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4527A - 多刃球头立铣刀 - Google Patents

多刃球头立铣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4527A
CN106794527A CN201580054881.8A CN201580054881A CN106794527A CN 106794527 A CN106794527 A CN 106794527A CN 201580054881 A CN201580054881 A CN 201580054881A CN 106794527 A CN106794527 A CN 1067945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sword
bulb
cutting
bulb swo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48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94527B (zh
Inventor
堺真二郎
横川満广
佐藤知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itachi Tool Co Ltd
Moldino Tool Engineer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itachi To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itachi To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itachi Too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794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45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945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45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02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utter
    • B23C5/10Shank-type cutters, i.e. with an integral shaft
    • B23C5/1009Ball nose end mi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02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utter
    • B23C5/10Shank-type cutters, i.e. with an integral sh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04Angles
    • B23C2210/0407Cutting angles
    • B23C2210/0421Cutting angles negative
    • B23C2210/0428Cutting angles negative axial rake ang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04Angles
    • B23C2210/0407Cutting angles
    • B23C2210/0421Cutting angles negative
    • B23C2210/0435Cutting angles negative radial rake ang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08Side or top views of the cutting e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08Side or top views of the cutting edge
    • B23C2210/084Curved cutting e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12Cross section of the cutting e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20Number of cutting edges
    • B23C2210/202Number of cutting edges thre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40Flutes, i.e. chip conveying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54Configuration of the cutting pa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20/00Details of milling processes
    • B23C2220/60Roug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多刃球头立铣刀具备:刀柄部,以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切削刃部;三片以上的球头刃,被形成在所述切削刃部;中心槽,被形成在所述球头刃之间;外周刃,与所述球头刃的所述刀柄部侧的端部相连;和刃槽,与各所述中心槽相连且被形成在各所述外周刃之间,各所述球头刃的弯曲度为35~55%,各所述中心槽由各所述球头刃的前刀面、中心槽壁面、第一中心槽面及第二中心槽面这四个面构成,各所述第二中心槽面以越靠近所述旋转中心点则越向各所述球头刃的第二面伸入的方式形成。

Description

多刃球头立铣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刃球头立铣刀,该多刃球头立铣刀即使在对用于各种金属模的热锻钢等高硬度的难切削材料进行高进给粗加工的情况下,也能得到高质量的加工面。
本申请基于2014年10月28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4-219718号要求优先权,并且在此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作为在汽车工业或电子工业等中能够高效地切削用于各种零件制造的高硬度金属模的长寿命球头立铣刀,广泛使用具有三片以上球头刃的硬质合金制多刃球头立铣刀。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球头立铣刀:该球头立铣刀的球头刃由第一刃部和第二刃部构成,第一刃部的曲率半径相对于外径D为0.025D以上且0.10D以下,第二刃部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刃部的曲率半径。但是,对于专利文献1的球头立铣刀而言,各球头刃之间的旋转中心附近的中心槽较小,无法防止高进给粗加工时的切屑堵塞。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球头立铣刀,该球头立铣刀在前端具有三片以上的球头刃,在轴心部设置有套料部。但是,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球头立铣刀由于球头刃的弯曲度较小,因此有可能显著增大高进给粗加工时的切削阻力,并且降低切削性能。
专利文献3提出了一种球头立铣刀,该球头立铣刀具有三片以上的球头刃,并且为了通过克服旋转轴线附近的容屑槽的缺陷而防止切屑堵塞的产生,对各球头刃的刀瓣实施横刃修磨,并使各球头刃在旋转中心附近短缺。但是,由于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球头立铣刀无法在旋转中心附近进行切削加工,因此在高进给粗加工中工件的加工面质量变差的可能性较高。
专利文献4记载了一种球头立铣刀,该球头立铣刀的球头刃和外周刃的径向前角也可以是负角。但是,该球头立铣刀由于球头刃的弯曲度较小,因此有可能显著增大高进给粗加工时的切削阻力,并且降低切削性能。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4079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文专利第384066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专利第2002-18701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公开专利2006-154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刃球头立铣刀,该多刃球头立铣刀为三刃以上的多刃球头立铣刀,即使在对热锻钢等高硬度难切削材料进行高进给粗加工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防止球头刃的崩刀及缺损,并且能够顺利地排出切屑,该多刃球头立铣刀与现有的多刃球头立铣刀相比具有良好的切削性能。
本发明的多刃球头立铣刀具备:刀柄部,以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切削刃部,在前端具有球头刃部;三片以上的球头刃,被形成在所述切削刃部的所述球头刃部上;三个以上的中心槽,被形成在各所述球头刃之间;三片以上的外周刃,与所述球头刃的所述刀柄部侧的端部相连;和三个以上的刃槽,与各所述中心槽相关且被形成在各所述外周刃之间,所述多刃球头立铣刀的特征在于,各所述球头刃的弯曲度为35~55%,其中,各所述球头刃的弯曲度是指从各所述球头刃的凸曲线的顶点引到连结旋转中心点和各所述球头刃的所述刀柄部侧的终点的线段上的垂线的长度与所述线段的长度之比,所述旋转中心点为所述旋转轴线与所述切削刃部之间的交点,各所述中心槽由在所述多刃球头立铣刀的旋转方向上相连的各所述球头刃的前刀面、中心槽壁面、第一中心槽面和第二中心槽面这四个面构成,各所述第二中心槽面以越靠近所述旋转中心点则越向各所述球头刃的第二面伸入的方式形成,其中,各所述球头刃的第二面与各所述球头刃的所述旋转方向的后方相连。
根据这种结构,与现有的多刃球头立铣刀相比较,降低球头刃的切削阻力,并且增加形成于各中心槽的容屑槽的占有空间,因此能够显著改善粗加工时的切屑排出性。
在从所述前端侧观察本发明的多刃球头立铣刀的情况下,绘制以所述旋转中心点O为中心且通过所述中心槽的、直径为0.03D~0.2D的圆P时,优选在该圆P的圆周上,所述球头刃的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二中心槽面在各所述球头刃的所述旋转方向的后方依次相连,其中,D为所述切削刃部的直径,圆弧P1-P3的长度和圆弧P1-P2的长度之比为3.5~6.0,其中,所述圆弧P1-P3为由该圆P和彼此邻接的第一球头刃及第二球头刃之间的各交点P1、P3所成的圆弧,所述圆弧P1-P2为由交点P2和所述交点P1所成的圆弧,其中,所述交点P2位于该圆P的圆周上且形成所述第一球头刃的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二中心槽面之间的边界。
根据这种结构,与现有的多刃球头立铣刀相比较,通过在旋转速度慢且切削性差的旋转中心点附近(从旋转中心点O起直径为0.03~0.02D的圆内),使各中心槽的占有面积大于各球头刃的第二面的占有面积来增大容屑槽的占有空间,因此显著提高粗加工时的切屑排出性。
在从所述前端侧观察本发明的多刃球头立铣刀的情况下,绘制以所述旋转中心点O为中心且通过所述中心槽的、直径为0.4D~0.6D的圆S时,优选在该圆S的圆周上,所述球头刃的所述第二面、所述球头刃的第三面和所述中心槽壁面在各所述球头刃的所述旋转方向的后方依次相连,其中,D为所述切削刃部的直径,圆弧S1-S3的长度和圆弧S1-S2的长度之比为2.1~3.3,其中,所述圆弧S1-S3为由该圆S和彼此邻接的第一球头刃及第二球头刃之间的各交点S1、S3所成的圆弧,所述圆弧S1-S2为由交点S2和所述交点S1所成的圆弧,其中,所述交点S2位于该圆S的圆周上且形成所述第一球头刃的所述第三面和所述中心槽壁面之间的边界。
根据这种结构,与现有的多刃球头立铣刀相比较,通过在球头刃部的中心附近(从旋转中心点O起直径为0.4~0.6D的圆)充分地保证各球头刃的第三面的宽度来提高刚性,并且通过使各中心槽的占有面积大于各球头刃的第二面的占有面积而增大容屑槽的占有空间,因此显著提高粗加工时的切屑排出性。
本发明的多刃球头立铣刀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向所述刀柄部方向距所述旋转中心点0.15D的位置处,各所述球头刃的径向前角优选为-29°~-11°,其中,D为所述切削刃部的直径,各所述外周刃的前角优选为-9°~-1°。
根据这种结构,提高切削刃的刚性及刀尖强度。
如上述,为了实现以往难以实现的HRC40以上的高硬度材料在高进给粗加工中的良好的切屑排出性,本发明的多刃球头立铣刀通过与现有相比加大中心槽在旋转中心点附近及球头刃部的中心附近的占有面积来增大容屑槽的占有空间,而且还保证球头刃的第三面的足够宽度来提高刀尖刚性。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高进给粗加工时的球头刃的切削负荷的增大,因此能够抑制崩刀及折损的产生并能获得高质量的加工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三刃球头立铣刀的侧视图。
图2是从前端侧观察图1的三刃球头立铣刀的球头刃部的图。
图3是表示图1的三刃球头立铣刀的球头刃部的旋转中心附近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图1的三刃球头立铣刀的球头刃的第二面宽度的、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表示图1的三刃球头立铣刀的切削刃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1的三刃球头立铣刀的切削刃部的放大侧视图。
图7是图6的三刃球头立铣刀的I-I剖面图。
图8是图6的三刃球头立铣刀的II-II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多刃球头立铣刀的一实施方式(以下,称作本实施方式),下面以硬质合金制的实心型三刃球头立铣刀为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刃球头立铣刀具备:刀柄部,以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和切削刃部,被设置在所述刀柄部的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前端侧。所述切削刃部具有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对称的形状,并且具有:球头刃部,被形成在所述切削刃部的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前端;和外周刃部,与所述球头刃部的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后端相连。所述球头刃部具有三片以上的球头刃和与所述球头刃的数量相同数量的中心槽,所述中心槽被形成在各所述球头刃之间。所述外周刃部具有:与所述球头刃的数量相同数量的外周刃,所述外周刃与各所述球头刃的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后端相连且以螺旋状延伸至所述刀柄部;以及与所述球头刃的数量相同数量的刃槽,所述刃槽与各所述中心槽的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后端相连且被形成在各所述外周刃之间。
优选本实施方式的多刃球头立铣刀的切削刃(球头刃及外周刃)的片数为三到八片。在切削刃的片数小于三片的情况下有可能难以进行高效加工,在切削刃的片数超过八片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加大球头刃的弯曲度。在没有特别讲明的情况下,与本实施方式的三刃球头立铣刀有关的以下说明也可以应用到其它多刃球头立铣刀中。即,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参数中,除了因切削刃的片数不同而不同的参数以外,其它参数在所有多刃球头立铣刀中通用,在以下的三刃球头立铣刀部分中记载的定义也可以直接应用到其它片数的多刃球头立铣刀中。
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高硬度材料”是指例如压铸钢等热锻钢等的具有40以上的洛氏硬度HRC的金属。术语“粗加工”为精加工之前进行的切削加工,其指如下的加工:为了提高切削效率而将切削深度及进给量设定为大于精加工的切削深度及进给量,因此切削负荷大于精加工的切削负荷。另外,术语“高进给加工”指如下的加工:为了高效地进行切削加工而将进给速度Vf、轴向切深量ap和径向切深量ae中的任一种以上设定为大于常规的加工条件。在高硬度材料的高进给加工(高进给粗加工)的情况下,例如对于三刃球头立铣刀,优选将进给速度Vf设为1250mm/min以上,将轴向切深量ap设为0.3mm以上,将径向切深量ae设为0.9mm以上。
本实施方式的多刃球头立铣刀为由WC基硬质合金形成的实心型球头立铣刀。由硬质合金形成的多刃球头立铣刀通过如下方法来制造:利用金属模将在WC(碳化钨)粉末中混合Co(钴)粉末而得到的硬质合金粉末成型为圆柱状,并在1300℃左右的温度下对所得成型体进行烧成之后,对切削刃部等实施规定的精加工,进而根据需要,在切削刃部的表面上包覆耐磨硬质皮膜。该硬质皮膜例如由TiSiN、TiAlSiN、CrSiN、AlCrSiN等形成。具体而言,优选以3~5μm的厚度包覆由氮化物、碳氮化物和氧氮化物中的任一种物质形成的硬质皮膜,在所述氮化物、所述碳氮化物和所述氧氮化物中含有选自元素周期表IVB、VB、VIB族金属、Al、Si和B元素中的一种以上的元素。
参照图1~图8对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三刃球头立铣刀1进行说明。图1是三刃球头立铣刀1的侧视图。图2是从前端侧观察三刃球头立铣刀1的球头刃部3a的图(三刃球头立铣刀1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球头刃部3a的旋转中心点O附近的图2的放大图。图4是图3的球头刃5a的第二面6a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切削刃部3的放大立体图。图6是切削刃部3的放大侧视图。另外,图7是图6的I-I剖面图,图8是图6的II-II剖面图。
如图1所示,三刃球头立铣刀1由形成在三刃球头立铣刀1(以下,也称作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侧(图1的右侧)的切削刃部3和形成在立铣刀主体1的后端侧(图1的左侧)的刀柄部2构成。刀柄部2为以三刃球头立铣刀1的旋转轴线Ax为中心的圆柱形状。切削刃部3由球头刃部3a和外周刃部3b构成。球头刃部3a位于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外周刃部3b与球头刃部3a相连,并且该外周刃部3b位于刀柄部2的前端部与球头刃部3a的后端部之间。
如图2所示,球头刃部3a具有相对于旋转轴线Ax而120°旋转对称的形状。在球头刃部3a形成有具有规定的螺旋角μ的三片球头刃5a、5b、5c。球头刃5a、5b、5c从球头刃部3a和外周刃部3b之间的边界位置(后述的点T)延伸至旋转中心点O附近。旋转中心点O为旋转轴线Ax和立铣刀主体1之间的前端侧的交点,并且该旋转中心点O为立铣刀主体1的最前端位置。
在从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侧观察的情况下(图2),各球头刃5a、5b、5c朝向立铣刀主体1的旋转方向R的前方膨出,并且该球头刃5a、5b、5c呈具有规定的弯曲度的圆弧形状。即,球头刃5a、5b、5c从其后端部T到其中央附近为止朝向旋转方向R的前方延伸,并且从其中央附近到旋转中心点O为止朝向旋转方向R的后方延伸。另外,球头刃5a、5b、5c的形状为如下的形状:所述球头刃5a、5b、5c的绕旋转轴线Ax的旋转轨迹呈直径为D的一个半球,所述半球在旋转轴线Ax上具有中心且呈朝向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侧凸出。下面,将该直径D称作切削刃部3的直径。
外周刃部3b具有相对于旋转轴线Ax而120°旋转对称的形状。在外周刃部3b,朝向刀柄部2侧(后端侧)延伸设置有螺旋状的外周刃12a、12b、12c(在图1中仅能观察到12b、12c),该螺旋状的外周刃12a、12b、12c分别与球头刃5a、5b、5c的后端部T光滑地相连,并且具有规定的螺旋角η。换言之,外周刃12a、12b、12c以随着靠近刀柄部2而朝向旋转方向R的后方的方式从球头刃5a、5b、5c螺旋状地延伸。外周刃12a、12b、12c的绕旋转轴线Ax的旋转轨迹为以旋转轴线Ax为中心的圆筒。该圆筒的直径与由球头刃5a、5b、5c的旋转轨迹所成的半球的直径D相等。
如图2所示,在三片球头刃5a、5b、5c之间分别形成有中心槽4a、4b、4c。中心槽4a、4b、4c分别位于各球头刃5a、5b、5c的旋转方向R的后方,并且从球头刃部3a和外周刃部3b之间的边界位置延伸至旋转中心点O附近。中心槽4a、4b、4c在其旋转方向R的后方与球头刃5a、5b、5c分别相连,并且在其旋转方向R的前方与后述的球头刃的第二面6a、6b、6c及第三面7a、7b、7c分别相连。如后述,中心槽4a、4b、4c由多个面构成,在从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侧观察的情况下(图2),中心槽4a、4b、4c为呈大致梯形的区域。
如图1所示,在三片外周刃12a、12b、12c之间形成有刃槽20a、20b、20c。刃槽20a、20b、20c分别位于各外周刃12a、12b、12c的旋转方向R的后方。刃槽20a、20b、20c以在旋转方向R上的宽度大致恒定的方式沿外周刃12a、12b、12c从中心槽4a、4b、4c的后端螺旋状地延伸至刀柄部2。如图5、图6和图8所示,刃槽20a、20b、20c在其旋转方向R的前方与后述外周刃的第三面14a、14b、14c相连。刃槽20a、20b、20c在其旋转方向R的后方与后述外周刃的前刀面16a、16b、16c相连。在与旋转轴线Ax垂直的剖面(图8)中,刃槽20a、20b、20c呈朝向立铣刀主体1的外方膨出的圆弧状。
如图3~图7所示,在各球头刃5a、5b、5c的旋转方向R的前方形成有前刀面15a、15b、15c(在图5、图6中仅能观察到15a、15b)。前刀面15a、15b、15c与各球头刃5a、5b、5c分别相连。另外,在各球头刃5a、5b、5c的旋转方向R的后方形成有球头刃的第二面6a、6b、6c。第二面6a、6b、6c与各球头刃5a、5b、5c分别相连。即,球头刃5a、5b、5c被形成在前刀面15a、15b、15c与第二面6a、6b、6c之间的交叉棱线部。另外,第二面6a、6b、6c分别作为球头刃5a、5b、5c的第一后刀面来发挥作用。
如图7所示,前刀面15a、15b、15c以各球头刃5a、5b、5c具有规定的负前角δ的方式形成,并且该前刀面15a、15b、15c朝向旋转方向R的前方。如图5和图6所示,前刀面15a、15b、15c从旋转中心点O附近到球头刃5a、5b、5c的后端部T为止沿球头刃5a、5b、5c延伸。前刀面15a、15b、15c的后端与后述的外周刃12a、12b、12c的前刀面16a、16b、16c相连。前刀面15a、15b、15c在旋转方向R上的宽度以如下方式光滑地变化:即在前刀面15a、15b、15c的前端部及后端部该宽度大致为零,并且在其旋转轴线Ax方向中央附近该宽度最大。在与旋转轴线Ax垂直的剖面(图7)中,前刀面15a、15b、15c呈朝向旋转方向R的前方膨出的、具有规定的弯曲度的曲面。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面6a、6b、6c从旋转中心点O附近到球头刃5a、5b、5c的后端部T附近为止沿球头刃5a、5b、5c延伸。第二面6a、6b、6c在其后端与后述的外周刃的第二面13a、13b、13c及第三面14a、14b、14c相连。对于第二面6a、6b、6c在旋转方向R上的宽度而言,在比后述的点V1、V2、V3更靠后端侧该宽度大致恒定,在比点V1、V2、V3更靠前端侧该宽度逐渐减小,在作为该第二面6a、6b、6c的前端的点Y1、Y2、Y3处该宽度为零。如图7所示,第二面6a、6b、6c以球头刃5a、5b、5c具有规定的后角α的方式形成。在与旋转轴线Ax垂直的剖面(图7)中,第二面6a、6b、6c呈直线。
如图2~图5所示,在从旋转中心点O附近到第二面6a、6b、6c的后端为止,在第二面6a、6b、6c的旋转方向R的后方,从径向(通过旋转轴线Ax且与旋转轴线Ax正交的方向)内方起第二面6a、6b、6c上依次分别连接有第二中心槽面9a、9b、9c、中心槽壁面10a、10b、10c和球头刃的第三面7a、7b、7c。
第二中心槽面9a、9b、9c的前端在其旋转方向R的前方与第二面6a、6b、6c的前端相连。第二中心槽面9a、9b、9c和第二面6a、6b、6c之间的边界线为图3中的线X1-Y1、X2-Y2、X3-Y3。第二中心槽面9a、9b、9c分别从边界线X1-Y1、X2-Y2、X3-Y3朝向外周刃部3b延伸。此外,点Y1、Y2、Y3为作为球头刃的第二面6a、6b、6c、第二中心槽面9a、9b、9c、后述的第一中心槽面8a、8b、8c和后述的套料部11之间的边界的点(四重点)。点X1、X2、X3为作为球头刃的第二面6a、6b、6c、中心槽壁面10a、10b、10c和第二中心槽面9a、9b、9c之间的边界的点(三重点)。
第二中心槽面9a、9b、9c在其旋转方向R的前方以及在比点X1、X2、X3更靠径向外方处与中心槽壁面10a、10b、10c相连。如图3和图7所示,在从点X1、X2、X3朝向外周刃部3b延伸的边界线J1、J2、J3上,第二中心槽面9a、9b、9c和中心槽壁面10a、10b、10c相连接。另外,第二中心槽面9a、9b、9c在其旋转方向R的后方与后述的第一中心槽面8a、8b、8c相连。第二中心槽面9a、9b、9c和第一中心槽面8a、8b、8c之间的边界线K1、K2、K3分别从点Y1、Y2、Y3朝向外周刃部3b延伸。在第二中心槽面9a、9b、9c的后端附近,边界线K1、K2、K3为第一中心槽面8a、8b、8c和中心槽壁面10a、10b、10c之间的边界线。第二中心槽面9a、9b、9c的旋转方向R后方的边在第二中心槽面9a、9b、9c的后端附近从边界线K1、K2、K3朝向旋转方向R的前方分支,并在中心槽壁面10a、10b、10c内与边界线J1、J2、J3相交。即,第二中心槽面9a、9b、9c呈以边界线X1-Y1、X2-Y2、X3-Y3为底边且在中心槽壁面10a、10b、10c内具有顶点的大致三角形。
中心槽壁面10a、10b、10c的前端在其旋转方向R的前方与第二面6a、6b、6c相连。中心槽壁面10a、10b、10c和第二面6a、6b、6c在相对于点X1、X2、X3的后端侧即在边界线X1-V1、X2-V2、X3-V3连接。中心槽壁面10a、10b、10c分别从边界线X1-V1、X2-V2、X3-V3朝向立铣刀主体1的后端侧延伸。此外,点V1、V2、V3为作为球头刃的第二面6a、6b、6c、球头刃的第三面7a、7b、7c和中心槽壁面10a、10b、10c之间的边界的点(三重点)。
中心槽壁面10a、10b、10c在其旋转方向R的前方且在比点V1、V2、V3更靠后端侧与第三面7a、7b、7c相连。中心槽壁面10a、10b、10c和第三面7a、7b、7c之间的边界线呈从点V1、V2、V3朝向外周刃部3b延伸的圆弧状的曲线。中心槽壁面10a、10b、10c在其旋转方向R的后方与后述的第一中心槽面8a、8b、8c相连。第一中心槽面8a、8b、8c和中心槽壁面10a、10b、10c在边界线K1、K2、K3连接。如图2所示,在从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观察的情况下,中心槽壁面10a、10b、10c形成为被球头刃的第二面6a、6b、6c、第三面7a、7b、7c和第一中心槽面8a、8b、8c所包围,并且包围第二中心槽面9a、9b、9c。
在向外经侧稍微远离旋转中心点O附近的球头刃部3a的中心附近(图2、图3),在球头刃的第二面6a、6b、6c的旋转方向R的后方形成有球头刃的第三面7a、7b、7c。第三面7a、7b、7c和第二面6a、6b、6c在从点V1、V2、V3朝向外周刃部3b延伸的边界线连接。第三面7a、7b、7c以其旋转方向R上的宽度逐渐变大直至规定的大小为止的方式从点V1、V2、V3朝向外周刃部3b延伸。第三面7a、7b、7c的后端与后述的外周刃的第三面14a、14b、14c及刃槽20a、20b、20c连接。
如图7所示,第三面7a、7b、7c为作为球头刃5a、5b、5c的第二后刀面的面。第三面7a、7b、7c为以具有比第二面6a、6b、6c所成的后角α更大的后角的方式相对于第二面6a、6b、6c向径向内方倾斜的面。在与旋转轴线Ax垂直的剖面(图7)中,第三面7a、7b、7c为直线。
如上述,在球头刃的第三面7a、7b、7c的旋转方向R的后方形成有中心槽壁面10a、10b、10c。如图7所示,中心槽壁面10a、10b、10c相对于第三面7a、7b、7c向径向内方倾斜并且朝向旋转方向R的后方。在与旋转轴线Ax垂直的剖面(图7)中,中心槽壁面10a、10b、10c为直线。
在各球头刃的前刀面15a、15b、15c的旋转方向R的前方,分别形成有第一中心槽面8c、8a、8b。如图3和图7所示,第一中心槽面8a、8b、8c和前刀面15b、15c、15a在从旋转中心点O附近朝向外周刃部3b延伸的边界线L1、L2、L3上连接。第一中心槽面8a、8b、8c的前端侧部分在其旋转方向R的前方与第二中心槽面9a、9b、9c相连。第一中心槽面8a、8b、8c和第二中心槽面9a、9b、9c在从旋转中心点O附近朝向外周刃部3b延伸的边界线K1、K2、K3上连接。第一中心槽面8a、8b、8c以其旋转方向R上的宽度逐渐变大的方式从旋转中心点O朝向外周刃部3b延伸,并且在从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侧观察的情况下(图2),该第一中心槽面8a、8b、8c呈大致三角形。
如图7所示,在与旋转轴线Ax垂直的剖面中,边界线K1、K2、K3位于连结边界线J1、J2、J3和边界线L1、L2、L3的直线上。在该剖面中,第二中心槽面9a、9b、9c为直线,第一中心槽面8a、8b、8c为向旋转轴线Ax侧略微后退的凹状的圆弧。
中心槽4a、4b、4c分别位于上述的各球头刃5b、5c、5a的旋转方向R的前方,该中心槽4a、4b、4c分别由在旋转方向R上相连的、球头刃的前刀面15b、15c、15a、第一中心槽面8a、8b、8c、第二中心槽面9a、9b、9c和中心槽壁面10a、10b、10c这四个面构成。
如图1、图6和图8所示,在各外周刃12a、12b、12c的旋转方向R的前方分别形成有外周刃的前刀面16a、16b、16c。前刀面16a、16b、16c与外周刃12a、12b、12c分别相连。在各外周刃12a、12b、12c的旋转方向R的后方分别形成有外周刃的第二面13a、13b、13c。第二面13a、13b、13c与外周刃12a、12b、12c分别相连。即,外周刃12a、12b、12c形成在前刀面16a、16b、16c和第二面13a、13b、13c之间的交叉棱线部上。另外,第二面13a、13b、13c分别作为外周刃12a、12b、12c的第一后刀面来发挥作用。
前刀面16a、16b、16c以在旋转方向R上的尺寸大致恒定的方式,沿外周刃12a、12b、12c从球头刃5a、5b、5c的后端部T螺旋状地延伸至刀柄部2。另外,前刀面16a、16b、16c的前端与球头刃5a、5b、5c的前刀面15a、15b、15c的后端相连。如图8所示,前刀面16a、16b、16c以各外周刃12a、12b、12c具有规定的负前角ε的方式形成并且朝向旋转方向R的前方。在与旋转轴线Ax垂直的剖面(图8)中,前刀面16a、16b、16c由与外周刃12a、12b、12c相连的直线和光滑地连接该直线和刃槽20c、20a、20b且向径向内方凹陷的曲线形成。
外周刃的第二面13a、13b、13c以在旋转方向R上的尺寸大致恒定的方式,沿外周刃12a、12b、12c从球头刃5a、5b、5c的后端部T螺旋状地延伸至刀柄部2。另外,第二面13a、13b、13c的前端与球头刃5a、5b、5c的第二面6a、6b、6c的后端相连。在第二面13a、13b、13c的旋转方向R的后方分别形成有外周刃的第三面14a、14b、14c。第三面14a、14b、14c与第二面13a、13b、13c分别相连。第三面14a、14b、14c以在旋转方向R上的尺寸大致恒定的方式,沿第二面13a、13b、13c从球头刃5a、5b、5c的后端部T螺旋状地延伸至刀柄部2。另外,第三面14a、14b、14c的前端与球头刃5a、5b、5c的第二面6a、6b、6c的后端及第三面7a、7b、7c的后端相连。
如图8所示,外周刃的第二面13a、13b、13c以各外周刃12a、12b、12c具有规定的后角β的方式形成。在与旋转轴线Ax垂直的剖面(图8)中,第二面13a、13b、13c为直线。第三面14a、14b、14c为作为外周刃12a、12b、12c的第二后刀面的面。第三面14a、14b、14c为以具有大于第二面13a、13b、13c所成的后角β的方式相对于第二面13a、13b、13c向径向内方倾斜的面。另外,在与旋转轴线Ax垂直的剖面(图8)中,第三面14a、14b、14c呈向立铣刀主体1的外方膨出的圆弧,该第三面14a、14b、14c的一端与第二面13a、13b、13c光滑地相连,另一端与刃槽20a、20b、20c相连。
如上述,在本实施方式的三刃球头立铣刀1中,各中心槽4a、4b、4c为大致梯形的排屑区域,其由各球头刃的前刀面15b、15c、15a、各中心槽壁面10a、10b、10c、第一中心槽面8a、8b、8c和第二中心槽面9a、9b、9c这些连续的四个面形成。并且,各中心槽4a、4b、4c从旋转中心点O附近到球头刃部3a和外周刃部3b之间的边界部为止形成于球头刃部3a上。这一点为本实施方式的三刃球头立铣刀1的特征。关于该特征,以中心槽4a为例进行更详细说明。
中心槽4a由中心槽壁面10a、第二中心槽面9a、第一中心槽面8a和前刀面15b形成。中心槽4a在其旋转方向R的前方与作为球头刃5a的后刀面的第二面6a及第三面7a相连。如图3所示,在球头刃5a的后刀面和中心槽4a之间的边界线中,延伸至旋转中心点O附近的边界线、即第二面6a和中心槽4a之间的边界线V1-X1-Y1为朝向比连结点V1和旋转中心点O的直线更靠旋转方向R的前方膨出的曲线。换言之,第二中心槽面9a和第二面6a之间的边界线V1-X1-Y1位于比第二面6a和第三面7a之间的边界线更靠旋转方向R的前方。
构成边界线V1-X1-Y1的边界线X1-V1为比从点V1向旋转中心点O的方向更加朝向旋转方向R前方而从点V1延伸至点X1的大致直线。边界线X1-Y1由从点Y1向径向外方(从旋转中心点O朝向点Y1的方向)延伸的直线和光滑地连接该直线和边界线X1-V1的曲线形成。边界线X1-V1和边界线X1-Y1在点X1上光滑地连接。
如此,比球头刃的第二面6a上的最靠近旋转中心点O的点Y1更靠旋转方向R后方的面为第二中心槽面9a。换言之,第二中心槽面9a的一边为从球头刃的第二面6a上的最靠近旋转中心点O的点Y1沿大致径向延伸的线X1-Y1。另外,在中心槽4b、4c中也为同样的结构。
根据这种特征,各第二中心槽面9a、9b、9c被形成为越靠近旋转中心点O则越向各球头刃的第二面6a、6b、6c伸入。因此,能够在切屑易于堵塞的旋转中心点O附近确保比现有的多刃球头立铣刀更宽的排屑区域,从而能得到良好的粗加工切削性能。
各第二中心槽面9a、9b、9c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但优选为如上述那样随着从旋转中心点O侧朝向外径侧而圆周方向(旋转方向R)上的宽度逐渐变窄的大致三角形的形状。由此,能够在旋转中心点O附近确保较宽的排屑区域,并且能够与随着朝向外径侧而各第二中心槽面9a、9b、9c在圆周方向上的宽度变窄的情况相应地,加大各球头刃的第三面7a、7b、7c在圆周方向上的宽度。因此,提高各球头刃5a、5b、5c的刚性,抑制对高硬度材料进行高进给粗加工时产生的崩刀等。
如图3所示,优选在旋转中心点O附近设置套料部11。套料部11被第一中心槽面8a、8b、8c、球头刃的第二面6a、6b、6c和前刀面15a、15b、15c包围。第一中心槽面8a、8b、8c和套料部11之间的边界线为与以旋转中心点O为中心的内切圆W外切的、朝向旋转中心点O凸出的圆弧状的曲线。
套料部11和第二面6a、6b、6c之间的边界线25a、25b、25c分别为以远离旋转中心点O的方式从点Y1、Y2、Y3到球头刃5a、5b、5c为止朝向旋转方向R前方延伸的直线。套料部11和前刀面15a、15b、15c之间的边界线为将第一中心槽面8a、8b、8c和套料部11之间的边界线的一端和边界线25a、25b、25c的一端相连接的曲线。
通过设置套料部11,提高球头刃部3a的前端部的强度。套料部11的内切圆W的直径优选为0.01~0.30mm,更优选为0.02~0.25mm。在W的直径小于0.01mm的情况下套料部11的刚性有可能不足,在W的直径超过0.30mm的情况下各球头刃5a、5b、5c的切削性能有可能较差,有可能无法得到良好的加工面质量。
如图3所示,点X1为球头刃的第二面6a、中心槽壁面10a和第二中心槽面9a之间的边界点(三重点)。旋转中心点O和边界点X1之间的距离H优选为0.03D~0.20D,更优选为0.04D~0.12D。在距离H小于0.03D时旋转中心点O附近的排屑区域有可能变窄、即中心槽4a在旋转中心点O附近的大小较小。因此,有可能因切屑堵塞而产生崩刀。由于在距离H超过0.20D时有可能出现旋转中心点O附近的各球头刃的刃厚较薄的情况,因此有可能因刚性不足而产生崩刀及缺损。可以说对于点X2、X3的情况也相同。即,点X2和旋转中心点O之间的距离以及点X3和旋转中心点O之间的距离优选为0.03D~0.20D,更优选为0.04D~0.12D。
如图3所示,在从球头刃部3a的前端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三刃球头立铣刀1的情况下,绘制以旋转中心点O为准且通过各中心槽4a、4b、4c且直径为0.03D~0.2D的假想圆P时,圆P和相邻的两个球头刃5a、5b在点P1、P3相交。从交点P1向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依次配置有球头刃5a的第二面6a和第二中心槽面9a,并且它们邻接而形成边界线X1-Y1。上述边界线X1-Y1和圆P在点P2相交。如此,在点X1和点Y1之间存在点P2。由交点P1和交点P3所成的圆弧P1-P3的长度与由交点P1和交点P2所成的圆弧P1-P2的长度之比(圆弧P1-P3的长度/圆弧P1-P2的长度)优选为3.5~6.0,更优选为4.0~5.5。上述比率越大则中心槽4a在图3的旋转中心点O附近的圆周方向(旋转方向R)上的占有面积(容屑槽的占有空间)越大,提高旋转中心点O附近的切屑排出性。在上述比率小于3.5时具有排屑区域较窄的情况,有可能因切屑堵塞而产生崩刀。在所述比率超过6.0时,具有球头刃5a的刃厚较薄的情况,因此有可能因刚性不足而产生崩刀及缺损。可以说对于邻接的两个球头刃5b、5c以及邻接的两个球头刃5c、5a的情况也相同。此外,优选在由以旋转中心点O为中心的直径0.03D的圆和直径0.2D的圆包围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上述比率满足上述范围,更优选在整个该区域中上述比例满足上述范围。
在图3和图4中,点X1为第二中心槽面9a、中心槽壁面10a和球头刃的第二面6a之间的边界点(三重点)。点X1’为当绘制以旋转中心点O为中心且通过边界点X1的假想圆X时的圆X和球头刃5a之间的交点。点V1为中心槽壁面10a、球头刃的第二面6a和球头刃的第三面7a所相交的边界点(三重点)。点V1’为当绘制以旋转中心点O为中心且通过边界点V1的假想圆V时的圆V和球头刃5a之间的交点。与球头刃5a的第三面7a邻接的球头刃5a的第二面6a的宽度V1-V1’(点V1和点V1’之间的距离dV)和与第二中心槽面9a邻接的球头刃5a的第二面6a的宽度X1-X1’(点X1和点X1’之间的距离dX)之比(dV/dX)优选为1.1~4.5,更优选为1.2~4.0。上述比率越大,则中心槽4a在旋转中心点O附近和球头刃3a的中间附近之间的圆周方向上的占有面积(容屑槽的占有空间)越大,因此提高切屑排出性。在上述比率小于1.1时有可能导致旋转中心点O附近的切屑排出性较差,在上述比率超过4.5时有可能因旋转中心点O附近的球头刃5a的刚性不足而产生崩刀。在其它球头刃5b、5c中也同样适用上述比率。
当在图2中绘制以旋转中心点O为准且通过上述中心槽4a、4b、4c且直径0.4D~0.6D(D为上述切削刃部的直径)的假想圆S时,圆S和邻接的两个球头刃5a、5b在点S1、点S3相交。此外,在图2中将圆S设为直径0.5D的圆。从点S1向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依次配置有球头刃5a的第二面6a、球头刃5a的第三面7a和中心槽壁面10a,并且它们彼此邻接。球头刃5a的第三面7a与中心槽壁面10a之间的边界线和圆S在点S2相交。圆弧S1-S3的长度和圆弧S1-S2的长度之比(圆弧S1-S3的长度/圆弧S1-S2的长度)优选为2.1~3.3,更优选为2.2~3.1。上述比率越大则中心槽4a在球头刃部3a的中间附近(旋转轴线Ax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的圆周方向(旋转方向R)上的占有面积(容屑槽的占有空间)越大,因此能提高切屑排出性,并且还可以在球头刃部3a的中心附近形成较宽的第三面7a。因此能提高刀尖刚性。在上述比率小于2.1时有可能导致切屑排出性较差,在上述比率超过3.3时有可能因球头刃的刚性不足而产生崩刀。在邻接的两个球头刃5b、5c以及邻接的两个球头刃5c、5a中也同样适用上述比率。此外,优选在由以旋转中心点O为中心且直径0.4D的圆和直径0.6D的圆包围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上述比率满足上述范围,更优选在整个该区域中上述比率满足上述范围。
在图2中,对于连结旋转中心点O和球头刃5b的终点T的线段O-T,从球头刃5b的凸曲面(凸曲线、圆弧)上的顶点(在凸曲线中距线段O-T的距离最长的点)U1朝向线段O-T引出垂线,并将上述垂线和线段O-T上的交点设为U2。将线段U1-U2的长度和线段O-T的长度之比(线段U1-U2的长度/线段O-T的长度×100%)设为球头刃5b的弯曲度。上述弯曲度为35~55%,优选为40~50%。在上述弯曲度小于35%时容屑槽过小,在上述弯曲度超过55%时球头刃的刚性不足。球头刃5b的终点T为球头刃5b和外周刃12b之间的交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图2、图3的情况下,从球头刃部3a的前端(旋转中心点O)到上述终点T为止的旋转轴线Ax方向上的长度被设定为0.5D,但可根据设计规格进行适当变更。在其它球头刃5a、5c中也同样适用上述弯曲度。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三刃球头立铣刀1而言,为了即使对高硬度的难切削材料进行高进给粗加工也能减少崩刀及缺损,而且为了加长寿命,优选各外周刃12a~12c具有35~45°的螺旋角η(例如η=40°),并且各球头刃5a~5c的螺旋角μ相对于上述螺旋角η(例如η=36°)满足η-μ≤7°的关系,从而平滑地连结外周刃12a~12c和球头刃5a~5c。在此,在没有特别讲明的情况下,各球头刃的“螺旋角μ”为在从各球头刃5a、5b、5c的终点(图1、图2中的T)起沿立铣刀主体1的旋转轴线Ax向球头刃部3a的前端方向为0.02D的范围内测定到的螺旋角。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三刃球头立铣刀1而言,各外周刃12a~12c的螺旋角η优选在35~45°的范围内,更优选在37~43°的范围内,以便提高外周刃12a~12c的切削性能,并且通过提高刚性来抑制高硬度难切削材料在高进给粗加工中的侧面切削时产生的崩刀。如图1所示,螺旋角η为由各外周刃12a~12c和旋转轴线Ax所成的角度。由于在外周刃12a~12c的螺旋角η小于35°时,具有施加到各外周刃上的阻力较大的情况,因此有可能产生崩刀。另一方面,在螺旋角η大于45°时,因施加到工件上的负荷增大而产生颤振,有可能导致加工面质量的下降。
如图1所示,优选各球头刃5a~5c的螺旋角μ相对于各外周刃12a~12c的螺旋角η满足η-μ≤7°的关系。在上述关系满足η-μ>7°时具有如下的情况:在各外周刃12a~12c和各球头刃5a~5c之间的连结点T(球头刃的终点且外周刃的起点)上切削刃产生较大的弯曲,成为崩刀或缺损的原因。更优选上述关系满足η-μ≤6°,特别优选为上述关系满足η-μ≤5°。此外,优选螺旋角之差η-μ的下限值为0°。
如图7所示的I-I剖面(沿旋转轴线Ax方向距球头刃部3a的前端(旋转中心点O)0.15D的位置上的剖面)那样,优选各球头刃5a~5c的前刀面15a~15c为向旋转方向R的前方凸出的曲面状。通过以下垂线的长度h和以下线段的长度g之比h/g(在图7中仅对前刀面15c示出g、h)来表示各前刀面15a~15c的凸曲面的弯曲度:其中,该线段为连结凸曲面的两端(前刀面15a~15c的径向外方端和内方端)的线段,该垂线为从凸曲面的顶点(在凸曲面(图7中为凸曲线)上的与该线段之间的距离最大的点)引到上述线段上的垂线。各前刀面15a~15c的凸曲面的弯曲度h/g优选为1~10%(例如3%)。在弯曲度h/g小于1%时具有球头刃部3a的刚性及刀尖强度不足的情况,在弯曲度h/g超过10%时有可能因切削性降低而易于产生由熔敷引起的缺损。弯曲度h/g的更优选的范围为1~8%。
在图7中,各球头刃5a~5c的径向前角δ(图7中仅示出球头刃5a的前角δ)优选为-29~-11°(例如δ=-19°),更优选为-26~-14°。在各球头刃5a~5c的径向前角小于-29°时具有各球头刃5a~5c的切削性能不充分的情况,在各球头刃5a~5c的径向前角超过-11°时具有各球头刃5a~5c的刚性及刀尖强度降低的情况。在任一情况下都有可能难以稳定地进行高硬度材料的切削。此外,在图7所示的剖面图中,球头刃5a的径向前角δ为由前刀面15a在球头刃5a上的切线和通过旋转轴线Ax及球头刃5a的直线所成的角度。关于球头刃5b、5c的径向前角也同样。
在图7中,各球头刃5a~5c的后角α(在图7中仅示出球头刃5a的后角α)优选为6~23°(例如α=12°),更优选为8~21°。在后角小于6°时具有切削阻力较高的情况,在高效的切削中有可能易于产生颤振。另一方面,在后角超过23°时具有虽然切削阻力降低但各球头刃5a~5c的刚性下降的情况,在高效的加工中有可能易于产生崩刀及缺损。此外,在图7所示的剖面图中,球头刃5a的后角α为由通过球头刃5a及旋转轴线Ax的直线和球头刃5a的第二面6a所成的角度。关于球头刃5b、5c的后角也同样。
根据图8所示的II-II剖面(沿旋转轴线Ax方向距球头刃部3a的前端(旋转中心点O)0.75D的位置上的剖面),各外周刃12a~12c的径向前角ε(在图8中仅示出外周刃12a的前角ε)优选为-9~-1°(例如ε=-5°),更优选为-7~-3°。在各外周刃12a~12c的径向前角小于-9°时具有各外周刃12a~12c的切削性能不充分的情况,并且在各外周刃12a~12c的径向前角超过-3°时具有各外周刃12a~12c的刚性及刀尖强度较低的情况。在任一情况下都有可能难以稳定地进行高硬度材料的切削。此外,在图8所示的剖面图中,外周刃12a的前角ε为由前刀面16a在外周刃12a上的切线和通过旋转轴线Ax及外周刃12a的直线所成的角度。关于外周刃12b、12c的前角也同样。
在图8中,各外周刃12a~12c的后角β(在图8中仅示出外周刃12a的后角β)也优选为6~23°(例如β=11°),更优选为8~21°。在后角小于6°时具有切削阻力较高的情况,在高效的切削中有可能易于产生颤振。另一方面,由于在后角超过23°时具有虽然切削阻力降低但各外周刃12a~12c的刚性下降的情况,因此在高效的切削中有可能易于产生崩刀及缺损。此外,在图8所示的剖面图中,外周刃12a~12c的后角α为由外周刃12a~12c和其第二面13a、13b、13c所成的角度。
以上,对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多刃球头立铣刀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三刃球头立铣刀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除将刃数变更为四刃、五刃或六刃等以外,将中心槽的结构等设置为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三刃球头立铣刀相同的结构的多刃球头立铣刀也能取得本发明的效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多刃球头立铣刀,能够同时实现切削阻力的降低和粗加工时的切屑排出性的提高。因此,即使在对用于各种金属模的热锻钢等高硬度工件进行高进给粗加工的情况下,也能得到高质量的加工面。
附图标记说明
1:三刃球头立铣刀(立铣刀主体)
2:刀柄部
3:切削刃部
3a:球头刃部
3b:外周刃部
4a、4b、4c:中心槽
5a、5b、5c:球头刃
6a、6b、6c:球头刃的第二面
7a、7b、7c:球头刃的第三面
8a、8b、8c:第一中心槽面
9a、9b、9c:第二中心槽面
10a、10b、10c:中心槽壁面
11:套料部
12a、12b、12c:外周刃
13a、13b、13c:外周刃的第二面
14a、14b、14c:外周刃的第三面
15a、15b、15c:球头刃的前刀面
16a、16b、16c:外周刃的前刀面
20a、20b、20c:刃槽
25a、25b、25c:套料部和球头刃的后刀面(第二面)之间的边界线
Ax:旋转轴线
D:切削刃部的直径
H:旋转中心点和边界点X1之间的距离
J1、J2、J3:中心槽壁面和第二中心槽面之间的边界线
K1、K2、K3:第一中心槽面和第二中心槽面之间的边界线
L1、L2、L3:第一中心槽面和球头刃的前刀面之间的边界线
O:旋转中心点
P:假想圆
P1、P3:邻接的两个球头刃和圆P之间的交点
P2:由球头刃的第二面和第二中心槽面所成的边界线与圆P之间的交点
R:旋转方向
S:以工具直径(切削刃部的直径D)的50%长度为直径的假想圆
S1、S3:邻接的两个球头刃和假想圆S之间的交点
S2:由球头刃的第三面和中心槽壁所成的边界线与假想圆S之间的交点
T:球头刃的终点
U1:球头刃的凸曲面的顶点
U2:从球头刃的凸曲面的顶点引到线段O-T上的垂线的终点
V:通过点V1、V2、V3的假想圆
V1、V2、V3:球头刃的第二面、球头刃的第三面和中心槽壁面之间的边界点(三重点)
X:通过点X1、X2、X3的假想圆
X1、X2、X3:球头刃的第二面、中心槽壁面和第二中心槽面之间的边界点(三重点)
Y1、Y2、Y3:球头刃的第二面、第二中心槽面、第一中心槽面和套料部之间的边界点(四重点)
W:套料部的内切圆
g:凸曲面的长度
h:凸曲面的高度
α:球头刃的后角
β:外周刃的后角
δ:球头刃的径向前角
ε:外周刃的径向前角

Claims (4)

1.一种多刃球头立铣刀,具备:
刀柄部,以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
切削刃部,在前端具有球头刃部;
三片以上的球头刃,被形成在所述切削刃部的所述球头刃部上;
三个以上的中心槽,被形成在各所述球头刃之间;
三片以上的外周刃,与所述球头刃的所述刀柄部侧的端部相连;和
三个以上的刃槽,与各所述中心槽相连且被形成在各所述外周刃之间,
所述多刃球头立铣刀的特征在于,
各所述球头刃的弯曲度为35~55%,其中,各所述球头刃的弯曲度是指从各所述球头刃的凸曲线的顶点引到连结旋转中心点和各所述球头刃的所述刀柄部侧的终点的线段上的垂线的长度与所述线段的长度之比,所述旋转中心点为所述旋转轴线与所述切削刃部之间的交点,
各所述中心槽由在所述多刃球头立铣刀的旋转方向上相连的各所述球头刃的前刀面、中心槽壁面、第一中心槽面及第二中心槽面这四个面构成,
各所述第二中心槽面以越靠近所述旋转中心点则越向各所述球头刃的第二面伸入的方式形成,其中,各所述球头刃的第二面与各所述球头刃的所述旋转方向的后方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刃球头立铣刀,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前端侧观察所述多刃球头立铣刀的情况下,绘制以所述旋转中心点(O)为中心且通过所述中心槽的、直径为0.03D~0.2D的圆(P)时,在该圆(P)的圆周上,所述球头刃的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二中心槽面在各所述球头刃的所述旋转方向的后方依次相连,其中,D为所述切削刃部的直径,
圆弧P1-P3的长度与圆弧P1-P2的长度之比为3.5~6.0,其中,所述圆弧P1-P3为由该圆(P)和彼此邻接的第一球头刃及第二球头刃之间的各交点P1、P3所成的圆弧,所述圆弧P1-P2为由交点P2和所述交点P1所成的圆弧,其中,所述交点P2位于该圆(P)的圆周上且形成所述第一球头刃的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二中心槽面之间的边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刃球头立铣刀,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前端侧观察所述多刃球头立铣刀的情况下,绘制以所述旋转中心点(O)为中心且通过所述中心槽的、直径为0.04D~0.6D的圆(S)时,在该圆(S)的圆周上,所述球头刃的所述第二面、所述球头刃的第三面和所述中心槽壁面在各所述球头刃的所述旋转方向的后方依次相连,其中,D为所述切削刃部的直径,
圆弧S1-S3的长度与圆弧S1-S2的长度之比为2.1~3.3,其中,所述圆弧S1-S3为由该圆(S)和彼此邻接的第一球头刃及第二球头刃之间的各交点S1、S3所成的圆弧,所述圆弧S1-S2为由交点S2和所述交点S1所成的圆弧,其中,所述交点S2位于该圆(S)的圆周上且形成所述第一球头刃的所述第三面和所述中心槽壁面之间的边界。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刃球头立铣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向所述刀柄部方向距所述旋转中心点0.15D的位置处,各所述球头刃的径向前角为-29°~-11°,其中,D为所述切削刃部的直径,
各所述外周刃的前角为-9°~-1°。
CN201580054881.8A 2014-10-28 2015-10-26 多刃球头立铣刀 Active CN1067945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9718 2014-10-28
JP2014219718 2014-10-28
PCT/JP2015/080073 WO2016068064A1 (ja) 2014-10-28 2015-10-26 多刃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4527A true CN106794527A (zh) 2017-05-31
CN106794527B CN106794527B (zh) 2018-12-07

Family

ID=55857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4881.8A Active CN106794527B (zh) 2014-10-28 2015-10-26 多刃球头立铣刀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160046B2 (zh)
EP (1) EP3213846B1 (zh)
JP (1) JP6344481B2 (zh)
KR (1) KR101863015B1 (zh)
CN (1) CN106794527B (zh)
CA (1) CA2962198C (zh)
WO (1) WO201606806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72779A (zh) * 2018-06-07 2018-10-19 三砥新材(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加工石墨工件的铣刀
CN115135440A (zh) * 2020-02-28 2022-09-30 京瓷株式会社 立铣刀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11830B1 (ko) * 2013-08-06 2021-02-02 가부시키가이샤 몰디노 멀티 블레이드 볼 엔드밀
US10220451B2 (en) * 2014-11-27 2019-03-05 Kyocera Corporation End mi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achined product
IL249676B (en) * 2016-12-20 2021-08-31 Hanita Metal Works Ltd An end mill with differently rotated slot profiles
GB2573524B (en) * 2018-05-08 2023-01-18 Prima Dental Mfg Limited Dental milling tool
JP6849636B2 (ja) * 2018-08-29 2021-03-24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鏡面加工方法および鏡面加工工具
KR102263965B1 (ko) 2019-11-22 2021-06-14 스타공구(주) 엔드밀
JP7491105B2 (ja) 2020-07-10 2024-05-28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JP7491104B2 (ja) 2020-07-10 2024-05-28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US11865629B2 (en) 2021-11-04 2024-01-09 Kennametal Inc. Rotary cutting tool with high ramp angle capability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34881A (en) * 1988-07-11 1990-06-19 Mitsubishi Metal Corporation Ball end mill
CN1318444A (zh) * 2000-04-19 2001-10-24 沃尔特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铣削的刀片和切削刀具
JP2002187011A (ja) * 2000-12-21 2002-07-02 Osg Corp 多刃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JP3840660B2 (ja) * 2003-06-04 2006-11-01 日立ツール株式会社 多刃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US20070081868A1 (en) * 2005-10-18 2007-04-12 Jiro Osawa Ball endmill
CN103506679A (zh) * 2012-06-22 2014-01-15 钴碳化钨硬质合金公司 槽铣刀及用于其的切削镶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42760A (en) 1978-09-20 1980-03-26 Toyo Tatsupu Kk Cutting tool
JP3318020B2 (ja) * 1993-01-21 2002-08-26 日進工具株式会社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FR2713527B1 (fr) 1993-12-08 1996-01-12 Snecma Foret de perçage à tête hémisphérique à coupe évolutive.
JP2006015419A (ja) 2004-06-30 2006-01-19 Mitsubishi Materials Kobe Tools Corp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US9050666B2 (en) * 2010-05-27 2015-06-09 Kyocera Corporation End mill
JP2013188843A (ja) * 2012-03-14 2013-09-26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クーラント穴付き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JP5799875B2 (ja) 2012-03-29 2015-10-28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JP5842708B2 (ja) * 2012-03-29 2016-01-13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US8858128B2 (en) * 2012-11-14 2014-10-14 Iscar, Ltd. Corner radius end mill
KR102211830B1 (ko) * 2013-08-06 2021-02-02 가부시키가이샤 몰디노 멀티 블레이드 볼 엔드밀
JP5984777B2 (ja) * 2013-10-23 2016-09-06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US9901995B2 (en) * 2013-11-08 2018-02-27 Mitsubishi Hitachi Tool Engineering, Ltd. Radius end mill and cutting work method
US10307839B2 (en) * 2015-03-20 2019-06-04 Mitsubishi Hitachi Tool Engineering, Ltd. End mill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34881A (en) * 1988-07-11 1990-06-19 Mitsubishi Metal Corporation Ball end mill
CN1318444A (zh) * 2000-04-19 2001-10-24 沃尔特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铣削的刀片和切削刀具
JP2002187011A (ja) * 2000-12-21 2002-07-02 Osg Corp 多刃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JP3840660B2 (ja) * 2003-06-04 2006-11-01 日立ツール株式会社 多刃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US20070081868A1 (en) * 2005-10-18 2007-04-12 Jiro Osawa Ball endmill
CN103506679A (zh) * 2012-06-22 2014-01-15 钴碳化钨硬质合金公司 槽铣刀及用于其的切削镶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72779A (zh) * 2018-06-07 2018-10-19 三砥新材(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加工石墨工件的铣刀
CN115135440A (zh) * 2020-02-28 2022-09-30 京瓷株式会社 立铣刀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13846A1 (en) 2017-09-06
JPWO2016068064A1 (ja) 2017-04-27
EP3213846B1 (en) 2019-12-04
KR20170048539A (ko) 2017-05-08
JP6344481B2 (ja) 2018-06-20
US20170282261A1 (en) 2017-10-05
CN106794527B (zh) 2018-12-07
WO2016068064A1 (ja) 2016-05-06
EP3213846A4 (en) 2018-07-18
US10160046B2 (en) 2018-12-25
KR101863015B1 (ko) 2018-05-30
CA2962198C (en) 2018-10-16
CA2962198A1 (en) 2016-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94527A (zh) 多刃球头立铣刀
US9993883B2 (en) Multi-flute ball end mill
CN104703737B (zh) 球头立铣刀以及镶刀
CN107427935B (zh) 钻头
JP2010194712A (ja) 金属製ワークピースの孔製作用のドリル工具
CN105636729A (zh) 粗加工立铣刀
CN108430682B (zh) 螺纹切削刀具
JP5846098B2 (ja) 多刃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JP2006110683A (ja) エンドミル
JP2003039223A (ja)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及び該ボールエンドミルを用いた加工方法
CN108290233B (zh) 可转位刀片式旋转切削工具及刀片
JP2014039994A5 (zh)
JP2024023943A (ja)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JP6825400B2 (ja) テーパ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JP5905123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切削工具およ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JP3795278B2 (ja) エンドミル
WO2022064595A1 (ja) エンドミル
JP7419059B2 (ja) エンドミル
WO2020166421A1 (ja) エンドミル
JP7100238B2 (ja) テーパエンドミルおよびリブ溝の壁面の加工方法
JP2000288826A (ja) エンドミル
JP2004291108A (ja)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