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6909A - 单侧保护偏振膜、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图像显示装置及其连续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单侧保护偏振膜、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图像显示装置及其连续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6909A
CN107076909A CN201580053067.4A CN201580053067A CN107076909A CN 107076909 A CN107076909 A CN 107076909A CN 201580053067 A CN201580053067 A CN 201580053067A CN 107076909 A CN107076909 A CN 1070769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ing coating
polarizer
adhesive phase
polyvinyl alcohol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30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6909B (zh
Inventor
上野友德
三田聪司
茂手木佑辅
徐菁璠
岸敦史
宫武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5/07757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6052536A1/ja
Publication of CN107076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69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69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69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vinyl acetate or vinyl alcohol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04Punching, slitting or perforating
    • B32B2038/045Slit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3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thermal properties
    • B32B2307/308Heat stabil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Polarizing, birefringent, fil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51/00Optical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a sequence of laminating steps, e.g. by adding new layers at consecutive laminat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 B32B37/1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ll layers existing as coherent layers before laminating
    • B32B37/18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ll layers existing as coherent layers before laminating involving the assembly of discrete sheets or panels only
    • B32B37/18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ll layers existing as coherent layers before laminating involving the assembly of discrete sheets or panels only one or more of the layers being plast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0Removing layers, or parts of layers, mechanically or chemical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侧保护偏振膜,其是仅在起偏镜的单面具有透明保护膜的单侧保护偏振膜,其中,上述起偏镜含有聚乙烯醇类树脂,其厚度为10μm以下,且以由单体透射率T及偏振度P表示的光学特性满足下式的条件的方式构成:P>-(100.929T‑42.4-1)×100(其中,T<42.3)、或P≥99.9(其中,T≥42.3),并且,在上述起偏镜的另一面具有厚度0.2μm以上的透明树脂层,该透明树脂层是由含有聚乙烯醇类树脂的形成材料形成的层。上述单侧保护偏振膜即使其起偏镜具有给定的光学特性、且厚度为10μm以下,也能够抑制贯穿裂纹及纳米狭缝的产生。

Description

单侧保护偏振膜、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图像显示装置及其连 续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仅在起偏镜的单面设置有透明保护膜的单侧保护偏振膜、以及具有该单侧保护偏振膜和粘合剂层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上述单侧保护偏振膜及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可以单独、或者以叠层有上述偏振膜的光学膜的形式形成液晶显示装置(LCD)、有机EL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液晶显示装置而言,从其图像形成方式来看,在形成液晶面板表面的玻璃基板的两侧配置偏振膜是必不可少的。就偏振膜而言,通常使用的是在由聚乙烯醇类膜和碘等二色性材料形成的起偏镜的单面或两面利用聚乙烯醇类粘接剂等贴合透明保护膜而成的偏振膜。
在将上述偏振膜贴合于液晶单元等时,通常要使用粘合剂。另外,由于具有能够瞬时地固定偏振膜、无需进行用于使偏振膜粘固的干燥工序等优点,因此粘合剂可预先以粘合剂层的形式被设置于偏振膜的单面。即,在偏振膜的贴合中,通常要使用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
另外,偏振膜、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在热冲击(例如,重复-30℃和80℃的温度条件的热冲击试验、100℃的高温下试验)的苛刻环境中,存在容易因起偏镜的收缩应力的变化而在起偏镜的整个吸收轴方向产生裂纹(贯穿裂纹)的问题。即,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在上述苛刻环境中的相对于热冲击的耐久性不足。特别是,对于从薄型化的观点出发而使用了仅在起偏镜的单面设置透明保护膜的单侧保护偏振膜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而言,上述相对于热冲击的耐久性不足。另外,由上述热冲击引发的贯穿裂纹在偏振膜的尺寸变大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
为了抑制上述贯穿裂纹的产生,例如,已提出了在单侧保护偏振膜上设置拉伸弹性模量100MPa以上的保护层、并进一步在该保护层上设置粘合剂层而成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专利文献1)。另外,已提出了在厚度25μm以下的起偏镜的单面具有由固化型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形成的保护层、在起偏镜的另一面具有透明保护膜、并在上述保护层的外侧具有粘合剂层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专利文献2)。从抑制贯穿裂纹的产生这点来看,上述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是有效的。另外,从在抑制贯穿裂纹的产生的同时实现薄层化、轻质化的观点出发,已提出了在起偏镜的至少单面设置由水溶性的被膜形成性组合物(聚乙烯醇类树脂组合物)形成的保护层的方案(专利文献3)。另外,对起偏镜的薄型化也得到了进行,例如,已提出了对单体透射率、偏振度的光学特性进行了控制且显示高取向性的薄型起偏镜(专利文献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0090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6077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04385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4751481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2中,在通过使用仅在起偏镜的单面具有透明保护膜的单侧保护偏振膜来谋求薄型化的同时,另一方面,通过设置保护层来抑制因使用单侧保护偏振膜而引发的沿着起偏镜的吸收轴方向的贯穿裂纹的产生。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通过在起偏镜上设置保护层来抑制沿着起偏镜的吸收轴方向的贯穿裂纹的产生。
另一方面,对起偏镜的薄型化也得到了进行。在减薄了偏振膜或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中使用的起偏镜的情况下(例如,使厚度为10μm以下的情况下),起偏镜的收缩应力的变化变小。由此可知,利用经过了薄型化的起偏镜,能够抑制上述贯穿裂纹的产生。
然而,在使用了上述贯穿裂纹的产生得到抑制的单侧保护偏振膜或使用了该单侧保护偏振膜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中,在如专利文献4那样控制光学特性、并减薄了起偏镜的情况下(例如,使厚度为10μm以下的情况下),已知在对单侧保护偏振膜或使用了该单侧保护偏振膜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负载机械冲击时(包括起偏镜侧凸折而施加负荷的情况),会在起偏镜的吸收轴方向局部性地产生极细的缝隙(以下也称为纳米狭缝)。还已知,上述纳米狭缝的产生与偏振膜的尺寸并无关系。进一步还已知,在使用在起偏镜的两面具有透明保护膜的两侧保护偏振膜的情况下,不会产生上述纳米狭缝。另外,在起偏镜产生了贯穿裂纹的情况下,贯穿裂纹周边的应力将被释放,因此贯穿裂纹不会邻接地产生,但就纳米狭缝而言,已知不仅会单独地产生,而且会邻接地产生。另外还已知,贯穿裂纹具有沿着产生了裂纹的起偏镜的吸收轴方向延伸的进展性,但纳米狭缝不具有上述进展性。因此可知,上述纳米狭缝是在贯穿裂纹的产生得到了抑制的单侧保护偏振膜中,在减薄了起偏镜、并且将光学特性控制于给定范围的情况下产生的新的课题,是由与传统已知的上述贯穿裂纹不同的现象引发的课题。
另外,上述纳米狭缝是极细的,因此无法在常规的环境中检测出来。因此,即使在起偏镜上产生了纳米狭缝,也难以仅通过简单观察而根据漏光来确认到单侧保护偏振膜及使用了该单侧保护偏振膜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缺陷。即,通常是将单侧保护偏振膜制作成长条膜状、并利用自动光学检查而进行缺陷检查,但通过该缺陷检查是难以将纳米狭缝作为缺陷而检测出来的。还已知,上述由纳米狭缝引起的缺陷可以通过在将单侧保护偏振膜或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贴合于图像显示面板的玻璃基板等并置于加热环境中的情况下,纳米狭缝发生向宽度方向的扩展而检测到(例如,上述漏光的有无)。
因此,在起偏镜的厚度为10μm以下的单侧保护偏振膜或使用了该单侧保护偏振膜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中,不仅要抑制贯穿裂纹,还期望抑制由纳米狭缝引起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侧保护偏振膜,其是仅在起偏镜的单面具有透明保护膜的单侧保护偏振膜,其中,即使上述起偏镜具有给定的光学特性、且厚度为10μm以下,也能够抑制贯穿裂纹及由纳米狭缝引起的缺陷。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上述单侧保护偏振膜和粘合剂层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上述单侧保护偏振膜或上述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其连续制造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申请发明人等经过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利用下述单侧保护偏振膜、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等,可解决上述课题,进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单侧保护偏振膜,其是仅在起偏镜的单面具有透明保护膜的单侧保护偏振膜,其中,
上述起偏镜含有聚乙烯醇类树脂,其厚度为10μm以下,并且以由单体透射率T及偏振度P表示的光学特性满足下式的条件的方式构成:
P>-(100.929T-42.4-1)×100(其中,T<42.3)、或、
P≥99.9(其中,T≥42.3),
并且,在上述起偏镜的另一面具有厚度0.2μm以上的透明树脂层,该透明树脂层是含有聚乙烯醇类树脂的形成材料的形成物。
在上述单侧保护偏振膜中,优选上述透明树脂层的晶体熔化热为30mj/mg以上。
在上述单侧保护偏振膜中,优选上述透明树脂层的厚度低于3μm。
在上述单侧保护偏振膜中,优选上述聚乙烯醇类树脂的皂化度为99.0%以上、平均聚合度为1000以上。另外,在上述单侧保护偏振膜中,上述形成材料可以由不含固化性成分的材料形成。上述聚乙烯醇类树脂优选为聚乙烯醇树脂。
在上述单侧保护偏振膜中,优选上述起偏镜含有相对于起偏镜总量为25重量%以下的硼酸。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其具有上述单侧保护偏振膜、及粘合剂层。
上述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可以以在上述单侧保护偏振膜的透明树脂层上设置有上述粘合剂层的方式使用。另外,上述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可以以在上述单侧保护偏振膜的透明保护膜上设置有上述粘合剂层的方式使用。另外,在上述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粘合剂层上可以设置隔膜。设置有隔膜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可以以卷绕体的形式使用。
另外,本发明涉及具有上述单侧保护偏振膜或上述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图像显示装置。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显示装置的连续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工序:将从上述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卷绕体连续抽出、并利用上述隔膜运送的上述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通过上述粘合剂层而连续地贴合于图像显示面板的表面。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单侧保护偏振膜及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使用了厚度10μm以下的起偏镜,是经过了薄型化的偏振膜。另外,与起偏镜的厚度大的情况相比,上述厚度10μm以下的薄型起偏镜的由于热冲击而施加于起偏镜的收缩应力的变化小,因此能够抑制贯穿裂纹的产生。
另一方面,具有给定光学特性的薄型起偏镜容易在起偏镜上产生纳米狭缝。纳米狭缝被认为是在单侧保护偏振膜的制造工序、在单侧保护偏振膜上设置粘合剂层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制造工序、制造了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之后的各种工序中,在对上述单侧保护偏振膜或使用了该单侧保护偏振膜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负载机械冲击时产生的,被设想是基于与由于热冲击而产生的贯穿裂纹不同的机理而产生的。另外,由上述纳米狭缝引起的缺陷可以通过在将单侧保护偏振膜或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贴合于图像显示面板的玻璃基板等并置于加热环境中的情况下,纳米狭缝发生向宽度方向的扩展而检测到(例如,上述漏光的有无)。
在本发明的单侧保护偏振膜及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中,通过在起偏镜的另一面(不具有透明保护膜的面)设置厚度为0.2μm以上的透明树脂层,可以抑制上述纳米狭缝的产生。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单侧保护偏振膜及使用了该单侧保护偏振膜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通过具有由含有聚乙烯醇类树脂的形成材料形成的厚度为0.2μm以上的透明树脂层,能够在满足薄型化的同时,抑制在起偏镜上产生的贯穿裂纹及纳米狭缝的产生。
另外,上述纳米狭缝是极细的,因此无法在通常的环境中检测出来。因此,即使在起偏镜上产生了纳米狭缝,也难以仅通过简单观察而根据漏光来确认到单侧保护偏振膜及使用了该单侧保护偏振膜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缺陷。还已知,上述由纳米狭缝引起的缺陷可以通过在将单侧保护偏振膜或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置于加热环境中的情况下,纳米狭缝发生向宽度方向的扩展而检测到(例如,上述漏光的有无)。根据上述透明树脂层,即使在设置透明树脂层之前的单侧保护偏振膜的状态的起偏镜上产生了上述纳米狭缝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这样的由于纳米狭缝向宽度方向扩展而引起的缺陷的产生。
另外,由于透明树脂层构成单侧保护偏振膜的一部分,因此尽管被期待即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或温水环境中也能保持偏振膜的偏振度的上述透明树脂层是由含有水溶性的聚乙烯醇类树脂作为主成分的形成材料形成的层,但通过将该透明树脂层的晶体熔化热控制在30mj/mg以上,能够在抑制贯穿裂纹及由纳米狭缝引起的缺陷的产生的同时,满足在高温高湿环境中的耐湿热性、在温水环境中的耐水性。
为了将上述透明树脂层的晶体熔化热控制在30mj/mg以上,例如,作为聚乙烯醇类树脂,可以使用皂化度为99.0%以上、平均聚合度为1000以上的聚乙烯醇类树脂。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单侧保护偏振膜的剖面简图的一例。
[图2]本发明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剖面简图的一例。
[图3]将在起偏镜上产生的纳米狭缝和贯穿裂纹加以对比的示意图的一例。
[图4]单侧保护偏振膜的剖面图的照片的一例,示出了纳米狭缝的产生的有无、以及在产生了纳米狭缝的情况下由于透明树脂层的有无所带来的由加热引起的纳米狭缝的扩张的不同。
[图5]对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涉及纳米狭缝的评价项目进行说明的简图。
[图6]对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涉及纳米狭缝的评价项目进行说明的简图。
[图7]示出了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评价中涉及的由纳米狭缝引发的裂纹的照片的一例。
[图8]示出了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评价中涉及的贯穿裂纹的进展的照片的一例。
[图9]图像显示装置的连续制造系统的剖面简图的一例。
符号说明
1 起偏镜
2 透明保护膜
3 透明树脂层(以聚乙烯醇类树脂为主成分)
4 粘合剂层
5、5a、5b 隔膜
6、6a、6b 表面保护膜
10 单侧保护偏振膜
11 单侧保护偏振膜(带透明树脂层)
12 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
20a、20b 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卷绕体(卷)
21a、21b 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带表面保护膜)
100 图像显示装置的连续制造系统
101a、101b 偏振膜供给部
151a、151b 连续抽出部
152a、152b 切割部
153a、153b 剥离部
154a、154b 卷取部
201a、201b 贴合部
300 配置更换部
P 图像显示面板
X 图像显示面板的运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1、2对本发明的单侧保护偏振膜11及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12进行说明。单侧保护偏振膜10(没有透明树脂层3的情况)例如如图1所示那样仅在起偏镜1的单面具有透明保护膜2。虽未图示,起偏镜1和透明保护膜2是隔着粘接剂层、粘合剂层、下涂层(底涂层)等夹隔层而叠层的。另外,虽未图示,就单侧保护偏振膜10而言,可以在对透明保护膜2设置易粘接层、或实施活化处理之后,叠层该易粘接层和粘接剂层。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单侧保护偏振膜11(带透明树脂层3)在单侧保护偏振膜10的上述起偏镜1的另一面(不具有透明保护膜2的一面)(直接)设置有由含有聚乙烯醇类树脂的形成材料形成的透明树脂层3。
另外,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12具有单侧保护偏振膜(带透明树脂层)11和粘合剂层4。粘合剂层4在图2(A)中被设置于透明树脂层3的一侧,在图2(B)中被设置于透明保护膜2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12的粘合剂层4上可以设置隔膜5,在其相反侧,可以设置表面保护膜6。在图2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12中,示出了既设置有隔膜5又设置有表面保护膜6的情况。至少具有隔膜5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12(进一步具有表面保护膜6的偏振膜)可以制成卷绕体使用,如后面所述,对于例如从卷绕体连续抽出、并利用隔膜5运送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12,将其应用于通过粘合剂层4而贴合于图像显示面板的表面的方式(以下也称为“卷对板(roll-to-panel)方式”,典型的情况可参照日本专利第4406043号说明书)中是有利的。作为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从抑制贴合后显示面板的翘曲、抑制纳米狭缝的产生等的观点出发,优选图2(A)中记载的实施方式。表面保护膜6可以设置于单侧保护偏振膜10、单侧保护偏振膜(带透明树脂层)11。
图3是将在起偏镜上产生的纳米狭缝a和贯穿裂纹b进行对比的示意图。图3(A)中示出了在起偏镜1上产生的纳米狭缝a,图3(B)示出了在起偏镜1上产生的贯穿裂纹b。纳米狭缝a因机械冲击而产生,沿起偏镜1的吸收轴方向局部地产生的纳米狭缝a在最初产生时无法被确认到,但可根据在热环境中(例如,80℃、60℃,90%RH)在宽度方向上的扩展而确认。另一方面,纳米狭缝a被认为不具有沿起偏镜的吸收轴方向延伸的进展性。另外,上述纳米狭缝a的产生被认为与偏振膜的尺寸并无关系。纳米狭缝a不仅会单独地产生,而且有时也会邻接地产生。另一方面,贯穿裂纹b因热冲击(例如,热冲击试验)而产生。贯穿裂纹具有沿着产生了裂纹的起偏镜的吸收轴方向延伸的进展性。在产生了贯穿裂纹b的情况下,其周边的应力被释放,因此贯穿裂纹不会邻接地产生。
图4是涉及在起偏镜上产生的纳米狭缝a的产生和扩张、修复的单侧保护偏振膜10或带透明树脂层的单侧保护偏振膜11的剖面图的照片的一例。图4(A)是仅在起偏镜1的单面隔着粘接剂层2a而具有透明保护膜2的单侧保护偏振膜10,是未产生纳米狭缝的情况的一例。图4(B)是在单侧保护偏振膜10上产生了纳米狭缝a的情况的一例。图4(A)、(B)均为加热前。另外,图4(C)是对产生了纳米狭缝a的单侧保护偏振膜10进行加热之后的剖面图的照片的一例。由图4(C)可知,起偏镜1的纳米狭缝a由于加热而发生了扩张。另一方面,图4(D)是在产生了纳米狭缝a的单侧保护偏振膜10上形成有透明树脂层3(厚度1μm)的带透明树脂层的单侧保护偏振膜11的剖面图的照片的一例。由图4(D)可知,在起偏镜1上产生的纳米狭缝a通过透明树脂层3而被修复(a′)。另外,图4(E)是对形成有透明树脂层3(厚度1μm)的带透明树脂层的单侧保护偏振膜11进行加热之后的剖面图的照片的一例。由图4(E)可知,在加热后,被修复(a′)的纳米狭缝没有发生扩张。图4(F)是在产生了纳米狭缝a的单侧保护偏振膜10上形成有透明树脂层3′(厚度0.1μm)的带透明树脂层的单侧保护偏振膜11′的剖面图的照片的一例。由图4(F)可知,虽然设置了透明树脂层3′,但由于其厚度薄,因此起偏镜1的纳米狭缝a由于加热而发生了扩张。图4是相对于样品的吸收轴方向垂直地利用截面抛光仪、切片机进行剖面切削,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的结果。
<起偏镜>
在本发明中,使用厚度10μm以下的起偏镜。从薄型化及抑制贯穿裂纹的产生的观点出发,起偏镜的厚度优选为8μm以下、更优选为7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μm以下。另一方面,起偏镜的厚度优选为2μm以上、更优选为3μm以上。这样的薄型的起偏镜由于厚度不均少、视觉辨认性优异,并且尺寸变化少,因此相对于热冲击的耐久性优异。
起偏镜可采用使用了聚乙烯醇类树脂的起偏镜。作为起偏镜,可列举例如使碘、二色性染料这样的二色性物质吸附于聚乙烯醇类膜、部分缩甲醛化聚乙烯醇类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类部分皂化膜等亲水性高分子膜并进行单向拉伸而得到的膜、聚乙烯醇的脱水处理物、聚氯乙烯的脱盐酸处理物等多烯类取向膜等。这些中,优选由聚乙烯醇类膜和碘等二色性物质形成的起偏镜。
用碘对聚乙烯醇类膜染色并进行单向拉伸而成的起偏镜例如可通过将聚乙烯醇浸渍于碘的水溶液中来染色、并拉伸至原长的3~7倍而制作。根据需要,也可以包含硼酸、或硫酸锌、氯化锌等,还可以浸渍于碘化钾等的水溶液中。进一步,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在染色前将聚乙烯醇类膜浸渍于水中进行水洗。通过对聚乙烯醇类膜进行水洗,除了可以洗去聚乙烯醇类膜表面的污垢、抗粘连剂以外,还具有使聚乙烯醇类膜溶胀从而防止染色不均等不均的效果。拉伸可以在利用碘进行染色之后进行,也可以边染色边拉伸,另外还可以在进行拉伸之后利用碘进行染色。在硼酸、碘化钾等的水溶液或水浴中也可以进行拉伸。
从拉伸稳定性、光学耐久性方面出发,优选起偏镜含有硼酸。另外,从抑制贯穿裂纹及纳米狭缝的产生、抑制扩张的观点出发,相对于起偏镜总量,起偏镜中所含的硼酸含量优选为25重量%以下、更优选为20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8重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6重量%以下。起偏镜中所含的硼酸含量超过20重量%的情况下,即使在将起偏镜的厚度控制于10μm以下时,也会导致起偏镜的收缩应力升高、容易产生贯穿裂纹,因此不优选。另一方面,从起偏镜的拉伸稳定性、光学耐久性的观点出发,相对于起偏镜总量的硼酸含量优选为1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12重量%以上。
作为代表性的薄型的起偏镜,可列举在日本专利第4751486号说明书、日本专利第4751481号说明书、日本专利第4815544号说明书、日本专利第5048120号说明书、国际公开第2014/077599号小册子、国际公开第2014/077636号小册子等中记载的薄型起偏镜或由这些文献中记载的制造方法得到的薄型起偏镜。
上述起偏镜以由单体透射率T及偏振度P表示的光学特性满足下式的条件的方式构成:
P>-(100.929T-42.4-1)×100(其中,T<42.3)、或
P≥99.9(其中,T≥42.3)。
主要是,以满足上述条件的方式构成的起偏镜具有作为使用了大型显示元件的液晶电视用显示器所要求的性能。具体而言,对比度为1000:1以上且最大亮度为500cd/m2以上。作为其它用途,例如可贴合于有机EL显示装置的可视侧。
另一方面,以满足上述条件的方式构成的起偏镜由于构成其的高分子(例如聚乙烯醇类高分子)显示高取向性,因此与厚度为10μm以下相互结合,会使得与起偏镜的吸收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拉伸断裂应力显著变小。其结果,例如在偏振膜的制造过程中暴露于超过该拉伸断裂应力的机械冲击时,在起偏镜的吸收轴方向产生纳米狭缝的可能性极高。因此,本发明特别适用于采用了该起偏镜的单侧保护偏振膜(或使用了该起偏镜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
作为上述薄型起偏镜,在包括以叠层体的状态进行拉伸的工序和进行染色的工序的制法中,从能够拉伸至高倍率从而使偏光性能提高的观点出发,优选利用如日本专利第4751486号说明书、日本专利第4751481号说明书、日本专利4815544号说明书中记载的那样的包括在硼酸水溶液中进行拉伸的工序的制法而得到的薄型起偏镜,特别优选为通过记载于日本专利第4751481号说明书、日本专利4815544号说明书中的包括在硼酸水溶液中进行拉伸之前辅助性地进行气体氛围中拉伸的工序的制法而得到的薄型起偏镜。这些薄型起偏镜可通过包括将聚乙烯醇类树脂(以下也称为PVA类树脂)层和拉伸用树脂基材以叠层体的状态进行拉伸的工序、和进行染色的工序的制法而得到。如果是该制法,则即使PVA类树脂层较薄,由于被拉伸用树脂基材所支撑,也能够不产生由拉伸导致的断裂等不良情况而进行拉伸。
<透明保护膜>
作为构成上述透明保护膜的材料,优选为透明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水分阻隔性、各向同性等优异的材料。可列举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类聚合物、二乙酸纤维素、三乙酸纤维素等纤维素类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类聚合物、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等苯乙烯类聚合物、聚碳酸酯类聚合物等。另外,作为形成上述透明保护膜的聚合物的例子,还可列举:聚乙烯、聚丙烯、环系或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聚烯烃、乙烯-丙烯共聚物这样的聚烯烃类聚合物、氯乙烯类聚合物、尼龙、芳香族聚酰胺等酰胺类聚合物、酰亚胺类聚合物、砜类聚合物、聚醚砜类聚合物、聚醚醚酮类聚合物、聚苯硫醚类聚合物、乙烯醇类聚合物、偏氯乙烯类聚合物、乙烯醇缩丁醛类聚合物、芳酯类聚合物、聚甲醛类聚合物、环氧类聚合物、或上述聚合物的共混物等。
需要说明的是,透明保护膜中也可以包含1种以上任意适当的添加剂。作为添加剂,可列举例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剂、润滑剂、增塑剂、脱模剂、防着色剂、阻燃剂、成核剂、抗静电剂、颜料、着色剂等。透明保护膜中的上述热塑性树脂的含量优选为50~100重量%、更优选为50~99重量%、进一步优选为60~98重量%、特别优选为70~97重量%。透明保护膜中的上述热塑性树脂的含量为50重量%以下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充分显示出热塑性树脂所固有的高透明性等的隐患。
作为上述透明保护膜,也可以使用相位差膜、亮度增强膜、扩散膜等。作为相位差膜,可列举具有正面相位差为40nm以上和/或厚度方向相位差为80nm以上的相位差的相位差膜。正面相位差通常控制于40~200nm的范围,厚度方向相位差通常控制于80~300nm的范围。使用相位差膜作为透明保护膜的情况下,该相位差膜也作为起偏镜保护膜发挥功能,因此能够谋求薄型化。
作为相位差膜,可列举将热塑性树脂膜进行单向拉伸处理或双向拉伸处理而成的双折射性膜。上述拉伸的温度、拉伸倍率等可根据相位差值、膜的材料、厚度而适当设定。
透明保护膜的厚度可适当确定,但从强度、操作性等作业性、薄层性等方面出发,通常为1~500μm左右。特别优选为1~300μm、更优选为5~200μm、进一步优选为5~150μm、特别是在20~100μm的薄型的情况下尤其优选。
在上述透明保护膜的不与起偏镜粘接的一面(特别是图1的形态),可以设置硬涂层、防反射层、防粘附层、扩散层或防眩层等功能层。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硬涂层、防反射层、防粘附层、扩散层、防眩层等功能层除了可以设置为透明保护膜本身以外,也可以另外地设置成与透明保护膜不同的层。
<夹隔层>
上述透明保护膜和起偏镜可隔着粘接剂层、粘合剂层、下涂层(底涂层)等夹隔层而叠层。此时,优选利用夹隔层将两者以无空气间隙的方式叠层。
粘接剂层可利用粘接剂形成。粘接剂的种类没有特殊限制,可使用各种粘接剂。上述粘接剂层只要是在光学上透明的层则没有特殊限制,作为粘接剂,可使用水性、溶剂性、热熔性、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等各种形态的粘接剂,但优选为水性粘接剂或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
作为水性粘接剂,可列举异氰酸酯类粘接剂、聚乙烯醇类粘接剂、明胶类粘接剂、乙烯基系胶乳类、水性聚酯等。水性粘接剂通常以由水溶液形成的粘接剂的形式被使用,通常含有0.5~60重量%的固体成分。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是通过电子束、紫外线(自由基固化型、阳离子固化型)等活性能量射线来进行固化的粘接剂,可以以例如电子束固化型、紫外线固化型的形态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例如可使用自由基光固化型粘接剂。将自由基光固化型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作为紫外线固化型而使用的情况下,该粘接剂含有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及光聚合引发剂。
粘接剂的涂敷方式可根据粘接剂的粘度、目标的厚度而适当选择。作为涂敷方式的例子,可列举例如:逆向涂布器、凹版涂布器(直接、反向、或胶版)、棒式逆向涂布器、辊涂机、模涂机、绕线棒涂布器、棒涂机等。此外,涂敷可以适当采用浸渍方式等方式。
另外,上述粘接剂的涂敷使用水性粘接剂等的情况下,优选以使最终形成的粘接剂层的厚度达到30~300nm的方式进行。上述粘接剂层的厚度进一步优选为60~250nm。另一方面,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的情况下,优选以使上述粘接剂层的厚度达到0.1~200μm的方式进行。更优选为0.5~50μm,进一步优选为0.5~10μm。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起偏镜和透明保护膜的叠层时,可以在透明保护膜和粘接剂层之间设置易粘接层。易粘接层可利用例如具有聚酯骨架、聚醚骨架、聚碳酸酯骨架、聚氨酯骨架、有机硅类、聚酰胺骨架、聚酰亚胺骨架、聚乙烯醇骨架等的各种树脂形成。这些聚合物树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另外,在易粘接层的形成中,也可以加入其它添加剂。具体而言,可以进一步使用增粘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剂、耐热稳定剂等稳定剂等。
通常,将易粘接层预先设置于透明保护膜,并通过粘接剂层使该透明保护膜的易粘接层侧与起偏镜叠层。易粘接层的形成可通过将易粘接层的形成材料利用公知的技术涂敷于透明保护膜上并进行干燥来进行。对于易粘接层的形成材料,通常可以考虑到干燥后的厚度、涂敷的顺畅性等而将其制备成稀释至适当浓度的溶液。易粘接层的干燥后的厚度优选为0.01~5μm、更优选为0.02~2μm、进一步优选为0.05~1μm。需要说明的是,易粘接层可以设置多层,在该情况下,也优选使易粘接层的总厚度落在上述范围。
粘合剂层由粘合剂形成。作为粘合剂,可使用各种粘合剂,可列举例如:橡胶类粘合剂、丙烯酸类粘合剂、有机硅类粘合剂、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乙烯基烷基醚类粘合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类粘合剂、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纤维素类粘合剂等。可相应于上述粘合剂的种类而选择粘合性的基础聚合物。在上述粘合剂中,从光学透明性优异、显示出适宜的润湿性、凝聚性及粘接性这样的粘合特性、且耐候性、耐热性等优异方面出发,优选使用丙烯酸类粘合剂。
下涂层(底涂层)是为了使起偏镜和保护膜的密合性提高而形成的。作为构成底涂层的材料,只要是对基材膜和聚乙烯醇类树脂层这两者均发挥出一定程度的强密合力的材料则没有特殊限定。例如,可使用透明性、热稳定性、拉伸性等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等。作为热塑性树脂,可列举例如:丙烯酸类树脂、聚烯烃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乙烯醇类树脂、或它们的混合物。
<透明树脂层>
透明树脂层由含有聚乙烯醇类树脂的形成材料形成。形成透明树脂层的聚乙烯醇类树脂只要是“聚乙烯醇类树脂”即可,与起偏镜含有的聚乙烯醇类树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透明树脂层可以通过将上述形成材料涂布于例如起偏镜而形成。仅在起偏镜的单面具有透明保护膜的单侧保护偏振膜中,透明树脂层被设置于起偏镜的另一面(不具有透明保护膜的面)。上述单侧保护偏振膜在被贴合于图像显示面板之后,在操作时有时会被施加机械性冲击而使得起偏镜向着图像显示面板侧呈凸状地弯曲。此时,会由于应力集中于起偏镜的凸侧的前端、起偏镜发生破裂而形成纳米狭缝。在上述透明树脂层由包含聚乙烯醇树脂的形成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例如,可在起偏镜的凸侧形成透明树脂层。由于上述透明树脂层是由硼酸含量低的聚乙烯醇形成的层,因此,不易因应力、弯曲而发生破坏。即使应力集中于起偏镜的凸部,通过形成上述透明树脂层,也能够由透明树脂层来缓和应力,因此可以抑制起偏镜的纳米狭缝的产生。另外,使用聚乙烯醇类树脂作为透明树脂层时,在透明树脂层的形成过程中会由于起偏镜所含有的硼酸部分地渗出至透明树脂层而使得起偏镜中的硼酸含量降低,因此,起偏镜自身也不易产生纳米狭缝。如果透明树脂层的厚度为0.2μm以上,则如前面所述,能够有效地抑制由贴合于图像显示面板等之后的操作而引起的纳米狭缝的产生。上述透明树脂层的厚度优选为0.5μm以上、更优选为0.7μm以上。另一方面,如果透明树脂层过厚,则会导致光学可靠性和耐水性降低,因此优选透明树脂层的厚度低于3μm、更优选为2μm以下。另外,上述透明树脂层能够抑制在被置于加热环境中的情况下纳米狭缝向着宽度方向扩展。在起偏镜上产生的纳米狭缝是因机械冲击而产生的,在热环境中纳米狭缝会倾向于向着宽度方向扩展,但对于由上述含有聚乙烯醇类树脂的形成材料形成的透明树脂层而言,即使在热环境中也能够保持透明树脂层的机械性保持能力、抑制纳米狭缝向着宽度方向扩展。
另外,透明树脂层的晶体熔化热优选被控制于30mj/mg以上。透明树脂层由以水溶性的聚乙烯醇类树脂为主成分的形成材料形成,但通过将透明树脂层的晶体熔化热控制在30mj/mg以上,能够满足透明树脂层的耐湿热性、耐水性。上述透明树脂层的晶体熔化热是基于实施例的记载而测定的值。上述透明树脂层的晶体熔化热优选为40mj/mg以上、更优选为50mj/mg以上。透明树脂层的晶体熔化热可根据聚乙烯醇类树脂的种类、聚乙烯醇类树脂的皂化度、聚合度、以及能够用于形成材料的固化性成分(交联剂等的使用比例、配合的有无)等来进行调整。
作为上述聚乙烯醇类树脂,可列举例如聚乙烯醇。聚乙烯醇可通过将聚乙酸乙烯酯进行皂化而得到。另外,作为聚乙烯醇类树脂,可列举乙酸乙烯酯和具有共聚性的单体的共聚物的皂化物。上述具有共聚性的单体为乙烯的情况下,可得到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另外,作为上述具有共聚性的单体,可列举:马来酸(酐)、富马酸、巴豆酸、衣康酸、(甲基)丙烯酸等不饱和羧酸及其酯类;乙烯、丙烯等α-烯烃、(甲基)烯丙基磺酸(钠)、(马来酸单烷基酯)磺酸钠、马来酸烷基酯二磺酸钠、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烷基磺酸碱金属盐、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吡咯烷酮衍生物等。这些聚乙烯醇类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从将上述透明树脂层的晶体熔化热控制于30mj/mg以上、从而使其满足耐湿热性、耐水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将聚乙酸乙烯酯皂化而得到的聚乙烯醇。
可使用皂化度例如为88%以上的上述聚乙烯醇类树脂,优选使用皂化度为95%以上的上述聚乙烯醇类树脂。从将上述透明树脂层的晶体熔化热控制于30mj/mg以上、从而使其满足耐湿热性、耐水性的观点出发,皂化度更优选为99%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9.7%以上。皂化度表示的是在可以通过皂化而转变为乙烯醇单元的单元中实际被皂化为乙烯醇单元的单元的比例,残基为乙烯酯单元。皂化度可以基于JIS K 6726-1994而求出。
可使用平均聚合度例如为500以上的上述聚乙烯醇类树脂,但从将上述透明树脂层的晶体熔化热控制于30mj/mg以上、从而使其满足耐湿热性、耐水性的观点出发,平均聚合度优选为1000以上、更优选为15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00以上。聚乙烯醇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可基于JIS-K6726而测定。
另外,作为上述聚乙烯醇类树脂,可以使用上述聚乙烯醇或其共聚物的侧链具有亲水性的官能团的改性聚乙烯醇类树脂。作为上述亲水性的官能团,可列举例如乙酰乙酰基、羰基等。此外,可以使用对聚乙烯醇类树脂进行缩醛化、氨基甲酸酯化、醚化、接枝化、磷酸酯化等而得到的改性聚乙烯醇。
本发明的透明树脂层由含有上述聚乙烯醇类树脂作为主成分的形成材料形成,但在上述形成材料中,可以含有固化性成分(交联剂)等。透明树脂层或形成材料(固体成分)中的聚乙烯醇类树脂的比例优选为8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9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重量%以上。但从容易将透明树脂层的晶体熔化热控制于30mj/mg以上的观点出发,优选在上述形成材料中不含有固化性成分(交联剂)。
作为交联剂,可以使用具有至少2个与聚乙烯醇类树脂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团的化合物。可列举例如:乙二胺、三亚乙基二胺、六亚甲基二胺等具有2个亚烷基和氨基的亚烷基二胺类;甲苯二异氰酸酯、氢化甲苯二异氰酸酯、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加成物、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亚甲基双(4-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及它们的酮肟封闭物或酚封闭物等异氰酸酯类;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甘油二缩水甘油基或甘油三缩水甘油基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基醚、二缩水甘油基苯胺、二缩水甘油基胺等环氧类;甲醛、乙醛、丙醛、丁醛等一元醛类;乙二醛、丙二醛、丁二醛、戊二醛、顺丁烯二醛、苯二甲醛等二元醛类;羟甲基脲、羟甲基三聚氰胺、烷基化羟甲基脲、烷基化羟甲基化三聚氰胺、甲基胍胺、苯代三聚氰胺与甲醛的缩合物等氨基-甲醛树脂;己二酸二酰肼、乙二酸二酰肼、丙二酸二酰肼、丁二酸二酰肼、戊二酸二酰肼、间苯二甲酸二酰肼、癸二酸二酰肼、马来酸二酰肼、富马酸二酰肼、衣康酸二酰肼等二羧酸二酰肼;1,2-二肼基乙烷(ethylene-1,2-dihydrazine)、1,3-二肼基丙烷(propylene-1,3-dihydrazine)、1,4-二肼基丁烷(butylene-1,4-dihydrazine)等水溶性二肼。这些交联剂中,优选氨基-甲醛树脂、水溶性二肼。作为氨基-甲醛树脂,优选具有羟甲基的化合物。其中,特别优选为作为具有羟甲基的化合物的、羟甲基三聚氰胺。
从提高耐水性的观点出发,可以使用上述固化性成分(交联剂),其比例相对于聚乙烯醇类树脂100重量份,优选为2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0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重量份以下。
上述形成材料可制备成使上述聚乙烯醇类树脂溶解于溶剂而成的溶液。作为溶剂,可列举例如:水、二甲亚砜、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各种二醇类、醇类、乙二胺、二亚乙基三胺等胺类。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这些溶剂中,优选制备成使用水作为溶剂的水溶液而使用。上述形成材料(例如水溶液)中的上述聚乙烯醇类树脂的浓度没有特殊限制,但如果考虑到涂敷性、放置稳定性等,则为0.1~15重量%、优选为0.5~10重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形成材料(例如水溶液)中,作为添加剂,可列举例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等。作为增塑剂,可列举例如乙二醇、甘油等多元醇。作为表面活性剂,可列举例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进一步,还可以配合硅烷偶联剂、钛偶联剂等偶联剂、各种增稠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剂、耐热稳定剂、耐水解稳定剂等稳定剂等。
上述透明树脂层可以通过将上述形成材料涂布于起偏镜的另一面(不具有透明保护膜的面)并进行干燥而形成。上述形成材料的涂布以使干燥后的厚度达到0.2μm以上的方式进行。涂布操作没有特殊限制,可采用任意适当的方法。例如,可采用辊涂法、旋涂法、绕线式棒涂法、浸涂法、模涂法、淋涂法、喷涂法、刮涂法(刮刀式涂布法等)等各种方法。
<粘合剂层>
形成粘合剂层时可使用适宜的粘合剂,对于其种类没有特殊限制。作为粘合剂,可列举:橡胶类粘合剂、丙烯酸类粘合剂、有机硅类粘合剂、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乙烯基烷基醚类粘合剂、聚乙烯醇类粘合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类粘合剂、聚丙烯酰胺类粘合剂、纤维素类粘合剂等。
这些粘合剂中,可优选使用光学透明性优异、显示出适宜的润湿性、凝聚性及粘接性这样的粘合特性、且耐候性、耐热性等优异的粘合剂。作为显示出这样的特征的粘合剂,可优选使用丙烯酸类粘合剂。
作为形成粘合剂层的方法,可利用如下的方法制作:例如,将上述粘合剂涂布于经过了剥离处理的隔膜等,在干燥除去聚合溶剂等而形成粘合剂层之后,在图2(A)的方式中转印至起偏镜(或在图2(B)的方式中转印至透明保护膜)的方法;或者,在图2(A)的方式中在起偏镜(或在图2(B)的方式中转印至透明保护膜)上涂布上述粘合剂,干燥除去聚合溶剂等而在起偏镜上形成粘合剂层的方法;等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涂布粘合剂时,也可以适当地新加入聚合溶剂以外的一种以上溶剂。
作为经过了剥离处理的隔膜,可优选使用有机硅剥离衬。在将本发明的粘合剂涂布于这样的衬垫上并使其干燥而形成粘合剂层的工序中,作为使粘合剂干燥的方法,可根据目的而适当地采用适宜的方法。优选采用对上述涂布膜进行加热干燥的方法。加热干燥温度优选为40℃~200℃、进一步优选为50℃~180℃、特别优选为70℃~170℃。通过使加热温度在上述的范围,可以获得具有优异粘合特性的粘合剂。
干燥时间可适当地采用适宜的时间。上述干燥时间优选为5秒钟~2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5秒钟~10分钟、特别优选为10秒钟~5分钟。
作为粘合剂层的形成方法,可采用各种方法。具体可列举例如:辊涂法、辊舐涂布法、凹版涂布法、反向涂布法、辊刷法、喷涂法、浸渍辊涂法、棒涂法、刮涂法、气刀涂布法、淋涂法、模唇涂布法、利用模涂机等的挤出涂布法等方法。
粘合剂层的厚度没有特殊限制,例如为1~100μm左右。优选为2~50μm、更优选为2~40μm、进一步优选为5~35μm。
在上述粘合剂层露出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经过了剥离处理的片(隔膜)保护粘合剂层直到实际使用为止。
作为隔膜的构成材料,可列举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膜等塑料膜、纸、布、无纺布等多孔性材料、网、发泡片、金属箔、及它们的层压体等适宜的薄片物等,但从表面平滑性优异的方面出发,优选使用塑料膜。
作为该塑料膜,只要是能够保护上述粘合剂层的膜则没有特殊限定,可列举例如: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丁烯膜、聚丁二烯膜、聚甲基戊烯膜、聚氯乙烯膜、氯乙烯共聚物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膜、聚氨酯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膜等。
上述隔膜的厚度通常为5~200μm、优选为5~100μm左右。还可以根据需要采用有机硅类、氟类、长链烷基类或脂肪酸酰胺类的脱模剂、二氧化硅粉等对上述隔膜进行脱模及防污处理、或者对上述隔膜进行涂布型、混入型、蒸镀型等的防静电处理。特别是,可以通过对上述隔膜的表面适当进行有机硅处理、长链烷基处理、氟处理等剥离处理而进一步提高相对于上述粘合剂层的剥离性。
<表面保护膜>
可以在单侧保护偏振膜、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上设置表面保护膜。表面保护膜通常具有基材膜及粘合剂层,并借助该粘合剂层而保护起偏镜。
作为表面保护膜的基材膜,从检查性、管理性等观点出发,可选择具有各向同性或接近于各向同性的膜材料。作为其膜材料,可列举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聚酯类树脂、纤维素类树脂、乙酸酯类树脂、聚醚砜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聚烯烃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这样的透明的聚合物。这些材料中,优选聚酯类树脂。基材膜也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的膜材料的层压体,另外,还可以使用上述膜的拉伸物。基材膜的厚度通常为500μm以下、优选为10~200μm。
作为形成表面保护膜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剂,可适当选择使用以(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有机硅类聚合物、聚酯、聚氨酯、聚酰胺、聚醚、氟类、橡胶类等聚合物为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从透明性、耐候性、耐热性等观点出发,优选以丙烯酸类聚合物为基础聚合物的丙烯酸类粘合剂。粘合剂层的厚度(干燥膜厚)可以根据所需要的粘合力来确定。通常为1~100μm左右、优选为5~50μm。
需要说明的是,在表面保护膜中,可以在基材膜的与设置有粘合剂层的面相反的一面,利用经过了有机硅处理、长链烷基处理、氟处理等的低粘接性材料来设置剥离处理层。
<其它光学层>
本发明的单侧保护偏振膜、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可以在实际使用时制成与其它光学层叠层的光学膜而使用。关于该光学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1层或2层以上的例如反射板、半透过板、相位差板(包括1/2波片、1/4波片等)、视角补偿膜等有时被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形成的光学层。特别是,优选在本发明的单侧保护偏振膜上进一步叠层反射板或半透过反射板而成的反射型偏振膜或半透过型偏振膜、在偏振膜上进一步叠层相位差板而成的椭圆偏振膜或圆偏振膜、在偏振膜上进一步叠层视角补偿膜而成的宽视场角偏振膜、或在偏振膜上进一步叠层亮度增强膜而成的偏振膜。
在单侧保护偏振膜、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上叠层上述光学层而成的光学膜也可以采用在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制造过程中依次分别进行叠层的方式来形成,但在预先叠层而制成光学膜时,具有品质的稳定性、组装作业等优异、能够使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制造工序改善的优点。叠层可采用粘合剂层等适当的粘接方式。在进行上述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其它光学膜的粘接时,它们的光学轴可以根据目标的相位差特性等而形成为适宜的配置角度。
本发明的单侧保护偏振膜、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或光学膜可优选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等各种图像显示装置的形成等。液晶显示装置的形成可基于现有的方式而进行。即,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可通过将液晶单元和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或光学膜、以及根据需要而使用的照明系统等构成部件适当地组装并导入驱动电路等而形成,但在本发明中,除了使用了本发明的单侧保护偏振膜、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或光学膜这点以外,并没有特殊限定,可按照现有的方式来形成。对于液晶单元,也可以使用例如IPS型、VA型等任意类型的液晶单元,但特别优选IPS型。
可以形成在液晶单元的单侧或两侧配置有单侧保护偏振膜、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或光学膜的液晶显示装置、在照明系统中使用了背光灯或反射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等适宜的液晶显示装置。此时,本发明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或光学膜可以设置于液晶单元的单侧或两侧。在两侧设置单侧保护偏振膜、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或光学膜的情况下,它们可以是相同的材料,也可以是不同的材料。进一步,在形成液晶显示装置时,可以在适当的位置配置1层或2层以上的例如扩散板、防眩层、防反射膜、保护板、棱镜阵列、透镜阵列片、光扩散板、背光灯等适宜的部件。
<图像显示装置的连续制造方法>
上述的图像显示装置优选通过包括将从本发明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卷绕体(卷)连续抽出、并利用上述隔膜运送的上述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通过上述粘合剂层而连续地贴合于图像显示面板的表面的工序的连续制造方法(卷对板(roll-to-panel)方式)来制造。本发明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是非常薄的膜,因此在利用切割(单张切割)成片状并一片一片地贴合于图像显示面板的方式(也称为“片对板(sheet-to-panel)方式”)时,片的运送、对显示面板贴合时的操作困难,在这些过程中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片)受到大的机械性冲击(例如,基于吸附的挠曲等)的风险增高。为了降低这样的风险,需要另外地采取例如使用基材膜的厚度为50μm以上较厚的表面保护膜等的对策。另一方面,如果利用卷对板(roll-to-panel)方式,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无需切割(单张切割)成片状,可通过连续状的隔膜而稳定地从卷运送至图像显示面板、并保持该状态贴合于图像显示面板,因此无需使用较厚的表面保护膜,可大幅降低上述风险。其结果,能够高速连续地生产出不仅透明树脂层形成前的因产生纳米狭缝而引起的缺陷得到有效抑制、透明树脂层形成后的因产生纳米狭缝而引起的缺陷也得到有效抑制的图像显示装置。
图9是示出了采用卷对板(roll-to-panel)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连续制造系统的一例的简图。
如图9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的连续制造系统100包含:运送液晶显示面板P的一系列运送部X、第1偏振膜供给部101a、第1贴合部201a、第2偏振膜供给部101b、及第2贴合部201b。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第1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卷绕体(第1卷)20a及第2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卷绕体(第2卷)20b,使用的是沿长度方向具有吸收轴、且图2(A)中记载的形式的偏振膜的卷绕体。
(运送部)
运送部X运送液晶显示面板P。运送部X可具有多个运送辊及吸附板等而构成。运送部X包含在第1贴合部201a和第2贴合部201b之间相对于液晶显示面板P的运送方向而更换液晶显示面板P的长边与短边的配置关系的配置更换部(例如,使液晶显示面板P进行90°水平旋转)300。由此,可以使第1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21a及第2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21b相对于液晶显示面板P以正交尼科尔的关系贴合。
(第1偏振膜供给部)
第1偏振膜供给部101a将从第1卷20a连续抽出、并利用隔膜5a运送的第1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表面保护膜付)21a连续地供给至第1贴合部201a。第1偏振膜供给部101a具有:第1连续抽出部151a、第1切割部152a、第1剥离部153a、第1卷取部154a、及多个运送辊部、张力调节辊(dancer roll)等储能部等。
第1连续抽出部151a具有设置第1卷20a的连续抽出轴,从第1卷20a连续抽出设置有隔膜5a的带状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21a。
第1切割部152a具有切刀、激光装置等切割机构及吸附机构。第1切割部152a将带状的第1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21a以给定长度沿宽度方向进行切割并残留隔膜5a。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第1卷20a,在使用了在隔膜5a上叠层有以给定长度沿宽度方向形成有多根切入线的带状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21a的卷(刻入有切痕的光学膜卷)的情况下,不需要第1切割部152a(关于后述的第2切割部152b也同样)。
第1剥离部153a通过以隔膜5a为内侧进行卷起而将第1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21a从隔膜5a上剥离。作为第1剥离部153a,可列举楔型构件、辊等。
第1卷取部154a对剥离了第1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21a后的隔膜5a进行卷取。第1卷取部154a具有设置用于卷取隔膜5a的卷的卷轴。
(第1贴合部)
第1贴合部201a将利用第1剥离部153a剥离得到的第1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21a隔着第1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21a的粘合剂层而连续地贴合于利用运送部X运送的液晶显示面板P(第1贴合工序)。第1贴合部81具有一对贴合辊而构成,贴合辊中的至少一者由驱动辊构成。
(第2偏振膜供给部)
第2偏振膜供给部101b将从第2卷20b连续抽出、并利用隔膜5b运送的第2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表面保护膜付)21b连续地贴合于第2贴合部201b。第2偏振膜供给部101b具有:第2连续抽出部151b、第2切割部152b、第2剥离部153b、第2卷取部154b、及多个运送辊部、张力调节辊等储能部等。需要说明的是,第2连续抽出部151b、第2切割部152b、第2剥离部153b、第2卷取部154b分别具有与第1连续抽出部151a、第1切割部152a、第1剥离部153a、第1卷取部154a同样的构成及功能。
(第2贴合部)
第2贴合部201b将利用第2剥离部153b剥离得到的第2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21b隔着第2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21b的粘合剂层而连续地贴合于利用运送部X运送的液晶显示面板P(第2贴合工序)。第2贴合部201b具有一对贴合辊而构成,贴合辊中的至少一者由驱动辊构成。
实施例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以下所示的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各例中的份及%均为重量基准。以下,没有特别规定的室温放置条件全部为23℃、65%RH。
<单侧保护偏振膜A>
(起偏镜A0的制作)
对吸水率为0.75%、Tg为75℃的非晶性的间苯二甲酸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IPA共聚PET)膜(厚度:100μm)基材的单面实施电晕处理,并对该电晕处理面于25℃涂布以9:1的比例包含聚乙烯醇(聚合度4200、皂化度99.2摩尔%)及乙酰乙酰基改性PVA(聚合度1200、乙酰乙酰基改性度4.6%、皂化度99.0摩尔%以上、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GOHSEFIMER Z200”)的水溶液并进行干燥,形成了厚度11μm的PVA类树脂层,制作了叠层体。
将所得叠层体于120℃的烘箱内、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间进行了沿纵向(长度方向)拉伸至2.0倍的自由端单向拉伸(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处理)。
接着,将叠层体在液温30℃的不溶化浴(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配合硼酸4重量份而得到的硼酸水溶液)中浸渍了30秒钟(不溶化处理)。
接着,在液温30℃的染色液中,以使偏振片达到给定透射率的方式调整碘浓度、浸渍时间,同时进行了浸渍。本实施例中,在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配合碘0.2重量份、并配合碘化钾1.0重量份而得到的碘水溶液中浸渍了60秒钟(染色处理)。
接着,在液温30℃的交联浴(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配合碘化钾3重量份、并配合硼酸3重量份而得到的硼酸水溶液)中浸渍了30秒钟(交联处理)。
然后,将叠层体浸渍于液温70℃的硼酸水溶液(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配合硼酸4重量份、并配合碘化钾5重量份而得到的水溶液)中的同时,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间沿着纵向(长度方向)以使总拉伸倍率达到5.5倍的方式进行了单向拉伸(水溶液中拉伸处理)。
然后,将叠层体浸渍于液温30℃的清洗浴(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配合碘化钾4重量份而得到的水溶液)中(清洗处理)。
通过以上操作,得到了包含厚度5μm的起偏镜的光学膜叠层体。
(起偏镜A0~A8的制作)
在上述的起偏镜A0的制作中,将制造条件如表1所示地进行了变更,除此以外,与起偏镜A0的制作同样地,制作了起偏镜A1~A8。起偏镜A1~A8的厚度、光学特性(单体透射率、偏振度)、硼酸浓度如表1所示。
(透明保护膜的制作)
透明保护膜:对厚度40μm的具有内酯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树脂膜的易粘接处理面实施电晕处理后使用。
(应用于透明保护膜的粘接剂的制作)
将N-羟乙基丙烯酰胺(HEAA)40重量份、丙烯酰基吗啉(ACMO)60重量份及光引发剂“IRGACURE 819”(BASF公司制)3重量份混合,制备了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
(单侧保护偏振膜A的制作)
在上述光学膜叠层体的起偏镜A0~A8的表面以使固化后的粘接剂层的厚度达到0.5μm的方式涂布上述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同时贴合上述透明保护膜,然后,作为活性能量射线,照射紫外线,从而使粘接剂固化。紫外线照射使用了封入有镓的金属卤化物灯、照射装置:Fusion UV Systems公司制造的Light HAMMER10、阀:V阀、最大照度:1600mW/cm2、累积照射量1000/mJ/cm2(波长380~440nm),紫外线的照度使用Solatell公司制造的Sola-Check系统进行了测定。接着,将非晶性PET基材剥离,制作了使用薄型起偏镜的单侧保护偏振膜A0~A8。所得单侧保护偏振膜A0~A8的光学特性(单体透射率、偏振度)如表2所示。
<单侧保护偏振膜B>
(起偏镜B(厚度23μm的起偏镜)的制作)
将平均聚合度2400、皂化度99.9摩尔%的厚度75μm的聚乙烯醇膜在30℃的温水中浸渍60秒钟,使其溶胀。接着,浸渍于碘/碘化钾(重量比=0.5/8)的浓度0.3%的水溶液,在拉伸至3.5倍的同时使膜染色。然后,在65℃的硼酸酯水溶液中,以使总的拉伸倍率达到6倍的方式进行了拉伸。拉伸后,在40℃的烘箱中进行3分钟干燥,得到了PVA类起偏镜(厚度23μm)。
(单侧保护偏振膜B的制作)
在上述PVA类起偏镜的单面,与单侧保护偏振膜A同样地,借助上述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而贴合了上述透明保护膜。所得单侧保护偏振膜B的光学特性为:透射率42.8%、偏振度99.99%。
<单侧保护偏振膜C>
(起偏镜C的制作)
对吸水率为0.75%、Tg为75℃的非晶性的间苯二甲酸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IPA共聚PET)膜(厚度:130μm)基材的单面实施电晕处理,并对该电晕处理面于25℃涂布以9:1的比例包含聚乙烯醇(聚合度4200、皂化度99.2摩尔%)及乙酰乙酰基改性PVA(聚合度1200、乙酰乙酰基改性度4.6%、皂化度99.0摩尔%以上、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GOHSEFIMER Z200”)的水溶液并进行干燥,形成了厚度11μm的PVA类树脂层,制作了叠层体。
使用同步双向拉伸机、于110℃对所得叠层体进行了沿第1方向(MD)收缩30%的同时沿第2方向(TD)拉伸至5.0倍的气体氛围中拉伸(拉伸处理)。
接着,将叠层体在25℃的碘水溶液(碘浓度:0.2重量%、碘化钾浓度:1.4重量%)中浸渍了40秒钟(染色处理)。
将染色后的叠层体在60℃的硼酸水溶液(硼酸浓度:5重量%、碘化钾浓度:5重量%)中浸渍了80秒钟(交联处理)。
交联处理后,使叠层体在25℃的碘化钾水溶液(碘化钾浓度:5重量%)中浸渍了20秒钟(清洗处理)。
通过以上操作,得到了包含厚度3μm的起偏镜的光学膜叠层体。
(单侧保护偏振膜的制作)
在叠层体的起偏镜侧借助乙烯醇类粘接剂而贴合了保护膜(厚度:40μm、FUJIFILM株式会社制、商品名“Z-TAC ZRD40SL”)。接着,将非晶性PET基材剥离,制作了使用薄型起偏镜的单侧保护偏振膜C。所得单侧保护偏振膜C的光学特性为:透射率38.4%、偏振度99.99%。
<单侧保护偏振膜D的制作>
(起偏镜D(厚度12μm的起偏镜)的制作)
将平均聚合度2400、皂化度99.9摩尔%的厚度30μm的聚乙烯醇膜在30℃的温水中浸渍60秒钟,使其溶胀。接着,浸渍于碘/碘化钾(重量比=0.5/8)的浓度0.3%的水溶液,在拉伸至3.5倍的同时使膜染色。然后,在65℃的硼酸酯水溶液中,以使总拉伸倍率达到6倍的方式进行了拉伸。拉伸后,在40℃的烘箱中进行3分钟干燥,得到了PVA类起偏镜。所得起偏镜的厚度为12μm。
(单侧保护偏振膜D的制作)
在上述PVA类起偏镜的单面,与单侧保护偏振膜A同样地,借助上述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而贴合了上述透明保护膜。所得单侧保护偏振膜D的光学特性为:透射率42.8%、偏振度99.99%。
<透明树脂层的形成材料>
(聚乙烯醇类形成材料A)
将聚合度2500、皂化度99.0摩尔%的聚乙烯醇树脂(JAPAN VAM&POVAL株式会社制、商品名:JC-25)溶解于纯水,制备了固体成分浓度4重量%的水溶液。
(聚乙烯醇类形成材料B)
将聚合度2500、皂化度99.7摩尔%的聚乙烯醇树脂(JAPAN VAM&POVAL株式会社制、商品名:JC-25H)溶解于纯水,制备了固体成分浓度4重量%的水溶液。
(聚乙烯醇类形成材料C)
将聚合度1700、皂化度99.0摩尔%的聚乙烯醇树脂(JAPAN VAM&POVAL株式会社制、商品名:JC-17)溶解于纯水,制备了固体成分浓度4重量%的水溶液。
(聚乙烯醇类形成材料D)
将聚合度1000、皂化度99.0摩尔%的聚乙烯醇树脂(JAPAN VAM&POVAL株式会社制、商品名:JC-10)溶解于纯水,制备了固体成分浓度4重量%的水溶液。
(聚乙烯醇类形成材料E)
将聚合度500、皂化度99.0摩尔%的聚乙烯醇树脂(JAPAN VAM&POVAL株式会社制、商品名:JC-05)溶解于纯水,制备了固体成分浓度4重量%的水溶液。
(聚乙烯醇类形成材料F)
将聚合度2500、皂化度98.0摩尔%的聚乙烯醇树脂(JAPAN VAM&POVAL株式会社制、商品名:JF-2500)溶解于纯水,制备了固体成分浓度4重量%的水溶液。
(聚乙烯醇类形成材料G)
将聚合度2500、皂化度96.0摩尔%的聚乙烯醇树脂(JAPAN VAM&POVAL株式会社制、商品名:JM-2500)溶解于纯水,制备了固体成分浓度4重量%的水溶液。
(聚乙烯醇类形成材料H)
将乙酰乙酰基改性PVA(聚合度1200、乙酰乙酰基改性度4.6%、皂化度99.0摩尔%、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GOHSEFIMER Z200”))溶解于纯水,制备了固体成分浓度4重量%的水溶液。
(聚乙烯醇类形成材料I)
将乙酰乙酰基改性PVA(聚合度1200、乙酰乙酰基改性度4.6%、皂化度99.0摩尔%、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GOHSEFIMER Z200”))100份和羟甲基三聚氰胺(DIC株式会社制、商品名“WATERSOL:S-695”)5份溶解于纯水,制备了固体成分浓度4重量%的水溶液。
(聚乙烯醇类形成材料J)
将乙酰乙酰基改性PVA(聚合度1200、乙酰乙酰基改性度4.6%、皂化度99.0摩尔%、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GOHSEFIMER Z200”))100份和羟甲基三聚氰胺(DIC株式会社制、商品名“WATERSOL:S-695”)20份溶解于纯水,制备了固体成分浓度4重量%的水溶液。
(聚乙烯醇类形成材料K)
将羰基改性聚乙烯醇树脂(JAPAN VAM&POVAL株式会社制、商品名“DC-17”))溶解于纯水,制备了固体成分浓度4重量%的水溶液。
(聚乙烯醇类形成材料L)
将羰基改性聚乙烯醇树脂(JAPAN VAM&POVAL株式会社制、商品名“DC-17”))100份和二肼(己二酸二酰肼)10份溶解于纯水,制备了固体成分浓度4重量%的水溶液。
(聚乙烯醇类形成材料M)
将聚合度2000、皂化度99.4摩尔%的聚乙烯醇树脂(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H-20”)溶解于纯水,制备了固体成分浓度4重量%的水溶液。
(聚乙烯醇类形成材料N)
将聚合度1700、皂化度97.0摩尔%的聚乙烯醇树脂(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AH-17”)溶解于纯水,制备了固体成分浓度4重量%的水溶液。
(聚乙烯醇类形成材料O)
将聚合度1700、皂化度99.0摩尔%的聚乙烯醇树脂(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制、商品名“PVA117”)溶解于纯水,制备了固体成分浓度4重量%的水溶液。
(聚乙烯醇类形成材料P)
将聚合度4000、皂化度99.0摩尔%的聚乙烯醇树脂(JAPAN VAM&POVAL株式会社制、商品名:JC-40)溶解于纯水,制备了固体成分浓度4重量%的水溶液。
(聚乙烯醇类形成材料Q)
将聚合度1700、皂化度96.0摩尔%的聚乙烯醇树脂(JAPAN VAM&POVAL株式会社制、商品名:JM-17)溶解于纯水,制备了固体成分浓度4重量%的水溶液。
(聚乙烯醇类形成材料R)
将聚合度1400、皂化度88.0摩尔%的聚乙烯醇树脂(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GM-14”)溶解于纯水,制备了固体成分浓度4重量%的水溶液。
(聚乙烯醇类形成材料S)
将聚合度1300、皂化度93.0摩尔%的聚乙烯醇树脂(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制、商品名“PVA613”)溶解于纯水,制备了固体成分浓度4重量%的水溶液。
(聚乙烯醇类形成材料T)
将聚合度1700、皂化度94.5摩尔%的聚乙烯醇树脂(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制、商品名“PVA617”)溶解于纯水,制备了固体成分浓度4重量%的水溶液。
(聚乙烯醇类形成材料U)
将聚合度3300、皂化度94.0摩尔%的聚乙烯醇树脂(JAPAN VAM&POVAL株式会社制、商品名:JM-33)溶解于纯水,制备了固体成分浓度4重量%的水溶液。
(聚乙烯醇类形成材料V)
将聚合度500、皂化度94.5摩尔%的聚乙烯醇树脂(JAPAN VAM&POVAL株式会社制、商品名:JT-05)溶解于纯水,制备了固体成分浓度4重量%的水溶液。
<粘合剂层的形成>
在配备有冷凝管、氮气导入管、温度计及搅拌装置的反应容器中,连同乙酸乙酯一起加入丙烯酸丁酯100份、丙烯酸3份、丙烯酸2-羟基乙酯0.1份及2,2′-偶氮二异丁腈0.3份,制备了溶液。接着,边向该溶液中鼓入氮气边进行搅拌,于55℃进行了8小时反应,得到了含有重均分子量220万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溶液。进一步,向含有该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溶液中加入乙酸乙酯,得到了将固体成分浓度调整为30%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
相对于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的固体成分100份,依次配合作为交联剂的0.5份的以具有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为主成分的交联剂(日本聚氨酯株式会社制、商品名“Coronate L”)、和作为硅烷偶联剂的0.075份的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KMB-403”),制备了粘合剂溶液。将上述粘合剂溶液涂布于经过了剥离处理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厚度38μm)形成的脱模片(隔膜)的表面、并使干燥后的厚度为25μm,进行干燥,形成了粘合剂层。
实施例1
<制作带透明树脂层的单侧保护偏振膜>
在上述单侧保护偏振膜A的起偏镜的一面(未设置透明保护膜的起偏镜面),使用绕线式棒涂器涂布调整为25℃的上述形成材料A、并使干燥后的厚度达到1μm,然后,于60℃进行1分钟热风干燥,制作了带透明树脂层的单侧保护偏振膜。
<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制作>
接着,将形成于上述脱模片(隔膜)的剥离处理面的粘合剂层与形成于单侧保护偏振膜的透明树脂层贴合,制作了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
实施例2~33、比较例1~7
在实施例1中,将单侧保护偏振膜的种类、透明树脂层的厚度、用作形成材料的聚乙烯醇类树脂的种类、交联剂的配合(交联剂的配合份是相对于聚乙烯醇类树脂100份的值)的有无如表2所示地进行了变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单侧保护偏振膜、带透明树脂层的单侧保护偏振膜及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
对上述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进行了下述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起偏镜的单体透射率T及偏振度P>
使用带积分球的分光透射率测定器(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的Dot-3c)测定了所得单侧保护偏振膜的单体透射率T及偏振度P。
需要说明的是,偏振度P通过将2片相同的偏振膜以两者的透射轴平行的方式叠合的情况下的透射率(平行透射率:Tp)及以两者的透射轴正交的方式叠合的情况下的透射率(正交透射率:Tc)应用于下式而求出。偏振度P(%)={(Tp-Tc)/(Tp+Tc)}1/2×100
各透射率是将通过格兰泰勒棱镜起偏镜后得到的完全偏振光设为100%时,通过JIS Z8701的2度视野(C光源)测定并进行了可见度补正而得到的Y值表示的透射率。
<起偏镜中的硼酸含量的测定>
对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起偏镜,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Perkin Elmer公司制、商品名“SPECTRUM2000”),通过以偏振光为测定光的衰减全反射分光(ATR)测定而测定了硼酸峰(665cm-1)的强度及对照峰(2941cm-1)的强度。由所得硼酸峰强度及对照峰强度,利用下式计算出硼酸量指数,并进一步利用下式而由计算出的硼酸量指数确定了硼酸含量(重量%)。
(硼酸量指数)=(硼酸峰665cm-1的强度)/(对照峰2941cm-1的强度)
(硼酸含量(重量%))=(硼酸量指数)×5.54+4.1
<透明树脂层的晶体熔化热的测定>
使用DSC装置(Seiko Instruments株式会社制、EXSTAR DSC6000)、以升温速度10℃/min测定了晶体熔化热(mj/mg)。
测定样品可以是原料本身的粉体,也可以是以干燥膜厚达到数μm的方式将PVA水溶液(固体成分4%)涂敷于PET膜并进行干燥而得到的PVA膜。测定样品在23℃、50%RH环境中熟化24小时,并将所得样品3mg投入DSC的样品盘中,测定了DSC。测定条件如下所示。
1st Run(第一历程)
·于-30℃保持3分钟、然后以10℃/min升温至300℃
·从300℃以30℃/min降温至-30℃
2nd Run(第二历程)
·于-30℃保持3分钟、然后以10℃/min升温至300℃
·从300℃以30℃/min降温至-30℃
将通过测定而得到的数据的在2nd Run的升温过程中于190℃~230℃观测到的吸热峰作为晶体的熔化热,并由其面积计算出晶体熔化热(mj/mg)。
<透明树脂层的形成材料的适用期>
使用流变仪RS1(Haake公司制、采用同轴圆筒的型号222-1267)、以23℃的液温及气温测定了形成材料(水溶液)的粘度(cps)。
测定了形成材料(水溶液)刚制备后的粘度X及制备后经过6小时时的粘度Y。以上述粘度X为基准,将粘度Y为2倍以下的情况评价为“○”、将超过2倍的情况评价为“×”。
<纳米狭缝的产生抑制:吉他拨片试验>
将所得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裁切为50mm×150mm的尺寸(吸收轴方向为50mm),将其作为样品11。对于样品11,在透明保护膜2一侧贴合利用下述方法制作的表面保护膜6后使用。
(试验用表面保护膜)
将在190℃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0g/10min的由密度0.924g/cm3的低密度聚乙烯形成的基材成型材料供给至共挤出用吹胀成型机。
同时,将在230℃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0.0g/10min的由密度0.86g/cm3的丙烯-丁烯共聚物(以质量比计为丙烯:丁烯=85:15、无规立构结构)形成的粘合成型材料供给至模头温度为220℃的吹胀成型机,进行了共挤出成型。
由此,制造了由厚度33μm的基材层和厚度5μm的粘合剂层构成的表面保护膜。
接着,如图5(A)的示意图、图5(B)的剖面图所示那样,从该样品剥离脱模片(隔膜),并隔着露出的粘合剂层4而叠合在玻璃板20上。接着,相对于样品11(表面保护膜6侧)的中央部,利用吉他拨片(HISTORY公司制、型号“HP2H(HARD)”)施加负载200g,在样品11中与起偏镜1的吸收轴正交的方向上100mm的距离内重复了50个往返的负载负荷。上述负载负荷在1个部位进行。
接着,将样品11在80℃的环境中放置1小时之后,利用下述基准确认了样品11的漏光的裂纹的有无。
A:未产生。
B:1~100个。
C:101个以上。
<纳米狭缝的扩张抑制:摇滚试验>
进行该试验时,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在制作单侧保护偏振膜之后,利用下述方法在形成透明树脂层之前的单侧保护偏振膜10的起偏镜1上引入了划痕。其后,制作了带透明树脂层的单侧保护偏振膜11。
然后,将该带透明树脂层的单侧保护偏振膜11在80℃的环境中放置1小时之后,按照下述基准确认了样品11的漏光的裂纹的有无。
A:未产生。
B:1~100个。
C:101~200个。
D:201个以上。
《划痕的引入方法》
将所得单侧保护偏振膜10裁切成50mm×150mm(吸收轴方向为50mm)的尺寸。对于样品10,在透明保护膜2一侧贴合上述的试验用表面保护膜6后使用。
如图6(A)的示意图、图6(B)的剖面图所示那样,在玻璃板20上,将宽25mm×高5mm的2个玻璃支撑台21以使它们的内侧的间隔为15mm的方式平行地设置。以使这2个玻璃支撑台的长度方向与上述裁切得到的样品10中与起偏镜1的吸收轴正交的方向平行的方式、并且以样品11的两侧均等地架设在2个玻璃支撑台上的方式配置了样品10。样品10以表面保护膜6为上侧进行了配置。
接着,相对于样品10(表面保护膜6侧)的中央部,利用吉他拨片(HISTORY公司制、型号“HP2H(HARD)”)施加负载100g,在样品11中与起偏镜1的吸收轴正交的方向上100mm的距离内重复了10个往返的负载负荷,在起偏镜1的表面引入了划痕。上述负载负荷在1个部位进行。对于是否产生了纳米狭缝,通过目测进行了确认。
比较例2、4的起偏镜的厚度超过10μm的样品中,起偏镜内部的收缩应力大,因此在摇滚试验的纳米狭缝产生时膜发生了断裂。因此,未能进行评价。
图7是确认在单侧保护偏振膜10或带透明树脂层的单侧保护偏振膜11的吉他拨片试验、摇滚试验中漏光的裂纹(纳米狭缝a)的下述指标,是偏振膜表面的显微镜照片的一例。在图7(A)中,未确认到由纳米狭缝a引起的漏光的裂纹。比较例的吉他拨片试验的加热前、实施例的摇滚试验的加热前、实施例的摇滚试验的加热后(具有扩张抑制效果,因此纳米狭缝无漏光)对应于图7(A)这样的状态。另一方面,图7(B)是由于加热而沿着起偏镜的吸收轴方向产生了3个由纳米狭缝a引起的漏光的裂纹的情况。比较例的吉他拨片试验的加热后、比较例的摇滚试验的加热后对应于图7(B)这样的状态。图7中,利用微分干涉显微镜对产生了纳米狭缝的样品进行了观察。在对样品进行拍摄时,在产生了纳米狭缝的样品的下侧(透过光源侧)设置未产生纳米狭缝的样品、并使其成正交尼科尔关系,利用透过光进行了观察。
<贯穿裂纹的确认:热冲击试验>
将所得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裁切成50mm×150mm(吸收轴方向为50mm)和150mm×50mm(吸收轴方向为150mm),沿着正交尼科尔的方向贴合于0.5mm厚的无碱玻璃的两面,制作了样品。将该样品投入到将-40~85℃的热冲击各进行30分钟×100次的环境中之后,取出,对于在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上是否产生了贯穿裂纹(根数)进行了目测确认。进行了5次该试验。评价如下所述地进行。
○:无贯穿裂纹。
×:有贯穿裂纹。
图8是确认单侧保护偏振膜10或带透明树脂层的单侧保护偏振膜11的贯穿裂纹b的指标,是偏振膜表面的显微镜照片的一例。图8中利用微分干涉显微镜对产生了贯穿裂纹的样品进行了观察。
<耐湿热性:偏振度的变化率(光学可靠性试验)>
将所得单侧保护偏振膜裁切成25mm×50mm的尺寸(吸收轴方向为50mm)。将该单侧保护偏振膜(样品)投入到85℃/85%RH的恒温恒湿机中150小时。使用带积分球的分光透射率测定器(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的Dot-3c)对投入前和投入后的单侧保护偏振膜的偏振度进行了测定,求出了:
偏振度的变化率(%)=(1-(投入后的偏振度/投入前的偏振度))。
需要说明的是,偏振度P通过将2片相同的偏振膜以两者的透射轴平行的方式叠合的情况下的透射率(平行透射率:Tp)及以两者的透射轴正交的方式叠合的情况下的透射率(正交透射率:c)应用于下式而求出。偏振度P(%)={(Tp-Tc)/(Tp+Tc)}1/2×100
各透射率是将通过格兰泰勒棱镜起偏镜后得到的完全偏振光设为100%时,以通过JIS Z8701的2度视野(C光源)进行可见度补正而得到的Y值表示的透射率。
如下所述地进行了评价。
◎:偏振度的变化率低于0.50%。
○:偏振度的变化率为0.50%以上且低于1.00%。
△:偏振度的变化率为1.00%以上且低于2.00%。
×:偏振度的变化率为2.00%以上且低于5.00%。
××:偏振度的变化率为5.00%以上。
<耐水性:温水试验>
将所得单侧保护偏振膜裁切成25mm×50mm的尺寸(吸收轴方向为50mm)。将该单侧保护偏振膜(样品)在60℃的纯水中浸渍6小时之后,从纯水中取出,利用干布擦拭之后,拍摄偏振膜,对图像进行二值化,由此测定了未脱色的偏振膜的面积。以下式表示的残存面积率为70%以上时,可以判断为耐水性良好。
残存面积率(%)=投入后面积/投入前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在如比较例6、7那样,由单体透射率T及偏振度P表示的光学特性不满足下式P>-(100.929T-42.4-1)×100(其中,T<42.3)、或P≥99.9(其中,T≥42.3)的条件的情况下,未产生本申请的课题(贯穿裂纹及纳米狭缝的产生)。
实施例34
除了使用了长条状的膜作为单侧保护偏振膜、利用微凹版涂布器涂敷了聚乙烯醇类形成材料、以及使用了长条状的材料作为上述的脱模片(隔膜)及下述的表面保护膜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由此,制作了在透明树脂层侧叠层有隔膜以及在透明保护膜侧叠层有表面保护膜的带透明树脂层的单侧保护偏振膜(图2(A)中记载的形式)的卷绕体。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基于带透明树脂层的单侧保护偏振膜的连续运送而使切割进行的狭缝加工,使宽度分别与32英寸无碱玻璃的短边及长边相对应,准备了带透明树脂层的单侧保护偏振膜的卷绕体组。
(卷对板(roll-to-panel)用表面保护膜)
在带防静电处理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商品名:Diafoil T100G38、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厚度38μm)的与防静电处理面相反侧的面上涂布形成丙烯酸类粘合剂,并使其厚度达到15μm,得到了表面保护膜。
接着,使用图9所示的卷对板(roll-to-panel)方式的连续制造系统,将从带透明树脂层的单侧保护偏振膜的卷绕体组连续地供给的带透明树脂层的单侧保护偏振膜连续地贴合于0.5mm厚的32英寸无碱玻璃100片的两面、并使它们成正交尼科尔的关系。
实施例35~37
分别利用与实施例2、3、4同样的制法制作了带透明树脂层的单侧保护偏振膜,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4同样操作。
<纳米狭缝的产生确认:加热试验>
将两面贴合有带透明树脂层的单侧保护偏振膜的无碱玻璃100片投入80℃的烘箱中24小时,然后通过目测对是否产生了纳米狭缝进行了确认。实施例34~37的任一实施例中,均未观察到由纳米狭缝引起的缺陷(漏光)的产生。

Claims (14)

1.一种单侧保护偏振膜,其是仅在起偏镜的单面具有透明保护膜的单侧保护偏振膜,其中,
所述起偏镜含有聚乙烯醇类树脂,其厚度为10μm以下,并且以由单体透射率T及偏振度P表示的光学特性满足下式的条件的方式构成:
P>-(100.929T-42.4-1)×100(其中,T<42.3)、或、
P≥99.9(其中,T≥42.3),
并且,在所述起偏镜的另一面具有厚度0.2μm以上的透明树脂层,该透明树脂层是含有聚乙烯醇类树脂的形成材料的形成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侧保护偏振膜,其中,所述透明树脂层的晶体熔化热为30mj/mg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侧保护偏振膜,其中,所述透明树脂层的厚度低于3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单侧保护偏振膜,其中,所述聚乙烯醇类树脂的皂化度为99.0%以上、平均聚合度为1000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单侧保护偏振膜,其中,所述形成材料不含固化性成分。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单侧保护偏振膜,其中,所述聚乙烯醇类树脂为聚乙烯醇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单侧保护偏振膜,其中,所述起偏镜含有相对于起偏镜总量为25重量%以下的硼酸。
8.一种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其具有:
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单侧保护偏振膜、及
粘合剂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其中,在所述单侧保护偏振膜的透明树脂层上设置有所述粘合剂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其中,在所述单侧保护偏振膜的透明保护膜上设置有所述粘合剂层。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其中,在所述粘合剂层上设置有隔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其为卷绕体。
13.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有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单侧保护偏振膜、或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
14.一种图像显示装置的连续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工序:
将从权利要求12记载的所述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卷绕体连续抽出、并利用所述隔膜运送的所述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通过所述粘合剂层而连续地贴合于图像显示面板的表面。
CN201580053067.4A 2014-09-30 2015-09-29 单侧保护偏振膜、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图像显示装置及其连续制造方法 Active CN1070769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02623 2014-09-30
JP2014-202623 2014-09-30
JP2015189278A JP6077620B2 (ja) 2014-09-30 2015-09-28 片保護偏光フィルム、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連続製造方法
JP2015-189278 2015-09-28
PCT/JP2015/077576 WO2016052536A1 (ja) 2014-09-30 2015-09-29 片保護偏光フィルム、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連続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6909A true CN107076909A (zh) 2017-08-18
CN107076909B CN107076909B (zh) 2019-09-17

Family

ID=55866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3067.4A Active CN107076909B (zh) 2014-09-30 2015-09-29 单侧保护偏振膜、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图像显示装置及其连续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061066B2 (zh)
JP (1) JP6077620B2 (zh)
KR (1) KR101844935B1 (zh)
CN (1) CN107076909B (zh)
SG (1) SG11201706375PA (zh)
TW (1) TWI60527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3549A (zh) * 2018-06-28 2021-02-02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偏振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15304967A (zh) * 2022-07-22 2022-11-08 大连奥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晶圆切割保护液、制备方法、用途及切割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6908B (zh) * 2014-09-30 2020-09-2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单侧保护偏振膜、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图像显示装置及其连续制造方法
JP2018017996A (ja) * 2016-07-29 2018-02-0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有機el表示装置
KR102510654B1 (ko) 2016-11-30 2023-03-15 니폰 제온 가부시키가이샤 편광판, 및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CN110462473B (zh) * 2017-03-29 2021-12-2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粘合剂层的单侧保护偏振膜、图像显示装置及其连续制造方法
CN110361804B (zh) * 2018-04-09 2022-11-0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振片的制造方法
KR102582641B1 (ko) 2018-11-30 2023-09-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2526293B1 (ko) * 2019-01-25 2023-04-2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표면 보호 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전자 장치 제조 방법
KR20200121400A (ko) 2019-04-15 2020-10-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JP7126479B2 (ja) * 2019-07-23 2022-08-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有機el表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0389A (zh) * 2003-09-29 2006-11-0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制造偏振薄膜的方法,偏振薄膜和使用该偏振薄膜的图像显示器
US20080137187A1 (en) * 2005-01-17 2008-06-12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olarizing Plate, Method for Produce Thereof, Optical Film, and Image Display Therewith
CN101692133A (zh) * 2007-11-14 2010-04-0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振板用胶粘剂、偏振板、其制造方法、光学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2834748A (zh) * 2010-03-31 2012-12-1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性层叠膜、偏振板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JP2013254072A (ja) * 2012-06-06 2013-12-19 Nitto Denko Corp 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04478A (ja) * 1995-10-09 1997-04-22 Nippon Synthetic Chem Ind Co Ltd:The 吸水用シートおよび吸水用袋
JP3847130B2 (ja) 2001-10-11 2006-11-15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散乱フイルム、光散乱フイ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061565A (ja) 2002-07-24 2004-02-26 Nitto Denko Corp 偏光子、偏光板、それを用いた光学部材及び表示装置
JP2004223993A (ja) * 2003-01-27 2004-08-12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記録材料
JP4525069B2 (ja) 2003-03-31 2010-08-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0428040A (en) 2003-03-31 2004-12-16 Sumitomo Chemical Co Polariz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polarizer
CN100394223C (zh) 2003-04-21 2008-06-1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振镜及其制造方法、偏振片、光学薄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JP4044485B2 (ja) 2003-05-02 2008-02-0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WO2007010788A1 (ja) 2005-07-19 2007-01-25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07032304A1 (ja) 2005-09-14 2007-03-22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光学補償層付偏光板、光学補償層付偏光板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4905799B2 (ja) 2006-05-23 2012-03-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偏光板用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7781506B2 (en) * 2007-01-26 2010-08-24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oly(vinyl alcoho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a polyol
JP2009069375A (ja) 2007-09-12 2009-04-02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2009169333A (ja) 2008-01-21 2009-07-30 Nippon Zeon Co Ltd 偏光板
KR101653416B1 (ko) 2008-02-04 2016-09-01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편광판, 광학 부재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5324316B2 (ja) 2008-05-27 2013-10-2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型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US9334406B2 (en) 2009-02-25 2016-05-10 Lg Chem, Ltd. Composition for primer coating, optical film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polarizing plate comprising the same
JP6296674B2 (ja) * 2009-06-18 2018-03-2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用粘着シート
KR101293786B1 (ko) * 2009-12-31 2013-08-06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편광자,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JP4868266B2 (ja) 2010-03-31 2012-02-0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5546933B2 (ja) 2010-04-07 2014-07-0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型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1221278A (ja) * 2010-04-09 2011-11-04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性積層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5474869B2 (ja) 2010-09-03 2014-04-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膜を有する積層体ストリップロールの製造方法
JP5701679B2 (ja) 2010-09-03 2015-04-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矩形形状のパネルに偏光膜を有する光学フィルムを順次的に貼り付ける方法及び装置
JP5361941B2 (ja) 2010-09-03 2013-12-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膜を有する積層体ストリップロールの製造方法
JP5511730B2 (ja) 2010-09-03 2014-06-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的パネル組立体の連続的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JP4691205B1 (ja) 2010-09-03 2011-06-0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薄型高機能偏光膜を含む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5502023B2 (ja) 2010-09-03 2014-05-2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膜を有する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ロールの製造方法
JP5478553B2 (ja) 2010-09-03 2014-04-2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連続ウェブ状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ロ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442667B1 (ko) 2011-02-10 2014-09-1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편광판,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화상표시장치
JP5504232B2 (ja) * 2011-09-22 2014-05-2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5930636B2 (ja) * 2011-09-27 2016-06-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
JP2013160775A (ja) 2012-02-01 2013-08-19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及び光学部材
JP2013254186A (ja) 2012-05-08 2013-12-19 Fujifilm Corp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4036750A (ja) * 2012-08-16 2014-02-27 Makita Corp クリーナ
JP2014059547A (ja) 2012-08-23 2014-04-03 Fujifilm Corp 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297772B2 (ja) 2012-09-03 2018-03-2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体
JP6116880B2 (ja) 2012-12-07 2017-04-1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性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5602823B2 (ja) 2012-12-07 2014-10-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性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偏光性積層フィルム
JP6066707B2 (ja) 2012-12-13 2017-01-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4125045A (ja) * 2012-12-26 2014-07-0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自動車の空気調和機の配管構造
JP2014232126A (ja) 2013-03-19 2014-12-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5495458B1 (ja) 2013-09-11 2014-05-2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6249820B2 (ja) * 2014-02-27 2017-12-2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板
JPWO2015194523A1 (ja) * 2014-06-18 2017-05-2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子、粘着剤付き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0389A (zh) * 2003-09-29 2006-11-0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制造偏振薄膜的方法,偏振薄膜和使用该偏振薄膜的图像显示器
US20080137187A1 (en) * 2005-01-17 2008-06-12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olarizing Plate, Method for Produce Thereof, Optical Film, and Image Display Therewith
CN101692133A (zh) * 2007-11-14 2010-04-0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振板用胶粘剂、偏振板、其制造方法、光学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2834748A (zh) * 2010-03-31 2012-12-1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性层叠膜、偏振板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JP2013254072A (ja) * 2012-06-06 2013-12-19 Nitto Denko Corp 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3549A (zh) * 2018-06-28 2021-02-02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偏振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15304967A (zh) * 2022-07-22 2022-11-08 大连奥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晶圆切割保护液、制备方法、用途及切割方法
CN115304967B (zh) * 2022-07-22 2023-08-15 大连奥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晶圆切割保护液、制备方法、用途及切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71372A (ja) 2016-05-09
JP6077620B2 (ja) 2017-02-08
TWI605277B (zh) 2017-11-11
SG11201706375PA (en) 2017-09-28
CN107076909B (zh) 2019-09-17
KR20170063656A (ko) 2017-06-08
US10061066B2 (en) 2018-08-28
US20170299790A1 (en) 2017-10-19
KR101844935B1 (ko) 2018-04-03
TW201621361A (zh) 2016-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6909B (zh) 单侧保护偏振膜、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图像显示装置及其连续制造方法
CN107076910B (zh) 单侧保护偏振膜、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图像显示装置及其连续制造方法
CN106796318B (zh) 偏振膜、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7076911B (zh) 单侧保护偏振膜、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图像显示装置及其连续制造方法
CN107250852A (zh) 偏振膜、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以及图像显示装置及其连续制造方法
CN107076908A (zh) 单侧保护偏振膜、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图像显示装置及其连续制造方法
CN108700700A (zh) 起偏镜、单侧保护偏振膜、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以及图像显示装置及其连续制造方法
CN106030352A (zh) 偏振性层叠膜及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CN108463750A (zh) 带粘合剂层的单侧保护偏振膜、图像显示装置及其连续制造方法
CN108780184A (zh) 单侧保护偏振膜、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图像显示装置及其连续制造方法
CN106104324B (zh) 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CN106199809A (zh) 层叠膜及层叠膜的制造方法
CN110383121A (zh) 带粘合剂层的单侧保护偏振膜、图像显示装置及其连续制造方法
CN108780180A (zh) 带透明树脂层的单侧保护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及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7924016A (zh) 单侧保护偏振膜、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JP2020201508A (ja) 片保護偏光フィルム、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連続製造方法
WO2016052536A1 (ja) 片保護偏光フィルム、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連続製造方法
TW202125005A (zh) 偏光板及其製造方法
CN108780178A (zh) 带有表面保护膜的偏振膜、及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JP2019066502A (ja) 偏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