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15068B - 轮胎安装机 - Google Patents

轮胎安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15068B
CN106715068B CN201580048503.9A CN201580048503A CN106715068B CN 106715068 B CN106715068 B CN 106715068B CN 201580048503 A CN201580048503 A CN 201580048503A CN 106715068 B CN106715068 B CN 1067150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ddle
clamping
extension
tire
green t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85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15068A (zh
Inventor
森冈淳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715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50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150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50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01Vulcanising tyres; Vulcanising presses for tyres
    • B29D30/0603Loading or unloading the pr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02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incorporated heating or cool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 B29C35/04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using liquids, gas or ste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01Vulcanising tyres; Vulcanising presses for tyres
    • B29D30/0654Flexible cores therefor, e.g. bladders, bags, membranes, diaphrag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01Vulcanising tyres; Vulcanising presses for tyres
    • B29D30/0645Devices for inserting vulcanising cores, i.e. bladders, into the tyres; Closing the press in combination herewi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轮胎安装机的轮胎保持装置(50),其使用夹持桨(60)抓取生胎(T)的胎圈部,并且将生胎(T)放置在向上延伸的圆柱状的硫化气囊(5)的外侧。轮胎安装机的气囊操作装置(30)展开硫化气囊(5),将其压靠在生胎(T)的内表面上,并将生胎(T)装配在硫化模具中。在每个夹持桨(60)的下部,引导件(65a,65b)形成为朝向圆周方向的两侧延伸。在相邻的夹持桨(60)之间,引导件(65a,65b)朝向彼此延伸并且彼此始终重叠,以防止展开的硫化气囊接触胎圈部的内周表面并剥离生胎(T)的未硫化橡胶。

Description

轮胎安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半成品轮胎或生胎安装到硫化模具上的轮胎安装机。
背景技术
当将半成品轮胎或生胎安装到用于使用硫化气囊硫化成型轮胎的硫化模具上时,生胎的胎圈部通过保持装置保持在内部,保持装置围绕硫化模具上的硫化气囊输送生胎。然后,硫化气囊膨胀压靠生胎的内壁。
已知的是,这种用于在内部保持生胎的胎圈部的保持装置设置有直径能够增大和减小的夹持装置,以便应对由各种生胎的胎圈部限定的不同轮辋直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昭53-046383号公报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夹持装置,其设置有沿假想圆柱体配置的多个相同的节段式夹持桨,假想圆柱体在邻接的桨之间具有相等的圆周间隔。圆柱形布置的夹持桨能够一致地径向向外和向内移动,使得夹持装置即使在胎圈部的轮辋直径发生变化时,也可以通过增加和减小分段式夹持桨的直径而在内部保持和释放轮胎胎圈部。
每个节段式夹持桨在其下端设置有作为接合爪的唇部。具有唇部的下端起到在内部保持生胎的胎圈部的作用,并且具有夹持桨的夹持装置将由此保持的生胎传送到硫化模具,以将生胎定位在硫化气囊周围。
然后降低在生胎的中心空间中向上延伸的直立管形状的硫化气囊的上端,并且同时向硫化气囊中供应加压的蒸汽,由此使硫化气囊径向向外膨胀抵靠生胎的内表面以压靠生胎。因此,生胎设置在硫化模具中的适当位置。然后在硫化模具闭合以将设置在适当位置的生胎包围之后,在使硫化气囊压靠生胎的内表面的状态下进行硫化成型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当硫化气囊随着其上端的降低而展开时,硫化气囊得到拉伸,滑动到由节段式夹持桨保持的生胎的胎圈部的内表面,并且沿着由节段式夹持桨保持的生胎的胎圈部的内表面滑动。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夹持装置中,在邻接的分段式夹持桨之间存在间隔。因此,夹持桨在内部保持胎圈部的状态下,存在交替的、由夹持桨的下部覆盖并且从轮胎的内部空间隐藏的胎圈部的内部区域和暴露于轮胎的内部空间的胎圈部的内部区域。为此,当硫化气囊展开拉伸到胎圈部内表面上并沿着胎圈部内表面展开拉伸并且进入到生胎的内部空间中时,展开的硫化胶囊的某些部分以滑动运动的方式压靠暴露的胎圈部的内部区域,并且在暴露的胎圈部内部区域中剥离低强度的未硫化橡胶。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安装机,其能够防止展开的硫化气囊与轮胎胎圈部的内部区域发生挤压接触,从而防止胎圈部的内部区域中的未硫化橡胶被剥离。
问题的解决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胎安装机,其包括:轮胎保持装置,其包括垂直取向的卡片形夹持桨,该卡片形夹持桨以并排配置布置为包含于假想圆柱体中且在相邻的夹持桨之间具有周向间隔,使得卡片形夹持桨同时能够径向向外和向内移动以增大和减小假想圆柱体的直径,轮胎保持装置适于在其直径增大时从位于轮胎保持装置周围的轮胎内侧保持生胎;以及气囊装置,其设置有位于硫化模具的中心并且适于通过在其中供给成形气体而膨胀的管状立式硫化气囊,管状硫化气囊具有由下部夹紧环保持和关闭的下部开口以及由上部夹紧环保持和关闭的上部开口,硫化气囊的上部开口在下部夹紧环之上的区域中可垂直移动;其中所述轮胎保持装置可操作以通过夹持桨保持生胎的胎圈部并且围绕立式硫化气囊承载由此保持的生胎,同时气囊装置可操作以通过随着上部夹紧环的下降而将成形气体供给到硫化气囊中使硫化气囊膨胀,从而使硫化气囊压靠在生胎的内表面,以将生胎设置在硫化模具中,其特征在于:每个夹持桨在其下部具有在其两个横向侧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引导延伸部;以及夹持桨使其引导延伸部突出来实现轴向邻接的夹持桨的引导延伸部相互不断重叠的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圆周方向上从夹持桨的横向侧突出的引导延伸部具有相同的预定曲率半径的弓形形状;并且轮胎保持装置能够保持具有最大直径的生胎,最大直径为由保持生胎的夹持桨的引导延伸部限定的假想圆柱体的直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夹持桨的一个横向侧上的引导延伸部在夹持桨的另一横向侧上的引导延伸部的相对于假想圆柱体的径向内侧上与该另一横向侧上的引导延伸部重叠。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将夹持桨设置成使得夹持桨在假想圆柱体的径向方向上的径向运动改变假想圆柱体的外径,并使得夹持桨的径向运动导致引导延伸部弹性变形。
优选地,推压元件设置成将夹持桨推压到基本姿态,在基本姿态中,夹持桨的所有径向内表面均面向由夹持桨构成的假想圆柱体的中心轴线;并且推压元件以下述的相互配置可操作地推动夹持桨:在夹持桨的一个横向侧上的引导延伸部的末端与在夹持桨的另一横向侧上的引导延伸部的径向内表面保持恒定的滑动接触。
优选地,推压元件是将夹持桨从其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推压的环形弹簧部件,并且环形弹簧部件的直径可以根据夹持桨的径向移动而改变,以便不断地施加将夹持桨推压到基本姿态的力。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每个夹持桨在其下部上具有在其两个横向侧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引导延伸部;以及夹持桨使其引导延伸部突出来以实现轴向邻接的夹持桨的引导延伸部相互不断重叠的配置。为此,当夹持桨直径扩大并保持生胎的胎圈部的内表面时,胎圈部的整个内表面被夹持桨及其相互重叠的引导延伸部覆盖并在整个胎圈部圆周上被隐藏,由此变形和展开后的硫化气囊得到引导延伸部的引导并且压靠引导延伸部,从而防止接触胎圈部内圆周。因此,防止胎圈部中的未硫化橡胶从胎圈部内表面剥离或脱落。
在圆周方向上从夹持桨的横向侧突出的引导延伸部具有相同的预定曲率半径的弓形形状,并且轮胎保持装置能够保持的具有最大直径的生胎,最大直径为由保持生胎的夹持桨的引导延伸部限定的假想圆柱体的直径。因此,轮胎安装机可以处理直径小于最大直径的生胎。
如果试图通过轮胎安装机保持直径大于最大直径的生胎,则将引导延伸部定位在直径大于最大直径的假想圆柱体上。在这种状态下,位于相关的邻近引导延伸部的径向内部的引导延伸部的末端将向内部径向突出,并且可能损害展开的硫化气囊。
在夹持桨的一个横向侧上的引导延伸部在夹持桨的另一横向侧上的引导延伸部的径向内侧相对于假想圆柱体与另一横向侧上的引导延伸部重叠。因此,所有夹持桨在同一假想圆柱体上并且以相同的姿态布置,从而可以使用相同的夹持桨,由此降低制造成本。
将夹持桨设置成夹持桨在假想圆柱体的径向方向上的径向运动改变假想圆柱体的外径,并且夹持桨的径向运动导致引导延伸部弹性变形。尽管夹持桨是可径向移动,采取相同的姿态,并且为具有少量部件的简单结构,但是其相互邻近的引导延伸部伴随弹性变形始终重叠布置,某些引导延伸部的末端与相关联的引导延伸部的内表面保持接触,并且无需末端在内部径向突出。因此,防止硫化气囊被损坏。
因此可以以降低的成本实现减少部件的数量和改进轮胎安装机的简单性。
推压元件设置成推压夹持桨至基本姿态,在该基本姿态中,夹持桨的所有径向内表面面向由夹持桨构成的假想圆柱体的中心轴线,并且推压元件可操作从而以下述相互设置的方式推压夹持桨:使夹持桨的一个横向侧上的引导延伸部的末端与夹持桨的另一横向侧上的引导延伸部的径向内表面保持恒定的滑动接触。根据该特征,当夹持桨移动以应对生胎的各种直径时,推压元件的作用是使夹持桨定向,以使得在一个横向侧上的引导延伸部与相关联的引导延伸部的径向内表面保持恒定的滑动接触。因此,防止了夹持桨在一个横向侧上的末端径向向内突出,从而防止末端损坏硫化气囊。
推压元件为用于从径向外侧向内径向地推压夹持桨的环形弹簧部件,并且环形弹簧部件的直径可以根据夹持桨的径向移动而改变,以便持续地施加将夹持桨推压至基本姿态的力。环形弹簧部件的作用是定向夹持桨,以使得在一个横向侧上的引导延伸部与在径向外侧上的相关联的引导延伸部保持恒定的滑动接触。因此,防止了夹持桨在一个横向侧上的末端径向向内突出,从而防止末端损坏硫化气囊。
因此,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轮胎安装机,其结构简单,部件数量减少,并且能够防止硫化气囊受损。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了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轮胎安装机的整个硫化成型机的全视图;
图2为轮胎保持装置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3为轮胎保持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轮胎保持装置的仰视图,其中其夹持桨扩大至最大直径;
图5为轮胎夹持装置的仰视图,其中夹持桨扩大到最大直径;
图6为仅示出了当夹持桨扩大到超过最大直径的直径时的夹持桨及其引导延伸部的仰视图;
图7为在生胎围绕硫化气囊定位的轮胎安装过程中轮胎安装机的剖视图;
图8为在硫化气囊膨胀的过程中轮胎安装机的剖视图;
图9为在将生胎设置在硫化模具上的过程中轮胎安装机的剖视图;
图10为从斜上方观察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轮胎保持装置的立体图;
图11为从斜下方观察的同一轮胎保持装置的立体图;以及
图12为示出了在夹持桨展开到最大直径位置的状态下以及在直径减小的状态下只有夹持桨及其引导延伸部的局部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图9包含在内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中,图1为示出了使用根据实施方式的轮胎安装机的硫化成形机1的全视图。
硫化成型机1包括环状的下侧模具部2,上侧模具部3和由多个可伸缩的、在周向上分开的元件组成的胎面模具部4。这些模具部适于在由这些模具部形成并且通过硫化气囊5在内部径向形成的成型空间内封装半成品轮胎或生胎T。在成型空间内进行轮胎硫化成型工艺。
下侧模具部2以其成型表面向上的方式通过具有中空环形盘状的下压板11支撑在基座10上。下侧模具部2具有向上指向的开口,围绕该开口固定安装下胎圈部环12。
上侧模具部3经由上压板21支撑在圆盘20的面上,并且圆盘20固定地紧固到驱动杆20r的自由端,驱动杆20r的自由端从致动支撑装置15突出或缩回到致动支撑装置15。上侧模具部3具有中心开口,上胎圈部环22装配在该中心开口中。
圆柱形壁23固定地附接到圆盘20的圆周部分并从圆盘20的圆周部分突出。圆柱形壁23具有锥形内周壁,周向上分开的模具保持部件24与该内周壁滑动接触。模具保持部件24分别支撑胎面模具部4。致动支撑装置15支撑在支撑柱16上,支撑柱16以可围绕枢轴26摆动的方式竖立并处于邻近基座10的位置。
图1示出了一种待机状态,其中上侧模具部3处于其成型表面在相对于支撑在基座10上的下侧模具2的斜上方位置处水平朝向的姿态。
基部10具有与环形盘状的下压板11的中心开口同轴形成的圆形开口。用于操作气囊的气囊装置30安装在基部10中以延伸穿过圆形开口和中心开口。气囊装置30作用于由橡胶制成的可膨胀且可收缩的硫化气囊5,除了硫化成型操作的情况之外,该气囊5呈大致圆柱形或管状。
参考图7,用于上下运动的操作汽缸31在其上端固定地紧固到基部10并从基部向下延伸。汽缸杆32向上延伸以从操作汽缸31上下移动。
在汽缸杆32的上端固定有伞形板33,该伞形板33的中心支撑在汽缸杆32上。上夹紧环34固定在伞型板33的外周边缘部分的上表面上,大致圆柱形的硫化气囊5的上边缘部分紧紧地夹持在伞状板33和夹紧环34之间。
下夹紧环13固定地紧固到在下侧模具部2的上开口中装配的下胎圈部环12的上表面。下夹紧环13紧紧地夹持硫化胶囊5的在下胎圈部环12和下夹紧环13之间的下边缘。
因此,大致圆柱形的硫化气囊5的下边缘固定地夹持在装配于下侧模具部2中的下夹紧环13和下胎圈部环12之间,并且其上边缘固定地夹持在伞形板33和上夹紧环34之间。因此,通过汽缸杆32的上下移动,提升并降低硫化气囊5的上端,将硫化气囊5的下端进行固定不动地紧固。
硫化气囊5的内部空间保持在气密状态下,并且成形气体可以通过穿过下胎圈部环12和下夹紧环13的气体供给通道14供给到硫化胶囊5中。
通过使汽缸杆32向下收缩,使硫化气囊5的上端部分向下移动,并通过将成型气体供给到硫化气囊5中,硫化气囊5围绕其中心轴沿径向方向展开。
半成品轮胎或生胎T放置在大致圆柱形的硫化气囊5周围,轮胎T的下胎圈部Tb放置于装配在下侧模具部2中的下胎圈部环12上。当硫化气囊5径向向外展开时,硫化胶囊5进入轮胎T的内部环状凹槽并按压抵靠环形内壁,由此轮胎T通过硫化胶囊5保持。
将轮胎保持装置50设置成保持并承载生胎T,以实现将轮胎安装在下侧模具部2上的目的。
参照图1,立柱41竖立在邻近基座10的预定位置,并且支撑臂42从立柱41水平延伸。支撑臂42的近端以相对于立柱41可垂直滑动的方式装配在立柱41上。支撑臂42由立柱41垂直地引导并且围绕立柱41可旋转。
在支撑臂42的自由端设置有垂直支撑杆43,垂直支撑杆43垂直地穿过自由端并固定到其上。轮胎保持装置50由垂直支撑杆43支撑并从垂直支撑杆43悬挂。
参照图2,支撑杆43从支撑臂42向下延伸,并且圆盘形凸轮板51由支撑杆43的下端可旋转地支撑。如图4和5所示,圆盘形凸轮板51具有其中以周向等距布置形成有涡旋状的螺旋槽51v的下表面。螺旋槽51v的数量例如为8个。
如图2和图3所示,连杆臂52设置在支撑臂42和圆盘形凸轮板51之间,垂直支撑杆43延伸通过圆盘形凸轮板。连杆臂52的近端固定地装配在支撑杆43上,以在支撑杆43的径向方向上延伸。连杆臂52的远端通过枢轴销52p与操作汽缸53的近端接合以旋转,同时用于从操作汽缸53进退移动且进退移动到操作汽缸53的汽缸杆53r的自由端通过枢轴销54与圆盘形凸轮板51的上壁接合。
因此,通过操作汽缸53的致动而产生的汽缸杆53r的进退移动使得圆盘形凸轮板51通过枢转销54绕垂直支撑杆43旋转。
垂直支撑杆43的下端延伸穿过圆盘形凸轮板51并且固定地支撑毂部件56,引导杆55,例如八个引导杆55,从该毂部件56以悬臂的方式一体地径向向外延伸。八个引导杆55沿圆周方向等距离地间隔开。
在每个引导杆55上以沿引导杆55的长度可滑动的方式支撑有矩形盒形状的滑动件57。在每个滑动件57的上表面上竖立有引导销58。每个引导销58的上端与每个螺旋槽51v可滑动地接合。
因此,当致动操作汽缸53以引起圆盘形凸轮板51旋转运动时,滑动件57分别经由引导销58沿着引导杆55在支撑杆43的径向方向上移位,引导销58与凸轮板51的螺旋槽51v接合。八个滑动件57同时沿径向方向一致地移动,并且始终位于围绕支撑杆的同一圆上。
从每个滑动件57沿垂直向下的方向延伸矩形板形状的夹持桨60。夹持桨60从始终位于同一圆上的每个滑动件57向下固定地悬挂,使得八个夹持桨60沿着同一圆在圆周方向上等距离地布置。
如图4和图5的仰视图所示,夹持桨60在水平截面中以圆弧的形状弯曲,其圆弧形内表面面向垂直支撑件的中心轴线C。每个夹持桨60形成有径向向外且向下弯曲的接合爪61。
此外,在每个夹持桨60的径向外表面上设置有如图2所示的胎圈部限制板62,其在比接合爪61略上方的位置从夹持桨60径向向外突出。上滑动件57和下胎圈部限制板62由径向向外突出的用于加强夹持桨60的垂直加强肋63连接。
如图4和图5所示,每个夹持桨60在其下部具有弓形截面的引导延伸部6a和65b,它们从夹持桨的两侧沿周向方向水平地延伸。引导延伸部6a和65b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且可弹性变形。从夹持桨60的一侧沿一个圆周方向延伸的一侧引导延伸部6a与从相邻夹持桨60的另一侧沿另一圆周方向延伸的另一侧引导延伸部6b不断重叠。一侧引导延伸部6a位于另一侧引导延伸部6b的径向内侧(中心附近的一侧)。
由于八个夹持桨60在圆周上等间隔分布的位置处始终布置在同一假想圆上,所以在每个夹持桨60的两侧上突出的引导延伸部65a和65b叠置在相邻的夹持桨60的两侧上突出的引导延伸部65b和65a上,使得八个夹持桨60及其引导延伸部65a和65b沿同一假想圆定位并且基本上构成圆柱体。
当圆盘形凸轮板51由于操作汽缸53的操作而旋转时,滑动件57沿着引导杆55在径向方向上移位。滑动件57的径向移位运动导致夹持桨60径向移动,从而增大或减小由八个夹持桨60及其引导延伸部65a和65b组成的圆柱体的半径。
图5示出了轮胎保持装置50的仰视图,其中将八个夹持桨60及其引导延伸部65a和65b定位所沿的同一假想圆柱体放大到最大直径。在所示的状态下,从每个夹持桨60延伸的弓形引导延伸部65a和65b的曲率半径等于具有最大直径的假想圆的半径。
当夹持桨60沿着如图5所示的具有最大直径的同一假想圆柱体定位时,在每个夹持桨60的一侧上的基本上整个引导延伸部65a以以下状态与相邻的夹持桨60另一侧上的基本上整个引导延伸部65b重叠:重叠的引导延伸部65a和65b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参见图6中的双点划线)。
当夹持桨60径向向内移动使得同一假想圆柱体的半径从最大直径减小到较小直径时,迫使每个夹持桨60的一侧上的引导延伸部65a的末端65aa在相邻的夹持桨60的另一侧上的相邻的引导延伸部65b的径向内表面上滑动,使得一侧上的引导延伸部65a被径向向内推动以经历径向向内指向的强制弹性变形,如图4所示。
由此弹性变形的每个夹持桨的引导延伸部65a的末端65aa与相邻的引导延伸部65b的径向内表面保持光滑接触,如图4所示。
顺便提及,如果夹持桨60径向向外移动超过构成最大直径的假想圆柱体的状态,则在每个夹持桨60的一侧上的引导延伸部65a的末端65aa如图6实线所示由相邻的夹持桨60的另一侧上的相邻的引导延伸部65b径向向内推压,从而释放相邻的延伸部65a和65b之间的滑动接合,并且将出现稍后将描述的麻烦。
因此,能够由本发明的轮胎安装机的轮胎保持装置50处理的生胎T的最大轮辋直径必须等于由夹持桨60及其引导延伸部65a和65b构成的假想圆柱体的最大直径。这意味着本发明的轮胎安装机可以处理轮辋直径小于假想圆柱体的最大直径的生胎。
下面,参照图7至图9描述如何使用如上所述的轮胎保持装置50通过硫化成型机来处理和保持轮辋直径小于假想圆柱体的最大直径的生胎T。
将待处理的生胎T首先置于其胎圈部Tb中的一个位于上侧的水平姿态。首先,使轮胎保持装置50在轮胎T的上方移动,使得八个夹持桨60的下端的接合爪61通过将接合爪61插入由上胎圈部Tb限定的轮辋开口中,然后径向向外移动夹持桨60而从内侧与上胎圈部Tb接合。在该状态下,支撑臂42上升致使轮胎保持装置50的整体提升,由此,轮胎保持装置50所保持的生胎T也上升。另一方面,操作气囊装置30以使伞状板33上升,从而使硫化气囊5以向上突出的圆柱形形状拉长。在该状态下,轮胎保持装置50移动到下侧模具部2的中心上方的位置,在该位置,生胎T的中心轴线(垂直支撑杆43的中心轴线C)与下侧模具部2的中心轴线重合。
接下来,当轮胎保持装置50与由其保持的生胎T一起向下移动时,将生胎T围绕向下竖立的圆柱形形状的硫化气囊5以下述状态放置:竖立的硫化气囊5向上延伸穿过上下胎圈部Tb并进入到由八个夹持桨60和引导延伸部65a和65b构成的假想圆柱体中,并且生胎T的下胎圈部Tb与装配在下侧模具部2的上部开口中的下胎圈部环12抵接。
然后,操作气囊装置30使上夹紧环34与伞状板33一起下降,同时,将成形气体通过气体供给通道14供给到圆柱形硫化气囊5中,从而使硫化气囊5膨胀。因此,如图8所示,硫化气囊5沿径向方向展开,使得硫化气囊5的上部径向向外展开,以沿着上胎圈部Tb的内表面移入生胎T的环形下凹空间中。
生胎T的上胎圈部Tb由八个夹持桨60的下端处的接合爪61从内部保持,并且上胎圈部Tb的内表面由八个夹持桨60并且通过相互重叠的引导延伸部65b和65a在内部覆盖。为此,防止了硫化胶囊5与上胎圈部Tb的内表面直接接触。硫化气囊5与夹持桨60以及相互重叠的引导延伸部65b和65a直接接触。
因此,防止了上胎圈部Tb区域中的生胎的低强度的未硫化橡胶部分由于与硫化气囊5的摩擦接触而被剥离。
如上所述,硫化气囊5在与夹持桨60和相互重叠的引导延伸部65b和65a摩擦接触的状态下展开抵靠生胎T的内表面。此外,如图4所示,使由八个夹持桨60构成的假想圆柱体小于最大轮胎轮辋直径,并且引导延伸部65a的末端65aa被推压至与其它引导延伸部65b的径向内表面光滑地弹性接触。因此,防止了引导延伸部65a的末端65aa损坏正在膨胀以接触末端65aa的硫化气囊5。
当试图通过轮胎保持装置50保持轮辋直径大于最大轮辋直径的生胎时,将夹持桨60放置在这样的位置:由引导延伸部65a和65b构成的圆大于最大直径。因此,如图6所示,相互重叠的引导延伸部65a和65b中的径向内延伸部65a的末端65aa在某种程度上径向向内指向。这些末端65aa倾向于损害径向向外膨胀以与引导延伸部65a和65b滑动接触的硫化气囊5。
因此,本发明的轮胎安装机不处理轮辋直径大于最大轮辋直径的生胎。
当硫化气囊5进一步展开时,如图9所示,其变形深入到生胎T的下凹空间中,使得硫化气囊5与几乎整个生胎T的内表面按压接触。
然后,已经抓住生胎T的上胎圈部Tb的八个夹持桨60径向向内移动,以减小假想圆柱体的直径,从而释放上胎圈部Tb。当轮胎保持装置50随后与夹持桨60一起升高时,获得图9所示的状态,并且完成将生胎T附接或安装在硫化成型机1上的操作。
此后,轮胎保持装置50移动离开生胎上方的位置,并且处于图1所示的待机位置的上侧模具部3与致动支撑装置15一起围绕枢轴26向下摆动,以将上侧模具部3移动到下侧模具部2上的生胎正上方的位置。与此同时,胎面模具部4相对于彼此移动,以具有减小后的直径,由此将生胎T封装在模具中并且伴随加热实施硫化成型。
在轮胎保持装置50中,在每个夹持桨60的一侧沿周向延伸的引导延伸部65a布置成与在相邻的夹持桨60的另一侧沿周向延伸的引导延伸部65b的径向内表面重叠。因此,将所有夹持桨60布置在同一的假想圆柱体上并以相同的姿态布置。因此,夹持桨60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使得制造成本降低。
夹持桨60的径向外部和内部运动导致由夹持桨60限定的假想圆柱体扩大和收缩,同时引导延伸部65a和65b进行弹性变形。使滑动件57与夹持桨60一起通过引导销58沿着引导杆55在径向方向上移位,引导销58响应于凸轮板的旋转运动而可滑动地接合圆盘形凸轮板51的螺旋槽51v。即使组成元件的种类很少,引导延伸部65a和65b也始终与和引导延伸部65b弹性接触的末端65aa保持相互重叠的配置,并且引导延伸部65a的末端65aa不会径向向内突出。因此,防止了末端65aa损坏硫化气囊5。
因此,提供了一种成本降低的、零部件减少的轮胎保持装置50,毕竟该轮胎保持装置50的构造简单,所以不会损害硫化气囊5。
接下来,将参考图10至图12对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轮胎安装机中使用的轮胎保持装置80进行描述。
除了轮胎保持装置80之外,在该实施例中也使用相同的硫化成型机。
图10为从轮胎保持装置80的斜上方观察轮胎保持装置80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11为从轮胎保持装置80的斜下方观察轮胎保持装置80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如图所示,固定环形部件81和直径大于固定环形部件81的可旋转环形部件85围绕同一中心轴线C布置,固定环形部件81定位在与可旋转环形部件85不同的高度水平处。
固定的以及可旋转的环形部件81和85都是相对薄的环形带状板的形状。固定环形部件81的外径基本上等于可旋转环形部件85的内径。固定环形部件81处于比可旋转环形部件85高的水平。
固定环形部件81支撑在能够水平移动并升高或降低的臂(未示出)上。可旋转环形部件85由相对于其可旋转的固定环形部件81支撑。
参照图10,固定环形部件81的一部分径向向外突出以形成在其上支撑操作汽缸82的突出支撑件81a。另一方面,直立支撑部件81b竖立在固定环形部件81上,该支撑部件81b形成有水平臂部分81bb,水平臂部分81bb延伸到突出支撑件81a上方的区域。使枢轴81c穿过突出支撑件81a和水平臂部分81bb,并且操作汽缸82以可水平摆动的方式由枢轴81c支撑。
可枢转地支撑在固定环形部件81上的操作汽缸82具有汽缸杆82r,汽缸杆82r的自由端可滑动地连接到直立在可旋转环形部件85的上表面上的突起部83。
因此,当固定环形部件81上的操作汽缸82的汽缸杆82r进退时,可旋转环形部件85通过突起部83旋转。
固定环形部件81具有以环形部件81的周向上间隔开配置的、向下突出的枢轴86,例如八个枢轴。在每个枢轴86上可枢转地连接有连杆部件87的近端,该近端相对于其余部分以钝角弯曲。连杆部件87可在固定环形部件81下方的空间中围绕枢轴摆动。
每个连杆部件87具有沿着可旋转环形部件85的下表面延伸的径向向外延伸的外臂87a。外臂87a在其远端部形成有细长孔87aa。从可旋转环形部件85向下突出的销85a装配在用于接合的细长孔87aa中。
每个连杆部件87具有径向向内延伸的内臂87b。内臂87b的远端具有向下延伸的枢轴销87bb,矩形箱形状的桨支撑部件88通过该枢轴销87bb以可水平摆动的方式支撑。所有的桨支撑部件88都分别由相同形状的连杆部件87支撑,并且始终位于同一假想圆上。从每个桨支撑部件88向下延伸有卡片形夹持桨90。所有夹持桨90,例如八个,以周向等间隔配置设置在同一假想圆上。
当致动操作汽缸82以使汽缸杆82r前进后退时,可旋转环形部件85相对于固定环形部件81旋转,并且连杆部件87通过细长孔87aa与销85a之间的接合而摆动,使得由内臂87b的远端枢转地支撑的桨支撑部件88与夹持桨90一起移动。因此,夹持桨90径向向内或向外移动,从而放大或缩小由八个夹持桨90限定的假想圆柱体的直径。
每个夹持桨90具有从下方观察的弓形横截面,并且沿着其下边缘形成有接合爪91。在比接合爪91稍高的位置处,每个夹持桨90的径向外表面设置有径向向外突出的胎圈部限制板92。
在每个夹持桨90的两个横向侧上的引导延伸部95a和95b从每个夹持桨90的下部区域延伸。引导延伸部95a和95b为圆弧形状,并且与每个夹持桨90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引导延伸部95a和95b与每个夹持桨90限定了同一圆柱形平面。
在该实施例中的引导延伸部95a和95b无需弹性变形。
作为推压元件的环形弹簧部件97被设置以从径向外侧紧固支撑八个夹持桨90的八个浆支撑部件88。
通过将细长螺旋弹簧接合在一起形成环形链而构建环形弹簧部件97。环形弹簧部件97的直径可以通过弹性地增加每个螺旋弹簧的长度而增加。将直径由此扩大后的环形弹簧部件97装配在八个桨支撑部件88的周围,以从径向外侧将其紧固。
桨支撑部件88可摆动地支撑在连杆部件87的内臂87b的远端上。因此,允许支撑在桨支撑部件88上的夹持桨90和其引导延伸部95a和95b自由地面向不同方向。然而,这通过从径向外侧紧固桨支撑部件88而受到限制,并且始终对所有夹持桨90进行推压以面向假想圆柱体的中心轴线C。
在以环形布置由此设置的八个夹持桨90中,每个夹持桨90的一个横向侧上的引导延伸部95a始终与相邻的夹持桨90的另一横向侧上的引导延伸部95b的内表面(面向中心轴线)重叠。
图12为轮胎保持装置80的仰视图,其仅示出了夹持桨90和相关联的引导延伸部95a和95b。这些夹持桨90和引导延伸部95a和95b在由夹持桨90和引导延伸部95a和95b构成的假想圆柱体具有最大直径的状态下以实线示出。
从相关联的夹持桨90延伸的引导延伸部95a和95b的曲率半径等于具有最大直径的假想圆柱体的半径。
假设夹持桨90的基本姿态是引导延伸部95a和95b的径向内表面面向八个夹持桨90的假想圆柱体的中心轴线C的姿态。当对夹持桨90进行定位使得其相邻的引导延伸部95a和95b不处于相互重叠和相互施加力的状态,并且当环形弹簧部件97施加其弹性紧固力时,夹持桨90的中间部分将正好全部面向中心轴线C,并且引导延伸部95a和95b的弓形表面的中间部分也将面向中心轴线C。该状态就是基本姿态。
实际上,夹持桨90的相邻的引导延伸部95a和95b处于相互重叠的状态,使得夹持桨90不处于夹持桨90均面向中心轴线C的基本姿态。环形弹簧部件97起到施加推压力的作用以获得所有夹持桨90面向中心轴线C的基本姿态。
由于施加了推压力,所以导致夹持桨90的一个横向侧上的引导延伸部95a从径向内侧重叠,并且径向向外推压夹持桨90的另一横向侧上的引导延伸部95b。
当夹持桨90位于最大直径的假想圆柱体上时,引导延伸部95a与引导延伸部95b重叠,其所有重叠部分彼此面对面接触(参见图12中的实线)。
当夹持桨90径向向内移动以使直径从最大直径减小时,夹持桨90的姿态如图3中的双点划线所示以如下方式倾斜很大程度:夹持桨90的一侧上的引导延伸部95a的末端95aa与夹持桨90的另一侧上的引导延伸部95b的内表面滑动接触。在这种状态下,环形弹簧部件97的作用是施加推压力以迫使夹持桨90面向中心轴线C(返回到基本姿态),由此推压引导延伸部95a的末端95aa以与引导延伸部95b的内表面面对面接触。
因此,能够维持引导延伸部95a的末端95aa与引导延伸部95b的内表面面对面接触的状态。
八个夹持桨90的下边缘处的接合爪91操作以从内部接合生胎T的上胎圈部Tb。然后,上胎圈部Tb的内周面由八个夹持桨90和相互重叠的引导延伸部95a和95b覆盖。因此,硫化气囊5可以以如下方式不直接接触上胎圈部Tb的内周面而展开到生胎T的凹槽中:硫化气囊5与夹持桨90和相互重叠的引导延伸部95a和95b直接接触。
因此,防止了构成生胎T的胎圈部Tb的低强度的未硫化橡胶通过硫化气囊5剥离。
经由桨支撑部件88向八个夹持桨90施加径向向内推压力的环形弹簧部件97操作以根据夹持桨90的移动而增大或减小其直径,从而将夹持桨90返回到面向中心轴线C的基本姿态。这是一种由少量部件构成的简单结构,其使得在环形弹簧部件97的推压力的作用下径向内部引导延伸部95a的末端95aa能够与径向外引导延伸部95b始终接触。
因此,防止了引导延伸部95a的末端95aa向中心轴线(径向内侧)突出,从而以低成本提供了能够防止硫化气囊5受损的轮胎安装机。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正如在本发明描述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情况,如果夹持桨90径向向外移动到假想圆柱体的直径超过最大直径这样的程度,则通过夹持桨90的另一侧上的引导延伸部95b的末端95bb径向向内按压在夹持桨90的一侧上的引导延伸部95a的末端95aa附近的外表面。这因此引起引导延伸部95a的末端95aa径向向内突出并与引导延伸部95b的内表面分离。末端95aa径向向内突出很危险,因为其会损害抵靠引导延伸部95a展开的硫化气囊5。
为此,本发明的轮胎安装机不能处理直径大于最大直径的生胎。
上面已经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轮胎装配机的两个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那些实施例,而是可以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以各种方式进行实践。
例如,“生胎”包括硫化前的翻新轮胎。
附图标记列表
1.硫化成型机、2.下侧模具部、3.上侧模具部、4.胎面模具部、5.硫化气囊、10.基部、11.下压板、12.下胎圈部环、13.下夹紧环、14.气体供给通道、15.致动支撑装置、16.支撑柱、20.圆盘、21.上压板、22.上胎圈部环、23.圆柱形壁、24.模具保持部件、30.气囊装置、31.操作汽缸、33.伞形板、34.上夹紧环、41.立柱、42.支撑臂、43.垂直支撑杆、50.轮胎保持装置、51.圆盘形凸轮板、52.连杆臂、53.操作汽缸、54.枢轴销、55.引导杆、56.毂部件、57.滑动件、58.引导销、60.夹持桨、61.接合爪、62.胎圈部限制板、63.加强肋、65a、65b.导向延伸部、80.轮胎保持装置、81.固定环形部件、82.操作汽缸、83.突起部、85.可旋转环形部件、86.枢转轴、87.连杆部件、88.桨支撑部件、90.夹持桨、91.接合爪、92.胎圈部限制板、95a、95b.引导延伸部、97.环形弹簧部件。

Claims (6)

1.一种轮胎安装机,其包括:
轮胎保持装置,其包括垂直取向的卡片形的夹持桨,该卡片形的夹持桨以并排配置被布置为包含于假想圆柱体中且在相邻的夹持桨之间具有周向间隔,使得卡片形的夹持桨能够同时径向向外和向内移动以增大和减小假想圆柱体的直径,所述轮胎保持装置适于在其直径增大时从围绕轮胎保持装置定位的轮胎内侧保持生胎;以及
气囊装置,其设置有位于硫化模具的中心并且适于通过向其中供给成形气体而膨胀的管状立式硫化气囊,管状立式硫化气囊具有由下部夹紧环保持和关闭的下部开口以及由上部夹紧环保持和关闭的上部开口,所述管状立式硫化气囊的上部开口能够在下部夹紧环上方的区域中垂直移动;
其中所述轮胎保持装置可操作以通过夹持桨保持生胎的胎圈部并且围绕管状立式硫化气囊承载由此保持的生胎,同时气囊装置可操作以通过随着上部夹紧环的下降而将成形气体供给到管状立式硫化气囊中使管状立式硫化气囊膨胀,从而使管状立式硫化气囊压靠在生胎的内表面,以将生胎设置在硫化模具中,其特征在于:
每个夹持桨在其下部具有在其两个横向侧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引导延伸部;并且
夹持桨使其引导延伸部突出,以实现周向相邻的夹持桨的引导延伸部相互不断重叠的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安装机,其中,
沿圆周方向从夹持桨的横向侧突出的引导延伸部具有弓形形状,该弓形形状具有相同的预定曲率半径;并且
轮胎保持装置能够保持具有最大直径的生胎,该最大直径为由保持生胎的夹持桨的引导延伸部限定的假想圆柱体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安装机,其中,夹持桨的一个横向侧上的引导延伸部在相邻的夹持桨的另一横向侧上的引导延伸部的相对于假想圆柱体的径向内侧与该相邻的夹持桨的另一横向侧上的引导延伸部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轮胎安装机,其中,将夹持桨设置成使得夹持桨在假想圆柱体的径向方向上的径向运动改变假想圆柱体的外径,并使得夹持桨的径向运动导致引导延伸部弹性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安装机,其中,
推压元件被设置成将夹持桨推压到基本姿态,在所述基本姿态中,夹持桨的所有径向内表面均面向由夹持桨构成的假想圆柱体的中心轴线;并且
推压元件以下述的相互配置可操作地推动夹持桨:在夹持桨的一个横向侧上的引导延伸部的末端与在相邻的夹持桨的另一横向侧上的引导延伸部的径向内表面保持恒定的滑动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安装机,
推压元件是将夹持桨从其径向外侧朝向径向内侧推压的环形弹簧部件,并且
环形弹簧部件的直径能够根据夹持桨的径向运动而改变,以便不断地施加将夹持桨推压到基本姿态的力。
CN201580048503.9A 2014-09-12 2015-07-30 轮胎安装机 Active CN1067150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85785A JP6372035B2 (ja) 2014-09-12 2014-09-12 タイヤ装着機構
JP2014-185785 2014-09-12
PCT/JP2015/071604 WO2016039033A1 (ja) 2014-09-12 2015-07-30 タイヤ装着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15068A CN106715068A (zh) 2017-05-24
CN106715068B true CN106715068B (zh) 2018-12-28

Family

ID=55458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8503.9A Active CN106715068B (zh) 2014-09-12 2015-07-30 轮胎安装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93564B2 (zh)
EP (1) EP3195996B1 (zh)
JP (1) JP6372035B2 (zh)
CN (1) CN106715068B (zh)
WO (1) WO20160390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25268B2 (ja) * 2016-08-30 2021-02-0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の加硫方法
EP3912782A4 (en) * 2019-02-20 2022-01-19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Machinery Systems, Ltd. TIRE VULCANIZATION SYSTEM, VULCANIZED TIR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TIRE TRANSPORT DEVICE
CN110421881B (zh) * 2019-07-23 2024-03-26 双钱集团(江苏)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实心轮胎生产用夹持机构
CN113858118B (zh) * 2020-06-30 2023-06-23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托板螺母安装装置
EP4263193A1 (en) * 2020-12-17 2023-10-25 Pirelli Tyre S.p.A. Gripp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nular components of tyres for vehicle wheel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46383A (en) * 1976-10-07 1978-04-25 Uniroyal Inc Apparatus for inserting bladder of tire vulcanizing mold into green tire carcass
JPH0839568A (ja) * 1994-08-03 1996-02-1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タイヤ加硫機のローダ・アンローダ装置
JP2000202833A (ja) * 1999-01-12 2000-07-2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タイヤ搬出入装置
EP1420943B1 (en) * 2001-08-24 2005-05-25 CIMA IMPIANTI S.p.A. Curing machine for producing tires for road vehicles and the like
CN101462365A (zh) * 2007-12-21 2009-06-24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轮胎成型和硫化工站连接设备与方法
CN102837382A (zh) * 2011-06-24 2012-12-2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刚性型芯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248061A (zh) * 1959-02-18
US3471895A (en) * 1967-01-19 1969-10-14 Amk Subsidiary Corp Tire curing press with loader
JPS51136765A (en) * 1975-05-22 1976-11-26 Kobe Steel Ltd Tire equipping apparatus
US4190406A (en) * 1976-10-07 1980-02-26 Uniroyal, Inc.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and curing a pre-shaped tire carcass
US4279438A (en) * 1978-01-26 1981-07-21 Nrm Corporation Tire loader
JPS5935024U (ja) * 1982-08-31 1984-03-0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ソリツドタイヤの加硫成形装置
US4597729A (en) * 1985-09-23 1986-07-01 Nrm Corporation Tire curing press and loader
JPH0349859A (ja) * 1989-07-19 1991-03-04 Hitachi Ltd 研削加工速度の検出方法およびテープ研削加工方法および磁気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製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46383A (en) * 1976-10-07 1978-04-25 Uniroyal Inc Apparatus for inserting bladder of tire vulcanizing mold into green tire carcass
JPH0839568A (ja) * 1994-08-03 1996-02-1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タイヤ加硫機のローダ・アンローダ装置
JP2000202833A (ja) * 1999-01-12 2000-07-2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タイヤ搬出入装置
EP1420943B1 (en) * 2001-08-24 2005-05-25 CIMA IMPIANTI S.p.A. Curing machine for producing tires for road vehicles and the like
CN101462365A (zh) * 2007-12-21 2009-06-24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轮胎成型和硫化工站连接设备与方法
CN102837382A (zh) * 2011-06-24 2012-12-2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刚性型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39033A1 (ja) 2016-03-17
EP3195996A1 (en) 2017-07-26
JP6372035B2 (ja) 2018-08-15
JP2016055578A (ja) 2016-04-21
US10293564B2 (en) 2019-05-21
EP3195996B1 (en) 2018-09-12
US20170239900A1 (en) 2017-08-24
EP3195996A4 (en) 2017-09-13
CN106715068A (zh) 2017-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15068B (zh) 轮胎安装机
JP4690396B2 (ja) 未加硫タイヤを組み立てる折返し機構を含むタイヤドラム組立体
JP5698287B2 (ja) 生タイヤの形状矯正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1040508B2 (en) Method and drum for manufacturing a tyre, in particular a run-flat tyre
JP2021521033A (ja) タイヤ成形ドラムおよび折り返し方法
JP6324502B2 (ja) 折り返し機構を備えるタイヤ組み立てドラム
US2605198A (en) Tire building machine and method
US2998049A (en) Apparatus for building air spring
CN109689327A (zh) 轮胎硫化装置以及轮胎硫化装置的组装方法
BRPI0721631A2 (pt) aparelho para moldagem e vulcanizaÇço de pneus para rodas de veÍculos, e, processo para controlar um destacamento dos setores de molde dos pneus vulcanizados em um molde de vulcanizaÇço
JP4433966B2 (ja) 折り返し機構を備えたタイヤ成型装置
WO2016060560A1 (en) Method and drum for manufacturing a tyre, in particular a run-flat tyre
JPWO2010047161A1 (ja) ビード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6264416B1 (ja) 筒状部材の製造装置および方法
JP6033334B2 (ja) ビード成形装置および成形方法
JP2020075428A (ja) タイヤ加硫装置
JP2002079589A (ja) 未加硫タイヤの形状矯正並びに保持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5724722B2 (ja) グリーンタイヤの保持装置
JP6294462B2 (ja) ビードユニット組立て装置
JP7137458B2 (ja) シェーピングドラム用シールゴム及びシェーピングドラム
JP2006044036A (ja) タイヤ成型装置
JP4683372B2 (ja) タイヤ成形機
JPH02214620A (ja) 成型加硫用割金型
KR20110073775A (ko) 가류몰드의 블래더 고정구조
TH361A (th) การประกอบโครงยางรถยน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