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22442A - 蜂蜜茶酒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得的蜂蜜茶酒 - Google Patents

蜂蜜茶酒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得的蜂蜜茶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22442A
CN107022442A CN201710341626.2A CN201710341626A CN107022442A CN 107022442 A CN107022442 A CN 107022442A CN 201710341626 A CN201710341626 A CN 201710341626A CN 107022442 A CN107022442 A CN 1070224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e
honey
tea
time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416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gping County Levopimaric Ecological Apiculture LLC
Original Assignee
Huangping County Levopimaric Ecological Apiculture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gping County Levopimaric Ecological Apiculture LLC filed Critical Huangping County Levopimaric Ecological Apiculture LLC
Priority to CN20171034162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22442A/zh
Publication of CN107022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224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GWINE; PREPARATION THEREOF; ALCOHOLIC BEVERAGES; PREPARATION OF ALCOHOLIC BEVERAGES NOT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ES C12C OR C12H
    • C12G3/00Preparation of other alcoholic beverages
    • C12G3/02Preparation of other alcoholic beverages by ferment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蜂蜜茶酒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得的蜂蜜茶酒,属于酒精饮料技术领域,包括将湿润后的绿茶原料与蜂蜜混合,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与酿酒微生物混合并在30‑40℃条件下发酵,得原酒醅;在原酒醅中添加水后,在20‑30℃条件下发酵,得原酒,在原酒中轮流添加绿茶汁和蜂蜜进行四次回酒发酵后,再添加原酒醅进行陈酿,可以酿造出蜂蜜茶酒;该制备方法能够快速的制备出香气浓郁、滋味醇和回甘、口感不刺激的蜂蜜茶酒;且该蜂蜜茶酒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防止动脉硬化等保健效果。

Description

蜂蜜茶酒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得的蜂蜜茶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酒精饮料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蜂蜜茶酒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得的蜂蜜茶酒。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以往饮用烈性白酒逐渐发展到饮用低度营养保健型酒。天然蜂蜜酿制的蜂蜜酒纯天然,无污染,是一种在酒类中具有独特营养保健作用的理想酒品。蜂蜜经发酵后其含糖量大大下降,不仅不影响原有的多肽、活性多糖、黄酮类化合物、SOD等功能成分,而且产生了新的营养成分,如氨基酸、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重要生理活性物质进一步得到了提高。其中含有17种氨基酸和葡萄糖、果糖、VA、VE以及矿物质等人体必需的生理活性物质,其中氨基酸、VE、果糖和矿物质中的钠、钙、磷含量较高,与葡萄酒相比,其营养成分更为理想。常饮蜂蜜酒,可以起到健脾开胃、通肠润肺、增强记忆、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的保健功效。茶叶中含有众多的营养保健物质,例如:咖啡碱、茶碱、黄酮类物质、儿茶素、多酚类物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其具有减肥、降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众多功效;以茶叶为原料制备的酒精饮品具有茶叶的香味和营养成分。
现有的各种保健酒的制备方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发酵产物品质不稳定、发酵酒的口感不协调、发涩、有絮状沉淀物、保健养生成分不足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蜜茶酒的制备方法,此蜂蜜茶酒的制备方法能够快速的制备出香气浓郁、滋味醇和回甘、口感不刺激的蜂蜜茶酒;且由该制备方法制得的蜂蜜茶酒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防止动脉硬化等保健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蜜茶酒,其香气浓郁、滋味醇和回甘、口感不刺激;且该蜂蜜茶酒富含多酚类物质、矿物质和微生物等,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防止动脉硬化、美容养颜等保健效果。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蜂蜜茶酒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湿润后的绿茶原料与蜂蜜混合,得到混合物。
将混合物与酿酒微生物混合并在30-40℃条件下发酵,得原酒醅。
在原酒醅中添加水后,在20-30℃条件下发酵,得原酒。
在原酒中混合绿茶汁,在20-30℃条件下发酵,得第一回酒。
在第一回酒中混合蜂蜜,在20-30℃条件下发酵,得第二回酒。
在第二回酒中混合绿茶汁,在20-25℃条件下发酵,得第三回酒。
在第三回酒中混合蜂蜜,在20-25℃条件下发酵,得第四回酒。
以及在第四回酒中混合原酒醅,在20-25℃条件下发酵30-60d。
其中,酿酒微生物占混合物重量的3-5%,添加于第四回酒中的原酒醅的重量是第四回酒重量的1/25-1/20。
本发明提出一种蜂蜜茶酒,其是由上述蜂蜜茶酒制备方法制得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蜂蜜茶酒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得的蜂蜜茶酒的有益效果是:该蜂蜜茶酒制备方法制得的蜂蜜茶酒香气浓郁、滋味醇和回甘、口感不刺激;且该蜂蜜茶酒富含多酚类物质、矿物质和微生物等,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防止动脉硬化、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保健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蜂蜜茶酒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得的蜂蜜茶酒进行具体说明。
选取绿茶干茶为原料,并用水将绿茶干茶原料湿润。在湿润绿茶干茶时,用的水的重量占绿茶干茶重量的30-40%,即可以将绿茶干茶完全湿润,并让绿茶全部变得柔软、不扎手。
需要说明的是,制备蜂蜜茶酒时使用的绿茶干茶原料可以是绿毛峰等品质、等级略低的绿茶干茶。通常,绿毛峰的售价低、销路窄、经济价值低下,销售效益不佳,但是绿毛峰依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且绿毛峰的产量大,原料成本相应降低,用于制备蜂蜜茶酒既保证制得的蜂蜜茶酒良好的保健价值,又能够降低制备成本,还能够为绿毛峰提供另一条销路。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通常绿毛峰中含有一定量的茶梗。茶梗即与茶叶连接的部分较幼嫩的枝条,茶梗中含有较多的茶多酚、茶多糖、还原糖、纤维素等物质,在制备蜂蜜茶酒时,使用等级较低的绿毛峰中具有一定量的茶梗,能够使制得的蜂蜜茶酒口感更佳醇和、不刺激、滋味回甘,保健价值更突出。
将绿茶湿润后添加蜂蜜混合,添加的蜂蜜的重量和湿润的绿茶的重量比可以是1-2:1-2,得到混合物。
在该混合物中添加酿酒微生物,并使其充分混合,在30-40℃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得到原酒醅。将混合物和酿酒微生物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发酵,可以使酿酒微生物得到充分的活化和增殖,有利于后期的酿酒发酵过程快速进行。
具体地,添加于混合物中的酿酒微生物的重量占混合物重量的3-5%,酿酒微生物的添加量不易过多,即可避免酿酒微生物在混合物增殖、活化的初期消耗混合物大量的养分,避免后期成酒发酵效果不佳,甚至失败;适量的添加酿酒微生物一方面能够保证酿酒微生物在混合物中充分的增殖,以利于后期的成酒发酵充分、快速进行;另一方面又不会消耗混合物中大量的养分用于酿酒微生物的增殖、活化。
进一步具体地,混合物和酿酒微生物混合后,发酵3-5d即可完成酿酒微生物的增殖和活化。将混合物和酿酒微生物混合后的发酵时间控制于3-5d,一方面能够使酿酒微生物在混合物中充分的增殖并活化,另一方面能够避免混合物中的营养物质被过度消耗,进而可以确保后续的成酒发酵能够顺利进行。
再进一步具体地,上述酿酒微生物可以选自啤酒酵母、生香酵母和红曲霉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啤酒酵母常用于酒精的发酵,常用于酿造葡萄酒和果酒,且啤酒酵母是一种非常安全、营养丰富、均衡的食用微生物,其几乎不含脂肪、淀粉和糖,而含有绝佳的蛋白质、完整的B族维生素、多种生物态矿物质及优质膳食纤维,故用啤酒酵母酿造蜂蜜茶酒能够进一步地提升该蜂蜜茶酒的保健功效;生香酵母除了大量的发酵产生酒精之外,还能够产生大量的芳香味物质,例如:各种高级醇、芳香杂醇以及4-羟基-呋喃酮类等,故用生香酵母酿造蜂蜜茶酒能够提升该蜂蜜茶酒的香气;红曲霉除了大量的发酵产生酒精之外,能够产生一些天然的有色物质,使酿造出的酒成色更加,且红曲霉还能够产生降低胆固醇活性物质、麦角固醇等营养保健物质,需要说明的是,将红曲霉应用蜂蜜茶酒的酿造还能够避免发酵底物中生成大肠杆菌、绿农杆菌等有害微生物,进而能够保证酿酒过程的顺利进行,避免酿酒失败。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酿酒微生物包括60-80重量份的啤酒酵母、20-30重量份的生香酵母、10-20重量份的红曲霉、5-10重量份的乳酸杆菌和5-10重量份的醋酸杆菌。其中,乳酸杆菌和醋酸杆菌能够增加发酵酒的香气,改善酒的风味,并且增添抗肿瘤、预防肠道感染等保健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同时添加啤酒酵母、生香酵母、红曲霉、乳酸杆菌和醋酸杆菌用于蜂蜜茶酒的酿造,除了可以快速进入成酒发酵之外,还可以使制得的蜂蜜茶酒的香气更加优质,蜂蜜茶酒的口感更加温和、刺激性小,且制得的蜂蜜茶酒的营养保健效果更加。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酿酒微生物中啤酒酵母的重量份相对较多,可以确保成酒发酵的进行顺利、快速的进行;生香酵母的重量份其次,除了能够进一步保证成酒发酵的进行之外,还能够促使发酵底物生成大量的芳香类物质,以提升蜂蜜茶酒的香气;再者是红曲霉,红曲霉一方面能够促进发酵形成酒精,另一方面还可以促使蜂蜜茶酒的成色更加饱和,还有一方面能够避免发酵底物中生成大肠杆菌等有害微生物,避免发酵失败;最后是乳酸杆菌和醋酸杆菌,能够进一步改善蜂蜜茶酒的品质并提升该蜂蜜茶酒的保教效果。
在上述发酵得到的原酒醅中添加水,在20-30℃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得到原酒。原酒醅中添加的水的体积是该原酒醅体积的1/2-1。在原酒醅中添加适量的水混合均匀后进一步发酵,可以进一步促使发酵的快速进行,并且保证发酵底物被发酵的更加充分。待添加了水的原酒醅发酵至糖度下降至10°Bx时,过滤,得到该原酒。
需要说明的是,蜂蜜中除了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还富含多种酶,其中,多种氧化酶可以促进茶汁中的多酚类物质转化成茶色素,例如:茶黄素和茶红素等,进而可以进一步提升酿造的蜂蜜茶酒的营养保健性能。
在原酒中混合绿茶汁后,在20-30℃条件下,发酵3-6d,过滤,得到第一回酒。添加于原酒中的绿茶汁的体积是原酒体积的3-5倍。在原酒中添加绿茶汁,可以进一步增加蜂蜜茶酒中的茶香,以及丰富蜂蜜茶酒中的营养物质,即除了蜂蜜和茶汁中原本具有的营养物质之外,还可以进一步促进茶多酚的氧化等。
在第一回酒中混合蜂蜜后,在20-30℃条件下,发酵3-6d,过滤,得到第二回酒。添加于第一回酒中的蜂蜜的重量是该第一回酒重量的5-10倍。在第一回酒中添加蜂蜜,一方面是添加发酵底物,使发酵更加充分进行,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的补充各种酶的含量,促进第一回酒中的多酚类物质进一步氧化,进而提高蜂蜜茶酒的保健性能。
在第二回酒中混合绿茶汁后,在20-25℃条件下,发酵3-6d,过滤,得到第三回酒。添加于第二回酒中的绿茶汁的体积是该第二回酒体积的3-5倍。在酿造第三回酒时,将发酵温度适当的降低,即可以适当的减缓发酵的速率,一方面在蜂蜜茶酒中添加了绿茶汁的风味、香气,另一方面保持了大量绿茶汁中原有的营养元素,以确保在蜂蜜茶酒中含有绿茶汁中的大量营养物质。
在第三回酒中混合蜂蜜后,在20-25℃条件下,发酵3-6d,过滤,得到第四回酒。添加于第三回酒中的蜂蜜的重量为第三回酒重量的5-10倍。在酿造第四回酒时,依然才用酿造第三回酒时的低温慢发酵,一方面可以在蜂蜜茶酒中添加蜂蜜的香甜气味,另一方面可以保留蜂蜜中的营养物质,而且还可以利用蜂蜜提升蜂蜜茶酒口感的爽滑性。
在第四回酒中添加原酒醅,在20-25℃条件下发酵30-60d,过滤,即可得到该蜂蜜茶酒。添加于第四回酒中的原酒醅的重量是该第四回酒重量的1/25-1/20。在第四回酒中添加原酒醅,即可以进一步增加发酵底物中的酿酒微生物的含量,在降低的温度下进行缓慢额发酵,可以使发酵出的蜂蜜茶酒的滋味回甘,口感温和不刺激,香气甜醇、浓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绿茶汁的浸提方法例如可以是:按照每3g干茶添加100ml水的比例在100℃的环境下浸提10min。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蜂蜜茶酒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得的蜂蜜茶酒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以干茶原料重量的30%的水将茶叶湿润,待茶叶全部柔软、不扎手后,按照湿润茶叶和蜂蜜的重量比为1:1进行混合制得混合物,按照混合物总重量的3%添加酿酒微生物,该酿酒微生物中包括60重量份的啤酒酵母、30重量份的生香酵母、10重量份的红曲霉、10重量份的乳酸杆菌和10重量份的醋酸杆菌,混合均匀后,在30℃条件下发酵5d,得到原酒醅;添加原酒醅1/2体积的水于该原酒醅中,在20℃条件下发酵至糖度下降至10°Bx,得到原酒;添加原酒3倍体积的绿茶汁于该原酒中,在20℃条件下发酵6d,得到第一回酒;添加第一回酒5倍重量的蜂蜜于该第一回酒中,在20℃条件下发酵6d,得到第二回酒;添加第二回酒3倍体积的绿茶汁于该第二回酒中,在20℃条件下发酵6d,得到第三回酒;添加第三回酒5倍重量的蜂蜜于该第三回酒中,在20℃条件下发酵5d,得到第四回酒;添加第四回酒1/25倍体积的原酒醅于该第四回酒中,在25℃条件下发酵30d,过滤,即可得到该蜂蜜茶酒。
实施例2
以干茶原料重量的40%的水将茶叶湿润,待茶叶全部柔软、不扎手后,按照湿润茶叶和蜂蜜的重量比为1:2进行混合制得混合物,按照混合物总重量的5%添加酿酒微生物,该酿酒微生物中包括80重量份的啤酒酵母、20重量份的生香酵母、20重量份的红曲霉、5重量份的乳酸杆菌和5重量份的醋酸杆菌,混合均匀后,在40℃条件下发酵3d,得到原酒醅;添加原酒醅1体积的水于该原酒醅中,在30℃条件下发酵至糖度下降至10°Bx,得到原酒;添加原酒5倍体积的绿茶汁于该原酒中,在30℃条件下发酵3d,得到第一回酒;添加第一回酒10倍重量的蜂蜜于该第一回酒中,在30℃条件下发酵3d,得到第二回酒;添加第二回酒5倍体积的绿茶汁于该第二回酒中,在25℃条件下发酵3d,得到第三回酒;添加第三回酒10倍重量的蜂蜜于该第三回酒中,在25℃条件下发酵3d,得到第四回酒;添加第四回酒1/20倍体积的原酒醅于该第四回酒中,在20℃条件下发酵60d,过滤,即可得到该蜂蜜茶酒。
实施例3
以干茶原料重量的35%的水将茶叶湿润,待茶叶全部柔软、不扎手后,按照湿润茶叶和蜂蜜的重量比为2:1进行混合制得混合物,按照混合物总重量的4%添加酿酒微生物,该酿酒微生物中包括70重量份的啤酒酵母、25重量份的生香酵母、15重量份的红曲霉、7重量份的乳酸杆菌和7重量份的醋酸杆菌,混合均匀后,在35℃条件下发酵4d,得到原酒醅;添加原酒醅7/10体积的水于该原酒醅中,在25℃条件下发酵至糖度下降至10°Bx,得到原酒;添加原酒4倍体积的绿茶汁于该原酒中,在25℃条件下发酵5d,得到第一回酒;添加第一回酒7倍重量的蜂蜜于该第一回酒中,在25℃条件下发酵5d,得到第二回酒;添加第二回酒4倍体积的绿茶汁于该第二回酒中,在22℃条件下发酵4d,得到第三回酒;添加第三回酒8倍重量的蜂蜜于该第三回酒中,在22℃条件下发酵4d,得到第四回酒;添加第四回酒1/22倍体积的原酒醅于该第四回酒中,在22℃条件下发酵50d,过滤,即可得到该蜂蜜茶酒。
实施例4
以干茶原料重量的37%的水将茶叶湿润,待茶叶全部柔软、不扎手后,按照湿润茶叶和蜂蜜的重量比为1:2进行混合制得混合物,按照混合物总重量的3.5%添加酿酒微生物,该酿酒微生物中包括75重量份的啤酒酵母、22重量份的生香酵母、12重量份的红曲霉、6重量份的乳酸杆菌和6重量份的醋酸杆菌,混合均匀后,在32℃条件下发酵3d,得到原酒醅;添加原酒醅1/2体积的水于该原酒醅中,在27℃条件下发酵至糖度下降至10°Bx,得到原酒;添加原酒3.5倍体积的绿茶汁于该原酒中,在24℃条件下发酵5d,得到第一回酒;添加第一回酒6倍重量的蜂蜜于该第一回酒中,在27℃条件下发酵5d,得到第二回酒;添加第二回酒4倍体积的绿茶汁于该第二回酒中,在21℃条件下发酵5d,得到第三回酒;添加第三回酒6倍重量的蜂蜜于该第三回酒中,在22℃条件下发酵5d,得到第四回酒;添加第四回酒1/21倍体积的原酒醅于该第四回酒中,在24℃条件下发酵45d,过滤,即可得到该蜂蜜茶酒。
实施例5
以干茶原料重量的32%的水将茶叶湿润,待茶叶全部柔软、不扎手后,按照湿润茶叶和蜂蜜的重量比为2:1进行混合制得混合物,按照混合物总重量的4.5%添加酿酒微生物,该酿酒微生物包括啤酒酵母和生香酵母,混合均匀后,在36℃条件下发酵5d,得到原酒醅;添加原酒醅1/2体积的水于该原酒醅中,在22℃条件下发酵至糖度下降至10°Bx,得到原酒;添加原酒4倍体积的绿茶汁于该原酒中,在24℃条件下发酵3d,得到第一回酒;添加第一回酒6倍重量的蜂蜜于该第一回酒中,在30℃条件下发酵6d,得到第二回酒;添加第二回酒4倍体积的绿茶汁于该第二回酒中,在21℃条件下发酵3d,得到第三回酒;添加第三回酒8倍重量的蜂蜜于该第三回酒中,在24℃条件下发酵3d,得到第四回酒;添加第四回酒1/20倍体积的原酒醅于该第四回酒中,在24℃条件下发酵40d,过滤,即可得到该蜂蜜茶酒。
实施例6
以干茶原料重量的36%的水将茶叶湿润,待茶叶全部柔软、不扎手后,按照湿润茶叶和蜂蜜的重量比为2:1进行混合制得混合物,按照混合物总重量的5%添加酿酒微生物,该酿酒微生物为红曲霉,混合均匀后,在32℃条件下发酵5d,得到原酒醅;添加原酒醅1体积的水于该原酒醅中,在27℃条件下发酵至糖度下降至10°Bx,得到原酒;添加原酒4.5倍体积的绿茶汁于该原酒中,在28℃条件下发酵5d,得到第一回酒;添加第一回酒7倍重量的蜂蜜于该第一回酒中,在30℃条件下发酵6d,得到第二回酒;添加第二回酒4倍体积的绿茶汁于该第二回酒中,在24℃条件下发酵4d,得到第三回酒;添加第三回酒8倍重量的蜂蜜于该第三回酒中,在24℃条件下发酵3d,得到第四回酒;添加第四回酒1/20倍体积的原酒醅于该第四回酒中,在23℃条件下发酵45d,过滤,即可得到该蜂蜜茶酒。
对比例1
以干茶原料重量的30%的水将茶叶湿润,待茶叶全部柔软、不扎手后,按照湿润茶叶和蜂蜜的重量比为1:1进行混合制得混合物,在混合物中添加水和啤酒酵母,水的添加量是混合物重量的1倍,啤酒酵母的添加量是混合物重量的0.5%,混合后在30℃的条件下,发酵60d。
对比例2
以干茶原料重量的30%的水将茶叶湿润,待茶叶全部柔软、不扎手后,按照湿润茶叶和蜂蜜的重量比为1:1进行混合制得混合物,按照混合物总重量的3%添加酿酒微生物,该酿酒微生物中包括60重量份的啤酒酵母、30重量份的生香酵母、10重量份的红曲霉、10重量份的乳酸杆菌和10重量份的醋酸杆菌,混合均匀后,在30℃条件下发酵5d,得到原酒醅;添加原酒醅1体积的水于该原酒醅中,在35℃条件下发酵60d。
请50位专业品酒师,根据GB/T 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对数量1-6、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方法酿造出的蜂蜜茶酒进行感官评价,表1为50位品酒师对各个蜂蜜茶酒感官评价打分的平均值,其中,外观、香气、滋味和典型性的满分均为100。
表1各个蜂蜜茶酒的感官评分
组号 外观 香气 滋味 典型性
实施例1 85.5 82.9 85.6 89.3
实施例2 89.3 88.1 84.6 85.1
实施例3 86.2 85.1 86.3 87.5
实施例4 87.4 86.9 87.9 86.7
实施例5 90.1 81.9 89.1 85.1
实施例6 82.9 90.6 88.7 87.7
对比例1 65.2 70.1 69.3 65.9
对比例2 69.3 66.9 69.1 64.3
由表1可知,本发明的蜂蜜茶酒的制备方法酿造的蜂蜜茶酒在外观、香气、滋味和典型性方面均优于对比例的蜂蜜茶酒。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蜂蜜茶酒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得的蜂蜜茶酒的有益效果是:该蜂蜜茶酒制备方法制得的蜂蜜茶酒香气浓郁、滋味醇和回甘、口感不刺激;且该蜂蜜茶酒富含多酚类物质、矿物质和微生物等,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防止动脉硬化、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保健效果。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蜂蜜茶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湿润后的绿茶原料与蜂蜜混合,得到混合物;
将所述混合物与酿酒微生物混合并在30-40℃条件下发酵,得原酒醅;
在所述原酒醅中添加水后,在20-30℃条件下发酵,得原酒;
在所述原酒中混合绿茶汁,在20-30℃条件下发酵,得第一回酒;
在所述第一回酒中混合蜂蜜,在20-30℃条件下发酵,得第二回酒;
在所述第二回酒中混合绿茶汁,在20-25℃条件下发酵,得第三回酒;
在所述第三回酒中混合蜂蜜,在20-25℃条件下发酵,得第四回酒;以及
在所述第四回酒中混合所述原酒醅,在20-25℃条件下发酵30-60d;
其中,所述酿酒微生物占所述混合物重量的3-5%,添加于所述第四回酒中的所述原酒醅的重量是所述第四回酒重量的1/25-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蜜茶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添加于所述原酒醅中的水的体积是所述原酒醅体积的1/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蜜茶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添加于所述原酒中的绿茶汁的体积是所述原酒体积的3-5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蜜茶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添加于所述第一回酒中的蜂蜜的重量是所述第一回酒重量的5-10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蜜茶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添加于所述第二回酒中的绿茶汁的体积是所述第二回酒体积的3-5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蜜茶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添加于所述第三回酒中的蜂蜜的重量是所述第三回酒重量的5-10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蜜茶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酿酒微生物选自啤酒酵母、生香酵母和红曲霉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蜜茶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酿酒微生物包括60-80重量份的啤酒酵母、20-30重量份的生香酵母、10-20重量份的红曲霉、5-10重量份的乳酸杆菌和5-10重量份的醋酸杆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蜜茶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物添加所述酿酒微生物后发酵3-5d。
10.一种蜂蜜茶酒,其特征在于,其是由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蜂蜜茶酒的制备方法酿造的。
CN201710341626.2A 2017-05-12 2017-05-12 蜂蜜茶酒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得的蜂蜜茶酒 Pending CN1070224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41626.2A CN107022442A (zh) 2017-05-12 2017-05-12 蜂蜜茶酒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得的蜂蜜茶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41626.2A CN107022442A (zh) 2017-05-12 2017-05-12 蜂蜜茶酒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得的蜂蜜茶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22442A true CN107022442A (zh) 2017-08-08

Family

ID=59529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41626.2A Pending CN107022442A (zh) 2017-05-12 2017-05-12 蜂蜜茶酒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得的蜂蜜茶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2244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5001A (zh) * 2019-02-22 2019-09-03 王伟峰 一种发酵型蜂蜜茶酒的制作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98253A (zh) * 2014-11-25 2015-04-08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一种玫瑰茄蜂蜜酒的酿造方法
CN104498254A (zh) * 2014-11-25 2015-04-08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一种发酵型荔枝酒的增香方法
CN106947664A (zh) * 2017-05-12 2017-07-14 重庆市春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蜂蜜茶酒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98253A (zh) * 2014-11-25 2015-04-08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一种玫瑰茄蜂蜜酒的酿造方法
CN104498254A (zh) * 2014-11-25 2015-04-08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一种发酵型荔枝酒的增香方法
CN106947664A (zh) * 2017-05-12 2017-07-14 重庆市春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蜂蜜茶酒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佳等: "绿茶蜂蜜酒的研制", 《保鲜与加工》 *
钟宜春: "发酵法生产蜂蜜酒、茶酒试制总结", 《酿酒科技》 *
钟宜春: "蜂蜜酒、茶酒试制总结", 《食品科学》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5001A (zh) * 2019-02-22 2019-09-03 王伟峰 一种发酵型蜂蜜茶酒的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0404B (zh) 一种石榴酒的制备方法
CN105420050B (zh) 一种酱香型白酒类沉香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57192A (zh) 木瓜清酒及其生产方法
CN105385531B (zh) 一种玫瑰蜂蜜酒及其制作方法
CN109971573B (zh) 一种树莓果啤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74700B (zh) 一种金樱子精酿啤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75015A (zh) 一种红心火龙果和白心火龙果复合果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20423A (zh) 一种发酵生产无醇啤酒醋及啤酒醋饮料的方法
CN104611171A (zh) 生姜米酒的制备方法
CN111269768A (zh) 一种花香型美容养颜水果酒
KR101539146B1 (ko) 감식초를 이용한 숙취해소음료의 제조방법
CN101156705A (zh) 一种红枣、酒花发酵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8303A (zh) 一种酿制芒果苹果果醋的工艺
CN107723162A (zh) 一种低糖干黄酒的制备工艺
CN104263583A (zh) 一种蜂蜜百合花酒的酿制方法
CN104232430B (zh) 一种健肤防皱的嘉宝果红茶菌饮料
KR101064782B1 (ko) 차(茶)꽃을 포함한 찻잎 와인의 제조방법
CN107022442A (zh) 蜂蜜茶酒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得的蜂蜜茶酒
CN104946458A (zh) 一种纯生菠萝糯玉米保健果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79981A (zh) 一种酿制芒果果醋的工艺
CN104629994A (zh) 一种桑葚百香果露酒的酿制方法
CN108660092A (zh) 一种含有乳酸菌发酵菊苣所得营养成分的苹果醋及苹果醋的生产工艺
CN106947664A (zh) 蜂蜜茶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60549A (zh) 发酵型甘蔗茶醋饮料的制备方法
CN107699426A (zh) 一种玉米酒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