架20;以及座椅表皮22,其覆盖椅背垫。椅背框架20包括:外侧框架24,其设置在椅背1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上的侧部14A中;以及内侧框架(未示出),其设置在椅背14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上的侧部(侧支撑部)14B中。椅背框架20还包括:上框架(未示出),其将外侧框架24的上端部与内侧框架的上端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互相连接;以及下框架(未示出),其将外侧框架24的下端部与内侧框架的下端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互相连接。外侧框架24是根据本发明的“侧框架”的一个实例。在下面的说明中,将侧部14A称为“外侧部14A”。
如图2至图4所示,外侧框架24由侧框架本体26和固定板28(图1未示出)构成。当在椅背14的俯视剖面中观看时,侧框架本体26形成为基本U形截面,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开口,并且该侧框架本体26包括侧壁部26A、前凸缘部26B和后凸缘部26C。当在椅背14的俯视剖面中观看时,侧壁部26A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前凸缘部26B从侧壁部26A的前端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延伸,并且前凸缘部26B的末端部朝向车辆后方弯曲。后凸缘部26C从侧壁部26A的后端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延伸,并且后凸缘部26C的末端部朝向车辆前方弯曲。将后凸缘部26C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测量的尺寸设定为比前凸缘部26B的尺寸大。上述内侧框架的形状形成为与侧框架本体26的形状对称。
例如通过将金属板弯曲成截面为L形而形成固定板28,并且当从车辆宽度方向观看时,固定板28在与椅背14的上下方向(连接椅背14的上端与下端的方向)平行的长度方向上为细长的。固定板28由如下构成:板状固定部28A,其例如通过焊接而固定至侧框架本体26的侧壁部26A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表面;以及板状模块安装部28B,其从固定部28A的后端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伸出。固定板28对应于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8。
如图1至图6所示,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8包括充气机30、侧面安全气囊32、反力板38、安装支架40和作为气体引导板的保持器42。侧面安全气囊32包括内气囊36以及作为外气囊的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内气囊36、安装支架40、反力板38和保持器42构成该实施例的主要部分,从而后文将详细描述。首先,将描述充气机30和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的构造。
<充气机30的构造>
充气机30是所谓的筒式充气机,并且形成为细长的柱状。该充气机30放置在外侧框架24的侧壁部26A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使得充气机30的轴向(长度方向)与椅背14的上下方向平行。充气机30还相对于固定板28的模块安装部28B位于车辆前侧。一对上下双头螺栓30A(见图2至图4,其他图中未示出)从充气机30的外周部向后凸出。双头螺栓30A穿过模块安装部28B,并且螺母44旋合到双头螺栓30A的末端部。利用该构造,充气机30被紧固且固定(所谓的背面紧固)到固定板28,或者到外侧框架24。
气体喷射部30B设置在充气机30的上端部或下端部中(在该实施例中为上端部)。气体喷射部30B形成有布置在充气机30的周向上的多个气体喷射口(见图8)。当启动(致动)充气机30时,气体从多个气体喷射口放射状地喷出。如图1所示,ECU(电子控制单元)46电连接到充气机30。检测侧面碰撞的侧面冲击传感器48电连接到ECU46。ECU46和侧面冲击传感器48构成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8的控制系统。侧面冲击传感器48的实例包括:放置在前侧门和后侧门中的压力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门内传感器);以及放置在B柱和C柱中的加速度传感器(柱内传感器)。
当ECU46基于来自侧面碰撞传感器48的信号而检测到车辆的侧面碰撞时,ECU46致动充气机30。当预测(预见)侧面碰撞的碰撞预测传感器(预碰撞传感器)电连接到ECU46时,ECU46可以被配置为当其基于来自碰撞预测传感器的信号而预测了侧面碰撞时,致动充气机30。例如,可以使用毫米波雷达或立体摄像机作为碰撞预测传感器。
<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的构造>
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相对于外侧框架24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通过使用从含有尼龙或含聚酯的织物材料剪裁的单片基底织物35缝合成袋状而形成。更具体地,上述基底织物35对折,并且基底织物35的一侧部35A与另一侧部35B互相叠置。然后,对折的基底织物35的外周部在缝合部T1处被缝合在一起(见图5和图6,图1至图4中未示出)。
制造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的方法不限于上述方法,而是可以适当改变。例如,两片基底织物可以互相叠置,并且它们的外周部可以缝合在一起,从而制造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还可以使用自动织机利用中空编织方法(所谓的OPW方法)制造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该点也适用于后文将描述的内气囊36。
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是所谓的三室侧面安全气囊,并且被前后分隔部54和上下分隔部56分隔为前气囊部34F、后气囊部34R和下气囊部34L。前后分隔部54和上下分隔部56均是放置在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内部的拉片(分隔壁,或分隔织物),并且通过将与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的基底织物35相似的织物材料切割为例如长的条或带而形成。前后分隔部54和上下分隔部56分别装接到基底织物35,使得分隔部的一个长缘部被缝合到基底织物35的一侧部35A,并且分隔部的另一长缘部被缝合到基底织物35的另一侧部35B。前后分隔部54和上下分隔部56不限于拉片的形式,而可是构造为通过将基底织物35的一侧部35A与另一侧部35B互相缝合而形成的缝合部。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中的腔室的数量不限于上述数量,而可以适当改变。
上述充气机30容纳在后气囊部34R的后端部中,并且充气机30的上下双头螺栓30A穿过后气囊部34R的后端部和模块安装部28B,以与螺母44接合。从而,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利用充气机30而紧固且固定到模块安装部28B。后气囊部34R中的由充气机30产生的气体通过前后分隔部54和上下分隔部56中形成的连通口(开口)(未示出)而分别供应到前气囊部34F和下气囊部34L中。因此,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向外侧部14A的座椅前侧膨胀并且展开,以夹置在乘员P与车身的侧部(在该实施例中,图6所示的前侧门50的门饰板51与未示出的B柱装饰)之间。在除了图6以外的附图中,未示出门饰板(前侧门50)。
如上所述地构成的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形成为当其处于如图1所示的膨胀且展开状态时,当从车辆宽度方向观看时,该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基本呈现为长度尺寸是沿着椅背14的上下方向的矩形形状(基本为椭圆形)。该状态下的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能够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约束乘员P的肩部区域S、胸部区域C、腹部区域B和腰部区域W。当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处于膨胀且展开状态时,乘员P的胸部区域C和腹部区域B的前部由前气囊部34F约束,并且胸部区域C和腹部区域B的后部以及肩部区域S由后气囊部34R约束,与此同时,腰部区域W由下气囊部34L约束。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的尺寸不限于以上描述的,而可以适当改变。例如,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可以形成为使得该本体34能够约束乘员P的从肩部区域S到腹部区域B的范围这样的尺寸。
如上所述地构成的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充气机30、内气囊36、安装支架40、反力板38和保持器42构成图4所示的安全气囊模块19,并且安全气囊模块19通常容纳在外侧部14A中。在安全气囊模块19中,折叠的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由能够由易撕开的包装材料(未示出)包裹。例如,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风琴状折叠,并且在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处上下对折。
<实施例的主要部分>
接着将描述该实施例的主要部分。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8包括内气囊36、反力板38、安装支架40和保持器42。将详细描述这些构成元件。
<内气囊36的构造>
如图1至图6所示,内气囊36通过使用单片基底织物37缝合为气囊形状而形成,该单片基底织物37通过从与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的基底织物35相似的织物材料剪裁而形成。更具体地,基底织物37被对折,使得基底织物37的一侧部37A与另一侧部37B互相叠置,并且如此对折的基底织物37的外周部在缝合部T2处缝合在一起(见图3、图5和图6,图1、图2和图4中未示出)。与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相比,如此形成的内气囊36具有非常小的体积。
如图2至图4所示,内气囊36在外侧框架24的车辆前侧上连接到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的宽度方向内侧区域。更具体地,内气囊36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叠置在后气囊部34R的上部上。在内气囊36与后气囊部34R叠置的位置处,连通口58、60分别形成在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的基底织物35的另一侧部35B中以及内气囊36的基底织物37的一侧部37A中。然后,基底织物35的连通口58的周部与基底织物37的连通口60的周部在缝合部T3处缝合在一体,如图3、图4和图6所示。因此,内气囊36连接(联结)到后气囊部34R的上部,使得后气囊部34R的上部的内部经由连通口58、60而与内气囊36的内部连通。利用该构造,在后气囊部34R中由充气机30产生的气体经由连通口58、60供应到内气囊36,使得内气囊36膨胀且展开。
当在图1所示的车辆宽度方向上观看时,处于膨胀且展开状态的内气囊36的位置与乘员P的胸部区域C的后部以及肩部区域S重叠,并且内气囊36的至少一部分被布置为与肩胛骨重叠(假人P的与肩胛骨对应的区域)。内气囊36比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更早地完成膨胀和展开,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按压乘员P的胸部区域C的后部和肩部区域S(肩胛骨及其周围)。内气囊36的前缘部形成为朝着车辆的后侧和下侧凹入,并且沿着肩部区域S的背面弯曲。
并且,内气囊36布置为在上下方向上在比膨胀/展开的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的中心更高的位置处膨胀且展开,如图1所示。更具体地,内气囊36被布置为在比肋骨R5高的位置处膨胀且展开,该肋骨R5是在车辆座椅10中乘坐的假人P(见图1)中设置的六个肋骨R1、R2、R3、R4、R5和R6中的从底部开始数的第二个肋骨。从而,至少当与假人P具有基本相同的身体尺寸或者尺寸比假人P的小的乘员乘坐在车辆座椅10中时,防止内气囊36的按压力直接施加到乘员身体中的具有相对低的负荷耐受性的腹部区域。上述“具有较小尺寸的乘员”例如可以是与AF05(第五百分位美国成年女性)型国际统一侧面冲击假人(WorldSID)的身体尺寸基本相同的乘员。
上述肋骨R1、R2、R3、R4、R5和R6称为从顶部开始依次布置的“肩部肋骨R1”、“胸上肋骨R2”、“胸中肋骨R3”、“胸下肋骨R4”、“腹上肋骨R5”和“腹下肋骨R6”。肩部肋骨R1设置在假人P的肩部区域S中,并且胸上肋骨R2、胸中肋骨R3和胸下肋骨R4设置在假人P的胸部区域C中,而腹上肋骨R5和腹下肋骨R6设置在假人P的腹部区域B中。
如图2所示,内气囊36稍微向乘员P的胸部区域C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见图2中的单点划线L1)前方膨胀和展开。从而,内气囊36被布置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按压胸部区域C的在前后方向上的中部和后部。在图2中,以在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和内气囊36膨胀且展开之前的形状示出用虚线表示的椅背14。然而,内气囊36布置为:在引起外侧部14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并且朝着车辆前侧膨出的同时,在外侧部14A中膨胀和展开。
如上所述地构成的内气囊36、充气机30、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安装支架40、反力板38和保持器42构成图4所示的安全气囊模块19,并且安全气囊模块19通常容纳在外侧部14A中。在安全气囊模块19中,内气囊36在外侧框架24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被风琴状折叠。风琴状折叠的内气囊36的末端部36A通过夹子(未示出)与侧框架本体26的后凸缘部26C或者侧壁部26A接合。当内气囊36膨胀且展开时,该夹子适合于解除上述接合。
<安装支架40的构造>
如图1至图10所示,例如,通过将金属片弯曲成截面基本为U形而形成安装支架40,使得安装支架40在与椅背14的上下方向平行的长度方向是细长的。安装支架40容纳在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的后气囊部34R中,并且位于后气囊部34R的后端部与充气机30之间。
当在椅背14的上下方向上观看时,截面呈基本的U形的安装支架40朝着车辆的前方(朝着椅背14的前方)开口,并且该安装支架40包括背板部40A、左凸缘部40B和右凸缘部40C。背板部40A形成为在椅背14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细长板状,并且被定位为使得其长度方向与椅背14的上下方向平行,并且其厚度方向与椅背14的前后方向平行。背板部40A形成有上下螺栓孔41,充气机30的上下栓头螺栓30A穿过该上下螺栓孔。如上所述,上下双头螺栓30A穿过后气囊部34R的后端部和模块安装部28B,以与螺母44接合。以该方式,背板部40A或者安装支架40被紧固且固定到外侧框架24。
左凸缘部40B从背板部40A的宽度方向上的外端部朝着车辆前方延伸,并且右凸缘部40C从背板部40A的宽度方向上的内端部朝着车辆前方延伸。这些凸缘部40B、40C形成为在椅背14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细长板状,并且被定位成使得它们的长度方向与椅背14的上下方向平行,并且它们的厚度方向与车辆宽度方向平行。反力板38与右凸缘部40C一体地形成。
<反力板38的构造>
如图1至图10所示,反力板38从安装支架40的右凸缘部40C的上部朝着车辆的前侧和上侧一体地延伸。反力板38形成为在椅背14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细长板(在本实施例中,平板)状,并且被定位为使得其厚度方向与车辆宽度方向平行。反力板38容纳在后气囊部34R(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中,并且位于外侧框架24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反力板38经由安装支架40装接到外侧框架24,并且由外侧框架24支撑。
当在图2至图4所示的椅背14的俯视剖面中观看时,反力板38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当在图1所示的车辆的侧视图中观看时,反力板38还朝着车辆前方超过外侧框架24的前缘部24F地延伸,从而位于内气囊36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反力板38被构造为使得当在车辆的侧视图中观看时,反力板38的至少一部分与乘员P的胸部区域C的后部(优选地,肩胛骨)重叠。反力板38具有上端38U,当从车辆宽度方向观看时,该上端38U形成为弧形并且向上突出。并且,反力板38的下端38L位于比前侧门50的门饰板51上设置的扶手部51A的上表面51A1高的位置处,如图6所示。
反力板38的下端38L位于比车辆座椅1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上所放置的座间储物箱(未示出)的上表面高的位置处,或者比椅背14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上安装的扶手部(未示出)(将称为“座椅安装的扶手部”)的上表面高的位置处。并且,当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观看时,反力板38的下端38L位于比假人P的胸中肋骨R3的中央(胸部区域C的重心)稍低的位置处。保持器42装接到如上所述的反力板38和安装支架40。
<保持器42的构造>
如图1至图4和图6至图8所示,例如,保持器42通过将金属片弯曲成截面为基本的曲柄状而形成,并且位于反力板38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如图3、图4、图7和图8所示,保持器42由如下构成:后侧壁部42A,其从安装支架40的左凸缘部40B的上端部朝着车辆前方延伸;中间壁部42B,其从后侧壁部42A的前端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延伸;前侧壁部42C,其从中间壁部42B的宽度方向上的内端部朝着车辆前方延伸;前壁部42D,其从前侧壁部42C的前端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延伸;以及前凸缘部42E,其从前壁部42D的宽度方向上的内端部朝着车辆前方延伸。
后侧壁部42A的后端部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叠置在左凸缘部40B上,并且通过诸如焊接这样的合适的方式结合到左凸缘部40B。并且,前凸缘部42E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叠置在反力板38的前端部上,并且通过诸如焊接这样的合适的方式结合到反力板38。保持器42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而是可以适当改变。例如,可以省略前凸缘部42E,并且前壁部42D可以结合到反力板38的前端部。并且,保持器42可以构造为从左凸缘部40B一体地延伸(保持器42可以与安装支架40一体地形成)。
如上所述地构成的保持器42覆盖充气机30的气体喷射部30B以及反力板38的一部分(下部)。容纳充气机30的上端部的空间62形成在保持器42与反力板38之间。更具体地,充气机30的上端部放置在后侧壁部42A与反力板38之间以及中间壁部42B与背板部40A之间。并且,用于将来自充气机30的气体供应到后气囊部34R内的外部气体供应孔64、66分别形成在后侧壁部42A和中间壁部42B中。外部气体供应孔64、66与设置在充气机30的上端部中的气体喷射部30B对置,并且从气体喷射部30B喷出的气体通过外部气体供应孔64、66而供应到后气囊部34R。
在该实施例中,空间62向车辆上侧和车辆下侧开口,并且气体还通过上下开口供应到后气囊部34R。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构造。例如,空间62可以利用设置在保持器42上的上壁部和下壁部中的至少一者,使其在车辆上侧和车辆下侧的至少一者处是封闭的。
前侧壁部42C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与反力板38对置,前侧壁部42C与反力板38之间设置有间隙。多个通孔68形成在反力板38的一部分中,该部分与前侧壁部42C对置,并且相对于气体喷射部30B位于车辆前侧。多个通孔68构成内部气体供应孔,用于将来自充气机30的气体供应到内气囊36。通孔68是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贯穿反力板38的圆形冲孔,并且各个通孔68的轴向与车辆宽度方向平行(见图11A)。
如图6和图9所示,通孔68形成在从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与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的连通口58(图9中未示出)和内气囊36的连通口60重叠的位置。从而,上述空间62经由连通口58、60与内气囊36的内部连通。从充气机30的气体喷射部30B喷出的气体的一部分在保持器42的前侧壁部42C与反力板38之间流动,并且经由通孔68和连通口58、60供应到内气囊36内(见图8和图11A中的箭头G)。
<作用和效果>
接着,将描述该实施例的作用和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地构成的车辆座椅10,ECU46在基于来自侧面冲击传感器48的信号而检测到侧面碰撞时,致动充气机30。因此,置于外侧部14A内的外侧框架24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处的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在车室侧部与乘员P之间膨胀并且展开,并且内气囊36在外侧部14A中膨胀并且展开,该内气囊36在外侧框架24的车辆前侧处连接到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区域。内气囊36比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更早地完成膨胀和展开,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按压乘员P。
上述内气囊36在比乘员P的腹部区域B高的位置处膨胀并且展开。从而,防止乘员P的身体中的具有相对低的负荷耐受性的腹部区域B被内气囊36直接按压;因此,能够增大内气囊36的内部压力。此外,反作用力从由外侧框架24支撑的反力板38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施加到内气囊36。当在椅背14的俯视剖面中观看时,反力板38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还朝着车辆前方超过外侧框架24的前缘部24F延伸。利用该构造,即使在反作用力不太可能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从外侧框架24施加到内气囊36的高度处(例如,在比乘员P的胸部区域C的重心高的位置处),反作用力也能够顺利地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施加到内气囊36。
从而,根据该实施例,利用内气囊36,乘员P能够在早期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有效地移动,并且能够改善内气囊36的初期乘员约束性能。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乘员P的惯性能,并且在比内气囊36晚地完成膨胀和展开的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受到来自前侧门50的门饰板51等的反作用力之前,使乘员P从碰撞位置移开,并且约束乘员P。
并且,在该实施例中,当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观看时,膨胀并且展开的内气囊36的至少一部分与乘员P的肩胛骨重叠。从而,乘员P的肩胛骨能够被膨胀/展开的内气囊36的至少一部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按压。由于在乘员P的身体中,乘员P的肩胛骨具有相对高的负荷耐受性,并且还横向延伸,所以能够增加内气囊36的内部压力,并且使乘员P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有效地移动。
并且,在该实施例中,反力板38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设置在外侧框架24的外侧。这样的布置使得易于防止靠着椅背14的乘员P由于反力板38而具有异物感,并且确保了反力板38的安装空间。此外,由于当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观看时,反力板38的一部分被布置为与乘员P的胸部区域C的后部重叠,所以能够从反力板38经由内气囊36向胸部区域C的后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有效地施加反作用力。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反力板38的下端38L位于比扶手部51A的上表面51A1高的位置,所述扶手部51A设置在前侧门50的门饰板51上。从而,反力板38位于比在前侧门50的扶手部51A与椅背14的外侧框架24之间的窄的间隙高的位置;因此,容易地确保了用于反力板38的安装空间。并且,反力板38的下端38L位于比置于车辆座椅10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侧上的座间储物箱(未示出)的上表面或者安装在座椅上的扶手部的上表面高的位置。从而,受到来自反力板38的反作用力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按压乘员P的内气囊36的按压力,在比座间储物箱和座椅安装的扶手部高的位置处作用在乘员P上。从而能够有效地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按压乘员P,而不被这些周围部件影响。
并且,在该实施例中,反力板38构成气囊模块19,并且与装接到外侧框架24的安装支架40一体形成。从而,反力板38能够利用安装支架40强化,并且因此能够增大从反力板38施加到内气囊36的反作用力。因此在侧面碰撞的早期阶段,能够进一步改善使乘员P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移动的效果。此外,当在椅背14的上下方向观看时,安装支架40的截面呈现为基本U形,并且朝向车辆前方开口。因此,例如与安装支架40形成为平板形状并且由背板部40A单独构成的情况相比,增加了安装支架40抵抗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负荷的刚度。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强以上效果。并且,由于反力板38与安装支架40一体化,所以能够减少构件的数量,并且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与反力板38一体地形成的安装支架40通过使用充气机30的双头螺栓而被紧固且固定到外侧框架24的模块安装部28B。利用该构造,不需要将反力板38和安装支架40紧固且固定至外侧框架24的专用紧固部件。此外,外侧框架24的模块安装部28B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延伸;因此,能够以高效率在外侧框架24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进行紧固操作。
并且,在该实施例中,气体喷射部30B设置在充气机30的上端部中,所述充气机30形成为长度方向与椅背14的上下方向平行的细长形状。从而,气体喷射部30B能够靠近在比乘员P的腹部区域B高的位置处膨胀并且展开的内气囊36,使得容易在早期将气体供应到内气囊36。该构造有助于内气囊36的膨胀和展开早期化。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保持器42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覆盖充气机30的气体喷出部30B和反力板38的一部分,并且在反力板38的一个区域中形成了用于将气体从充气机30供应到内气囊36的多个通孔68(内部气体供应孔),所述反力板38的所述一个区域与保持器42相对置,并且位于比气体喷射部30B更靠近车辆前方侧的位置。因此,从充气机30的气体喷射部30B喷出的气体在保持器42的前侧壁部42C与反力板38之间流动,并且通过形成在反力板38中的通孔68供应到内气囊36。从而,即使利用这样的构造,即,充气机30仅设置在能够容易确保安装空间的外侧框架24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气体也能够立即供应到内气囊36。该构造还有助于内气囊36的膨胀和展开的早期化。
此外,通向内气囊36的气体供应通道与反力板38的安装空间能够互相重叠,从而减小了对反力板38的安装空间的限制,并且能够放大反力板38的尺寸。并且,反力板38的具有多个通孔68的部分能够用作向内气囊36施加反作用力的反作用力表面。与在反力板38中形成一个大的内部气体供应孔的构造相比,该构造使得易于确保大面积的反作用力表面。
并且,在该实施例中,用于将从气体喷射部30B喷出的气体供应到侧安全气囊本体34的后气囊部34R的外部气体供应孔64、66形成在保持器42的与气体喷射部30B相对置的部分中。即,在该实施例中,从充气机30的气体喷射部30B喷出的气体通过形成在反力板38中的多个通孔68(内部气体供应孔)而被供应到内气囊36,并且还通过形成在保持器42中的外部气体供应孔64、66供应到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因此,能够通过调节通孔68和外部气体供应孔64、66的开口面积来改变(调节)内气囊36和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的完成膨胀和展开的时间。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膨胀和展开之前的内气囊36被风琴状折叠在外侧框架24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风琴状折叠在膨胀和展开性能方面是优异的,并且从而有助于内气囊36的膨胀和展开早期化。
<实施例的附加说明>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通孔68被构造为使得每个通孔68的轴向均与车辆宽度方向平行,如图11A所示。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布置。例如,如图11B所示的第一修改例中,多个通孔68a可以构造为倾斜的,使得各个通孔68a的轴在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方向上靠近车辆的前部。在通孔68a如上所述地倾斜的第一修改例中,从位于通孔68a的后侧处的气体喷射部30B喷出的气体易于流畅地流入通孔68a(见图11B中的箭头G)。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得内气囊36的膨胀和展开更早。
并且,反力板38可以构造为如图11C所示的第二修改例中的一样。在第二修改例中,通孔68b倾斜,使得各个通孔68b的轴在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方向上靠近车辆的前部,如第一修改例中的通孔68a一样。另外,在第二修改例中,各个通孔68b的开口面积从距气体喷射部30B最远的一个通孔向距气体喷射部30B最近的一个通孔增大(在图11C中d1>d2>d3)。利用该构造,从气体喷射部30B喷出的气体能够有效地流入通孔68B中(见图11C中的箭头G)。因此,容易使得内气囊36更早地膨胀和展开。
虽然在该实施例中反力板38与安装支架40一体地形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布置,而是反力板38可以形成为与安装支架40分离的部件,并且可以与安装支架40分离地装接到外侧框架24。并且,可以省略安装支架40。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反力板38与安装支架40一起容纳在侧面安全气囊本体43中。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布置,而是反力板38和安装支架40可以设置在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的外部。在该情况下,反力板38例如在比连通口58、60高的位置处,位于侧面全气囊本体34与内气囊36之间,并且省略了反力板38的多个通孔68。
并且,虽然在该实施例中保持器42(气体引导板)装接到反力板38和安装支架40,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布置。例如,当反力板38位于侧面安全气囊本体34外部时,例如,可以省略气体引导板。然而,在该情况下,用于将来自充气机30的气体引导到内气囊36内的气体引导部件优选地设置在侧面全气囊本体34内。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反力板38的下端38L位于比门饰板51的扶手部51A的上表面51A1高的位置。然而,本实施例不限于该布置,而是反力板38的下端38L与扶手部51A的上表面51A1相比可以位于车辆的较低位置处。
并且,在该实施例中,膨胀并且展开之前的内气囊36构造为风琴状折叠在外侧框架24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布置。例如,膨胀并且展开之前的内气囊36可以构造为在外侧框架24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对折。
可以以各种改变或修改实施本发明,而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还应理解,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不限于以上实施例。

Claims (12)

1.一种安装有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椅背,该椅背包括侧框架和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上的侧部;
充气机,该充气机在所述椅背的所述侧部内位于所述侧框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
外气囊,该外气囊在所述侧部内位于所述侧框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并且当容纳在所述外气囊中的所述充气机供应气体时,所述外气囊在车室侧部与乘员之间膨胀且展开;
内气囊,该内气囊在所述侧框架的车辆前侧连接到所述外气囊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部分;当从所述充气机供应气体时,所述内气囊在比乘员的腹部区域高的位置处在所述侧部内膨胀且展开;并且所述内气囊比所述外气囊先完成膨胀且展开,从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按压乘员;以及
反力板,当在所述椅背的俯视剖面中观看时,该反力板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反力板由所述侧框架支撑,使得当在所述车辆的侧视图中观看时,所述反力板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侧延伸超过所述侧框架的前缘部;并且所述反力板在所述内气囊膨胀且展开时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的反作用力施加到所述内气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车辆的侧视图中观看时,膨胀且展开的所述内气囊的至少一部分与乘员的肩胛骨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板的下端被构造为位于比侧门的门饰板上设置的扶手部的上表面高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还包括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被容纳在所述外气囊中,所述安装支架、所述充气机、所述外气囊以及所述内气囊构成安全气囊模块,所述安装支架装接到所述侧框架,其中,
所述反力板与所述安装支架一体地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框架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延伸的模块安装部;并且
所述安装支架利用所述充气机的双头螺栓而被紧固且固定至所述模块安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机形成为长度方向与所述椅背的上下方向平行的细长形状,所述充气机在上端部中设置有气体喷射部,并且使气体能够从该气体喷射部喷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力板被容纳在所述外气囊中;
所述反力板的一部分和所述充气机的所述气体喷射部被气体引导板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覆盖;以及
用于将来自所述充气机的气体供应到所述内气囊中的内气体供应孔形成在所述反力板的一部分中,该一部分与所述气体引导板对置,并且位于比所述气体喷射部更靠近所述车辆的前方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气体供应孔包括多个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通孔倾斜,使得越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越靠近所述车辆的前方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通孔形成为,使得一个所述通孔的开口面积随着所述通孔越靠近所述气体喷射部而越大。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用于将从所述气体喷射部喷出的气体供应到所述外气囊的外气体供应孔形成在所述气体引导板的与所述气体喷射部对置的部分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气囊在膨胀且展开之前被风琴状折叠在所述侧框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
CN201710707863.6A 2016-08-22 2017-08-17 安装有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 Active CN1077575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62266 2016-08-22
JP2016162266A JP6561942B2 (ja) 2016-08-22 2016-08-22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57543A true CN107757543A (zh) 2018-03-06
CN107757543B CN107757543B (zh) 2019-11-15

Family

ID=59649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07863.6A Active CN107757543B (zh) 2016-08-22 2017-08-17 安装有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43638B2 (zh)
EP (1) EP3290276B1 (zh)
JP (1) JP6561942B2 (zh)
KR (1) KR102008444B1 (zh)
CN (1) CN107757543B (zh)
AU (1) AU2017216462B2 (zh)
BR (1) BR102017017177B1 (zh)
CA (1) CA2976727C (zh)
ES (1) ES2727297T3 (zh)
MX (1) MX2017010653A (zh)
MY (1) MY190200A (zh)
PH (1) PH12017050043B1 (zh)
RU (1) RU2664140C1 (zh)
TW (1) TWI656051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1849A (zh) * 2018-04-24 2018-09-07 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汽车碰撞安全控制方法
CN109559615A (zh) * 2018-12-19 2019-04-02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运动生物力学仿真结构的固定结构
CN111086478A (zh) * 2018-10-24 2020-05-01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112208479A (zh) * 2019-07-10 2021-01-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112622801A (zh) * 2020-12-23 2021-04-09 宁波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座椅侧气囊以及囊袋折叠方法
CN113173138A (zh) * 2020-01-08 2021-07-27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远侧气囊装置
CN113734092A (zh) * 2020-05-13 2021-12-03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座椅气囊
CN115071627A (zh) * 2021-03-02 2022-09-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侧方安全气囊装置
CN115071626A (zh) * 2021-03-02 2022-09-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侧方安全气囊装置
US11685331B2 (en) 2020-05-13 2023-06-27 Hyundai Mobis Co., Ltd. Seat airbag for vehicl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21138B1 (en) * 2015-07-11 2021-10-13 Autoliv Development AB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JP6508038B2 (ja) * 2015-12-28 2019-05-0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き車両用シート
JP6614047B2 (ja) * 2016-06-24 2019-12-0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1104287B2 (en) * 2016-12-05 2021-08-31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ide air bag device
JP6658585B2 (ja) * 2017-02-03 2020-03-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CN110869248B (zh) * 2017-08-01 2022-02-01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乘员保护装置
KR102362655B1 (ko) * 2017-11-02 2022-02-15 아우토리브 디벨롭먼트 아베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JP6940627B2 (ja) * 2018-01-11 2021-09-29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乗員保護装置
JP6940629B2 (ja) * 2018-01-26 2021-09-29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
JP6762328B2 (ja) * 2018-02-14 2020-09-30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乗員拘束装置
US20190275974A1 (en) * 2018-03-12 2019-09-12 Lear Corporation Occupant protection systems for a vehicle seat
US10926733B2 (en) * 2018-03-12 2021-02-2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including inflatable assembly supported by seat
WO2019197164A1 (de) * 2018-03-27 2019-10-17 Joyson Safety Systems Germany Gmbh Gassack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
US11267433B2 (en) * 2018-06-19 2022-03-08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ide airbag device and vehicle seat provided with same
JP6841797B2 (ja) * 2018-07-03 2021-03-10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12533797A (zh) * 2018-09-05 2021-03-19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JP7047701B2 (ja) * 2018-10-22 2022-04-0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EP3643566B1 (en) * 2018-10-24 2021-06-09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ide airbag
US11833990B2 (en) 2018-12-21 2023-12-05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ide airbag device, vehicle seat provided with sam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ide airbag device
DE102019124091A1 (de) * 2019-01-29 2020-07-30 Joyson Safety Systems Germany Gmbh Gassack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
US11752966B2 (en) * 2019-02-09 2023-09-12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ide airbag device
US11059442B2 (en) * 2019-03-26 2021-07-13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Adaptive side airbag for protecting occupants in a vehicle
US11214219B2 (en) * 2019-03-27 2022-01-04 Toyoda Gosei Co., Ltd. Airbag device
KR102625278B1 (ko) * 2019-05-31 2024-01-16 아우토리브 디벨롭먼트 아베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및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JP7107892B2 (ja) * 2019-06-12 2022-07-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7280138B2 (ja) * 2019-07-22 2023-05-23 株式会社Subaru 乗員保護装置
US11393225B2 (en) * 2019-12-06 2022-07-19 Robert Bosch Gmbh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bnormal settling of passengers in a vehicle
US11292419B2 (en) * 2019-12-31 2022-04-05 Joyson Safety System Acquisition LLC Airbag module
US11161473B2 (en) * 2020-01-22 2021-11-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ide airbag assembly
KR20220131391A (ko) * 2020-02-16 2022-09-27 아우토리브 디벨롭먼트 아베 에어백 장치 및 차량용 시트
JP7479876B2 (ja) 2020-03-12 2024-05-0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の取付構造
CN115397700B (zh) * 2020-04-09 2023-10-27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WO2023085214A1 (ja) * 2021-11-09 2023-05-19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18715A (ja) * 2007-07-12 2009-01-29 Toyoda Gosei Co Ltd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3144602A (zh) * 2011-12-07 2013-06-1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双腔室侧安全气囊装置
CN104487294A (zh) * 2012-07-23 2015-04-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65891B2 (ja) * 1995-10-11 2003-01-14 アラコ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き車両用シート
JP3027928B2 (ja) * 1996-01-10 2000-04-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ート組込み側突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3424421B2 (ja) * 1996-02-02 2003-07-0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とその折り畳み方法
US5913536A (en) * 1996-02-07 1999-06-22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 Inc. Air bag module
US6616177B2 (en) * 2001-06-11 2003-09-09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Dual depth airbag
US20050104342A1 (en) * 2003-11-17 2005-05-1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n improved side airbag
DE102005059197B4 (de) * 2005-12-06 2008-04-10 Takata-Petri Ag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e mit einem in einem Fahrzeugsitz angeordneten aufblasbaren Gassack
JP4816387B2 (ja) 2006-10-02 2011-11-1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952422B2 (ja) * 2007-07-19 2012-06-1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962185B2 (ja) 2007-07-19 2012-06-2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485990B2 (ja) * 2008-07-15 2014-05-07 タカタ・ペトリ アーゲー 自動車用の車両シート装置及び車両乗員保護方法
JP5433250B2 (ja) 2009-02-13 2014-03-05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877350B2 (ja) 2009-03-27 2012-02-1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EP2319734B1 (en) * 2009-11-04 2014-10-22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 Safety Arrangement
KR101292323B1 (ko) 2011-07-12 2013-07-31 아우토리브 디벨롭먼트 아베 자동차 시트용 사이드 에어백 모듈
EP2567870B1 (en) * 2011-09-09 2015-03-25 Autoliv Development AB Vehicle seat with an airbag unit
DE102011117939A1 (de) * 2011-11-08 2013-05-0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Kraftfahrzeugsitz mit einer Seitenairbageinrichtung, Kraftfahrzeug mit einem solchen Kraftfahrzeugsitz und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r Seitenairbageinrichtung eines Kraftfahrzeugsitzes
US9238425B2 (en) * 2011-12-28 2016-01-19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eat
KR101585096B1 (ko) * 2012-03-14 2016-01-22 아우토리브 디벨롭먼트 아베 자동차용 사이드 에어백 모듈
KR101360434B1 (ko) 2012-03-28 2014-02-11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사이드 에어백
CN104349945B (zh) * 2012-06-06 2016-11-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JP5664607B2 (ja) 2012-08-02 2015-02-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RU127009U1 (ru) * 2012-09-21 2013-04-20 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Илюхин Головная подушка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US8905431B1 (en) * 2013-09-24 2014-12-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ide airbag assembly for a vehicle seat
JP6351998B2 (ja) 2014-02-28 2018-07-04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6428666B2 (ja) 2016-02-10 2018-11-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18715A (ja) * 2007-07-12 2009-01-29 Toyoda Gosei Co Ltd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3144602A (zh) * 2011-12-07 2013-06-1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双腔室侧安全气囊装置
CN104487294A (zh) * 2012-07-23 2015-04-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1849A (zh) * 2018-04-24 2018-09-07 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汽车碰撞安全控制方法
CN111086478A (zh) * 2018-10-24 2020-05-01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109559615A (zh) * 2018-12-19 2019-04-02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运动生物力学仿真结构的固定结构
CN109559615B (zh) * 2018-12-19 2020-12-01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运动生物力学仿真结构的固定结构
CN112208479B (zh) * 2019-07-10 2023-03-1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112208479A (zh) * 2019-07-10 2021-01-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113173138A (zh) * 2020-01-08 2021-07-27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远侧气囊装置
CN113173138B (zh) * 2020-01-08 2023-01-10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远侧气囊装置
CN113734092A (zh) * 2020-05-13 2021-12-03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座椅气囊
US11685331B2 (en) 2020-05-13 2023-06-27 Hyundai Mobis Co., Ltd. Seat airbag for vehicle
US11702028B2 (en) 2020-05-13 2023-07-18 Hyundai Mobis Co., Ltd. Seat airbag for vehicle
CN113734092B (zh) * 2020-05-13 2023-09-29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座椅气囊
CN112622801A (zh) * 2020-12-23 2021-04-09 宁波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座椅侧气囊以及囊袋折叠方法
CN112622801B (zh) * 2020-12-23 2022-04-01 宁波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座椅侧气囊以及囊袋折叠方法
CN115071627A (zh) * 2021-03-02 2022-09-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侧方安全气囊装置
CN115071626A (zh) * 2021-03-02 2022-09-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侧方安全气囊装置
CN115071626B (zh) * 2021-03-02 2024-04-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侧方安全气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90276A1 (en) 2018-03-07
EP3290276B1 (en) 2019-04-17
JP2018030399A (ja) 2018-03-01
PH12017050043A1 (en) 2018-08-06
RU2664140C1 (ru) 2018-08-15
MY190200A (en) 2022-04-04
KR20180021648A (ko) 2018-03-05
AU2017216462A1 (en) 2018-03-08
US10343638B2 (en) 2019-07-09
TW201808690A (zh) 2018-03-16
AU2017216462B2 (en) 2019-03-14
KR102008444B1 (ko) 2019-08-07
CA2976727A1 (en) 2018-02-22
ES2727297T3 (es) 2019-10-15
CA2976727C (en) 2018-12-04
PH12017050043B1 (en) 2018-08-06
JP6561942B2 (ja) 2019-08-21
TWI656051B (zh) 2019-04-11
CN107757543B (zh) 2019-11-15
BR102017017177A2 (pt) 2018-03-27
MX2017010653A (es) 2018-09-19
BR102017017177B1 (pt) 2023-03-28
US20180050651A1 (en) 2018-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57543B (zh) 安装有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
US10857964B2 (en)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JP6856482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用シート及び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EP2631126B1 (en) Rear seat side airbag device
US9592789B2 (en) Side airbag deployment direction control structure
JP6455483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JP6414157B2 (ja) 車両用乗員拘束装置
US11351948B2 (en) Side airbag device and vehicle seat provided with same
JP6911629B2 (ja) 車両用ニー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ニーエアバッグの折り畳み方法
RU2662884C1 (ru) Сидень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с устройством боковой подушки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US20210162942A1 (en) Passenger protection apparatus
JP6866826B2 (ja) 後席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561956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JP5765314B2 (ja)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9795440B (zh) 车辆用侧气囊装置
JP2021062818A (ja) 車両用フロントセンタ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623672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24030069A (ja) 乗員拘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