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85622B - 片材折叠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折叠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85622B
CN107585622B CN201710535167.1A CN201710535167A CN107585622B CN 107585622 B CN107585622 B CN 107585622B CN 201710535167 A CN201710535167 A CN 201710535167A CN 107585622 B CN107585622 B CN 1075856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paper
roller
sheet material
fol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3516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85622A (zh
Inventor
平野雄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5856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856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856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856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片材折叠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起因于纸张和搬送辊的滑动等而产生的三折后的片材的长度偏差的片材折叠装置。进行控制,以在预先确定了纸张的三折时的通过第一次的折叠动作折叠的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和通过第二次的折叠动作折叠的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的情况下,检测作为通过第一次的折叠动作实际折叠的部分的长度的第一折叠长度L1m,在判断为所检测到的第一折叠长度L1m比本来的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短E1时,将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校正为(L2s+E1),根据校正之后的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进行第二次的折叠动作。

Description

片材折叠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折叠片材(sheet)的片材折叠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开发了具备片材折叠装置的后处理装置,该片材折叠装置进行将从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打印后的片材在片材搬送方向上在不同的两处位置进行折叠的三折动作。
作为这样的后处理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第一次的折叠动作中将通过搬送辊搬送的片材折叠之后,用传感器检测该片材的折叠部,以该检测时间点为基准控制该片材的搬送距离,针对该片材进行第二次的折叠动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242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如上所述以用传感器检测出第一次折叠的片材的折叠部的时间点为基准进行第二次的折叠动作的结构中,产生如下的问题。
即,针对每一张片材,由于例如与搬送辊的滑动有无产生差异,或者滑动量根据片材种类(普通纸、薄纸、特殊纸等)而不同,因而第一次的折叠位置从本来的目标位置偏移,则与该偏移量相应地,利用传感器检测折叠部的检测时间点也相对在本来的目标位置折叠的情况偏移。
在这样利用传感器检测第一次折叠部的检测时间点偏移时,将以该偏移的检测时间点为基准开始第二次的折叠动作,所以通过第二次的折叠动作折叠的折叠位置包含第一次的折叠位置的偏移量的误差。
每一张片材的折叠位置的误差越大幅不同,三折后的片材的长度的偏差越大,例如想要将三折后的片材在捆扎多张的状态下装订来制作册子,则制作出每个片材的长度未对齐的册子,不美观,还可能产生需要重新制作册子的必要性。
这样的问题不限于对从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片材进行折叠的情况,可能在对片材进行三折的片材折叠装置中普遍产生。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三折后的片材的长度偏差的片材折叠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片材折叠装置通过利用第一折叠单元的第一次的折叠动作折叠片材之后,进而通过利用第二折叠单元的第二次的折叠动作折叠片材,由此对片材进行三折,所述片材折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获取单元,获取被设定为片材的一端至第一目标折叠位置的第一目标折叠长度的值;检测单元,在通过第一次的折叠动作实际折叠的阶段中,检测片材的一端至现实的折叠位置的第一折叠长度和所设定的所述第一目标折叠长度的差;第二获取单元,获取被设定为执行第二次的折叠动作的情况下的所述第一目标折叠位置至第二目标折叠位置的第二目标折叠长度的值;校正单元,在执行第二次的折叠动作之前,根据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差的大小,校正所述第二目标折叠长度;以及控制单元,在执行针对所述片材的第二次的折叠动作时,控制所述第二折叠单元,以使得在从通过第一次的折叠动作折叠的实际的折叠位置离开所述校正后的第二目标折叠长度的位置被折叠。
另外,可以具备:搬送路,搬送片材;以及第一分支路,在所述搬送路的途中的第一分支位置从该搬送路分支,所述第一折叠单元具备:第一折叠辊对,配置于所述第一分支路;第一夹持搬送单元,在片材横跨于在所述搬送路上相比所述第一分支位置靠搬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第一搬送路和靠下游侧的第二搬送路的状态下,进行使所述片材中的存在于所述第一分支位置的部分进入到所述第一分支路、并使该进入的部分的前头夹入到所述第一折叠辊对的辊隙的第一夹持搬送动作。
在此,所述检测单元可以具备:第一检测部,在横跨所述第一搬送路和所述第二搬送路的状态的片材的所述搬送方向下游端由于所述第一夹持搬送动作的开始而在所述第二搬送路上在与所述搬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的期间,检测该片材的所述下游端;以及第二检测部,在所述第一分支路上,针对通过所述第一夹持搬送动作夹入到所述第一折叠辊对的辊隙而被折叠的片材的折叠部,在通过所述辊隙之后检测,根据所述第一检测部和所述第二检测部各自的检测结果,计算所述第一折叠长度。
在此,在所述检测单元中,在将所述片材的搬送速度设为V、将利用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所述片材的下游端的检测位置设为第一检测位置、将利用所述第二检测部检测所述片材的折叠部的检测位置设为第二检测位置、将从所述第二搬送路上的所述第一检测位置经由所述分支位置至所述分支路上的所述第二检测位置为止的片材搬送路上的距离设为Di、将所述计算出的折叠长度设为L1m时,在利用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的检测时间点比利用所述第二检测部检测的检测时间点早的情况下,在将其差分的时间设为ta时,将利用如下的(式1)计算出的L1m的计算值作为所述折叠长度的计算值,在利用所述第二检测部检测的检测时间点比利用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的检测时间点早的情况下,在将其差分的时间设为ta时,将利用如下的(式2)计算出的L1m的计算值作为所述折叠长度的计算值。
L1m=Di-(V×ta)…(式1)
L1m=Di+(V×ta)…(式2)
另外,可以在搬送三折对象的片材中的、未进行所述第一次的折叠动作的状态的所述搬送方向长度为最大的尺寸的片材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检测部和所述第二检测部以使利用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的检测时间点比利用所述第二检测部检测的检测时间点早的方式被确定相对的配置。
进而,可以在搬送三折对象的片材中的、未进行所述第一次的折叠动作的状态的所述搬送方向长度为最小的尺寸的片材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检测部和所述第二检测部以使利用所述第二检测部检测的检测时间点比利用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的检测时间点早的方式被确定相对的配置。
另外,可以在所述第一分支路上具备在相比所述第一折叠辊对靠该第一分支路上的片材搬送方向的下游侧的途中位置进一步分支的第二分支路,所述第二折叠单元具备:第二折叠辊对,配置于所述第二分支路;以及第二夹持搬送单元,在将所述第二分支路从所述第一分支路分支的位置设为第二分支位置、将所述第一分支路上的相比所述第二分支位置靠片材搬送方向的上游侧的搬送路设为第三搬送路、将靠下游侧的搬送路设为第四搬送路时,在通过所述第一次的折叠动作折叠的片材横跨所述第三搬送路和所述第四搬送路、并且通过所述第一次的折叠动作折叠的折回片存在于所述第四搬送路的状态下,进行使所述片材中的存在于所述第二分支位置的部分进入到所述第二分支路、并使该进入的部分的前头夹入到所述第二折叠辊对的辊隙的第二夹持搬送动作。
另外,可以具备能够切换将所述第二搬送路上的片材在所述搬送方向上搬送的情况下的正转和在与所述搬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搬送的情况下的逆转的搬送辊对,所述第一折叠辊对能够切换所述第一夹持搬送动作时的正转和与其反向的逆转,所述第一折叠单元在所述第一夹持搬送动作时在使所述第一折叠辊对正转的同时使所述搬送辊对逆转,所述第二折叠单元在通过所述第一次的折叠动作折叠的片材经由所述第一分支位置横跨所述第一搬送路和所述第一分支路、并且通过所述第一次的折叠动作折叠的折回片存在于所述第一分支路的状态下,在使所述第一折叠辊对逆转的同时使所述搬送辊对正转,进行使所述片材中的存在于所述第一分支位置的部分进入到所述第二搬送路、用所述搬送辊对的辊隙夹入该进入的部分的前头的第二夹持搬送动作。
在此,也可以是,所述搬送辊对包括隔着所述第二搬送路对置的第一搬送辊和第二搬送辊,所述第一折叠辊对包括隔着所述第一分支路对置的第一折叠辊和第二折叠辊,所述第一搬送辊和所述第二搬送辊中的配置于所述第一分支路所在侧的一方的搬送辊兼作所述第一折叠辊和所述第二折叠辊中的与所述一方的搬送辊近的一方的折叠辊。
进而,还可以具备在所述搬送路中在所述搬送方向上在与所述第一分支位置相同的位置或者下游侧的途中的位置分支的第二分支路,所述第二折叠单元具备:第二折叠辊对,配置于所述第二分支路;以及第二夹持搬送单元,在将所述第二分支路从所述搬送路分支的位置设为第二分支位置时,在通过所述第一次的折叠动作折叠的片材经由所述第一分支位置横跨所述第一搬送路和所述第一分支路、并且通过所述第一次的折叠动作折叠的折回片位于所述第一分支路的状态下,进行使所述片材中的存在于所述第一分支位置的部分进入到所述第二搬送路、用所述第二折叠辊对的辊隙夹入该进入的部分的前头的第二夹持搬送动作。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校正单元中,在所述第一折叠长度比所述第一目标折叠长度短的情况下,将所获取的所述第二目标折叠长度校正为加长与所述第一折叠长度和所述第一目标折叠长度的差对应的量的值,在所述第一折叠长度比所述第一目标折叠长度长的情况下,将所获取的所述第二目标折叠长度校正为缩短与所述第一折叠长度和所述第一目标折叠长度的差对应的量的值。
进而,也可以是,在将未进行所述第一次的折叠动作的状态的片材的一端至另一端的片材长度设为L,将所述第一目标折叠长度设为L1s,将所述第二目标折叠长度设为L2s(>L1s),将三折后的片材的目标册子长度设为Ls,将(L2s-L1s)设为前端材料目标值Fs时,根据片材长度L的大小,预先确定所述L1s、L2s、Ls、Fs的基准值,所述片材折叠装置具备:受理单元,从用户受理所述Ls或者所述Fs的值的输入;以及变更单元,根据所述受理的输入值,变更所述L1s的基准值和所述L2s的基准值中的至少一方以满足如下的(式3)、(式4)的关系,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在所述L1s被变更的情况下,获取该变更之后的L1s作为第一目标折叠长度的设定值,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在所述L2s被变更的情况下,获取该变更之后的L2s作为第二目标折叠长度的设定值。
L1s=(L-Ls-Fs)/2…(式3)
Fs=(L2s-L1s)…(式4)
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形成部,在片材上形成图像;以及片材折叠部,对形成有图像的片材进行三折,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片材折叠部具备上述片材折叠装置。
发明的效果
如果如上所述构成,则即使通过第一次的折叠动作折叠的现实的折叠位置相对第一目标折叠位置偏移,由于根据实际的第一折叠长度与第一目标折叠长度的差的大小校正第二目标折叠长度,所以能够相比如以往那样在包含第一次的折叠位置的误差的状态下执行第二次的折叠动作的结构,降低三折后的片材的长度的偏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后处理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a)表示三折前的纸张的俯视图,(b)是分阶段地表示在进行三折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次的折叠动作和第二次的折叠动作折叠纸张S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三折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中的、某一阶段的情况的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三折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中的、图3之后的阶段的情况的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三折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中的、图4之后的阶段的情况的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三折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中的、图5之后的阶段的情况的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三折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中的、图6之后的阶段的情况的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三折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中的、图7之后的阶段的情况的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三折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中的、图8之后的阶段的情况的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三折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中的、图9之后的阶段的情况的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三折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中的、图10之后的阶段的情况的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三折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中的、图11之后的阶段的情况的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三折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中的、图12之后的阶段的情况的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三折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中的、图13之后的阶段的情况的图。
图15(a)~(d)是用于说明实施例中的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的校正的图。
图16(a)和(b)是用于说明比较例中的三折后的纸张的册子长度Lm中包含误差E1的情况的图。
图17是表示后处理装置的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18是表示三折动作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第一折叠动作的子例程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第一折叠长度测定的子例程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第二折叠长度的校正的子例程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第二折叠动作的子例程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纸张折叠部的结构的图。
图24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三折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中的、图23之后的阶段的情况的图。
图25是示意性地表示三折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中的、图24之后的阶段的情况的图。
图26是示意性地表示三折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中的、图25之后的阶段的情况的图。
图27是示意性地表示三折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中的、图26之后的阶段的情况的图。
图28是示意性地表示三折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中的、图27之后的阶段的情况的图。
图29是示意性地表示三折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中的、图28之后的阶段的情况的图。
图30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纸张折叠部的结构的图。
图3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三折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中的、图30之后的阶段的情况的图。
图32是示意性地表示三折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中的、图31之后的阶段的情况的图。
图33是示意性地表示三折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中的、图32之后的阶段的情况的图。
图34是示意性地表示三折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中的、图33之后的阶段的情况的图。
图35是示意性地表示三折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中的、图34之后的阶段的情况的图。
图36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纸张折叠部的结构的图。
图37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三折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中的、图36之后的阶段的情况的图。
图38是示意性地表示三折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中的、图37之后的阶段的情况的图。
图39是示意性地表示三折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中的、图38之后的阶段的情况的图。
图40是示意性地表示三折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中的、图39之后的阶段的情况的图。
图41是示意性地表示三折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中的、图40之后的阶段的情况的图。
图42(a)~(d)是用于说明变形例所涉及的从长边折叠的方法的图。
图43(a)~(c)是用于说明变形例所涉及的从长边折叠的方法的另一图。
(符号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2:后处理装置;20:搬送路;20a、30a:分支位置;20b:第一搬送路;20c:第二搬送路;21a、211a:纸张折叠部;21c:控制部;22、23、27、201:搬送辊对;23a、23b、26a、26b:折叠辊;23c、26c、212、213、230、260、282:折叠辊对的辊隙;26、28、202、203、231、261、281:折叠辊对;30、31、40:搬送路(分支路);30b:第三搬送路;30c:第四搬送路;51、52、53:纸张检测传感器;51a、52a:检测位置;72a、72b:定时器;E1、E2:折叠长度的误差;Fs:前端材料目标值;L1m:实际的第一折叠长度;L2m:实际的第二折叠长度;L1s: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2s: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s:目标册子长度;S:纸张;Sf:纸张的前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片材折叠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
〔1〕实施方式1
(1)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和后处理装置2的结构的图。
如该图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成像部10、给送部11以及定影部12等,在片材上形成图像。
给送部11将供纸盒13中收容的片材,在此将纸张S通过抽出辊14抽出到搬送路19,通过搬送辊15将所抽出的纸张S在用箭头A表示的方向上搬送到成像部10。
成像部10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在感光体鼓上形成调色剂像,将所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来自给送部11的纸张S。
定影部12在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S上,通过加热、加压使该调色剂像定影。定影后的纸张S通过排出辊对16排出(输出),并被送到后处理装置2。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只要能够在纸张S上形成图像,则不限于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装置,也可以是例如利用喷墨方式的装置。
后处理装置2具有执行作为针对从图像形成装置1输出的纸张S的后处理的三折和装订的功能,具备纸张折叠部21a、装订器部21b以及控制部21c。
在此,在由用户选择折叠模式的情况下执行三折,在选择装订模式的情况下执行装订。还能够选择执行该三折和装订这两方。另外,还能够选择不执行后处理的通常模式。
在选择通常模式的情况下,无需针对从图像形成装置1输出的纸张S实施后处理,通过搬送辊对22、23、24、25沿着搬送路20在用箭头B表示的方向上搬送纸张S,并收容到排纸盘36。
在选择折叠模式的情况下,通过纸张折叠部21a针对从图像形成装置1输出的纸张S实施三折。纸张折叠部21a包括搬送辊对22、23、折叠辊对26、搬送辊对27、折叠辊对28、搬送辊对29,如后所述将搬送路20上的纸张S引入到在搬送路20的途中分支的搬送路30进行三折。将三折后的纸张S从搬送路30经由在其途中分支的搬送路31搬送之后,返回到搬送路20。
在选择装订模式的情况下,将搬送路20上的纸张S的搬送目的地通过切换爪35切换到在搬送路20的途中分支的搬送路32,经由搬送路32送到装订器部21b。在从搬送路20经由搬送路32送到装订器部21b的纸张S中,包括未实施三折的纸张S和三折后的纸张S。
装订器部21b具备装订组件33和装订盘34。
装订盘34收容从搬送路32送来的纸张S。
装订组件33在装订盘34上装载要装订的多张纸张S之后,利用订书钉,对该纸张束实施装订。装订后的纸张束通过搬送部件(未图示)在装订盘34上搬送,被收容到排纸盘37。
控制部21c总体地控制纸张折叠部21a和装订器部21b等各部,以便顺利地执行通常模式、折叠模式、装订模式下的纸张S的搬送、三折、装订的各动作。
(2)关于三折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纸张被三折前后的情况的图,图2(a)表示三折前的纸张S的俯视图,图2(b)分阶段地表示在进行三折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次的折叠动作和第二次的折叠动作,纸张S被折叠的情况。
如图2(a)和(b)所示,三折是指,将沿着纸张搬送方向隔开间隔的不同的两个位置设为α、β,最初在位置α折叠之后(第一次),将该纸张S在位置β再折叠一次(第二次),由此进行三折,被称为所谓Z折叠。
该Z折叠是在将第一次折叠的纸张部分设为折回片SA、将第二次折叠的纸张部分(折叠位置α至β的纸张部分)设为折回片SB、将剩余的纸张部分设为折回片SC时,使折回片SB夹入到折回片SA与SC之间的折叠方法。此外,三折还有折回片SA被夹入到折回片SB与SC之间的、被称为所谓卷绕三折的方式,但在此以Z折叠为例子进行说明。
以下,将通过第一次的折叠动作实际折叠的位置称为折叠位置α,将通过第二次的折叠动作实际折叠的位置称为折叠位置β,将第一次的折叠动作中的目标折叠位置称为第一目标折叠位置α,将第二次的折叠动作中的目标折叠位置称为第二目标折叠位置β。
另外,将纸张S的一端至第一目标折叠位置α的距离(折回片SA的搬送方向长度)L1s称为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将第一目标折叠位置α至第二目标折叠位置β的距离(折回片SB的搬送方向长度)L2s称为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
进而,将在第一目标折叠位置α和第二目标折叠位置β折叠的情况下的三折后的纸张S的折回片SC的搬送方向长度Ls称为目标册子长度Ls。将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以及目标册子长度Ls相加而得到的值相当于纸张S的搬送方向长度(纸张长度)L。
能够做成针对每一张纸张S根据其尺寸预先设定第一目标折叠位置α和第二目标折叠位置β,具体而言在存储部73(图17)中存储第一目标折叠位置α和第二目标折叠位置β的结构,另外,代替此结构,还能够做成用操作部(未图示)等受理单元受理用户输入的希望的折叠位置,将所受理的位置设定为第一目标折叠位置α和第二目标折叠位置β的结构。如果第一目标折叠位置α和第二目标折叠位置β被确定,则根据该纸张S的尺寸(搬送方向长度)确定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和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所以在执行折叠动作之前,还设定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和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
以下,说明第一目标折叠位置α、第二目标折叠位置β、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预先被确定,但能够在折叠动作开始之前获取的结构即可。
(3)三折动作的详细内容
图3~图14是分阶段地说明三折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示意图,仅表示与三折相关的部件,省略其它部件。
如图3所示,使搬送辊对22、23旋转,将搬送路20上的纸张S在搬送方向(用箭头B表示的方向)上搬送。在该时间点,折叠辊对26、28、搬送辊对27停止。
在此,在该图中,将搬送路20和在搬送路20的途中朝向与搬送面正交的下方向分支的搬送路30(分支路)的分支位置(第一分支位置)设为20a。另外,将搬送路30和在搬送路30的途中朝向与搬送面正交的横向分支的搬送路31(分支路)的分支位置(第二分支位置)设为30a。
折叠辊对26和搬送辊对27配置于搬送路30,折叠辊对28配置于搬送路31。搬送辊对23能够将旋转方向切换为该图所示的方向和与其相反的方向而旋转。将在该图所示的方向上进行的旋转称为正转,将在反方向上进行的旋转称为逆转。该能够进行正转和逆转的结构关于搬送辊对27也是同样的。
另外,在该图中用三角表示的部件51、52、53是纸张检测传感器。该纸张检测传感器例如使用反射型的光学传感器等,但只要能够检测所搬送的纸张S,则能够使用透射型、其它方式的检测器。由纸张检测传感器51~53检测出的检测信号被送到控制部21c。
当纸张S的搬送继续进行,如图4所示纸张S的搬送方向前端Sf(搬送方向下游端)通过纸张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位置51a之后被搬送距离X1时,搬送辊对23的旋转停止。
以从在纸张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位置51a检测到纸张S的前端Sf起经过距离X1的搬送所需的时间t1为契机,执行该搬送辊对23的旋转停止。在将纸张S的纸张搬送速度设为V(恒定)时,通过(X1/V)求出时间t1。将纸张搬送速度V预先存储为恒定值。此外,通过未图示的定时器,进行该时间t1的计时。
纸张检测传感器51被配置成其检测位置51a位于比搬送辊对23靠搬送方向下游侧并且搬送辊对23的附近,所以在纸张S的前端Sf通过检测位置51a时,其前端Sf的姿势易于稳定。
代替此,例如如果纸张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位置51a位于比搬送辊对23靠搬送方向上游侧并且搬送辊对23的附近的位置,则在纸张S的前端Sf到达检测位置51a的时间点,纸张S在仅被搬送辊对22夹持的状态下在搬送路20上搬送。纸张S笔直地向检测位置51a搬送的情况和由于搬送中的振动等而边上下振动边搬送的情况针对每个纸张S是不同的,如果存在在通过检测位置51a的时间点前端Sf成为笔直的姿势和向上或者向下弯曲的姿势的情况,则针对每个纸张S,容易在其前端Sf的检测时间点中产生偏差。
在利用纸张检测传感器51检测纸张S的前端Sf的检测时间点中产生偏差时,相应地在距离X1的长度中也产生偏差,但通过做成如图4所示能够在还利用搬送辊对23夹持的状态下检测纸张S的前端Sf的结构,纸张S的前端Sf的姿势稳定,所以能够抑制距离X1的偏差。如后所述,距离X1被用于第一折叠长度L1m的计算,所以最好能够无偏差地高精度地计算,能够通过实施方式的结构,实现该高精度的计算。
关于其它纸张检测传感器52、53也是同样的,但关于纸张检测传感器51~53的各个,不限于其配置位置位于比附近的辊对靠搬送方向下游侧的结构,只要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则例如还能够配置于搬送方向上游侧。
即使搬送辊对23的旋转停止,搬送辊对22的旋转也继续进行,在纸张S横跨搬送路20中的比分支位置20a靠搬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第一搬送路20b和靠下游侧的第二搬送路20c的状态下,成为纸张S的前端侧停止的同时后端侧通过搬送辊对22在搬送方向上被搬送的状态。
由此,如图5所示,在搬送路20上的分支位置20a,在纸张S的一部分中形成向朝向搬送路30的方向为凸状的环(loop)Lp1。由于搬送辊对22的继续旋转而环Lp1逐渐变大。
纸张S的环Lp1变大,以其顶部U为前头,从分支位置20a进入到搬送路30,在顶部U即将到达折叠辊对26的辊隙260之前,搬送辊对22暂时停止。从搬送辊对23的旋转停止至搬送辊对22的旋转停止为止的时间tc被预先确定为在纸张S中的存在于停止中的搬送辊对23与旋转中的搬送辊对22之间的纸张部分形成上述环Lp1所需的时间。
在搬送辊对22停止之后,搬送辊对22、23、27和折叠辊对26同时在图6所示的方向上开始旋转。此外,搬送辊对23逆转。
由此,纸张S中的、相比于分支位置20a位于搬送辊对22所在侧的纸张部分在用箭头B表示的方向上被搬送,相比于分支位置20a位于搬送辊对23所在侧的纸张部分在用与箭头B相反方向的箭头E表示的方向上被搬送。
在纸张S的环Lp1的顶部U被引入到折叠辊对26(第一折叠辊对)的辊隙260时,通过构成折叠辊对26的折叠辊26a、26b的按压力,纸张S在该环Lp1的顶部U的位置被两折(第一次的折叠)。在第一次的折叠动作中,搬送辊对22、23构成进行使纸张S的一部分夹入到折叠辊对26的辊隙260的第一夹持搬送动作的第一夹持搬送单元。
在此,假设通过第一次的折叠动作折叠的折叠位置α没有误差,假设在第一目标折叠位置α被折叠。根据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预先确定上述距离X1,以使这样纸张S的环Lp1的顶部U被引入到折叠辊对26的辊隙260而被两折时的折叠位置α成为第一目标折叠位置α。
通过搬送辊对22、23、折叠辊对26的继续旋转,如图7所示以通过第一次的折叠而折叠的纸张S的折叠位置α为前头,纸张S在搬送路30上在用箭头C表示的搬送方向上被搬送。
然后,在检测到纸张S的前端Sf(在当前时间点相当于后端)通过纸张检测传感器51(第一检测部)的检测位置51a(第一检测位置)时,开始控制部21c的定时器72a(图17)的计数。该计数被用于测定第一折叠长度L1m。在纸张S的前端Sf通过搬送辊对23时,搬送辊对23停止。
在检测到通过搬送辊对22、折叠辊对26的继续旋转而如图8所示通过第一次的折叠而折叠的纸张S的折叠位置α(折叠部)到达配置于比搬送辊对27靠搬送方向下游的位置的纸张检测传感器52(第二检测部)的检测位置52a(第二检测位置)时,读出该检测时间点的定时器72a的计数值ta。
在该图中,纸张S中的、从前端Sf至现实的折叠位置α为止的纸张部分(折回片SA)的长度L1m表示通过第一次的折叠而折叠的实际的折叠长度L1m。
当折叠位置α与第一目标折叠位置α一致的情况下,该第一折叠长度L1m等于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但当由于在搬送辊对22等各辊与纸张S之间产生的滑动而实际的折叠位置从第一目标折叠位置α偏移时,与该偏移量相应地,该第一折叠长度L1m与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不同。
在将从纸张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位置51a经由分支位置20a至纸张检测传感器52的检测位置52a为止的搬送路20、30上的距离(传感器之间的纸张搬送路上的距离)设为Di时,能够通过接下来的(式1)求出第一折叠长度L1m。
L1m=Di-(V×ta)…(式1)
通过搬送辊对22、27、折叠辊对26的进一步继续旋转,当如图9所示纸张S的折叠位置α通过纸张检测传感器52的检测位置52a之后被搬送距离X2时,搬送辊对27的旋转停止。以从在纸张检测传感器52的检测位置52a检测到纸张S的折叠位置α起经过距离X2的搬送所需的时间t2为契机,该搬送辊对27的旋转停止被执行。通过(X2/V)求出时间t2。
在此,在检测到纸张S的折叠位置α通过纸张检测传感器52的检测位置52a时,开始控制部21c的定时器72b(图17)的计数,在该计数值到达时间t2时,搬送辊对27的旋转停止被执行。
即使搬送辊对27的旋转停止,搬送辊对22、折叠辊对26的旋转也继续进行,在纸张S横跨搬送路30中的相比于分支位置30a靠搬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第三搬送路30b和靠下游侧的第四搬送路30c的状态下,成为在纸张S的折叠位置α所存在的一侧(前头侧)停止的同时后端侧通过搬送辊对22和折叠辊对26在搬送方向上被搬送的状态。
由此,如图10所示,在搬送路30上的分支位置30a,在纸张S的一部分中形成向朝向搬送路31的方向为凸状的环Lp2。环Lp2逐渐地变大。
当纸张S的环Lp2变大,以其顶部U为前头从分支位置30a进入到搬送路31,顶部U到达折叠辊对28的辊隙280时,如图11所示搬送辊对22、折叠辊对26停止。从搬送辊对27的旋转停止至搬送辊对22、折叠辊对26的旋转停止为止的时间td被预先确定为在纸张S中的存在于停止中的搬送辊对27与旋转中的折叠辊对26之间的纸张部分形成上述环Lp2所需的时间。
然后,如图12所示,搬送辊对22、27和折叠辊对26、28同时在该图所示的方向上开始旋转。此外,搬送辊对27逆转。
由此,纸张S中的、相比于分支位置30a位于折叠辊对26所在侧的纸张部分在用箭头C表示的方向上被搬送,相比于分支位置30a位于搬送辊对27所在侧的纸张部分在用与箭头C相反方向的箭头F表示的方向上被搬送。
在纸张S的环Lp2的顶部U被引入到折叠辊对28(第二折叠辊对)的辊隙280时,通过构成折叠辊对28的折叠辊28a、28b的按压力,纸张S在该环Lp2的顶部的位置被折叠(第二次的折叠)。在第二次的折叠动作中,搬送辊对22、27、折叠辊对26构成进行使纸张S的一部分夹入到折叠辊对28的辊隙280的第二夹持搬送动作的第二夹持搬送单元。
在此,假设通过第二次的折叠动作折叠的折叠位置β没有误差,假设在第二目标折叠位置β被折叠。根据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预先确定上述距离X2,以使这样纸张S的环Lp2的顶部U被引入到折叠辊对28的辊隙280而被折叠时的折叠位置β成为第二目标折叠位置β。
具体而言,当将如图11所示从纸张S的环Lp2的顶部U即将被引入到折叠辊对28的辊隙280之前的该顶部U的位置至纸张检测传感器52的检测位置52a为止的搬送路30上的距离设为X3时,预先知道距离X3,针对纸张S确定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所以能够通过从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减去距离X3来求出距离X2。
通过搬送辊对22、27、折叠辊对26、28的继续旋转,如图12所示以通过第二次的折叠而折叠的纸张S的折叠位置β为前头,纸张S在搬送路31上在用箭头D表示的搬送方向上被搬送。纸张S中的折叠位置β至折叠位置α的纸张部分相当于折回片SB。
在纸张S进一步被搬送而折叠位置α通过搬送辊对27之后(图13),还通过折叠辊对28(图14),进而纸张S的后端Se通过折叠辊对28,被配置于比折叠辊对28靠搬送方向下游的位置的纸张检测传感器53检测到时,搬送辊对22、27、折叠辊对26、28停止。通过了折叠辊对28的三折后的纸张S从搬送路31返回到搬送路20(图1),通过搬送辊对24被搬送到更下游侧。
(4)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的校正
在上述中说明了通过第一次的折叠而实际被折叠的纸张S的第一折叠长度L1m等于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的情况(实际的折叠位置和第一目标折叠位置α一致的情况)的例子,但如在“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中说明,由于搬送辊对22等各辊与纸张S之间发生滑动等,实际的折叠位置产生偏差,可能引起与第一目标折叠位置α不一致。
当在通过第一次的折叠动作实际折叠的阶段中现实的折叠位置产生偏差时,如果采用以该第一次的折叠位置为基准进行第二次的折叠动作的结构,则在第二次的折叠动作中折叠的折叠位置β包含第一次的折叠位置的偏差所致的误差量,在第二次的折叠动作中折叠的折叠位置β也会产生偏差。
通过第二次的折叠动作而折叠的实际的折叠位置β产生偏差会导致三折后的纸张S的长度相对目标册子长度Ls(图2)产生偏差,在将相同的尺寸的多张纸张依次三折之后,将该各纸张S捆束来制作册子的情况下,会做出针对每个纸张其长度未对齐的册子。
另外,在例如将把A3尺寸的纸张S通过三折折叠至与A4尺寸同等的大小而得到的纸张与其它A4尺寸的纸张束重叠来制作册子的情况下,三折后的纸张S的长度的偏差越大,从A4尺寸的纸张束向外露出的量越变得过大、或者相对A4尺寸的纸张束越变得过小。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做成如下结构:检测通过第一次的折叠动作被折叠的实际的折叠位置α和第一目标折叠位置α的差分,并根据该差分的大小校正用于确定第二次的折叠位置β的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从而在第二次的折叠动作中的折叠位置β排除由于第一次的折叠位置α的偏差所致的误差,降低三折后的纸张S的长度的偏差。以下,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校正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的结构作为实施例,将不进行该校正的结构(与以往相当)作为比较例,使用图15和图16说明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册子长度Ls的偏差如何变化。
图15是用于说明实施例中的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的校正的图。
图15(a)是表示将一张纸张S在第一目标折叠位置α和第二目标折叠位置β处三折的情况下的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目标册子长度Ls以及前端材料目标值Fs的关系的示意图。在此,前端材料表示折回片SA与SB的搬送方向长度的差分,具有Fs=(L2s-L1s)的关系。前端材料目标值Fs根据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和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的大小确定,还可能有例如0mm的情况。还能够采用从用户通过上述受理单元受理该前端材料目标值Fs的大小的结构。
图15(b)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次的折叠动作之后的纸张S的图,表示通过第一次的折叠所折叠的实际的折叠长度(第一折叠长度)L1m起因于上述滑动等而比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短距离E1的情况的例子。该距离E1成为误差,第一折叠长度L1m通过(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E1)表示。
图15(c)是用于说明根据由于第一次的折叠动作而产生的误差E1校正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的方法的图,将对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加上误差E1而得到的值设定为校正之后的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由于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如图11所示根据距离X2的大小来确定,所以如果根据误差E1校正距离X2的大小,则成为实质上校正了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
图15(d)是表示根据校正之后的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进行三折之后的纸张S中的实际的第一折叠长度L1m、实际的第二折叠长度L2m、实际的册子长度Lm以及实际的前端材料长度Fm的关系的示意图。
第一折叠长度L1m通过(L1s-E1)表示,第二折叠长度L2m通过(L2s+E1-E2)表示。在此,E2表示由于在第二次的折叠动作时产生的上述滑动等而引起的折叠位置β的偏差(误差),在此示出第二折叠长度L2m在第二次的折叠动作时变短E2的情况的例子。
前端材料长度Fm通过第一折叠长度L1m与第二折叠长度L2m的差表示,存在Fs=(L2s-L1s)的关系,所以通过(Fs+2×E1-E2)表示。
在将纸张S的搬送方向长度(纸张长度)设为L时,具有L=(L1m+L2m+Lm)的关系,并且,还具有L=(L1s+L2s+Ls)的关系、L1m=(L1s-E1)的关系、L2m=(L2s+E1-E2)的关系,所以根据这些关系,能够用(Ls+E2)表示册子长度Lm。在该册子长度Lm的式中包含通过第二次的折叠动作折叠的折叠位置β的误差E2,但可知第一次的折叠动作中的折叠位置α的误差E1被排除。
如图16(a)所示在比较例中,即使第一次的折叠动作中的折叠位置α从第一目标折叠位置α偏移,也不进行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的校正。因此,如图16(b)所示,第二折叠长度L2m通过(L2s-E2)表示,册子长度Lm为(Ls+E1+E2)。
即,在比较例中,在册子长度Lm中包含第一次的折叠动作中的折叠位置α的误差E1和第二次的折叠动作中的折叠位置β的误差E2这两方,相比于排除误差E1的实施例,册子长度Lm的偏差变大包含误差E1的量。换言之,可知相比于比较例,实施例与在册子长度Lm中不包含误差E1相应地,能够降低册子长度Lm的偏差。
此外,在上述图15(b)中说明了第一折叠长度L1m比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变短距离E1的情况的例子,但例如在变长距离E1的情况下,L1m为(L1s+E1),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被校正为(L2s-E1)。在该情况下,误差E1也被排除,如图15(d)所示,册子长度Lm为(Ls+E2),所以与变短距离E1的情况同样地,能够降低册子长度Lm的偏差。
(5)控制部21c的结构
图17是表示控制部21c的结构的框图。
如该图所示,控制部21c具备中央处理部71、定时器72a、72b以及存储部73。
中央处理部71为了后处理装置2中的后处理而执行预定的程序,使得执行针对纸张S的装订、纸张折叠等后处理。另外,中央处理部71对用于驱动马达M1~M7、切换爪驱动致动器38的驱动器90~97输出用于控制马达M1~M7、切换爪驱动致动器38的控制信号。
在此,驱动马达M1被用于对搬送辊对24、25、29进行旋转驱动。
搬送马达M2被用于对搬送辊对22进行旋转驱动。
搬送马达M3被用于对搬送辊对23进行正转和逆转驱动。
第一折叠马达M4被用于对折叠辊对26进行旋转驱动。
搬送马达M5被用于对搬送辊对27进行正转和逆转驱动。
第二折叠马达M6被用于对折叠辊对28进行旋转驱动。
装订器马达M7被用于通过驱动设置在装订组件33的装订夹钳(未图示:钉入订书钉的部分)来对纸张束钉入订书钉而对纸张束进行装订。
切换爪驱动致动器38是用于切换爪35的驱动的致动器,例如由螺线管等构成。
定时器72a被用于上述时间ta的计时,定时器72b被用于上述时间t2的计时。
在存储部73中存储有中央处理部71执行的程序、该程序的执行所需的数据、针对不同的各个纸张尺寸分别对应了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目标册子长度Ls、距离X1、X2、X3、时间tc、td、纸张搬送速度V以及距离Di的各数据的信息。
中央处理部71构成为能够与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通信,受理来自图像形成装置1的后处理(三折、装订)的执行指示、要实施后处理的纸张尺寸、纸张张数等信息,根据所受理的指示、信息,执行后处理。此外,也可以做成如下结构:将从用户等受理该信息的输入操作的受理部设置到后处理装置2,代替图像形成装置1而从该受理部获取该信息。
此外,中央处理部71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单元)等处理器。
(6)三折动作的处理内容
图18是表示三折动作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通过控制部21c的中央处理部71针对每一张纸张S从图像形成装置1受理折叠模式的执行指示,执行该处理。
如图18所示依次执行第一折叠动作(步骤S1)、第一折叠长度测定(步骤S2)、第二折叠长度的校正(步骤S3)、第二折叠动作(步骤S4)。
图19是表示第一折叠动作的子例程的内容的流程图。
如该图所示,使搬送辊对22旋转,并且使搬送辊对23正转(步骤S11)。由此,纸张S通过搬送辊对22、23在搬送方向B上被搬送(图3)。
获取距离X1的值(步骤S12)。通过读出存储在上述存储部73中的X1的数据,进行该获取。
判断是否由纸张检测传感器51检测出搬送中的纸张S的前端Sf(步骤S13)。通过是否检测到纸张S的前端Sf通过纸张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位置51a,进行该判断。
在判断为由纸张检测传感器51检测出纸张S的前端Sf时(在步骤S13中“是”),判断从该检测时间点起的纸张S的搬送距离是否达到距离X1(步骤S14)。通过从由纸张检测传感器51检测出纸张S的前端Sf起的经过时间是否达到时间t1,进行该判断。
在判断为纸张S的搬送距离达到X1时(在步骤S14中“是”)(图4),使搬送辊对23停止(步骤S15)。由此,开始形成纸张S的环Lp1(图5)。
在判断为从搬送辊对23的旋转停止起经过纸张S的环Lp1的形成所需的时间tc时(在步骤S16中“是”),使搬送辊对22停止(步骤S17)。从存储部73读出时间tc的值。
然后,使搬送辊对22、27、折叠辊对26的旋转和搬送辊对23的逆转同时开始(步骤S18)并返回。由此,对纸张S实施第一次的折叠(图6、图7)。此外,如果能顺利地进行第一次的折叠动作,则不限于在搬送辊对22暂时停止之后(步骤S17),使搬送辊对22、27、折叠辊对26的旋转和搬送辊对23的逆转同时开始(步骤S18)这样的方法,还能够采用例如不使搬送辊对22停止而使搬送辊对27、折叠辊对26的旋转和搬送辊对23的逆转同时开始的方法。
图20是表示第一折叠长度测定的子例程的内容的流程图。
如该图所示,判断是否由纸张检测传感器51检测出纸张S的前端Sf(步骤S21)(图7)。
在判断为由纸张检测传感器51检测出纸张S的前端Sf时(在步骤S21中“是”),使定时器72a的计数起动(步骤S22)。接下来,在判断为由纸张检测传感器52检测出纸张S的折叠位置α(现实的折叠位置)时(在步骤S23中“是”)(图8),获取当前的定时器72a的计数值(时间ta),并且使其它定时器72b的计数起动(步骤S24)。在使定时器72a复位之后(步骤S25),使搬送辊对23停止(步骤S26)。
然后,获取纸张搬送速度V、传感器之间的纸张搬送路上的距离Di的值(步骤S27、S28)。通过从存储部73读出各值的数据,进行该获取。使用所获取的各值,根据上述(式1)计算通过第一次的折叠而折叠的实际的第一折叠长度L1m(步骤S29),并返回。
在上述中设为在由纸张检测传感器51检测出纸张S的前端Sf之后,由纸张检测传感器52检测折叠位置α,但还可以有由于每一张纸张的纸张长度L、折叠位置α、β不同而其检测顺序相反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能够获取从由纸张检测传感器52检测出折叠位置α至由纸张检测传感器51检测出纸张S的前端Sf为止的时间作为ta,通过接下来的(式2)求出第一折叠长度L1m。
L1m=Di+(V×ta)…(式2)
通过这样根据纸张S的前端Sf和折叠位置α中的哪一个先被检测到的检测顺序区分使用两个(式1)、(式2),能够求出第一折叠长度L1m,但例如通过如下的结构,还能够仅使用其中的某一个式来计算第一折叠长度L1m。
即,能够针对三折对象的不同尺寸的纸张S中的、搬送方向长度为最大尺寸的纸张S确定纸张检测传感器51、52的相对的位置关系,以在检测出纸张S的前端Sf之后检测出折叠位置α。如果这样构成,则针对比最大尺寸小的尺寸的纸张S也能够设为与最大尺寸的情况相同的检测顺序,所以能够仅使用上述(式1)来计算第一折叠长度L1m。
代替此,例如还能够针对最小尺寸的纸张S确定纸张检测传感器51、52的相对的位置关系,以在检测出折叠位置α之后检测出纸张S的前端Sf。如果这样构成,则针对比最小尺寸大的尺寸的纸张S,也能够设为与最小尺寸的情况相同的检测顺序,所以能够仅使用上述(式2)来计算第一折叠长度L1m。
如果采用仅使用某一个式的结构,则不需要根据检测顺序选择两个式中的一个式的处理,所以相应地能够减轻控制部21c的CPU等的处理负担。
图21是表示第二折叠长度的校正的子例程的内容的流程图。
如该图所示,获取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以及距离X2的值(步骤S31)。通过读出设定在存储部73中的各值的数据,进行该获取。然后,根据(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第一折叠长度L1m),计算第一折叠长度的误差E1(步骤S32)。关于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使用在步骤S31中所获取的值,关于第一折叠长度L1m,使用通过上述步骤S29所计算出的值。在执行该步骤S32时,控制部21c作为检测所设定的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和实际的第一折叠长度L1m的差(相当于E1)的检测单元发挥功能。
此外,在上述中,先计算第一折叠长度L1m(步骤S29),使用计算值来计算误差E1(步骤S32),但不限于此。是能够求出误差E1的方法即可。
例如,能够从(式1)和(E1=L1s-L1m)的关系,导出表示E1=L1s-(Di-V×ta)的(式1a)。如果使用该(式1a),则不需要计算第一折叠长度L1m(步骤S29),所以无需在直至用于计算误差E1(步骤S32)的期间存储着计算值。另外,如果能够用其它传感器等测量从纸张S的前端Sf至折叠位置α的期间的距离(折回片SA的宽度),则还能够使用该测量值。
判断误差E1是否为0(步骤S33)。如果是误差E1=0(在步骤S33中“是”),则转移到步骤36。如果误差E1不为0(在步骤S33中“否”),则校正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的大小,具体校正为(L2s+E1)(步骤S34)。在执行该步骤S34时,控制部21c作为在执行第二次的折叠动作之前根据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和第一折叠长度L1m的差的大小来校正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的校正单元发挥功能。
然后,根据当前(校正后)的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的大小,校正在步骤S31中所获取的距离X2(步骤S35),转移到步骤S36。通过从该距离X2减去误差E1来进行该校正。校正之后的距离X2等于从当前的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减去距离X3(恒定值)而得到的值。
在步骤S36中,根据距离X2(在进行了上述校正的情况下为校正之后的值)的大小,计算从通过纸张检测传感器52检测到纸张S的折叠位置α的检测时间点(图8)至应使搬送辊对27停止的时间点为止的时间t2(步骤S36)。通过如上所述X2除以V来进行该计算。
在判断为定时器72b的计数值达到时间t2时(在步骤S37中“是”),使搬送辊对27停止(步骤S38)(图9)。由此,开始形成纸张S的环Lp2(图10)。
对定时器72b进行复位(步骤S39),在判断为从搬送辊对27的旋转停止起经过了形成纸张S的环Lp2所需的时间td时(在步骤S40中“是”),使搬送辊对22、折叠辊对26停止(步骤S41)(图11),并返回。从存储部73读出时间td的值。
图22是表示第二折叠动作的子例程的内容的流程图。
如该图所示,使搬送辊对22、折叠辊对26、28的旋转和搬送辊对27的逆转同时开始(步骤S51)。由此,对纸张S实施第二次的折叠(图12~图14)。控制部21c作为控制单元发挥功能,该控制单元在执行上述步骤S35~S41以及步骤S51~S53时,在执行第二次的折叠动作时,控制作为第二折叠单元的搬送辊对22、27、折叠辊对26、28的旋转,以在从通过第一次的折叠动作而折叠的实际的折叠位置α离开校正之后的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s2的位置被折叠。
此外,如果能顺利地进行第二次的折叠动作,则不限于在搬送辊对22和折叠辊对26暂时停止之后(步骤S41),使搬送辊对22、折叠辊对26、28的旋转和搬送辊对27的逆转同时开始(步骤S51)这样的方法,还能够采用例如不使搬送辊对22和折叠辊对26停止而使折叠辊对28的旋转和搬送辊对27的逆转同时开始的方法。
然后,在判断为由纸张检测传感器53检测出纸张S的后端Se时(在步骤S52中“是”),使搬送辊对22、27、折叠辊对26、28停止(步骤S53),并返回。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第一次的折叠位置α相对第一目标折叠位置偏移,由于根据实际的第一折叠长度L1m和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的差的大小校正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所以能够相比于如比较例那样在包含第一次的折叠位置的误差的状态下执行第二次的折叠动作的结构,降低三折后的片材的长度的偏差。
在上述中,作为三折说明了Z折叠的情况的例子,但卷绕三折的情况也同样地,能够通过检测实际的第一折叠长度L1m来校正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在卷绕三折的情况下,构成为图10所示的搬送路31和折叠辊对28隔着搬送路30配置于左右对称的位置(在该图中,搬送路30的右侧),环Lp2的顶部U形成为朝向该图的右方向,被引入到配置于搬送路30的右侧的折叠辊对28。
〔2〕实施方式2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分别设置进行第一次的折叠的折叠辊对26(第一折叠辊对)和进行第二次的折叠的折叠辊对28(第二折叠辊对)的结构例,但在实施方式2中,第一折叠辊对和第二折叠辊对共用一个折叠辊,这点与实施方式1不同。以下,为了避免重复说明,关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内容,省略其说明,关于相同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的符号。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纸张折叠部211a的结构的图。
如该图所示,纸张折叠部211a具备搬送辊对22和折叠辊对231及261。
折叠辊对231(第一折叠辊对)包括折叠辊23a和与折叠辊23a压接的折叠辊23b,折叠辊对261(第二折叠辊对)包括折叠辊26a和与折叠辊26a压接的折叠辊23b。在折叠辊对231和261中共用折叠辊23b。
折叠辊对231沿着搬送路20搬送纸张S,折叠辊对261沿着搬送路30搬送纸张S。折叠辊23a、23b、26a的各个构成为能够切换在该图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上同时旋转(正转)的状态和在反方向上同时旋转(逆转)的状态。
在从图像形成装置1向后处理装置2送来纸张S之前,搬送辊对22和折叠辊对231正转。
然后,从图像形成装置1输出的纸张S在搬送路20上通过搬送辊对22、折叠辊对231在用箭头B表示的方向(搬送方向)上被搬送。
在纸张S被进一步搬送,如图24所示纸张S的搬送方向前端Sf通过纸张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位置51a之后被搬送距离X1时,折叠辊23a、23b、26a的旋转停止。
即使折叠辊23a、23b、26a的旋转停止,搬送辊对22也继续旋转,成为在纸张S的前端侧停止的同时后端侧通过搬送辊对22在搬送方向上被搬送的状态,如图25所示,在搬送路20上的分支位置20a,在纸张S的一部分中形成向朝向折叠辊对261的辊隙26c的方向为凸状的环Lp1。环Lp1通过搬送辊对22的继续旋转而逐渐变大。
纸张S的环Lp1变大,在其顶部U即将到达折叠辊对261的辊隙26c之前,搬送辊对22暂时停止。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预先确定从折叠辊23a、23b、26a的旋转停止至搬送辊对22的旋转停止为止的时间tc。
在搬送辊对22停止之后,同时开始搬送辊对22的旋转和折叠辊23a、23b、26a的逆转。由此,纸张S的环Lp1的顶部U被引入到折叠辊对261的辊隙26c,纸张S在其环Lp1的顶部U的位置被两折(第一次的折叠)。
如图26所示,在第一次的折叠动作开始之后,通过搬送辊对22、折叠辊23a、23b、26a的继续旋转,以通过第一次的折叠而折叠的纸张S的折叠位置α为前头,纸张S在搬送路30上在用箭头C表示的搬送方向上被搬送。
然后,测量从在纸张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位置51a检测到纸张S的前端Sf(在当前时间点相当于后端)至通过进一步的继续搬送如图27所示在纸张检测传感器52的检测位置52a检测到纸张S的折叠位置α为止的时间ta。通过该时间ta的测量,计算通过第一次的折叠而折叠的实际的第一折叠长度L1m。在时间ta的测量和第一折叠长度L1m的计算中,使用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方法。
当通过搬送辊对22、折叠辊23a、23b、26a的继续旋转,如图28所示纸张S的折叠位置α通过纸张检测传感器52的检测位置52a之后被搬送距离X2时,折叠辊23a、23b、26a的旋转停止。在该停止之前,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结束基于第一折叠长度L1m和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的差分的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的校正和基于该校正的距离X2的校正(步骤S34、S35)的执行。
由于即使折叠辊23a、23b、26a的旋转停止,搬送辊对22的旋转也继续进行,所以在分支位置20a在纸张S的一部分中形成向朝向折叠辊对231的辊隙23c的方向为凸状的环Lp2。环Lp2逐渐地变大。
在纸张S的环Lp2变大而其顶部U到达折叠辊对231的辊隙23c时,搬送辊对22停止。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预先确定从折叠辊23a、23b、26a的旋转停止至搬送辊对22的旋转停止为止的时间td。
然后,同时开始搬送辊对22的旋转和折叠辊23a、23b、26a的正转。由此,纸张S的环Lp2的顶部U被引入到折叠辊对231的辊隙23c,纸张S在其环Lp2的顶部U的位置被折叠(第二次的折叠)。
通过各辊的继续旋转,如图29所示以通过第二次的折叠而折叠的纸张S的折叠位置β为前头,纸张S中的在搬送路20上存在的纸张部分在用箭头B表示的搬送方向上被搬送,同时在搬送路30上存在的纸张部分在用箭头F表示的搬送方向上被搬送。然后,在纸张S的后端通过折叠辊23a、23b之后,当检测出通过了纸张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位置51a时,各辊的旋转停止。
通过这样利用三个折叠辊23a、23b、26a构成第一折叠辊对231和第二折叠辊对261,能够将折叠辊的数量从四个降低为三个,相应地能够降低成本。
〔3〕实施方式3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搬送路30从搬送路20分支并在从该搬送路30进一步分支的搬送路31上配置有折叠辊对28的结构例,但在本实施方式3中,如图30所示折叠辊对281配置于从搬送路20分支的搬送路40,这点与实施方式1不同。
如图30所示,在实施方式3中,设置有从搬送路20的途中的分支位置20a朝向与搬送面正交的下方向分支的搬送路30和朝向斜上方向分支的搬送路40。该搬送路40的搬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未图示)在相比于搬送辊对23靠搬送路20上的搬送方向下游侧的合流位置(未图示)处与搬送路20合流。
搬送路30与实施方式1相同,但在实施方式3中,未配置实施方式1的搬送辊对27、搬送路31以及折叠辊对28。
搬送路40仅在实施方式3中设置,在搬送路40上配置有折叠辊对281。搬送辊对23和折叠辊对26分别构成为可正转逆转。
在这样的结构中,在如图30所示沿着搬送路20通过搬送辊对22、23在用箭头B表示的方向(搬送方向)上搬送的纸张S的前端Sf通过纸张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位置51a之后被搬送距离X1时,仅停止搬送辊对23的旋转。
由此,成为在纸张S的前端侧停止的同时后端侧通过搬送辊对22在搬送方向上被搬送的状态,如图31所示在搬送路20上的分支位置20a在纸张S的一部分中形成向朝向折叠辊对26的辊隙260的方向为凸状的环Lp1。
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纸张S的环Lp1的顶部U即将到达折叠辊对26的辊隙260之前,在搬送辊对22暂时停止之后,如图32所示,开始搬送辊对22的旋转、搬送辊对23的逆转以及折叠辊对26的正转。
由此,纸张S的环Lp1的顶部U被引入到折叠辊对26的辊隙260,纸张S被两折(第一次的折叠),以折叠位置α为前头,纸张S在搬送路30上在用箭头C表示的搬送方向上被搬送。
然后,在如图33所示在纸张S的折叠位置α通过纸张检测传感器52的检测位置52a之后被搬送距离X2时,停止搬送辊对23、折叠辊对26的旋转。在该停止之前与上述同样地结束基于第一折叠长度L1m和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的差分的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的校正和基于该校正的距离X2的校正的执行。
通过搬送辊对22的继续旋转,如图34所示在分支位置20a在纸张S的一部分中形成向朝向折叠辊对281的辊隙282的方向为凸状的环Lp2。
在纸张S的环Lp2变大而其顶部U到达折叠辊对281的辊隙282时,在搬送辊对22暂时停止之后,如图35所示同时开始搬送辊对22的旋转、折叠辊对26的逆转以及折叠辊对281的旋转。由此,纸张S的环Lp2的顶部U被引入到折叠辊对281的辊隙282,纸张S在其顶部U的位置被折叠(第二次的折叠)。
通过各辊的继续旋转,以通过第二次的折叠而折叠的纸张S的折叠位置β为前头,纸张S中的在搬送路40上存在的纸张部分在用箭头G表示的搬送方向上被搬送的同时,在搬送路30上存在的纸张部分在用箭头F表示的搬送方向上被搬送。然后,在由未图示的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纸张S的后端通过折叠辊对281时,各辊的旋转停止。
通过这样与配置进行第一次的折叠的折叠辊对26的搬送路30独立地设置从搬送路20分支的搬送路40的结构,即使在搬送路30的周边无法确保配置折叠辊对281的空间,也能够在搬送路40中配置折叠辊对281,设计的自由度提高。
此外,在上述中,说明了与搬送路30不同的搬送路40从搬送路20的途中的分支位置20a分支的结构例,但不限于搬送路40从与搬送路30相同的分支位置20a分支的结构。是可三折的结构即可,还能够做成例如搬送路40从在搬送路20上相比于分支位置20a向搬送方向(用箭头B表示的方向)的下游侧离开一定距离的分支位置分支的结构。
〔4〕实施方式4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分别配置有搬送辊对23和折叠辊对26、28的结构例,但在本实施方式4中,做成如图36所示未配置折叠辊对28,搬送辊对23兼作进行第二次的折叠动作的折叠辊对的结构,这点与实施方式1不同。搬送辊对23兼作折叠辊对,所以在实施方式4中,从搬送路30分支的搬送路31也未设置。搬送辊对23和折叠辊对26分别构成为可正转逆转。
在这样的结构中,在如图36所示沿着搬送路20通过搬送辊对22、23在用箭头B表示的方向(搬送方向)上搬送的纸张S的前端Sf通过纸张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位置51a之后被搬送距离X1时,仅停止搬送辊对23的旋转。
由此,如图37所示在搬送路20上的分支位置20a在纸张S的一部分中形成向朝向折叠辊对26的辊隙260的方向为凸状的环Lp1。
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纸张S的环Lp1的顶部U即将到达折叠辊对26的辊隙260之前,在搬送辊对22暂时停止之后,如图38所示开始搬送辊对22的旋转、搬送辊对23的逆转以及折叠辊对26的正转。
由此,纸张S的环Lp1的顶部U被引入到折叠辊对26的辊隙260,纸张S被两折(第一次的折叠),以折叠位置α为前头,纸张S在搬送路30上在用箭头C表示的搬送方向上被搬送。
然后,在如图39所示在纸张S的折叠位置α通过纸张检测传感器52的检测位置52a之后被搬送距离X2时,搬送辊对23、折叠辊对26的旋转停止。在该停止之前与上述同样地结束基于第一折叠长度L1m和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的差分的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的校正和基于该校正的距离X2的校正的执行。
通过搬送辊对22的继续旋转,如图40所示纸张S的一部分从分支位置20a形成向朝向搬送辊对23的辊隙230的方向为凸状的环Lp2。
在纸张S的环Lp2变大而其顶部U到达搬送辊对23的辊隙230时,在搬送辊对22暂时停止之后,如图41所示同时开始搬送辊对22的旋转、搬送辊对23的正转以及折叠辊对26的逆转。由此,纸张S的环Lp2的顶部U被引入到搬送辊对23的辊隙230,纸张S在其顶部U的位置被折叠(第二次的折叠)。
通过各辊的继续旋转,以通过第二次的折叠而折叠的纸张S的折叠位置β为前头,纸张S中的在搬送路20上存在的纸张部分在用箭头B表示的搬送方向上被搬送的同时,在搬送路30上存在的纸张部分在用箭头F表示的搬送方向上被搬送。然后,在检测出纸张S的后端通过纸张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位置51a时,停止各辊的旋转。
通过这样采用将进行第二次的折叠的折叠辊对与搬送辊对23兼用的结构,能够降低折叠辊对的数量,相应地能够降低成本。
此外,在实施方式4中,如图36所示,搬送辊对23由两个搬送辊23a、23b构成,折叠辊对26由两个折叠辊26a、26b。做成了这些搬送辊23a、23b中的配置于从搬送路20分支的搬送路(分支路)30所在侧的搬送辊23b兼作折叠辊26a和26b中的接近搬送辊23b这一方的折叠辊26b的结构,该结构相当于图23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结构。能够通过装置结构确定采用实施方式2的结构和实施方式4的结构中的哪一个。
本发明不限于在后处理装置中包含的片材折叠装置,也可以是对片材进行三折的方法。另外,也可以是计算机执行该方法的程序。进而,本发明所涉及的程序能够记录于例如磁带、软盘等磁盘、DVD-ROM、DVD-RAM、CD-ROM、CD-R、MO、PD等光记录介质等计算机可读取的各种记录介质,既有以该记录介质的方式进行生产、转让等的情况,也有以程序的方式经由包括因特网的有线、无线的各种网络、广播、电气通信线路、卫星通信等而传送、供给的情况。
(变形例)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当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考虑如以下的变形例。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针对每个纸张尺寸预先确定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和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的结构例,但不限于此。例如,还能够采用从用户通过操作部等受理单元受理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和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的设定输入来进行设定的结构。
另外,还能够采用受理三折后的目标册子长度Ls的设定输入的结构。在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例如如下所述获取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和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
即,预先确定可由用户设定目标册子长度Ls的范围,事先存储针对该范围内的目标册子长度Ls的各个值对应了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和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而成的表格。然后,从该表格读出与从用户设定输入的目标册子长度Ls对应的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和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
另外,代替此,针对纸张尺寸(纸张长度L)的每个大小,预先确定目标册子长度Ls、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以及前端材料目标值Fs的各基准值,在受理了由用户输入的目标册子长度Ls的设定输入时,求出所受理的长度和与纸张尺寸对应的目标册子长度Ls的基准值的差分。
根据该差分的大小,对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和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的至少一方的基准值进行变更,以使三折后的册子长度与由用户设定输入的纸张长度一致。
如上所述,有纸张长度L=(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目标册子长度Ls)、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前端材料目标值Fs)的关系,所以具有接下来的(式3)、(式4)的关系。
L1s=(L-Ls-Fs)/2…(式3)
Fs=(L2s-L1s)…(式4)
在前端材料目标值Fs的长度固定的情况下,根据由用户设定输入的目标册子长度和基准值的差分,以满足(式3)的方式将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从基准值变更,由此能够获取与由用户输入的目标册子长度的设定输入相伴的变更之后的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另外,如果前端材料目标值Fs的长度也可以变更,则在满足(式3)、(式4)的范围内,将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和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的至少一方从其基准值变更,由此能够获取变更之后的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将由用户输入的目标册子长度设为Ls,并知道纸张长度L,所以能够通过预先求出或者计算满足(式3)、(式4)的L1s、L2s、Fs的值的组合来实现。
同样地,还能够采用受理前端材料目标值Fs的设定输入的结构。在该结构的情况下,在例如目标册子长度Ls固定的情况下,能够以满足(式3)的方式将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从基准值变更。另外,如果目标册子长度Ls的长度也可以变更,则能够在满足(式3)、(式4)的范围内,将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和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2s的至少一方从其基准值变更。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三折的方法,说明了如图2所示先折叠纸张S的折回片SA、接着折叠折回片SC的方法(从短边折叠的方法)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例如,还能够采用先折叠纸张S的折回片SC、接着折叠折回片SA的方法(从长边折叠的方法)。
图42、图43是用于说明从长边折叠的方法的图,表示具备搬送辊对201和两个折叠辊对202、203的结构例。此外,折叠辊对202兼作搬送辊对。
图42(a)表示纸张S通过搬送辊对201和折叠辊对202在用箭头B表示的方向(搬送方向)上被搬送,在纸张S的前端Sf通过纸张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位置51a之后被搬送距离X1的状态。在该图中,将搬送辊对201和折叠辊对202的旋转方向设为正转。
在纸张S的前端Sf从纸张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位置51a被搬送距离X1时,如图42(b)所示在将折叠辊对202从正转切换为逆转的同时,开始折叠辊对203的正转。由此,纸张S中的比折叠辊对202靠检测位置51a侧的纸张部分在用箭头E表示的方向上被搬送的同时,通过搬送辊对201继续搬送,所以在搬送辊对201与折叠辊对202之间存在的纸张部分中形成环Lp1。
在所形成的环Lp1的顶部U被引入到折叠辊对203的辊隙213时,纸张S在其顶部U的位置被折叠(第一次的折叠)。该折叠位置相当于图2所示的折叠位置β。
在通过各辊继续旋转,以纸张S的折叠位置β为前头搬送纸张S,如图42(c)所示,纸张S的折叠位置β到达纸张检测传感器52的检测位置52a,通过进一步的搬送,如图42(d)所示,纸张S的折叠位置β从纸张检测传感器52的检测位置52a被搬送距离X2时,折叠辊对202从逆转切换为正转,同时折叠辊对203从正转切换为逆转。
由此,如图43(a)所示,在纸张S中的在搬送辊对201与折叠辊对203之间存在的纸张部分中形成环Lp2的同时,相比折叠辊对202存在于检测位置51a侧的纸张部分在用箭头B表示的方向上被搬送。
在所形成的环Lp2的顶部U被引入到折叠辊对202的辊隙212时,纸张S在其顶部U的位置被折叠(第二次的折叠)。该折叠位置相当于图2所示的折叠位置α。
在通过各辊继续旋转,如图43(b)所示,以纸张S的折叠位置α为前头搬送纸张S,纸张S的后端Se通过折叠辊对202时,停止各辊的旋转。
图43(c)示意性地表示通过本变形例所涉及的从长边折叠的方法进行三折之后的纸张S,用β表示第一次折叠的位置,用α表示第二次折叠的位置。
在本变形例中,通过第一次的折叠动作,册子长度Lm的大小(折回片SC的长度)被确定,所以在第一次的折叠动作中,由于上述滑动等,折叠位置β针对每一张纸张S产生偏差,册子长度Lm的大小产生偏差,由于该册子长度Lm的偏差,前端材料长度Fm产生偏差。
为了排除第一次的折叠所致的折叠位置β的误差即目标册子长度Ls和实际的册子长度Lm的差分的影响来抑制前端材料长度Fm的偏差,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能够与该误差相应地使第二次的折叠位置α从本来的目标折叠位置偏移,即校正折回片SB的本来的长度(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s2)。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能够通过校正图42(d)所示的距离X2来校正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s2。
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s2的校正等于通过抑制三折后的纸张S的折回片SA的长度的偏差来抑制前端材料长度Fm的偏差。
在本变形例的从长边折叠的方法中,第一次的折叠位置的误差体现在册子长度Lm(折回片SC的长度),所以在应用上述(式1)时,通过将图43(c)所示的册子长度Lm如图42(c)所示置换为L1m,能够求出实际的第一折叠长度L1m(第一折叠长度测定:图20)。此外,(式1)中包含的时间ta相当于从在图42(b)中在用箭头E表示的方向上搬送中的纸张S的前端Sf通过纸张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位置51a至在图42(c)中纸张S的折叠位置β到达纸张检测传感器52的检测位置52a为止的时间,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通过定时器72a进行计时。此外,图42(c)所示的Di相当于图8所示的Di,图42(c)所示的(ta×V)相当于上述(式1)、(式2)的(V×ta)。
求出所求出的第一折叠长度L1m(实际的册子长度Lm)与第一目标折叠长度L1s(目标册子长度Ls)的差分E1,根据所求出的差分E1的大小,校正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s2(第二折叠长度校正:图21)。
这样在本变形例中也能够针对每个纸张S,通过第二目标折叠长度Ls2的校正,相比于不进行该校正的比较例,抑制前端材料长度Fm的偏差,即三折后的纸张S的长度(折回片SA的长度的)的偏差。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通过辊对进行纸张S的搬送、纸张S的折叠的各个,但只要能够进行纸张S的搬送、三折,则不限于此,能够使用例如由包括辊、带等的一对旋转体构成的旋转体对。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第一次的折叠动作中,通过利用所旋转的搬送辊对22的纸张搬送力在纸张S中形成环Lp1,并使该环Lp1的顶部引入到折叠辊对26的辊隙260,来进行纸张S的两折的结构例,但不限于此。例如,还能够采用在纸张S横跨搬送辊对22、23的状态下在分支位置20a将纸张S的一部分用板状的压入部件压入到折叠辊对26的辊隙260的结构。
该压入部件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在压入动作以外时在搬送路20外待机,在压入动作时从搬送路20之外在横切搬送路20的方向上移动,用压入部件的前端将纸张S中的与第一目标折叠位置相当的部分压入到折叠辊对26的辊隙260。关于第二次的折叠动作,也能够采用同样的结构。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分别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和包括纸张折叠部21a的后处理装置2的情况的例子,但不限于此,还能够采用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纸张折叠部21a作为片材折叠装置的结构。
另外,也可以分别组合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变形例的内容。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广泛应用于具有折叠片材的功能的片材折叠装置。

Claims (12)

1.一种片材折叠装置,通过利用第一折叠单元的第一次的折叠动作折叠片材之后,进而通过利用第二折叠单元的第二次的折叠动作折叠片材,由此对片材进行三折,所述片材折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获取单元,获取被设定为片材的一端至第一目标折叠位置的第一目标折叠长度的值;
检测单元,在通过第一次的折叠动作实际折叠的阶段中,检测片材的一端至现实的折叠位置的第一折叠长度和所设定的所述第一目标折叠长度的差;
第二获取单元,获取被设定为执行第二次的折叠动作的情况下的所述第一目标折叠位置至第二目标折叠位置的第二目标折叠长度的值;
校正单元,在执行第二次的折叠动作之前,根据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差的大小,校正所述第二目标折叠长度;以及
控制单元,在执行针对所述片材的第二次的折叠动作时,控制所述第二折叠单元,以使得在从通过第一次的折叠动作折叠的实际的折叠位置离开所述校正后的第二目标折叠长度的位置被折叠,
在所述校正单元中,
在所述第一折叠长度比所述第一目标折叠长度短的情况下,将所获取的所述第二目标折叠长度校正为加长与所述第一折叠长度和所述第一目标折叠长度的差对应的量的值,
在所述第一折叠长度比所述第一目标折叠长度长的情况下,将所获取的所述第二目标折叠长度校正为缩短与所述第一折叠长度和所述第一目标折叠长度的差对应的量的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搬送路,搬送片材;以及
第一分支路,在所述搬送路的途中的第一分支位置从该搬送路分支,
所述第一折叠单元具备:
第一折叠辊对,配置于所述第一分支路;
第一夹持搬送单元,在片材横跨于在所述搬送路上相比所述第一分支位置靠搬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第一搬送路和靠下游侧的第二搬送路的状态下,进行使所述片材中的存在于所述第一分支位置的部分进入到所述第一分支路、并使该进入的部分的前头夹入到所述第一折叠辊对的辊隙的第一夹持搬送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单元具备:
第一检测部,在横跨所述第一搬送路和所述第二搬送路的状态的片材的所述搬送方向下游端由于所述第一夹持搬送动作的开始而在所述第二搬送路上在与所述搬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的期间,检测该片材的所述下游端;以及
第二检测部,在所述第一分支路上,针对通过所述第一夹持搬送动作夹入到所述第一折叠辊对的辊隙而被折叠的片材的折叠部,在通过所述辊隙之后检测,
根据所述第一检测部和所述第二检测部各自的检测结果,计算所述第一折叠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检测单元中,
在将所述片材的搬送速度设为V、
将利用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所述片材的下游端的检测位置设为第一检测位置、
将利用所述第二检测部检测所述片材的折叠部的检测位置设为第二检测位置、
将从所述第二搬送路上的所述第一检测位置经由所述分支位置至所述分支路上的所述第二检测位置为止的片材搬送路上的距离设为Di、
将计算出的所述第一折叠长度设为L1m时,
在利用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的检测时间点比利用所述第二检测部检测的检测时间点早的情况下,在将其差分的时间设为ta时,将利用如下的(式1)计算出的L1m的计算值作为所述第一折叠长度的计算值,
在利用所述第二检测部检测的检测时间点比利用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的检测时间点早的情况下,在将其差分的时间设为ta时,将利用如下的(式2)计算出的L1m的计算值作为所述第一折叠长度的计算值,
L1m=Di-(V×ta)…(式1)
L1m=Di+(V×ta)…(式2)。
5.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片材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搬送三折对象的片材中的、未进行所述第一次的折叠动作的状态的所述搬送方向长度为最大的尺寸的片材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检测部和所述第二检测部以使利用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的检测时间点比利用所述第二检测部检测的检测时间点早的方式被确定相对的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片材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搬送三折对象的片材中的、未进行所述第一次的折叠动作的状态的所述搬送方向长度为最小的尺寸的片材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检测部和所述第二检测部以使利用所述第二检测部检测的检测时间点比利用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的检测时间点早的方式被确定相对的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片材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分支路上具备在相比所述第一折叠辊对靠该第一分支路上的片材搬送方向的下游侧的途中位置进一步分支的第二分支路,
所述第二折叠单元具备:
第二折叠辊对,配置于所述第二分支路;以及
第二夹持搬送单元,在将所述第二分支路从所述第一分支路分支的位置设为第二分支位置、将所述第一分支路上的相比所述第二分支位置靠片材搬送方向的上游侧的搬送路设为第三搬送路、将靠下游侧的搬送路设为第四搬送路时,在通过所述第一次的折叠动作折叠的片材横跨所述第三搬送路和所述第四搬送路、并且通过所述第一次的折叠动作折叠的折回片存在于所述第四搬送路的状态下,进行使所述片材中的存在于所述第二分支位置的部分进入到所述第二分支路、并使该进入的部分的前头夹入到所述第二折叠辊对的辊隙的第二夹持搬送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片材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能够切换将所述第二搬送路上的片材在所述搬送方向上搬送的情况下的正转和在与所述搬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搬送的情况下的逆转的搬送辊对,
所述第一折叠辊对能够切换所述第一夹持搬送动作时的正转和与其反向的逆转,
所述第一折叠单元在所述第一夹持搬送动作时在使所述第一折叠辊对正转的同时使所述搬送辊对逆转,
所述第二折叠单元在通过所述第一次的折叠动作折叠的片材经由所述第一分支位置横跨所述第一搬送路和所述第一分支路、并且通过所述第一次的折叠动作折叠的折回片存在于所述第一分支路的状态下,在使所述第一折叠辊对逆转的同时使所述搬送辊对正转,进行使所述片材中的存在于所述第一分支位置的部分进入到所述第二搬送路、用所述搬送辊对的辊隙夹入该进入的部分的前头的第二夹持搬送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片材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送辊对包括隔着所述第二搬送路对置的第一搬送辊和第二搬送辊,
所述第一折叠辊对包括隔着所述第一分支路对置的第一折叠辊和第二折叠辊,
所述第一搬送辊和所述第二搬送辊中的配置于所述第一分支路所在侧的一方的搬送辊兼作所述第一折叠辊和所述第二折叠辊中的与所述一方的搬送辊近的一方的折叠辊。
10.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片材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在所述搬送路中在所述搬送方向上在与所述第一分支位置相同的位置或者下游侧的途中的位置分支的第二分支路,
所述第二折叠单元具备:
第二折叠辊对,配置于所述第二分支路;以及
第二夹持搬送单元,在将所述第二分支路从所述搬送路分支的位置设为第二分支位置时,在通过所述第一次的折叠动作折叠的片材经由所述第一分支位置横跨所述第一搬送路和所述第一分支路、并且通过所述第一次的折叠动作折叠的折回片位于所述第一分支路的状态下,进行使所述片材中的存在于所述第一分支位置的部分进入到所述第二搬送路、用所述第二折叠辊对的辊隙夹入该进入的部分的前头的第二夹持搬送动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片材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未进行所述第一次的折叠动作的状态的片材的一端至另一端的片材长度设为L,将所述第一目标折叠长度设为L1s,将所述第二目标折叠长度设为L2s(>L1s),将三折后的片材的目标册子长度设为Ls,将(L2s-L1s)设为前端材料目标值Fs时,根据片材长度L的大小,预先确定所述L1s、L2s、Ls、Fs的基准值,
所述片材折叠装置具备:
受理单元,从用户受理所述Ls或者所述Fs的值的输入;以及
变更单元,根据所述受理的输入值,变更所述L1s的基准值和所述L2s的基准值中的至少一方以满足如下的(式3)、(式4)的关系,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在所述L1s被变更的情况下,获取该变更之后的L1s作为第一目标折叠长度的设定值,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在所述L2s被变更的情况下,获取该变更之后的L2s作为第二目标折叠长度的设定值,
L1s=(L-Ls-Fs)/2…(式3)
Fs=(L2s-L1s)…(式4)。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图像形成部,在片材上形成图像;以及
片材折叠部,对形成有图像的片材进行三折,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片材折叠部,具备权利要求1~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片材折叠装置。
CN201710535167.1A 2016-07-07 2017-07-04 片材折叠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75856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34822A JP6790519B2 (ja) 2016-07-07 2016-07-07 シート折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34822 2016-07-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85622A CN107585622A (zh) 2018-01-16
CN107585622B true CN107585622B (zh) 2019-07-26

Family

ID=60947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35167.1A Active CN107585622B (zh) 2016-07-07 2017-07-04 片材折叠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790519B2 (zh)
CN (1) CN10758562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4682A (en) * 1998-11-23 2000-02-15 Xerox Corporation Automatically continuously variable fold position sheet folding system with automatic length and skew correction
CN101420498A (zh) * 2007-10-25 2009-04-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折叠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以及折叠处理方法
CN103863884A (zh) * 2012-12-14 2014-06-18 株式会社理光 纸张折叠设备、成像设备以及成像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95548B2 (ja) * 1987-07-29 1997-04-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複写機等の紙折り装置
JP3355490B2 (ja) * 1992-06-29 2002-12-09 ニスカ株式会社 紙片処理装置
JPH07277593A (ja) * 1994-04-11 1995-10-24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折り精度検査装置
JP2009126698A (ja) * 2007-11-28 2009-06-11 Ricoh Co Ltd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5725292B2 (ja) * 2011-06-28 2015-05-2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ジョブ設定装置
JP2013067504A (ja) * 2011-09-26 2013-04-18 Fuji Xerox Co Ltd 後処理装置、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処理装置および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15151247A (ja) * 2014-02-18 2015-08-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用紙折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30676A (ja) * 2014-07-29 2016-03-07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用紙折り装置
JP6409537B2 (ja) * 2014-12-04 2018-10-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折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4682A (en) * 1998-11-23 2000-02-15 Xerox Corporation Automatically continuously variable fold position sheet folding system with automatic length and skew correction
CN101420498A (zh) * 2007-10-25 2009-04-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折叠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以及折叠处理方法
CN103863884A (zh) * 2012-12-14 2014-06-18 株式会社理光 纸张折叠设备、成像设备以及成像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85622A (zh) 2018-01-16
JP6790519B2 (ja) 2020-11-25
JP2018002455A (ja) 2018-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16177B2 (en) Sheet folding apparatus,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769491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シートバッファ装置
JP2006030770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4765640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6997451B2 (en) Sheet post-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120271A (ja)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211723A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2013018653A (ja) 斜行補正を行う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後処理装置
CN107585622B (zh) 片材折叠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1638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905394B2 (en) Sheet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with an alignment-side determination feature
JP5980589B2 (ja) コイル状に巻かれたフィルムから種々の寸法のジャケットを連続的に形成する組立体及び方法
CN103224163A (zh) 对薄片束进行订钉处理的薄片后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7850160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JP2003267626A (ja) 折り装置、用紙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4238201A (ja) 後処理装置、その後処理装置が接続される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692455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20180021968A1 (en) Punching device,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system
JPH0632320A (ja) 帯束機付き記録装置
US7224933B2 (en) Sheet finish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479771B2 (ja) 製本システム及び製本装置
JP4432864B2 (ja) 穿孔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82677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108965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200127853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