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99364B - 在工件表面包覆外观膜的方法、工件制品、家用电器及模具 - Google Patents

在工件表面包覆外观膜的方法、工件制品、家用电器及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99364B
CN107599364B CN201710750933.6A CN201710750933A CN107599364B CN 107599364 B CN107599364 B CN 107599364B CN 201710750933 A CN201710750933 A CN 201710750933A CN 107599364 B CN107599364 B CN 1075993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appearance film
appearance
film
prefabr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509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99364A (zh
Inventor
杨乐庭
沈剑
张宇
鲁俊
张永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5093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993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99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993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993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993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工件表面包覆外观膜的方法、工件制品、家用电器和模具。该工件表面包覆外观膜的方法包括:步骤S10,将外观膜通过真空吸塑工艺包覆在模具的表面;步骤S20,将外观膜从模具上脱离,外观膜形成预制外观膜;步骤S30,将预制外观膜通过真空吸塑工艺包覆在工件的表面。本发明提供的在工件表面包覆外观膜的方法,首先是将外观膜进行预成型,将外观膜通过真空吸覆过程,包覆到高度与工件相近但略大于工件的模具上。再将预制外观膜通过真空吸覆包覆到涂胶工件上,此时预制外观膜的第一外观膜表面不会因为先粘贴到工件上而无法拉伸,导致第二外观膜表面过度拉伸的情况。

Description

在工件表面包覆外观膜的方法、工件制品、家用电器及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在工件表面包覆外观膜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制成的工件制品、包括该工件制品的家用电器和用于该方法的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家装行业,很多木质产品外观均依靠真空吸塑工艺实现,即将外观膜通过真空吸塑加饰到工件上,使工件达到消费者喜爱的各类外观,增加产品的溢价水平。目前很多家电产品也渐渐出现真空吸塑外观。但若工件高度较高,外观膜在加工过程中常会出现大拉角、拉伸不均匀、堆料等问题。位于高度较大工件的侧面与正面的外观膜的拉伸程度相差较大,正面的外观膜拉伸程度较小,而侧面的外观膜则拉伸程度较大,导致外观膜的应力分布不均匀,易发生收缩和厚薄不均的现象。而且工件在包覆时拐角会产生更多堆料,难以裁切,甚至破换工件的整体外观,影响外观膜整体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工件表面包覆外观膜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方法制成的工件制品。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工件制品的家用电器。
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上述方法的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工件表面包覆外观膜的方法,所述工件用于家用电器,所述工件的表面包括第一工件表面和第二工件表面,所述第一工件表面和所述第二工件表面的连接处形成工件折角,包括:步骤S10,将所述外观膜通过真空吸塑工艺包覆在模具的表面,所述模具的表面与所述工件的表面相对应,其中,所述模具的表面包括与所述第一工件表面相对应的第一模具表面和与所述第二工件表面相对应的第二模具表面,所述第一模具表面和所述第二模具表面的连接处形成与所述工件折角相对应的模具折角;步骤S20,将所述外观膜从所述模具上脱离,所述外观膜形成预制外观膜,所述预制外观膜的表面包括与所述第一模具表面相对应的第一外观膜表面和与所述第二模具表面相对应的第二外观膜表面,所述第一外观膜表面和所述第二外观膜表面的连接处形成与所述模具折角相对应的外观膜折角;步骤S30,将所述预制外观膜通过真空吸塑工艺包覆在所述工件的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外观膜表面与所述第一工件表面相对应,所述第二外观膜表面与所述第二工件表面相对应,所述外观膜折角与所述工件折角相对应。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在工件表面包覆外观膜的方法,首先通过模具对外观膜进行预成型,具体地,在吸塑机上通过真空吸塑工艺(真空吸覆工艺)将外观膜吸覆在模具表面,这样,外观膜包覆在第一模具表面、第二模具表面、模具折角处,由于模具的形状与工件的形状相对应,因而外观膜从模具上脱离、完成脱模后,外观膜成为与工件的形状相对应的预制外观膜。具体地,预制外观膜的第一外观膜表面与第一模具表面相对应,因而与第一工件表面相对应,预制外观膜的第二外观膜表面与第二模具表面相对应,因而与第二工件表面相对应,预制外观膜的外观膜折角与模具折角相对应,因而与工件折角相对应。
再次在吸塑机上采用真空吸塑工艺将预制外观膜吸覆在工件上,并且预制外观膜的第一外观膜表面与第一工件表面相对应,预制外观膜的第二外观膜表面与第二工件表面相对应,预制外观膜的外观膜折角与工件折角相对应。
因而,本申请中采用至少两次真空吸塑成型的方法,在第一次真空吸塑过程中,外观膜吸覆在模具上,对模具表面进行包覆,实现外观膜的预成型。该过程中外观膜经过模具的定型作用,进行了预拉伸,释放了较多应力,外观膜本身也成为与工件相对应的结构,使得预制外观膜成型为利于吸覆在工件上的形状。一方面,此时预制外观膜的第一外观膜表面不会因为先吸覆到第一工件表面(正面)上而无法拉伸,导致第二工件表面(侧面)过度拉伸的情况,因为外观膜在预成型过程中已经进行了预拉伸,所以第二外观膜表面会直接包覆到第二工件表面,而不会产生过度拉伸,解决了真空吸塑过程中第一外观膜表面(正面)和第二外观膜表面(侧面)因接触工件的时间先后不同,导致的第二外观膜表面过度拉伸的问题。这样不仅保证外观膜的拉伸均匀性,而且使其性能能够稳定;另一方面,外观膜成型为预制外观膜后,预制外观膜在工件折角的位置已预先形成外观膜折角,在吸覆到工件上时该处不会产生较大的拉角,不像现有工艺一样通过过度拉伸包覆在工件上,保证了工件外观的统一和美观,使得预制外观膜在包覆工件折角和棱时,不会产生较大的拉角和较多的堆料。而且因为在外观膜与模具的真空吸塑过程中,模具表面没有涂胶,进一步保证了外观膜的各处的拉伸是均匀的。
另外,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在工件表面包覆外观膜的方法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优选地,外观膜可以为但不限于PVC膜、PU膜或PP膜。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模具折角呈圆弧形,因而预制外观膜折角也成圆弧形,进一步保证在与工件真空吸塑成型时,预制外观膜折角处不会产生较大的拉角。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模具折角的角度大于所述工件折角的角度,因而预制外观膜的外观膜折角的角度大于工件折角的折角,使得预制外观膜能够包覆在工件折角上。也可以说第一模具表面和第二模具表面连接处的坡度比第一工件表面和第二工件表面连接处的坡度缓。
优选地,工件折角呈圆弧形。
当然,工件折角、模具折角、外观膜折角可以不呈圆弧形。
当模具折角、外观膜折角和工件折角呈圆弧形时,折角角度指的是圆弧形所在的圆上,圆弧形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大小。当模具折角、外观膜折角和工件折角不呈圆弧形时,模具折角角度指的是第一模具表面上靠近模具折角处的延长线和第二模具表面上靠近模具折角处的延长线之间所成的角度,外观膜折角角度指的是第一外观膜表面上靠近外观膜折角处的延长线和第二外观膜表面上靠近外观膜折角处的延长线之间所成的角度,工件折角角度指的是第一工件表面上靠近工件折角处的延长线和第二工件表面上靠近工件折角处的延长线之间所成的角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模具的尺寸大于所述工件的尺寸,以使所述预制外观膜能够包覆在所述工件表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步骤S30具体包括:步骤S302,在所述工件的表面喷涂粘合剂;步骤S304,通过真空吸塑工艺将所述预制外观膜包覆在喷涂有所述粘合剂的所述工件的表面。
由于在吸覆工件之前,外观膜已制成与工件相对应的预制外观膜的形状,将预制外观膜包覆到涂胶工件上,此时第一外观膜表面(正面)不会因为先粘贴到工件上而无法拉伸,导致第二外观膜表面(侧面)过度拉伸的情况。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步骤S10具体包括:步骤S102,将所述外观膜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步骤S104,将加热至所述第一预设温度的所述外观膜通过真空吸塑工艺包覆在所述模具的表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步骤S20具体包括:步骤S202,将所述外观膜冷却至第二预设温度;步骤S204,将冷却至所述第二预设温度的所述外观膜从所述模具上脱离,所述外观膜形成预制外观膜。
在外观膜的预成型过程中,对外观膜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外观膜受热具有一定的拉伸性后,通过真空吸塑工艺将外观膜包覆在模具上,在外观膜吸覆在模具上的吸覆状态下进行冷却,待外观膜完全冷却后再进行脱模,制得预制外观膜,这样外观膜经过模具的定型作用,进行了预拉伸,释放了较多应力,外观膜本身也成为与模具相对应的结构。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工件制品,用于家用电器,所述工件制品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在工件表面包覆外观膜的方法制成,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在工件表面包覆外观膜的方法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三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家用电器,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工件制品。
本发明第四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具,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在工件表面包覆外观膜的方法,且所述模具的表面包括与第一工件表面相对应的第一模具表面和与第二工件表面相对应的第二模具表面,所述第一模具表面和所述第二模具表面的连接处形成与工件折角相对应的模具折角。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在工件表面包覆外观膜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在工件表面包覆外观膜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外观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模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外观膜包覆在模具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预制外观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预制外观膜与工件在真空吸塑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工件制品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外观膜,20模具,201第一模具表面,202第二模具表面,203第三模具表面,204模具折角,205另一模具折角,30预制外观膜,301第一外观膜表面,302第二外观膜表面,303第三外观膜表面,304外观膜折角,305另一外观膜折角,40工件,401第一工件表面,402第二工件表面,403第三工件表面,404工件折角,405另一工件折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在工件表面包覆外观膜的方法、外观膜制品、家用电器和用于该方法的模具。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工件40表面包覆外观膜10的方法,工件40用于家用电器,如图7和图8所示,工件40的表面包括第一工件表面401和第二工件表面402,第一工件表面401和第二工件表面402的连接处形成工件折角404,即第一工件表面和第二工件表面的连接处形成弯折。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如图3至图5所示,将外观膜10通过真空吸塑工艺包覆在模具20的表面,模具20的表面与工件40的表面相对应,其中,模具20的表面包括与第一工件表面401相对应的第一模具表面201和与第二工件表面402相对应的第二模具表面202,第一模具表面201和第二模具表面202的连接处形成与工件折角404相对应的模具折角204。
优选地,如图2所示,步骤S10具体包括:步骤S102,将外观膜10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步骤S104,将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的外观膜10通过真空吸塑工艺包覆在模具20的表面上。
步骤S20,如图5和图6所示,将外观膜10从模具20上脱离,外观膜10形成预制外观膜30,预制外观膜30的表面包括与第一模具表面201相对应的第一外观膜表面301和与第二模具表面202相对应的第二外观膜表面302,第一外观膜表面301和第二外观膜表面302的连接处形成与模具折角204相对应的外观膜折角304。
优选地,步骤S20具体包括:步骤S202,外观膜10冷却至第二预设温度;步骤S204,将冷却至第二预设温度的外观膜10从模具20上脱离。
步骤S30,如图7和图8所示,将预制外观膜30通过真空吸塑工艺包覆在工件40的表面,其中,第一外观膜表面301与第一工件表面401相对应,第二外观膜表面302与第二工件表面402相对应,外观膜折角304与工件折角404相对应。
优选地,优选地,步骤S30具体包括:步骤S302,在工件40的表面喷涂粘合剂;步骤S304,通过真空吸塑工艺将预制外观膜30包覆在喷涂有粘合剂的工件40的表面,即在预制外观膜30与工件40之间设有粘合剂,从而增强预制外观膜30与工件40固定的牢固度。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在工件40表面包覆外观膜10的方法,首先通过模具20对外观膜10进行预成型,具体地,在吸塑机上通过真空吸塑工艺将外观膜10吸覆在模具20表面,这样,外观膜10包覆在第一模具表面201、第二模具表面202、模具折角204处,由于模具20的形状与工件40的形状相对应,因而外观膜10从模具20上脱离、完成脱模后,外观膜10成为与工件40的形状相对应的预制外观膜30。具体地,预制外观膜30的第一外观膜表面301与第一模具表面201相对应,因而与第一工件表面401相对应,预制外观膜30的第二外观膜表面302与第二模具表面202相对应,因而与第二工件表面402相对应,预制外观膜30的外观膜折角304与模具折角204相对应,因而与工件折角404相对应。
再次在吸塑机上采用真空吸塑工艺将预制外观膜30吸覆在工件40上,并且预制外观膜30的第一外观膜表面301与第一工件表面401相对应,预制外观膜30的第二外观膜表面302与第二工件表面402相对应,预制外观膜30的外观膜折角304与工件折角404相对应。
因而,本申请中采用至少两次真空吸塑成型的方法,在第一次真空吸塑过程中,外观膜10吸覆在模具20上,对模具20表面进行包覆,实现外观膜10的预成型。该过程中外观膜10经过模具20的定型作用,进行了预拉伸,释放了较多应力,外观膜10本身也成为与工件40相对应的结构,使得预制外观膜30成型为利于吸覆在工件40上的形状。一方面,此时预制外观膜30的第一外观膜表面301不会因为先吸覆到第一工件表面401(正面)上而无法拉伸,导致第二工件表面402(侧面)过度拉伸的情况,因为外观膜10在预成型过程中已经进行了预拉伸,所以第二外观膜表面302会直接包覆到第二工件表面402,而不会产生过度拉伸,解决了真空吸塑过程中第一外观膜表面301(正面)和第二外观膜表面302(侧面)因接触工件40的时间先后不同,导致的第二外观膜表面302过度拉伸的问题,第二外观膜表面与第一外观膜表面同时接触工件表面或减小第一外观膜表面与第二外观膜表面接触工件表面的时间差。这样不仅保证外观膜10的拉伸均匀性,而且使其性能能够稳定;另一方面,外观膜10成型为预制外观膜30后,预制外观膜30在工件折角404的位置已预先形成外观膜折角304,在吸覆到工件40上时该处不会产生较大的拉角,不像现有工艺一样通过过度拉伸包覆在工件40上,保证了工件40外观的统一和美观,使得预制外观膜30在包覆工件折角404和棱时,不会产生较大的拉角和较多的堆料。而且因为在外观膜10与模具20的真空吸塑过程中,模具20表面没有涂胶,进一步保证了外观膜10的各处的拉伸是均匀的。
在步骤S10和步骤S20中,在外观膜10的预成型过程中,对外观膜10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外观膜10受热具有一定的拉伸性后,通过真空吸塑工艺将外观膜10包覆在模具20上,在外观膜10吸覆在模具20上的吸覆状态下进行冷却,待外观膜10完全冷却至第二预设温度后再进行脱模,制得预制外观膜30,这样外观膜10经过模具20的定型作用,进行了预拉伸,释放了较多应力,外观膜10本身也成为与模具20相对应的结构。
步骤S30中,由于在吸覆工件40之前,外观膜10已制成与工件40相对应的预制外观膜30的形状,将预制外观膜30包覆到涂胶工件40上,此时第一外观膜表面301(正面)不会因为先粘贴到工件40上而无法拉伸,导致第二外观膜表面302(侧面)过度拉伸的情况。
优选地,外观膜10可以为但不限于PVC膜、PU膜或PP膜。
优选地,模具折角204呈圆弧形,因而预制外观膜折角304也成圆弧形,进一步保证在与工件真空吸塑成型时,预制外观膜折角304处不会产生较大的拉角。
优选地,模具折角204的角度大于工件折角404的角度,因而预制外观膜30的外观膜折角304的角度大于工件折角404的折角,使得预制外观膜30能够包覆在工件折角上。
优选地,工件折角404呈圆弧形。
当然,工件折角404、模具折角204、外观膜折角304可以不呈圆弧形。
当模具折角204、外观膜折角304和工件折角呈圆弧形时,折角角度指的是圆弧形所在的圆上,圆弧形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大小。当模具折角204、外观膜折角304和工件折角不呈圆弧形时,模具折角204角度指的是第一模具表面201上靠近模具折角204处的延长线和第二模具表面202上靠近模具折角204处的延长线之间所成的角度,外观膜折角304角度指的是第一外观膜表面301上靠近外观膜折角304处的延长线和第二外观膜表面302上靠近外观膜折角304处的延长线之间所成的角度,工件折角404角度指的是第一工件表面401上靠近工件折角404处的延长线和第二工件表面402上靠近工件折角404处的延长线之间所成的角度。
优选地,模具20的尺寸大于工件40的尺寸,使得预制外观膜的尺寸大于工件的尺寸,以使预制外观膜能够包覆在工件上。
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8所示,工件40表面包括第一工件表面401、分别连接在第一工件表面401两侧的第二工件表面402和第三工件表面403,第一工件表面401和第二工件表面402的连接处形成工件折角404,第一工件表面401和第三工件表面403的连接处形成另一工件折角405,相对应的,模具20表面包括第一模具表面201、分别连接在第一模具表面201两侧的第二模具表面202和第三模具表面203,第一模具表面201和第二模具表面202的连接处形成模具折角204,第一模具表面201和第三模具表面203的连接处形成另一模具折角205,预制外观膜30表面包括第一外观膜表面301、分别连接在第一外观膜表面301两侧的第二外观膜表面302和第三外观膜表面303,第一外观膜表面301和第二外观膜表面302的连接处形成外观膜折角304,第一外观膜表面301和第三外观膜表面303的连接处形成另一外观膜折角305,因而,模具20呈碗状,预制外观膜30呈碗状,将碗状的预制外观膜30通过真空吸塑包覆到涂胶工件40上,此时预制外观膜30的第一外观膜表面301(正面)不会因为先粘贴到工件40上而无法拉伸,导致第二外观膜表面302(侧面)和第三外观膜表面303(侧面)过度拉伸的情况,因为外观膜10在预成型过程中已经进行了预拉伸,所以侧面会直接包覆到工件40的表面,而不会产生过度拉伸。这样不仅保证膜的拉伸均匀性,而且使其性能能够稳定。同样预制外观膜30的碗状结构,使预制外观膜30本身在工件40的拐角位置(工件折角404和另一工件折角405处)已预先形成圆弧形状,不会产生较大的拉角。其中,第一模具表面201、第一外观膜表面301和第一工件表面401相对应,第二模具表面202、第二外观膜表面302和第二工件表面402相对应,第三模具表面203、第三外观膜表面303和第三工件表面403相对应,模具折角204、外观膜折角304和工件折角404相对应,另一模具折角205、另一外观膜折角305和另一工件折角405相对应。
当然,针对不同结构的工件,模具的结构和预制外观膜的结构也可以不一样,不一定都成碗状。本发明的主要思路是先将外观膜成型为利于工件吸覆的预制外观膜,因为在外观膜与模具的真空吸塑过程中没有模具上没有涂胶,所以外观膜的拉伸是均匀的,最后再将成型后的预制外观膜包覆到涂胶工件上。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工件40制品,用于家用电器,工件40制品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在工件40表面包覆外观膜10的方法制成,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在工件40表面包覆外观膜10的方法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其中,工件表面通过真空吸塑工艺包覆外观膜后,形成工件制品。
本发明第三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家用电器,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工件40制品。
家用电器可以为冰箱、冰柜、电饭煲、压力锅等。
本发明第四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具20,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在工件40表面包覆外观膜10的方法,且模具20的表面包括与第一工件表面401相对应的第一模具表面201和与第二工件表面402相对应的第二模具表面202,第一模具表面201和第二模具表面202的连接处形成与工件40折角相对应的模具20折角。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工件40表面包覆外观膜10的方法,首先是将外观膜10进行预成型,先需要将外观膜10通过真空吸覆过程,包覆到高度与工件40相近但略大于工件40的模具20上,真空吸塑后将外观膜10脱模得到预制外观膜30。再将预制外观膜30通过真空吸覆包覆到涂胶工件40上,此时预制外观膜30的第一外观膜表面301不会因为先粘贴到工件40上而无法拉伸,导致第二外观膜表面302过度拉伸的情况,这样不仅保证外观膜10的拉伸均匀性,而且使其性能能够稳定。同样预制外观膜30在折角位置已预先形成圆弧状外观膜10折角,不会产生较大的拉角。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在工件表面包覆外观膜的方法,所述工件用于家用电器,所述工件的表面包括第一工件表面和第二工件表面,所述第一工件表面和所述第二工件表面的连接处形成工件折角,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0,将所述外观膜通过真空吸塑工艺包覆在模具的表面,所述模具的表面与所述工件的表面相对应,其中,所述模具的表面包括与所述第一工件表面相对应的第一模具表面和与所述第二工件表面相对应的第二模具表面,所述第一模具表面和所述第二模具表面的连接处形成与所述工件折角相对应的模具折角;
步骤S20,将所述外观膜从所述模具上脱离,所述外观膜形成预制外观膜,所述预制外观膜的表面包括与所述第一模具表面相对应的第一外观膜表面和与所述第二模具表面相对应的第二外观膜表面,所述第一外观膜表面和所述第二外观膜表面的连接处形成与所述模具折角相对应的外观膜折角;
步骤S30,将所述预制外观膜通过真空吸塑工艺包覆在所述工件的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外观膜表面与所述第一工件表面相对应,所述第二外观膜表面与所述第二工件表面相对应,所述外观膜折角与所述工件折角相对应;
所述模具折角的角度大于所述工件折角的角度,以使所述预制外观膜折角处能够包覆所述工件折角处;
所述模具的尺寸大于所述工件的尺寸,以使所述预制外观膜能够包覆在所述工件表面;
步骤S20具体包括:
步骤S202,将所述外观膜冷却至第二预设温度;
步骤S204,将冷却至所述第二预设温度的所述外观膜从所述模具上脱离,所述外观膜形成预制外观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工件表面包覆外观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折角呈圆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工件表面包覆外观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30具体包括:
步骤S302,在所述工件的表面喷涂粘合剂;
步骤S304,通过真空吸塑工艺将所述预制外观膜包覆在喷涂有所述粘合剂的所述工件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工件表面包覆外观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10具体包括:
步骤S102,将所述外观膜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
步骤S104,将加热至所述第一预设温度的所述外观膜通过真空吸塑工艺包覆在所述模具的表面。
5.一种工件制品,用于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在工件表面包覆外观膜的方法制成。
6.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件制品。
7.一种模具,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在工件表面包覆外观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的表面包括与第一工件表面相对应的第一模具表面和与第二工件表面相对应的第二模具表面,所述第一模具表面和所述第二模具表面的连接处形成与工件折角相对应的模具折角。
CN201710750933.6A 2017-08-28 2017-08-28 在工件表面包覆外观膜的方法、工件制品、家用电器及模具 Active CN1075993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50933.6A CN107599364B (zh) 2017-08-28 2017-08-28 在工件表面包覆外观膜的方法、工件制品、家用电器及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50933.6A CN107599364B (zh) 2017-08-28 2017-08-28 在工件表面包覆外观膜的方法、工件制品、家用电器及模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99364A CN107599364A (zh) 2018-01-19
CN107599364B true CN107599364B (zh) 2020-09-29

Family

ID=61056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50933.6A Active CN107599364B (zh) 2017-08-28 2017-08-28 在工件表面包覆外观膜的方法、工件制品、家用电器及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993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49637B (zh) * 2019-07-29 2021-09-28 苏州仕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abs+tpu吸塑复合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
CN112757615B (zh) * 2020-12-18 2021-09-21 索菲亚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吸塑模具和圆弧类吸塑产品的制作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29883A (ja) * 1992-05-29 1993-12-14 Nissha Printing Co Ltd 加飾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106541670A (zh) * 2016-09-22 2017-03-29 南昌欧菲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3d玻璃装饰膜加工设备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29883A (ja) * 1992-05-29 1993-12-14 Nissha Printing Co Ltd 加飾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106541670A (zh) * 2016-09-22 2017-03-29 南昌欧菲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3d玻璃装饰膜加工设备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99364A (zh) 2018-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06584B (zh) 轿车门板中饰板表面仿皮工艺
CN107599364B (zh) 在工件表面包覆外观膜的方法、工件制品、家用电器及模具
CN102642437B (zh) 一种皮革雕花造型工艺
CN103112152B (zh) 塑料装饰墙板的吸塑成型加工方法
JP2010052389A5 (zh)
JPS5829633A (ja) 複合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CN108724888A (zh) 瓦楞纸板塑化工艺
CN104690869A (zh) 一种热成型产品表面成型工艺
CN110435175A (zh) 一种多胶膜注塑防溢胶工艺
CN107139436B (zh) 吸塑成型方法、吸塑成型机及其辅助装置
CN207247696U (zh) 一种防变形冰箱门体
CN209036860U (zh) 一种能够对膜片定位的模内注塑模具
CN208176181U (zh) 一种立体真空成型烤箱
CN206899776U (zh) 一次覆膜成型的塑胶产品
CN203046097U (zh) 一种易于脱模的橡塑制品模具
KR20170061563A (ko) 신축성 섬유 원단이나 일정한 두께 발포시트 또는 신축성 없는 섬유 원단 또는 격자형 절개선 홈을 이용하여 압공성형이나 진공성형으로 깔창을 제조하는 방법.
KR20120114488A (ko) 천연무늬목 합지판의 제조방법
EP1249329A2 (en) Method for making external structural parts of a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
CN111152519B (zh) 一种内腔具有铝箔的铝塑容器及其生产工艺
CN208841815U (zh) 3d真空吸塑成型机
WO2007080808A1 (ja) 真空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2006192797A (ja) 真空成形方法および真空成形型
CN208035346U (zh) 一种手动diy吸塑成型设备
CN202425244U (zh) 一种装饰条同面板结合部的结构
JP2012218249A (ja) 表皮材付き製品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