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68760B - 米饭成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米饭成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68760B
CN107668760B CN201710576040.4A CN201710576040A CN107668760B CN 107668760 B CN107668760 B CN 107668760B CN 201710576040 A CN201710576040 A CN 201710576040A CN 107668760 B CN107668760 B CN 1076687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pair
molding
rollers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760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68760A (zh
Inventor
小松贤史
中平阳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dio Technica KK
Original Assignee
Audio Technica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dio Technica KK filed Critical Audio Technica KK
Publication of CN107668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8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687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87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PSHAPING OR WORKING OF FOODSTUFFS, NOT FULLY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A23P30/00Shaping or working of foodstuff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r apparatus
    • A23P30/20Extru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PSHAPING OR WORKING OF FOODSTUFFS, NOT FULLY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A23P30/00Shaping or working of foodstuff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r apparat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7/00Cereal-derived products; Malt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7/10Cereal-derived products
    • A23L7/117Flakes or other shapes of ready-to-eat type; Semi-finished or partly-finished products therefor
    • A23L7/126Snacks or the like obtained by binding, shaping or compacting together cereal grains or cereal pieces, e.g. cereal ba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PSHAPING OR WORKING OF FOODSTUFFS, NOT FULLY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A23P30/00Shaping or working of foodstuff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r apparatus
    • A23P30/10Mould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3/00Rolls, drums, discs, or the like; Bearings or mounting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ereal-Derived Products (AREA)
  • Adjustment And Processing Of Gra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型质量稳定的米饭成型物的米饭成型装置。一种米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构成为具备连续成型并排出多个米饭成型物的成型部,成型部具备互为反向转动的一对辊,一对辊的转动暂时停止时,一对辊将由成型部成型但未排出的半成品状态的米饭成型物排出,向与米饭成型物成型时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规定的角度并停止。

Description

米饭成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米饭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米饭成型装置是一种用来在例如经营攥寿司的食品零售店等生产米饭成型物(饭团)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米饭成型装置具有例如料斗、压缩部、成型部、搬运部而成。料斗收容作为饭团原料的米饭并将米饭供给至压缩部。压缩部将从料斗供给来的米饭拌匀并将调匀了密度的米饭供给至成型部。成型部将调匀了密度的米饭成型为规定形状的饭团。搬运部接收并搬运在成型部成型的饭团。
成型部具备一对旋转轴和安装于旋转轴的一对成型辊。成型辊在外周面具备多个收容部。一对成型辊安装于一对旋转轴并互为反向转动。一对成型辊同步转动,以使得收容部随着成型辊的转动而彼此相对。
米饭被填充(收容)于转动的成型辊的收容部。收容部彼此相对时,收容部内的米饭被成型为规定的形状(例如,大致草袋状)的饭团。饭团随着成型辊的转动而从收容部向搬运部排出(落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1978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利用成型辊成型饭团的米饭成型装置中,要连续高速地成型饭团,必须在排出一个饭团的几乎同时成型下一个饭团。因此,在作业的间隙或所设定的数量的饭团的排出结束等时,若米饭成型装置停止饭团的成型及排出,则处于即将排出状态的饭团会保持于收容部内不动。没有排出而是保持于收容部内不动的饭团在米饭成型装置重新开始成型饭团时,被排出至搬运部。
但保持着处于即将排出状态的饭团的收容部,处于在一对成型辊的转动方向的前方侧(下方侧)彼此分离而存在空隙的状态。因此,保持于收容部内不动的饭团的底面部会随着时间的过去,由于饭团的自重而从收容部的空隙部分向下方突出。这样,保持于收容部内不动的饭团会发生变形。此外,保持于收容部内不动的饭团会随着时间的过去,由于经由收容部的空隙而接触的外部空气的影响而变得干燥。如上所述,保持于收容部内不动的饭团的形状和口感等质量,会随着保持时间的增加而变差。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做,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消除未从停止了的成型辊排出而保持于成型辊不动的米饭成型物,从而成型质量稳定的米饭成型物的米饭成型装置。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米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形成为具有连续成型并排出多个米饭成型物的成型部,成型部具备互为反向转动的一对辊,一对辊的转动暂时停止时,一对辊将由成型部成型但未排出的半成品状态的米饭成型物排出,向与米饭成型物成型时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规定的角度并停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消除未从停止了的成型辊排出而保持于成型辊不动的米饭成型物,从而成型质量稳定的米饭成型物。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米饭成型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米饭成型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3为拆下图1的米饭成型装置所具备的面板后的状态的米饭成型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米饭成型装置的沿A-A线剖视图。
图5为图3的米饭成型装置所具备的一对成型辊的立体图。
图6为图5的一对成型辊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图7为图6的成型辊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8为图6的成型辊的沿B-B线剖视图。
图9为从上方观察图1的米饭成型装置所具备的转盘的示意图。
图10(a)为处于回归原点状态时的、图5的一对成型辊的正面观察剖视图,图10(b)为处于回归原点状态时的、收容于一对成型辊的米饭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图11(a)为图5的一对成型辊所具备的收容部处于第2状态时的、一对成型辊的正面观察剖视图,图11(b)为收容部处于第2状态时的、收容于一对成型辊的米饭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图12(a)为图11的收容部处于第3状态时的、一对成型辊的正面观察剖视图,图12(b)为收容部处于第3状态时的、收容于一对成型辊的米饭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图13(a)为图11的收容部处于第4状态时的、一对成型辊的正面观察剖视图,图13(b)为收容部处于第4状态时的、从一对成型辊排出的米饭成型物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图14(a)为图11的收容部处于第5状态时的、一对成型辊的正面观察剖视图,图14(b)为收容部处于第5状态时的、收容于一对成型辊的米饭和从一对成型辊排出的米饭成型物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图15为刚从图5的一对成型辊排出的米饭成型物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图16为从图15的状态经过规定时间后的米饭成型物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图17为示出图1的米饭成型装置的动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18为图5的一对成型辊正向转动将米饭成型物排出时的、一对成型辊和米饭成型物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图19为以图18的状态为起点,图5的一对成型辊反向转动规定的角度并停止时的、一对成型辊和米饭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符号标记说明
100:米饭成型装置
1:料斗
2:框体
3:压缩部
4:成型部
41:第1旋转轴
42:第2旋转轴
43:第1成型辊
43a-43f:收容部
a11:侧壁面
a12:上壁面
a13:底壁面
44:第2成型辊
44a-44f:收容部
a21:侧壁面
a22:上壁面
a23:底壁面
5:搬运部
51:转盘
6:检测部
61:第1传感器
62:第2传感器
7:控制部
8:驱动部
9:面板
10:操作部
RB:米饭成型物
RBL:最后的米饭成型物
Pa:排出位置
Pb1:第1待机位置
Pb2:第2待机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米饭成型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图中所示的XYZ坐标系中,X方向表示前后方向,Y方向表示左右方向,Z方向表示上下方向。在各方向中,箭头所指方向为+方向。在X方向中,+X方向为前方向,-X方向为后方向。在Y方向中,+Y方向为左方向,-Y方向为右方向。在Z方向中,+Z方向为上方向,-Z方向为下方向。此外,图中的⊙表示从纸面的内侧向外侧的箭头(+方向)。
米饭成型装置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米饭成型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米饭成型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米饭成型装置100将例如寿司饭等米饭R(参照图3。以下亦同)成型为攥寿司用的米饭成型物(以下简称“饭团”)RB。由米饭成型装置100成型的饭团RB具有规定的形状(例如,大致草袋状)。米饭成型装置100具有料斗1、框体2、压缩部3、成型部4、搬运部5、检测部6、控制部7、驱动部8、面板9、操作部10而成。
米饭成型装置的结构
图3为处于拆下了面板9的状态的米饭成型装置100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米饭成型装置100的沿A-A线剖视图。
料斗1进行米饭R的收容、搅拌、供给。料斗1具备收容部11、搅拌部12、供给部13、米饭检测部14。收容部11在内部收容米饭R。收容部11安装于框体2的上部。收容部11能够安装于框体2的上部或从框体2的上部拆卸。搅拌部12具备例如多个搅拌臂(未图示)。搅拌臂对搅拌部12内的米饭R进行搅拌。搅拌部12配置于收容部11的下方。搅拌部12安装于框体2的上侧的前表面。供给部13一体设置于搅拌部12的下方。经过搅拌的米饭R由供给部13向供给部13的下方输送。
米饭检测部14对供给部13是否存在米饭R进行检测。米饭检测部14为例如由发光部14a和受光部14b构成的红外线传感器。米饭检测部14配置于供给部13。米饭检测部14根据来自发光部14a的红外线是否向受光部14b照射,检测供给部13是否存在米饭R。
框体2在对压缩部3、成型部4、搬运部5进行支撑的同时,收容有驱动部8等。框体2具备多个支撑部。支撑部对例如压缩部3和成型部4进行支撑。
为便于成型部4成型饭团RB,压缩部3将从料斗1供给来的米饭R拌匀,向成型部4供给。意即,从压缩部3供给至成型部4的米饭R被适度拌匀(压缩),调匀了密度。压缩部3在料斗1的下方配置于框体2的前表面。压缩部3具备多个旋转轴31、上级压缩辊对32、下级压缩辊对33、支撑板对34。
旋转轴31对上级压缩辊对32和下级压缩辊对33进行支撑。旋转轴31藉由框体2的支撑部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于框体2。上级压缩辊对32对从料斗1供给来的米饭R进行压缩,均匀地平整。上级压缩辊对32由第1压缩辊32a和第2压缩辊32b构成。下级压缩辊对33进一步对经上级压缩辊对32压缩的米饭R进行平整。下级压缩辊对33由第3压缩辊33a和第4压缩辊33b构成。
上级压缩辊对32和下级压缩辊对33藉由旋转轴31安装于框体2。上级压缩辊对32在左右方向上保持规定的间隔配置于料斗1的供给部13的下方。下级压缩辊对33在左右方向上保持规定的间隔配置于上级压缩辊对32的下方。第3压缩辊33a和第4压缩辊33b的间隔,小于第1压缩辊32a和第2压缩辊32b的间隔。
旋转轴31利用来自驱动部8的转动驱动力转动。支撑于旋转轴31的上级压缩辊对32和下级压缩辊对33的转动速度和转动方向,受控于控制部7。上级压缩辊对32和下级压缩辊对33的转动方向为,使供给至压缩部3的米饭R从上方向下方移动的方向。
支撑板对34从前后对供给至压缩部3和成型部4的米饭R进行支撑。支撑板对34由前侧支撑板(未图示)和后侧支撑板34a构成。后侧支撑板34a安装于框体2的前表面。前侧支撑板安装于面板9的后表面。
而且,压缩部3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意即,例如本实施方式中压缩部3所具备的辊对为上级压缩辊对32和下级压缩辊对33这2级,其实压缩部所具备的辊对也可以是1级或3级以上。此外,压缩部也可以采用带方式而非辊方式。
成型部4将由压缩部3调匀了密度的米饭R连续成型为饭团RB并排出。成型部4配置于压缩部3的下方。成型部4配置于框体2的前表面。成型部4具备第1旋转轴41、第2旋转轴42、第1成型辊43、第2成型辊44。
第1旋转轴41对第1成型辊43进行支撑。第2旋转轴42对第2成型辊44进行支撑。第1旋转轴41和第2旋转轴42各自的后半部在左右方向上保持规定的间隔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于框体2的支撑部。第1旋转轴41和第2旋转轴42各自的轴向沿着前后方向。第1旋转轴41和第2旋转轴42各自的前半部从框体2的支撑部向前方突出。意即,第1旋转轴41和第2旋转轴42悬架支撑于支撑部。
第1旋转轴41和第2旋转轴42利用来自驱动部8的转动驱动力转动。第1旋转轴41和第2旋转轴42的转动速度和转动方向受控于控制部7。
第1成型辊43和第2成型辊44将由压缩部3调匀了密度的米饭R成型为饭团RB。第1成型辊43安装于第1旋转轴41的前半部。第2成型辊44安装于第2旋转轴42的前半部。第1成型辊43的外周面与第2成型辊44的外周面相对。
第1成型辊43和第2成型辊44互为反向转动。一对成型辊43、44可以正向和反向转动。正向是指,一对成型辊43、44对从压缩部3供给来的米饭R进行成型,并将经过成型的饭团RB向下方排出的转动方向。反向是指,与正向相反的转动方向。意即,第1成型辊43的正向为,在正面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图3的顺时针方向)。第2成型辊44的正向为,在正面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图3的逆时针方向)。第1成型辊43的转动与第2成型辊44的转动同步。
在拆下一对成型辊43、44的状态下,第1旋转轴41(第2旋转轴42)的轴向的不同位置的轴间距离L各不相同。轴间距离L为,第1旋转轴41的轴心(轴中心)与第2旋转轴42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以第1旋转轴41与第2旋转轴42的后端侧的轴间为轴间距离L1,以第1旋转轴41与第2旋转轴42的前端侧的轴间为轴间距离L2。轴间距离L1大于轴间距离L2。意即,在拆下一对成型辊43、44的状态下,第1旋转轴41和第2旋转轴42不平行。
下面,对第1成型辊43的结构和第2成型辊44的结构进行说明。第1成型辊43的结构和第2成型辊44的结构除了后述的凹凸之外,左右对称。因此,在此利用第1成型辊43对一对成型辊43、44的结构进行下述说明。
图5为一对成型辊43、44的立体图。
第1成型辊43例如为氟类树脂等合成树脂制。第1成型辊43为圆柱状。第1成型辊43具备轴孔43h和多个收容部43a-43f。
图6为一对成型辊43、44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该图示出在一对成型辊43、44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分切断一对成型辊43、44所形成的一对成型辊43、44的剖切面。图中,与一对成型辊43、44相邻的空心箭头示出一对成型辊43、44的正向的转动方向(以下,图7、图10-图14亦同)。
轴孔43h为供第1旋转轴41穿插的孔。轴孔43h以贯穿第1成型辊43的方式,配置于第1成型辊43的轴心线(中心轴线)上。轴孔43h在正面观察时呈六角形。第1旋转轴41的前半部嵌合于轴孔43h。
各收容部43a-43f与第2成型辊44的各收容部44a-44f一同收容米饭R,并将米饭R成型为饭团RB。各收容部43a-43f从第1成型辊43的外周面向中心凹陷为大致船底状。第1成型辊43的轴向上的各收容部43a-43f的长度,大于第1成型辊43的圆周方向上的各收容部43a-43f的长度(参照图5)。各收容部43a-43f各自沿第1成型辊43的圆周方向保持均等的间隔配置于第1成型辊43的外周面的6处。
此外,本发明中,第1成型辊或第2成型辊所具备的收容部的数量,不局限于6个。
图7为第1成型辊43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8为图6的第1成型辊43的沿B-B线剖视图。
各收容部43a-43f具备侧壁面a11、上壁面a12、底壁面a13、前壁面a14、后壁面a15。米饭R通过收容于各收容部43a-43f,形成饭团RB的形状。侧壁面a11与饭团RB的侧面对应。上壁面a12与饭团RB的上表面对应。底壁面a13与饭团RB的底面对应。前壁面a14和后壁面a15与饭团RB的长度方向的端面(前端面、后端面)对应。各收容部43a-43f内的空间(由侧壁面a11、上壁面a12、底壁面a13、前壁面a14、后壁面a15围起来的空间)的容积,与饭团RB的大致一半的容积相当。
如图6所示,在剖视图中,侧壁面a11的6个侧壁面a11以彼此形成多角形(六角形)的方式配置。上壁面a12在第1成型辊43的转动方向(图6的顺时针方向)上位于侧壁面a11的后方(第1成型辊43的转动方向的相反方向)。侧壁面a11和上壁面a12所构成的角的角度(内角)为钝角。
底壁面a13在第1成型辊43的转动方向上位于侧壁面a11的前方(第1成型辊43的转动方向)。侧壁面a11和底壁面a13所构成的角的角度(内角)为锐角。意即,侧壁面a11和底壁面a13所构成的角的角度,小于侧壁面a11和上壁面a12所构成的角的角度。
如图8所示,前壁面a14位于侧壁面a11的前端侧(图8的纸面下侧)。后壁面a15位于侧壁面a11的后端侧(图8的纸面上侧)。侧壁面a11和前壁面a14所构成的角的角度(内角)为大致直角。侧壁面a11和后壁面a15所构成的角的角度(内角),与侧壁面a11和前壁面a14所构成的角的角度相同。
第1成型辊43的外周面中的位于各收容部43a-43f间的外周面为,在侧视图中具有凹凸的波浪状。
下面,对第1成型辊43和第2成型辊44的关系进行说明。
第1成型辊43的各收容部43a-43f和第2成型辊44的各收容部44a-44f随着一对成型辊43、44的转动而反复接近和远离。例如,在收容部43a和收容部44a最接近时,如图6所示,被两个收容部43a、44a围绕的空间(以下简称“米饭成型空间”)S在剖视图中成为封闭的空间。
第1成型辊43的外周面和第2成型辊44的外周面随着一对成型辊43、44的转动而反复抵接和远离。第1成型辊43的外周面和第2成型辊44的外周面抵接时,第1成型辊43的外周面的凹凸嵌合于第2成型辊44的外周面的凹凸中。
第1成型辊43的节圆C1与第2成型辊44的节圆C2外接。
第1成型辊43的节圆C1,是将第1成型辊43的径向上的外周面的凹凸的顶部和底部的中间部沿第1成型辊43的圆周方向连接而成的假想圆C1。第2成型辊44的节圆C2是将第2成型辊44的径向上的外周面的凹凸的顶部和底部的中间部沿第2成型辊44的圆周方向连接而成的假想圆C2。在以下说明中,将两个假想圆C1、C2各自的半径称作节圆半径。意即,第1成型辊43的节圆C1的半径为节圆半径r1,第2成型辊44的节圆C2的半径为节圆半径r2。第1成型辊43的节圆半径r1,与第2成型辊44的节圆半径r2相同。
在尚未安装一对成型辊43、44的状态下,第1旋转轴41和第2旋转轴42的前端侧的轴间距离L2,小于节圆半径r1和节圆半径r2的和。因此,第1成型辊43和第2成型辊44在外周面彼此抵接时,从第1旋转轴41和第2旋转轴42受到向使第1成型辊43和第2成型辊44接近的方向作用的应力(以下简称“轴间的应力”)。如前所述,第1旋转轴41和第2旋转轴42的前端侧的轴间距离L2,小于后端侧的轴间距离L1。因此,第1成型辊43和第2成型辊44所受到的轴间的应力的影响,随着从第1成型辊43和第2成型辊44的后端朝向前端而递增。
而且,在尚未安装一对成型辊43、44的状态下,只要第1旋转轴和第2旋转轴的轴间距离小于第1成型辊的节圆半径和第2成型辊的节圆半径的和,第1旋转轴和第2旋转轴也可以平行。
搬运部5对由成型部4成型的饭团RB进行搬运。如图3所示,搬运部5配置于成型部4的下方。搬运部5具有在俯视图中呈圆形的转盘51。
转盘51在将由成型部4成型的饭团RB放置于转盘51上不动的情况下,将该饭团RB搬运至被操作米饭成型装置100的作业者等取出的位置。转盘51利用来自驱动部8的转动驱动力,间歇性地沿圆周方向每次转动规定的角度。将转盘51的转动角设定为例如90度。转盘51的转动(转动方向、转动角、转动速度、转动的开始和停止等)受控于控制部7。转盘51的转动角等所设定的信息,存储于米饭成型装置100内的存储部(未图示)。该信息可以通过控制部7读出。
此外,转盘51的转动角并不局限于90度。意即,例如,也可以缩小转盘51的转动角至30度或45度等,从而缩短转盘51的转动所需时间。如后所述,即使缩小了转盘51的转动角,由于饭团RB向转盘51上的落下位置和落下姿势比较稳定,饭团RB彼此也不会在转盘51上接触。
图9为从上方观察转盘51的示意图。
该图将检测部6、控制部7、驱动部8用方框图示出。图中,单点划线示出后述的来自检测部6的红外线的光路,双点划线示出一对成型辊43、44的位置。
转盘51能够向正向(图9的纸面顺时针方向)和反向(图9的纸面逆时针方向)这2个方向转动。
转盘51具备例如4个放置部P1-P4。各放置部P1-P4为放置由成型部4成型的饭团RB的转盘51上的部分(位置)。各放置部P1-P4在转盘51的上表面沿转盘51的圆周方向均等(保持90度间隔)配置。
而且,在本发明中,放置部的数量并不局限于4个。放置部的数量取决于转盘的转动角。意即,例如当转盘的转动角为45度时,放置部的数量为8个。
各放置部P1-P4随着转盘51间歇性地向2个方向的转动而在规定的停止位置停止。停止位置包括1个排出位置Pa和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待机位置Pb。意即,各放置部P1-P4随着转盘51向2个方向的转动而移动至排出位置Pa或待机位置Pb。
此处,所谓放置部P1-P4移动至排出位置Pa,是指放置部P1-P4移动至与排出位置Pa对应的位置。所谓放置部P1-P4移动至待机位置,是指放置部P1-P4移动至与待机位置Pb对应的位置。
排出位置Pa为由成型部4成型的饭团RB被排出的位置。意即,排出位置Pa为,随着转盘51的转动,饭团RB被分别放置于各放置部P1-P4的位置。排出位置Pa为,位于一对成型辊43、44的下方的停止位置。
待机位置Pb为,饭团RB被排出至排出位置Pa后,各放置部P1-P4为接收下一饭团RB而待机的停止位置。意即,位于待机位置Pb的各放置部P1-P4中的任一个可能移动至下一排出位置Pa,以接收饭团RB。待机位置Pb包括第1待机位置Pb1和第2待机位置Pb2。
第1待机位置Pb1为,在转盘51的转动方向上,从排出位置Pa向反向侧离开90度的停止位置。第2待机位置Pb2为,在转盘51的转动方向上,从排出位置Pa向正向侧离开90度的停止位置。意即,第1待机位置Pb1和第2待机位置Pb2为,在转盘51的转动方向上,从排出位置Pa向正反向离开等距离的位置。
检测部6对转盘51的多个放置部P1-P4中的、位于待机位置Pb的放置部是否具有饭团RB进行检测。检测部6在框体2的前部,配置于在正面观察时的成型部4和搬运部5之间(参照图3)。检测部6具备第1传感器61和第2传感器62。
第1传感器61和第2传感器62为,例如基于所照射的红外线(图9的单点划线)是否被反射来对是否具有饭团RB进行检测的、所谓回归反射型光电传感器。
第1传感器61与第1待机位置Pb1对应,配置于框体2的前部右侧(图3的纸面左侧)。第1传感器61向第1待机位置Pb1照射红外线,对位于第1待机位置Pb1的放置部是否具有饭团RB进行持续检测。
第2传感器62与第2待机位置Pb2对应,配置于框体2的前部左侧(图3的纸面右侧)。第2传感器62向第2待机位置Pb2照射红外线,对位于第2待机位置Pb2的放置部是否具有饭团RB进行持续检测。
将第1传感器61的检测结果和第2传感器62的检测结果作为检测信号传送至控制部7。控制部7根据上述检测结果使转盘51转动,以使位于待机位置Pb的放置部移动至排出位置Pa。
而且,检测部6的结构只要能检测位于待机位置Pb的放置部是否具有饭团RB即可,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意即,例如,检测部也可以由检测规定位置的转盘的重量变化的重量传感器或检测转盘的倾斜的倾斜传感器等构成。
控制部7进行成型部4或搬运部5的转动控制等,对米饭成型装置100的整体动作进行控制。控制部7收容于例如框体2。控制部7具备后述的计数器(未图示)。
驱动部8根据来自控制部7的指令,向例如搅拌部12、压缩部3、成型部4、搬运部5供给转动驱动力。如图1和图4所示,驱动部8收容于框体2。驱动部8由例如多个电机构成。来自驱动部8的转动驱动力藉由齿轮(未图示)等供给至各部件。
面板9将料斗1的搅拌部12、供给部13、压缩部3、成型部4与米饭成型装置100周围的尘埃等隔离。如图1所示,面板9安装于框体2的前表面。
操作部10对米饭R的分量或饭团RB的成型数量等进行设定。操作部10具备显示部、电源开关、紧急停止按钮、模式选择按钮等。
米饭成型装置的动作
下面,对米饭成型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饭团RB的成型准备
首先,由作业者将寿司饭等米饭R投入料斗1的收容部11中。在将米饭R投入了收容部11的状态下,由作业者将米饭成型装置100的电源开关打开,则米饭R被搅拌部12搅拌而散开。
接下来,控制部7控制驱动部8,驱动压缩部3(使上级压缩辊对32和下级压缩辊对33转动)。通过上级压缩辊对32和下级压缩辊对33的转动,将从料斗1的供给部13供给来的米饭R在调匀了密度的状态下向成型部4输送。米饭检测部14对是否有米饭R通过发光部14a和受光部14b之间进行检测。
米饭R到达成型部4后,控制部7停止对压缩部3的驱动。此时,米饭成型装置100处于待命状态。米饭成型装置100处于待命状态时,一对成型辊43、44处于回归原点的位置的(回归原点)状态。此时,第1成型辊43的外周面和第2成型辊44的外周面抵接。
饭团RB的成型
接下来,控制部7控制驱动部8,使上级压缩辊对32和下级压缩辊对33以及一对成型辊43、44转动。通过上级压缩辊对32和下级压缩辊对33以及一对成型辊43、44的转动,成型部4反复进行米饭R的收容、饭团RB的成型、饭团RB的排出作业。
图10(a)为处于回归原点状态时的、一对成型辊43、44的正面观察剖视图。图10(b)为处于回归原点状态时的、收容于成型部4的米饭R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一对成型辊43、44处于回归原点状态时,与抵接的外周面相比位于一对成型辊43、44的转动方向的后方的收容部43a、44a,处于在正面观察时呈V字形相对的状态(以下简称“第1状态”)。
一对成型辊43、44处于回归原点状态(第1状态)时,各收容部43a-43f和各收容部44a-44f不位于第1旋转轴41的轴心和第2旋转轴42的轴心之间。意即,一对成型辊43、44处于回归原点状态时,第1旋转轴41的轴心和第2旋转轴42的轴心之间不存在空间。此时,第1旋转轴41的轴心和第2旋转轴42的轴心之间通过一对成型辊43、44而成为致密状态。
收容部43a、44a处于第1状态时,从压缩部3供给来的米饭R收容于收容部43a、44a内。
接下来,若一对成型辊43、44正向转动,则收容部43a和收容部44a处于,收容部43a、44a的一部分进入第1旋转轴41的轴心和第2旋转轴42的轴心之间的状态(以下简称“第2状态”)。
图11(a)为收容部43a、44a处于第2状态时的、一对成型辊43、44的正面观察剖视图。图11(b)为收容部43a、44a处于第2状态时的、收容于成型部4的米饭R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收容部43a、44a处于第2状态时,收容部43a、44a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1旋转轴41的轴心和第2旋转轴42的轴心之间。意即,收容部43a、44a处于第2状态时,在第1旋转轴41的轴心和第2旋转轴42的轴心之间,存在由收容部43a、44a产生的空间(空间内收容有米饭R)。
收容部43a、44a处于第2状态时,收容于收容部43a、44a的米饭R开始成型为饭团RB。
接下来,若一对成型辊43、44正向转动,则收容部43a和收容部44a处于互相大致平行相对的状态(以下简称“第3状态”)。
图12(a)为收容部43a、44a处于第3状态时的、一对成型辊43、44的正面观察剖视图。图12(b)为收容部43a、44a处于第3状态时的、收容于成型部4的米饭R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收容部43a、44a处于第3状态时,收容部43a与收容部44a相对。收容部43a和收容部44a相对时,收容部43a最接近收容部44a。收容部43a和收容部44a相对时,上壁面a12、a22彼此的距离与底壁面a13、a23彼此的距离大致相同。
收容部43a和收容部44a相对时,连接收容部43a的上壁面a12和收容部44a的上壁面a22的线在正面观察时呈向一对成型辊43、44的成型时的转动方向的后方(图12的纸面上方)凸出的半圆屋顶状。另一方面,连接收容部43a的底壁面a13和收容部44a的底壁面a23的线在正面观察时呈向一对成型辊43、44的成型时的转动方向的后方凸出的山状。
收容部43a和收容部44a相对时,由收容部43a、44a形成的米饭成型空间S在正面观察时,上部呈向上方凸出的半圆屋顶状,底部呈向上方凸出的山状。
收容部43a和收容部44a相对时,米饭成型空间S内的米饭R由收容部43a、44a成型为饭团RB。此时,饭团RB的底面具备凹部RBa。凹部RBa沿饭团RB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向饭团RB的中央凹陷。凹部RBa在正面观察时呈向一对成型辊43、44的转动方向的后方凸出的山状。
接下来,若一对成型辊43、44正向转动,则第1收容部43a和第2收容部44a处于,米饭成型空间S的底部在正面观察时从第3状态转变为向左右方向扩展的状态(以下简称“第4状态”)。
图13(a)为收容部43a、44a处于第4状态时的、一对成型辊43、44的正面观察剖视图。图13(b)为收容部43a、44a处于第4状态时的、由成型部4成型的饭团RB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收容部43a、44a处于第4状态时,在一对成型辊43、44的转动方向上,米饭成型空间S的后方侧(收容部43a、44a和收容部43b、44b之间)的外周面彼此因轴间的应力而紧密贴合。意即,第1成型辊43的外周面的凹凸紧密贴合于第2成型辊44的外周面的凹凸。因此,米饭R不会残留于第1成型辊43的外周面和第2成型辊44的外周面之间。这样,不会在饭团RB的上表面形成成型不良(飞边)。也就是说,饭团RB能够以没有飞边的良好成型状态从米饭R分割开来。
以收容部43a、44a从第3状态转变为第4状态的方式正向转动一对成型辊43、44时,收容部43a的底壁面a13和收容部44a的底壁面a23在正面观察时向左右方向分离。收容部43a、44a处于第4状态时,连接底壁面a13、a23彼此的线在正面观察时为大致直线。
若底壁面a13、a23彼此向左右方向分离,则饭团RB的底面配合底壁面a13、a23的移动而向左右方向扩展。这样,饭团RB的底面侧的密度要小于饭团RB的上表面侧的密度。意即,饭团RB的底面侧会比饭团RB的上表面侧含有更多的空气。
收容部43a、44a处于第4状态时,饭团RB被上壁面a12、a22向一对成型辊43、44的转动方向的前方按压。因此,饭团RB的底面的凹部RBa与收容部43a、44a处于第3状态时相比更小。
如上所述,饭团RB随着一对成型辊43、44的转动而被成型。此时,第1成型辊43和第2成型辊44在饭团RB成型时从米饭R受到弹力等的力(以下简称“反作用力”)。作用于一对成型辊43、44的反作用力的方向为,一对成型辊43、44分离的方向(图12的纸面左右方向)。
由于第1旋转轴41和第2旋转轴42为悬架支撑,因此反作用力的影响随着朝向第1旋转轴41和第2旋转轴42的自由端(前端)而递增。另一方面,轴间的应力的影响也随着朝向第1旋转轴41和第2旋转轴42的自由端(前端)而递增。此处,通过调节第1旋转轴41的前端和第2旋转轴42的前端的间隔,将轴间的应力设定为大于反作用力。因此,不会发生反作用力导致的一对成型辊43、44的分离。意即,不会在由米饭成型装置100所成型的饭团RB产生飞边。也就是说,饭团RB容易从各收容部43a-43f、44a-44f分离。这样,米饭成型装置100能够在抑制成型不良的发生的同时,高速地成型饭团RB。
而且,轴间的应力的大小也可以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同。此时,第1成型辊43和第2成型辊44在一对成型辊43、44的轴向(前后方向)以均等的力接触。
饭团RB的排出
接下来,若一对成型辊43、44正向转动,则收容部43a和收容部44a处于,米饭成型空间S的底部在正面观察时转变为大于饭团RB的左右方向的宽度而向左右方向扩展的状态(以下简称“第5状态”)。
图14(a)为收容部43a、44a处于第5状态时的、一对成型辊43、44的正面观察剖视图。图14(b)为收容部43a、44a处于第5状态时的、收容于成型部4的米饭R和从成型部4排出的饭团RB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收容部43a、44a处于第5状态时,收容部43a的底壁面a13和收容部44a的底壁面a23在正面观察时大于饭团RB的左右方向的宽度而向左右方向分离。这样,饭团RB从收容部43a、44a(米饭成型空间S)向位于下方的排出位置Pa的放置部排出(落下)。
收容部43a、44a处于第5状态时,在一对成型辊43、44的转动方向上,米饭成型空间S的后方侧的收容部(以下简称“下一收容部”)43b、44b处于第2状态。
而且,在本发明中,例如,某收容部处于第5状态时,下一收容部的状态并不限定为第2状态。意即,例如,某收容部处于第5状态时,下一收容部的状态也可以为第1状态和第2状态之间的状态、或者第2状态和第3状态之间的状态等。
收容部43a、44a处于第5状态时,米饭R在一对成型辊43、44的转动方向上收容于下一收容部43b、44b,开始成型为下一饭团RB。意即,收容部43a、44a处于第5状态时,在收容部43a、44a不存在已经成型的饭团RB。
如前所述,在饭团RB不会产生飞边。没有飞边的饭团RB与有飞边的饭团相比,更容易从各收容部43a-43f、44a-44f分离。意即,没有飞边的饭团RB与有飞边的饭团相比,能够更快地从各收容部43a-43f、44a-44f分离。此外,从米饭成型空间S排出的饭团RB不会翻倒或倾斜。因此,饭团RB向转盘51上的落下位置和落下姿势比较稳定。
如上所述,各第1收容部43a-43f和各第2收容部44a-44f随着一对成型辊43、44的正向的转动,依次反复从第1状态到第5状态的移动。
此处,控制部7基于例如从一对成型辊43、44开始转动(离开原点)后经过的时间,对旨在使各收容部43a-43f、44a-44f处于各状态的一对成型辊43、44的转动进行控制。
而且,控制部7也可以利用例如步进电机或对一对成型辊43、44的转动角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等,基于一对成型辊43、44的转动角,对一对成型辊43、44的转动进行控制。
转盘51上的饭团RB的状态
图15为刚排出(成型)的饭团RB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刚向转盘51排出的饭团RB的状态,与收容部43a、44a处于第4状态时的饭团RB的状态大致相同。意即,饭团RB的底面侧与饭团RB的上表面侧相比处于含有较多空气的状态。
图16为从结束成型经过了规定时间后的饭团RB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从结束成型经过了规定时间的饭团RB由于上表面侧的米饭R因自重而向底面侧移动,与刚成型的饭团RB相比,饭团RB的上表面侧也处于含有空气的状态。这样,由米饭成型装置100成型的饭团RB与由现有的米饭成型装置成型的饭团相比,含有较多的空气,口感更加松软。饭团RB的底面沿转盘51的表面,变得平坦。
转盘51的转动
下面,参照图9,对转盘51的转动进行说明。
控制部7基于检测部6的检测结果,控制转盘51的转动。第1传感器61对位于第1待机位置Pb1的放置部P2是否有饭团RB进行检测。另一方面,第2传感器62对位于第2待机位置Pb2的放置部P4是否有饭团RB进行检测。第1传感器61和第2传感器62的检测结果被传送至控制部7。
第1传感器61检测不到饭团RB时,控制部7藉由驱动部8使转盘51正向(图9的纸面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以使位于第1待机位置Pb1的放置部P2移动至排出位置Pa。然后,由成型部4成型的饭团RB被排出至位于排出位置Pa的放置部P2。
另一方面,第2传感器62检测不到饭团RB时,控制部7藉由驱动部8使转盘51反向(图9的纸面逆时针方向)转动90度,以使位于第2待机位置Pb2的放置部P4移动至排出位置Pa。然后,由成型部4成型的饭团RB被排出至位于排出位置Pa的放置部P4。
第1传感器61和第2传感器62都检测不到饭团RB时,控制部7例如优先处理第1传感器61的检测结果,使转盘51正向转动90度。
而且,第1传感器和第2传感器都检测不到饭团RB时,控制部也可以优先处理第2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使转盘反向转动90度。
此外,第1传感器61和第2传感器62都检测到饭团RB时,控制部7不使转盘51转动。
控制米饭成型装置的方法
下面,对控制部7控制米饭成型装置100的方法进行说明。
如前所述,米饭成型装置100反复进行一对成型辊43、44的正向的转动以及基于检测部6的检测结果的转盘51的向2个方向的转动,进行饭团RB的成型和搬运。此时,控制部7在进行饭团RB的成型和搬运的同时,对后述停止条件是否成立进行判定。判定停止条件成立时,控制部7暂时停止米饭成型装置100的动作。规定时间内后述的恢复条件成立时,控制部7重启米饭成型装置100的动作。规定时间内恢复条件不成立时,控制部7停止米饭成型装置100的动作。
停止条件和恢复条件存储于存储部。存储于存储部的停止条件和恢复条件可以通过控制部7读出。
停止条件为,正在连续成型饭团RB的米饭成型装置100由于某种理由而变得无法连续成型饭团RB的条件。停止条件包括例如第1停止条件和第2停止条件。
第1停止条件为,在料斗1的供给部13没有米饭R时即米饭检测部14变得在供给部13检测不到米饭R时成立的条件。在供给部13不存在米饭R时,供给部13无法向成型部4供给连续成型饭团RB所需分量的米饭R。因此,控制部7在米饭R被供给至供给部13之前,停止米饭成型装置100的动作。
第2停止条件为,转盘51的2个待机位置Pb(位于待机位置Pb的放置部)的饭团RB未被取出时即第1传感器61和第2传感器62检测到饭团RB时成立的条件。转盘51的待机位置Pb的饭团RB未被取出时,控制部7无法使转盘51转动而排出饭团RB。因此,控制部7在待机位置Pb的饭团RB被取出之前,停止米饭成型装置100的动作。
恢复条件为,停止条件不再成立的条件。恢复条件与停止条件对应,包括例如第1恢复条件和第2恢复条件。
第1恢复条件为,在供给部13有米饭R时即米饭检测部14在供给部13检测到米饭R时成立的条件。例如,新的米饭R被投入至料斗1而米饭R被供给至供给部13时,通过加快搅拌部12的搅拌臂的搅拌速度而将米饭R从搅拌部12向供给部13供给时,第1恢复条件成立。
第2恢复条件为,待机位置Pb的饭团RB被取出时即第1传感器61和第2传感器62的至少一方变得检测不到饭团RB时成立的条件。例如,在2个待机位置Pb的饭团RB未被取出的状态下,至少一方的待机位置Pb的饭团RB被取出时,第2恢复条件成立。
而且,停止条件和恢复条件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
图17为示出米饭成型装置100的动作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控制部7在第1停止条件和第2停止条件中的至少一方的停止条件不成立时(S1的“否”),实施饭团RB的成型处理(S2)。
如前所述,饭团RB的成型处理(S2)为,控制部7使一对成型辊43、44正向转动,由各收容部43a-43f、44a-44f连续成型饭团RB的处理。意即,只要米饭R被供给至供给部13且待机位置Pb的饭团RB被取出,则控制部7使一对成型辊43、44正向转动而连续成型饭团RB。
另一方面,在第1停止条件和第2停止条件中的至少一方的停止条件成立时(S1的“是”),控制部7实施暂时停止处理(S3)。
暂时停止处理(S3)为,控制部7暂时停止一对成型辊43、44的正向的转动,暂时停止饭团RB的连续成型的处理。意即,供给部13的米饭R用光时或转盘51的2个待机位置Pb的饭团RB未被取出时,控制部7暂时停止一对成型辊43、44的正向的转动。此时,收容部43a-43f、44a-44f中的任一个保持着已经成型的饭团RB。下面,以收容部43a、44a保持着已经成型的饭团RB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
接下来,控制部7的计数器对一对成型辊43、44的正向转动的暂时停止时间(以下简称“停止时间”)进行测定。控制部7对停止时间属于规定时间(例如,3秒)内时恢复条件是否成立进行判定(S4)。
而且,在本发明中,“规定时间”只要设定为后述的最后的饭团RBL的质量不会变差的时间即可,并不局限于3秒。
规定时间内恢复条件成立时(S4的“是”),控制部7重启成型处理(S2)。此时,保持于收容部43a、44a的饭团RB被排出至转盘51(位于排出位置Pa的放置部)。
另一方面,规定时间内恢复条件不成立时(S4的“否”),控制部7实施排出处理(S5)。
排出处理(S5)为,控制部7将最后的饭团RBL(参照图18)排出至转盘51的处理。最后的饭团RBL为,米饭成型装置100的动作暂时停止前刚刚成型尚未排出的、半成品状态的饭团RB(保持于本实施方式中的收容部43a、44a的饭团RB)。
规定时间内恢复条件不成立时,控制部7正向转动一对成型辊43、44,以使收容部43a、44a处于第5状态。此时,最后的饭团RBL被排出至转盘51。
图18为示出收容部43a、44a处于第5状态时的、一对成型辊43、44和米饭R以及最后的饭团RBL的正面观察剖视图。图中,靠近一对成型辊43、44的黒色箭头示出了一对成型辊43、44的反向的转动方向。关于一对成型辊43、44的反向的转动,参见后述内容。
如前所述,收容部43a、44a处于第5状态时,半成品状态的饭团RB(最后的饭团RBL)不存在于收容部43a、44a。
接下来,控制部7实施反向转动和停止处理(S6)。
反向转动和停止处理(S6)为,控制部7使一对成型辊43、44反向(图18的黒色箭头所示方向)转动规定的角度,回归原点的处理。意即,最后的饭团RBL被排出时(S5),第1成型辊43和第2成型辊44向与饭团RB的成型时的转动方向(正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规定的角度并停止(S6)。此时,下一收容部43b、44b处于第1状态。
此处,规定的角度为,位于第5状态的收容部43a、44a的下一收容部43b、44b随着一对成型辊43、44的反向转动回到第1状态所经过的角度。本实施方式中,规定的角度为,下一收容部43b、44b从第2状态回到第1状态所经过的角度。换言之,规定的角度为,排出了最后的饭团RBL的一对成型辊43、44反向转动回到最初的原点位置所经过的角度。
图19为示出一对成型辊43、44反向转动了规定的角度并停止于原点位置时的、一对成型辊43、44和米饭R的正面观察剖视图。
控制部7实施反向转动和停止处理时(S6),最后的饭团RBL不存在于收容部43a、44a。意即,米饭成型装置100的动作暂时停止时,最后的饭团RBL不会超过规定时间保持于收容部43a、44a内。因此,从一对成型辊43、44排出的饭团RB能够保持稳定的质量。
另一方面,控制部7实施反向转动和停止处理时(S6),下一收容部43b、44b内的米饭R被按压回供给部13侧,与供给部13(参照图3)的米饭R成为一体。此时,下一收容部43b、44b内的米饭R被供给部13的米饭R、支撑板对34(参照图3)和收容部43b、44b围绕,不会接触外部空气。因此,下一收容部43b、44b内的米饭R不容易变得干燥。
在未满足恢复条件时(S7的“否”),会维持米饭成型装置100的动作停止状态。另一方面,在满足了恢复条件时(S7的“是”),控制部7会重启成型处理(S2)。
控制部7重启成型处理(S2)时,第1成型辊43和第2成型辊44开始成型重启后的最初的饭团RB。此时,用来放置重启后最初的饭团RB的放置部不同于放置了最后的饭团RBL的放置部。
如上所述,控制部7在米饭成型装置100的动作暂时停止的状态下,基于检测部6的检测结果,判定是否实施排出处理(S5)。经排出处理(S5)排出的饭团RB为最后的饭团RBL。换言之,控制部7能够基于检测部6的检测结果,对由成型部4成型的饭团RB是否为最后的饭团RBL进行判定。
而且,控制部也可以在停止处理或反向转动和停止处理中使料斗或压缩部停止,或者也可以仅在停止处理中使料斗或压缩部停止。
总结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一对成型辊43、44的转动暂时停止时,若规定时间内恢复条件不成立,则最后的饭团RBL通过一对成型辊43、44的正向转动而被排出。然后,第1成型辊43和第2成型辊44反向转动规定的角度并停止。在停止了的一对成型辊43、44的各收容部43a-43f、44a-44f不存在已经成型(半成品状态)的饭团RB。意即,米饭成型装置100不会超过规定时间而在停止了的一对成型辊43、44的各收容部43a-43f、44a-44f内保持饭团RB。这样,米饭成型装置100能够消除未被排出而保持于停止了的一对成型辊43、44不动的(半成品状态)的饭团RB,从而成型质量稳定的饭团RB。
此外,控制部7基于检测部6的检测结果,对由成型部4成型的饭团RB是否为最后的饭团RBL进行判定。当控制部7判定由成型部4成型的饭团RB是最后的饭团RBL时,第1成型辊43和第2成型辊44在将最后的饭团RBL排出后反向转动规定的角度并停止。因此,米饭成型装置100不会超过规定时间在停止了的一对成型辊43、44的各收容部43a-43f、44a-44f内保持饭团RB。这样,米饭成型装置100能够消除半成品状态的饭团RB,从而成型质量稳定的饭团RB。
进而,各收容部43a-43f和各收容部44a-44f相对时,由底壁面a13和底壁面a23构成的面在正面观察时向一对成型辊43、44的成型时的转动方向后方凸出。藉由该底壁面a13、a23,在饭团RB的成型过程中,在饭团RB的底面设置凹部RBa。因此,向转盘51上落下的饭团RB不会在转盘51上翻倒或倾斜。意即,转盘51上的饭团RB的姿势比较稳定。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米饭成型装置能够在抑制饭团RB的成型不良的发生的同时,消除半成品状态的饭团RB,从而成型质量稳定的饭团RB。
而且,在饭团RB的成型过程中,通过使饭团RB的底面向左右方向扩展,饭团RB的底面侧成为与饭团RB的上表面侧相比含有更多空气的状态。因此,从结束成型经过规定时间后的饭团RB由于上表面侧的米因自重而向底面侧移动,与刚成型的饭团RB相比,处于饭团RB的上表面侧也含有空气的状态。这样,由本发明的米饭成型装置所成型的饭团RB因含有较多空气而口感松软。
而且,只要一对成型辊反向转动规定的角度并停止时在各收容部不存在已经成型的饭团RB,也可以在排出最后的饭团RBL时成型下一饭团RB。此时,下一饭团RB在一对成型辊反向转动规定的角度时,与从压缩部供给来的米饭R成为一体。因此,在一对成型辊停止时,在各收容部不存在已经成型的饭团RB。

Claims (9)

1.一种米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构成为具有连续成型并排出多个米饭成型物的成型部,
所述成型部具备互为反向转动的一对辊,
所述一对辊的转动暂时停止时,所述一对辊将由所述成型部成型但未排出的半成品状态的米饭成型物排出,向与所述米饭成型物成型时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规定的角度并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米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辊的转动暂时停止时,所述一对辊通过向所述米饭成型物成型时的转动方向转动,将所述半成品状态的米饭成型物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米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辊的转动暂时停止时,所述一对辊向所述米饭成型物成型时的转动方向转动后,向与所述成型时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规定的角度并停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米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检测部,其对是否有从所述成型部排出的所述米饭成型物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部,其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由所述成型部成型的所述米饭成型物是否为最后的米饭成型物进行判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米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辊各自具备用于成型所述米饭成型物的至少一个收容部,
所述一对辊反向转动所述规定的角度并停止时,所述半成品状态的米饭成型物不存在于所述收容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米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辊各自具备多个所述收容部,
所述收容部各自沿所述辊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地配置于所述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米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部具备:
所述成型时的转动方向的前方的底壁面;
所述成型时的转动方向的后方的上壁面;以及
连接所述底壁面和所述上壁面的侧壁面,
所述一对辊的所述收容部相对时,连接所述一对辊的各自的所述底壁面的线在正面观察时向所述一对辊的所述成型时的转动方向的后方凸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米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面和所述底壁面所构成的角的角度为锐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米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面和所述底壁面所构成的角的角度,小于所述侧壁面和所述上壁面所构成的角的角度。
CN201710576040.4A 2016-08-02 2017-07-14 米饭成型装置 Active CN1076687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2310 2016-08-02
JP2016152310A JP6746131B2 (ja) 2016-08-02 2016-08-02 米飯成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68760A CN107668760A (zh) 2018-02-09
CN107668760B true CN107668760B (zh) 2021-08-03

Family

ID=61134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76040.4A Active CN107668760B (zh) 2016-08-02 2017-07-14 米饭成型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46131B2 (zh)
KR (1) KR102629538B1 (zh)
CN (1) CN1076687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05165B2 (ja) * 2019-06-28 2023-07-10 株式会社オーディオテクニカ 米飯成形装置
CN117068792B (zh) * 2023-10-17 2023-12-19 福建中天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打饭机自动出饭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40362B2 (ja) * 1997-08-21 2000-05-15 允 鈴木 食品成形装置
CN101731961A (zh) * 2008-11-21 2010-06-16 欧力天工股份有限公司 米饭成形装置
CN101731962A (zh) * 2008-11-21 2010-06-16 欧力天工股份有限公司 米饭成形装置及该米饭成形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2536069U (zh) * 2012-02-27 2012-11-21 梁德新 对轮挤压丸子成型机
CN205018277U (zh) * 2015-07-29 2016-02-10 重庆市凯福食品有限公司 食品转鼓成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00983B2 (ja) * 1999-11-22 2003-04-28 裕児 関 搬送成形装置
JP4109260B2 (ja) 2005-01-18 2008-07-02 株式会社トップ 米飯成形装置
JP2011010553A (ja) * 2009-06-30 2011-01-20 Yuji Seki 米飯成形装置
JP5606207B2 (ja) * 2010-07-30 2014-10-15 株式会社オーディオテクニカ 米飯成形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6039783A (ja) * 2014-08-12 2016-03-24 株式会社オーディオテクニカ 米飯成形装置及び米飯成形ローラ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40362B2 (ja) * 1997-08-21 2000-05-15 允 鈴木 食品成形装置
CN101731961A (zh) * 2008-11-21 2010-06-16 欧力天工股份有限公司 米饭成形装置
CN101731962A (zh) * 2008-11-21 2010-06-16 欧力天工股份有限公司 米饭成形装置及该米饭成形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2536069U (zh) * 2012-02-27 2012-11-21 梁德新 对轮挤压丸子成型机
CN205018277U (zh) * 2015-07-29 2016-02-10 重庆市凯福食品有限公司 食品转鼓成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46131B2 (ja) 2020-08-26
JP2018019626A (ja) 2018-02-08
KR102629538B1 (ko) 2024-01-25
KR20180015070A (ko) 2018-02-12
CN107668760A (zh) 2018-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22735B1 (en) Transfer apparatus and transfer object inspecting apparatus
CN107668760B (zh) 米饭成型装置
EP0859227B1 (en) Inspection device for capsule appearance
KR101163405B1 (ko) 파이 분리 이송장치
JP2008008897A (ja) 錠剤の表裏面外観検査装置、側面外観検査装置及び外観検査装置
CN107668759B (zh) 米饭成型装置
JP4849202B2 (ja) 扁平錠剤の外観検査装置
JPH0531672A (ja) 連続式シヨツトブラスト装置
US7079236B2 (en) Appearance inspection machine for flat tablet
JP2564758B2 (ja) 切断材の面取り装置
JP5700830B2 (ja) 定量材料塊供給装置
CN107455785B (zh) 米饭成型装置用辊以及米饭成型装置
CN207170640U (zh) 一种弹性体自动冲孔设备
KR102365598B1 (ko) 캡슐 검사 장치
CN107455653B (zh) 米饭成型装置
WO2021166446A1 (ja) カプセルの外観検査装置
KR102437688B1 (ko) 쌀밥 성형 장치용 롤러와 쌀밥 성형 장치
KR102434422B1 (ko) 쌀밥 성형 장치
CN220195608U (zh) 一种面饼的快检装置
KR20200005859A (ko) 모서리 가공용 밀링 시스템
JPS63186105A (ja) 頭付き部品の検査選別装置
JP5648503B2 (ja) ロール状衛生用紙の寸法測定装置
JP2503091Y2 (ja) 円形物体の形状検査装置
KR101289827B1 (ko) 쇼크 업쇼버 로드의 표면 불량 검사 시스템
JP2018158411A (ja) ショットブラス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