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14566B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14566B
CN106814566B CN201611041638.5A CN201611041638A CN106814566B CN 106814566 B CN106814566 B CN 106814566B CN 201611041638 A CN201611041638 A CN 201611041638A CN 106814566 B CN106814566 B CN 1068145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image forming
image
transparent toner
record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416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14566A (zh
Inventor
川崎智広
斋藤裕行
斋藤和広
汤浅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814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145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145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145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8/00Layers covering the final reproduction, e.g. for protecting, for writing there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21Details of unit for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82Special processing for irreversibly adding or changing the sheet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r its appearance, e.g. stamping, annotation printing, punching
    • G03G15/6585Special processing for irreversibly adding or changing the sheet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r its appearance, e.g. stamping, annotation printing, punching by using non-standard toners, e.g. transparent toner, gloss add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当将表面部件向记录介质的表面进行了粘合处理时,能够抑制表面部件从记录介质剥落。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有色调色剂供给部,对记录介质供给用于将调色剂像形成于所述记录介质的有色调色剂;透明调色剂供给部,对所述记录介质供给透明调色剂,所述透明调色剂相对于被粘合处理于所述记录介质的形成有所述调色剂像的面的表面部件不具有脱模性;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透明调色剂供给部,以使得按照将所述透明调色剂重叠在由所述有色调色剂供给部供给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有色调色剂之上的方式供给所述透明调色剂。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利用电子照相处理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对带电的感光体鼓(像承载体)照射(曝光)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然后,通过利用显影装置向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体鼓供给调色剂,使静电潜像可视化而形成调色剂像。进而,使该调色剂像直接地或者间接地转印到纸张上之后,通过利用定影夹持部加热、加压而定影,在纸张上形成调色剂像。
正在推进具备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层叠处理部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实用化,所述层叠处理部用于对通过该图像形成装置形成有调色剂像的标签纸(记录介质)实施层叠处理(粘合处理)。标签纸主要包括表面层、粘合层以及剥离层这3层,在表面层上形成调色剂像之后,在后续工序中,和具有粘合层的层叠部(表面部件)一起在加压、加热后被裁断,作为层叠加工标签贴纸,贴付于对象商品而被使用。另外,层叠加工标签贴纸被使用于广告、工业产品、食品、饮料、药品等,通过在标签纸上进行层叠加工,提高耐久性、耐水性、可视性等。
另外,在被使用于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调色剂中,为了确保针对定影部中的部件例如定影带的分离性而包含蜡、脱膜剂。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在形成于纸张的具有有色调色剂的调色剂像的表面具有含有蜡成分的透明调色剂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12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图像形成时,有时由于定影处理中的热的影响而蜡、脱模剂从调色剂渗出。当蜡或者脱模剂从在标签纸的表面层形成的调色剂像渗出时,标签纸的表面层中的调色剂像相对于层叠部的粘合层变得易于脱膜,所以标签纸的表面层和层叠部的粘合层的粘合力降低。
因此,在对层叠加工用的标签纸应用了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调色剂的情况下,从标签纸裁断作为标签贴纸的部分时,层叠部可能从标签纸剥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当将表面部件在记录介质的表面进行粘合处理时,能够抑制表面部件从记录介质剥落。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有色调色剂供给部,对记录介质供给用于将调色剂像形成于所述记录介质的有色调色剂;
透明调色剂供给部,对所述记录介质供给透明调色剂,所述透明调色剂相对于表面部件不具有脱模性,所述表面部件被粘合处理于所述记录介质的形成有所述调色剂像的面;以及
控制部,控制所述透明调色剂供给部,以使得按照将所述透明调色剂重叠在由所述有色调色剂供给部供给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有色调色剂之上的方式供给所述透明调色剂。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具备:
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
粘合处理装置,将表面部件向形成有调色剂像的所述记录介质进行粘合处理。
根据本发明,当将表面部件在记录介质的表面进行粘合处理时,能够抑制表面部件从记录介质剥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3是概略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层叠加工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4是对层叠部进行了加工处理后的标签纸的剖面图。
图5是示出被裁断处理了的标签纸的图。
图6是形成有配置了透明调色剂的调色剂像的标签纸的剖面图。
图7是形成有补片图像的中间转印带的剖面图。
图8是形成有透明调色剂的配置例1的调色剂像的标签纸的剖面图。
图9是形成有透明调色剂的配置例2的调色剂像的标签纸的剖面图。
图10是形成有透明调色剂的配置例3的调色剂像的标签纸的剖面图。
图11是形成有透明调色剂的配置例4的调色剂像的标签纸的剖面图。
图12是示出沿着圆形的裁断线配置透明调色剂的例子的图。
图13是示出沿着四方形的裁断线配置透明调色剂的例子的图。
图14是概略地示出包括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层叠加工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40:图像形成部;101:控制部;T1:有色调色剂;T2:透明调色剂;P:标签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图1是概略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图。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像形成装置1是使用在图1中以粗线示出的连续纸、长条纸等标签纸P或者纸张S(非标签纸)并在标签纸P或者纸张S上形成图像的装置。标签纸P包括表面层、粘合层以及剥离层这3层,例如,将标签纸P从被构成为与图像形成装置1不同的供纸装置2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1内。标签纸P与本发明的“记录介质”对应。
在图1、图2中示出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利用了电子照相处理技术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即,图像形成装置1将形成在感光体鼓413上的Y(黄色)、M(品红色)、C(青色)、K(黑色)的各色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上,当在中间转印带421上叠合4色的调色剂像之后,通过二次转印到标签纸P或者纸张S上来形成图像。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采用级联方式:在中间转印带421的行进方向上串联配置与YMCK这4色对应的感光体鼓413,在一次处理中使各色调色剂像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上。
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图像读取部10、操作显示部20、图像处理部30、图像形成部40、纸张输送部50、定影部60以及控制部101。
控制部101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102、ROM(Read 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103和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04等。CPU102从ROM103读出与处理内容对应的程序并在RAM104中展开,与展开的程序协作来集中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块的动作。此时,参照保存在存储部72中的各种数据。存储部72包括例如非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所谓闪存)、硬磁盘驱动器。
控制部101经由通信部71,在与连接于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等通信网络的外部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之间进行各种数据的发送、接收。控制部101例如接收由外部装置发送的图像数据,根据该图像数据(输入图像数据)在标签纸P或者纸张S上形成图像。通信部71包括例如LAN卡等通信控制卡。
如图1所示,图像读取部10构成为具备称作ADF(Auto Document Feeder:自动进纸装置)的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以及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扫描仪)等。
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通过输送机构输送载放于原稿托盘的原稿D并将所述原稿D向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送出。通过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能够连续地一下子读取载放于原稿托盘的多张原稿D的图像(包括双面)。
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对从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输送到接触玻璃上的原稿或者载放于接触玻璃上的原稿光学地进行扫描,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在CCD(Charge 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12a的受光面上成像,读取原稿图像。图像读取部10根据利用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读取的读取结果来生成输入图像数据。对该输入图像数据,在图像处理部30中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
如图2所示,操作显示部20包括例如附带触摸板的液晶显示器(LCD:Liquid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并作为显示部21以及操作部22发挥功能。显示部21按照从控制部101输入的显示控制信号显示各种操作画面、图像的状态、各功能的动作状况等。操作部22具备数字键、开始键等各种操作键,受理用户的各种输入操作,将操作信号输出到控制部101。
图像处理部30具备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与初始设定或者用户设定对应的数字图像处理的电路等。例如,图像处理部30在控制部101的控制下根据灰度校正数据(灰度校正表)进行灰度校正。另外,图像处理部30对输入图像数据除了实施灰度校正之外,还实施颜色校正、黑点校正等各种校正处理、压缩处理等。根据实施了这些处理的图像数据来控制图像形成部40。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部40具备图像形成单元41Y、图像形成单元41M、图像形成单元41C、图像形成单元41K和中间转印单元42等,所述图像形成单元41Y、图像形成单元41M、图像形成单元41C、图像形成单元41K用于根据输入图像数据形成基于Y分量、M分量、C分量、K分量的各有色调色剂的图像。
Y分量、M分量、C分量、K分量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1Y、图像形成单元41M、图像形成单元41C、图像形成单元41K具有相同的结构。为了便于图示以及说明,共同的构成要素以相同的符号示出,在区分彼此的情况下对符号添加Y、M、C或者K而示出。在图1中,仅对Y分量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1Y的构成要素附加符号,对其它的图像形成单元41M、41C、41K的构成要素省略符号。
图像形成单元41具备曝光装置411、显影装置412、感光体鼓413、带电装置414以及鼓清洁装置415等。
感光体鼓413包括在例如鼓状的金属基底的外周面形成感光层的有机感光体,该感光层具有包含有机光导体的树脂。
控制部101通过控制被供给到使感光体鼓413旋转的驱动马达(图示略)的驱动电流,使感光体鼓413以恒定的周向速度旋转。
带电装置414是例如带电充电器,通过发生电晕放电使具有光导电性的感光体鼓413的表面均匀地带电为负极性。
曝光装置411包括例如半导体激光器,对感光体鼓413照射与各色分量的图像对应的激光。其结果,在感光体鼓413的表面的被照射了激光的图像区域,根据与背景区域的电位差形成各色分量的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412是双组分反转方式的显影装置,通过使各色分量的显影剂附着在感光体鼓413的表面来使静电潜像可视化而形成调色剂像。
对显影装置412施加例如与带电装置414的带电极性相同极性的直流显影偏压、或者施加对交流电压叠加了与带电装置414的带电极性相同极性的直流电压而得的显影偏压。其结果是进行使调色剂附着于通过曝光装置411形成的静电潜像的反转显影。
鼓清洁装置415抵接于感光体鼓413的表面,具有包括弹性体的平板状的鼓清洁刮片415A等,除去没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而残留于感光体鼓413的表面的调色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透明调色剂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1T。图像形成单元41T具有与其它的有色调色剂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1相同的结构并被配置于能够对有色调色剂的上层供给透明调色剂的位置。
另外,在容纳于图像形成单元41Y、图像形成单元41M、图像形成单元41C、图像形成单元41K的有色调色剂中包括蜡、脱模剂,但在容纳于图像形成单元41T的透明调色剂中不包括蜡、脱模剂。此外,包括图像形成单元41Y、图像形成单元41M、图像形成单元41C、图像形成单元41K、图像形成单元41T的图像形成部40与本发明的“有色调色剂供给部”以及“透明调色剂供给部”对应。
透明调色剂能够显影,具有不含有着色剂的、例如通过苯乙烯系单体、丙烯酸酯类单体以及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的共聚作用得到的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物等树脂。作为透明调色剂也可以使用例如聚酯树脂等具有热塑性、热固性的树脂。
中间转印单元42具备中间转印带421、一次转印辊422、多个支撑辊423、二次转印辊424以及带清洁装置426等。中间转印带421与本发明的“像承载体”对应。
中间转印单元42具备环形带,被多个支撑辊423拉张成环状。多个支撑辊423中的至少一个是由驱动辊构成,其它的支撑辊423由从动辊构成。例如,优选配置于比K分量用的一次转印辊422处于带行进方向的下游侧的辊423A是驱动辊。由此,易于使一次转印夹持部中的带的行进速度保持恒定。通过驱动辊423A旋转,中间转印带421朝箭头A方向以恒定速度行进。
中间转印带421是具有导电性以及弹性的带,在表面具备体积电阻率是8~11(logΩ·cm)的高电阻层。根据来自控制部101的控制信号对中间转印带421进行旋转驱动。此外,关于中间转印带421,只要具有导电性以及弹性即可,不限定材质、厚度以及硬度。
一次转印辊422与各色分量的感光体鼓413相对置地被配置于中间转印带421的内周面侧。一次转印辊422隔着中间转印带421而压接于感光体鼓413从而形成一次转印夹持部,所述一次转印夹持部用于从感光体鼓413向中间转印带421转印调色剂像。
二次转印辊424与配置于驱动辊423A的带行进方向下游侧的支承辊423B相对置地被配置于中间转印带421的外周面侧。二次转印辊424隔着中间转印带421压接于支承辊423B从而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所述二次转印夹持部用于从中间转印带421向标签纸P或者纸张S转印调色剂像。
在中间转印带421通过一次转印夹持部时,感光体鼓413上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叠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具体而言,对一次转印辊422施加一次转印偏压,通过对中间转印带421的背面侧、即对与一次转印辊422抵接的一侧给予和调色剂相反极性的电荷,调色剂像静电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
此后,在标签纸P或者纸张S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时,中间转印带421上的调色剂像被二次转印到标签纸P或者纸张S上。具体而言,对支承辊423B施加二次转印偏压,对标签纸P或者纸张S的表面侧、即在与中间转印带421抵接的一侧给予和调色剂相同极性的电荷,从而调色剂像被静电地转印到标签纸P或者纸张S上,并朝向定影部60输送该标签纸P或者纸张S。
带清洁装置426除去在二次转印后残留于中间转印带421的表面的转印残调色剂。此外,也可以代替二次转印辊424,而采用二次转印带被包括二次转印辊的多个支撑辊拉张成环状的结构的所谓带方式的二次转印单元。
定影部60具备:上侧定影部60A,具有配置于标签纸P或者纸张S的定影面、即形成有调色剂像的面侧的定影面侧部件;下侧定影部60B,具有配置于标签纸P或者纸张S的背面、即定影面的相反的面侧的背面侧支撑部件;以及加热源60C等。通过将背面侧支撑部件压接于定影面侧部件,形成夹持并输送标签纸P或者纸张S的定影夹持部。
定影部60对调色剂像进行二次转印,通过利用定影夹持部对输送过来的标签纸P或者纸张S进行加热、加压,使调色剂像定影在标签纸P或者纸张S上。定影部60作为单元配置于定影器F内。另外,也可以在定影器F配置气体分离单元,所述气体分离单元通过喷气使标签纸P或者纸张S从定影面侧部件或者背面侧支撑部件分离。
纸张输送部50具备供纸部51、排纸部52以及输送路径部53等。在构成供纸部51的3个供纸托盘单元51a~供纸托盘单元51c中,按预先设定的每个种类容纳根据基重、尺寸等识别出的纸张S(标准纸张、特殊纸张)。输送路径部53具有定位辊对53a等多个输送辊。
将容纳在供纸托盘单元51a~供纸托盘单元51c的纸张S从最上部逐张送出并通过输送路径部53输送到图像形成部40。此时,通过配置设计有定位辊对53a的定位辊部来校正被供给的纸张S的倾斜度并且调整输送定时。然后,在图像形成部40,将中间转印带421的调色剂像成批地二次转印到纸张S的一个面,在定影部60实施定影处理。
另外,将从供纸装置2向图像形成装置1供给的标签纸P通过输送路径部53输送到图像形成部40。然后,在图像形成部40中,中间转印带421的调色剂像被成批地二次转印到标签纸P的一个面,在定影部60中实施定影处理。将形成了图像的纸张S或者标签纸P通过具备排纸辊52a的排纸部52排出到机外。
将排出到机外的标签纸P在通过例如卷纸装置等卷绕成辊状后,在实施层叠加工的情况下容纳于层叠加工装置3。图3是概略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层叠加工装置3的整体结构的图。图4是对层叠部L进行了加工处理的标签纸P的剖面图。
如图3所示,层叠加工装置3具备层叠输送部4、层叠处理部5和模切处理部6。层叠处理部5与本发明的“粘合处理装置”对应,模切处理部6与本发明的“裁断处理装置”对应。
在层叠输送部4中,容纳有将层叠部L卷成辊状的第1辊部4A和将形成有调色剂像的标签纸P卷成辊状的第2辊部4B,分别将层叠部L以及标签纸P朝向层叠处理部5输送。此外,第2辊部4B由用户配置于层叠输送部4内。
如图4所示,层叠部L是通过加热处理而复盖在标签纸P之上的透明的薄膜片,具有表层L1和粘合层L2。表层L1由聚酯、聚乙烯以及聚丙烯等材料构成。层叠部L与本发明的“表面部件”对应。
标签纸P具有形成有调色剂像的表面层P01、粘合层P02和剥离层P03。通过粘合层P02粘合表面层P01以及剥离层P03,在表面层P01上载有层叠部L的粘合层L2。
如图3所示,将层叠部L以及标签纸P通过省略符号而示出的输送辊等输送,在层叠部L被重叠在形成有标签纸P的调色剂像的侧的面的状态下朝向层叠处理部5输送。
层叠处理部5具备加热辊5A和加压辊5B。在层叠处理部5中,层叠部L以及标签纸P通过加热辊5A和加压辊5B的夹持位置,从而通过将层叠部L热定影于标签纸P而实施层叠加工。
模切处理部6具备模切辊6A和相向辊6B。在模切辊6A的表面设置有能够按照圆形、四方形等贴纸的形状裁断层叠部L以及标签纸P的模切刀6C。在模切辊6A的周方向以及轴方向上排列有多个模切刀6C。此外,在图3中,为了方便起见,仅图示模切辊6A的周方向上的1个模切刀6C。
由于模切辊6A以及相向辊6B旋转,从而通过移动到模切辊6A和相向辊6B的夹持位置的模切刀6C裁断层叠部L以及标签纸P。
例如,在模切刀6C是圆形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标签纸P在第1部分P1和第2部分P2被分离,所述第1部分P1是圆形的裁断线C内的调色剂像区域,所述第2部分P2是除此以外的部分。
如图4所示,模切刀6C裁断除了剥离层P03以外的部分,也就是说,裁断层叠部L、标签纸P的表面层P01以及标签纸P的粘合层P02。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利用未图示的卷纸装置将通过模切处理部6的标签纸P卷绕。更详细而言,在标签纸P通过模切处理部6之后从剥离层P03剥落第2部分P2的基础上,分别将保持贴在标签纸P的剥离层P03的状态的第1部分P1和从剥离层P03剥落的第2部分P2卷绕。
即,由于从标签纸P的粘合层P02剥落剥离层P03,所以能够在保持作为标签贴纸的部分即第1部分P1残留于剥离层P03的状态下分离第1部分P1和第2部分P2,所以能够仅回收标签纸P中的第1部分P1。然后,检查第1部分P1中的剥离层P03以外的部分,将合格品贴到商品等上。
不过,载于标签纸P的调色剂T为了确保相对于作为定影部60中的部件的定影带的分离性而具有蜡、脱模剂。这样的蜡、脱模剂由于定影工序中的热的影响,有时标签纸P的最上层的调色剂T内的蜡、脱模剂从标签纸P渗出。
在蜡、脱模剂从标签纸P渗出时,层叠部L的粘合层L2由于蜡、脱模剂的影响相对于标签纸P的表面层P01变得易打滑,层叠部L的粘合层L2和标签纸P的表面层P01的粘合力减弱。因此,在检查作为标签贴纸的部分时,有可能层叠部L在裁断线C的部分从标签纸P的表面层P01剥落。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控制部101控制图像形成部40,以使得将透明调色剂T2供给成重叠在有色调色剂T1之上,所述有色调色剂T1通过图像形成部40被供给到标签纸P。具体而言,控制部101控制图像形成部40,以使得将透明调色剂T2以透明调色剂T2成为最上层的方式被供给到标签纸P的、包括有色调色剂T1的调色剂像区域的各位置。此外,在图6~图11中,是按照通过图5中的第1部分P1的中心的线切出的剖面图,考虑附图的易览性,省略层叠部L而图示出。
透明调色剂T2不具有蜡、脱模剂等,所以相对于层叠部L不具有脱模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存在由于定影工序中的热的影响而蜡、脱模剂从调色剂像区域渗出,并且由于渗出的蜡、脱模剂,层叠部L的粘合层L2相对于标签纸P的表面层P01打滑的情况。因此,维持层叠部L的粘合层L2和标签纸P的表面层P01的粘合力,所以能够抑制在检查作为标签贴纸的部分时层叠部L从标签纸P的表面层P01剥落的情况。
控制部101控制透明调色剂T2的供给量,以使得包括有色调色剂T1以及透明调色剂T2的调色剂像的厚度变得均匀。由此,能够抑制在层叠加工时在调色剂像上部分地产生差异的情况。
如图7所示,例如当在中间转印带421上形成用于校正调色剂像的密度不均匀的补片图像时,控制部101控制图像形成部40,以避免对中间转印带421供给透明调色剂T2。由于补片图像没载于标签纸P,所以通过不将透明调色剂T2载于这样的补片图像中的有色调色剂T1之上而能够抑制浪费地消耗透明调色剂T2的情况。
另外,以往通过在调色剂中含有蜡、脱模剂,能够确保定影部60中的分离性,但是通过透明调色剂不具有脱模性而有可能在定影部60发生偏移。但是,由于是用户难以视觉辨认的透明调色剂以及对标签纸P实施层叠处理,从而即使透明调色剂从标签纸P偏移,也不会造成能够判断出例如产生光泽度差异那么显眼的状况。
另外,通过在定影部60设置以往公知的卷辊(web roller)等清洁部件,能够除去在定影部60的定影带中偏移的透明调色剂。另外,在定影部60中即使透明调色剂偏移,由于透明调色剂随时转移到标签纸P,所以透明调色剂从定影部60被除去。转移到标签纸P的透明调色剂通过层叠处理,没有显眼到能够判断出产生光泽度差异的程度。根据以上情况,即使存在由于在透明调色剂中不具有蜡、脱模剂而导致的副作用,也不会对调色剂像的品质产生影响。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调色剂像区域内的全部位置供给了透明调色剂T2,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不对全部位置供给。
例如,如图8所示,也可以控制部101控制图像形成部40,以使得仅对在调色剂像区域内形成有有色调色剂T1的部分供给透明调色剂T2。由此,与图6相比能够削减透明调色剂T2的供给量。
另外,如图9所示,也可以控制部101控制图像形成部40,以使得被供给了有色调色剂T1的各位置处的透明调色剂T2的厚度相同。在图9中,示出在被供给了有色调色剂T1的各位置分别各配置一个透明调色剂T2的例子。由此,与图8相比能够进一步削减透明调色剂T2的供给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调色剂像区域内的有色调色剂T1之上配置了透明调色剂T2,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10所示,也可以仅对标签纸P的裁断线C的部分、即裁断部分的端部供给透明调色剂T2。标签纸P的裁断线C的部分是标签贴纸的边缘的部分,所以只要确保该部分的粘合性,即使不粘合其它的部分,层叠部也难以从标签纸P剥落。
因此,通过仅对该部分配置透明调色剂T2来抑制层叠部L从标签纸P剥落、并且仅在特别必要的部分配置透明调色剂T2,所以能够削减透明调色剂T2的供给量。
另外,在图10中,仅在裁断线C、即裁断部分的边缘至内侧规定范围(例如2mm)的部分配置有透明调色剂T2。由此,即使利用模切刀进行的裁断从裁断线C错位到内侧,通过配置有透明调色剂T2也能够抑制裁断线C的部分处的蜡、脱模剂的渗出。
此外,作为图10中的配置例子,例示了透明调色剂T2位于裁断线C上,其一部分位于相对于裁断线C更靠外侧,但也可以透明调色剂T2的外侧端位于裁断线C上。
另外,如图11所示,也可以仅在裁断线C至外侧规定范围(例如2mm)的部分配置透明调色剂T2。由此,即使利用模切刀进行的裁断从裁断线C错位到外侧,通过配置有透明调色剂T2也能够抑制裁断线C的部分处的蜡、脱模剂的渗出。
此外,作为图11中的配置例子,例示了透明调色剂T2位于裁断线C上,其一部分位于相对于裁断线C更靠内侧,但也可以透明调色剂T2的内侧端位于裁断线C上。
另外,也可以在裁断部分将透明调色剂按照规定的比例间隔剔除来供给。图12A是示出沿着圆形的裁断线C1不将透明调色剂T2间隔剔除而配置的例子的图,图12B是示出沿着圆形的裁断线C1将透明调色剂T2按照80%的比例间隔剔除而配置的例子的图。图13A是示出沿着四方形的裁断线C2不将透明调色剂T2间隔剔除而配置的例子的图,图13B是示出沿着四方形的裁断线C2将透明调色剂T2按照80%的比例间隔剔除而配置的例子的图。
如图12A以及图13A所示,通过将透明调色剂T2配置于裁断线C1、裁断线C2的全部部分,能够充分地减少透明调色剂T2的供给量,但如图12B以及图13B所示,即使将透明调色剂T2按照规定的比例(为没间隔剔除的情况下的80%)间隔剔除,只要能够将透明调色剂T2集中地配置于一定的范围中,就能够维持某程度的粘合性。因此,通过将透明调色剂T2按照规定的比例间隔剔除,能够进一步减少透明调色剂T2的供给量。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应用于具有图像形成装置1和层叠加工装置3的图像形成系统100。图14是概略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包括图像形成装置1以及层叠加工装置3的图像形成系统100的整体结构的图。
如图14所示,图像形成系统100具备图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以及供纸装置2和图3中的层叠加工装置3。在层叠加工装置3中的层叠输送部4中没有设置第2辊部4B,从排纸部52排出的标签纸P经过层叠输送部4直接朝向层叠处理部5输送。
即使是这样的结构,也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透明调色剂抑制层叠的剥落。另外,在该图像形成系统100中,层叠加工装置3具有模切处理部6,但在例如仅进行层叠处理就可以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具有模切处理部6。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对标签纸进行层叠处理的层叠部L作为表面部件,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对纸张进行烫印加工处理的金箔等金属薄片作为表面部件。另外,在该情况下,作为粘合处理装置使用例如烫印加工装置。
对纸张进行烫印加工处理的金属薄片被配置于形成在纸张的表面的调色剂像之上,所以在调色剂的蜡、脱模剂渗出的情况下与层叠同样地发生金属薄片的剥落,因而通过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抑制金属薄片的剥落。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裁断处理装置例示了模切处理部6,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例如利用激光器裁断标签纸那样的装置。
除此之外,上述实施方式不过都是示出了在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化的一个例子,并非借此而限定地解释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即、本发明能够不脱离其主旨、或者其主要特征地以各种形式来实施。
最后,对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评价实验进行说明。
在本实验中,当使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以及图3所示的层叠加工装置3对形成有调色剂像的标签纸P进行了层叠加工处理时,对是否发生层叠剥落进行确认。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通过层叠加工处理将标签纸P裁断成圆形之后,将规定的胶带粘贴到标签纸P上,而对在剥离胶带时是否发生层叠剥落进行确认。
作为显影装置使用双组分反转方式的显影装置,作为调色剂使用粒径为6μm的调色剂,作为感光体鼓使用外径为60mm的感光体鼓,处理速度设定为315mm/sec。
另外,中间转印带使用聚酰亚胺制的带,带清洁装置的刮片使用厚度t=2mm、抵接力20N和抵接角15°的聚氨酯橡胶刮片。二次转印辊使用外径25mm的聚氨酯泡沫辊,支承辊使用外径30mm的铝制的支承辊。
另外,在上侧定影部中,作为定影带使用具有聚酰亚胺制的基底、硅制的弹性层以及四氟乙烯制的表层的定影带,作为上侧定影部加热辊使用具有聚四氟乙烯制的表层、外径52mm的加热辊。另外,作为上侧加压辊使用外径60mm的加压辊,作为下侧加压辊使用具有四氟乙烯制的表层、外径60mm的加压辊。
在表1以及表2中示出各实施例的条件。具体而言,表1示出各实施例中的调色剂像的形成条件,表2示出各实施例中的透明调色剂的供给条件。另外,比较例示出未将透明调色剂供给到调色剂区域内的情况。
表1
Figure BDA0001158241830000151
此外,有色调色剂形成条件中的调色剂像区域的整个面表示例如图5中的第1部分P1、即将有色调色剂供给到整个调色剂像区域的情况,调色剂像区域整体的80%表示将有色调色剂供给到图5中的第1部分P1的80%,剩余的20%表示是无色区域。另外,透明调色剂形成条件中的各实施例中的括号记载表示各实施例与括号记载的附图的方式对应。
表2
Figure BDA0001158241830000161
此外,供给中的有色调色剂+透明调色剂=恒定是表示有色调色剂和透明调色剂合起来的厚度在供给了透明调色剂的各位置处是均匀的。另外,透明调色剂为恒定是表示供给了透明调色剂的各位置处的透明调色剂的量是恒定的。另外,间隔剔除中的80%表示相对于将透明调色剂不间隔剔除地供给到裁断部分的端部的情况而将透明调色剂的供给量设为80%的情况。
在表3中示出评价结果。
表3
Figure BDA0001158241830000162
此外,评价结果中的“○”表示不发生层叠剥落,“×”表示发生了层叠剥落。
从上述结果能够确认,相对于在比较例中发生了层叠剥落的情况,在除了不将透明调色剂供给到补片图像上的实施例5以外的各实施例中不发生层叠剥落。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有色调色剂供给部,对记录介质供给用于将调色剂像形成于所述记录介质的有色调色剂;
透明调色剂供给部,对所述记录介质供给透明调色剂,所述透明调色剂相对于表面部件不具有脱模性,所述表面部件被粘合处理于所述记录介质的形成有所述调色剂像的面;以及
控制部,控制所述透明调色剂供给部,以使得按照将所述透明调色剂重叠在由所述有色调色剂供给部供给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有色调色剂之上的方式供给所述透明调色剂,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透明调色剂供给部,以使得仅对形成有所述有色调色剂的部分供给所述透明调色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透明调色剂的供给量,以使得在所述调色剂像的区域中的被供给所述透明调色剂的各位置处所述有色调色剂以及所述透明调色剂的厚度均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透明调色剂供给部,以使得在所述调色剂像的区域中的被供给所述透明调色剂的各位置处所述透明调色剂的厚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像承载体,从所述有色调色剂供给部以及所述透明调色剂供给部被供给各调色剂,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有色调色剂供给部,以使补片图像形成于所述像承载体,当所述补片图像形成于所述像承载体时,控制所述透明调色剂供给部,以使得不向所述像承载体供给所述透明调色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色剂像的区域形成于被进行裁断处理的所述记录介质的裁断部分,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透明调色剂供给部,以使得仅向所述裁断部分的端部供给所述透明调色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裁断部分的端部的被供给所述透明调色剂的部分是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裁断部分的边缘起向内侧规定范围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裁断部分的端部的被供给所述透明调色剂的部分是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裁断部分的边缘起向外侧规定范围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被供给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裁断部分的端部的所述透明调色剂以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间隔剔除的方式被供给。
9.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具备:
权利要求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
粘合处理装置,将表面部件向形成有调色剂像的所述记录介质进行粘合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裁断处理装置,将通过所述粘合处理装置粘合处理了所述表面部件的所述记录介质裁断成规定的尺寸。
CN201611041638.5A 2015-11-27 2016-11-22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Active CN1068145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31798 2015-11-27
JP2015231798A JP6567398B2 (ja) 2015-11-27 2015-11-27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14566A CN106814566A (zh) 2017-06-09
CN106814566B true CN106814566B (zh) 2020-03-06

Family

ID=57223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41638.5A Active CN106814566B (zh) 2015-11-27 2016-11-22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18929B2 (zh)
EP (1) EP3173868B1 (zh)
JP (1) JP6567398B2 (zh)
CN (1) CN1068145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23637B2 (ja) * 2015-09-16 2019-12-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855717B2 (ja) * 2016-09-14 2021-04-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色材制御装置、および色材制御プログラム
US10460217B2 (en) * 2017-03-16 2019-10-29 Ricoh Company,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NL2019819B1 (en) * 2017-10-27 2019-05-06 Xeikon Mfg Nv Digital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using curable dry toner
JP7095343B2 (ja) * 2018-03-22 2022-07-05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286920B2 (ja) * 2018-06-21 2023-06-0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沢調整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4783A (en) * 1991-12-16 1993-08-10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of selectively glossing toner images
CN101900969A (zh) * 2009-06-01 2010-12-01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086461A (ja) * 2010-10-20 2012-05-10 Seiko Epson Corp 印刷媒体作成方法、印刷装置及びカッティング装置
JP2013022754A (ja) * 2011-07-15 2013-02-04 Piotec Co Ltd 画像印刷転写シートの製造方法、画像印刷転写シート及び画像転写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17926A (ja) * 1998-10-14 2000-04-25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化粧シート
JP3935721B2 (ja) 2001-12-17 2007-06-2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ラベル材料
US20050281184A1 (en) * 2004-06-17 2005-12-2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JP2006011218A (ja) 2004-06-29 2006-01-12 Kyocera Mita Corp 多色画像形成用トナー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多色画像形成方法
JP5361263B2 (ja) * 2007-08-03 2013-1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20090044915A1 (en) * 2007-08-16 2009-02-19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bonding machin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and sheet bonding method
JP5322889B2 (ja) 2009-11-04 2013-10-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225358B2 (ja) * 2009-11-24 2013-07-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48060A (ja) 2010-08-27 2012-03-0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824832B2 (ja) * 2011-03-18 2015-12-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4783A (en) * 1991-12-16 1993-08-10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of selectively glossing toner images
CN101900969A (zh) * 2009-06-01 2010-12-01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086461A (ja) * 2010-10-20 2012-05-10 Seiko Epson Corp 印刷媒体作成方法、印刷装置及びカッティング装置
JP2013022754A (ja) * 2011-07-15 2013-02-04 Piotec Co Ltd 画像印刷転写シートの製造方法、画像印刷転写シート及び画像転写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73868A1 (en) 2017-05-31
US20170153573A1 (en) 2017-06-01
EP3173868B1 (en) 2021-04-28
JP6567398B2 (ja) 2019-08-28
CN106814566A (zh) 2017-06-09
JP2017097277A (ja) 2017-06-01
US10018929B2 (en) 2018-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14566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JP5983686B2 (ja)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709939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with an unjamming execution section
JP605680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7063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22326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fixing device
JP6358237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搬送制御方法
JP618722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61021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4205677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1458996B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箔印刷图像形成设备
JP663130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条件制御方法
JP201520574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1338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69106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608610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33161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30433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330762B2 (ja) 箔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6095402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20117346A (ja) 制御装置および判断方法
JP2024031421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01565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4101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4532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