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66433A - 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66433A
CN106766433A CN201611041640.2A CN201611041640A CN106766433A CN 106766433 A CN106766433 A CN 106766433A CN 201611041640 A CN201611041640 A CN 201611041640A CN 106766433 A CN106766433 A CN 1067664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nt piping
source side
hea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416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康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766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664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6Refrigerant piping
    • F24F1/32Refrigerant piping for connecting the separate outdoor units to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6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wo pipes connecting the outdoor side to the indoor side with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four-way val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在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室外单元(102)的内部,延长配管连接阀(13a、13b)设置在阀台(54)上,该阀台(54)固定在分隔板(50)和机械室侧面板(53)上。在阀台(54)的靠机械室前面板(52)一侧的面上,设置着显示部(61)。在显示部(61),显示所用的制冷剂名、制冷剂分类、制冷剂特性、和用于获取作业环境指南的信息。

Description

制冷循环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410128754.5;申请日为:2014年4月1日;发明名称为“制冷循环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循环装置,特别涉及搭载于空调机、热水器、冷冻机、自动售货机等的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已往,以空调机为代表的、具有进行制冷循环的设备的装置(本发明称为“制冷循环装置”)中,采用不燃性的R410A那样的“HFC制冷剂”作为制冷剂。该R410A,与已往R22那样的“HCFC制冷剂”不同,其臭氧层破坏系数(以下称为“ODP”)为零,虽然不破坏臭氧层,但却具有地球暖化系数(以下称为“GWP”)高的性质。
因此,作为防止地球暖化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正进行从R410A那样的GWP高的HFC制冷剂变更为GWP低的制冷剂的研究。
作为该低GWP制冷剂的备选,有作为自然制冷剂的R290(C3H8;丙烷)、R1270(C3H6;丙烯)那样的HC制冷剂,但是,与不燃性的R410A不同,它们具有强燃程度的可燃性,因此,必须注意制冷剂泄漏的问题。
另外,作为该低GWP的备选制冷剂,作为成分中不具有碳双键的HFC制冷剂,例如有GWP比R410A低的R32(CH2F2;二氟甲烷)。
另外,作为同样的备选制冷剂,还有卤代烃,该卤代烃与R32同样地是HFC制冷剂的一种,其成分中具有碳双键。作为该卤代烃,例如有HFO-1234yf(CF3CF=CH2;四氟丙烯)、HFO-1234ze(CF3-CH=CHF)。另外,为了区别于R32那样的成分中不具有碳双键的HFC制冷剂,通常用烯烃(具有碳双键的不饱和烃被称为烯)的“O”,把具有碳双键的HFC制冷剂,表示为“HFO”。
该低GWP的HFC制冷剂(包括HFO制冷剂),虽然不具有作为自然制冷剂的R290(C3H8;丙烷)那种HC制冷剂的强燃性,但是,与不燃性的R410A不同,它具有微燃程度的可燃性。因此,与R290同样地,必须注意制冷剂泄漏的问题。后文中,把具有可燃性的、即便是微燃程度的制冷剂,称为“可燃性制冷剂”。
另外,作为该低GWP的备选制冷剂,还有R717(NH3:氨),但与R32(CH2F2;二氟甲烷)同样地,具有微燃程度的可燃性,并且还有毒性。因此,与R290同样地,必须注意制冷剂泄漏的问题。下文中,把有毒性的制冷剂称为“有毒性制冷剂”。
公开了如下的冷却装置:由于对于可燃性制冷剂或有毒性制冷剂的制冷剂泄漏,如前所述,必须要注意,因此,尤其是在填充所用的制冷剂时,为了让工作人员(下面称为现场作业者)能够再次确认所用的制冷剂,在连接填充软管的维修口附近,粘贴着标注了该装置所用制冷剂名称的制冷剂名称标签(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公开了如下的自动售货机:在压缩机的外壳上,粘贴着写有“制冷剂名称、制冷剂编号、化学名、化学式、制冷剂特征”等制冷剂标识、“警示记号、可燃性记号、危险·警告标识、高压警示、使用注意”等警告标识的胶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11629号公报(第3页,图2)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40652号公报(第6页,图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冷却装置中,虽然在制冷剂名称标签上标注了所用的制冷剂名(制冷剂的名称),但是,未标注出可燃性、毒性等制冷剂特性。
另外,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自动售货机中,除了制冷剂名称外,还标注了制冷剂的特征、可燃性的记号,但是,虽然标注了不燃性和可燃性的区别,但未标注出可燃性的程度,即,是强燃性还是微燃性这样的制冷剂特性的程度。
因此,在安装、修理、拆除等现场作业时,现场作业者不一定能掌握具体的作业环境指南。该作业环境指南中,根据所用制冷剂特性的程度,指示了应准备怎样的施工方法、工具、保护用具、作业环境等。
因此,在现场作业中万一制冷剂泄漏时,存在对现场作业者、现场周围的人不能进行恰当的处置的问题。例如,根据所用制冷剂的可燃性程度,烟火使用的限制、电动工具的规格限制、换气通风的作业环境等的作业环境指南的级别有差异,所以,如果未能正确掌握作业环境指南就进行现场作业,则根据按制冷剂可燃性程度所要求的级别不同的作业环境指南所进行的作业准备会产生应对不足的问题,这时,万一制冷剂泄漏,则产生不能进行充分恰当的处置的情况。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该制冷循环装置,在采用可燃性、有毒性制冷剂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安装、修理、拆除等现场作业的开始阶段,现场作业者能掌握与制冷剂特性的程度相应的作业环境指南,万一现场作业时制冷剂泄漏,也能进行充分恰当的处置。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负荷侧热交换器、以及将所述压缩机、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所述减压装置及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连接起来并使得至少具有可燃性和毒性之中一方的特性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配管,进行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支承所述制冷剂配管的配管支承部件的一部分、以及所述一部分的周围的任一处,显示与现场作业时的烟火使用相关的信息。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负荷侧热交换器、以及将所述压缩机、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所述减压装置及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连接起来并使得至少具有可燃性和毒性之中一方的特性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配管,进行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支承所述制冷剂配管的配管支承部件的一部分、以及所述一部分的周围的任一处,显示与现场作业时的工具相关的信息。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负荷侧热交换器、以及将所述压缩机、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所述减压装置及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连接起来并使得至少具有可燃性和毒性之中一方的特性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配管,进行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支承所述制冷剂配管的配管支承部件的一部分、以及所述一部分的周围的任一处,显示与现场作业时的换气或通风相关的信息。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负荷侧热交换器、以及将所述压缩机、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所述减压装置及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连接起来并使得至少具有可燃性和毒性之中一方的特性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配管,进行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支承所述制冷剂配管的配管支承部件的一部分、以及所述一部分的周围的任一处,显示用于获取现场作业时使用的指南的信息。
优选地,在上述制冷循环装置中,
所述制冷剂配管具有用于供给所述制冷剂的维修口,
所述信息显示在所述维修口的位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负荷侧热交换器、以及将所述压缩机、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所述减压装置及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连接起来并使得至少具有可燃性和毒性之中一方的特性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配管,进行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具有设置着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热源侧单元、和设置着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的负荷侧单元,
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即延长配管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在热源侧连接阀和负荷侧连接阀上,所述热源侧连接阀设在热源侧制冷剂配管上,该热源侧制冷剂配管是配置于所述热源侧单元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所述负荷侧连接阀设在负荷侧制冷剂配管上,该负荷侧制冷剂配管是配置于所述负荷侧单元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
至少在所述热源侧连接阀或所述负荷侧连接阀的位置、设置着所述热源侧连接阀或所述负荷侧连接阀的配管支承部件的位置、以及该位置的周围的任一处,显示与现场作业时的烟火使用相关的信息。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负荷侧热交换器、以及将所述压缩机、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所述减压装置及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连接起来并使得至少具有可燃性和毒性之中一方的特性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配管,进行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具有设置着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热源侧单元、和设置着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的负荷侧单元,
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即延长配管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在热源侧连接阀和负荷侧连接阀上,所述热源侧连接阀设在热源侧制冷剂配管上,该热源侧制冷剂配管是配置于所述热源侧单元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所述负荷侧连接阀设在负荷侧制冷剂配管上,该负荷侧制冷剂配管是配置于所述负荷侧单元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
至少在所述热源侧连接阀或所述负荷侧连接阀的位置、设置着所述热源侧连接阀或所述负荷侧连接阀的配管支承部件的位置、以及该位置的周围的任一处,显示与现场作业时的工具相关的信息。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负荷侧热交换器、以及将所述压缩机、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所述减压装置及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连接起来并使得至少具有可燃性和毒性之中一方的特性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配管,进行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具有设置着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热源侧单元、和设置着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的负荷侧单元,
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即延长配管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在热源侧连接阀和负荷侧连接阀上,所述热源侧连接阀设在热源侧制冷剂配管上,该热源侧制冷剂配管是配置于所述热源侧单元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所述负荷侧连接阀设在负荷侧制冷剂配管上,该负荷侧制冷剂配管是配置于所述负荷侧单元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
至少在所述热源侧连接阀或所述负荷侧连接阀的位置、设置着所述热源侧连接阀或所述负荷侧连接阀的配管支承部件的位置、以及该位置的周围的任一处,显示与现场作业时的换气或通风相关的信息。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负荷侧热交换器、以及将所述压缩机、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所述减压装置及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连接起来并使得至少具有可燃性和毒性之中一方的特性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配管,进行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具有设置着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热源侧单元、和设置着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的负荷侧单元,
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即延长配管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在热源侧连接阀和负荷侧连接阀上,所述热源侧连接阀设在热源侧制冷剂配管上,该热源侧制冷剂配管是配置于所述热源侧单元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所述负荷侧连接阀设在负荷侧制冷剂配管上,该负荷侧制冷剂配管是配置于所述负荷侧单元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
至少在所述热源侧连接阀或所述负荷侧连接阀的位置、设置着所述热源侧连接阀或所述负荷侧连接阀的配管支承部件的位置、以及该位置的周围的任一处,显示用于获取现场作业时使用的指南的信息。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负荷侧热交换器、以及将所述压缩机、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所述减压装置及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连接起来并使得至少具有可燃性和毒性之中一方的特性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配管,进行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具有为了连接压力计或供给所述制冷剂而构成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维修口,
在与所述维修口相邻的位置,至少在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支承所述制冷剂配管的配管支承部件的一部分、以及所述一部分的周围的任一处,显示与现场作业时的烟火使用相关的信息。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负荷侧热交换器、以及将所述压缩机、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所述减压装置及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连接起来并使得至少具有可燃性和毒性之中一方的特性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配管,进行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具有为了连接压力计或供给所述制冷剂而构成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维修口,
在与所述维修口相邻的位置,至少在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支承所述制冷剂配管的配管支承部件的一部分、以及所述一部分的周围的任一处,显示与现场作业时的工具相关的信息。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负荷侧热交换器、以及将所述压缩机、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所述减压装置及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连接起来并使得至少具有可燃性和毒性之中一方的特性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配管,进行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具有为了连接压力计或供给所述制冷剂而构成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维修口,
在与所述维修口相邻的位置,至少在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支承所述制冷剂配管的配管支承部件的一部分、以及所述一部分的周围的任一处,显示与现场作业时的换气或通风相关的信息。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负荷侧热交换器、以及将所述压缩机、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所述减压装置及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连接起来并使得至少具有可燃性和毒性之中一方的特性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配管,进行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具有为了连接压力计或供给所述制冷剂而构成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维修口,
在与所述维修口相邻的位置,至少在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支承所述制冷剂配管的配管支承部件的一部分、以及所述一部分的周围的任一处,显示用于获取现场作业时使用的指南的信息。
优选地,在上述制冷循环装置中,所述维修口配置在设于所述制冷循环装置的拆卸自如的面板的后方、所述压缩机的前方。
优选地,在上述制冷循环装置中,所述维修口具备多个维修口。
优选地,在上述制冷循环装置中,所述多个维修口包括:用于供给制冷剂的维修口;用于连接压力计的低压侧维修口;以及用于连接压力计的高压侧维修口。
优选地,在上述制冷循环装置中,所述信息显示在设于所述制冷循环装置的拆卸自如的面板的后方、所述压缩机的前方。
优选地,在上述制冷循环装置中,在所述信息中追加显示制冷剂名、制冷剂分类以及制冷剂特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使用具有可燃性和毒性之中至少一方特性的制冷剂的制冷循环装置中,表示与制冷剂特性相应的作业环境指南的显示部,至少设在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或支承制冷剂配管的配管支承部件的一部分、或上述一部分的周围。
因此,在制冷循环装置的安装中,在为了延长配管连接、试运转而打开阀门时、在修理中为了回收制冷剂而关闭阀门时、为了填充制冷剂而连接制冷剂钢瓶时、或拆除时为了回收制冷剂而关闭阀门时等的、制冷剂可能泄漏的现场作业中,显示部一定会进入现场作业者的视线。
这样,在现场作业时能引起必要的注意,现场作业者能迅速且切实地掌握显示部所表示的作业环境指南。因此,在安装、修理、拆除等现场作业中即使具有可燃性、毒性的制冷剂泄漏,也能对现场作业者、现场周围的人进行适当的处置,能提高对制冷剂意外泄漏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说明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空调机,是示意地表示制冷剂回路构造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表示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把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的前面及顶面的板卸下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说明配置在图1~图3所示的空调机上的显示部的主视图,表示制冷剂为R32时的情况。
图5是说明配置在图1~图3所示的空调机上的显示部的主视图,表示制冷剂为R290(丙烷)时的情况。
图6是说明配置在图1~图3所示的空调机上的显示部的主视图,表示制冷剂为R717(氨)时的情况。
图7是把配置在图1~图3所示的空调机上的显示部的显示要领变形后的主视图。
图8是把配置在图1~图3所示的空调机上的显示部的显示要领变形后的主视图。
图9是说明构成图1~图3所示的空调的室内单元的变型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图3说明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空调机,图1是示意地表示制冷剂回路构造的制冷剂回路图,图2是表示室外单元的外观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把室外单元的前面及顶面的板卸下的状态的外观的立体图。各图均是示意性的,本发明不受图示方式限定。
下面,参照图1~图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这里,作为制冷循环装置,用进行室内制冷、制热的空调机进行说明。该制冷循环装置采用由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并使其循环、从低温热源吸热而向高温热源排热的制冷循环。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空调机,只要是进行制冷循环的设备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制热/制冷系统、热水器、冷冻机、自动售货机等。
(空调机)
图1中,作为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空调机100,是分体式的,由设置在室内的室内单元(负荷侧单元)101、安装在室外的室外单元(热源侧单元)102、和将室内单元101与室外单元102连接起来的延长配管10a、10b构成。
(室外单元的制冷剂回路)
在室外单元102,配置着压缩机3、制冷剂流路切换阀(下面称为“四通阀”)4、室外热交换器5、和减压装置(下面称为“膨胀阀”)6。压缩机3将制冷剂压缩后排出。制冷剂流路切换阀4在制冷运转时和制热运转时变更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流动方向。室外热交换器5是热源侧热交换器,进行外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减压装置6是电子控制式膨胀阀等膨胀机构,其开度可变,将高压的制冷剂减压成为低压。这些装置由室外制冷剂配管(热源侧制冷剂配管)8连接。
另外,向室外热交换器5供给(吹送)外气的室外送风风扇5f与室外热交换器5相向地配置着。通过使室外送风风扇5f旋转,生成通过室外热交换器5的空气流。在室外单元102,作为室外送风风扇5f采用螺旋桨式风扇,按通过室外热交换器5吸引外气的方式,配置在室外热交换器5的下游(室外送风风扇5f生成的空气流的下游)侧。
(室外制冷剂配管)
室外制冷剂配管8指的是将气体侧(制冷运转时)的延长配管连接阀13a与四通阀4连接起来的制冷剂配管,将吸入配管11、排出配管12、四通阀4及室外热交换器5连接起来的制冷剂配管,将室外热交换器5与膨胀阀6连接起来的制冷剂配管,将膨胀阀6与液体侧(制冷运转时)的延长配管连接阀13b连接起来的制冷剂配管,将它们总称为室外制冷剂配管8。
(延长配管连接阀)
在室外制冷剂配管8与气体侧的延长配管10a的连接部,设有气体侧的延长配管连接阀13a。另一方面,在室外制冷剂配管8与液体侧的延长配管10b的连接部,配置液体侧的延长配管连接阀13b。
气体侧的延长配管连接阀13a是可进行开放和关闭切换的二通阀,在其一端安装着喇叭口接头16a。
另外,液体侧的延长配管连接阀13b是可进行开放和关闭切换的三通阀,安装着抽真空时(把制冷剂供给到空调机100前的作业时)使用的维修口14b和喇叭口接头16b。
在安装于延长配管连接阀13a、13b(也包含维修口14b)的喇叭口接头16a、16b的、室外制冷剂配管8侧,实施了阳螺纹加工。在室外单元102出厂时(包括空调机100出厂时),被喇叭口螺母(未图示)覆盖着,该喇叭口螺母被加工成与上述阳螺纹螺合的阴螺纹。
(维修口)
下面,为了便于说明,把室外制冷剂配管8中的、在压缩机3排出侧从压缩机3连接到四通阀4入口的范围,称为排出配管12;把在压缩机3吸入侧从四通阀4连接到压缩机3的范围,称为吸入配管11。
这样,在制冷运转时(把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供给到室内热交换器7的运转)或制热运转时(把高温高压的制冷剂供给到室内热交换器7的运转)的任一时期,在排出配管12中,总是地流动着被压缩机3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吸入配管11中,流动着经过蒸发作用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
在吸入配管11中流动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有时是气体制冷剂,有时是二相状态。在吸入配管11上配置着低压侧的带喇叭口接头的维修口14a,在排出配管12上配置着高压侧的带喇叭口接头的维修口14c,用于在安装时、修理时的运转时连接压力计,测量运转压力。
另外,在维修口14a、14c的喇叭口接头(未图示)上刻有阳螺纹,在室外单元102的出厂时(包括空调机100的出厂时),上述阳螺纹被喇叭口螺母(未图示)覆盖着。
(室内机的制冷剂回路)
在室内单元101,配置着进行室内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的利用侧热交换器即室内热交换器7。在室内热交换器7上,连接着室内制冷剂配管(利用侧制冷剂配管)9。
在室内制冷剂配管9与气体侧的延长配管10a的连接部,设有用于连接气体侧的延长配管10a的喇叭口接头15a。另一方面,在室内制冷剂配管9与液体侧的延长配管10b的连接部,设有用于连接液体侧的延长配管10b的喇叭口接头15b。
在喇叭口接头15a、15b上刻着阳螺纹,在室内单元101的出厂时(包括空调机100的出厂时)被喇叭口螺母覆盖着,在该喇叭口螺母上刻有与上述阳螺纹螺合的阴螺纹。
另外,室内送风风扇7f与室内热交换器7相向地设置着,通过室内送风风扇7f的旋转而生成通过室内热交换器7的空气流。另外,对于室内送风风扇7f来说,根据室内单元101的形态,采用横流式风扇或涡流风扇等各种风扇。另外,室内送风风扇7f的位置,可以在其生成的空气流中位于室内热交换器7的下游侧,也可以位于上游侧。
(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
气体侧的延长配管10a的两端,分别可装卸地连接在喇叭口接头16a和喇叭口接头15a上。喇叭口接头16a安装在室外单元102的气体侧的延长配管连接阀13a上。喇叭口接头15a安装在室内单元101的室内制冷剂配管9上。另一方面,液体侧的延长配管10b的两端,分别可装卸地连接在喇叭口接头16b和喇叭口接头15b上。喇叭口接头16b安装在室外单元102的液体侧的延长配管连接阀13b上。喇叭口接头15b安装在室内单元101的室内制冷剂配管9上。
即,室外制冷剂配管8和室内制冷剂配管9由延长配管10a、10b连接而形成制冷剂回路,构成了使被压缩机3压缩后的制冷剂循环的压缩式热泵循环。
(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
图1中,实线箭头表示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方向。制冷运转中,四通阀4切换到实线所示的制冷剂回路,从压缩机3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过四通阀4,先流入室外热交换器5。
室外热交换器5起到冷凝器的作用。即,在由室外送风风扇5f的旋转生成的空气流通过室外热交换器5时,通过的室外空气流与流过室外热交换器5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制冷剂的冷凝热传递给室外空气。这样,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5冷凝,成为高压中温的液体制冷剂。
接着,高压中温的液体制冷剂流入膨胀阀6,在膨胀阀6绝热膨胀而成为低压低温的二相制冷剂。
然后,低压低温的二相制冷剂,经过液体侧的延长配管10b,供给到室内单元101,流入室内热交换器7。该室内热交换器7起到蒸发器的作用。即,在由室内送风风扇7f的旋转生成的室内空气流通过室内热交换器7时,通过的室内空气与流过室内热交换器7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制冷剂从室内空气中吸取蒸发热(热能)而蒸发,成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或二相制冷剂的状态。另一方面,通过的室内空气从制冷剂中吸取冷能而冷却,将室内制冷。
另外,在室内热交换器7中蒸发而成为了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或二相状态的制冷剂,经过气体侧的延长配管10a,供给到室外单元102,经过四通阀4被压缩机3吸入。然后,在压缩机3,再次被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制冷运转中,反复这样的循环。
(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
图1中,虚线箭头表示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方向。将四通阀4切换到虚线所示的制冷剂回路时,制冷剂朝着与制冷运转时相反的方向流动,先流入室内热交换器7,该室内热交换器7作为冷凝器、室外热交换器5作为蒸发器,将冷凝热(热能)传递给通过室内热交换器7的室内空气,成为制热运转。
(制冷剂)
空调机100中,在制冷剂回路内流动的制冷剂,采用作为HFC制冷剂的R32(CH2F2;二氟甲烷)。该R32,其GWP比目前空调机中广泛使用的HFC制冷剂R410A小,对地球暖化的影响较小,但是,具有微燃性。一定量的制冷剂以被预先封入室外单元102内的状态出厂,设置空调机100时,由于延长配管10a、10b的长度而导致制冷剂量不足时,在现场作业中要补充填充制冷剂。
另外,制冷剂并不限定于该R32,也可以采用与R32同样具有微燃性的、作为前面说明过的HFC制冷剂的一种的、成分中有碳双键的卤代烃,GWP比R32制冷剂更小的例如HFO-12234yf(CF3CF=CH2;四氟丙烯)、HFO-1234ze(CF3-CH=CHF)等HFO制冷剂。
另外,也可以采用具有强燃性的R290(C3H8;丙烷)、R1270(C3H6;丙烯)等HC制冷剂、具有微燃性且有毒性的R717(NH3:氨)。也可以采用将二种以上的这些制冷剂混合而成的混合制冷剂。
(室外单元的构造)
图2和图3中,构成空调机100的室外单元102外壳的箱体2是将多个板状钣金部件组合构成的。在作为箱体2底部的底板56上,直立状地设置用于将室外单元102的内部(箱体2的内部)左右分隔的分隔板50。分隔板50将箱体2分隔成风扇室F和机械室M。风扇室F具有室外送风风扇5f和室外热交换器5。机械室M内配置着压缩机3、室外制冷剂配管8、电气件单元20。
(箱体)
构成室外单元102的外壳的箱体2除了底板56之外,还包括风扇室前面板51、L字形的机械室前面板52、L字形的机械室侧面板53、和顶面板55。风扇室前面板51覆盖风扇室F的正面。机械室前面板52覆盖机械室M的正面和作为分隔板50相反侧的侧面的前方部分。机械室侧面板53覆盖机械室M的侧面后方部分和背面。顶面板55跨越风扇室F和机械室M,覆盖室外单元102的上面。这些板都是钣金部件。另外,这些构成该箱体2的板可以分割得更小,也可以将几个板形成为一体。
在机械室前面板52的外表面,粘贴着产品铭牌60,其记载内容之一是所用的制冷剂名。图3表示将箱体中的顶面板55、风扇室前面板51、机械室前面板52卸下后的状态,而安装时、修理、拆除的现场作业是在至少将机械室前面板52卸下的状态下进行的。另外,图3中,省略电配线类的图示。
(室外送风扇)
在风扇室前面板51上,与室外送风风扇5f相向地形成了大致圆形的吹出口57。该吹出口57安装了确保通风面积的风扇保护罩58,以防止什么东西通过吹出口57接触到室外送风风扇5f。
室外热交换器5固定在底板56上,其横截面是大致L字形,其长边部分位于风扇室F的背面部位,其短边部分位于风扇室F的与分隔板50相反侧的侧面部位。室外送风风扇5f位于风扇室F中的、室外热交换器5的长边部分的前方。室外热交换器5位于室外送风风扇5f旋转而生成的空气流的上游侧,室外送风风扇5f位于下游侧。
在室外送风风扇5f的后方,配置着风扇马达5m。该风扇马达5m经由旋转轴与室外送风风扇5f连接,驱动室外送风风扇5f旋转。风扇马达5m固定在风扇马达支承板59上,该风扇马达支承板59直立地固定在底板56上。风扇马达支承板59在前后方向位于室外送风风扇5f与室外热交换器5的长边部分之间。
(压缩机)
另一方面,在机械室M的下部,质量比其它设备大的压缩机3经由隔振橡胶设置在底板56上。压缩机3在密闭容器的内部具有压缩部件旋转而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构部、和驱动压缩机构部旋转的电动机部,吸入来自吸入配管11的制冷剂,使在压缩机构部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流出到排出配管12。
至少在压缩机3上方的机械室M的上部,设置着收容电装基板的电气件单元20。上述电装基板上安装着构成控制装置的电气电子部件等。该控制装置与室内单元101的控制装置联动,用于控制空调机100的运转。
(室外制冷剂配管)
室外制冷剂配管8绕转配置在位于下部的压缩机3和位于上部的电气件单元20以外的、机械室M的空间内。
室外制冷剂配管8中的延长配管连接阀13a、13b固定在阀台(配管支承部件)54上。该阀台54以固定在分隔板50和机械室侧面板53上的方式靠近机械室M内的机械室前面板52配置。同样地,低压侧的维修口14a和高压侧的维修口14c也自室外制冷剂配管8绕转地配置在靠近机械室前面板52配置的阀台54的附近。
借助这样的配置状态,安装时、修理或拆除的现场作业时,手会接触到的延长配管连接阀13a、13b以及维修口14a、14b、14c,在机械室前面板52卸下了的状态,位于最靠前。即,可以不受到收纳在机械室M内的压缩机3、室外制冷剂配管8干扰地进行现场作业。
在阀台54的靠机械室前面板52一侧的面上具有显示部61,显示有所用的制冷剂名、制冷剂分类、制冷剂特性、作业环境指南、以及用于获取作业环境指南的信息(关于这一点另行详细说明)。
上面,说明了显示部61是设在阀台(配管支承部件)54的一部分上,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直接设在室外制冷剂配管8的一部分上,另外,也可以设在阀台54的一部分附近或室外制冷剂配管8的一部分(靠近阀台54)的附近(本发明中,称为“周围”)。即,在阀台54由多个部件形成(分割式的)、各部件比较小时,则也可以将显示部61设在该部件周围、或者跨越该部件及其周围地设置。
(现场作业)
下面,以安装时为例,说明现场作业的一例。首先,把构成室外单元102外壳的箱体2中的至少机械室前面板52卸下。
接着,把延长配管10a、10b的一端分别通过喇叭口配管连接到安装在室外单元102的延长配管连接阀13a、13b上的喇叭口接头16a、16b上,把延长配管10a、10b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喇叭口配管连接到室内单元101的喇叭口接头15a、15b上,从而构成空调机100的制冷剂回路(可进行制冷剂循环)。
另外,除了连接电源、接地外,也进行室内单元101和室外单元102、遥控器(未图示)等的电气配线工程,从而成为空调机100可运转的状态。
(制冷剂的补充)
接着,把液体侧的延长配管连接阀13b的维修口14b的喇叭口螺母(未图示)卸下,用填充软管把预先准备好的真空泵连接到维修口14b上,进行延长配管10a、10b、室内制冷剂配管9和室内单元101的室内热交换器7内的抽真空,去除制冷剂回路内的空气、水分。
真空泵经由压力计(真空度计)连接着,用压力计(真空度计)确认达到了预定的真空度,结束抽真空。然后,卸下真空泵,重新安装维修口14b的喇叭口螺母(未图示)。
然后,操作延长配管连接阀13a、13b而将其打开,把在出厂时封入在室外单元102的制冷剂放出到室内单元101、延长配管10a、10b。
然后,操作遥控器、电气件单元20的电装基板上的开关等,实施试运转。这时,在因延长配管10a、10b的长度而引起制冷剂量不足时,将延长配管连接阀13b的维修口14b的喇叭口螺母(未图示)卸下,用填充软管把制冷剂钢瓶连接到维修口14b上,补充填充预定量的制冷剂。
另外,通过将压力计连接到低压侧的维修口14a和高压侧的维修口14c上,确认空调机100的运转状态,如果运转状态没有问题,就结束试运转,卸下压力计,重新安装维修口14a、14c的喇叭口螺母(未图示)。
这样,现场作业时,现场作业者接触到延长配管连接阀13a、13b、维修口14a、14b、14c,并且一定会看见其附近,所以,也一定会看见延长配管连接阀13a、13b的固定台即阀台54。因此,也一定会看见阀台54的靠机械室前面板5侧的面上的显示部61。
(显示部)
图4~图8是说明配置在图1~图3所示的空调机上的显示部的主视图。图4表示制冷剂是R32的情况。图5表示制冷剂是R290(丙烷)的情况。图6表示制冷剂是R717(氨)的情况。图7和图8表示显示部中的显示要领变形后的情况。
如上所述,室外单元102具有上述基本构造,执行上述现场作业的顺序,空调空调机100中,作为在制冷剂回路内流动的制冷剂,使用能有效防止地球暖化的、低GWP的HFC制冷剂(这里,是R32)。
该HFC制冷剂是微燃性的,因此,必须使得:万一在空调机100的现场作业时具有可燃性的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掌握对现场作业者及现场周围人来说也是高安全性、即与可燃性程度相应的作业环境指南而营造确保了必要安全性的作业环境。
为此,在室外单元102,配置了显示部61。该显示部61配置在现场作业时即使卸下了机械室前面板52后、现场作业者也一定看见的阀台54上。
图4~图6中,在显示部61,显示了(i)使用的制冷剂名、(ii)制冷剂分类、(iii)制冷剂特性、(iv)作业环境指南、和(v)用于获取作业环境指南的信息。
(制冷剂分类)
表1中,制冷剂的分类是根据表示毒性程度的记号、和表示可燃性程度的记号的组合来定义的。即,“ASHRAE 34”中,对于毒性,把低毒性定为A类、把有毒性定为B类;对于可燃性,把不燃性定为1,把微燃性定为2L,把弱燃性定为2,把强燃性定为3。因此,从表示低毒性且不燃性的“A1”到表示有毒性且强燃性的“B3”,制冷剂被分类成8个级别,例如,低毒性且微燃性的R32是“A2L”。
另外,除了“ASHRAE 34”外,也用“ISO 817”进行国际化的分类,本发明中的制冷剂分类并不限定于表1(“ASHRAE 34”和“ISO 817”)所示的分类。
表1
(制冷剂的特性)
图4~图6中,显示部61所显示的制冷剂特性,与上述制冷剂分类对应,是表示毒性程度的文字以及表示可燃性程度的文字。因此,例如R32,其制冷剂分类是“AL2”,制冷剂特性是“低毒性、微燃性”。
这样,由于成为与制冷剂分类对应的不同的显示,所以,现场作业时的作业环境指南也是不同的级别。具体地说,显示烟火使用的限制、电动工具的规格限制、换气通风的必要性等、用于确保各级别的作业环境的必要。
(作业环境指南)
图4~图6中,作为规定作业环境指南的国际规格标准名,显示了“IEC 60335-2-40”和“ISO 5149”。即,与制冷剂分类相应的作业环境指南是由“ISO 5149”、“IEC 60335-2-40”国际化地规定的;或者是在各国由所辖政府、学会、制冷循环装置制造业者组成的工业协会等,作为指南公开的。另外,制冷循环装置的制造业者,有时也用安装说明书、服务手册等形式公开。
因此,显示部61所显示的作业环境指南,不限定于上述国际规格名,也可以是上述所辖政府、学会或工业协会等的名称。
(用于获取作业环境指南的信息)
图4~图6中,在显示部61,显示了国际规格编号(“ISO 5149”、“IEC 60335-2-40”),此外,还显示了矩阵式的QR码(注册商标),该QR码,作为用于获取与该国际规格编号对应的内容(作业环境指南的详细内容)的信息,表示管理该国际规格的地址。
因此,现场作业时,即使没有携带记录着上述内容(作业环境指南的详细内容)的文件类,也能用移动电话、智能手机等,在作业现场容易地掌握确认上述内容(作业环境指南的详细内容)。
另外,用于获取作业环境指南的信息,并不限定于表示管理该国际规格的地址的矩阵式QR码(注册商标),如前所述,除了国际规格规定的以外,也有各国所辖政府、学会、工业协会、制造业者规定的信息,所以,除了管理该国际规格的地址以外,也可是与上述所辖政府、学会、或工业协会等名称对应的网址的URL或其二维码(堆积条码式的PDF417、矩阵式的QR码(注册商标)、Data Matrix、MixCode等)。
(作用效果)
该空调机100的室外单元102中,着眼于现场作业时现场作业者必定会接触室外单元102的延长配管连接阀13a、13b或其附近而能看见该附近,在该延长配管连接阀13a、13b的固定台即阀台54上具有显示部61。在显示部61,显示了(i)所用的制冷剂名、(ii)制冷剂分类、(iii)制冷剂特性、(iv)作业环境指南、和(v)用于获取作业环境指南的信息。
因此,尽管采用的制冷剂是低GWP的、具有微燃性的HFC制冷剂R32,但即使在现场作业时万一制冷剂泄漏,也能确保对于现场作业者、现场周围的人来说充分恰当的处置。
另外,作为用于获取与制冷剂分类相应的作业环境指南的信息,表示了能够获取国际规格、指南、手册类的国际规格、所辖政府、学会、工业协会、制造业者的网址的URL或其二维码,所以,利用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即使在现场作业的现场也易于掌握确认作业环境指南的详细内容。即,能更加切实地预先确保对于意外的制冷剂泄漏的作业环境。因此,提高了对于以外的制冷剂泄漏的可靠性。
在上面的说明中,是把显示部61配置在阀台54上,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在室外制冷剂配管8的延长配管连接阀13a、13b的附近位置。
(显示的变型例1)
图7中,在显示部61,作为作业环境指南,显示了指南的要点,替代国际规格的名称。即,显示了为确保作业环境所必需的具体内容(关于烟火的使用、关于电动工具、关于换气、通风)。因此,在作业现场,现场作业员能详细且直接地知道现场作业中的注意事项。
另外,也可以在上述显示中增加上述作业环境指南(国际规格的名称)、QR码(注册商标)。
(标注内容的变型例2)
图8中,在显示部61,在表示制冷剂分类的记号后面,用括弧、利用文字显示制冷剂的特性,并显示“作业环境注意事项”来替代作业环境指南。
因此,在现场作业的现场,现场作业员能迅速且切实地知道现场作业中的注意事项。
另外,也可以在上述显示中增加上述作业环境指南(国际规格的名称)、QR码(注册商标)。
(室内单元的变型例)
图9是说明构成图1~图3所示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的变型例的立体图,表示一部分的构成部件(室内风扇、装饰板等)的透视状态。
图9中,对于空调机100的室内单元101,室内单元101的箱体1埋入在室内天花板(未图示)中,在室内单元101的下部装卸自如地设置着大致四边形的装饰板(未图示)。
在箱体1内的大致中央部,配置着以下侧作为吸入口的室内送风风扇7f(未图示)和将空气导入室内送风风扇7f的喇叭口(未图示)。
(室内热交换器)
大致环形的室内热交换器7被配置成包围未图示的室内送风风扇7f。该室内热交换器7具有分别平行于箱体1的侧面1a、1b、1c、1d配置的室内热交换器部分7a、7b、7c、7d。在室内热交换器7的下部,设置着接水盘(已拆除)。
在室内热交换器部分7a连接着室内制冷剂配管9,从室外单元102供给来的制冷剂,经过室内热交换器部分7a,通过了室内热交换器部分7b、7c、7d后,再经过室内热交换器部分7a返回室外单元102,从而进行制冷循环。
因此,被室内送风风扇7f送出的室内空气和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从而调节(冷却或加热、或者除湿或加湿)室内空气。另外,在室内热交换器部分7a、7b、7c、7d的外周侧,在与箱体1的侧面1a、1b、1c、1d之间,设有吹出口31a、31b、31c、31d,上述已调节了的室内空气通过这些吹出口被吹出到室内。
(显示部)
室内阀台(配管支承部件)32,与室内热交换器部分7a的端面相向地、在吹出口31a的端面与吹出口31d的端面之间,固定在箱体1上。该阀台32上设有喇叭口接头15a和喇叭口接头15b。喇叭口接头15a用于连接气体侧的延长配管10a;喇叭口接头15b用于连接液体侧的延长配管10b。
显示部61配置在室内阀台32上。
这样,由于现场作业时现场作业者必定会接触到室内单元101的喇叭口接头15a、15b或其附近而可看见其附近,所以,与配置在阀台54上的显示部61同样地,配置在室内阀台32上的显示部61也必定进入现场作业者的视线。室外单元102的延长配管连接阀13a、13b设置在上述阀台54上。
因此,室内单元101的现场作业,也与室外单元102的现场作业时同样地,万一现场作业时制冷剂泄漏,也能确保对现场作业者、现场周围的人进行充分恰当的处置,另外,可更切实地预先确保针对制冷剂意外泄漏的作业环境,所以,提高了对于制冷剂的意外泄漏的可靠性。
上面,说明了将显示部61配置在室内阀台32上,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显示部61设在制冷剂配管的喇叭口接头15a、15b的周围(附近)。即,当室内阀台32由多个部件形成(分割的)、各部件比较小时,也可以将显示部61设在该部件的周围或跨越该部件及其周围。
另外,显示部61可以配置在室外单元102和室内单元101二者中,也可以只配置在室外单元102中。
上面,以空调机100作为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例子,对室外单元102和室内单元101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空调机100。即,只要是具有在安装、修理、拆除等现场作业时进行制冷剂配管的连接作业、从维修口进行制冷剂填充的单元(热源侧单元、负荷侧单元等)、在制冷剂回路内循环的制冷剂是具有可燃性、毒性的,可以是任何制冷循环装置。例如,本发明也适用于热泵热水器、冷冻机、冷机等其它的制冷循环装置,也能得到同样的作用效果,从而能恰当地对应制冷剂的意外泄漏。
附图标记的说明
1…箱体,1a…侧面,1b…侧面,1c…侧面,1d…侧面,2…箱体,3…压缩机,4…四通阀(制冷剂流路切换阀),5…室外热交换器,5f…室外送风风扇,5m…风扇马达,6…膨胀阀(减压装置),7…室内热交换器,7a…室内热交换器部分,7b…室内热交换器部分,7c…室内热交换器部分,7d…室内热交换器部分,7f…室内送风风扇,8…室外制冷剂配管,9…室内制冷剂配管,10a…延长配管,10b…延长配管,11…吸入配管,12…排出配管,13a…延长配管连接阀,13b…延长配管连接阀,14a…维修口,14b…维修口,14c…维修口,15a…喇叭口接头,15b…喇叭口接头,16a…喇叭口接头,16b…喇叭口接头,20…电气件单元,31a…吹出口,31b…吹出口,31c…吹出口,31d…吹出口,32…室内阀台,50…分隔板,51…风扇室前面板,52…机械室前面板,53…机械室侧面板,54…阀台,55…顶面板,56…底板,57…吹出口,58…风扇防护罩,59…风扇马达支承板,60…产品铭牌,61…显示部,100…空调机(制冷循环装置),101…室内单元,102…室外单元。

Claims (18)

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负荷侧热交换器、以及将所述压缩机、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所述减压装置及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连接起来并使得至少具有可燃性和毒性之中一方的特性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配管,进行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支承所述制冷剂配管的配管支承部件的一部分、以及所述一部分的周围的任一处,显示与现场作业时的烟火使用相关的信息。
2.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负荷侧热交换器、以及将所述压缩机、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所述减压装置及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连接起来并使得至少具有可燃性和毒性之中一方的特性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配管,进行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支承所述制冷剂配管的配管支承部件的一部分、以及所述一部分的周围的任一处,显示与现场作业时的工具相关的信息。
3.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负荷侧热交换器、以及将所述压缩机、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所述减压装置及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连接起来并使得至少具有可燃性和毒性之中一方的特性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配管,进行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支承所述制冷剂配管的配管支承部件的一部分、以及所述一部分的周围的任一处,显示与现场作业时的换气或通风相关的信息。
4.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负荷侧热交换器、以及将所述压缩机、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所述减压装置及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连接起来并使得至少具有可燃性和毒性之中一方的特性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配管,进行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支承所述制冷剂配管的配管支承部件的一部分、以及所述一部分的周围的任一处,显示用于获取现场作业时使用的指南的信息。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配管具有用于供给所述制冷剂的维修口,
所述信息显示在所述维修口的位置。
6.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负荷侧热交换器、以及将所述压缩机、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所述减压装置及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连接起来并使得至少具有可燃性和毒性之中一方的特性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配管,进行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具有设置着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热源侧单元、和设置着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的负荷侧单元,
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即延长配管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在热源侧连接阀和负荷侧连接阀上,所述热源侧连接阀设在热源侧制冷剂配管上,该热源侧制冷剂配管是配置于所述热源侧单元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所述负荷侧连接阀设在负荷侧制冷剂配管上,该负荷侧制冷剂配管是配置于所述负荷侧单元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
至少在所述热源侧连接阀或所述负荷侧连接阀的位置、设置着所述热源侧连接阀或所述负荷侧连接阀的配管支承部件的位置、以及该位置的周围的任一处,显示与现场作业时的烟火使用相关的信息。
7.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负荷侧热交换器、以及将所述压缩机、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所述减压装置及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连接起来并使得至少具有可燃性和毒性之中一方的特性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配管,进行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具有设置着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热源侧单元、和设置着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的负荷侧单元,
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即延长配管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在热源侧连接阀和负荷侧连接阀上,所述热源侧连接阀设在热源侧制冷剂配管上,该热源侧制冷剂配管是配置于所述热源侧单元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所述负荷侧连接阀设在负荷侧制冷剂配管上,该负荷侧制冷剂配管是配置于所述负荷侧单元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
至少在所述热源侧连接阀或所述负荷侧连接阀的位置、设置着所述热源侧连接阀或所述负荷侧连接阀的配管支承部件的位置、以及该位置的周围的任一处,显示与现场作业时的工具相关的信息。
8.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负荷侧热交换器、以及将所述压缩机、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所述减压装置及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连接起来并使得至少具有可燃性和毒性之中一方的特性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配管,进行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具有设置着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热源侧单元、和设置着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的负荷侧单元,
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即延长配管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在热源侧连接阀和负荷侧连接阀上,所述热源侧连接阀设在热源侧制冷剂配管上,该热源侧制冷剂配管是配置于所述热源侧单元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所述负荷侧连接阀设在负荷侧制冷剂配管上,该负荷侧制冷剂配管是配置于所述负荷侧单元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
至少在所述热源侧连接阀或所述负荷侧连接阀的位置、设置着所述热源侧连接阀或所述负荷侧连接阀的配管支承部件的位置、以及该位置的周围的任一处,显示与现场作业时的换气或通风相关的信息。
9.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负荷侧热交换器、以及将所述压缩机、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所述减压装置及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连接起来并使得至少具有可燃性和毒性之中一方的特性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配管,进行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具有设置着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热源侧单元、和设置着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的负荷侧单元,
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即延长配管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在热源侧连接阀和负荷侧连接阀上,所述热源侧连接阀设在热源侧制冷剂配管上,该热源侧制冷剂配管是配置于所述热源侧单元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所述负荷侧连接阀设在负荷侧制冷剂配管上,该负荷侧制冷剂配管是配置于所述负荷侧单元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
至少在所述热源侧连接阀或所述负荷侧连接阀的位置、设置着所述热源侧连接阀或所述负荷侧连接阀的配管支承部件的位置、以及该位置的周围的任一处,显示用于获取现场作业时使用的指南的信息。
10.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负荷侧热交换器、以及将所述压缩机、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所述减压装置及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连接起来并使得至少具有可燃性和毒性之中一方的特性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配管,进行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具有为了连接压力计或供给所述制冷剂而构成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维修口,
在与所述维修口相邻的位置,至少在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支承所述制冷剂配管的配管支承部件的一部分、以及所述一部分的周围的任一处,显示与现场作业时的烟火使用相关的信息。
1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负荷侧热交换器、以及将所述压缩机、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所述减压装置及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连接起来并使得至少具有可燃性和毒性之中一方的特性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配管,进行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具有为了连接压力计或供给所述制冷剂而构成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维修口,
在与所述维修口相邻的位置,至少在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支承所述制冷剂配管的配管支承部件的一部分、以及所述一部分的周围的任一处,显示与现场作业时的工具相关的信息。
12.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负荷侧热交换器、以及将所述压缩机、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所述减压装置及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连接起来并使得至少具有可燃性和毒性之中一方的特性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配管,进行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具有为了连接压力计或供给所述制冷剂而构成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维修口,
在与所述维修口相邻的位置,至少在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支承所述制冷剂配管的配管支承部件的一部分、以及所述一部分的周围的任一处,显示与现场作业时的换气或通风相关的信息。
13.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负荷侧热交换器、以及将所述压缩机、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所述减压装置及所述负荷侧热交换器连接起来并使得至少具有可燃性和毒性之中一方的特性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配管,进行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具有为了连接压力计或供给所述制冷剂而构成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维修口,
在与所述维修口相邻的位置,至少在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支承所述制冷剂配管的配管支承部件的一部分、以及所述一部分的周围的任一处,显示用于获取现场作业时使用的指南的信息。
14.如权利要求5、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维修口配置在设于所述制冷循环装置的拆卸自如的面板的后方、所述压缩机的前方。
15.如权利要求5、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维修口具备多个维修口。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维修口包括:
用于供给制冷剂的维修口;
用于连接压力计的低压侧维修口;以及
用于连接压力计的高压侧维修口。
17.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显示在设于所述制冷循环装置的拆卸自如的面板的后方、所述压缩机的前方。
18.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信息中追加显示制冷剂名、制冷剂分类以及制冷剂特性。
CN201611041640.2A 2013-04-08 2014-04-01 制冷循环装置 Pending CN1067664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80788A JP5697710B2 (ja) 2013-04-08 2013-04-08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3-080788 2013-04-08
CN201410128754.5A CN104101142B (zh) 2013-04-08 2014-04-01 制冷循环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28754.5A Division CN104101142B (zh) 2013-04-08 2014-04-01 制冷循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66433A true CN106766433A (zh) 2017-05-31

Family

ID=51380250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54653.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98045U (zh) 2013-04-08 2014-04-01 制冷循环装置
CN201410128754.5A Active CN104101142B (zh) 2013-04-08 2014-04-01 制冷循环装置
CN201611041640.2A Pending CN106766433A (zh) 2013-04-08 2014-04-01 制冷循环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54653.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98045U (zh) 2013-04-08 2014-04-01 制冷循环装置
CN201410128754.5A Active CN104101142B (zh) 2013-04-08 2014-04-01 制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338136A1 (zh)
EP (1) EP2985550A4 (zh)
JP (1) JP5697710B2 (zh)
CN (3) CN203798045U (zh)
AU (2) AU2014252016B2 (zh)
BR (1) BR112015019136B1 (zh)
MX (1) MX2015010652A (zh)
SG (2) SG11201505223SA (zh)
WO (1) WO20141678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97710B2 (ja) * 2013-04-08 2015-04-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565273B2 (ja) * 2015-03-31 2019-08-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6691739B2 (ja) * 2015-03-31 2020-05-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施工チェックシステム
EP3604983A4 (en) * 2017-03-31 2021-01-13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OCESS FOR DETECTION OF THE LOCATION OF A REFRIGERANT LEAK
WO2018237208A1 (en) * 2017-06-21 2018-12-27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REFRIGE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8954666A (zh) * 2018-08-21 2018-1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组、隔离装置及冷媒泄漏处理方法、装置
EP4317825A1 (en) * 2021-03-31 2024-02-07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 conditioner
DE102022123440A1 (de) 2022-09-14 2024-03-14 Vaillant Gmbh Serviceanschluss für ein Wärmepumpengehäus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48749A (ja) * 1997-11-14 1999-06-02 Sharp Corp 分離型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水分除去システム及び水分除去方法
JP2000292032A (ja) * 1999-04-01 2000-10-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施工に用いる置換用気体回収容器
JP2008040652A (ja) * 2006-08-03 2008-02-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自動販売機
CN102052810A (zh) * 2009-10-29 2011-05-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空调装置、冷冻/空调装置的设置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1307A (en) * 1887-04-19 Phineas p
US5878810A (en) * 1990-11-28 1999-03-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2922002B2 (ja) * 1991-02-20 1999-07-19 株式会社東芝 空気調和機
JPH06273006A (ja) * 1993-03-17 1994-09-30 Hitachi Ltd 冷凍空調機および冷凍空調機の冷媒・冷凍機油の補充交換方法
JPH06273007A (ja) * 1993-03-25 1994-09-30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のレトロフィット作業方法
JP3212193B2 (ja) * 1993-08-25 2001-09-25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US5628200A (en) * 1995-01-12 1997-05-13 Wallace Heating & Air Conditioning, Inc. Heat pump system with selective space cooling
JPH08200897A (ja) * 1995-01-30 1996-08-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非共沸混合冷媒充填装置
JPH10300249A (ja) * 1997-04-25 1998-11-13 Hitachi Ltd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H10311629A (ja) 1997-05-13 1998-11-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却装置
JPH11230648A (ja) * 1998-02-13 1999-08-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可燃性冷媒を用いた冷凍機器の冷媒漏洩警報装置
JP2000028212A (ja) * 1998-07-14 2000-01-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6053005A (en) * 1999-02-12 2000-04-25 Boitnott; Gregory J. Method of and kit for protecting the integrity of refrigeration systems
DE20012619U1 (de) * 2000-07-20 2000-09-21 Bsh Bosch Siemens Hausgeraete Kältegerät
ES2435718T3 (es) * 2000-09-26 2013-12-23 Daikin Industries, Ltd. Acondicionador de aire
US20050194083A1 (en) * 2000-11-24 2005-09-08 Steven Barnes System for labeling refrigerant storage tanks
TW471618U (en) * 2001-04-26 2002-01-01 Rung-Ji Chen Automatic monitoring circuit device for all heat exchange media i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chiller
JP2003233319A (ja) * 2002-02-12 2003-08-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空調装置の表示ラベル、及び冷凍空調装置
JP2005158041A (ja) * 2003-10-29 2005-06-16 Sho Takeuchi 注意喚起装置及び注意喚起システム
JP2006162094A (ja) * 2004-12-02 2006-06-22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4016990B2 (ja) * 2005-02-16 2007-12-0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の組み立て方法
JP2006258385A (ja) * 2005-03-17 2006-09-28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DE102005016050A1 (de) * 2005-04-07 2006-10-1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peicherfehlererkennung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Erkennen eines Speicherfehlers
US20070163295A1 (en) * 2006-01-18 2007-07-19 Martin Lendell Sr Air treatment systems
US20090037142A1 (en) * 2007-07-30 2009-02-05 Lawrence Kates Portabl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refrigerant-cycle systems
JP2009198154A (ja) * 2007-10-23 2009-09-03 Daikin Ind Ltd 流体センサ、冷媒漏洩検知装置、冷凍装置、及び、冷媒漏洩検知方法
US9212825B2 (en) * 2008-04-30 2015-12-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JP2010071530A (ja) * 2008-09-17 2010-04-02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AU2009294118B2 (en) * 2008-09-17 2012-11-01 Daikin Industries, Ltd.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JP2010112667A (ja) * 2008-11-10 2010-05-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US20110112814A1 (en) * 2009-11-11 2011-05-12 Emerson Retail Services, Inc. Refrigerant leak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5849396B2 (ja) * 2011-01-31 2016-01-27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5542722B2 (ja) * 2011-03-15 2014-07-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US20140059857A1 (en) * 2011-05-17 2014-03-06 Pana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dismantling refrigerators, refrigerator dismantling device, method for dismantli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and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 dismantling device
JP5738781B2 (ja) * 2012-02-10 2015-06-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5697710B2 (ja) * 2013-04-08 2015-04-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5811134B2 (ja) * 2013-04-30 2015-11-1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KR101525849B1 (ko) * 2013-07-16 2015-06-0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압축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공기조화기
JP5984779B2 (ja) * 2013-07-24 2016-09-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6053636B2 (ja) * 2013-08-07 2016-12-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の製造方法
JP5968281B2 (ja) * 2013-08-07 2016-08-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室外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機
JP5665937B1 (ja) * 2013-09-13 2015-02-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MY190716A (en) * 2014-05-12 2022-05-12 Panasonic Ip Man Co Lt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JP6481818B2 (ja) * 2015-03-31 2019-03-13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US10443901B2 (en) * 2015-04-30 2019-10-15 Daikin Industries, Ltd.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KR101872567B1 (ko) * 2015-08-25 2018-06-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US10311629B2 (en) * 2016-01-22 2019-06-04 Intel Corporation Level of detail selection during ray trac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48749A (ja) * 1997-11-14 1999-06-02 Sharp Corp 分離型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水分除去システム及び水分除去方法
JP2000292032A (ja) * 1999-04-01 2000-10-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施工に用いる置換用気体回収容器
JP2008040652A (ja) * 2006-08-03 2008-02-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自動販売機
CN102052810A (zh) * 2009-10-29 2011-05-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空调装置、冷冻/空调装置的设置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日本特许厅: "《空調設備の施工技術》", 14 March 200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202451A (ja) 2014-10-27
CN104101142B (zh) 2017-01-11
AU2016204549B2 (en) 2019-07-11
EP2985550A1 (en) 2016-02-17
AU2014252016B2 (en) 2016-04-14
AU2016204549A1 (en) 2016-07-21
SG11201505223SA (en) 2015-10-29
JP5697710B2 (ja) 2015-04-08
BR112015019136B1 (pt) 2022-04-19
EP2985550A4 (en) 2016-11-16
AU2014252016A1 (en) 2015-08-13
BR112015019136A2 (pt) 2017-07-18
MX2015010652A (es) 2015-12-15
CN104101142A (zh) 2014-10-15
US20150338136A1 (en) 2015-11-26
WO2014167887A1 (ja) 2014-10-16
CN203798045U (zh) 2014-08-27
SG10201700661SA (en) 2017-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01142B (zh) 制冷循环装置
AU2016238875B2 (e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CN108369048B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06133452B (zh) 空调机
CN108351139B (zh) 冷冻循环装置以及制冷剂泄漏检测方法
CN110366665A (zh) 制冷循环装置和制冷循环系统
CN204063283U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4344614A (zh) 室外机和空调装置
CN101135487B (zh) 一种多联式空调机组防止压缩机带液启动的装置
EP3121536A1 (en)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EP3062044B1 (en) Out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CN109564033A (zh) 热泵装置
EP3346211A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sitioning same
WO2012137260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冷媒回収方法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AU2014345151B2 (e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the same
JP3462785B2 (ja) 冷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