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36857A - 蓄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36857A
CN107636857A CN201680034020.8A CN201680034020A CN107636857A CN 107636857 A CN107636857 A CN 107636857A CN 201680034020 A CN201680034020 A CN 201680034020A CN 107636857 A CN107636857 A CN 1076368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bar
terminal
exterior body
storage device
electrical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40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雄郎
山本雄一郎
隺田彰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filed Critical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636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68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08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10Multiple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e.g. arrays or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02Mountings
    • H01G2/04Mount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on a chassi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14Protection against electric or thermal overload
    • H01G2/16Protection against electric or thermal overload with fus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03Protection against electric or thermal overload; cooling arrangements; means for avoiding the formation of cathode fil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8Housing; 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26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with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2Casings or frames around the primary casing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6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erminals of battery p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7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01M2200/10Temperature sensitive devices
    • H01M2200/103Fu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蓄电装置(1),其具备具有电极端子的蓄电元件(100)、外装体(10)以及外部连接端子,外部连接端子具备:与外部的导电构件连接的外部连接部;电路切断部;以及将电极端子或外部连接部与电路切断部连接的汇流条,该汇流条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汇流条具有能够从外装体(10)的外侧供电路切断部拆装的外侧露出部。

Description

蓄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蓄电元件、外装体以及外部连接端子的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具备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中,已知有设置熔断器的结构,该熔断器用于保护该蓄电元件免受因外部短路等而引起的过电流的破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490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未考虑汇流条的绝缘。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为了能够更换熔断器,汇流条的结构也变得复杂。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汇流条成为绝缘结构且简单的结构的同时也能够更换熔断器这样的电路切断部的蓄电装置。
解决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蓄电装置具备具有电极端子的蓄电元件、外装体以及外部连接端子,所述外部连接端子具备:与外部的导电构件连接的外部连接部;电路切断部;以及汇流条,其将所述电极端子或所述外部连接部与所述电路切断部连接,且嵌入成形于所述外装体,所述汇流条具有能够从所述外装体的外侧供所述电路切断部拆装的外侧露出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在使汇流条成为绝缘结构且简单的结构的同时能够更换电路切断部的蓄电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更换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熔断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盖体及汇流条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V-V线处的剖视图。
图6是将实施方式中的熔断器拆装后的情况下的盖体的立体图。
图7是将实施方式中的盖部拆卸后的状态下的蓄电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正极外部端子及负极外部端子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详细示出实施方式的正极外部端子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详细示出实施方式的正极外部端子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1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正极外部端子的第一连接部连接了止转端子的情况下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2是详细示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正极外部端子及其周围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3是详细示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正极外部端子及其周围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4是详细示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正极外部端子及其周围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5是详细示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正极外部端子及其周围的其他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蓄电装置中,由于熔断器被设置为能够更换,因此,即便在发生了外部短路等的情况下,通过更换熔断器,也能够在不更换蓄电元件的状态下继续使用蓄电元件。
这里,在蓄电装置中,为了防止汇流条与其他的导电构件之间的不必要的短路,需要将汇流条绝缘。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未考虑汇流条的绝缘。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为了能够更换熔断器,汇流条的结构变得复杂,紧固部位也较多,因此电阻变高。另外,由于汇流条的结构复杂,因此,蓄电装置的组装有可能变得困难。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汇流条成为绝缘结构且简单的结构的同时能够更换熔断器这样的电路切断部的蓄电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蓄电装置具备:具有电极端子的蓄电元件;外装体;以及外部连接端子,所述外部连接端子具备:外部连接部,其与外部的导电构件连接;电路切断部;以及汇流条,其将所述电极端子或所述外部连接部与所述电路切断部连接,且嵌入成形于所述外装体,所述汇流条具有能够从所述外装体的外侧供所述电路切断部拆装的外侧露出部。
由此,通过将汇流条嵌入成形于外装体,能够使该汇流条成为绝缘结构且简单的结构。另外,由于嵌入成形后的汇流条在连接电路切断部的部分处露出,因此,能够更换电路切断部。即,根据本方式,在使汇流条成为绝缘结构且简单的结构的同时还能够更换电路切断部。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外装体具有朝向所述外装体的外侧开口且收容所述电路切断部的凹部,所述外侧露出部从所述凹部的内表面露出。
由此,通过使外侧露出部从凹部的内表面露出,能够确保凹部内的密闭性。具体而言,通过将汇流条嵌入成形于外装体,能够在凹部内表面的外侧露出部周围使汇流条与外装体紧贴。因此,能够维持汇流条与外装体之间的气密性。另外,若凹部朝向外装体的内侧开口,则为了更换电路切断部而需要拆卸外装体,但由于凹部朝向外装体的外侧开口,因此能够在不拆卸外装体的状态下对电路切断部进行更换。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外装体具有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将所述凹部的开口堵塞的盖部,所述盖部在关闭了所述开口时覆盖所述外侧露出部。
由此,通过具有将凹部的开口堵塞的盖部,能够进一步确保凹部内的密闭性。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汇流条与所述凹部的凹陷相应地弯折。
由此,通过使汇流条与凹部的凹陷相应地弯折,能够抑制产生无用的空间,能够实现省空间化。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蓄电装置还具备将所述电路切断部以拆装自如的方式紧固于所述外侧露出部的紧固部,所述紧固部的一部分嵌入成形于所述外装体。
由此,通过将紧固部的一部分嵌入成形于外装体来对紧固部进行固定,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电路切断部的更换。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汇流条将所述外部连接部与所述电路切断部连接,并与所述外部连接部一体地形成。
由此,通过汇流条与外部连接部一体地形成,从而实现部件个数的削减。另外,与汇流条和外部连接部分体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汇流条与外部连接部之间的低电阻化。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汇流条具备将所述外部连接部与所述电路切断部连接的第一汇流条、以及将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电路切断部连接的第二汇流条。
即,电路切断部配置在第一汇流条与第二汇流条之间。因此,电路切断部的配置自由度提高。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外装体具备收容所述蓄电元件的主体、以及覆盖该主体的开口且嵌入成形有所述汇流条的盖体,所述外侧露出部从所述盖体露出。
由此,通过将汇流条嵌入成形于盖体,能够提高盖体的刚度。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汇流条具有:内侧露出部,其在所述盖体的俯视观察下在从所述外侧露出部偏移了的位置处向所述外装体的内侧露出;以及连接板部,其嵌入成形于所述外装体,且将所述外侧露出部与所述内侧露出部连接。
由此,通过将汇流条的连接外侧露出部与内侧露出部的连接板部嵌入成形于外装体,能够抑制汇流条与其他导电构件发生短路的情况。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汇流条在与所述电极端子对置的位置处嵌入成形于所述外装体。
由此,若汇流条在与电极端子对置的位置处露出,则有可能发生短路,但通过将汇流条嵌入成形于外装体,即便汇流条配置在与电极端子对置的位置,也能够抑制该短路。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外侧露出部在所述外装体的表面上位于与配置有所述外部连接部的位置相反的一侧。
由此,若外侧露出部配置在外部连接部的附近,则有可能发生短路,但通过将外侧露出部配置在与外部连接部相反的一侧,从而能够抑制该短路。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汇流条的剖面面积为所述外部连接部的剖面面积以上。
由此,由于汇流条具有外部连接部以上的剖面面积,因此,在汇流条流过电流时,能够抑制电阻值上升。
另外,在具备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中,以往己知有与外部连接的外部连接端子设置于外装体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3-516041号公报)。在这样的蓄电装置中,设置有用于将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与外部连接端子连接的导电构件(在上述的专利文献2中,正极引脚及负极引脚)。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蓄电装置中,为了设置外部连接端子,需要设置将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与外部连接端子连接的导电构件,结构变得复杂。另外,该导电构件需要与其他的导电构件绝缘,因此结构变得更加复杂。由此,产生蓄电装置的组装作业变得困难、导致生产性的降低及成本的增加等问题。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蓄电装置具备蓄电元件、外装体以及外部连接端子,所述外部连接端子具有:外部连接部,其与外部的导电构件连接;端子连接部,其与所述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连接;以及第一嵌入部,其配置在所述外部连接部与所述端子连接部之间,且嵌入成形于所述外装体。
由此,在蓄电装置中,外部连接端子具有与外部的导电构件连接的外部连接部、与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连接的端子连接部、以及在它们之间嵌入成形于外装体的第一嵌入部。即,外部连接端子与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直接连接,并且与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及外部的导电构件连接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嵌入成形于外装体。由此,无需在外部连接端子与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之间配置其他的导电构件,另外,能够以嵌入成形这样的简易的结构来确保绝缘性,因此,根据该蓄电装置,能够以简易的结构配置外部连接端子。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外部连接端子还具有卡合部,该卡合部与所述外部连接部的不同于所述第一嵌入部的位置连接,且与所述外装体卡合。
由此,外部连接端子利用卡合部与外装体卡合,因此,即便在例如外部连接端子与外部的导电构件连接时向外部连接端子施加转矩的情况下,也能够相对于外装体牢固地固定外部连接端子。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外部连接端子还具有第二嵌入部,该第二嵌入部与所述外部连接部的不同于所述第一嵌入部的位置连接,且嵌入成形于所述外装体。
由此,外部连接端子还具有第二嵌入部,是在第一嵌入部及第二嵌入部这两个部位嵌入成形于外装体的结构,因此,能够相对于外装体牢固地固定外部连接端子。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外部连接部具有从所述第一嵌入部沿着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从所述第二嵌入部沿着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正交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四方向是不同的方向。
由此,在外部连接部中,第一连接部的正交于从第一嵌入部起的延伸设置方向(第一方向)的方向(第三方向)与第二连接部的正交于从第二嵌入部起的延伸设置方向(第二方向)的方向(第四方向)是不同的方向。即,例如第一连接部朝向铅垂方向嵌入成形于外装体,第二连接部朝向水平方向嵌入成形于外装体等,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嵌入成形于外装体的方向不同。由此,即便在例如外部连接端子与外部的导电构件连接时向外部连接端子施加转矩的情况下,也能够相对于外装体牢固地固定外部连接端子。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外装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外部连接部的沿着该外表面延伸设置的部分之间形成有间隙。
由此,在外装体的外表面与外部连接部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在外部连接端子连接外部的导电构件时,通过向该间隙插入该导电构件的一部分,能够进行该导电构件的止转。即,作为与外部连接端子连接的外部的导电构件,能够采用止转端子。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外部连接部、所述端子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一嵌入部一体地形成。
由此,由于外部连接部、端子连接部以及第一嵌入部一体地形成,因此,能够简易地构成并配置外部连接端子。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外部连接端子还在所述外部连接部与所述端子连接部之间具有电路切断部。
由此,外部连接端子在外部连接部与端子连接部之间具有电路切断部。因此,外部连接端子也能够具备电路的切断功能。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各附图是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的蓄电装置的说明用的图,并非是严格图示出的图。
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示出本发明的一具体例。以下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及连接方式、组装方法、组装顺序等是一例,并非意在限定本发明。另外,关于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的、未记载于示出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技术方案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说明。
(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图3对蓄电装置1的构成概要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的熔断器40进行更换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分解后的情况下的各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些附图中以Z轴方向为上下方向而示出,以下将Z轴方向作为上下方向进行说明,但根据使用方式的不同,也考虑Z轴方向不为上下方向的情况,因此,不局限于Z轴方向为上下方向的情况。
蓄电装置1是具备一个以上的蓄电元件、且能够从外部进行充电并向外部进行放电的装置。例如,蓄电装置1是用于电力贮存用途或电源用途等的电池模块。
首先,如图1所示,蓄电装置1具备外装体10、以及作为外部连接端子的正极外部端子20及负极外部端子30。另外,如图2所示,蓄电装置1具备电路切断部40。另外,如图3所示,蓄电装置1还在外装体10的内部具备蓄电元件100(该附图中为四个蓄电元件101~104)和汇流条5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记载了电路切断部是熔断器的方式(即,将电路切断部40记载为熔断器40),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该方式。例如,电路切断部也可以是继电器,还可以是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具体而言,继电器具有能够降低连接时的电阻的效果,FET由于是半导体元件等结构,因此具有能够省空间化这样的效果。
另外,作为电路切断部的其他结构,能够以可更换的方式配置作为金属构件的熔断金属构件,该熔断金属构件具有通过使宽度和厚度变细或变薄而使一部分的剖面面积减小的可熔断的部位。例如,该熔断金属构件能够使用与汇流条50相同的材料,且相对于后述的外侧露出部能够拆装。
此外,作为电路切断部的其他结构,能够使用应用了车载用的气囊的原理的火药内置元件。该火药内置元件为如下的元件:在检测到蓄电元件100的异常时,通过对火药内置元件赋予电信号,使元件内部的火药爆发,利用该爆发力来物理性地切断元件内部的导电部分。可以使该火药内置元件相对于后述的外侧露出部能够拆装。
另外,上述的继电器或FET是在异常时自身切断之后、利用电信号而能够恢复的切断元件,但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这些切断元件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进行更换。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路切断部,不仅能够使用利用了基于热的熔断的熔断器或上述的熔断金属构件,还能够使用利用了电信号的切断元件即继电器、FET或上述的火药内置元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装置1具备多个蓄电元件100,但蓄电装置1具备至少一个蓄电元件100即可。另外,蓄电装置1除了上述的构成要素之外,例如还可以具备对各蓄电元件100的状态进行监视控制的控制基板等,但省略这些其他构成要素的图示及说明。
外装体10是矩形(箱状)的容器(模块壳体),起到将多个蓄电元件100等收容物保持于规定的位置并保护这些收容物免受冲击等作用。外装体10例如由聚碳酸酯或聚丙烯(PP)等绝缘性树脂形成。
具体而言,外装体10具有收容蓄电元件100的外装体主体12、以及以堵塞外装体主体12的开口的方式配置的盖体11。外装体主体12的开口的周缘和盖体11的周缘通过热溶敷等方法以维持气密的方式被接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外装体10也可以设置开口部,在蓄电元件100的排气阀(未图示)打开的情况下,该开口部将从排气阀排出的气体(排气)向该外装体10的外部释放出。这样的开口部例如也可以由外装体主体12的一部分和盖体11的一部分形成,外装体10中的外装体主体12的开口的周缘与盖体11的周缘也可以在除了该开口部之外的部分被接合。
外装体主体12是构成外装体10的主体的构件,呈矩形筒状且具备底,并且具有上表面开口的形状。另外,盖体11是构成外装体10的盖的构件,且设置有正极外部端子20和负极外部端子30。蓄电装置1经由该正极外部端子20和负极外部端子30从外部进行充电,并且向外部进行放电。关于该正极外部端子20和负极外部端子30的详细说明,之后叙述。
另外,盖体11具有收容熔断器40的凹部10A和将凹部10A的开口堵塞的盖部13。即,熔断器40配置于由凹部10A形成的空间,该空间被盖部13堵塞。需要说明的是,设置有凹部10A及盖部13的构件不局限于盖体11,也可以是构成外装体10的外装体主体12等其他的构件。
熔断器40例如具有熔断器主体部121、以及配置于该熔断器主体部121的两端的两个熔断器连接部122。熔断器主体部121具有在因蓄电装置1的外部短路等而流过额定以上的电流的情况下发生熔断的导体、以及覆盖该导体的壳体。各熔断器连接部122是与该导体的端部连接的导电性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形成有贯通孔122a的平板状的构件。
这样构成的熔断器40通常借助熔断器主体部121的导体而使两端的熔断器连接部122成为导通状态,但在流过额定以上的电流的情况下,该导体发生熔断,由此两端的熔断器连接部122成为非导通状态。熔断器40被设置为拆装自如,关于熔断器40的拆装部分及其周边的结构,之后叙述。
需要说明的是,熔断器40具有在流过额定以上的电流的情况下发生熔断的导体即可,不局限于上述的结构。例如,熔断器40也可以在熔断器主体部121的下方配置两个熔断器连接部122,熔断器连接部122也可以为棒状。
凹部10A从盖体11的外周面凹陷地形成,开口被盖部13堵塞。即,凹部10A配置为向蓄电装置1的外部开口(朝向外装体10的外侧开口)。因此,通过打开盖部13而解除凹部10A的开口的堵塞,从而能够在不将盖体11与外装体主体12分离的状态下对收容于凹部10A的熔断器40进行更换。
盖部13是将凹部10A的开口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堵塞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借助螺钉13a固定于盖体11。即,盖部13在关闭凹部10A的开口时覆盖熔断器40和后述的汇流条50的露出部131A、132A(外侧露出部)。例如,也可以为,在盖部13的下表面侧的周缘部设置有橡胶垫圈等密封构件,借助螺钉13a将盖部13固定,由此,该密封构件被盖部13和凹部10A的开口的周缘按压而将盖部13与凹部10A的开口的周缘密封。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维持被盖部13堵塞的凹部10A内的水密性。即,优选的是,盖部13在关闭凹部10A的开口时,水密地覆盖(密封)熔断器40和该外侧露出部。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盖部13将凹部10A的开口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堵塞的方法不局限于借助螺钉13a的固定,例如,也可以是基于盖部13与凹部10A的开口的周缘部的卡定或嵌合等固定。另外,也可以通过使盖部13沿着盖体11的外周面滑动插入,从而将凹部10A的开口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堵塞。
汇流条50(汇流条134)是将相邻的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彼此连接的导电性的板状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蓄电元件100(蓄电元件101~104)由三个汇流条134串联地连接。即,汇流条134将蓄电元件100的正极端子与和该蓄电元件100邻接的蓄电元件100的负极端子连接。例如,汇流条134将蓄电元件101的负极端子与蓄电元件102的正极端子连接。此外,串联连接的两端的蓄电元件100的一方(图3中在Y轴方向上最靠负侧的蓄电元件101)与正极外部端子20连接,两端的蓄电元件100的另一方(图3中在Y轴方向上最靠正侧的蓄电元件104)与负极外部端子30连接。
另外,包含形成正极外部端子20的部分的汇流条50(后述的汇流条133)与包含形成负极外部端子30的部分的汇流条50(汇流条131、132)通过嵌入成形而一体地设置于树脂制的盖体11。由此,盖体11的露出了两个外部连接端子(正极外部端子20及负极外部端子30)的部分的气密性得以维持。
另外,嵌入成形于盖体11的、作为正极外部端子20的一部分的汇流条133及作为负极外部端子30的一部分的汇流条131在盖体11配置于外装体主体12的状态下,经由设置于盖体11的上表面的开口而与上述两端的蓄电元件100紧固。
另外,这些开口分别在上述紧固之后,被封闭板11c及11d密封。由此,防止水等从这些开口向外装体10的内部的浸入。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正极外部端子20、负极外部端子30及汇流条131~133的结构的详细说明,之后叙述。
蓄电元件100是能够进行充电并且能够进行放电的充电电池(单电池),更具体而言,是锂离子充电电池等非水电解质充电电池。蓄电元件100具备扁平形状的容器110和配置于容器110的正极端子120及负极端子130。需要说明的是,蓄电元件100不局限于非水电解质充电电池,也可以是非水电解质充电电池以外的充电电池,还可以是电容器。
在蓄电元件100中,在容器110的内部配置有电极体、将电极体与正极端子120连接的正极集电体、以及将电极体与负极端子130连接的负极集电体。另外,在容器110的内部封入有电解液等液体。
容器110包括:呈矩形筒状且具备底的由金属构成的容器主体;以及将容器主体的开口堵塞的金属制的容器盖部。容器110在将电极体等收容于内部之后,通过容器盖部与容器主体被焊接等,从而能够将内部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在容器110中设置有用于向容器110内封入电解液的注液栓、以及在容器110内的压力上升了时用于释放该压力的排气阀等,但省略这些构件的图示。
蓄电元件100所具有的电极体例如是卷绕型的电极体,该卷绕型的电极体通过将以在正极与负极之间夹入隔板的方式配置为层状的构件卷绕而形成。需要说明的是,电极体不局限于卷绕型,例如,也可以是将平板状极板层叠而成的层叠型的电极体。
正极是在由铝或铝合金等构成的长条带状的导电性的正极集电箔的表面上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而成的的电极板。负极是在由铜或铜合金等构成的长条带状的导电性的负极集电箔的表面上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而成的电极板。隔板是微多孔性的片材。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用于蓄电元件100的正极、负极及隔板的材料,只要是不损害蓄电元件100的性能的材料即可,能够适当使用公知的材料。另外,作为向容器110封入的电解液(非水电解质),只要是不损害蓄电元件100的性能的电解液即可,对其种类不特别限定,能够选择各种电解液。
正极端子120及负极端子130是金属制的电极端子,用于将收容于容器110的电极体所蓄积的电向蓄电元件100的外部空间导出,并且,为了向电极体蓄积电而向蓄电元件100的内部空间导入电。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正极端子120及负极端子130分别配置有用于与汇流条50连接的螺栓,借助螺栓及螺母来将正极端子120及负极端子130分别与汇流条50紧固。
在此,外部连接端子(正极外部端子20及负极外部端子30)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具体而言,外部连接端子嵌入成形于盖体11。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正极端子120、负极端子130)或者后述的外部连接端子的外部连接部与熔断器40连接的汇流条50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与外装体10形成为一体)。具体而言,汇流条50在与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对置的位置处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另外,汇流条50嵌入成形于盖体11(与盖体11形成为一体)。以下详细进行说明。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盖体11及嵌入成形于该盖体11的汇流条50(汇流条131~133)的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图4的V-V线处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在汇流条50的从盖体11露出的部分处施加了点状的阴影,但关于从盖体11的背面(Z轴方向负侧的面)露出的部分则省略了阴影。
如图4及图5所示,正极外部端子20具有与外部的导电构件连接的外部连接部21和汇流条133。另外,负极外部端子30具有与外部的导电构件连接的外部连接部31和汇流条131、132,在汇流条131与汇流条132之间配置熔断器40。另外,嵌入成形于盖体11的汇流条50具有从外装体10露出的露出部。即,嵌入成形于盖体11的汇流条50(汇流条131~133)以一部分从盖体11露出的方式被盖体11覆盖。这样的汇流条50及盖体11是在制造时通过在将汇流条50嵌入到模具内的状态下使形成盖体11的树脂流入到模具内而形成的。此时,例如以汇流条50的规定的部分不被树脂覆盖的方式使该部分与模具抵接,或者,通过从模具突出等而将该部分形成为从盖体11露出的露出部。
以下,对嵌入成形于盖体11的各汇流条50(汇流条131~133)的结构详细进行说明。
汇流条131是将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蓄电元件104的负极端子130)与熔断器40连接的导电性的构件,具有从盖体11露出的露出部131A。露出部131A配置于汇流条131的一方的端部,且以拆装自如的方式与熔断器40连接。具体而言,露出部131A以拆装自如的方式与熔断器40的一方的熔断器连接部122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紧固部60以拆装自如的方式与熔断器连接部122紧固。即,露出部131A是能够从外装体10的外侧供熔断器40拆装的外侧露出部。
根据该结构,汇流条131与熔断器40以露出部131A与熔断器连接部122面接触的状态连接,因此,能够抑制连接所产生的电阻。
另外,露出部131A在外装体10的表面上配置在与配置有正极外部端子20的外部连接部21及负极外部端子30的外部连接部31的位置(Y轴方向负侧)相反的一侧(Y轴方向正侧)。另外,相对于外部连接部21及31配置在X轴方向的两端侧而言,露出部131A配置在X轴方向的中央部分。汇流条132的露出部132A也同样。
另外,汇流条131、132在盖体11的俯视观察下沿着盖体11的两边(沿着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边)配设。通过采用该结构,在与排列多个蓄电元件100的方向(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X轴方向)上配置了外部连接部21及外部连接部31的结构中,利用盖体11内部对汇流条131、132进行布线,并在其中途配置熔断器40,由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熔断器40与露出部131A不局限于通过紧固部60的紧固而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连接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通过设置于熔断器40或露出部131A的卡定爪等的卡定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连接,还可以通过设置于熔断器40及露出部131A的嵌合部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连接。或者,熔断器40与露出部131A通过被与熔断器40及汇流条131分体设置的束缚构件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束缚,从而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131还具有从盖体11的背面露出且与蓄电元件104的负极端子130的上表面(Z轴方向正侧的面)连接的露出部131B。即,露出部131B是在盖体11的俯视观察下在从露出部131A(外侧露出部)偏移了的位置处向外装体10的内侧露出的内侧露出部。需要说明的是,该俯视观察是指,沿着外装体主体12的开口开设的方向(Z轴方向)从外侧透视盖体11的情况。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汇流条131与蓄电元件104的负极端子130以露出部131B与负极端子130面接触的状态连接,因此,能够抑制连接所产生的电阻。需要说明的是,汇流条131也可以不从盖体11的背面露出,而利用其他的导电构件与蓄电元件104的负极端子130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封闭板11d的下方的露出部131B设置有贯通孔131b,在盖体11配置于外装体主体12的状态下借助插入到贯通孔131b的螺栓及螺母,将露出部131B与蓄电元件104的负极端子130紧固。该螺栓例如是配置于蓄电元件104的负极端子130的螺栓。这样,通过将露出部131B与负极端子130紧固,由此将借助嵌入成形而与汇流条131一体形成的盖体11与蓄电元件104紧固。需要说明的是,对露出部131B与负极端子130进行紧固的方法不局限于基于螺栓及螺母的紧固。
另外,汇流条131在露出部131A(外侧露出部)与露出部131B(内侧露出部)之间具有板状的部位即连接板部131C。即,连接板部131C是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而将露出部131A与露出部131B连接的部位。这样,连接板部131C未在外装体10的内侧露出。需要说明的是,“未露出”也包括:连接板部131C完全地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的情况、或者连接板部131C的几乎所有部分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但连接板部131C稍微在外装体10的内侧露出的情况。例如,在作为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而采用螺栓端子的情况下,连接板部131C通过比螺栓端子的螺栓直径小的孔而在外装体10的内侧露出的情况等也包含于“未露出”。
汇流条132是将负极外部端子30的外部连接部31与熔断器40连接的导电性的构件,且具有从盖体11露出的露出部132A。露出部132A配置于汇流条132的一方的端部,与熔断器40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连接。具体而言,露出部132A与熔断器40的另一方的熔断器连接部122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紧固部60而与熔断器连接部122以拆装自如的方式紧固。即,露出部132A与露出部131A同样地,是能够从外装体10的外侧供熔断器40拆装的外侧露出部。
根据该结构,汇流条132与熔断器40能够以露出部132A与熔断器连接部122面接触的状态连接,因此,能够抑制连接所产生的电阻。需要说明的是,熔断器40和露出部132A的连接方法与熔断器40和露出部131A的连接方法同样地,不局限于通过紧固部60的紧固而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连接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132与外部连接部31一体形成。即,汇流条132与外部连接部31也可以不为分体构件,而构成一个构件(部件)。具体而言,形成汇流条132的导电性的构件在一方的端部具有将熔断器40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连接的露出部132A,在另一方的端部具有从蓄电装置1外部进行充电并且向外部进行放电的露出部即外部连接部31。
另外,汇流条132的剖面面积的大小为负极外部端子30的外部连接部31的剖面面积的大小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汇流条132、外部连接部31的剖面面积不为恒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具有汇流条132的剖面面积比外部连接部31的剖面面积小的部位。但是,优选汇流条132的剖面面积的最小值为外部连接部31的剖面面积的最大值以上。
汇流条133是将蓄电元件101的正极端子120与正极外部端子20的外部连接部21连接的导电性的构件,是一端与蓄电元件101的正极端子120的上表面(Z轴方向正侧的面)连接、且另一端与外部连接部21连接的导电性的构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133具有从盖体11的背面露出且与蓄电元件101的正极端子120的上表面连接的露出部133B(内侧露出部)。根据该结构,能够将汇流条133与蓄电元件101的正极端子120以露出部133B与正极端子120面接触的状态连接,因此,能够抑制连接所产生的电阻。需要说明的是,汇流条133也可以不从盖体11的背面露出,而通过其他的导电构件与蓄电元件101的正极端子120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封闭板11c的下方的露出部133B设置有贯通孔133b,在盖体11配置于外装体主体12的状态下借助插入到贯通孔133b的螺栓及螺母,将露出部133B与蓄电元件101的正极端子120紧固。该螺栓例如是配置于蓄电元件101的正极端子120的螺栓。这样,通过将露出部133B与正极端子120紧固,由此将借助嵌入成形而与汇流条133一体形成的盖体11与蓄电元件101紧固。需要说明的是,对露出部133B与正极端子120进行紧固的方法不局限于基于螺栓及螺母的紧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133与正极外部端子20的外部连接部21一体形成。即,汇流条133与外部连接部21不为分体构件,而是构成一个构件(部件)。具体而言,形成汇流条133的导电性的构件在一方的端部具有从蓄电装置1外部进行充电且向外部进行放电的露出部即外部连接部21。
另外,汇流条133的剖面面积的大小为外部连接部21的剖面面积的大小以上。同样地,汇流条131的剖面面积的大小为外部连接部21的剖面面积的大小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汇流条133、外部连接部21的剖面面积不为恒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具有汇流条133的剖面面积比外部连接部21的剖面面积小的部位。但是,优选汇流条133的剖面面积的最小值为外部连接部21的剖面面积的最大值以上。关于汇流条131也同样。
这样的汇流条131~133例如通过冲压加工将具有导电性的板状构件等弯折而形成。需要说明的是,构成汇流条131~133的导电性的构件不局限于板状构件,例如也可以是实心或空心的棒状构件等,但通过使用板状构件,基于冲压加工等加工容易进行,因此实现了制造效率的提高。另外,通过使用板状构件,汇流条131~133以与熔断器40及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正极端子120、负极端子130)面接触的状态连接,因此,能够抑制连接所产生的电阻。
另外,汇流条131~133通过嵌入成形于盖体11,从而露出部131A、131B、132A及133B等的规定的部分以外的部分被形成盖体11的树脂覆盖。因此,能够利用盖体11来确保汇流条131~133与蓄电元件100的绝缘。
需要说明的是,汇流条131~133作为导电性的构件而由例如铝形成,但汇流条131~133的材质不特别限定。另外,汇流条131~133可以全部由相同材质的构件形成,也可以是任一汇流条由不同材质的构件形成。另外,汇流条131~133各自也可以由一个构件构成,还可以由多个构件构成。关于汇流条134也同样。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汇流条131及132的构件各自的长度方向中途部嵌入到盖体11,两端部从盖体11延伸出。另外,虽然详细后述,但上述各构件的与熔断器40固定(连接)的一端部设置为从凹部10A的壁面延伸出,用于固定熔断器40的部分水平地配置。
具体而言,汇流条131及132具有从盖体11露出的露出部131A及132A。另外,熔断器40通过紧固部60的紧固而以拆装自如的方式与露出部131A及132A连接。
紧固部60是将熔断器40以拆装自如的方式紧固于露出部131A及131B的螺栓等构件。紧固部60被插入到熔断器40的贯通孔122a(参照图2)并借助螺母等来紧固。
在本实施方式中,紧固部60在盖体11的背面侧的端部(Z轴方向负侧的端部)具有铆接部,该铆接部通过贯穿汇流条131或汇流条132的贯通孔并被铆接,从而与汇流条131或汇流条132一体形成。该铆接部与汇流条131或汇流条132一起嵌入成形于树脂制的盖体11。即,紧固部60的一部分嵌入成形于盖体11。
具体而言,紧固部60以在露出部131A处插入到汇流条131的贯通孔的状态、或者在露出部132A处插入到汇流条132的贯通孔的状态被铆接。
这样,通过对紧固部60进行铆接,从而能够将紧固部60与汇流条131或132牢固地连接。另外,能够实现紧固部60与汇流条131或132的连接工序的简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紧固部60而言,以紧固部60不在盖体11的背面侧露出的方式将紧固部60的一部分嵌入成形于该盖体11。由此,即便是具备嵌入成形于盖体11的紧固部60的蓄电装置1,也能够维持配置有蓄电元件100的空间的气密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紧固部60与汇流条131或汇流条132一体形成,因此,能够提高汇流条131、132及紧固部60整体的刚度。需要说明的是,紧固部60也可以与汇流条131或汇流条132分体形成。但是,由于汇流条131、132及紧固部60是在熔断器40的拆装时容易被施加负荷的部分,因此,从抑制熔断器40的拆装部分处的损伤或变形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的观点出发,优选紧固部60与汇流条131或132一体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将紧固部60与汇流条131或132一体形成的方法不局限于铆接,也可以是焊接等。但是,通过对紧固部60的盖体11的背面侧的端部进行铆接,能够抑制紧固部60向盖体11的背面侧的突出,因此,紧固部60难以在盖体11的背面侧露出,能够维持配置有蓄电元件100的空间的气密性。
接着,关于凹部10A及其周边部的汇流条131及132的结构,在一边对凹部10A的形状叙述的同时一边详细进行说明。
如图4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131及132在凹部10A的周边部沿着该凹部10A的形状弯曲。即,汇流条131及132与凹部10A的凹陷相应地弯折。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10A是规定方向(X轴方向)上的剖面形状形成为阶梯状的、具有例如矩形的开口的凹部。具体而言,凹部10A具有X轴方向中央部的深底凹部110a、以及配置于深底凹部110a的X轴方向两侧且底面比深底凹部110a浅的浅底凹部110b及110c。在凹部10A收容有熔断器40的状态下,在深底凹部110a配置熔断器主体部121,在浅底凹部110b及110c配置厚度比熔断器主体部121小的熔断器连接部122。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汇流条131及132沿着凹部10A弯曲,露出部131A及132A从凹部10A的内表面露出。即,汇流条131及132各自的一端部设置为从凹部10A的壁面向凹部10A中央部延伸出,与熔断器40连接的部分即露出部131A及132A水平(与XY平面平行)地配置。
具体而言,露出部131A及132A从凹部10A的底面露出。更具体而言,露出部131A从浅底凹部110b的底面露出,露出部132A从浅底凹部110c的底面露出。例如,露出部131A的上表面位于与浅底凹部110b的底面大致共面的位置。另外,例如,露出部132A的上表面位于与浅底凹部110c的底面大致共面的位置。
这样,通过露出部131A及132A从凹部10A的底面露出,能够增大汇流条131及132的嵌入到盖体11的部分的比例。由此,能够增大盖体11以及汇流条131及132的刚度。需要说明的是,露出部131A及132A也可以从凹部10A的壁面露出。
需要说明的是,凹部10A的形状不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具有圆形的开口,还可以具有无高低差的平坦的底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露出部131A及132A在俯视观察下(从Z轴方向正侧观察)呈大致矩形。因此,能够较大地确保与平板状的熔断器连接部122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抑制因熔断器40与露出部131A及132A的连接而产生的电阻。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进行了说明。以下,针对这种蓄电装置1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针对与熔断器40的两端连接的汇流条131及132中的汇流条132以及与该汇流条132相关的事项的效果进行说明,但汇流条131及与该汇流条131相关的事项的效果也同样。
通常,将熔断器的导体发生熔断的情况称作“熔断器切断”。对于一旦被切断的熔断器而言,由于导体发生熔断,因此无法再次利用。因此,为了使用设置有熔断器的蓄电装置,需要将切断后的熔断器更换为其他的熔断器。然而,在能够更换熔断器的蓄电装置中,为了成为能够更换熔断器的结构,汇流条有时成为复杂的结构。另外,通常,在蓄电装置中,为了防止不必要的短路而要求汇流条为绝缘结构。
对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汇流条132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盖体11),能够使汇流条132成为绝缘结构且简易的结构。另外,在供熔断器40连接的部分(露出部132A)处,被嵌入成形的汇流条132露出,因此,能够更换熔断器40。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使汇流条132成为绝缘结构且简单的结构的同时也能够更换熔断器40。
具体而言,通过将汇流条132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从而汇流条132被外装体10覆盖。因此,汇流条132借助由绝缘性构件形成的外装体10而成为绝缘结构。
另外,通过将汇流条132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能够成为在使汇流条132为简单结构的同时可更换熔断器的结构。在此,例如,在未被嵌入成形的汇流条中,为了成为可更换熔断器的结构,有时将多个导电构件通过紧固等连接而构成。这样的紧固部位越多,则汇流条的电阻越高。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汇流条132嵌入成形而成为简易的结构,由此能够削减汇流条的紧固部位,因此,能够使汇流条低电阻化。
另外,通过将汇流条132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从而该汇流条132与外装体10成为一体形成的一个部件。因此,实现了蓄电装置1的组装的容易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露出部132A从凹部10A的内表面露出,从而能够确保凹部10A内的密闭性。具体而言,通过将汇流条132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从而汇流条132与外装体10在凹部10A内表面的露出部132A周围紧贴。因此,能够维持汇流条132与外装体10之间的气密性。另外,若凹部10A朝向外装体10的内侧开口,则为了更换熔断器40而需要拆卸外装体10,但由于凹部10A朝向外装体10的外侧开口,因此,能够在不拆卸外装体10的状态下对熔断器40进行更换。
另外,通过与凹部10A的凹陷相应地将汇流条132弯折,从而能够抑制产生无用的空间,能够实现省空间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汇流条132嵌入成形于盖体11,能够提高盖体11的刚度。具体而言,盖体11被所嵌入的汇流条132加强,因此刚度提高。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还产生如下的效果。以下,使用图6及图7对蓄电装置1所产生的其他效果进行说明。
图6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熔断器40进行了拆装的情况下的盖体11的结构的立体图。具体而言,图6的(a)是示出安装了熔断器40的状态下的盖体11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的(b)是示出拆卸了熔断器40的状态下的盖体11的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拆卸了盖部13的状态下的蓄电装置1的结构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中,以侧视的形式对蓄电元件100进行图示。
通常,在能够更换熔断器的蓄电装置中,由于因更换熔断器时的拆装而施加的负荷,可能导致在反复进行熔断器的更换过程中在熔断器的拆装部分处发生损伤或变形等不良情况。
于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汇流条132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盖体11),在确保汇流条132与蓄电元件100的绝缘的同时,能够提高汇流条132及外装体10的刚度。此外,由于在嵌入成形后的汇流条132的露出部132A连接熔断器40,因此,能够抑制因熔断器40的拆装而引起的蓄电装置1的损伤或变形等的发生。
具体而言,通过将汇流条132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从而汇流条132及外装体10的刚度提高,因此,即便在反复进行图6的(a)所示的安装了熔断器40的状态与图6的(b)所示的拆卸了熔断器40的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熔断器40的拆装部分处的汇流条132及外装体10的损伤或变形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另外,由于熔断器40以拆装自如的方式与汇流条132的露出部132A连接,因此,在因蓄电装置1的外部短路等而需要进行熔断器40的更换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更换熔断器40。
具体而言,根据本实施方式,汇流条132嵌入成形于对收容蓄电元件100的外装体主体12的开口进行覆盖的盖体11,露出部132A从盖体11露出。这样,通过使露出部132A从盖体11露出,即便在因溶敷等而使外装体主体12被盖体11堵塞的情况下,也能够更换熔断器40。另外,通过将汇流条132嵌入成形于盖体11,从而汇流条132与盖体11在露出部132A的周围紧贴。因此,能够在维持配置有蓄电元件100的空间的气密性的状态下更换熔断器40。即,能够在抑制水等向配置有蓄电元件100的空间的浸入的同时,在需要更换熔断器40的情况下容易进行更换。
因此,例如,即便在如图7所示那样的可能存在水等的环境中更换熔断器40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该水向配置有蓄电元件100的空间的浸入。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配置有蓄电元件100的空间密封为气密结构。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例如能够作为如下的蓄电装置而采用,该蓄电装置是摩托车的发动机起动用的蓄电池等搭载于小型的带原动机装置的蓄电装置,在通常的使用时放置在可能存在雨水的环境中。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熔断器40收容于凹部10A,能够抑制熔断器40向外装体10外部的突出,因此,能够实现蓄电装置1的小型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具有堵塞凹部10A的开口的盖部13,能够更加确保凹部10A内的密闭性,从而实现水密结构,因此,能够抑制水等向凹部10A内的浸入。即,能够抑制水等向配置有熔断器40的空间的浸入,因此,能够抑制水分向熔断器40的附着。当水分附着于熔断器40时,有时导致在流过额定以上的电流的情况下应熔断的熔断器40的导体发生腐蚀,因此,需要频繁地更换熔断器40。因此,通过设置盖部13,能够保护熔断器40免受水等的破坏,因此,能够降低熔断器40的更换频率。
另外,在蓄电装置1中,在熔断器40的拆装时尤其容易对熔断器40的拆装部分施加负荷。因此,该拆装部分尤其容易产生损伤或变形等不良情况。于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将熔断器40以拆装自如的方式紧固的紧固部60的一部分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盖体11),能够进一步提高该拆装部分处的汇流条132及外装体10的刚度。因此,能够抑制在熔断器40的拆装时容易被施加负荷的汇流条132及外装体10的部分处的损伤等的发生。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紧固部60的一部分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从而对紧固部60进行固定。因此,例如,更换熔断器40时的熔断器40的定位或紧固作业等变得容易,因此,能够容易进行熔断器40的更换。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汇流条132与外部连接端子的外部连接部(本实施方式中的负极外部端子30的外部连接部31)一体形成,从而实现部件个数的削减。另外,与汇流条132和外部连接端子分体形成的情况相比,实现了汇流条132与外部连接端子之间的低电阻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蓄电装置1具备:将外部连接端子的外部连接部(本实施方式中的外部连接部31)与熔断器40连接的第一汇流条(本实施方式中的汇流条132);以及将电极端子(本实施方式中的蓄电元件104的负极端子130)与熔断器40连接的第二汇流条(本实施方式中的汇流条131)。即,熔断器40配置在第一汇流条与第二汇流条之间。因此,熔断器40的配置自由度提高。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嵌入成形于盖体11的汇流条131及汇流条133和两端的蓄电元件100被紧固,而将盖体11与多个蓄电元件100固定。由此,盖体11与蓄电元件100的组装变得容易,因此,实现了蓄电装置1的组装工序的简化。
另外,通过将汇流条131的连接露出部131A(外侧露出部)与露出部131B(内侧露出部)的连接板部131C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能够抑制汇流条131与其他导电构件短路的情况。
另外,若汇流条50在与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对置的位置处露出,则有可能发生短路,但通过将汇流条50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即便汇流条50配置在与该电极端子对置的位置处,也能够抑制该短路。
另外,若将露出部131A或露出部132A等外侧露出部配置于外部连接部21、31的附近,则有可能发生短路,但通过将外侧露出部配置在与外部连接部21、31相反的一侧,能够抑制该短路。
另外,由于汇流条50具有外部连接部21或31以上的剖面面积,因此,当电流在汇流条50流动时,能够抑制电阻值上升。
接着,根据与上述不同的观点并使用不同的表现,对上述的正极外部端子20及负极外部端子3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正极外部端子20及负极外部端子30的结构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中,在正极外部端子20及负极外部端子30的从盖体11露出的部分处施加了点状的阴影,但关于从盖体11的背面(Z轴方向负侧的面)露出的部分则省略了阴影。
正极外部端子20及负极外部端子30是通过嵌入成形而与盖体11一体设置的外部连接端子。即,正极外部端子20及负极外部端子30是金属等具有导电性的构件,且以一部分从树脂制的盖体11露出的方式被盖体11覆盖。
这样的结构是在制造时通过在将正极外部端子20及负极外部端子30嵌入到模具内的状态下使形成盖体11的树脂流入到模具内而形成的。此时,以正极外部端子20及负极外部端子30的规定的部分不被树脂覆盖的方式例如使该部分与模具抵接,或者,通过从模具突出等而使该部分形成为从盖体11露出。由此,在盖体11中,正极外部端子20及负极外部端子30露出的部分处的气密性得以维持。
另外,在盖体11配置于外装体主体12的状态下,嵌入成形于盖体11的正极外部端子20及负极外部端子30经由设置于盖体11的上表面的开口部11a及11b而与蓄电元件100紧固。另外,这些开口部11a及11b分别在上述紧固之后由封闭板11c及11d密封。由此,能够防止水等从这些开口部11a及11b向外装体10的内部的浸入。
在此,正极外部端子20具有外部连接部21、端子连接部22、第一嵌入部23以及第二嵌入部24。另外,负极外部端子30具有外部连接部31、端子连接部32、第一嵌入部33以及第二嵌入部34,在端子连接部32与第一嵌入部33之间配置熔断器40。需要说明的是,端子连接部22及第一嵌入部23相当于上述的汇流条133,端子连接部22相当于露出部133B。另外,端子连接部32相当于上述的汇流条131(露出部131A、131B及连接板部131C),第一嵌入部33相当于上述的汇流条132。即,在正极侧及负极侧均由端子连接部和第一嵌入部构成汇流条,且与外部连接部连接。
即,负极外部端子30在外部连接部31与端子连接部32之间具有熔断器40这一点与正极外部端子20不同,但除此以外具有类似的结构,因此,以下,详细说明关于正极外部端子20的结构,简化或省略关于负极外部端子30的结构的说明。
图9是详细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正极外部端子20的结构的立体图。具体而言,该图是将图8所示的正极外部端子20的部分放大而示出的放大立体图。
另外,图10是详细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正极外部端子20的结构的俯视图。具体而言,图10的(a)是从Z轴方向正侧观察图9所示的正极外部端子20的情况下的俯视图,图10的(b)是从X轴方向正侧观察图9所示的正极外部端子20的情况下的侧视图,图10的(c)是从Y轴方向负侧观察图9所示的正极外部端子20的情况下的侧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些图中,与图8同样地,对正极外部端子20的从盖体11露出的部分施加了点状的阴影,但关于从盖体11的背面(Z轴方向负侧的面)露出的部分而省略了阴影。
如这些图所示,正极外部端子20具有外部连接部21、端子连接部22、第一嵌入部23以及第二嵌入部24。具体而言,正极外部端子20构成为,外部连接部21、端子连接部22、第一嵌入部23以及第二嵌入部24一体地形成。即,外部连接部21、端子连接部22、第一嵌入部23以及第二嵌入部24由一张板状构件形成。需要说明的是,该“由一张板状构件形成”也包括多个板状构件通过焊接等连接的结构。
外部连接部21是与外部的导电构件连接的正极外部端子20的主体部分,且配置为从盖体11向外部露出。具体而言,外部连接部21具有将板状构件弯折而成的形状,且配置在盖体11的X轴方向正侧及Y轴方向负侧的角部。在此,外部连接部21具有:配置于Y轴方向负侧的第一连接部21a;以及配置于Z轴方向正侧的第二连接部21b。
第一连接部21a是从第一嵌入部23沿着第一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X轴方向)延伸设置的部分。具体而言,第一连接部21a是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及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Z轴方向)上具有平行的平面的平板状的部位。即,第一连接部21a是与XZ平面平行的矩形且平板状的部位。另外,第一连接部21a的一端(X轴方向负侧的端部)与第一嵌入部23连接,另一端(Z轴方向正侧的端部)与第二连接部21b连接。
第二连接部21b是从第二嵌入部24沿着第二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Y轴方向)延伸设置的部分。具体而言,第二连接部21b是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及与第二方向正交的第四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X轴方向)上具有平行的平面的平板状的部位。即,第二连接部21b是与XY平面平行的矩形且平板状的部位。另外,第二连接部21b的一端(Y轴方向正侧的端部)与第二嵌入部24连接,另一端(Y轴方向负侧的端部)与第一连接部21a连接。
如以上那样,在将第一连接部21a的延伸设置方向(X轴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第二连接部21b的延伸设置方向(Y轴方向)设为第二方向的情况下,第一连接部21a的正交于第一方向的第三方向(Z轴方向)与第二连接部21b的正交于第二方向的第四方向(X轴方向)是不同的方向。换言之,并非是第一连接部21a与第二连接部21b均朝向相同的方向(例如Z轴方向)竖立设置的结构。
即,例如,在第一连接部21a与第二连接部21b均朝向Z轴方向竖立设置的情况下,第一连接部21a的正交于第一方向的第三方向成为Z轴方向,第二连接部21b的正交于第二方向的第四方向也成为Z轴方向。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形成为第一连接部21a与第二连接部21b均朝向相同的方向竖立设置这样的结构。
另外,在第一连接部21a与第二连接部21b均朝向相同的方向(例如Z轴方向)竖立设置的情况下,第一连接部21a与第二连接部21b的交叉部分配置于与第一方向(X轴方向)及第二方向(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Z轴方向)。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说,第一连接部21a与第二连接部21b的交叉部分配置于与正交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方向不同的方向。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21a的正交于第一方向的第三方向为Z轴方向,第二连接部21b的正交于第二方向的第四方向为X轴方向,因此,该第三方向与该第四方向正交。
需要说明的是,从将正极外部端子20相对于外装体10牢固地固定这样的观点出发,该第三方向和该第四方向优选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正交,但不局限于正交。即,该第三方向不局限于Z轴方向,该第四方向不局限于X轴方向。例如也可以是,该第三方向从Z轴方向倾斜,或者该第四方向从X轴方向倾斜。另外,也可以构成为该第三方向与该第四方向相反(该第三方向为X轴方向,且该第四方向为Z轴方向)。
另外,同样地,第一连接部21a的延伸设置方向即第一方向和第二连接部21b的延伸设置方向即第二方向优选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正交,但不局限于正交。即,该第一方向不局限于X轴方向,该第二方向不局限于Y轴方向。例如也可以是,该第一方向从X轴方向倾斜,或者该第二方向从Y轴方向倾斜。另外,也可以构成为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为相同的方向(例如,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均为X轴方向)。
另外,在第一连接部21a及第二连接部21b形成有在连接外部的导电构件时使用的贯通孔21c及21d。即,在将汇流条等外部的导电构件与正极外部端子20连接时,通过向贯通孔21c或21d插入螺栓并将螺母紧固于该螺栓,从而将该导电构件固定于正极外部端子20。由此,蓄电装置1与邻接的蓄电装置、电力系统、电力负荷等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贯通孔21c及21d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剖面为圆形的贯通孔,但只要是能够使导电构件与第一连接部21a及第二连接部21b连接的形状,则可以是任意的形状。例如,贯通孔21c及21d的剖面也可以是椭圆形、矩形或者三角形等,还可以是缺口形状。
端子连接部22是与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连接的、呈与XY平面平行的矩形且平板状的部分。端子连接部22的端部(Y轴方向负侧的端部)与第一嵌入部23连接。另外,端子连接部22的一部分从盖体11的背面露出,该露出的部分配置于蓄电元件100的正极端子120(图3的蓄电元件101的正极端子120)的上表面(Z轴方向正侧的面)而与该上表面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元件101的正极端子120具有用于调整与端子连接部22的连接位置的端子位置调整构件120c。即,正极端子120利用第一螺栓部120a和第一螺母部120b来固定具有第二螺栓部120d及第二螺母部120e的板状的端子位置调整构件120c,以调整螺栓部与端子连接部22的位置。换言之,正极端子120代替第一螺栓部120a及第一螺母部120b而具有第二螺栓部120d及第二螺母部120e来作为与端子连接部22固定的固定构件。
具体而言,端子连接部22形成有贯通孔22a,贯通孔22a的周围从盖体11向外部露出,其他的部分通过嵌入成形而埋入到盖体11内。而且,向贯通孔22a插入蓄电元件101的正极端子120的第二螺栓部120d,向形成于端子连接部22上方的开口部11a插入第二螺母部120e,从而将端子连接部22紧固于正极端子120。即,端子连接部22的露出的部分配置于正极端子120的端子位置调整构件120c的上表面(Z轴方向正侧的面),且与正极端子120连接。而且,开口部11a被封闭板11c密封。需要说明的是,对端子连接部22与正极端子120进行紧固的方法不局限于基于螺栓及螺母的紧固。
需要说明的是,贯通孔22a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剖面为圆形的贯通孔,但只要是能够使端子连接部22与正极端子120连接的形状,则可以是任意的形状。例如,贯通孔22a的剖面也可以是椭圆形、矩形或者三角形等,还可以是缺口形状。开口部11a及封闭板11c的形状也同样。另外,正极端子120也可以构成为,不具有端子位置调整构件120c,而利用第一螺栓部120a及第一螺母部120b与端子连接部22固定。需要说明的是,贯通孔22a相当于上述的贯通孔133b。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端子连接部22与蓄电元件101的正极端子120以面接触的状态连接,因此,能够抑制连接所产生的电阻。另外,通过将端子连接部22与正极端子120紧固,从而将借助嵌入成形而与端子连接部22一体形成的盖体11与蓄电元件101紧固。另外,通过开口部11a被封闭板11c密封,从而防止水等从开口部11a向外装体10的内部的浸入。
第一嵌入部23是配置在外部连接部21与端子连接部22之间且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的部分。具体而言,第一嵌入部23是通过嵌入成形而埋入到盖体11内的、呈与XZ平面平行的矩形且平板状的部分。另外,第一嵌入部23的一端(X轴方向正侧的端部)与外部连接部21的第一连接部21a连接,另一端(Z轴方向负侧的端部)与端子连接部22连接。
第二嵌入部24是与外部连接部21的不同于第一嵌入部23的位置连接且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的部分。具体而言,第二嵌入部24是通过嵌入成形而埋入到盖体11内的、呈与XZ平面平行的矩形且平板状的部分。另外,第二嵌入部24的端部(Z轴方向正侧的端部)与外部连接部21的第二连接部21b连接。
根据以上的结构,正极外部端子20的多个部分一体地形成。在此,正极外部端子20例如能够通过冲压加工等将具有导电性的一张板状构件弯折而形成。需要说明的是,构成正极外部端子20的构件不局限于板状构件,例如也可以是实心或空心的棒状构件等,但通过使用板状构件,基于冲压加工等加工容易进行,因此实现了制造效率的提高。另外,通过使用板状构件,如上所述,正极外部端子20与蓄电元件100的正极端子120以面接触的状态连接,因此,能够抑制连接所产生的电阻。
需要说明的是,正极外部端子20作为导电性的构件例如由铝形成,但正极外部端子20的材质不特别限定。另外,构成正极外部端子20的各部分(外部连接部21、端子连接部22、第一嵌入部23及第二嵌入部24)可以是全部由相同材质的构件形成,也可以是任一部分由不同材质的构件形成。
在此,在盖体11的上表面部上的与正极外部端子20的第一连接部21a对置的位置处配置有高低差状(阶梯状)的第一上表面部11e。具体而言,在第一连接部21a的贯通孔21c的下方,与第一连接部21a分离地配置有第一上表面部11e。根据该结构,在外装体10的外表面(第一上表面部11e)与正极外部端子20的沿着该外表面延伸设置的部分(第一连接部21a)之间形成有间隙。
由此,如图11所示,能够在正极外部端子20的第一连接部21a连接外部的导电构件即止转端子51。图11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正极外部端子20的第一连接部21a连接有止转端子51的情况下的结构的俯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1是与图10的(b)对应的图。
止转端子51具有:端子主体部51a;从端子主体部51a的上端部朝Y轴方向正侧突出的突出部51b;以及从端子主体部51a的下端部朝Y轴方向正侧突出的突出部51c。另外,在端子主体部51a形成有贯通孔51d。
而且,以向第一连接部21a与盖体11的第一上表面部11e之间的间隙插入突出部51c、并且使端子主体部51a与第一连接部21a的Y轴方向负侧的侧面抵接的方式配置止转端子51。而且,在第一连接部21a的Y轴方向正侧配置方型的螺母53,从端子主体部51a的Y轴方向负侧向贯通孔51d及21c插入螺栓52,并将螺栓52与螺母53紧固。需要说明的是,螺栓52及螺母53的形状不局限于图11的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第二连接部21b也同样地,在第二连接部21b的侧方(X轴方向负侧),在与盖体11的外表面(与YZ平面平行的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能够连接上述那样的止转端子。
接着,关于负极外部端子30的结构,以与正极外部端子20的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返回到图8,负极外部端子30具有外部连接部31、第一嵌入部33、第二嵌入部34以及端子连接部32,并且,在端子连接部32与第一嵌入部33之间具有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连接的熔断器40。在此,外部连接部31、第一嵌入部33以及第二嵌入部34一体地形成。即,外部连接部31、第一嵌入部33以及第二嵌入部34由一张板状构件形成。需要说明的是,该“由一张板状构件形成”也包括多个板状构件通过焊接等连接的结构。
外部连接部31是与外部的导电构件连接的负极外部端子30的主体部分,且配置为从盖体11向外部露出。在此,外部连接部31与正极外部端子20的外部连接部21同样地,具有从第一嵌入部33延伸设置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从第二嵌入部34延伸设置的第二连接部,但由于与外部连接部21的结构同样,故省略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外部连接部31,在将第一连接部的延伸设置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第二连接部的延伸设置方向设为第二方向的情况下,也构成为,第一连接部的正交于第一方向的第三方向与第二连接部的正交于第二方向的第四方向是不同的方向(具体而言正交)。
端子连接部32是与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连接的、沿着X轴方向延伸设置的板状的部分。具体而言,端子连接部32中,形成于X轴方向正侧的端部的贯通孔32a的周围和供熔断器40连接的X轴方向负侧的端部32b从盖体11向外侧露出,其他的部分通过嵌入成形而埋入到盖体11内。端子连接部32的端部32b以拆装自如的方式与熔断器40的一方的熔断器连接部122连接(紧固)。需要说明的是,贯通孔32a相当于上述的贯通孔131b,端部32b相当于上述的露出部131A。
而且,向贯通孔32a插入蓄电元件104的负极端子130的螺栓部分,向形成于端子连接部32上方的开口部11b插入螺母,从而将端子连接部32紧固于负极端子1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负极侧的端子连接部32与负极端子130的连接中,未配置正极侧这样的端子位置调整构件,但关于负极侧,也可以为具有端子位置调整构件的结构。而且,开口部11b由封闭板11d密封。需要说明的是,对端子连接部32与负极端子130进行紧固的方法不局限于基于螺栓及螺母的紧固。
需要说明的是,贯通孔32a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剖面为圆形的贯通孔,但只要是能够使端子连接部32与负极端子130连接的形状,则也可以为任意的形状。例如,贯通孔32a的剖面也可以为椭圆形、矩形或者三角形等,还可以为缺口形状。开口部11b及封闭板11d的形状也同样。
第一嵌入部33是配置在外部连接部31与端子连接部32之间且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的板状的部分,且配置为沿着Y轴方向延伸设置。具体而言,第一嵌入部33的供熔断器40连接的端部33a从盖体11向外部露出,其他的部分通过嵌入成形而埋入到盖体11内。第一嵌入部33的端部33a以拆装自如的方式与熔断器40的另一方的熔断器连接部122连接(紧固)。需要说明的是,端部33a相当于上述的露出部132A。
这样,由于熔断器40以拆装自如的方式与端子连接部32的端部32b及第一嵌入部33的端部33a连接,因此,在因蓄电装置1的外部短路等而需要更换熔断器40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更换熔断器4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熔断器40与端子连接部32的端部32b及第一嵌入部33的端部33a通过螺栓及螺母被紧固,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通过将熔断器40与端部32b及端部33a铆接、卡合或者嵌合,而将熔断器40与端部32b及端部33a拆装自如地连接。或者,熔断器40与端部32b及端部33a也可以借助与熔断器40、端部32b及端部33a分体设置的构件来固定。
另外,熔断器40与端部32b及端部33a不局限于拆装自如地连接的结构。例如,通过焊接等将熔断器40固定于端部32b及端部33a等,由此负极外部端子30也可以具有外部连接部31、端子连接部32、第一嵌入部33、第二嵌入部34以及熔断器40全部一体地形成的结构。
第二嵌入部34是与外部连接部31的不同于第一嵌入部33的位置连接且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的、呈与XZ平面平行的矩形且平板状的部分。
在以上的结构中,负极外部端子30与正极外部端子20同样地,例如能够通过冲压加工等将具有导电性的板状构件弯折而形成。另外,在负极外部端子30中,作为导电性的构件例如也由铝形成。需要说明的是,构成负极外部端子30的各部分(外部连接部31、端子连接部32、第一嵌入部33及第二嵌入部34)可以全部由相同材质的构件形成,也可以是任一部分由不同材质的构件形成。
另外,与正极外部端子20同样地,在盖体11与负极外部端子30的外部连接部31之间也形成有间隙,因此,与正极外部端子20的外部连接部21同样地,能够在外部连接部31连接止转端子。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能够产生以下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以下,说明关于正极外部端子20的效果,对于负极外部端子30,在具有与正极外部端子20同样的效果的情况下省略说明。
正极外部端子20具有与外部的导电构件连接的外部连接部21、与蓄电元件100的正极端子120连接的端子连接部22、以及在外部连接部21与端子连接部22之间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的第一嵌入部23。即,正极外部端子20与蓄电元件100的正极端子120直接连接,并且,与蓄电元件100的正极端子120及外部的导电构件连接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由此,无需在正极外部端子20与蓄电元件100的正极端子120之间配置其他的导电构件,并且能够以嵌入成形这样的简易的结构来确保绝缘性,因此,根据蓄电装置1,能够以简易的结构配置正极外部端子20。
另外,通过将正极外部端子20等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能够将配置有蓄电元件100的空间密封为气密结构。因此,例如能够作为如下的蓄电装置而采用,该蓄电装置是摩托车的发动机起动用的蓄电池等搭载于小型的带原动机装置的蓄电装置,在通常的使用时放置在可能存在雨水的环境中。
另外,通过将正极外部端子20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能够提高外装体10的刚度。
另外,正极外部端子20还具有第二嵌入部24,是在第一嵌入部23及第二嵌入部24这两个部位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的结构,因此,能够相对于外装体10牢固地固定正极外部端子20。
另外,在外部连接部21中,第一连接部21a的与从第一嵌入部23起的延伸设置方向(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第三方向)和第二连接部21b的与从第二嵌入部24起的延伸设置方向(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第四方向)是不同的方向。即,例如第一连接部21a朝向铅垂方向地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第二连接部21b朝向水平方向地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等,第一连接部21a与第二连接部21b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的方向不同。由此,即便在例如正极外部端子20与外部的导电构件连接时向正极外部端子20施加转矩的情况下,也能够相对于外装体10牢固地固定正极外部端子20。
另外,在外装体10的外表面与外部连接部21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在正极外部端子20与外部的导电构件连接时,通过向该间隙插入该导电构件的一部分,能够进行该导电构件的止转。即,作为与正极外部端子20连接的外部的导电构件,能够采用止转端子51。
另外,由于外部连接部21、端子连接部22、第一嵌入部23以及第二嵌入部24一体地形成,因此,能够简易地构成并配置正极外部端子20。
另外,负极外部端子30在外部连接部31与端子连接部32之间具有熔断器40。因此,负极外部端子30也能够具备熔断器功能。
(变形例1)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进行说明。图12是详细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正极外部端子20a及其周围的结构的立体图。具体而言,图12是与图9对应的图。
如图12所示,正极外部端子20a代替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正极外部端子20的第二嵌入部24而具备卡合部25,在这一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正极外部端子20不同。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其他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卡合部25是与外部连接部21的不同于第一嵌入部23的位置连接且配置为从盖体11露出的、与外装体10卡合的部分。具体而言,卡合部25是上端部(Z轴方向正侧的端部)与外部连接部21的第二连接部21b连接且下端部(Z轴方向负侧的端部)与盖体11的第二上表面部11f抵接(接地)而配置的、呈与XZ平面平行的矩形且平板状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卡合部25的Y轴方向正侧的侧面可以与盖体11的侧面抵接,也可以与盖体11的侧面具有间隙。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变形例1的蓄电装置,正极外部端子20a利用卡合部25与外装体10卡合,因此,即便在例如正极外部端子20a的第一连接部21a与外部的导电构件连接时向正极外部端子20a施加转矩的情况下,也能够相对于外装体10牢固地固定正极外部端子20a。另外,关于负极侧也能够同样地构成。
(变形例2)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进行说明。图13是详细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正极外部端子20a及其周围的结构的立体图。具体而言,图13是与图9对应的图。
如图13所示,本变形例2在上述变形例1的盖体11设置有爪部11g,在这一方面与上述变形例1不同。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其他的结构,与上述变形例1同样,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爪部11g是以从厚度方向(Y轴方向)的两侧夹入卡合部25的侧端部(X轴方向正侧的端部)的方式配置的突起状的部位。这样,卡合部25在下端部与盖体11的第二上表面部11f卡合,并且在侧端部与爪部11g卡合。需要说明的是,若为爪部11g与卡合部25的侧端部卡合(抵接)的结构,则电可以是任意的形状。另外,也可以是卡合部25未与盖体11的第二上表面部11f卡合(抵接)的结构。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变形例2的蓄电装置,正极外部端子20a的卡合部25与外装体10的爪部11g卡合,因此,即便在例如正极外部端子20a的第一连接部21a与外部的导电构件连接时向正极外部端子20a施加转矩的情况下,也能够相对于外装体10牢固地固定正极外部端子20a。另外,关于负极侧也能够同样地构成。
(变形例3)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进行说明。图14是详细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正极外部端子20b及其周围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5是详细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正极外部端子20b及其周围的其他结构的立体图。具体而言,这些图是与图9对应的图。
如图14所示,正极外部端子20b除了具备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正极外部端子20的结构之外还具备第三连接部21e,在这一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正极外部端子20不同。即,本变形例3的外部连接部26除了具备外部连接部21所具有的第一连接部21a及第二连接部21b之外,还具备第三连接部21e。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其他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第三连接部21e是与第二连接部21b连接且配置为从盖体11露出的、呈与YZ平面平行的矩形且平板状的部分。具体而言,第三连接部21e以上端部(Z轴方向正侧的端部)与第二连接部21b连接、且从第二连接部21b向下方(Z轴方向负侧)延伸出的方式弯曲而设置。即,第三连接部21e是朝向与第一连接部21a及第二连接部21b不同的方向配置的连接部。
另外,在第三连接部21e,与第一连接部21a及第二连接部21b同样地形成有贯通孔,能够经由贯通孔与外部的导电构件连接。即,通过向该第三连接部21e的贯通孔、第一连接部21a的贯通孔21c或者第二连接部21b的贯通孔21d插入螺栓并与螺母紧固,从而能够与外部的导电构件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变形例3的结构中,难以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配置螺母,因此,也可以将这些贯通孔设为螺纹孔来连接螺栓。
这样,正极外部端子20b成为能够在外部连接部26的第一连接部21a、第二连接部21b及第三连接部21e这三个朝向三个不同的方向配置的连接部处与外部的导电构件连接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正极外部端子20b构成为各部位一体地形成。即,正极外部端子20b通过将一张板状构件弯折等而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为,第三连接部21e不仅与第二连接部21b连接,还与第一连接部21a及第二嵌入部24中的至少一方连接。即,如图15所示,例如也可以构成为,第三连接部21e的上端部(Z轴方向正侧的端部)与第二连接部21b连接,一方的侧端部(Y轴方向负侧的端部)与第一连接部21a连接,另一方的侧端部(Y轴方向正侧的端部)与第二嵌入部24连接。这可以通过焊接而将图14所示的结构中的第二连接部21b与第一连接部21a及第二嵌入部24连接,或者通过铸造等来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5所示的结构中,形成于第一连接部21a、第二连接部21b及第三连接部21e的贯通孔也可以为螺纹孔。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变形例3的蓄电装置,由于正极外部端子20b还具有第三连接部21e,因此,能够提高与外部的导电构件连接的自由度。另外,通过如图15所示那样与第三连接部21e连接,也能够实现正极外部端子20b的强度提高。另外,关于负极侧也能够同样地构成。
(其他的变形例等)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蓄电装置1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即,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在所有方面进行了例示,不应认为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由技术方案示出而非上述的说明,也包含与技术方案同等的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蓄电装置1具备收容一个以上的蓄电元件100的外装体10。但是,也可以是外装体10配置于蓄电元件100的外部即可,不收容蓄电元件100。例如,外装体10也可以配置为从两侧夹住蓄电元件10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熔断器40收容在凹部10A,但也可以不收容在凹部10A。即,外装体10也可以不具有凹部10A,汇流条131的露出部131A及汇流条132的露出部132A从外装体10的外周面露出。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外装体10具有盖部13,但也可以不具有盖部13。即,凹部10A的内表面也可以向蓄电装置1的外部露出。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汇流条132与外部连接部31一体地形成,汇流条133与外部连接部21一体地形成,但它们也可以分体形成。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负极外部端子30、正极外部端子20(汇流条131~133)设置于盖体11,但也可以是至少一个设置于外装体主体12。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熔断器40配置在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的两个汇流条131及132之间,但不局限于此。例如,熔断器40也可以是,该熔断器40的一端与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的汇流条连接,该熔断器40的另一端不经由汇流条而与外部连接部31或21等连接。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熔断器40设置在负极侧的汇流条131及132之间(负极外部端子30的端子连接部32及第一嵌入部33之间),但也可以设置于正极侧的汇流条133(正极外部端子20)。即,熔断器40也可以是例如配置于第一嵌入部23等、配置于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与外部连接部21之间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在正极侧也与负极侧同样地,优选端子连接部22是内侧露出部,第一嵌入部23具有能够供熔断器40拆装的外侧露出部、以及将外侧露出部与内侧露出部连接的连接板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正极外部端子20及负极外部端子30均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但是,也可以是正极外部端子20及负极外部端子30的任一方嵌入成形于外装体10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正极外部端子20及负极外部端子30嵌入成形于盖体11。但是,也可以是正极外部端子20及负极外部端子30的至少一方嵌入成形于外装体主体12。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正极外部端子20及负极外部端子30具有第二嵌入部24及34。但是,也可以是正极外部端子20及负极外部端子30中的至少一方不具有第二嵌入部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熔断器40设置于负极外部端子30,但也可以是在正极外部端子20及负极外部端子30均未设置熔断器40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优选均一体地形成于正极外部端子20及负极外部端子3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正极外部端子20的端子连接部22与蓄电元件101的正极端子120直接连接。但是,端子连接部22与正极端子120也可以经由引线或电线等而连接。即,端子连接部22为从盖体11的内表面露出的结构即可。这样,在端子连接部22与正极端子120由引线等连接的情况下,无需设置开口部11a及封闭板11c。即,预先利用焊料等将引线等与正极端子120连接(固定),使盖体11覆盖于外装体主体12并进行热溶敷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负极侧也同样,端子连接部32与负极端子130也可以经由引线或电线等连接,在该情况下,无需设置开口部11b及封闭板11d。
另外,将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任意地组合而构筑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另外,也可以采用将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部分结构适当组合而得到的结构。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摩托车的发动机起动用的蓄电池等搭载于小型的带原动机装置的蓄电装置等。
附图标记说明:
1 蓄电装置;
10 外装体;
10A 凹部;
11 盖体;
11a、11b 开口部;
11c、11d 封闭板;
11e 第一上表面部;
11f 第二上表面部;
11g 爪部;
12 外装体主体;
13 盖部;
13a 螺钉;
20、20a、20b 正极外部端子;
21、26、31 外部连接部;
21a 第一连接部;
21b 第二连接部;
21c、21d、22a、32a、51d、122a、131b、133b 贯通孔;
21e 第三连接部;
22、32 端子连接部;
23、33 第一嵌入部;
24、34 第二嵌入部;
25 卡合部;
30 负极外部端子;
32b、33a 端部;
40 熔断器(电路切断部)
50、131~134 汇流条;
51 止转端子;
51a 端子主体部;
51b、51c 突出部;
52 螺栓;
53 螺母;
60 紧固部;
100、101~104 蓄电元件;
110 容器;
110a 深底凹部;
110b、110c 浅底凹部;
120 正极端子;
120a 第一螺栓部;
120b 第一螺母部;
120c 端子位置调整构件;
120d 第二螺栓部;
120e 第二螺母部;
121 熔断器主体部;
122 熔断器连接部;
130 负极端子;
131A、131B、132A、133B 露出部;
131C 连接板部。

Claims (18)

1.一种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蓄电装置具备:
具有电极端子的蓄电元件;
外装体;以及
外部连接端子,
所述外部连接端子具备:
外部连接部,其与外部的导电构件连接;
电路切断部;以及
汇流条,其将所述电极端子或所述外部连接部与所述电路切断部连接,且嵌入成形于所述外装体,
所述汇流条具有能够从所述外装体的外侧供所述电路切断部拆装的外侧露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外装体具有朝向所述外装体的外侧开口且收容所述电路切断部的凹部,
所述外侧露出部从所述凹部的内表面露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外装体具有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将所述凹部的开口堵塞的盖部,所述盖部在关闭了所述开口时覆盖所述外侧露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汇流条与所述凹部的凹陷相应地弯折。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蓄电装置还具备将所述电路切断部以拆装自如的方式紧固于所述外侧露出部的紧固部,
所述紧固部的一部分嵌入成形于所述外装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汇流条将所述外部连接部与所述电路切断部连接,并与所述外部连接部一体地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汇流条具备将所述外部连接部与所述电路切断部连接的第一汇流条、以及将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电路切断部连接的第二汇流条。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外装体具备收容所述蓄电元件的主体、以及覆盖该主体的开口且嵌入成形有所述汇流条的盖体,
所述外侧露出部从所述盖体露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汇流条具有:内侧露出部,其在所述盖体的俯视观察下在从所述外侧露出部偏移了的位置处向所述外装体的内侧露出;以及连接板部,其嵌入成形于所述外装体,且将所述外侧露出部与所述内侧露出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汇流条在与所述电极端子对置的位置处嵌入成形于所述外装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外侧露出部在所述外装体的表面上位于与配置有所述外部连接部的位置相反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汇流条的剖面面积为所述外部连接部的剖面面积以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汇流条具有:
端子连接部,其与所述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连接;以及
第一嵌入部,其配置在所述外部连接部与所述端子连接部之间,且嵌入成形于所述外装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外部连接端子还具有卡合部,该卡合部与所述外部连接部的不同于所述第一嵌入部的位置连接,且与所述外装体卡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外部连接端子还具有第二嵌入部,该第二嵌入部与所述外部连接部的不同于所述第一嵌入部的位置连接,且嵌入成形于所述外装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外部连接部具有从所述第一嵌入部沿着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从所述第二嵌入部沿着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正交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四方向是不同的方向。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在所述外装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外部连接部的沿着该外表面延伸设置的部分之间形成有间隙。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外部连接部、所述端子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一嵌入部一体地形成。
CN201680034020.8A 2015-06-12 2016-05-19 蓄电装置 Pending CN1076368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19808 2015-06-12
JP2015119807 2015-06-12
JP2015-119807 2015-06-12
JP2015-119808 2015-06-12
PCT/JP2016/064838 WO2016199558A1 (ja) 2015-06-12 2016-05-19 蓄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36857A true CN107636857A (zh) 2018-01-26

Family

ID=57503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4020.8A Pending CN107636857A (zh) 2015-06-12 2016-05-19 蓄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991931B2 (zh)
EP (1) EP3309860A4 (zh)
JP (1) JPWO2016199558A1 (zh)
CN (1) CN107636857A (zh)
TW (1) TWI741986B (zh)
WO (1) WO201619955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7391A (zh) * 2018-02-08 2019-08-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动力引出集成结构、电池包及车辆
CN112970142A (zh) * 2018-11-08 2021-06-1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池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电子设备、电动工具及电动车辆
CN113410582A (zh) * 2021-06-17 2021-09-17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电池包高压安全防护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56875B1 (ko) * 2015-11-10 2019-12-1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CN106711385A (zh) * 2017-01-17 2017-05-24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及动力系统
JP6878926B2 (ja) * 2017-02-06 2021-06-02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US11239526B2 (en) * 2017-03-15 2022-02-01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JP6855914B2 (ja) * 2017-05-10 2021-04-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制御モジュール
JP6855913B2 (ja) * 2017-05-10 2021-04-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制御モジュール
JP6946725B2 (ja) * 2017-05-10 2021-10-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制御モジュール
JP7195726B2 (ja) * 2017-06-16 2022-12-26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JP2019040807A (ja) * 2017-08-28 2019-03-14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組電池
JP7029924B2 (ja) * 2017-10-17 2022-03-04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JP7077592B2 (ja) * 2017-11-29 2022-05-31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JP7094697B2 (ja) * 2017-12-25 2022-07-0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EP3518312A1 (en) * 2018-01-24 2019-07-31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a housing with integrated bus bar
KR102379227B1 (ko) * 2018-12-26 2022-03-24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배터리 모듈, 이러한 배터리 모듈을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이러한 배터리 팩을 포함하는 자동차
US11063320B2 (en) * 2019-01-08 2021-07-13 Lg Chem, Ltd. Terminal busbar
KR20210019855A (ko) * 2019-08-13 2021-02-2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모듈의 전장품 하우징
KR20210117632A (ko) * 2020-03-19 2021-09-29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이동 및 조립의 편의성이 증대된 구조 및 안전성이 향상된 구조를 갖는 배터리 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ess
KR20220023504A (ko) 2020-08-21 2022-03-02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리무버블 퓨즈 어셈블리를 구비한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US11862894B1 (en) * 2021-09-16 2024-01-02 Lunar Energy, Inc. Electromechanical connector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5448A (en) * 1995-10-16 1997-07-08 Yazaki Corporation Battery connecting module with fuse mounting
US6240637B1 (en) * 1997-10-13 2001-06-05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ing plate for battery hold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1372337A (zh) * 2001-02-21 2002-10-02 古河电池株式会社 蓄电池接线端子结构
US20120121966A1 (en) * 2010-11-12 2012-05-17 Dukjung Kim Terminal of rechargeable battery,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terminal of rechargeable battery, rechargeable battery modul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rechargeable battery module
CN102683621A (zh) * 2011-03-11 2012-09-1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高压汽车电池的电池盖
CN202871879U (zh) * 2012-10-17 2013-04-10 江苏华富储能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带外置螺栓固定式保险丝的锂离子电池组上盖
JP2015011849A (ja) * 2013-06-28 2015-01-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補助バッテリを備えるバッテリ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43890B2 (ja) * 1997-10-13 2002-11-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ホルダ用接続プレート
US5877609A (en) * 1998-01-23 1999-03-02 Esoteric Audio Usa Battery with multi-connection terminals and integral fuse
JP3485162B2 (ja) * 1998-10-09 2004-01-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用接続プレ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540649B2 (ja) 1999-01-28 2004-07-0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JP3964626B2 (ja) * 2001-02-21 2007-08-22 古河電池株式会社 蓄電池の端子構造
JP4869571B2 (ja) 2004-07-29 2012-02-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接続端子構造
JP5419342B2 (ja) * 2007-12-11 2014-02-1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アッセンブリ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バータ一体型電動圧縮機
JP5339843B2 (ja) * 2008-10-08 2013-11-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直付けヒューズユニット
JP2011049014A (ja) 2009-08-26 2011-03-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防水構造のバッテリパック
DE202010013202U1 (de) 2009-12-31 2011-05-19 Hangzhou Wanma High-Energy Battery Co., Ltd., Zhejiang Speziell zum Start des Kraftrades verwendeter Lithium-Ionen-Akkumulator
JP2011258487A (ja) 2010-06-11 2011-12-22 Yazaki Corp バッテリカバー
TWI464324B (zh) 2011-07-04 2014-12-11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風扇
DE102011085930A1 (de) * 2011-11-08 2013-05-08 Elringklinger Ag Deckel für eine elektrochemisch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Kontaktieren von elektrochemischen Zellen einer elektrochemischen Vorrichtung
JP5757850B2 (ja) 2011-11-21 2015-08-0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鞍乗型車両
US8808031B2 (en) * 2011-12-14 2014-08-19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Battery connector system
JP6045802B2 (ja) 2012-03-21 2016-12-14 株式会社東芝 二次電池装置
KR20140060633A (ko) * 2012-11-12 2014-05-2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버스 바 어셈블리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KR20140100098A (ko) * 2013-02-05 2014-08-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JP6094799B2 (ja) 2013-02-21 2017-03-15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池及び電池の製造方法
JP6212914B2 (ja) * 2013-04-08 2017-10-18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JP6205808B2 (ja) * 2013-04-08 2017-10-04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モジュール
JP6256245B2 (ja) * 2014-07-31 2018-01-10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源パッ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5448A (en) * 1995-10-16 1997-07-08 Yazaki Corporation Battery connecting module with fuse mounting
US6240637B1 (en) * 1997-10-13 2001-06-05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ing plate for battery hold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1372337A (zh) * 2001-02-21 2002-10-02 古河电池株式会社 蓄电池接线端子结构
US20120121966A1 (en) * 2010-11-12 2012-05-17 Dukjung Kim Terminal of rechargeable battery,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terminal of rechargeable battery, rechargeable battery modul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rechargeable battery module
CN102683621A (zh) * 2011-03-11 2012-09-1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高压汽车电池的电池盖
CN202871879U (zh) * 2012-10-17 2013-04-10 江苏华富储能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带外置螺栓固定式保险丝的锂离子电池组上盖
JP2015011849A (ja) * 2013-06-28 2015-01-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補助バッテリを備えるバッテリ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7391A (zh) * 2018-02-08 2019-08-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动力引出集成结构、电池包及车辆
CN112970142A (zh) * 2018-11-08 2021-06-1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池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电子设备、电动工具及电动车辆
CN112970142B (zh) * 2018-11-08 2023-06-2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池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电子设备、电动工具及电动车辆
CN113410582A (zh) * 2021-06-17 2021-09-17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电池包高压安全防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991931B2 (en) 2021-04-27
TWI741986B (zh) 2021-10-11
EP3309860A4 (en) 2018-05-16
TW201703313A (zh) 2017-01-16
US20200035979A1 (en) 2020-01-30
EP3309860A1 (en) 2018-04-18
WO2016199558A1 (ja) 2016-12-15
JPWO2016199558A1 (ja) 2018-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36857A (zh) 蓄电装置
JP4351642B2 (ja) ソフトセル内蔵型充電池及びその製作方法
US6399237B1 (en) Sealed storage cell with an aluminum terminal
JP6524051B2 (ja) 導体の接続構造および導電モジュール
KR101303477B1 (ko) 배터리 어셈블리
US10158204B2 (en) Fixing structure of conductor unit
CN106981591A (zh) 蓄电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4067820B2 (ja) 二次電池
JP2008177156A (ja) 二次電池用ケース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US7635535B2 (en)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a battery and a terminal unit
JP6370586B2 (ja) 電池接続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バッテリパック
CN108352689A (zh) 用于车辆配电装置的环绕式汇流条
CN111566868B (zh) 用于电动车辆中的电池组的电池单元
KR20140096974A (ko) 배터리셀
JP2015011849A (ja) 補助バッテリを備えるバッテリ
WO2020069642A1 (en) Battery cell for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pack
CN113939935A (zh) 电池单体、电池模块、电池组、使用电池单体作为电源的装置及电池单体的组装方法
JP4150962B2 (ja) 電装ユニットの防水構造
JP2010021055A (ja) ヒュージブルリンクユニット
CN213459928U (zh) 电池模块及具有其的车辆
WO2021024728A1 (ja) 蓄電装置
JP2021132022A (ja) 蓄電装置
CN202333024U (zh) 具有倒t型极柱组的盖板组件
JP5084104B2 (ja) 電気デバイス集合体
WO2024009929A1 (ja) 蓄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2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