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00893B - 黄山彩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黄山彩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00893B
CN106900893B CN201710167664.0A CN201710167664A CN106900893B CN 106900893 B CN106900893 B CN 106900893B CN 201710167664 A CN201710167664 A CN 201710167664A CN 106900893 B CN106900893 B CN 1069008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leaf
fresh
mount huang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676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00893A (zh
Inventor
吴卫国
谢明之
张建喜
桂利权
冯涛
郑康
方春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EYUDA T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EYUDA T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EYUDA T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EYUDA TE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6766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008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00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008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008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008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黄山彩茶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采集的黄山大叶种鲜茶叶经摊放、杀青、抖震动、理条、初烘干处理至含水量为10‑15%;2)将黄山白化树种鲜茶叶经杀青、理条、初烘干处理至其含水量为10‑15%;3)将黄山大叶种紫红色鲜叶经摊放处理至其含水率为10‑15%;4)将步骤1)、2)、3)中的备用茶以2:1:1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再进行二次烘干直至茶叶的含水率降至5%,最终制得所述黄山彩茶。本发明通过对不同色泽的茶鲜叶原料用不同工艺处理,并按一定比例搭配混合干燥加工,制得茶汤不但具有绿茶醇厚的品质,没有白茶过度鲜爽、紫茶苦味偏重的口感,而且汤色清澈明亮。本发明制得的黄山彩茶滋味醇厚鲜爽、略带苦味、之后回甘,同时具有绿茶、白茶、紫茶的功效和特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在透明茶具中冲泡,叶底红、白、绿多彩相间,极具观赏性。

Description

黄山彩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制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色茶汤、且营养丰富的黄山彩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巨大的工作及生活压力、频繁的社交应酬使人们不自觉的暴食却又无暇锻炼,久而久之便打破了机体的正常代谢,致使本来正常的生理性物质转化成了对机体不利的内生之毒,很容易使人体阴阳失衡而发生疾病,加速人体衰老。茶叶作为生活中营养保健的饮品之一,自古以来就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传统的茶品无论绿茶、红茶、白茶其叶底颜色单一,且营养元素相对较少。比如,绿茶中富含茶多酚,白茶富含茶氨酸,黄山紫茶富含花青素,……目前尚无一个品种兼具多种营养物质。为满足人们日益强烈的生活保健需求,不少企业和技术人员开始大量研究以茶为主的保健养生茶,品种繁多,配方各异;有的可以补中益气、健胃益肾,有的可以清肝明目、理气化痰。但在这些保健茶的配方中,大多数为追求多重保健效果而加入了许多种配剂,使茶汤浑浊,滋味口感较杂,气味浓烈而难以下咽。而且由于制备工艺不当,其中的几种营养元素(茶多酚、氨基酸、花青素)因比例失调甚至还会造成饮用后人体不适。
黄山茶区自古便以丰富的茶树资源而闻名。
产于黄山南麓终年烟云荡漾、雾露滋润的黄山毛峰茶鲜爽醇厚、芳香怡人,汤色黄绿透明,富含人体所需的儿茶素、茶多酚等多种营养元素,其保健、养生功能得到医学和生物科学界、以及普通百姓的一致认同。其传统的制作工艺为:鲜叶采摘、摊放、杀青、揉捻、烘干。
此外,由黄山白化树种制得的徽州白茶,采摘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原料,经摊放、杀青、做形、烘焙等工艺精制而成。高档黄山白茶外形挺直舒展、色泽金黄透绿、匀润显毫,冲泡后花香高长,滋味鲜醇,回味甘甜,史书中所谓“甘白香”三字特点全部体现,同时汤色嫩绿明亮,叶底成朵,通体嫩白,似透明玉体。
再者,由发明人首创的通过鲜叶采摘→鲜叶处理→低温慢炒杀青→揉捻→低温长烘干燥五大步骤制备的黄山紫茶,其花青素含量普遍高于市面上销售的七大茶类的各种品种,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极高保健功能,此外还具有抗氧化性强,茶汤红紫明亮,茶香浓郁的特点。
通过对不同色泽的茶鲜叶原料用不同工艺处理,并按一定比例搭配混合干燥加工所制的彩茶,滋味醇厚鲜爽、略带苦味、之后回甘,同时具有绿茶、白茶、紫茶的功效和特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在透明茶具中冲泡,叶底红、白、绿多彩相间,极具观赏性。
彩茶目前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山彩茶及其制备方法,其同时富含茶多酚、茶氨酸、花青素等营养物质,并且口感鲜爽、略带苦味、之后回甘,茶汤通彻透明、不浑浊,汤色呈现出黄绿、玉白、紫红的颜色,同时具有绿茶、白茶、紫茶的功效和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黄山彩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一芽一叶初展的黄山鲜茶叶为原料,将茶叶自然摊放或摊放在温度为25℃,湿度为60%的环境中,至鲜叶的含水率降至80-85%;接着将鲜叶置于杀青机中进行杀青,杀青时要求叶温在10秒内迅速升至85℃左右,并保持3分钟,随后使叶温降至60℃左右,直到杀青叶叶熟不黄、色翠不生、叶质柔软而不焦,含水率降至65~70%时杀青完成;将杀青叶迅速冷却后输送至抖震机中,使叶子在抖震机的震床上水平滑动和上下抖动5分钟,在运动过程中杀青叶与震床摩擦、碰撞进而破坏芽叶的表层细胞,直至细胞破坏率达20-25%即可;接着将抖震后杀青叶进行理条,理条槽壁温度控制在180~220℃之间,理条时间为5~8min,直至理条叶含水量在50~55%之间;再将茶叶输送入烘干机干燥,进风口温度120~130℃,摊叶厚度1~1.5cm,叶温控制在70℃左右,至茶叶的含水率为10-15%下机,摊凉备用;
2)以春分后谷雨前黄山白化树种一芽一叶的新鲜茶叶为原料,将采摘的茶叶输送至杀青机中杀青,杀青时要求叶温在7秒内迅速升至90℃左右,并保持4分钟,随后使叶温降至60℃左右,直到杀青叶叶质柔软而不焦,含水率降至60~64%时杀青完成;接着将杀青叶进行理条,理条槽壁温度控制在130~150℃之间,理条时间为3~5min,理条叶含水量在50~55%之间;理条结束后及时将茶叶摊凉5~10分钟后上烘干机烘干;烘干时摊叶厚度1~1.5cm,叶温控制在70℃左右,至茶叶的含水率为10-15%下机,摊凉备用;
3)以黄山大叶种春季一芽一叶的紫红色鲜芽叶为原料,将茶叶置于温度为15℃,湿度为60%的环境中,摊放厚度为3㎝,直至鲜叶的含水率降低至10-15%,备用;
4)将步骤1)、2)、3)中的备用茶以2:1:1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再置于烘干机中二次烘干;烘干时叶温控制50-60℃,直至茶叶的含水率降至5%,最终制得所需的黄山彩茶。
在步骤1)、2)、3)中的各种原料茶叶要求叶片匀整。
在步骤1)、2)、3)中在备用前还包括去除黄片及杂质的步骤。
本发明综合了绿茶、白茶和黄山紫茶的功效和特点,制得茶汤透明的叶底多彩的黄山彩茶。对不同原料进行了不同的工艺处理,就步骤1)所记载的绿茶的制备工艺而言,申请人首创抖震动工艺对杀青后的原料进行处理,杀青叶通过在抖震机滑动与跳动,与震箱中篾制多棱骨的震床的摩擦、碰撞,破坏芽叶表层细胞壁。抖震动工艺与传统的揉捻相比,细胞破碎程度要低些,也保持了芽叶的完整。在冲泡时,步骤1)处理的芽叶其内含的氨基酸、茶多酚、多糖类及决定香气的醇类、酯类、酮类化合物等物质,溶出速度较传统揉捻加工的绿茶慢,但明显快于步骤2)、步骤3)处理的芽叶。这样就决定了彩茶的滋味、香气、汤色是以绿茶滋味为基础,揉合了白茶、紫茶的特色滋味特点。
就步骤2)记载的白茶制备工艺而言,鲜叶不经摊放直接杀青,可防止因摊放而导致水溶性氨基酸过高,造成茶叶过于鲜爽而影响口感,有效控制了茶中游离氨酸的含量。
就步骤3)黄山紫茶的制备工艺而言,为有效控制花青素的浸出率,鲜叶摊放后不宜揉捻可避免因花青素渗出过快导致口感发苦、茶汤浑浊的问题。
由此可见,本发明通过在过程中分别控制茶多酚、茶氨酸和花青素的含量,一方面保证了营养物质不易流失,保证茶汤的口感,另一方面确保汤色透明、叶底多色,增加了产品的卖点。
本发明制得的黄山彩茶口感鲜爽、略带苦味、之后回甘,同时具有绿茶、白茶、紫茶的功效和特点,具有极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展开说明,但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中黄山彩茶的制备方法并不限于所述具体的制备工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以下的说明内容即使不做任何调整或修正,也可以直接适用于在此未指明的其他类似的组分和制备工艺上。
实施例1,
一种黄山彩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一芽一叶初展的匀整黄山鲜茶叶为原料,将茶叶自然摊放或摊放在温度为25℃,湿度为60%的环境中,直至鲜叶的含水率降低至80-85%。
接着将鲜叶置于杀青机中进行杀青,杀青时要求叶温在10秒内迅速升至85℃左右,并保持3分钟,随后使叶温降至60℃左右,直到杀青叶叶熟不黄、色翠不生、叶质柔软而不焦,含水率降至65~70%时杀青完成。
将杀青叶迅速冷却后输送至抖震机中,使叶子在抖震机的震床上水平滑动和上下抖动5分钟,在运动过程中,杀青叶与震床摩擦、碰撞,使得芽叶的表层细胞破损。抖震时要求细胞破坏率达20-25%即可。
接着将抖震后杀青叶进行理条,理条槽壁温度控制在180℃之间,理条时间为8min,理条叶含水量在50-55%。
再将茶叶输送入烘干机干燥,进风口温度120-130℃,摊叶厚度1-1.5cm,叶温控制在70℃左右,至茶叶的含水率为10-15%下机,摊凉、去除黄片及杂质、备用;
2)以春分后谷雨前黄山白化树种一芽一叶的匀整新鲜白色茶叶为原料,将采摘的鲜叶输送至杀青机中杀青,杀青时要求叶温在7秒内迅速升至90℃左右,并保持4分钟,随后使叶温降至60℃左右,直到杀青叶叶质柔软而不焦,含水率降至60~64%时杀青完成。
接着将杀青叶进行理条,理条槽壁温度控制在130℃之间,理条时间为5min,理条叶含水量在50~55%之间。
理条叶结束及时摊凉5~10分钟后即上烘干机烘干,烘干时摊叶厚度1~1.5cm,叶温控制在70℃左右,至茶叶的含水率为10-15%下机,摊凉、去除黄片及杂质、备用。
3)以黄山大叶种春季一芽一叶的匀整紫红色鲜芽叶为原料,将其摊放在厚度为3㎝,温度为15℃,湿度为60%的环境中,直至鲜叶的含水率降低至10-15%,去除黄片及杂质备用。
4)将步骤1)、2)、3)中的备用茶以2:1:1的重量比混合,再置于烘干机中二次烘干,二次烘干时叶温控制50℃,直至茶叶的含水率降至5%,最终制得黄山彩茶。
实施例2,
一种黄山彩茶的制备方法,在步骤1)中,理条槽壁温度控制在200℃之间,理条时间为6min;步骤2)中,理条槽壁温度控制在140℃之间,理条时间为4min;步骤4)中二次烘干时叶温控制55℃,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黄山彩茶的制备方法,在步骤1)中,理条槽壁温度控制在220℃之间,理条时间为5min;步骤2)中,理条槽壁温度控制在150℃之间,理条时间为3min;步骤4)中二次烘干时叶温控制60℃,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一种黄山彩茶,其由上述实施例1至3任一种制备方法制得。

Claims (4)

1.黄山彩茶的制备方法,对不同色泽的茶鲜叶原料用不同工艺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以一芽一叶初展的黄山鲜茶叶为原料,将茶叶自然摊放或摊放在温度为25℃,湿度为60%的环境中,至鲜叶的含水率降至80-85%;接着将鲜叶置于杀青机中进行杀青,杀青时要求叶温在10秒内迅速升至85℃左右,并保持3分钟,随后使叶温降至60℃左右,直到杀青叶叶熟不黄、色翠不生、叶质柔软而不焦,含水率降至65~70%时杀青完成;将杀青叶迅速冷却后输送至抖震机中,使叶子在抖震机的震床上水平滑动和上下抖动5分钟,在运动过程中杀青叶与震箱中篾制多棱骨的震床摩擦、碰撞进而破坏芽叶的表层细胞,直至细胞破坏率达20-25%即可;接着将抖震后杀青叶进行理条,理条槽壁温度控制在180~220℃之间,理条时间为5~8min,直至理条叶含水量在50~55%之间;再将茶叶输送入烘干机干燥,进风口温度120~130℃,摊叶厚度1~1.5cm,叶温控制在70℃左右,至茶叶的含水率为10-15%下机,摊凉备用;
2)以春分后谷雨前黄山白化树种一芽一叶的新鲜茶叶为原料,将采摘的茶叶输送至杀青机中杀青,杀青时要求叶温在7秒内迅速升至90℃左右,并保持4分钟,随后使叶温降至60℃左右,直到杀青叶叶质柔软而不焦,含水率降至60~64%时杀青完成;接着将杀青叶进行理条,理条槽壁温度控制在130~150℃之间,理条时间为3~5min,理条叶含水量在50~55%之间;理条结束后及时将茶叶摊凉5~10分钟后上烘干机烘干;烘干时摊叶厚度1~1.5cm,叶温控制在70℃左右,至茶叶的含水率为10-15%下机,摊凉备用;在步骤2)中的新鲜茶叶不经摊放直接杀青;
3)以黄山大叶种春季一芽一叶的紫红色鲜芽叶为原料,将茶叶置于温度为15℃,湿度为60%的环境中,摊放厚度为3㎝,直至鲜叶的含水率降低至10-15%,备用;在步骤3)中的紫红色鲜芽叶摊放后不经揉捻处理;
4)将步骤1)、2)、3)中的备用茶以2:1:1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再置于烘干机中二次烘干;烘干时叶温控制50-60℃,直至茶叶的含水率降至5%,最终制得所需的黄山彩茶;
在冲泡时,步骤1)处理的芽叶其内含的氨基酸、茶多酚、多糖类及决定香气的醇类、酯类、酮类化合物物质,溶出速度快于步骤2)、步骤3)处理的芽叶的溶出速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山彩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2)、3)中所述的茶叶要求大小匀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黄山彩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2)、3)中所述备用前还包括去除黄片及杂质的步骤。
4.一种黄山彩茶,其特征在于:其由权利要求1至3任一种制备方法制得。
CN201710167664.0A 2017-03-21 2017-03-21 黄山彩茶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69008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67664.0A CN106900893B (zh) 2017-03-21 2017-03-21 黄山彩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67664.0A CN106900893B (zh) 2017-03-21 2017-03-21 黄山彩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00893A CN106900893A (zh) 2017-06-30
CN106900893B true CN106900893B (zh) 2019-11-26

Family

ID=59195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67664.0A Active CN106900893B (zh) 2017-03-21 2017-03-21 黄山彩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008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42964A (zh) * 2018-09-29 2018-12-21 安徽省萃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绿茶浓缩液的制备方法
CN109673769A (zh) * 2019-03-06 2019-04-26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彩色茶的加工方法
CN113875829A (zh) * 2021-09-08 2022-01-04 重庆市万州区江南茶厂 一种多彩玉叶茶叶及其制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8310B (zh) * 2012-02-29 2013-10-16 镇江市丹徒区上党墅农茶叶专业合作社 可提高茶叶香气的绿茶机械化加工方法
CN104171032A (zh) * 2013-05-27 2014-12-03 安徽亿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及其制取方法
CN103947779B (zh) * 2014-04-02 2015-12-30 黄山紫霞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紫霞贡茶的加工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00893A (zh) 2017-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91020B (zh) 一种花香型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2783532B (zh) 乌龙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01978842A (zh) 鲜香型铁观音紧压制作工艺及其制得产品
CN102754708A (zh) 红叶铁观音茶加工方法
CN107873867A (zh) 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
CN1220441C (zh) 苦丁花茶及其制作工艺
CN106900893B (zh) 黄山彩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81841A (zh) 一种玫瑰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7518097A (zh) 一种白茶的生产方法
CN106889220A (zh) 一种用陕南群体种茶树鲜叶制作白茶的方法
CN107912557A (zh) 一种含白兰花的红茶制备方法
CN106720562A (zh) 黄茶的制造方法
CN104904890A (zh) 一种花香红茶制作方法
CN107125346A (zh) 一种炒青绿茶的生产方法
CN109007077A (zh) 一种客家绿茶加工工艺
CN106106877A (zh) 鲜甜花香型高原红茶的制作方法及其鲜甜花香型高原红茶
CN106212754A (zh) 一种白茶的制作工艺
CN102870932B (zh) 金叶榆叶片制作保健茶的用途和方法
CN106615423A (zh) 一种金花茶及其加工工艺
CN108684854A (zh) 一种桂花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02187916A (zh) 太青双上绿芽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4782821A (zh) 一种山楂玫瑰菊花六堡茶的制备方法
CN107593948A (zh) 一种茶叶炒制方法
CN106615276A (zh) 一种青茶的加工方法
CN106417712A (zh) 一种颗粒型青心乌龙红茶的制作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