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2801A - 阻尼器以及阻尼器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阻尼器以及阻尼器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2801A
CN107002801A CN201580065938.4A CN201580065938A CN107002801A CN 107002801 A CN107002801 A CN 107002801A CN 201580065938 A CN201580065938 A CN 201580065938A CN 107002801 A CN107002801 A CN 1070028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lid
damper
rotor
attenuation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593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02801B (zh
Inventor
村中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f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f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fco Inc filed Critical Nif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002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28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28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28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1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liquid only; using a fluid of which the nature is immaterial
    • F16F9/12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rotary vanes turning in the fluid any throttling effect being immaterial, i.e. damping by viscous shear effect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with solid or semi-solid material, e.g. pasty masses, as damping mediu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20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tiltable, e.g. to permit easy acce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4/00Materials; Material properties
    • F16F2224/02Materials; Material properties sol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4/00Materials; Material properties
    • F16F2224/04Fluids
    • F16F2224/048High viscosity, semi-solid pastine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6/00Manufacturing; Treatments
    • F16F2226/04Assembly or fixing methods; methods to form or fashion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2/00Nature of movement
    • F16F2232/02Rota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阻尼器具备:形成有开口的壳体(11);闭塞上述壳体(11)的上述开口的盖(12);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收放于上述壳体(11)与上述盖(12)之间的可动体;以及填充于上述壳体(11)内的上述可动体的可动区域的凝胶状的衰减介质,上述壳体(11)以及上述盖(12)为对象物,在上述对象物与上述可动体之间填充有上述衰减介质,上述壳体(11)与上述盖(12)由相同的主材料形成。

Description

阻尼器以及阻尼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阻尼器以及阻尼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缓和冲击扭矩的阻尼器中,公知有使转动体的输入扭矩衰减的旋转式的阻尼器。在这种阻尼器中,使扭矩衰减的衰减介质通常使用具有粘性的流体亦即硅油等粘性流体。阻尼器产生的衰减力由保持粘性流体的两个部件,例如收放转动体的壳体与转动体之间的间隙决定。
另一方面,设置阻尼器的环境的温度变化直接作用于壳体,间接作用于收放在壳体的转动体。作为结果,若环境的温度变化增大,则壳体与转动体之间的间隙较大地变化,从而阻尼器产生的衰减力也较大地变化。在上述的阻尼器中提出了如下方案:为了抑制伴随着环境的温度变化的间隙的变化,由线膨胀系数较小的材料形成壳体,并且由线膨胀系数较大的材料形成转动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163232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就设置阻尼器的环境的温度变化而言,除了壳体、转动体之外,还作用于衰减介质,从而使衰减介质的粘度变化。例如,在具备线膨胀系数较大的树脂制的壳体的阻尼器中,若环境的温度上升,则除了间隙增大之外,还使粘性流体的粘度降低。作为结果,在阻尼器产生的衰减力的降低变得显著。与此相对,例如,在具备线膨胀系数较小的金属制的壳体的阻尼器中,能够通过壳体来抑制硅油等粘性流体的膨胀,使壳体的内压上升,由此确保扭矩。然而,为了发挥恒定的性能,而成为无法避免这类的金属制的壳体的采用研究等、设计上、制造上的工时增加的状况。因此,在上述的阻尼器中,依然强烈地要求抑制衰减力因设置阻尼器的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变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衰减力相对于设置阻尼器的环境的温度变化的稳定性的阻尼器以及阻尼器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以下,记载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案及其作用效果。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阻尼器具备:形成有开口的壳体;闭塞上述壳体的上述开口的盖;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收放于上述壳体与上述盖之间的可动体;以及填充于上述壳体内的上述可动体的可动区域的凝胶状的衰减介质。而且,上述壳体以及上述盖为对象物,在上述对象物与上述可动体之间填充有上述衰减介质,上述壳体与上述盖由相同的主材料形成。
在上述阻尼器中,上述盖、上述壳体以及上述可动体也可以由相同的主材料形成。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阻尼器的制造方法包含如下工序:形成有开口的壳体及由与上述壳体相同的主材料形成并闭塞上述开口的盖为对象物,将可动体收放于上述壳体内,并且将衰减介质的原料填充于上述对象物与上述可动体之间,将上述盖盖在上述壳体的上述开口上而闭塞上述开口,在上述壳体与上述盖之间收放上述可动体;以及通过所需时间的放置及紫外线的照射的至少一种的粘弹性化处理,对上述壳体内的上述原料赋予粘弹性而生成上述衰减介质。
凝胶状的衰减介质与硅油等粘性流体相比,温度的变化引起的粘性的变化较小。这一点,根据上述各构成,壳体与盖由相同的主材料形成,因此可动体与对象物之间的间隙的大小随着温度变化的变化较小。而且,在这些可动体与对象物之间的间隙填充有上述衰减介质,因此剪切衰减介质而产生的衰减力相对于温度的变化稳定性提高。
在上述阻尼器中,上述盖也可以熔敷于上述壳体。
根据上述构成,熔敷于壳体的盖由与壳体相同的主材料形成,因此壳体与盖之间的熔敷能够提高强度的稳定性。
在上述阻尼器中,优选形成上述可动体的主材料具有与形成上述壳体以及上述盖的主材料相等的线膨胀系数。
根据上述各构成,形成壳体的主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与形成可动体的主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相等,因此壳体与可动体之间的间隙的大小随着温度变化的变化较小。另外,形成盖的主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与形成可动体的主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相等,因此这些盖与可动体之间的间隙的大小随着温度变化的变化也较小。因此,剪切衰减介质而产生的衰减力相对于温度的变化稳定性可靠地提高。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阻尼器具备:壳体;以能够相对于上述壳体移动的状态组合于上述壳体的盖;以及填充于上述壳体与上述盖之间的凝胶状的衰减介质,上述壳体与上述盖由相同的主材料形成。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阻尼器的制造方法包含如下工序:在由与壳体相同的主材料形成的盖和上述壳体之间填充衰减介质的原料,并且以能够相对于上述壳体移动的状态将上述盖组合于上述壳体;以及通过所需时间的放置及紫外线的照射的至少一种的粘弹性化处理,对上述壳体内的上述原料赋予粘弹性而生成上述衰减介质。
根据上述各构成,壳体与盖由相同的主材料形成,因此壳体与盖之间的间隙的大小随着温度变化的变化较小。而且,在这些壳体与盖之间的间隙填充有上述衰减介质,因此剪切衰减介质而产生的衰减力相对于温度变化的稳定性提高。
在上述阻尼器中,上述衰减介质例如为硅凝胶,上述相同的主材料例如也可以为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以及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任一个。
在上述阻尼器中,使椅背相对于椅垫转动的机构可以为转动机构,也可以进一步具备连结于上述转动机构所具备的旋转轴的轴连结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阻尼器具体化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式的阻尼器组装后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阻尼器的内部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阻尼器的剖面构造的剖视图,且为图1的3-3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阻尼器的制造方法中将盖安装于壳体前的状态的工序图。
图5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阻尼器的制造方法中将盖安装于壳体后的状态的工序图。
图6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阻尼器的制造方法中实施粘弹性化处理时的第一封入部的状态的工序图。
图7是表示将本发明的阻尼器具体化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阻尼器组装后的阻尼器的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将本发明的阻尼器具体化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阻尼器组装后的阻尼器的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9是对将本发明的阻尼器具体化的变形例的阻尼器应用于座椅的应用例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6对第一实施方式的阻尼器以及阻尼器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阻尼器10]
如图1所示,阻尼器10为旋转式的阻尼器,具备壳体11、关闭壳体11的开口的盖12以及收放于壳体11的转动体16。壳体11以及盖12为对象物的一个例子,壳体11、盖12以及转动体16由相同的主材料形成。形成壳体11、盖12以及转动体16的主材料可以为相同的树脂材料,可以为相同的金属材料,也可以为相同的合金材料。在壳体11、盖12以及转动体16由树脂材料形成时,主材料是指对象物所含的树脂材料中,在成为对象物的部件的质量比率中,相对于整体的质量具有最高的质量的树脂成分。在壳体11、盖12以及转动体16由金属材料形成时,主材料是指,在成为对象物的部件的质量比率中,相对于整体的质量具有最高的质量的金属成分。在壳体11、盖12以及转动体16由合金材料形成时,主材料是指,在成为对象物的部件的质量比率中,相对于整体的质量具有最高的质量的合金成分。
作为形成壳体11、盖12以及转动体16的树脂材料,例如能够使用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以及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等。作为形成壳体11、盖12以及转动体16的树脂材料,能够列举从由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砜、丙烯腈-苯乙烯(A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聚丙烯腈、聚甲醛、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构成的组选择的至少一个。即便在这些中,从线膨胀系数在热特性中较小且伸缩在机械性能中较小的观点出发,优选聚乙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砜、ABS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另外,即便在这些中,从适于注射成形的观点出发,优选聚乙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砜、ABS树脂。
此外,形成壳体11、盖12以及转动体16的材料除了作为主材料的树脂材料之外,也可以包含各种添加剂、不可避免的杂质。作为添加材料,能够列举玻璃纤维、碳纤维、矿物填料等无机填料、抗氧化剂、阻燃剂、稳定剂等。
作为形成壳体11、盖12以及转动体16的金属材料,例如能够列举从由铝、铜、铁构成的组选择的任一个。另外,作为形成壳体11、盖12以及转动体16的合金材料,例如能够列举以铁为主要成分的不锈钢、铜与锌的合金亦即黄铜、硬铝等铝合金。此外,形成壳体11、盖12以及转动体16的材料,除了作为主材料的金属材料或者合金材料之外,其中也可以进一步含有各种添加剂、不可避免的杂质。
阻尼器10连接于支撑阻尼器10的支撑体,并且也连接于作为通过阻尼器10赋予衰减力的对象的衰减对象。壳体11以及盖12的至少一方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于衰减对象与支撑体的任一方。壳体11以及盖12的至少一方在连接于衰减对象时,转动体16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于支撑体。另外,在壳体11以及盖12的至少一方连接于支撑对象时,转动体16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于衰减对象。在图1中,表示壳体11直接地连接于支撑体的例子,且表示转动体16直接地连接于衰减对象的例子。
在壳体11具备的周壁部25的外周面朝向周壁部25的径向的外侧突出有安装部13,在安装部13形成有安装孔14。安装孔14是供紧固部件等紧固的孔,在安装孔14紧固有紧固部件等,由此阻尼器10固定于支撑体。
在转动体16的中央形成有贯通转动体16的轴孔15。在轴孔15以能够相对于壳体11旋转且无法相对于转动体16旋转的状态插入有旋转轴100。旋转轴100是从阻尼器10被赋予制动扭矩的衰减对象。
如图2所示,壳体11形成为具有底部20的圆筒状。在底部20形成有贯通孔21以及具有包围贯通孔21的圆筒状的中央突部22。在中央突部22的内侧遍布中央突部22的周向的整体形成有朝向底部20的径向的内侧的环状的凹陷亦即阶差部23。在阶差部23嵌入有由弹性体等弹性材料形成的具有圆环状的密封部件18。
沿着周壁部25的具有圆环状的一对环状突部26、27以同心圆状并排在壳体11所具备的周壁部25的筒端面。在一对环状突部26、27中位于内侧的环状突部26与位于最外周的环状突部27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壳体11的底部20中且周壁部25与中央突部22之间并列有多个内侧突条30与多个外侧突条31。多个内侧突条30的每一个从壳体11的开口侧观察具有圆弧状,在与同其邻接的其他的内侧突条30之间形成有间隙。多个内侧突条30以描绘以底部20的中心为中心的一个圆的方式沿着中央突部22的周向等距离配置。
外侧突条31位于比内侧突条30更靠周壁部25侧。外侧突条31从壳体11的开口侧观察具有圆弧状,外侧突条31的沿着长边方向的长度比内侧突条30的沿着长边方向的长度长。在多个外侧突条31的每一个与同其邻接的其他的外侧突条31之间形成有间隙。多个外侧突条31与多个内侧突条30相同,以描绘以底部20的中心为中心的一个圆的方式沿着中央突部22的周向等距离配置。
在壳体11以能够沿着顺时针方向以及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状态收放有作为可动体的一个例子的转动体16。转动体16具有圆盘状,并由与壳体11以及盖12相同的主材料形成。转动体16在转动体16的中央具备成为转动体16的旋转中心的轴部40。轴部40具有从转动体16的上表面突出的圆筒状,在轴部40的内侧形成有轴孔15。轴部40除了转动体16的上表面之外,也以朝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设置于转动体16的下表面。在壳体11的贯通孔21贯通插入有向转动体16的下表面突出的轴部40,在盖12的贯通孔46贯通插入有向转动体16的上表面突出的轴部40。位于转动体16的上表面的轴部40以能够相对于盖12转动的状态插入于盖12,位于转动体16的下表面的轴部40以能够相对于壳体11的贯通孔21转动的状态插入于壳体11。在转动体16与壳体11之间夹持有之前说明的密封部件18。
在转动体16的上表面的轴部40的外侧呈同心圆状并列有具有圆环状的三个上侧转动体突部41~43。另外,在转动体16的下表面的轴部40的外侧也呈同心圆状并列有具有圆环状的三个下侧转动体突部51~53(参照图3)。三个上侧转动体突部41~43与三个下侧转动体突部51~53配置在相对于转动体16的上表面成为面对称的位置。
在三个上侧转动体突部41~43中位于最内周的上侧转动体突部41与位于中央的上侧转动体突部42之间、以及位于中央的上侧转动体突部42与位于最外周的上侧转动体突部43之间分别形成有间隙。另外,在三个下侧转动体突部51~53中位于最内周的下侧转动体突部51与位于中央的下侧转动体突部52之间、以及位于中央的下侧转动体突部52与位于最外周的下侧转动体突部53之间也分别形成有间隙。
在位于最内周的上侧转动体突部41与位于中央的上侧转动体突部42之间形成有从转动体16的上表面贯通至转动体16的下表面的多个连通孔45。另外,在位于中央的上侧转动体突部42与位于最外周的上侧转动体突部43之间也形成有从转动体16的上表面贯通至转动体16的下表面的多个连通孔45。
盖12具有圆盘状,在盖12的中央形成有贯通盖12的贯通孔46。在贯通孔46贯通插入有转动体16的轴部40。在盖12与转动体16之间夹持有由弹性体等弹性材料形成的具有圆环状的密封部件17。
如图3所示,在盖12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有三个盖突部61~63。三个盖突部61~63的每一个具有以盖12的中心为中心的圆环状,在盖12的下表面呈同心圆状并列。三个盖突部61~63中位于最内周的盖突部61嵌入转动体16的轴部40与上侧转动体突部41的间隙。三个盖突部61~63中位于中央的盖突部62嵌入位于最内周的上侧转动体突部41与位于中央的上侧转动体突部42的间隙。三个盖突部61~63中位于最外周的盖突部63嵌入位于中央的上侧转动体突部42与位于最外周的上侧转动体突部43的间隙。
在位于最内周的盖突部61与贯通孔46之间形成有朝向径向的外侧凹陷的阶差部65。在阶差部65嵌入有之前说明的密封部件18。另外,在盖12的下表面且比位于最外周的盖突部63更进一步靠径向的外侧呈同心圆状并列有一对盖环状突部66、67。在一对盖环状突部66、67中位于最内周的盖环状突部66与位于最外周的盖环状突部67之间形成有间隙。
位于最内周的下侧转动体突部51嵌入壳体11的中央突部22与内侧突条30的间隙。位于中央的下侧转动体突部52嵌入内侧突条30与外侧突条31的间隙。位于最外周的下侧转动体突部53嵌入外侧突条31与周壁部25的间隙。三个下侧转动体突部51~53与壳体11呈间隙配合的状态,在它们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在该微小的间隙填充有兼具粘着性以及弹性双方的凝胶状的衰减介质90。
位于最内周的上侧转动体突部41嵌入位于最内周的盖突部61与位于中央的盖突部62的间隙。位于中央的上侧转动体突部42嵌入位于中央的盖突部62与位于最外周的盖突部63的间隙。位于最外周的上侧转动体突部43嵌入位于最外周的盖突部63与周壁部25的间隙。
三个上侧转动体突部41~43、与盖12以及壳体11处于间隙配合的状态,在它们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在该微小的间隙填充有上述的衰减介质90。
由壳体11与盖12划分的空间中的、位于比转动体16的轴部40更靠径向的外侧的区域是转动体16能够旋转的旋转区域。与此相对,由壳体11与转动体16的间隙、以及盖12与转动体16的间隙构成的区域是产生制动扭矩的扭矩产生区域70。在扭矩产生区域70填充的衰减介质90被转动体16剪切,由此欲使转动体16旋转的力衰减。
例如,在转动体16从动于旋转轴100的旋转而旋转时,通过在扭矩产生区域70填充的衰减介质90的阻力,而对旋转轴100赋予作为衰减力的制动扭矩。此时,衰减介质90在转动体16的径向粘着于转动体16的表面,并且经由形成于转动体16的连通孔45,即使在转动体16的上下方向也粘着于转动体16的表面。转动体16一边剪切粘着于转动体16的表面的衰减介质90一边进行旋转。转动体16一边剪切衰减介质90一边进行旋转,由此也对旋转轴100赋予制动扭矩。此外,产生衰减介质90的剪切的区域是由从位于最外周的上侧转动体突部43以及下侧转动体突部53至位于最内周的上侧转动体突部41以及下侧转动体突部51的部分、与该部分相对的壳体11以及盖12夹持的区域。
此处,阻尼器10所设置的环境的温度变化直接作用于壳体11,通过壳体11以及衰减介质90间接地作用于收放于壳体11的转动体16。
此时,壳体11与盖12由相同的主材料形成,因此壳体11与盖12之间的间隙的大小随着温度变化的变化较小。而且,大体保持壳体11与转动体16之间的间隙、和盖12与转动体16之间的间隙的总和,因此也能够提高剪切衰减介质90由此产生的衰减力及其稳定性。并且,壳体11与转动体16由相同的主材料形成,因此壳体11与转动体16之间的间隙的大小随着温度变化的变化较小。另外,盖12与转动体16由相同的主材料形成,因此盖12与转动体16之间的间隙的大小随着温度变化的变化也较小。因此,作为上侧转动体突部41~43与盖12之间的微小的间隙的缝隙的大小随着温度变化的变化也较小。另外,作为下侧转动体突部51~53与壳体11之间的微小的间隙的缝隙的大小随着温度变化的变化也较小。作为结果,根据上述的阻尼器10,能够抑制间隙的大小相对于阻尼器10所设置的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变化。
壳体11的环状突部26、27与盖环状突部66、67嵌合。在壳体11的环状突部26、27与盖环状突部66、67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该间隙作为能够使相对于扭矩产生区域70的容积成为多余的衰减介质90与空气一同封入的封入部80发挥功能。封入部80在轴部40的径向位于旋转区域的外侧,即位于比扭矩产生区域70更靠外侧。
封入部80具有从扭矩产生区域70朝向壳体11的径向的外侧,沿着上下方向多次弯曲的弯曲构造,即迷宫构造。封入部80从盖12的上表面侧观察,沿着周壁部25形成为环状。
[衰减介质90]
接下来,对衰减介质90进行说明。
衰减介质90是在力学方面表示固体的性质,另一方面具备具有作为液体的组成的三维的网眼构造的凝胶状的介质。衰减介质90是通过将赋予粘弹性的粘弹性化处理实施于原料,使液体的原料的粘弹性提高而使其流动性降低的半固态物。或者,衰减介质90是相对于作为原料的干燥凝胶给予粘弹性的半固态物。若阻尼器10所设置的环境的温度变化,则这样的衰减介质90的温度也变化。另一方面,上述的衰减介质90是具有凝胶状的半固态物,因此与硅油等粘性流体相比,衰减介质90的粘性难以变化。
衰减介质90可以是介质彼此具有较强的化学结合的化学凝胶,也可以是介质彼此具有较弱的物理结合的物理凝胶。衰减介质90可以是由作为一维高分子的预聚物的交联形成的高分子凝胶,也可以是由多官能性单体的稠合形成的低分子凝胶。另外,衰减介质90可以是有机凝胶,也可以是无机凝胶,也可以是粒子凝胶。
形成衰减介质90的材料,例如是从由硅系凝胶、丙烯酸系凝胶、聚烯烃系凝胶、聚氨酯系凝胶、丁二烯凝胶、异戊二烯凝胶、丁基凝胶、苯乙烯丁二烯凝胶、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凝胶、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凝胶、氟凝胶构成的组选择的至少一个。衰减介质90可以是衰减介质90的原料为一种的作为液体的单液型,也可以是原料为两种的作为液体的双液型,也可以是原料为三种以上的作为液体的多液型。
粘弹性化处理是用于使单体稠合或者使预聚物交联的处理、用于在分散介质形成网络的处理、使干燥凝胶凝胶化的处理,根据衰减介质90的种类适当地选择。粘弹性化处理例如是进行用于开始粘弹性的赋予的引发剂的添加、预定时间的放置、向预定温度的加热、与气氛中的水分的接触以及紫外线等的预定的波长的光照射的至少一个的处理。
例如,在衰减介质90中,从混合主剂与引发剂的状态开始实施加热,由此赋予粘弹性。此外,主剂可以为一种液体,也可以为多种液体。另外,如上所述地在加热处理为粘弹性处理且相对于收放于阻尼器10的衰减介质90实施粘弹性处理的情况下,壳体11、转动体16以及盖12由具有耐以加热温度进行加热的耐热性的材料形成。
另外,例如,在衰减介质90中,从混合主剂与引发剂的状态开始放置预定时间,由此能够赋予粘弹性。另外,例如,在衰减介质90中,从混合主剂与引发剂的状态开始实施光照射,由此能够赋予粘弹性。如上所述地在特定的波长的光照射为粘弹性处理且相对于收放于阻尼器10的衰减介质90实施粘弹性处理的情况下,壳体11、转动体16以及盖12由具有供该波长的光透过的透光性的材料形成。
[阻尼器的制造方法]
参照图4~图6,与阻尼器的组装的顺序一同对阻尼器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所示的阻尼器的制造方法中,表示衰减介质90的原料为液体的例子。
如图4所示,在壳体11收放有供密封部件17、18外嵌的转动体16。在该状态下,转动体16的上端、即上侧转动体突部41~43的前端比壳体11的环状突部26、27的前端更低。接下来,实施粘弹性化处理前的衰减介质90的原料被注入壳体11内。实施粘弹性化处理前的衰减介质90为低粘度,且具有流动性,因此流入壳体11与转动体16的微小的间隙。
衰减介质90的原料的注入量是大于扭矩产生区域70的容积,并且加上了封入封入部80的衰减介质90的量的量。例如,如图4所例示的那样,衰减介质90的原料可以填满至转动体16的上侧的端部,衰减介质90的原料也可以填满至壳体11的上端。另外,在将衰减介质90注入壳体11内时,为了减少混入衰减介质90的空气量,优选将衰减介质90的原料在减压气氛下注入。
如图5所示,接着,在被衰减介质90的原料填满的壳体11安装盖12。此时,位于轴部40与上侧转动体突部41之间、三个上侧转动体突部41~43的间隙的衰减介质90的原料在这些间隙中因嵌入盖突部61~63而被挤出。另一方面,在被挤出的衰减介质90的原料从壳体11的开口溢出时,成为壳体11的环状突部26、27与盖环状突部66、67嵌合的状态。因此,被挤出的衰减介质90的原料流入壳体11的环状突部26、27与盖环状突部66、67之间。此外,在安装盖12时,这样的处理也优选在减压气氛下进行。
如图6所示,若在壳体11安装有盖12,则由环状突部26、27与盖环状突部66、67构成的封入部80积存有相对于扭矩产生区域70为多余的衰减介质90。从该状态开始,热熔敷盖12的外缘与壳体11的外缘。
外嵌于转动体16的密封部件17被压入由盖12的阶差部65与转动体16划分的空间,而对盖12与转动体16之间进行密封。另外,外嵌于转动体16的密封部件18被压入由壳体11的阶差部23与转动体16划分的空间,而对壳体11与转动体16之间进行密封。
如上所述地从衰减介质90的原料存积于封入部80的状态开始相对于阻尼器10内的衰减介质90的原料实施粘弹性化处理。例如,以预定的温度进行的加热进行预定时间,由此能够对衰减介质90的原料赋予粘弹性,而生成衰减介质90。此外,衰减介质90的原料所占的体积与由其生成的衰减介质90的体积的差优选较小。而且,对积存于封入部80的衰减介质90的原料赋予粘弹性,由此盖12的缘部与周壁部25的前端的连接位置被衰减介质90密封。作为结果,在这些连接位置,衰减介质90本身作为密封部件发挥功能,从而不需要另外夹设垫圈等密封部件。
接下来,对阻尼器10的作用进行说明。
阻尼器10所设置的环境的温度变化直接作用于壳体11,通过壳体11以及衰减介质90间接地作用于收放于壳体11的转动体16。此时,壳体11与转动体16由相同的主材料形成,因此盖12与转动体16之间的间隙的大小以及壳体11与转动体16之间的间隙的大小随着温度变化的变化较小。
另一方面,阻尼器所设置的环境的温度变化除了壳体11、盖12以及转动体16之外,也作用于衰减介质90。这一点,上述的衰减介质90为具有凝胶状的半固态物,因此与硅油等粘性流体相比,衰减介质90的粘性难以变化。而且,粘性相对于温度变化难以变化的衰减介质90被填充于相同地大小相对于温度变化难以变化的间隙,因此针对剪切衰减介质90而产生的衰减力,相对于环境的温度变化的稳定性提高。
另外,在阻尼器10的制造工序中,衰减介质90的原料被注入超过扭矩产生区域70的容积的程度,从而相对于扭矩产生区域70的多余部分被预先封入封入部80。因此,扭矩产生区域70成为被具有粘弹性的衰减介质90无遗漏地填充的状态。另外,若衰减介质90的原料的注入量为超过扭矩产生区域70的容量的量,则即使在注入量存在差别,也能够抑制填充于扭矩产生区域70的衰减介质的量的差别。因此,也能够抑制阻尼器10的个体差引起的衰减介质90的量的差别。因此,也能够抑制因衰减介质90的原料的注入不足而使空气混入衰减介质90。
另外,在封入部80封入有包含空气的衰减介质90,但封入部80设置于转动体16旋转的扭矩产生区域70的外侧。因此,能够抑制封入封入部80的空气伴随着转动体16的旋转而混入扭矩产生区域70。因此,阻尼器10与不存在封入部80的阻尼器相比,能够抑制空气引起的动作不良,从而能够产生稳定的衰减力。
以上,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阻尼器以及阻尼器的制造方法,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1)壳体11与盖12由相同的主材料形成,并且,保持于这些之间的衰减介质90为凝胶状的半固态物,因此在壳体11与转动体16之间、以及盖12与转动体16之间产生的衰减力的总和随着环境温度变化的变化较小。因此,稳定性相对于阻尼器10的衰减力的温度变化提高。
(2)壳体11与转动体16由相同的主材料形成,并且保持于这些之间的衰减介质90为凝胶状的半固态物,因此在壳体11与转动体16之间产生的衰减力随着环境温度变化的变化较小。因此,稳定性相对于阻尼器10的衰减力的温度变化提高。
另外,盖12与转动体16由相同的主材料形成,并且夹持于这些之间的衰减介质90为凝胶状的半固态物,因此在盖12与转动体16之间产生的衰减力随着环境的温度变化的变化较小。因此,稳定性相对于阻尼器10的衰减力的温度变化提高。
(3)在间隙因环境的温度变化变小时,在阻尼器10的设计时能够省去为了使衰减介质的粘度变小而使衰减介质的粘度的变化与间隙的大小的变化对应于每个环境的温度的麻烦。因此,针对壳体11、盖12、转动体16以及衰减介质90,能够提高各个材料选定的容易性。
(4)壳体11与盖12由相同的主材料形成,因此与壳体11和盖12仅由不同的材料形成的构成相比,针对这些熔敷,能够提高强度的稳定性。
(5)在将衰减介质90的原料注入壳体11后实施粘弹性化处理,因此作为衰减介质90的原料也能够选择粘度较低且流动性较高的液体。根据这样的选择,能够抑制在扭矩产生区域70产生未填充衰减介质90的空间。因此,能够抑制空气混入扭矩产生区域70而引起的衰减力的差别。
(6)封入部80具有弯曲构造,因此即使在壳体11内的有限的空间,也能够实现封入部80的容积的增大。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7,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对第二实施方式的阻尼器以及阻尼器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阻尼器以及阻尼器的制造方法的基本的构成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等,因此省略与第一实施方式重复的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阻尼器10在省略密封部件17、18而在壳体11与轴部40之间、以及盖12与轴部40之间进一步具备封入部这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阻尼器10不同。以下,将设置于壳体11与盖12之间的封入部80作为第一封入部80进行说明,将设置于壳体11与轴部40之间、以及盖12与轴部40之间的封入部作为第二封入部81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转动体16具备从轴部40的外周面朝向上侧转动体突部41延伸的延伸突出部47。形成于阻尼器10的第二封入部81被壳体11的阶差部23、轴部40的外周面以及延伸突出部47划分。另外,第二封入部81被盖12的阶差部65、轴部40的外周面以及延伸突出部47划分。两个第二封入部81的每一个将相对于扭矩产生区域70成为多余的衰减介质90与空气一同封入。
在通过第一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制造方法制造阻尼器10时,注入壳体11的衰减介质90的原料的注入量是大于扭矩产生区域70的容积,并且加上了封入第一封入部80以及第二封入部81的部分的衰减介质90的量的量。而且,当在填满衰减介质90的原料的壳体11安装盖12时,除了第一封入部80之外,在第二封入部81也积存衰减介质90的原料。接下来,从衰减介质90的原料积存在第一封入部80以及第二封入部81的状态开始进行上述的粘弹性化处理。由此,在第二封入部81内,能够对衰减介质90的原料赋予粘弹性,从而盖12与轴部40之间、以及壳体11与轴部40之间被衰减介质90封固。
位于第二封入部81的衰减介质90以转动体16的旋转不产生剪切的方式配置于轴部40的附近。因此,即使在第二封入部81与衰减介质90一同封入有空气,该空气也难以混入扭矩产生区域70的衰减介质90。
以上,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阻尼器以及阻尼器的制造方法,能够获得上述(1)~(6)的效果,并且也能够进一步获得以下的效果。
(7)在壳体11与轴部40的连接位置设置有第二封入部81,封入该第二封入部81的衰减介质90对壳体11与轴部40之间进行封固。因此,能够省略用于对壳体11与轴部40之间进行密封的垫圈等密封部件。
(8)在盖12与轴部40的连接位置设置有第二封入部81,封入该第二封入部81的衰减介质90对盖12与轴部40之间进行封固。因此,能够省略用于对盖12与轴部40之间进行密封的垫圈等密封部件。
(9)与封入扭矩产生区域70的衰减介质90不同,封入第二封入部81的衰减介质90以相对于自身难以产生剪切的程度在第二封入部81具有较大的厚度。因此,构成为在壳体11与转动体16之间设置第二封入部81,并且构成为在盖12与转动体16之间设置第二封入部81的构成,从而确保第二封入部81的衰减介质90的密封性,进而能够减少空气从第二封入部81混入扭矩产生区域70。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8,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对第三实施方式的阻尼器以及阻尼器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此外,第三实施方式的阻尼器以及阻尼器的制造方法的基本的构成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等,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8所示,阻尼器10具备壳体11A与以能够相对于壳体11A转动的状态被安装的盖12A。壳体11A以及盖12A由相同的主材料形成。形成壳体11A以及盖12A的材料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可以为相同的树脂材料,可以为相同的金属材料,也可以为相同的合金材料。
壳体11A形成为具有底部的圆筒状,在其底面的中央部突出有突部101,该突部101具有有盖的圆筒状。在壳体11A内由壳体11A的底部、突部101的外周面以及周壁部102的内周面划分有一个凹部103。此外,壳体11A也可以在突部101与周壁部102之间具备具有从底部突出的圆筒状的其他的突部,由这样的其他的突部将凹部103划分成多个。
在周壁部102的筒端面形成有一对环状突部104、105。在一对环状突部104、105中位于内侧的环状突部104与位于外侧的环状突部105之间形成有间隙。此外,周壁部102的筒端面也可以在这些环状突部104、105的间隙具备其他的环状突部而使环状突部104、105的间隙划分成两个以上。
盖12A具备连结旋转轴100的轴连结部107。盖12A形成为圆盘状,具备盖12A的缘部106朝向壳体11呈直角弯曲。在盖12A的下表面朝向壳体11A的底面突出有一对盖突部108、109。
在壳体11A的内表面与盖突部108、109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划分有扭矩产生区域70,在扭矩产生区域70填充有衰减介质90。在盖12A旋转时,填充于扭矩产生区域70的衰减介质90被剪切。
一对环状突部104、105的间隙被盖12A的下表面覆盖。由盖12的下表面中位于盖突部108、109的外侧的部分与环状突部104、105划分有封入部110,在封入部110也填充有衰减介质90。在位于扭矩产生区域70的外侧的封入部110,当盖12A旋转时,填充于该封入部110的衰减介质90不被剪切。
接下来,与阻尼器10的组装的顺序一同对阻尼器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此外,即使在以下所示的阻尼器的制造方法中,也表示衰减介质90的原料为液体的例子。
首先,将被实施粘弹性化处理前的衰减介质90的原料注入壳体11内。接下来,在被衰减介质90的原料填满的壳体11安装有盖12。此时,注入壳体11的凹部103的衰减介质90因盖突部108、109嵌入凹部103而从凹部103被挤出。被挤出的衰减介质90的原料流入一对环状突部104、105的间隙。
若盖12A安装于壳体11A,则相对于扭矩产生区域70多余的衰减介质90的原料积存于一对环状突部104、105的间隙。从该状态开始,热熔敷盖12A的外缘与壳体11A的外缘。而且,在相对于扭矩产生区域多余的衰减介质90的原料积存于封入部110的状态下,相对于衰减介质90的原料实施粘弹性化处理。作为结果,对位于扭矩产生区域70以及封入部110的衰减介质90的原料赋予粘弹性。积存于封入部110的衰减介质90的原料与衰减介质一同封入空气,但封入部110位于比扭矩产生区域70更靠外侧,因此即使盖12A旋转,也能够抑制空气混入扭矩产生区域70。
以上,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阻尼器以及阻尼器的制造方法中,能够获得上述(5)的效果,并且能够进一步获得以下的效果。
(10)壳体11A与盖12A由相同的主材料形成,并且保持于这些之间的衰减介质90为凝胶状的半固态物,因此在壳体11与盖12A之间产生的衰减力随着环境温度变化的变化较小。因此,稳定性相对于阻尼器10的衰减力的温度变化提高。
(其他的实施方式)
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也能够如以下那样变更来实施。
·封入部80也可以是与扭矩产生区域70连通的直线状的流路。总之,封入部80只要是与扭矩产生区域70连通的空间,并且是即使扭矩产生区域70内的衰减介质90伴随着扭矩产生区域70的可动体的移动而移动,在封入部80中,也能够抑制衰减介质90移出扭矩产生区域70、衰减介质90从扭矩产生区域70进入的空间即可。
·也可以是转动体16的形状不具有与盖12以及壳体11嵌合的凹凸构造的构造体,例如具有平板状的构造体。
·盖12只要具有关闭壳体11的开口的构造即可,在阻尼器10中,盖12也可以为内嵌于壳体11的构成。
·也可以从阻尼器10省略封入部80、81、110。即便是这样的构成,也能够获得上述(1)~(4)、(10)的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壳体11与转动体16也可以由相互不同的材料形成。另外,盖12与转动体16也可以由相互不同的材料形成。总之,只要壳体以及盖为对象物,在对象物与可动体之间填充衰减介质,壳体11与盖12由相同的主材料形成即可。
·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盖与壳体也可以通过紧固部件的紧固、压焊而相互固定。
·阻尼器一边剪切被赋予粘弹性的衰减介质一边进行旋转,从而产生衰减力。因此,也能够产生足够缓冲伴随着椅背的转动动作的冲击的衰减力。
参照图9,对阻尼器向座椅的应用例进行说明。作为座椅用阻尼器的阻尼器10构成用于使作为靠背的椅背200相对于具备落坐面的椅垫201转动的转动机构。转动机构是在使椅背200向与椅垫201相反的一侧倾倒的状态下将其固定的倾斜机构,或者以使椅背200与落坐面203抵接的方式折叠的折叠机构。阻尼器10的安装部13被螺钉等紧固部件紧固在设置于椅背200的连结部202。在阻尼器10的作为轴连结部的一个例子的轴孔15(参照图1)贯通插入有以椅背200能够转动的状态将其支撑的旋转轴100,在旋转轴100的前端紧固有螺母等紧固部205。在椅背200以旋转轴100为中心向椅垫201侧,或者其相反的一侧转动时,阻尼器10对旋转轴100赋予衰减力,从而缓冲伴随着椅背200的转动动作的冲击。此外,座椅及其转动机构也可以为图9所示的构成以外的构成。
符号的说明
10—阻尼器,11、11A、11B—壳体,12、12A—盖,16—转动体,70—扭矩产生区域,80—第一封入部,81—第二封入部,90—衰减介质,110—封入部。

Claims (9)

1.一种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形成有开口的壳体;
闭塞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的盖;
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收放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盖之间的可动体;以及
填充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可动体的可动区域的凝胶状的衰减介质,
所述壳体以及所述盖为对象物,
在所述对象物与所述可动体之间填充有所述衰减介质,
所述壳体与所述盖由相同的主材料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熔敷于所述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所述壳体以及所述可动体由相同的主材料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可动体的主材料具有与形成所述壳体以及所述盖的主材料相等的线膨胀系数。
5.一种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
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的状态与所述壳体组合的盖;以及
填充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盖之间的凝胶状的衰减介质,
所述壳体与所述盖由相同的主材料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衰减介质为硅凝胶,
所述相同的主材料为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以及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任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使椅背相对于椅垫转动的机构为转动机构,
进一步具备连结于所述转动机构所具备的旋转轴的轴连结部。
8.一种阻尼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工序:
形成有开口的壳体及由与所述壳体相同的主材料形成并闭塞所述开口的盖为对象物,将可动体收放于所述壳体内,并且将衰减介质的原料填充于所述对象物与所述可动体之间,将所述盖盖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上而闭塞所述开口,在所述壳体与所述盖之间收放所述可动体;以及
通过所需时间的放置及紫外线的照射的至少一种的粘弹性化处理,对所述壳体内的所述原料赋予粘弹性而生成所述衰减介质。
9.一种阻尼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工序:
在由与壳体相同的主材料形成的盖和所述壳体之间填充衰减介质的原料,并且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的状态将所述盖组合于所述壳体;以及
通过所需时间的放置及紫外线的照射的至少一种的粘弹性化处理,对所述壳体内的所述原料赋予粘弹性而生成所述衰减介质。
CN201580065938.4A 2014-12-16 2015-12-08 阻尼器以及阻尼器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70028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54104A JP6359441B2 (ja) 2014-12-16 2014-12-16 ダンパーの製造方法
JP2014-254104 2014-12-16
PCT/JP2015/084365 WO2016098634A1 (ja) 2014-12-16 2015-12-08 ダンパー、および、ダンパー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2801A true CN107002801A (zh) 2017-08-01
CN107002801B CN107002801B (zh) 2020-09-22

Family

ID=56126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5938.4A Active CN107002801B (zh) 2014-12-16 2015-12-08 阻尼器以及阻尼器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343073A1 (zh)
EP (1) EP3236103B1 (zh)
JP (1) JP6359441B2 (zh)
CN (1) CN107002801B (zh)
WO (1) WO201609863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5925A (zh) * 2019-05-28 2021-12-21 百乐仕株式会社 阻尼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19947B (zh) * 2017-09-15 2023-05-23 成都市新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阻尼器
JP7237733B2 (ja) * 2019-05-30 2023-03-13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ダンパー部材、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ダンパー部材の製造方法
WO2023027719A1 (en) * 2021-08-27 2023-03-02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Planetary gear dampener
IT202200004211A1 (it) * 2022-03-07 2023-09-07 Cultraro Automazione Eng S R L Sedile con movimento rallentato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91589A (en) * 1985-02-08 1987-09-08 Nifco Inc. Viscous rotary damper
JPH10299809A (ja) * 1997-04-21 1998-11-13 Fuji Seiki Co Ltd ロータリーダンパ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リクライニング部材
CN1069747C (zh) * 1996-09-07 2001-08-15 Itw-阿特克有限公司 旋转阻尼器
JP2004278749A (ja) * 2003-03-18 2004-10-07 Seiko Epson Corp ダンパー装置、このダンパー装置を用いた機器、およびダンパー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1514238A (zh) * 2008-01-22 2009-08-2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可光固化丙烯酸类粘弹性材料组合物、丙烯酸类粘弹性材料及其层带或片以及生产方法
CN101547710A (zh) * 2006-12-12 2009-09-30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用于气管内管的加强套囊密封
CN102817952A (zh) * 2011-06-10 2012-12-12 株式会社利富高 旋转阻尼器
CN102893050A (zh) * 2010-05-19 2013-01-23 株式会社利富高 阻尼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65266A (en) * 1984-04-30 1986-01-21 Nifco Inc. Oil type damper
JP2884267B2 (ja) * 1991-03-11 1999-04-19 株式会社ニフコ 回転ダンパー
JPH0742882U (ja) * 1993-12-29 1995-08-11 太郎 川原 回転ダンパー
JPH08145106A (ja) * 1994-11-17 1996-06-04 Suzuki Sogyo Co Ltd 制動装置
JPH08261264A (ja) * 1995-03-22 1996-10-08 Toto Ltd ソフト閉止装置
JP3044010B2 (ja) * 1997-12-17 2000-05-22 株式会社渡辺製作所 回転ダンパー取付構造
US6085384A (en) * 1999-04-08 2000-07-11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One-way hinge damper
DE10210917C1 (de) * 2002-03-13 2003-11-13 Itw Automotive Prod Gmbh & Co Bremsvorrichtung mit Freilauf
JP4373756B2 (ja) * 2003-10-08 2009-11-25 株式会社ニフコ 回転ダンパー
JP2006162044A (ja) * 2004-12-10 2006-06-22 Fuji Latex Kk 回転ダンパー装置
US7753181B2 (en) * 2005-01-31 2010-07-13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Damper having silicone impregnated and silicone containing components
WO2008053570A1 (fr) * 2006-10-31 2008-05-08 Nifco Inc. Amortisseur de rotation
WO2012039182A1 (ja) * 2010-09-22 2012-03-29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ダンパ及びこの回転ダンパを具備した車輌用シート
US8865565B2 (en) * 2011-08-02 2014-10-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LED having a low defect N-type layer that has grown on a silicon substrate
JP6150737B2 (ja) * 2014-02-03 2017-06-21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ダンパー装置
JP6258188B2 (ja) * 2014-11-27 2018-01-10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ダンパー及びダンパー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91589A (en) * 1985-02-08 1987-09-08 Nifco Inc. Viscous rotary damper
CN1069747C (zh) * 1996-09-07 2001-08-15 Itw-阿特克有限公司 旋转阻尼器
JPH10299809A (ja) * 1997-04-21 1998-11-13 Fuji Seiki Co Ltd ロータリーダンパ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リクライニング部材
JP2004278749A (ja) * 2003-03-18 2004-10-07 Seiko Epson Corp ダンパー装置、このダンパー装置を用いた機器、およびダンパー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1547710A (zh) * 2006-12-12 2009-09-30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用于气管内管的加强套囊密封
CN101514238A (zh) * 2008-01-22 2009-08-2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可光固化丙烯酸类粘弹性材料组合物、丙烯酸类粘弹性材料及其层带或片以及生产方法
CN102893050A (zh) * 2010-05-19 2013-01-23 株式会社利富高 阻尼器
CN102817952A (zh) * 2011-06-10 2012-12-12 株式会社利富高 旋转阻尼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5925A (zh) * 2019-05-28 2021-12-21 百乐仕株式会社 阻尼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343073A1 (en) 2017-11-30
EP3236103A1 (en) 2017-10-25
CN107002801B (zh) 2020-09-22
EP3236103A4 (en) 2018-09-05
JP2016114183A (ja) 2016-06-23
EP3236103B1 (en) 2021-06-02
WO2016098634A1 (ja) 2016-06-23
JP6359441B2 (ja) 2018-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2801A (zh) 阻尼器以及阻尼器的制造方法
JP4163751B2 (ja) 可変焦点レンズにおけるまたは関する改良
CN102216644B (zh) 旋转式阻尼器
JP7249286B2 (ja) リリーフ弁を備えたベント
CA2344963C (en) Small viscous precision damper
JP6802288B2 (ja) 通気口
CN107002800B (zh) 阻尼器及阻尼器的制造方法
MXPA00003400A (es) Bisagra amortiguadora en una sola direccion.
GB2281605A (en) Rotary damper
BR102015031106A2 (pt) gaxeta, e método de produção e uso da mesma
JP2003269500A (ja) 一方向制動装置
WO2016051320A1 (en) Composite layer material for dampening external load, obtaining process, and uses thereof
TW200902875A (en) Rotary damper
EP1686283B1 (en) Damper having silicone impregnated and silicone containing components
CN109963636A (zh) 具有纵向伸长的横截面形状的圆过滤元件
US20070212162A1 (en) Shearing-force mechanism with cross-linked thermoplastic
WO2013132793A1 (ja) 回転ダンパ
US4390668A (en) Autoclavable thermoplastic material which is heat bondable to a cannula and the like
US8523476B2 (en) Positioning and damper device using shear force from cyclic differential compressive strain of a cross-linked thermoplastic
GB2031838A (en) Tubular plastics container
CN208343865U (zh) 香薰装置
CN207059706U (zh) 香薰装置
CN209046402U (zh) 空调室内机的电机固定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3502573B (zh) 用于旋转活塞机的密封元件及具有密封元件的旋转活塞机
CN219549122U (zh) 转子泵的双密封结构和转子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