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68759B - 米饭成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米饭成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68759B
CN107668759B CN201710576039.1A CN201710576039A CN107668759B CN 107668759 B CN107668759 B CN 107668759B CN 201710576039 A CN201710576039 A CN 201710576039A CN 107668759 B CN107668759 B CN 1076687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ntable
rice
cooked rice
placing
m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7603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68759A (zh
Inventor
小松贤史
中平阳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dio Technica KK
Original Assignee
Audio Technica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dio Technica KK filed Critical Audio Technica KK
Publication of CN1076687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87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687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87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PSHAPING OR WORKING OF FOODSTUFFS, NOT FULLY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A23P30/00Shaping or working of foodstuff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r apparatus
    • A23P30/20Extru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PSHAPING OR WORKING OF FOODSTUFFS, NOT FULLY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A23P30/00Shaping or working of foodstuff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r apparat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7/00Cereal-derived products; Malt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7/10Cereal-derived products
    • A23L7/117Flakes or other shapes of ready-to-eat type; Semi-finished or partly-finished products therefor
    • A23L7/126Snacks or the like obtained by binding, shaping or compacting together cereal grains or cereal pieces, e.g. cereal ba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PSHAPING OR WORKING OF FOODSTUFFS, NOT FULLY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A23P30/00Shaping or working of foodstuff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r apparatus
    • A23P30/10Mould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必依赖于作业环境,能够提高作业者的作业效率的米饭成型装置。一种米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构成为具备成型米饭成型物的成型部、对由成型部成型的米饭成型物进行搬运的转盘、对转盘的转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转盘具有多个用于放置由成型部成型的米饭成型物的放置部,转盘能够向2个方向转动,控制部使转盘转动,以使多个放置部中的任一个放置部向由成型部成型的米饭成型物被排出的排出位置移动。

Description

米饭成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米饭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米饭成型装置是一种用来在例如经营攥寿司的食品零售店等生产米饭成型物(饭团)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米饭成型装置具有例如料斗、压缩部、成型部、搬运部、检测部而成。料斗收容作为饭团原料的米饭并将米饭向压缩部供给。压缩部将从料斗供给来的米饭拌匀并将调匀了密度的米饭向成型部供给。成型部将调匀了密度的米饭成型为规定形状的饭团。搬运部接收并搬运由成型部成型的饭团。检测部对例如搬运部的规定位置是否具有饭团进行检测。
成型部具备一对旋转轴和安装于旋转轴的一对成型辊。成型辊在外周面具备多个收容部。一对成型辊安装于一对旋转轴并互为反向转动。一对成型辊同步转动,以使得收容部随着成型辊的转动而彼此相对。
米饭被填充(收容)于转动的成型辊的收容部。收容部彼此相对时,收容部内的米饭被成型为规定的形状(例如,大致草袋状)的饭团。饭团随着成型辊的转动而从收容部向搬运部排出(落下)。
搬运部具备例如放置有饭团并转动的转盘。转盘向着规定的一个方向间歇性地转动规定的角度。米饭成型装置在转盘转动时,将下一饭团从成型部向转盘上排出。米饭成型装置在转盘上的饭团移动至规定位置(例如,转盘转动一周的近前的位置)时停止转盘的转动,在移动至规定位置的饭团被操作米饭成型装置的作业者等取出时重启转盘的转动。检测部对规定位置是否具有饭团进行检测。
为便于作业者取出饭团,转盘的转动方向通常应配合作业场所的米饭形成装置的配置情况、作业者是否左撇子、作业者的站立位置等作业环境,固定于一个方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1356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6-1978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作业场所的米饭成型装置的配置经常发生变化。此时,转盘的转动方向和与作业者的位置关系的错位,会成为要求作业者取出位于离开本人位置的饭团的原因。此外,例如,当有2名作业者站在1台米饭成型装置的两侧进行作业时,一方的作业者或者必须取出位于离开本人位置的饭团,或者必须等待直至转盘将饭团搬运至本人近前。如上所述,若采用转盘的转动方向固定于一个方向的现有的米饭成型装置,则作业者的作业效率会依赖于作业环境而显著下降。
本发明即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必依赖于作业环境,能够提高作业者的作业效率的米饭成型装置。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米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成型米饭成型物的成型部、对由成型部成型的米饭成型物进行搬运的转盘、对转盘的转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而成,转盘具有多个用于放置由成型部成型的米饭成型物的放置部,转盘能够向2个方向转动,控制部使转盘转动,以使多个放置部中的任一个放置部移动至由成型部成型的米饭成型物被排出的排出位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不必依赖于作业环境,能够提高作业者的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米饭成型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米饭成型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3为拆下图1的米饭成型装置所具备的面板后的状态的米饭成型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米饭成型装置的沿A-A线剖视图。
图5为图3的米饭成型装置所具备的一对成型辊的立体图。
图6为图5的一对成型辊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图7为图6的成型辊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8为图6的成型辊的沿B-B线剖视图。
图9为从上方观察图1的米饭成型装置所具备的转盘的示意图。
图10为示出了控制图9的转盘的转动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1(a)为处于第1状态时的、图5的一对成型辊的正面观察剖视图,图11(b)为处于第1状态时的、收容于一对成型辊的米饭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图12(a)为处于第2状态时的、图5的一对成型辊的正面观察剖视图,图12(b)为处于第2状态时的、收容于一对成型辊的米饭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图13(a)为处于第3状态时的、图5的一对成型辊的正面观察剖视图,图13(b)为处于第3状态时的、收容于一对成型辊的米饭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图14(a)为处于第4状态时的、图5的一对成型辊的正面观察剖视图,图14(b)为处于第4状态时的、从一对成型辊排出的米饭成型物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图15为刚从图5的一对成型辊排出的米饭成型物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图16为从图15的状态经过规定时间后的米饭成型物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图17为示出最初的米饭成型物被排出至转盘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8为示出图17的下一米饭成型物被排出至转盘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9为示出图18的下一米饭成型物被排出至转盘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0为示出图19的下一米饭成型物被排出至转盘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1为示出在图20的状态下1个米饭成型物被取出的状态的示意图。
符号标记说明
100:米饭成型装置
1:料斗
2:框体
3:压缩部
4:成型部
41:第1转动轴
42:第2转动轴
43:第1成型辊
43a:收容部
43a1:侧壁面
43a2:上壁面
43a3:底壁面
44:第2成型辊
44a:收容部
44a1:侧壁面
44a2:上壁面
44a3:底壁面
5:搬运部
51:转盘
6:检测部
61:第1传感器
62:第2传感器
7:控制部
8:驱动部
9:面板
10:操作部
RB:米饭成型物
Pa:排出位置
Pb1:第1待机位置
Pb2:第2待机位置
r1:第1成型辊的节圆半径
r2:第2成型辊的节圆半径
L:第1转动轴和第2转动轴的轴间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米饭成型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图中所示的XYZ坐标系中,X方向表示前后方向,Y方向表示左右方向,Z方向表示上下方向。在各方向中,箭头所指方向为+方向。在X方向中,+X方向为前方向,-X方向为后方向。在Y方向中,+Y方向为左方向,-Y方向为右方向。在Z方向中,+Z方向为上方向,-Z方向为下方向。此外,图中的⊙表示从纸面的内侧向外侧的箭头(+方向)。
●米饭成型装置●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米饭成型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米饭成型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米饭成型装置100将例如寿司饭等米饭R(参照图3。以下亦同)成型为攥寿司用的米饭成型物(以下简称“饭团”)RB。由米饭成型装置100成型的饭团RB具有规定的形状(例如,大致草袋状)。米饭成型装置100具有料斗1、框体2、压缩部3、成型部4、搬运部5、检测部6、控制部7、驱动部8、面板9、操作部10而成。
●米饭成型装置的结构
图3为处于拆下了面板9的状态的米饭成型装置100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米饭成型装置100的沿A-A线剖视图。
料斗1进行米饭R的收容、搅拌、供给。料斗1具备收容部11、搅拌部12、供给部13。收容部11在内部收容米饭R。收容部11安装于框体2的上部。收容部11能够安装于框体2的上部或从框体2的上部拆卸。搅拌部12具备例如多个搅拌臂(未图示)。搅拌臂对搅拌部12内的米饭R进行搅拌。搅拌部12配置于收容部11的下方。搅拌部12安装于框体2的上侧的前表面。供给部13一体设置于搅拌部12的下方。经过搅拌的米饭R藉由供给部13向供给部13的下方输送。
框体2在对压缩部3、成型部4、搬运部5进行支撑的同时,收容有驱动部8等。框体2具备多个支撑部。支撑部对例如压缩部3和成型部4进行支撑。
为便于成型部4成型饭团RB,压缩部3将从料斗1供给来的米饭R拌匀,向成型部4供给。意即,从压缩部3供给至成型部4的米饭R被适度拌匀(压缩),调匀了密度。压缩部3具备多个旋转轴31、上级压缩辊对32、下级压缩辊对33、支撑板对34。
旋转轴31对上级压缩辊对32和下级压缩辊对33进行支撑。旋转轴31藉由框体2的支撑部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于框体2。上级压缩辊对32对从料斗1供给来的米饭R进行压缩,均匀地平整。上级压缩辊对32由第1压缩辊32a和第2压缩辊32b构成。下级压缩辊对33进一步对经上级压缩辊对32压缩的米饭R进行平整。下级压缩辊对33由第3压缩辊33a和第4压缩辊33b构成。
上级压缩辊对32和下级压缩辊对33藉由旋转轴31安装于框体2。上级压缩辊对32在左右方向上保持规定的间隔配置于料斗1的供给部13的下方。下级压缩辊对33在左右方向上保持规定的间隔配置于上级压缩辊对32的下方。第3压缩辊33a和第4压缩辊33b的间隔,小于第1压缩辊32a和第2压缩辊32b的间隔。
旋转轴31利用来自驱动部8的转动驱动力转动。支撑于旋转轴31的上级压缩辊对32和下级压缩辊对33的转动速度和转动方向,受控于控制部7。上级压缩辊对32和下级压缩辊对33的转动方向为,使供给至压缩部3的米饭R从上方向下方移动的方向。
支撑板对34从前后对供给至压缩部3和成型部4的米饭R进行支撑。支撑板对34由前侧支撑板(未图示)和后侧支撑板34a构成。后侧支撑板34a安装于框体2的前表面。前侧支撑板安装于面板9的后表面。
而且,压缩部3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意即,例如本实施方式中压缩部3所具备的辊对为上级压缩辊对32和下级压缩辊对33这2级,其实压缩部所具备的辊对也可以是1级或3级以上。此外,压缩部也可以采用带方式而非辊方式。
成型部4将由压缩部3调匀了密度的米饭R成型为饭团RB。成型部4配置于压缩部3的下方。成型部4配置于框体2的前表面。成型部4具备第1旋转轴41、第2旋转轴42、第1成型辊43、第2成型辊44。
第1旋转轴41对第1成型辊43进行支撑。第2旋转轴42对第2成型辊44进行支撑。第1旋转轴41和第2旋转轴42各自的后半部在左右方向上保持规定的间隔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于框体2的支撑部。第1旋转轴41和第2旋转轴42各自的轴向沿着前后方向。第1旋转轴41和第2旋转轴42各自的前半部从框体2的支撑部向前方突出。意即,第1旋转轴41和第2旋转轴42悬架支撑于支撑部。
第1旋转轴41和第2旋转轴42利用来自驱动部8的转动驱动力转动。第1旋转轴41和第2旋转轴42的转动速度和转动方向受控于控制部7。
第1成型辊43和第2成型辊44将由压缩部3调匀了密度的米饭R成型为饭团RB。第1成型辊43安装于第1旋转轴41的前半部。第2成型辊44安装于第2旋转轴42的前半部。第1成型辊43的外周面与第2成型辊44的外周面相对。
一对成型辊43、44对从压缩部3供给来的米饭R进行成型,并向将所成型的饭团RB向下方排出的方向转动。意即,第1成型辊43向在正面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图3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第2成型辊44向在正面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图3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第1成型辊43的转动和第2成型辊44的转动同步。
在拆下一对成型辊43、44的状态下,第1旋转轴41(第2旋转轴42)的轴向的不同位置的轴间距离L各不相同。轴间距离L为,第1旋转轴41的轴心(轴中心)和第2旋转轴42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以第1旋转轴41和第2旋转轴42的后端侧的轴间为轴间距离L1,以第1旋转轴41和第2旋转轴42的前端侧的轴间为轴间距离L2。轴间距离L1大于轴间距离L2。意即,在拆下一对成型辊43、44的状态下,第1旋转轴41和第2旋转轴42不平行。
下面,对第1成型辊43的结构和第2成型辊44的结构进行说明。第1成型辊43的结构和第2成型辊44的结构除了后述的凹凸之外,左右对称。因此,关于一对成型辊43、44的结构,利用第1成型辊43,进行下述说明。
图5为一对成型辊43、44的立体图。
第1成型辊43例如为氟类树脂等合成树脂制。第1成型辊43为圆柱状。第1成型辊43具备轴孔43h和多个收容部43a。
图6为一对成型辊43、44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该图示出在一对成型辊43、44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分切断一对成型辊43、44所形成的一对成型辊43、44的剖切面。图中,与一对成型辊43、44相邻的空心箭头示出一对成型辊43、44的转动方向(以下,图7、图12-图14亦同)。
轴孔43h为供第1旋转轴41穿插的孔。轴孔43h以贯穿第1成型辊43的方式,配置于第1成型辊43的轴心线(中心轴线)上。轴孔43h在正面观察时呈六角形。第1旋转轴41的前半部嵌合于轴孔43h。
收容部43a与第2成型辊44的收容部44a一同收容米饭R,并将米饭R成型为饭团RB。收容部43a从第1成型辊43的外周面向中心凹陷为大致船底状。第1成型辊43的轴向上的收容部43a的长度,大于第1成型辊43的圆周方向上的收容部43a的长度(参照图5)。收容部43a沿第1成型辊43的圆周方向保持均等的间隔,配置于第1成型辊43的外周面的6处。
此外,本发明中,第1成型辊或第2成型辊所具备的收容部的数量,不局限于6个。
图7为第1成型辊43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8为图6的第1成型辊43的沿B-B线剖视图。
收容部43a具备侧壁面43a1、上壁面43a2、底壁面43a3、前壁面43a4、后壁面43a5。通过将米饭R收容于收容部43a,成型为饭团RB的形状。侧壁面43a1与饭团RB的侧面对应。上壁面43a2与饭团RB的上表面对应。底壁面43a3与饭团RB的底面对应。前壁面43a4和后壁面43a5与饭团RB的长度方向的端面(前端面、后端面)对应。收容部43a内的空间(被侧壁面43a1、上壁面43a2、底壁面43a3、前壁面43a4、后壁面43a5围绕的空间)的容积,与饭团RB的大致一半的容积相当。
如图6所示,侧壁面43a1被配置为,在剖视图中以6个侧壁面43a1彼此形成多角形(六角形)。上壁面43a2在第1成型辊43的转动方向(图6的顺时针方向)上位于侧壁面43a1的后方(第1成型辊43的转动方向的相反方向)。侧壁面43a1和上壁面43a2所构成的角的角度(内角)为钝角。
底壁面43a3在第1成型辊43的转动方向上位于侧壁面43a1的前方(第1成型辊43的转动方向)。侧壁面43a1和底壁面43a3所形成的角的角度(内角)为锐角。意即,侧壁面43a1和底壁面43a3所构成的角的角度,小于侧壁面43a1和上壁面43a2所构成的角的角度。
如图8所示,前壁面43a4位于侧壁面43a1的前端侧(图8的纸面下侧)。后壁面43a5位于侧壁面43a1的后端侧(图8的纸面上侧)。侧壁面43a1和前壁面43a4所构成的角的角度(内角)为大致直角。侧壁面43a1和后壁面43a5所构成的角的角度(内角),与侧壁面43a1和前壁面43a4所构成的角的角度相同。
第1成型辊43的外周面中的、位于各收容部43a间的外周面43b,具备凸部43b1和凹部43b2。凸部43b1和凹部43b2沿着第1成型辊43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反复设置于外周面43b。意即,第1成型辊43的外周面43b在侧视图中呈具有凹凸的波浪状。凸部43b1的突出形状和凹部43b2的凹陷形状互为对称。
下面,对第1成型辊43和第2成型辊44的关系进行说明。
第1成型辊43的收容部43a和第2成型辊44的收容部44a随着一对成型辊43、44的转动而反复接近和远离。在收容部43a和收容部44a最接近时,如图6所示,被两个收容部43a、44a围绕的空间(以下简称“米饭成型空间”)S在剖视图中成为封闭的空间。
第1成型辊43的外周面43b和第2成型辊44的外周面44b随着一对成型辊43、44的转动而反复抵接和远离。第1成型辊43的外周面43b和第2成型辊44的外周面44b抵接时,第1成型辊43的凸部43b1嵌合于第2成型辊44的凹部44b2,第1成型辊43的凹部43b2嵌合于第2成型辊44的凸部44b1。
第1成型辊43的节圆C1与第2成型辊44的节圆C2外接。
第1成型辊43的节圆C1,是将第1成型辊43的径向上的第1成型辊43的凸部43b1的顶部和凹部43b2的底部的中间部沿第1成型辊43的圆周方向连接而成的假想圆C1。第2成型辊44的节圆C2是将第2成型辊44的径向上的第2成型辊44的凸部44b1的顶部和凹部44b2的底部的中间部沿第2成型辊44的圆周方向连接而成的假想圆C2。在以下说明中,将两个假想圆C1、C2各自的半径称作节圆半径。意即,第1成型辊43的节圆C1的半径为节圆半径r1,第2成型辊44的节圆C2的半径为节圆半径r2。第1成型辊43的节圆半径r1,与第2成型辊44的节圆半径r2相同。
在尚未安装一对成型辊43、44的状态下,第1旋转轴41和第2旋转轴42的前端侧的轴间距离L2,小于节圆半径r1和节圆半径r2的和。因此,第1成型辊43和第2成型辊44在外周面43b、44b彼此抵接时,从第1旋转轴41和第2旋转轴42受到向使第1成型辊43和第2成型辊44接近的方向作用的应力(以下简称“轴间的应力”)。如前所述,第1旋转轴41和第2旋转轴42的前端侧的轴间距离L2,小于后端侧的轴间距离L1。因此,第1成型辊43和第2成型辊44所受到的轴间的应力的影响,随着从第1成型辊43和第2成型辊44的后端朝向前端而递增。
而且,在尚未安装一对成型辊43、44的状态下,第1旋转轴和第2旋转轴只要轴间距离小于第1成型辊的节圆半径和第2成型辊的节圆半径的和,也可以平行。
搬运部5对由成型部4成型的饭团RB进行搬运。如图3所示,搬运部5配置于成型部4的下方。搬运部5具有在俯视图中呈圆形的转盘51。
转盘51在将由成型部4成型的饭团RB放置于转盘51上不动的情况下,将该饭团RB搬运至被操作米饭成型装置100的作业者等取出的位置。转盘51利用来自驱动部8的转动驱动力,间歇性地沿圆周方向每次转动规定的角度。将转盘51的转动角度设定为例如90度。转盘51的转动(转动方向、转动角度、转动速度、转动的开始和停止等)受控于控制部7。转盘51的转动角度等所设定的信息,存储于米饭成型装置100内的存储部(未图示)。该信息可以通过控制部7读出。
图9为从上方观察转盘51的示意图。
该图将检测部6、控制部7、驱动部8用方框图示出。图中,单点划线示出后述的来自检测部6的红外线的光路,双点划线示出一对成型辊43、44的位置(以下,图17-图21亦同)。
转盘51能够向正向(图9的纸面顺时针方向)和反向(图9的纸面逆时针方向)这2个方向转动。
转盘51具备例如4个放置部P1-P4。各放置部P1-P4为放置由成型部4成型的饭团RB的转盘51上的部分(位置)。各放置部P1-P4在转盘51的上表面沿转盘51的圆周方向均等(保持90度间隔)配置。
而且,在本发明中,放置部的数量并不局限于4个。放置部的数量取决于转盘的转动角度。意即,例如当转盘的转动角度为45度时,放置部的数量为8个。
各放置部P1-P4随着转盘51间歇性地向2个方向的转动而在规定的停止位置停止。停止位置包括1个排出位置Pa和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待机位置Pb。
排出位置Pa为由成型部4成型的饭团RB被排出的位置。意即,排出位置Pa为,随着转盘51的转动,饭团RB被分别放置于各放置部P1-P4的位置。排出位置Pa为,位于一对成型辊43、44的下方的停止位置。
待机位置Pb为,饭团RB被排出至排出位置Pa后,各放置部P1-P4为接收下一饭团RB而待机的停止位置。意即,位于待机位置Pb的各放置部P1-P4中的任一个可能移动至下一排出位置Pa,以接收饭团RB。待机位置Pb包括第1待机位置Pb1和第2待机位置Pb2。
各放置部P1-P4随着转盘51向2个方向的转动而移动至排出位置Pa或待机位置Pb。此处,所谓放置部P1-P4移动至排出位置Pa,是指放置部P1-P4移动至与排出位置Pa对应的位置。所谓放置部P1-P4移动至待机位置Pb,是指放置部P1-P4移动至与待机位置Pb对应的位置。
第1待机位置Pb1为,在转盘51的转动方向上,从排出位置Pa向反向侧离开90度的停止位置。第2待机位置Pb2为,在转盘51的转动方向上,从排出位置Pa向正向侧离开90度的停止位置。意即,第1待机位置Pb1和第2待机位置Pb2为,在转盘51的转动方向上,从排出位置Pa向正反向离开等距离的位置。
在转盘51的转动方向上,基于检测部6的检测结果设定优先转动的方向。意即,将第1待机位置Pb1和第2待机位置Pb2中的任一方设定为优先放置下一饭团RB的位置(以下简称“优先待机位置”)。本实施方式中,将第1待机位置Pb1设定为优先待机位置。关于所设定的优先待机位置的信息,存储于米饭成型装置100内的存储部。该信息可以通过控制部7读出。米饭成型装置100基于存储于存储部的信息,确定优先待机位置。
而且,也可将优先待机位置设定为第2待机位置Pb2,取代第1待机位置Pb1。
检测部6对转盘51的多个放置部P1-P4中的、位于待机位置Pb的放置部是否具有饭团RB进行检测。检测部6在框体2的前部,配置于在正面观察时的成型部4和搬运部5之间(参照图3)。检测部6具备第1传感器61和第2传感器62。第1传感器61和第2传感器62是本发明的特定传感器的例子。
第1传感器61和第2传感器62为,例如基于所照射的红外线(图9的单点划线)是否被反射来对是否具有饭团RB进行检测的、所谓回归反射型光电传感器。
第1传感器61与第1待机位置Pb1对应,配置于框体2的前部右侧(图3的纸面左侧)。第1传感器61向第1待机位置Pb1照射红外线,对位于第1待机位置Pb1的放置部是否具有饭团RB进行持续检测。
第2传感器62与第2待机位置Pb2对应,配置于框体2的前部左侧(图3的纸面右侧)。第2传感器62向第2待机位置Pb2照射红外线,对位于第2待机位置Pb2的放置部是否具有饭团RB进行持续检测。
将第1传感器61的检测结果和第2传感器62的检测结果作为检测信号传送至控制部7。控制部7根据上述检测结果使转盘51转动,以使位于2个待机位置Pb中的任一待机位置Pb的放置部移动至排出位置Pa。
而且,检测部6的结构只要能检测位于待机位置Pb的放置部是否具有饭团RB即可,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意即,例如,检测部也可以由检测规定位置的转盘的重量变化的重量传感器或检测转盘的倾斜的倾斜传感器等构成。
控制部7进行成型部4或搬运部5的转动控制等,对米饭成型装置100的整体动作进行控制。控制部7收容于例如框体2。
驱动部8根据来自控制部7的指令,向例如搅拌部12、压缩部3、成型部4、搬运部5供给转动驱动力。如图1和图4所示,驱动部8收容于框体2。驱动部8由例如多个电机构成。来自驱动部8的转动驱动力藉由齿轮(未图示)等供给至各部件。
面板9将料斗1的搅拌部12、供给部13、压缩部3、成型部4与米饭成型装置100周围的尘埃等隔离。如图1所示,面板9安装于框体2的前表面。
操作部10对米饭R的分量或饭团RB的成型数量等进行设定。操作部10具备显示部、电源开关、紧急停止按钮、模式选择按钮等。
●控制转盘51的转动的方法
下面,参照图9和图10,对控制部7控制转盘51的转动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10为示出控制部7控制转盘51的转动的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检测部6对位于第1待机位置Pb1的放置部P2和位于第2待机位置Pb2的放置部P4是否具有饭团RB进行检测(S1)。检测部6的检测结果被传送至控制部7。
接下来,控制部7基于第1传感器61的检测结果,确认第1传感器61是否在位于被设定为优先待机位置的第1待机位置Pb1的放置部P2检测到饭团RB(S2)。
第1传感器61检测不到饭团RB时(S2的“否”),控制部7藉由驱动部8(以下亦同)使转盘51正向(图9的纸面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S3)。意即,第1传感器61检测不到饭团RB时,控制部7基于第1传感器61的检测结果,使转盘51转动,以使位于优先待机位置的放置部P2移动至排出位置Pa。然后,由成型部4成型的饭团RB被放置于位于排出位置Pa的放置部P2。控制部7的处理返回处理S1。
第1传感器61检测到饭团RB时(S2的“是”),控制部7基于第2传感器62的检测结果,确认第2传感器62是否在位于第2待机位置Pb2的放置部P4检测到饭团RB(S4)。
第2传感器62检测不到饭团RB(S4的“否”),控制部7使转盘51反向(图9的纸面逆时针方向)转动90度(S5)。意即,第1传感器61检测到饭团RB且第2传感器62检测不到饭团RB时,控制部7基于第2传感器62的检测结果,使转盘51转动,以使位于第2待机位置Pb2的放置部P4移动至排出位置Pa。然后,由成型部4成型的饭团RB被放置于位于排出位置Pa的放置部P4。控制部7的处理返回处理S1。
第2传感器62检测到饭团RB时(S4的“是”),控制部7使转盘51的转动停止(S6)。此时,控制部7停止从成型部4排出饭团RB。控制部7的处理返回处理S1。
然后,位于第1待机位置Pb1和第2待机位置Pb2中的至少一方的放置部P2、P4的饭团RB被作业者等取出时,如前所述,控制部7使转盘51向正向和反向中的任一方向转动(S1-S5)。也就是说,控制部7基于检测部6的检测结果,决定转盘51开始转动的时间。
此外,第1传感器61和第2传感器62都检测不到饭团RB(分别位于第1待机位置Pb1和第2待机位置Pb2的放置部P2、P4没有饭团RB)时,控制部7使转盘51移动(正向转动90度),以使位于被设定为优先待机位置的第1待机位置Pb1的放置部P2移动至排出位置Pa。
如上所述,控制部7基于检测部6的检测结果,对转盘51的转动方向进行控制(决定)。如前所述,转盘51能够向2个方向转动。也就是说,转盘51的转动方向能够配合作业场所的米饭形成装置100的配置情况、作业者是否为左撇子、作业者的站立位置等作业环境,自由变化。
●米饭成型装置的动作
下面,对米饭成型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由作业者将寿司饭等米饭R投入料斗1的收容部11中。在将米饭R投入了收容部11的状态下,由作业者将米饭成型装置100的电源开关打开,则米饭R被搅拌部12搅拌而散开。
接下来,控制部7控制驱动部8,驱动压缩部3(使上级压缩辊对32和下级压缩辊对33转动)。通过上级压缩辊对32和下级压缩辊对33的转动,将从料斗1的供给部13供给来的米饭R在调匀了密度的状态下向成型部4输送。
米饭R到达成型部4后,控制部7停止对压缩部3的驱动。此时,米饭成型装置100处于待命状态。米饭成型装置100处于待命状态时,一对成型辊43、44处于第1成型辊43的外周面43b和第2成型辊44的外周面44b抵接的状态(以下简称“第1状态”)。
接下来,控制部7控制驱动部8,使上级压缩辊对32和下级压缩辊对33以及一对成型辊43、44转动。通过上级压缩辊对32和下级压缩辊对33以及一对成型辊43、44的转动,成型部4反复进行米饭R的收容、饭团RB的成型、饭团RB的排出作业。
图11(a)为处于第1状态时的、一对成型辊43、44的正面观察剖视图。图11(b)为处于第1状态时的、收容于成型部4的米饭R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一对成型辊43、44处于第1状态时,与抵接的外周面43b、44b相比位于一对成型辊43、44的转动方向的后方的收容部43a、44a,在正面观察时呈V字形相对。
一对成型辊43、44处于第1状态时,收容部43a和收容部44a不位于第1旋转轴41的轴心和第2旋转轴42的轴心之间。意即,一对成型辊43、44处于第1状态时,第1旋转轴41的轴心和第2旋转轴42的轴心之间不存在空间。此时,第1旋转轴41的轴心和第2旋转轴42的轴心之间通过一对成型辊43、44而成为致密状态。
一对成型辊43、44处于第1状态时,从压缩部3供给来的米饭R收容于在正面观察时呈V字形相对的收容部43a、44a内。
接下来,若一对成型辊43、44从第一状态进一步转动,则第1成型辊43和第2成型辊44处于,收容部43a、44a的一部分进入第1旋转轴41的轴心和第2旋转轴42的轴心之间的状态(以下简称“第2状态”)。
图12(a)为处于第2状态时的、一对成型辊43、44的正面观察剖视图。图12(b)为处于第2状态时的、收容于成型部4的米饭R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一对成型辊43、44处于第2状态时,收容部43a、44a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1旋转轴41的轴心和第2旋转轴42的轴心之间。意即,一对成型辊43、44处于第2状态时,在第1旋转轴41的轴心和第2旋转轴42的轴心之间,存在由收容部43a、44a产生的空间(空间内收容有米饭R)。
一对成型辊43、44处于第2状态时,收容于收容部43a、44a的米饭R开始成型为饭团RB。
接下来,若一对成型辊43、44从第2状态进一步转动,则第1成型辊43和第2成型辊44处于,收容部43a和收容部44a互为大致平行相对的状态(以下简称“第3状态”)。
图13(a)为处于第3状态时的、一对成型辊43、44的正面观察剖视图。图13(b)为处于第3状态时的、收容于成型部4的米饭R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一对成型辊43、44处于第3状态时,收容部43a与收容部44a相对。收容部43a和收容部44a相对时,收容部43a最接近收容部44a。收容部43a和收容部44a相对时,上壁面43a2、44a2彼此的距离与底壁面43a3、44a3彼此的距离大致相同。
收容部43a和收容部44a相对时,连接收容部43a的上壁面43a2和收容部44a的上壁面44a2的线在正面观察时呈向一对成型辊43、44的转动方向的后方(图13的纸面上方)凸出的半圆屋顶状。另一方面,连接收容部43a的底壁面43a3和收容部44a的底壁面44a3的线在正面观察时呈向一对成型辊43、44的转动方向的后方凸出的山状。
收容部43a和收容部44a相对时,由收容部43a、44a形成的米饭成型空间S在正面观察时,上部呈向上方凸出的半圆屋顶状,底部呈向上方凸出的山状。
收容部43a和收容部44a相对时,米饭成型空间S内的米饭R由收容部43a、44a成型为饭团RB。此时,饭团RB的底面具备凹部RBa。凹部RBa沿饭团RB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向饭团RB的中央凹陷。凹部RBa在正面观察时呈向一对成型辊43、44的转动方向的后方凸出的山状。
接下来,若一对成型辊43、44从第3状态进一步转动,则一对成型辊43、44处于,米饭成型空间S的底部在正面观察时从第3状态转变为向左右方向扩展的状态(以下简称“第4状态”)。
图14(a)为处于第4状态时的、一对成型辊43、44的正面观察剖视图。图14(b)为处于第4状态时的、由成型部4成型的饭团RB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一对成型辊43、44处于第4状态时,在一对成型辊43、44的转动方向上,米饭成型空间S的后方侧的外周面43b、44b彼此因轴间的应力而紧密贴合。意即,外周面43b的凸部43b1紧密贴合于外周面44b的凹部44b2,外周面43b的凹部43b2紧密贴合于外周面44b的凸部44b1。因此,米饭R不会残留于外周面43b和外周面44b之间。这样,不会在饭团RB的上表面形成成型不良(飞边)。也就是说,饭团RB能够以没有飞边的良好成型状态从米饭R分割开来。
一对成型辊43、44从第3状态向第4状态转动时,收容部43a的底壁面43a3和收容部44a的底壁面44a3在正面观察时,向左右方向分离。一对成型辊43、44处于第4状态时,连接底壁面43a3、44a3彼此的线在正面观察时为大致直线。
若底壁面43a3、44a3彼此向左右方向分离,则饭团RB的底面随着底壁面43a3、44a3的移动而向左右方向扩展。这样,饭团RB的底面侧的密度会小于饭团RB的上表面侧的密度。意即,饭团RB的底面侧处于比饭团RB的上表面侧包含更多空气的状态。
一对成型辊43、44处于第4状态时,饭团RB被上壁面43a2、44a2向一对成型辊43、44的转动方向的前方按压。因此,饭团RB的底面的凹部RBa与一对成型辊43、44处于第3状态时相比更小。
接下来,若一对成型辊43、44从第4状态进一步转动,则饭团RB被从米饭成型空间S向位于下方的排出位置Pa的放置部排出(落下)。
如前所述,在饭团RB不会形成飞边。没有飞边的饭团RB与有飞边的饭团相比,更容易从收容部43a、44a分离。意即,没有飞边的饭团RB与有飞边的饭团相比,能够更迅速地从收容部43a、44a分离。此外,被从米饭成型空间S排出的饭团RB不会翻倒或倾斜。因此,饭团RB向转盘51上的落下位置和落下姿势比较稳定。因此,作业者能够缩小转盘51的转动角度。这样,能够缩短转盘51的转动所需的时间。
图15为刚排出(成型)后的饭团RB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刚成型的饭团RB的状态,与一对成型辊43、44处于第4状态时的饭团RB的状态大致相同。意即,饭团RB的底面侧处于比饭团RB的上表面侧包含更多空气的状态。
图16为从成型结束经过规定时间后的饭团RB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从成型结束经过规定时间后的饭团RB通过上表面侧的米饭R因自重而向底面侧移动,与刚成型的饭团RB相比,处于饭团RB的上表面侧也包含空气的状态。这样,由米饭成型装置100成型的饭团RB与由现有的米饭成型装置成型的饭团相比,含有较多的空气,口感更加松软。饭团RB的底面沿着转盘51的表面,变得平坦。
如上所述,饭团RB随着一对成型辊43、44的转动而被成型。此时,第1成型辊43和第2成型辊44在成型饭团RB时从米饭R受到弹力等的力(以下简称“反作用力”)。作用于一对成型辊43、44的反作用力的方向为,一对成型辊43、44分离的方向(图13的纸面左右方向)。
由于第1转动轴41和第2转动轴42为悬架支撑,因此反作用力的影响随着朝向第1转动轴41和第2转动轴42的自由端(前端)而递增。另一方面,轴间的应力的影响也随着朝向第1转动轴41和第2转动轴42的自由端(前端)而递增。此处,通过调节第1旋转轴41的前端和第2旋转轴42的前端的间隔,将轴间的应力设定为大于反作用力。因此,不会发生反作用力导致的一对成型辊43、44的分离。意即,不会在由米饭成型装置100所成型的饭团RB产生飞边。也就是说,饭团RB容易从收容部43a、44a分离。这样,米饭成型装置100能够在抑制成型不良的发生的同时,高速地成型饭团RB。
而且,轴间的应力的大小也可以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同。此时,第1成型辊43和第2成型辊44在一对成型辊43、44的轴向(前后方向)以均等的力接触。
●搬运部5的动作
下面,对搬运部5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7为示出最初的饭团RB1被排出至转盘51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中,虚线的圆弧箭头表示各放置部P1-P4的移动路线(以下,图18-图21亦同)。
首先,最初的饭团RB1被排出至(放置于)位于排出位置Pa的放置部P1。此时,第1传感器61检测不到位于被设定为优先待机位置的第1待机位置Pb1的放置部P2上的饭团RB。同样地,第2传感器62在位于第2待机位置Pb2的放置部P4检测不到饭团RB。
由于位于优先待机位置的放置部P2没有饭团RB,因此控制部7使转盘51正向(图17的纸面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这样,放置部P2移动至排出位置Pa。转盘51转动后,第1成型辊43和第2成型辊44向放置部P2排出第2个饭团RB2。
图18为示出第2个饭团RB2被排出至转盘51的状态的示意图。
放置有最初的饭团RB1的转盘51正向转动90度时,第1传感器61检测不到位于第1待机位置Pb1的放置部P3上的饭团RB。另一方面,第2传感器62在位于第2待机位置Pb2的放置部P1检测到饭团RB1。
由于位于优先待机位置的放置部P3没有饭团RB,因此控制部7使转盘51正向转动90度。这样,放置部P3移动至排出位置Pa。转盘51转动后,第1成型辊43和第2成型辊44向放置部P3排出第3个饭团RB3。
图19为示出第3个饭团RB3被排出至转盘51的状态的示意图。
放置有第2个饭团RB2的转盘51正向转动90度时,第1传感器61检测不到位于第1待机位置Pb1的放置部P4上的饭团RB。另一方面,第2传感器62在位于第2待机位置Pb2的放置部P2检测到饭团RB2。
由于位于优先待机位置的放置部P4没有饭团RB,因此控制部7使转盘51正向转动90度。这样,放置部P4移动至排出位置Pa。转盘51转动后,第1成型辊43和第2成型辊44向放置部P4排出第4个饭团RB4。
图20为示出第4个饭团RB4被排出至转盘51的状态的示意图。
放置有第3个饭团RB3的转盘51正向转动90度时,第1传感器61在位于第1待机位置Pb1的放置部P1检测到饭团RB1。另一方面,第2传感器62在位于第2待机位置Pb2的放置部P2检测到饭团RB3。
由于第1传感器61和第2传感器62都检测到饭团RB,因此控制部7使转盘51停止转动。除非位于第1待机位置Pb1的放置部P1的饭团RB1和位于第2待机位置Pb2的放置部P3的饭团RB3中的任一方被作业者等取出,否则控制部7不会使转盘51开始转动。
图21为示出在图20的状态下位于第2待机位置Pb2的放置部P3的饭团RB3被取出的状态的示意图。
在图20的状态下位于第2待机位置Pb2的放置部P3的饭团RB3被作业者等取出时,控制部7使转盘51反向(图21的纸面逆时针方向)转动90度。这样,放置部P3移动至排出位置Pa。转盘51转动后,第1成型辊43和第2成型辊44向放置部P3排出第5个饭团(未图示)。
此处,在图20的状态下位于第1待机位置Pb1的放置部P1的饭团RB1被作业者等取出时,控制部7使转盘51正向转动90度。这样,放置部P1移动至排出位置Pa。
如上所述,转盘51向与被作业者等取出的饭团RB的位置对应的方向转动。意即,转盘51的转动方向被控制部7控制(切换)为,适应作业环境的方向。也就是说,米饭成型装置100不必为配合作业环境(作业场所的米饭形成装置100的配置情况、作业者是否为左撇子、作业者的站立位置等)而改变转盘51的转动方向,能够提高作业者的作业效率。
●总结
根据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控制部7在第1传感器61检测不到饭团RB时使转盘51正向转动。另一方面,控制部7在第2传感器62检测不到饭团RB时使转盘51反向转动。意即,控制部7基于检测部6的检测结果,使转盘51向2个方向中的任一方向转动。
此外,将多个待机位置Pb中的第1待机位置Pb1设定为优先待机位置。检测部6检测不到位于优先待机位置(第1待机位置Pb1)的放置部上的饭团RB时,控制部7使转盘51转动,以使位于优先待机位置的放置部移动至排出位置Pa。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米饭成型装置不会固定转盘51的转动方向,与固定转盘的转动方向的现有的米饭成型装置相比,能够提高作业者的作业效率。
而且,第1待机位置Pb1和第2待机位置Pb2的位置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意即,例如第2待机位置也可以是在转盘51的转动方向上从排出位置Pa离开180度的停止位置。此时,第2传感器与第2待机位置对应着配置。这种情况下,控制部基于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决定转盘的转动角度是90度还是180度。
此外,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停止位置包括2个待机位置Pb。但在本发明中,待机位置的数量也可以是3个。此时,检测部具备与3个待机位置中的任一放置部对应的3个传感器。3个传感器分别对位于与各传感器对应的待机位置的放置部是否具有饭团RB进行检测。这种情况下,控制部基于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决定转盘的转动角度是90度还是180度。也就是说,控制部使转盘转动,以保证无论位于哪一待机位置的放置部所具有的饭团RB被取出时,该放置部均会移动至排出位置。
进而,设定优先待机位置时,也可以对3个以上的待机位置设置优先顺序。意即,例如当将3个待机位置分别设定为优先待机位置时,控制部按照优先顺序的高低来使转盘转动。
而且除此之外,控制部也可以基于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转盘转动后是否向位于排出位置Pa的放置部排出饭团RB进行判定。意即,例如若在转盘转动后第1待机位置Pb1和第2待机位置Pb2具有饭团RB,则在位于第1待机位置Pb1和第2待机位置Pb2中的任一位置的放置部的饭团RB被取出之前,收容部内的饭团RB不会被排出至(放置于)位于排出位置Pa的放置部。

Claims (8)

1.一种米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成型部,其成型米饭成型物;
转盘,其对由所述成型部成型的所述米饭成型物进行搬运;
检测部,其对放置于所述转盘上的所述米饭成型物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部,其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所述转盘的转动进行控制,
所述转盘具备多个放置部,该放置部用于放置由所述成型部成型的所述米饭成型物,
所述转盘能够向2个方向转动,
所述多个放置部分别位于多个待机位置、和由所述成型部成型的所述米饭成型物被排出的排出位置中的某一个位置,
将所述多个待机位置中的1个待机位置设定为优先待机位置,
所述检测部对位于所述优先待机位置的所述放置部是否具有所述米饭成型物进行检测,
所述检测部检测不到位于所述优先待机位置的所述放置部上的所述米饭成型物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转盘转动,以使位于所述优先待机位置的所述放置部移动至所述排出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米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具备多个传感器,
所述多个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多个待机位置中的任一个待机位置对应,对位于所述对应的待机位置的所述放置部处是否放置有所述米饭成型物进行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米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决定所述转盘的转动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米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决定所述转盘开始转动的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米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决定所述转盘的转动角度。
6.一种米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成型部,其成型米饭成型物;
转盘,其对由所述成型部成型的所述米饭成型物进行搬运;
检测部,其对放置于所述转盘上的所述米饭成型物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部,其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所述转盘的转动进行控制,
所述转盘具备多个放置部,该放置部用于放置由所述成型部成型的所述米饭成型物,
所述转盘能够向2个方向转动,
所述多个放置部分别位于多个待机位置、和由所述成型部成型的所述米饭成型物被排出的排出位置中的某一个位置,
将所述多个待机位置中的任一个待机位置设定为优先待机位置,
所述检测部具备特定传感器,该特定传感器用于对位于所述优先待机位置的所述放置部上是否具有所述米饭成型物进行检测,
所述特定传感器检测不到所述米饭成型物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转盘转动,以使位于所述优先待机位置的所述放置部移动至所述排出位置。
7.一种米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成型部,其成型米饭成型物;
转盘,其对由所述成型部成型的所述米饭成型物进行搬运;
检测部,其对放置于所述转盘上的所述米饭成型物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部,其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所述转盘的转动进行控制,
所述转盘具备多个放置部,该放置部用于放置由所述成型部成型的所述米饭成型物,
所述转盘能够向2个方向转动,
所述多个放置部分别位于多个待机位置、和由所述成型部成型的所述米饭成型物被排出的排出位置中的某一个位置,
所述多个待机位置包括第1待机位置和第2待机位置,
所述检测部具备:
对位于所述第1待机位置的所述放置部上是否具有所述米饭成型物进行检测的第1传感器,
对位于所述第2待机位置的所述放置部上是否具有所述米饭成型物进行检测的第2传感器,
所述第1传感器检测不到所述米饭成型物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转盘转动,以使位于所述第1待机位置的所述放置部移动至所述排出位置,
所述第2传感器检测不到所述米饭成型物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转盘转动,以使位于所述第2待机位置的所述放置部移动至所述排出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米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1待机位置设定为优先待机位置,
所述第1传感器检测不到所述米饭成型物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转盘转动,以使位于所述优先待机位置的所述放置部移动至所述排出位置。
CN201710576039.1A 2016-08-02 2017-07-14 米饭成型装置 Active CN1076687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2311A JP6784387B2 (ja) 2016-08-02 2016-08-02 米飯成形装置
JP2016-152311 2016-08-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68759A CN107668759A (zh) 2018-02-09
CN107668759B true CN107668759B (zh) 2021-05-25

Family

ID=61133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76039.1A Active CN107668759B (zh) 2016-08-02 2017-07-14 米饭成型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84387B2 (zh)
KR (1) KR102476382B1 (zh)
CN (1) CN1076687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05165B2 (ja) * 2019-06-28 2023-07-10 株式会社オーディオテクニカ 米飯成形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22726A (ja) * 1996-05-31 1997-12-16 Audio Technica Corp 食品材料の搬送構造
DE19740834A1 (de) * 1997-09-17 1999-03-25 Friedrich Backhus Mietenumsetzer, insbesondere sogenannter Trapez-Mietenumsetzer
JP2000060445A (ja) * 1998-08-18 2000-02-29 Ishino Seisakusho:Kk 食品材料供給装置
JP2000245371A (ja) * 1999-03-05 2000-09-12 Ishino Seisakusho:Kk 握り寿司成形型
JP2006187246A (ja) * 2005-01-06 2006-07-20 Ishino Seisakusho Co Ltd 握り寿司製造装置
JP2006197823A (ja) * 2005-01-18 2006-08-03 Top:Kk 米飯成形装置
JP5358345B2 (ja) * 2009-08-13 2013-12-04 株式会社オーディオテクニカ 米飯成形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204568668U (zh) * 2015-04-22 2015-08-19 江西宜丰国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改性铵油炸药药圈检测输送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93685B2 (ja) * 1998-03-02 2001-07-30 株式会社オーディオテクニカ 食品成形機
JP3796483B2 (ja) 2002-03-11 2006-07-12 株式会社オーディオテクニカ 米飯成型装置
JP4643530B2 (ja) * 2006-09-08 2011-03-02 鈴茂器工株式会社 いなり寿司製造方法と製造装置
KR100864184B1 (ko) * 2007-02-15 2008-10-17 박수관 초밥 제조장치
JP4878069B1 (ja) * 2010-09-30 2012-02-15 鈴茂器工株式会社 寿司玉成形装置
KR20160045963A (ko) * 2014-10-17 2016-04-28 주식회사대한기계 식품 성형장치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22726A (ja) * 1996-05-31 1997-12-16 Audio Technica Corp 食品材料の搬送構造
DE19740834A1 (de) * 1997-09-17 1999-03-25 Friedrich Backhus Mietenumsetzer, insbesondere sogenannter Trapez-Mietenumsetzer
JP2000060445A (ja) * 1998-08-18 2000-02-29 Ishino Seisakusho:Kk 食品材料供給装置
JP2000245371A (ja) * 1999-03-05 2000-09-12 Ishino Seisakusho:Kk 握り寿司成形型
JP2006187246A (ja) * 2005-01-06 2006-07-20 Ishino Seisakusho Co Ltd 握り寿司製造装置
JP2006197823A (ja) * 2005-01-18 2006-08-03 Top:Kk 米飯成形装置
JP5358345B2 (ja) * 2009-08-13 2013-12-04 株式会社オーディオテクニカ 米飯成形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204568668U (zh) * 2015-04-22 2015-08-19 江西宜丰国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改性铵油炸药药圈检测输送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84387B2 (ja) 2020-11-11
JP2018019627A (ja) 2018-02-08
KR102476382B1 (ko) 2022-12-09
CN107668759A (zh) 2018-02-09
KR20180015071A (ko) 2018-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22735B1 (en) Transfer apparatus and transfer object inspecting apparatus
CN107668759B (zh) 米饭成型装置
CN107668760B (zh) 米饭成型装置
JP5232900B2 (ja) 移送要素を備えた秤量ステーション
JP2014172131A (ja) 研削装置
CN107455785B (zh) 米饭成型装置用辊以及米饭成型装置
JPH0531672A (ja) 連続式シヨツトブラスト装置
JP5700830B2 (ja) 定量材料塊供給装置
CN107455653B (zh) 米饭成型装置
JP2006078469A (ja) トレー自動盛付装置
JP2564758B2 (ja) 切断材の面取り装置
JP6893809B2 (ja) 食材成形装置
KR101302523B1 (ko) 원료 이송 장치 및 그 작동 방법
JP5661481B2 (ja) 被計量物の供給装置およびこの供給装置を備える味付け装置
JP4542125B2 (ja) 磨砕装置
KR102095708B1 (ko) 모서리 가공용 밀링 시스템
KR102434422B1 (ko) 쌀밥 성형 장치
KR102437688B1 (ko) 쌀밥 성형 장치용 롤러와 쌀밥 성형 장치
CN111983028A (zh) 一种电子产品检测用超声波检测装置
JP4552135B2 (ja) 骨材再生装置
JP7202143B2 (ja) 旋動式破砕機用原料供給装置
CN217707813U (zh) 一种自动理料机
JP2018179630A (ja) スクリューコンベアの重量計測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スクリューコンベアの重量計測システム
JPH05254866A (ja) ガラス管素材供給装置
KR20230174459A (ko) 자동정량 계량장치, 그 배출시스템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