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60719B - 功能性复合膜及波长转换膜 - Google Patents

功能性复合膜及波长转换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60719B
CN107360719B CN201680006304.6A CN201680006304A CN107360719B CN 107360719 B CN107360719 B CN 107360719B CN 201680006304 A CN201680006304 A CN 201680006304A CN 107360719 B CN107360719 B CN 1073607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ethyl
gas barrier
quantum dot
barrier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63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60719A (zh
Inventor
岩濑英二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360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60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60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607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4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ureth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9/00Elements for modifying spectral properties, polarisation or intensity of the light emitted, e.g. filters
    • F21V9/30Elements containing photoluminescent material distinct from or spaced from the light sour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9/00Parameters for the laminating or treatment process; Apparatus details
    • B32B2309/08Dimensions, e.g. volume
    • B32B2309/10Dimensions, e.g. volume linear, e.g. length, distance, width
    • B32B2309/105Thick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10/00Treatment by energy or chemical effects
    • B32B2310/08Treatment by energy or chemical effects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32B2310/0806Treatment by energy or chemical effects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 B32B2310/0831Treatment by energy or chemical effects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using UV radi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207/00Coding scheme for general features or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al elements and systems of subclass G02B, but not including elements and systems which would be classified in G02B6/00 and subgroups
    • G02B2207/101Nanoop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4Illuminating devices using photoluminescence, e.g. phosphors illuminated by UV or blue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36Micro- or nanomaterials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功能性复合膜及使用该功能性复合膜的波长转换膜,所述功能性复合膜在一面具有1个以上的无机层及基底有机层的组合,在反面具有将光扩散剂分散在使用接枝共聚物形成的粘合剂中而成的光扩散层,所述接枝共聚物以丙烯酸聚合物为主链,在侧链具有末端为丙烯酰基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及末端为丙烯酰基的氨基甲酸酯低聚物中的至少一者,分子量为10000~3000000,且丙烯酸当量为500g/mol以上。由此,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光扩散性能及透光性的功能性复合膜及波长转换膜。

Description

功能性复合膜及波长转换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挥良好的光扩散性及粘附性的功能性复合膜及使用该功能性复合膜的波长转换膜。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作为耗电量较小且省空间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用途正在逐年扩大。并且,近年来作为对液晶显示装置的性能改善要求进一步的省电化、颜色再现性提升等。
在以下说明中,“液晶显示装置”还称作“LCD”。
与对LCD的背光的省电化的要求对应地提出有为了提高光利用效率并且提升颜色再现性而利用将入射光的波长进行转换而射出的量子点。
所谓量子点,是在三维全方向上移动方向受到限制的电子的状态,半导体的纳米粒子由高势垒立体包围时,该纳米粒子成为量子点。量子点显现各种量子效应。例如,显现电子的状态密度(能级)被离散化的、所谓量子尺寸效应。根据该量子尺寸效应,能够通过改变量子点的大小来控制光的吸收波长/发光波长。
通常,这种量子点分散在包括丙烯酸类树脂或环氧树脂等树脂的粘合剂中而作为量子点层,例如,作为进行波长转换的波长转换膜,配置于背光与液晶面板之间来使用。
若从背光向量子点层入射激发光,则量子点被激发并发出荧光。在此能够通过使用具有不同的发光特性的量子点,发出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的半值宽度窄的光而具体实现白色光。基于量子点的荧光由于半值宽度较窄,因此能够使通过适当地选择波长而获得的白色光成为高亮度或者设为颜色再现性优异的设计。
量子点存在容易因水分或氧而劣化,而且发光强度因光氧化反应而下降的问题。因此,在量子点层的两面层叠阻气膜来保护量子点层。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作为LCD等中使用的背光单元,通过用2片阻气膜夹持量子点层来保护量子点的层叠型波长转换膜(量子点膜)。
并且,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作为夹住量子点层的阻气膜,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等树脂膜中形成有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等显现阻气性的氧化物层而得的结构。
另外,专利文献1中还记载有在除量子点层以外的部分设置光散射层(具有散射粒子的层)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3-5440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本发明人预想到如专利文献1所示与量子点层相分开地设置光散射层,导致增加入射到量子点层的激发光量或从量子点层射出的光量,由此能够提高LCD的亮度,并进行了研究。
其结果证明了通过在具有量子点层的波长转换膜中设置光散射层,与没有光散射层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亮度。只要能够实现这种亮度的提高,则能够期待利用LCD显示高亮度的鲜明的图像、或为了实现一定亮度的量子点的使用量的减少所导致的低成本化的实现、量子点层的薄层化所导致的背光单元的薄型化。
然而,本发明人发现了即使如此形成提高亮度的光扩散层,根据光扩散层的性质,光扩散层由制造波长转换膜的过程中的紫外线效果而变黄,以经波长转换的LED的透射波长吸收尤其短波长侧的蓝色光,有时也无法实现所希望的亮度。即,即使形成光扩散层,也并不一定能在最终产品中获得所希望的亮度。
并且,还有其他导致亮度下降的因素。如专利文献1也有所示,量子点(量子点材料)对氧或水分的耐性差。因此,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背光单元中,通过利用阻气膜夹持量子点层来防止量子点因水分等而劣化。
此时重要的是阻气膜与量子点层的粘附性。波长转换膜在加工成便携终端或显示器等产品的形态时,实施狭缝切割加工或冲切加工等各种加工。若阻气膜与量子点层的粘附性不充分,则有可能导致在加工工序中剥离,氧或水分从该部分侵入,导致量子点材料劣化,引起亮度下降。
即,对利用阻气膜夹持量子点层的波长转换膜要求如下非常复杂的结构:为了消除波长转换膜的亮度的下降,通过光扩散层充分地散射光,该光扩散层将透射光的损失限制在最小限度,并且优选以高粘附力用阻气膜夹持量子点层。
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可考虑如下结构:制作形成量子点层的粘合剂和粘附性极其良好的阻气膜,利用阻气膜夹持成为将量子点分散在固化性化合物中而成的量子点层的聚合性组合物,通过紫外线照射等固化量子点层来制作波长转换膜,进而将光扩散膜贴合于该波长转换膜的其中一个阻气膜。
然而,该构成中,可能存在波长转换膜整体变厚,并且组件数量增加、产品的结构上的重量增加、难以切割等问题。并且,不利于要求薄型化的移动电话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这种现有技术的问题点,并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处理性,利用于量子点膜等功能性层叠膜时,显现充分的硬度,并且还能够防止亮度下降,甚至也能够提高粘附性的功能性复合膜及使用该功能性复合膜的波长转换膜。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该问题,提供一种功能性复合膜,本发明的功能性复合膜的特征在于,在支撑体的一个面具有1组以上无机层和成为无机层的基底的有机层的组合,
在与支撑体的有机层及无机层的形成面相反侧的面具有将光扩散剂分散在使用接枝共聚物形成的粘合剂中而成的光扩散层,所述接枝共聚物以丙烯酸聚合物为主链,在侧链具有末端为丙烯酰基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及末端为丙烯酰基的氨基甲酸酯低聚物中的至少一者,重均分子量为10000~3000000,且双键当量为500g/mol以上。
在这种本发明的功能性复合膜中,在光扩散层中,粘合剂的折射率n1与光扩散剂的折射率n2之差n1-n2为0.02~0.07,并且优选粘合剂的折射率n1小于1.5。
并且,优选在光扩散层中,粘合剂的质量与光扩散剂的质量之比即粘合剂质量/光扩散剂质量为0.1~0.8。
并且,优选光扩散层含有大小不同的2种光扩散剂。
并且,优选在2种光扩散剂中,较小一方的光扩散剂的粒径为1~5μm,较大一方的光扩散剂的粒径为8~15μm。
并且,优选较小一方的光扩散剂的质量的总计与较大一方的光扩散剂的质量的总计之比即小径粒子质量/大径粒子质量为0.67~1.5。
并且,优选光扩散剂为硅酮树脂粒子。
并且,优选光扩散层的厚度为5~25μm。
并且,优选光扩散层的粘合剂为经热固化而成的粘合剂。
并且,优选具有1组以上无机层及成为无机层的基底的有机层的组合的面在最表面具有粘附层,粘附层使用:紫外线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以氨基甲酸酯聚合物为主链,并具有末端为(甲基)丙烯酰基的侧链,重均分子量为5000~30000,且双键当量为300g/mol以上;固化性氨基甲酸酯聚酯;及包含2个以下的(甲基)丙烯酰基的磷酸化合物及包含1个(甲基)丙烯酰基的硅烷偶联剂中的至少一者而形成。
并且,优选粘附层包含光聚合引发剂。
并且,优选粘附层包含润滑剂。
并且,优选润滑剂为硅粒子。
并且,优选粘附层的厚度为10~1000nm。
另外,优选粘附层通过热固化而形成。
并且,提供一种波长转换膜,本发明的波长转换膜的特征在于,通过本发明的功能性复合膜及在支撑体的一个面具有1组以上的无机层与成为无机层的基底的有机层的组合的阻气膜,以无机层侧的面为内侧夹持将量子点分散在粘合剂中而成的量子点层而成。
在这种本发明的波长转换膜中,阻气膜在形成有有机层及无机层的面的最表面具有成为粘附层的有机层。
并且,优选阻气膜的粘附层使用:紫外线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以氨基甲酸酯聚合物为主链,并具有末端为(甲基)丙烯酰基的侧链,重均分子量为5000~30000,且双键当量为300g/mol以上;固化性氨基甲酸酯聚酯;及包含2个以下的(甲基)丙烯酰基的磷酸化合物及包含1个(甲基)丙烯酰基的硅烷偶联剂中的至少一者而形成。
并且,优选阻气膜的粘附层包含光聚合引发剂。
并且,优选阻气膜的粘附层包含润滑剂。
并且,优选润滑剂为硅粒子。
并且,优选阻气膜的粘附层的厚度为10~1000nm。
并且,优选阻气膜的粘附层通过热固化而形成。
并且,优选量子点层的粘合剂将成为主成分的分子量500以下的化合物进行聚合而形成。
并且,优选量子点层的粘合剂为(甲基)丙烯酸类树脂。
另外,优选量子点层通过紫外线固化而形成,在进行该紫外线固化时,功能性膜的粘附层及阻气膜的粘附层也进行自由基聚合。
发明效果
这种本发明的功能性复合膜通过具有规定的光扩散层,而具有良好的处理性,利用于量子点膜等功能性层叠膜时,显现充分的硬度,并且也能够防止亮度的下降。
并且,本发明的波长转换膜为能够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功能性复合膜来照射高亮度的光的波长转换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功能性复合膜的一例的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波长转换膜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功能性复合膜及波长转换膜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在利用阻气膜夹持量子点层而成的层叠型的波长转换膜(量子点膜)中,只要在其中一个阻气膜的表面直接形成光扩散层即可,并且优选只要与阻气膜的光扩散层相反的面和量子点层的粘附性非常良好即可。
另外,利用与光扩散层成为一体的阻气膜和不具有光扩散层的阻气膜夹持成为将量子点分散在固化性化合物中而成的量子点层的聚合性组合物,并通过紫外线照射等进行固化时,只要光扩散层没有变黄,则能够解决所有问题。
为此,优选在阻气膜的最表面形成与量子点层的粘附性较高的粘附层。该粘附层为了与形成量子点层的固化性化合物(自由基聚合粘合剂)结合,更优选充分具有未反应的双键,并且作为涂布膜维持某种程度的硬度和厚度,在反面形成扩散层时作为保护层而发挥功能。
并且,在形成光扩散层时,相对于之前形成的粘附层,为了不促进自由基聚合的反应,优选以热固化形成光扩散层。为此,只要使用热固性树脂形成光扩散层即可。然而,由热固性树脂形成的扩散层有时无法获得最终产品所需的耐擦伤性。因此,光扩散层优选由在某种程度上交联性较高且具有紫外线固化性的树脂形成。
即,光扩散层优选为通过热固化而固化至处理上没有问题的水准,并通过最后进行的紫外线固化而完全固化的配方结构。并且,光扩散层优选紫外线引起的变黄尽可能较少,并且为了提高光的透射率,优选为折射率较低且高透明的树脂。当然,即便如此为了获得高散射性,成为扩散剂的粒子的折射率或尺寸、含量比是重要的。
与此相应地,构成为具有本发明的光扩散层的功能性复合膜在制作波长转换膜时,将成为量子点层的聚合性组合物夹持之后,与聚合性组合物或甚至粘附层的基于紫外线的固化同时进行最终的光扩散层的固化。由此,通过不进行多余的紫外线照射而能够防止光扩散层变黄。本发明通过实现这些,能够抑制亮度下降,即能够实现高亮度的背光用波长转换膜。
图1中示意地示出将本发明的功能性复合膜利用于阻气膜中的一例。
另外,本发明的功能性复合膜不限于阻气膜。即,本发明能够使用于各种透射特定波长的光的滤波器或防光反射膜等各种光学膜等公知的功能性复合膜。
在此,本发明的功能性复合膜优选在最表面具有粘附层,能够用粘附层保护无机层,并能够获得具有无裂痕或裂纹等缺陷的无机层的功能性复合膜。并且,本发明的功能性复合膜具有规定的粘附层,从而能够提高与有机化合物的粘附性。
因此,本发明的功能性复合膜使用于用于保护将耐水性差的材料分散在包括树脂等的粘合剂中而成的功能层的用途中,并且更优选使用于因无机层的损伤或与功能层的层间剥离引起的性能劣化较大的阻气膜。
图1所示的阻气膜10基本上具有支撑体12、形成于支撑体的其中一个面的基底有机层14、无机层16及最表面的粘附层18。并且,在支撑体12的与形成基底有机层14或无机层16的面相反侧的面形成有光扩散层20。
另外,最表面的粘附层18是作为优选的形态而设置的。
即,图1所示的阻气膜10具有1组基底有机层14与无机层16的组合。然而,本发明的功能性复合膜除此以外还能够使用各种结构。
例如,也可以是具有2组基底有机层14与无机层16的组合,而进一步在最表面具有粘附层18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具有3组以上的基底有机层14与无机层16的组合,而进一步在最表面具有粘附层18的结构。
或者也可以是在支撑体12的表面形成无机层16,并在其上具有1组以上的基底有机层14与无机层16的组合的结构。
即,本发明的功能性复合膜只要是具有有机无机的层叠结构,则能够使用各种结构,所述有机无机的层叠结构具有1组以上的无机层与成为无机层的基底的有机层的组合。
在阻气膜10中,支撑体12能够使用各种公知的片状物,所述片状物在各种阻气膜或各种层叠型功能性膜中用作支撑体。
作为支撑体12,具体而言,优选例示包括如下等各种树脂材料的薄膜(树脂膜):聚乙烯(PE)、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氯乙烯(PVC)、聚乙烯醇(PVA)、聚丙烯腈(PAN)、聚酰亚胺(PI)、透明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PMM A)、聚碳酸酯(PC)、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ABS、环烯烃共聚物(COC)、环烯烃聚合物(COP)及三醋酸纤维素(TAC)。
并且,在本发明中,可以在这种薄膜的表面形成保护层、粘接层、光反射层、防反射层、遮光层、平坦化层、缓冲层、应力缓和层等用于获得各种功能的层(膜)来用作支撑体12。
另外,支撑体12优选为紫外线透射率较高。
在后述的本发明的波长转换膜中,量子点层通过如下而形成:在阻气膜10的粘附层18中涂布成为量子点层的聚合性组合物(固化性组合物),进一步层叠其他阻气膜之后,通过紫外线照射固化聚合性组合物。因此,为了适当地形成量子点层,支撑体12优选为紫外线透射率较高。
支撑体12的厚度只要根据用途或形成材料等适当地设定即可。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支撑体12的厚度优选为5~100μm,更优选为10~50μm。
通过将支撑体12的厚度设为上述范围,而充分确保功能性复合膜10的机械强度,并且从功能性复合膜10的轻量化、薄型化、挠性等方面考虑是优选的。并且,通过将支撑体12的厚度设为上述范围,能够使后述的本发明的波长转换膜变薄。
在阻气膜10中,支撑体12上具有作为无机层16的基底层的基底有机层14。
基底有机层14为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层,基本上是将成为基底有机层14的单体或低聚物进行聚合(交联)而成。
支撑体12的基底有机层14作为基底层而发挥功能,所述基底层用于在阻气膜10中适当地形成主要显现出阻气性的无机层16。
通过具有这种基底有机层14,而包埋支撑体12(或形成于支撑体12的表面的无机层16)的表面的凹凸或附着于支撑体12的表面的异物等,从而能够使无机层16的成膜面成为适合于无机层16的成膜的状态。由此,消除如支撑体12的表面的凹凸或异物的阴影等使成为无机层16的无机化合物难以成膜的区域,而能够在基板的整个表面形成无间隙且适当的无机层16。
在阻气膜10中,对基底有机层14的形成材料并无限定,能够使用各种公知的有机化合物。
具体而言,优选例示聚酯、(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共聚物、聚苯乙烯、透明氟树脂、聚酰亚胺、氟化聚酰亚胺、聚酰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醚酰亚胺、纤维素酰化物、聚氨酯、聚醚醚酮、聚碳酸酯、脂环式聚烯烃、聚芳酯、聚醚砜、聚砜、芴环改性聚碳酸酯、脂环改性聚碳酸酯、芴环改性聚酯、丙烯酸化合物等热塑性树脂、聚硅氧烷或其他有机硅化合物的膜。它们也可并用多个。
其中,在玻璃化转变温度或强度优异等方面,优选为包括自由基固化性化合物和/或官能团中具有醚基的阳离子固化性化合物的聚合物的基底有机层14。
其中,尤其在折射率低、透明性高且光学特性优异等方面考虑,优选例示以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的单体或低聚物的聚合物为主成分的、丙烯酸类树脂或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作为基底有机层14。
其中,尤其优选例示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DPGDA)、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A)、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DPH A)等、以2官能以上、尤其3官能以上的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的单体或低聚物的聚合物为主成分的、丙烯酸类树脂或甲基丙烯酸类树脂。并且,还优选使用多个这些丙烯酸类树脂或甲基丙烯酸类树脂。
基底有机层14的厚度只要根据基底有机层14的形成材料或支撑体12适当设定即可。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基底有机层14的厚度优选为0.5~5μm,更优选为1~3μm。
通过将基底有机层14的厚度设为0.5μm以上,而包埋支撑体12的表面的凹凸或附着于支撑体12的表面的异物,从而能够使基底有机层14的表面即无机层16的成膜面变得平坦。
并且,通过将基底有机层14的厚度设为5μm以下,能够适当抑制因基底有机层14过厚而产生基底有机层14的龟裂或阻气膜10的卷曲等问题。
另外,如前述,具有多个基底有机层14时,各个基底有机层14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互不相同。并且,具有多个基底有机层14时,各个基底有机层14的形成材料可相同也可不同。
这种基底有机层14只要利用根据所形成的基底有机层14形成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层的公知的方法形成(成膜)即可。
作为一例,基底有机层14只要利用如下所谓涂布法形成即可:制备包含有机溶剂、成为基底有机层14的有机化合物(单体、二聚体、三聚体、低聚物、聚合物等)、表面活性剂、硅烷偶联剂等的涂布组合物,涂布、干燥该涂布组合物,进一步根据需要通过紫外线照射等聚合(交联)有机化合物。
并且,基底有机层14优选通过所谓辊到辊而形成。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辊到辊”也称为“RtoR”。
众所周知,所谓RtoR是如下制造方法:从将长形被成膜材料卷绕成辊状而成的材料辊送出被成膜材料,一边沿长边方向输送被成膜材料一边进行成膜,并将已成膜的被成膜材料卷绕成辊状。通过使用RtoR可获得较高的生产率和生产效率。
无机层16是包括无机化合物的层。
在阻气膜10中,无机层16主要显现出目标阻气性。
对无机层16的形成材料没有限定,能够使用各种包括显现出阻气性的无机化合物的层。
具体而言,优选例示:包括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钽、氧化锆、氧化钛、氧化铟锡(ITO)等金属氧化物;氮化铝等金属氮化物;碳化铝等金属碳化物;氧化硅、氧化氮化硅、氧化碳化硅、氧化氮化碳化硅等硅氧化物;氮化硅、氮化碳化硅等硅氮化物;碳化硅等硅碳化物;这些的氢化物;2种以上这些的混合物;及这些的含氢物质等无机化合物的膜。并且,也能够使用2种以上这些的混合物。
尤其在透明性高且显现出优异的阻气性的方面,优选使用氮化硅、氧化硅、氧氮化硅、氧化铝、2种以上这些的混合物。其中,氮化硅除了优异的阻气性以外,透明性也高,从而尤其优选使用。
无机层16的膜厚只要根据形成材料适当确定能够显现出目标阻气性的厚度即可。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无机层16的厚度优选为10~200nm,更优选为15~100nm,尤其优选为20~75nm。
通过将无机层16的厚度设为10nm以上,能够形成稳定地显现出充分的阻气性能的无机层16。并且,无机层16通常较脆,若过厚,则有可能产生裂纹或裂缝、剥离等,但通过将无机层16的厚度设为200nm以下,能够防止裂纹的产生。
另外,如前述,具有多个无机层16时,各个无机层16的厚度可相同也可不同。并且,具有多个无机层16时,各个无机层16的形成材料可相同也可不同。
在阻气膜10中,对无机层16的成膜方法没有限定,能够根据所形成的无机层16使用各种公知的无机层(无机膜)的形成方法。
具体而言,无机层16只要通过CCP-CVD或ICP-CVD等等离子体CVD、磁控管溅射或反应性溅射等溅射、真空蒸镀等气相成膜法形成即可。
并且,无机层16也优选通过RtoR形成。
在阻气膜10中,无机层16上作为优选的形态具有最表面的粘附层18。
粘附层18为了保护无机层16并且获得与量子点层等功能层的高粘附性而形成,所述功能层在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粘合剂中分散显现出功能性的粒子等而成。
如前述,已知为了保护耐水性差的量子点用阻气膜夹持量子点层。
为了确保充分的阻气性,阻气膜需要使用包括氮化硅或氧化硅等的无机层。与此相对,量子点层将量子点分散在丙烯酸类树脂等而成。因此,用阻气膜夹持量子点层而得的层叠体,阻气膜和量子点层之间的粘附性较差,因层间剥离导致水分侵入量子点层,而使量子点层劣化。
并且,也能够通过形成包含硅烷偶联剂的层等来确保粘附性。然而,有可能因用于使硅烷偶联剂发挥作用的热量、酸或碱而对量子点造成不良影响,并且,也有可能由于工序增加而导致无机层损伤。
与此相对,本发明的阻气膜10在无机层16上具有粘附层18。粘附层18为包括有机化合物的有机层。
优选粘附层18使用:紫外线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以氨基甲酸酯聚合物为主链,并具有末端为(甲基)丙烯酰基的侧链,重均分子量为5000~30000,且双键当量为300g/mol以上;固化性的氨基甲酸酯聚酯;及包含2个以下(甲基)丙烯酰基的磷酸化合物和包含1个(甲基)丙烯酰基的硅烷偶联剂中的至少一者而形成。
在以下说明中,将“紫外线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以氨基甲酸酯聚合物为主链,并具有末端为(甲基)丙烯酰基的侧链,重均分子量为5000~30000,且双键当量为300g/mol以上”也称为“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
更优选粘附层18通过使用包含这些化合物的聚合性组合物,将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的主链(氨基甲酸酯聚合物主链)及固化性氨基甲酸酯聚酯进行固化而形成。尤其优选粘附层18通过使用包含这些化合物的聚合性组合物,将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的主链及固化性氨基甲酸酯聚酯进行热固化而形成。
包括这种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的粘附层18具有如下结构:在基质(网眼结构/网络)中分散含有未交联的(甲基)丙烯酰基的磷酸化合物和/或硅烷偶联剂而成的结构,所述基质由通过固化被交联的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的主链和固化性氨基甲酸酯聚酯、通过固化被交联的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的主链彼此、及通过固化被交联的固化性氨基甲酸酯聚酯彼此形成。
并且,优选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的侧链的末端(甲基)丙烯酰基以未交联的状态留存。
在该情况下,粘附层18成为表面已固化的状态。因此,具有这种粘附层18的本发明的阻气膜10也能够卷绕,因此还能够优选利用于RtoR。
并且,通过具有表面已固化的状态的粘附层18,粘附层18作为保护层而发挥作用,因此还能够防止无机层16的损伤。
并且,通过等离子体CVD等气相成膜法形成的氮化硅层等无机层16通过与空气接触表面被氧化而导入有-OH基等。另一方面,对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的主链及固化性氨基甲酸酯聚酯进行固化时,硅烷偶联剂的水解反应得到促进。并且,磷酸化合物具有-OH基。因此,无机层16与粘附层18所具有的磷酸化合物或硅烷偶联剂直接形成共价键或氢键。其结果,也能够确保无机层16与粘附层18的粘附性。
另外,磷酸化合物具有2个以下未交联的(甲基)丙烯酰基。硅烷偶联剂具有1个未交联的(甲基)丙烯酰基。并且,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的侧链的末端(甲基)丙烯酰基以未交联的状态留存。
因此,与后述的光扩散层20同样地在阻气膜10的粘附层18上形成量子点层等功能层时,通过用于固化功能层的紫外线的照射等,功能层的粘合剂的未交联基(优选为未交联的(甲基)丙烯酰基)、磷酸化合物和/或硅烷偶联剂的(甲基)丙烯酰基及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的侧链的末端(甲基)丙烯酰基进行反应而键合,因此也能够确保功能层与粘附层18的粘附性。而且,粘附层18的(甲基)丙烯酰基未交联,因此成为形成功能层时的粘合剂的化合物容易侵入,并能够形成从功能层内部到达至粘附层18的内部的交联结构,因此在这方面,也能够提高功能层与粘附层18的粘附性。另外,在粘附层18内交联也得到促进,因此还能够防止粘附层18的凝聚剥离等。
此外,优选仅通过紫外线照射形成量子点层等功能层,由此能够确保粘附层18与功能层的粘附性,因此如用硅烷偶联剂确保粘附性的情况那样,还能够防止由加热引起的量子点等功能性粒子的劣化。
形成粘附层18的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是,以氨基甲酸酯聚合物为主链,并具有末端为(甲基)丙烯酰基的侧链、重均分子量为5000~30000且双键当量为300g/mol以上的紫外线可固化的层。
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的主链基本上是公知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因此,可以由氨基甲酸酯(carbamic acid ester)、氨基甲酸酯低聚物单元、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单元等分别单独聚合而形成,也可以是这些的任一共聚物或这些的任一种与其他单体、低聚物、聚合物的共聚物。并且,氨基甲酸酯(carbamic acid ester)、氨基甲酸酯低聚物单元、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单元可相同也可不同。
与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的主链(氨基甲酸酯聚合物主链)键合的侧链在末端具有(甲基)丙烯酰基。该侧链只要在末端具有(甲基)丙烯酰基,则能够使用各种侧链。
作为这种侧链,例示具有在末端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直链或分支的烷基等。作为具有直链或分支的烷基,优选碳原子数1~6的直链烷基,更优选例示正丙基、乙基、甲基,尤其优选甲基。在末端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侧链可以全部相同,也可以混合有不同的侧链。
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可以具有在末端不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侧链。
作为在末端不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侧链,可例示具有直链或分支的烷基、环氧乙基、聚环氧乙基、环氧丙基、聚环氧丙基等。
并且,在末端不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侧链可以全部相同,也可以混合有不同的侧链。
如前述,形成粘附层18的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优选重均分子量为5000~30000。
通过将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设为5000以上,从用于形成粘附层18的涂布组合物的膜能够防止凹陷、形成粘附层18时防止加热蒸发来获得所希望的厚度的粘附层18等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通过将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设为30000以下,从形成牢固的膜来防止粘附层18内的凝聚剥离等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鉴于以上情况,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0~27000。
另外,在本发明中,各种聚合物(树脂/高分子材料)的重均分子量(Mw)只要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作为聚苯乙烯(PS)换算的分子量测定即可。更具体而言,重均分子量只要使用HLC-8220(Tosoh Corporation制造),并且作为柱使用TSKgel Super AWM-H(TosohCorporation制造,6.0m mID×15.0cm),作为洗脱液使用10mmol/L溴化锂NMP(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来求出即可。
聚合物等的重均分子量也可利用记载于目录等中的数值。
形成粘附层18的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优选双键当量(丙烯酸当量)为300g/mol以上。所谓双键当量是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中所含的每1mol聚合性双键(即(甲基)丙烯酰基)的重均分子量(聚合物质量)。
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的双键当量小于300g/mol时,则双键过多且交联密度变得过高而内部应力变高,有时产生导致卷曲或导致界面剥离等不良情况。所谓双键过多即为侧链所具有的末端的(甲基)丙烯酰基过多。
鉴于以上情况,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的双键当量优选为320g/mo l以上。
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的双键当量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然而,若双键当量过大,则有可能产生如下不良情况:粘附层18内的交联不充分而导致层内产生凝聚剥离;粘附层18的硬度降低而导致无机层16的保护功能降低;易产生擦伤等缺陷等不良情况。所谓双键当量过大即为侧链所具有的末端的(甲基)丙烯酰基过少。
若考虑这一点,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的双键当量优选为1500g/m ol以下,更优选为1200g/mol以下。
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的双键当量只要通过公知的方法进行测定即可。
并且,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的双键当量也可利用目录等中记载的数值。
在这方面,后述的成为光扩散层20的粘合剂的接枝共聚物等也相同。
这种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例如可使用Taisei Fine Chemical C o.,Ltd.制造的UV固化型氨基甲酸酯聚合物(ACRIT 8UH系列)等市售品。
并且,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可以并用多种。
在用于形成粘附层18的聚合性组合物中,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的含量只要根据所使用的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适当设定即可。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的含量在聚合性组合物的固体成分中优选为35~55质量%,更优选为40~50质量%。所谓聚合性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是聚合性组合物的挥发成分挥发后的残留成分。
通过将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的含量设为35质量%以上,从即使含有未聚合的(甲基)丙烯酰基也难以凝聚剥离等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通过将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的含量设为55质量%以下,能够充分确保未聚合的磷酸化合物或硅烷偶联剂,并且也能够充分地添加热交联材料,而能够抑制热固化时的表面TAC,从以上等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用于形成粘附层18的聚合性组合物含有固化性氨基甲酸酯聚酯(聚酯氨基甲酸酯)。
固化性氨基甲酸酯聚酯只要能够进行热固化,则能够使用公知的各种固化性氨基甲酸酯聚酯。在以下说明中,将“固化性氨基甲酸酯聚酯”也称为“氨基甲酸酯聚酯”。
因此,氨基甲酸酯聚酯的重均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根据前述聚氨酯的种类等适当设定即可。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氨基甲酸酯聚酯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0~500000,更优选为20000~100000。
通过将氨基甲酸酯聚酯的重均分子量设为10000以上,能够抑制干燥工序中的加热引起的氨基甲酸酯聚酯的蒸发,并且提高涂布组合物的涂布膜的粘度而能够抑制凹陷等故障,从以上等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通过将氨基甲酸酯聚酯的重均分子量设为500000以下,能够减少调节涂布组合物的粘度时的稀释量(减少稀释溶剂),而能够降低涂布量、能够延长涂布组合物的适用期,从以上等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氨基甲酸酯聚酯能够使用各种市售品。
具体而言,例示Toyobo Co.,Ltd.制造的Byron UR1400等Byron UR系列等。
并且,氨基甲酸酯聚酯可并用多种。
在用于形成粘附层18的聚合性组合物中,氨基甲酸酯聚酯的含量只要根据所使用的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或氨基甲酸酯聚酯等适当设定即可。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氨基甲酸酯聚酯的含量优选为聚合性组合物的固体成分中的10~20质量%,更优选为12~17质量%。
通过将氨基甲酸酯聚酯的含量设为10质量%以上,从能够使粘附层18充分固化、能够确保粘附层18的机械强度等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通过将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的含量设为20质量%以下,从能够提高粘附层18与量子点层等功能层及无机层16的粘附性等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用于形成粘附层18的聚合性组合物还包含含有2个以下(甲基)丙烯酰基的磷酸化合物和/或含有1个(甲基)丙烯酰基的硅烷偶联剂。
含有2个以下(甲基)丙烯酰基的磷酸化合物能够使用公知的各种化合物。在以下说明中,将“含有2个以下(甲基)丙烯酰基的磷酸化合物”也称为“磷酸化合物”。
作为磷酸化合物,具体而言例示双[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或下述化合物。
[化学式1]
并且,磷酸化合物可使用Nippon Kayaku Co.,Ltd.制造的KAYAMER系列、Uni-Chemical Co.,Ltd.制造的Phosmer系列等市售的化合物。
同样地,含有1个(甲基)丙烯酰基的硅烷偶联剂也能够使用公知的各种硅烷偶联剂。在以下说明中,“含有1个(甲基)丙烯酰基的硅烷偶联剂”也称为“硅烷偶联剂”。
作为硅烷偶联剂,具体而言例示有3-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并且,硅烷偶联剂也能够使用Shin-Etsu Silicone Co.,Ltd.制造的KBM-5103、KBM-502、KBM-503、KBE-502、KBE-503等市售品。硅烷偶联剂可并用多种。
磷酸化合物优选使用分子量为200~400的磷酸化合物。硅烷偶联剂优选使用分子量为200~300的硅烷偶联剂。
通过将磷酸化合物及硅烷偶联剂的分子量设为上述范围,能够在形成前述UV可固化的聚氨酯及氨基甲酸酯聚酯的基质内适当地分散磷酸化合物和/或硅烷偶联剂,从以上等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在用于形成粘附层18的聚合性组合物中,磷酸化合物和/或硅烷偶联剂的含量只要根据所使用的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或氨基甲酸酯聚酯等适当设定即可。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磷酸化合物和/或硅烷偶联剂的含量优选为聚合性组合物的固体成分中的5~40质量%,更优选为10~35质量%。
通过将磷酸化合物和/或硅烷偶联剂的含量设为5质量%以上,从能够提高与量子点层等功能层及无机层16的粘附性等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通过将磷酸化合物和/或硅烷偶联剂的含量设为40质量%以下,能够使粘附层18充分固化、能够防止在RtoR等中的卷绕时由渗出引起的与支撑体12背面的粘连,从以上等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在此,粘附层18可以仅使用磷酸化合物,也可以仅使用硅烷偶联剂,还可以併用磷酸化合物及硅烷偶联剂。
例如,在无机层16为氮化硅的情况下,仅使用硅烷偶联剂时,能够提高无机层16与粘附层18的粘附性。并且,在无机层16为氧化铝的情况下,仅使用磷酸化合物时,能够提高无机层16与粘附层18的粘附性。因此,使用磷酸化合物及硅烷偶联剂的哪一种,可根据下层的无机层16的形成材料来选择。
在此,本发明的阻气膜10例如使用于通过用2片阻气膜夹持量子点层等功能层来防止功能层因水分或氧气等而劣化的用途中。在此时,阻气膜10通过使粘附层18面对量子点层等而配置。并且,功能层作为一例具有将量子点等功能性材料分散在粘合剂中而成的结构。
根据所夹持的功能层的粘合剂,既存在当粘附层18含有磷酸化合物时可获得更高的粘附性的情况,也存在当粘附层18含有硅烷偶联剂时可获得更高的粘附性的情况。因此,通过粘附层18含有磷酸化合物及硅烷偶联剂这两者,从能够与使用各种粘合剂的功能层相对应地获得良好的粘附性的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粘附层18优选含有光聚合引发剂。
如后述,本发明的波长转换膜优选通过如下来形成:准备阻气膜10及另一片阻气膜,例如在阻气膜10的粘附层18上涂布含有量子点的聚合性组合物之后,使另一个阻气膜面对聚合性组合物层叠,进行干燥及照射紫外线而将聚合性组合物进行固化。并且,认为本发明的阻气膜10除了波长转换膜以外,常用于以相同的方式制造的功能性层叠膜。
进行基于该紫外线照射的固化时,具有粘附层18所含有的(甲基)丙烯酰基的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具有粘附层18所含有的(甲基)丙烯酰基的磷酸化合物及具有粘附层18所含有的(甲基)丙烯酰基的硅烷偶联剂也进行交联。在此时,粘附层18含有光聚合引发剂,由此该粘附层18内的交联得到更适当的促进,因此能够提高功能层及无机层16与粘附层18的粘附性。另外,也能够降低形成量子点层等功能层时的紫外线的照射量。
光聚合引发剂能够使用各种公知的光聚合引发剂。具体而言,优选例示由BASF公司出售的Irgacure系列(例如,Irgacure 651、Irgacure 754、Irgac ure 184、Irgacure2959、Irgacure 907、Irgacure 369、Irgacure 379、Ir gacure 819等)、Darocure系列(例如,Darocur TPO、Darocur 1173等)、Quantacure PDO、由Lamberti公司出售的ESACURE系列(例如,ESACURE TZ M、ESACURE TZT、ESACURE KTO46等)等市售品。
并且,光聚合引发剂的添加量只要根据所使用的光聚合引发剂等适当设定即可,优选为聚合性组合物的固体成分中的0.5~4质量%,更优选为1~3质量%。
粘附层18优选含有润滑剂。
如前述,本发明的阻气膜10也能够适当地对应于基于RtoR的制造或基于RtoR的波长转换膜等功能性层叠膜的制造。
在此,将在后面进行详述,粘附层18通过涂布法而形成,因此表面平滑性非常高。因此,根据粘附层18的形成材料,也有可能在卷绕时导致膜彼此过度粘合,而无法顺利地进行开卷。
与此相对,粘附层18含有润滑剂,由此使用于RtoR时能够稳定且顺利地进行卷绕或开卷。
润滑剂能够使用油酸酰胺、氧化硅粒子等各种公知的润滑剂(消光剂)。其中,优选使用硅粒子。其中,优选使用粒径为5~30nm左右的硅粒子。该硅粒子以少量的添加获得非常高的滑动性的赋予效果,从而优选。
润滑剂的添加量只要根据所使用的润滑剂适当设定即可。例如,只要是粒径为5~30nm左右的硅粒子,则根据目标粘附层的厚度,使硅粒子的量成为0.0005~0.005g/m2左右,优选成为0.001g/m2左右即可。
另外,成为粘附层18的形成材料的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固化性氨基甲酸酯聚酯、磷酸化合物、硅烷偶联剂等成分能够通过公知的方法分析粘附层18,并通过对分析结果进行分析来检测。
在这方面,后述的光扩散层20也相同。
粘附层18的厚度只要根据粘附层18的形成材料、阻气膜10的厚度或大小、阻气膜的用途等适当设定即可。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粘附层18的厚度优选为10~1000nm,更优选为50~700nm,尤其优选为70~500nm。
通过将粘附层18的厚度设为10nm以上,从能够适当地保护无机层16等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通过将粘附层18的厚度设为1000nm以下,从能够防止阻气膜10不必要地变厚、能够将内部应力保持得较低而实现高粘附性等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这种粘附层18只要根据粘附层18的形成材料等通过形成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层的公知的方法来形成即可。
作为一例,粘附层18只要通过涂布法形成即可。即,首先,制备含有有机溶剂、及如前述的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氨基甲酸酯聚酯以及磷酸化合物和/或硅烷偶联剂,或者进一步含有光聚合引发剂和/或润滑剂的涂布组合物(聚合性组合物)。该涂布组合物中可根据需要添加热聚合引发剂等。
接着,将该涂布组合物涂布于无机层16的表面,对涂布组合物进行加热以进行干燥。涂布及加热只要通过公知的方法进行即可。
该涂布组合物的加热干燥时,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的主链及氨基甲酸酯聚酯交联并固化,如前述,形成已固化的粘附层18,所述粘附层18在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的主链和氨基甲酸酯聚酯、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彼此、及氨基甲酸酯聚酯彼此所形成的基质中分散有含有未交联的(甲基)丙烯酰基的磷酸化合物和/或硅烷偶联剂。并且,通过该加热磷酸化合物和/或硅烷偶联剂与无机层16的表面的-OH基之间的氢键合或共价键合得到促进,无机层16与粘附层18以高粘附力粘附。并且,通过该加热硅烷偶联剂的水解也得到促进。
形成粘附层18的涂布组合物的干燥温度只要根据涂布组合物的成分等适当设定即可。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优选为90~150℃。通过将涂布组合物的干燥温度设在上述范围,在如下等方面为优选:能够充分促进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的主链及氨基甲酸酯聚酯的固化;能够防止涂布组合物所含有的成分的劣化;能够防止支撑体12的劣化。
并且,根据需要,也可在涂布组合物的干燥之后,进行用于充分固化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的主链及氨基甲酸酯聚酯的加热工序。加热工序的加热温度只要与涂布组合物的干燥相同地设定即可。
这种粘附层18的形成也优选通过RtoR进行。
并且,粘附层18并不限定于使用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等形成的上述结构,只要是具有能够保护无机层16的硬度,并且能够确保与量子点层等功能层的充分的粘附性,则能够利用使用各种有机化合物的有机层。
在阻气膜10中,在与支撑体12的基底有机层14、无机层16及粘附层18的形成面相反侧的面形成有光扩散层20。通过具有光扩散层20,在后述量子点膜等中,促使入射到量子点层的激发光量或从量子点层射出的光亮增加,由此能够提高LCD等的亮度。
光扩散层20在使用接枝共聚物形成的粘合剂中分散光扩散剂而成,所述接枝共聚物以丙烯酸聚合物为主链,在侧链具有末端为丙烯酰基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及末端为丙烯酰基的氨基甲酸酯低聚物中的至少一者,分子量为10000~3000000,且双键当量为500g/mol以上。
包括这种接枝共聚物的光扩散层20的粘合剂通过侧链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和/或氨基甲酸酯低聚物的固化成为交联的状态,优选通过热固化成为交联的状态。
并且,侧链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和/或氨基甲酸酯低聚物的末端的丙烯酰基以未交联的状态留存。
因此,光扩散层20成为表面已固化的状态。因此,具有这种光扩散层20或还具有粘附层18的本发明的阻气膜10具有良好的处理性,并且,也能够进行卷绕,因此还能够适当地使用于RtoR。
并且,接枝共聚物的侧链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和/或氨基甲酸酯低聚物的末端的丙烯酰基优选以未交联的状态留存。在该情况下,与前述粘附层18同样地,通过在阻气膜10的粘附层18上形成量子点层等功能层时的用于使功能层固化的紫外线的照射等,接枝共聚物的侧链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和/或氨基甲酸酯低聚物的末端的丙烯酰基进行交联,从而完成固化。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阻气膜10,尽管具有紫外线固化性粘附层18及光扩散层20,粘附层18及光扩散层20在具有可通过热固化等而获得良好的处理性的硬度的基础上,能够通过量子点膜等的制造时的仅1次的紫外线照射完成光扩散层20或甚至粘附层18。由此,能够防止由紫外线照射引起的光扩散层20变黄,并可获得具有透明性高且光学特性良好的光扩散层20的阻气膜10。
并且,光扩散层20通过紫外线固化来完成,因此交联性较高,且在最终产品中也能够获得充分的耐擦伤性。
此外,如前述,粘附层18与量子点层及无机层16具有充分的粘附力。
如前述,光扩散层20的粘合剂将接枝共聚物进行固化而成,所述接枝共聚物以丙烯酸聚合物为主链,在侧链具有末端为丙烯酰基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及末端为丙烯酰基的氨基甲酸酯低聚物中的至少一者,分子量为10000~3000000,且双键当量为500g/mol以上。
该接枝共聚物只要是在成为主干的丙烯酸主链的单体单元的各处,具有氨基甲酸酯单体单元作为侧链排列的结构的共聚物即可,通常只要具有通过接枝共聚而形成的结构即可。
这种接枝共聚物透明性高,而且不易变黄。并且,能够形成折射率也低且具有良好的光扩散性的光扩散层20。
接枝共聚物中丙烯酸主链可以由(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乙酯单体等分别单独聚合而形成,也可以是这些的任一共聚物或这些的任一种与其他单体的共聚物。例如,也优选可由(甲基)丙烯酸酯及乙烯获得的共聚物。
与丙烯酸主链键合的侧链的至少一部分为包含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单元或氨基甲酸酯低聚物单元的侧链。接枝共聚物可分别具有多个不同分子量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单元或不同分子量的氨基甲酸酯低聚物单元。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单元的分子量例如为3000~4000即可。并且,氨基甲酸酯低聚物单元的分子量例如为350~600即可。接枝共聚物可具有包含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单元的侧链及包含氨基甲酸酯低聚物单元的侧链这两者。
丙烯酸主链及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单元或氨基甲酸酯低聚物单元可直接键合,也可经由其他连接基团键合。作为其他连接基团的例,可列举环氧乙基、聚环氧乙基、环氧丙基及聚环氧丙基等。接枝共聚物可包含多种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单元或氨基甲酸酯低聚物单元经由不同的连接基团(包含直接键合)键合的侧链。
包含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单元或氨基甲酸酯低聚物单元的侧链的至少一部分在末端具有(甲基)丙烯酸基。优选只要包含接枝共聚物中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单元或氨基甲酸酯低聚物单元的侧链全部在末端具有(甲基)丙烯酸基即可。上述末端(甲基)丙烯酸基优选为丙烯酸基。
接枝共聚物可具有包含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单元或氨基甲酸酯低聚物单元的侧链以外的其他侧链。作为其他侧链的例子,可列举直链或分支的烷基。作为直链或分支的烷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6的直链烷基,更优选为正丙基、乙基或甲基,尤其优选为甲基。
接枝共聚物也可以是分别包含多个在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单元或氨基甲酸酯低聚物单元的分子量或连接基团等上不同的多种侧链及上述其他侧链的结构。
成为光扩散层20的粘合剂的接枝共聚物的分子量为10000~300000。
若接枝共聚物的分子量小于10000,则由形成光扩散层20的聚合性组合物(涂布组合物)的减速干燥状态下的干燥温度导致蒸发,还产生难以形成所希望的厚度的光扩散层20、聚合性组合物的粘度较低而难以控制光扩散剂的流动等不良情况。
若接枝共聚物的分子量超过300000,则产生如下等不良情况:聚合性组合物的粘度较高,而难以调节聚合性组合物的稀释比率,并且干燥的溶剂量变多,干燥负载变大,从而难以进行控制。
鉴于以上情况,接枝共聚物的分子量优选为10000~2500000,更优选为12000~200000。
并且,成为光扩散层20的粘合剂的接枝共聚物的双键当量(丙烯酸当量)为500g/mol以上。
若接枝共聚物的双键当量小于500g/mol,则固化收缩引起的卷曲变强,当支撑体12较薄时产生由变形引起的问题等不良情况。
鉴于以上情况,接枝共聚物的双键当量优选为550g/mol以上,更优选为600g/mol以上。
接枝共聚物的双键当量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然而,若双键当量过大,则有可能产生由固化不足引起的耐擦伤性的恶化等、容易产生由光扩散层20的硬度引起的缺陷等不良情况。双键当量过大即为侧链所具有的末端的(甲基)丙烯酰基过少。
若考虑这一点,接枝共聚物的双键当量更优选为2000g/mol以下。
这种接枝共聚物例如可使用Taisei Fine Chemical Co.,Ltd.制造的UV固化型氨基甲酸酯丙烯酸聚合物(ACRIT 8BR系列)等市售品。
并且,接枝共聚物可并用多种。
光扩散层20以粘合剂的折射率的调节等为目的,例如除了固化型丙烯酸聚合物、固化型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固化型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等接枝共聚物以外,也可以在粘合剂中并用各种固化型单体、二聚体、三聚体、低聚物、聚合物等。
这些能够使用各种固化型单体或聚合物。并且,也能够使用各种市售品。作为一例,例示Taisei Fine Chemical Co.,Ltd.制造的ACRIT 8UX-015A(紫外线固化型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或Taisei Fine Chemical Co.,Ltd.制造的ACRIT 8DK系列(紫外线固化型丙烯酸聚合物)。
另外,在光扩散层20中,这种固化型单体或聚合物等优选为粘合剂的9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85质量%以下。
光扩散层20是在由这种接枝共聚物形成的粘合剂中分散光扩散剂而成的层。
光扩散剂只要是与粘合剂折射率不同的光扩散剂即可,能够使用公知的光扩散剂(光散射粒子)。因此,光扩散剂可以是有机粒子,也可以是无机粒子,还可以是有机无机复合粒子。例如,作为有机粒子,能够使用合成树脂粒子。作为具体例,可列举硅酮树脂粒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粒子、尼龙树脂粒子、苯乙烯树脂粒子、聚乙烯粒子、氨基甲酸酯树脂粒子、苯并胍胺粒子等。
从容易获得具有适当的折射率的粒子观点考虑,优选为硅酮树脂粒子、丙烯酸类树脂粒子。其中,从低折射率且与成为粘合剂的接枝共聚物的粘附性良好等方面考虑,优选使用硅酮树脂粒子。
并且,光扩散剂也能够使用具有中空结构的粒子。
光扩散剂也能够优选使用市售品。
作为一例,可例示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Inc.制造的硅酮树脂粒子的Tospearl系列等。
光扩散剂的粒径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根据光扩散剂的折射率、光扩散剂与粘合剂的折射率差等适当设定即可。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光扩散剂的粒径优选为0.5μm以上,更优选为0.5~30μm,进一步优选为2~20μm。
通过将光扩散剂的粒径设为0.5μm以上,从可获得良好的光扩散效果等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并且,光扩散剂可使用不同粒径(大小)的2种光扩散剂。通过使用不同粒径的2种光扩散剂,能够提高从量子点膜照射的光的亮度、能够通过控制内部散射与外部散射的比率调节利用于LCD等时相对于视角的亮度的分布,从以上等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在此,使用不同粒径的2种光扩散剂时,从赋予内部散射性的方面考虑,较小一方的光扩散剂的粒径优选为1~5μm,更优选为1.5~4μm。并且,从赋予外部散射性及赋予抗牛顿环性的方面考虑,较大一方的光扩散剂的粒径优选为8~15μm,更优选为9~12μm。
使用不同粒径的2种光扩散剂时,光扩散层20中的较小一方的光扩散剂的质量的总计与较大一方的光扩散剂的质量的总计之比即“小径粒子质量/大径粒子质量”优选为0.67~1.5,更优选为0.8~1.2。
通过将“小径粒子质量/大径粒子质量”设为0.67以上,从内部散射的贡献增加,能够提高内部雾度,并能够提高散射性等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通过将“小径粒子质量/大径粒子质量”设为1.5以下,通过一边维持内部雾度一边获得外部散射,能够控制亮度在视角中的扩展宽度(防止过于扩展),而且充分地形成表面的凹凸,能够防止产生粘连或牛顿环,从以上等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在光扩散层20中,粘合剂的折射率n1与光扩散剂的折射率n2基本上为n1>n2即可。另外,粘合剂的折射率为将末端的丙烯酰基进行交联之后的折射率,具体而言是成为波长转换膜(量子点膜)等功能性层叠膜的状态下的折射率。
在此,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关于粘合剂的折射率n1与光扩散剂的折射率n2,作为两者之差的“n1-n2”优选为0.02~0.07,“n1-n2”更优选为0.03~0.06。并且,粘合剂的折射率n1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48以下。
通过将粘合剂的折射率n1与光扩散剂折射率n2之差“n1-n2”设为0.02以上,从可获得良好的光扩散性等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通过将差“n1-n2”设为0.07以下,从能够控制视角中的散射强度等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并且,通过将粘合剂的折射率n1设为1.5以下,从降低光扩散层20的反射率,从而提高透射率而能够提高光的提取效率等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另外,光扩散剂的粒径例如在通过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 nMicroscope;SEM)的观察中求出即可。具体而言,以5000倍的倍率摄影光扩散层20的截面之后,由所获得的图像测定一次粒径。并且,关于不是球形的粒子,求出长轴的长度和短轴的长度的平均值,将其用作一次粒径。将这样求出的一次粒径设为上述粒子的粒子尺寸。另外,后述的实施例所示的粒子尺寸是作为扫描型电子显微镜使用Hitachi High-Tech Co.,Ltd.制造的S-3400N来测定而得的值。
并且,粘合剂及光扩散剂的折射率能够通过公知的折射率测定装置进行测定。作为折射率测定装置的一例,能够列举ATAGO CO.,LTD,制造的多波长阿贝折射仪DR-M2。
粒径及折射率也可使用目录等中记载的数值。
在光扩散层20中,粘合剂的总质量与光扩散剂的总质量之比即“粘合剂质量/光扩散剂质量”优选为0.1~0.8,更优选为0.25~0.66。即,在本发明的阻气膜10中,光扩散层20以质量比计,优选比粘合剂多的光扩散剂。
通过将“粘合剂质量/光扩散剂质量”设为0.1以上,从能够提高光扩散层20的强度、能够防止光扩散层20内的凝聚剥离等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通过将“粘合剂质量/光扩散剂质量”设为0.8以下,从可获得良好的光扩散性能等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光扩散层20的厚度根据粘合剂的形成材料或光扩散剂的种类等适当设定可获得目标光扩散性能或光扩散层的强度等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光扩散层20的厚度优选为5~25μm,更优选为7~20μm,尤其优选为9~18μm。
通过将光扩散层20的厚度设为5μm以上,从可获得良好的光扩散性能等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通过将光扩散层20的厚度设为25μm以下,从能够防止阻气膜10不必要地变厚、可获得透光率较高的光扩散层20、能够抑制卷曲等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这种光扩散层20只要利用根据光扩散层20的粘合剂等形成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层的公知的方法形成即可。
作为一例,光扩散层20只要通过涂布法形成即可。即,首先,制备有机溶剂和含有如前述的接枝共聚物及光扩散剂的涂布组合物(聚合性组合物)。可根据需要在该涂布组合物中添加热聚合引发剂、表面活性剂、分散剂等。并且,如前述,光扩散剂可以使用不同粒径的2种。
接着,将该涂布组合物涂布于与支撑体12的无机层16等的形成面相反侧的面,加热涂布组合物来进行干燥。涂布及加热可通过公知的方法进行。
在该涂布组合物的加热干燥时,在侧链的末端具有丙烯酰基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和/或氨基甲酸酯低聚物进行交联、固化,从而获得已充分固化的光扩散层20。另外,如前述,在该状态下,丙烯酰基在侧链的末端处于未交联的状态,通过用于形成后述量子点层的紫外线照射,丙烯酰基在侧链的末端固化,从而完成光扩散层20的固化。
形成光扩散层20的涂布组合物的干燥温度只要根据涂布组合物的成分等适当设定即可。
在此,形成光扩散层20时的干燥不优选过度加热。即,如前述,粘合剂的紫外线固化成为量子点层的形成工序等其他工序,因此若丙烯酰基以未交联的状态,创建如内部应力提高这样的只有氨基甲酸酯的热交联状态,则导致丙烯酰基中的局部的凝聚剥离,并有可能产生落粉(粒子掉落、剥落)等不良情况。即,用于形成光扩散层20的涂布组合物的干燥优选使涂布组合物的溶剂充分飞溅,并且不会过度加热。
若考虑这一点,则用于形成光扩散层20的涂布组合物的干燥温度优选为40~130℃,更优选为50~110℃。通过将涂布组合物的干燥温度设为上述范围,从适当促进接枝共聚物的固化而能够防止落粉等的产生等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并且,根据需要,在涂布组合物的干燥之后,可以对接枝共聚物进行用于充分促进热固化的加热工序。加热工序的加热温度只要与涂布组合物的干燥同样地设定即可。
制造本发明的阻气膜10时,优选在形成基底有机层14、无机层16及粘附层18之后形成光扩散层20。
光扩散层20也优选通过RtoR形成。在此,光扩散层20比基底有机层14、无机层16及粘附层18厚。因此,若先形成光扩散层20,则导致能够卷绕于辊的支撑体12的长度变短,从生产率方面考虑是不利的。
并且,如前述,无机层16通过等离子体CVD等气相成膜法形成。进行利用RtoR的成膜时,考虑到成膜时的基板的稳定性等,优选将基板卷绕在圆筒状的滚筒后输送。在此,光扩散层20在粘合剂中分散粒子而成,且表面的平滑性较低。因此,若先形成光扩散层20,则导致滚筒与支撑体12的粘附性变差,无机层16的成膜有时会变得不稳定。并且,若先形成光扩散层20,则在通过滚筒的加热或冷却进行无机层16的成膜面的温度调节的情况下,也难以进行控制。
图2中示意地示出使用这种本发明的阻气膜10的本发明的波长转换膜的一例。
另外,图2所示的波长转换膜30是用本发明的阻气膜10和阻气膜34来夹持作为功能层的量子点层32而成的功能性层叠膜,但本发明的阻气膜10(功能性复合膜)除了波长转换膜以外还能够利用于各种功能性层叠膜。
作为一例,例示作为功能层具有有机电致发光层(有机EL层)等的功能性层叠膜。
波长转换膜30为所谓的量子点膜,用图1所示的阻气膜10和阻气膜34以面对粘附层18的状态夹持量子点层32而成。换言之,波长转换膜30用面对粘附层18的2片阻气膜夹持量子点层32而成。另外,阻气膜34除了不具有光扩散层20以外,基本上具有与本发明的阻气膜10相同的结构。
量子点层32将量子点分散在树脂等粘合剂(基质)中而成。量子点层32具有将已入射的光的波长转换射出的功能。
例如,若从未图示的背光射出的蓝色光入射到量子点层32,则量子点层32通过内部所含有的量子点的效应,将该蓝色光的至少一部分波长转换为红色光或绿色光来射出。
所谓蓝色光是在400nm~500nm的波长频带具有发光中心波长的光,所谓绿色光是在500nm~600nm的波长频带具有发光中心波长的光,所谓红色光是在超过600nm且为680nm以下的波长频带具有发光中心波长的光。
另外,量子点层所显现的波长转换的功能不限定于将蓝色光波长转换为红色光或绿色光的结构,只要是将入射光的至少一部分转换为不同波长的光的结构即可。
量子点至少被入射的激发光激发而发出荧光。
量子点层中所含有的量子点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根据所要求的波长转换的性能等适当选择各种公知的量子点即可。
关于量子点(量子点材料),例如能够参考日本特开2012-169271号公报的段落号[0060]~[0066],但并不限定于此处记载的内容。并且,量子点能够没有任何限制地使用市售品。量子点的发光波长通常能够通过粒子的组成、尺寸来进行调节。
量子点可以只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当并用2种以上时,可使用发出光的波长不同的2种以上的量子点。
具体而言,所谓公知的量子点中有在600nm~680nm范围的波长频带具有发光中心波长的量子点(A)、在500nm~600nm范围的波长频带具有发光中心波长的量子点(B)、在400nm~500nm的波长频带具有发光中心波长的量子点(C),量子点(A)被激发光激发而发出红色光,量子点(B)发出绿色光,量子点(C)发出蓝色光。例如,若向包含量子点(A)和量子点(B)的含量子点的层叠体入射蓝色光而作为激发光,则能够通过由量子点(A)发出的红色光、由量子点(B)发出的绿色光、透过量子点层而得的蓝色光来具体实现白色光。或者通过向包含量子点(A)、量子点(B)及量子点(C)的量子点层入射紫外光而作为激发光,由此能够通过由量子点(A)发出的红色光、由量子点(B)发出的绿色光及由量子点(C)发出的蓝色光来具体实现白色光。
并且,作为量子点可使用所谓的量子杆,其形状为杆状且具有方向性并发出偏振光。
量子点优选均匀地分散在粘合剂中,但也可以不均匀地分散在粘合剂中。
作为量子点层32的粘合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在公知的量子点层中使用的各种树脂。
例如可列举聚酯系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等。
或者,作为粘合剂,能够使用将具有1个以上聚合性基(交联性基)的固化性化合物(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性单体))进行固化(聚合/交联)而成的粘合剂。另外,具有2个以上聚合性基的固化性化合物体各自的聚合性基可相同也可不同。
聚合性基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环氧基,更优选为(甲基)丙烯酰基,进一步优选为丙烯酰基。即,在本发明中,量子点层的粘合剂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类树脂,更优选为丙烯酸类树脂。
如前述,在本发明的阻气膜10中,粘附层18包括包含未交联的(甲基)丙烯酰基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与包含未交联的(甲基)丙烯酰基的磷酸化合物和/或硅烷偶联剂。
因此,关于量子点层32,通过将作为聚合性基包含(甲基)丙烯酰基的固化性化合物进行固化来形成量子点层32,由此在量子点层32的固化时,量子点层32内的(甲基)丙烯酰基与粘附层18内的(甲基)丙烯酰基适当地反应而进行交联,从而能够提高粘附层18与量子点层32的粘附性。
并且,形成量子点层32的固化性化合物的分子量优选为500以下。
通过使用分子量为500以下的固化性化合物形成量子点层32,从易产生向前述粘附层18的基质结构中的固化性化合物的进入而能够提高粘附层18与量子点层32的粘附性等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具体而言,量子点层32例如能够将对包含以下第1固化性化合物和第2固化性化合物的固化性组合物进行固化而成的树脂用作粘合剂。
第1固化性化合物优选为选自包括2官能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以及具有2个以上的官能团的单体的组中的1个以上的化合物,所述官能团选自包括环氧基及氧杂环丁烷基的组。
2官能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中,作为2官能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列举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基氧基乙酯、二环戊烯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作为优选例。
并且,2官能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中,作为3官能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列举ECH改性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EO改性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PO改性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EO改性磷酸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EO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PO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烯酰基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羟基五(甲基)丙烯酸酯、烷基改性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聚(甲基)丙烯酸酯、烷基改性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乙氧基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等作为优选例。
作为具有2个以上的选自包括环氧基及氧杂环丁烷基的组中的官能团的单体,例如优选使用:脂肪族环状环氧化合物、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双酚F二缩水甘油醚、双酚S二缩水甘油醚、溴化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溴化双酚F二缩水甘油醚、溴化双酚S二缩水甘油醚、氢化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氢化双酚F二缩水甘油醚、氢化双酚S二缩水甘油醚、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甘油三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类;通过在乙二醇、丙二醇、甘油等脂肪族多元醇中加成1种或2种以上的环氧烷烃而得的聚醚多元醇的聚缩水甘油醚类;脂肪族长链二元酸的二缩水甘油酯类;高级脂肪酸的缩水甘油酯类;包含环氧环烷烃的化合物等。
作为能够适当地用作具有2个以上选自包含环氧基及氧杂环丁烷基的组中的官能团的单体的市售品,可列举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的CELL OXIDE 2021P、CELLOXIDE 8000、Sigma-Aldrich Co.LLC.制造的4-乙烯基环己烯二氧化物等。这些能够单独使用1种或者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并且,具有2个以上选自包括环氧基及氧杂环丁烷基的组中的官能团的单体的制备方法没有限定,例如能够参考如下等文献来合成:丸善KK出版、第四版实验化学讲座20有机合成II、213~、平成4年、Ed.by Alfred Hasfner,The chemistry of heterocycliccompounds-Small Ring Heterocycles part3Oxiranes,John&Wiley and Sons,AnInterscience Publication,New Yor k,1985、吉村、粘接、29卷12号、32、1985、吉村、粘接、30卷5号、42、1986、吉村、粘接、30卷7号、42、1986、日本特开平11-100378号公报、日本专利第2906245号公报、日本专利第2926262号公报。
第2固化性化合物具有在分子中具有氢键合性的官能团,并且具有能够与第1固化性化合物进行聚合反应的聚合性基团。
作为具有氢键合性的官能团,可列举氨基甲酸酯基、脲基或羟基等。
例如,当第1固化性化合物为2官能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时,作为能够与第1固化性化合物进行聚合反应的聚合性基团只要是(甲基)丙烯酰基即可。并且,当第1固化性化合物为具有2个以上选自包括环氧基及氧杂环丁烷基的组中的官能团的单体时,作为能够与第1固化性化合物进行聚合反应的聚合性基团只要是环氧基或氧杂环丁烷基即可。
作为包含氨基甲酸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能够列举将TDI、MDI、HDI、IPDI、HMDI等二异氰酸酯和聚(环氧丙烷)二醇、聚(四氢呋喃)二醇、乙氧基化双酚A、乙氧基化双酚S螺环二醇、己内酯改性二醇、碳酸酯二醇等多元醇、及(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缩水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等羟基丙烯酸酯反应而获得的单体、低聚物,且在日本特开2002-265650号公报或日本特开2002-35593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067238号公报等中记载的多官能氨基甲酸酯单体。具体而言,能够列举TDI与丙烯酸羟基乙酯的加成物、IPDI与丙烯酸羟基乙酯的加成物、HDI与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的加成物、通过将制备TDI与PETA的加成物后剩余的异氰酸酯与丙烯酸十二烷氧基羟基丙酯反应而得的化合物、6,6-尼龙与TDI的加成物、季戊四醇、TDI及丙烯酸羟基乙酯的加成物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作为能够适当地用作包含氨基甲酸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市售品,可列举Kyoeisha Chemical Co.,Ltd.制造的AH-600、AT-600、UA-306H、UA-306T、UA-306I、UA-510H、UF-8001G、DAUA-167、Shin-Nakamura Chem ical Co.,Ltd.制造的UA-160TM、OsakaOrganic Chemical Industry Co.,L td.制造的UV-4108F、UV-4117F等。这些可单独使用1种,或者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包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能够列举通过具有环氧基的化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的反应合成的化合物。典型的是,根据具有环氧基的化合物分类为双酚A型、双酚S型、双酚F型、环氧化油型、苯酚酚醛清漆型、脂环型。作为具体例,能够列举使(甲基)丙烯酸与双酚A和表氯醇的加成物反应而得的(甲基)丙烯酸酯、使表氯醇与酚醛清漆反应后使(甲基)丙烯酸与之反应而得的(甲基)丙烯酸酯、使(甲基)丙烯酸与双酚S和表氯醇的加成物反应而得的(甲基)丙烯酸酯、使(甲基)丙烯酸与双酚S和表氯醇的加成物反应而得的(甲基)丙烯酸酯、使(甲基)丙烯酸与环氧化大豆油反应而得的(甲基)丙烯酸酯等。并且,作为包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此外能够列举末端具有羧基或磷酸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作为能够适当地用作包含羟基的第2固化性化合物的市售品,可列举Kyoe ishaChemical Co.,Ltd.制造的环氧酯、M-600A、40EM、70PA、200PA、80MF A、3002M、3002A、3000MK、3000A、Nippon Kasei Chemical Co.,Ltd.制造的丙烯酸4-羟丁酯、Shin-NakamuraChemical Co.,Ltd.制造的单官能丙烯酸酯A-SA、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SA、DAICEL-ALLNEXLTD.制造的单官能丙烯酸酯丙烯酸β-羧乙酯、JOHOKU CHEMICAL CO.,LTD制造的JPA-514等。这些可单独使用1种或者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第1固化性化合物与第2固化性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0:90~99:1即可,优选为10:90~90:10。还优选与第2固化性化合物的含量相比,第1固化性化合物的含量较多,具体而言,(第1固化性化合物的含量)/(第2固化性化合物的含量)优选为2~10。
将第1固化性化合物和第2固化性化合物固化而成的树脂用作粘合剂时,优选作为固化性组合物还包含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作为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能够列举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它们的衍生物,更详细而言在分子内具有1个(甲基)丙烯酸的聚合性不饱和键((甲基)丙烯酰基)的单体。作为它们的具体例在列举以下的化合物,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硬脂基酯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3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等芳烷基的碳原子数为7~20的(甲基)丙烯酸芳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丁氧基乙酯等烷氧基烷基的碳原子数为2~30的(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等(单烷基或二烷基)氨基烷基的总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氨基烷基酯;二乙二醇乙醚的(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丁基醚的(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单甲基醚的(甲基)丙烯酸酯、六乙二醇单甲醚的(甲基)丙烯酸酯、八乙二醇的单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九乙二醇的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的单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庚丙二醇的单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的单乙基醚(甲基)丙烯酸酯等亚烷基链的碳原子数为1~10且末端烷基醚的碳原子数为1~10的聚亚烷基二醇烷基醚的(甲基)丙烯酸酯;六乙二醇苯基醚的(甲基)丙烯酸酯等亚烷基链的碳原子数为1~30且末端芳基醚的碳原子数为6~20的聚亚烷基二醇芳基醚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醛加成环癸三烯(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脂环结构的总碳原子数4~30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十七氟癸酯等总碳原子数为4~30的(甲基)丙烯酸氟代烷基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三乙二醇的单(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六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八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甘油的单或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具有缩水甘油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六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八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等亚烷基链的碳原子数为1~30的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2-羟乙基(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酰基吗啉等(甲基)丙烯酰胺等。
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相对于第1固化性化合物与第2固化性化合物的总质量100质量份,优选包含1~300质量份,更优选包含50~150质量份。
并且,优选包含具有碳原子数为4~30的长链烷基的化合物。具体而言,优选第1固化性化合物、第2固化性化合物及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中的至少任一个具有碳原子数为4~30的长链烷基。上述长链烷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2~22的长链烷基。这是因为,由此提高量子点的分散性。量子点的分散性越提高,从光转换层直达射出面的光量越增加,因此有效地提高正面亮度及正面对比度。
作为碳原子数4~30的具有长链烷基的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具体而言,优选(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油烯酯、(甲基)丙烯酸硬脂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二烷基酯、丁基(甲基)丙烯酰胺、辛基(甲基)丙烯酰胺、月桂基(甲基)丙烯酰胺、油烯基(甲基)丙烯酰胺、硬脂基(甲基)丙烯酰胺、二十二烷基(甲基)丙烯酰胺等。其中,尤其优选(甲基)丙烯酸月桂基酯、(甲基)丙烯酸油烯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基酯。
并且,作为固化性化合物,可包含三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五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全氟丁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全氟丁基-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八氟戊基(甲基)丙烯酸酯、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氟原子的化合物。能够通过包含这些化合物来提高涂布性。
在量子点层32中,粘合剂的量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根据所使用的固化性化合物的种类或量子点层32的厚度等适当设定即可。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相对于量子点层32的总量100质量份,粘合剂的量优选为90~99.9质量份,更优选为92~99质量份。
量子点层32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5~200μm,更优选为10~150μm。
通过将量子点层32的厚度设为5μm以上,从可获得良好的发光特性等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通过将量子点层32的厚度设为200μm以下,能够防止波长转换膜30不必要地变厚、可获得处理性良好的波长转换膜30、能够形成固化性充分的量子点层32,从以上等方面考虑是优选的。所谓固化性充分的量子点层32即为无凝聚剥离的量子点层32。
量子点层32即波长转换膜30也只要根据量子点层32的形成材料通过形成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层的公知的方法形成即可。
首先,如前述制作阻气膜10。另外,关于阻气膜34的制作,在制作阻气膜10时只要不形成光扩散层20即可。
另一方面,将量子点分散在成为粘合剂的固化性化合物中来制备成为量子点层32的涂布组合物(聚合性组合物)。该涂布组合物可根据需要含有光聚合引发剂或表面活性剂等。
制作阻气膜10及阻气膜34,并制备成为量子点层32的涂布组合物之后,在阻气膜10或阻气膜34的粘附层18上涂布已制备的涂布组合物。
接着,使粘附层18面对涂布组合物来层叠另一个阻气膜10或阻气膜34。
用阻气膜10夹持成为量子点层32的涂布组合物之后,照射紫外线使涂布组合物中的成为粘合剂的固化性化合物聚合,并形成量子点层32,从而制作波长转换膜30。
聚合成为该粘合剂的固化性化合物时,如前述,成为粘合剂的固化性化合物(优选为(甲基)丙烯酸酯)、粘附层18的磷酸化合物的(甲基)丙烯酰基和/或硅烷偶联剂的(甲基)丙烯酰基、及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的侧链的末端(甲基)丙烯酰基进行反应而键合,因此量子点层32与粘附层18以高粘附性粘附。
此外,阻气膜10的光扩散层20中,侧链的未交联的末端的丙烯酰基通过该紫外线的照射进行交联,而进行接枝共聚物的交联,使粘合剂完全固化来完成光扩散层20。
如上所述,在制造该波长转换膜30时,只照射了一次紫外线。因此,通过防止由紫外线照射引起的波长转换层20的黄变等来获得光学特性优异的波长转换膜30。
优选这种波长转换膜30的制造也通过RtoR进行。
以上,对本发明的功能性复合膜及波长转换膜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当然也可以进行各种改良或变更。
实施例
以下,列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阻气膜的制作>
在支撑体12上制作了具有基底有机层14、无机层16及光扩散层20的阻气膜。即,该阻气膜是除了不具有粘附层18以外,具有与图1及图2所示的阻气膜10相同的结构的阻气膜。
并且,除了不形成光扩散层20以外,以相同的方式制作了阻气膜。即,该阻气膜也是除了不具有粘附层18以外,具有与图3所示的阻气膜34相同的结构的阻气膜。
支撑体12使用了宽度1000mm、厚度50μm、长度100m的PET膜(Toyobo Co.,Ltd.制造的COSMOSHINE A4300)。
<<基底有机层14的形成>>
准备TMPTA(Daicel-Cytec Company,Ltd.制造)及光聚合引发剂(Lambe rtiS.p.A制造,ESACURE KTO46),以质量比率成为95:5的方式进行称量,并使它们溶解于甲乙酮(MEK)中以使固体成分浓度成为15质量%,从而制备了用于形成基底有机层14的涂布组合物。
在具有基于模涂机的涂布部、基于暖风的干燥部及基于紫外线照射的固化部的、基于通常的RtoR的成膜装置的涂布部的规定位置填充了用于形成基底有机层14的涂布组合物。并且,将支撑体12卷绕成辊状而形成的辊装填到该成膜装置的规定位置,并将支撑体12插入到规定的输送路径。
在成膜装置中,一边沿长边方向输送支撑体12,一边用模涂机对涂布组合物进行涂布,历时3分钟通过50℃的干燥部。之后,照射紫外线(累积照射量为约600mJ/cm2)来固化涂布组合物并进行卷绕,而作为在支撑体12上形成有基底有机层14的辊。基底有机层14的厚度为1μm。
<<无机层16的形成>>
使用RtoR将形成有基底有机层14的支撑体12的辊装填到通过CCP-CVD(电容耦合型等离子体CVD)进行成膜的、通常的CVD成膜装置的规定位置,并将支撑体12插入到规定的输送路径。
在该CVD成膜装置中,一边沿长边方向输送形成有基底有机层14的支撑体12,一边在基底有机层14上作为无机层16形成了氮化硅膜。
原料气体使用了硅烷气体(流量160sccm)、氨气(流量370sccm)、氢气(流量590sccm)及氮气(流量240sccm)。电源使用了频率为13.56MHz的高频率电源,等离子体激发功率设为800W。成膜压力设为40Pa。无机层16的膜厚为50nm。
<<光扩散层20的形成>>
以质量比计为30:68:2的方式称量粘合剂(Taisei Fine Chemical Co.,Ltd.制造,ACRIT 8BR-930)、光扩散剂(硅酮树脂粒子、Momentive Perform ance Materials Co.,Inc.制造,Tospearl 130,平均粒径3.0μm,折射率1.425)、光聚合引发剂(BASF公司制造,Irgacure 184),并溶解于甲基异丁基酮(MIBK)以使固体成分浓度成为55质量%,从而制备了用于形成光扩散层20的涂布组合物。即,粘合剂质量/光扩散剂质量的质量比为0.44。
另外,用作粘合剂的ACRIT 8BR-930为以丙烯酸聚合物为主链,在侧链具有末端为丙烯酰基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及末端为丙烯酰基的氨基甲酸酯低聚物的接枝共聚物,且重均分子量为16000,双键当量为800g/mol,折射率为1.4671。
在具有基于模涂机的涂布部及基于加热的干燥区的、基于通常的RtoR的成膜装置的涂布部的规定位置填充了用于形成光扩散层20的涂布组合物。并且,将形成有无机层16的支撑体12的辊装填到该成膜装置的规定位置,并插入到规定的输送路径。另外,支撑体12的装填以将涂布组合物涂布于与无机层16等的形成面相反侧的面的方式进行。
在成膜装置中,一边沿长边方向输送支撑体12,一边通过模涂机对涂布组合物进行涂布,历时3分钟通过60℃的干燥部并进行了卷绕。由此,制作了如图1所示的、在支撑体12的其中一面具有基底有机层14及无机层16,在支撑体的另一面具有光扩散层20的阻气膜。另外,成为光扩散层20的涂布组合物的涂布量设为35mL(升)/m2。所形成的光扩散层20的厚度为17μm。
如前述,阻气膜34并未进行该光扩散层20的形成。
<波长转换膜的制作>
制备了以下组成的组合物。
另外,发光波长为535nm的量子点分散液1使用了NN-LABS,LLC.制造的CZ520-100。并且,发光波长为630nm的量子点分散液2使用了NN-LABS,LLC.制造的CZ620-100。它们均为使用了CdSe作为核、使用了ZnS作为壳、使用了十八烷胺作为配体的量子点,且以3质量%的浓度分散在甲苯中。另外,量子点分散液均在调节成量子点浓度成为1质量%之后使用。
利用孔径为0.2μm的PP制过滤器对该组合物进行过滤之后,减压干燥30分钟,制备了成为量子点层32的涂布组合物。
在具有基于模涂机的涂布部、层压机及基于紫外线照射的固化部的、基于通常的RtoR的成膜装置的涂布部的规定位置填充了用于形成量子点层32的涂布组合物。
并且,将卷绕形成有光扩散层20的阻气膜而得的辊装填到成膜装置的规定位置,并将阻气膜插入到贯穿涂布部、层压机及固化部的规定的输送路径。另外,将卷绕未形成光扩散层20的阻气膜而得的辊装填到成膜装置的规定位置,并将阻气膜插入到贯穿层压机及固化部的规定的输送路径。通过涂布部的阻气膜以无机层16成为涂布组合物的涂布面的方式装填到成膜装置中。并且,两个阻气膜以彼此的无机层16面对的方式装填到成膜装置。
一边以1m/分钟的输送速度、60N/m的张力输送2片阻气膜,一边将涂布组合物涂布于通过涂布部的阻气膜,从而形成了厚度为50μm的涂膜。
接着,用支撑辊支撑并输送形成有涂膜的阻气膜,并通过层压机层叠了另一个阻气膜。支撑辊的温度调节至30℃。
另外,一边以用2片阻气膜夹持的状态输送涂膜,一边在固化部照射紫外线来固化涂布组合物,从而形成了量子点层32并进行了卷绕。由此,制作了用2片阻气膜夹持量子点层32的、除不具有粘附层18以外的如图2所示的波长转换膜。
另外,所形成的量子点层32的膜厚为50μm。并且,固化部使用160W的气冷金属卤化物灯(EYE GRAPHICS Co.,Ltd.制造),紫外线的累积照射量为约2000mJ/cm2
[实施例2]
作为粘合剂,除了使用Taisei Fine Chemical Co.,Ltd.制造的ACRIT 8BR930以外,还使用了Taisei Fine Chemical Co.,Ltd.制造的ACRIT 8UX-015A,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了成为光扩散层20的涂布组合物。另外,成为光扩散层20的涂布组合物中的粘合剂的量设为与实施例1相同的量,并将ACRIT 8BR930与ACRIT 8UX-015A的质量比设为15:85。
添加于粘合剂中的ACRIT 8UX-015A是重均分子量为1000~2000的紫外线固化型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
使用该涂布组合物形了成光扩散层20,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阻气膜。并且,使用了该阻气膜,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波长转换膜。
利用ATAGO CO.,LTD,制造的多波长阿贝折射仪DR-M2测定粘合剂的折射率的结果,折射率为1.48。
[实施例3]
作为粘合剂,除了使用Taisei Fine Chemical Co.,Ltd.制造的ACRIT 8BR930以外,还使用了Taisei Fine Chemical Co.,Ltd.制造的ACRIT 8DK-3000,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了成为光扩散层20的涂布组合物。另外,成为光扩散层20的涂布组合物中的粘合剂的量设为与实施例1相同的量,并将ACRIT 8BR930与ACRIT 8DK-3000的质量比设为15:85。
添加于粘合剂中的ACRIT 8DK-3000是重均分子量为5000且双键当量为400g/mol的紫外线固化型丙烯酸聚合物。
使用该涂布组合物形成了光扩散层20,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阻气膜。并且,使用了该阻气膜,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波长转换膜。
利用ATAGO CO.,LTD,制造的多波长阿贝折射仪DR-M2测定粘合剂的折射率的结果,折射率为1.58。
[实施例4]
将粘合剂:光扩散剂:光聚合引发剂的质量比设为19:79:2,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了成为光扩散层20的涂布组合物。即,粘合剂质量/光扩散剂质量的质量比为0.24。
使用该涂布组合物形成了光扩散层20,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阻气膜制作。并且,使用了该阻气膜,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波长转换膜。
[实施例5]
将粘合剂:光扩散剂:光聚合引发剂的质量比设为39:59:2,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了成为光扩散层20的涂布组合物。即,粘合剂质量/光扩散剂质量的质量比为0.66。
使用该涂布组合物形成了光扩散层20,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阻气膜。并且,使用了该阻气膜,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波长转换膜30。
[实施例6]
作为光扩散剂,使用了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Inc.制造的Tospearl 130及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Inc.制造的Tospearl 1100(硅酮树脂粒子,平均粒径为11.0μm,折射率为1.425),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了成为光扩散层20的涂布组合物。各成分的添加量以粘合剂:Tospearl 130:Tospearl 1100:光聚合引发剂的质量比计为30:34:34:2。即,粘合剂质量/光扩散剂质量的质量比为0.44,小径粒子质量/大径粒子质量的质量比为1。
使用该涂布组合物形成了光扩散层20,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阻气膜。并且,使用了该阻气膜,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波长转换膜。
[实施例7]
作为光扩散剂使用了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Inc.制造的Tos pearl130及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Inc.制造的Tospearl 1100,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了成为光扩散层20的涂布组合物。各成分的添加量以粘合剂:Tospearl 130:Tospearl 1100:光聚合引发剂的质量比计为30:28:40:2。即,粘合剂质量/光扩散剂质量的质量比为0.44,小径粒子质量/大径粒子质量的质量比为0.7。
使用该涂布组合物形成了光扩散层20,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阻气膜。并且,使用了该阻气膜,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波长转换膜。
[实施例8]
作为光扩散剂,使用了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Inc.制造的Tospearl 130及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Inc.制造的Tospearl 1100,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了成为光扩散层20的涂布组合物。各成分的添加量以粘合剂:Tospearl 130:Tospearl 1100:光聚合引发剂的质量比计为30:20:50:2。即,粘合剂质量/光扩散剂质量的质量比为0.43,小径粒子质量/大径粒子质量的质量比为0.4。
使用该涂布组合物形成了光扩散层20,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阻气膜。并且,使用了该阻气膜,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波长转换膜。
[实施例9]
将光扩散层20的厚度设为8μm,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阻气膜。并且,使用了该阻气膜,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波长转换膜。
[实施例10]
将光扩散层20的厚度设为25μm,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阻气膜。并且,使用了该阻气膜,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波长转换膜。
[实施例11]
光扩散层20的形成中,将干燥区中的温度设为室温下的送风干燥,之后照射了以累积照射量计为约5000mJ/cm2的紫外线,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阻气膜。即,在本例中,对光扩散层20进行了紫外线固化(U V固化),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阻气膜。
并且,使用了该阻气膜,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波长转换膜。
[实施例12]
在无机层16上形成了粘附层18,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阻气膜10及阻气膜34(参考图1及图2)。
并且,使用了该阻气膜10及阻气膜34,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波长转换膜30(参考图2)。
另外,粘附层18如下形成。
<<粘附层18的形成>>
以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氨基甲酸酯聚酯:磷酸化合物: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计为50:15:25:10的方式,对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Tai sei Fine ChemicalCo.,Ltd.制造,ACRIT 8UH-1006)、氨基甲酸酯聚酯(T oyobo Co.,Ltd.制造,ByronUR1410)、磷酸化合物(Sigma-Aldrich Co.LLC.制造,磷酸双[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CAS32435-46-4))及硅烷偶联剂(Shin-Etsu Silicone Co.,Ltd.制造,KBM5103)进行称量,溶解于MEK中以使固体成分浓度成为2质量%,从而制备了用于形成粘附层18的涂布组合物。
另外,用作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的ACRIT 8UH-1006是以氨基甲酸酯聚合物为主链,并具有末端为(甲基)丙烯酰基侧链、重均分子量为20000,且双键当量为366g/mol的紫外线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
在具有基于模涂机的涂布部及基于加热的干燥区的、基于通常的RtoR的成膜装置的涂布部的规定位置填充了用于形成粘附层18的涂布组合物。并且,将形成有无机层16的支撑体12的辊装填到该成膜装置的规定位置,并插入到规定的输送路径。
在成膜装置中,一边沿长边方向输送支撑体12,一边用模涂机对涂布组合物进行涂布,历时3分钟通过110℃的干燥部并进行卷绕,从而形成了粘附层18。
另外,涂布组合物的涂布量设为5mL(升)/m2。所形成的粘附层18的厚度为100nm。
[实施例13]
添加了光聚合引发剂(Lamberti S.p.A制造,ESACURE KTO46),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2相同的方式制备了用于形成粘附层18的涂布组合物。各成分的添加量以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氨基甲酸酯聚酯:磷酸化合物:硅烷偶联剂:光聚合引发剂的质量比计为48:15:25:10:2。
使用该涂布组合物形成了粘附层18,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2相同的方式制作了阻气膜10及阻气膜34。并且,使用了该阻气膜10及阻气膜34,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波长转换膜30。
[实施例14]
添加了润滑剂(CABOT CORPORATION.制造,CAB-SiL级M5),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2相同的方式制备了用于形成粘附层18的涂布组合物。各成分的添加量以UV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氨基甲酸酯聚酯:磷酸化合物:硅烷偶联剂:润滑剂的质量比计为49.5:15:25:10:0.5。
使用该涂布组合物形成了粘附层18,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2相同的方式制作了阻气膜10及阻气膜34。并且,使用了该阻气膜10及阻气膜34,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波长转换膜30。
[实施例15]
将粘附层18的厚度设为1000nm,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2相同的方式制作了阻气膜10及阻气膜34。并且,使用了该阻气膜10及阻气膜34,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波长转换膜30。
[实施例16]
将粘附层18的厚度设为20nm,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2相同的方式制作了阻气膜10及阻气膜34。并且,使用了该阻气膜10及阻气膜34,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波长转换膜30。
[实施例17]
在粘附层18的形成中,将干燥区中的温度设为室温下的送风干燥,之后照射了以累积照射量计为约2000mJ/cm2的紫外线,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2相同的方式制作了阻气膜10及阻气膜34。即,在本例中,对粘附层18进行了紫外线固化,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2相同的方式制作了阻气膜10及阻气膜34。
并且,使用了该阻气膜10及阻气膜34,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波长转换膜30。
[实施例18]
粘附层18的形成中,将干燥区内的温度设为室温下的送风干燥,之后照射以累积照射量计为约2000mJ/cm2的紫外线,进一步在光扩散层20的形成中,将干燥区内的温度设为室温下的送风干燥,之后照射了以累积照射量计为约2000mJ/cm2的紫外线,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2相同的方式制作了阻气膜10及阻气膜34。即,在本例中,对粘附层18及光扩散层20进行了紫外线固化,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2相同的方式制作了阻气膜10及阻气膜34。
并且,使用了该阻气膜10及阻气膜34,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波长转换膜30。
[实施例19]
制备了以下组成的组合物。
另外,发光波长为535nm的量子点分散液1及发光波长为630nm的量子点分散液2均为与实施例1相同的分散液,同样地调节成量子点浓度成为1质量%之后使用。
使用该涂布组合物形成量子点层32,并使用与实施例12相同的阻气膜10及阻气膜34,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波长转换膜30。
[比较例1]
作为粘合剂,代替Taisei Fine Chemical Co.,Ltd.制造的ACRIT 8BR930使用了TMPTA(折射率1.475),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了成为光扩散层的涂布组合物。
使用该涂布组合物通过紫外线固化形成了光扩散层,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阻气膜。并且,使用了该阻气膜,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波长转换膜。
另外,在该波长转换膜中,光扩散层产生了膜剥离。
[比较例2]
作为粘合剂,代替Taisei Fine Chemical Co.,Ltd.制造的ACRIT 8BR930使用了DPHA(折射率1.49),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了成为光扩散层的涂布组合物。
使用该涂布组合物通过紫外线固化形成了光扩散层,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阻气膜。并且,使用了该阻气膜,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波长转换膜。
另外,在该波长转换膜中,光扩散层产生了膜剥离。
[比较例3]
作为粘合剂,代替Taisei Fine Chemical Co.,Ltd.制造的ACRIT 8BR930使用了Osaka Gas Chemicals Co.,Ltd.制造的OGSOL EA-200,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了成为光扩散层的涂布组合物。
用作粘合剂的OGSOL EA-200为芴骨架的丙烯酸单体,折射率为1.6。
使用该涂布组合物通过紫外线固化形成了光扩散层,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阻气膜。并且,使用了该阻气膜,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波长转换膜。
另外,该波长转换膜中,光扩散层产生了膜剥离。
[比较例4]
作为粘合剂,代替Taisei Fine Chemical Co.,Ltd.制造的ACRIT 8BR930使用了丙烯酸多元醇(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Inc.制造,折射率为1.45),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了成为光扩散层的涂布组合物。
使用该涂布组合物形成了光扩散层,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阻气膜。即,在本例中,通过热固化形成了光扩散层。并且,使用了该阻气膜,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波长转换膜。
另外,在该波长转换膜中,光扩散层中产生了擦伤,并产生了亮度下降和亮点故障。
[评价]
对以这种方式制作的波长转换膜进行了以下评价。
<雾度>
使用NIPPON DENSHOKU INDUSTRIES Co.,LTD.制造的NDH5000,根据JIS K7136测定了已制备的波长转换膜的雾度。
<透射率>
使用NIPPON DENSHOKU INDUSTRIES Co.,LTD.制造的NDH5000,根据JIS K7361测定了制得的波长转换膜的总光线透射率。
<亮度的测定>
使用汤姆逊刀片将制得的波长转换膜切成规定尺寸。
将背光单元中具备蓝色光源的市售的平板终端(Amazon.com,Inc.制造,KindleFire HDX 7”)进行分解后取出背光单元。在所取出的背光单元的导光板上放置切成规定尺寸的波长转换膜,然后以表面凹凸图案的方向正交的方式叠加配置从平板终端取出的2片棱镜片。
将背光单元点亮,利用设置在从背光单元的表面沿垂直方向距离740mm的位置的亮度计(TOPCON CORPORATION制造,SR3)测定了亮度。
将所测定的亮度为15300cd/m2以上的情况评价为A;
将所测定的亮度为14800cd/m2以上且小于15300cd/m2的情况评价为B;
将所测定的亮度为14300cd/m2以上且小于14800cd/m2的情况评价为C;
将所测定的亮度为13800cd/m2以上且小于14300cd/m2的情况评价为D;
将所测定的亮度小于13800cd/m2的情况评价为E。
<粘附性>
利用基于JIS Z 0237 2009的180°剥离试验方法测定了制得的波长转换膜的粘附性。具体而言,将样品切成25×50mm的条带状,将长边方向的上部5mm进行剥离之后,利用剥离测试仪剥离剩余部分,从而测定了粘附力。
将粘附力超过10N/25mm的情况评价为AA;
将粘附力超过8N/25mm且10N/25mm以下的情况评价为A;
将粘附力超过6N/25mm且8N/25mm以下的情况评价为B;
将粘附力超过4N/25mm且6N/25mm以下的情况评价为C;
将粘附力超过2N/25mm且4N/25mm以下的情况评价为D;
将粘附力为2N/25mm以下的情况评价为E。
<亮度不均的测定>
为了确认无加工引起的剥离,进行了以下的亮度测定。
使用汤姆逊刀片将已制备的波长转换膜切成规定尺寸。
将背光单元中具备蓝色光源的市售的平板终端(Amazon.com,Inc.制造,KindleFire HDX 7”)进行分解后取出背光单元。在所取出的背光单元的导光板上放置切成规定尺寸的波长转换膜,然后以表面凹凸图案的方向正交的方式叠加配置从平板终端取出的2片棱镜片。
将背光单元点亮,从端部在两个对角线各自等间隔的5个点上,利用设置在从背光单元的表面沿垂直方向距离740mm的位置的亮度计(TOPCON CORPORA TION制造,SR3)测定了亮度,并计算出中央的6个点的平均值和端部的4个点的平均值,从而计算出端部的平均值相对于中央的平均值的降低率。
将亮度的降低率为5%以下的情况评价为A;
将亮度的降低率超过5%且10%以下的情况评价为B;
将亮度的降低率超过10%且20%以下的情况评价为C;
将亮度的降低率超过20%且30%以下的情况评价为D;
将亮度的降低率超过30%的情况评价为E。
将以上结果示于下述表。
如表1所示,根据本发明,可获得防止光扩散层20的粘合剂的黄变,从而具有良好的雾度及透射率,并且亮度高、亮度不均也少、粘附性也良好的波长转换膜。其中,使用了不同粒径的2种光扩散剂(光扩散粒子)的实施例6~8中,透射率较高,并且获得良好的光散射性而亮度也较高。
并且,形成有粘附层18的实施例12~19中,大多数粘附层显示较高的粘附性,并且由于粘附性较高,因此亮度不均也较少。其中,在粘附层18中添加有光聚合引发剂的实施例13及添加有润滑剂的实施例10获得较高的粘附性。
作为光扩散层的粘合剂使用丙烯酸酯,而非接枝共聚物,通过紫外线照射形成光扩散层的比较例1~3中,因光扩散层的粘合剂的黄变,光学特性较差,并且由于产生了卷曲,因此粘附性也较低。作为光扩散层的粘合剂使用了氨基甲酸酯多元醇的比较例4中,粘合剂的硬度较低而导致产生光扩散层的损伤,从而亮度较低。
由以上结果明确得出本发明的效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能够优选利用于波长转换膜等功能性层叠膜的制造或液晶显示器的制造。
符号说明
10、34-阻气膜,12-支撑体,14-基底有机层,16-无机层,18-粘附层,20-光扩散层,30-波长转换膜,32-量子点层。

Claims (26)

1.一种功能性复合膜,其特征在于,
在支撑体的一个面具有1组以上的无机层与成为所述无机层的基底的有机层的组合,
在所述支撑体的与所述有机层及无机层的形成面相反侧的面上,具有将光扩散剂分散在使用接枝共聚物形成的粘合剂中而成的光扩散层,所述接枝共聚物以丙烯酸聚合物为主链,在侧链上具有末端为丙烯酰基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及末端为丙烯酰基的氨基甲酸酯低聚物中的至少一者,重均分子量为10000~3000000,且双键当量为500g/mol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性复合膜,其中,
在所述光扩散层中,所述粘合剂的折射率n1与所述光扩散剂的折射率n2之差n1-n2为0.02~0.07,并且所述粘合剂的折射率n1小于1.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功能性复合膜,其中,
在所述光扩散层中,所述粘合剂的质量与所述光扩散剂的质量之比即粘合剂质量/光扩散剂质量为0.1~0.8。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功能性复合膜,其中,
所述光扩散层含有粒径大小不同的2种光扩散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能性复合膜,其中,
在所述2种光扩散剂中,较小一方的光扩散剂的粒径为1~5μm,较大一方的光扩散剂的粒径为8~15μ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能性复合膜,其中,
所述较小一方的光扩散剂的质量的总计与较大一方的光扩散剂的质量的总计之比即小径粒子质量/大径粒子质量为0.67~1.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功能性复合膜,其中,
所述光扩散剂为硅酮树脂粒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功能性复合膜,其中,
所述光扩散层的厚度为5~25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功能性复合膜,其中,
所述光扩散层的粘合剂为经热固化而成的粘合剂。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功能性复合膜,其中,
具有1组以上的所述无机层及成为所述无机层的基底的有机层的组合的面在最表面具有粘附层,
所述粘附层使用下述物质而形成:紫外线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其以氨基甲酸酯聚合物为主链,并具有末端为(甲基)丙烯酰基的侧链,重均分子量为5000~30000,且双键当量为300g/mol以上;固化性的氨基甲酸酯聚酯;以及包含2个以下的(甲基)丙烯酰基的磷酸化合物和包含1个(甲基)丙烯酰基的硅烷偶联剂中的至少一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功能性复合膜,其中,
所述粘附层包含光聚合引发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功能性复合膜,其中,
所述粘附层包含润滑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功能性复合膜,其中,
所述润滑剂为硅粒子。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功能性复合膜,其中,
所述粘附层的厚度为10~1000nm。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功能性复合膜,其中,
所述粘附层是通过热固化而形成的。
16.一种波长转换膜,其特征在于,
通过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复合膜、以及在支撑体的一个面上具有1组以上的无机层与成为所述无机层的基底的有机层的组合的阻气膜,以所述无机层侧的面成为内侧的方式夹持将量子点分散在粘合剂中而成的量子点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波长转换膜,其中,
所述阻气膜在形成有所述有机层及无机层的面的最表面上具有成为粘附层的有机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波长转换膜,其中,
所述阻气膜的粘附层使用下述物质而形成:紫外线可固化的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其以氨基甲酸酯聚合物为主链,并具有末端为(甲基)丙烯酰基的侧链,重均分子量为5000~30000,且双键当量为300g/mol以上;固化性的氨基甲酸酯聚酯;以及包含2个以下的(甲基)丙烯酰基的磷酸化合物和包含1个(甲基)丙烯酰基的硅烷偶联剂中的至少一者。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波长转换膜,其中,
所述阻气膜的粘附层包含光聚合引发剂。
20.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波长转换膜,其中,
所述阻气膜的粘附层包含润滑剂。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波长转换膜,其中,
所述润滑剂为硅粒子。
22.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波长转换膜,其中,
所述阻气膜的粘附层的厚度为10~1000nm。
23.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波长转换膜,其中,
所述阻气膜的粘附层是通过热固化而形成的。
24.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波长转换膜,其中,
所述量子点层的粘合剂是将作为主成分的分子量为500以下的化合物聚合而形成的。
25.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波长转换膜,其中,
所述量子点层的粘合剂为(甲基)丙烯酸类树脂。
26.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波长转换膜,其中,
所述功能性复合膜中,具有1组以上的所述无机层及成为所述无机层的基底的有机层的组合的面在最表面具有粘附层,
所述量子点层是通过紫外线固化而形成的,在进行该紫外线固化时,所述功能性复合膜的粘附层及所述阻气膜的粘附层也进行自由基聚合。
CN201680006304.6A 2015-02-02 2016-01-08 功能性复合膜及波长转换膜 Active CN1073607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18611 2015-02-02
JP2015018611A JP6247649B2 (ja) 2015-02-02 2015-02-02 機能性複合フィルムおよび波長変換フィルム
PCT/JP2016/050562 WO2016125532A1 (ja) 2015-02-02 2016-01-08 機能性複合フィルムおよび波長変換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60719A CN107360719A (zh) 2017-11-17
CN107360719B true CN107360719B (zh) 2019-06-18

Family

ID=56563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6304.6A Active CN107360719B (zh) 2015-02-02 2016-01-08 功能性复合膜及波长转换膜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03885B2 (zh)
JP (1) JP6247649B2 (zh)
CN (1) CN107360719B (zh)
WO (1) WO20161255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77142B2 (ja) * 2015-02-02 2018-02-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機能性複合フィルムおよび量子ドットフィルム
JP2016194552A (ja) * 2015-03-31 2016-11-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量子ドット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量子ドット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09476138B (zh) 2016-07-26 2021-02-2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阻气膜及太阳能电池以及阻气膜的制造方法
JP6927225B2 (ja) * 2016-08-12 2021-08-2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蛍光体保護フィルム、波長変換シート及び発光ユニット
WO2018105213A1 (ja) * 2016-12-06 2018-06-1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光学バリアフィルム、色変換フィルム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WO2018116998A1 (ja) * 2016-12-19 2018-06-28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7043727B2 (ja) * 2017-01-31 2022-03-3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波長変換シートの劣化評価方法、光波長変換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8185940A (ja) * 2017-04-25 2018-11-22 五洋紙工株式会社 El素子用光取出しフィルム
CN107513304B (zh) * 2017-08-23 2021-06-08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量子棒定向排列的荧光偏振薄膜的制备方法
JP6840251B2 (ja) * 2017-09-06 2021-03-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ガスバリアフィルムおよびガスバリ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7259755B2 (ja) * 2017-10-05 2023-04-1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蛍光体保護フィルム、波長変換シート及び発光ユニット
JP7323266B2 (ja) * 2017-11-30 2023-08-0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シート用のバリアフィルム、波長変換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表示装置
WO2019124552A1 (ja) * 2017-12-21 2019-06-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208672973U (zh) * 2018-06-26 2019-03-2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部件
JP7091977B2 (ja) * 2018-09-27 2022-06-2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バリア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波長変換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6975122B2 (ja) * 2018-11-06 2021-12-01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波長変換材料、波長変換フィルム、led素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1665586B (zh) * 2019-03-08 2022-04-15 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量子点偏光片以及显示设备
JP2020193249A (ja) * 2019-05-27 2020-12-03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量子ドット、量子ドット組成物、波長変換材料、波長変換フィルム、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1088667A (ja) * 2019-12-04 2021-06-10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硬化性組成物、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及び偏光板
TWI741598B (zh) * 2020-05-12 2021-10-01 睿亞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波長轉換元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4248A (zh) * 2009-04-15 2010-10-20 株式会社E-Tec 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
CN103391842A (zh) * 2011-03-02 2013-11-1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功能性膜的制造方法
WO2014046182A1 (ja) * 2012-09-20 2014-03-27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光硬化型粘着剤組成物及び表示パネル
CN104039544A (zh) * 2011-10-24 2014-09-10 Tbf有限公司 封装阻隔叠层
CN104204013A (zh) * 2012-03-30 2014-12-10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层积体和卷状层积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70936B2 (en) * 2002-03-28 2007-01-30 Intel Corporation Transcoding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JP2006312658A (ja) * 2005-05-06 2006-11-16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アクリル樹脂組成物、該アクリル樹脂組成物からなるアクリル樹脂成形体および光拡散板
JP2009245690A (ja) * 2008-03-31 2009-10-22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反射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471396B (zh) * 2008-07-01 2015-02-01 Lg Chemical Ltd 用於光學元件之丙烯酸系組成物,用於光學元件之保護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器
JP2010085501A (ja) * 2008-09-29 2010-04-15 Fujifilm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078736A (ja) * 2010-10-06 2012-04-19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光拡散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拡散性偏光板、なら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KR20200039806A (ko) 2010-11-10 2020-04-16 나노시스, 인크. 양자 도트 필름들, 조명 디바이스들, 및 조명 방법들
JP2012189678A (ja) * 2011-03-09 2012-10-04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光反射体
KR20140066748A (ko) * 2011-09-26 2014-06-02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배리어성 적층체 및 신규 중합성 화합물
JP6871672B2 (ja) * 2013-06-28 2021-05-12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光デバイス
JP5977776B2 (ja) * 2014-03-12 2016-08-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バリア性積層体、ガスバリアフィルム、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輸液バッグ
US20150378089A1 (en) * 2014-06-27 2015-12-31 Fujifilm Corporatio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6386278B2 (ja) * 2014-07-09 2018-09-05 マクセル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透明遮熱断熱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117758B2 (ja) * 2014-09-30 2017-04-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295237B2 (ja) * 2014-09-30 2018-03-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波長変換部材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4248A (zh) * 2009-04-15 2010-10-20 株式会社E-Tec 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
CN103391842A (zh) * 2011-03-02 2013-11-1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功能性膜的制造方法
CN104039544A (zh) * 2011-10-24 2014-09-10 Tbf有限公司 封装阻隔叠层
CN104204013A (zh) * 2012-03-30 2014-12-10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层积体和卷状层积体
WO2014046182A1 (ja) * 2012-09-20 2014-03-27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光硬化型粘着剤組成物及び表示パネ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03885B2 (en) 2020-03-31
JP6247649B2 (ja) 2017-12-13
US20170320306A1 (en) 2017-11-09
WO2016125532A1 (ja) 2016-08-11
CN107360719A (zh) 2017-11-17
JP2016141050A (ja) 2016-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60719B (zh) 功能性复合膜及波长转换膜
CN107206743B (zh) 功能性复合膜及量子点膜
CN107405873B (zh) 功能性膜及功能性膜的制造方法
CN108712966A (zh) 阻气膜及波长转换膜
CN106462006B (zh) 转印材料、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JP6448397B2 (ja) 蛍光体分散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て得られた蛍光成形体、波長変換膜、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
CN107708996B (zh) 层叠膜及层叠膜的制造方法
CN106716236A (zh) 背光单元、液晶显示装置及波长转换部件
CN107708992B (zh) 层叠膜
CN107209299A (zh) 波长转换部件及具备该波长转换部件的背光单元、液晶显示装置、波长转换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9477617A (zh) 背光用薄膜
CN107848256A (zh) 层叠膜
CN107850719A (zh) 偏光元件保护膜、包括其的偏光板和包括偏光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9477917A (zh) 背光用薄膜
CN103988099B (zh) 光学膜和包含该光学膜的光学显示装置
KR102036644B1 (ko) 적층 필름
CN109313365A (zh) 背光用薄膜
KR101530539B1 (ko) Uv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광학필름 및 광학필름 제조방법
CN108474896A (zh) 光固化性粘接剂、以及使用了该光固化性粘接剂的偏振板及层叠光学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