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64636A - 前围上盖板装饰件 - Google Patents

前围上盖板装饰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64636A
CN107264636A CN201710134852.3A CN201710134852A CN107264636A CN 107264636 A CN107264636 A CN 107264636A CN 201710134852 A CN201710134852 A CN 201710134852A CN 107264636 A CN107264636 A CN 1072646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uberance
cover plate
upper cover
edge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3485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64636B (zh
Inventor
日渡达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rirok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rirok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rirok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riroku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646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646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646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646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1Cow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4External Ornamental or guard strips; Ornamental inscriptive devices there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4Dashboards as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6/00Other features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Y2306/09Reducing noi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前围上盖板装饰件,能够抑制前边部与后边部的间隔变窄并且具有较高的冲击吸收性能。前围上盖板装饰件(20)包含凸部(40),以从侧方观察车体的截面为基准,该凸部(40)以顶部(41)位于上方的方式朝向上方形成为凸状。凸部(40)沿着车宽方向设置,具有从顶部(41)向前下方延伸的前边部(42)和从顶部(41)向后下方延伸的后边部(43)。凸部(40)是具有挠性以使得在从顶部(41)的上方施加了载荷时前边部(42)和后边部(43)展开的部位。前边部(42)具有朝向后边部(43)突出的突出部(28)。后边部(43)具有载荷承受部(32),在载荷朝向后方施加于前边部(42)的情况下,该载荷承受部(32)与突出部(28)抵接并且承受载荷。

Description

前围上盖板装饰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前围上盖板装饰件,该前围上盖板装饰件位于设置于车体前部的罩的后方,并且设置在整个车宽方向上,支承挡风板的前下端。
背景技术
车体的前部被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设置于车体的罩覆盖。在该罩的后方,在整个车宽方向上设置有前围上盖板装饰件。前围上盖板装饰件是支承防风板的前下端的部件。作为关于前围上盖板装饰件的现有技术,存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
参照图9的(a)和图9的(b)。图9的(a)和图9的(b)是再次示出专利文献1的图9的图。适当重新标注标号。
以从侧方观察车体的截面为基准,前围上盖板装饰件100包含顶部111位于上方的呈大致V字状的凸部110。凸部110是如下的部位:具有从顶部111向前下方延伸的前边部112和从顶部111向后下方延伸的后边部113,并且凸部110是具有挠性以使得在荷重从顶部111的上方施加时前边部112和后边部113展开的部位。
从前边部112的下部朝向后边部113的下部架设有桥接部件120。桥接部件120的前端固定于前边部112的下部。桥接部件120的后端是形成为爪状的爪部120a,插入到形成于后边部113的下部的孔113a中。在桥接部件120的前端的附近设置有朝向上方立起的立起壁部121。
对于这样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100,有时在前后方向上输入有载荷。在前后方向上输入有载荷的情况下,前边部112与后边部113的间隔变窄。此时,桥接部件120的立起壁部121与后边部113的下部接触。由此,抑制了前边部112与后边部113的间隔变窄。
另一方面,有时碰撞物从顶部111的上方向凸部110落下。当碰撞物向顶部111的上方落下时,尤其如图9的(b)所示那样前边部112和后边部113展开。在前边部112和后边部113展开时,桥接部件120的后端穿过孔113a,从而桥接部件120脱落。通过桥接部件120脱落,前边部112和后边部113展开,吸收从碰撞物受到的冲击。
然而,在桥接部件120脱落时,爪部120a有时与形成于后边部113的下部的孔113a接触。由于与孔113a接触而抑制了脱落,相应地,对碰撞物施加有冲击。即,对碰撞物施加有负载。在提高冲击吸收性能的方面具有改善的空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431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前边部与后边部的间隔变窄并且具有较高的冲击吸收性能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提供前围上盖板装饰件,其位于被设置于车体前部的罩的后方,并且设置在整个车宽方向上,覆盖防风板的前下端,
该前围上盖板装饰件包含凸部,以从侧方观察所述车体的截面为基准,该凸部以顶部位于上方的方式朝向上方形成为凸状,
该凸部沿着车宽方向设置,具有从所述顶部向前下方延伸的前边部和从所述顶部向后下方延伸的后边部,并且具有挠性,以使得在从所述顶部的上方施加了载荷时所述前边部和所述后边部展开,
所述前围上盖板装饰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前边部和所述后边部中的任意一方一体地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朝向所述前边部和所述后边部中的任意另一方突出,
所述前边部和所述后边部中的任意另一方一体地具有载荷承受部,该载荷承受部与所述突出部抵接,并且承受大致前后方向的载荷。
技术方案2优选为,以从前方观察所述车体的状态为基准,所述载荷承受部以与所述突出部交叉的方式相对于所述突出部倾斜。
技术方案3优选为,所述突出部呈平板状,并且板面中的一个面面向上方。
技术方案4优选为,所述载荷承受部具有对置面部,该对置面部是与作为所述突出部的末端的突出部末端部对置的部位,并且形成为面状。
技术方案5优选为,所述对置面部在上下方向上比所述突出部末端部厚。
技术方案6优选为,所述载荷承受部包含:
上部延设部,其与所述突出部末端部的上方重叠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
下部延设部,其与所述突出部末端部的下方重叠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技术方案7优选为,所述后边部包含与所述防风板卡合的防风板卡合部,
所述突出部设置于所述前边部,
所述载荷承受部设置于所述防风板卡合部。
技术方案8优选为,所述突出部相对于所述载荷承受部隔开间隙而配置,仅在载荷朝向后方施加于所述前边部的情况下或在载荷朝向前方施加于所述后边部的情况下,所述突出部与所述载荷承受部抵接。
技术方案9优选为,所述突出部末端部被缓冲件覆盖。
发明效果
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突出部从前边部和后边部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延伸。至少在载荷施加于前后方向上的情况下,突出部与载荷承受部抵接。通过抵接,即使在前后方向上进一步施加载荷的情况下,也抑制了前边部与后边部的间隔变窄。例如,能够抑制在前围上盖板装饰件的安装作业时前围上盖板装饰件扭转和弯曲。
另一方面,在载荷从顶部的上方施加时,前边部和后边部展开。突出部和载荷承受部不连接,处于所谓的脱离的状态。在前边部和后边部展开时,突出部和载荷承受部不会妨碍它们展开。由此,能够确保较高的冲击吸收性能。
能够提供能够抑制前边部与后边部的间隔变窄并且具有较高的冲击吸收性能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
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以从前方观察车体的状态为基准,载荷承受部以与突出部交叉的方式相对于突出部倾斜。能够使突出部更可靠地与载荷承受部抵接。由此,能够可靠地传递在前后方向上产生的载荷。
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突出部呈平板状,并且板面的一个面面向上方。即,突出部沿着水平面配置。能够效率良好地将突出部形成于高度方向上的空间有限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并且能够允许变形。
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载荷承受部具有对置面部,该对置面部是与作为突出部的前端的突出部末端部对置的部位,并且形成为面状。与突出部末端部对置的对置面部构成为面状。构成为面状,确保表面积较大,由此能够更可靠地使突出部与载荷承受部接触,可靠地传递在前后方向上产生的载荷。
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对置面部在上下方向上比突出部末端部厚。通过确保表面积较大,能够更可靠地使突出部与载荷承受部接触,可靠地传递在前后方向上产生的载荷。
在技术方案6的发明中,载荷承受部包含上部延设部和下部延设部,该上部延设部与突出部末端部的上方重叠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该下部延设部与突出部末端部的下方重叠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突出部末端部被上部延设部和下部延设部上下夹持。由此,能够使突出部与载荷承受部可靠地接触。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抑制在前围上盖板装饰件的安装作业时前围上盖板装饰件扭转和弯曲。
在技术方案7的发明中,后边部包含供防风板卡合的防风板卡合部,突出部设置于前边部,载荷承受部设置于防风板卡合部。由此,通过卡合部,能够将来自前后方向的载荷更可靠地传递给防风板卡合部,能够将防风板卡合部压向防风板。
在技术方案8的发明中,突出部相对于载荷承受部隔开间隙而配置,仅在载荷施加于前后方向上的情况下与载荷承受部抵接。通过具有间隙,在前边部和后边部展开时,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突出部和载荷承受部妨碍它们展开。能够确保更高的冲击吸收性能。
在技术方案9的发明中,突出部末端部被缓冲件覆盖。在车辆行驶中等,有时可能由于振动而突出部与载荷承受部接触。通过隔着缓冲件,能够抑制在行驶中产生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的2-2线的剖视图。
图3是从底面观察图1所示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沿图3的箭头4方向的视图。
图5是对组装图2所示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对载荷从上方施加于图2所示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时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的剖视图。
图9是对现有技术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标号说明
12:罩;15:防风板;22、20A:前围上盖板装饰件;26:防风板卡合部;28、28A:突出部;28b:突出部末端部;31:缓冲件;32、32A:载荷承受部;32a:对置面部;32Ab:上部延设部;32Ac:下部延设部;40:凸部;41:顶部;42:前边部;43:后边部;Sp: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说明中,左右是指以车辆的乘坐人员为基准的左右,前后是指以车辆的行进方向为基准的前后。并且,图中Fr表示前,Rr表示后,Le表示乘坐人员观察时的左,Ri表示乘坐人员观察时的右,Up表示上,Dn表示下。
<实施例1>
参照图1。车辆10具有:罩12,其覆盖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设置于车体的前部的发动机室11;前围上盖板装饰件20,其配置于该罩12的后方,在整个车宽方向上延伸;以及防风板15,其前下端被该前围上盖板装饰件20覆盖。
前围上盖板装饰件(cowl top garnish)20是一体成形的树脂制品。
参照图2和图3。图2所示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20是由从车体侧方观察的状态下的截面示出的。图3所示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20是从下方观察的状态下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20。因此,图3所示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20的左右和上下与图1所示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20相反。前围上盖板装饰件20配置于构成车体的一部分的前围上盖板(dashboard upper)17的上部。
前围上盖板装饰件20包含:上盖板装饰件基部21,其沿着前围上盖板17的上表面配置;上盖板装饰件壁部22,其从该上盖板装饰件基部21向前上方立起;上盖板装饰件前延伸部24,其从该上盖板装饰件壁部22向前上方延伸并在前端组装有密封件23;大致V字状的凸部40,其从上盖板装饰件壁部22的上端向后方连续设置并朝向上方突出;突出部支承部27,其形成于从上盖板装饰件壁部22到凸部40;突出部28,其被该突出部支承部27支承,朝向后方突出;缓冲件31,其设置于该突出部28的末端;以及载荷承受部32,其从凸部40的后部朝向该缓冲件31延伸,与缓冲件31抵接。突出部28和载荷承受部32在凸部40的车宽中央各形成于一处。
上盖板装饰件前延伸部24与凸部40的前部一同构成槽。以从车体侧面观察的截面为基准,上盖板装饰件前延伸部24呈钝角的大致V字状,由作为槽的底部的第一边部24a和作为槽的前壁的第二边部24b构成,该第二边部24b从该第一边部24a的前端立起。设置于第二边部24b的上端的密封件23与罩12接触,抑制水进入发动机室11。
第一边部24a朝向后方形成下降坡度。由此,槽的最低点是上盖板装饰件前延伸部24与凸部40的边界部分,并且是上盖板装饰件壁部22的上端。
以从侧方观察车体的截面为基准,凸部40呈顶部41位于上方的锐角的大致V字状,沿着车宽方向设置。凸部40具有从顶部41向前下方延伸的前边部42和从顶部41向后下方延伸的后边部43。凸部40是具有挠性以使得在载荷从顶部41的上方施加时前边部42和后边部43展开的部位。
后边部43包含:板覆盖部33,其向后方延伸,覆盖防风板15的下端上表面;以及防风板卡合部26,其形成于该板覆盖部33的下表面,与防风板15的下端卡合。防风板卡合部26也能够构成后边部43的下部。板覆盖部33和防风板卡合部26是与后边部43连续地形成并且能够与后边部43一同挠曲的部位。
另外,凸部40的形状只要朝向上方形成为凸状,也可以呈顶部41形成为面状的山形状。
顶部41、前边部42与上盖板装饰件壁部22的边界以及后边部43与防风板卡合部26的边界与其他部位相比形成为薄壁状。由此,凸部40成为容易挠曲的结构。
防风板卡合部26断续地形成于车宽方向上的多处,从后边部43连续地向后方延伸。防风板卡合部26可以夹入防风板15的前下端,也可以借助主体(body)间接地夹入防风板15的前下端。
参照图2和图4。图4所示的凸部40、突出部支承部27、突出部28、缓冲件31以及载荷承受部32是以从下方观察的状态示出的。因此,图4所示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20的左右和上下与图1所示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20相反。
突出部支承部27从上盖板装饰件壁部22连续延伸至前边部42。在侧视观察时,突出部支承部27在上下两处具有朝向后方开口的大致C字状的管夹部27a。
突出部28设置于前边部42,朝向后方延伸。突出部28呈平板状,并且板面的一个面面向上方。即,横向配置,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突出部28由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肋部28a加强。由此,抑制了突出部28挠曲。
另外,突出部28也可以形成于后边部43,朝向前边部42突出。在该情况下,载荷承受部32形成于前边部42。即,前边部42和后边部43中的任意一方一体地具有朝向前边部42和后边部43中的任意另一方突出的突出部28。前边部42和后边部43中的任意另一方一体地具有载荷承受部32。
作为突出部的末端(后端)的突出部末端部28b被缓冲件31覆盖。
缓冲件31能够由橡胶或软质树脂构成。缓冲件31的末端与载荷承受部32抵接。
另外,缓冲件31(包含突出部28)也可以相对于载荷承受部32隔开间隙地设置。后面叙述详细内容,但在本发明中,重要的是,突出部28和载荷承受部32不连结,另一方面,在载荷施加于前后方向上时彼此抵接。
载荷承受部32设置于后边部43。载荷承受部32是沿上下纵向配置的板状的部位,从后边部43朝向突出部28延伸。从后边部43的下端朝向突出部28延伸,板面面向左右。
载荷承受部32沿着铅直面以纵向的状态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另一方面,突出部28以横向的状态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即,以从前方观察车体的状态为基准,载荷承受部32以与突出部28交叉的方式相对于突出部28倾斜。
载荷承受部32的前端是与突出部末端部28b对置并且形成为面状的对置面部32a。对置面部32a呈朝向前方开口的大致U字状。
对置面部32a在上下方向上比突出部末端部28b厚。突出部末端部28b的末端和上下表面被对置面部32a覆盖。
参照图5。对以上的结构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20的作用进行说明。
例如,前围上盖板装饰件20以从车体的前方朝向后方滑动的方式安装于车体。此时,如空心箭头所示,对前围上盖板装饰件20在前后方向上施加有载荷。突出部28在载荷施加于前后方向的状态下与载荷承受部32抵接。
在载荷朝向后方施加于前边部42的情况下或在载荷朝向前方施加于后边部43的情况下,载荷承受部32与突出部28抵接并承受载荷。
参照图6。如空白箭头所示,在载荷(参照空白箭头)从顶部41的上方施加时,前边部42和后边部43展开。
以上说明了的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20实现以下的效果。
参照图5。突出部28从前边部42朝向后边部43延伸。至少在载荷施加于前后方向的情况下,突出部28与载荷承受部32抵接。通过抵接,即使在前后方向上进一步施加载荷的情况下,也抑制了前边部42与后边部43的间隔变窄。例如,能够抑制在前围上盖板装饰件20的安装作业时前围上盖板装饰件20扭转和弯曲。
参照图6。另一方面,在载荷(参照空心箭头)从顶部41的上方施加时,前边部42和后边部43展开。突出部28和载荷承受部32不连接,处于所谓的脱离的状态。在前边部42和后边部43展开时,突出部28和载荷承受部32不会妨碍它们展开。由此,能够确保较高的冲击吸收性能。
能够提供能够抑制前边部42与后边部43的间隔变窄,并且具有较高的冲击吸收性能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20。
参照图4。以从前方观察车体的状态为基准,载荷承受部32以与突出部28交叉的方式相对于突出部28倾斜。能够使突出部28更可靠地与载荷承受部32抵接。由此,能够可靠地传递在前后方向上产生的载荷。
而且,突出部28呈平板状,并且板面的一个面面向上方。即,突出部28沿着水平面配置。能够效率良好地将突出部28形成于高度方向上的空间有限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20,并且能够允许变形。
而且,载荷承受部32具有形成为面状的对置面部32a,该对置面部32a是与作为突出部28的末端的突出部末端部28b对置的部位。与突出部末端部28b对置的对置面部32a构成为面状。构成为面状,确保表面积较大,由此能够更可靠地使突出部28与载荷承受部32接触,可靠地传递在前后方向上产生的载荷。
参照图2。对置面部32a在上下方向上比突出部末端部28b厚。通过确保表面积较大,能够更可靠地使突出部28与载荷承受部32接触,可靠地传递在前后方向上产生的载荷。
而且,后边部43包含供防风板15卡合的防风板卡合部26,突出部28设置于前边部42,载荷承受部32设置于防风板卡合部26。由此,通过防风板卡合部26,能够将来自前后方向的载荷更可靠地传递给防风板卡合部26,能够将防风板卡合部26压向防风板15。
而且,突出部末端部28b被缓冲件31覆盖。在车辆行驶中等,有时可能由于振动而突出部28与载荷承受部32接触。通过隔着缓冲件31而能够抑制在行驶中产生噪音。
突出部支承部27包含管夹部27a,以从侧方观察车体的截面为基准,该管夹部27a构成为大致C字状。在保持突出部28与载荷承受部32抵接的状态下,有时载荷施加于车辆前后方向上。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管夹部27a发生变形而吸收载荷能量的一部分。
<实施例2>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
参照图7和图8。图7示出实施例2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与上述图4对应地进行表示。图8示出实施例2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与上述图2对应地进行表示。基本的结构是与实施例1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共同的。对与实施例1共同的部分沿用标号并且省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2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20A采用与实施例1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20所使用的突出部28和载荷承受部32的形状不同的突出部28A和载荷承受部32A。此外,突出部28A相对于载荷承受部32A隔开间隙Sp配置,仅在载荷朝向后方施加于前边部42的情况下或载荷朝向前方施加于后边部43的情况下,突出部28A与载荷承受部32A抵接。即,仅在前边部42与后边部43的距离变窄的情况下,突出部28A与载荷承受部32A抵接。以下,详细地进行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突出部28A也可以在平常状态下与载荷承受部32A抵接。
突出部28A由突出部前后延伸部28Aa和突出部左右延伸部28Ab构成,该突出部前后延伸部28Aa从突出部支承部27向后方延伸,该突出部左右延伸部28Ab从该突出部前后延伸部28Aa的后端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在突出部左右延伸部28Ab的上下表面上形成有肋部28Ac。
突出部前后延伸部28Aa能够称作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纵板状的部位。突出部前后延伸部28Aa的上端与前边部42连结。
突出部左右延伸部28Ab能够称作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横板状的部位。
以从前方观察车体的状态为基准,突出部前后延伸部28Aa相对于载荷承受部32A偏置,并且相对于载荷承受部32A大致平行地延伸。以从前方观察车体的状态为基准,突出部左右延伸部28Ab与载荷承受部32A重叠。
载荷承受部32A包含上部延设部32Ab和下部延设部32Ac,该上部延设部32Ab与突出部末端部28b的上方重叠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该下部延设部32Ac与突出部末端部28b的下方重叠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对置面部32Aa形成为从载荷承受部32A的前端在车宽方向上延伸。
上部延设部32Ab从对置面部32Aa的上端向前方连续地延伸。下部延设部32Ac从对置面部32Aa的下端向前方连续地延伸。上部延设部32Ab、对置面部32Aa以及下部延设部32Ac连续地形成,在侧视观察时呈大致U字状。
以上说明了的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20A也实现本发明规定的效果。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20A还实现以下的效果。
参照图8。载荷承受部32A包含上部延设部32Ab和下部延设部32Ac,该上部延设部32Ab与突出部末端部28b的上方重叠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该下部延设部32Ac与突出部末端部28bb的下方重叠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突出部末端部28b被上部延设部32Ab和下部延设部32Ac上下夹持。由此,能够使突出部28A与载荷承受部32A可靠地接触。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抑制在前围上盖板装饰件20A的安装作业时前围上盖板装饰件20A扭转或弯曲。
而且,突出部28A相对于载荷承受部32A隔开间隙Sp配置,仅在载荷施加于前后方向上的情况下与载荷承受部32A抵接。通过具有间隙Sp,在前边部42和后边部43展开时,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突出部28和载荷承受部32妨碍它们展开。能够确保更高的冲击吸收性能。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被罩覆盖的部位作为发动机室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发动机配置于后方的车辆和电动汽车等不搭载发动机的车辆。只要车室前方的耐撞区域被罩覆盖,就能够采用本发明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
只要实现本发明的作用和效果,本发明不限于实施例。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适用于乘用汽车。

Claims (9)

1.一种前围上盖板装饰件,其位于被设置于车体前部的罩的后方,并且设置在整个车宽方向上,覆盖防风板的前下端,
该前围上盖板装饰件包含凸部,以从侧方观察所述车体的截面为基准,该凸部以顶部位于上方的方式朝向上方形成为凸状,
该凸部沿着车宽方向设置,具有从所述顶部向前下方延伸的前边部和从所述顶部向后下方延伸的后边部,并且具有挠性,以使得在从所述顶部的上方施加了载荷时所述前边部和所述后边部展开,
所述前围上盖板装饰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前边部和所述后边部中的任意一方一体地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朝向所述前边部和所述后边部中的任意另一方突出,
所述前边部和所述后边部中的任意另一方一体地具有载荷承受部,该载荷承受部与所述突出部抵接,并且承受大致前后方向的载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其特征在于,
以从前方观察所述车体的状态为基准,所述载荷承受部以与所述突出部交叉的方式相对于所述突出部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呈平板状,并且板面中的一个面面向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荷承受部具有对置面部,该对置面部是与作为所述突出部的末端的突出部末端部对置的部位,并且形成为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置面部在上下方向上比所述突出部末端部厚。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荷承受部包含:
上部延设部,其与所述突出部末端部的上方重叠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
下部延设部,其与所述突出部末端部的下方重叠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边部包含与所述防风板卡合的防风板卡合部,
所述突出部设置于所述前边部,
所述载荷承受部设置于所述防风板卡合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相对于所述载荷承受部隔开间隙而配置,仅在载荷朝向后方施加于所述前边部的情况下或在载荷朝向前方施加于所述后边部的情况下,所述突出部与所述载荷承受部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前围上盖板装饰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末端部被缓冲件覆盖。
CN201710134852.3A 2016-03-31 2017-03-07 前围上盖板装饰件 Active CN1072646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70869A JP6514658B2 (ja) 2016-03-31 2016-03-31 カウルトップガーニッシュ
JP2016-070869 2016-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64636A true CN107264636A (zh) 2017-10-20
CN107264636B CN107264636B (zh) 2020-07-10

Family

ID=59828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34852.3A Active CN107264636B (zh) 2016-03-31 2017-03-07 前围上盖板装饰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64771B1 (zh)
JP (1) JP6514658B2 (zh)
CN (1) CN10726463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27645A (zh) * 2017-12-18 2019-06-25 森六汽车配件株式会社 前围上部装饰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625476C1 (ru) * 2013-10-10 2017-07-14 Нихон Пласт Ко., Лтд. Накладка проема капота
US9981697B2 (en) * 2014-04-03 2018-05-29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Cowl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JP6930324B2 (ja) 2017-09-15 2021-09-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センサシステ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54811A (ja) * 2007-12-27 2009-07-16 Toyoda Gosei Co Ltd カウルルーバ
CN102991582A (zh) * 2009-09-01 2013-03-27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前罩板
JP2014043194A (ja) * 2012-08-28 2014-03-13 Kojima Press Industry Co Ltd カウルルーバ
CN104118476A (zh) * 2013-04-25 2014-10-29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前罩板
CN104512228A (zh) * 2013-09-27 2015-04-15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前围上盖板
CN104773208A (zh) * 2014-01-10 2015-07-15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前罩板
US9193390B1 (en) * 2014-08-21 2015-11-24 Kobe Steel, Ltd. Front cowl member for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65148B1 (en) * 1999-09-10 2003-05-20 Toyoda Gosei Co., Ltd. Assembly structure for cowl louver
JP5001771B2 (ja) * 2007-09-28 2012-08-15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およびカバー
JP5519228B2 (ja) * 2009-09-29 2014-06-11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JP5692119B2 (ja) * 2012-02-24 2015-04-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カウル構造
US8870271B2 (en) * 2013-03-12 2014-10-28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cowl
JP6275508B2 (ja) * 2013-07-30 2018-02-07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分割式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JP2015104995A (ja) * 2013-11-29 2015-06-08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車両のカウル部構造
US9415744B1 (en) * 2015-10-14 2016-08-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rangible member fo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54811A (ja) * 2007-12-27 2009-07-16 Toyoda Gosei Co Ltd カウルルーバ
CN102991582A (zh) * 2009-09-01 2013-03-27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前罩板
JP2014043194A (ja) * 2012-08-28 2014-03-13 Kojima Press Industry Co Ltd カウルルーバ
CN104118476A (zh) * 2013-04-25 2014-10-29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前罩板
CN104512228A (zh) * 2013-09-27 2015-04-15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前围上盖板
CN104773208A (zh) * 2014-01-10 2015-07-15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前罩板
US9193390B1 (en) * 2014-08-21 2015-11-24 Kobe Steel, Ltd. Front cowl member for vehicl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27645A (zh) * 2017-12-18 2019-06-25 森六汽车配件株式会社 前围上部装饰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14658B2 (ja) 2019-05-15
CN107264636B (zh) 2020-07-10
US9764771B1 (en) 2017-09-19
US20170282976A1 (en) 2017-10-05
JP2017178158A (ja) 2017-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64636A (zh) 前围上盖板装饰件
JP5493897B2 (ja) 車体後部の下部構造
US8393637B2 (en) Airbag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3303228B (zh) 碰撞盒和保险杠装置
CN109204531B (zh) 车身前部构造
CN101209700B (zh) 格栅件和带有格栅件的车辆前部结构
CN105438273A (zh) 汽车的机盖结构
CN107031726B (zh) 车辆的下部车体构造
CN108688731A (zh) 车辆前部结构
JP5251442B2 (ja)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CN105313983A (zh)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CN109421816A (zh) 车体构造
CN110382308A (zh) 前部安全气囊
CN101049817A (zh) 车辆座椅、车辆、气囊模块
CN101049818A (zh) 车辆座椅、车辆、气囊模块
CN106809282A (zh) 车辆的车颈结构
JP2008201392A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009023638A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4036219B2 (ja) 自動車のエンジンフード構造
CN103339018B (zh) 车身结构以及包括该车身结构的车辆
CN109941354A (zh) 车辆前部构造
CN110466447A (zh) 车门装饰件
CN109649499A (zh) 前部车身的增强结构
JP2018001833A (ja) 車両の上部構造
CN107867335B (zh) 转向支撑构件的周边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