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61882B - 调色剂、设置有该调色剂的显影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调色剂、设置有该调色剂的显影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61882B
CN107561882B CN201710524059.4A CN201710524059A CN107561882B CN 107561882 B CN107561882 B CN 107561882B CN 201710524059 A CN201710524059 A CN 201710524059A CN 107561882 B CN107561882 B CN 1075618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amorphous polyester
less
domains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240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61882A (zh
Inventor
松井崇
冈本直树
长岛裕二郎
田中启介
津田祥平
福留航助
水口卓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561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18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618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18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viscosity, solubility, melting temperature, softening temperatur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19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mensions of the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1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5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non-homogenuous distribution of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3Magnetic toner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0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0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06Polymers of alkenyl-aromatic compounds
    • G03G9/087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0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06Polymers of alkenyl-aromatic compounds
    • G03G9/087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G03G9/08711Copolymers of styrene with esters of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0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26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G03G9/08733Polymers of unsaturated polycarboxylic aci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75Natural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G03G9/08782Wax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5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acidity, molecular weight, sensitivity to reacta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调色剂、设置有该调色剂的显影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一种具有调色剂颗粒的调色剂,调色剂颗粒含有粘结剂树脂、非晶性聚酯和着色剂,其中调色剂的软化点为110℃以上且140℃以下;使用粘性试验机在探头端温度150℃和按压保持时间0.01秒下测量的、调色剂的应力的积分值f1为10g·m/秒以下;使用粘性试验机在探头端温度150℃和按压保持时间0.1秒下测量的、调色剂的应力的积分值f2为30g·m/秒以上。

Description

调色剂、设置有该调色剂的显影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子照相术、静电图像可视化的成像方法和调色剂喷射方法的调色剂。本发明还涉及设置有该调色剂的显影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打印机和复印机正在经历从模拟到数字化的过渡,这导致了优良的潜像再现性和高分辨率,同时特别是对打印机尺寸的减少也有很大的需求。
过去,经常使用打印机连接到网络,然后大量的个人将打印到此打印机。然而,近年来,为了进行本地打印,还存在将个人计算机(PC)和打印机两者定位在个人桌面上的强烈需求。因此,为了节省空间,强烈需要减小打印机的尺寸。
此外,还存在能提供高图像品质以及高稳定性、即使在长期使用期间也不会出现图像品质的波动这样的紧凑型打印机的大需求。
这里,当重点在于减小打印机尺寸时,主要缩小定影单元和缩小图像形成设备对于减小尺寸是有效的。
首先,为了支持定影单元的小型化,优选采用膜定影。膜定影有助于简化热源和设备结构,并且易于应用。这种膜定影需要能够以少量热量在低压下定影的调色剂。
为了减小图像形成设备的尺寸,优选采用无清洁器体系(cleanerless system)。无清洁器体系缺少清洁刮板和清洁器容器,并且使用调色剂承载构件将转印后剩余在静电潜像承载构件上的调色剂(以下也称为―未转印调色剂”)回收到显影装置,并且因此能够显著减小图像形成设备的尺寸(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5-173484号公报)。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15-152703号公报提出了作为具有改进的定影性能的调色剂的、用于显影静电图像的调色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含有着色剂和粘结剂树脂的调色剂颗粒,所述粘结剂树脂含有非晶性树脂(A)和与非晶性树脂(A)不同的非晶性聚酯树脂(B)。调色剂颗粒具有其中非晶性聚酯树脂(B)作为域相(domain phase)分散在包括非晶性树脂(A)的基质相中的域-基质结构(domain-matrix structure)。在调色剂颗粒截面的观察图像中,由于具有100nm以上的域径(domain diameter)的非晶性聚酯树脂(B)引起的域相的数均域径为100至200nm,具有500nm以上的域径的域相的面积相对于域相的总面积的比率为0%至10%。
发明内容
无清洁器体系也存在特有问题。
在无清洁器体系中,未转印的调色剂通过充电步骤并再次回收到显影装置中。因此,不仅在显影步骤中,而且在充电步骤和回收步骤中在构件之间施加应力,并且容易发生调色剂劣化,即外部添加剂的嵌入和调色剂破裂(toner cracking)。
例如,这种调色剂劣化倾向于增加在图像形成设备内的调色剂控制部件的控制不良的发生,并且促进了显影重影的产生。
为了抑制这些显影重影,以下是必要的:转印性的改进,外部添加剂的嵌入的抑制,和调色剂脆性的改进。
如上所述,通过施加膜定影,无清洁器体系和小型化定影单元对于减小打印机尺寸是有效的。可以容纳这种打印机的调色剂必须具有改进的转印性,必须显示出抑制外部添加剂的嵌入,必须具有改进的调色剂脆性,并且必须能够在低压和少量的热下进行定影。
此外,如上所述,已通过改进粘结剂树脂和/或聚酯树脂,改进了调色剂的定影性能。然而,在采用无清洁器体系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情况下,由于出现以下情况,仍然存在检讨空间:调色剂分散在长期使用后的图像的后端侧(以下也称为―定影拖尾(fixationtailing)”)并伴随有降低的转印性和控制不良的现象,以及伴随有控制不良的显影重影。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色剂,其即使在长期使用期间也能够提供抑制显影重影和定影拖尾的图像。本发明还提供设置有该调色剂的显影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本发明是一种含有调色剂颗粒的调色剂,所述调色剂颗粒含有粘结剂树脂、非晶性聚酯和着色剂,其中调色剂的软化点为110℃以上且140℃以下;使用粘性试验机(tacktester)在探头端温度(temperature for a probe end)150℃和按压保持时间(pressholding time)0.01秒下测量的、调色剂的应力的积分值f1为10g·m/秒以下;使用粘性试验机在探头端温度150℃和按压保持时间0.1秒下测量的、调色剂的应力的积分值f2为30g·m/秒以上。
本发明还是一种含有调色剂颗粒的调色剂,所述调色剂颗粒含有着色剂、非晶性聚酯和含有乙烯基树脂的粘结剂树脂,其中调色剂的软化点为110℃以上且140℃以下;非晶性聚酯具有衍生自碳数6以上且12以下的直链脂族二羧酸的单体单元和衍生自醇组分的单体单元;碳数6以上且12以下的直链脂族二羧酸的单体单元相对于衍生自构成非晶性聚酯的羧酸组分的总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0摩尔%以上且50摩尔%以下;和,在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调色剂颗粒的截面中,乙烯基树脂形成基质并且非晶性聚酯形成域,非晶性聚酯的域的数均直径为0.3μm以上且3.0μm以下,并且存在于在从所述截面的轮廓至所述截面的重心之间的距离的25%以内的区域中的非晶性聚酯的域,相对于非晶性聚酯的域的总面积的比例为30面积%以上且70面积%以下。
本发明还是一种显影设备,其包括使在静电潜像承载构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调色剂,和用于承载调色剂并将调色剂输送到静电潜像承载构件的调色剂承载构件,其中所述调色剂是根据本发明的调色剂。
本发明还是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静电潜像承载构件;用于使静电潜像承载构件充电的充电构件;用于使在静电潜像承载构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调色剂;以及用于接触静电潜像承载构件并输送调色剂的调色剂承载构件,其中所述调色剂承载构件回收在转印后残留在静电潜像承载构件上的调色剂,所述调色剂是根据本发明的调色剂。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以下描述并参考附图而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粘性试验机的示意图;
图2为示出显影设备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为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为示出显影设备的另一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和
图5为流动曲线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在本发明中,示出数值范围的表达如―XX以上且YY以下”,―XX-YY”和―XX至YY”,是指包括作为端点的下限和上限的数值范围。
本发明的调色剂为具有调色剂颗粒的调色剂,所述调色剂颗粒含有粘结剂树脂、非晶性聚酯和着色剂,其中调色剂的软化点为110℃以上且140℃以下;使用粘性试验机在探头端温度150℃和按压保持时间0.01秒下测量的、调色剂的应力的积分值f1为10g·m/秒以下;使用粘性试验机在探头端温度150℃和按压保持时间0.1秒下测量的、调色剂的应力的积分值f2为30g·m/秒以上。
首先将考虑定影期间调色剂分散在图像的后端侧的现象(即,定影拖尾)。定影拖尾的发生假设为由于定影期间由定影单元施加的热,来自介质例如纸的水蒸气流的突然生成使得调色剂被吹飞而引起的。特别地,当在线图像的线上如横线的调色剂呈现高的高度以及当调色剂不均匀地承载在介质上时,它易于发生。
因此,需要满足下列条件以抑制此定影拖尾:从定影单元施加热时能够瞬间发生调色剂至调色剂和调色剂至介质的附着;此外,未定影调色剂必须均匀地承载在介质上并且调色剂的高度必须不太高。
然而,如上所述,当在无清洁器体系中在构件之间施加应力时,容易发生调色剂劣化,即外部添加剂的嵌入和调色剂破裂,并且还容易发生调色剂流动性的降低。
当调色剂流动性降低时,在调色剂承载构件和调色剂控制构件之间的图像形成设备内的调色剂控制区域中容易发生不良控制,并且在线图像中的线如横线上容易呈现高调色剂高度的状态。
此外,当已经历劣化例如外部添加剂的嵌入和/或调色剂破裂的调色剂从静电潜像承载构件转印至例如介质时,得到不充分的转印并且调色剂在介质上的承载状态容易变得不均匀。
因此,在无清洁器体系中长期使用时,容易产生定影拖尾。另外,不仅可以看到定影拖尾,而且可以看到与上述不良控制相关的显影重影。
为了抑制该定影拖尾和显影重影,调色剂的耐久性和调色剂附着性必须共存。
已经研究了核-壳调色剂结构,以便使调色剂的耐久性和定影性能共存。这种核-壳调色剂形成在壳部分具有高软化点材料并且在核部分具有低软化点材料和/或增塑剂如脱模剂的结构。
然而,如在无清洁器体系中,在易于对调色剂施加应力的图像形成设备中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即使在壳部分中存在高软化点材料的情况下,核部分是柔软的并且由此调色剂劣化即调色剂破裂,已经容易出现。
结果,已不充分地抵制由于控制不良导致的显影重影和由于控制不良、转印不良和附着不良导致的定影拖尾。特别地,由于调色剂劣化导致的转印不良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倾向显著。
在进行详细研究之后,本发明人发现——通过使调色剂的软化点具有特定值并且使利用150℃的探针端温度和利用0.01秒和0.1秒的按压保持时间、使用粘性试验机测量的调色剂的应力的积分值具有特定值——即使在长期使用期间也可以获得抵制显影重影和定影拖尾的图像。
也就是说,即使在长期使用期间,通过使调色剂的软化点具有特定值,可以抑制调色剂劣化,即外部添加剂的嵌入和调色剂破裂。
另外,特定值也用于使用粘性试验机测量的应力的积分值。这使得在定影期间的调色剂附着性与在图像形成期间和转印期间的调色剂流动性共存成为可能,因此,即使在长期使用期间也可以获得抵制显影重影和定影拖尾的图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调色剂的软化点为110℃以上且140℃以下,优选120℃以上且140℃以下,更优选125℃以上且135℃以下。
调色剂的软化点的控制对于抑制系统中的调色剂劣化至关重要,在该体系中容易对如在无清洁器体系中的构件之间的调色剂施加应力。
当调色剂的软化点为110℃以上时,还可以在常温下抑制调色剂劣化,即外部添加剂的嵌入和调色剂破裂。另一方面,考虑到定影性能,调色剂的软化点为140℃以下。当调色剂的软化点为140℃以下时,当从定影单元施加热和压力时,则调色剂能够经历变形。
调色剂的软化点可以通过调节调色剂的分子量、构成调色剂的粘结剂树脂的类型和分子量以及增塑剂如蜡的类型和含量来调节到指定的范围内。
如上所述,f1为10g·m/秒以下,f2为30g·m/秒以上,其中f1为探头端温度为150℃、按压保持时间为0.01秒、使用粘性试验机测量的调色剂的应力的积分值,并且f2为探头端温度为150℃、按压保持时间为0.1秒、使用粘性试验机测量的调色剂的应力的积分值。当调色剂满足这些条件时,转印性可以与定影拖尾的抑制共存。
在粘性试验的特定测量温度和保持时间、与定影期间调色剂颗粒至调色剂颗粒的附着性和调色剂/介质附着性之间发现相关性。发现基于这种相关性,当调色剂应力的各积分值都被带到特定值,定影拖尾可以被抑制。
首先,f2为30g·m/秒以上,更优选为35g·m/秒以上,甚至更优选为40g·m/秒以上。对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100g·m/秒以下,更优选为70g·m/秒以下。
当f2为30g·m/秒以上时,定影拖尾被抑制,因为这使得调色剂颗粒至调色剂颗粒的附着和调色剂/介质的附着在从定影单元施加热和压力时瞬时发生。使调色剂颗粒表面附近的附着性增加对于使该f2为30g·m/秒以上是至关重要的。调色剂颗粒表面附近的附着性的增加优选通过在调色剂颗粒表面附近定位低软化点树脂来实现。
当150℃的按压保持时间是短时间段,即0.1秒时,热传导难以进入调色剂颗粒的内部,因此即使调色剂颗粒内部的软化点已经降低仍难以实现附着性的增加。此外,如常规的核-壳结构,在调色剂颗粒表面存在高软化点材料的情况下,调色剂颗粒表面附近的熔融进一步受阻,附着性增加的实现受阻。
另一方面,当调色剂颗粒表面附近存在低软化点树脂时,即使在150℃的按压保持时间为短时间段即0.1秒,仍可在调色剂颗粒表面附近发生熔融,并且因此f2容易控制为30g·m/秒以上。
当在调色剂颗粒表面附近存在诸如脱模剂等低软化点材料时,在调色剂颗粒表面附近发生熔融,但是难以实现附着强度,这是不受欢迎的。
另一方面,使用其中与乙烯基树脂或非晶性聚酯一样具有分子缠绕结构的树脂容易引起附着强度的增加。
另一方面,上述f1为10g·m/秒以下,优选为8g·m/秒以下,更优选为6g·m/秒以下。虽然对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1g·m/秒以上。
按压保持时间在0.01秒的非常短的时间间隔内在150℃下测量的f1假设与在正常条件如常温下的调色剂的应力的积分值相关。
也就是说,当该f1为10g·m/秒以下时,显影步骤和转印步骤中的调色剂颗粒至调色剂颗粒的附着力降低,由此可以实现控制不良(control defect)的抑制和高转印性。
例如,调色剂颗粒表面附近的结构的调整可以用于使f1为10g·m/秒以下。
调色剂中的粘结剂树脂优选含有乙烯基树脂。
使粘结剂树脂含有乙烯基树脂有助于控制调色剂的软化点,并且有助于抑制长期使用期间的调色剂劣化。为了进一步改进这种控制和抑制,粘结剂树脂更优选为乙烯基树脂。此外,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粘结剂树脂可以含有已知用于调色剂的粘结剂树脂的树脂。
乙烯基树脂示例如下。
可以使用下述:
苯乙烯及其取代形式的均聚物,例如聚苯乙烯和聚乙烯基甲苯;
苯乙烯共聚物如苯乙烯-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萘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辛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基醚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乙基醚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基酮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和苯乙烯-马来酸酯共聚物;以及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醇缩丁醛,和聚丙烯酸树脂。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多种物质的组合使用。在上述中,从例如显影特性和定影性能的观点出发,优选苯乙烯共聚物。另外,更优选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这是因为它们还支持降低吸湿性并且可以改进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转印性。
非晶性聚酯优选具有衍生自醇组分的单体单元和衍生自碳数6以上且12以下的直链脂族二羧酸的单体单元,并且衍生自碳数6以上且12以下的直链脂族二羧酸的单体单元相对于衍生自构成非晶性聚酯的羧酸组分的总单体单元的含量优选为10摩尔%以上且50摩尔%以下。
这里,单体单元是指聚合物中单体物质的反应的状态。
通过使衍生自碳数6以上且12以下的直链脂族二羧酸的单体单元相对于衍生自构成非晶性聚酯的羧酸组分的总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0摩尔%以上且50摩尔%以下,在非晶性聚酯的峰分子量增加的状态下非晶性聚酯的软化点容易降低。这就有助于高耐久性和高附着性的共存。
例如,考虑到使用具有衍生自芳族二羧酸的单体单元和衍生自醇组分的单体单元的非晶性聚酯、而不是使用含有特定量的衍生自上述特殊的直链脂族二羧酸的单体单元的非晶性聚酯的情况,当非晶性聚酯的软化点降低时,峰分子量降低以保持高附着性,并且由于峰分子量的减少,耐久性因此呈下降趋势。
另外,使非晶性聚酯含有特定量的衍生自碳数6以上且12以下的直链脂族二羧酸的单体单元作为其构成组分,使得可以发生定影期间的瞬时熔融,因此有助于产生高附着性。
这种现象被假定是由以下引起的:直链脂族二羧酸链段经历折叠,并且非晶性聚酯随后容易呈现为疑似伪晶状态(pseudocrystalline state)的结构。
也就是说,从伪晶状态的形成来看,该直链脂族二羧酸中的碳数优选为6以上且12以下,更优选为6以上且10以下。
当直链脂族二羧酸中的碳数为6以上时,直链脂族二羧酸链段容易经历折叠,由此可以容易地形成疑似伪晶状态的结构,并且可发生定影期间的瞬时熔融,因此容易产生高的附着性。
另一方面,直链脂族二羧酸中的碳数为12以下,有助于非晶性聚酯的软化点和分子量的控制,因此容易实现耐久性和附着性之间的共存。
相对于衍生自构成非晶性聚酯的羧酸组分的总单体单元表示的、衍生自碳数6以上且12以下的直链脂族二羧酸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优选为10摩尔%以上且50摩尔%以下,更优选为15摩尔%以上且45摩尔%以下。
当该含量为10摩尔%以上时,非晶性聚酯的软化点容易降低。另一方面,当该含量为50摩尔%以下时,难以引起非晶性聚酯的峰分子量的降低。
用于获得非晶性聚酯的羧酸组分可以例举碳数6以上且12以下的直链脂族二羧酸和其它羧酸。
碳数6以上且12以下的直链脂族二羧酸的实例为己二酸,辛二酸,癸二酸和十二烷二酸。
除了碳数6以上且12以下的直链脂族二羧酸以外的羧酸可以示例如下。
二元羧酸组分的实例为马来酸,富马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琥珀酸,戊二酸和正十二碳烯基琥珀酸及它们的酸酐和低级烷基酯。
三元以上的多元羧酸组分的实例为1,2,4-苯三甲酸,2,5,7-萘三羧酸,均苯四酸和Empol三聚体酸及它们的酸酐和低级烷基酯。
前述中,优选使用对苯二甲酸,这是因为其能够维持高峰分子量并有助于维持耐久性。
除了双酚A及其衍生物,例如双酚A的环氧丙烷加成物之外,用于获得非晶性聚酯的醇组分可以示例如下。
二元醇组分的实例为双酚A的环氧乙烷加合物,乙二醇,1,3-丙二醇和新戊二醇。
三元以上的醇组分的实例为山梨糖醇,季戊四醇和二季戊四醇。
这些二元醇组分中的一种可以单独使用或可以使用多种化合物的组合,并且可以单独使用三元以上的醇组分中的一种或可以使用多种化合物的组合。
非晶性聚酯可以通过使用上述醇组分和羧酸组分的酯化反应或酯交换反应来制备。为了加速反应,可以在缩聚中适当使用已知的酯化催化剂,例如二丁基氧化锡。
作为非晶性聚酯的原料单体的羧酸组分与醇组分之间的摩尔比(羧酸组分/醇组分)优选为0.60以上且1.00以下。
从定影性能和耐热贮存性的观点出发,非晶性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45℃以上且75℃以下。
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可以通过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量来获得。
非晶性聚酯的峰分子量(Mp)优选为8,000以上且13,000以下,更优选为9,000以上且12,000以下。
当峰分子量(Mp)为8,000以上时,长期使用期间的调色剂劣化容易被抑制。另一方面,当峰分子量(Mp)为13,000以下时,在定影期间可以发生瞬时熔融,因此容易实现高附着性。
非晶性聚酯的软化点优选为85℃以上且105℃以下,更优选为90℃以上且100℃以下。
当软化点为85℃以上时,长期使用期间的调色剂劣化容易被抑制。另一方面,当软化点为105℃以下时,在定影期间可以发生瞬时熔融,因此容易实现高附着性。
为了将非晶性聚酯的峰分子量和软化点控制在上述范围内,非晶性聚酯优选为醇组分和羧酸组分的缩聚物,所述羧酸组分相对于总羧酸组分含有10摩尔%以上50摩尔%以下的碳数6以上且12以下的直链脂族二羧酸。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结剂树脂,非晶性聚酯的含量优选为5质量份以上且3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7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
当该含量为5质量份以上时,可以发生定影期间的瞬时熔融,因此容易实现高附着性。另一方面,当这个含量为30质量份以下时,长期使用期间的调色剂劣化容易被抑制。
调色剂的峰分子量(Mp)优选为15,000以上且30,000以下,更优选为20,000以上且30,000以下。
当调色剂的峰分子量(Mp)为15,000以上时,长期使用期间的调色剂劣化容易被抑制。另一方面,当调色剂的峰分子量(Mp)为30,000以下时,抑制了定影期间的熔融延迟(retardation of melting)。
在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到的调色剂颗粒的截面中,优选乙烯基树脂形成基质,非晶性聚酯形成域,并且存在于在从截面的轮廓至截面的重心之间的距离的25%以内的区域中的非晶性聚酯的域,相对于非晶性聚酯的域的总面积的比例为30面积%以上且70面积%以下。更优选45面积%以上且70面积%以下。
如上所述,与常规的非晶性聚酯相比,上述非晶性聚酯在峰分子量(Mp)增加的状态下控制软化点向下。
然而,当这种非晶性聚酯形成壳部分时,调色剂在长期使用期间呈现劣化趋势。此外,与乙烯基树脂相比,非晶性聚酯倾向于更容易地吸收水分,因此更容易看到与流动性降低相关的转印性降低和发生控制不良。
与此相反,在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到的调色剂颗粒的截面中,当乙烯基树脂形成基质,非晶性聚酯形成域,并且存在于在从截面的轮廓至截面的重心之间的距离的25%以内的区域中的非晶性聚酯的域、相对于非晶性聚酯的域的总面积的比例为30面积%以上且70面积%以下时,耐久性、转印性和附着性可以达到高水平。
通过在调色剂颗粒表面附近乙烯基树脂形成基质,容易抑制长期使用期间的调色剂劣化。此外,与在树脂的键合端具有羧酸基或羟基的非晶性聚酯相比,乙烯基树脂更容易抑制吸湿性,因此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更容易保持流动性,并且更容易抑制控制不良和转印性的降低。
另外,通过在调色剂颗粒表面附近使非晶性聚酯形成多个域,则可以在定影期间发生瞬时熔融,从而容易抑制定影拖尾。
基于上述情况,可以发生定影期间的瞬时熔融——并且容易抑制定影拖尾——当存在于在从调色剂颗粒截面的轮廓至截面的重心之间的距离的25%以内的区域中的非晶性聚酯的域,相对于非晶性聚酯的域的总面积的面积百分比(以下也称为―25%面积率”)为30面积%以上时。
另一方面,当该25%面积率为70面积%以下时,容易保持高温高湿度环境下的流动性,并且容易抑制控制不良和转印性的降低。
存在于在从调色剂颗粒截面的轮廓至截面的重心之间的距离的50%以内的区域中的非晶性聚酯的域,相对于非晶性聚酯的域的总面积的比例优选为80面积%以上且100面积%以下。更优选为90面积%以上且100面积%以下。
定影期间可能发生瞬时熔融——然后容易抑制定影拖尾——当存在于在从调色剂颗粒截面的轮廓至截面的重心之间的距离的50%以内的区域中的非晶性聚酯的域,相对于非晶性聚酯的域的总面积的面积百分比(以下也称为―50%面积率”)为80面积%以上时。
50%面积率为80面积%以上的规定也可以认为意思是在从―调色剂颗粒截面的重心”到―从调色剂颗粒截面的轮廓到截面的重心之间的距离的50%的边界线”的区域中,相对于非晶性聚酯的域的总面积,存在20面积%以下的非晶性聚酯的域。在这种情况下,调色剂的软化点容易控制为110℃以上,容易维持长期使用期间的流动性,并且容易抑制控制不良和转印性的降低。
此外,下式(1)中的关系优选由A和B满足,其中A为存在于在从调色剂截面的轮廓至截面的重心之间的距离的25%以内的区域中的非晶性聚酯的域的面积,和B为存在于在从截面的轮廓至截面的重心之间的距离的25%至50%的区域中的非晶性聚酯的域的面积。
式(1)A/B≥1.05
[A/B](在下文中也称为域面积比)优选为3.00以下。
下式(1)’中的关系更优选由该A和B满足。
式(1)’3.00≥A/B≥1.20
当A和B满足式(1)中的关系时,这表明非晶性聚酯的域朝向调色剂颗粒表面更偏在(skewed)。通过使非晶性聚酯的域朝向调色剂颗粒表面更偏在,则可以在定影期间发生瞬时熔融,并且容易抑制定影拖尾。
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调色剂颗粒的截面中的非晶性聚酯的域的数均直径优选为0.3μm以上且3.0μm以下,更优选为0.3μm以上且2.0μm以下。
当非晶性聚酯的域的数均直径为0.3μm以上时,f2容易控制为30g·m/秒以上,并且在定影期间熔融时与介质如纸的附着性和调色剂颗粒至调色剂颗粒的附着性得到改进,并且甚至更容易抑制定影拖尾。
另一方面,当非晶性聚酯的域的数均直径为3.0μm以下时,容易控制调色剂颗粒内非晶性聚酯的域的存在状态。另外,非晶性聚酯的域中调色剂颗粒至调色剂颗粒的变化性也可以减少。因此更容易抑制定影拖尾。
以下是在调色剂颗粒表面附近形成非晶性聚酯的域并用于控制非晶性聚酯的域的数均直径的措施的实例:调节非晶性聚酯的酸值和羟值;在非晶性聚酯的分子链末端位置赋予亲油性链段;调整非晶性聚酯和调色剂的软化点;和调整调色剂颗粒的制造条件。
非晶性聚酯的酸值优选为1.0mg KOH/g以上且10.0mg KOH/g以下,更优选为4.0mgKOH/g以上且8.0mg KOH/g以下。
当非晶性聚酯的酸值为1.0mg KOH/g以上时,25%面积率容易控制为30面积%以上。
另一方面,当非晶性聚酯的酸值为10.0mg KOH/g以下时,25%面积率容易控制为70面积以下。
非晶性聚酯的羟值优选为40.0mg KOH/g以下,更优选为30mg KOH/g以下。另外,下限虽然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为5mg KOH/g以上,更优选为10mg KOH/g以上。
当非晶性聚酯树脂的羟值为40.0mg KOH/g以下时,容易在调色剂表面附近形成非晶性聚酯的域。
优选在非晶性聚酯上的分子链末端位置赋予亲油性链段,以便将非晶性聚酯树脂的酸值控制为1.0mg KOH/g以上且10.0mg KOH/g以下,并将非晶性聚酯树脂的羟值控制为40.0mg KOH/g以下。
非晶性聚酯优选为在分子链末端位置具有亲油性链段的聚酯。
通过在非晶性聚酯的分子链末端位置上具有亲油性链段有利于与乙烯基树脂的相互作用,因此很容易控制非晶性聚酯的域存在的大小和位置。
通过与具有能够与非晶性聚酯的分子链末端反应的一价以上的官能团的化合物反应,可以在非晶性聚酯上的分子链末端位置赋予亲油性链段。
具有一价以上的官能团的化合物优选为选自由碳数10以上且30以下的脂族一元醇和碳数11以上且31以下的脂族一元羧酸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该化合物可例举十二烷酸(月桂酸),十四烷酸(肉豆蔻酸),十六烷酸(棕榈酸),十八烷酸(硬脂酸),二十烷酸(花生酸),二十二烷酸(山萮酸),二十四酸(木蜡酸),癸醇,月桂醇,肉豆蔻醇,鲸蜡醇,硬脂醇,花生四烯醇,山萮醇和二十四烷醇。
因此,非晶性聚酯优选为在分子链末端位置具有衍生自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结构的聚酯:碳数10以上且30以下的脂族一元醇和碳数11以上且31以下的脂族一元羧酸。
S85和S211优选满足下式(2)中的关系,更优选满足下式(2)’中的关系,其中S85为衍生自乙烯基树脂的峰强度,S211为衍生自非晶性聚酯的峰强度,在各情况下通过飞行时间型二次离子质谱法(TOF-SIMS)在调色剂上获得。
式(2) 0.30≤S211/S85≤3.00
式(2)’ 1.00≤S211/S85≤2.50
飞行时间型二次离子质谱法(TOF-SIMS)可以从调色剂颗粒表面提供几纳米的数据,从而可以识别调色剂颗粒最表层的构成材料。
在优选的结构中,非晶性聚酯具有衍生自双酚A的单体单元作为醇组分,因此S211为衍生自该双酚A的峰。
另外,在优选的结构中,乙烯基树脂为如上所述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因此S85为衍生自该丙烯酸丁酯的峰。
当S211/S85为0.30以上时,非晶性聚酯存在于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侧,由于这样,调色剂在定影期间可以经历瞬间熔融,因此容易抑制定影拖尾。
另一方面,当S211/S85为3.00以下时,容易抑制长期使用期间的调色剂劣化。
将[S211/S85]调整到指定范围的技术可以例举通过调整非晶性聚酯的酸值和羟值并调整调色剂颗粒的制造条件。
调色剂的重均粒径(D4)优选为5.0μm以上且12.0μm以下,更优选为5.5μm以上且11.0μm以下。
当重均粒径(D4)在指定范围内时,获得优良的流动性,并且便于控制构件处的摩擦带电,并且因此容易抑制显影重影并且可以实现在潜像上的忠实显影。
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优选为0.950以上且1.000以下,更优选为0.960以上且1.000以下。
调色剂颗粒呈现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为0.950以上的球形或近球形,并且流动性优良,容易获得均匀的摩擦带电性能,并且容易抑制控制不良。也很容易改进转印性。
调色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40.0℃以上且70.0℃以下。
当玻璃化转变温度在指定范围内时,可以在保持优良的定影性能的同时,改进调色剂的贮存稳定性和耐久性。
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可以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量。
必要时,调色剂颗粒可以含有电荷控制剂以增强带电特性。
尽管可以使用各种电荷控制剂,但特别优选提供快速充电速度并且可以稳定地保持一定电荷量的电荷控制剂。
电荷控制剂可以示例如下:
芳族羧酸的金属化合物,芳族羧酸例如水杨酸,烷基水杨酸,二烷基水杨酸,萘甲酸和二羧酸;偶氮染料和偶氮颜料的金属盐和金属配合物;在侧链位置具有磺酸或羧酸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硼化合物;尿素化合物;硅化合物;和杯芳烃。
当添加至调色剂颗粒的内部时,这些电荷控制剂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结剂树脂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且1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且5.0质量份以下。当添加至调色剂颗粒的外部时,考虑相对于100质量份调色剂颗粒,优选0.005质量份以上且1.0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0.010质量份以上且0.300质量份以下。
调色剂颗粒可以包含脱模剂以增强定影性能。
调色剂颗粒中脱模剂的含量优选为1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质量%以上且25质量%以下。
当脱模剂含量为1质量%以上时,容易抑制定影拖尾。当为30质量%以下时,则容易抑制长期使用期间的调色剂劣化。
脱模剂可以示例如下:
石油类蜡,如固体石蜡,微晶蜡,凡士林及其衍生物;褐煤蜡及其衍生物;费托法提供的烃蜡及其衍生物;聚烯烃蜡,例如聚乙烯及其衍生物;和天然蜡,例如巴西棕榈蜡和小烛树蜡,及其衍生物。
衍生物包括氧化物和与乙烯基单体的嵌段共聚物和接枝改性物。例如,以下也可以用作脱模剂:高级脂族醇,脂肪酸如硬脂酸和棕榈酸,酰胺蜡,酯蜡,硬化蓖麻油及其衍生物,植物衍生的蜡,和动物蜡。
在这些脱模剂中,从抑制定影拖尾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酯蜡和固体石蜡。
在这些脱模剂上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在温度升高测量期间由最大吸热峰的峰温度指定的熔点优选为60℃以上且140℃以下,更优选65℃以上且120℃以下。
当熔点为60℃以上时,容易实现长期使用期间调色剂劣化的抑制。另一方面,当熔点为140℃以下时,抑制低温定影性的降低。
如上所述,脱模剂的熔点为用DSC测量的最大吸热峰的峰温度。最大吸热峰的峰温度根据ASTM D 3417-99测量。
例如,来自PerkinElmer Inc.的DSC-7,来自TA Instruments的DSC 2920或来自TAInstruments的Q1000可用于该测量。
仪器检测部分的温度校正使用铟和锌的熔点,并且使用铟的熔解热(heat offusion)来校正热量。使用铝盘作为测量样品并安装空的铝盘作为参照来进行测量。
调色剂颗粒含有着色剂。另外,该着色剂优选含有磁性体(magnetic body)。
炭黑,磁性体,或通过使用黄色、品红色和青色着色剂的颜色混合提供黑色的黑色着色剂可用作黑色着色剂。
单组分显影系统是缩小打印机尺寸的有效手段。另一个有效的手段是消除将盒内的调色剂进给至调色剂承载构件的进给辊。对于这种无进给辊的单组分显影系统,磁性单组分显影系统是优选的,并且磁性调色剂优选使用磁性体作为调色剂的着色剂。通过使用这种磁性调色剂可以实现高的输送性和高着色性。
磁性体优选其中主组分为磁性氧化铁(其例如四氧化三铁或γ-氧化铁)的磁性体,并且其可以含有诸如磷,钴,镍,铜,镁,锰,铝,硅等元素。
通过氮吸附法的磁性体的BET比表面积优选为2.0m2/g以上且20.0m2/g以下,更优选为3.0m2/g以上且10.0m2/g以下。
磁性体的形状为例如多面体,八面体,六面体,球形,针状或鳞片状,并且从增加图像浓度的观点出发优选各向异性低的磁性体,例如多面体,八面体,六面体,球形等。
从调色剂中的色调和均匀分散性的观点出发,磁性体的数均粒径优选为0.10μm以上且0.40μm以下。
磁性体的数均粒径可以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测量。具体地,待观察的调色剂在环氧树脂中充分分散,然后在40℃的温度的气氛中固化2天,得到固化物。使用切片机由该固化物制备薄片样品,并且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在10,000×至40,000×的照相观察在视野中测量100个磁性体的粒径。基于磁性体的投影面积的圆当量直径计算数均粒径。也可以使用图像分析仪测量粒径。
关于调色剂颗粒内的磁性体的存在状态,优选磁性体不会在调色剂颗粒的表面露出,并且存在于距表面的内部。此外,磁性体含量及其存在状态优选从调色剂颗粒到调色剂颗粒均匀。可以例如通过对磁性体进行所需的疏水化处理并通过悬浮聚合进行调色剂颗粒的制造来制造具有这种分散状态的磁性体的调色剂。
磁性体可以例如通过以下方法制造。
首先,将碱如氢氧化钠——以相当于铁成分的当量或大于当量的量——添加到亚铁盐水溶液中以制备含有氢氧化亚铁的水溶液。吹入空气,同时使制备的水溶液的pH保持在7.0以上,并且在氢氧化亚铁上进行氧化反应,同时将水溶液加热至70℃以上,以产生将形成磁性氧化铁颗粒的核的种晶。
然后,向含有种晶的浆料中添加含有硫酸亚铁的水溶液,其量相对于先前添加的碱的添加量为约1当量。在将所得混合物的pH保持在5.0至10.0并吹入空气的同时,进行氢氧化亚铁的反应,以便使用种晶作为核生长磁性氧化铁颗粒。此时,可以通过自由选择pH,反应温度和搅拌条件来控制磁性氧化铁的形状和磁性。随着氧化反应进行,混合物的pH转变到酸性侧,但是混合物的pH优选不低于5.0。
氧化反应完成后,添加硅源例如硅酸钠,将混合物的pH调整至5.0以上且8.0以下,在磁性氧化铁颗粒的表面形成硅涂层。通过标准方法将所得的磁性氧化铁颗粒过滤,洗涤和干燥,得到磁性氧化铁(磁性体)。
另外,当调色剂颗粒在水性介质中制备时,例如通过悬浮聚合法,从有利于在调色剂颗粒内引入磁性体的观点,优选磁性体表面的疏水化处理。
当通过干法进行疏水化处理时,在洗涤、过滤和干燥的磁性氧化铁上使用偶联剂进行疏水化处理。
当通过湿法进行疏水化处理时,在如上所述获得的磁性氧化铁的水性介质中再分散,或者在通过如上所述的洗涤和过滤获得的磁性氧化铁的不干燥的分离的水性介质中再分散,进行使用偶联剂的处理。
例如,在充分搅拌再分散液的同时加入硅烷偶联剂或硅烷化合物,并且通过提高水解后的温度或通过将水解后的分散液的pH调整至碱性区域来进行偶联处理。
可用于磁性体的疏水化处理的偶联剂和硅烷化合物可以例举硅烷偶联剂,钛偶联剂和硅烷化合物。优选硅烷偶联剂,硅烷化合物和由以下通式(I)给出的化合物。
RmSiYn 式(I)
[在式(I)中,R表示烷氧基或羟基;Y表示烷基、苯基或乙烯基,其中烷基可以具有氨基,羟基,环氧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等作为取代基;m表示1至3的整数;n表示1至3的整数;条件是m+n=4。]
由式(I)给出的硅烷偶联剂和硅烷化合物可以例举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β-(3,4-乙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苯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二苯基二乙氧基硅烷,正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异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正丁基三甲氧基硅烷,异丁基三甲氧基硅烷,三甲基甲氧基硅烷,正己基三甲氧基硅烷,正辛基三甲氧基硅烷,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正癸基三甲氧基硅烷,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正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和正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以及前述的水解产物。
式(I)中的Y优选为烷基。其中,优选碳数3至6的烷基。
在使用硅烷偶联剂或硅烷化合物的情况下,可以用单独一种进行处理,或者可以使用多种物质的组合进行处理。
当使用多种物质的组合时,可以使用各单独的硅烷偶联剂或硅烷化合物进行个别的处理,或者可以进行同时处理。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磁性体,使用偶联剂或硅烷化合物的总处理量优选为0.9质量份以上且3.0质量份以下,其量应根据磁性体表面积、硅烷偶联剂或硅烷化合物的反应性等来调整。
另一着色剂可以与该磁性体组合使用。与磁性体共同使用的着色剂可以是以下所示的各种颜料和染料、炭黑等的任一种。
调性剂颗粒中的磁性体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结剂树脂优选为40质量份以上且9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上且70质量份以下。
40质量份以上,由于高着色强度有利于图像浓度的提高。另一方面,90质量份以下容易抵制定影拖尾。
调色剂颗粒中的磁性体含量可以使用来自PerkinElmer Inc.的[TGA7]热分析仪测量。测量方法如下。
将调色剂在氮气气氛中以25℃/分钟的升温速率从常温加热到900℃。从100℃至750℃的质量损失%被认为是粘结剂树脂的量,剩余质量被认为约为磁性体的量。
黄色着色剂可例举由缩合偶氮化合物、异吲哚啉酮化合物、蒽醌化合物、偶氮金属配合物、次甲基(methine)化合物和烯丙基酰胺化合物代表的化合物。
具体实例为C.I.颜料黄12、13、14、15、17、62、73、74、83、93、94、95、97、109、110、111、120、128、129、138、147、150、151、154、155、168、180、185和214。
品红色着色剂可例举缩合偶氮化合物、吡咯并吡咯二酮(diketopyrrolopyrrole)化合物、蒽醌化合物、喹吖啶酮化合物、碱性染料色淀化合物、萘酚化合物、苯并咪唑酮化合物、硫靛化合物和苝化合物。
具体实例为C.I.颜料红2、3、5、6、7、23、48:2、48:3、48:4、57:1、81:1、122、146、166、169、177、184、185、202、206、220、221、238、254和269,和C.I.颜料紫19。
青色着色剂可例举铜酞菁化合物及它们的衍生物、蒽醌化合物和碱性染料色淀化合物。
具体实例为C.I.颜料蓝1、7、15、15:1、15:2、15:3、15:4、60、62和66。
可使用这些着色剂的单独一种,或可使用混合物,并且这些着色剂也可以固溶体状态使用。考虑到调色剂颗粒中的色相角、色度、明度(lightness)、耐光性、OHP透明度和分散性来选择着色剂。用于着色剂的添加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聚合性单体或粘结剂树脂为1至20质量份。
调色剂颗粒可以通过任何已知的方法在本发明中制备。
首先描述通过粉碎方法的生产。
使用混合器例如亨舍尔混合机和球磨机等将粘结剂树脂、非晶性聚酯和着色剂以及必要的脱模剂、电荷控制剂等充分混合。然后,使用加热的捏合机如热辊、捏合机或挤出机熔融捏合,以分散或溶解前述调色剂材料,接着通过冷却、凝固(solidification)、粉碎、之后分级、及根据需要进行的表面处理,得到调色剂颗粒。
关于分级和表面处理的顺序,可以首先进行任何一个。从生产效率考虑,分级步骤优选使用多级分级器(multi-grade classifier)。
虽然调色剂颗粒可以通过如上所述的粉碎方法生产,但是优选使用在水性介质中制备调色剂颗粒的方法,例如溶解悬浮法,悬浮聚合法等,以便在调色剂表面附近形成非晶性聚酯的域,并控制非晶性聚酯的域的数均直径。其中,更优选使用悬浮聚合法。
在悬浮聚合法中,通过使用分散器将以下物质均匀溶解或分散得到聚合性单体组合物:非晶性聚酯,将产生粘结剂树脂的聚合性单体,着色剂和必要的其它添加剂如脱模剂,聚合引发剂,交联剂,电荷控制剂等。
分散器可以例举均化器,球磨机和超声分散器。
然后将所得聚合性单体组合物悬浮在含有分散剂的水性介质中以形成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的颗粒。此时,使所得到的调色剂颗粒提供更尖锐的粒径以达到通过使用高速分散器如高速搅拌器或超声分散器一次性提供期望的调色剂粒径的程度。另外,在形成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的颗粒之后,应该使用普通搅拌器进行搅拌至足以维持颗粒状态并防止颗粒的漂浮和沉降的程度。
通过使存在于聚合性单体组合物颗粒中的聚合性单体聚合来获得调色剂颗粒。这里的聚合温度可以设定为40℃以上的温度,通常为50℃以上且90℃以下。
关于添加聚合引发剂的时间点,其可在与其它添加剂添加的同时添加至聚合性单体,或其可在悬浮在水性介质中之前立即混合。另外,还可在聚合反应开始之前添加聚合引发剂。
所得调色剂颗粒的个体调色剂颗粒的形状均匀地近似球形,并且因此促进了控制构件的流动性的改进并且促进了摩擦带电,并且因此容易抵制控制不良。
聚合性单体可示例如下:
苯乙烯系单体如苯乙烯、邻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对甲氧基苯乙烯、和对乙基苯乙烯;
丙烯酸酯类单体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硬脂酯,丙烯酸2-氯乙酯和丙烯酸苯酯;
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和
单体如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和丙烯酰胺。
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使用多种的组合。
上述聚合性单体中的有利实例是苯乙烯类单体,丙烯酸酯类单体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
聚合性单体中苯乙烯类单体的含量优选为60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65质量%以上且85质量%以下。另一方面,丙烯酸酯类单体或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的含量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5质量%以上且35质量%以下。
更优选使用苯乙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组合,因为这有利于吸湿性的降低并且促进了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转印性的增强。
聚合性单体组合物可含有极性树脂。
由于在悬浮聚合法中在水性介质中进行调色剂颗粒的生产,因此极性树脂的引入可导致极性树脂在调色剂颗粒表面的配置,这有助于充电性能的改进并有助于显影重影的抑制。
极性树脂可以示例如下:
苯乙烯及其取代形式的均聚物,例如聚苯乙烯和聚乙烯基甲苯;
苯乙烯共聚物如苯乙烯-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萘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辛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基醚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乙基醚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基酮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和苯乙烯-马来酸酯共聚物;以及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醇缩丁醛,硅酮树脂,聚酰胺树脂,环氧树脂,聚丙烯酸树脂,萜烯树脂和酚醛树脂。
可以使用这些中的单独一种或者可以使用多种的组合。另外,也可以在这些聚合物中引入官能团,例如氨基,羧基,羟基,磺酸基,缩水甘油基,腈基等。
聚合引发剂优选在聚合反应中具有0.5小时以上且30.0小时以下的半衰期。另外,当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聚合性单体使用0.5质量份以上且20.0质量份以下的添加量进行聚合反应时,可以赋予调色剂颗粒所需的强度和合适的熔融特性。
具体实例如下:偶氮和重氮聚合引发剂如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二异丁腈,1,1'-偶氮双(环己烷-1-腈),2,2'-偶氮双-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和偶氮二异丁腈,以及过氧化物聚合引发剂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过氧碳酸二异丙酯,氢过氧化枯烯,过氧化2,4-二氯苯甲酰,月桂酰过氧化物,过氧-2-乙基己酸叔丁酯和过氧新戊酸叔丁酯。
主要是具有至少两个聚合性双键的化合物可用于上述交联剂。实例为芳族二乙烯基化合物如二乙烯基苯和二乙烯基萘;具有两个双键的羧酸酯,例如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二乙烯基化合物如二乙烯基苯胺,二乙烯基醚,二乙烯基硫醚和二乙烯基砜。可以使用它们中的单独一种,或者可以使用两种或更多种的混合物。
相对于100质量份聚合性单体,交联剂的添加量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且5.00质量份以下。
可以使用表面活性剂,有机分散剂或无机分散剂作为上述分散稳定剂。
无机分散剂可例举磷酸的多价金属盐如磷酸三钙,磷酸镁,磷酸铝,磷酸锌,羟基磷灰石等;碳酸盐如碳酸钙和碳酸镁;无机盐如偏硅酸钙、硫酸钙和硫酸钡;和无机化合物如氢氧化钙、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聚合性单体,分散剂的添加量优选0.2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可以使用这些分散剂中的单独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多种。
优选执行以下步骤以便在调色剂颗粒表面附近形成非晶性聚酯的域,并控制非晶性聚酯的域的数均直径。
在完成聚合性单体的聚合时获得树脂颗粒之后,分散在水性介质中的树脂颗粒的分散液优选被加热到非晶性聚酯的软化点附近(例如,非晶性聚酯的软化点至该软化点+10℃),特别是约100℃,并在该温度下保持30分钟以上。
该保持时间更优选为60分钟以上,甚至更优选为120分钟以上。从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的观点出发,保持时间的上限约为24小时以下。
随后优选以5℃/分钟以上的冷却速度将分散液冷却至等于或小于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更优选以20℃/分钟以上的冷却速度冷却,甚至更优选以100℃/分钟以上的冷却速度冷却。从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的观点出发,该冷却速度的上限约为500℃/分钟以下。
另外,以上述冷却速度冷却后,优选在该温度下保持30分钟以上。保持时间更优选为60分钟以上,甚至更优选为120分钟以上。从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的观点出发,该持有时间的上限约为24小时以下。
将通过进行上述步骤获得的树脂颗粒过滤,洗涤和干燥以获得调色剂颗粒。可以根据需要将这些调色剂颗粒与无机细颗粒混合并将其附着到调色剂颗粒表面来获得调色剂。
另外,调色剂颗粒中存在的粗颗粒和细粉也可以通过将分级步骤引入生产过程(在与无机细颗粒混合之前)来除去。
当使用无机细颗粒以改进调色剂流动性并提供均匀充电时,无机细颗粒的数均一次粒径优选为4nm以上且小于80nm,并且更优选为6nm以上且40nm以下。
无机细颗粒的数均一次粒径的测量可以通过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放大并拍摄的调色剂的照片进行。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调色剂颗粒,无机细颗粒的含量优选为0.1至3.0质量份。可以利用由标准样品构建的校准曲线使用X射线荧光分析来定量无机细颗粒的含量。
无机细颗粒可以列举细颗粒如二氧化硅细颗粒,氧化钛细颗粒,氧化铝细颗粒等。二氧化硅细颗粒可以列举通过卤化硅的气相氧化生产的所谓的干法或热解法二氧化硅的干二氧化硅,以及由例如水玻璃生产的所谓湿二氧化硅。
在二氧化硅细颗粒的表面或内部几乎没有硅烷醇基并且几乎没有生产残渣如Na2O和SO3 2-的干二氧化硅是优选的。另外,也可以通过在卤化硅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组合使用其它金属卤化物化合物例如氯化铝或氯化钛而得到二氧化硅和其它金属氧化物的复合细颗粒,这些也包括在干二氧化硅内。
从调整调色剂上的电荷量和改进环境稳定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对无机细颗粒进行疏水化处理。
用于该疏水化处理的处理剂可以列举有机硅清漆,各种改性有机硅清漆,硅油,各种改性硅油,硅烷化合物和硅烷偶联剂。可以使用它们中的单独一种或者可以使用多种物质的组合。
在这些处理剂中,优选使用硅油进行处理,更优选在用硅烷化合物进行疏水化处理之后或同时使用硅油处理无机细颗粒。在该处理方法中,在第一阶段反应中进行与硅烷化合物的甲硅烷基化反应,以通过化学键合使硅烷醇基消失,然后在第二阶段反应中使用硅油在表面上形成疏水性薄膜。
该硅油在25℃下的粘度优选为10mm2/s以上且200,000mm2/s以下,更优选为3,000mm2/s以上且80,000mm2/s以下。
硅油可以具体示例为二甲基硅油,甲基苯基硅油,α-甲基苯乙烯改性硅油,氯苯基硅油和氟改性硅油。
使用硅油处理的具体方法示例为其中使用混合机如亨舍尔混合机将硅油与硅烷化合物处理的无机细颗粒直接混合的方法,和其中将硅油喷在无机细颗粒上的方法。
或者,这可以是将硅油溶解或分散在合适的溶剂中的方法;然后混合添加无机细颗粒;并除去溶剂。更优选喷雾方法,这是因为它们导致无机细颗粒的凝集体的相对较少的产生。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无机细颗粒表示的硅油的处理量优选为1至40质量份,更优选为3至35质量份。
通过使用氮吸附的BET法测量的疏水化处理的无机细颗粒的比表面积优选为20至350m2/g,更优选为25至300m2/g。
使用Autosorb 1比表面积测量仪器(Yuasa Ionics Inc.),使用BET多点法通过样品表面的氮气的吸附,通过BET法来测定比表面积。
除上述无机细颗粒之外,还可以使用少量的其它添加剂。
这里的实例为润滑剂颗粒如氟树脂颗粒,硬脂酸锌颗粒和聚偏二氟乙烯颗粒;研磨剂如氧化铈颗粒,碳化硅颗粒和钛酸锶颗粒;抗结块剂;和相反极性的有机细颗粒或无机细颗粒。这些添加剂也可以在进行疏水化处理后使用。
本发明的显影设备是一种设置有调色剂和调色剂承载构件的显影设备,所述调色剂使在静电潜像承载构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所述调色剂承载构件承载调色剂并将调色剂输送到静电潜像承载构件,其中所述调色剂为本发明的调色剂。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是具有下述的图像形成设备:静电潜像承载构件;用于使静电潜像承载构件充电的充电构件;用于使在静电潜像承载构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调色剂;以及用于接触静电潜像承载构件并输送调色剂的调色剂承载构件,以及通过调色剂承载构件回收转印后残留在静电潜像承载构件上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是根据本发明的调色剂。
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显影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图2为示出显影设备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3为示出引入显影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或图3中,静电潜像承载构件45沿箭头R1的方向旋转。调色剂承载构件47通过其沿箭头R2的方向旋转,将调色剂57输送至调色剂承载构件47和静电潜像承载构件45彼此面对的显影区域。另外,调色剂进给构件48与调色剂承载构件接触,并且通过其沿箭头R3的方向旋转,将调色剂57进给到调色剂承载构件的表面。另外,调色剂57由搅拌构件58搅拌。
以下特别地,设置在静电潜像承载构件45的圆周上:充电构件(充电辊)46,转印构件(转印辊)50,定影单元51和拾取辊52。静电潜像承载构件45由充电辊46充电。通过使用来自激光生成设备54的激光光照射静电潜像承载构件45进行摄影曝光(Photoexposure),从而形成与预期图像相对应的静电潜像。在静电潜像承载构件45上的静电潜像由显影装置49内的调色剂显影,以获得调色剂图像。通过具有转印材料插入于其间的、与静电潜像承载构件45接触的转印构件(转印辊)50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纸)53上。承载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材料(纸)53转移到定影单元51并定影在转印材料(纸)53上。
当使用无清洁器体系时,用于去除静电潜像承载构件上的未转印调色剂的清洁刮板不设置在转印构件的下游和充电辊的上游,并且静电潜像承载构件上残留的转印后调色剂通过调色剂承载构件回收。
图像形成设备的充电步骤优选使用接触充电装置,由此静电潜像承载构件和充电辊形成抵接区域并彼此接触,并且将规定的充电偏压施加到充电辊以将静电潜像承载构件的表面充电至规定的极性和电位。这种接触充电的实行使得能够进行稳定和均匀的充电,并且可以减少臭氧的产生。
为了维持与静电潜像承载构件的均匀接触并进行均匀充电,更优选使用与静电潜像承载构件相同的方向旋转的充电辊。
优选地,调色剂承载构件上的调色剂层的厚度通过调色剂控制构件(图2中的附图标记55)来控制,所述调色剂控制构件通过插入其间的调色剂抵接调色剂承载构件。通过这样做可以获得没有控制不良的高图像品质。控制刮板通常用作抵接调色剂承载构件的调色剂控制构件,这也可以适当地用于本发明。
作为控制刮板的上侧的基座被固定在显影设备中并由显影设备保持,并且在施加适当的弹性按压力的同时使下侧与调色剂承载构件的表面接触,并且处于其中其相对于刮板的弹力并且在调色剂承载构件的向前或向后方向弯折的弯曲状态。
例如,如图2所示,调色剂控制构件55到显影设备的固定可以通过将调色剂控制构件55的自由端夹在两个定影构件(例如,金属弹性体,图2中的附图标记56)之间并用螺栓固定来进行。
调色剂承载构件的外径优选为8.0至14.0mm,以便与调色剂重影抑制共存。
显影步骤优选为通过向调色剂承载构件施加显影偏压并由此将调色剂转印到静电潜像承载构件上的静电潜像而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步骤。施加的显影偏压可以是直流电压或通过在直流电压上叠加交变电场而获得的电压。
当使用其中在不使用调色剂进给构件的情况下磁性地输送调色剂的方法时,磁体(magnet)可以设置在调色剂承载构件的内部(图4中的附图标记59)。在这种情况下,调色剂承载构件优选在其内部具有多极固定磁体。优选存在3至10个磁极。
下面描述用于测量本发明参考的各种性质的方法。
<调色剂和非晶性聚酯的软化点的测量方法>
使用作为恒定载荷挤出型毛细管流变仪的“Flowtester CFT-500D流动性评价仪”(Shimadzu Corporation),根据仪器提供的手册进行调色剂和非晶性聚酯的软化点的测量。
使用该仪器,当从测量样品的顶部通过活塞施加恒定载荷时,将填充在圆筒中的测量样品加热并熔融,并将熔融的测量样品从圆筒底部的模具挤出;由此可以获得示出活塞冲程和温度之间的关系的流动曲线。
在本发明中,使用“Flowtester CFT-500D流动性评价仪”提供的手册中记载的“1/2法的熔融温度”作为软化点。通过1/2法的熔融温度测定如下。
首先,确定作为流出完成时的活塞冲程的Smax和作为流出开始时的活塞冲程的Smin之间的差异的1/2(该值被指定为X,其中X=(Smax-Smin)/2)。当流动曲线中的活塞冲程达到X和Smin之和时的流动曲线的温度为1/2法的熔融温度(图5中给出了流动曲线的模型图)。
使用的测量样品通过使用片剂压缩成型机(例如,NT-100H,NPa System Co.,Ltd.)在25℃的环境中在约10Mpa下对约1.0g的调色剂或非晶性聚酯进行压缩成型约60秒,以提供直径约8mm的圆柱形状。
CFT-500D的测量条件如下。
测试模式:升温法
开始温度:50℃
饱和温度:200℃
测量间隔:1.0℃
升温速度:4.0℃/分钟
活塞截面面积:1.000cm2
试验载荷(活塞载荷):10.0kgf(0.9807MPa)
预热时间:300秒
模孔(die orifice)直径:1.0mm
模具长度:1.0mm
<使用粘性试验机测量调色剂的应力的积分值(f1和f2)的方法>
(1)调色剂丸粒的生产
将大约3g的调色剂引入内径为27mm的氯乙烯测量环中,然后使用来自MaekawaTesting Machine Mfg.Co.,Ltd.的样品压模机通过施加200kN的压力将样品成型60秒来制备调色剂丸粒。
(2)应力积分值的测量
使用“TAC-1000”粘性试验机(Rhesca Co.,Ltd.),使用仪器提供的操作手册测量调色剂应力的积分值。
图1给出了该粘性试验机的示意图。探头端203的接触表面直径为5mm,并使用了仪器供给的不锈钢(SUS)材料探头。
在具体的测量方法中,将调色剂丸粒204安装在样品台板(platen)205上,并且使用探头单元202将探头端203带至150℃。
然后通过调整头部200将探针端203降低,直到探针端203可以向调色剂丸粒204施加压力的即刻之前。
然后使用以下条件将压力施加到调色剂丸粒204,并且通过载荷传感器201检测当探头端203被拉起时的应力值。
·按压速度:5mm/秒
·压力载荷:19.7kg·m/秒
·按压保持时间:10msec(f1)和100msec(f1)
·上拉速度:15mm/秒
通过积分由载荷传感器检测到的应力值来确定应力的积分值。
具体地,通过将应力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瞬间施加将负荷传感器从调色剂丸粒拉起的力的点(应力值为0g·m/秒的点)至载荷传感器与调色剂丸粒分离的点积分来进行测定。
<调色剂的重均粒径(D4)的测量方法>
使用“Coulter Counter Multisizer 3”(注册商标,Beckman Coulter,Inc.),在孔电阻法上操作并装备有100μm口管的精密粒度分布测量仪器,及附带专用软件即"Beckman Coulter Multisizer 3Version 3.51"(Beckman Coulter,Inc.)用于设定测量条件和分析测量数据,通过在有效测量通道数量为25,000通道进行测量和分析测量数据来测定调色剂的重均粒径(D4)。
通过将特级氯化钠溶解在去离子水中以提供浓度约1质量%来制备用于测量的电解质水溶液,并且可以使用例如"ISOTON II"(Beckman Coulter,Inc.)。
在测量和分析之前,专用软件配置如下。
在专用软件的"改变标准操作方法(SOM)"画面中,控制模式的总计数设定为50,000个颗粒;测量数设定为1次;并且Kd值设定为通过使用"标准颗粒10.0μm"(BeckmanCoulter,Inc.)获得的值。通过按下阈值/噪声水平测量按钮,自动设定阈值和噪声水平。另外,电流设定为1600μA;增益设定为2;电解液设定为ISOTON II;并输入在测量后口管冲洗的检查。
在专用软件的"脉冲至粒径的转换设定"画面中,元件间距设定为对数粒径;粒径元件设定为256个粒径元件;并且粒径范围设定为2μm至60μm。
具体测量程序如下。
(1)将约200mL的上述电解质水溶液导入至为了与Multisizer 3使用的250-mL的圆底玻璃烧杯中,并将其放置在样品台中,并以24转/秒进行使用搅拌棒的逆时针方向搅拌。通过所述专用软件的"口管冲洗"功能预先除去在口管中的污染物和气泡。
(2)将约30mL的上述电解质水溶液导入至100mL的平底玻璃烧杯。向其添加作为分散剂的通过使用去离子水以约3倍(质量)稀释"ContaminonN"(用于清洗精密测量仪器的pH7的中性清洁剂的10质量%的水溶液,包括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和有机助洗剂,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备的约0.3mL的稀释液。
(3)将预定量的去离子水导入至作为具有120W电力输出且装备有配置为位相偏移180°的两个振子(振荡频率=50kHz)的超声分散器的"Ultrasonic Dispersion SystemTetora 150"(Nikkaki Bios Co.,Ltd.)的水箱中,并将约2mL的Contaminon N添加至该水箱。
(4)将(2)中描述的烧杯设置在所述超声分散器上的烧杯固定孔,并启动所述超声分散器。调整所述烧杯的垂直位置以使烧杯内的电解质水溶液的表面的共振状态最大化。
(5)当使用超声来照射根据(4)设置的烧杯内的电解质水溶液时,将约10mg调色剂少量地添加至所述电解质水溶液,并进行分散。继续所述超声分散处理额外的60秒。在超声分散期间,视情况控制水箱中的水温为10℃以上且40℃以下。
(6)使用移液管,将(5)中制备的含有分散的调色剂的电解质水溶液滴入如(1)中描述的设置在样品台上的圆底烧杯中,调节以提供约5%的测量浓度。然后,进行测量,直到测量的颗粒数达到50,000。
(7)使用以上提到的所述仪器提供的专用软件分析测量数据,并计算重均粒径(D4)。当使用所述专用软件设置为图表/体积%时,分析/体积统计值(算数平均)画面上的"平均直径"为重均粒径(D4)。
<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的测量方法>
使用流动型颗粒图像分析仪“FPIA-3000”(Sysmex Corporation),并使用来自校准过程的测量和分析条件测量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
具体测量方法如下。
首先,将预先除去固体杂质等的约20mL去离子水导入玻璃容器中。向其添加作为分散剂的通过使用去离子水以约3倍(质量)稀释"ContaminonN"(用于清洗精密测量仪器的pH 7的中性清洁剂的10质量%的水溶液,包括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和有机助洗剂,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备的约0.2mL的稀释液。
添加约0.02g测量样品,并使用超声分散器进行分散处理2分钟以提供测量用分散液。在该过程中,适当地进行冷却,以使分散液的温度为10℃以上且40℃以下。
使用具有50kHz的振荡频率和150W的电力输出的台式超声清洗器/分散器(例如,"VS-150"(Velvo-Clear Co.,Ltd.))作为超声分散器,将规定量的去离子水导入水箱中,并将约2mL的Contaminon N添加到水箱中。
使用先前引用的装配有“LUCPLFLN”物镜(20×,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rture):0.40)的流动颗粒图像分析仪用于测量,并且将“PSE-900A”(Sysmex Corporation)颗粒鞘用于鞘溶液。
将根据上述程序制备的分散液导入流动颗粒图像分析仪中,并且根据HPF测量模式中的总计数模式测量2,000个调色剂。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由颗粒分析设定为85%期间的二值化阈值确定,并且分析的粒径限制为1.977μm以上且小于39.54μm的圆当量直径。
对于该测量,在使用参考胶乳颗粒(例如,"RESEARCH AND TEST PARTICLES LatexMicrosphere Suspensions 5100A"的去离子水稀释液,Duke Scientific)的测量开始之前进行自动焦点调整。之后,优选在开始测量后每2小时进行焦点调整。
在测量中使用的流动型颗粒图像分析仪已经由Sysmex Corporation校准,并由Sysmex Corporation发布了校准认证。除了所分析的粒径被限制在1.977μm以上且小于39.54μm的圆当量直径之外,在接受校准认证时在相同的测量和分析条件下进行测量。
<调色剂的峰分子量Mp(T)和非晶性聚酯的峰分子量Mp(P)的测量方法>
如下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量调色剂和非晶性聚酯的分子量分布。
首先,在室温下将样品溶解在四氢呋喃(THF)中24小时。使用具有0.2μm的孔径的耐溶剂性膜过滤器"Sample Pretreatment Cartridge"(Tosoh Corporation)过滤得到的溶液,从而得到样品溶液。将样品溶液调节至大约0.8质量%的THF可溶性组分的浓度。使用该样品溶液在以下条件下进行测量。
仪器:HLC8120GPC(检测器:RI)(Tosoh Corporation)
柱:Shodex KF-801、802、803、804、805、806和807的7柱级联(Showa Denko K.K.)
洗脱液:四氢呋喃(THF)
流速:1.0mL/分钟
炉温:40℃
样品注射量:0.10mL
使用聚苯乙烯树脂标准物(产品名称"TSK Standard Polystyrene F-850、F-450、F-288、F-128、F-80、F-40、F-20、F-10、F-4、F-2、F-1、A-5000、A-2500、A-1000、A-500",TosohCorporation)构建的分子量标准曲线用于测定样品的分子量。
<25%面积率、50%面积率和域面积比(上述[A]/[B])的测量方法>
(25%面积率)
将调色剂充分分散在可见光固化树脂(产品名称:Aronix LCR系列D-800,Toagosei Co.,Ltd.)中,然后通过暴露于短波长光下固化。使用装备有金刚石刀的超薄切片机将所得固化物切片以制备250nm薄片样品。然后使用切片样品和透射型电子显微镜(JEM-2800电子显微镜,JEOL Ltd.)(TEM-EDX)以40,000×至50,000×的放大率观察调色剂颗粒截面,并且通过EDX进行元素映射(element mapping)。
用于观察的调色剂颗粒截面选择如下。首先,调色剂颗粒的截面积由调色剂颗粒截面图像确定,并且确定面积等于该截面积的圆的直径(圆当量直径)。仅使用调色剂颗粒截面图像进行观察,所述调色剂的圆当量直径和重均粒径(D4)之间的差的绝对值在1.0μm以内。
映射条件为9,000到13,000的保存速度,并且积分数为120次。
在从观察到的图像确认的各特定的树脂衍生域中,测量源自元素C的光谱强度和源自元素O的光谱强度,并且非晶性聚酯的域是其中元素C相对于元素O的光谱强度为0.05以上的那些域。
在识别非晶性聚酯的域之后,使用二值化处理计算面积比率(面积%)——相对于在调色剂颗粒截面中存在的非晶性聚酯的域的总面积——存在于从调色剂颗粒截面的轮廓至截面重心的距离的25%以内的非晶性聚酯的域。Image Pro PLUS(Nippon RoperK.K.)用于二值化处理。
计算方法如下。使用上述TEM图像确定调色剂颗粒截面的轮廓和重心。调色剂颗粒截面的轮廓被认为是在TEM图像中观察到的调色剂颗粒表面的轮廓。
从所获得的重心到调色剂颗粒截面的轮廓上的点绘制线。确定在该线上位于从轮廓起的、截面的轮廓和重心之间的距离的25%的位置。
该操作在调色剂颗粒截面的轮廓上进行一次,从而指定了从调色剂颗粒截面的轮廓到截面的重心的距离的25%的边界线。
基于已经指定了25%边界线的TEM图像,测量由调色剂颗粒截面轮廓和25%边界线限定的区域中存在的非晶性聚酯的域的面积。还测量调色剂颗粒截面中存在的非晶性聚酯的域的总面积,并且相对于该总面积计算面积%。
(50%面积率)
进行如上所述的25%面积率的测量,确定从调色剂颗粒截面的轮廓到截面的重心的距离的50%的边界线。测量由调色剂颗粒截面轮廓和50%边界线限定的区域中存在的非晶性聚酯的域的面积,并且相对于域的总面积计算面积%。
(域面积比)
使用如上所述获得的计算值,使用下式来获得存在于从调色剂颗粒截面的轮廓至截面的重心的距离的25%以内的区域中的非晶性聚酯的域的面积(即上述[A])与存在于从调色剂颗粒截面的轮廓至截面的重心的距离的25%至50%的区域中的非晶性聚酯的域的面积(即上述[B])之间的比(域面积比:[A/B])。
域面积比(即[A/B])=(25%面积率(面积%))/[(50%面积率(面积%))-(25%面积率(面积%))]
<非晶性聚酯的域的数均直径的测量方法>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EDX进行元素映射来确定非晶性聚酯的域。
通过由域面积测定圆当量直径来获得非晶性聚酯的域的数均直径。进行100次测定,使用100个域的圆当量直径的算术平均值作为非晶性聚酯的域的数均直径。用于计算该数均直径的调色剂选择如下。
首先,由调色剂颗粒截面的图像确定调色剂颗粒截面积,并且确定具有与该截面积相同的面积的圆的直径(圆当量直径)。数均直径的计算仅在调色剂颗粒截面图像中进行,其中调色剂的该圆当量直径和重均粒径(D4)的差的绝对值在1.0μm以内。
<非晶性聚酯的酸值的测量方法>
酸值是中和1g样品中存在的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根据JIS K 0070-1992测量非晶性聚酯的酸值,具体而言,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测量。
(1)试剂制备
通过将1.0g的酚酞溶解在90mL的乙醇(95体积%)中,并通过添加去离子水达到100mL,得到酚酞溶液。
将7g特级氢氧化钾溶解在5mL的水中,并通过添加乙醇(95体积%)使其达到1L。将其导入耐碱容器中,避免与例如二氧化碳接触,并使其放置3天,放置后进行过滤以得到氢氧化钾溶液。将得到的氢氧化钾溶液保存在耐碱容器中。当将25mL的0.1mol/L盐酸加入锥形烧瓶中,添加几滴上述酚酞溶液,并使用氢氧化钾溶液进行滴定时,由中和所需的氢氧化钾溶液的量求出该氢氧化钾溶液的因子。根据JIS K 8001-1998,制备使用的0.1mol/L盐酸。
(2)程序
(A)主试验
将2.0g粉碎的非晶性聚酯样品精确称量到200mL锥形烧瓶中,添加100mL甲苯:乙醇(2:1)混合溶液,并经过了5小时进行溶解。然后添加几滴上述酚酞溶液作为指示剂,并使用上述氢氧化钾溶液进行滴定。将指示剂的淡粉红色持续约30秒作为滴定终点。
(B)空白试验
进行与上述程序相同的滴定,但不使用样品(即,仅使用甲苯:乙醇(2:1)混合溶液)。
(3)将得到的结果代入下式以计算酸值。
A=[(C-B)×f×5.61]/S;
这里,A:酸值(mg KOH/g);B:空白试验中氢氧化钾溶液的添加量(mL);C:主试验中氢氧化钾溶液的添加量(mL);f:所述氢氧化钾溶液的因子;和S:样品(g)。
<非晶性聚酯的羟值的测量方法>
羟值是当1g样品被乙酰化时,中和与羟基结合的乙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基于JIS K 0070-1992测量非晶性聚酯的羟值,具体而言,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测量。
(1)试剂制备
将25g特级乙酸酐导入100mL容量瓶;通过添加吡啶使总体积达到100mL;然后充分摇动,提供乙酰化试剂。将得到的乙酰化试剂保存在与例如湿度、二氧化碳等接触隔离的棕色瓶中。
通过将1.0g的酚酞溶解在90mL的乙醇(95体积%)中,并通过添加去离子水达到100mL,得到酚酞溶液。
将35g特级氢氧化钾溶解在20mL的水中,并通过添加乙醇(95体积%)使其达到1L。在与例如二氧化碳接触隔离的耐碱容器中放置3天后,进行过滤以得到氢氧化钾溶液。将得到的氢氧化钾溶液保存在耐碱容器中。如下测定该氢氧化钾溶液的因子:将25mL的0.5mol/L盐酸加入到锥形瓶中;添加几滴上述酚酞溶液;用氢氧化钾溶液进行滴定;并且由中和所需的氢氧化钾溶液的量测定所述因子。根据JIS K 8001-1998,制备使用的0.5mol/L盐酸。
(2)程序
(A)主试验
将1.0g粉碎的非晶性聚酯精确称重到200mL圆底烧瓶中,并从整个移液管中精确添加5.0mL上述乙酰化试剂。当样品难溶于乙酰化试剂时,通过添加少量特级甲苯进行溶解。
将小漏斗安装在烧瓶的口中,然后通过将大约1cm的烧瓶底部浸入约97℃的甘油浴中进行加热。为了防止烧瓶颈部的温度由于来自浴的热量而在这一点上升,优选在烧瓶的颈部的底部安装制有圆孔的厚纸。
在1小时后,将烧瓶从甘油浴取出,并让其冷却。冷却后,通过从漏斗添加1mL水并摇动,使乙酸酐水解。为了达到完全水解,再在甘油浴上加热所述烧瓶10分钟。冷却后,用5mL乙醇洗涤所述漏斗和烧瓶壁。
添加几滴上述酚酞溶液作为指示剂,并使用上述氢氧化钾溶液进行滴定。将指示剂的淡粉红色持续约30秒的点作为滴定的终点。
(B)空白试验
使用与上述相同的程序,但不使用所述非晶性聚酯样品,进行滴定。
(3)通过将得到的结果代入下式,计算羟值。
A=[{(B–C)×28.05×f}/S]+D
这里,A:羟值(mg KOH/g);B:空白试验中氢氧化钾溶液的添加量(mL);C:主试验中氢氧化钾溶液的添加量(mL);f:所述氢氧化钾溶液的因子;S:样品(g);和D:所述非晶性聚酯的酸值(mg KOH/g)。
<使用飞行时间型二次离子质谱法(TOF-SIMS)测量源自非晶性聚酯(S211)的峰强度与源自乙烯基树脂(S85)的峰强度的强度比(S211/S85)的方法>
来自ULVAC-PHI Incorporated的TRIFT-IV用于通过TOF-SIMS测量源自非晶性聚酯(S211)的峰强度与源自乙烯基树脂(S85)的峰强度的强度比(S211/S85)。
分析条件如下。
样品制备:附着在铟片上的调色剂
样品预处理:无
一次离子:Au离子
加速电压:30kV
充电中和模式:开
测量模式:负数
光栅:100μm
源自乙烯基树脂的峰强度(S85)的计算:根据ULVAC-PHI Incorporated的标准软件(Win Cadense),质量数84.5至85.5的总计数用于峰强度(S85)。
源自非晶性聚酯的峰强度(S211)的计算:根据ULVAC-PHI Incorporated的标准软件(Win Cadense),质量数210.5至211.5的总计数用于峰强度(S211)。
强度比(S211/S85)的计算:使用如上计算出的S85和S211计算强度比(S211/S85)。
实施例
通过以下提供的实施例来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决不限制或受限于此。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在所有情况下,实施例中的份数和%均为质量基准。
<调色剂承载构件1的制造例>
(基体制备)
使用底物(产品名称:DY35-051,Dow Corning Toray Co.,Ltd.)涂布直径为6mm的SUS304芯,并烘烤以制备基体。
(弹性辊的制造)
将基体放置在模具中,并将通过混合以下材料提供的加成型硅酮橡胶组合物注射到模具内形成的空腔中。
·液状硅酮橡胶材料(产品名称:SE6724A/B,Dow Corning Toray Co.,Ltd.)100份
·炭黑(产品名称:TOKABLACK#4300,Tokai Carbon Co.,Ltd.) 15份
·作为赋予耐热性的试剂的二氧化硅颗粒 0.2份
·铂催化剂 0.1份
然后加热模具,并将硅酮橡胶在150℃的温度下通过硫化固化15分钟。将圆周上具有固化的硅酮橡胶层的基体从模具脱模,然后将基体在180℃的温度下再加热额外的1小时,以完成硅酮橡胶层的固化反应。按照这种方式,制造了具有直径为12mm的弹性硅酮橡胶层形成作为基体的外圆周上的涂层的弹性辊。
[表层制备]
(异氰酸酯基封端的预聚物的合成)
将反应容器中的温度保持在65℃的同时,在反应容器中在氮气氛下,将100.0份聚丙二醇型多元醇(产品名称:Excenol 4030;Asahi Glass Co.,Ltd.)逐滴加到17.7份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产品名称:Cosmonate T80,Mitsui Chemicals,Inc.)。滴加结束后,在65℃的温度下反应2小时。将得到的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得到异氰酸酯基含量为3.8质量%的异氰酸酯基封端的预聚物。
(氨基化合物的合成)
在装有搅拌装置,温度计,回流冷凝器,滴加装置和温度调节设备的反应容器中,将100.0份(1.67mol)乙二胺和100份纯水加热至40℃,同时搅拌。然后,在保持反应温度为40℃以下的同时,在30分钟内逐渐滴加425.3份(7.35mol)环氧丙烷。在搅拌同时反应额外的1小时,得到反应混合物。将所得反应混合物在减压下加热,馏去水,得到426g氨基化合物。
[调色剂承载构件1的生产]
·异氰酸酯基封端的预聚物 617.9份
·氨基化合物 34.2份
·炭黑 117.4份
(产品名称:MA230,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聚氨酯树脂细颗粒 130.4份
(产品名称:Art-pearl C-400,Negami Chemical Industrial Co.,Ltd.)
将上述搅拌混合。
然后添加甲基乙基酮(以下也称为“MEK”),以提供30质量%的总固体分数,然后使用砂磨机混合。随后使用MEK将粘度调整至10cps以上且13cps以下,以制备表面层形成用涂料。
将先前制造的弹性辊浸入表面层形成用涂料中,在弹性辊的弹性层的表面上形成该涂料的涂膜,接着进行干燥。然后通过在150℃的温度下进行1小时的热处理将具有15μm膜厚的表面层设置在弹性层的外周上,得到调色剂承载构件1。
<非晶性聚酯(APES1)的制造例>
将如表1所示调整的原料单体、羧酸组分和醇组分导入装配有氮气导入管、水分离器、搅拌器和热电偶的反应槽中,并且相对于100份单体总量,添加1.5份二丁基锡作为催化剂。
然后,在氮气气氛下,在常压下将温度快速升至180℃后,在以10℃/小时的速率从180℃加热至210℃馏去水的同时,进行缩聚。
达到210℃后,将反应槽内的压力降至5kPa以下,在210℃、5kPa以下的条件下进行缩聚,得到非晶性聚酯(APES1)。
调整聚合时间,以提供表1中非晶性聚酯(APES1)的峰分子量的值。非晶性聚酯(APES1)的性质如表1所示。
<非晶性聚酯(APES2)至(APES17)的制造例>
如非晶性聚酯(APES1)进行来获得非晶性聚酯(APES2)至(APES17),但如表1所示改变原料单体及它们的用量。这些非晶性聚酯的性质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1338204250000471
Figure BDA0001338204250000472
表1中原料单体的数值以摩尔%表示。
另外,关于双酚A,“PO”指环氧丙烷,“EO”指环氧乙烷。
<非晶性聚酯(APES18)的制造例>
将双酚A的环氧乙烷的2摩尔加成物100g,双酚A的环氧丙烷的2摩尔加成物189克,对苯二甲酸51克,富马酸61克,己二酸25克,以及2g酯化催化剂(辛酸锡)导入装备有氮气导入管、水分离器、搅拌器和热电偶的四颈烧瓶中,并在230℃下进行缩聚反应8小时。
反应在8kPa下持续1小时;进行冷却至160℃,接着从6g丙烯酸、70g苯乙烯、31g丙烯酸正丁酯和20g聚合引发剂(二叔丁基过氧化物)的混合物的滴液漏斗中滴加1小时;滴加后在160℃下进行保持而不改变,加成聚合反应持续1小时。
然后将温度升至200℃,在10kPa下保持1小时,随后除去未反应的丙烯酸、苯乙烯和丙烯酸正丁酯,得到非晶性聚酯(APES18),其为其中乙烯基聚合物链段与聚酯链段结合的复合树脂。
<经处理的磁性体制造例>
将下述混合到硫酸亚铁水溶液中以制备含有氢氧化亚铁的水溶液:相对于铁元素为1.00至1.10当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相对于铁元素以磷元素计提供0.15质量%的P2O5,相对于铁元素以硅元素计提供0.50质量%的SiO2。使水溶液的pH达到8.0,并在85℃下进行氧化反应,同时吹入空气中以制备含有种晶的浆料。
然后向该浆料中添加硫酸亚铁水溶液,以提供相对于碱的初始量(氢氧化钠中的钠组分)为0.90至1.20当量,然后进行氧化反应同时吹入空气中,并保持浆料的pH为7.6以获得含有磁性氧化铁的浆料。
将得到的浆料过滤并洗涤后,暂时取出该含水浆液。此时,收集少量含水浆料并测量含水量。
然后,在不干燥的情况下,将含水浆料导入单独的水性介质中,并在循环和搅拌浆料的同时使用针磨机进行再分散,并将再分散液的pH调整至约4.8。
在搅拌的同时,相对于100份磁性氧化铁添加1.6份正己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磁性氧化铁的量被计算为通过从含水浆料中减去含水量而提供的值)并进行水解。然后充分搅拌并使分散液的pH达到8.6并进行表面处理。将制得的疏水性磁性体在压滤机上过滤,用大量水洗涤,然后在100℃下干燥15分钟,在90℃下干燥30分钟,将所得颗粒研磨,得到体积平均粒径为0.21μm的经处理的磁性体。
<调色剂颗粒1制造例>
将450份0.1mol/L Na3PO4水溶液导入720份去离子水中;进行加热至60℃;添加67.7份1.0mol/L CaCl2水溶液,得到含有分散剂的水性介质。
·苯乙烯 75.0份
·丙烯酸正丁酯 25.0份
·非晶性聚酯APES1 10.0份
·二乙烯基苯 0.6份
·单偶氮染料的铁配合物 1.5份
(T-77,Hodogaya Chemical Co.,Ltd.)
·经处理的磁性体 65.0份
使用磨碎机(Mitsui Miike Chemical Engineering Machinery Co.,Ltd.),将该制剂分散并混合均匀以获得单体组合物。将该单体组合物加热至63℃,在混合和溶解的同时添加15.0份固体石蜡(熔点=78℃)。随后溶解5.0份聚合引发剂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
将上述单体组合物导入该水性介质中,并使用TK Homomixer(Tokushu KikaKogyo Co.,Ltd.)在60℃下在氮气气氛中以12,000rpm搅拌10分钟进行造粒。然后在70℃下反应4小时,同时用桨式搅拌叶片搅拌。反应结束后,确认着色树脂颗粒分散在所得水性介质中,并且磷酸钙作为无机分散剂附着在着色树脂颗粒表面。
此时,将盐酸加入到水性介质中,并将磷酸钙洗涤并除去,然后过滤、干燥并分析着色树脂颗粒。根据结果,着色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5℃。
然后将含有分散的着色树脂颗粒的水性介质加热至100℃并保持120分钟。接着将5℃的水导入水性介质中,以100℃/分钟的冷却速率从100℃冷却至50℃。然后将水性介质在50℃下保持120分钟。
随后将盐酸加入到水性介质中,洗涤并除去磷酸钙,接着过滤并干燥,得到调色剂颗粒1。调色剂颗粒1的生产条件如表2所示。
<调色剂颗粒2至30和比较用调色剂颗粒1至4的制造例>
按照调色剂颗粒1制造例得到调色剂颗粒2至30、比较用调色剂颗粒1至4,但如表2所示改变聚合引发剂的添加量、非晶性聚酯和着色剂的类型和添加量、以及生产条件。各生产条件如表2所示。
<比较用调色剂颗粒5制造例>
(各分散液的制备)
[树脂颗粒分散液(1)]
·苯乙烯(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Ltd.): 325份
·丙烯酸正丁酯(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Ltd.): 100份
·丙烯酸(Rhodia Nicca,Ltd.): 13份
·1,10-癸二醇二丙烯酸酯(Shin-Nakamura Chemical Co.,Ltd.): 1.5份
·十二烷基硫醇(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Ltd.): 3份
将这些组分预先混合并溶解以制备溶液;将通过9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DowfaxA211,The Dow Chemical Company)溶解在580份去离子水中制备的表面活性剂溶液置于烧瓶中;在分散乳化的情况下投入400份上述溶液,并导入溶解在50份去离子水中的6份过硫酸铵,同时轻轻搅拌并混合10分钟。
然后将烧瓶的内部用氮气充分置换,之后将烧瓶内部在油浴上加热至75℃,同时搅拌烧瓶。在该状态下继续乳化聚合5小时,得到树脂颗粒分散液(1)。
当树脂颗粒与树脂颗粒分散液(1)分离,检测它们的性质,数均粒径为195nm;分散液中固体分数的量为42%;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1.5℃;重均分子量(Mw)为32,000。
[树脂颗粒分散液(2)]
使用通过改造Cavitron CD1010(EuroTec Ltd.)用于高温高压操作而提供的分散器,分散如上所述的非晶性聚酯(APES18)。具体地,对于79%去离子水,1%(作为有效组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eogen RK,DKS Co.Ltd.)和20%非晶性聚酯(APES18)的组合物,使用氨将pH调整至8.5,通过使用60Hz转子旋转速度、5kg/cm2压力的条件操作Cavitron,并使用热交换器加热140℃,得到数均粒径为200nm的树脂细颗粒分散液(2)。
[着色剂分散液]
·炭黑: 20份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2份
(Neogen RK,DKS Co.Ltd.)
·去离子水: 78份
使用均化器(Ultra-Turrax T50,IKA-Werke GmbH&Co.KG),将这些组分以3,000rpm分散2分钟,以使颜料与水适度共混,然后以5,000rpm分散10分钟。随后用常见搅拌器搅拌24小时进行消泡,接着使用Altimizer(HJP30006,Sugino Machine Limited)高压冲击型分散器在240MPa的压力下分散约1小时,得到着色剂分散液。将该分散液的pH调整至6.5。
[脱模剂分散液]
·烃蜡: 45份
(费托蜡,最大吸热峰的峰温度=78℃,重均分子量=750)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eogen RK,DKS Co.Ltd.): 5份
·去离子水: 200份
将这些组分加热至95℃,并使用均化器(Ultra-Turrax T50,IKA-Werke GmbH&Co.KG)充分分散,然后使用Gaulin压力喷射均化器进行分散处理,得到固体分数为25%、数均直径为190nm的脱模剂分散液。
[调色剂颗粒制造例]
·去离子水: 400份
·树脂颗粒分散液(1):620份(树脂颗粒浓度:42%)
·树脂颗粒分散液(2):279份(树脂颗粒浓度:20%)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5份(作为有效组分的0.9份)
(Neogen RK,有效组分量:60%,DKS Co.Ltd.)
将这些组分导入装配有温度计、pH计和搅拌器的3L反应器中,并以150rpm的搅拌转速和30℃的温度保持30分钟,同时使用罩套加热器控制外侧的温度。
之后,导入88份着色剂分散液和60份脱模剂分散液,并保持5分钟。在相同条件下,添加1.0%硝酸水溶液将pH调整到3.0。
然后除去搅拌器和罩套加热器;添加0.33份聚氯化铝和37.5份0.1%硝酸水溶液的混合溶液的1/2,同时使用均化器(Ultra-Turrax T50,IKA-Werke GmbH&Co.KG)以3,000rpm分散;然后将分散转速提高到5,000rpm,并在1分钟内添加剩余的1/2;分散转速达到6,500rpm并进行分散6分钟。
将搅拌器和罩套加热器安装在反应器上,同时适当调整搅拌器的旋转速率以提供浆料的充分搅拌,将温度以0.5℃/分钟升至42℃,并保持在42℃下15分钟。之后,在以0.05℃/分钟升温的同时,使用Coulter Multisizer每10分钟测量粒径,当重均粒径为7.8μm时,使用5%氢氧化钠水溶液使pH达到9.0。
然后,每5℃调整pH至9.0的同时,以1℃/分钟的升温速率将温度升至96℃,并保持在96℃。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型电子显微镜(FE-SEM),每30分钟观察颗粒形状和表面性质,并且在第2小时内呈现大致球形,然后以1℃/分钟冷却至20℃来使颗粒凝固。
然后用去离子水将反应产物过滤、通水洗涤直至滤液的电导率为50mS以下;将呈饼形状的颗粒取出并以颗粒质量的10倍的量导入去离子水中;通过用三一马达搅拌将颗粒彻底地解聚;用1.0%硝酸水溶液将pH调节至3.8;并保持10分钟。
然后进行另一次过滤并通水洗涤,并且当滤液的电导率达到10mS以下时,停止通水并进行固液分离。
将呈现饼形态的所得的颗粒用样品研磨机研磨并在40℃炉中干燥24小时。将得到的粉末用样品研磨机研磨,然后在40℃炉中额外真空干燥5小时,得到比较用调色剂颗粒5。
[表2]
Figure BDA0001338204250000541
*炭黑(产品名称:MA-100,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聚合引发剂: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
表2中的A、B和C表示如下。
A:聚合反应完成后,将含有分散的着色树脂颗粒的水性介质加热至100℃后的保持时间[分钟]
B:至等于或小于着色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50℃)的冷却速率[℃/分钟]
C:等于或小于着色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50℃)的保持时间[分钟]
<调色剂1制造例>
通过使用亨舍尔混合器(Mitsui Miike Chemical Engineering Machinery Co.,Ltd.),将100份调色剂颗粒1与1.2份具有120m2/g的BET比表面积值的疏水性二氧化硅细颗粒(通过使用六甲基二硅氮烷、然后使用硅油处理具有12nm的数均一次粒径的二氧化硅细颗粒提供)混合,制备调色剂1。调色剂1的性质列于表3中。
<调色剂2至27和比较用调色剂1至4制造例>
如同调色剂1制造例进行,但如表3所示改变调色剂颗粒,得到调色剂2至27和比较用调色剂1至4。调色剂2至27和比较用调色剂1至4的性质如表3所示。
<调色剂28至30和比较用调色剂5制造例>
如同调色剂1制造例进行,但如表3所示改变调色剂颗粒并将二氧化硅细颗粒的添加量从1.2份改变为1.8份,得到调色剂28至30和比较用调色剂5。调色剂28至30和比较用调色剂5的性质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1338204250000561
表3中的D、E、F、G、H、I、J、K、L、M、N、O、P和ND表示如下。
D:调色剂的重均粒径(D4)[μm]
E: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
F:调色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
G:调色剂的峰分子量(Mp(T))
H:非晶性聚酯的含量[质量份]
I:调色剂的软化点[℃]
J:调色剂应力的积分值f1[g·m/秒]
K:调色剂应力的积分值f2[g·m/秒]
L:25%面积率[面积%]
M:50%面积率[面积%]
N:域面积比
O:非晶性聚酯的域的数均直径[μm]
P:S211/S85
ND:未测定
<实施例1>
来自Canon,Inc.的改造的LBP7700C打印机用于图像输出评价。改造如下:调色剂承载构件改为调色剂承载构件1;显影设备中的调色剂进给构件被做成与调色剂承载构件相反地旋转,如图2所示;关闭调色剂进给构件的电压施加。
调整接触压力使调色剂承载构件和静电潜像承载构件之间的接触区域的宽度为1.1mm。另外,施加到调色剂承载构件的电压从最终产品条件改造为使其能够比最终产品条件高200V。(例如,如果最终产品中施加于调色剂承载构件的电压为-600V,则比最终产品条件高200V的条件为-400V。)
如图3所示除去清洁刮板,并将处理速度修改为25ppm或30ppm。
这些修改使得可以进行严格的评价。
将100g调色剂1填充到如上所述改造的显影设备中,并且在高温高湿环境(32.5℃/80%RH)下进行以下评价。
根据该结果,即使在无清洁器体系中,也可以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获得没有图像缺陷的优良图像。评价结果见表4。
以下描述了用于各自评估中的评价方法及它们的评分标准。
[定影拖尾]
(评价1)
当使用两页间歇式纸进给,以25ppm的处理速度打印具有1%打印百分比的2,000张横线,接着以1%打印百分比的50页纸进给打印横线时,目视评价定影拖尾的频率和程度。
(评价2)
当使用两页间歇式纸进给,以30ppm的处理速度打印具有1%打印百分比的2,000张横线,接着以1%打印百分比的50页纸进给打印横线时,目视评价定影拖尾的频率和程度。
A:不产生定影拖尾
B:在1张以上且5张以下产生定影拖尾;程度也非常小
C:在6张以上且10张以下产生定影拖尾;程度也小
D:在11张以上产生定影拖尾
[显影重影]
(评价1)
使用两页间歇式纸进给,以25ppm的处理速度打印具有1%打印百分比的2,000张横线之后,或
(评价2)
使用两页间歇式纸进给,以25ppm的处理速度打印具有1%打印百分比的4,000张横线之后,
在转印纸的前半部形成多个10mm×10mm的实心图像,在后半部形成2点/3空间的半色调图像(2-dot/3-space halftone image)。然后对半色调图像上出现实心图像的痕迹的程度进行目视检查。
A:没有产生重影
B:产生非常小的重影
C:产生小重影
D:产生显著的重影
[转印性]
(评价1)
使用两页间歇式纸进给,以25ppm的处理速度打印具有1%打印百分比的2,000张横线之后,或
(评价2)
使用两页间歇式纸进给,以25ppm的处理速度打印具有1%打印百分比的4,000张横线之后,
在透明聚酯压敏胶带(产品名称:Polyester Tape No.5511,供应商:NichibanCo.,Ltd.)上粘上实心图像形成时静电潜像承载构件上的未转印调色剂,然后剥离。对于各种情况,通过从粘贴在纸上的剥离压敏胶带的浓度减去仅粘贴在纸上的压敏胶带的浓度来计算浓度差。
使用Tokyo Denshoku Co.,Ltd.的TC-6DS型反射计测定浓度。过滤器使用绿色过滤器。
A:非常良好——浓度差小于0.05
B:良好——浓度差为0.05以上且小于0.10
C:浓度差为0.10以上且小于0.15
D:浓度差为0.15以上
<实施例2至30>
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各评价,但如表4所示改变调色剂。根据结果,可以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得到没有图像缺陷并具有优良图像浓度的图像。评价结果见表4。
<比较例1至5>
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各评价,但如表4所示改变调色剂。根据结果,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产生图像缺陷。评价结果见表4。
[表4]
Figure BDA0001338204250000611
本发明可以提供即使在长期使用期间也可以产生抑制显影重影和定影拖尾的图像的调色剂。本发明还可以提供一种设置有该调色剂的显影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这些修改和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6)

1.一种调色剂,其包括调色剂颗粒,所述调色剂颗粒含有粘结剂树脂、非晶性聚酯和着色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色剂的软化点为110℃以上且140℃以下;
使用粘性试验机在探头端温度150℃和按压保持时间0.01秒下测量的、所述调色剂的应力的积分值f1为10g·m/秒以下;和
使用粘性试验机在探头端温度150℃和按压保持时间0.1秒下测量的、所述调色剂的应力的积分值f2为30g·m/秒以上,
所述非晶性聚酯具有衍生自碳数6以上且12以下的直链脂族二羧酸的单体单元和衍生自醇组分的单体单元;和
相对于衍生自构成所述非晶性聚酯的羧酸组分的总单体单元,所述衍生自碳数6以上且12以下的直链脂族二羧酸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0摩尔%以上且50摩尔%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
所述粘结剂树脂含有乙烯基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色剂,其中
所述非晶性聚酯的峰分子量为8,000以上且13,000以下,和
所述非晶性聚酯的软化点为85℃以上且105℃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色剂,其中
相对于100质量份所述粘结剂树脂,所述非晶性聚酯的含量为5质量份以上且30质量份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色剂,其中,
在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所述调色剂颗粒的截面中,
所述乙烯基树脂形成基质,所述非晶性聚酯形成域;和
存在于在从所述截面的轮廓至所述截面的重心之间的距离的25%以内的区域中的所述非晶性聚酯的域,相对于所述非晶性聚酯的域的总面积的比例为30面积%以上且70面积%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色剂,其中,
在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所述调色剂颗粒的截面中,
所述乙烯基树脂形成基质,所述非晶性聚酯形成域;和
存在于在从所述截面的轮廓至所述截面的重心之间的距离的50%以内的区域中的所述非晶性聚酯的域,相对于所述非晶性聚酯的域的总面积的比例为80面积%以上且100面积%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色剂,其中,
在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所述调色剂颗粒的截面中,
所述乙烯基树脂形成基质,所述非晶性聚酯形成域;和
当A为存在于在从所述截面的轮廓至所述截面的重心之间的距离的25%以内的区域中的所述非晶性聚酯的域的面积,和
B为存在于在从所述截面的轮廓至所述截面的重心之间的距离的25%至50%的区域中的所述非晶性聚酯的域的面积,
A和B满足下式(1)中的关系:
式(1) A/B≥1.05。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色剂,其中,
在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所述调色剂颗粒的截面中,
所述乙烯基树脂形成基质,所述非晶性聚酯形成域;和
所述非晶性聚酯的所述域的数均直径为0.3μm以上且3.0μm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色剂,其中
所述非晶性聚酯的酸值为1.0mg KOH/g以上且10.0mg KOH/g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色剂,其中,
在所述调色剂的飞行时间型二次离子质谱法的分析中,
当S85为衍生自所述乙烯基树脂的峰强度和
S211为衍生自所述非晶性聚酯的峰强度时,
S85和S211满足下式(2)中的关系:
式(2) 0.30≤S211/S85≤3.00。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色剂,其中
所述调色剂的峰分子量为15,000以上且30,000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色剂,其中
所述非晶性聚酯的羟值为40.0mg KOH/g以下。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所述着色剂包括磁性体。
14.一种调色剂,其包括调色剂颗粒,所述调色剂颗粒含有着色剂、非晶性聚酯和含有乙烯基树脂的粘结剂树脂,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色剂的软化点为110℃以上且140℃以下,
所述非晶性聚酯具有衍生自碳数6以上且12以下的直链脂族二羧酸的单体单元和衍生自醇组分的单体单元,
相对于衍生自构成所述非晶性聚酯的羧酸组分的总单体单元,所述衍生自碳数6以上且12以下的直链脂族二羧酸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0摩尔%以上且50摩尔%以下,和
在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所述调色剂颗粒的截面中,
所述乙烯基树脂形成基质,所述非晶性聚酯形成域,
所述非晶性聚酯的域的数均直径为0.3μm以上且3.0μm以下,和
存在于在从所述截面的轮廓至所述截面的重心之间的距离的25%以内的区域中的所述非晶性聚酯的域,相对于所述非晶性聚酯的域的总面积的比例为30面积%以上且70面积%以下。
15.一种显影设备,其包括:
用于使在静电潜像承载构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调色剂,和
用于承载所述调色剂并将所述调色剂输送到静电潜像承载构件的调色剂承载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色剂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色剂。
16.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
静电潜像承载构件;
用于使所述静电潜像承载构件充电的充电构件;
用于使在所述静电潜像承载构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调色剂;和
用于接触所述静电潜像承载构件并输送所述调色剂的调色剂承载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色剂承载构件回收转印后残留在所述静电潜像承载构件上的所述调色剂,
所述调色剂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色剂。
CN201710524059.4A 2016-06-30 2017-06-30 调色剂、设置有该调色剂的显影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75618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30188 2016-06-30
JP2016-130188 2016-06-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61882A CN107561882A (zh) 2018-01-09
CN107561882B true CN107561882B (zh) 2021-04-02

Family

ID=60662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24059.4A Active CN107561882B (zh) 2016-06-30 2017-06-30 调色剂、设置有该调色剂的显影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97934B2 (zh)
JP (2) JP6904801B2 (zh)
CN (1) CN107561882B (zh)
DE (1) DE102017114341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91051B2 (ja) * 2016-06-30 2021-06-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295921B2 (en) 2016-12-21 2019-05-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US10289016B2 (en) 2016-12-21 2019-05-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US10303075B2 (en) 2017-02-28 2019-05-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US10295920B2 (en) 2017-02-28 2019-05-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US10241430B2 (en) 2017-05-10 2019-03-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external additive for toner
US10545420B2 (en) 2017-07-04 2020-01-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toner and image-forming method
CN110998458A (zh) 2017-08-04 2020-04-10 佳能株式会社 调色剂
JP7091033B2 (ja) 2017-08-04 2022-06-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2019032365A (ja) 2017-08-04 2019-0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EP3582020B1 (en) 2018-06-13 2023-08-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EP3582015B1 (en) 2018-06-13 2024-02-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N110597033A (zh) 2018-06-13 2019-12-20 佳能株式会社 调色剂和调色剂的生产方法
EP3582019B1 (en) 2018-06-13 2023-09-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ton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agnetic toner
CN110597034B (zh) 2018-06-13 2024-03-19 佳能株式会社 双组分显影剂
US10732529B2 (en) 2018-06-13 2020-08-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ositive-charging toner
US10732530B2 (en) 2018-06-13 2020-08-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oner
EP3582016B1 (en) 2018-06-13 2023-10-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two-component developer
EP3582014B1 (en) 2018-06-13 2023-08-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toner manufacturing method
JP7267705B2 (ja) 2018-10-02 2023-05-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トナー
JP7267706B2 (ja) 2018-10-02 2023-05-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トナー
JP2020095083A (ja) 2018-12-10 2020-06-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7207981B2 (ja) 2018-12-10 2023-0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7224885B2 (ja) 2018-12-10 2023-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7391640B2 (ja) 2018-12-28 2023-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7207998B2 (ja) 2018-12-28 2023-0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7443048B2 (ja) 2018-12-28 2024-03-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2020109499A (ja) 2018-12-28 2020-07-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7433872B2 (ja) 2018-12-28 2024-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11112712B2 (en) 2019-03-15 2021-09-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7292965B2 (ja) 2019-05-13 2023-06-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およ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7341718B2 (ja) 2019-05-13 2023-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7292978B2 (ja) 2019-05-28 2023-06-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およ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7313931B2 (ja) 2019-06-27 2023-07-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7313930B2 (ja) 2019-06-27 2023-07-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7309481B2 (ja) 2019-07-02 2023-07-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7463086B2 (ja) 2019-12-12 2024-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11809132B2 (en) 2020-03-16 2023-11-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7475907B2 (ja) 2020-03-16 2024-04-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11829104B2 (en) 2020-05-18 2023-11-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9344A (zh) * 2010-08-05 2013-04-24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调色剂用粘合剂树脂、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78952B1 (en) 1984-10-19 1992-04-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harge-imparting material and composition containing positively chargeable compound
US4673631A (en) 1984-12-15 1987-06-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harge-imparting material and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etal complex
US4886725A (en) 1984-12-19 1989-12-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otin oxide
US4710443A (en) 1985-03-19 1987-12-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harge-imparting material and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riazine type compound
US4657838A (en) 1985-04-03 1987-04-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harge-imparting material and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otin alkoxide
US4737432A (en) 1985-09-17 1988-04-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ositively chargeable toner and develop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s contains di-organo tin borate charge controller
US4839255A (en) 1987-03-31 1989-06-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for producing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s
JPH0692357B2 (ja) 1989-10-18 1994-1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グアニジン化合物およびグアニジン化合物を含有する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2814158B2 (ja) 1990-11-30 1998-10-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装置ユニット及び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US5306588A (en) 1991-03-19 1994-04-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reated silica fine powder and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s
US5508139A (en) 1993-03-25 1996-04-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DE60301084T2 (de) 2002-05-07 2006-05-24 Canon K.K. Entwicklerträger, Entwicklungsapparatur worin dieser Entwicklerträger eingesetzt ist und Verfahrenskassette worin dieser Entwicklerträger eingesetzt ist
JP2005173484A (ja) 2003-12-15 2005-06-3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7396629B2 (en) 2004-04-26 2008-07-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O2005106598A1 (ja) 2004-04-28 2005-11-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トナー
EP1635225B1 (en) 2004-09-13 2011-04-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4729950B2 (ja) * 2005-03-11 2011-07-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EP1950614A4 (en) 2005-11-08 2013-01-09 Canon Kk TONER AND PICTURE PRODUCTION PROCESS
WO2007138912A1 (ja) 2006-05-25 2007-12-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トナー
WO2008093833A1 (ja) 2007-02-02 2008-08-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二成分系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EP2071406B1 (en) 2007-06-08 2013-04-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process unit
EP2157482B1 (en) 2007-06-08 2016-12-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toner
JP5268325B2 (ja) 2007-10-31 2013-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
WO2009057807A1 (ja) 2007-10-31 2009-05-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磁性トナー
JP5284049B2 (ja) 2007-11-21 2013-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トナー
JP4739316B2 (ja) 2007-12-20 2011-08-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キャリアの製造方法及び該製造方法を用いて製造した電子写真用キャリア
JP5106308B2 (ja) 2008-03-06 2012-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キャリア及び二成分系現像剤
JP5517471B2 (ja) 2008-03-11 2014-06-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二成分系現像剤
BRPI0912260A2 (pt) 2008-05-28 2015-10-06 Canon Kk tonalizador.
JP5344611B2 (ja) * 2009-09-16 2013-1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8426094B2 (en) 2010-05-31 2013-04-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toner
US8614044B2 (en) 2010-06-16 2013-12-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EP2616884B1 (en) 2010-09-16 2017-12-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N103154826B (zh) * 2010-10-06 2016-05-11 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色调剂粘结剂和色调剂组合物
JP5865032B2 (ja) 2010-11-29 2016-0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9034549B2 (en) 2010-12-24 2015-05-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US9046800B2 (en) 2011-05-12 2015-06-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carrier
JP5868165B2 (ja) 2011-12-27 2016-0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現像方法
JP5361985B2 (ja) 2011-12-27 2013-1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トナー
JP5436591B2 (ja) 2012-02-01 2014-03-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トナー
JP5442045B2 (ja) 2012-02-01 2014-03-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トナー
JP5436590B2 (ja) 2012-02-01 2014-03-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トナー
CN104428718B (zh) 2012-06-22 2019-01-04 佳能株式会社 调色剂
US9116448B2 (en) 2012-06-22 2015-08-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KR20150023754A (ko) 2012-06-22 2015-03-05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토너
WO2013190819A1 (ja) 2012-06-22 2013-12-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6184191B2 (ja) 2012-06-27 2017-08-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6399804B2 (ja) 2013-06-24 2018-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9575425B2 (en) 2013-07-31 2017-02-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N105378566B (zh) 2013-07-31 2019-09-06 佳能株式会社 磁性调色剂
CN105452965B (zh) 2013-07-31 2020-01-10 佳能株式会社 调色剂
WO2015015791A1 (ja) 2013-07-31 2015-0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トナー
US9285697B2 (en) 2013-08-01 2016-03-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US9261806B2 (en) 2013-08-01 2016-02-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6173136B2 (ja) * 2013-09-05 2017-08-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5884796B2 (ja) 2013-09-05 2016-03-1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
US9442416B2 (en) 2013-12-26 2016-09-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apparatus, image-forming method,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ing method
JP6231875B2 (ja) 2013-12-26 2017-1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現像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US9304422B2 (en) 2013-12-26 2016-04-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toner
US9348246B2 (en) 2013-12-26 2016-05-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develop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6391458B2 (ja) 2013-12-26 2018-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現像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341660B2 (ja) 2013-12-26 2018-06-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トナー
US9354545B2 (en) 2013-12-26 2016-05-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developing metho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forming method
JP6410593B2 (ja) 2013-12-26 2018-10-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トナー
JP5983650B2 (ja) 2014-02-13 2016-09-0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US9772570B2 (en) 2014-08-07 2017-09-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toner
US9606462B2 (en) 2014-08-07 2017-03-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oner
US9470993B2 (en) 2014-08-07 2016-10-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toner
US9778583B2 (en) 2014-08-07 2017-10-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imaging method
JP6094546B2 (ja) * 2014-08-25 2017-03-1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トナーセットおよび白色トナー
JP6123762B2 (ja) * 2014-09-08 2017-05-1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857707B2 (en) 2014-11-14 2018-01-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US9658546B2 (en) 2014-11-28 2017-05-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oner
US10101683B2 (en) 2015-01-08 2018-10-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external additive for toner
JP6716273B2 (ja) 2015-03-09 2020-07-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20160378003A1 (en) 2015-06-29 2016-12-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ton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20170123333A1 (en) 2015-10-28 2017-05-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US10228627B2 (en) 2015-12-04 2019-03-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6768423B2 (ja) 2015-12-04 2020-10-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DE102016116610B4 (de) 2015-12-04 2021-05-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6991701B2 (ja) 2015-12-04 2022-0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9971263B2 (en) 2016-01-08 2018-05-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9344A (zh) * 2010-08-05 2013-04-24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调色剂用粘合剂树脂、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04801B2 (ja) 2021-07-21
DE102017114341B4 (de) 2021-11-18
CN107561882A (zh) 2018-01-09
US10197934B2 (en) 2019-02-05
JP7102580B2 (ja) 2022-07-19
JP2021119416A (ja) 2021-08-12
DE102017114341A1 (de) 2018-01-04
JP2018010288A (ja) 2018-01-18
US20180004109A1 (en) 2018-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61882B (zh) 调色剂、设置有该调色剂的显影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7561883B (zh) 调色剂、显影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US10156800B2 (en) Toner,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578990B2 (en) Toner
US9946181B2 (en) Toner
KR101285042B1 (ko) 토너
JP2022116330A (ja) トナー
JP5230297B2 (ja) トナー
KR20130052639A (ko) 토너
JP2008015230A (ja) トナー
JP4533061B2 (ja) トナー
JP6794154B2 (ja) トナー、及び該トナーを備えた現像装置
JP2010282146A (ja) トナー
JP5339780B2 (ja)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定着方法
JP6762780B2 (ja) トナー、及び現像装置
JP2009288394A (ja) 画像形成方法、定着方法及び磁性トナー
JP6896545B2 (ja) トナー
JP2019032465A (ja) 磁性トナー
US11333989B2 (en) Toner
JP2018004894A (ja) トナー、現像装置
JP2011102898A (ja) トナーおよ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6921682B2 (ja) トナー
JP2010145551A (ja) トナ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