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91673A - 一种夏季茶叶加工成红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夏季茶叶加工成红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91673A
CN107691673A CN201710871429.1A CN201710871429A CN107691673A CN 107691673 A CN107691673 A CN 107691673A CN 201710871429 A CN201710871429 A CN 201710871429A CN 107691673 A CN107691673 A CN 1076916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tealeaves
time
processed
sum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714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光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87142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91673A/zh
Publication of CN107691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916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08Oxidation; Ferment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2Rolling or shredding tea lea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9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夏季茶叶加工成红茶的方法。本发明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a.萎凋:每年4‑8月采摘茶鲜叶,摊放,进行萎凋至叶片含水量为24‑36%,得萎凋茶叶;b.回潮:起堆,表面盖湿润棉布进行回潮;c.揉捻:取回潮茶叶采用石磨分3次加压方式进行揉捻;d.发酵:调节揉捻茶叶的水分含量为65‑75%,发酵2‑6小时,每隔1‑2小时翻动茶叶一次,保持茶叶温度不高于40℃,得发酵茶叶;e.分次烘烤干燥:分三次进行烘烤,每次烘烤参数和时间不同,每两次烘烤之间取出放冷至室温,最后得到成品红茶。本发明根据夏季红茶的特点进行加工,可有效提高茶的香气、降低茶的苦涩味道,提高茶汤色。

Description

一种夏季茶叶加工成红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夏季茶叶加工成红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英文为Black tea。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红茶,其主要加工工艺为: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步骤。红茶加工过程中具有收敛性的茶多酚的减少,茶黄素、茶红素等增多。茶黄素和茶红素对红茶的汤色和滋味起着重要作用,茶黄素是影响红茶汤色亮度、香味的鲜爽度和浓烈度高低的重要因素,红茶汤色的明亮度决定于茶黄素的含量;茶红素是决定红茶汤色红艳程度的主要因素。他们一起构成红茶独特保健功能的“灵魂”。
按照茶树生长的特性和茶鲜叶采制的季节,可以分为春茶、夏茶、秋茶。春季茶树氮代谢旺盛,不但芽毫显露、芽叶嫩度好、叶质柔软,而且茶叶品质成分,如氨基酸、茶氨酸、维生素以及二甲硫、戊烯、青叶醇等较为丰富,而苦涩味较重的茶多酚、花青素等含量较低,是一年中生产茶叶的最佳季节。夏秋季茶产量高,约占全年茶叶总产量的30-50%,夏秋季节气温高、雨热同期,利于茶叶生长,日照强,茶树碳代谢旺盛,芽叶中带苦涩味的儿茶素、花青素、咖啡碱含量较高,氨基酸、戊烯醇及乙烯醇等含量较低,利用其加工茶叶时,茶香较低、滋味苦涩,加之我国山地茶园居多、基础设施薄弱、人工成本飞速增长以及红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差等原因,许多茶叶企业和茶农只采春茶而不采夏秋茶,导致我国每年40%-50%夏秋茶资源未能加工利用而被浪费,严重阻碍了我国茶产业快速发展。
红茶是国际茶叶市场的主销茶类,约占茶类总贸易量的80%。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中国红茶以资源丰富、产量大、加工技术先进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并占居整个国际红茶市场60%-70%的份额。随着肯尼亚、斯里兰卡、印度等产茶国在加工技术上的进步以及在气候、茶树品种、土壤等方面的优越条件,使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的将近20年由于我国红茶普遍香气淡薄、滋味苦涩,茶叶香气以及滋味浓强度、鲜爽度与收敛性低于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的CTC红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产量与出口量也逐渐下降,市场占有率下降至仅有5%左右。
目前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关于利用夏季茶加工的专利,但是普遍存在口味淡,茶气弱,滋味苦涩口感差,汤色差的问题,致使夏季茶未能很好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夏季茶叶加工成红茶的方法,根据夏季红茶的特点进行加工,可有效提高茶的香气、降低茶的苦涩味道,提高茶汤色。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夏季茶叶加工成红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萎凋:每年4-8月采摘茶鲜叶,摊放,所述摊放的厚度不大于1cm,在日光或烘房中萎凋至叶片含水量为24-36%,叶片周边泛红时萎凋结束,得萎凋茶叶;
b.回潮:取萎凋茶叶起堆成厚度为10-30cm的茶堆,在茶堆表面盖湿润棉布进行回潮,得回潮茶叶;
c.揉捻:取回潮茶叶采用石磨分3次加压方式进行揉捻,每次10-25min,得揉捻茶叶;
d.发酵:取揉捻茶叶,调节揉捻茶叶的水分含量为65-75%,发酵2-6小时,每隔1-2小时翻动茶叶一次,保持茶叶温度不高于40℃,得发酵茶叶;
e.分次烘烤干燥:取发酵茶叶摊放成厚度为1-2cm厚度,进行第一次烘烤,取出置于20-28℃的环境下放冷至室温后继续保留1.5-2.5小时,进行第二次烘烤,取出放置,待茶叶温度低于37℃后,进行第三次烘烤,取出包装即得成品红茶;
所述第一次烘烤的温度为80-100℃、时间为1.5-2.5小时,所述第二次烘烤的温度为90-110℃、时间为0.5-1.5小时,所述第三次烘烤的温度为115-125℃、时间15-30分钟。
优化的,3次加压方式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第1次加压揉捻15-25min,第2次加压揉捻时间为10-20min,第3次揉捻时间为10-15min,3次加压的压力分配为:轻、得、轻。
更优化的,湿润棉布浸泡用水选自山泉水、井水、河川水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浸泡用水中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柠檬汁;所述浸泡用水的温度为2-8℃。
更进一步优化的,按重量份比,每100份浸泡用水中含有2-8份的多酚氧化酶、0.5-2.5份的柠檬汁。
更进一步优化的,步骤d中调节揉捻茶叶前向揉捻茶叶中喷洒所述发酵促进液,所述揉捻茶叶与发酵促进液的比为100:2-6。
更进一步优化的,所述发酵促进液由以下重量份比的物质组成:金桔精油、胰蛋白酶、单宁酶。
更进一步优化的,所述发酵促进液由以下重量份比的活性物质组成:水60-80份、金桔精油2-6份、胰蛋白酶0.5-1.3份、单宁酶0.4-0.8份。
其中金桔精油的制备方法为取成熟金桔,冼净、晒干,去除果肉取果皮,用冷压榨法提取精油,过200-300目筛,即得金桔精油。
更进一步优化的,所述发酵促进液的制作方法如下:按重量份比,取金桔精油、胰蛋白酶、单宁酶,再取0.5-1.2份吐温80,将以上物质混合均匀,搅拌10-30分钟后,边搅拌边加入重量份比的水,即得发酵促进液。
更进一步优化的,所述茶鲜叶选自梅占、乌牛早、福云六号、三江茶叶中的任一种或几种。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一种夏季茶叶加工成红茶的方法,将新鲜加工回来的茶叶萎凋大部分水分,茶叶相对比较脆,直接加工碎叶较多品相差,通过在表面盖湿润棉布,可以使茶叶变软易于加工又不至少带入多余水分。采用分次揉捻的方法,与传统一次揉捻相比,多次造型茶叶形状更好,且每次间隔时间,茶叶得到舒缓,有利于有效成分深入到茶叶中反应,促进多酚氧化酶和葡萄糖苷酶β发挥氧化作用,促进茶黄素、茶红素的形成。在干燥过程中,本发明研究出了一套分次干燥的方法,先在第一次烘烤的温度为80-100℃、时间为1.5-2.5小时,所述第二次烘烤的温度为90-110℃、时间为0.5-1.5小时,所述第三次烘烤的温度为115-125℃、时间15-30分钟,第1、2次烘烤后取出冷至室温再进行下一次烘烤,可以避免一次烘烤时间太长茶叶特殊香味损失多,茶品脆,香气、汤色等有效成分流失多等;本发明的多次烘烤干燥工艺参数,在达到传统水分干燥的目的,可有效提高茶的香气、提高茶黄素、茶红素的含量。
茶黄素和茶红素对红茶的汤色和滋味起着重要作用,茶黄素是影响红茶汤色亮度、香味的鲜爽度和浓烈度高低的重要因素,红茶汤色的明亮度决定于茶黄素的含量;茶红素是决定红茶汤色红艳程度的主要因素。本发明制备的红茶中茶黄素可达到1.31%,而传统制备的茶叶中的茶红素不足0.8%,有效提高产品的茶汤色亮度、香味的鲜爽度和浓烈度。
2.红茶发酵是红茶制备的关键技术,温度、湿度、通气、发酵时间长短等决定红茶的品质,传统发酵过程中酶的损失快速下降,致使在发酵不完全,茶品质差。本发明在发酵过程中加入发酵促进液,发酵促进液中胰蛋白酶、单宁酶,加上在回潮过程中添加的多酚氧化酶等不仅可以提高茶叶中酶的水平,补充茶叶发酵过程中酶的损失,从而提高发酵效率;发酵促进液中的金桔精油含有亲脂成分,可以携带胰蛋白酶、单宁酶和多酚氧化酶,渗透细胞壁、细胞质膜、破坏细胞膜,从而更充分的与细胞中的成分发挥作用,加速发酵进程,缩短发酵时间,提高酶解效率。
外源酶的引入可以提高红茶的品质.但也容易带入副产物,是目前红茶加工过程中一大难点。本发明中的金桔精油在干燥过程中,由于具有挥发性,可以带走大部分外源添加的蛋白酶、单宁酶和多酚氧化酶,减少添加外源酶残留。
金桔精油的中挥发性成分还会与一些未完全被酶解的儿茶素、花青素结合,在干燥过程中携带挥发,减少茶的品味成分。
3.本发明在回潮使用的棉布浸泡液中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柠檬汁活性物质,使湿润棉布盖住萎凋茶叶时,带入到茶叶中,在后续的揉捻过程中发挥作用。氧化的水平决定着茶的质量。由于氧化在揉捻阶段就开始了,揉捻过程中,酶的损失较大,本发明通过在回潮阶段外源添加一部分多酚氧化酶能防止揉捻阶段酶损失过多,反应不完全;剩余的多酚氧化酶还可以参与到茶叶发酵的环节,促进发酵过程;柠檬汁的加入使茶叶呈微酸性,有助于酶增加活性,促进蛋白质水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夏季茶叶加工成红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萎凋:每年4-8月采摘茶鲜叶,摊放,所述摊放的厚度不大于1cm,在日光或烘房中萎凋至叶片含水量为24%,叶片周边泛红时萎凋结束,得萎凋茶叶;
b.回潮:取萎凋茶叶起堆成厚度为10cm的茶堆,在茶堆表面盖湿润棉布进行回潮,得回潮茶叶;
其中,湿润棉布浸泡用水选自山泉水;
所述浸泡用水中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柠檬汁;所述浸泡用水的温度为2℃。
更进一步优化的,按重量份比,每100份浸泡用水中含有2份的多酚氧化酶、0.5份的柠檬汁。
c.揉捻:取回潮茶叶采用石磨分3次加压方式进行揉捻,3次加压的压力分配为:轻、得、轻,第1次加压揉捻15min,第2次加压揉捻时间为10min,第3次揉捻时间为10min,得揉捻茶叶;
d.发酵:取揉捻茶叶,调节揉捻茶叶的水分含量为65%,发酵2小时,每隔1小时翻动茶叶一次,保持茶叶温度不高于40℃,得发酵茶叶;
其中,调节揉捻茶叶前向揉捻茶叶中喷洒所述发酵促进液,所述揉捻茶叶与发酵促进液的比为100:2;
发酵促进液由以下重量份比的活性物质组成:水60份、金桔精油2份、胰蛋白酶0.5份、单宁酶0.4份;其中金桔精油的制备方法为取成熟金桔,冼净、晒干,去除果肉取果皮,用冷压榨法提取精油,过200目筛,即得金桔精油。
其中,发酵促进液的制作方法如下:按重量份比,取金桔精油、胰蛋白酶、单宁酶,再取0.5份吐温80,将以上物质混合均匀,搅拌10分钟后,边搅拌边加入重量份比的水,即得发酵促进液。
e.分次烘烤干燥:取发酵茶叶摊放成厚度为1cm厚度,进行第一次烘烤,取出置于20℃的环境下放冷至室温后继续保留1.5小时,进行第二次烘烤,取出放置,待茶叶温度低于37℃后,进行第三次烘烤,取出包装即得成品红茶;
所述第一次烘烤的温度为80℃、时间为2.5小时,所述第二次烘烤的温度为90℃、时间为1.5小时,所述第三次烘烤的温度为115℃、时间30分钟。
本实施例中,茶鲜叶选自梅占。
实施例2
一种夏季茶叶加工成红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萎凋:每年4-8月采摘茶鲜叶,摊放,所述摊放的厚度不大于1cm,在日光或烘房中萎凋至叶片含水量为36%,叶片周边泛红时萎凋结束,得萎凋茶叶;
b.回潮:取萎凋茶叶起堆成厚度为30cm的茶堆,在茶堆表面盖湿润棉布进行回潮,得回潮茶叶;
其中,湿润棉布浸泡用水选自井水;
所述浸泡用水中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柠檬汁;所述浸泡用水的温度为8℃。
更进一步优化的,按重量份比,每100份浸泡用水中含有8份的多酚氧化酶、2.5份的柠檬汁。
c.揉捻:取回潮茶叶采用石磨分3次加压方式进行揉捻,3次加压的压力分配为:轻、得、轻,第1次加压揉捻25min,第2次加压揉捻时间为20min,第3次揉捻时间为15min,得揉捻茶叶;
d.发酵:取揉捻茶叶,调节揉捻茶叶的水分含量为75%,发酵6小时,每隔2小时翻动茶叶一次,保持茶叶温度不高于40℃,得发酵茶叶;
其中,调节揉捻茶叶前向揉捻茶叶中喷洒所述发酵促进液,所述揉捻茶叶与发酵促进液的比为100:6;
发酵促进液由以下重量份比的活性物质组成:水80份、金桔精油6份、胰蛋白酶1.3份、单宁酶0.8份;其中金桔精油的制备方法为取成熟金桔,冼净、晒干,去除果肉取果皮,用冷压榨法提取精油,过300目筛,即得金桔精油。
其中,发酵促进液的制作方法如下:按重量份比,取金桔精油、胰蛋白酶、单宁酶,再取1.2份吐温80,将以上物质混合均匀,搅拌30分钟后,边搅拌边加入重量份比的水,即得发酵促进液。
e.分次烘烤干燥:取发酵茶叶摊放成厚度为2cm厚度,进行第一次烘烤,取出置于28℃的环境下放冷至室温后继续保留2.5小时,进行第二次烘烤,取出放置,待茶叶温度低于37℃后,进行第三次烘烤,取出包装即得成品红茶;
所述第一次烘烤的温度为100℃、时间为1.5小时,所述第二次烘烤的温度为110℃、时间为1.5小时,所述第三次烘烤的温度为125℃、时间30分钟。
本实施例中,茶鲜叶选自乌牛早。
实施例3
一种夏季茶叶加工成红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萎凋:每年4-8月采摘茶鲜叶,摊放,所述摊放的厚度不大于1cm,在日光或烘房中萎凋至叶片含水量为30%,叶片周边泛红时萎凋结束,得萎凋茶叶;
b.回潮:取萎凋茶叶起堆成厚度为20cm的茶堆,在茶堆表面盖湿润棉布进行回潮,得回潮茶叶;
其中,湿润棉布浸泡用水选自河川水;
所述浸泡用水中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柠檬汁;所述浸泡用水的温度为5℃。
更进一步优化的,按重量份比,每100份浸泡用水中含有5份的多酚氧化酶、3份的柠檬汁。
c.揉捻:取回潮茶叶采用石磨分3次加压方式进行揉捻,3次加压的压力分配为:轻、得、轻,第1次加压揉捻20min,第2次加压揉捻时间为15min,第3次揉捻时间为12.5min,得揉捻茶叶;
d.发酵:取揉捻茶叶,调节揉捻茶叶的水分含量为70%,发酵4小时,每隔1.5小时翻动茶叶一次,保持茶叶温度不高于40℃,得发酵茶叶;
其中,调节揉捻茶叶前向揉捻茶叶中喷洒所述发酵促进液,所述揉捻茶叶与发酵促进液的比为100:4;
发酵促进液由以下重量份比的活性物质组成:水70份、金桔精油4份、胰蛋白酶0.9份、单宁酶0.6份;其中金桔精油的制备方法为取成熟金桔,冼净、晒干,去除果肉取果皮,用冷压榨法提取精油,过300目筛,即得金桔精油。
其中,发酵促进液的制作方法如下:按重量份比,取金桔精油、胰蛋白酶、单宁酶,再取0.8份吐温80,将以上物质混合均匀,搅拌20分钟后,边搅拌边加入重量份比的水,即得发酵促进液。
e.分次烘烤干燥:取发酵茶叶摊放成厚度为1.5cm厚度,进行第一次烘烤,取出置于24℃的环境下放冷至室温后继续保留2小时,进行第二次烘烤,取出放置,待茶叶温度低于37℃后,进行第三次烘烤,取出包装即得成品红茶;
所述第一次烘烤的温度为90℃、时间为2小时,所述第二次烘烤的温度为100℃、时间为1小时,所述第三次烘烤的温度为120℃、时间22分钟。
本实施例中,茶鲜叶选自福云六号。
实施例4
一种夏季茶叶加工成红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萎凋:每年4-8月采摘茶鲜叶,摊放,所述摊放的厚度不大于1cm,在日光或烘房中萎凋至叶片含水量为27%,叶片周边泛红时萎凋结束,得萎凋茶叶;
b.回潮:取萎凋茶叶起堆成厚度为15cm的茶堆,在茶堆表面盖湿润棉布进行回潮,得回潮茶叶;
其中,湿润棉布浸泡用水选自山泉水和井水的任意比例混合;
所述浸泡用水中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柠檬汁;所述浸泡用水的温度为4℃。
更进一步优化的,按重量份比,每100份浸泡用水中含有3.5份的多酚氧化酶、0.75份的柠檬汁。
c.揉捻:取回潮茶叶采用石磨分3次加压方式进行揉捻,3次加压的压力分配为:轻、得、轻,第1次加压揉捻18min,第2次加压揉捻时间为13min,第3次揉捻时间为11min,得揉捻茶叶;
d.发酵:取揉捻茶叶,调节揉捻茶叶的水分含量为68%,发酵3小时,每隔1.2小时翻动茶叶一次,保持茶叶温度不高于40℃,得发酵茶叶;
其中,调节揉捻茶叶前向揉捻茶叶中喷洒所述发酵促进液,所述揉捻茶叶与发酵促进液的比为100:3;
发酵促进液由以下重量份比的活性物质组成:水65份、金桔精油3份、胰蛋白酶0.7份、单宁酶0.5份;其中金桔精油的制备方法为取成熟金桔,冼净、晒干,去除果肉取果皮,用冷压榨法提取精油,过200目筛,即得金桔精油。
其中,发酵促进液的制作方法如下:按重量份比,取金桔精油、胰蛋白酶、单宁酶,再取0.7份吐温80,将以上物质混合均匀,搅拌15分钟后,边搅拌边加入重量份比的水,即得发酵促进液。
e.分次烘烤干燥:取发酵茶叶摊放成厚度为1.3cm厚度,进行第一次烘烤,取出置于22℃的环境下放冷至室温后继续保留1.8小时,进行第二次烘烤,取出放置,待茶叶温度低于37℃后,进行第三次烘烤,取出包装即得成品红茶;
所述第一次烘烤的温度为85℃、时间为1.8小时,所述第二次烘烤的温度为95℃、时间为0.8小时,所述第三次烘烤的温度为118℃、时间19分钟。
本实施例中,茶鲜叶选自三江茶叶。
实施例5
一种夏季茶叶加工成红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萎凋:每年4-8月采摘茶鲜叶,摊放,所述摊放的厚度不大于1cm,在日光或烘房中萎凋至叶片含水量为33%,叶片周边泛红时萎凋结束,得萎凋茶叶;
b.回潮:取萎凋茶叶起堆成厚度为25cm的茶堆,在茶堆表面盖湿润棉布进行回潮,得回潮茶叶;
其中,湿润棉布浸泡用水选自井水;
所述浸泡用水中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柠檬汁;所述浸泡用水的温度为6℃。
更进一步优化的,按重量份比,每100份浸泡用水中含有7.5份的多酚氧化酶、2份的柠檬汁。
c.揉捻:取回潮茶叶采用石磨分3次加压方式进行揉捻,3次加压的压力分配为:轻、得、轻,第1次加压揉捻22min,第2次加压揉捻时间为18min,第3次揉捻时间为13min,得揉捻茶叶;
d.发酵:取揉捻茶叶,调节揉捻茶叶的水分含量为73%,发酵5小时,每隔1.8小时翻动茶叶一次,保持茶叶温度不高于40℃,得发酵茶叶;
其中,调节揉捻茶叶前向揉捻茶叶中喷洒所述发酵促进液,所述揉捻茶叶与发酵促进液的比为100:5;
发酵促进液由以下重量份比的活性物质组成:水75份、金桔精油5份、胰蛋白酶1.1份、单宁酶0.7份;其中金桔精油的制备方法为取成熟金桔,冼净、晒干,去除果肉取果皮,用冷压榨法提取精油,过300目筛,即得金桔精油。
其中,发酵促进液的制作方法如下:按重量份比,取金桔精油、胰蛋白酶、单宁酶,再取1.0份吐温80,将以上物质混合均匀,搅拌25分钟后,边搅拌边加入重量份比的水,即得发酵促进液。
e.分次烘烤干燥:取发酵茶叶摊放成厚度为1.8cm厚度,进行第一次烘烤,取出置于26℃的环境下放冷至室温后继续保留2.2小时,进行第二次烘烤,取出放置,待茶叶温度低于37℃后,进行第三次烘烤,取出包装即得成品红茶;
所述第一次烘烤的温度为95℃、时间为2.2小时,所述第二次烘烤的温度为105℃、时间为1.2小时,所述第三次烘烤的温度为122℃、时间26分钟。
本实施例中,茶鲜叶选自梅占和乌牛早1:1混合茶叶。
实施例6茶叶品质检测试验
实施样品:茶鲜叶选自梅占,于6月份统一采摘。分别按照实施例1-5的方法进行夏红茶的制备,得到样品1-5。
对比实施例1:茶鲜叶选自梅占,于6月份统一采摘。按照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03749745B的一种人工智能酶促发酵生产红茶的方法中实施例3的方法进行制备,得到对比对比实施例1样品。
对比实施例2:茶鲜叶选自梅占,于6月份统一采摘。按照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02726555B的一种芳香红茶渥红工艺中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制备,得到对比对比实施例2样品。
对比实施例3:茶鲜叶选自梅占,于3月份采摘,当天传统方法制备,得到对比实施例3。
分别对样品1-5、对比实施例1-2进行茶黄素含量进行测定,测定方法按照“刘洪林,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工夫红茶中10种内含物成分[J].食品科学,2016,37(8)”中的高效液相法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见表1。
表1样品中有效成分含量
实施样品 茶黄素百分含量(%)
样品1 1.03
样品2 1.12
样品3 1.31
样品4 1.17
样品5 1.26
对比实施例1 0.45
对比实施例2 0.52
对比实施例3 0.68
由上表可知,样品1-5中茶黄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对比实施例1-3,实施例3中采用的茶为春茶,样品1-5中茶黄素高于传统制备方法的春茶。
茶的外形、香气、汤色、口感评采方法为:随机抽取20名请爱好喝红茶的人士为试验志愿者,进行盲法试验,观察各样品菜叶的外形;请专业人士统一对各样品进行冲泡后,分别给20名志愿者进行品尝,并对品尝的茶的香气、汤色、口感进行评分。其中外形、香气、汤色、口感满分各10分。每份样品去掉二个最高分二个最低分后,算平均分,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样品感观评价结果
实施样品 外形 香气 汤色 口感
样品1 8 8.2 8.7 7.9
样品2 8.4 8.7 9.1 8.1
样品3 9.1 9.3 9.4 9.2
样品4 8.7 9.0 8.9 9.1
样品5 8.5 8.9 9.2 8.4
对比实施例1 7.5 7.6 7.8 7.9
对比实施例2 6.9 7.2 7.4 7.8
对比实施例3 7.9 7.1 6.8 7.4
从表中可以看出,样品1-5的评分明显高于对比实施例1-3,说明在盲法试验中,品茶自志愿者对样品1-5的茶比较认可。
品茶自志愿者样品3的外观评价描述如下:条索紧卷,色泽亮有光泽,残碎品少;茶样品和冲泡后茶香气明显,额外有一股清香之气;汤色色泽纯正、浓艳、红亮,透明度高,冲泡碎叶少;品尝的口感醇厚,回味隽永、苦涩味很弱。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夏季茶叶加工成红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萎凋:每年4-8月采摘茶鲜叶,摊放,所述摊放的厚度不大于1cm,在日光或烘房中萎凋至叶片含水量为24-36%,叶片周边泛红时萎凋结束,得萎凋茶叶;
b.回潮:取萎凋茶叶起堆成厚度为10-30cm的茶堆,在茶堆表面盖湿润棉布进行回潮,得回潮茶叶;
c.揉捻:取回潮茶叶采用石磨分3次加压方式进行揉捻,每次10-25min,得揉捻茶叶;
d.发酵:取揉捻茶叶,调节揉捻茶叶的水分含量为65-75%,发酵2-6小时,每隔1-2小时翻动茶叶一次,保持茶叶温度不高于40℃,得发酵茶叶;
e.分次烘烤干燥:取发酵茶叶摊放成厚度为1-2cm厚度,进行第一次烘烤,取出置于20-28℃的环境下放冷至室温后继续保留1.5-2.5小时,进行第二次烘烤,取出放置,待茶叶温度低于37℃后,进行第三次烘烤,取出包装即得成品红茶;
所述第一次烘烤的温度为80-100℃、时间为1.5-2.5小时,所述第二次烘烤的温度为90-110℃、时间为0.5-1.5小时,所述第三次烘烤的温度为115-125℃、时间15-30分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夏季茶叶加工成红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3次加压方式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第1次加压揉捻15-25min,第2次加压揉捻时间为10-20min,第3次揉捻时间为10-15min,3次加压的压力分配为:轻、得、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夏季茶叶加工成红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湿润棉布浸泡用水选自山泉水、井水、河川水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夏季茶叶加工成红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泡用水中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柠檬汁;所述浸泡用水的温度为2-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夏季茶叶加工成红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比,每100份浸泡用水中含有2-8份的多酚氧化酶、0.5-2.5份的柠檬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夏季茶叶加工成红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调节揉捻茶叶前向揉捻茶叶中喷洒所述发酵促进液,所述揉捻茶叶与发酵促进液的比为100:2-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夏季茶叶加工成红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促进液由以下重量份比的物质组成:金桔精油、胰蛋白酶、单宁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夏季茶叶加工成红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促进液由以下重量份比的活性物质组成:水60-80份、金桔精油2-6份、胰蛋白酶0.5-1.3份、单宁酶0.4-0.8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夏季茶叶加工成红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促进液的制作方法如下:按重量份比,取金桔精油、胰蛋白酶、单宁酶,再取0.5-1.2份吐温80,将以上物质混合均匀,搅拌10-30分钟后,边搅拌边加入重量份比的水,即得发酵促进液。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夏季茶叶加工成红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鲜叶选自梅占、乌牛早、福云六号、三江茶叶中的任一种或几种。
CN201710871429.1A 2017-09-25 2017-09-25 一种夏季茶叶加工成红茶的方法 Pending CN1076916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71429.1A CN107691673A (zh) 2017-09-25 2017-09-25 一种夏季茶叶加工成红茶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71429.1A CN107691673A (zh) 2017-09-25 2017-09-25 一种夏季茶叶加工成红茶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91673A true CN107691673A (zh) 2018-02-16

Family

ID=61174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71429.1A Pending CN107691673A (zh) 2017-09-25 2017-09-25 一种夏季茶叶加工成红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91673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7592A (zh) * 2018-06-30 2018-12-11 贵州省石阡正岩苔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10301489A (zh) * 2019-08-01 2019-10-08 安徽弋江源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红茶的生产工艺
CN112167391A (zh) * 2020-10-14 2021-01-05 余姚市华栋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回潮步骤的绿毛茶加工工艺
CN113826719A (zh) * 2021-09-18 2021-12-24 金华市珍香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红茶品质的萎凋槽萎凋方法
CN114271345A (zh) * 2021-12-30 2022-04-05 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加工方法
CN114304328A (zh) * 2022-01-24 2022-04-12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利用绿陈茶液态发酵红茶汁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0771A (zh) * 2012-05-10 2012-08-15 周庆团 白毛茶的制作工艺
CN102972536A (zh) * 2012-11-15 2013-03-20 安徽国润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祁红茶的生产工艺
CN103125623A (zh) * 2013-03-11 2013-06-05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利用外源酶加工普洱熟茶的方法
CN103918817A (zh) * 2014-03-18 2014-07-16 安徽天方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祁眉红茶的加工工艺
CN104054857A (zh) * 2014-05-30 2014-09-24 贵州省凤冈县黔雨枝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4522192A (zh) * 2014-12-05 2015-04-22 陕西理工学院 一种夏秋季工夫红茶的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0771A (zh) * 2012-05-10 2012-08-15 周庆团 白毛茶的制作工艺
CN102972536A (zh) * 2012-11-15 2013-03-20 安徽国润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祁红茶的生产工艺
CN103125623A (zh) * 2013-03-11 2013-06-05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利用外源酶加工普洱熟茶的方法
CN103918817A (zh) * 2014-03-18 2014-07-16 安徽天方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祁眉红茶的加工工艺
CN104054857A (zh) * 2014-05-30 2014-09-24 贵州省凤冈县黔雨枝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4522192A (zh) * 2014-12-05 2015-04-22 陕西理工学院 一种夏秋季工夫红茶的加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赵和涛: "利用天然添加剂优化红茶品质", 《云南农业科技》 *
马梦君等: "高茶黄素含量红茶的创新工艺研究进展", 《湖北农业科学》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7592A (zh) * 2018-06-30 2018-12-11 贵州省石阡正岩苔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10301489A (zh) * 2019-08-01 2019-10-08 安徽弋江源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红茶的生产工艺
CN110301489B (zh) * 2019-08-01 2021-09-14 安徽弋江源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红茶的生产工艺
CN112167391A (zh) * 2020-10-14 2021-01-05 余姚市华栋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回潮步骤的绿毛茶加工工艺
CN112167391B (zh) * 2020-10-14 2023-06-27 余姚市华栋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回潮步骤的绿毛茶加工工艺
CN113826719A (zh) * 2021-09-18 2021-12-24 金华市珍香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红茶品质的萎凋槽萎凋方法
CN114271345A (zh) * 2021-12-30 2022-04-05 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加工方法
CN114304328A (zh) * 2022-01-24 2022-04-12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利用绿陈茶液态发酵红茶汁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91673A (zh) 一种夏季茶叶加工成红茶的方法
CN103053726B (zh) 黑茶动态发酵工艺
CN102217683B (zh) 信阳红红茶加工工艺
CN104585380B (zh) 老叶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3349094B (zh) 一种红碎茶的加工方法
CN101073344B (zh) 一种茶叶的后发酵方法
CN104186738B (zh) 一种提高湖南中小叶种工夫红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CN106070796A (zh) 一种花香型功夫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7549341B (zh) 一种金萱茶树花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6387127A (zh)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5124007B (zh) 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2771585A (zh) 一种工夫红茶的定湿变温发酵方法
CN104430989A (zh) 一种花果香黄茶加工方法
CN104920682A (zh) 一种夏秋颗粒状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7624902A (zh) 一种利用夏秋茶制备花甜香工夫红茶的方法
CN106962533A (zh) 一种发酵茶及发酵茶的制作工艺
CN109619221B (zh) 一种拼配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05558115A (zh)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7836538A (zh) 一种复合酶改善有机兰香绿茶口感的加工方法
CN104489139A (zh) 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8522685A (zh) 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
CN107232338A (zh) 一种利用特制外源生物酶发酵生产普洱茶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6417708A (zh) 红茶的加工工艺
CN109329459A (zh) 一种炒黄茶的制作工艺
CN105494702A (zh) 保健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