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13365A - 背光用薄膜 - Google Patents

背光用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13365A
CN109313365A CN201780035453.XA CN201780035453A CN109313365A CN 109313365 A CN109313365 A CN 109313365A CN 201780035453 A CN201780035453 A CN 201780035453A CN 109313365 A CN109313365 A CN 1093133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wavelength
layer
light
wavelength conve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545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13365B (zh
Inventor
国安谕司
远山浩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3133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33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133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33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亮度变动小的背光用薄膜。通过如下解决课题:所述背光用薄膜,其具有:波长转换薄膜,其具有波长转换层及夹持波长转换层的阻气薄膜;及端面密封层,密封波长转换薄膜的端面,关于波长转换薄膜,在波长转换薄膜面上以照度成为0.1W/cm2的条件下照射将由发光二极管射出的中心波长设为455nm的光的情况下,将从开始照射经过3分钟的时刻的发光的亮度设为L0、将从开始照射经过24小时的时刻的发光的亮度设为L1时,满足下述式(1),|(L1‑L0)/L0|×100≤5[%]……式(1)。

Description

背光用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等中的背光用薄膜。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作为耗电量小、节省空间的图像显示装置而其用途逐年扩展。并且,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中,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性能改善而需要进一步的省电化及颜色重现性的提高等。
随着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的省电化,为了提高光利用效率并且提高颜色重现性而在背光单元中使用转换入射光的波长的波长转换薄膜是众所周知的。并且,作为波长转换薄膜,已知有使用量子点之波长转换薄膜。
关于使用量子点之波长转换薄膜,作为一例具有在由树脂等构成之基质中通过树脂薄膜等支撑体夹持分散量子点而成的量子点层而成的结构。
量子点是指三维全方向上移动方向被限制的电子状态的晶体,半导体的纳米粒子以三维方式被高势垒包围的情况下,该纳米粒子成为量子点。量子点显现各种量子效果。例如,显现电子的状态密度(能级)离散的“量子尺寸效果”。根据该量子尺寸效果,使量子点的大小变化,由此能够控制光的吸收波长及/或发光波长。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照明装置,即,作为直下型的背光单元等中所使用的照明装置(发光装置),具有:光源;光扩散部件,共同覆盖多个光源;及波长转换薄膜(波长转换部件),配置于与各光源对应的区域,并使用将来自光源的第1波长光转换成第2波长光的量子点等。
并且,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发光装置,即,作为使用量子点的发光装置,其具有半导体发光元件及接收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光而发出荧光的荧光部件,该荧光部件由第1区域和第2区域构成,另外,第1区域的整个周围被第2区域覆盖,所述第1区域包含具有根据粒径的不同的激发荧光谱的多个半导体微粒,所述第2区域不会透过氧气。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564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3/001686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在使用波长转换薄膜的背光单元等中,多为使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来作为光源。例如,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使用蓝色LED作为光源。并且,专利文献2中,使用发出波长460nm的蓝色光的半导体发光元件。
液晶显示装置为了显示稳定且适当的亮度及色调的图像,要求在背光单元中所射出的光的亮度及颜色稳定。
但是,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根据波长转换层的形成材料,若对波长转换薄膜连续照射用于激发荧光体的蓝色光,则尽管在连续目视显示的状态下感觉不到,但是有时导致由波长转换薄膜射出的光的亮度变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这种以往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即使长时间照射蓝色光并且持续射出基于波长转换的光,也能够射出亮度稳定的光的背光用薄膜。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这种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用薄膜,其特征在于,具有:
波长转换薄膜,具有波长转换层及夹持波长转换层的阻气层;及
端面密封层,密封波长转换薄膜的端面,
关于波长转换薄膜,在波长转换薄膜的薄膜面上以照度成为0.1W/cm2的条件下照射将由发光二极管射出的中心波长设为455nm的光的情况下,将从开始照射光经过3分钟的时刻的发光的亮度设为L0、将从开始照射光经过24小时的时刻的发光的亮度设为L1时,满足下述式(1)。
|(L1-L0)/L0|×100≤5[%]……式(1)
这种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中,优选端面密封层的氧透过率为1cc/(m2·day·atm)以下。
并且,优选具有支撑波长转换薄膜的支撑体,在支撑体面上具有多个波长转换薄膜,波长转换薄膜彼此沿支撑体的面方向分开而设置。
发明效果
根据这种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等中所使用的背光用薄膜中,即使长时间照射蓝色光并且持续射出基于波长转换的光,也能够射出亮度稳定的光。
附图说明
图1是概念性地示出利用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的一例的面状照明装置的一例的图。
图2是概念性地示出图1所示的背光用薄膜的俯视图。
图3是概念性地示出图1所示的背光用薄膜的波长转换薄膜的截面的图。
图4是概念性地示出利用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的其他例的面状照明装置的一例的图。
图5是概念性地示出利用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的其他例的面状照明装置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所记载的构成要件的说明有时是基于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方式来进行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实施方式。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用“~”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将在“~”的前后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以及上限值包含的范围。
并且,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是以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个或任一个的含义而使用。“(甲基)丙烯酰”等也相同。
图1中概念性地示出利用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的一例的面状照明装置10的一例。
面状照明装置10为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等的直下型面状照明装置,所述面状照明装置10具有:具有底板12a的壳体12;配置于壳体12的底板12a的光源14;及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16。
在以下说明中,将“液晶显示装置”也称为“LCD”。另外,“LCD”为“Liquid 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的简称。
另外,图1仅为示意图,面状照明装置10除了图示的部件以外,例如还可以具有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基板、配线及放热机构的1个以上等设置于在LCD等的背光单元中利用的公知的照明装置的公知的各种部件。
并且,面状照明装置10在LCD的背光单元等中利用。因此,在通常使用方式中,在面状照明装置10的图中上方配置光扩散板、正交棱线而配置的2片棱镜片等公知的背光单元所具有的公知的各种部件,还在其上配置具有偏振器及液晶单元等的液晶面板等。
作为一例,壳体12为最大面被开放的矩形的壳体,配置有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16,以便封闭开放面(参考图4及图5)。并且,在壳体12的底板12a的上表面即壳体12的底面上配置光源14。
壳体12为在构成LCD的背光单元的面状照明装置中所利用的公知的壳体。
并且,作为壳体12的优选的状态,至少成为光源14的设置面的底面成为选自镜面、金属反射面及漫反射面等的光反射面。优选壳体12的内表面整面成为光反射面。
图2中示出背光用薄膜16的俯视图。另外,图2是从图1的下方观察图1所示的背光用薄膜16的图。
背光用薄膜16具有支撑体20、波长转换薄膜24及端面密封层26而构成。
支撑体20支撑波长转换薄膜24。
只要支撑体20能够支撑波长转换薄膜24并且通过从光源14入射光而能够透射由波长转换薄膜24射出的光及由光源14射出的光,就能够利用各种片状物(薄膜状物、板状物)。
具体而言,作为支撑体20,可例示由选自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三乙酰纤维素(TAC)、聚碳酸酯(PC)及尼龙等的1个以上的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薄膜、玻璃板等。
关于支撑体20的厚度,根据面状照明装置10的尺寸、支撑体20的形成材料、根据需要设置的光学功能层(扩散层、防牛顿环层等)等保持平面状,并且适当设定能够支撑波长转换薄膜24的厚度即可。
另外,支撑体20根据设计及面状照明装置10的用途等而能够利用任意形状。
图示例的背光用薄膜16具有支撑波长转换薄膜24的支撑体20,多个波长转换薄膜24沿支撑体20的面方向以分开的方式设置于支撑体20的一个主表面。
另外,本发明中,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面方向”是指支撑体20的面方向。并且,本发明中,主表面是指片状物的最大面。此时,片状物也包含层叠体。
另外,在面状照明装置10中,对1片波长转换薄膜24设置有1个光源14。
作为图示例的背光用薄膜16的优选的状态,将小型波长转换薄膜24以分开且二维方式排列在支撑体20上,而不是将整面设为波长转换薄膜,由此减少波长转换薄膜24(量子点薄膜(QD(Quantum Dot)薄膜)的使用量,并且还实现降低成本。关于该方面,在后面进行详细叙述。
图示例的背光用薄膜16中,波长转换薄膜24在支撑体20的一个主表面上以二维方式排列成方形网格状。
另外,本发明中,支撑于支撑体20的波长转换薄膜24的排列并不限定于图示例的方形网格状。例如,也可以将波长转换薄膜24以二维方式排列成交错网格状、斜向网格状及六边网格状中的任一个。
在任何情况下,从在整面上容易使从背光用薄膜16射出的光的亮度均匀等观点考虑,优选波长转换薄膜24以等间隔且有规律地排列。
另外,基于支撑体20的波长转换薄膜24的支撑方法并无限定,能够利用各种公知的片状物的支撑方法。
作为一例,通过光学透明粘结剂(OCA(Optical Clear Adhesive))、光学透明胶带及光学透明双面胶带中的任一个等贴附方案,将波长转换薄膜24贴附于支撑体20即可。或者,也可以使用透明的夹具等,将波长转换薄膜24保持于支撑体20。
波长转换薄膜24为入射由光源14射出的光并进行波长转换而射出的波长转换薄膜。
图3中通过剖视图概念性地示出波长转换薄膜24的结构。另外,图3是沿图1及图2的横方向切断波长转换薄膜24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波长转换薄膜24具有波长转换层30及夹持波长转换层30而支撑的阻气薄膜32。并且,如图1~图3所示,波长转换薄膜24的端面通过端面密封层26来密封。
作为一例,波长转换层30为将多个荧光体分散于树脂等基质中而成之荧光层,并具有转换入射到波长转换层30的光的波长而射出的功能。
例如,若由光源14射出的蓝色光入射到波长转换层30,则波长转换层30通过在内部含有的荧光体的效果将该蓝色光的至少一部分波长转换为红色光或者绿色光而射出。
其中,蓝色光是指在400~500nm的波长范围内具有中心波长的光。绿色光是指在大于500nm且600nm以下的波长范围内具有中心波长的光。另外,红色光是指在大于600nm且680nm以下的波长范围内具有中心波长的光。
另外,荧光层显现的波长转换的功能并不限定于将蓝色光波长转换成红色光或者绿色光的结构,只要将入射光的至少一部分波长转换成不同的波长的光即可。
荧光体至少通过入射的激励光被激励而发射荧光。
荧光层中所含有的荧光体的种类并无限定,根据求得的波长转换的性能等适当选择各种公知的荧光体即可。
作为这种荧光体的例,例如除了有机荧光染料及有机荧光颜料以外,还可例示磷酸盐、铝酸盐及金属氧化物等中掺杂了稀土类离子的荧光体、金属硫化物及金属氮化物等半导体性物质中掺杂了活化离子的荧光体、利用作为量子点而已知的量子限制效应的荧光体等。其中,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用发射光谱宽度窄且能够实现用于显示器时的颜色重现性优异的光源并且发光量子效率优异的量子点。
即,本发明中,作为波长转换层30,优选使用将量子点分散于树脂等基质而成的量子点层。并且,波长转换薄膜24中,作为优选的状态,波长转换层30为量子点层。
关于量子点,能够参考例如日本特开2012-169271号公报的0060~0066段,但是并不限定于在此记载的量子点。并且,量子点能够无任何限制地使用市售品。量子点的发光波长通常能够通过粒子的组成、尺寸来调节。
量子点优选均匀地分散于基质中,但是也可以偏向分散于基质中。并且,量子点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同时使用2种以上。
同时使用2种以上的量子点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发射光的波长不同的2种以上的量子点。
具体而言,所谓公知的量子点中有在超过600nm且680nm以下的范围的波长频带具有发光中心波长的量子点(A)、在超过500nm且600nm以下的范围的波长频带具有发光中心波长的量子点(B)、在400~500nm的波长频带具有发光中心波长的量子点(C)。量子点(A)通过激励光激励而发射红色光,量子点(B)发射绿色光,量子点(C)发射蓝色光。
例如,若在包含量子点(A)及量子点(B)的量子点层入射蓝色光而作为激励光,则能够根据通过量子点(A)发射的红色光、通过量子点(B)发射的绿色光及透射量子点层的蓝色光来体现白色光。或,通过在包含量子点(A)、量子点(B)及量子点(C)的量子点层入射紫外光而作为激励光,能够根据通过量子点(A)发射的红色光、通过量子点(B)发射的绿色光及通过量子点(C)发射的蓝色光来体现白色光。
并且,作为量子点,也可以使用形状为棒状并具有指向性而发射偏振的所谓的量子棒及四足型量子点等。
如上所述,波长转换薄膜24中,波长转换层30为将树脂等作为基质并分散量子点等而成的层。
其中,基质能够利用各种用于量子点层的公知的基质,但是优选使包含至少2种以上的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性组合物固化的基质。另外,并用至少2种以上的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性基团可相同也可不同,优选为该至少2种化合物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共同的聚合性基团。
聚合性基团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定,但是优选(甲基)丙烯酸酯基、乙烯基或环氧基、氧杂环基丁基,更优选(甲基)丙烯酸酯基,进一步优选丙烯酸基。
并且,波长转换层30的成为基质的聚合性化合物优选包含由单官能的聚合性化合物构成的第1聚合性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及由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构成的第2聚合性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而言,例如能够采用以下的包含第1聚合性化合物及第2聚合性化合物的状态。
<第1聚合性化合物>
第1聚合性化合物为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以及具有1个选自包括环氧基及氧杂环基丁基的组中的官能团的单体。
作为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能够举出丙烯酸酸及甲基丙烯酸酸、它们的衍生物,更具体而言,能够举出在分子内具有1个(甲基)丙烯酸酸的聚合性不饱和键(甲基)丙烯酰基,且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30的脂肪族或芳香族单体。作为它们的具体例,以下举出化合物,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作为脂肪族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举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正丁基(甲基)丙烯酸酯、异丁基(甲基)丙烯酸酯、2-乙基己基(甲基)丙烯酸酯、异壬基(甲基)丙烯酸酯、正辛基(甲基)丙烯酸酯、月桂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30的烷基(甲基)丙烯酸酯;
丁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烷氧基烷基的碳原子数为2~30的烷氧基烷基(甲基)丙烯酸酯;
N,N-二甲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单烷基或二烷基)氨基烷基的总碳原子数为1~20的氨基烷基(甲基)丙烯酸酯;
二乙二醇乙基醚的(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丁醚的(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单甲基醚的(甲基)丙烯酸酯、六乙二醇单甲基醚的(甲基)丙烯酸酯、八乙二醇的单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九乙二醇的单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的单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七丙二醇的单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的单乙基醚(甲基)丙烯酸酯等亚烷基链的碳原子数为1~10且末端烷基醚的碳原子数为1~10的聚亚烷基二醇烷基醚的(甲基)丙烯酸酯;
六乙二醇苯基醚的(甲基)丙烯酸酯等亚烷基链的碳原子数为1~30且末端芳基醚的碳原子数为6~20的聚亚烷基二醇芳基醚的(甲基)丙烯酸酯;
环己基(甲基)丙烯酸酯、二环戊酯(甲基)丙烯酸酯、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酯、甲醛加成环十二碳三烯(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脂环结构的总碳原子数4~30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十七氟癸酯等总碳原子数4~30的氟化烷基(甲基)丙烯酸酯;
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3-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4-羟基丁基(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的单(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六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八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甘油的单(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
缩水甘油(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缩水甘油基的(甲基)丙烯酸酯;
四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六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八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等亚烷基链的碳原子数为1~30的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
(甲基)丙烯酸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酸酰胺、N-异丙基(甲基)丙烯酸酰胺、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酰胺、丙烯酰吗啉等(甲基)丙烯酸酰胺等。
作为芳香族单官能丙烯酸单体,可举出苄基(甲基)丙烯酸酯等芳烷基的碳原子数为7~20的芳烷基(甲基)丙烯酸酯。
并且,在第1聚合性化合物中,优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30的脂肪族或芳香族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进一步优选正辛基(甲基)丙烯酸酯、月桂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环己基(甲基)丙烯酸酯、二环戊酯(甲基)丙烯酸酯、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酯、甲醛加成环十二碳三烯(甲基)丙烯酸酯。这是因为由此量子点的分散性得到提高。量子点的分散性越提高,从波长转换层直接到达出射面的光量增加,因此对于提高正面亮度及正面反差有效。
作为具有1个环氧基的单官能环氧化合物的例,例如可举出苯基环氧丙基醚、对叔丁基苯基环氧丙基醚、丁基环氧丙基醚、2-乙基己基环氧丙基醚、芳基环氧丙基醚、1,2-环氧丁烷、1,3-丁二烯一氧化物、1,2-环氧十二烷、环氧氯丙烷、1,2-环氧癸烷、苯乙烯氧化物、环己烯氧化物、3-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环己烯氧化物、3-丙烯酰氧基甲基环己烯氧化物、3-乙烯环己烯氧化物、4-乙烯环己烯氧化物等。
作为具有1个氧杂环基丁基的单官能氧杂环丁烷化合物的例,能够使用适当地将上述的单官能环氧化合物的环氧基取代为氧杂环丁烷基的化合物。并且,关于具有这种氧杂环丁烷环的化合物,也能够适当选择日本特开2003-341217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091556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氧杂环丁烷化合物中的单官能化合物。
第1聚合性化合物相对于第1聚合性化合物与第2聚合性化合物的总质量100质量份,优选包含5~99.9质量份,更优选包含20~85质量份。其理由在后面叙述。
<第2聚合性化合物>
第2聚合性化合物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以及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的选自包括环氧基及氧杂环基丁基组中的官能团的单体。
2官能以上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中,作为2官能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作为优选的例可举出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10-癸二醇二丙烯酸、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羟基新戊酸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乙氧基化双酚A二丙烯酸等。
并且,2官能以上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中,作为3官能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作为优选的例可举出环氧氯丙烷(ECH)改性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EO)改性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烷(PO)改性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季戊四醇四丙烯酸、EO改性磷酸三丙烯酸、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EO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PO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羟基五(甲基)丙烯酸酯、烷基改性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聚(甲基)丙烯酸酯、烷基改性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乙氧基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等。
并且,作为多官能单体,也能够使用在分子内具有氨基甲酸酯键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具体而言为甲苯基二异氰酸酯(TDI)与丙烯酸羟乙酯的加成物、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与丙烯酸羟乙酯的加成物、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与季戊四醇三丙烯酸(PETA)的加成物、使制备TDI与PETA的加成物后残留的异氰酸酯与十二烷氧基羟基丙基丙烯酸进行反应而得的化合物、6,6尼龙与TDI的加成物、季戊四醇与TDI与丙烯酸羟乙酯的加成物等。
作为具有2个以上的选自包括环氧基及氧杂环基丁基的组中的官能团的单体,例如优选使用脂肪族环状环氧化合物、双酚A二环氧丙基醚、双酚F二环氧丙基醚、双酚S二环氧丙基醚、溴化双酚A二环氧丙基醚、溴化双酚F二环氧丙基醚、溴化双酚S二环氧丙基醚、氢化双酚A二环氧丙基醚、氢化双酚F二环氧丙基醚、氢化双酚S二环氧丙基醚、1,4-丁二醇二环氧丙基醚、1,6-己二醇二环氧丙基醚、甘油三环氧丙基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环氧丙基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环氧丙基醚类;通过乙二醇、丙二醇、甘油等脂肪族多元醇上加成1种或2种以上的环氧烷来得到的聚醚多元醇的聚环氧丙基醚类;脂肪族长链二元羧酸的二环氧丙基酯类;高级脂肪酸的环氧丙基酯类;包含环氧环烯的化合物等。
作为能够优选用作具有2个以上的选自包括环氧基及氧杂环基丁基的组中的官能团的单体的市售品,可举出DAICEL CORPORATION制的CELLOXIDE 2021P、CELLOXIDE 8000、Sigma-Aldrich Co.LLC.制的4-乙烯基-1-环己烯二环氧化物等。
并且,具有2个以上的选自包括环氧基及氧杂环基丁基的组中的官能团的单体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制,但是例如能够参考MARUZEN Co.,Ltd.KK出版、第四版实验化学讲座20有机合成II、213~、平成4年、Ed.by Alfred Ha sfner,The chemistry ofheterocyclic compounds-Small Ring Heterocycles part3 Oxiranes,John&Wiley andSons,An Interscience Publication,New York,1985、吉村、粘接、29卷12号、32、1985、吉村、粘接、30卷5号、42、1986、吉村、粘接、30卷7号、42、1986、日本特开平11-100378号公报、日本专利第2906245号公报、日本专利第2926262号公报等文献来合成。
第2聚合性化合物相对于第1聚合性化合物与第2聚合性化合物的总质量100质量份,优选包含0.1~95质量份,更优选包含15~80质量份。其理由在后面叙述。
形成波长转换层30的基质换言之为成为波长转换层30的聚合性组合物根据需要也可以包含粘度调节剂及溶剂等所需的成分。另外,成为波长转换层30的聚合性组合物换言之为用于形成波长转换层30的聚合性组合物。
<粘度调节剂>
聚合性组合物根据需要也可以包含粘度调节剂。粘度调节剂优选粒径为5~300nm的填料。并且,粘度调节剂也优选用于赋予触变性的触变剂。另外,本发明中,触变性是指液状组合物中相对于剪切率的增加而降低粘性的性质,触变剂是指具有通过将其包含于液状组合物来对组合物赋予触变性的功能的原材料。
作为触变剂的具体例,可举出气相二氧化硅、氧化铝、氮化硅、二氧化钛、碳酸钙、氧化锌、滑石、云母、长石、高岭土(高岭土粘土)、叶蜡石(蜡岩粘土)、绢云母(丝云母)、膨润土、蒙脱石/蛭石类(蒙脱土、贝得石、绿脱石、皂石等)、有机膨润土、有机蒙脱石等。
关于用于形成波长转换层30的聚合性组合物,剪切率500s-1时,粘度为3~50mPa·s,剪切率1s-1时,优选粘度为100mPa·s以上。如此为了调节粘度,优选使用触变剂。
剪切率500s-1时,优选聚合性组合物的粘度为3~50mPa·s,剪切率1s-1时,优选粘度为100mPa·s以上,其理由为如下所述。
作为波长转换薄膜24(波长转换层30)的制造方法,作为一例可举出在后面叙述的包括如下工序的制造方法,即,准备2片阻气薄膜32,在其中一片阻气薄膜32的表面涂布成为波长转换层30的聚合性组合物之后,在已涂布的聚合性组合物上粘贴另一片阻气薄膜32之后,固化聚合性组合物来形成波长转换层30。
在以下说明中,也将涂布有聚合性组合物的阻气薄膜32称为第1基材、贴附于在第1基材中涂布的聚合性组合物的另一片阻气薄膜32称为第2基材。
在该制造方法中,优选均匀地涂布而使涂膜的膜厚均匀,以免在第1基材上涂布聚合性组合物时产生涂布条纹,为此从涂布性与流平性的观点考虑,优选聚合性组合物的粘度较低。另一方面,在涂布于第1基材的聚合性组合物上粘贴第2基材时,为了均匀地贴合第2基材,优选贴合时对压力的阻力高,从该观点考虑,优选聚合性组合物的粘度较高。
上述剪切率500s-1是指施加到涂布于第1基材的聚合性组合物的剪切率的代表值,剪切率1s-1是指即将在聚合性组合物上贴合第2基材之前施加到聚合性组合物的剪切率的代表值。另外,剪切率1s-1也仅为代表值。在涂布于第1基材的聚合性组合物上贴合第2基材时,只要以相同速度输送第1基材与第2基材的同时贴合,则施加到聚合性组合物的剪切率几乎为0s-1,在实际制造工序中施加到聚合性组合物的剪切率并非限定于1s-1。另一方面,剪切率500s-1也相同地仅为代表值,在实际制造工序中施加到聚合性组合物的剪切率并非限定于500s-1
而且,从均匀地涂布及贴合的观点考虑,在第1基材上涂布聚合性组合物时施加到聚合性组合物的剪切率的代表值为500s-1时,优选将聚合性组合物的粘度调节为3~50mPa·s,即使在涂布于第1基材的聚合性组合物上贴合第2基材之前施加到聚合性组合物的剪切率的代表值为1s-1时,优选将聚合性组合物的粘度调节为100mPa·s以上。
<溶剂>
成为波长转换层30的聚合性组合物根据需要也可以包含溶剂。此时所使用的溶剂的种类及添加量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作为溶剂,能够混合1种或2种以上有机溶剂来使用。
并且,成为波长转换层30的聚合性组合物也可以包含三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五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全氟丁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全氟丁基-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八氟戊基(甲基)丙烯酸酯、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及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氟原子的化合物
通过包含这些化合物能够提高涂布性。
<受阻胺化合物>
成为波长转换层30的聚合性组合物根据需要也可以包含受阻胺化合物。
作为受阻胺化合物,例如可举出2,2,6,6-四甲基-4-哌啶基苯甲酸酯、N-(2,2,6,6-四甲基-4-哌啶基)十二琥珀酸酰亚胺、1-[(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氧基乙基]-2,2,6,6-四甲基-4-哌啶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2-丁基-2-(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丙二酸酯、N,N’-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六亚甲基二胺、四(2,2,6,6-四甲基-4-哌啶基)丁烷四羧酸酯、四(1,2,2,6,6-五甲基-4-哌啶基)丁烷四羧酸酯、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二(十三烷基)丁烷四羧酸酯、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二(十三烷基)丁烷四羧酸酯、3,9-双[1,1-二甲基-2-{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氧基羰氧基)丁基羰氧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3,9-双[1,1-二甲基-2-{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氧基羰氧基)丁基羰氧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1,5,8,12-四[4,6-双{N-(2,2,6,6-四甲基-4-哌啶基)丁基氨基}-1,3,5-三嗪-2-基]-1,5,8,12-四氮杂十二烷、1-(2-羟基乙基)-2,2,6,6-四甲基-4-哌啶醇/琥珀酸二甲基缩合物、2-第三辛基氨基-4,6-二氯-均三嗪/N,N’-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六亚甲基二胺缩合物、N,N’-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六亚甲基二胺/二溴乙烷缩合物、双(1-十一烷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基)碳酸酯、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甲基丙烯酸酯及2,2,6,6-四甲基-4-哌啶基甲基丙烯酸酯等。
通过添加受阻胺化合物,能够抑制波长转换层30被高照度的光着色。
<聚合引发剂>
成为波长转换层30的聚合性组合物也可以包含聚合引发剂。
聚合引发剂只要为根据聚合性组合物所含有的聚合性化合物能够引发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反应的聚合引发剂,则能够利用公知的各种聚合引发剂。例如,聚合性组合物所含有的聚合性化合物为(甲基)丙烯酸酯等光聚合性的化合物的情况下,使用光聚合引发剂即可。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能够适当地利用各种市售品。具体而言,可举出由CibaSpecialty Chemicals Co.,Ltd市售的IRGACURE(Irgacure)系列(例如,IRGACURE 651、IRGACURE 754、IRGACURE 184、IRGACURE 2959、IRGACURE 907、IRGACURE 369、IRGACURE379、IRGACURE 819等)、Darocure系列(例如,DAROCURE TPO、DAROCURE 1173等)、Quantacure PDO、由Lamberti公司市售的Ezacure系列(例如,Esacure TZM、Esacure TZT、Esacure KTO46等)等。
聚合性组合物含有聚合引发剂的情况下,其含量优选为聚合性组合物中所包含的聚合性化合物的总量的0.1摩尔%以上,更优选为0.5~2摩尔%。
另外,成为量子点层等波长转换层30的聚合性组合物中根据需要也可以添加硅烷偶联剂等。
波长转换层30中,成为基质的树脂的量根据波长转换层30所包含的功能性材料的种类等适当确定即可。
图示例中,波长转换层30为量子点层,因此成为基质的树脂相对于量子点层的总量100质量份,优选为90~99.9质量份,更优选为92~99质量份。
波长转换层30的厚度也根据波长转换层30的种类及波长转换薄膜24的用途等适当确定即可。
图示例中,波长转换层30为量子点层,因此从操作性及发光特性的观点考虑,波长转换层30的厚度优选为5~200μm,更优选为10~150μm。
另外,波长转换层30的厚度是指平均厚度。测定波长转换层30的任意10点以上的厚度,并将这些进行算术平均来求出平均厚度。
波长转换薄膜24具有由2片阻气薄膜32夹持这种波长转换层30而成的结构。在以下说明中,也将“阻气薄膜32”称为“阻挡薄膜32”。
阻挡薄膜32为在支撑基板的表面形成不会透过氧气等的阻气层而成的公知的阻气薄膜。本发明中,由2片阻挡薄膜32夹持波长转换层30,由此防止氧气及水分侵入到波长转换层30的主表面,并防止因氧气及水分而引起的波长转换层30的劣化。
阻挡薄膜32优选氧透过率为1×10-2cc/(m2·day·atm)以下。并且,阻挡薄膜32优选水蒸气渗透率为1×10-3g/(m2·day)以下。
使用氧透过率以及水蒸气渗透率较低即阻气性高的阻挡薄膜32,由此防止氧气及水分浸入到波长转换层30,并能够更加适当地防止波长转换层30的劣化。
另外,作为一例,使用基于APIMS法(大气压离子化质谱法)的测定装置(NIPPONAPI CO.,LTD.制),在温度25℃、相对湿度60%RH的条件下测定氧透过率即可。作为一例,在温度40℃、相对湿度90%RH的条件下通过MOCON法测定水蒸气渗透率。并且,超过MOCON法的测定极限的情况下,在相同的条件下通过钙腐食法(日本特开2005-283561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测定水蒸气渗透率即可。
并且,阻挡薄膜32的厚度优选为5~100μm,更优选为10~70μm,进一步优选为15~55μm。
将阻挡薄膜32的厚度设为5μm以上,由此在2个阻挡薄膜32之间形成波长转换层30时,能够使波长转换层30的厚度均匀,在该等方面优选。并且,将阻挡薄膜32的厚度设为100μm以下,由此能够使包含波长转换层30的波长转换薄膜24整体的厚度变薄,在该等方面优选。
阻挡薄膜32优选为透明。
并且,阻挡薄膜32可以为刚性片状,也可以为柔软的薄膜状。另外,阻挡薄膜32也可以为能够卷绕的长条状,也可以为预先切成指定尺寸的叶片状。
阻挡薄膜32能够利用各种在支撑基板形成显现阻气性的阻气层而成的公知的阻气薄膜。
作为优选的阻挡薄膜32,优选使用形成1组以上支撑基板、在支撑基板的表面作为阻气层的无机层与成为该无机层的基底(形成面)的有机层的组合而成的有机无机层叠型阻气薄膜。
作为一例,可例示具有1组如下组合的有机无机层叠型阻气薄膜,即在支撑基板的其中一个表面具有有机层,并且在有机层的表面将有机层作为基底层而具有无机层的无机层与基底有机层的组合。
作为其他例,可例示具有2组如下组合的有机无机层叠型阻气薄膜,即在支撑基板的其中一个表面具有有机层、在有机层的表面将有机层作为基底层而具有无机层、在该无机层上具有第2层有机层、将第2层有机层作为基底层而具有第2层无机层的无机层与基底有机层的组合。
或者,也能够利用具有3组以上无机层与基底有机层的组合的有机无机层叠型阻气薄膜。基本上,无机层与基底有机层的组合越多,阻气薄膜越厚,但得到高的阻气性。
以下说明中,也将“有机无机层叠型阻气薄膜”称为“层叠型阻挡薄膜”。
在层叠型阻挡薄膜中,主要显现阻气性的是无机层。
作为波长转换薄膜24的阻挡薄膜32,利用层叠型阻挡薄膜时,可以为任一层结构,优选将最上层即与支撑基板相反的一侧的最表层作为无机层,并将无机层设为内侧即波长转换层30侧。即,将层叠型阻挡薄膜用作波长转换薄膜24的阻挡薄膜32时,优选将无机层设为与波长转换层30接触的状态,并由阻挡薄膜32夹持波长转换层30。由此,能够更加适当地防止氧气等从有机层的端面侵入而侵入到波长转换层30。
作为层叠型阻挡薄膜的支撑基板,也能够利用各种用作公知的阻气薄膜的支撑基板的基板。
其中,从细化及轻量化容易的适于柔软化的观点考虑,优选利用由各种塑料(高分子材料/树脂材料)构成的薄膜。
具体而言,优选例示由聚乙烯(PE)、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氯乙烯(PVC)、聚乙烯醇(PVA)、聚丙烯腈(PAN)、聚酰亚胺(PI)、透明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酸甲基树脂(PMMA)、聚碳酸酯(PC)、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环烯烃·共聚物(COC)、环烯烃聚合物(COP)及三乙酰纤维素(TAC)构成的树脂薄膜。
支撑基板的厚度根据用途及大小等适当设定即可。其中,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支撑基板的厚度优选为10~100μm左右。将支撑基板的厚度设为该范围,由此从轻量化及细化等观点考虑,得到优选的结果。
另外,支撑基板也可以在这种塑料膜的表面上赋予防止反射、相位差控制及光取出效率提高等功能。
如上所述,层叠型阻挡薄膜中,阻气层具有主要显现阻气性的无机层及成为无机层的基底层的有机层。
另外,层叠型阻挡薄膜中,如上所述,优选将最上层作为无机层,并将无机层侧朝向波长转换层30。但是,在层叠型阻挡薄膜中根据需要也可以在最上层具有用于保护无机层的有机层。或者,层叠型阻挡薄膜根据需要也可以在最上层具有用于确保与波长转换层30的密合性的有机层。用于确保该密合性的有机层也可以作为无机层的保护层发挥作用。
有机层成为在层叠型阻挡薄膜中主要显现阻气性的无机层的基底层。
有机层能够利用各种为公知的层叠型阻挡薄膜且用作有机层的层。例如,有机层能够利用将有机化合物作为主成分的膜,且基本上交联单体及/或低聚物来形成的层。
层叠型阻挡薄膜具有成为无机层的基底的有机层,由此包埋支撑基板的表面的凹凸及附着于表面的杂质等,而能够适当地形成无机层的成膜面。该结果,能够在成膜面的整面成膜无间隙的、无裂纹及裂痕等的合适的无机层。由此,能够得到如氧透过率成为1×10- 2cc/(m2·day·atm)以下且水蒸气渗透率成为1×10-3g/(m2·day)以下的高阻气性能。
并且,层叠型阻挡薄膜具有成为该基底的有机层,由此该有机层也作为无机层的缓冲来发挥作用。因此,无机层从外部受到冲击的情况等,通过该有机层的缓冲效果,能够防止无机层的受损。
由此,层叠型阻挡薄膜中,无机层适当地显现阻气性能,而能够适当地防止因水分及氧气而引起的波长转换层30的劣化。
层叠型阻挡薄膜中,作为有机层的形成材料,能够利用各种有机化合物(树脂、高分子化合物)。
具体而言,可优选例示聚酯、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酸-马来酸共聚物、聚苯乙烯、透明氟树脂、聚酰亚胺、氟化聚酰亚胺、聚酰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醚酰亚胺、纤维素酰化物、聚氨酯、聚醚醚酮、聚碳酸酯、脂环式聚烯烃、聚芳酯、聚醚砜、聚砜、茀环改性聚碳酸酯、脂环改性聚碳酸酯、茀环改性聚酯、丙烯酰化合物等热可塑性树脂或者聚硅氧烷、其他有机硅化合物的膜。这些也可以同时使用多个。
其中,从玻璃化转变温度及强度优异等观点考虑,优选由官能团中具有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及/或醚基的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物构成的有机层。
其中,尤其除了上述强度以外从折射率低、透明性高且光学特性优异等观点考虑,优选例示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酯的单体或者低聚物的聚合物作为主成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20℃以上的丙烯酸树脂及甲基丙烯酸树脂作为有机层。其中,尤其优选例示将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DPGDA)、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A)、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DPHA)等2官能以上、尤其3官能以上的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酯的单体、低聚物的聚合物作为主成分的丙烯酸树脂及甲基丙烯酸树脂等。并且,也优选使用多个这些丙烯酸树脂及甲基丙烯酸树脂。
由这种丙烯酸树脂及/或甲基丙烯酸树脂形成有机层,由此能够在骨架坚固的基底上成膜无机层,因此能够成膜更致密且阻气性高的无机层。
有机层的厚度优选1~5μm。
通过将有机层的厚度设为1μm以上,能够更适当地将无机层的成膜面设得合适,并能够遍及成膜面的整面成膜无裂纹及裂痕等的合适的无机层。
并且,通过将有机层的厚度设为5μm以下,能够适当地防止由有机层过厚而引起的有机层的裂缝及层叠型阻挡薄膜的卷曲等问题的产生。
若考虑以上方面,则更优选将有机层的厚度设为1~3μm。
另外,层叠型阻挡薄膜具有多个作为基底层的有机层的情况下,各有机层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
并且,层叠型阻挡薄膜具有多个有机层的情况下,各有机层的形成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是,从生产率等观点考虑,优选由相同的材料形成所有有机层。
有机层由涂布法及闪光灯蒸镀等公知的方法成膜即可。
并且,为了提高与成为有机层的下层的无机层的密合性,有机层优选含有硅烷偶联剂。
有机层上将该有机层作为基底而成膜无机层。无机层为将无机化合物作为主成分的膜,并主要显现层叠型阻挡薄膜中的阻气性。
作为无机层,能够利用各种显现阻气性的由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金属炭化物、金属炭氮化物等构成的膜。
具体而言,优选例示包括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钽、氧化锆、氧化钛、氧化铟锡(ITO)等金属氧化物;氮化铝等金属氮化物;碳化铝等金属碳化物;氧化硅、氧化氮化硅、氧碳化硅、氧化氮化碳化硅等硅氧化物;氮化硅、氮化碳化硅等硅氮化物;碳化硅等硅碳化物;它们的氢化物;这些2种以上的混合物;及这些含氢物质等无机化合物的膜。另外,本发明中,硅也视为金属。
尤其,就透明性较高且能够显现优异的阻气性方面而言,优选例示包含硅氧化物、硅氮化物、硅氧氮化物及硅氧化物等硅化合物的膜。其中,尤其优选例示由氮化硅构成的膜除了更加优异的阻气性以外,透明性也高。
另外,层叠型阻挡薄膜具有多个无机层的情况下,无机层的形成材料可以彼此不同。但是,从生产率等观点考虑,优选由相同的材料形成所有的无机层。
无机层的厚度根据形成材料适当确定能够显现作为目的的阻气性的厚度即可。另外,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无机层的厚度优选10~200nm。
通过将无机层的厚度设为10nm以上,能够形成稳定地显现充分的阻气性能的无机层。并且,通常若无机层脆弱且过厚,则有可能产生裂纹、裂痕及剥离等,但是通过将无机层的厚度设为200nm以下,能够防止产生裂纹。
并且,若考虑这种方面,则无机层的厚度优选10~100nm,更优选15~75nm。
另外,层叠型阻挡薄膜具有多个无机层的情况下,各无机层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无机层根据形成材料由公知的方法形成即可。具体而言,优选例示CCP(Capacitively Coupled Plasma,电容耦合等离子体)-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学气相沉积)及ICP(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CVD等等离子体CVD、磁控溅射及反应性溅射等溅射、真空蒸镀等、气相沉积法。
由这种阻挡薄膜32夹持波长转换层30而成的波长转换薄膜24的面积(面方向的大小)并无限定,根据面状照明装置10的大小等适当设定即可。
具体而言,如图示例的,沿支撑体20的面方向以分开的方式并具有多个波长转换薄膜24的背光用薄膜16中,优选波长转换薄膜24的面积为1000mm2以下。
将波长转换薄膜24的面积设为1000mm2以下,由此通过将多个小型波长转换薄膜24以分开的方式使用,适当地得到波长转换薄膜24的使用量的减少效果,在该等方面优选。
并且,相对于支撑体20的面积的多个波长转换薄膜24的合计面积也无限定,根据光源14的数量及支撑体20的面积等、背光用薄膜16所要求的光的亮度等适当设定即可。
根据本发明人等研究,通过将相对于支撑体20的面积的波长转换薄膜24的合计面积设为20%以下,能够充分减少波长转换薄膜24的使用量,在该等方面优选。
图示例中,波长转换薄膜24的形状(平面形状=面方向的形状)为正方形,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利用各种形状的波长转换薄膜。
作为一例,可例示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及六边形中的任一个形状。
其中,从能够增大相对于波长转换薄膜24的面积的来自光源14的入射光(光束点)的面积率这一观点考虑,优选例示正方形。
波长转换薄膜24的厚度也无限定,根据波长转换层30的形成材料、阻挡薄膜32的形成材料及层结构等适当设定即可。
即,波长转换薄膜24的优选的厚度基本上为与上述波长转换层30的优选的厚度及阻挡薄膜32的优选的厚度对应的厚度。
波长转换薄膜24可以在与支撑体20相反的一侧的阻挡薄膜32的表面具有光扩散层。即,阻挡薄膜32为上述层叠型阻挡薄膜的情况下,可以在与支撑体20相反的一侧的支撑基板的表面具有光扩散层。
通过波长转换薄膜24具有光扩散层,使入射到波长转换层30的激励光量及从波长转换层30射出的光量等增加,由此能够提高面状照明装置10、即利用面状照明装置10的LCD等的亮度。
光扩散层能够利用各种公知的层。
作为一例,可例示在树脂等粘合剂(基质)中分散光扩散剂而成的光扩散层。此时,粘合剂能够利用在各种树脂等粘合剂中分散光扩散剂而成的光扩散层中所利用的各种粘合剂。并且,光扩散剂也能够利用在各种无机粒子等粘合剂中分散光扩散剂而成的光扩散层中所利用的各种光扩散剂。即,该光扩散层中,只要粘合剂的折射率n1与光扩散剂的折射率n2满足n1>n2的关系,则粘合剂及光扩散剂能够利用公知的各种材料。
作为图示例的背光用薄膜16的优选的状态,具有支撑体20,并具有将多个小型波长转换薄膜24以彼此分开的状态设置在支撑体20的一个主表面的结构。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背光用薄膜16具有将波长转换薄膜24排列成方形网格状的结构。
并且,面状照明装置10中,对1片波长转换薄膜24设置有1个光源14。图示例中,作为优选的状态,光源14沿面方向使光轴与波长转换薄膜24的中心一致地配置。
通过背光用薄膜16具有这种结构,充分确保面状照明装置10中所要求的光的出射性能的同时,大幅减少波长转换薄膜24(波长转换层30(量子点层))的使用量,并且也实现降低成本。
另外,如上所述,利用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16的面状照明装置10用于LCD的背光单元等。因此,为了使光沿LCD的面方向均匀,在面状照明装置10的光出射面上配置扩散板及正交棱线而配置的2片棱镜片等。
因此,如图1及图2所示,即使将波长转换薄膜24以分开且二维方式排列,入射到LCD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光能够沿面方向大致均匀。
在此,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16中,关于波长转换薄膜24,在波长转换薄膜24的薄膜面上以照度(放射照度)成为0.1W/cm2的条件下照射由LED(发光二极管)射出的将中心波长(最大亮度的波长(最大峰值波长))设为455nm的光的情况下,将从开始照射光经过3分钟的时刻的发光的亮度设为L0、将从开始照射光经过24小时的时刻的发光的亮度设为L1时,满足下述式(1)。
|(L1-L0)/L0|×100≤5[%]……式(1)
即,本发明的波长转换薄膜24中,以波长转换薄膜24的薄膜面上的照度(放射照度)为0.1W/cm2的方式照射由LED射出的中心波长为455nm的光时,相对于从开始照射光经过3分钟的时刻的发光的亮度的从开始照射光经过24小时的时刻的发光的亮度的变动率为5%以下。
另外,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16具有端面密封层26,所述端面密封层26整面密封波长转换薄膜24的端面、具体而言为面方向的端面。端面密封层26为防止氧气及水分从波长转换薄膜24的端面侵入到波长转换层30的层。
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16具有这种结构,由此即使连续地照射蓝色光而连续发光,也能够稳定地射出亮度及色调的变化极其少的指定的光。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16用于LCD的背光单元等中。
为了使LCD稳定地显示适当的图像,要求LCD的背光单元能够稳定地射出指定的亮度及色调(波长)的光。即,要求在LCD的背光单元中所使用的波长转换薄膜通过入射激励光,在短时间内成为射出指定亮度的光的状态,进而能够稳定且连续地射出指定亮度的光。
并且,从能够使LCD的色域变宽等观点考虑,LCD的背光单元中所使用的波长转换薄膜优选将入射的蓝色光波长转换而射出的红色光及绿色光的半宽度窄。
但是,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若连续对波长转换薄膜照射用于激发荧光体的蓝色光,则由波长转换薄膜射出的光的亮度不稳定而长时间连续射出的光的亮度上升,亮度不稳定。并且,波长转换薄膜随着该亮度的变动,导致射出的光的色调也改变。
另外,若对波长转换薄膜连续照射用于激发荧光体的蓝色光,则也有时导致通过波长转换射出的红色光及绿色光的半宽度也改变。
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在波长转换层具有聚合(甲基)丙烯酸酯基、乙烯基或环氧基、及氧杂环基丁基中的至少1个、尤其聚合具有(甲基)丙烯酸酯基的聚合性化合物的1种以上的基质,并且波长转换层即用于形成波长转换层的聚合性组合物含有光聚合引发剂的情况下,具有容易产生该现象的倾向。
另外,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成为波长转换层的基质的聚合性化合物包含包括单官能的聚合性化合物的第1聚合性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及包括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的第2聚合性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该现象。
并且,波长转换层尤其量子点对氧气及水分的耐性差。
由阻气薄膜夹持波长转换层,由此能够防止因氧气等从波长转换层的主表面侵入而引起的波长转换层的劣化。但是,氧气等也会从波长转换层的端面侵入而使波长转换层劣化。
因此,与经时一同因与氧气等的接触而波长转换层劣化,由波长转换薄膜射出的光的亮度降低,根据其导致出射光的色调也变动。
因从这种端面侵入的氧气等而引起的波长转换层的劣化是一定的,与波长转换薄膜的面积无关。因此,波长转换薄膜的面积越小,相对于整体面积的劣化部的面积变大。即,越是小型的波长转换薄膜,基于因氧气从端面侵入而引起的波长转换层的劣化的亮度降低越大,其中,如果是面积为1000mm2以下的波长转换薄膜,则会牵连到较大的亮度降低。
相对于此,在本发明中,在波长转换薄膜24的薄膜面上以照度成为0.1W/cm2的条件下照射由LED射出的将中心波长设为455nm的光的情况下,将从开始照射光经过3分钟的时刻的发光的亮度设为L0、将从开始照射光经过24小时的时刻的发光的亮度设为L1时,波长转换薄膜24具有满足式(1)的特性,并且背光用薄膜16具有防止氧气等从波长转换薄膜24的端面侵入波长转换层30的端面密封层26。
|(L1-L0)/L0|×100≤5[%]……式(1)
另外,换言之,式(1)表示在波长转换薄膜24的薄膜面上以照度成为0.1W/cm2的条件下照射中心波长为455nm的光时,经过3分钟时及经过24小时时的波长转换薄膜24的发光亮度的变动率。因此,在以下说明中,也将由该式(1)算出的数值简称为“亮度变动率”。即,本发明的波长转换薄膜24的亮度变动率为5%以下。
理由虽未确定,但是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16通过波长转换薄膜24的亮度变动率为5%以下,能够抑制如上述那样的出射光的亮度变动,并能够射出亮度及色调稳定的光。并且,通过具有端面密封层26,即使为小型波长转换薄膜24,也能够防止氧气等从端面侵入波长转换层30,并能够防止因氧气等侵入而引起的波长转换层30的劣化。
该结果,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16在起动之后,能够在短时间内以指定亮度射出指定的色调的光,并且能够长时间稳定地连续射出适当的亮度及色调的光。另外,这种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16也能够使通过波长转换射出的红色光及绿色光的半宽度变窄。
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16中,波长转换薄膜24的亮度变动率超过5%,则无法充分抑制出射光的亮度变动,果然导致波长转换薄膜24的出射光的亮度变得不稳定。
并且,若不具有端面密封层26,则氧气等从端面侵入而导致波长转换层30劣化,与经时一同地波长转换薄膜24的出射光的亮度果然下降。
另外,从能够较佳地防止因氧气等从端面侵入而引起的波长转换层30的劣化的观点考虑,端面密封层26的氧透过率优选为1cc/(m2·day·atm)以下,更优选为1×10-1cc/(m2·day·at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10-2cc/(m2·day·atm)以下,尤其优选为1×10-3cc/(m2·day·atm)以下。
另外,从相同的理由考虑,优选端面密封层26的水蒸气渗透率为100(g/(m2·day))/30μm以下,更优选为10(g/(m2·day))/30μm以下。
作为一例,这种亮度变动率为5%以下的波长转换薄膜24能够通过如下制作,即,制作波长转换薄膜之后,进行一边加热波长转换薄膜并且一边对波长转换层30照射紫外线的加热紫外线照射处理。
加热紫外线照射处理的条件根据波长转换层30或者进一步根据阻挡薄膜32及端面密封层26的形成材料来适当设定即可,但是作为较佳的条件,可例示以下的处理条件。
该加热紫外线照射处理中,波长转换薄膜24的加热优选以波长转换薄膜24的表面温度成为80~180℃的方式进行,更优选以波长转换薄膜24的表面温度成为90~150℃的方式进行。另外,波长转换薄膜24的表面温度例如使用热电偶或放射温度计等来测定即可。
以波长转换薄膜24的表面温度成为80℃以上的方式进行波长转换薄膜24的加热,由此充分地得到加热紫外线照射处理的效果,并能够适当地得到亮度变动率为5%以下的波长转换薄膜24,能够使由波长转换薄膜24射出的光的半宽度变窄等,从该等方面考虑为优选。
并且,通过将波长转换薄膜24的表面温度设为180℃以下,能够防止因热而引起的波长转换层30及阻挡薄膜32的受损,从该方面考虑为优选。
加热通过使用加热器的方法、使用暖风的方法等、公知的方法进行即可。
加热紫外线照射处理中照射的紫外线优选为中心波长为345~395nm的紫外线。
通过将照射的紫外线的中心波长设为395nm以下,能够充分地得到加热紫外线照射处理的效果,并能够适当地得到亮度变动率为5%以下的波长转换薄膜24,能够使由波长转换薄膜24射出的光的半宽度变窄等,从该等方面考虑为优选。
并且,通过将照射的紫外线的中心波长设为345nm以上,能够防止因照射紫外线而引起的波长转换层30的劣化,从该方面考虑为优选。
另外,本发明中,紫外线是指中心波长为200~405nm的光。
加热紫外线照射处理中照射的紫外线优选波长转换薄膜的薄膜面上的照度为1~5W/cm2,更优选为2.5~3.5W/cm2
通过将紫外线的照度设为1W/cm2以上,能够充分地得到加热紫外线照射处理的效果,能够适当地得到亮度变动率为5%以下的波长转换薄膜24,能够使由波长转换薄膜24射出的光的半宽度变窄等,从该等方面考虑为优选。
通过将紫外线的照度设为5W/cm2以下,能够防止因紫外线的照射而引起的波长转换层30的劣化,从该方面考虑为优选。
另外,用于照射紫外线的光源中,能够利用各种能够照射所期望的紫外线的光源。
作为一例,可例示LED、金属卤化物灯、汞灯等。
另外,加热紫外线照射处理的时间优选为1~1000秒,更优选为10~100秒。
通过将加热照射处理的时间设为1秒以上,能够充分地得到加热紫外线照射处理的效果,能够适当地得到亮度变动率为5%以下的波长转换薄膜24,能够使由波长转换薄膜24射出的光的半宽度变窄等,从该等方面考虑为优选。
通过将加热照射处理的时间设为1000秒以下,能够不进行多余的处理而缩短处理时间,并能够防止因热及紫外线等而引起的波长转换层30及阻气薄膜32的劣化等,从该等方面考虑为优选。
另外,加热紫外线照射处理并不限定于形成波长转换薄膜24之后,例如只要是形成端面密封层26之后等、形成波长转换层30之后,则在任意的时刻进行即可。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16中,波长转换薄膜24中由防止氧气等从端面侵入的端面密封层26覆盖端面的整个区域。
端面密封层26只要是能够防止氧气及水分的透过的层,则能够利用由各种材料构成的层。
作为一例,作为端面密封层26的形成材料,能够形成由氧透过率成为1cc/(m2·day·atm)以下的端面密封层26,可例示公知的各种树脂材料。
在此,由树脂材料构成的端面密封层26通常优选以如下方式形成:制备包含主要成为端面密封层26的化合物(单体、二聚体、三聚体、低聚物、聚合物等)、根据需要添加的交联剂及表面活性剂等添加剂、有机溶剂等的组合物,将该组合物涂布于端面密封层26的形成面,干燥组合物,根据需要通过紫外线照射及加热等而聚合(交联·硬化)主要构成端面密封层26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16中,用于形成端面密封层26的组合物优选含有聚合性化合物或者还含有氢键性化合物。另外,聚合性化合物是指具有聚合性的化合物,氢键性化合物是指具有氢键性的化合物。
端面密封层26基本上优选以聚合性化合物或者进而氢键性化合物为主体而形成。其中,用于形成端面密封层26的组合物所含有的聚合性化合物及氢键性化合物优选亲水度logP为4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
另外,本发明中,表示亲水度的LogP值是指1-辛醇/水的分配系数的对数值。LogP值能够通过使用碎片法、原子接近法等而进行计算来算出。本说明书中记载的LogP值为使用Cambridge Soft制ChemBioDraw Ultra12.0从化合物的结构计算的LogP值。
如上所述,波长转换层30为将量子点等显现光学性功能的材料分散于成为基质的树脂而成的层。
其中,波长转换层30中,作为基质使用疏水性树脂的情况不少。尤其,波长转换层30为量子点层的情况下,作为基质使用疏水性树脂的情况较多。
基本上,将量子点等分散于成为基质的树脂而成的波长转换层30与由树脂材料构成的端面密封层26的密着力高。但是,为了更加提高与使用疏水性基质的波长转换层30的密着力,优选端面密封层26由疏水性化合物形成。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亲水度logP低的化合物的亲水性高。即,为了形成与波长转换层30的密着力强的端面密封层26,优选成为主体的聚合性化合物及氢键性化合物的亲水度logP高。
另一方面,包括疏水性高的化合物的树脂的氧渗透率较高,在树脂层的氧渗透率等方面,优选成为主体的聚合性化合物及氢键性化合物为亲水度logP较低的化合物。
因此,通过使用亲水度logP为4以下的聚合性化合物及氢键性化合物来形成端面密封层26,能够通过适当的疏水性来确保与波长转换层30的高的密着力的同时,能够形成氧透过率充分低的端面密封层26。
另外,从氧透过率的观点考虑,优选为聚合性化合物及氢键性化合物的亲水度logP低。但是,若亲水度logP过低,则导致亲水性过高,并导致端面密封层26与波长转换层30的密着力变弱,还有可能导致端面密封层26的耐久性降低。
若考虑该方面,则优选聚合性化合物及氢键性化合物的亲水度logP为0.0以上,更优选为0.5以上。
并且,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16中,形成端面密封层26的组合物中将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总量设为100质量份时,优选含有30质量份以上的氢键性化合物,更优选含有40质量份以上。
另外,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总量是指从组合物去除了有机溶剂的应残留于所形成的端面密封层26的成分的总量。
形成端面密封层26的组合物的固体成分含有30质量份以上的氢键性化合物,由此能够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变强,并且能够降低透氧性。
氢键是指在分子中电负性比氢原子高的原子与进行共价键的氢原子在相同分子中或不同的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组之间通过引力的相互作用而发挥功能的非共价键性键结。
具有氢键性的官能团是指包含能够产生这种氢键的氢原子的官能团。具体而言,可举出氨基甲酸酯基、尿素基、氢氧基、羧基、酰胺基及氰基等。
作为具有该些官能团的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例示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氢化MDI(HMDI)等二异氰酸酯和聚(环氧丙烷)二醇、聚(四氢呋喃)二醇、乙氧基化双酚A、乙氧基化双酚S螺环二醇、己内酯改性二醇、碳酸酯二醇等多元醇、及(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缩水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等羟基丙烯酸酯反应而得到的单体、低聚物。
并且,还可例示使双酚A型、双酚S型、双酚F型、环氧化油型、苯酚酚醛清漆型等化合物与具有环氧基的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得到的环氧化合物及脂環型环氧与胺化合物、酸酐等进行反应而得到的环氧化合物等。
另外,也可以例示上述环氧化合物的阳离子聚合物、聚乙烯醇(PVA)、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丁烯二醇-乙烯醇共聚物、聚丙烯腈等。
其中,从硬化收缩小且与波长转换薄膜24的密着优异的观点考虑,优选使具有环氧基的化合物、具有环氧基的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
另外,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16中,形成端面密封层26的组合物在将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总量设为100质量份时,优选含有5质量份以上的聚合性化合物,所述聚合性化合物具有选自(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缩水甘油基、氧杂环丁烷基、脂環式环氧基中的至少1个的聚合性官能团,更优选含有10质量份以上的具有该些聚合性官能团的聚合性化合物。
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16中,形成端面密封层26的组合物的固体成分含有5质量份以上的具有选自(甲基)丙烯酰基等中的至少1个聚合性官能团的聚合性化合物,由此能够实现高温高湿下的耐久性优异的端面密封层26。
作为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聚合性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例示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环戊烯基(甲基)丙烯酸酯、二环戊烯基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二环戊酯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并且,作为具有缩水甘油基、氧杂环丁烷基、脂環环氧基等的聚合性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例示双酚A二环氧丙基醚、双酚F二环氧丙基醚、氢化双酚A二环氧丙基醚、氢化双酚F二环氧丙基醚、1,4-丁二醇二环氧丙基醚、1,6-己二醇二环氧丙基醚、甘油三环氧丙基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环氧丙基醚等。
并且,本发明中,具有(甲基)丙烯酰基及/或缩水甘油基的聚合性化合物也能够适当地利用市售品。
作为包含该些聚合性化合物的市售品,可较佳地例示MITSUBISHI GAS CHEMICALCOMPANY,INC.制的MAXIVE、EVONIK公司制的Nanopox450、Nanopox500、Nanopox630、ARAKAWA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的COMPOCERAN 102等的系列、Toray Fine Chemicals Co.,LTD.制的FLEP、THIOKOL LP、Henkel JapanLTD.制的LOCTITE E-30CL等的系列、EpoxyTechnology公司制的EPO-TEX353ND等的系列等。
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中,形成端面密封层26的组合物也可以根据需要含有不含(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缩水甘油基、氧杂环丁烷基、脂環式环氧基的聚合性组合物。
但是,形成端面密封层26的组合物中,将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总量设为100质量份时,优选将不包含该些官能团的聚合性化合物设为3质量份以下。
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16中,也可以将无机物的粒子(由无机化合物构成的粒子)分散于端面密封层26中。
通过端面密封层26含有无机物的粒子,能够更加降低端面密封层26的氧透过率,并能够适当地防止因氧气等从端面侵入而引起的波长转换层30的劣化。
分散于端面密封层26的无机物粒子的大小并无特别限定,根据端面密封层26的厚度等适当设定即可。
其中,背光用薄膜16的面方向中的端面密封层26的区域成为将背光用薄膜16组装于背光等装置时的非有效面积。并且,将背光用薄膜16组装于装置时,背光用薄膜16的端面即端面密封层26的端面优选为平面状。
若考虑该方面,则分散于端面密封层26的无机物粒子的大小(最大长度)优选小于端面密封层26的厚度,尤其越小越有利。
另外,分散于端面密封层26的无机物粒子的大小可以均匀也可以不均匀。
端面密封层26中的无机物粒子的含量根据无机物粒子的大小等适当设定即可。
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端面密封层26中的无机物粒子的含量优选为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30质量%。即,形成端面密封层26的组合物中,将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总量设为100质量份时,优选无机物粒子的含量为5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0~30质量份。
无机物粒子的含量越多,基于无机物粒子的端面密封层26的氧透过率的减少效果变得越高,但是通过将无机物粒子的含量设为10质量%以上,能够更加适当地得到无机物粒子的添加效果,并能够形成氧透过率小的端面密封层26。
通过将端面密封层26中的无机物粒子的含量设为50质量%以下,能够使端面密封层26的密合性及耐久性充分,并能够抑制进行层叠薄膜的切割及冲切等时产生裂缝,从该等方面考虑为优选。
作为分散于端面密封层26的无机物粒子,具体而言可例示二氧化硅粒子、氧化铝粒子、银粒子、铜粒子等。
端面密封层26并不限定于单层结构。例如,可以为具有下层(波长转换薄膜24侧)的聚乙烯醇层与上层的环氧树脂层的结构等多层结构。
另外,端面密封层26也可以由下地金属层及镀层构成的结构等金属形成。
端面密封层26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根据端面密封层26的形成材料适当设定可得到所需的氧气阻挡性及水蒸汽阻挡性的厚度即可。
作为一例,只要是由上述的树脂材料构成的端面密封层26,则优选厚度为1~100μm,更优选为5~50μm。
端面密封层26由与形成材料相对应的方法形成即可。
只要是由树脂材料构成的端面密封层26,则如上所述,制备成为端面密封层26的组合物,将所制备的组合物涂布于端面密封层26的形成面即波长转换薄膜的端面,之后干燥组合物,并根据需要通过紫外线照射及加热等聚合(交联·硬化)主要构成端面密封层26的化合物来形成即可。
由金属等无机物构成的端面密封层26由电镀法、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等、与形成材料相对应的公知的成膜方法来形成即可。
并且,端面密封层26可以形成于波长转换薄膜24的每一片,但是层叠多片波长转换薄膜24,在波长转换薄膜24的层叠体的端面形成端面密封层26,之后剥离每一片波长转换薄膜24,由此可以在多片波长转换薄膜24中同时形成端面密封层26。
例如,将形成端面密封层26的组合物的液膜形成于水平平面上。另一方面,层叠多片波长转换薄膜24。接着,以按压组合物的液膜的方式,浸渍波长转换薄膜24的层叠体的端面,并沿铅垂方向提升,在层叠体的端面附着组合物。之后,干燥组合物,根据需要通过紫外线照射及加热等聚合主要构成端面密封层26的化合物,在层叠体的各波长转换薄膜24的端面形成端面密封层26。最后,从层叠体一片一片地剥离波长转换薄膜24即可。
如上所述,面状照明装置10中,在壳体12的底板12a(底面)配置光源14。光源14为由面状照明装置10射出的光的光源。
若光源14为射出具有通过波长转换薄膜24(波长转换层30)波长转换的波长的光的光源,则能够利用各种公知的点光源。
其中,如上所述,作为光源14优选地可例示LED。并且,如上所述,作为优选的例,波长转换薄膜24的波长转换层30为将量子点分散于树脂等的基质而成的量子点层。因此,作为光源14,尤其优选使用射出蓝色的光的蓝色LED,其中,尤其优选使用中心波长为450nm±50nm的蓝色LED。
面状照明装置10中,光源14的输出并无特别限定,根据面状照明装置10所需的光的亮度(照度)等适当设定即可。
并且,中心波长、照度的配置文件及半高全宽等光源14的发光特性并无特别限定,根据面状照明装置10的大小、光源14与波长转换薄膜24的距离、波长转换层30的特性等适当设定即可。
光源14配置成使光轴与波长转换薄膜24的中心一致。换言之,使中心与光源14的光轴一致而设置波长转换薄膜24。
但是,面状照明装置10中,面方向中的光源14与波长转换薄膜24的位置关系并不限定于此,至少光源14的光轴在面方向上位于波长转换薄膜24内即可。
光源14与波长转换薄膜24的距离并无特别限定。其中,用作光源14的LED射出扩散光,因此光源14与波长转换薄膜24的距离优选设为由光源14射出的所有光照射到波长转换薄膜24中。尤其光源14与波长转换薄膜24的距离优选设为由光源14射出的光的光束点在面方向与波长转换薄膜24内切的距离。
由此,能够有效地使用波长转换薄膜24,并且能够无浪费地有效地利用由光源14照射的光。
作为图1~图3所示的背光用薄膜16的优选的状态,具有在支撑体20上以分开的方式设置多个小型波长转换薄膜24并在各波长转换薄膜24设置1个光源14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利用各种结构。
作为一例,如图4及图5中概念性示出的面状照明装置38及40,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也可以具有密封壳体12的整个开放面的大型波长转换薄膜24L。即,在图4及图5所示的例中,通过1片波长转换薄膜24L来构成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换言之,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也可以不具有支撑体而仅由波长转换薄膜构成。另外,也可以由如图1所示的支撑体20支撑由设置了1片波长转换薄膜24构成的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
此时,使用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的面状照明装置中,如图4所示的面状照明装置38,光源14可以为1个,或者如图5中概念性地示出的面状照明装置40,也可以为设置多个(图示例中为3个)光源的结构。
另外,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不仅能够用于如图1~图5所示的直下型面状照明装置,也能够用于使用导光板的所谓的边缘光型面状照明装置。
此时,在光源与导光板的光入射面之间使光源及反射层对应而配置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的背光用薄膜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改进或改变是理所当然的。
实施例
以下,举出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地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记载的实施例,以下的实施例所示的材料、使用量、比例、处理内容、处理顺序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就能够适当进行改变。
[实施例1]
<阻挡薄膜32的制作>
作为支撑基板,准备了PET薄膜(Toyobo Co.,Ltd.制,COSMOSHINE A4300、厚度50μm)。另外,该PET薄膜为在两面具有易消光层的薄膜。
在该支撑基板的单侧面侧由以下的顺序形成了阻挡层。
准备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Daicel-Cytec Company,Ltd.制)及光聚合引发剂(Lamberti S.p.A制,ESACURE KTO46),以作为质量比率成为95:5的方式称量,将这些溶解于甲基乙基酮,制备了固体成分浓度15%的涂布液。
使用模涂布机通过卷对卷将该涂布液涂布于支撑基板并使其通过50℃的干燥区。干燥区的通过时间为3分钟。之后,在氮气环境气体下照射紫外线(累积照射量约为600mJ/cm2),通过UV硬化进行硬化来形成有机层,并进行了卷取。形成于支撑基板的有机层的厚度为1μm。
在以下说明中,也将“卷对卷”称为“RtoR”。
接着,使用基于RtoR的化学蒸镀装置(CVD装置),在有机层的表面形成了氮化硅层作为无机层。
原料气体使用了硅烷气体(流量160sccm)、氨气体(流量370sccm)、氢气气体(流量590sccm)及氮气气体(流量240sccm)。电源使用了频率13.56MHz的高频电源。将制膜压力设为40Pa,并将到达膜厚设为50nm。
如此,作为阻挡薄膜32,制作了在由PET薄膜构成的支撑基板的表面具有有机层并在有机层上具有无机层的上述层叠型阻挡薄膜(有机无机层叠型阻气薄膜)。阻挡薄膜32制作了2片。
<波长转换层30(量子点层)及波长转换薄膜24的制作>
制备下述含量子点的聚合性组合物,由孔径0.2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过滤之后,减压干燥了30分钟。
下述中,作为发光极大波长535nm的量子点1的甲苯分散液,使用了NN-LABS,LLC.制的CZ520-100。并且,作为发光极大波长630nm的量子点2的甲苯分散液,使用了NN-LABS,LLC.制的CZ620-100。
这些均为使用CdSe作为核、使用ZnS作为壳、使用十八烷胺作为配体的量子点,以3质量%的浓度分散于甲苯中。
《含量子点的聚合性组合物》
量子点1的甲苯分散液(发光极大:535nm) 10质量份
量子点2的甲苯分散液(发光极大:630nm) 1质量份
月桂基甲基丙烯酸酯 40质量份
2官能甲基丙烯酸酯4G(Shin-Nakamura Chemical Co.,Ltd.制) 20质量份
3官能丙烯酸TMPTA(Daicel-Cytec Company,Ltd.制) 20质量份
氨基甲酸酯丙烯酸UA-160TM(Shin-Nakamura Chemical Co.,Ltd.制) 10质量份
硅烷偶联剂KBM-5103(Shin-Etsu Chemical Co.,Ltd.制) 10质量份
光聚合引发剂IRGACURE 819(BASF公司制) 1质量份
通过RtoR,一边沿长度方向以1m/分钟、60N/m的张力连续输送1片如上所述制作的阻挡薄膜32,一边通过模涂布机在无机层的表面涂布已制备的含量子点的聚合性组合物,从而形成了50μm的厚度的涂膜。
接着,将形成涂膜的阻挡薄膜32卷绕在支撑辊,并在涂膜上将另1片阻挡薄膜32以无机层与涂膜接触的方向进行层压,一边由2片阻挡薄膜32在夹持涂膜的状态下连续输送,一边使其通过100℃的加热区。加热区域的通过时间为3分钟。
之后,使用160W/cm的空冷金属卤化物灯(EYE GRAPHICS Co.,Ltd.制),照射紫外线使涂膜固化,从而制作了由2片阻挡薄膜32夹持波长转换层30(量子点层)的长尺寸的波长转换薄膜。另外,将紫外线的照射量设为2000mJ/cm2
通过汤姆森冲孔刀片切割已作成的长尺寸的波长转换薄膜,制作了25×25mm的小型波长转换薄膜24。
接着,在将波长转换薄膜24加热到60℃的状态下,对波长转换薄膜24照射中心波长为365nm且照度为2W/cm2的紫外线,进行了加热紫外线照射处理。将加热紫外线照射处理的时间设为8秒钟。另外,通过热电偶测定波长转换薄膜24的表面温度的结果为95℃。
波长转换薄膜24的加热通过加热板来进行。
紫外线的光源使用了LED(AcroEdge Corporation制、UAW385)。
<用于形成端面密封层26的组合物的制备>
作为形成端面密封层26的组合物,制备了固体成分具有以下的组成的组合物。另外,组成为将固体成分总量设为100质量份时的质量份。
2液型热固性环氧树脂的主剂(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INC.制、M-100) 32质量份
2液型热固性环氧树脂的硬化剂(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INC.制、C-93) 68质量份
1-丁醇 60质量份
<端面密封层26的形成>
层叠了进行加热紫外线照射处理的波长转换薄膜24。
另外方面,将所制备的用于形成端面密封层26的组合物涂布于保持水平的平板上,形成了厚度1000μm的液膜。
接着,将波长转换薄膜24的层叠体的端面按压到上述液膜中直至300μm的深度,沿铅垂方向提升,在波长转换薄膜24的端面附着指定量的组合物。之后,在80℃下干燥10分钟,在波长转换薄膜的端面形成了端面密封层26。
端面密封层26形成于25×25mm的波长转换薄膜24的所有4个端面。
之后,剥离所层叠的波长转换薄膜24,制备了在端面形成了端面密封层26的各个波长转换薄膜24。
用光学显微镜确认波长转换薄膜24的端面的结果,能够确认到以覆盖波长转换薄膜24的整个端面的方式形成有端面密封层26。
<亮度变动率的测定>
使用蓝色LED(Lumileds公司制、LXK0-PR04-0016),在波长转换薄膜24的薄膜面上以照度成为0.1W/cm2的方式,在形成有端面密封层26的波长转换薄膜24照射中心波长为455nm的蓝色光,测定了从开始照射经过3分钟的时刻(发光亮度L0)与从开始照射经过24小时的时刻(发光亮度L1)的发光亮度。
关于发光亮度的测定,通过在波长转换薄膜24的中心相对于波长转换薄膜24的面设置于垂直方向740mm的位置的亮度计(TOPCONCORPORATION制、SR3)来进行了测定。
该结果,从开始照射经过3分钟的时刻的波长转换薄膜24的发光亮度L0为12940cd/m2,从开始照射经过24小时的时刻的波长转换薄膜24的发光亮度L1为13510cd/m2
因此,该波长转换薄膜24的亮度变动率(|(L1-L0)/L0|×100)为4.4%。
[实施例2]
将加热紫外线照射处理中的加热温度改变为110℃、将紫外线的中心波长改变为385nm、将紫外线的照度改变为3.2mW/cm2、将处理时间改变为12秒钟,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波长转换薄膜24。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测定了加热紫外线照射处理中的波长转换薄膜24的表面温度的结果为145℃。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测定了亮度变动率的结果,从开始照射经过3分钟的时刻的波长转换薄膜24的发光亮度L0为13400cd/m2,从开始照射经过24小时的时刻的波长转换薄膜24的发光亮度L1为13590cd/m2,亮度变动率为1.4%。
[比较例1]
不进行加热紫外线照射处理,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波长转换薄膜24。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测定亮度变动率的结果,从开始照射经过3分钟的时刻的波长转换薄膜24的发光亮度L0为11760cd/m2,从开始照射经过24小时的时刻的波长转换薄膜24的发光亮度L1为12650cd/m2,亮度变动率为7.6%。
[比较例2]
将加热紫外线照射处理中的加热温度改变为40℃,将紫外线的中心波长改变为365nm,将紫外线的照度改变为0.8mW/cm2,将处理时间改变为12秒钟,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波长转换薄膜24。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测定了加热紫外线照射处理中的波长转换薄膜24的表面温度的结果为75℃。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测定了亮度变动率的结果,从开始照射经过3分钟的时刻的波长转换薄膜24的发光亮度L0为12450cd/m2,从开始照射经过24小时的时刻的波长转换薄膜24的发光亮度L1为13150cd/m2,亮度变动率为5.6%。
[比较例3]
未形成端面密封层26,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背光用薄膜。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测定了亮度变动率的结果,从开始照射经过3分钟的时刻的波长转换薄膜24的发光亮度L0为13050cd/m2,从开始照射经过24小时的时刻的波长转换薄膜24的发光亮度L1为13620cd/m2,亮度变动率为4.4%。
[面状照明装置的亮度变动率的测定]
<面状照明装置的制作>
作为壳体12,准备了在1面具有100×100mm的开口面的内表面为镜面的矩形的壳体。
另一方面,将所制作的波长转换薄膜24贴附于100×100mm的平板的中央,制作了通过平板将波长转换薄膜24支撑而成的背光用薄膜。该平板的1面为镜面,波长转换薄膜24贴附于镜面侧。另外,平板仅在波长转换薄膜24的贴附位置成为透明。并且,波长转换薄膜24的贴附通过OCA(3M Company制、8172CL)来进行。
通过背光用薄膜密封开放面时,以使波长转换薄膜24的中心与光轴一致的方式在壳体12的底面固定了光源14。光源14使用了蓝色LED(NICHIA CORPORATION制,NSPB346KS、峰值波长450nm、半高全宽55nm)。
接着,用背光用薄膜密封壳体12的开放面,制作了面状照明装置。使波长转换薄膜24朝向内表面侧而进行了壳体12的封闭。
另外,光源14与波长转换薄膜24的距离设定成在波长转换薄膜24的表面中使由光源14射出的蓝色光的光束光斑径成为16mm。
将如此制作的面状照明装置的光源点灯,通过显示颜色分析仪(Konica Minolta,INC.制,CA-210)测定亮度,并设为初期亮度B0。
在此状态下,将面状照明装置点灯24小时,相同地测定了亮度,并设为实验后亮度B1。
从初期亮度B0及实验后亮度B1,通过下述式评价了面状照明装置的亮度变动率[%]。
面状照明装置的亮度变动率[%]=|[(B1-B0)/B0]|×100
该结果,
实施例1的面状照明装置的亮度变动率为4.2%、
实施例2的面状照明装置的亮度变动率为1.1%、
比较例1的面状照明装置的亮度变动率为7.5%、
比较例2的面状照明装置的亮度变动率为5.9%、
比较例3的面状照明装置的亮度变动率为4.3%。
[耐久性的评价]
首先,由以下的顺序测定了波长转换薄膜24的初期亮度(Y0)。分解市售的平板终端(Amazon.com,INC.制Kindle(注册商标)Fire HDX 7”),取出了背光单元。在取出的背光单元的导光板上放置波长转换薄膜24,在其上层叠朝向正交的2片棱镜片。用设置于相对于导光板的面垂直方向740mm的位置的亮度计(SR3、TOPCON CORPORATION制)测定从蓝色光源发射并且透过波长转换薄膜24及2片棱镜片的光的亮度,并设为波长转换薄膜24的亮度。
接着,向保持60℃、相对湿度90%的恒温槽中投入波长转换薄膜24,保管了1000小时。1000小时之后,取出波长转换薄膜24,由与上述相同的顺序,测定了高温高湿实验后的亮度(Y1)。如下述式,算出相对于初期的亮度值(Y0)的高温高湿实验后的亮度(Y1)的变化率(ΔY),将亮度变化为指标,由以下的基准评价了波长转换薄膜24的耐久性。
ΔY[%]=(Y0-Y1)/Y0×100
A:ΔY≤5%
B:5%<ΔY<15%
C:15%≤ΔY
该结果,
实施例1的耐久性评价为A、
实施例2的耐久性评价为A、
比较例1的耐久性评价为A、
比较例2的耐久性评价为A、
比较例3的耐久性评价为C。
如上所述,关于亮度变动率为5%以下且具有端面密封层的实施例1及实施例2的波长转换薄膜,用于面状照明装置且进行了长时间的发光时的亮度变动率小,此外耐久性也充分。
相对于此,具有端面密封层但是亮度变动率超过5%的比较例1及比较例2的波长转换薄膜均耐久性良好但是用于面状照明装置且进行了长时间的发光时的亮度变动率大于本发明的波长转换薄膜24。并且,亮度变动率为5%以下但是不具有端面密封层的比较例3的波长转换薄膜用于面状照明装置且进行了长时间的发光时的亮度变动率小,但是耐久性与本发明的波长转换薄膜24相比显著低。
从以上的结果,本发明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能够优选地用作LCD的背光等、各种装置的照明光源。
符号说明
10、38、40-照明装置,12-壳体,12a-底板,14-光源,16-背光用薄膜,20-支撑体,24、24L-波长转换薄膜,26-端面密封层,30-波长转换层,32-(气体)阻挡薄膜。

Claims (3)

1.一种背光用薄膜,其特征在于,具有:
波长转换薄膜,具有波长转换层及夹持所述波长转换层的阻气层;及
端面密封层,密封所述波长转换薄膜的端面,
关于所述波长转换薄膜,在所述波长转换薄膜的薄膜面上以照度成为0.1W/cm2的条件照射由发光二极管射出的将中心波长设为455nm的光的情况下,将从开始照射光经过3分钟的时刻的发光的亮度设为L0、将从开始照射光经过24小时的时刻的发光的亮度设为L1时,满足下述式(1):
|(L1-L0)/L0|×100≤5[%] 式(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用薄膜,其中,
所述端面密封层的氧透过率为1cc/(m2·day·at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用薄膜,其中,具有支撑所述波长转换薄膜的支撑体,
在所述支撑体的表面上具有多个所述波长转换薄膜,所述波长转换薄膜彼此沿所述支撑体的面方向分开而设置。
CN201780035453.XA 2016-07-28 2017-07-19 背光用薄膜 Active CN1093133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8536A JP6712925B2 (ja) 2016-07-28 2016-07-28 バックライト用フィルム
JP2016-148536 2016-07-28
PCT/JP2017/026048 WO2018021102A1 (ja) 2016-07-28 2017-07-19 バックライト用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3365A true CN109313365A (zh) 2019-02-05
CN109313365B CN109313365B (zh) 2022-05-10

Family

ID=61016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5453.XA Active CN109313365B (zh) 2016-07-28 2017-07-19 背光用薄膜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712925B2 (zh)
KR (1) KR102129370B1 (zh)
CN (1) CN109313365B (zh)
WO (1) WO201802110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42537A (zh) * 2020-12-02 2021-03-2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膜层、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09319A (zh) * 2022-04-11 2022-07-05 东莞市中麒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色转换结构制作方法、色转换结构、晶粒制作方法及晶粒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73498A (ja) * 2006-03-30 2007-10-18 Kyocera Corp 波長変換器および発光装置
US20080001528A1 (en) * 2006-06-29 2008-01-03 Idemitsu Kosan Co., Ltd. Color conversion substrate and color display
CN102628580A (zh) * 2011-11-30 2012-08-0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结构、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28605A (zh) * 2011-01-28 2013-09-25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包含量子点荧光体的组合物、量子点荧光体分散树脂成型体、包含量子点荧光体的结构物、发光装置、电子设备、机械装置及量子点荧光体分散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CN104819404A (zh) * 2014-02-05 2015-08-0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背光组件以及包括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US20160091649A1 (en) * 2014-09-26 2016-03-31 Fujifilm Corporation Laminate film,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16104401A1 (ja) * 2014-12-26 2016-06-30 Ns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77243A (ja) * 2002-08-14 2004-03-1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放射線像変換パネル
JP5418762B2 (ja) * 2008-04-25 2014-02-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WO2013001686A1 (ja) 2011-06-29 2013-01-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JP2013115351A (ja) * 2011-11-30 2013-06-10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Led波長変換部材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97530A (ja) * 2012-03-22 2013-09-30 Sharp Corp 光源、発光装置、バックライト用光源、表示装置、および光源の製造方法
JP2014090157A (ja) * 2012-10-03 2014-05-15 Nitto Denko Corp 封止シート被覆半導体素子、その製造方法、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14208478A1 (ja) * 2013-06-25 2017-02-2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発光体材料、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及び発光デバイス
JP5923473B2 (ja) * 2013-09-20 2016-05-24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緑色発光蛍光体
JP6265055B2 (ja) 2014-01-14 2018-01-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KR102446693B1 (ko) * 2014-04-04 2022-09-26 도판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파장 변환 시트,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형광체용 보호 필름
JP5900719B1 (ja) * 2014-07-18 2016-04-0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シート用保護フィルム、波長変換シート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16032065A (ja) * 2014-07-30 2016-03-07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Led波長変換部材
JP6117283B2 (ja) * 2014-09-26 2017-04-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305319B2 (ja) * 2014-11-14 2018-04-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並びに波長変換部材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73498A (ja) * 2006-03-30 2007-10-18 Kyocera Corp 波長変換器および発光装置
US20080001528A1 (en) * 2006-06-29 2008-01-03 Idemitsu Kosan Co., Ltd. Color conversion substrate and color display
CN103328605A (zh) * 2011-01-28 2013-09-25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包含量子点荧光体的组合物、量子点荧光体分散树脂成型体、包含量子点荧光体的结构物、发光装置、电子设备、机械装置及量子点荧光体分散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CN102628580A (zh) * 2011-11-30 2012-08-0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结构、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4819404A (zh) * 2014-02-05 2015-08-0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背光组件以及包括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US20160091649A1 (en) * 2014-09-26 2016-03-31 Fujifilm Corporation Laminate film,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16104401A1 (ja) * 2014-12-26 2016-06-30 Ns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42537A (zh) * 2020-12-02 2021-03-2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膜层、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09319A (zh) * 2022-04-11 2022-07-05 东莞市中麒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色转换结构制作方法、色转换结构、晶粒制作方法及晶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131619A (ko) 2018-12-10
CN109313365B (zh) 2022-05-10
WO2018021102A1 (ja) 2018-02-01
JP6712925B2 (ja) 2020-06-24
JP2018018973A (ja) 2018-02-01
KR102129370B1 (ko) 2020-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77617A (zh) 背光用薄膜
KR102150181B1 (ko) 가스 배리어 필름 및 파장 변환 필름
CN107360719B (zh) 功能性复合膜及波长转换膜
CN109477917A (zh) 背光用薄膜
CN107405873B (zh) 功能性膜及功能性膜的制造方法
CN106716236B (zh) 背光单元、液晶显示装置及波长转换部件
CN107708996B (zh) 层叠膜及层叠膜的制造方法
CN106462006B (zh) 转印材料、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7708992B (zh) 层叠膜
TWI713658B (zh) 照明裝置
CN109313365A (zh) 背光用薄膜
WO2017110737A1 (ja) 照明装置
JP6611350B2 (ja) バックライト用フィルム
CN115291434A (zh) 背光单元、液晶显示装置及波长转换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