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1170B - 座椅框架及座椅框架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座椅框架及座椅框架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531170B CN107531170B CN201680027347.2A CN201680027347A CN107531170B CN 107531170 B CN107531170 B CN 107531170B CN 201680027347 A CN201680027347 A CN 201680027347A CN 107531170 B CN107531170 B CN 10753117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cross
- seat
- sectional
- rectangul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2—Joining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成为车辆用座椅的骨架构造的座椅框架(9)。座椅框架(9)对通过将1个筒状部件(54)弯曲而形成的1个框架主体(12)实施需要的追加工而形成。借助焊接(Y1、Y2)将通过将1个长的平板部件(51)从相对于长度方向的直角方向弯曲加工(1st、2nd、3rd)而成为相互面对的端缘彼此接合,从而1个筒状部件(54)整体或一部分被形成为闭截面形状。框架主体(12)的至少一部分的截面形状是矩形。提供轻量、低价且强度高的座椅框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为车辆用座椅的骨架构造的座椅框架。此外,本发明涉及该座椅框架的制造方法。所谓座椅框架指的是作为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的靠背框架、或作为座椅座垫的骨架构造的座垫框架等。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座椅框架。该座椅框架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侧框架、和将这些侧框架相连的连结框架(在专利文献1中称作水平部)。该座椅框架的截面形状是矩形的闭截面形状。所谓闭截面形状指的是截面没有被敞开而是闭合的形状。该矩形的闭截面形状通过将2种截面呈コ字形的角材借助焊接相互接合而形成。
在该以往的座椅框架中,为了形成闭截面形状而必须准备2种截面呈コ字形的角材,所以有零件成本变高的问题。此外,由于必须将2种截面呈コ字形的角材焊接,所以有作业较麻烦、制造成本变高的问题。
此外,以往已知有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座椅框架。在该座椅框架中,通过将细长的长条部件弯折,形成正面形状是大致コ字形的座椅框架。并且,长条部件的截面形状形成为截面呈コ字形(即,一方被敞开的敞开截面形状)。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座椅框架中,由于长条部件的截面形状是截面呈コ字形,所以为了将强度维持得较高,必须将长条部件的板厚设成较厚。因此,有长条部件的重量变重、零件成本变高这样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0461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122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往的座椅框架中的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轻量、低价且强度高的座椅框架及其制造方法。
涉及本发明的座椅框架是成为车辆用座椅的骨架构造,前述座椅框架的特征在于,具有通过将1个筒状部件弯曲而形成的至少1个框架主体;前述1个筒状部件借助焊接将前述筒状部件的端缘彼此接合,从而形成为闭截面形状,前述筒状部件的端缘通过将1个长的平板部件从相对于长度方向的直角方向弯曲加工而成为相互面对;
前述框架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的截面形状是矩形。
根据本发明,由于作为座椅框架的主要部分的框架主体能够仅通过单单对1张平板部件实施多次弯曲加工、进而部分地进行简单的焊接这样的非常简单的处理来制作,所以能够简单且便宜地制作座椅框架。
此外,在本发明中,由于由至少一部分的截面呈矩形的闭截面的筒状部件形成框架主体,所以能够得到充分的强度。由此,能够得到轻量但强度高的座椅框架。
在涉及本发明的座椅框架的1个技术方案中,具有1个框架主体;该框架主体具有相当于车辆用座椅的左右两侧面部分的2个侧框架、和将这些侧框架部相连的连结框架。根据该技术方案,能够简单地且以高的强度制作适合于驾驶席、副驾驶席等的一人坐的前座椅的座椅框架。
在涉及本发明的座椅框架的另一技术方案中,将前述筒状部件弯曲的部分的截面呈圆形;前述筒状部件的与侧框架对应的部分的截面呈矩形。根据该技术方案,弯曲的部分变得容易弯曲,还能够提高需要高的强度的部分的强度。
在涉及本发明的座椅框架的另一技术方案中,在与前述侧框架的下端的安装倾斜调节器的部分对应的前述筒状部件的部分上接合有加强板;前述筒状部件中的与接合有前述加强板的部分对应的部分被切口,以使前述加强板露出。
根据该技术方案,由于在倾斜调节器的安装部分处设置加强板,所以即使在将座椅框架的其他部分的厚度减薄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能够牢固地支承倾斜调节器的强度。此外,由于在与加强板对应的部分处设置切口部,将加强板的周围较大地敞开,所以容易进行倾斜调节器的安装作业。
在涉及本发明的座椅框架的另一技术方案中,具有多个框架主体;该多个框架主体在各自的截面矩形部分处被连结件相互连结。根据该技术方案,通过将多个框架主体连结,能够形成各种形状的座椅框架。此外,由于在强度较强的截面矩形部分处用连结件将多个框架主体连结,所以能够确保高的强度。
在涉及本发明的座椅框架的另一技术方案中,将前述筒状部件弯曲的部分的截面呈圆形。由此,能够将弯曲部分容易地弯曲,并且能够将弯曲的精度维持为较高。
在涉及本发明的座椅框架的另一技术方案中,前述筒状部件的截面呈圆形的部分与截面呈矩形的部分之间的部分的截面形状逐渐变化。根据该技术方案,由于没有筒状部件的截面形状急剧地变化的部分,所以能够防止在通过将筒状部件加工而形成的座椅框架中产生强度非常低的部分。
在涉及本发明的座椅框架的另一技术方案中,通过将1个长的平板部件从相对于长度方向的直角方向弯曲加工而使前述筒状部件的端缘彼此相互面对的处理包括多次弯曲加工处理。根据该技术方案,不会在1张平板部件中产生过大的应力,能够合理地制作筒状部件。
接着,涉及本发明的座椅框架的制造方法是作为车辆用座椅的骨架构造的座椅框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1个长的平板部件从相对于长度方向的直角方向弯曲加工,利用焊接将通过该弯曲而成为相互面对的筒状部件的端缘彼此接合,从而形成截面是闭形状且至少一部分的截面形状是矩形的1个筒状部件;通过将该1个筒状部件弯曲,形成规定形状的框架主体;由前述框架主体的1个或前述框架主体的多个形成座椅框架。
根据该座椅框架的制造方法,由于作为座椅框架的主要部分的框架主体能够仅通过单单对1张平板部件实施多次弯曲加工、进而部分地进行简单的焊接这样的非常简单的处理来制作,所以能够简单且便宜地制作座椅框架。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由于由至少一部分的截面呈矩形的闭截面的筒状部件形成框架主体,所以能够制造强度充分强的座椅框架。由此,能够得到轻量但强度高的座椅框架。
根据涉及本发明的座椅框架及座椅框架的制造方法,由于作为座椅框架的主要部分的框架主体能够仅通过单单对1张平板部件实施多次弯曲加工、进而部分地进行简单的焊接这样的非常简单的处理来制作,所以能够简单且低价地制作座椅框架。
此外,在本发明中,由于由至少一部分的截面呈矩形的闭截面的筒状部件形成框架主体,所以能够得到充分的强度。由此,能够得到轻量但强度高的座椅框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内置了涉及本发明的座椅框架的车辆用座椅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作为涉及本发明的座椅框架的实施方式的靠背框架及座垫框架的立体图。
图3是将图2的靠背框架放大地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作为图3的靠背框架的主要部分的框架主体的原料基材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作为图3的靠背框架的主要部分的框架主体的制造过程的图。
图6是表示图5的制造过程中的原料基材的截面形状的变化的状况的图。
图7是将作为图2的座垫框架的主要部分的框架主体放大地表示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内置了涉及本发明的座椅框架的车辆用座椅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作为涉及本发明的座椅框架的实施方式的靠背框架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靠背框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图9的靠背框架的其他部分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靠背框架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方式说明涉及本发明的座椅框架及其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当然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此外,在本说明书附带的附图中,有为了将特征性的部分容易理解地表示而以与实际不同的比率表示构成要素的情况。
(第1实施方式)
图1表示内置了涉及本发明的座椅框架的车辆用座椅的一例。该车辆用座椅1是驾驶席、副驾驶席等这样的前部座席(即,前座椅)。该车辆用座椅1具有承接就座者的后背的座椅靠背2、就座者的臀部乘坐的座椅座垫3、和承接就座者的头部的头枕4。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靠背2的单体也称作车辆用座椅,座椅座垫3的单体也称作车辆用座椅。
座椅座垫3载置在设置于车辆的地板7之上的轨道8a及8b之上。座椅座垫3能够沿着轨道8a、8b前后移动。座椅靠背2以立在座椅座垫3的里侧的端部之上的状态设置。头枕4被设置在座椅靠背2的上端部。
座椅靠背2具有作为座椅框架的骨骼构造的靠背框架9、设在靠背框架9的周围的作为弹性部件的衬垫10、和将衬垫10覆盖的表皮11。衬垫10例如由发泡的氨基甲酸酯树脂形成。表皮11例如由织物、皮革、合成皮革等这样的柔软且皮肤触感良好的材料形成。织物是针织物、编织物等这样的布。
靠背框架9如图2所示,具有框架主体12。框架主体12具有左侧的侧框架14a、右侧的侧框架14b和上部连结框架15。上部连结框架15将左右侧框架14a、14b在其上部连结。左侧的侧框架14a的下端部和右侧的侧框架14b的下端部由下部连结框架16相连。在上部连结框架15的前侧的侧面上,安装着用来安装图1的头枕4的作为筒状的托架的头枕导引部17a、17b。
在图1中,座椅座垫3具有作为座椅框架的骨骼构造的座垫框架20、设在座垫框架20的周围的作为弹性部件的衬垫21、和将衬垫21覆盖的表皮22。衬垫21例如由发泡的氨基甲酸酯树脂形成。表皮22例如由织物、皮革、合成皮革等这样的柔软且皮肤触感良好的材料形成。织物是针织物、编织物等这样的布。
座垫框架20如图2所示,具有框架主体23。框架主体23具有左侧的侧框架25a、右侧的侧框架25b和连结框架26。连结框架26将左右侧框架25a、25b在其末端部连结。在左右侧框架25a、25b的前部设有前杆29。此外,在左右侧框架25a、25b的后部设有后杆30。
前杆29的左端部被连杆31a连结在轨道8a的前部上。前杆29的右端部被连杆31b连结在轨道8b的前部上。后杆30的左端部被连杆31c连结在轨道8a的后部上。后杆30的右端部被连杆31d连结在轨道8b的后部上。
4个连杆中的后部左侧的连杆31c为驱动连杆。具体而言,在连杆31c的近侧部分上设有圆弧状的长孔34,在该长孔34的侧面上设有内齿35,齿轮36的外齿与该内齿35啮合。通过使齿轮36旋转,而能够使连杆31c向上方或下方转动。如果连杆31c向上方转动,则座垫框架20被向上方抬起。此时,其他的连杆31a、31b、31d追随而转动。如果连杆31c向下方转动,则座垫框架20向下方下降。此时,其他的连杆31a、31b、31d追随而转动。这样,由杆29、30及连杆31a、31b、31c、31d构成车辆用座椅1(参照图1)的升降装置。
图3表示在图2的靠背框架9中安装头枕导引部17a、17b及下部连结框架16之前的构造。在图3中,在左右侧框架14a、14b的下端部上借助焊接等固定有加强板39。在与加强板39对置的侧框架14a、14b的内侧侧壁上形成有切口40。通过设置切口40,加强板39露出到外部,即成为能从外部看到的状态。
在设有加强板39的部分的侧框架14a、14b的外侧处,借助螺栓等这样的紧固连结机构固定有作为倾斜移动机构的倾斜调节器41及作为支承板的托架42。并且,将这些托架42分别如图2所示那样借助螺栓等这样的紧固连结机构固定在座垫框架20的左右侧框架25a、25b的后端部上。
根据以上内容,靠背框架9经由倾斜调节器41被连结在座垫框架20上。倾斜调节器41是公知的倾斜移动机构。倾斜调节器41在内部中具有弹性部件,例如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对靠背框架9弹性地施力,以使其如图2的箭头A所示那样朝向座垫框架20倾斜移动。倾斜调节器41能够采取将靠背框架9固定以使其不倾斜移动的锁止状态、和使靠背框架9自由地倾斜移动的解锁状态的2个状态。
当靠背框架9为解锁状态时,就座者能够顺着螺旋弹簧的弹簧力(即弹性力)使靠背框架9向前方(箭头A方向)倾斜移动,或者能够克服螺旋弹簧的弹簧力而使靠背框架9向后方倾斜移动。通过在使靠背框架9如这些这样倾斜移动后将倾斜调节器41设置为锁止状态,从而能够将靠背框架9固定于倾斜后的位置。由此,能够按照靠背框架9将图1的座椅靠背2设置到希望的倾斜角度位置。
在图3中,靠背框架9的侧框架14a、14b由截面矩形部分45和截面变化部分46构成。截面矩形部分45的截面如果对例如B-B截面进行表示,则为宽度是W及高度是H的长方形。截面矩形部分45从下端到上端宽度W恒定,从下端到上端高度H逐渐变小。截面变化部分46的与截面矩形部分45相连的下端部是截面长方形,与上部连结框架15相连的上端部的截面呈圆形,从下端部到上端部,截面形状从长方形向圆形逐渐变化。
靠背框架9的上部连结框架15由弯曲部15a和直线部15b构成。弯曲部15a及直线部15b的截面如果对例如C-C截面进行表示,则为用附图标记D表示那样的圆形。上部连结框架15的圆形截面的半径遍及整体是恒定的。
(靠背框架9的框架主体12的制作)
以下,对靠背框架9的框架主体12的构造详细地说明。首先,在图4中,准备1张原材料50。原材料50例如是铁材料,例如普通钢材、高强度钢材。原材料50还可以为轻金属,例如铝、镁等。例如在使用以铁为主成分的通常的高强度钢材等的情况下,原材料50的厚度是0.5~0.8mm。另外,原材料的厚度对应于被要求的材料强度及被要求的框架的性能而变化。对该原材料50进行冲切加工,制作坯材51、加强板39(参照图3)及下部连结框架16。对于加强板39及下部连结框架16,追加地进行螺孔加工、其他需要的处理。
然后,在图5中,对坯材51从相对于其长度方向的直角方向进行弯曲加工。具体而言,进行第1弯曲加工(1st)、第2弯曲加工(2nd)、第3弯曲加工(3rd)及第4弯曲加工(4th),制作靠背框架9的框架主体12。图6表示进行了上述各弯曲加工后的坯材51的截面的变化的状态。
在图5及图6中,若观察上部连结框架15的弯曲部15a处的截面(图5的E截面)的变化,则首先,坯材51在第1弯曲加工(1st)中如图6所示那样两端52被稍稍弯曲。接着,在第2弯曲加工(2nd)中,侧面53被较大地弯曲。接着,在第3弯曲加工(3rd)中,被弯曲为截面呈圆形,成为筒状部件54。此时,在筒状部件54的截面的上端,筒状部件54的端缘彼此相互面对。并且,这些端缘如附图标记Y1所示那样被焊接接合。另外,这些弯曲加工使用加工面为规定的形状的冲压用模具来进行。
在图5及图6中,若观察左右侧框架14a、14b处的截面(图5的F截面)的变化,则首先,坯材51在第1弯曲加工(1st)中,如图6所示那样两端52被稍稍弯曲。接着,在第2弯曲加工(2nd)中,侧面53被较大地弯曲。接着,在第3弯曲加工(3rd)中,被弯曲为截面呈矩形,成为筒状部件54。此时,在筒状部件54的截面的上端,筒状部件54的端缘彼此相互面对。并且,这些端缘如附图标记Y2所示那样被焊接接合。另外,这些弯曲加工也使用加工面为规定的形状的冲压用模具来进行。
焊接Y1及焊接Y2借助1次焊接工序同时实現。并且,如果该焊接工序完成,则图5的筒状部件54完成。然后,在第4弯曲加工(4th)中,筒状部件54被弯曲,形成左右侧框架14a及14b,同时形成上部连结框架15。然后,进而在各侧框架14a、14b的末端上形成切口40(参照图3),由此制作框架主体12。由于弯曲部15a的截面形状是圆形,所以弯曲加工较容易,能够较高地得到弯曲精度。另一方面,由于侧框架14a、14b的截面形状是矩形,所以能够使强度变高。
图3的加强板39借助焊接等接合到在图5中受到第1弯曲加工(1st)前的坯材51的两端部上。或者,加强板39在第4弯曲加工(4th)中被形成切口40后,借助焊接等接合到侧框架14a、14b的两方的末端部上。例如在使用以铁为主成分的通常的高强度钢材等的情况下,加强板39的厚度是0.5~1.0mm。另外,加强板39的厚度对应于被要求的材料强度及被要求的框架的性能而变化。在加强版39及坯材51的原材料的厚度例如为0.7mm的情况下,将加强板39接合的部位的合计的厚度为1.4mm,由该部分能得到充分的强度。
如以上这样,靠背框架9的框架主体12能够仅通过单单对作为1张板材的坯材51实施多次弯曲加工、进而部分地进行简单的焊接这样的非常简单的工序来制作。因此,成本较低,能够低价地制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全部部位或部分地使用截面呈圆形或截面呈矩形的闭截面(即,不是敞开状态而为闭合的状态的截面)形状的筒状部件来形成靠背框架9,所以借助闭截面形状能得到充分的强度,作为原材料的坯材51的厚度例如能够较薄地设成0.5~1.0mm。由此,能够得到轻量但强度较高的靠背框架9。
(座垫框架20的框架主体23)
图2中的座垫框架20的框架主体23的侧框架25a、25b如图7所示,由截面矩形部分45和截面变化部分46构成。截面矩形部分45的截面例如如果对B-B截面进行表示,则为宽度是W及高度是H的长方形。截面矩形部分45从里侧端到前侧端宽度W是恒定的,从里侧端到前侧端高度H逐渐变小。截面变化部分46的与截面矩形部分45相连的里侧端部的截面呈矩形,与连结框架26相连的前侧端部的截面呈圆形,从里侧端部到前侧端部,截面形状从矩形向圆形逐渐变化。
座垫框架20的连结框架26由弯曲部26a和直线部26b构成。弯曲部26a及直线部26b的截面例如如果对C-C截面进行表示,则是由附图标记D表示那样的圆形。连结框架26的圆形截面的半径遍及整体是恒定的。
座垫框架20的框架主体23与使用图5说明的靠背框架9的框架主体12的制作同样地制作。具体而言,首先如图4所示,从1张原材料50中冲切出适合于框架主体23的形状的坯材51。并且,对该坯材51进行图5所示的第1弯曲加工(1st)、第2弯曲加工(2nd)及第3弯曲加工(3rd),制作出适合于框架主体23的形状的1个筒状部件54。
接着,对该筒状部件54进行第4弯曲加工(4th),制作出图7所示那样的框架主体23。从第1弯曲加工(1st)到第3弯曲加工(3rd)的坯材51的截面形状的变化的状况与靠背框架9的框架主体12的情况是同样的,具体而言,是图6所示那样的。
如以上那样,座垫框架20的框架主体23能够仅通过单单对作为1张板材的坯材51实施多次弯曲加工、进而部分地进行简单的焊接这样的非常简单的处理来制作。因此,成本较低,能够低价地制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利用截面呈圆形或截面呈矩形的闭截面形状的筒状部件形成框架主体23,所以借助闭截面形状能得到充分的强度。因此,作为原材料的坯材51的厚度例如在使用以铁为主成分的高强度钢材等的情况下,能够较薄地设成0.5~1.0mm。由此,能够得到轻量但强度较高的座垫框架20。另外,原材料的厚度对应于被要求的材料强度及被要求的框架的性能而变化。
(变形例)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在图2中,对作为座椅框架的靠背框架9及作为座椅框架的座垫框架20的两者应用了本发明。但是,可以对靠背框架9及座垫框架20的某一方应用本发明,将另一方设成以往构造的座椅框架。
(第2实施方式)
图8表示内置了涉及本发明的座椅框架的车辆用座椅的另一例。该车辆用座椅61是后部座席,所谓的后座椅。该车辆用座椅61具有承接就座者的后背的座椅靠背62和就座者的臀部乘坐的座椅座垫63。涉及本发明的座椅框架被内置在座椅靠背62中。
座椅靠背62具有作为座椅框架的骨骼构造的2个靠背框架69A及69B、设在靠背框架69A、69B的周围的作为弹性部件的衬垫70a、70b、和将衬垫70a、70b覆盖的表皮71a、71b。衬垫70a、70b例如由发泡的氨基甲酸酯树脂形成。表皮71a、71b例如由织物、皮革、合成皮革等这样的柔软且皮肤触感良好的材料形成。织物是针织物、编织物等的布。
靠背框架69A如图9所示,通过将2个框架主体72A及72B用连结件73a及73b连结而形成。此外,靠背框架69B通过将2个框架主体72C及72D用连结件73c及73d连结而形成。各个框架主体72A、72B、72C及72D分别由1个弯曲部74和从该弯曲部74的两端延伸的直线部75构成。
在1个靠背框架69A中,框架主体72A及框架主体72B的各自的直线部75如图10所示,具有截面矩形部分76和截面变化部分77。截面矩形部分76的截面形状如在沿着B-B线的截面形状中表示那样,是宽度为W及高度为H的矩形。弯曲部74的截面形状如在沿着C-C线的截面形状中表示那样是圆形。截面变化部分77的与截面矩形部分76相连的端部的截面呈矩形,与弯曲部74相连的端部的截面呈圆形,截面形状在矩形与圆形之间逐渐变化。在一方的框架主体72B的上下方向的直线部75的上端部处,安装有用于锁止机构的操作部78a。
在图9中的另1个靠背框架69B中,框架主体72C及框架主体72D的各自的直线部75如图11所示,具有截面矩形部分76和截面变化部分77。截面矩形部分76的截面形状如在沿着B-B线的截面形状中表示那样,是宽度为W及高度为H的矩形。弯曲部74的截面形状如在沿着C-C线的截面形状中表示那样是圆形。截面变化部分77的与截面矩形部分76相连的端部的截面呈矩形,与弯曲部74相连的端部的截面呈圆形,截面形状在矩形与圆形之间逐渐变化。在一方的框架主体72D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线部75的上端部处,安装有用于锁止机构的操作部78b。
在图10中,连结件73a及73b分别将框架主体72A的直线部75的截面呈矩形的端部与框架主体72B的直线部75的截面呈矩形的端部相连。此外,在图11中,连结件73c及73d分别将框架主体72C的直线部75的截面呈矩形的端部与框架主体72D的直线部75的截面呈矩形的端部相连。
(靠背框架69A、69B的框架主体72A、72B、72C、72D的制作)
靠背框架69A、69B的框架主体72A、72B、72C、72D与使用图5说明的图2的靠背框架9的框架主体12的制作及图7的座垫框架20的框架主体23的制作同样地制作。
具体而言,首先,如图4所示,从1张原材料50中冲切出适合于各个框架主体72A、72B、72C、72D的形状的坯材51。接着,对这些坯材51进行图5所示的第1弯曲加工(1st)、第2弯曲加工(2nd)及第3弯曲加工(3rd),制作出适合于各个框架主体72A、72B、72C、72D的形状的1个筒状部件54。
接着,对该筒状部件54进行第4弯曲加工(4th),制作出图10所示那样的框架主体72A及72B、以及图11所示那样的框架主体72C及72D。从第1弯曲加工(1st)到第3弯曲加工(3rd)的坯材51的截面形状的变化的状况与图2的靠背框架9的框架主体12的情况是同样的,具体而言是图6所示那样的。
如以上那样,图9的靠背框架69A的框架主体72A、72B及靠背框架69B的框架主体72C、72D可以分别仅通过单单对作为1张板材的坯材51实施多次弯曲加工、进而部分地进行简单的焊接这样的非常简单的处理来制作。因此,这些框架主体成本较低,能够低价地制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用截面呈圆形或截面呈矩形的闭截面形状的筒状部件形成框架主体72A、72B、72C、72D,所以借助闭截面形状能够得到充分的强度。因此,例如在使用以铁为主成分的高强度钢材等的情况下,作为原材料的坯材51的厚度能够设成0.5~1.0mm。由此,能够得到轻量但强度较高的靠背框架69A、69B。另外,原材料的厚度对应于被要求的材料强度及被要求的框架的性能而变化。
在图9所示的装备有本实施方式的靠背框架69A、69B的车辆的货物室中放置有货物N的情况下,如果其他车辆从前方碰撞到该车辆上,则货物N借助惯性力而撞到靠背框架69A、69B上,在靠背框架69A、69B上作用弯曲载荷M1及M2。结果,有可能在折线L1、L2处对靠背框架69A、69B作用较大的力。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与这些折线L1、L2对应的部分的框架主体72A及72C(根据情况是框架主体72B及72D)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强度变强,所以能够充分地承受上述那样的瞬发性的碰撞载荷。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能够各种各样地改变。
例如,涉及本发明的座椅框架并不限于图2所示的靠背框架9及座垫框架20、或图9所示的靠背框架69A、69B等,能够对设在车辆用座椅的任意的部位的座椅框架应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将由铁或其他金属构成的分体的头枕导引部17a、17b在与靠背框架9的制作工序不同的其他工序中制作,将该头枕导引部17a、17b借助焊接等固定到作为母体的靠背框架9上。但是,也可以代之而如图12所示那样,在靠背框架9的上部与靠背框架9一体地形成作为头枕的接纳部的头枕导引部17a、17b。这样,能够减轻靠背框架9的整体的重量,并且能够低价地制作靠背框架9。
另外,图12的头枕导引部17a、17b是截面呈矩形的贯通孔。但是,头枕导引部17a、17b的截面形状可以做成圆形或其他任意的形状。此外,图2的靠背框架9的一部分的截面呈矩形,另一部分的截面呈圆形。相对于此,图12的靠背框架9全部被形成为截面呈矩形。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辆用座椅;2 座椅靠背;3 座椅座垫;4 头枕;7 车辆的地板;8a、8b 轨道;9靠背框架(座椅框架);10 衬垫;11 表皮;12 框架主体;14a 左侧侧框架;14b 右侧侧框架;15 上部连结框架;15a 弯曲部;15b 直线部;16 下部连结框架;17a、17b 头枕导引部;20座垫框架(座椅框架);21 衬垫;22 表皮;23 框架主体;25a 左侧侧框架;25b 右侧侧框架;26 连结框架;26a 弯曲部;26b 直线部;29 前杆;30 后杆;31a、31b、31c、31d 连杆;34 长孔;35 内齿;36 齿轮;39 加强板;40 切口;41 倾斜调节器;42 托架;45 截面矩形部分;46截面变化部分;50 原材料;51 坯材;52 两端;53 侧面;54 筒状部件;61 车辆用座椅;62座椅靠背;63 座椅座垫;69A、69B 靠背框架(座椅框架);70a、70b 衬垫;71a、71b 表皮;72A、72B、72C、72D 框架主体;73a、73b、73c、73d 连结件;74 弯曲部;75 直线部;76 截面矩形部分;77 截面变化部分;78a、78b 操作部。
Claims (3)
1.一种座椅框架,该座椅框架成为车辆用座椅的骨架构造,前述座椅框架的特征在于,
具有通过将1个筒状部件弯曲而形成的至少两个框架主体;
前述1个筒状部件借助焊接将前述筒状部件的端缘彼此接合,从而形成为闭截面形状,前述筒状部件的端缘通过将1个长的平板部件从相对于长度方向的直角方向弯曲加工而成为相互面对;
前述两个框架主体分别具有弯曲部和两个直线部,
所述弯曲部为截面圆形,
所述直线部具有截面矩形部分与截面变化部分,
前述截面变化部分为,与前述截面矩形部分相连的端部是截面矩形,与前述弯曲部相连的端部是截面圆形,前述截面变化部分的截面形状在矩形与圆形之间逐渐变化,
通过将前述两个框架主体的直线部的端部彼此用连结件连结而形成四边形的座椅框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框架,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1个长的平板部件从相对于长度方向的直角方向弯曲加工而使前述筒状部件的端缘彼此相互面对的处理包括多次弯曲加工处理。
3.一种座椅框架的制造方法,该座椅框架成为车辆用座椅的骨架构造,前述座椅框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将1个长的平板部件从相对于长度方向的直角方向弯曲加工,
借助焊接将通过该弯曲而成为相互面对的筒状部件的端缘彼此接合,从而形成闭截面形状的至少两个筒状部件;
通过将该两个筒状部件弯曲,形成规定形状的框架主体;
前述两个框架主体分别具有弯曲部和两个直线部,
所述弯曲部为截面圆形,
所述直线部具有截面矩形部分与截面变化部分,
前述截面变化部分为,与前述截面矩形部分相连的端部是截面矩形,与前述弯曲部相连的端部是截面圆形,前述截面变化部分的截面形状在矩形与圆形之间逐渐变化,
通过将前述两个框架主体的直线部的端部彼此用连结件连结而形成四边形的座椅框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97588A JP6614638B2 (ja) | 2015-05-12 | 2015-05-12 | シートフレーム |
JP2015-097588 | 2015-05-12 | ||
PCT/JP2016/054629 WO2016181677A1 (ja) | 2015-05-12 | 2016-02-18 | シートフレーム及びシートフレーム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31170A CN107531170A (zh) | 2018-01-02 |
CN107531170B true CN107531170B (zh) | 2020-09-15 |
Family
ID=57247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27347.2A Active CN107531170B (zh) | 2015-05-12 | 2016-02-18 | 座椅框架及座椅框架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793035B2 (zh) |
JP (1) | JP6614638B2 (zh) |
CN (1) | CN107531170B (zh) |
WO (1) | WO201618167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874360B2 (ja) * | 2016-12-21 | 2021-05-19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 |
JP6973291B2 (ja) * | 2018-05-22 | 2021-11-24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 |
WO2020242484A1 (en) * | 2019-05-30 | 2020-12-03 | Safran Seats Usa Llc | Frame component with variable wall thickness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871A (zh) * | 1990-12-27 | 1992-07-22 | 伯特兰德·弗尔汽车公司 | 汽车车座元件的骨架,及制造方法和装置 |
CN2118445U (zh) * | 1992-04-13 | 1992-10-14 | 张松村 | 可更换椅背的椅子 |
CN1097970A (zh) * | 1993-05-17 | 1995-02-01 |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 座椅靠背框架 |
GB2293969B (en) * | 1994-10-15 | 1998-04-29 | Restall Bros Ltd | Seat construction |
JP2005067332A (ja) * | 2003-08-22 | 2005-03-17 | Tachi S Co Ltd |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フレーム |
JP2013248953A (ja) * | 2012-05-31 | 2013-12-12 | Toyota Boshoku Corp | 車両用シート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65756A (en) * | 1991-11-13 | 1992-11-24 | Hoover Universal, Inc. | Tubular seat back frame with U-shaped closed section reinforcement weld plate |
JPH0671364A (ja) * | 1992-08-26 | 1994-03-15 |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 構造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5333775A (en) * | 1993-04-16 | 1994-08-02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Hydroforming of compound tubes |
JP3099638B2 (ja) * | 1993-05-17 | 2000-10-16 |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
FR2720141B1 (fr) * | 1994-05-20 | 1996-08-02 | Cesa | Elément perfectionné d'armature pour siège, pièce en faisant utilisation et son application notamment à un siège de véhicule. |
JPH09252873A (ja) * | 1996-03-27 | 1997-09-30 | Ishikawa Kogyo Kk | バックフレー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FR2753935B1 (fr) * | 1996-10-02 | 1998-12-04 |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 Procede pour realiser un siege de vehicule, et siege realise selon ce procede |
US5749135A (en) * | 1997-03-19 | 1998-05-12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extruding integral seat back frame |
US6322148B1 (en) * | 2000-04-28 | 2001-11-27 | Lear Corporation | Vehicle seat connection assembly |
FR2832959B1 (fr) * | 2001-12-04 | 2004-02-13 |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 Structure d'element de siege pour vehicul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e telle structure |
US20070210638A1 (en) * | 2006-03-08 | 2007-09-13 | Lear Corporation | Hydroformed seatback frame |
JP5339774B2 (ja) * | 2008-05-20 | 2013-11-13 |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のフレーム構造及び該構造を有する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 |
WO2009149177A1 (en) * | 2008-06-03 | 2009-12-10 |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 Seat frame - tailored tubes |
JP2010046162A (ja) | 2008-08-20 | 2010-03-04 | Nhk Spring Co Ltd |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のフレーム構造及び該構造を有する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 |
US8132862B2 (en) * | 2009-01-29 | 2012-03-13 |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 Seat back frame for vehicle |
KR101369789B1 (ko) * | 2009-01-30 | 2014-03-06 | 존슨 컨트롤스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 시트 구조 및 시트 구조 제조 방법 |
DE102009025780A1 (de) * | 2009-05-08 | 2010-11-11 | Thyssenkrupp Steel Europe Ag | Lehnenrahmen eines Fahrzeugsitzes |
JP5749813B2 (ja) * | 2010-12-21 | 2015-07-15 | ジョンソン コントロールズ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 車両シートのための1ピース型バックフレーム |
JP5818156B2 (ja) | 2011-11-29 | 2015-11-18 |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 シートフレーム構造の製造方法 |
US20130140868A1 (en) * | 2011-12-01 | 2013-06-06 |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 Discontinuous section tower tube |
JP5966849B2 (ja) * | 2012-10-23 | 2016-08-10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車両用部品の製造方法 |
JP2015085830A (ja) * | 2013-10-31 | 2015-05-07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のフレーム構造 |
-
2015
- 2015-05-12 JP JP2015097588A patent/JP6614638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2-18 US US15/571,311 patent/US10793035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2-18 CN CN201680027347.2A patent/CN107531170B/zh active Active
- 2016-02-18 WO PCT/JP2016/054629 patent/WO201618167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871A (zh) * | 1990-12-27 | 1992-07-22 | 伯特兰德·弗尔汽车公司 | 汽车车座元件的骨架,及制造方法和装置 |
CN2118445U (zh) * | 1992-04-13 | 1992-10-14 | 张松村 | 可更换椅背的椅子 |
CN1097970A (zh) * | 1993-05-17 | 1995-02-01 |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 座椅靠背框架 |
GB2293969B (en) * | 1994-10-15 | 1998-04-29 | Restall Bros Ltd | Seat construction |
JP2005067332A (ja) * | 2003-08-22 | 2005-03-17 | Tachi S Co Ltd |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フレーム |
JP2013248953A (ja) * | 2012-05-31 | 2013-12-12 | Toyota Boshoku Corp | 車両用シート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793035B2 (en) | 2020-10-06 |
JP2016210350A (ja) | 2016-12-15 |
WO2016181677A1 (ja) | 2016-11-17 |
US20190152364A1 (en) | 2019-05-23 |
JP6614638B2 (ja) | 2019-12-04 |
CN107531170A (zh) | 2018-0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806803B2 (ja) | 車両シートフレー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1483367B (zh) | 乘坐物用座椅框架 | |
US5845382A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eat frame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 |
EP2949503B1 (en) | Vehicle seat | |
CN107531170B (zh) | 座椅框架及座椅框架的制造方法 | |
DE102014202562A1 (de) | Rahmenstruktur eines fahrzeugsitzes | |
DE102009041920A1 (de) | Fahrzeugsitzanordnung mit Polymer-Polsterschale | |
US20080191539A1 (en) | Vehicle seat, in particular a motor vehicle seat | |
CN208411485U (zh) | 交通工具用座椅 | |
US20120313418A1 (en) | Vehicle seat | |
JP6761170B2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CN101284502B (zh) | 机动交通工具座椅靠背及其制造方法 | |
JP2015003645A (ja) | 乗物用シートのバックフレーム | |
JP2018199362A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CN207241507U (zh) | 交通工具用座椅 | |
JP6274710B2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JP2006193010A (ja) |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 | |
JP6575121B2 (ja) | 乗物用シートの取付構造および乗物用シート | |
WO2014045420A1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2023051667A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KR100898372B1 (ko) | 차량용 시트 높이조절장치 | |
JPH0971157A (ja) |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 |
JP2021070356A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JP6113570B2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JP2023051668A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