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63891B - 接触元件 - Google Patents
接触元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663891B CN106663891B CN201580046488.4A CN201580046488A CN106663891B CN 106663891 B CN106663891 B CN 106663891B CN 201580046488 A CN201580046488 A CN 201580046488A CN 106663891 B CN106663891 B CN 10666389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tion
- latch elements
- contact element
- supporting member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1503987 Clematis vitalb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9771 cogn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145 finger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8 in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05 multipol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386 neutral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52 underexpressoi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8—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by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on the contact members; by locking means on resilient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3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by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on the contact members; by locking means on resilient contact members by stamped-out resilient tongue snapping behind shoulder in base or case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插进方向上插进插连接器的接触腔中的接触元件。所述接触元件具有沿着插进方向延伸的壳。所述接触元件还具有与所述壳相连的用于卡锁在插连接器的接触腔中的卡锁元件。卡锁元件具有自由伸出的端部区域,自由伸出的端部区域具有第一区段和与该第一区段相连的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逆着所述插进方向延伸或者所述第一区段逆着所述插进方向倾斜地向外从所述壳离开地指向。所述第二区段相对于所述第一区段向内弯曲。为了在力作用到卡锁元件上时提高所述卡锁元件的稳定性,在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承元件,该支承元件在力作用到所述卡锁元件上时将所述第二区段支承在所述第一区段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下述特征的接触元件:该接触元件具有:沿着所述插进方向延伸的壳,与所述壳相连的用于卡锁在所述插连接器的接触腔中的卡锁元件,其中,所述卡锁元件具有自由伸出的端部区域,其中,所述自由伸出的端部区域具有第一区段和与该第一区段相连的第二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区段逆着所述插进方向延伸或者逆着所述插进方向倾斜地向外从所述壳离开地指向,其中,所述第二区段相对于所述第一区段向内弯曲。
背景技术
在技术领域中,例如在汽车技术中,常常需要将电的线路彼此相连。例如,缆线必须彼此相连或者联接至电仪器。对此,常常使用插连接器,在其中,在插连接器壳中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接触腔。在接触腔中的每个接触腔中,布置有并且在其里面锁定有各一个与电的线路连接的接触元件。所述接触元件在此构造用于:与配合插连接器的相应构造的配合接触元件或衬套建立能够导电的连接部,只要所述插连接器与所述配合插连接器或所述衬套被插合。
在制造这样的插连接器时,把所述接触元件(在该接触元件处,从属的缆线压接(angecrimpt)在其后端处)移进单个的接触腔中。为了例如在对缆线牵拉时阻止所述接触元件从所述接触腔中滑出,所述接触元件在大多情况下形状配合地锁定在所述接触腔中。在所述接触元件的通常所使用的构造方案中,对此在所述接触元件的壳处设置了向外伸出的和向内能够偏转的卡锁元件或卡锁杆。这种卡锁元件逆着所述接触元件的插进方向倾斜地向外经过所述接触元件的壳伸入所述接触腔中。在将所述接触元件移进所述接触腔中时,所述卡锁元件首先向内弹性地变形,以便接下来在到达其目标位置时能够卡入在所述接触腔中的(卡锁腔的)空隙中,以便由此将所述接触元件锁定在所述接触腔中。
在所述DE 10 2009 054 705 A1中说明了一种传统的设有突出的卡锁元件的用于插连接的电的接触元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的认知是,尤其对于在机动车中的应用,对插连接器和在里面所装入的接触元件提出了高的机械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接触元件在所述插连接器的接触腔内的锁定应该尽可能稳定,以便在例如对压接在其处的缆线牵拉时避免接触元件的断开。 对此,一般地所述卡锁元件应该尽可能不易弯曲。在另一方面,为了将所述接触元件配备到所述接触腔中,所述卡锁元件应该尽可能轻易弹性地能够弹性压缩,并且然后在所述卡锁腔中再次能够返回到其初始位置中,以便能够简单和可靠地将所述接触元件锁定在接触腔中。
此外,为了防护所述接触元件和所述接触腔,在所述插连接器壳中通常布置有由弹性的材料形成的密封垫,经此通过该密封垫将所述接触元件在插进时插进所述接触腔中。如果需要把一个或多个接触元件从所述相应的接触腔中去除,例如是为了保养目的,或者因为在配备所述插连接器时将所述接触元件插入到了错误的接触腔中,则存在的危险是,倾斜地向外逆着所述插进方向伸出的卡锁元件或卡锁杆会损坏所述密封垫并且以这种方式限定了密封功能。为此,在所述卡锁元件的自由伸出的端部区域中能够设置第一区段以及第二区段,该第一区段逆着所述插进方向向外从所述壳中伸出,该第二区段相对于第一区段向内弯曲,从而避免了所述卡锁元件的棱边锋利地向外伸出的端部。
示出的是,在这样的接触元件中,在力作用到所述卡锁元件上(例如由于对被压接在所述接触元件处的缆线的牵拉)时,所述第二区段比较容易地在所述卡锁腔的壁处横向于插进方向向外能够滑走。由此,所述卡锁元件能够在其根部处(也即在其与所述壳的连接点处)经受比较高的机械的负载并且它能够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导致卡锁元件的破裂。尤其,在很高的或敞开的卡锁腔中,在损伤所述卡锁元件前,卡锁元件的第二区段的向外指向的滑走不能够通过例如所述卡锁腔的盖部而停止。
在这样的接触元件中,尤其在微型化的接触元件(在其中,在结构尺寸较小和材料厚度较小的情况下依然提出了高的机械方面的要求)中,第二区段的所述滑走过程还这样来易化:即所述第二区段自身越来越远地直向着第一区段(必要时甚至塑性地)弯曲,从而所述第二区段的滑面始终大约平行于卡锁腔壁进行定向。
因此存在的需求是,提供一种接触元件,在其中,通过卡锁元件的新型的结构设计,在力作用到该卡锁元件上时提高了卡锁元件或卡锁杆的稳定性,并且该接触元件阻碍所述第二区段或所述卡锁杆在所述卡锁腔内、尤其在高的或上部敞开的卡锁腔中的向外的滑走。
发明优势
这种需求能够通过按照根据本发明的主题来覆盖。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方式包括: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包围有角α,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如此地构造:使得在力作用到所述卡锁元件上时,尤其当逆着所述插进方向使得力作用到所述卡锁元件上时,所述角α能够最多减小5°;被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包围的角α位于在45°和75°之间的范围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一体式地与所述卡锁元件构造;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与所述第一区段相连并且从所述第一区段逆着所述插进方向直向着所述第二区段伸出,和/或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与所述第二区段相连并且从所述第二区段沿着所述插进方向直向着所述第一区段伸出;所述卡锁元件基本上扁平构造,其中,所述卡锁元件具有至少一个直向着所述壳向内弯曲的侧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侧壁在所述第一区段中具有至少一个空隙,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侧壁处,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尤其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间隙的区域中;所述第二区段具有从第一区段背离的自由的端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如此地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侧壁处:使得在尤其沿着插进方向使得力加载到卡锁元件上时,所述第二区段利用该第二区段的自由的端部支承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处;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构造为至少一个横向于插进方向侧向地从所述第二区段伸出的接板,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接板至少以区段的方式在插进方向的方向上弯曲,尤其以90°至135°弯曲;所述至少一个接板具有自由的接板端部,其中,在尤其沿着插进方向使得力加载到所述卡锁元件上时,所述自由的接板端部支承在所述第一区段的朝向所述壳的内侧处;所述卡锁元件具有带有沿着横向于插进方向的侧向方向的第一宽度的另外的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区段布置在所述另外的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区段直向着第二区段从第一宽度向着第二区段的第二宽度变小,其中,所述第二区段和所述接板沿着所述侧向方向具有总宽度,该总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宽度。
在下文,具体讨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接触元件的特征、具体情况和可能的优点。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建议了一种用于在插进方向上插进插连接器的接触腔中的接触元件,该接触元件在力作用到所述卡锁元件上时具有所述卡锁元件在所述卡锁腔中的滑走的经减小的风险并且同时在所述接触元件从所述接触腔中拔出时强烈减小了垫密封部或密封垫的损伤的风险。同时,一般在作用到所述接触元件上的力作用中,应该通过本发明避免所述卡锁元件的弯曲或卡锁元件的组成部分的弯曲,尤其是所述卡锁元件的或该卡锁元件的部分的(尤其塑性的)弯曲,或通过本发明应该使得组件的这样的(塑性的)弯曲过程或破裂在相对于现有技术经提高的力作用的情况中才出现。
这点这样来实现:即所述接触元件具有沿着所述插进方向延伸的壳。所述接触元件还具有与所述壳连接的、优选稳固相连的卡锁元件,以用于卡锁到所述插连接器的接触腔中。所述卡锁元件具有自由伸出的端部区域。在此,所述自由伸出的端部区域具有第一区段和与该第一区段相连的第二区段。尤其,所述第二区段直接连接至所述第一区段。所述第一区段逆着所述插进方向延伸,或者所述第一区段逆着所述插进方向倾斜地向外从所述壳离开地指向。所述第二区段相对于第一区段向内(例如向着所述接触元件的壳指向地)弯曲。根据本发明设置的是,在此设置的是,在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之间设置了至少一个支承元件,该支承元件在力作用到所述卡锁元件上时将所述第二区段支承在所述第一区段处。
相对于现有技术,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具有的优点是,在力作用到所述卡锁元件上时(例如由于对与所述接触元件相连的缆线逆着所述插进方向的牵拉),仅利用相对于传统的卡锁元件经提高的力花费使得所述第二区段较强烈地相对于第一区段能够弯曲。因为借助于在所述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之间的支承元件,所述第二区段能够支承在所述第一区段处。以这种方式,也有利地减小了所述卡锁元件的形变的风险,尤其过量的形变的风险。由此,能够再者减小所述卡锁元件的破裂的风险。在此,所述支承元件以两种方式起作用。
一方面,通过所述支承元件阻碍的是,在力作用到所述卡锁元件上时,在所述卡锁腔中向外摆动的卡锁元件尤其简单地沿着所述卡锁腔的腔壁能够滑动。
因为在不带有支承元件的情况中,尤其对于带有很薄的板厚度的微型化的接触元件,所述第二区段如此地弯曲:使得它始终大约平行于卡锁腔的腔壁进行定向。以这种方式,通过与所述腔壁的大的接触面易化了滑动过程。被在所述壁中的锁止所需的压力(压力=每个面的力),相对于卡锁元件的或不带有第二区段的卡锁元件的例如尖的端部得以减小,因为所述力分布到所述第二区段的面上。
对于带有支承元件的接触元件,所述第二区段根据本发明借助于所述支承元件支承在所述第一区段处。由此,在所述卡锁元件摆动时,所述第二区段能够不再基本上平行于卡锁腔的腔壁进行弯曲。由此,随着所述卡锁杆的摆动的增大,所述第二区段的持续减小的面与所述腔壁接触。相对于上文所说明的不带有支承元件的场景以及从中得到的弯曲的第二区段,由此在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中有利地提高了所述第二区段对所述腔壁的压力。所述第二区段能够以这种方式类似于脚扣而完全地埋入所述腔壁中,从而阻碍或者甚至阻止了所述卡锁元件的进一步的摆动。以这种方式,能够阻碍超过临界的摆动角,在该临界的摆动角中,所述卡锁元件例如能够在其根部处破裂。
作为第二效果,通过所述支承减小了作用到所述卡锁元件上的扭矩,办法是:减小作用到所述卡锁元件上的杠杆臂。因为所述卡锁元件倾斜地向外翘出,则在例如逆着所述插进方向牵拉时,扭矩(T)作用到所述卡锁元件上。这种扭矩(T)从拉力和垂直于拉力起作用的杠杆臂中按照方程:扭矩(T)=力(F)x杠杆臂(R)、也即T = F x R得到。所述杠杆臂在这里作为在所述卡锁元件的根部和卡锁元件在所述卡锁腔的腔壁处的作用点之间的横向于插进方向的路段来得出。对于能够弯曲的第二区段,基本上在第一区段的端部处、也即在向着第二区段的过渡区域中实现了向着卡锁元件中的力传导。如果不同地,所述第二区段借助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支承在第一区段处,则基本上在所述第二区段与所述腔壁的接触位置处并且通过所述支承元件实现了向着所述卡锁元件中的力输入。相对于带有能够弯曲的第二区段的场景,所述杠杆臂沿着弹开方向减小了差别路段ΔR。由从在第一和第二区段之间的过渡点一方面直向着所述第二区段与所述卡锁腔的腔壁的接触点的路段中或者说直向着所述支承元件在第一区段处的作用点的路段中,得到所述差别路段。由此,通过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减小了作用到所述卡锁元件上的扭矩。由此,相对于传统的卡锁元件,显著减小了例如在所述卡锁元件的根部处的卡锁元件的损伤的风险或所述卡锁元件的破裂的风险。
例如,以这种方式,力(该力导致所述卡锁元件的损伤)能够以至少30%比不带有支承元件的情况更高,优选地以至少60%更高。
同时,以有利的方式,在将所述接触元件从所述接触腔中移出时,获得了所述垫密封部或密封垫在损伤前的防护。
所述卡锁元件能够基本上逆着所述插进方向延伸并且倾斜地向外伸出超过所述壳。它能够优选地沿着横向于插进方向延伸的弹开方向弹性地可逆地向内能够偏转。所述卡锁元件能够在卡锁元件根部(该卡锁元件根部位于卡锁元件的背离于自由伸出的端部的端部处)处布置或紧固在所述壳处。
尤其在横向于插进方向的弹开方向上,所述自由伸出的端部区域能够与所述壳间隔地构造。优选地,所述自由伸出的端部区域例如在不带有力作用的静止位置中与所述壳间隔。
所述卡锁元件能够一体式与所述壳或与所述接触元件构造。所述卡锁元件和/或所述壳和/或所述接触元件在此能够制造为由薄板形成的冲压弯曲件。
所述第二区段能够通过弯曲过程由第一区段来制造。
所述第二区段有利地具有至少0.4mm的长度、优选地至少0.7mm或者至少1.0mm的长度,并且非常尤其优选的是至少2mm的长度。所述第二区段在此具有至多5mm、优选至多3mm并且非常尤其优选至多2.5mm的长度。尤其,所述第二区段的长度能够计为一个板的板厚度的至少2.5倍、优选所述板厚度的至少4倍,从该板中能够制造所述第二区段。所述板厚度能够例如在微触头的情况中计为0.05mm和0.4mm之间,优选0.1mm至0.3mm,并且非常尤其优选的是0.12mm至0.17mm。对于并非构造为微触头的触头,也能够设置大于0.4mm的板厚度。第一区段的端侧(该端侧通过冲压过程例如轻微地弯曲)在本申请的语境中不被视为第二区段。
在从第一区段到第二区段的过渡部处的弯曲半径能够优选地计为至多0.3mm、非常尤其优选的是至多0.1mm。
表达“横向于插进方向”在本申请的意义中能够理解为基本上正交于插进方向指向的方向。相应地,在表达“横向于弹开方向”下,能够理解为基本上正交于弹开方向指向的方向。由此,沿着所述插进方向的一个轴线、沿着所述弹开方向的一个轴线并且一个侧向轴线(其横向于插进方向和横向于弹开方向延伸)能够形成由三个彼此相应正交地设立的轴线形成的笛卡尔坐标系。
表达“向外”能够理解为从所述壳起的一个方向,该方向从所述壳横向于插进方向离开地指向,例如沿着平行于弹开方向的轴线。相应地,表达“向内”能够指代横向于插进方向直向着所述壳的方向。
将表达“倾斜地向外伸出的卡锁元件”(尤其在未被力加载的状态中)能够理解为所述卡锁元件以关于所述壳的延伸方向的锐角进行伸出。尤其,所述卡锁元件和所述插进方向能够包围大于1°和小于89°的角,优选在5°和55°之间的角,非常尤其优选的是在5°和40°之间的角。直角和平行于插进方向的延伸方向在本申请的语境中不会落在表达“倾斜”下。
由于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围住了角α,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如此地构造:使得在力作用、尤其逆着插进方向的力作用到卡锁元件上时,所述角α能够减小至多5°,则有利促成的是,所述第二区段尤其少量地弯曲,当所述卡锁元件由于力作用而沿着所述腔壁向外摆动时。由此,一方面尤其快速地,或者说在卡锁元件的摆动角较小时能够实现所述支承元件的上文所说明的效果(提高线压力和减小杠杆臂)。同时,能够从而保障所述第二区段相对于第一区段的某种灵活性。尤其有利地,能够由此避免所述第二区段相对于第一区段的塑性的形变,它然后例如只不过弹性地可逆地朝向所述支承元件弯曲并且然后得以支承。所述第二区段能够因而在降低所述力作用和卡锁元件向内的回弹时例如弹性可逆地再次关于所述第一区段回弹到其初始姿态中。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被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包围的角α位于在45°和75°之间的范围中。由此,有利地促成了所述卡锁元件的特别简单并且成本低廉的制造。此外,在在所述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之间的这样的角中,尤其快速地出现上文所说明的效果(杠杆臂的减小和脚扣效果)。同时,在此角范围中,布置在所述插连接器中的密封垫尤其有效地被保护免受损伤。
由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一体式与卡锁元件构造,则有利地促成所述接触元件的尤其简单的和在花费上有利的制造。尤其,对于微型化的接触元件,所述支承元件能够从而以其小的尺寸尤其可靠地、制造保险地和简单地制成。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与所述第一区段相连,尤其稳固相连,并且从所述第一区段逆着插进方向或基本上逆着所述插进方向直向着第二区段伸出。作为备选方案或者同时,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与所述第二区段相连,尤其稳固相连,并且从所述第二区段沿着插进方向或基本上沿着所述插进方向直向着第一区段伸出。
由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沿着所述插进方向或逆着所述插进方向延伸,则促成了尤其高效的支承。因为由此至少在力作用开始时,基本上平行于例如通过在所述接触元件的缆线处的牵拉所促成的对所述卡锁元件的力作用,实现了从所述第二区段到所述第一区段上的力传导。同时,尤其有利地减小了杠杆臂。在此,所述支承元件的延伸方向能够例如在未受损的静止状态中、例如直接在所述接触元件的制造过程后或者在被插进的状态中不带有力作用地进行确定。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卡锁元件基本上扁平构造。在此,所述卡锁元件具有至少一个直向着所述壳向内弯曲的侧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侧壁在第一区段中具有至少一个空隙。在此,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侧壁处。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在此尤其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空隙的区域中。
在此,表达“扁平”能够理解为卡锁元件的这样的造型:其除了所述至少一个侧壁和所述第二区段以外基本上沿着平整的面延伸。通过所述至少一个侧壁(该侧壁给所述卡锁元件在横向于纵轴线的剖面中赋予了这样的轮廓特征:该轮廓特征能够对应于经扭转的和/或经镜像的字母“L”或者立在头上的字母“U”),所述卡锁元件能够有利地具有相对于塑性形变的经提高的稳定性。所述至少一个侧壁能够利用其端侧朝向所述接触元件的壳。
由于所述至少一个侧壁对于第一区段例如在向着第二区段的过渡部的直接前方具有至少一个空隙,则所述卡锁元件能够尤其简单地和制造保险地制成,而它在制造过程中不导致所述第二区段、第一区段或侧壁的由于侧壁、第一区段和/或第二区段基于制造公差进行的重叠而造成的不被希望的弯曲。由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侧壁处,则有利促成的是,从第二区段到第一区段中的力传导导致尤其强烈经减小的杠杆臂。同时,通过将力传导到所述侧壁中,由于所述至少一个侧壁的高的面惯性矩而能够促成在所述卡锁元件中的尤其好的力分布。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区段具有从第一区段背离的自由的端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如此地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侧壁处:使得在力加载到所述卡锁元件上时,尤其在沿着所述插进方向的力加载中,所述第二区段利用其自由的端部支承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处。由此有利促成的是,在所述卡锁杆的摆动运动中尤其强烈地减小所述杠杆臂,尤其当第二区段的所述自由的端部例如尤其较大程度地向内向着壳伸出时。有利地,由此接触元件的尤其简单的制造也是可行的。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设置的是,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构造为至少一个横向于插进方向侧向地从所述第二区段伸出的接板。在此,所述至少一个接板至少以区段的方式在插进方向的方向上弯曲,尤其以90°至135°弯曲。由此,有利地促成了所述接触元件、所述卡锁元件和所述支承元件的特别简单的制造。因为通过所述接板的弯曲,所述接板能够在所述第一区段下靠置并且由第一区段最大程度地重叠。由此,制造公差在所述接板的弯曲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地在不带有对所述支承元件的支承效果的较大作用的情况中进行保持,因为所述接板与所述第一区段的重叠和由此所述支承效果几乎始终被给定。同时,以简单的方式和方法能够从而促成尤其有效的支承。例如,通过所述经弯曲的接板,也能够促成弹性的支承,该支承在所述力作用结束后实现将所述第二区段弹性地往回运动到其初始位置中。有利地,所述接板能够通过所述弯曲过程平面地靠置在所述第一区段处并且从而尤其有效地促成平面的支承效果。
由于所述至少一个接板具有自由的接板端部,其中,在尤其沿着插进方向使得力加载到所述卡锁元件上时,所述自由的接板端部支承在所述第一区段的朝向所述壳的内侧处,则有利地促成的是,从所述第二区段到所述第一区段上的力传递能够经过较大的面来进行。由此,一方面,单个的点的面负荷结果尤其小,另一方面,制造公差在所述支承元件、也即接板的弯曲过程中不会或者仅不显著地损害所述支承效果,因为所述第一区段的内侧表现为比较大的面。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设置的是,所述卡锁元件具有带有沿着横向于插进方向的侧向方向的第一宽度w1的另外的区段。在此,第一区段布置在所述另外的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之间。在此,所述第一区段直向着第二区段从第一宽度w1向着第二区段的第二宽度w2变小。在此,所述第二区段和所述接板沿着所述侧向方向具有总宽度w3,该总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宽度w1。由此,有利促成的是,沿着所述插进方向观察,所述接板和所述第二区段不会侧向地伸出超过所述卡锁元件。由此,能够有利地在所述接触元件的插进或拔出时避免例如所述密封垫的损伤。同时,由此有利促成的是,作为支承元件起作用的接板尤其有效地能够将力作用导入所述第一区段中、例如导入第一区段的中部。由此,例如在一个侧部处预防所述第二区段的部分的弯曲。
所述第一宽度w1能够例如计为至少0.3mm,优选地至少0.4mm并且非常尤其优选的是至少0.8mm。所述第二宽度w2能够例如计为第一宽度w1的至多75%、优选第一宽度的至多50%并且非常尤其优选的是第一宽度w1的至多30%。
附图说明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从示例性的却不被设计为限制所述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下述的说明中,在参考所附的附图的情况下可见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
图示:
图1是插连接器的分解视图;
图2a是在不带有对卡锁元件的力作用时的接触腔中的按照现有技术的接触元件的透视图;
图2b是在对所述接触元件的力作用中的图2a中的接触元件;
图3a是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的示意的横截面;
图3b是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的作用原理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的卡锁元件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5a是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5b是从下方的图5a中的接触元件的卡锁元件的透视图;
图5c是在对卡锁元件的力作用时的图5a中的接触元件的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的横截面。
所有的附图只不过是按照本发明的装置的或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其组成部分的示意图。尤其,在附图中未比例恰当地反映间距以及大小关系。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应的元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示出了插连接器100,该插连接器能够是相对于一个配合插连接器的插连接部的一部分。能够例如采用所述插连接器100,以用于机械地和电地彼此连接多个缆线或者将缆线束与在机动车中的控制器连接。
所述插连接器100具有经过卡锁片150能够机械地彼此相连的壳体上部件130和壳体下部件140。在所述壳体上部件130和所述壳体下部件140之间布置有由弹性的材料形成的带有贯通口的垫密封部180。不仅在所述壳体上部件130中而且在所述壳体下部件140中设置了接触腔160、170,通过该接触腔经此使得缆线和紧固在该处的接触元件(在图1中未示出)接入所述插头100中并且能够在此插头中卡锁地紧固。
图2a示出按照现有技术的接触元件200。
所述接触元件200具有沿着插进方向280延伸的壳210。所述接触元件200能够作为冲压弯曲件一体式地由薄的、例如金属的板片制成并且优选地能够导电。所述接触元件200还具有与所述壳210相连的卡锁元件240,该卡锁元件基本上逆着所述插进方向280延伸并且从所述壳210倾斜地向外伸出。所述卡锁元件240在卡锁元件根部230处固设在所述壳210处。所述卡锁元件根部230能够在此是这样的优秀的点:在该点处,实现了从所述壳210向着所述卡锁元件240的过渡。但是它也能够是仅一个虚拟的点,围绕该点例如能够实现所述卡锁元件240的转动或摆动。卡锁元件240沿着横向于插进方向280延伸的弹开方向284弹性地可逆地向内能够偏转。横向于插进方向280和横向于弹开方向284延伸着侧向方向286。所述接触元件200分为前部的接触区段212,在该接触区段中布置有所述卡锁元件240。中间区段214连接至所述接触区段212,压接区段216又在接触元件200的后部的部分中连接至该中间区段。在所述压接区段216中,在这里未示出的电的缆线能够与接触元件200导电地连接。
所述卡锁元件240具有自由伸出的端部区域244。所述自由伸出的端部区域244与所述壳210间隔并且具有第一区段260以及与所述第一区段260相连的第二区段270。所述第一区段260在所展示的实施例中(也即不带有外部的力作用)倾斜地向外从所述壳离开地延伸。所述第二区段270具有自由的端部274并且相对于第一区段260向内弯曲,也即所述第二区段利用其端侧或利用其自由的端部274基本上朝向所述壳210。所述第一区段260和所述第二区段270这两者构造为基本上平整的面并且在其之间包围了角α。所述第二区段能够在此例如具有在0.5mm和2.5mm之间的范围中的长度。
所述卡锁元件240还具有另外的区段250,其中,所述另外的区段250布置在所述卡锁元件根部230和所述第一区段260之间。所述卡锁元件240沿着其延伸方向280基本上构造为平整的面,其中,所述卡锁元件240在其(关于侧向方向286的)外侧处分别具有向内弯曲的侧壁242。
所述接触元件200被移进在所述插连接器100的壳体下部件140中的接触腔170中。接触腔170被接触腔壁172限定。在所述接触腔170的前端处设置有接触口171,通过该接触口能够将例如以插销或接触刀为形式的配合接触元件接入所述接触元件200的接触区段212中。在所述接触区段212中能够在所述壳210的内部布置有至少一个例如弹性的接触层(在这里未示出),所述配合接触元件与该接触层电接触和机械接触。在接触腔170的在图中的上部的部分处,在接触腔壁172中设置了敞开的卡锁腔173。在插进所述接触元件200时,在该插进过程期间向内弹动的卡锁元件240能够向外弹动到所述卡锁腔173中。在逆着所述插进方向280在所述接触元件200处的牵拉中,所述卡锁元件能够从而支承在卡锁腔173的构造为一种类型的侧凹的卡锁止挡部175处并且从而阻碍所述接触元件200从所述接触腔170中的不被期望的松开。通过所述接触口171,也能够例如接入解锁工具,以用于松开所述卡锁元件240。
在图2b中展示了这样的情况:在该情况中,在图2a中所示的接触元件例如通过在缆线处的牵拉而逆着所述插进方向280利用力来加载。如果此力超过了某种最小强度,则所述卡锁元件240能够围绕所述卡锁元件根部230向外摆动。在此,所述卡锁元件240的自由的端部区域244沿着所述卡锁止挡部175在所述卡锁腔173中越来越向上滑动。尤其,在此,在带有小的板厚度的微型化的接触元件中,所述第二区段270能够相对于第一区段260越来越直向着所述第一区段260弯曲。换而言之,在第一区段260和第二区段270之间的角越来越强地(以Δα)减小。这点在图中通过角α-Δα来展示。在此,Δα能够计为多于10°,多于15°或者甚至多于25°。所述第二区段270能够由此也塑性地相对于第一区段260形变或弯曲。
通过所述卡锁元件240向上的滑动,在多个方面中减小了所述卡锁元件240的保持作用。
随着卡锁元件240相对于壳210的延伸方向的摆动角的增大,一方面在摆动方向上作用到所述卡锁元件240上的扭矩增大,因为在卡锁元件240在所述卡锁止挡部175处的作用点(该作用点设置在所述第一区段260的端部262处)和卡锁元件根部230之间的杠杆臂会越来越大。在力相同时,通过这样经提高的扭矩,所述卡锁元件根部230经受越来越大的机械的负载。
此外,所述卡锁元件240在所述卡锁止挡部175处的滑动过程通过始终近似地平行于卡锁止挡部175定向的第二区段270得到了进一步的支持。因为从卡锁止挡部175施加到所述卡锁元件240上的力在机械的接触面上分布到较大的面上、也即分布到所述第二区段270的面上。由此,失去了在卡锁元件240和卡锁止挡部175之间的点状的或线状的压力。因此,所述卡锁元件240难以能够进入与例如以脚扣为形式的所述卡锁止挡部175的传力配合的或形状配合的连接中,以便从而阻碍进一步的向上滑动。
在力作用时,以这种方式能够将所述卡锁元件240在由增大的扭矩和减小的面压力形成的自身强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向上弯曲。这点能够最后导致在所述卡锁元件根部230处的塑性的形变,于是在力被降低时的向内的回弹不再可能。在力不被降低时,甚至能够导致在所述卡锁元件根部230处的所述卡锁元件240的破裂。尤其相关的是在敞开的卡锁腔173中或者在卡锁腔173(该卡锁腔具有很高的或长的腔壁172或卡锁止挡部175,所述卡锁元件240能够在其处不被阻碍地向上滑动)中的这样的特性。
在图3a中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200。不同于按照图2a和2b中的现有技术的接触元件,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200在所述第一区段260和所述第二区段270之间具有支承元件300,利用该支承元件在力作用时能够使得所述第二区段270支承在所述第一区段260处。所述杠杆臂在图3a的未被力加载的状态中以R0来指代。它沿着弹开方向284在第一区段260的端部262和卡锁元件根部230之间延伸。所述第一区段260和所述第二区段270包围了角α,其中,α位于在30°和80°之间、优选在45°和75°之间的范围中。
在图3b中示意展示的是,传统的接触元件200a和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200b在力作用下是如何表现出特性的。在未被力加载的状态中,所述传统的和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200a、200b以相同方式卡锁在所述卡锁腔173中。在所述第一区段260和所述第二区段270之间分别包围了角α。
在沿着箭头282(也即逆着引入方向280)力作用到接触元件200上时,所述传统的卡锁元件240在所述卡锁止挡部175处向上运动或滑动,其中,所述第二区段270弯曲。被所述第一区段260和第二区段270包围的角从α改变到α-Δα。相应地,所述力作用到第一区段260的端部262处,并且所述杠杆臂相对于没有力的状态从R0增大到R1。
在相同的力加载到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200b上时,同样在这里,所述卡锁元件240沿着所述卡锁止挡部175向上滑动。但是,由于支承元件300,在第一区段260和第二区段270之间包围的角α保持基本上恒定。
如果在第一区段260和支承元件300之间或在第二区段270和支承元件300之间以制造为条件存在小的缝隙,则所述角能够以必要时高达例如5°进行减小(也即至多减小5°)。以这种方式,所述力近似点状或线状地作用到所述第二区段270的自由的端部274处。
由此,产生了更高的局部的压力,从而所述卡锁元件240利用所述第二区段270的自由的端部274能够在所述卡锁止挡部175中缩紧。同时,利用相对于传统的情况经减小的所述杠杆臂的长度实现了所述力传导到卡锁元件240中。因为所述力传导不再在所述第一区段的端部262处进行,而是在所述支承元件300的高度上或在所述第二区段270的自由的端部274的高度上进行。所述杠杆臂的长度在所示的示例中计为R1-ΔR。
这点减小了在力(F)相同时作用到所述卡锁元件240或卡锁元件根部230上的扭矩(T),也即减小了ΔT= F x ΔR。
所述传统的接触元件200a由此在力作用相同时(例如由于在所述缆线处的牵拉)相比于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200b明显更大程度地从所述接触腔170中抽出。这点通过所述卡锁元件根部230的位置来展示。
以这种方式,预防所述卡锁元件240的进一步的或过量地进一步的摆动。在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200b中,相对于传统的接触元件200a显著更大的力(例如由于在所述接触元件200的缆线处的牵拉)是必要的,以便在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200b中使得所述卡锁元件240如此地在所述卡锁腔173中向上滑动:即它超过这样的摆动角,在该摆动角中,出现了卡锁元件240的损伤或失效(例如以塑性形变为形式)或者甚至出现了所述卡锁元件240例如在其卡锁元件根部230处的破裂。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200b中,此力以至少30%高于、非常尤其优选的是以至少60%高于在传统的接触元件200a的情况中。在传统的接触元件200a中的拔出力(在该拔出力中,出现所述卡锁元件240的失效)能够例如计为至少15N、优选至少25N、非常尤其优选的是至少40N。
在图4中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200的实施例。在这里,所述卡锁元件240基本上扁平构造。所述卡锁元件240在插进方向280上在其外侧处(关于所述侧向轴线286)具有向内弯曲的侧壁242。
换而言之,所述侧壁利用其端侧朝向所述壳210。在横向于插进方向280的横截面中,所述卡锁元件240由此具有以翻转的字母”U”为形式的轮廓特征。也能够给定这样的实施例:在其中,设置了仅一个侧壁242。所示的卡锁元件240沿着所述插进方向280优选地除了经弯曲的第二区段270以外没有构造有明显的弯曲部。尤其,所述第一区段260和所述第二区段270扁平地或平整地构造。它们在横截面中基本上具有直线的形状。
所述侧壁242也在第一区段260中延伸。但是在这里,它们具有间隙243,该间隙朝向所述第二区段270。所示的实施例具有两个支承元件300,该支承元件布置在第一区段260中并且与所述第一区段260稳固相连。所述两个支承元件300在所述侧壁242的朝向所述壳210的端部处在第一区段260中逆着所述插进方向280从所述侧壁242直向着所述第二区段270伸出。在此,它们手指状地构造。在插进方向280上观察,所述两个支承元件300由第二区段270沿着所述侧向方向286完全地重叠。由此,它们实现的是,所述第二区段270在力作用到所述第二区段270上时在插进方向280上能够支承在所述两个支承元件300上和由此所述第一区段260处。由此,阻碍了第二区段270相对于第一区段260的弯曲,该弯曲能够导致在所述两个区段260、270之间所包围的角α以多于5°进行的减小。此外,通过这种重叠,在拔出所述接触元件200时,通过逆着所述插进方向280伸出的支承元件300阻碍了密封垫180的损伤。以制造为条件,在所述第二区段270和支承元件300的自由的端部302之间能够存在小的缝隙。在力加载到所述第二区段270上时,闭合了这种缝隙。但是,不强制地设置这样的缝隙。所述支承元件300也能够直接在制造后与所述第二区段270处于直接的机械接触中。带有支承所述第二区段270的外端部的两个支承元件300的实施方案促成了尤其好的支承效果。例如,由此阻碍了第二区段270的单侧的翻下。同样,作用到所述第二区段270上的力在此结构设计中尤其均匀地分布到较大的面上,从而能够避免通过在所述取样点处的高的点状的负荷进行的第二区段的损伤。导致损伤的拔出力能够利用所述两个支承元件300相对于不带有支承元件300的结构设计而以至少30%进行提高,分别按照构造方案甚至以至少60%进行提高。
在图5a中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200的另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只不过设置了带有自由的端部302的唯一的支承元件300。正如在图4的实施例中那样,支承元件300构造在卡锁元件240的侧壁242之一的延长部中。同样在这里,在所述侧壁242中在所述第一区段260的区域中分别设置了间隙243。
不同于图4的实施例,在支承元件300的区域中,所述侧壁242还稍微更强地直向着所述壳210向下牵拉。由此,在所述卡锁元件240摆动时,第二区段270的所述自由的端部274能够把作用到所述第二区段270上的力在所述卡锁元件240的尤其深地设置的点处进行导入。由此,有利地尤其强烈地减小了所述杠杆臂的长度。同时,通过向下较深牵拉的侧壁242,提高了卡锁元件240的稳定性,因为以这种方式所述面惯性矩尤其大。为了能够使得所述卡锁元件240在插进所述接触腔170中时足够程度地向内弹动,在所述壳210中设置了对置于所述侧壁242的壳壁,该壳壁带有对应于所述侧壁242的形状的间隙。由此,在向内弹动时,所述卡锁元件240的侧壁242不会或不会过早地抵靠至所述壳210。
所述支承元件300在其指向所述第二区段270的自由的端部274处圆润地构造。这点一方面阻碍了对所述第二区段270的朝向所述支承元件300的侧部的过分点状的力作用,额外地,由此也能够避免密封垫180的损伤。导致损伤的拔出力能够利用所述支承元件300相对于不带有支承元件300的结构设计而以至少30%进行提高,分别按照构造方案甚至以至少60%进行提高。
换而言之示意地观察,所述卡锁元件240的自由伸出的端部区域244具有进行抓拿的左手的形状,其中,大拇指对应于支承元件300,两个最后的指节对应于第二区段270,并且其中,手背和连接至该手背的第一指节对应于第一区段260。当然,也能够考虑这样的实施方式:在其中,所述卡锁元件240的自由伸出的端部区域244具有进行抓拿的右手的形状。所述侧壁242的经强化的区域或向下牵拉的侧壁242在第一区段260中在此示意的图像中对应于拇指的根部。
在图5b中从下方展示了图5a中的卡锁元件240的视图。可见:所述支承元件300(其以侧壁242为出发点逆着所述插进方向280直向着第二区段270伸延)轻微地沿着所述侧向轴线286直向着所述第二区段270的中部弯曲。以这种方式有利促成的是,在力作用到所述第二区段270上时,此第二区段270不能够在例如这样的外侧处(关于所述侧向方向286)相对于第一区段260弯曲:没有支承元件300布置在该外侧处。此外,由此有利地在拔出所述接触元件200时通过侧向伸出的支承元件300保险地阻碍了密封垫180的损伤。
图5c示出了在这样的状态中的图5a和5b的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200:在该状态中,沿着箭头282的方向、也即逆着所述插进方向280在所述接触元件200处牵拉。由此,在所述插进方向280的方向上,力从所述卡锁止挡部175直向着所述卡锁元件240作用。较好可见的是,通过所述支承元件300如何阻碍了所述第二区段270相对于第一区段260弯曲。以这种方式,一方面将所述杠杆臂的长度从R1显著减小到R1-ΔR。所述力被导入经加强地实施的或较大程度地向下导引的侧壁(“拇指根部”)中,该侧壁由于这种加强而尤其稳定。由于所述第二区段270不相对于第一区段260弯曲,则所述力也线状地或甚至点状地导入所述第二区段270的所述自由的端部274中(也即在这样的位置处导入:在该处,所述支承元件300支承所述第二区段270)。由此,所述自由的端部274能够较好地缩紧到所述卡锁止挡部175的材料中,从而随着增大的点状的负荷,越来越强地阻碍了卡锁元件240在所述卡锁腔173内的向上的进一步的运动。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200的另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支承元件300构造为沿着侧向方向286侧向地从所述第二区段270伸出的接板290,也即例如薄的、长形构造的一块板。所述接板290在此自身在其沿着侧向轴线286的延伸的较短一段后在所述插进方向280的方向上以大约90°至135°进行弯曲。所述接板290具有从所述第二区段270背离的自由的接板端部294。这种接板端部294弯曲到所述第一区段260下并且能够在第二区段270的力加载的情况中将所述第二区段270支承在所述第一区段260处。在此,所述第二区段270经过所述接板290和所述自由的接板端部294支承在所述第一区段260的朝向所述壳210的内侧264处。
为了在插进所述接触元件200时,通过所述第二区段的或者所述接板290的侧向伸出的部分阻碍例如密封垫180的损伤,则所述卡锁元件240从在第一区段260中的第一宽度w1向着所述第二区段270的第二宽度w2进行变小。换而言之,沿着所述侧向轴线286观察,所述第二区段270在其向着第一区段260的过渡区域中窄于例如在另外的区域250中的卡锁元件240,也就是说,所述第二宽度w2小于所述第一宽度w1。从所述第二区段270伸出的接板290如此地在所述插进方向280的方向上弯曲:使得总宽度w3(该总宽度从第二区段270的第二宽度w2中和从所述接板290的未被弯曲的区段的沿着所述侧向轴线286的宽度中得到)小于或至多等于所述第一宽度w1。导致损伤的拔出力能够利用所述接板状的支承元件300相对于不带有支承元件300的结构设计而以至少30%进行提高,分别按照构造方案甚至以至少60%进行提高。
所示的实施方式尤其简单地能够制造,并且在力加载到所述第二区段270上时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和方法实现了弹动作用。由此,例如在在所述接触元件200的缆线处的只不过短的牵拉时,所述第二区段270能够经过所述接板290弹动地向着所述第一区段260的内侧264进行挤压。在力作用降低时,第二区段270到其原始姿态中的相对于所述第一区段260的回调,通过所述接板290的弹簧状的弯曲部而被有利地一同支持。换而言之,对于所述第二区段270的回调,不必仅动用所述第二区段270在其相对于所述第一区段260的弯曲位置处的固有的弹性,其实,这种回调通过弹簧状弯曲的接板290被额外地一同支持。
在图7中在示意的形式中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接板290并非布置在在第二区段270的侧向。其实,所述接板290通过所述第二区段270的自由的端部274的弯曲来形成。在侧视图中,所述卡锁元件240的自由的端部区域244由此具有三角形的形状,例如以希腊字母德尔塔(“Δ”)的形状。在该实施方式中,沿着所述侧向轴线286观察,所述第二区段270和所述接板290能够具有与第一区段260或与所述另外的区段250相同的宽度。导致损伤的拔出力能够利用以所述接板290的在下部弯曲的自由的端部274为形式的所述支承元件300相对于不带有支承元件300的结构设计而以至少30%进行提高,分别按照构造方案甚至以至少60%进行提高。
所建议的接触元件200能够一般用于所有的触头、对接触头或插连接器装置,例如用于衬套触头、尤其用于多极的衬套触头(例如对于每个插连接器存在多于50或者甚至多于120个接触腔)、用于直接插连接器或者刀条触头。所建议的接触元件200尤其好地适用于微型化的衬套触头,该衬套触头具有在卡锁元件240的区域中的例如0.1mm至0.3mm的板厚度。
Claims (13)
1.一种用于在插进方向上插进插连接器的接触腔中的接触元件,该接触元件具有:
-沿着所述插进方向(280)延伸的壳(210),
-与所述壳(210)相连的用于卡锁在所述插连接器(100)的接触腔(160、170)中的卡锁元件(240),
其中,所述卡锁元件(240)具有自由伸出的端部区域(244),其中,所述自由伸出的端部区域(244)具有第一区段(260)和与该第一区段(260)相连的第二区段(270),其中,所述第一区段(260)逆着所述插进方向(280)延伸或者逆着所述插进方向(280)倾斜地向外从所述壳(210)离开地指向,其中,所述第二区段(270)相对于所述第一区段(260)向内弯曲,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区段(260)和所述第二区段(270)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承元件(300),该支承元件在力作用到所述卡锁元件(240)上时将所述第二区段(270)支承在所述第一区段(260)处,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300)与所述第一区段(260)相连并且从所述第一区段(260)逆着所述插进方向(280)直向着所述第二区段(270)伸出,或者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300)与所述第二区段(270)相连并且从所述第二区段(270)沿着所述插进方向(280)直向着所述第一区段(260)伸出。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区段(260)和所述第二区段(270)包围有角α,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300)如此地构造:使得在力作用到所述卡锁元件(240)上时,所述角α能够最多减小5°。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触元件,其特征在于,
被第一区段(260)和第二区段(270)包围的角α位于在45°和75°之间的范围中。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300)一体式地与所述卡锁元件(240)构造。
5.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锁元件(240)基本上扁平构造,其中,所述卡锁元件(240)具有至少一个直向着所述壳(210)向内弯曲的侧壁(242),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侧壁(242)在所述第一区段中具有至少一个间隙(243),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300)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侧壁(242)处,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300)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间隙(243)的区域中。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区段(270)具有从第一区段(260)背离的自由的端部(274),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300)如此地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侧壁(242)处:使得在使得力加载到卡锁元件(240)上时,所述第二区段(270)利用该第二区段的自由的端部(274)支承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300)处。
7.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触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300)构造为至少一个横向于插进方向(280)侧向地从所述第二区段(270)伸出的接板(29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接板(290)至少以区段的方式在插进方向(280)的方向上弯曲。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触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接板(290)具有自由的接板端部(294),
其中,在使得力加载到所述卡锁元件(240)上时,所述自由的接板端部(294)支承在所述第一区段(260)的朝向所述壳(210)的内侧(264)处。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锁元件(240)具有带有沿着横向于插进方向(280)的侧向方向(286)的第一宽度(w1)的另外的区段(250),其中,所述第一区段(260)布置在所述另外的区段(250)和所述第二区段(270)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区段(260)直向着第二区段(270)从第一宽度(w1)向着第二区段(270)的第二宽度(w2)变小,其中,所述第二区段(270)和所述接板(290)沿着所述侧向方向(286)具有总宽度(w3),该总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宽度(w1)。
10.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300)如此地构造:使得当逆着所述插进方向(280)使得力作用到所述卡锁元件(240)上时,所述角α能够最多减小5°。
11.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300)如此地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侧壁(242)处:使得在沿着插进方向(280)使得力加载到卡锁元件(240)上时,所述第二区段(270)利用该第二区段的自由的端部(274)支承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元件(300)处。
12.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触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接板(290)至少以区段的方式在插进方向(280)的方向上以90°至135°弯曲。
13.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沿着插进方向(280)使得力加载到所述卡锁元件(240)上时,所述自由的接板端部(294)支承在所述第一区段(260)的朝向所述壳(210)的内侧(264)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4216864.3A DE102014216864B4 (de) | 2014-08-25 | 2014-08-25 | Kontaktelement |
DE102014216864.3 | 2014-08-25 | ||
PCT/EP2015/067625 WO2016030129A1 (de) | 2014-08-25 | 2015-07-31 | Kontaktelement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63891A CN106663891A (zh) | 2017-05-10 |
CN106663891B true CN106663891B (zh) | 2019-04-30 |
Family
ID=53762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46488.4A Active CN106663891B (zh) | 2014-08-25 | 2015-07-31 | 接触元件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859644B2 (zh) |
EP (1) | EP3186858B1 (zh) |
CN (1) | CN106663891B (zh) |
DE (1) | DE102014216864B4 (zh) |
WO (1) | WO201603012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5221937B4 (de) | 2015-11-09 | 2020-10-08 | Robert Bosch Gmbh | Rastelement eines Kontaktes mit nasenförmigem Vorsprung |
DE102016104828A1 (de) * | 2016-03-16 | 2017-09-21 |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 Elektrische Kontaktvorrichtung, elektrische Kontakteinrichtung sowie elektrischer Verbinder |
DE102016204735B4 (de) * | 2016-03-22 | 2017-11-16 | Robert Bosch Gmbh | Verfahren zum Entriegeln eines Kontakts mit länglichem Gehäuse und länglicher Primärlanze sowie Kontakt für Steckverbinder mit zur Demontage plastisch verformbarer Primärlanze |
DE102017220015A1 (de) | 2017-11-10 | 2019-05-16 | Robert Bosch Gmbh | Kontaktelement |
US11831118B2 (en) | 2019-08-29 | 2023-11-28 | J.S.T.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male terminal |
US11626671B2 (en) * | 2019-08-29 | 2023-04-11 | J.S.T.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male terminal |
DE102021100806A1 (de) * | 2021-01-15 | 2022-07-21 |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 Kontakt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 Kontakteinrichtung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65026A (en) * | 1997-03-25 | 2000-12-26 | Yazaki Corporation | Terminal |
EP1289071A2 (en) * | 2001-08-30 | 2003-03-05 |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 Contact with an improved locking element |
TW201340479A (zh) * | 2011-12-20 | 2013-10-01 | Bosch Gmbh Robert | 具有插頭殼體用之卡合突件的電接點元件(一) |
CN103703633A (zh) * | 2011-08-03 | 2014-04-02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用于插接件壳体的具有锁枪的电接触元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200669A (ja) * | 1986-02-27 | 1987-09-04 | アンプ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 コネクタ |
DE8811020U1 (de) * | 1988-08-31 | 1988-10-20 | Grote & Hartmann Gmbh & Co Kg, 5600 Wuppertal | Federarmkontakt mit Außenüberfeder |
DE9106775U1 (de) * | 1991-06-03 | 1991-07-18 | Amp Inc., Harrisburg, Pa. | Elektrischer Steckkontakt |
DE9211819U1 (de) * | 1992-07-07 | 1993-11-04 | Grote & Hartmann | Elektrisches Kontaktelement |
US5362260A (en) * | 1993-08-03 | 1994-11-08 | Molex Incorporated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terminal latching system |
GB9406934D0 (en) * | 1994-04-07 | 1994-06-01 | Amp Gmbh | Electrial terminal back-up spring with anti-chattering support members |
US5489223A (en) * | 1994-10-17 | 1996-02-06 | Molex Incorporated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locking means |
US5997363A (en) * | 1996-12-18 | 1999-12-07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Single piece electrical terminal for sealed connectors |
DE29719153U1 (de) * | 1997-10-28 | 1999-03-04 | Grote & Hartmann Gmbh & Co Kg, 42369 Wuppertal | Miniaturisiertes Steckkontaktelement |
US6066007A (en) * | 1999-06-01 | 2000-05-23 | Cvilux Corporation | Terminal that can be positively secured in position and permits good electric conduction |
JP2001057265A (ja) * | 1999-08-18 | 2001-02-27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端子金具 |
JP2002305054A (ja) * | 2001-04-04 | 2002-10-18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端子金具 |
JP2004362973A (ja) * | 2003-06-05 | 2004-12-24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端子金具 |
EP1981125B1 (en) * | 2007-04-12 | 2011-06-08 | MTA S.p.A.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vibration damping means |
DE102009054705A1 (de) | 2009-12-15 | 2011-06-16 | Robert Bosch Gmbh | Elektrischer Kontakt für Steckverbindungen |
DE202010009329U1 (de) * | 2010-06-21 | 2010-10-21 | Fritz Stepper Gmbh & Co. Kg | Elektrischer Buchsenkontakt |
DE102012206258A1 (de) * | 2012-04-17 | 2013-10-17 | Robert Bosch Gmbh | Steckverbindungskontakt mit nach außen überstehender Primärlanze |
-
2014
- 2014-08-25 DE DE102014216864.3A patent/DE102014216864B4/de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7-31 US US15/504,169 patent/US9859644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7-31 WO PCT/EP2015/067625 patent/WO2016030129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7-31 CN CN201580046488.4A patent/CN106663891B/zh active Active
- 2015-07-31 EP EP15744585.9A patent/EP3186858B1/de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65026A (en) * | 1997-03-25 | 2000-12-26 | Yazaki Corporation | Terminal |
EP1289071A2 (en) * | 2001-08-30 | 2003-03-05 |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 Contact with an improved locking element |
CN103703633A (zh) * | 2011-08-03 | 2014-04-02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用于插接件壳体的具有锁枪的电接触元件 |
TW201340479A (zh) * | 2011-12-20 | 2013-10-01 | Bosch Gmbh Robert | 具有插頭殼體用之卡合突件的電接點元件(一)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63891A (zh) | 2017-05-10 |
US20170271803A1 (en) | 2017-09-21 |
EP3186858B1 (de) | 2020-07-22 |
DE102014216864B4 (de) | 2017-05-11 |
WO2016030129A1 (de) | 2016-03-03 |
EP3186858A1 (de) | 2017-07-05 |
DE102014216864A1 (de) | 2016-02-25 |
US9859644B2 (en) | 2018-0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663891B (zh) | 接触元件 | |
JP4920745B2 (ja) | コネクタ端子及び該コネクタ端子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 |
JP5936245B2 (ja) | レセプタクルコンタクト | |
KR101274793B1 (ko) | 커넥터 | |
CN105977693A (zh) | 用于容置模块式接触嵌件的托架 | |
US20150222038A1 (en) | Low insertion force terminal | |
CN104979694B (zh) | 插头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159356B (zh) | 电线保持器和电线保持方法 | |
CN110125979A (zh) | 线条体固定装置 | |
CN102969608B (zh) | 具备杆的连接器和电线罩 | |
CN103026559A (zh) | 杠杆式连接器 | |
JP2016131112A5 (zh) | ||
JP2017010758A5 (zh) | ||
US8585431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ion clamp | |
US9972920B1 (en) | Terminal and terminal-equipped electric wire | |
CN105990730B (zh) | 铜排连接器及端子组件 | |
JP2002075498A (ja) | 雄型コンタクト | |
CN106104935B (zh) | 插入式的连接件 | |
JP6314068B2 (ja) |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 |
KR101533808B1 (ko) | 커넥터 | |
US7347709B2 (en) |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securing member | |
JP2015210966A (ja) | コネクタ | |
CN110854569B (zh) | 端子组件和方法 | |
JP2012069473A (ja) | 防水コネクタ | |
JP2017142901A (ja) | 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