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6923A - 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6923A
CN107206923A CN201680009085.7A CN201680009085A CN107206923A CN 107206923 A CN107206923 A CN 107206923A CN 201680009085 A CN201680009085 A CN 201680009085A CN 107206923 A CN107206923 A CN 1072069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tchet
limiting unit
bracket
cam
direction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90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06923B (zh
Inventor
名仓干人
星原直明
矶部晋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06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69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069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69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60N2/23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by gear-pawl type mechanisms
    • B60N2/235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by gear-pawl type mechanisms with internal pawls
    • B60N2/23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by gear-pawl type mechanisms with internal pawls linearly mov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tiltable, e.g. to permit easy ac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60N2/2227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and provided with brak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的第二托架具有第一棘爪限制部及第二棘爪限制部,它们分别与第一棘爪及第二棘爪对应地设置,并限制第一棘爪及第二棘爪的沿着径向的移动。第二棘爪限制部配置于比第一棘爪限制部靠正方向侧且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第一棘爪限制部及第二棘爪限制部的负方向侧端部分别配置为,当第二托架的旋转角度处于规定角度时,与第一棘爪及第二棘爪的限制部的正方向侧角部接触。第一棘爪限制部允许第二棘爪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

Description

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椅背的角度进行调整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的座椅所使用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具备:相对旋转的2个托架、配置于第一托架的多个棘爪、以及使棘爪沿径向移动的凸轮。各棘爪被凸轮施力以朝向径向外侧移动,并且与凸轮的旋转对应地在径向上联动运动。棘爪借助凸轮的旋转而向径向外侧移动,从而棘爪的外齿与第二托架的内齿相互啮合,由此将第一托架固定于第二托架。在第二托架,与一个规定棘爪对应地设置有限制规定棘爪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的棘爪限制部。在第二托架相对于第一托架的旋转角度处于规定角度范围内时,棘爪限制部与规定棘爪的限制部卡合。由此,限制各棘爪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从而允许第二托架相对于第一托架的旋转。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存在如下的课题。在第二托架从规定角度范围向规定角度范围外旋转的情况下,当规定棘爪的限制部在棘爪限制部上滑动并到达棘爪限制部的端部时,规定棘爪被施力而被向径向外侧压出。此时,在规定棘爪马上就要被向径向外侧压出前的角度下,规定棘爪的限制部与棘爪限制部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因此,当第二托架旋转至规定棘爪配置于马上就要被向径向外侧压出前的位置的地步时,凸轮因外部因素而旋转、或者凸轮被弹簧施力而旋转,由此若规定棘爪被向径向外侧按压,则该按压力集中于规定棘爪的限制部。因此,存在规定棘爪的限制部或者规定棘爪变形的担忧。
另一方面,也有在多个棘爪的每一个设置有限制部,并与各棘爪的限制部对应地设置有多个棘爪限制部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在该情况下,在第二托架从规定角度范围内向规定角度范围外旋转而到达棘爪被向径向外侧压出的角度时,凸轮因外部因素而旋转时的凸轮的按压力被分散至多个棘爪。因此,抑制棘爪的变形。但是,在该情况下,由于与多个棘爪的每一个对应地设置有棘爪限制部,所以第二托架的控制角度范围与棘爪的数量对应地被限定于较窄的范围。控制角度范围是限制棘爪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的角度范围与允许棘爪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的角度范围合在一起而成的角度范围。这样,在现有技术中,难以兼得棘爪变形的抑制与控制角度范围的扩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422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扩大控制角度范围、并能够抑制棘爪的变形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具备:第一托架;第二托架,其相对于第一托架在正负方向上旋转;凸轮,其相对于第一托架旋转或者移动;以及多个棘爪,所述棘爪基于凸轮的旋转或者移动,沿第一托架的径向移动而与第二托架卡合,多个棘爪分别被向径向外侧施力,并且与凸轮的旋转或者移动对应而联动地沿径向移动,多个棘爪中的第一棘爪以及第二棘爪具有限制沿着径向的移动的限制部,第二托架具有:外周壁,其设置有与棘爪的外齿啮合的内齿;以及第一棘爪限制部及第二棘爪限制部,它们分别与第一棘爪及第二棘爪对应地设置,并借助与限制部的卡合而限制第一棘爪及第二棘爪的沿着径向的移动,第二棘爪限制部配置于比第一棘爪限制部靠正方向侧且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第一棘爪限制部及第二棘爪限制部的负方向侧端部分别配置为:当第二托架相对于第一托架的旋转角度处于规定角度时,与第一棘爪及第二棘爪的限制部的正方向侧角部接触,第一棘爪限制部允许第二棘爪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的座椅的侧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2-2线的剖视图。
图3是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中的(a)是第一托架的俯视图,图4中的(b)是第一托架的侧视图。
图5是凸轮的俯视图。
图6是第一棘爪的立体图。
图7中的(a)是第二托架的俯视图,图7中的(b)是沿着图7中的(a)的7b-7b线的剖视图。
图8是第二托架的阶梯部的展开图。
图9是表示第一棘爪~第三棘爪的限制部的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10是沿着图2的11-11线的剖视图。
图11是沿着图2的11-11线的剖视图。
图12是沿着图2的12-12线的剖视图。
图13中的(a)~(d)是表示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的第二托架的旋转,棘爪的限制部与棘爪限制部的配置关系变化的样子的展开图。
图14是表示现有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的第二托架的棘爪限制部与各棘爪的限制部的配置关系的展开图。
图1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的第二托架的棘爪限制部与各棘爪的限制部的配置关系的展开图。
图16中的(a)~(d)是表示相对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的第二托架的旋转,棘爪的限制部与棘爪限制部的配置关系变化的样子的展开图。
图1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二托架的棘爪限制部与棘爪的限制部的配置关系的展开图。
图1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二托架的棘爪限制部与棘爪的限制部的配置关系的展开图。
图1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二托架的棘爪限制部与棘爪的限制部的配置关系的展开图。
图2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二托架的棘爪限制部与棘爪的限制部的配置关系的展开图。
图2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的锁定状态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的锁定限制状态的剖视图。
图23中的(a)以及(b)是表示相对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的第二托架的旋转,棘爪的限制部与棘爪限制部的配置关系变化的样子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5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例如应用于在车辆地板1等设置的座椅2。座椅2具备构成座面的椅垫3、以及构成靠背的椅背4。椅背4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椅垫3旋转并能够维持为规定角度。
椅背4经由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安装于椅垫3。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使椅背4相对于椅垫3维持为规定角度。
如图2所示,后述的第一托架21和第二托架31中的一方的旋转体固定于在椅垫3安装的板3a。第一托架21和第二托架31中的另一方的旋转体固定于在椅背4安装的板4a。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托架21固定于板3a,第二托架31固定于板4a。
在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的中央部贯通有轴5。轴5使设置在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内的凸轮机构执行动作。在轴5的端部安装有用于使轴5旋转的操作杆5a。
在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安装于座椅2的状态下,轴5的旋转轴C1与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的旋转轴C2、即第一托架21以及第二托架31的旋转轴一致。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沿着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的以旋转轴C2为中心轴的圆周的方向称为周向,将与旋转轴C2垂直的方向(法线方向)称为径向。另外,将椅背4向后方放倒时第二托架31旋转的方向称为后旋转方向RX(或者“正方向F的旋转”),将与后旋转方向RX相反的方向称为“负方向N的旋转”。
参照图2以及图3对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以及图3所示,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具备第一托架21、第二托架31、第一棘爪40A~第三棘爪40C、凸轮50、对凸轮50进行施力的螺旋弹簧60、覆盖螺旋弹簧60的罩70、以及对第一托架21和第二托架31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80。另外,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还具备用于抑制第一棘爪40A的多余的移动的球形凸轮90。凸轮机构由凸轮50、螺旋弹簧60、第一棘爪40A~第三棘爪40C、以及球形凸轮90构成。
保持部件80具备圆环状的主体部81、以及从主体部81的周缘朝向中心延伸的凸缘部82。在凸缘部82设置有朝向内侧(第二托架31侧)突出的突起83。利用突起83来调整第二托架31的朝向轴向的移动的游隙。
主体部81覆盖第一托架21的外周面22c以及第二托架31的外周面33b。主体部81被激光焊接于第一托架21的外周面22c。凸缘部82覆盖第二托架31的外周壁33的外表面33c。由此,保持部件80将第一托架21与第二托架31之间的轴向的距离维持为规定的距离,从而保持第一托架21和第二托架31。
参照图4中的(a)以及图4中的(b)对第一托架21进行说明。
如图4中的(a)以及图4中的(b)所示,第一托架21具有圆板状的主体部22、对棘爪40A~40C的移动进行引导的3个引导部23、以及用于将第一托架21安装于作为固定部件的板3a的凸部27。
引导部23从主体部22的内表面22a突出。引导部23具有向外侧延伸的引导面24、以及沿周向延伸的内侧面23a。凸轮50收容于被3个引导部23的内侧面23a包围的区域。
相邻的2个引导部23的对置的2个引导面24相互平行。引导面24与主体部22的内表面22a相互配合地构成引导槽26。引导槽26对棘爪40A~40C沿着径向的移动进行引导。
3个引导部23具有相同的形状,并在周向上以等角度配置。因此,3个引导槽26在周向上以等角度间隔配置。在第一托架21的外表面22b,凹陷设置有与引导部23相反的一侧的部分。
凸部27在主体部22的外表面22b,从与各引导槽26相反的一侧的部分突出。在第一托架21的内表面22a,凹陷设置有与凸部27相反的一侧的部分。凸部27的相反侧的凹陷部中的一个作为用于收容螺旋弹簧60的外侧卡合部62的端部62a的收容凹部28来使用。
在将第一托架21安装于板3a等固定部件时,第一托架21的凸部27插入于在固定部件设置的孔或者切口,从而焊接于固定部件。
在主体部22的中央,设置有收容螺旋弹簧60的螺旋部61的收容部25。收容部25经由连通槽25a而与第一托架21的收容凹部28相连。图3所示的螺旋弹簧60的外侧卡合部62与连通槽25a以及收容凹部28卡合。
参照图2、图3以及图5对凸轮50的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2、图3以及图5所示,凸轮50配置在第一托架21和第二托架31之间。凸轮50收容于被第一托架21的各引导部23的内侧面23a包围的区域。
凸轮50具有凸轮主体部51、3个棘爪卡合部52、以及与图3所示的螺旋弹簧60的内侧卡合部63卡合的2个弹簧卡合部53。3个棘爪卡合部52分别与第一棘爪40A~第三棘爪40C卡合。棘爪卡合部52设置于凸轮50的第一面50a,弹簧卡合部53设置于凸轮50的图2所示的第二面50b。
在凸轮主体部51的中央,设置有供轴5嵌合的嵌合孔54。凸轮50与轴5的旋转联动地运动。具体而言,凸轮50借助安装于轴5的操作杆5a的操作而旋转。
在凸轮主体部51的圆周面,以等角度间隔设置有与各棘爪40A~40C的凸轮面抵接的3个凸轮部、即第一凸轮部55、第二凸轮部56、第三凸轮部57。第一凸轮部55具有对第一棘爪40A的第一凸轮面44A进行按压的2个按压部55a、55b、即第一按压部55a、第二按压部55b。第二凸轮部56具有对第二棘爪40B的第二凸轮面44B进行按压的3个按压部56a、56b、56c。第三凸轮部57具有对第三棘爪40C的第三凸轮面44C进行按压的3个按压部57a、57b、57c。第三凸轮部57具有与第二凸轮部56相同的构造。
凸轮50被螺旋弹簧60相对于第一托架21向规定的旋转方向(以下,称为“施力方向RB”)施力。即,利用螺旋弹簧60对凸轮50施加向施力方向RB旋转的作用力。
参照图2、图6以及图10对第一棘爪40A进行说明。
如图2、图6以及图10所示,第一棘爪40A具备相互高低不同地配置的第一区块41A和第二区块42A。具体而言,第一区块41A配置于第一棘爪40A的径向外侧,第二区块42A配置于第一棘爪40A的径向内侧。第一区块41A相对于第二区块42A沿旋转轴C2的轴向偏移地配置。
第一区块41A安装于第一托架21的引导槽26。第一区块41A以及凸轮50分别配置于旋转轴C2的轴向的相同位置。
第一区块41A的外端面是与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对置的端面,其构成为圆弧状。在第一区块41A的外端面形成有与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啮合的外齿43A。
在第一区块41A中,在与外端面相反的一侧的端面形成有供凸轮50的第一凸轮部55抵接的第一凸轮面44A。在第一凸轮面44A设置有:供第一凸轮部55的第一按压部55a抵接的部位、以及供第一凸轮部55的第二按压部55b抵接的部位。
在第一区块41A的内端面设置有用于收容球形凸轮90的凹曲面部45A。凹曲面部45A从第一凸轮面44A连续地延伸。球形凸轮90收容于由第一棘爪40A的凹曲面部45A、凸轮50的第一凸轮部55、以及引导部23的引导面24构成的球形凸轮收容室91。
第二区块42A配置在凸轮50的第一面50a上。即,第二区块42A配置在凸轮50与第二托架31之间。第二区块42A的外端面以与第二托架31的阶梯部34的内表面对置的方式配置。
在第二区块42A的外端面设置有第一限制部46A。第一限制部46A与第二托架31的图7中的(a)所示的第一棘爪限制部34a抵接而限制第一棘爪40A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第一限制部46A具有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的第一内表面35a抵接的抵接面48A。第一限制部46A的抵接面48A与外齿43A之间的沿着径向的距离在与第二托架31的阶梯构造的关系下被规定为规定距离。
在第二区块42A的中央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第二区块42A的凸轮孔47A。凸轮孔47A在周向上延伸,并且沿着图3所示的施力方向RB朝向内侧延伸。在凸轮孔47A插通有凸轮50的棘爪卡合部52。
第二棘爪40B除了不具有收容球形凸轮90的凹曲面部45A这一点、以及第二限制部46B的配置结构、即第二限制部46B的抵接面48B与外齿43B的配置关系之外,具有基于第一棘爪40A的结构。第三棘爪40C除了不具有凹曲面部45A这一点、以及第三限制部46C的配置结构、即第三限制部46C的抵接面48C与外齿43C的配置关系之外,具有基于第一棘爪40A的结构。
参照图7中的(a)~图9对第二托架31进行说明。
如图7中的(a)以及图7中的(b)所示,第二托架31具有圆板状的主体部32、以及沿着主体部32的外缘设置的外周壁33。在主体部32形成有供轴5插通的插通孔32a。
在外周壁33的内周面33a,遍及整周地设置有与第一棘爪40A~第三棘爪40C的外齿43A~43C啮合的内齿37。外周壁33的外周面33b与保持部件80滑动接触。外周壁33的外表面33c与图2所示的保持部件80的突起83滑动接触。在主体部32的内表面设置有以旋转轴C2为中心的环状的阶梯部34。
在图8中,将上方表示为第二托架31的径向内侧,将下方表示为第二托架31的径向外侧,将左右方向表示为第二托架31的周向。图8相当于将沿着图2的12-12线的剖面展开,并将阶梯部34和各棘爪40A~40C的第一限制部46A~第三限制部46C切出而成的示意图。
阶梯部34朝向正方向F依次具备第一棘爪允许部34x、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第二棘爪限制部34b、第二棘爪允许部34y、以及第三棘爪限制部34c。
第一棘爪允许部34x允许第一棘爪40A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第一棘爪允许部34x具有规定的半径、即以旋转轴C2为中心的半径的内表面35x。
第一棘爪允许部34x的内表面35x构成为,在第一棘爪40A将第一限制部46A配置于第一棘爪允许部34x而向径向外侧移动时,直至第一棘爪40A的外齿43A与内齿37啮合为止第一限制部46A不与内表面35x接触。即,对于图7中的(a)所示的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与第一棘爪允许部34x的内表面35x之间的距离LRa而言,其比图6所示的第一棘爪40A的外齿43A与第一限制部46A的抵接面48A之间的距离LP1稍短或者与距离LP1相等。
第一棘爪限制部34a限制第一棘爪40A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第一棘爪限制部34a具有比第一棘爪允许部34x的内表面35x小的半径的第一内表面35a。第一棘爪限制部34a向第一棘爪允许部34x的正方向F侧延伸,并具有比第二棘爪限制部34b大的周向的长度。具体而言,第一棘爪限制部34a延伸至第二棘爪限制部34b的负方向侧端部36b。
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的第一内表面35a构成为,在第一棘爪40A将第一限制部46A配置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而向径向外侧移动时,第一棘爪40A的外齿43A与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在使第一限制部46A抵接于第一内表面35a的状态下分离。
另外,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的第一内表面35a构成为,在第二棘爪40B将第二限制部46B配置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并向径向外侧移动时,直至第二棘爪40B的外齿43B与内齿37啮合为止第二限制部46B不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的第一内表面35a接触。
即,对于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的第一内表面35a之间的距离LR1而言,其比第一棘爪40A的外齿43A与第一限制部46A的抵接面48A之间的距离LP1长,且比图3所示的第二棘爪40B的外齿43B与第二限制部46B的抵接面48B之间的距离LP2稍短或者与距离LP2相等。
第二棘爪限制部34b限制第二棘爪40B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第二棘爪限制部34b具有比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的第一内表面35a小的半径的第二内表面35b。
第二棘爪限制部34b的第二内表面35b构成为,在第二棘爪40B将第二限制部46B配置于第二棘爪限制部34b而向径向外侧移动时,第二棘爪40B的外齿43B与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在使第二限制部46B抵接于第二内表面35b的状态下分离。即,对于图7中的(a)所示的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与第二棘爪限制部34b的第二内表面35b之间的距离LR2而言,其比第二棘爪40B的外齿43B与第二限制部46B之间的距离LP2长。
第二棘爪允许部34y允许第三棘爪40C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第二棘爪允许部34y具有比第二棘爪限制部34b的第二内表面35b大的半径的内表面35y。
第二棘爪允许部34y的内表面35y构成为,在第三棘爪40C将第三限制部46C配置于第二棘爪允许部34y并向径向外侧移动时,直至第三棘爪40C的外齿43C与内齿37啮合为止第三限制部46C不与第二棘爪允许部34y的内表面35y接触。即,对于图7中的(a)所示的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与第二棘爪允许部34y的内表面35y之间的距离LRb而言,其比图3所示的第三棘爪40C的外齿43C与第三限制部46C的抵接面48C之间的距离LP3稍短或者与距离LP3相等。
第三棘爪限制部34c限制第三棘爪40C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第三棘爪限制部34c具有比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的第一内表面35a小的半径的第三内表面35c。
第三棘爪限制部34c的第三内表面35c构成为,在第三棘爪40C将第三限制部46C配置于第三棘爪限制部34c而向径向外侧移动时,第三棘爪40C的外齿43C与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在使第三限制部46C抵接于第三内表面35c的状态下分离。即,对于图7中的(a)所示的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与第三棘爪限制部34c的第三内表面35c之间的距离LR3而言,其比第三棘爪40C的外齿43C与第三限制部46C之间的距离LP3长。
参照图8,对第一限制部46A~第三限制部46C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第三棘爪限制部34c的周向上的配置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对于第一棘爪40A的第一限制部46A中的正方向F侧的侧面与第二棘爪40B的第二限制部46B中的正方向F侧的侧面之间的距离LT12而言,其等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的负方向N侧的端面与第二棘爪限制部34b的负方向N侧的端面之间的距离LU12。
对于第二棘爪40B的第二限制部46B中的正方向F侧的侧面与第三棘爪40C的第三限制部46C中的正方向F侧的侧面之间的距离LT23而言,其等于第二棘爪限制部34b的负方向N侧的端面与第三棘爪限制部34c的负方向N侧的端面之间的距离LU23。
对于第三棘爪40C的第三限制部46C中的正方向F侧的侧面与第一棘爪40A的第一限制部46A中的正方向F侧的侧面之间的距离LT31而言,其等于第三棘爪限制部34c的负方向N侧的端面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的负方向N侧的端面之间的距离LU31。以下,将第一限制部46A~第三限制部46C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第三棘爪限制部34c的周向上的距离关系称为“棘爪移动限制的周向构造”。
参照图9,对第一限制部46A~第三限制部46C的径向上的配置关系进行说明。图9仅示出了第一限制部46A~第三限制部46C,并且示出了未对第一限制部46A~第三限制部46C中的任一个施加力、而通过与凸轮50的卡合来规定的第一限制部46A~第三限制部46C的配置关系。
如图9所示,第一限制部46A的抵接面48A位于比第二限制部46B的抵接面48B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对于第一限制部46A的抵接面48A与第二限制部46B的抵接面48B之间的分离距离LH12而言,其比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的第一内表面35a与第二棘爪限制部34b的第二内表面35b之间的阶差距离LZ12大。分离距离LH12与阶差距离LZ12之差为微小的距离,并被设定为能够通过后述那样的外部因素的按压力来消除的大小。
第一限制部46A的抵接面48A位于比第三限制部46C的抵接面48C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对于第一限制部46A的抵接面48A与第三限制部46C的抵接面48C之间的分离距离LH13而言,其比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的第一内表面35a与第三棘爪限制部34c的第三内表面35c之间的阶差距离LZ13大。分离距离LH13与阶差距离LZ13之差为微小的距离,并被设定为能够通过后述那样的外部因素的按压力来消除的大小。
以下,将第一限制部46A~第三限制部46C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第三棘爪限制部34c之间的径向上的距离关系称为“棘爪移动限制的径向构造”。根据“棘爪移动限制的周向构造”与“棘爪移动限制的径向构造”,在第二托架31相对于第一托架21的旋转角度为规定的值(以下,称为规定角度。)时,第一限制部46A~第三限制部46C的正方向侧角部49A~49C能够分别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第三棘爪限制部34c的负方向侧端部36a~36c抵接。
参照图10~图12对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0表示各棘爪40A~40C的外齿43A~43C与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啮合的锁定状态。图11表示各棘爪40A~40C被维持于径向内侧的位置,从而各棘爪40A~40C的外齿43A~43C与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不啮合的锁定解除状态。图12表示第一棘爪40A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受到限制,从而各棘爪40A~40C的外齿43A~43C与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不啮合的锁定限制状态。
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包含以下的2个基本动作。第一基本动作是操作杆5a被操作而使得凸轮50旋转时产生的各棘爪40A~40C的动作。第二基本动作是由第二托架31的旋转角度控制的各棘爪40A~40C的移动限制。在第一基本动作中,第一棘爪40A~第三棘爪40C以相同的方式执行动作。以下,以第一棘爪40A为例进行说明。
凸轮50以向施力方向RB旋转的方式被施力。若凸轮50向施力方向RB旋转,则第一凸轮部55按压第一棘爪40A的第一凸轮面44A,因此第一棘爪40A向径向外侧移动。而且,如图10所示,第一凸轮部55将第一棘爪40A向径向外侧按压,从而第一棘爪40A的外齿43A与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啮合。由此,第二托架31固定于第一托架21,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成为锁定状态。
若通过操作杆5a的操作,使凸轮50向与施力方向RB相反的方向旋转,则凸轮50的棘爪卡合部52按压第一棘爪40A的凸轮孔47A的内表面,因此第一棘爪40A向径向内侧移动。这样,如图11所示,第一棘爪40A的外齿43A从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分离。由此,第二托架31能够相对于第一托架21旋转,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成为锁定解除状态。
参照图12对第二基本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若在第二托架31的第一棘爪限制部34a位于第一棘爪40A的第一限制部46A时将操作杆5a的操作解除,则凸轮50向施力方向RB旋转。若凸轮50旋转,则第一棘爪40A向径向外侧移动,第一棘爪40A的第一限制部46A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抵接。因此,在第一棘爪40A向径向最外侧移动前,其移动被阻止。即,第一棘爪40A的沿着径向的移动受到限制,从而第一棘爪40A的外齿43A与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被维持在分离的状态下。另外,第一棘爪40A的第一限制部46A与第二托架31的第一棘爪限制部34a抵接,从而凸轮50的旋转被阻止,由此第二棘爪40B以及第三棘爪40C的朝向外侧的移动也受到限制。其结果是,第二棘爪40B及第三棘爪40C的外齿43B、43C和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被维持在分离的状态下。这样,在第二托架31的第一棘爪限制部34a位于第一棘爪40A的第一限制部46A时,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成为限制变成锁定状态的锁定限制状态、即第二托架31的旋转被允许的状态。
参照图13中的(a)~图13中的(d),对第一棘爪40A~第三棘爪40C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第三棘爪限制部34c的配置关系相对于第二托架31的旋转的变化进行说明。
图13中的(a)表示第二托架31相对于第一托架21从规定角度稍稍向正方向F进行了旋转时的第一棘爪40A~第三棘爪40C的第一限制部46A~第三限制部46C的配置关系。此时,第一棘爪40A的第一限制部46A配置于第一棘爪允许部34x,第二棘爪40B的第二限制部46B配置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第三棘爪40C的第三限制部46C配置于第二棘爪允许部34y。第一棘爪允许部34x允许第一棘爪40A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第一棘爪限制部34a允许第二棘爪40B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第二棘爪允许部34y允许第三棘爪40C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因此,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能够成为锁定状态。
图13中的(b)表示第二托架31相对于第一托架21从规定角度向正方向F旋转了规定角度时的第一棘爪40A~第三棘爪40C的第一限制部46A~第三限制部46C的配置关系。此时,第三棘爪40C的第三限制部46C与第二棘爪限制部34b的正方向F侧的端部接触。第一棘爪40A~第三棘爪40C的第一限制部46A~第三限制部46C与第二托架31的阶梯部34的关系实质上等于图13中的(a)所示的情况。因此,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能够成为锁定状态。
图13中的(c)表示第二托架31相对于第一托架21从规定角度稍稍向负方向N进行了旋转时的第一棘爪40A~第三棘爪40C的第一限制部46A~第三限制部46C的配置关系。此时,第一棘爪40A的第一限制部46A配置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并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接触。因此,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成为锁定限制状态。第二棘爪40B的第二限制部46B配置于第二棘爪限制部34b,第三棘爪40C的第三限制部46C配置于第三棘爪限制部34c。第一棘爪限制部34a限制第一棘爪40A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第二棘爪40B的第二限制部46B不与第二棘爪限制部34b接触,但在被施加后述那样的外部因素的按压力时,能够利用第二棘爪限制部34b来限制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第三棘爪40C的第三限制部46C不与第三棘爪限制部34c接触,但在被施加后述那样的外部因素的按压力时,能够利用第三棘爪限制部34c来限制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为了便于说明,图13中的(c)表示成第二限制部46B与第二棘爪限制部34b接触,第三限制部46C与第三棘爪限制部34c接触,但在未被施加外部因素的按压力的通常情况下,如上所述,上述各限制部不与棘爪限制部接触。
图13中的(d)表示第二托架31相对于第一托架21从规定角度向负方向N旋转了规定角度时的第一棘爪40A~第三棘爪40C的第一限制部46A~第三限制部46C的配置关系。此时,第一棘爪40A的第一限制部46A配置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的位置,第一棘爪40A的第一限制部46A的正方向侧的侧面与第二棘爪限制部34b接触。因此,第一棘爪40A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受到限制,另外,第二托架31的朝向负方向N的旋转受到限制。另外,随着第一棘爪40A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被阻止,凸轮50的旋转停止,从而第二棘爪40B以及第三棘爪40C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也受到限制。这样,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成为锁定限制状态。
参照图13中的(c)对第二托架31的阶梯构造的第一作用进行说明。
在图13中的(c)所示的锁定限制状态下,第一棘爪40A的第一限制部46A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接触,第二棘爪40B以及第三棘爪40C的第二限制部46B以及第三限制部46C相对于第二棘爪限制部34b以及第三棘爪限制部34c能够分别分离或者滑动接触。若第二托架31从图13中的(c)所示的锁定限制状态开始向正方向F旋转,则第一棘爪40A的第一限制部46A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滑动接触。若第二托架31的旋转持续进行,则第一棘爪40A的第一限制部46A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之间的接触面积、第二棘爪40B的第二限制部46B与第二棘爪限制部34b之间的能够接触面积、以及第三棘爪40C的第三限制部46C与第三棘爪限制部34c之间的能够接触面积均以相同的方式逐渐变小。根据上述的“棘爪移动限制的周向构造”与“棘爪移动限制的径向构造”,维持第一棘爪40A~第三棘爪40C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第三棘爪限制部34c的滑动接触状态或者能够接触状态,直至第二托架31达到规定角度为止。若第二托架31的旋转角度成为规定角度,则第一限制部46A~第三限制部46C的正方向侧角部49A~49C能够分别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第三棘爪限制部34c的负方向侧端部36a~36c抵接。
第二棘爪40B的第二限制部46B的能够接触状态表示:第二棘爪40B向径向外侧移动,从而第二棘爪40B的第二限制部46B能够与第二棘爪限制部34b接触。第三棘爪40C的第三限制部46C的能够接触状态是与上述相同的意思。第二棘爪40B与第二棘爪限制部34b之间的能够接触面积表示:第二棘爪40B向径向外侧移动而使得第二棘爪40B的第二限制部46B与第二棘爪限制部34b接触的情况下的接触面积。第三棘爪40C与第三棘爪限制部34c之间的能够接触面积是与上述相同的意思。
若像现有构造那样限制部仅为一个,则在第二托架31达到规定角度而使得上述接触面积变小时,在凸轮50因外部因素而旋转的情况下,由外部因素产生的凸轮50的按压力集中于限制部的正方向侧角部。另外,凸轮50被螺旋弹簧60向施力方向RB施力,因此在第二托架31达到规定角度而使得上述接触面积变小时,基于螺旋弹簧60的力产生的凸轮50的按压力集中于限制部的正方向侧角部。与此相对,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凸轮50的按压力分散至3个限制部46A~46C。由此,抑制第一棘爪40A~第三棘爪40C的变形、特别是第一棘爪40A~第三棘爪40C(限制部46A~46C)的变形。
凸轮50因外部因素而旋转的情况是如下那样的情况。
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配置于座椅2的左右两侧。左右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的凸轮50联动地运动。因此,通常情况下,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在相同的时机,从锁定限制状态移至锁定状态。但是,在极少数情况下,存在仅一方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移至锁定状态,而另一方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被维持在锁定限制状态下的情形。在该状态下,一方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将椅背4固定于椅垫3来限制第二托架31的旋转,并且另一方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维持于锁定限制状态。在锁定限制状态下,第一托架21与第二托架31能够相对旋转,并且凸轮50容易旋转。因此,因座椅2的前后方向的摆动、车辆的振动等,而使得操作杆5a稍稍摆动。为了抑制操作杆5a的摆动,车辆的乘员压入操作杆5a,从而进行与锁定解除相反的操作。此时,凸轮50向施力方向RB旋转。这相当于凸轮50因外部因素而旋转的情况。若进行这样的压入操作,则使操作杆5a旋转的按压力经由凸轮50而施加于棘爪。此时,在棘爪上,作为外部因素的按压力而施加有螺旋弹簧60的作用力、即远比通常情况下施加于凸轮50的力大的力。
参照图14以及图15对第二托架31的阶梯构造的第二作用进行说明。
图14表示现有的第二托架31的阶梯构造。如图14所示,在现有构造中,与第一棘爪~第三棘爪的限制部146的每一个对应地设置有棘爪限制部134a与棘爪允许部134b。棘爪限制部134a以及棘爪允许部134b分别在周向上交替地配置。在该情况下,第二托架31的周缘部被划分为3个区域,并且棘爪限制部134a与棘爪允许部134b分别设置于各划分区域。因此,起到与上述第一作用相同的作用。但是,存在如下的问题。
这里,将第二托架31的阶梯部34中允许第一棘爪40A~第三棘爪40C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的范围定义为“棘爪移动允许范围AQ”。将第二托架31的阶梯部34中限制第一棘爪40A~第三棘爪40C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的范围定义为“棘爪移动限制范围AP”。将棘爪移动允许范围AQ与棘爪移动限制范围AP合在一起的范围定义为“控制范围AR”。在现有构造中,第一棘爪40A~第三棘爪40C的控制范围AR不重叠,因此与控制范围AR对应的第二托架31的旋转角度(以下,称为控制角度范围。)实质上在120度以下,无法使控制角度范围在120度以上。
控制角度范围大于120度对以如下方式构成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的情况比较有用。
例如,在将椅背4相对于椅垫3成直角地配置的位置作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在使椅背4从基准位置朝向前方50度的范围内成为锁定限制状态,并且使椅背4从基准位置朝向后方80度的范围内成为锁定状态。在该情况下,控制角度范围为130度,从而能够使控制角度范围处于120度以上。在要求这种规格的车辆中,无法使用图14所示的现有构造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
图15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托架31的阶梯构造。
第一棘爪限制部34a和第二棘爪限制部34b分别配置于径向的不同位置。另外,第二托架31的第一棘爪限制部34a与现有构造不同,其延伸至第二棘爪限制部34b的负方向侧端部36b。在该情况下,第一棘爪40A的棘爪移动限制范围AP与第二棘爪40B的棘爪移动允许范围AQ重叠(以下,将该构造称为控制范围AR的重叠构造。)。根据该结构,相比第一棘爪40A的棘爪移动限制范围AP与第二棘爪40B的棘爪移动允许范围AQ不重叠的现有构造而言,控制范围AR扩大,并且第二托架31的控制角度范围也扩大。
另外,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具有如下的第三作用。
如图13中的(a)所示,在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处于锁定状态时,第一限制部46A~第三限制部46C处于与第一棘爪允许部34x、第一棘爪限制部34a、以及第二棘爪限制部34b分别接触或者能够接触的状态、即处于当被从凸轮50施加力时接触的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13中的(c)所示,在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处于锁定限制状态时,仅第一限制部46A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接触。另一方面,由于第一限制部46A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接触,从而第二棘爪40B以及第三棘爪40C被限制由凸轮50引起的沿着径向的移动。因此,第二棘爪40B以及第三棘爪40C的第二限制部46B以及第三限制部46C不与阶梯部34接触。
即,如图13中的(a)所示,当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为锁定状态、且存在向第一棘爪40A~第三棘爪40C施加过大的载荷的担忧时,3个棘爪40A~40C的限制部46A~46C与阶梯部34接触,从而将载荷分散开来。如图13中的(c)或者图13中的(d)所示,当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为锁定限制状态、且不存在向第一棘爪40A~第三棘爪40C施加过大的载荷的担忧时,第一棘爪40A与阶梯部34接触,从而控制基于凸轮50的第二棘爪40B以及第三棘爪40C的径向位置。这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与阶梯部34接触的限制部46A~46C的数量根据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是处于锁定状态还是处于锁定限制状态而变化(以下,称为限制部卡合构造。)。根据该结构,能够兼得控制角度的扩大与锁定状态时的强度。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的效果进行说明。
(1)第二托架31具有限制第一棘爪40A以及第二棘爪40B的沿着径向的移动的第一棘爪限制部34a以及第二棘爪限制部34b。第二棘爪限制部34b配置于比第一棘爪限制部34a靠正方向F侧且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第一棘爪限制部34a以及第二棘爪限制部34b的负方向侧端部36a、36b在第二托架31相对于第一托架21的旋转角度处于规定角度时,分别与第一棘爪40A以及第二棘爪40B的第一限制部46A以及第二限制部46B的正方向侧角部49A、49B接触。另外,第一棘爪限制部34a允许第二棘爪40B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
根据该结构,当第二托架31向正方向F旋转而使得第二托架31相对于第一托架21的旋转角度成为规定角度时,第一棘爪40A以及第二棘爪40B的第一限制部46A以及第二限制部46B的正方向侧角部49A、49B能够分别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以及第二棘爪限制部34b的负方向侧端部36a、36b接触。因此,与第二托架31相对于第一托架21的旋转角度成为规定角度时仅1个棘爪的限制部与棘爪限制部接触的现有构造相比,施加于棘爪40A~40C的作用力被分散至第一棘爪40A以及第二棘爪40B,因此抑制第一棘爪40A以及第二棘爪40B的变形。在该情况下,凸轮50的移动包含第一托架21的径向的移动、周向的移动、直径方向的移动等。另外,第一棘爪限制部34a允许第二棘爪40B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因此,在第二托架31以第二棘爪40B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相互对置的角度旋转的情况下,允许第二棘爪40B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因此扩大第二托架31的控制角度范围。
(2)第一棘爪限制部34a向正方向F延伸至第二棘爪限制部34b的负方向侧端部36b。第一棘爪限制部34a在第二托架31处于比规定角度靠负方向N侧时限制第一棘爪40A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并且在第二托架31处于比规定角度靠正方向F侧时允许第二棘爪40B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根据该结构,与在2个棘爪限制部134a之间设置有允许棘爪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的棘爪允许部134b的现有技术相比,遍及更宽范围地限制第一棘爪40A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由此,扩大第二托架31的控制角度范围。
(3)第二托架31还具有第三棘爪限制部34c。第三棘爪限制部34c配置于比第二棘爪限制部34b靠正方向F侧且在径向上相等的位置。第三棘爪限制部34c的负方向侧端部36c配置为,在第二托架31相对于第一托架21的旋转角度处于规定角度时,与第三棘爪40C的第三限制部46C的正方向侧角部49C接触。根据该结构,在第二托架31向正方向F旋转而使得第二托架31相对于第一托架21的旋转角度成为规定角度时,第一棘爪40A~第三棘爪40C的第一限制部46A~第三限制部46C的正方向侧角部49A~49C能够分别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第三棘爪限制部34c的负方向侧端部36a~36c接触。因此,与第二托架31相对于第一托架21的旋转角度成为规定角度时仅1个棘爪的限制部与棘爪限制部接触的现有构造相比,抑制第一棘爪40A~第三棘爪40C的变形、特别是第一限制部46A~第三限制部46C的变形。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10、图16中的(a)~图16中的(d)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在第二托架31的构造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者基于它的构成要素,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第二棘爪40B配置于比第一棘爪40A靠正方向F侧的阶梯构造进行了说明,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第二棘爪40E配置于比第一棘爪40D靠负方向N侧的阶梯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第一棘爪40D、第二棘爪40E以及第三棘爪40F分别配置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棘爪40A、第三棘爪40C以及第二棘爪40B对应的位置。
图16中的(a)表示相对于第一托架21的第二托架31从规定角度稍稍向正方向F进行了旋转时的第一棘爪40D~第三棘爪40F的第一限制部46D~第三限制部46F的配置。图16中的(b)表示相对于第一托架21的第二托架31从规定角度向正方向F旋转了规定角度时的第一棘爪40D~第三棘爪40F的第一限制部46D~第三限制部46F的配置。图16中的(c)表示相对于第一托架21的第二托架31从规定角度稍稍向负方向N进行了旋转时的第一棘爪40D~第三棘爪40F的第一限制部46D~第三限制部46F的配置。图16中的(d)表示相对于第一托架21的第二托架31从规定角度向负方向N旋转了规定角度时的第一棘爪40D~第三棘爪40F的第一限制部46D~第三限制部46F的配置。
如图16中的(a)所示,阶梯部34具备朝向正方向F依次配置的第一棘爪允许部34z、第一棘爪限制部34d、以及第二棘爪限制部34e。第一棘爪允许部34z允许第一棘爪40D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第一棘爪允许部34z具有规定半径的内表面35z。
第一棘爪允许部34z的内表面35z构成为,在第一棘爪40D将第一限制部46D配置于第一棘爪允许部34z而向径向外侧移动时,直至第一棘爪40D的外齿与内齿37啮合为止第一限制部46D不与第一棘爪允许部34z的内表面35z接触。
第一棘爪限制部34d限制第一棘爪40D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第一棘爪限制部34d向第一棘爪允许部34z的正方向F侧延伸,并具有比第二棘爪限制部34e大的周向的长度。例如,第一棘爪限制部34d的周向的长度被规定为相当于第一棘爪40D与第二棘爪40E之间的角度(超过180度的角度)的长度或者在其以上的长度。
并且,第一棘爪限制部34d具有比第一棘爪允许部34z的内表面35z小的半径的第一内表面35d。第一棘爪限制部34d的第一内表面35d构成为,在第一棘爪40D将第一限制部46D配置于第一棘爪限制部34d而向径向外侧移动时,第一棘爪40D的外齿与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在使第一限制部46D抵接于第一内表面35d的状态下分离。
第一棘爪限制部34d的第一内表面35d构成为,在第三棘爪40F将第三限制部46F配置于第一棘爪限制部34d而向径向外侧移动时,直至第三棘爪40F的外齿与内齿37啮合为止第三限制部46F不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d的第一内表面35d接触。
第一棘爪限制部34d的第一内表面35d构成为,在第二棘爪40E将第二限制部46E配置于第一棘爪限制部34d而向径向外侧移动时,直至第二棘爪40E的外齿与内齿37啮合为止第二限制部46E不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d的第一内表面35d接触。
第二棘爪限制部34e限制第二棘爪40E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第二棘爪限制部34e具有比第一棘爪限制部34d的第一内表面35d小的半径的第二内表面35e。第二棘爪限制部34e的第二内表面35e构成为,在第二棘爪40E将第二限制部46E配置于第二棘爪限制部34e而向径向外侧移动时,第二棘爪40E的外齿与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在使第二限制部46E抵接于第二内表面35e的状态下分离。
第一限制部46D、第二限制部46E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d、第二棘爪限制部34e的周向上的距离关系和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限制部46A、第三限制部46C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第三棘爪限制部34c的周向上的距离关系相同。
第一限制部46D、第二限制部46E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d、第二棘爪限制部34e的径向上的距离关系和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限制部46A、第三限制部46C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第三棘爪限制部34c的径向上的距离关系相同。
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起到基于第一作用的作用。但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6中的(c)所示,在第二托架31的旋转角度处于规定角度时,第一棘爪40D以及第二棘爪40E分别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d以及第二棘爪限制部34e接触,另一方面第三棘爪40F不与阶梯部34接触。
另外,根据上述阶梯部34的结构,第一棘爪限制部34d与第二棘爪限制部34e分别配置于径向的不同位置。另外,第一棘爪限制部34d向第二棘爪限制部34e的负方向N侧延伸,并具有比第二棘爪限制部34e大的周向的长度。因此,如图16中的(d)所示,第二托架31旋转而将第二棘爪40E的第二限制部46E配置于第一棘爪允许部34z。这意味着如图16中的(a)所示,第一棘爪40D的棘爪移动允许范围AQ与第二棘爪40E的棘爪移动限制范围AP重叠。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具有“控制范围AR的重叠构造”。因此,与现有构造相比,扩大第二托架31的控制角度范围。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具有限制部卡合构造,因此能够兼得控制角度的扩大与锁定状态时的强度。
以下,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的效果进行说明。
(1)第二托架31具有与第一棘爪40D以及第二棘爪40E分别对应地设置的第一棘爪限制部34d以及第二棘爪限制部34e。第一棘爪限制部34d以及第二棘爪限制部34e通过与第一限制部46D以及第二限制部46E的卡合,从而限制第一棘爪40D以及第二棘爪40E的沿着径向的移动。第二棘爪限制部34e配置于比第一棘爪限制部34d靠负方向N侧的位置。第一棘爪限制部34d以及第二棘爪限制部34e的负方向侧端部36d、36e配置为,在第二托架31相对于第一托架21的旋转角度处于规定角度时,与第一棘爪40D以及第二棘爪40E的限制部46D、46E的正方向侧角部49D、49E接触。并且,第一棘爪限制部34d向第一棘爪允许部34z的正方向F侧延伸,并具有比第二棘爪限制部34e大的周向的长度。
根据该结构,在第二托架31向正方向F旋转而使得相对于第一托架21的旋转角度成为规定角度时,第一棘爪40D以及第二棘爪40E的限制部46D、46E的正方向侧角部49D、49E能够分别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d以及第二棘爪限制部34e的负方向侧端部36d、36e接触。因此,与第二托架31相对于第一托架21的旋转角度成为规定角度时仅1个棘爪的限制部与棘爪限制部接触的现有构造相比,施加于棘爪的作用力被分散至第一棘爪40D以及第二棘爪40E。因此,抑制第一棘爪40D以及第二棘爪40E、特别是第一限制部46D以及第二限制部46E的变形。
另外,第一棘爪限制部34d具有比第二棘爪限制部34e大的周向的长度,因此遍及比第二棘爪40E能够与第二棘爪限制部34e接触的范围更宽的范围限制第二棘爪40E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这是因为,第一棘爪40D与第二棘爪40E借助凸轮50而在径向上联动地移动。另一方面,在现有构造中,仅在第二棘爪40E能够与第二棘爪限制部34e接触的范围内,限制第二棘爪40E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由此,根据上述结构,与现有构造相比,扩大第二托架31的控制角度范围。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参照图17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本例中,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限制部46A、第二限制部46B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第二棘爪限制部34b的径向上接触构造,应用于第二限制部46B、第三限制部46C与第二棘爪限制部34b、第三棘爪限制部34c的径向上的接触构造。
具体而言,第三棘爪限制部34c配置于比第二棘爪限制部34b靠正方向F侧且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第三棘爪限制部34c的负方向侧端部36c配置为,在第二托架31相对于第一托架21的旋转角度处于规定角度时,与第三棘爪40C的第三限制部46C的正方向侧角部49C接触。另外,此时的第三棘爪40C的位置配置于比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靠内侧的部位。根据该结构,实质上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参照图18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本例中,第三棘爪限制部34c配置于比第二棘爪限制部34b靠正方向F侧且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第三棘爪限制部34c的负方向侧端部36c配置为,在第二托架31相对于第一托架21的旋转角度处于规定角度时,与第三棘爪40C的第三限制部46C的正方向侧角部49C接触。另外,此时的第三棘爪40C的位置配置于比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位置靠外侧的部位。根据该结构,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效果。
参照图19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的第三变形例进行说明。
为了便于说明,图19表示成第一限制部46A与第一棘爪允许部34x接触,第三限制部46C与第二棘爪限制部34b接触,但实质上不接触(在图20中也是相同的。)。
在本例中,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的长度比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的长度小。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朝向正方向F而到达第二棘爪限制部34b的内表面35f配置于比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的第一内表面35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另一方面,第二棘爪限制部34b向第三棘爪40C的负方向N侧延伸。并且,省略了第三棘爪限制部34c。
例如,第二棘爪限制部34b的周向的长度被规定为相当于第二棘爪40B与第三棘爪40C之间的角度(不超过180度的角度)的长度或者在其以上的长度。第二棘爪限制部34b在第二托架31处于比规定角度靠负方向N侧时限制第二棘爪40B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并且在第二托架31处于比规定角度靠正方向F侧时允许第三棘爪40C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借助使第一棘爪限制部34a延长的结构,扩大第一棘爪40A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接触的范围。与此相对,在本变形例中,代替使第一棘爪限制部34a延长的结构而使第二棘爪限制部34b延长。由此,扩大第二棘爪40B与第二棘爪限制部34b接触的范围。
第二托架31旋转中的第一棘爪40A、第二棘爪40B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第二棘爪限制部34b的卡合关系、特别是规定角度附近处的卡合关系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相同的关系。
根据以上的结构,与在2个棘爪限制部134a之间设置有允许棘爪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的棘爪允许部134b的现有技术相比,遍及更宽范围地限制第二棘爪40B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由此,扩大第二托架31的控制角度范围。
在本变形例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省略了第三棘爪限制部34c,因此在第二托架31的旋转角度处于规定角度时,第一棘爪40A以及第二棘爪40B能够分别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和第二棘爪限制部34b接触,而第三棘爪40C不与阶梯部34接触。因此,与在第二托架31的旋转角度成为规定角度时仅1个棘爪的限制部与棘爪限制部接触的现有构造相比,朝向棘爪的作用力被分散至第一棘爪40A以及第二棘爪40B。因此,抑制第一棘爪40A以及第二棘爪40B的变形。
参照图20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的第四变形例进行说明。
本变形例是在第三变形例中加入了第三棘爪限制部34c的变形例。具体而言,第三棘爪限制部34c配置于比第二棘爪限制部34b靠正方向F侧且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第三棘爪限制部34c的负方向侧端部36c配置为,在第二托架31相对于第一托架21的旋转角度处于规定角度时,能够与第三棘爪40C的第三限制部46C的正方向侧角部49C接触。
根据该结构,在第二托架31向正方向F旋转而使得第二托架31相对于第一托架21的旋转角度成为规定角度时,第一棘爪40A~第三棘爪40C的第一限制部46A~第三限制部46C的正方向侧角部49A~49C能够分别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第三棘爪限制部34c的负方向侧端部36a~36c接触。因此,与在第二托架31相对于第一托架21的旋转角度成为规定角度时仅1个棘爪的限制部与棘爪限制部接触的现有构造相比,抑制第一棘爪40A~第三棘爪40C的变形。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21~图23中的(b),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具备4个棘爪、即第一棘爪140A~第四棘爪140D。第一棘爪140A~第四棘爪140D的构造基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棘爪构造。第二托架31的阶梯部234具有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棘爪移动限制的周向构造”、“棘爪移动限制的径向构造”以及“控制范围的重叠构造”。
第一棘爪140A~第四棘爪140D朝向正方向F按照第一棘爪140A~第四棘爪140D的顺序排列。第一棘爪140A~第四棘爪140D分别具备第一限制部246A~第四限制部246D。第一限制部246A配置于限制部246A~246D中的径向最外侧,第二限制部246B以及第四限制部246D配置于限制部246A~246D中的径向最内侧。第三限制部246C配置于与第一限制部246A相同的径向位置、或者比第一限制部246A稍靠外侧且比第二限制部246B靠内侧的位置。
如图23中的(a)所示,阶梯部234具有第一棘爪限制部234a、第二棘爪限制部234b、以及第一棘爪允许部234x。第一棘爪限制部234a、第二棘爪限制部234b、以及第一棘爪允许部234x朝向正方向F按照第一棘爪允许部234x、第一棘爪限制部234a、第二棘爪限制部234b的顺序排列。第二棘爪限制部234b配置于比第一棘爪限制部234a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第一棘爪允许部234x允许第一棘爪140A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第一棘爪允许部234x不妨碍第二棘爪140B~第四棘爪140D中的任一个棘爪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
第一棘爪限制部234a限制第一棘爪140A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以不使第一棘爪140A的外齿143A与第二托架31的内齿啮合。第一棘爪限制部234a不妨碍第二棘爪140B~第四棘爪140D中的任一个棘爪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
第二棘爪限制部234b限制第三棘爪140C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以不使第三棘爪140C的外齿143C与第二托架31的内齿啮合。第二棘爪限制部234b不妨碍第二棘爪140B及第四棘爪140D中的任一个棘爪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
如以上所示那样,第二限制部246B实质上不具有限制第二棘爪140B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的功能。第四限制部246D实质上不具有限制第四棘爪140D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的功能。
这样,若使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棘爪140A对应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棘爪40A,则能够将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三棘爪140C看作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棘爪40B。即,能够将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限制部46A、第二限制部46B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第二棘爪限制部34b的配置关系的构造,应用于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棘爪140A、第三棘爪140C与第一棘爪限制部234a、第二棘爪限制部234的配置关系的构造。
另外,在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关系中,若使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棘爪140A对应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棘爪40D,则能够使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三棘爪140C对应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棘爪40E。即,能够将第一限制部46D、第二限制部46E与第一棘爪限制部34d、第二棘爪限制部34e的配置关系的构造,应用于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棘爪140A、第三棘爪140C与第一棘爪限制部234a、第二棘爪限制部234b的配置关系的构造。
图21表示第一棘爪140A~第四棘爪140D的外齿143A~143D与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啮合的锁定状态。
图22表示第一棘爪140A~第四棘爪140D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受到限制,从而第一棘爪140A~第四棘爪140D的外齿143A~143D与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不啮合的锁定限制状态。
参照图23中的(a)以及图23中的(b),对第一棘爪140A~第四棘爪140D与第一棘爪限制部234a及第二棘爪限制部234b的配置关系相对于第二托架31的旋转的变化进行说明。
图23中的(a)表示相对于第一托架21的第二托架31从规定角度稍稍向正方向F进行了旋转时的第一棘爪140A~第四棘爪140D的第一限制部246A~第四限制部246D的配置关系。
此时,第一棘爪140A的第一限制部246A配置于第一棘爪允许部234x。第三棘爪140C的第三限制部246C配置于第一棘爪限制部234a。第一棘爪允许部234x允许第一棘爪140A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第一棘爪限制部234a允许第三棘爪140C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因此,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能够成为锁定状态。
图23中的(b)表示相对于第一托架21的第二托架31从规定角度稍稍向负方向N进行了旋转时的第一棘爪140A~第四棘爪140D的第一限制部246A~第四限制部246D的配置关系。
此时,第一棘爪140A的第一限制部246A配置于第一棘爪限制部234a,第一限制部246A与第一棘爪限制部234a接触。因此,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成为锁定限制状态。
第三棘爪140C的第三限制部246C配置于第二棘爪限制部234b。第三棘爪140C的第三限制部246C不与第二棘爪限制部234b接触,但在被施加上述那样的力(由外部因素产生的按压力)时,与第二棘爪限制部234b接触。
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具有“棘爪移动限制的周向构造”、“棘爪移动限制的径向构造”以及“控制范围的重叠构造”,因此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或者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其他例子>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与图14所示的现有构造相比使第一棘爪限制部34a延长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根据本技术,也可以与图14所示的现有构造相比使第一棘爪允许部34x延长。即,根据本技术,与现有构造相比,使棘爪移动允许范围AQ以及棘爪移动限制范围AP中的至少一方延长。
在本技术中,第一棘爪40A~第三棘爪40C在径向上联动运动,因此在任一个棘爪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受到限制时,棘爪40A~40C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随之停止。因此,若针对第二托架,与锁定限制状态的角度范围对应地规定第一棘爪限制部34a~第三棘爪限制部34c中的一个的周向长度,则其他棘爪限制部可以比被规定了周向长度的棘爪限制部短。其他棘爪限制部构成为当第二托架31向正方向F旋转而成为规定角度时,与处于对应关系的限制部接触,因此能够缩短其他棘爪限制部的长度。由此,与图14所示的现有构造相比,能够使第一棘爪允许部34x在周向上变长。根据该结构,扩大第二托架31的控制范围。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第二托架31随着椅背4向后方放倒而旋转的方向设为后旋转方向RX、并将后旋转方向RX设为正方向F的旋转而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技术并不限定于第二托架31的旋转方向。例如,也可以将第二托架31随着椅背4向前方放倒而旋转的方向设为正方向F。
·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第一托架21固定于椅垫3侧,第二托架31固定于椅背4侧,但本技术并不限定于本例。例如,对于第二托架31固定于椅垫3侧、第一托架21固定于椅背4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也能够应用本技术。
·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具备3个棘爪40A~40C,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具备4个棘爪,但棘爪的个数并没有被限定。
·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在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中,构成为棘爪40A~40C借助凸轮50的旋转而在径向上移动,但使棘爪40A~40C在径向上移动的手段并不限定于凸轮50的旋转。例如,凸轮50可以构成为沿第一托架21的直径方向移动。在该情况下,凸轮例如应用于具备2个棘爪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10,并构成为在相对于2个棘爪的移动方向(径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托架;
第二托架,其相对于所述第一托架向正负方向旋转;
凸轮,其相对于所述第一托架旋转或者移动;以及
多个棘爪,所述棘爪基于所述凸轮的旋转或者移动,沿所述第一托架的径向移动而与所述第二托架卡合,
所述多个棘爪各自被向径向外侧施力,并且与所述凸轮的旋转或者移动对应而联动并沿径向移动,
所述多个棘爪中的第一棘爪以及第二棘爪具有限制沿着径向的移动的限制部,
所述第二托架具有:外周壁,其设置有与所述棘爪的外齿啮合的内齿;以及第一棘爪限制部及第二棘爪限制部,它们分别与所述第一棘爪及所述第二棘爪对应地设置,并借助与所述限制部的卡合而限制所述第一棘爪及所述第二棘爪的沿着径向的移动,
所述第二棘爪限制部配置于比所述第一棘爪限制部靠正方向侧且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所述第一棘爪限制部及所述第二棘爪限制部的负方向侧端部分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托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托架的旋转角度处于规定角度时,与所述第一棘爪及所述第二棘爪的限制部的正方向侧角部接触,
所述第一棘爪限制部允许所述第二棘爪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棘爪限制部向正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棘爪限制部的负方向侧端部,在所述第二托架处于比所述规定角度靠负方向侧时限制所述第一棘爪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并且在所述第二托架处于比所述规定角度靠正方向侧时允许所述第二棘爪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棘爪中的第三棘爪具有限制部,
所述第二托架还具有第三棘爪限制部,所述第三棘爪限制部与所述第三棘爪对应地设置,并借助与所述第三棘爪的限制部的卡合而限制所述第三棘爪的沿着径向的移动,
所述第三棘爪限制部配置于比所述第二棘爪限制部靠正方向侧且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在径向上相等的位置、或者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所述第三棘爪限制部的负方向侧端部配置为:当所述第二托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托架的旋转角度处于所述规定角度时,与所述第三棘爪的限制部的正方向侧角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棘爪中的第三棘爪具有限制部,
所述第二棘爪限制部向正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二托架处于比所述规定角度靠负方向侧时限制所述第二棘爪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并且在所述第二托架处于比所述规定角度靠正方向侧时允许所述第三棘爪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托架还具有第三棘爪限制部,所述第三棘爪限制部与所述第三棘爪对应地设置,并借助与所述第三棘爪的限制部的卡合而限制所述第三棘爪的沿着径向的移动,
所述第三棘爪限制部配置于比所述第二棘爪限制部靠正方向侧且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所述第三棘爪限制部的负方向侧端部配置为:当所述第二托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托架的旋转角度处于所述规定角度时,与所述第三棘爪的限制部的正方向侧角部接触。
6.一种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托架;
第二托架,其相对于所述第一托架向正负方向旋转;
凸轮,其相对于所述第一托架旋转或者移动;以及
多个棘爪,所述棘爪基于所述凸轮的旋转或者移动,沿所述第一托架的径向移动而与所述第二托架卡合,
所述多个棘爪各自被向径向外侧施力,并且与所述凸轮的旋转或者移动对应而联动地沿径向移动,
所述多个棘爪中的第一棘爪以及第二棘爪具有限制沿着径向的移动的限制部,
所述第二托架具有:外周壁,其设置有与所述棘爪的外齿啮合的内齿;以及第一棘爪限制部及第二棘爪限制部,它们分别与所述第一棘爪及所述第二棘爪对应地设置,并借助与限制部的卡合而限制所述第一棘爪及所述第二棘爪的沿着径向的移动,
所述第二棘爪限制部配置于比所述第一棘爪限制部靠负方向侧的位置,
所述第一棘爪限制部及所述第二棘爪限制部的负方向侧端部配置为:当所述第二托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托架的旋转角度处于规定角度时,与所述第一棘爪及所述第二棘爪的限制部的正方向侧角部接触,
所述第一棘爪限制部向正方向侧延伸,并且比所述第二棘爪限制部长。
CN201680009085.7A 2015-02-10 2016-01-29 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 Active CN1072069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24223 2015-02-10
JP2015024223A JP6488746B2 (ja) 2015-02-10 2015-02-10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PCT/JP2016/052797 WO2016129423A1 (ja) 2015-02-10 2016-01-29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6923A true CN107206923A (zh) 2017-09-26
CN107206923B CN107206923B (zh) 2019-05-07

Family

ID=56614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9085.7A Active CN107206923B (zh) 2015-02-10 2016-01-29 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91894B2 (zh)
JP (1) JP6488746B2 (zh)
CN (1) CN107206923B (zh)
DE (1) DE112016000681B4 (zh)
WO (1) WO201612942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9277A (zh) * 2018-05-09 2020-01-17 马图尔意大利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间断式斜倚器
CN113573612A (zh) * 2019-03-18 2021-10-29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用座椅倾角调节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16786A1 (ja) 2017-05-25 2018-11-2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6724860B2 (ja) 2017-05-25 2020-07-15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KR102001508B1 (ko) * 2017-12-26 2019-07-18 현대트랜시스(주) 차량의 시트 리클라이너
JP7017404B2 (ja) * 2017-12-27 2022-02-08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7017402B2 (ja) * 2017-12-27 2022-02-08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7017403B2 (ja) * 2017-12-27 2022-02-08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6947079B2 (ja) 2018-02-26 2021-10-1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7067113B2 (ja) 2018-02-26 2022-05-16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6973171B2 (ja) * 2018-02-26 2021-11-2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6760329B2 (ja) * 2018-05-09 2020-09-2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US11772527B2 (en) 2019-04-25 2023-10-03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Seat reclining device for vehicle
JP7434842B2 (ja) 2019-11-28 2024-02-2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32294A1 (en) * 2005-12-14 2007-06-14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Seat reclin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1299946A (zh) * 2005-09-26 2008-11-05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转动锁定装置
WO2014050076A1 (en) * 2012-09-27 2014-04-03 Fuji Kiko Co., Ltd. Seat reclin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seat
WO2014199846A1 (ja) * 2013-06-11 2014-12-18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41582A1 (de) * 1976-09-16 1978-03-23 Keip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Gelenkbeschlag fuer fahrzeugsitze mit in bezug auf das sitzteil schwenkbarer rueckenlehne
FR2740406B1 (fr) * 1995-10-27 1998-01-02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Articulation pour siege de vehicule
JP4103178B2 (ja) * 1998-06-22 2008-06-1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4265024B2 (ja) * 1998-06-22 2009-05-2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US6312053B1 (en) * 1999-07-20 2001-11-06 Magna Interior Systems, Inc. Recliner assembly
JP4552293B2 (ja) 2000-08-30 2010-09-2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3804431B2 (ja) * 2000-10-13 2006-08-02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US7097251B2 (en) * 2000-10-13 2006-08-29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Reclining device for a seat
CA2506040C (en) * 2005-05-02 2014-02-18 Intier Automotive Inc. A vehicle seat and a disc recliner therefor
KR100836500B1 (ko) * 2006-06-15 2008-06-09 주식회사다스 자동차용 시트의 리클라이닝장치
BRPI0719191A2 (pt) * 2006-10-12 2014-02-04 Johnson Controls Tech Co Mecanismo de cadeira reclinável
KR100923944B1 (ko) * 2007-08-16 2009-10-29 주식회사다스 차량 시트용 리클라이닝장치
FR2920713B1 (fr) * 2007-09-12 2010-03-12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Mecanisme de reglage d'inclinaison de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A2711966C (en) * 2008-01-17 2016-05-17 Fisher Dynamics Corporation Round recliner mechanism
FR2927027B1 (fr) * 2008-02-06 2010-04-02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Mecanisme d'articulation a elements de verrouillage pivotant pour siege de vehicule et siege comportant un tel mecanisme
JP5393990B2 (ja) * 2008-04-01 2014-01-22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の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5220462B2 (ja) * 2008-04-01 2013-06-26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の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5189879B2 (ja) * 2008-04-01 2013-04-24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の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2009247394A (ja) * 2008-04-01 2009-10-29 Delta Kogyo Co Ltd シートの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5051165B2 (ja) 2008-07-15 2012-10-1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2010104703A (ja) * 2008-10-31 2010-05-13 Fuji Kiko Co Ltd 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5290789B2 (ja) * 2009-01-30 2013-09-18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DE102009022778A1 (de) 2009-05-20 2010-11-25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Rastbeschlag zum Verrasten zweier Fahrzeugteile
JP5326930B2 (ja) * 2009-08-21 2013-10-3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FR2949719B1 (fr) * 2009-09-09 2011-09-23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Mecanisme de reglage d'inclinaison de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siege de vehicul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JP5592743B2 (ja) * 2009-10-29 2014-09-17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5593681B2 (ja) * 2009-11-17 2014-09-2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5592204B2 (ja) * 2010-09-01 2014-09-17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5592753B2 (ja) * 2010-10-26 2014-09-17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US8985690B2 (en) * 2011-01-14 2015-03-24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Seat reclining device and seat device
JP5821654B2 (ja) * 2011-02-24 2015-11-2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5857445B2 (ja) * 2011-05-17 2016-02-1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5434968B2 (ja) * 2011-06-13 2014-03-0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5434969B2 (ja) * 2011-06-14 2014-03-0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US8955910B2 (en) * 2012-05-25 2015-02-1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ecliner swing-gate control spac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9946A (zh) * 2005-09-26 2008-11-05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转动锁定装置
US20070132294A1 (en) * 2005-12-14 2007-06-14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Seat reclin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982117A (zh) * 2005-12-14 2007-06-20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座椅斜倚装置
WO2014050076A1 (en) * 2012-09-27 2014-04-03 Fuji Kiko Co., Ltd. Seat reclin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seat
WO2014199846A1 (ja) * 2013-06-11 2014-12-18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9277A (zh) * 2018-05-09 2020-01-17 马图尔意大利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间断式斜倚器
CN113573612A (zh) * 2019-03-18 2021-10-29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用座椅倾角调节装置
CN113573612B (zh) * 2019-03-18 2024-05-17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用座椅倾角调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09340A1 (en) 2018-01-11
US10391894B2 (en) 2019-08-27
JP2016147526A (ja) 2016-08-18
DE112016000681T5 (de) 2017-11-02
WO2016129423A1 (ja) 2016-08-18
DE112016000681B4 (de) 2021-11-04
CN107206923B (zh) 2019-05-07
JP6488746B2 (ja) 2019-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6923A (zh) 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
CN106029439B (zh) 座椅倾斜装置
EP2153751B1 (en) Connection device
US8616649B2 (en) Pivotal device of vehicle seat
EP2910411B1 (en) Seat reclining device
US6722738B2 (en) Reclining device for a seat
CN101589893B (zh) 扶手装置
KR20120102849A (ko) 다이얼 리클라이너
US8460145B2 (en) Rotation mechanism
WO2014148491A1 (ja)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CN107380019B (zh) 车辆用座椅的角度调节器
US8485605B2 (en) Connecting devices
CN104276057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具有楔形件的斜度调节器
CN103123455B (zh) 主夹板相对于中间部件被定中并固定的钟表组件
KR101787990B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리클라이닝장치
KR20070111566A (ko) 자동차용 시트의 리클라이닝장치
CN104257139B (zh) 一种方便休息的椅子
CN103358943B (zh) 斜靠装置
KR101283186B1 (ko) 차량용 리클라이너 장치
CN105636826B (zh) 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可分离的铰链组件
CN106467041A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泵送装置
CN108327585A (zh) 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
JP6912699B2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CN107406092A (zh) 转向杆倾斜装置
JP7417050B2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1

Address after: Kariya City, Ai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Ai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