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44192B - 叶片驱动装置和光学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叶片驱动装置和光学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44192B
CN107544192B CN201710479364.6A CN201710479364A CN107544192B CN 107544192 B CN107544192 B CN 107544192B CN 201710479364 A CN201710479364 A CN 201710479364A CN 107544192 B CN107544192 B CN 1075441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tain
axis
restricting
opening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7936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44192A (zh
Inventor
中野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Sports Life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Sports Life KK filed Critical Seiko Sports Life KK
Publication of CN107544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441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441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441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03B9/36Sliding rigid plate
    • G03B9/40Double plat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hutters For Cameras (AREA)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叶片驱动装置和光学设备,其在实现了节能或小型化的基础上还能够确保耐冲击性。叶片驱动装置具备:具有开口部的基板;能够沿开口部的开口面移动来开闭开口部的前帘及后帘;与前帘的开闭动作联动的前帘卡定部;与后帘的开闭动作联动的后帘卡定部;以及限制杆,其构成为能够绕杆轴线转动,并能够在进入前帘卡定部和后帘卡定部的动作轨迹中来限制前帘和后帘向闭合方向移动的进入位置、和从动作轨迹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进退;限制电磁致动器,其构成为能够绕限制轴线旋转;以及联动杆,其伴随着限制电磁致动器的绕限制轴线的旋转而使限制杆绕杆轴线转动,限制杆和联动杆在绕限制轴线的周向上带有游隙地卡合。

Description

叶片驱动装置和光学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叶片驱动装置和光学设备。
背景技术
在数码相机等光学设备中,为了控制对摄像元件的曝光,搭载有焦平面快门(以下,也称作FP快门。)。FP快门具有:基板,其具有开口部(画面框);和前帘及后帘,它们能够沿着开口部的开口面移动,来开闭开口部。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电磁致动器使前帘和后帘动作的所谓电磁驱动式的FP快门。与所谓的弹簧驱动式的FP快门(借助电磁铁的吸引力和弹簧的恢复力使前帘和后帘动作的方式)相比,电磁驱动式的FP快门具有小型化或简单化等优点。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70022号公报
但是,对于在无反光镜单反相机或数码单反相机中使用的FP快门,要求前帘和后帘在电源被切断时等不通电时处于打开位置(开口部全开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在上述的电磁驱动式的FP快门中,借助电磁致动器的定位转矩(不通电状态下的磁性吸引力)来保持前帘和后帘的打开位置。
可是,在现有的电磁驱动式的FP快门中,存在前帘或后帘由于落下冲击等而意外地向闭合方向移动的担忧。因此,在下述方面还存在改善的余地:在实现节能或小型化的基础上确保耐冲击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实现节能或小型化的基础上还能够确保耐冲击性的叶片驱动装置和光学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具备:基板,其具有开口部;第1帘和第2帘,它们能够沿着所述开口部的开口面移动,来开闭所述开口部;第1卡定部,其至少与所述第1帘的开闭动作联动;叶片位置保持部件,其构成为能够绕第1轴线转动,所述第1轴线在与所述开口面交叉的第1方向上延伸,所述叶片位置保持部件能够在进入位置和从动作轨迹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进退,该进入位置是进入与所述第1帘的开闭动作相伴随的所述第1卡定部的所述动作轨迹中来限制所述第1帘向闭合方向移动的位置;电磁致动器,其构成为能够绕第2轴线旋转,所述第2轴线在所述第1方向上延伸,并且与所述第1轴线不同;以及联动杆,其将所述叶片位置保持部件和所述电磁致动器之间连接起来,并且伴随着所述电磁致动器的绕所述第2轴线的旋转而使所述叶片位置保持部件绕所述第1轴线转动,所述叶片位置保持部件和所述联动杆在所述联动杆的绕所述第2轴线的转动方向上带有游隙地卡合。
根据该结构,叶片位置保持部件和联动杆在联动杆的绕第2轴线的转动方向上带有游隙地卡合,因此,在联动杆转动时,在至联动杆和叶片位置保持部件卡合为止的期间内,联动杆相对于叶片位置保持部件空走。因此,能够降低作用于电磁致动器的负载扭矩。由此,能够实现电磁致动器的小型化,并实现叶片驱动装置的节能。并且,由于叶片位置保持部件和联动杆在联动杆的绕第2轴线的转动方向上带有游隙地卡合,因此,与使叶片位置保持部件和电磁致动器的旋转动作联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叶片位置保持部件的针对电磁致动器的工作角的转动范围。由此,能够提高电磁致动器的选择自由度,并且容易针对电磁致动器的工作角将叶片位置保持部件设定为所希望的转动范围等,从而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并且,在本方式中,在进入位置,叶片位置保持部件能够卡定于第1卡定部来限制第1帘向闭合方向移动,因此,能够抑制第1帘由于落下冲击等意外地向闭合方向移动。由此,无需为了将第1帘保持在打开位置而增大电磁致动器的定位转矩。因此,能够实现小型化、快门动作的高速化和耐冲击性。
在上述方式中,可以是,所述联动杆具备联动销,所述联动销带有游隙地插入所述叶片位置保持部件的引导孔内,所述引导孔的内周面具有:第1卡合部,所述联动销随着所述联动杆向绕所述第2轴线的一个方向转动而与该第1卡合部卡合;和第2卡合部,所述联动销随着所述联动杆向绕所述第2轴线的另一个方向转动而与该第2卡合部卡合,在所述引导孔内,在所述联动杆的绕所述第2轴线的转动方向上,所述联动销与所述第1卡合部及所述第2卡合部之间的间隙构成了供所述联动销伴随着所述联动杆的绕所述第2轴线的转动而相对于所述叶片位置保持部件空走的空走区域。
根据该结构,联动杆在从卡合于第1卡合部的状态向绕第2轴线的一个方向转动时,在通过空走区域后卡合于第2卡合部,由此,联动杆和叶片位置保持部件一体地转动。另外,联动杆在从卡合于第2卡合部的状态向绕第2轴线的另一个方向转动时,在通过空走区域后卡合于第1卡合部,由此,联动杆和叶片位置保持部件一体地转动。由此,进一步起到了上述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方式中,可以是,所述引导孔的内周面具有在所述第2轴线的径向上避免与所述联动杆接触的退让部。
根据该结构,引导孔的内周面具有在第2轴线的径向上避免与联动杆接触的退让部,因此,能够可靠地降低作用于电磁致动器的负载扭矩。
在上述方式中,可以是,所述叶片驱动装置具有对所述叶片位置保持部件朝向所述退避位置施力的施力部件。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叶片位置保持部件的晃动。因此,能够抑制如下的情况:叶片位置保持部件意外地进入进入位置而导致快门动作等被叶片位置保持部件阻碍。
在上述方式中,可以是,在所述进入位置,所述叶片位置保持部件在从所述第1方向观察时所述第1帘从所述开口部退避的打开区域中卡定于所述第1卡定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可靠地抑制第1帘进入开口部内,因此,例如能够可靠地抑制第1帘被摄入光学设备的监视器中。
在上述方式中,可以是,所述第1帘和所述第2帘分别具有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叶片在从所述开口部的开口方向观察时分别重合的重叠状态下从所述开口部退避而使所述第1帘和所述第2帘处于打开位置,在从所述开口方向观察时分别展开的展开状态下封闭所述开口部而使所述第1帘和所述第2帘处于闭合位置。
根据该结构,在打开位置,多个叶片以重叠状态被保持,因此,与例如以1个叶片来开闭开口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各叶片的小型化。
在上述方式中,可以是,所述叶片驱动装置具备与所述第2帘的开闭动作联动的第2卡定部,在所述进入位置,所述叶片位置保持部件处于与所述第1帘的开闭动作相伴随的所述第1卡定部的动作轨迹和与所述第2帘的开闭动作相伴随的所述第2卡定部的动作轨迹这双方的动作轨迹上,所述叶片位置保持部件的限制部分别与所述第1卡定部和所述第2卡定部抵接,由此限制了所述第1帘和所述第2帘向闭合方向的移动。
根据该结构,在进入位置,叶片位置保持部件能够卡定于第1帘卡定部和第2帘卡定部双方,因此,能够抑制第1帘和第2帘由于落下冲击等而意外地向闭合方向移动。由此,无需为了将第1帘和第2帘保持在打开位置而增大电磁致动器的定位转矩。因此,能够实现小型化、快门动作的高速化和耐冲击性。
而且,通过1个叶片位置保持部件就能够限制第1帘和第2帘向闭合方向的移动,因此,与分别对第1帘和第2帘设置叶片位置保持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叶片驱动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光学设备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具备上述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因此,能够提供在确保了耐冲击性的基础上小型且节能的光学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在确保了耐冲击性的基础上小型且节能的叶片驱动装置和光学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学设备的框图。
图2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FP快门中使叶片位置保持机构处于进入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FP快门中使前帘处于闭合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FP快门中使后帘处于闭合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FP快门中使叶片位置保持机构处于进入位置的状态的放大俯视图。
图6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FP快门中使叶片位置保持机构处于退避位置的状态的放大俯视图。
图7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FP快门中使叶片位置保持机构处于退避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在实施方式的FP快门中示出曝光动作中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光学设备;
2:快门(叶片驱动装置);
10:基板;
15:开口部;
25:前帘(第1帘、第2帘);
25a~25d:叶片;
55:后帘(第1帘、第2帘);
55a~55d:叶片;
67:前帘卡定部(第1卡定部、第2卡定部);
68:后帘卡定部(第1卡定部、第2卡定部);
71:限制电磁致动器(电磁致动器);
72:联动杆;
73:限制杆(叶片位置保持部件);
81:联动销;
86:施力部件;
91:引导孔;
93:退让部;
94:第1滑动接触部(第1卡合部);
95:第2滑动接触部(第2卡合部);
96:第1抵接部(第1卡合部);
97:第2抵接部(第2卡合部);
99:退让部;
O3:限制轴线(第2轴线);
O4:杆轴线(第1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光学设备]
图1是光学设备1的框图。
如图1所示,光学设备1例如被用作无反光镜单反相机或数码单反相机等。光学设备1具备FP快门(叶片驱动装置)2、控制部3以及摄像元件4。
控制部3控制光学设备1整体的动作。控制部3例如具备CPU或ROM、RAM等。
摄像元件4是例如CCD或CMOS图像传感器等。摄像元件4将由光形成的被摄体像转换为电信号。
并且,光学设备1还具备用于调整焦点距离的透镜(未图示)等。
<FP快门>
图2是示出在FP快门2中使叶片位置保持机构13处于进入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2所示,FP快门2主要具有基板10、前帘机构11、后帘机构12以及叶片位置保持机构13。
基板10形成有在光轴P方向上贯通基板10的开口部15。基板10在与相对于基板10配置于光轴P方向的一方的叶片支承板(未图示)之间限定出扇形区域。并且,在叶片支承板上,形成有在从光轴P方向观察的俯视时与开口部15形状相同的开口部(未图示)。另外,基板10在与相对于基板10配置于光轴P方向的另一方的驱动支承板16之间限定出驱动区域。在图中,以双点划线表示配置于扇形区域的部件,以实线或虚线表示配置于驱动区域的部件。
(前帘机构)
前帘机构11通过所谓的平行连杆,将绕沿着光轴P方向延伸的前帘轴线O1的转动运动转换为垂直于光轴P的方向(图2所示的X方向)上的滑动移动,来使开口部15开闭。具体来说,前帘机构11具有前帘电磁致动器21、前帘驱动杆22、前帘臂(第1前帘臂23和第2前帘臂24)以及前帘25。并且,前帘机构11中的前帘电磁致动器21和前帘驱动杆22被配置于上述的驱动区域中。另一方面,前帘臂23、24和前帘25被配置于上述的扇形区域中。
前帘电磁致动器21具有前帘定子31和前帘转子32。
前帘定子31在俯视时形成为U字状。在前帘定子31上安装有用于对前帘定子31励磁的前帘线圈33。
前帘转子32被收纳于前帘定子31的内侧。前帘转子32构成为能够绕沿着光轴P方向延伸的前帘轴线O1旋转。并且,前帘转子32的旋转轴32a贯通基板10而面对扇形区域。
前帘驱动杆22随着前帘转子32的旋转而绕前帘轴线O1转动。具体来说,前帘驱动杆22在垂直于光轴P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前帘驱动杆22的基端部与前帘转子32的旋转轴32a连结。在前帘驱动杆22的末端部,突出地设置有向光轴P方向的一方延伸的前帘连结销35。前帘连结销35通过在基板10上形成的引导槽37而面对扇形区域。引导槽37形成为沿着绕前帘轴线O1的周向延伸的圆弧状。即,上述的前帘连结销35随着前帘驱动杆22的转动而在引导槽37内移动,由此规定前帘驱动杆22的转动范围。
第1前帘臂23在垂直于光轴P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第1前帘臂23的基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上述的前帘连结销35和前帘转子32的旋转轴32a连结。即,第1前帘臂23构成为能够随着前帘转子32的旋转而绕前帘轴线O1旋转。
第2前帘臂24在垂直于光轴P方向的方向上仿照第1前帘臂23而延伸。第2前帘臂24的基端部被支承成能够绕从基板10向光轴P方向的一方突出的支承销39转动。
前帘25具有多个(例如,4个)叶片25a~25d。在俯视时,各叶片25a~25d在垂直于X方向的方向(图2中的Y方向)上延伸。各叶片25a~25d的基端部分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上述的第1前帘臂23和第2前帘臂24双方连结。各叶片25a~25d随着前帘电磁致动器21的驱动而在俯视时重合的重叠状态、和俯视时展开的展开状态(参照图3)之间转移。在重叠状态下,各叶片25a~25d相对于开口部15退避到X方向的一方,由此,前帘25处于打开位置。
图3是示出在FP快门2中使前帘25处于闭合位置的情况的俯视图。
在图3所示的展开状态下,各叶片25a~25d从光轴P方向的一方覆盖开口部15,由此,前帘25处于闭合位置。前帘25借助前帘电磁致动器21的定位转矩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处被不通电地保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光学设备1被切断电源时,前帘25借助定位转矩在打开位置被不通电地保持。
(后帘机构)
如图2所示,后帘机构12相对于前帘机构11配置于X方向的另一方。后帘机构12与上述的前帘机构11相同地通过所谓的平行连杆,将绕沿着光轴P方向延伸的后帘轴线O2的转动运动转换为X方向的滑动移动,来使开口部15开闭。并且,后帘机构12形成为相对于与X方向垂直的面和前帘机构11面对称。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前帘机构11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
后帘机构12具有后帘电磁致动器51、后帘驱动杆52、后帘臂(第1后帘臂53和第2后帘臂54)以及后帘55。
后帘电磁致动器51具有后帘定子61和后帘转子62。
在后帘定子61上安装有用于对后帘定子61励磁的后帘线圈63。
后帘转子62被收纳于后帘定子61的内侧。后帘转子62构成为能够绕沿着光轴P方向延伸的后帘轴线O2旋转。并且,后帘转子62的旋转轴62a贯通基板10而面对扇形区域。
后帘驱动杆52与后帘转子62连结,并随着后帘转子62的旋转而绕后帘轴线O2转动。在后帘驱动杆52的末端部,突出地设置有向光轴P方向的一方延伸的后帘连结销65。后帘连结销65通过在基板10上形成的引导槽66而面对扇形区域。
第1后帘臂53的基端部与上述的后帘连结销65和后帘转子62的旋转轴62a连结。
第2后帘臂54的基端部被支承成能够绕从基板10向光轴P方向的一方突出的支承销69转动。
后帘55具有多个(例如,4个)叶片55a~55d。各叶片55a~55d的基端部分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上述的第1后帘臂53和第2后帘臂54双方连结。各叶片55a~55d随着后帘电磁致动器51的驱动而在俯视时重合的重叠状态、和俯视时展开的展开状态(参照图4)之间转移。在重叠状态下,各叶片55a~55d相对于开口部15退避到X方向的另一方,由此,后帘55处于打开位置。
图4是示出在FP快门2中使后帘55处于闭合位置的情况的俯视图。
在图4所示的展开状态下,各叶片55a~55d从光轴P方向的一方覆盖开口部15,由此,后帘55处于闭合位置。后帘55借助后帘电磁致动器51的定位转矩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处被不通电地保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光学设备1被切断电源时,后帘55借助定位转矩在打开位置被不通电地保持。并且,前帘25和后帘55的叶片25a~25d、55a~55d的个数等不限于4个,可以适当地变更。
在此,如图2所示,在上述的前帘驱动杆22和后帘驱动杆52的基端部,分别与前帘驱动杆22和后帘驱动杆52成一体地形成有前帘卡定部67和后帘卡定部68。
前帘卡定部67从前帘驱动杆22的基端部朝向X方向的另一方突出。前帘卡定部67在俯视时形成为三角形状。具体来说,关于前帘卡定部67,绕前帘轴线O1的周向上的、朝向前帘驱动杆22的闭合方向的面(以下,称作“卡定面67a”。)形成为沿着前帘轴线O1的径向延伸的平坦面。另一方面,关于前帘卡定部67,绕前帘轴线O1的周向上的、朝向前帘驱动杆22的打开方向的面形成为如下的倾斜面:随着朝向打开方向,向前帘轴线O1的径向突出的突出量逐渐变小。
后帘卡定部68从后帘驱动杆52的基端部朝向X方向的一方突出。后帘卡定部68在俯视时形成为三角形状。具体来说,关于后帘卡定部68,绕后帘轴线O2的周向上的、朝向后帘驱动杆52的闭合方向的面(以下,称作“卡定面68a”。)形成为沿着后帘轴线O2的径向延伸的平坦面。另一方面,关于后帘卡定部68,绕后帘轴线O2的周向上的、朝向打开方向的面形成为如下的倾斜面:随着朝向打开方向,向后帘轴线O2的径向突出的突出量逐渐变小。并且,前帘卡定部67和后帘卡定部68也可以分别相对于前帘驱动杆22和后帘驱动杆52分体地形成。
(叶片位置保持机构)
叶片位置保持机构13在X方向上配置于上述的前帘机构11和后帘机构12之间。叶片位置保持机构13例如在光学设备1的电源被切断时限制上述的前帘机构11和后帘机构12向闭合方向移动。具体来说,叶片位置保持机构13主要具有限制电磁致动器71、联动杆72以及限制杆73。并且,叶片位置保持机构13被配置于上述的驱动区域中。
图5是示出在FP快门2中使叶片位置保持机构13处于进入位置的状态的放大俯视图。
如图5所示,限制电磁致动器71具有限制定子75和限制转子76。
限制定子75形成为在光轴P方向上延伸的筒状。在限制定子75上安装有用于对限制定子75励磁的限制线圈(未图示)。
限制转子76被收纳于限制定子75的内侧。限制转子76构成为能够绕沿着光轴P方向延伸的限制轴线O3旋转。并且,限制电磁致动器71的输出比上述的前帘电磁致动器21和后帘电磁致动器51的输出小。但是,各致动器21、51、71的输出可以适当地变更。
联动杆72随着限制转子76的旋转而绕限制轴线O3转动。具体来说,联动杆72朝向垂直于光轴P的方向中的Y方向的一方(在限制轴线O3的径向上远离限制轴线O3的方向)延伸。联动杆72的基端部与限制转子76的旋转轴76a连结。在联动杆的末端部,突出地设置有向光轴P方向的一方延伸的联动销81。
限制杆73相对于上述的限制电磁致动器71配置于Y方向的一方。限制杆73具备基座部82、前帘限制部83以及后帘限制部84。
基座部82被从基板10向光轴P方向的另一方突出的支承销85支承成能够绕沿着光轴P方向延伸的杆轴线O4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前帘机构11和后帘机构12在俯视时被配置于相对于通过杆轴线O4且在Y方向上延伸的对称线线对称的位置处。并且,前帘机构11和后帘机构12的位置可以适当地变更,例如在俯视时可以配置在关于通过限制轴线O3且在Y方向上延伸的对称线线对称的位置处。
前帘限制部83从基座部82朝向X方向的一方突出。前帘限制部83随着限制杆73的转动而在进入上述的前帘卡定部67的动作轨迹中的进入位置(参照图5)、和从前帘卡定部67的动作轨迹退避的退避位置(参照图6)之间移动。具体来说,在进入位置处,前帘限制部83在前帘驱动杆22的闭合方向上与前帘卡定部67对置。前帘限制部83的在绕杆轴线O4的周向上朝向进入位置的面(以下,称作“限制面83a”。)形成为能够与前帘卡定部67的卡定面67a抵接的平坦面。即,在限制杆73的进入位置处,前帘限制部83与前帘机构11(前帘驱动杆22)的前帘卡定部67抵接,由此限制前帘25向闭合方向移动。并且,前帘限制部83构成为:在俯视时,在前帘25来到开口部15之前(在俯视时前帘25从开口部15退避的打开区域中),前帘限制部83与前帘卡定部67抵接。
前帘限制部83的在绕杆轴线O4的周向上朝向退避位置的面形成为如下的倾斜面:随着朝向前帘限制部83的末端部,前帘限制部83的宽度逐渐变窄。
图6是示出在FP快门2中使叶片位置保持机构13处于退避位置的状态的放大俯视图。
如图6所示,前帘限制部83在退避位置处相对于上述的前帘卡定部67的动作轨迹位于X方向的另一方。即,在限制杆73的退避位置处,前帘限制部83允许前帘机构11(前帘驱动杆22)向闭合方向移动。
如图5所示,后帘限制部84从基座部82朝向X方向的另一方突出。后帘限制部84随着限制杆73的转动而在进入上述的后帘卡定部68的动作轨迹中的进入位置(参照图5)、和从后帘卡定部68的动作轨迹退避的退避位置(参照图6)之间移动。具体来说,在进入位置处,后帘限制部84在后帘驱动杆52的闭合方向上与后帘卡定部68对置。后帘限制部84的在绕杆轴线O4的周向上朝向退避位置的面(以下,称作“限制面84a”。)形成为能够与后帘卡定部68的卡定面68a抵接的平坦面。即,在限制杆73的进入位置处,后帘限制部84与后帘机构12(后帘驱动杆52)的后帘卡定部68抵接,由此限制后帘55向闭合方向移动。并且,后帘限制部84构成为:在俯视时,在后帘55来到开口部15之前(在俯视时后帘55从开口部15退避的打开区域中),后帘限制部84与后帘卡定部68抵接。
后帘限制部84的在绕杆轴线O4的周向上朝向进入位置的面形成为如下的倾斜面:随着朝向后帘限制部84的末端部,后帘限制部84的宽度逐渐变窄。
如图6所示,后帘限制部84在退避位置处相对于上述的后帘卡定部68的动作轨迹位于X方向的一方。即,在限制杆73的退避位置处,后帘限制部84允许后帘机构12(后帘驱动杆52)向闭合方向移动。并且,限制杆73借助限制电磁致动器71的定位转矩在进入位置和退避位置处分别被不通电地保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光学设备1被切断电源时,限制杆73借助定位转矩在进入位置处被不通电地保持。
在基板10与限制杆73之间夹设有施力部件86,该施力部件86对限制杆73朝向退避位置(绕杆轴线O4的周向上的一方)施力。
在基板10上设置有对限制杆73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的第1限制销87和第2限制销88。第1限制销87构成为能够供前帘限制部83从绕杆轴线O4的周向上的一方抵接。第1限制销87限制限制杆73向绕杆轴线O4的周向上的一方转动,并将限制杆73定位在退避位置。
第2限制销88构成为能够供后帘限制部84从绕杆轴线O4的周向上的另一方抵接。第2限制销88限制限制杆73向绕杆轴线O4的周向上的另一方转动,并将限制杆73定位在进入位置。并且,各限制销87、88只要是对限制杆73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定的结构,则不一定必须与前帘限制部83或后帘限制部84抵接。
如图5所示,在上述的基座部82上形成有引导孔91,联动销81被带有游隙地插入该引导孔91中。引导孔91是沿着绕限制轴线O3的周向延伸的圆弧状的长孔。具体来说,引导孔91的内周面中的、相对于联动销81位于Y方向的一方的面构成了在俯视时为V字状的引导面92。引导面92中的、在绕限制轴线O3的周向上的中央部构成了退让部93,该退让部93相对于联动销81的与联动杆72的转动相伴随的转动轨迹L向Y方向的一方退避。另一方面,引导面92中的、在绕限制轴线O3的周向上与退让部93的两侧相连的部分构成了在联动杆72转动时供联动销81滑动接触的第1滑动接触部94和第2滑动接触部95。滑动接触部94、95随着在绕限制轴线O3的周向上远离退让部93而向Y方向的另一方(在限制轴线O3的径向上接近限制轴线O3的方向)延伸。
引导孔91的内周面中的、在绕限制轴线O3的周向的一方上与第1滑动接触部94相连的部分构成了第1抵接部96,该第1抵接部96在绕限制轴线O3的周向上与联动销81对置。第1抵接部96从第1滑动接触部94朝向Y方向的另一方延伸。
引导孔91的内周面中的、在绕限制轴线O3的周向的另一方上与第2滑动接触部95相连的部分构成了第2抵接部97,该第2抵接部97在绕限制轴线O3的周向上与联动销81对置。第2抵接部97从第2滑动接触部95朝向Y方向的另一方延伸。这样,联动销81在绕限制轴线O3的周向(联动杆72的转动方向)上带有游隙地配置于引导孔91内。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孔91中,在绕限制轴线O3的周向上,联动销81与滑动接触部94、95及抵接部96、97之间的间隙构成了供联动销81随着联动杆72的绕限制轴线O3的转动而相对于限制杆73空走的空走区域。并且,引导孔91的内周面中的、相对于联动销81位于Y方向的另一方的面也构成了相对于联动销81向Y方向的另一方远离的退让部99。
[作用]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光学设备1的起动动作及停止动作、快门动作、以及冲击输入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2所示的电源切断时作为初始状态。即,在电源切断时,前帘25和后帘55借助各电磁致动器21、51的定位转矩均在打开位置处被不通电地保持。另外,在电源切断时,限制杆73借助定位转矩在进入位置处被不通电地保持。
<起动动作和停止动作>
如图2、图5所示,在起动动作中,在光学设备1被切断电源的状态下,按下光学设备1的电源按钮(未图示)。这样,限制电磁致动器71的限制线圈(未图示)被通电,由此,限制转子76朝向绕限制轴线O3的一个方向(绕逆时针)旋转。当联动杆72随着限制转子76的旋转而向绕限制轴线O3的一个方向转动时,联动销81在引导孔91内朝向绕限制轴线O3的一个方向移动。这样,联动销81从第2滑动接触部95或第2抵接部97离开,联动销81朝向第1滑动接触部94或第1抵接部96在引导孔91内空走。
图7是示出在FP快门2中使叶片位置保持机构13处于退避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6、图7所示,当联动销81从第2滑动接触部95或第2抵接部97离开时,限制杆73借助施力部件86的作用力朝向退避位置并向绕杆轴线O4的一个方向转动。然后,限制杆73(前帘限制部83)从绕杆轴线O4的周向上的一方与第1限制销87抵接,由此限制杆73的转动停止。
由此,限制杆73处于图7所示的退避位置。在退避位置,上述的前帘机构11和后帘机构12向闭合方向的移动(快门动作)被允许。
并且,在限制杆73向退避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联动销81在通过退让部93之后一边与第1滑动接触部94滑动接触一边与限制杆73一起转动。另外,当限制杆73处于退避位置时,由于施力部件86的作用力,或者由于联动销81与引导孔91的第1滑动接触部94或第1抵接部96抵接,限制杆73向进入位置的移动被限制。
在停止动作中,在光学设备1被接通电源的状态下,按下光学设备1的电源按钮。这样,限制转子76向绕限制轴线O3的另一个方向(绕顺时针)旋转,由此,联动杆72向绕限制轴线O3的另一个方向转动。此时,联动销81在引导孔91内朝向绕限制轴线O3的另一个方向移动,由此,联动销81从第1滑动接触部94或第1抵接部96离开,联动销81朝向第2滑动接触部95或第2抵接部97在引导孔91内空走。
然后,联动销81在通过引导孔91的退让部93后在第2滑动接触部95上滑动接触,由此,限制杆73与联动杆72一起转动。此时,限制杆73克服施力部件86的作用力朝向进入位置绕杆轴线O4转动。然后,限制杆73(后帘限制部84)从绕杆轴线O4的周向上的另一方与第2限制销88抵接,由此限制杆73的转动停止。并且,当限制杆73在进入位置停止时,联动销81与引导孔91的第2滑动接触部95或第2抵接部97抵接,由此,限制杆73向退避位置移动被限制。
<快门动作>
在撮影时,如果在光学设备1被接通电源的状态下按下释放按钮(未图示),则前帘25朝向闭合位置移动。具体来说,前帘电磁致动器21的前帘线圈33被通电,由此,前帘转子32向绕前帘轴线O1的一个方向(绕逆时针)旋转。由此,如图3所示,前帘25向闭合方向(X方向的另一侧)滑动移动,由此,各叶片25a~25d成为展开状态。其结果是,前帘25处于闭合位置,开口部15被前帘25阻塞。
图8是在FP快门2中示出曝光动作中的俯视图。
接着,进行图8所示的曝光动作。具体来说,切换前帘线圈33的通电方向,使前帘转子32向绕前帘轴线O1的另一个方向(绕顺时针)旋转。这样,前帘25向打开方向(X方向的一侧)滑动移动。从前帘25开始移动起经过了规定的时间后,使后帘55向闭合位置移动。具体来说,与前帘25的动作方法相同,通过对后帘电磁致动器51的后帘线圈63通电,由此,后帘转子62向绕后帘轴线O2的一个方向(绕顺时针)旋转。由此,后帘55在与前帘25之间隔开间隙的状态下朝向闭合方向(X方向的一侧)滑动移动。此时,光通过前帘25与后帘55之间的间隙,由此使摄像元件4曝光。并且,前帘25处于打开位置,后帘55处于闭合位置,由此曝光动作完成。
在曝光动作完成后,切换后帘线圈63的通电方向,使后帘转子62向绕后帘轴线O2的另一个方向(绕逆时针)旋转。这样,后帘55朝向X方向的另一侧滑动移动,由此后帘55返回打开位置。
通过以上动作,快门动作结束。
<冲击输入时>
接下来,针对在光学设备1被切断电源的状态下因落下等所引起的冲击载荷被输入光学设备1的情况下的FP快门2的动作进行说明。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光学设备1在前帘25朝向下方的状态下落下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2所示,在光学设备1被切断电源的状态下,前帘25和后帘55都处于打开位置,叶片位置保持机构13的限制杆73处于进入位置。在该状态下,如果对光学设备1输入冲击载荷,则前帘25欲朝向闭合方向(X方向的另一侧)意外地滑动移动。并且,前帘转子32或前帘驱动杆22欲随着前帘25的滑动移动而朝向绕前帘轴线O1的一个方向转动。
这样,如图5所示,前帘驱动杆22的前帘卡定部67(卡定面67a)从绕前帘轴线O1的另一个方向与前帘限制部83(限制面83a)抵接。由此,前帘驱动杆22向绕前帘轴线O1的一个方向的转动被限制,从而,前帘25向闭合方向的滑动移动被限制。
另外,如果对光学设备1输入冲击载荷,则后帘55由于其惯性而欲朝向闭合方向(X方向的一侧)意外地滑动移动。并且,后帘转子62或后帘驱动杆52欲随着后帘55的滑动移动而朝向绕后帘轴线O2的一个方向转动。这样,后帘驱动杆52的后帘卡定部68(卡定面68a)从绕后帘轴线O2的另一个方向与后帘限制部84(限制面84a)抵接。由此,后帘驱动杆52向绕后帘轴线O2的一个方向的转动被限制,从而,后帘55向闭合方向的滑动移动被限制。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前帘25和后帘55在俯视时进入开口部15。并且,前帘25和后帘55在向X方向的滑动移动被叶片位置保持机构13限制后,借助各电磁致动器21、51的定位转矩恢复为初始状态。
在此,电磁致动器21、51互相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由此,前帘25和后帘55分别向闭合方向滑动移动。这种情况下,在上述的冲击载荷输入时,前帘25(前帘卡定部67)在绕杆轴线O4的周向上从另一个方向与前帘限制部83抵接,由此,限制杆73欲朝向绕杆轴线O4的一个方向转动。另外,后帘55(后帘卡定部68)在绕杆轴线O4的周向上从一个方向与后帘限制部84抵接,由此,限制杆73欲朝向绕杆轴线O4的另一个方向转动。因此,因前帘卡定部67与前帘限制部83抵接所引起的限制杆73的朝向退避位置的转动动作被因后帘卡定部68与后帘限制部84抵接所引起的限制杆73的朝向进入位置的转动动作抵消。因此,限制杆73容易维持进入位置。
并且,存在输入光学设备1的冲击载荷较小的情况等、例如只有前帘25欲向闭合方向移动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很难认为是输入有使限制杆73移动至退避位置这样的冲击载荷。因此,即使假设限制杆73欲朝向退避位置转动,限制杆73也会借助限制电磁致动器71的定位转矩而留在进入位置。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联动杆72的联动销81被带有游隙地插入(带有游隙地卡合于)限制杆73的引导孔91内。
根据该结构,在联动杆72转动时,在至联动销81与滑动接触部94、95和抵接部96、97接触为止的期间内,联动销81在引导孔91内空走。因此,能够降低作用于限制电磁致动器71的负载扭矩。由此,能够实现限制电磁致动器71的小型化,并实现FP快门2的节能。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联动销81被带有游隙地插入引导孔91内,因此,与使联动杆72与限制电磁致动器71的旋转动作联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限制杆73的针对限制电磁致动器71的工作角的转动范围。由此,能够提高限制电磁致动器71的选择自由度,并且,容易针对限制电磁致动器71的工作角将限制杆73设定为所希望的转动范围等,从而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进入位置,限制杆73能够卡定于前帘卡定部67和后帘卡定部68双方来限制前帘25和后帘55向闭合方向移动。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前帘25和后帘55由于落下冲击等而意外地向闭合方向移动。由此,无需为了将前帘25和后帘55保持在打开位置而增大电磁致动器21、51的定位转矩。因此,能够实现小型化、快门动作的高速化和耐冲击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引导孔91具有在Y方向上避免与联动销81接触的退让部93,因此,能够可靠地降低作用于限制电磁致动器71的负载扭矩。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有对限制杆73朝向退避位置施力的施力部件86,因此能够抑制限制杆73的晃动。因此,能够抑制如下的情况:限制杆73意外地进入进入位置而导致快门动作等被限制杆73阻碍。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可靠地抑制前帘25和后帘55在俯视时进入开口部15内,因此,例如能够可靠地抑制前帘25或后帘55被摄入光学设备1的监视器(未图示)中。另外,由于能够减小前帘25和后帘55的移动量,因此,即使在前帘25和后帘55由于冲击载荷等而向闭合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也易于借助定位转矩恢复为初始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1个叶片位置保持机构13就能够限制前帘25和后帘55向闭合方向的移动,因此,与分别对前帘25和后帘55设置叶片位置保持机构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FP快门2的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前帘25和后帘55分别具有多个叶片25a~25d、55a~55d。
根据该结构,在打开位置,多个叶片25a~25d、55a~55d以重叠状态被保持,因此,与例如以1个叶片来开闭开口部15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各叶片的小型化。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设备1中,由于具备上述的FP快门2,因此,能够提供在确保了耐冲击性的基础上小型且节能的光学设备1。
并且,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的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添加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将卡定部67、68设置于驱动杆22、5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例如,只要将卡定部67、68设置于臂23、24、53、54或叶片25a~25d、55a~55d等与前帘25和后帘55联动的部件上即可。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下述结构进行了说明:在前帘25和后帘55来到开口部15之前,卡定部67、68和限制部83、84分别抵接,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下述结构进行了说明:在从电源被切断的状态向电源被接通的状态转移的情况下,限制杆73从进入位置向退避位置转移,但是,并不仅限于该结构,可以适当地变更限制杆73的动作方法。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在按下释放按钮的定时,使限制杆73从进入位置转移到退避位置。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限制杆73随着限制杆73的转动动作而在进入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切换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是随着限制杆的滑动移动而使限制杆73在进入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切换的结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限制杆73被施力部件86向退避位置施力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即,也可以仅通过限制电磁致动器71的动力来使限制杆73朝向退避位置转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使用电磁致动器21、51并使用前帘25和后帘55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也可以使用电磁致动器21、51以外的致动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使用1个限制杆73来限制前帘25和后帘55双方向闭合方向移动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限制杆(叶片位置保持部件)限制前帘25和后帘55中的至少一方向闭合方向移动。另外,也可以分别与前帘25和后帘55相对应地设置限制杆(叶片位置保持部件)。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联动杆72的联动销81被带有游隙地插入限制杆73的引导孔91内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联动杆72和限制杆73只要在联动杆72的绕限制轴线O3的转动方向上带有游隙地卡合即可。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是这样的结构:将形成于限制杆73的销带有游隙地插入形成于联动杆72的引导孔内。另外,联动杆72与限制杆73的卡合方法不限于孔和销。
此外,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替换为周知的结构要素,此外,也可以将上述的各变形例适当地进行组合。

Claims (8)

1.一种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驱动装置具备:
基板,其具有开口部;
第1帘和第2帘,它们能够沿着所述开口部的开口面移动,来开闭所述开口部;
第1卡定部,其至少与所述第1帘的开闭动作联动;
叶片位置保持部件,其构成为能够绕第1轴线转动,所述第1轴线在与所述开口面交叉的第1方向上延伸,所述叶片位置保持部件能够在进入位置和从动作轨迹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进退,该进入位置是进入与所述第1帘的开闭动作相伴随的所述第1卡定部的所述动作轨迹中来限制所述第1帘向闭合方向移动的位置;
电磁致动器,其构成为能够绕第2轴线旋转,所述第2轴线在所述第1方向上延伸,并且与所述第1轴线不同;以及
联动杆,其将所述叶片位置保持部件和所述电磁致动器之间连接起来,并且伴随着所述电磁致动器的绕所述第2轴线的旋转而使所述叶片位置保持部件绕所述第1轴线转动,
所述叶片位置保持部件和所述联动杆在所述联动杆的绕所述第2轴线的转动方向上带有游隙地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动杆具备联动销,所述联动销带有游隙地插入所述叶片位置保持部件的引导孔内,
所述引导孔的内周面具有:
第1卡合部,所述联动销随着所述联动杆向绕所述第2轴线的一个方向转动而与该第1卡合部卡合;和
第2卡合部,所述联动销随着所述联动杆向绕所述第2轴线的另一个方向转动而与该第2卡合部卡合,
在所述引导孔内,在所述联动杆的绕所述第2轴线的转动方向上,所述联动销与所述第1卡合部及所述第2卡合部之间的间隙构成了供所述联动销伴随着所述联动杆的绕所述第2轴线的转动而相对于所述叶片位置保持部件空走的空走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孔的内周面具有在所述第2轴线的径向上避免与所述联动杆接触的退让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驱动装置具有对所述叶片位置保持部件朝向所述退避位置施力的施力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进入位置,所述叶片位置保持部件在从所述第1方向观察时所述第1帘从所述开口部退避的打开区域中卡定于所述第1卡定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帘和所述第2帘分别具有多个叶片,
多个所述叶片在从所述开口部的开口方向观察时分别重合的重叠状态下从所述开口部退避而使所述第1帘和所述第2帘处于打开位置,在从所述开口方向观察时分别展开的展开状态下封闭所述开口部而使所述第1帘和所述第2帘处于闭合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驱动装置具备与所述第2帘的开闭动作联动的第2卡定部,
在所述进入位置,所述叶片位置保持部件处于与所述第1帘的开闭动作相伴随的所述第1卡定部的动作轨迹和与所述第2帘的开闭动作相伴随的所述第2卡定部的动作轨迹这双方的动作轨迹上,所述叶片位置保持部件的限制部分别与所述第1卡定部和所述第2卡定部抵接,由此限制了所述第1帘和所述第2帘向闭合方向的移动。
8.一种光学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设备具备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叶片驱动装置。
CN201710479364.6A 2016-06-29 2017-06-22 叶片驱动装置和光学设备 Active CN1075441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28789 2016-06-29
JP2016128789A JP6579330B2 (ja) 2016-06-29 2016-06-29 羽根駆動装置及び光学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44192A CN107544192A (zh) 2018-01-05
CN107544192B true CN107544192B (zh) 2021-03-12

Family

ID=60806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79364.6A Active CN107544192B (zh) 2016-06-29 2017-06-22 叶片驱动装置和光学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04145B2 (zh)
JP (1) JP6579330B2 (zh)
CN (1) CN1075441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23458B2 (ja) * 2016-06-29 2019-12-25 セイコ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羽根駆動装置及び光学機器
KR102180571B1 (ko) * 2019-06-28 2020-11-18 엘아이지넥스원 주식회사 셔터의 위치 변경 및 비균일 보정 알고리즘을 개선한 영상 시스템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85926Y (zh) * 2004-02-16 2005-03-16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照相机的曝光构造
CN101639605A (zh) * 2008-07-29 2010-02-03 索尼株式会社 快门器件与摄像装置
JP2014170022A (ja) * 2013-03-01 2014-09-18 Seiko Precision Inc 撮像装置及び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18628A (ja) * 1982-01-07 1983-07-14 Canon Inc 電磁制御シヤツタ−
US4643553A (en) * 1984-06-14 1987-02-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magnetically driven shutter
US4994834A (en) * 1989-03-10 1991-02-19 Copal Company Limited Focal plane shutter for cameras
JPWO2002043227A1 (ja) * 2000-11-21 2004-04-02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カメラ用シャッタ装置
JP4321236B2 (ja) * 2003-11-25 2009-08-26 株式会社ニコン 電子カメラ
KR101345301B1 (ko) * 2007-08-08 2013-12-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포컬 플레인 셔터, 이를 구비하는 촬상 장치 및 촬상 방법
KR102034621B1 (ko) * 2012-07-13 2019-10-2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셔터 구동 시스템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장치 및 카메라 구동 방법
JP6284035B2 (ja) * 2013-10-02 2018-02-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シャッタ装置
JP6163114B2 (ja) * 2014-01-31 2017-07-12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及びカメ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85926Y (zh) * 2004-02-16 2005-03-16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照相机的曝光构造
CN101639605A (zh) * 2008-07-29 2010-02-03 索尼株式会社 快门器件与摄像装置
JP2014170022A (ja) * 2013-03-01 2014-09-18 Seiko Precision Inc 撮像装置及び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04807A (ja) 2018-01-11
US20180004065A1 (en) 2018-01-04
JP6579330B2 (ja) 2019-09-25
CN107544192A (zh) 2018-01-05
US9904145B2 (en) 2018-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73433B2 (ja) カメラ用絞り装置
JP2001215555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CN107544192B (zh) 叶片驱动装置和光学设备
JP6147652B2 (ja)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デジタルカメラ
CN107544193B (zh) 叶片驱动装置和光学设备
CN107544191B (zh) 叶片驱动装置和光学设备
US20140376904A1 (en) Focal plane shutter and optical apparatus
TWI235886B (en) Shutter for optical device, and the optical device with the shutter
US8602663B2 (en) Light amount adjustment device for image pickup apparatus
WO2015102067A1 (ja)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及び光学機器
US5311239A (en) Camera mechanism for setting focus and aperture
CN108139649B (zh) 焦平面快门、具有焦平面快门的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4317283B2 (ja)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6529361B2 (ja)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及びカメラ
JP2008096769A (ja) カメラ用シャッタ装置
JP2002139767A (ja) 絞り機構付シャッタ装置
JP4413370B2 (ja) 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2024044530A (ja) カメラ装置
JP4017749B2 (ja)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2001281723A (ja) シャッタ装置
JP2607399Y2 (ja) カメラ用レンズシャッタの開口規制機構
JP5448398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2000284340A (ja)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2006098913A (ja) カメラ
JP2020013060A (ja) 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1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Seiko Sports Life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Chib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eiko Precision Inc.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Seiko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Seiko Sports Life Kabushiki Kais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