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64602A - 前车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前车体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864602A CN106864602A CN201610587207.2A CN201610587207A CN106864602A CN 106864602 A CN106864602 A CN 106864602A CN 201610587207 A CN201610587207 A CN 201610587207A CN 106864602 A CN106864602 A CN 10686460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instrument board
- stiffener
- transverse
- un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2—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igid
- B62D27/023—Assembly of structural joi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前车体结构包括:前下侧构件,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布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左侧和右侧;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每个前下侧构件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后端耦接至该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以及接合件,左前下侧构件的后端和右前下侧构件的后端以及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耦接至该接合件,从而可以使得车辆前车体的结构刚性提高。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证
本申请要求在2015年12月14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5-0178659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证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车体结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过耦接空间框架形成的前车体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车辆的前车体是在形成发动机舱时定位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的前侧的框架结构,并且包括:前端模块,形成发动机舱的前侧并容纳冷却模块、头灯等;前挡泥板构件,形成发动机舱的左侧和右侧并容纳悬架系统并且具有安装车轮的空间;以及仪表板,定位在发动机舱的后面并将乘客舱和发动机舱隔开。
而且,在发动机舱下面,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前侧构件分别布置在左侧和右侧,以加强前车体的结构强度,并且子框架布置在前侧构件下面并且与前侧构件耦接以便安装和支撑在发动机舱的发动机和变速器,以及悬架系统等。
高性能车辆旨在使车辆的重量变轻以改进车辆的行驶性能,并且耦接有均由比钢相对更轻的铝材料制成的空间框架以使车辆的重量变轻。
在这样的铝空间框架车体中,仪表板部分的刚性增加以改进车辆的前部碰撞响应性能,从而安全地保护乘客并改进乘坐和操作(R&H)性能,从而改进车辆的可销售性。
在本背景技术部分中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的背景技术的理解,并且因此背景技术部分可包含不构成在该国家中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车体结构,该前车体结构可以通过刚性地连接左前侧构件和右前侧构件提高车辆的刚性来改进乘坐和操作(R&H)性能并且通过在出现碰撞时将通过前侧构件传递的冲击负载适当地分配至车辆的其他部分来安全地保护乘客。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体结构包括:前下侧构件,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并且该前下侧构件布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左侧和右侧;仪表板(dash)下横向加强构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每个前下侧构件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后端耦接至该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以及接合件,左前下侧构件和右前下侧构件的后端以及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耦接至该接合件。
加强支架可以附接至前下侧构件与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相交的拐角。加强支架可以在填充拐角的一部分时被附接。
加强支架可以被形成为三角形块的形状。仪表板下侧构件的端部可以耦接至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侧端,并且仪表板下侧构件的其他端部可以耦接至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侧密封件。
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可具有多个截面。
多个截面可以包括:三角形形状的第一截面;五边形形状的第二截面,共用第一截面的斜边;以及四边形形状的第三截面,共用第一截面的斜边和第二截面的底边。
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可以使用单个挤压材料挤压成型。
在车辆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和车辆的高度方向的上侧中倾斜地布置的后侧下加强构件的一端可以通过插入而耦接至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侧端,并且后侧下加强构件的另一端可以连接至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仪表板中央横向加强构件。
接合件可以包括:接合主体,形成为四边形板;上凸缘,从接合主体的上端边缘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内弯曲,并因此,该上凸缘耦接至前下侧构件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上表面;以及下凸缘,从接合主体的下端边缘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内弯曲,并因此,该下凸缘耦接至前下侧构件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底表面。
前车体结构还可包括:上延伸凸缘,通过从接合主体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后侧上端边缘进一步延伸至后侧而布置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上部中;以及下延伸凸缘,通过从接合主体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后侧下端边缘进一步延伸至后侧而布置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下部中,其中,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可以通过插入而耦接在上延伸凸缘上延伸凸缘与下延伸凸缘之间。
每个均设置有紧固孔的两个紧固突出部通过在接合主体中突出而形成,并且两个紧固突出部布置成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彼此相距一距离,并且下臂的一端可以通过紧固而耦接至紧固孔。
多个径向肋可以通过在接合主体中一体地突出儿形成,并且多个径向肋使两个紧固突出部彼此连接并且将相应的紧固突出部连接至接合主体以提高结构刚性。
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且在车辆的高度方向的下侧上倾斜的倾斜面可以与上延伸凸缘邻近地形成,使得在车辆的长度方向的前侧上且在车辆的高度方向的上侧上倾斜的后侧下加强构件可以通过安装而耦接至倾斜面。
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的第二截面可以被切割成使得形成耦接槽,并且在车辆的长度方向的前侧且在车辆的高度方向的上侧上倾斜的后侧下加强构件可以通过插入而耦接至耦接槽。
接合主体可以设置有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作为三角形延伸至外侧的延伸水平面以及从该延伸水平面的一个边缘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向上延伸的四边形形状的延伸竖直面。
仪表板中央横向加强构件和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可以通过两个前通道侧构件彼此连接。
两个前通道侧构件可以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且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前侧倾斜地延伸,且两个前通道侧构件可以布置成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彼此相距一距离,使得形成沿着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在后侧中延伸的通道的入口。
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可以穿过通道并且可以由单个挤压材料制成。
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布置成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高于仪表板中央横向加强构件的且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后上横向加强构件、布置成高于后上横向加强构件的且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机罩横向上构件,以及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且布置在车辆的左侧和右侧中的前支柱构件可以形成“目”状的桁架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左前下侧构件和右前下侧构件通过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彼此刚性地连接,并且车辆构件在基本形成“目”形状的桁架结构的同时彼此连接,这样使得提高了车辆的刚度,具体地提高了结构刚性,从而改进车辆的R&H性能和可销售性。
因为改进了车辆刚度和连接刚性,所以来自车辆碰撞的冲击负载可以被适当分配并传递以提供提高的车辆安全性。
前下侧构件和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形成多个截面,这样使得可以改进结构刚性和相互连接。
通过挤压法制造的前侧构件和通过压铸法制造的接合件被适当地耦接,这样使得可以提高前侧构件与接合件之间的耦接刚性,并且在悬架臂安装至接合件时,提高了悬架臂的安装刚性,从而改进车辆的行驶性能。
通过昂贵的压铸法制造的接合件的形状被优化,从而节省了前车体的制造成本并且使前车体的重量变轻。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体结构的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体结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悬架系统安装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体结构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体结构的前下侧构件与加强构件的耦接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底部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体结构的第二接合件的立体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体结构的第三接合件的立体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体结构的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的周界的立体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体结构的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的立体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体结构的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和前下侧构件的截面图。
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体结构的第三接合件与车辆构件的耦接的立体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体结构的前视图。
图1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体结构的前上侧构件与仪表板横向加强构件的耦接的立体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体结构的前上侧构件和第四接合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图15中的沿着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体结构的第四接合件的立体图。
图1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体结构的第四接合件的后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车辆(vehicle)”或者“车辆的(vehicular)”或者其他的类似术语包括广义的机动交通工具,诸如包括运动型多用途车辆(SUV)、大巴车、卡车、各种商用车辆的载客车辆,包括各种船只(boat)和船舶(ship)的水上交通工具(watercraft),航天器等,并且包括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内燃机、插入式(plug-in,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氢动力车辆、以及其他可替代燃料(例如,从除石油以外的资源获得的燃料)车辆。如本文中提及,混合动力车辆是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动力源的车辆,例如,兼具汽油动力和电动力的车辆。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并非旨在对本发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否则如本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a)”、“一个(an)”和“该(the)”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应进一步理解的是,术语“包含(comprises)”和/或“包括(comprising)”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指定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合。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列出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所有组合。贯穿本说明书,除非明确描述并非如此,否则词语“包括(comprise)”以及诸如“包含(comprises)”或者“含有(comprising)”的变形应当被理解为暗示包括所述元件,但并不排除任何其他的元件。此外,在说明书中描述的术语“单元”、“…器(-er)”、“…装置(-or)”或者“模块(module)”意指用于处理至少一个功能和操作的单元,并且可通过硬件部件或者软件部件及其组合实现。
此外,本发明的控制逻辑可体现为包含由处理器、控制器等执行的可执行程序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媒介。计算机可读媒介的实例包括但并不限于,ROM、RAM、光盘(CD)-ROM、磁带、软盘、闪存驱动、智能卡和光学数据存储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也可分布在网络耦接式计算机系统中,使得计算机可读介质以分布方式(例如通过远程信息处理服务器或控制器局域网络(CAN))被存储和执行。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体结构可以包括:前下侧构件1、前上侧构件2,以及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挡泥板上部构件3。
沿着车辆的高度方向,前下侧构件1可以布置在下部部分中,前上侧构件2可以布置在中央,并且挡泥板上部构件3可以布置在上部部分中。
左前下侧构件和右前下侧构件1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的前部分可以通过前下横向加强构件11彼此连接,其中央部分可以通过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中央下横向加强构件12彼此连接,并且其后部分可以通过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50彼此连接。
左前上侧构件和右前上侧构件2的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前部分可以通过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缓冲梁40彼此连接,并且前上侧构件2的后部分可以通过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仪表板中央横向加强构件51彼此连接。
左前上侧构件和右前上侧构件2以及仪表板中央横向加强构件51可以通过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倾斜地布置的两个倾斜加强构件21彼此连接。
两个倾斜加强构件21分别布置为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从仪表板中央横向加强构件51的大致长度方向(即,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向外倾斜,并且然后可以附接至左前上侧构件和右前上侧构件2。
参照图2,前上侧构件2比前下侧构件1在宽度方向上更向外远离,并且因此,前上侧构件2可以通过在出现前部小重叠碰撞时适当地吸收冲击能量来减少冲击能量,这样使得可以改进车辆的小重叠前部碰撞响应性能。
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两个前支柱构件4可以布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左侧和右侧。
左挡泥板上部构件和右挡泥板上部构件3的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前部分可以通过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前上横向加强构件31彼此连接,并且左挡泥板上部构件和右挡泥板上部构件3的后端可以通过第一接合件60分别连接至左前支柱构件和右前支柱构件4。
在车辆的宽度上延伸的机罩(cowl)上横向加强构件52的侧端可以分别耦接至左第一接合件和右第一接合件60。
参照图4,左挡泥板上部构件和右挡泥板上部构件3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的后部分可以通过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后上横向加强构件32彼此连接,并且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机罩板53可以设置在机罩上横向加强构件52与后上横向加强构件32之间,并因此与其一体地耦接。
前下侧构件1、前上侧构件2和挡泥板上部构件3可以通过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加强板70彼此连接。
前下侧构件1和前上侧构件2可以通过前侧加强构件80彼此连接,该前侧加强构件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延伸且位于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分处。
第二接合件62可以耦接至前下侧构件1与中央下横向加强构件12连接的部分,第三接合件64可以耦接至前下侧构件1与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50连接的部分,第四接合件66可以耦接至前上侧构件2,并且第五接合件68可以耦接至挡泥板上部构件3。
第一接合件60至第五接合件68可以使用压铸法由例如铝材料制成,或者这些接合件可以使用挤压法由铝材料制成。
参照图5,形成悬架臂的下部臂90的侧端分别接合至第二接合件62和第三接合件64并因此由第二接合件和第三接合件支撑,并且控制车辆的力矩移动的稳定杆94通过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而设置在第四接合件66中。
第四接合件66和第五接合件68可以通过安装减震器的加强构件100彼此连接,并且形成悬架装置的减震器96的上部部分可以紧固至第五接合件68并因此由第五接合件支撑。
参考标号110表示用于制动车轮的制动盘,并且参考标号120表示用于使车轮转向的转向节,并且下部臂90和上部臂92可以紧固至转向节120并因此由转向节支撑。
参照图6和图7,第二接合件62可以耦接至前下侧构件1和中央下横向加强构件12,并且第三接合件64可以耦接至前下侧构件1和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50。
参照图8,第二接合件62可以包括:第二接合主体622,基本上形成为四边形板的形状;上凸缘624,从第二接合主体622的上端边缘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内弯曲,并因此耦接至前下侧构件1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的上表面;以及下凸缘626(参见图7),从第二接合主体622的下端边缘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内弯曲,并因此耦接至前下侧构件1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底表面。
前侧加强构件80的一端通过插入而耦接至的耦接凸缘625可以被形成为在上凸缘624中沿着车辆的高度方向向上突出,并且可以包括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从上凸缘624进一步向内延伸的两个延伸突出部(bosses)627以便在两个位置处紧固至中央下横向加强构件12。
沿着车辆的长度方向彼此相距一距离的分别设置有紧固孔628的两个紧固突出部629可以形成为从第二接合主体622突出,并且下臂90的一端可以通过接合至紧固孔628而耦接至两个紧固孔628。
多个径向肋623可以在第二接合主体622中一体地突出,并且多个径向肋623通过将两个紧固突出部629彼此连接并将相应的紧固突出部629连接至第二接合主体622来提高结构刚性。
参照图9,第三接合件64可以包括:第三接合主体642,基本上形成为四边形板的形状;上凸缘644,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从第三接合主体642的上端边缘向内弯曲,并因此耦接至前下侧构件1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上表面;以及下凸缘646(参见图7),从第三接合主体642的下端边缘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内弯曲,并因此耦接至前下侧构件1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底表面。
第三接合件64还可包括:上延伸凸缘上延伸凸缘645,从第三接合主体642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后上端边缘进一步延伸,并因此布置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上部部分中;以及下延伸凸缘647,从第三接合主体642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后端边缘进一步延伸,并因此布置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下部部分中。
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50通过插入而耦接至的耦接槽649可以形成在上延伸凸缘上延伸凸缘645与下延伸凸缘647之间。
沿着车辆的长度方向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布置的分别设置有两个紧固孔648的两个紧固突出部643在第三接合主体642中突出,并且下臂90的另一端可以通过接合至紧固孔648而耦接至紧固孔648。
多个径向肋641可以在第三接合主体642中一体地突出以通过连接两个紧固突出部643并将相应的紧固突出部643连接至第三接合主体642来提高结构刚性。
倾斜面640通过在车辆的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上朝着向下方向倾斜而与上延伸凸缘上延伸凸缘645邻近地形成,这样使得后侧下加强构件140可以通过安装至倾斜面640而耦接至倾斜面640。
参照图10,仪表板下侧构件150的一端耦接至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50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侧端,并且仪表板下侧构件150的另一端可以耦接至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侧密封件160。
参照图11,加强支架170可以设置在前下侧构件1与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50彼此相交的每个转角中,加强支架170被配置为基本上填充或覆盖该转角。
加强支架170可以基本上形成为三角形块的形状。
前下侧构件1和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50的连接刚性可以通过加强支架170增强,这样使得可以改进车辆的前下部主体的变形刚性(distortion rigidity)。
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50可以包括:三角形形状的截面501;五边形形状的第二截面502,共用第一截面501的斜边;以及四边形形状的第三截面503,共用第一截面501的斜边和第二截面502的底边,并且可以使用单个挤压材料挤压成型该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
因此,在如由箭头所示通过前下侧构件1传递冲击负载时,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50的多个截面会抵消该冲击,并且冲击负载可以被有效地传递至通过多个截面与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50相连接的车辆的其他部分。
参照图13,在后侧下加强构件140与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50耦接时,耦接槽通过切割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140的第二截面502而形成,并且后侧下加强构件140通过插入耦接槽而耦接至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140,这样使得可以提高耦接刚性。
在第三接合主体642中,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外延伸的同时基本上成三角形形状的延伸水平面642a和从该延伸水平面642a的一个边缘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向上延伸的延伸竖直面642b被提供用于刚性地支撑车辆的宽度方向的负载和高度方向的负载。
参照图14,在从车辆的前面观察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车体结构通过左侧前支柱和右侧前支柱4以及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从底部至顶部顺次的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50、仪表板中央横向加强构件51,后上横向加强构件32和机罩横向上部构件52而形成有“目”形状的桁架结构,这样使得可以提高车辆的上构件、下构件、左构件和右构件之间的连接刚性,从而改进前车体的刚度。
参照图15,仪表板中央横向加强构件51可以通过后侧加强构件130与前支柱构件连接,并且前上侧构件2可以通过后侧下加强构件140与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50连接。
此外,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50和仪表板中央横向加强构件51可以通过两个前通道(tunnel)侧构件54彼此一体地连接,每个前通道侧构件均相对于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前侧和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前侧倾斜地延伸。
两个前通道侧构件54可以布置成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彼此相距一距离,或者可以形成沿着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至后侧的通道的入口。
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50可以穿过该通道并且可以由单个挤压材料制成。
第四接合件66安装至前上侧构件2,第四接合件66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前部分与前侧加强构件80耦接,第四接合件66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后部分与后侧加强构件130和后侧下加强构件140耦接,并且安装减震器的加强构件100可以通过插入而耦接至第四接合件66。
参照图16和图17,前上侧构件2的竖直布置的双封闭截面22可以在前上侧构件2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形成双封闭截面22的上壁23、中壁24和下壁25可以被部分地切割,并且第四接合件4可以覆盖切割部分的方式与前上侧构件2耦接。
参照图18和图19,第四接合件66可以包括:第四接合主体552,基本上形成为四边形板的形状;上凸缘664,从第四接合主体661的上端边缘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内弯曲,并因此耦接至前上侧构件2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上表面;以及下凸缘666,从第四接合件662的下端边缘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内弯曲,并因此耦接至前上侧构件2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底表面。
耦接槽661可以基本上设置在第四接合主体662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中,这样使得安装减震器的加强构件100通过被插入耦接槽661中而耦接至第四接合主体662,并且两个紧固突出部665在相对于耦接槽661的前侧突出且分别具有固定槽663,上臂92的一端紧固在该固定槽中,并且两个紧固突出部663在相对于耦接槽661的后侧突出且分别具有固定槽663,上臂92的另一端紧固在该固定槽中,并且相应的两个紧固突出部665通过多个径向加强肋667彼此连接,这样使得可以提高结构刚性。
下凸缘666设置有:第一耦接凸缘668,前侧加强构件80的另一端通过插入而耦接在该第一耦接凸缘中;第二耦接凸缘669,后侧下加强构件140通过插入而耦接在该第二耦接凸缘中;以及第三耦接凸缘670,后侧加强构件130通过插入而耦接在该第三耦接凸缘中,该第三耦接凸缘可以设置在第四接合主体662的长度方向上的后端部分中。
支撑槽671(稳定器杆94通过插入而被支撑在该支撑槽中)和紧固孔672(该紧固孔利用安装支架(未示出)将稳定器杆94紧固至下凸缘666)可形成在下凸缘666中。
第一耦接凸缘668、第二耦接凸缘669和第三耦接凸缘67中的每个均可以分别形成为具有形状的截面。
虽然已经结合目前认为实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而是相反,旨在覆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布置。
Claims (20)
1.一种前车体结构,包括:
前下侧构件,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前下侧构件布置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左侧和右侧;
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每个所述前下侧构件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后端耦接至所述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
接合件,左前下侧构件的后端和右前下侧构件的后端以及所述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耦接至所述接合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体结构,其中,加强支架附接至所述前下侧构件与所述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相交的拐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车体结构,其中,每个所述加强支架在填充所述拐角的一部分的同时附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车体结构,其中,每个所述加强支架形成为三角形块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体结构,其中,仪表板下侧构件的端部耦接至所述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侧端,并且
所述仪表板下侧构件的其他端部耦接至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侧密封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体结构,其中,所述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具有多个截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车体结构,其中,所述多个截面包括:
三角形形状的第一截面;
五边形形状的第二截面,共用所述第一截面的斜边;以及
四边形形状的第三截面,共用所述第一截面的所述斜边和所述第二截面的底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体结构,其中,所述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使用单个挤压材料挤压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体结构,其中,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和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的上侧中倾斜地布置的后侧下加强构件的一端通过插入而耦接至所述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侧端,并且
所述后侧下加强构件的另一端连接至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仪表板中央横向加强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体结构,其中,所述接合件包括:
接合主体,形成为四边形板;
上凸缘,从所述接合主体的上端边缘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内弯曲,并因此,所述上凸缘耦接至所述前下侧构件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上表面;以及
下凸缘,从所述接合主体的下端边缘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内弯曲,并因此,所述下凸缘耦接至所述前下侧构件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底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前车体结构,还包括:
上延伸凸缘,通过从所述接合主体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后侧上端边缘进一步延伸至后侧而布置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上部中;以及
下延伸凸缘,通过从所述接合主体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后侧下端边缘进一步延伸至后侧而布置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下部中,
其中,所述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通过插入而耦接在所述上延伸凸缘上延伸凸缘与所述下延伸凸缘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前车体结构,其中,每个均设置有紧固孔的两个紧固突出部通过在所述接合主体中突出而形成,并且所述两个紧固突出部布置成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彼此相距一距离,并且下臂的一端通过紧固而耦接至所述紧固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前车体结构,其中,多个径向肋通过在所述接合主体中一体地突出而形成,并且所述多个径向肋使所述两个紧固突出部彼此连接并且将相应的紧固突出部连接至所述接合主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前车体结构,其中,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且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的下侧上倾斜的倾斜面与所述上延伸凸缘邻近地形成,使得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的前侧上且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的上侧上倾斜的后侧下加强构件通过安装而耦接至所述倾斜面。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车体结构,其中,所述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的所述第二截面被切割成使得形成耦接槽,并且
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的前侧且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的上侧上倾斜的后侧下加强构件通过插入而耦接至所述耦接槽。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前车体结构,其中,所述接合主体设置有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作为三角形延伸至外侧的延伸水平面以及从所述延伸水平面的一个边缘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向上延伸的四边形形状的延伸竖直面。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车体结构,其中,所述仪表板中央横向加强构件和所述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通过两个前通道侧构件彼此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前车体结构,其中,所述两个前通道侧构件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且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前侧倾斜地延伸,并且所述两个前通道侧构件布置成沿着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彼此相距一距离,使得形成沿着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在后侧中延伸的通道的入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前车体结构,其中,所述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穿过所述通道并由单个挤压材料制成。
2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车体结构,其中,所述仪表板下横向加强构件、布置成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高于所述仪表板中央横向加强构件的且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后上横向加强构件、布置成高于所述后上横向加强构件的且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机罩横向上构件、以及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且布置在所述车辆的左侧和右侧中的前支柱构件形成“目”状的桁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50178659A KR101786673B1 (ko) | 2015-12-14 | 2015-12-14 | 전방 차체 구조 |
KR10-2015-0178659 | 2015-12-1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64602A true CN106864602A (zh) | 2017-06-20 |
CN106864602B CN106864602B (zh) | 2020-07-07 |
Family
ID=59019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587207.2A Active CN106864602B (zh) | 2015-12-14 | 2016-07-22 | 前车体结构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988100B2 (zh) |
KR (1) | KR101786673B1 (zh) |
CN (1) | CN106864602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00191A (zh) * | 2017-08-31 | 2018-01-19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前舱传力结构及汽车 |
CN109204520A (zh) * | 2017-06-30 | 2019-01-15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CN109866826A (zh) * | 2017-12-04 | 2019-06-11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的车身安装托架 |
CN109941123A (zh) * | 2017-12-21 | 2019-06-28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电动车辆 |
CN109941350A (zh) * | 2017-12-20 | 2019-06-28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车身前部框架结构及汽车 |
CN111186495A (zh) * | 2018-11-14 | 2020-05-22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前部结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378914B1 (ko) * | 2014-09-22 | 2022-03-24 | 아르셀러미탈 | 차량의 전방 보디 구조체 |
US9643651B2 (en) * | 2015-08-28 | 2017-05-09 | Honda Motor Co., Ltd. | Casting, hollow interconnecting member for connecting vehicular frame members, and vehicular frame assembly including hollow interconnecting member |
JP6235637B2 (ja) * | 2016-02-29 | 2017-11-2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
US10661832B2 (en) * | 2016-09-07 | 2020-05-26 | Thunder Power Electric Vehicle Development Company Limited | Angle and geometry of the front cross member |
CN108001543A (zh) * | 2017-03-31 | 2018-05-08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身以及车辆 |
KR102371242B1 (ko) * | 2017-08-09 | 2022-03-04 |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 전방 차체 보강구조 |
JP7037741B2 (ja) | 2017-12-06 | 2022-03-17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車両前部構造 |
JP6930407B2 (ja) * | 2017-12-11 | 2021-09-01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前部構造 |
US11198473B2 (en) | 2018-02-20 | 2021-12-14 |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 Subframe structure |
JP7021622B2 (ja) * | 2018-02-20 | 2022-02-17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
JP7056302B2 (ja) * | 2018-03-27 | 2022-04-19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
JP6977652B2 (ja) * | 2018-03-30 | 2021-12-08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
JP7067365B2 (ja) * | 2018-08-22 | 2022-05-16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
JP7063193B2 (ja) * | 2018-08-23 | 2022-05-09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前部構造 |
KR102552505B1 (ko) | 2018-11-13 | 2023-07-06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하중분배구조 |
CN109533029B (zh) * | 2018-11-28 | 2020-11-13 |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 车辆及其车身结构 |
US10899213B2 (en) | 2019-01-02 | 2021-01-26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ehicle battery support |
CN113273016B (zh) | 2019-01-07 | 2024-08-23 | 卡诺科技公司 | 用于电池组热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
EP3686090B1 (en) * | 2019-01-23 | 2022-03-09 | Volvo Car Corporation | Reinforcement arrangement |
JP7172746B2 (ja) * | 2019-03-06 | 2022-11-16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パワーユニット搭載構造 |
KR102660369B1 (ko) * | 2019-04-11 | 2024-04-23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의 전방 차체 |
KR102663542B1 (ko) * | 2019-05-07 | 2024-05-03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의 프런트엔드모듈 프레임 |
JP7315719B2 (ja) * | 2019-05-20 | 2023-07-26 | カヌー・テクノロジー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電気自動車プラットフォーム |
CA3145383A1 (en) | 2019-07-02 | 2021-08-26 | Canoo Technologies Inc. | Impact features |
US10946898B2 (en) * | 2019-07-17 | 2021-03-16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Close coupled four rail front structure system transferring compressive loads into a single center torsion/compression member |
US10926803B2 (en) * | 2019-07-17 | 2021-02-23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Four rail front crush structure with load dissemination into eight element support structure |
KR102614164B1 (ko) * | 2019-07-25 | 2023-12-13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의 프런트 차체 |
WO2021050605A1 (en) | 2019-09-09 | 2021-03-18 | Canoo Inc. | Suspension system |
WO2021055980A1 (en) | 2019-09-20 | 2021-03-25 | Canoo Inc. |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enclosure |
US11607977B2 (en) | 2019-09-20 | 2023-03-21 | Canoo Technologies Inc. | Vehicle seating systems |
CN112810700B (zh) * | 2019-11-15 | 2022-04-26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及汽车 |
JP7221886B2 (ja) * | 2020-01-17 | 2023-02-14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電動車両 |
US11247726B2 (en) * | 2020-03-25 | 2022-02-15 | Volvo Car Corporation | Subfram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
US20230249748A1 (en) * | 2020-03-25 | 2023-08-10 | Volvo Car Corporation | Subfram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
DE102020114424A1 (de) | 2020-05-29 | 2021-12-02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Trägeranordnung für einen Vorderwagen eines Kraftwagens und Kraftwagen |
DE102021106754B3 (de) * | 2021-03-19 | 2022-02-03 |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 Reparaturverfahren |
KR20230168868A (ko) * | 2022-06-08 | 2023-12-15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후방 차체 구조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108813A (ja) * | 1998-10-02 | 2000-04-18 | Honda Motor Co Ltd | 車両前部構造 |
EP1069027A2 (en) * | 1999-07-15 | 2001-01-17 |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CN1814489A (zh) * | 2005-02-04 | 2006-08-09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前部结构 |
DE102006041091A1 (de) * | 2006-09-01 | 2008-03-20 | Audi Ag | Trägerelement für eine Knautschzone einer Kraftwagenkarosserie |
US7469957B1 (en) * | 2007-12-07 | 2008-12-30 | Honda Motor Co., Ltd. | Front floor frame |
CN104114438A (zh) * | 2012-02-13 | 2014-10-2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身下部构造 |
CN105083385A (zh) * | 2014-05-23 | 2015-11-25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应对小重叠碰撞的车身增强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512213A1 (de) * | 1985-04-03 | 1986-10-16 | Ford-Werke AG, 5000 Köln | Laengstraegerabstuetzung fuer den vorderteil einer selbsttragenden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
JPS6320278A (ja) * | 1986-07-11 | 1988-01-27 | Mazda Motor Corp |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
US4909565A (en) * | 1987-04-17 | 1990-03-20 |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 Front body construction |
ES2064123T3 (es) * | 1990-12-20 | 1995-01-16 | Audi Ag | Estructura sustentante de una carroceria de automovil particular. |
JP2707859B2 (ja) * | 1991-03-25 | 1998-02-04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のフロントボデー構造 |
US6068330A (en) * | 1998-01-22 | 2000-05-30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Framework of an automobile body |
US6203099B1 (en) * | 1998-02-19 | 2001-03-20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Automobile body frame |
JP3360647B2 (ja) * | 1998-09-16 | 2002-12-24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
JP3518437B2 (ja) * | 1999-09-17 | 2004-04-12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体のサスペンション取付部の構造 |
JP3446712B2 (ja) * | 2000-03-10 | 2003-09-16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
US6273486B1 (en) * | 2000-03-17 | 2001-08-14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Integrated tunable front crash support structure |
US6705670B2 (en) * | 2000-06-13 | 2004-03-16 | Volvo Car Corporation | Axially loaded arrang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frame |
AU2002352636A1 (en) * | 2001-11-09 | 2003-09-09 | Magna International, Inc | Modular underbody for a motor vehicle |
JP2003205855A (ja) * | 2002-01-16 | 2003-07-22 | Nissan Motor Co Ltd | 車体の前部構造 |
JP4010169B2 (ja) * | 2002-04-09 | 2007-11-21 |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構造 |
JP3985657B2 (ja) * | 2002-11-07 | 2007-10-03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体前部構造 |
JP3722124B2 (ja) * | 2003-01-24 | 2005-11-30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体前部構造 |
US6938948B1 (en) * | 2004-02-27 | 2005-09-06 |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 Energy absorbing front frame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
US7270369B2 (en) * | 2004-09-22 | 2007-09-18 |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 Automobile underbody structure |
JP4752411B2 (ja) * | 2004-10-13 | 2011-08-17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体骨格構造 |
JP5190216B2 (ja) * | 2007-03-30 | 2013-04-24 |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
US8960776B2 (en) * | 2007-04-20 | 2015-02-24 | Honda Motor Co., Ltd. | Vehicle bed frame assembly, system and method |
TWI361766B (en) * | 2007-07-12 | 2012-04-11 | Honda Motor Co Ltd | Vehicle body frame structure |
US7828330B2 (en) * | 2008-03-17 | 2010-11-09 | Honda Motor Co., Ltd. | Vehicle front body structure |
JP2010006154A (ja) * | 2008-06-25 | 2010-01-14 | Mazda Motor Corp |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
JP5352682B2 (ja) * | 2009-12-16 | 2013-11-2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フロア構造 |
JP5552829B2 (ja) * | 2010-02-15 | 2014-07-16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下部構造 |
CN102781765B (zh) * | 2010-02-18 | 2015-01-21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车辆的悬架支撑罩构造 |
CN102791566B (zh) * | 2010-06-10 | 2015-04-1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身前部构造 |
JP5440421B2 (ja) * | 2010-06-30 | 2014-03-12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取り付け構造 |
US8419116B2 (en) * | 2010-07-08 | 2013-04-16 | Honda Motor Co., Ltd. | Vehicle frame assembly |
JP5222374B2 (ja) * | 2011-01-20 | 2013-06-2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前部構造 |
CN103402857A (zh) * | 2011-03-10 | 2013-11-2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汽车的车身架构造 |
JP5670246B2 (ja) * | 2011-04-07 | 2015-02-1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下部構造 |
KR101339253B1 (ko) * | 2012-08-14 | 2013-12-09 | 기아자동차 주식회사 | 자동차용 쇽업소버 하우징 지지장치 |
US8602454B1 (en) * | 2012-09-10 | 2013-12-10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Crash load management in automotive vehicles using closed loop structures |
DE102012023674A1 (de) * | 2012-11-28 | 2014-05-28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 Kraftfahrzeug mit modularer Karrosserie |
CN104968558B (zh) * | 2013-01-30 | 2016-12-14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身前部构造 |
US8720983B1 (en) * | 2013-03-14 | 2014-05-13 | Honda Motor Co., Ltd. | Narrow offset energy management frame structure |
US9440682B2 (en) * | 2013-06-28 | 2016-09-13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Outward splayed mixed material longitudinal rail system |
JP6187771B2 (ja) * | 2014-07-31 | 2017-08-30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
KR101619270B1 (ko) * | 2014-10-17 | 2016-05-10 |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 차량의 연결 구조 |
US9266567B1 (en) * | 2014-10-21 | 2016-02-23 |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 Vehicles having a dash panel reinforcement gusset |
KR101703594B1 (ko) * | 2015-05-27 | 2017-02-22 |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 후방 차체 보강구조 |
KR101755461B1 (ko) * | 2015-06-22 | 2017-07-07 |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 전방 차체 구조 |
KR101703596B1 (ko) * | 2015-07-24 | 2017-02-07 |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 전방 차체 구조 |
KR101713724B1 (ko) * | 2015-08-12 | 2017-03-08 |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 전방 차체 구조 |
-
2015
- 2015-12-14 KR KR1020150178659A patent/KR10178667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
- 2016-06-24 US US15/192,442 patent/US9988100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7-22 CN CN201610587207.2A patent/CN10686460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108813A (ja) * | 1998-10-02 | 2000-04-18 | Honda Motor Co Ltd | 車両前部構造 |
EP1069027A2 (en) * | 1999-07-15 | 2001-01-17 |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CN1814489A (zh) * | 2005-02-04 | 2006-08-09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前部结构 |
DE102006041091A1 (de) * | 2006-09-01 | 2008-03-20 | Audi Ag | Trägerelement für eine Knautschzone einer Kraftwagenkarosserie |
US7469957B1 (en) * | 2007-12-07 | 2008-12-30 | Honda Motor Co., Ltd. | Front floor frame |
CN104114438A (zh) * | 2012-02-13 | 2014-10-2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身下部构造 |
CN105083385A (zh) * | 2014-05-23 | 2015-11-25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应对小重叠碰撞的车身增强结构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04520A (zh) * | 2017-06-30 | 2019-01-15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CN109204520B (zh) * | 2017-06-30 | 2021-06-18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CN107600191A (zh) * | 2017-08-31 | 2018-01-19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前舱传力结构及汽车 |
CN109866826A (zh) * | 2017-12-04 | 2019-06-11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的车身安装托架 |
CN109866826B (zh) * | 2017-12-04 | 2021-10-26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的车身安装托架 |
CN109941350A (zh) * | 2017-12-20 | 2019-06-28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车身前部框架结构及汽车 |
CN109941123A (zh) * | 2017-12-21 | 2019-06-28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电动车辆 |
CN111186495A (zh) * | 2018-11-14 | 2020-05-22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前部结构 |
CN111186495B (zh) * | 2018-11-14 | 2023-05-16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前部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70166258A1 (en) | 2017-06-15 |
CN106864602B (zh) | 2020-07-07 |
KR101786673B1 (ko) | 2017-10-18 |
US9988100B2 (en) | 2018-06-05 |
KR20170070749A (ko) | 2017-06-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64602A (zh) | 前车体结构 | |
CN111372837B (zh) | 汽车的车身平台以及包括这种车身平台的汽车 | |
CN105383570B (zh) | 车身前部结构 | |
US10207740B2 (en) | Vehicle rear body structure | |
US10086881B2 (en) |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US9868471B2 (en) | Reinforcement unit of engine room | |
US11235670B2 (en) | High voltage battery unit for vehicle and underbody of vehicle | |
US20170369102A1 (en) | Front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 |
CN110303994A (zh) | 底板下罩以及具备该底板下罩的电动车 | |
US9751570B2 (en) |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CN106184401A (zh) | 后部车身加强结构 | |
US9132865B2 (en) | Cowl structure of vehicle | |
JP2002302071A (ja) | 車両のフロアパネル | |
US20230242195A1 (en) | Modular vehicle structure | |
JP2005537182A (ja) | 大型の部分モジュールから構成された支持構造物を具備する自動車のボディ | |
CN101765535A (zh) | 车身结构 | |
CN104709355B (zh) | 前车身加强结构 | |
CN104709358B (zh) | 后部车身加强结构 | |
CN109927791B (zh) | 前车身加强结构 | |
US20210178880A1 (en) | High voltage battery unit for vehicle and underbody of vehicle | |
CN109941356B (zh) | 侧车身加强结构 | |
US9718422B2 (en) | Front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 |
JP4756332B2 (ja) | 自動車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 |
JP2009051375A (ja) | 車両用補機の配設構造 | |
JP2010000863A (ja) |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