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66278B - 电梯的乘坐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乘坐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66278B
CN106966278B CN201710025842.6A CN201710025842A CN106966278B CN 106966278 B CN106966278 B CN 106966278B CN 201710025842 A CN201710025842 A CN 201710025842A CN 106966278 B CN106966278 B CN 1069662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wish
door
seating
presum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258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66278A (zh
Inventor
野田周平
横井谦太朗
助川宽
村田由香里
木村纱由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966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662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662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662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14Control systems or devices
    • B66B13/143Control systems or devices electr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2Devices monitoring the users of the elevator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大范围且准确地检测有乘坐意愿的使用者而反映到门的开闭控制中。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的乘坐检测系统包括摄像部、活动检测部、位置推定部、速度算出部、乘坐意愿推定部及控制部。位置推定部针对每一图像而提取有由活动检测部检测到的活动的区块,将该区块中的坐标位置推定为使用者的位置。速度算出部根据所推定出的使用者的位置的时间序列变化来算出该使用者朝门方向的移动速度。乘坐意愿推定部根据所推定出的使用者的位置的时间序列变化和所算出的使用者朝门方向的移动速度来推定使用者有无乘坐意愿。控制部根据推定结果来控制门的开闭动作。

Description

电梯的乘坐检测系统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6-4595(申请日期:1/13/2016)为基础而享受该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考该申请而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对乘坐乘用轿厢的使用者进行检测的电梯的乘坐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当电梯的轿厢到达候梯厅而开门时,会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后关门而出发。这时,由于电梯的使用者不清楚乘用轿厢何时关门,因此有时会在从候梯厅进入乘用轿厢时撞到正在关闭的门。
为了避免这种乘坐时与门的碰撞,考虑有利用传感器来检测要乘坐乘用轿厢的使用者而控制门的开闭动作。作为所述传感器,通常使用光电传感器。即,预先在轿厢的上部设置光电传感器,对要乘坐乘用轿厢的使用者进行光学检测。在检测到使用者的期间内,门会维持开门状态,因此可避免使用者撞到正在关闭的门,此外,可防止被拽入至门的门套。
发明内容
然而,光电传感器的检测范围较窄,只能通过PinPoint检测使用者。因此,存在如下情况:当在离乘用轿厢稍远的地方有使用者时,无法检测到该使用者而开始关门;或者反过来,误检测到只是路过乘用轿厢附近的人物而开门。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大范围且准确地检测有乘坐意愿的使用者并反映到门的开闭控制中的电梯的乘坐检测系统。
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的乘坐检测系统包括摄像部、活动检测部、位置推定部、速度算出部、乘坐意愿推定部及控制部。在乘用轿厢已到达候梯厅时,所述摄像部可从该乘用轿厢的门附近朝向所述候梯厅的方向拍摄规定范围。所述活动检测部以区块单位对由该摄像部拍摄到的在时间序列上连续的多张图像的亮度进行比较来检测人/物的活动。所述位置推定部针对每一个所述图像而提取存在有由该活动检测部检测到的活动的区块,将该区块中的坐标位置推定为使用者的位置。所述速度算出部根据由该位置推定部推定出的使用者的位置的时间序列变化来算出该使用者朝门方向的移动速度。所述乘坐意愿推定部根据由所述位置推定部推定出的使用者的位置的时间序列变化和由所述速度算出部算出的使用者朝门方向的移动速度来推定使用者有无乘坐意愿。所述控制部根据该乘坐意愿推定部的推定结果来控制所述门的开闭动作。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乘坐检测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2为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由摄像机拍摄到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3为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以区块单位对拍摄图像进行划分之后的状态的图。
图4为用以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真实空间内的检测区域的图。
图5为用以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真实空间内的坐标系的图。
图6为用以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利用图像比较的活动检测的图,为示意性地表示在时刻t拍摄到的图像的一部分的图。
图7为用以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利用图像比较的活动检测的图,为示意性地表示在时刻t+1拍摄到的图像的一部分的图。
图8为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乘坐检测系统的整体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9为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乘坐检测系统的活动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图10为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乘坐检测系统的位置推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1为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乘坐检测系统的乘坐意愿推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2为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有乘坐意愿的脚下位置的变化状态的图。
图13为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无乘坐意愿的脚下位置的变化状态的图。
图14为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乘坐检测系统的在轿厢的关门过程中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5为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乘坐检测系统的另一乘坐意愿推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6为表示另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乘坐检测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17为表示另一实施方式中的乘坐检测系统的乘坐意愿推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8为用以说明另一实施方式中的阶段性地变化的阈值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乘坐检测系统的构成的图。再者,此处是以1台轿厢为例来进行说明,但多台轿厢也是同样的构成。
在乘用轿厢11的出入口上部设置有摄像机12。具体而言,在覆盖乘用轿厢11的出入口上部的门楣板11a中朝向候梯厅15侧而设置有摄像机12的镜头部分。摄像机12例如为车载摄像机等小型监视用摄像机,具有广角镜头,可在1秒钟内连续拍摄数帧图像(例如30帧/秒)。在轿厢11到达各楼层而开门时,以将乘用轿厢11内的轿厢门13附近的状态包括在内的方式对候梯厅15的状态进行拍摄。
此时的拍摄范围被调整为L1+L2(L1>>L2)。L1为候梯厅侧的拍摄范围,从轿厢门13朝向候梯厅15例如为3m。L2为轿厢侧的拍摄范围,从轿厢门13朝向轿厢背面例如为50cm。再者,L1、L2为进深方向的范围,宽度方向(与进深方向正交的方向)的范围至少比乘用轿厢11的横宽大。
再者,在各楼层的候梯厅15,在乘用轿厢11的到达口开闭自如地设置有候梯厅门14。候梯厅门14在乘用轿厢11到达时与轿厢门13卡合而进行开闭动作。动力源(门马达)处于乘用轿厢11侧,候梯厅门14只是跟随轿厢门13而开闭。在以下的说明中,设定为轿厢门13开门时候梯厅门14也开门、轿厢门13关门时候梯厅门14也关门。
由摄像机12拍摄到的各图像(影像)通过图像处理装置20实时加以解析处理。再者,在图1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图像处理装置20从乘用轿厢11中取出而加以展示,但实际上图像处理装置20是与摄像机12一起收纳在门楣板11a中。
此处,在图像处理装置20中配备有存储部21和使用者检测部22。存储部21具有缓冲区,所述缓冲区用以依次保存由摄像机12拍摄到的图像并暂时保持使用者检测部22的处理所需的数据。使用者检测部22在由摄像机12拍摄到的在时间序列上连续的多张图像中着眼于离轿厢门13最近的人/物的活动而检测有无有乘坐意愿的使用者。若对该使用者检测部22在功能上进行划分,则是由活动检测部22a、位置推定部22b及乘坐意愿推定部22c构成。
活动检测部22a以区块单位对各图像的亮度进行比较来检测人/物的活动。此处所说的所谓“人/物的活动”,是指候梯厅15的人物或轮椅等移动体的活动。
位置推定部22b从有由活动检测部22a针对各图像中的每一张而检测到的活动的区块中提取离轿厢门13最近的区块,将该区块中的轿厢门13的中心(门正面宽度的中心)到候梯厅方向的坐标位置(图5所示的Y坐标)推定为使用者的位置(脚下位置)。乘坐意愿推定部22c根据由位置推定部22b推定出的位置的时间序列变化来判定该使用者有无乘坐意愿。
再者,这些功能(活动检测部22a、位置推定部22b、乘坐意愿推定部22c)也可设置在摄像机12中,也可设置在轿厢控制装置30中。
轿厢控制装置30与未图示的电梯控制装置连接,与该电梯控制装置之间进行候梯厅呼叫或轿厢呼叫等各种信号的收发。再者,所谓“候梯厅呼叫”,是指通过设置在各楼层的候梯厅15的未图示的候梯厅呼叫按钮的操作而登记的呼叫信号,包含登记楼层和目的地方向的信息。所谓“轿厢呼叫”,是指通过设置在乘用轿厢11的轿厢室内的未图示的目的地呼叫按钮的操作而登记的呼叫信号,包含目的地楼层的信息。
此外,轿厢控制装置30包括门开闭控制部31。门开闭控制部31对乘用轿厢11到达候梯厅15时的轿厢门13的开闭进行控制。详细而言,门开闭控制部31在乘用轿厢11到达候梯厅15时打开轿厢门13,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后关闭轿厢门13。但是,在轿厢门13的开门状态下通过图像处理装置20的使用者检测部22而检测到有乘坐意愿的人物的情况下,门开闭控制部31禁止轿厢门13的关门动作而维持开门状态。
接着,参考图2至图7,对本实施方式中的乘坐意愿检测方法进行说明。
图2为表示由摄像机12拍摄到的图像的一例的图。图中的E1表示位置推定区域,yn表示检测到使用者的脚下位置的Y坐标。图3为表示以区块单位对拍摄图像进行划分之后的状态的图。再者,将把原图像划分成一边为Wblock的格子状所得的部分称为“区块”。
摄像机12设置在乘用轿厢11的出入口上部。因而,在乘用轿厢11已在候梯厅15开门时,拍摄候梯厅侧的规定范围(L1)和轿厢内的规定范围(L2)。此处,若使用摄像机12,则检测范围扩大,对于处于离乘用轿厢11稍远的地方的使用者也可进行检测。但另一方面,有可能误检测不乘坐乘用轿厢11的人物而打开轿厢门13。
因此,本系统设为如下构成:如图3所示,将由摄像机12拍摄到的图像划分为一定尺寸的区块,检测有人/物的活动的区块并追踪该有活动的区块,由此判断是否为有乘坐意愿的使用者。
再者,在图3的例子中,区块的纵横的长度相同,但纵与横的长度也可不同。此外,可跨及图像整个区域而将区块设为均匀的大小,也可设为例如越靠近图像上部越是缩短纵向(Y轴方向)的长度等的不均匀的大小。由此,能以更高分辨率或者真实空间内的均匀的分辨率求出之后加以推定的脚下位置(若是在图像上均匀地进行划分,则真实空间内离轿厢门13越远,分辨率越低)。
图4为用以说明真实空间内的检测区域的图。图5为用以说明真实空间内的坐标系的图。
为了根据拍摄图像来检测有乘坐意愿的使用者的活动,首先,对每一区块设定好活动检测区域。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至少设定好位置推定区域E1和乘坐意愿推定区域E2。位置推定区域E1是对从候梯厅15朝轿厢门13走来的使用者的身体的一部分、具体为使用者的脚下位置进行推定的区域。乘坐意愿推定区域E2是推定位置推定区域E1内所检测到的使用者是否有乘坐意愿的区域。再者,乘坐意愿推定区域E2包含在所述位置推定区域E1内,也是推定使用者的脚下位置的区域。即,在乘坐意愿推定区域E2内,推定使用者的脚下位置并推定该使用者的乘坐意愿。
在真实空间内,位置推定区域E1从轿厢门13的中心朝向候梯厅方向具有距离L3,例如设定为2m(L3≤候梯厅侧的拍摄范围L1)。位置推定区域E1的横宽W1设定为轿厢门13的横宽W0以上的距离。乘坐意愿推定区域E2从轿厢门13的中心朝向候梯厅方向具有距离L4,例如设定为1m(L4≤L3)。乘坐意愿推定区域E2的横宽W2设定为与轿厢门13的横宽W0大致相同的距离。
再者,乘坐意愿推定区域E2的横宽W2也可大于W0。此外,乘坐意愿推定区域E2在真实空间内也可不为长方形而是门框的死角除外的梯形。
此处,如图5所示,摄像机12拍摄以与设置在乘用轿厢11的出入口的轿厢门13水平的方向为X轴、以轿厢门13的中心到候梯厅15的方向(垂直于轿厢门13的方向)为Y轴、以乘用轿厢11的高度方向为Z轴的图像。在由该摄像机12拍摄到的各图像中,以区块单位对图4所示的位置推定区域E1及乘坐意愿推定区域E2的部分进行比较,由此检测在轿厢门13的中心到候梯厅15的方向也就是Y轴方向上移动中的使用者的脚下位置的变动。
该情况示于图6及图7。
图6及图7为用以说明利用图像比较的活动检测的图。图6示意性地表示在时刻t拍摄到的图像的一部分,图7示意性地表示在时刻t+1拍摄到的图像的一部分。
图中的P1、P2为拍摄图像上检测到有活动的使用者的图像部分,实际上是通过图像比较而检测到有活动的区块的集合体。提取图像部分P1、P2中离轿厢门13最近的有活动的区块Bx并追踪该区块Bx的Y坐标,由此判定有无乘坐意愿。在该情况下,若沿Y轴方向划出以虚线加以表示这样的等距线(与轿厢门13平行的等间隔的水平线),则可了解区块Bx与轿厢门13的Y轴方向的距离。
在图6及图7的例子中,离轿厢门13最近的有活动的区块Bx的检测位置从yn变为yn-1,可知使用者靠近轿厢门13走来。
接着,对本系统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图8为表示本系统中的整体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当乘用轿厢11到达任意楼层的候梯厅15时(步骤S11的是),轿厢控制装置30打开轿厢门13而等待乘坐乘用轿厢11的使用者(步骤S12)。
此时,通过设置在乘用轿厢11的出入口上部的摄像机12以规定帧速率(例如30帧/秒)拍摄候梯厅侧的规定范围(L1)和轿厢内的规定范围(L2)。图像处理装置20按时间序列获取由摄像机12拍摄到的图像,一边将这些图像依次保存至存储部21(步骤S13),一边实时执行如下的使用者检测处理(步骤S14)。
使用者检测处理由图像处理装置20中所配备的使用者检测部22执行。该使用者检测处理分为活动检测处理(步骤S14a)、位置推定处理(步骤S14b)及乘坐意愿推定处理(步骤S14c)。
(a)活动检测处理
图9为表示所述步骤S14a的活动检测处理的流程图。该活动检测处理由作为所述使用者检测部22的构成要素之一的活动检测部22a执行。
活动检测部22a逐张读出存储部21中所保持的各图像,针对每一区块而算出平均亮度值(步骤A11)。这时,活动检测部22a将在输入最初的图像时算出的每一区块的平均亮度值保持至存储部21内的未图示的第1缓冲区作为初始值(步骤A12)。
当获得第2张之后的图像时,活动检测部22a对当前图像的每一区块的平均亮度值与所述第1缓冲区中所保持的前一张图像的每一区块的平均亮度值进行比较(步骤A13)。结果,在当前图像中存在具有预先设定的值以上的亮度差的区块的情况下,活动检测部22a将该区块判定为有活动的区块(步骤A14)。
当针对当前图像而判定有无活动之后,活动检测部22a将该图像的每一区块的平均亮度值保持至所述第1缓冲区作为与下一图像的比较用(步骤A15)。
之后一样,活动检测部22a重复如下操作:一边按时间序列依次以区块单位对由摄像机12拍摄到的各图像的亮度值进行比较,一边判定有无活动。
(b)位置推定处理
图10为表示所述步骤S14b的位置推定处理的流程图。该位置推定处理由作为所述使用者检测部22的构成要素之一的位置推定部22b执行。
位置推定部22b根据活动检测部22a的检测结果来检查当前图像中有活动的区块(步骤B11)。结果,在图4所示的位置推定区域E1内存在有活动的区块的情况下,使用者检测部22提取该有活动的区块中离轿厢门13最近的区块(步骤B12)。
此处,如图1所示,摄像机12朝向候梯厅15而设置在乘用轿厢11的出入口上部。因而,在使用者从候梯厅15朝轿厢门13走去的情况下,该使用者的右脚或左脚的部分映照在拍摄图像的最近前也就是轿厢门13侧的区块的可能性较高。因此,位置推定部22b求离轿厢门13最近的有活动的区块的Y坐标(轿厢门13的中心到候梯厅15方向的坐标)作为使用者的脚下位置的数据,并保持至存储部21内的未图示的第2缓冲区(步骤B13)。
之后一样,位置推定部22b针对各图像中的每一张而求出离轿厢门13最近的有活动的区块的Y坐标作为使用者的脚下位置的数据,并保持至所述第2缓冲区。再者,这种脚下位置的推定处理不仅是在位置推定区域E1内进行,在乘坐意愿推定区域E2内也同样在进行。
(c)乘坐意愿推定处理
图11为表示所述步骤S14c的乘坐意愿推定处理的流程图。该乘坐意愿推定处理由作为所述使用者检测部22的构成要素之一的乘坐意愿推定部22c执行。
乘坐意愿推定部22c将所述第2缓冲区中所保持的各图像的使用者的脚下位置的数据平滑化(步骤C11)。再者,作为平滑化的方法,例如使用均值滤波法或卡尔曼滤波法等通常所知晓的方法,此处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对脚下位置的数据进行平滑化时,在存在变化量为规定值以上的数据的情况下(步骤C12的是),乘坐意愿推定部22c将该数据作为离群值而去掉(步骤C13)。再者,所述规定值由使用者的标准步行速度和拍摄图像的帧速率决定。此外,也可在对脚下位置的数据进行平滑化之前找出离群值并去掉。
图12表示脚下位置的变化状态。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置(Y坐标值)。在使用者从候梯厅15朝轿厢门13走来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经过,使用者的脚下位置的Y坐标值会逐渐变小。
再者,例如,若是轮椅等移动体,则为虚线所示那样的直线性数据变化,在使用者的情况下,由于交替检测到左右脚的脚下,因此是像实线那样弯曲的数据变化。此外,当检测结果混入一些噪声时,脚下位置的瞬间变化量会增大。这种变化量较大的脚下位置的数据作为离群值而去掉。
此处,乘坐意愿推定部22c确认图12所示的乘坐意愿推定区域E2内的脚下位置的变动(数据变化)(步骤C14)。结果,在乘坐意愿推定区域E2内能够确认到沿Y轴方向朝轿厢门13走去的使用者的脚下位置的变动(数据变化)的情况下(步骤C15的Yes),乘坐意愿推定部22c判断该使用者有乘坐意愿(步骤C16)。
另一方面,在乘坐意愿推定区域E2内未能确认到沿Y轴方向朝轿厢门13走去的使用者的脚下位置的变动的情况下(步骤C15的否),乘坐意愿推定部22c判断该使用者无乘坐意愿(步骤C17)。例如,当人物沿X轴方向横穿过乘用轿厢11的正面时,会像图13所示那样在乘坐意愿推定区域E2内检测到在Y轴方向上无时间变化的脚下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判断为无乘坐意愿。
如此,通过将离轿厢门13最近的有活动的区块视为使用者的脚下位置并追踪该脚下位置的Y轴方向的时间变化,可推定使用者有无乘坐意愿。
返回至图8,当检测到有乘坐意愿的使用者时(步骤S15的是),从图像处理装置20对轿厢控制装置30输出使用者检测信号。轿厢控制装置30因接收到该使用者检测信号而禁止轿厢门13的关门动作、维持开门状态(步骤S16)。
详细而言,当轿厢门13达到全开状态时,轿厢控制装置30开始开门时间的计时动作,在计时到规定时间T分钟(例如1分钟)的时间点进行关门。当在这期间内检测到有乘坐意愿的使用者而接收到使用者检测信号时,轿厢控制装置30停止计时动作并将计时值清零。由此,在所述时间T期间维持轿厢门13的开门状态。
再者,当在这期间内检测到新的有乘坐意愿的使用者时,再次将计时值清零,从而在所述时间T期间维持轿厢门13的开门状态。但是,若在所述时间T期间多次走来使用者,则会持续轿厢门13永远都无法关闭的状况,因此,优选设置好容许时间Tx(例如3分钟),在已经过该容许时间Tx的情况下强制性地关闭轿厢门13。
当所述时间T分钟的计时动作结束时(步骤S17),轿厢控制装置30关闭轿厢门13而使乘用轿厢11朝目标楼层出发(步骤S18)。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对利用设置在乘用轿厢11的出入口上部的摄像机12拍摄候梯厅15而得的图像进行解析,可检测例如从离乘用轿厢11稍远的地方朝轿厢门13走来的使用者并反映到门开闭动作中。
尤其是通过在拍摄图像中着眼于使用者的脚下位置并追踪轿厢门13到候梯厅15的方向(Y轴方向)的脚下位置的时间变化,例如误检测只是路过轿厢附近的人物的情况得以防止,从而能够只准确地检测有乘坐意愿的使用者并反映到门开闭动作中。在该情况下,由于在检测到有乘坐意愿的使用者的期间内维持开门状态,因此可避免在使用者想要进入乘用轿厢11时开始关门动作而导致使用者撞到门这样的情况。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设想在候梯厅15乘用轿厢11的轿厢门13是打开的状态而进行了说明,但即便轿厢门13正在关闭,也会使用由摄像机12拍摄到的图像来检测有无有乘坐意愿的使用者。当检测到有乘坐意愿的使用者时,通过轿厢控制装置30的门开闭控制部31来中断轿厢门13的关门动作并再次进行开门动作。
下面,参考图14的流程图,对关门过程中的处理动作进行说明。
当乘用轿厢11的轿厢门13从全开状态起经过规定时间时,通过门开闭控制部31而开始关门动作(步骤S21)。此时,摄像机12的拍摄动作在持续进行。所述图像处理装置20按时间序列获取由该摄像机12拍摄到的图像,一边将这些图像依次保存至存储部21(步骤S22),一边实时执行使用者检测处理(步骤S23)。
使用者检测处理由图像处理装置20中所配备的使用者检测部22执行。该使用者检测处理分为活动检测处理(步骤S23a)、位置推定处理(步骤S23b)及乘坐意愿推定处理(步骤S23c)。再者,这些处理因与图8的步骤S14a、S14b、S14c相同,所以省略其详细说明。
此处,当检测到有乘坐意愿的使用者时(步骤S24的是),从图像处理装置20对轿厢控制装置30输出使用者检测信号。当在关门过程中接收到所述使用者检测信号时,轿厢控制装置30中断轿厢门13的关门动作并再次进行开门动作(再打开)(步骤S25)。
之后,返回至图8的步骤S12而重复与所述相同的处理。但是,若在关门过程中持续检测到有乘坐意愿的使用者,则会反复再打开而耽误乘用轿厢11出发。因而,优选为:即便在检测到有乘坐意愿的使用者的情况下,若已经过所述容许时间Tx(例如3分钟),也不会再打开而是关门。
如此,即便在关门过程中也检测有无有乘坐意愿的使用者,从而可将该检测结果反映到门开闭动作中。因而,可避免使用者在想要进入正在关闭的乘用轿厢11时撞到门这样的情况。
再者,为了更准确地判断使用者有无乘坐意愿,乘坐意愿推定部22c也可执行考虑了使用者朝门方向的步行速度(移动体朝门方向的移动速度)的乘坐意愿推定处理。在该情况下,乘坐意愿推定部22c具备根据由位置推定部22b推定出的使用者的位置的时间序列变化来算出该使用者朝门方向的移动速度的速度算出功能。下面,参考图15的流程图,对考虑了使用者的步行速度的乘坐意愿推定处理进行说明。再者,对与所述图11的乘坐意愿推定处理相同的处理标注同一符号,且此处省略其详细说明。
执行步骤C11至C15的处理,在乘坐意愿推定区域E2内能够确认到沿Y轴方向朝轿厢门13走去的使用者的脚下位置的变动(数据变化)的情况下(步骤C15的是),乘坐意愿推定部22c判断该使用者的步行速度是否为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上(步骤C21)。
再者,使用者的步行速度是根据该使用者的脚下位置的变动来求出。详细而言,使用者的步行速度是根据离轿厢门13最近的有活动的区块的Y坐标的变化而通过乘坐意愿推定部22c求出。
例如,设想如下情况:摄像机12可在1秒钟内连续拍摄30帧图像,以毫米单位规定轿厢门13与所述区块的Y轴方向的距离,用以求使用者的步行速度的采样期间设定为30帧。在该情况下,进而设想如下情况:从第1帧图像中提取到的离轿厢门13最近的有活动的区块的Y坐标(使用者的脚下位置)为ym,从第30帧图像中提取到的离轿厢门13最近的有活动的区块的Y坐标为ym-1。在该情况下,以秒速(ym-ym-1)[mm]求得使用者的步行速度。
如此,按照预先设定的采样期间而通过乘坐意愿推定部22c求出使用者的步行速度。再者,采样期间优选设定为10帧。但是,只要为至少2帧以上,则采样期间可设定为任意值。此外,采样期间也可根据使用者的当前的脚下位置而加以变更。
此外,关于使用者的步行速度的阈值,优选设定为与标准步行速度相同程度的速度(例如,秒速800[mm])或者略慢于标准步行速度的速度。
返回至图15,在判定使用者的步行速度为所述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C21的是),乘坐意愿推定部22c判断该使用者有乘坐意愿(步骤C16)。另一方面,在判定使用者的步行速度不到所述阈值的情况下(步骤C21的否),乘坐意愿推定部22c判断该使用者无乘坐意愿(步骤C17)。
如上所述,通过执行除了考虑使用者的脚下位置的时间变化以外还考虑该使用者的步行速度的乘坐意愿推定处理,可多方面地判断使用者有无乘坐意愿。也就是说,可更准确地判断使用者有无乘坐意愿。通过执行考虑了使用者的步行速度的乘坐意愿推定处理,具体可获得如下优点。
例如,在有虽然以接近轿厢门13的方式走动但步行速度极慢的使用者的情况下,在图11所示的乘坐意愿推定处理中,乘坐意愿推定部22c会判断该使用者有乘坐意愿,因此,在该使用者进入乘用轿厢11之前,轿厢控制装置30无法开始关门动作。由此,会产生让已进入乘用轿厢11的其他使用者等待这一不妥当情况。
另一方面,通过考虑了步行速度的乘坐意愿推定处理,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乘坐意愿推定部22c也会因步行速度显著缓慢而判断所述使用者无乘坐意愿,因此轿厢控制装置30开始关门动作而不会等待该使用者进入乘用轿厢11。由此,乘用轿厢11可向目标楼层出发而不会让已进入乘用轿厢11的其他使用者等待。
(另一实施方式)
接着,对考虑了使用者的步行速度的另一乘坐意愿推定处理进行说明。
通常,为了避免随着接近轿厢门13而与乘用轿厢11的内壁或者已进入乘用轿厢11的人发生碰撞,使用者存在逐渐减缓(放慢)步行速度的倾向。也就是说,随着接近轿厢门13,使用者的步行速度不为所述阈值以上的可能性升高。
此外,使用者并非一定是从轿厢门13的正面进入乘用轿厢11,也存在从轿厢门13附近的摄像机12的死角进入乘用轿厢11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使用者是从接近轿厢门13的位置起开始步行,因此使用者的步行速度不在所述阈值以上的可能性较高。
在以上那样的状况下,在执行图15所示的乘坐意愿推定处理的情况下,乘坐意愿推定部22c会在使用者的步行速度不到所述阈值的时间点判断该使用者无乘坐意愿。伴随于此,轿厢控制装置30开始关门动作,因此很有可能发生使用者被轿厢门13夹住这一不利情况。
为了消除这种不利情况,也可像图16所示那样,图像处理装置20在存储部21内还具备阈值保持部21a,乘坐意愿推定部22c使用该阈值保持部21a中所保持的阈值数据来执行后文叙述的乘坐意愿推定处理。
阈值保持部21a保持有使距轿厢门13的Y轴方向的距离(Y坐标)与关于使用者的步行速度的阈值相对应的阈值数据。距轿厢门13的Y轴方向的距离越远,关于使用者的步行速度的阈值越大,随着距轿厢门13的Y轴方向的距离变近,关于使用者的步行速度的阈值逐渐变小。
乘坐意愿推定部22c参考阈值保持部21a中所保持的阈值数据,根据使用者的当前的脚下位置来阶段性地改变所述阈值,之后判断该使用者有无乘坐意愿。
图17为表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由乘坐意愿推定部22c执行的乘坐意愿推定处理的流程图。再者,以下,对与所述图15的乘坐意愿推定处理相同的处理标注同一符号,且此处省略其详细说明。
执行步骤C11至C15的处理,在乘坐意愿推定区域E2内能够确认到沿Y轴方向朝轿厢门13走去的使用者的脚下位置的变动(数据变化)的情况下(步骤C15的是),乘坐意愿推定部22c从阈值保持部21a中获取与使用者的当前的脚下位置(Y坐标)相对应的阈值数据(步骤C31)。继而,乘坐意愿推定部22c将由获取到的阈值数据表示的阈值设定为关于使用者的步行速度的阈值(步骤C32)。
例如,如图18所示,在使用者的当前的脚下位置为ya的情况下,所述阈值设定为TH1,在使用者的当前的脚下位置为yb的情况下,所述阈值设定为TH2(TH2≤TH1)。再者,在图18中,例示的是仅在距轿厢门13的Y轴方向的距离为ya、yb的情况下设定有阈值的情况,但是,例如也可针对每一等距线而设定有阈值。
其后,乘坐意愿推定部22c判断使用者的步行速度是否为步骤C32中所设定的阈值以上(步骤C33)。
在判定使用者的步行速度为所述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C33的是),乘坐意愿推定部22c判断该使用者有乘坐意愿(步骤C16)。另一方面,在判定使用者的步行速度不到所述阈值的情况下(步骤C33的否),乘坐意愿推定部22c判断该使用者无乘坐意愿(步骤C17)。
如此,通过乘坐意愿推定部22c还具有根据使用者的当前的脚下位置来阶段性地改变关于步行速度的阈值的功能,即便使用者的步行速度随着接近轿厢门13而逐渐放缓(变慢),也可恰当地判断该使用者的乘坐意愿。也就是说,可将使用者的乘坐意愿恰当地反映到轿厢门13的门开闭动作中,从而可避免使用者被轿厢门13夹住这一情况。
根据以上所述的至少1种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能够大范围且准确地检测有乘坐意愿的使用者并反映到门的开闭控制中的电梯的乘坐检测系统。
再者,对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加以展示,并非意欲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能以其他各种方式加以实施,并且可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和主旨内,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电梯的乘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摄像部,其能够在乘用轿厢已到达候梯厅时从该乘用轿厢的门附近朝向所述候梯厅的方向对规定范围进行拍摄;
活动检测部,其以区块单位对由该摄像部拍摄到的在时间序列上连续的多张图像的亮度进行比较来检测人/物的活动;
位置推定部,其针对每一张所述图像而提取有由该活动检测部检测到的活动的区块之中离门最近的区块,将该区块中的坐标位置推定为使用者的位置;
速度算出部,其根据由该位置推定部推定出的使用者的位置的时间序列变化来算出该使用者朝门方向的移动速度;
乘坐意愿推定部,其根据由所述位置推定部推定出的使用者的位置的时间序列变化和由所述速度算出部算出的使用者朝门方向的移动速度来推定使用者有无乘坐意愿;以及
控制部,其根据该乘坐意愿推定部的推定结果来控制所述门的开闭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乘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算出部根据规定采样期间内的所述推定出的使用者的位置的时间序列变化来算出该使用者朝门方向的移动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乘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推定部将有所述活动的区块之中离门最近的区块中的坐标位置推定为使用者的脚下位置,
在检测到所述使用者的脚下位置在预先设定的区域内正在接近所述门的状态、且所述使用者朝门方向的移动速度为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乘坐意愿推定部判定有乘坐意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的乘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为与标准步行速度相等的速度或者略慢于标准步行速度的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的乘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根据由所述位置推定部推定出的使用者的当前的脚下位置而阶段性地进行变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的乘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以如下方式进行变更:由所述位置推定部推定出的使用者的当前的脚下位置离所述门越近,所述阈值越变小,由所述位置推定部推定出的使用者的当前的脚下位置离所述门越远,所述阈值越变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乘坐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部设置在所述轿厢的出入口上部,拍摄以与所述门水平的方向为X轴、以所述门的中心到所述候梯厅的方向为Y轴、以所述轿厢的高度方向为Z轴的图像。
CN201710025842.6A 2016-01-13 2017-01-13 电梯的乘坐检测系统 Active CN1069662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04595 2016-01-13
JP2016004595A JP6068694B1 (ja) 2016-01-13 2016-01-13 エレベータの乗車検知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66278A CN106966278A (zh) 2017-07-21
CN106966278B true CN106966278B (zh) 2019-04-12

Family

ID=57890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25842.6A Active CN106966278B (zh) 2016-01-13 2017-01-13 电梯的乘坐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68694B1 (zh)
CN (1) CN1069662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77797B1 (ja) * 2017-03-24 2018-08-22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乗車検知システム
JP6310606B1 (ja) 2017-09-20 2018-04-11 ヤフー株式会社 乗車意図判定装置、乗車意図判定方法および乗車意図判定プログラム
JP6850745B2 (ja) * 2018-02-08 2021-03-31 ヤフー株式会社 乗車意図判定装置、乗車意図判定方法および乗車意図判定プログラム
JP6567719B1 (ja) * 2018-03-22 2019-08-2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利用者検知システム
CN108706429A (zh) * 2018-06-12 2018-10-26 佛山市灏金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门关闭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US10884507B2 (en) 2018-07-13 2021-01-05 Otis Elevator Company Gesture controlled door opening for elevators considering angular movement and orientation
CN110874876B (zh) * 2018-08-30 2022-07-0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解锁方法和装置
JP6693624B2 (ja) * 2019-02-21 2020-05-13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画像検知システム
JP6673618B1 (ja) * 2019-03-20 2020-03-25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6849760B2 (ja) * 2019-08-26 2021-03-31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利用者検知システム
JP6878558B1 (ja) * 2019-12-24 2021-05-26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利用者検知システム
CN111265139A (zh) * 2020-03-19 2020-06-12 广东蓝水花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马桶座圈控制方法
JP6985443B2 (ja) * 2020-03-23 2021-12-22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利用者検知システム
CN114735559B (zh) * 2022-04-19 2023-10-31 中国人民解放军63811部队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梯监控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041850T3 (es) * 1988-06-03 1993-12-01 Inventio Ag Procedimiento y dispositivo para el control de la posicion de una puerta automatica.
GB9120267D0 (en) * 1991-09-23 1991-11-06 Memco Med Ltd Lift door apparatus
JP2002053275A (ja) * 2000-08-04 2002-02-19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かご監視装置
JP2005162434A (ja) * 2003-12-04 2005-06-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US7992687B2 (en) * 2006-03-20 2011-08-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evice for elevator door control based on a detected object
JP5317426B2 (ja) * 2007-05-01 2013-10-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5690504B2 (ja) * 2010-05-14 2015-03-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安全エレベータ
JP2013159437A (ja) * 2012-02-03 2013-08-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省エネ制御装置
JP2013173605A (ja) * 2012-02-27 2013-09-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5788843B2 (ja) * 2012-08-30 2015-10-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ドア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ドアシステムを備えるエレベ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66278A (zh) 2017-07-21
JP6068694B1 (ja) 2017-01-25
JP2017124899A (ja) 2017-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66278B (zh) 电梯的乘坐检测系统
CN106966276B (zh) 电梯的乘坐检测系统
CN106966277B (zh) 电梯的乘坐检测系统
CN108622776B (zh) 电梯的乘梯探测系统
CN108622777B (zh) 电梯的乘梯探测系统
JP2020014210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139729B1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6367411B1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6271776B1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車検知システム
JP6377795B1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車検知システム
CN109879130B (zh) 影像检测系统
JP2018162116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6199216B2 (ja) エレベータ監視装置
KR102482765B1 (ko) 정보 처리장치, 촬상장치, 정보 처리방법, 및, 기억매체
JP5334008B2 (ja) 異常動作検出装置
KR101290517B1 (ko) 촬영장치 및 이의 대상 추적방법
US20230062785A1 (en) Estimation apparatus, estim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JP6558178B2 (ja) 迷惑行為者推定システム、迷惑行為者推定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7156771A (ja) 画像検知追跡装置、画像検知追跡方法および画像検知追跡プログラム
KR101159941B1 (ko) 엘리베이터 감시 시스템 및 그 운영 방법
WO2022029860A1 (ja) 移動体追跡システム、移動体追跡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移動体追跡方法
JP2019102105A (ja) 画像検知システム
JP2019200583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20150117496A (ko) 자세 기반 감정상태 인식 장치 및 그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