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26360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026360A CN107026360A CN201710032690.2A CN201710032690A CN107026360A CN 107026360 A CN107026360 A CN 107026360A CN 201710032690 A CN201710032690 A CN 201710032690A CN 107026360 A CN107026360 A CN 10702636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shell body
- inner housing
- electric wire
- damping 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33—Bases, cases made for use in extreme conditions, e.g. high temperature, radiation, vibration, corrosive environment, press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5—Sealing means between cable and housing, e.g. gromme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5—Sealing means between cable and housing, e.g. grommet
- H01R13/5208—Sealing means between cable and housing, e.g. grommet having at least two cable receiving open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01R13/5833—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the cable being forced in a tortuous or curved path, e.g. knots in cable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能通过橡胶栓而使电线的振动衰减的功能提高。连接器(F)具备:壳体(10);多个端子零件(72),其分别固装于多根电线(71)的前端部;多个端子收纳室(13),其形成于壳体(10)内,多个端子零件(72)从后方分别插入端子收纳室(13);多个橡胶栓(61),其外嵌于电线(71)的前端部,将电线(71)的外周和端子收纳室(13)的内周的间隙密封;以及减振环(64),其形成于橡胶栓(61)的后端部,相邻的多个减振环(64)彼此弹性地抵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将端子零件固装于电线的端部,并且在端子零件的后方附近将防水用橡胶栓外嵌于电线,在形成于壳体内的多个端子收纳室内,从后方插入有端子零件和橡胶栓,通过橡胶栓将电线的外周和端子收纳室的内周的间隙密封。橡胶栓具有弹性,因此在电线在壳体的外部振动时,该振动能量由橡胶栓衰减,由此能抑制从电线到端子零件的振动传递。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008769号公报
基于橡胶栓的电线的振动衰减性能能期待为在橡胶栓的体积越大就越高,但是近年来,鉴于期待连接器小型化的实情,很难将橡胶栓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如上述的实情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高基于橡胶栓的电线的振动衰减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多个端子零件,其分别固装于多根电线的前端部;多个端子收纳室,其形成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多个端子零件从后方分别插入所述端子收纳室;多个橡胶栓,其外嵌于所述电线的前端部,将所述电线的外周和所述端子收纳室的内周的间隙密封;以及减振环,其形成于所述橡胶栓的后端部,相邻的多个所述减振环彼此弹性地抵接。
发明效果
电线的振动能量用橡胶栓而衰减,但是由于相邻的橡胶栓的减振环彼此弹性地抵接,所以即使在相邻的橡胶栓相互之间也能衰减振动能量。因此,通过橡胶栓使电线的振动衰减的性能优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实施例1的阴侧连接器(连接器)分解的状态立体图。
图2是表示将构成内壳体的壳体主体部与外壳体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在内壳体的下表面组装有外壳体的半分割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在阴侧壳体(壳体)中将前置止动体和端子零件以及橡胶栓卸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阴侧壳体(壳体)的主视图。
图6是阴侧壳体(壳体)的后视图。
图7是阴侧壳体(壳体)的俯视图。
图8是从背面侧观看阴侧壳体(壳体)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将阴侧壳体(壳体)和阳侧壳体(对方侧壳体)嵌合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10是表示阴侧壳体(壳体)和阳侧壳体(对方侧壳体)的嵌合过程的侧剖视图。
图11是沿图9的A-A线的剖视图。
图12是沿图9的B-B线的剖视图。
图13是沿图9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4是沿图9的D-D线的剖视图。
图15是构成内壳体的壳体主体的侧视图现有例。
图16是表示从斜上后方观看构成外壳体的上侧的半分割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从斜上后方观看构成外壳体的下侧的半分割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将构成外壳体的上下一对半分割构件分离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9是构成外壳体的上侧的半分割构件的俯视图。
图20是前置止动体的主视图。
图21是从斜前方观看橡胶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也可以为,在所述减振环的外周缘部上的前后两面形成有锥面,该锥面相对于相邻的所述橡胶栓彼此的排列方向倾斜,相邻的所述橡胶栓使前侧所述锥面和后侧锥面抵接。根据该构成,在相邻的减振环的后表面彼此的边界部分及其附近,台阶或凹凸较小。因此,即使从壳体的后方被喷射高压的清洗水,该清洗水也不易浸入到相邻的减振环的间隙。
本发明也可以为,所述壳体构成为具备内壳体和外壳体,在内壳体形成有所述端子收纳室,外壳体与所述端子零件不接触、且相对于所述内壳体能相对移位,所述减振环与所述内壳体不接触、且与所述外壳体弹性地抵接。根据该构成,电线的振动能量经由减振环传递到外壳体,由于外壳体的惯性力而衰减,因此到端子零件的振动传递被抑制。在此,在减振环与阴端子零件之间不存在由于减振环和内壳体的直接接触而形成的振动传递路径,所以抑制从电线到阴端子零件72的振动传递的功能优良
本发明也可以为,所述橡胶栓具有与所述内壳体的内周液密状紧贴的密封部,所述减振环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密封部。根据该构成,由于在密封部的后方存在外径较大的减振环,所以即使从外壳体的后方被喷射高压的清洗水,也不用担心高压的清洗水直接喷射到密封部。
本发明也可以为,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通过弹性定位构件安装。根据该构成,因为从电线传递到外壳体的振动能量用弹性定位构件衰减,所以可抑制向内壳体的振动传递。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图21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将图7、9-12、15、19中的左方、图1-4、21中的倾斜左下方、以及图8、16、17中的倾斜右上方定义为前方。关于上下方向,将图1-6、8-10、13-18、20、21中所表示的方向原样地定义为上方、下方。本实施例的连接器构成为包括能相互嵌合/脱离的阳连接器M和阴连接器F。
<阳连接器M>
如图9、10所示,阳连接器M构成为在阳壳体80上左右排列地安装有三根阳端子零件84。阳壳体80由合成树脂制成,包括端子保持部81和罩部82,罩部82从端子保持部81向与阴连接器F嵌合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图9、10中的右方)突出。在构成罩部82的上壁部的上表面(外表面)形成有锁定突起83。阳端子零件84具有从端子保持部81向罩部82内突出的形式的突片85作为与后述的阴端子零件72连接的连接机构。
<阴连接器F>
连接器F由三个导电路70的前端部和阴壳体10构成。各导电路70构成为具备:阴端子零件72,其通过压接与电线71的前端部连接;以及橡胶栓61,其外嵌于电线71的前端部,并压接于阴端子零件72的后端部。端子零件和橡胶栓61从后方插入到阴壳体10内。阴壳体10构成为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内壳体11、橡胶制的密封环27、合成树脂制的外壳体37以及橡胶制的左右一对弹性定位构件55。
<内壳体11>
内壳体11通过将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左右对称形状的壳体主体12和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左右对称形状的前置止动体30组装而构成。如图9所示,在壳体主体12内左右排列地形成有三室的端子收纳室13,阴端子零件72从后方插入到端子收纳室13。在壳体主体12内形成有:矛状部14,其为沿着端子收纳室13的下表面向前方呈悬臂状伸出的形式;以及挠曲空间15,其用于允许矛状部14向远离端子收纳室13的方向(下方)弹性变形。端子收纳室13的内周后端部成为用于使橡胶栓61贴紧的密封面16。
如图3所示,在壳体主体12的上表面形成有锁定臂17。锁定臂17具有:左右一对支撑部18,其从壳体主体12的上表面向前方伸出;以及锁定部19,其在两支撑部18的前端部之间相连。在锁定部19中形成有在上下方向贯通的锁定孔20。锁定臂17具有从锁定部19的后端缘在两支撑部18之间向后方伸出的形式的臂部21。在臂部21的后端部形成有宽度比臂部21宽的锁定解除操作部22。
锁定臂17能以支撑部18的后端部作为大致支点呈跷跷板状弹性变形,使得锁定部19向上方移位,并且使锁定解除操作部22向下方移位。该跷跷板状的弹性变形在阴阳两壳体10、80的嵌合过程和对嵌合状态的两连接器M、F进行脱离操作时进行。
如图1、12、15所示,在壳体主体12的左右两侧部形成有向上下两方向及左右方向外方开放的一对定位凹部23。各定位凹部23包括:外侧抵接面24,其构成壳体主体12的外侧面;以及前后一对相对面25,其相对于外侧抵接面24大致垂直。壳体主体12的外表面中与外侧抵接面24的上端缘大致垂直相连的水平区域、和与外侧抵接面24的下端缘大致垂直相连的水平区域分别成为承受面26。另外,如图9所示,在壳体主体12的外周中比定位凹部23靠前方外嵌有橡胶制的密封环27。
如图1、12所示,前置止动体30具有:前壁部31;周壁部32,其从前壁部31的外周缘向后方呈筒状突出;三个限制突起33,其从前壁部31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以及挠曲限制部34,其从前壁部31的后表面向后方伸出。在前壁部31形成有与端子收纳室13对应的多个突片插入口35。在周壁部32的外周形成有移位限制部36。移位限制部36为呈肋状突出的形式,配置于周壁部32的外周中的上下两面部和左右两侧面部。
前置止动体30以使周壁部32外嵌的方式组装于壳体主体12的前端部。在组装状态下,如图12所示,三个限制突起33从前方抵接于三个阴端子零件72的前端,由此阴端子零件72在前后方向上被夹在三个限制突起33与矛状部14之间而被限制向前后方向的移动。另外,挠曲限制部34进入到挠曲空间15内,限制矛状部14向脱离阴端子零件72的方向的移位。周壁部32的后端部限制密封环27向前方不正当地移动。
<外壳体37>
如图4、18所示,外壳体37由上下一对半分割构件38构成。一对半分割构件38是相同的部件,以关于前后方向的轴线(省略图示)呈点对称的位置关系合为一体,由此构成外壳体37。此外,关于与以下的半分割构件38有关的说明中的方向,简便起见,以上侧的半分割构件38作为基准。
如图16、17、19所示、半分割构件38具有:呈左右对称形状的大致水平的外壁部39;以及呈左右不对称形状的一对侧壁部40L、40R,其从外壁部39的左右两侧缘向下方伸出。在外壁部39的前端部,上下贯通地形成有呈大致方形的干扰避免孔41。在外壁部39的后端部,上下贯通地形成有呈大致方形的缠绕用开口部42。通过形成缠绕用开口部42,从而外壁部39的后端缘部作为左右方向细长的松弛保持部43执行功能。
在外壁部39中缠绕用开口部42的前方的相邻区域上下贯通地形成有操作用开口部44。外壁部39中的缠绕用开口部42和操作用开口部44的边界部分作为左右方向细长的后缘保护部45执行功能。另外,左右两侧壁部40L、40R中沿着操作用开口部44的开口边缘的区域作为侧缘保护部46执行功能。
在左侧壁部40L的前端部外表面形成有卡定突起47。在左侧壁部40L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和左侧壁部40L的后端部分别形成有从内表面侧向外表面侧贯通的形式的卡定孔48。另一方面,在右侧壁部40R的前端部外表面形成有从内表面侧向外表面侧贯通的形式的卡定孔48。在右侧壁部40R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和右侧壁部40R的后端部分别形成有卡定突起47。
如图2、17所示,在半分割构件38形成有左右不对称的一对定位凸部49L、49R,一对定位凸部49L、49R从外壁部39的下表面(内表面)中的左右两侧缘部向下方突出。一对定位凸部49L、49R配置于半分割构件38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与操作用开口部44的前端部对应的位置)。左侧的定位凸部49L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与卡定孔48相同的位置。右侧的定位凸部49R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与卡定突起47相同的位置。两定位凸部49L、49R的内侧面成为左右方向向内的内侧抵接面50。外壁部39的下表面中与内侧抵接面50大致垂直相连的区域作为按压面51执行功能。
如图17、18所示,在半分割构件38上形成有从后缘保护部45的下表面突出的受压部52。受压部52的下表面是以与三室的端子收纳室13对应的方式排列有三个弧状凹面53的形式。受压部52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与左侧壁部40L的后端部的卡定孔48及右侧壁部40R的后端部的卡定突起47相同的位置。
在将一对半分割构件38合为一体的状态下,上侧的左右两侧壁部40L、40R的下端缘和下侧的左右两侧壁部40L、40R的上端缘以对接的方式抵接,由上下两个外壁部39和上下两对侧壁部40L、40R构成整体上呈大致方筒状的外壳体37。在外壳体37内收纳有内壳体11。另外,在外壳体37的前后空开间隔的三个部位,形成于上侧的半分割构件38上的卡定突起47和卡定孔48分别与形成于下侧的半分割构件38上的卡定孔48和卡定突起47卡定。通过这些卡定作用,两半分割构件38保持成合为一体的状态。
另外,在将两半分割构件38合为一体的状态下,上侧的半分割构件38的定位凸部49L、49R和下侧的半分割构件38的定位凸部49L、49R在使其突出端面彼此对接的状态下上下相连。另外,在上侧的半分割构件38的受压部52与下侧的半分割构件38的受压部52之间构成有将三个圆左右相连的形式的一个保持孔54。
<弹性定位构件55>
如图1、12、14所示,上述的内壳体11和外壳体37经由左右对称的一对弹性定位构件55安装。一对弹性定位构件55配置于内壳体11与外壳体37之间,将内壳体11和外壳体37以不接触的状态、且在三维方向(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上能相对移位的方式定位。
如图1所示,左右一对弹性定位构件55是相同的部件,为左右对称的形状。另外,一个弹性定位构件55其自身为上下对称且前后对称的形状。弹性定位构件55具有基板部56、上下一对向内肋57以及前后一对向外肋58。基板部56形成使板厚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大致方形。
一对向内肋57相对于基板部56大致垂直,呈相互平行的平板状。一对向内肋57从基板部56的上下两边缘部朝向左右方向内侧(内壳体11侧)突出。向内肋57的前后方向的形成区域遍及基板部56的前后方向整个区域。由基板部56和一对向内肋57包围的空间成为在左右方向内方及前后两方向开放的向内凹部59。
一对向外肋58相对于基板部56大致垂直,呈相互平行的平板状。一对向外肋58与向内肋57相反,从基板部56的前后两边缘部朝向左右方向外侧(外壳体37侧)突出。向外肋58的上下方向的形成区域遍及基板部56的上下方向整个区域。由基板部56和一对向外肋58包围的空间成为在左右方向外方及上下两方向开放的向外凹部60。一对向内肋57和一对向外肋58从构成基板部56的外周缘的四边中相互不同的边突出。
在将一对弹性定位构件55组装到内壳体11和外壳体37上的状态下,向内凹部59与内壳体11的左右两侧面部嵌合,在内壳体11的定位凹部23内嵌合基板部56,向外凹部60与外壳体37的定位凸部49L、49R嵌合。基板部56在左右方向(基板部56的板厚方向)上被夹在内壳体11的外侧抵接面24与外壳体37的内侧抵接面50之间。
上侧的向内肋57在上下方向(向内肋57的板厚方向)上被夹在内壳体11的上侧的承受面26与外壳体37的上侧的按压面51之间,下侧的向内肋57在上下方向上被夹在内壳体11的下侧的承受面26与外壳体37的下侧的按压面51之间。前侧的向外肋58在前后方向(向外肋58的板厚方向)上被夹在内壳体11的前侧的相对面25与外壳体37的前表面之间,后侧的向外肋58在前后方向上被夹在内壳体11的后侧的相对面25与外壳体37的后表面之间。
在将内壳体11和外壳体37组装的状态下,外壳体37的操作用开口部44位于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与锁定臂17的锁定解除操作部22对应的位置。操作者通过将手指插入操作用开口部44,能向下(锁定解除方向)对锁定解除操作部22进行按压操作。另外,外壳体37的干扰避免孔41位于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与锁定臂17的锁定部19对应的位置。在锁定部19向上方弹性移位时,锁定部19的一部分(前端部)能进入到干扰避免孔41的内部。
<橡胶栓61>
如图9、10、21所示,构成导电路70的橡胶栓61是将圆筒形的密封部62、与密封部62的后端呈同心状相连的圆筒形的薄壁部63、以及与薄壁部63的后端呈同心状相连的圆筒形的减振环64一体化的圆筒状的单一部件。在密封部62的外周,以一定的间距在前后排列形成有多个第1唇部65,多个第1唇部65为沿着圆周方向呈肋状突出的形式。在密封部62的内周以一定的间距在前后排列形成有多个内周侧密封唇(省略图示),多个内周侧密封唇为沿着圆周方向呈肋状突出的形式。
在减振环64的外周,以一定的间距在前后排列形成有多个第2唇部66,多个第2唇部66为沿着圆周方向呈肋状突出的形式。在减振环64的内周,以一定的间距在前后排列形成有多个内周侧唇部(省略图示),多个内周侧唇部为沿着圆周方向呈肋状突出的形式。内周侧唇部的内径是与内周侧密封唇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尺寸,并小于电线71的外径。第2唇部66的外径设定为大于密封部62的第1唇部65的外径的尺寸。
在减振环64的外周后端部形成有同心圆形的大径部67。大径部67的外径尺寸大于第2唇部66的外径尺寸。如图9所示,大径部67的外周缘部的前表面成为相对于与橡胶栓61(减振环64)的轴线正交的左右方向倾斜的前侧锥面68。大径部67的外周缘部的后表面成为相对于与橡胶栓61(减振环64)的轴线正交的左右方向倾斜的后侧锥面69。通过该前后两锥面68、69,大径部67的外周缘部的厚度(轴线方向的尺寸)朝向径向外方逐渐变薄,在最外周缘最薄。
薄壁部63的外径小于密封部62的第1唇部65的外径,薄壁部63的内径大于密封部62的内周侧密封唇的内径。即,薄壁部63形成得比密封部62及减振环64薄。因此,薄壁部63与密封部62及减振环64相比容易弹性变形。
橡胶栓61外嵌于电线71的前端部,橡胶栓61的前端部与电线71一起通过压接而固装于阴端子零件72的后端部。从后方插入到端子收纳室13内的阴端子零件72通过矛状部14的卡定作用而防脱。橡胶栓61的密封部62分别嵌入到端子收纳室13的后端部内。第1唇部65贴紧于密封面16,内周侧密封唇贴紧于电线71的外周,由此可防止从后方向端子收纳室13内浸水。
三个橡胶栓61中的密封部62分别插入到端子收纳室13内,并配置成在左右方向排列。另外,三个橡胶栓61中的减振环64以贯通状态嵌入到由外壳体37的受压部52构成的一个保持孔54内。在保持孔54内,相邻的减振环64的第2唇部66彼此以弹性变形的状态抵接。第2唇部66的上表面部和下表面部弹性地抵接于受压部52,内周侧唇部弹性地抵接于电线71。减振环64与外壳体37直接接触,但是与内壳体11不接触。
如图9-12所示,减振环64的后端部的大径部67位于比保持孔54靠后方。并且,相邻的大径部67在使一方的大径部67的前侧锥面68和另一方的大径部67的后侧锥面69弹性地抵接的状态下部分地贴紧。前侧锥面68、后侧锥面69均相对于大径部67(减振环64)的排列方向倾斜,所以在相邻的大径部67的后表面上的边界部分不存在大的台阶或凹凸。
插通于橡胶栓61的电线71的前端部通过内周侧密封唇和内周侧唇部弹性地贴紧,从而被限制相对于橡胶栓61向前后方向相对移位。并且,如图9所示,电线71中向橡胶栓61的后方导出的部分呈环状并以松弛的状态缠绕于上侧的半分割构件38的松弛保持部43。电线71可以与松弛保持部43(外壳体37)直接接触,也可以不与松弛保持部43接触。
<阳连接器M和阴连接器F的嵌合及脱离>
在将阳连接器M和阴连接器F嵌合时,使内壳体11的前端部嵌入到罩部82的电感线圈。在两连接器M、F的嵌合过程中,如图10所示,锁定部19与锁定突起83干扰,由此锁定臂17向锁定解除方向弹性移位。此时,锁定部19向上方移位并接近外壳体37的外壁部39,但是因为在外壁部39中形成有干扰避免孔41,所以锁定部19不会与外壳体37干扰。
当两连接器M、F成为正规的嵌合状态时,如图9所示,锁定部19通过锁定突起83,所以锁定臂17弹性复原,锁定部19的锁定孔20与锁定突起83卡定。通过该卡定作用,两连接器M、F锁定成嵌合状态。并且,阳端子零件84的突片85和阴端子零件72接触而成为能导通的状态。
在使嵌合状态的两连接器M、F脱离时,对锁定解除操作部22进行按压操作。通过该操作,锁定臂17弹性移位,锁定部19脱离锁定突起83,所以只要在对锁定解除操作部22进行按压操作的状态下将两连接器M、F拉离即可。此时,锁定部19向上方移位并接近上侧的外壁部39,但是因为在锁定部19的上方开设有干扰避免孔41,所以锁定部19不会与外壁部39(外壳体37)干扰。
<关于实施例1的松弛保持部43的作用及效果>
阴连接器F构成为包括:阴壳体10;阴端子零件72,其固装于电线71的前端部,从后方插入到阴壳体10内;以及松弛保持部43,其形成于阴壳体10,将向阴壳体10的后方导出的电线71保持为松弛的状态。当电线71在阴壳体10的后方振动时,在阴壳体10的附近,以松弛的状态被松弛保持部43保持的电线71以使其曲率变化的方式弹性变形。这样,电线71自身弹性变形,由此电线71的振动能量衰减,所以本实施例的阴连接器F抑制从电线71到内端子零件72的振动传递的功能优良。另外,电线71呈环状缠绕于松弛保持部43,所以不用担心电线71从松弛保持部43脱落。
阴壳体10构成为包括:内壳体11,其收纳阴端子零件72;以及外壳体37,其相对于内壳体11能相对移位。并且、松弛保持部43形成于外壳体37,电线71在振动时能抵接于松弛保持部43(外壳体37)。根据该构成,电线71在一边弹性变形一边使振动衰减之际与松弛保持部43(外壳体37)碰撞时,电线71的振动传递到外壳体37,但是不直接传递到内壳体11。因此,电线71的振动不易传递到内壳体11内的阴端子零件72。
<关于实施例1的橡胶栓61及减振环64的作用及效果>
阴连接器F构成为包括阴壳体10和分别固装于三根电线71的前端部的三个阴端子零件72,在阴壳体10内形成有三室的端子收纳室13,三个端子零件从后方分别插入端子收纳室13。在阴端子零件72的后方附近,且在三根电线71上分别分别外嵌有三个橡胶栓61,三个橡胶栓61将电线71的外周和端子收纳室13的内周(内壳体11)的间隙密封。在橡胶栓61的后端部形成有减振环64,相邻的两个减振环64彼此弹性地抵接。
在电线71在阴壳体10的外部振动时,电线71的振动能量用橡胶栓61而衰减。在此,相邻的橡胶栓61的减振环64彼此弹性地抵接,所以在相邻的橡胶栓61彼此间也使振动能量相互衰减。因此,通过橡胶栓61使电线71的振动衰减的性能优良。
阴连接器F构成为包括:内壳体11;阴端子零件72,其固装于电线71的前端部,从后方插入到内壳体11内;以及外壳体37,其与阴端子零件72不接触,且相对于内壳体11能相对移位地安装。在电线71上以与内壳体11不接触的状态、且与外壳体37弹性地抵接的状态外嵌有减振环64。
在电线71在阴壳体10的外部振动时,电线71的振动能量经由减振环64传递到外壳体37,由于外壳体37的惯性力而衰减。由此,可抑制从电线71到阴端子零件72的振动传递。在此,在减振环64与阴端子零件72之间不存在由于减振环64和内壳体11的直接接触而形成的振动传递路径,所以抑制从电线71到阴端子零件72的振动传递的功能优良。
另外,在减振环64的后端形成有大径部67,在大径部67的外周缘部的前后两面形成有相对于相邻的橡胶栓61彼此的排列方向倾斜的前侧锥面68和后侧锥面69。并且,相邻的橡胶栓61使前侧锥面68和后侧锥面69抵接。根据该构成,在相邻的减振环64的后表面彼此的边界部及其附近,台阶或凹凸较小。因此,即使从阴壳体10的后方被喷射高压的清洗水,该清洗水也不易浸入到相邻的大径部67(减振环64)的间隙。
另外,橡胶栓61具有与内壳体11的内周液密状贴紧的密封部62,减振环64的外径尺寸大于密封部62。根据该构成,因为在密封部62的后方存在外径较大的减振环64,所以即使从外壳体37的后方被喷射高压的清洗水,也用不担心高压的清洗水直接喷射到密封部62。另外,因为减振环64与橡胶栓61一体形成,所以与将减振环64设为与橡胶栓61分体的部件的情况相比,可削减部件个数。
<关于实施例1的弹性定位构件55的作用及效果>
阴连接器F构成为包括:内壳体11;阴端子零件72,其固装于电线71的前端部,从后方插入到内壳体11内;以及外壳体37,其与阴端子零件72不接触,且相对于内壳体11能相对移位地安装。进一步包括一对弹性定位构件55,一对弹性定位构件55将内壳体11和外壳体37定位,且在圆周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即,构成阴连接器F的内壳体11和外壳体37以通过弹性定位构件55定位的状态安装。
根据该构成,因为从电线71传递到外壳体37的振动能量用弹性定位构件55衰减,所以可抑制向内壳体11的振动传递。另外,将内壳体11和外壳体37定位的构件不是遍及全周连接的环状的构件,而是在圆周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的一对弹性定位构件55,所以能将材料成本抑制得较低。
另外,一对弹性定位构件55配置成从左右两侧夹着内壳体11,弹性定位构件55包括基板部56、向内肋57以及向外肋58。基板部56抵接于内壳体11的外侧面(外侧抵接面24)和外壳体37的内侧面(内侧抵接面50)。向内肋57从基板部56向基板部56的内侧面侧突出,并在上下方向上被夹在内壳体11与外壳体37之间。向外肋58从基板部56向基板部56的外侧面侧突出,并在前后方向上被夹在内壳体11与外壳体37之间。
根据该构成,在内壳体11和外壳体37相对移位时,向内肋57和向外肋58弹性变形。在此,因为向内肋57和向外肋58从基板部56向相互相反侧突出,所以向内肋57不会受到向外肋58的限制或影响,向外肋58也不会受到向内肋57的限制或影响。由此,向内肋57、向外肋58均能柔软地弹性变形,所以弹性定位构件55抑制电线71振动的性能优良。
另外,基板部56呈大致方形,向内肋57从基板部56的外周的四边中平行的两边(上下两边缘)突出,向外肋58从基板部56的外周的四边中与向内肋57不同的平行的两边(前后两边缘)突出。根据该构成,因为向内肋57和向外肋58从基板部56的外周的四边中相互不同的边突出,所以向内肋57、向外肋58均能柔软的弹性变形而不会相互受到来自对方侧的限制或影响。
<关于实施例1的锁定臂17的作用及效果>
阴连接器F构成为包括:内壳体11,其收纳有阴端子零件72;以及外壳体37,其与内壳体11分体,将内壳体11包围。在内壳体11的外表面形成有锁定臂17,锁定臂17通过与阳壳体80(对方侧壳体)卡定而将内壳体11和阳壳体80锁定成嵌合状态。另一方面,在外壳体37上以配置于锁定臂17的锁定解除操作部22的附近的方式形成有后缘保护部45和侧缘保护部46。
根据该构成,因为配置于锁定臂17的锁定解除操作部22的附近的后缘保护部45和侧缘保护部46限制异物对锁定解除操作部22的干扰,所以能防止锁定解除操作部22由于异物的干扰而意外地解除锁定的动作。另外,在设置与形成有锁定臂17的内壳体11为不同部件的外壳体37的基础上,在该外壳体37上形成有后缘保护部45和侧缘保护部46。因此,与在一个壳体上形成有锁定臂17、后缘保护部45以及侧缘保护部46的情况相比,能简化内壳体11和外壳体37两者的形状。
另外,在锁定臂17上形成有锁定部19,锁定部19通过与阳壳体80的锁定突起83卡定从而将内壳体11和阳壳体80保持成锁定状态。锁定部19在两连接器M、F的嵌合过程中,由于与锁定突起83的干扰而向远离内壳体11的外表面的方向移位。另一方面、在外壳体37上形成有避免与锁定部19的干扰的干扰避免孔41。
根据该构成,作为避免锁定部19和外壳体37干扰的机构,在外壳体37上开设有干扰避免孔41,所以作为避免与锁定部19干扰的方法而使外壳体37远离内壳体11的外表面的情况相比,能使外壳体37小型化。
<关于实施例1的阴阳两壳体10、80的作用及效果>
构成阴侧连接器的内壳体11能与具有阳端子零件84(对方侧端子)的阳壳体80(对方侧壳体)嵌合。并且,在内壳体11上形成有锁定臂17,锁定臂17通过与阳壳体80卡定而保持与阳壳体80的嵌合状态。根据该构成,能利用锁定臂17将收纳有阴端子零件72的内壳体11和阳壳体80锁定成嵌合状态,所以能抑制阴端子零件72与阳端子零件84之间的前后方向的微小滑动磨损。
也可以在内壳体11上形成有移位限制部36,移位限制部36限制内壳体11相对于阳壳体80向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的相对移位。根据该构成,内壳体11相对于阳壳体80以被限制相对移位的状态嵌合,从而可限制阴端子零件72和阳端子零件84的相对移位。由此,能抑制阴端子零件72与阳端子零件84之间的微小滑动磨损。
另外,内壳体11构成为包括:壳体主体12,其收纳阴端子零件72;以及前置止动体30,其安装于壳体主体12的前端部,限制阴端子零件72从壳体主体12拔出。并且,移位限制部36突出形成于前置止动体30的外周面,以塑性变形的状态贴紧于阳壳体80的罩部82的内周。通过移位限制部36,内壳体11与阳侧壳体80之间的相对移位被限制,阴端子零件72与阳端子零件84的相对移位被限制。由此,能抑制阴端子零件72与阳端子零件84之间的微小滑动磨损。因为移位限制部36不是形成于壳体主体12而是形成于前置止动体30,所以能简化壳体主体12的形状。
另外,在前置止动体30的前壁部31形成有限制突起33,限制突起33与阴端子零件72的前表面抵接而限制阴端子零件72向前方的移动。阴端子零件72被限制突起33向后按压到矛状部14,所以在前后方向上被夹在限制突起33与矛状部14之间,从而被限制向前后方向的移动。根据该构成,能利用与壳体主体12分体的前置止动体30可靠地限制阴端子零件72向前方的移动。由此,能可靠地防止阴端子零件72与阳端子零件84之间的微小滑动磨损。
<其它的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例如、如下实施例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减振环的前后两面形成有锥面,但是减振环也可以为形成没有锥面的形式。
(2)在上述实施例中,减振环与外壳体弹性接触,但是减振环也可以与外壳体不接触。
(3)在上述实施例中,使减振环的外径大于密封部的外径,但是减振环的外径也可以是与密封部相同的尺寸。
(4)在上述实施例中,使内壳体和对方侧壳体嵌合为限制相对移位的状态,但是内壳体和对方侧壳体也可以在嵌合状态下能稍微相对移位。
(5)在上述实施例中,构成为内壳体在壳体主体上安装前置止动体,但是内壳体也可以是单一部件。
(6)在上述实施例中,利用前置止动体的前壁部限制端子零件向前方的移动,但是前壁部也可以是不限制端子零件向前方的移动的形式。
(7)在上述实施例中,将作为保持与对方侧壳体的嵌合状态的机构的锁定臂形成于内壳体,但是锁定臂也可以形成于外壳体。
(8)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一对弹性定位构件安装内壳体和外壳体,但是弹性定位构件也可以是环状的单一部件。
(9)在上述实施例中,一对弹性定位构件左右对称,但是一对弹性定位构件也可以左右不对称。
(10)在上述实施例中,弹性定位构件是使向内肋和向外肋从基板部突出的形式,但是弹性定位构件也可以是仅使向内肋或者仅使向外肋从基板部突出、且这些肋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被夹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形式。
(11)在上述实施例中,向内肋和向外肋从基板部的外周的四边中相互不同的边突出,但是向内肋和向外肋也可以从相同的边突出。
(12)在上述实施例中,向内肋形成一对,但是向内肋的数量可以仅有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13)在上述实施例中,向外肋形成有一对,但是向外肋的数量可以仅有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14)在上述实施例中,电线呈环状缠绕于松弛保持部,但是电线也可以不缠绕于松弛保持部,而是承载卡挂于松弛保持部的状态。
(15)在上述实施例中,壳体构成为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但是壳体也可以是单一部件。
(16)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内壳体中收纳有3个阴端子零件,但是阴端子零件(橡胶栓)的数量可以是2个,也可以是4个以上。
附图标记说明
F…阴连接器(连接器)
10…阴壳体(壳体)
11…内壳体
13…端子收纳室
37…外壳体
55…弹性定位构件
61…橡胶栓
62…密封部
64…减振环
68…前侧锥面(锥面)
69…后侧锥面(锥面)
71…电线
72…阴端子零件(端子零件)
Claims (5)
1.一种连接器,具备:
壳体;
多个端子零件,其分别固装于多根电线的前端部;
多个端子收纳室,其形成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多个端子零件从后方分别插入所述端子收纳室;
多个橡胶栓,其外嵌于所述电线的前端部,将所述电线的外周和所述端子收纳室的内周的间隙密封;以及
减振环,其形成于所述橡胶栓的后端部,
相邻的多个所述减振环彼此弹性地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减振环的外周缘部上的前后两面形成有锥面,该锥面相对于相邻的所述橡胶栓彼此的排列方向倾斜,
相邻的所述橡胶栓使前表面侧的所述锥面和后表面侧的锥面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构成为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在内壳体形成有所述端子收纳室,所述外壳体与所述端子零件不接触、且相对于所述内壳体能相对移位,
所述减振环与所述内壳体不接触、且与所述外壳体弹性地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橡胶栓具有与所述内壳体的内周液密状紧贴的密封部,
所述减振环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密封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通过弹性定位构件安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16083 | 2016-01-29 | ||
JP2016016083A JP6548036B2 (ja) | 2016-01-29 | 2016-01-29 | 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26360A true CN107026360A (zh) | 2017-08-08 |
CN107026360B CN107026360B (zh) | 2019-04-12 |
Family
ID=59327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032690.2A Active CN107026360B (zh) | 2016-01-29 | 2017-01-16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865964B2 (zh) |
JP (1) | JP6548036B2 (zh) |
CN (1) | CN107026360B (zh) |
DE (1) | DE102017000267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65477A (zh) * | 2018-02-15 | 2019-08-23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10323617A (zh) * | 2018-03-30 | 2019-10-11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带盖的连接器 |
CN111193137A (zh) * | 2018-11-14 | 2020-05-22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11193127A (zh) * | 2018-11-14 | 2020-05-22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11525325A (zh) * | 2019-02-04 | 2020-08-11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结构 |
CN114696146A (zh) * | 2020-12-30 | 2022-07-01 | 安波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 电气连接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195137B1 (ja) * | 2016-04-11 | 2017-09-13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コネクタ |
JP2018073461A (ja) * | 2016-10-24 | 2018-05-10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コネクタ |
DE102016125029B4 (de) * | 2016-12-20 | 2019-03-14 |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 Kontakteinrichtung und Kontaktsystem |
US11569605B2 (en) * | 2016-12-20 | 2023-01-31 |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 Contact device and contact system |
JP6907900B2 (ja) * | 2017-11-22 | 2021-07-2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機器用コネクタ |
JP7025374B2 (ja) | 2019-06-11 | 2022-02-2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ハウジング |
CN116417832A (zh) * | 2021-12-31 | 2023-07-11 | 泰科电子科技(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 | 连接器壳体组件、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155392U (zh) * | 1974-10-25 | 1976-04-28 | ||
JPS6126272U (ja) * | 1984-07-24 | 1986-02-17 |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US5607318A (en) * | 1993-11-05 | 1997-03-04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Waterproof connector |
CN102157843A (zh) * | 2009-12-16 | 2011-08-17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JP4973430B2 (ja) * | 2007-10-05 | 2012-07-1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20140011400A1 (en) * | 2012-07-09 | 2014-01-09 | Tyco Electronics Japan G.K. | Waterproof Connector and Wire Seal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76815A (ja) * | 1992-07-24 | 1994-06-24 | Amp Japan Ltd | 防水栓及びそれを使用する防水型電気コネクタ |
JPH07201405A (ja) * | 1993-12-29 | 1995-08-04 | Yazaki Corp | コネクタの防水栓 |
JPH0822862A (ja) * | 1994-07-07 | 1996-01-23 | Yazaki Corp | 防水ゴム栓 |
US5603637A (en) * | 1994-08-04 | 1997-02-18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Waterproof plug structure |
JP2001110520A (ja) * | 1999-10-04 | 2001-04-20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JP2002008769A (ja) | 2000-06-27 | 2002-01-11 | Yazaki Corp | コネクタ |
JP2002319450A (ja) * | 2001-04-20 | 2002-10-31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防水コネクタ用ゴム栓 |
JP3676729B2 (ja) * | 2001-12-04 | 2005-07-27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防水ゴム栓 |
JP4035656B2 (ja) * | 2002-12-18 | 2008-01-23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防水コネクタ用ゴム栓 |
JP4214898B2 (ja) * | 2003-11-27 | 2009-01-2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防水コネクタ |
JP5423233B2 (ja) * | 2009-08-18 | 2014-02-19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697232B2 (ja) * | 2010-09-02 | 2015-04-0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
JP5531940B2 (ja) * | 2010-12-13 | 2014-06-25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防水コネクタ |
JP2015204260A (ja) * | 2014-04-16 | 2015-11-1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ゴム栓固定構造 |
US9450327B1 (en) * | 2015-03-13 | 2016-09-20 | Technologies Holdings Corp. | Connector plug with flexible ridges and having a hook with a beveled surface |
-
2016
- 2016-01-29 JP JP2016016083A patent/JP6548036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1-12 DE DE102017000267.3A patent/DE102017000267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7-01-16 CN CN201710032690.2A patent/CN107026360B/zh active Active
- 2017-01-18 US US15/408,732 patent/US986596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155392U (zh) * | 1974-10-25 | 1976-04-28 | ||
JPS6126272U (ja) * | 1984-07-24 | 1986-02-17 |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US5607318A (en) * | 1993-11-05 | 1997-03-04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Waterproof connector |
JP4973430B2 (ja) * | 2007-10-05 | 2012-07-1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CN102157843A (zh) * | 2009-12-16 | 2011-08-17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US20140011400A1 (en) * | 2012-07-09 | 2014-01-09 | Tyco Electronics Japan G.K. | Waterproof Connector and Wire Seal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65477A (zh) * | 2018-02-15 | 2019-08-23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10323617A (zh) * | 2018-03-30 | 2019-10-11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带盖的连接器 |
CN110323617B (zh) * | 2018-03-30 | 2021-08-06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带盖的连接器 |
CN111193137A (zh) * | 2018-11-14 | 2020-05-22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11193127A (zh) * | 2018-11-14 | 2020-05-22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11193127B (zh) * | 2018-11-14 | 2021-05-28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11525325A (zh) * | 2019-02-04 | 2020-08-11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结构 |
CN114696146A (zh) * | 2020-12-30 | 2022-07-01 | 安波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 电气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26360B (zh) | 2019-04-12 |
JP6548036B2 (ja) | 2019-07-24 |
US20170222357A1 (en) | 2017-08-03 |
JP2017135071A (ja) | 2017-08-03 |
DE102017000267A1 (de) | 2017-08-03 |
US9865964B2 (en) | 2018-01-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26360A (zh) | 连接器 | |
CN107039824A (zh) | 连接器 | |
CN107039825A (zh) | 连接器 | |
CN107039838A (zh) | 连接器 | |
CN107026353A (zh) | 连接器 | |
JP6374103B2 (ja) | 防水コネクタ組立体 | |
CN105359349B (zh) | 连接器 | |
CN101867118B (zh) | 防水连接器 | |
JP2007080737A (ja) | コネクタ装置 | |
CN102394436B (zh) | 连接器 | |
CN102185210B (zh) | 连接器 | |
CN101123334A (zh) | 连接器 | |
JP2009004111A (ja) | コネクタ | |
CN107528166A (zh) | 密封部件以及防水连接器 | |
JP2018098026A (ja) | コネクタ | |
JP5924591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01188339B (zh) | 屏蔽连接器和屏蔽外壳 | |
JP6024611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02544869B (zh) | 连接器 | |
JP2012054106A (ja) | コネクタ | |
JP2014099268A (ja) | コネクタ | |
JP2014022062A (ja) | 防水コネクタ | |
CN104183957A (zh) | 连接器 | |
CN218877096U (zh) | 雷达总成及自动驾驶车辆 | |
JP2023060594A (ja) | 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