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62826A - 调色剂 - Google Patents

调色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62826A
CN106662826A CN201580041947.XA CN201580041947A CN106662826A CN 106662826 A CN106662826 A CN 106662826A CN 201580041947 A CN201580041947 A CN 201580041947A CN 106662826 A CN106662826 A CN 1066628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liquid
particle
diameter
mass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19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桥聪
森屋芳洋
井上竜太
石川正彦
山口竜辉
小岛智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662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28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7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e.g. degree of spheric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02Preparation methods
    • G03G9/0804Preparation methods whereby the components are brought together in a liquid dispersing medi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19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mensions of the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1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0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06Polymers of alkenyl-aromatic compounds
    • G03G9/087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G03G9/08711Copolymers of styrene with esters of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Colouring agent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02Inorganic compounds
    • G03G9/0904Carbon black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Colouring agent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06Organic dyes
    • G03G9/0918Phthalocyanine dy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至少包含:粘合树脂、着色剂和脱模剂,和其中具有调色剂的基于数量的粒度分布中最频繁直径的0.79倍或更大但是小于1.15倍的粒径的粒子的平均圆度为具有所述最频繁直径的1.15倍或更大的粒径的粒子的平均圆度的1.010倍或更大但是小于1.020倍。

Description

调色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电子照相术、静电记录或静电印刷中用于使静电图像显影的调色剂。
背景技术
用在例如电子照相术、静电记录或静电印刷中的调色剂在显影步骤中暂时沉积在静电荷图像已经形成于其上的图像承载体(例如静电潜像承载体)上。接着,在转印步骤中,将由此沉积的调色剂从所述静电潜像承载体转印到转印介质(例如转印纸)上。然后,在定影步骤中将由此转印的调色剂定影到介质上。
此时,未转印的调色剂作为残余调色剂残留在潜像承载表面上。因此,存在清洁所述残余调色剂以不干扰随后的静电荷图像的形成的需要。
为了清洁残余调色剂,频繁地使用刮板清洁,因为刮板清洁的装置是简单的,且能够实现良好的清洁性。然而,已知的是,调色剂粒径越小并且调色剂形状越接近球形,则越难以清洁残余调色剂。
最近,通过悬浮聚合方法制造的聚合调色剂或通过伴随体积收缩的所谓的“聚合物溶解悬浮方法”制造的调色剂已经被投入实际使用中(参见例如专利文件1)。
尽管通过上述方法制造的调色剂在具有小的调色剂粒径方面是优异的,但是所述调色剂由于宽的粒度分布而具有差的转印性。为了进一步提高转印效率,存在改善调色剂的粒度分布(即使调色剂的粒度分布变窄)的期望。
聚合调色剂基本上包括球形调色剂粒子。因此,已知这样的方法:其中在悬浮聚合方法中容许变形用试剂(例如无机填料和层状无机矿物)不均匀地分布在调色剂粒子的表面上以使调色剂粒子变成球形(使调色剂粒子变形)(参见例如专利文件2和3)。
然而,在粒子形成过程中难以将无机填料和层状无机矿物加入到具有小的粒径的粒子使得所述粒子有可能在较小粒径侧为球形的。这是因为无机填料和层状无机矿物本身具有粒径。结果,所得的调色剂包括具有变形程度不同的宽形状分布的粒子。在容许无机填料和层状无机矿物位于调色剂粒子内部的情况下,使调色剂粒子在一定程度上变形以改善清洁性。然而,脱模剂的浸出(leaching out)或粘合树脂的熔出被阻止,导致低温定影性、热偏移性和延展性(散布性,spreadability)的劣化。
引文列表
专利文件
专利文件1: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布No.07-152202
专利文件2: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05-049858
专利文件3: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08-233406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具有提供在清洁性、转印性和颜色再现性方面优异的调色剂的目的。
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人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且已经发现通过制造具有特定形状范围的调色剂能够解决以上问题。
用于解决以上问题的手段记载于以下(1)中。
(1)调色剂至少包括粘合树脂、着色剂和脱模剂。具有在调色剂数量(个数)粒度分布中最频繁直径的0.79倍或更大但是小于1.15倍的范围内的粒径的粒子的平均圆度在具有所述最频繁直径的1.15倍或更大的粒径的粒子的平均圆度的1.010倍或更大但是小于1.020倍的范围内。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清洁性、转印性和颜色再现性方面优异的调色剂。
附图说明
图1为说明一个示例性液柱共振液滴排出手段的示意性横截面视图;
图2为说明一个示例性液柱共振液滴单元的示意性视图和从图1的排出表面观察的底视图;
图3A为说明当液柱共振液体腔室在一端处固定且N=1时速度变化(波动,变动,fluctuation)的驻波和压力变化的驻波的示意性解释性图;
图3B为说明当液柱共振液体腔室在两端处固定且N=2时速度变化的驻波和压力变化的驻波的示意性解释性图;
图3C为说明当液柱共振液体腔室在两端处自由且N=2时速度变化的驻波和压力变化的驻波的示意性解释性图;
图3D为说明当液柱共振液体腔室在一端处固定且N=3时速度变化的驻波和压力变化的驻波的示意性解释性图;
图4A为说明当液柱共振液体腔室在两端处固定且N=4时速度变化的驻波和压力变化的驻波的示意性解释性图;
图4B为说明当液柱共振液体腔室在两端处自由且N=4时速度变化的驻波和压力变化的驻波的示意性解释性图;
图4C为说明当液柱共振液体腔室在一端处固定且N=5时速度变化的驻波和压力变化的驻波的示意性解释性图;
图5A为说明在液柱共振液滴排出方法中在液柱共振液体腔室中出现的液柱共振现象的示意性视图;
图5B为说明在液柱共振液滴排出方法中在液柱共振液体腔室中出现的液柱共振现象的示意性视图;
图5C为说明在液柱共振液滴排出方法中在液柱共振液体腔室中出现的液柱共振现象的示意性视图;
图5D为说明在液柱共振液滴排出方法中在液柱共振液体腔室中出现的液柱共振现象的示意性视图;
图5E为说明在液柱共振液滴排出方法中在液柱共振液体腔室中出现的液柱共振现象的示意性视图;
图6为说明在根据本发明的调色剂制造方法中使用的一个示例性调色剂制造设备的示意性横截面视图;
图7为说明另一个示例性气流路径的示意性视图;
图8为实施例1的调色剂的粒径分布图;
图9为实施例3的调色剂的粒径分布图;
图10为实施例4的调色剂的粒径分布图;
图11为实施例5的调色剂的粒径分布图;
图12为对比例1的调色剂的粒径分布图;
图13为对比例2的调色剂的粒径分布图;和
图14为表示有机溶剂在60℃的饱和蒸气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调色剂)
根据本发明的调色剂至少包括粘合树脂、着色剂和脱模剂。具有在调色剂数量粒度分布中最频繁直径的0.79倍或更大但是小于1.15倍的范围内的粒径的粒子的平均圆度在具有所述最频繁直径的1.15倍或更大的粒径的粒子的平均圆度的1.010倍或更大但是小于1.020倍的范围内。当所述平均圆度之间的比率在1.010倍或更大但是小于1.020倍的范围内时,能够以高水平实现清洁性和转印性两者。另外,在有色调色剂的情况下,改善转印效率,从而提高颜色再现性。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调色剂优选具有在数量粒度分布中最频繁直径的1.21倍或更大但是小于1.31倍的范围内的第二峰粒径。
当所述调色剂不具有所述第二峰粒径时,特别地当(体均粒径/数均粒径)的值接近于1.00(单分散的)时,调色剂是极高密堆积的。结果,调色剂在初始流动性方面更有可能劣化或者清洁失败(不良)更有可能发生。调色剂具有所述最频繁直径的1.31倍或更大的峰粒径是不优选的。这是因为包含于调色剂中的大量粗调色剂粒子可使图像品质和粒度劣化。
具有在最频繁直径的0.79倍或更大但是小于1.15倍的范围内的粒径的粒子的平均圆度优选为0.965或更大但是小于0.985。当所述平均圆度为0.985或更大时,所述粒子为球形的。结果,清洁失败更有可能发生。当所述平均圆度小于0.965时,所述粒子过度变形。结果,由于流动性的劣化,在显影装置中更有可能发生运送失败。
优选的是,具有在最频繁直径的0.79倍或更大但是小于1.15倍的范围内的粒径的粒子的平均圆度为0.975或更大但是小于0.985,并且具有最频繁直径的1.15倍或更大的粒径的粒子的平均圆度为0.930或更大但是小于0.960。当具有在最频繁直径的0.79倍或更大但是小于1.15倍的范围内的粒径的粒子的平均圆度在相对高的范围内(即0.975或更大但是小于0.985)并且具有最频繁直径的1.15倍或更大的粒径的粒子的平均圆度在相对低的范围内(即0.930或更大但是小于0.960)时,所得的调色剂具有如下描述的优点。所述调色剂即使当具有在最频繁直径的0.79倍或更大但是小于1.15倍的范围内的粒径的粒子的平均圆度高时也能够具有最频繁直径的1.15倍或更大的粒径。同时,由于具有相对低的平均圆度的粒子的存在而能够保证清洁性。结果,能够更适宜地发挥转印性和清洁性两者。
具有在最频繁直径的0.79倍或更大但是小于1.15倍的范围内的粒径的粒子的粒度分布Dv/Dn(体均粒径(μm)/数均粒径(μm))优选为1.00≤Dv/Dn<1.02。当所述粒度分布Dv/Dn≥1.02时,转印性可劣化。
从形成高分辨率、高清晰度、高品质图像的观点看,所述最频繁直径优选为3.0μm或更大但是为7.0μm或更小。
从长期保持稳定图像的观点看,所述调色剂的粒度分布Dv/Dn优选为1.05≤Dv/Dn<1.15。
根据本发明的调色剂至少包含粘合树脂、着色剂和脱模剂;并且,如果需要,还包含其它组分例如带电控制剂。
<粘合树脂>
-粘合树脂的类型-
粘合树脂没有特别限制且取决于预期意图可从本领域已知的树脂中适当地选择。例如,当调色剂通过下述制造方法制造时,需要将调色剂组合物溶解或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因此,选择可溶于有机溶剂中的粘合树脂。粘合树脂的实例包括乙烯基单体(例如苯乙烯单体、丙烯酸类单体和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的基于乙烯基的聚合物;上述单体的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共聚物;聚酯树脂;多元醇树脂;酚醛树脂;有机硅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呋喃树脂;环氧树脂;二甲苯树脂;萜烯树脂;苯并呋喃-茚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和基于石油的树脂。
这些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粘合树脂的分子量分布-
从所得调色剂的定影性和耐偏移性的观点看,粘合树脂的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量的分子量分布优选具有在3,000至50,000分子量范围内的至少一个峰。而且,所述分子量分布更优选具有在5,000-20,000分子量范围内的至少一个峰。
其中可溶于四氢呋喃(THF)的物质的60%-100%具有100,000或更小的分子量的粘合树脂是更优选的。
-粘合树脂的酸值-
在本发明中,粘合树脂优选具有0.1mgKOH/g-50mgKOH/g的酸值。所述粘合树脂的酸值能够根据JIS K-0070测量。
<脱模剂>
-脱模剂的类型-
脱模剂没有特别限制且取决于预期意图可从本领域已知的脱模剂中适当地选择。例如,当所述调色剂通过下述方法制造时,需要将调色剂组合物溶解或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因此,选择可溶于有机溶剂中的脱模剂。脱模剂的实例包括:基于脂族烃的蜡,例如低分子量的聚乙烯、低分子量的聚丙烯、聚烯烃蜡、微晶蜡、石蜡和沙索(Sasol)蜡;基于脂族烃氧化物的蜡,例如聚环氧乙烷蜡;或蜡的嵌段共聚物;植物蜡,例如小烛树蜡、巴西棕榈蜡、日本蜡和西蒙得木蜡;动物蜡,例如蜂蜡、羊毛脂和鲸蜡;矿物蜡,例如地蜡、纯地蜡和矿脂;主要由脂肪酸酯形成的蜡,例如褐煤酸酯蜡和铸蜡(caster wax);以及其中将脂肪酸酯部分或完全脱氧的脱氧巴西棕榈蜡。
-脱模剂的熔点-
脱模剂的熔点没有特别限制且可取决于预期意图而适当地选择。从定影性和耐偏移性之间的平衡的观点看,脱模剂的熔点优选为60℃-140℃、更优选为70℃-120℃。当所述熔点低于60℃时,所得调色剂在抗粘连性方面可劣化。当所述熔点高于140℃时,所得调色剂可不太可能发挥耐偏移性。
在本发明中,将脱模剂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量的在吸热峰之中最大峰的峰顶温度确定为脱模剂的熔点。
用于通过DSC测量脱模剂或调色剂的熔点的装置优选为高精度内热式输入-补偿差示扫描量热计。所述熔点根据ASTM D3418-82测量。用在本发明中的DSC曲线通过在采取通过进行一个加热和冷却循环的早先历史(历程)之后在加热期间以10℃/min的加热速率进行测量而产生。
所包含的脱模剂的量优选为0.2质量份-20质量份、更优选为4质量份-17质量份,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合树脂。
<着色剂>
着色剂没有特别限制且取决于预期意图可从本领域已知的着色剂中适当地选择。
所包含的着色剂的量没有特别限制且可取决于预期意图而适当地选择,但是其优选为1质量%-15质量%、更优选为3质量%-10质量%,相对于调色剂的量。
着色剂可以作为着色剂和树脂的复合物的母料使用。
所述母料能够通过在施加的高剪切力的情况下对着色剂和树脂进行混合或捏合而获得。和母料一起进行捏合的粘合树脂没有特别限制且取决于预期意图可从本领域已知的树脂中适当地选择。
这些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所使用的母料的量没有特别限制且可取决于预期意图而适当地选择,但是其优选为0.1质量份-20质量份,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合树脂。
在所述母料的制造期间可使用分散剂以提高颜料的分散性。
分散剂没有特别限制且取决于预期意图可从本领域已知的分散剂中适当地选择。从颜料的分散性的观点看,分散剂优选地与粘合树脂是高度相容的。分散剂的市售产品的实例包括“AJISPER PB821”和“AJISPER PB822”(两者均获自Ajinomoto Fine-Techno Co.,Inc.)、“DISPERBYK-2001”(获自Byk-Chemie GmbH)、“EFKA-4010”(获自EFKA Corporation)和“RSE-801T”(获自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Ltd.)。
所加入的分散剂的量没有特别限制且可取决于预期意图而适当地选择,但是其优选为1质量份-200质量份、更优选为5质量份-80质量份,相对于100质量份着色剂。当所述量小于1质量份时,分散性可劣化。当所述量大于200质量份时,带电性可劣化。
<其它组分>
根据本发明的调色剂可包括其它组分,例如带电控制剂。
<<带电控制剂>>
带电控制剂没有特别限制且取决于预期意图可从本领域已知的带电控制剂中适当地选择。带电控制剂的实例包括基于苯胺黑的染料、基于三苯基甲烷的染料、包含铬的金属络合物染料、钼酸螯合物颜料、基于罗丹明的染料、基于烷氧基的胺、季铵盐(包含氟的改性季铵盐)、烷基酰胺、磷、磷化合物、钨、钨化合物、基于氟的活化剂、水杨酸的金属盐、水杨酸衍生物的金属盐和基于树脂的带电控制剂。这些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如果需要,可向根据本发明的调色剂加入其它添加剂例如外添加剂(例如流动性改进剂和清洁性改进剂)。
<<流动性改进剂>>
可将流动性改进剂加入到根据本发明的调色剂。流动性改进剂通过被加入到调色剂的表面而改善调色剂的流动性(使调色剂流动变得可能)。
流动性改进剂没有特别限制且可取决于预期意图而适当地选择。流动性改进剂的实例包括金属氧化物粒子[例如二氧化硅粉末(例如湿的二氧化硅和干燥的二氧化硅)、氧化钛粉末和氧化铝粉末],和通过用例如硅烷偶联剂、钛偶联剂或硅油对二氧化硅粉末、氧化钛粉末和氧化铝粉末进行表面处理而获得的经处理的二氧化硅、经处理的氧化钛和经处理的氧化铝;以及基于氟的树脂粉末例如偏二氟乙烯粉末和聚四氟乙烯粉末。在它们之中,二氧化硅粉末、氧化钛粉末和氧化铝粉末是优选的,并且通过用例如硅烷偶联剂或硅油对二氧化硅粉末、氧化钛粉末或氧化铝粉末进行表面处理而获得的经处理的二氧化硅是更优选的。
流动性改进剂的粒径(平均一次粒径)优选为0.001μm-2μm、更优选为0.002μm-0.2μm。
二氧化硅粉末为通过卤化硅化合物的气相氧化制造的粉末并且也被称为干燥的二氧化硅或或热解的二氧化硅(fumed silica)。
通过卤化硅化合物的气相氧化制造的二氧化硅粉末的市售产品的实例包括:商品名称AEROSIL-130、AEROSIL-300、AEROSIL-380、AEROSIL-TT600、AEROSIL-MOX170、AEROSIL-MOX80和AEROSIL-COK84(获自Nippon Aerosil Co.、Ltd.);商品名称CA-O-SIL-M-5、CA-O-SIL-MS-7、CA-O-SIL-MS-75、CA-O-SIL-HS-5和CA-O-SIL-EH-5(获自CABOT Corporation);商品名称WACKER HDK-N20V15、WACKER HDK-N20E、WACKER HDK-T30和WACKER HDK-T40(获自WACKER-CHEMIE GmbH);商品名称D-CFINESI1ICA(获自Dow Corning Corporation);和商品名称FRANSO1(获自Fransi1Corporation)。
通过将经由卤化硅化合物的气相氧化制造的二氧化硅粉末疏水化而获得的经处理的二氧化硅粉末是更优选的。已经被处理成优选地具有30%-80%的通过甲醇滴定试验测量到饿疏水性的经处理的二氧化硅粉末是特别优选的。二氧化硅粉末通过用例如与二氧化硅粉末可反应的或物理吸附到二氧化硅粉末的有机硅化合物进行物理或化学处理而疏水化。优选地使用其中将通过卤化硅化合物的气相氧化制造的二氧化硅粉末用二氧化硅粉末进行处理的方法。
有机硅化合物的实例包括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正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正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二甲基乙烯基氯硅烷、二乙烯基氯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六甲基二硅烷、三甲基硅烷、三甲基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甲基三氯硅烷、烯丙基二甲基氯硅烷、烯丙基苯基二氯硅烷、苄基二甲基氯硅烷、溴甲基二甲基氯硅烷、α-氯乙基三氯硅烷、β-氯乙基三氯硅烷、氯甲基二甲基氯硅烷、三有机甲硅烷基硫醇、三甲基甲硅烷基硫醇、三有机甲硅烷基丙烯酸酯、乙烯基二甲基乙酰氧基硅烷、二甲基乙氧基硅烷、三甲基乙氧基硅烷、三甲基甲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异丁基三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乙氧基硅烷、六甲基二硅氧烷、1,3-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1,3-二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和每分子包括2-12个硅氧烷单元且在各末端硅氧烷单元处包括0-1个键合到Si的羟基的二甲基聚硅氧烷。另外的实例包括硅油例如二甲基硅油。这些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流动性改进剂的数均粒径优选为5nm-100nm、更优选为5nm-50nm。
在根据BET方法测量的氮气吸附比表面积方面,流动性改进剂的比表面积优选为30m2/g或更大、更优选为60m2/g-400m2/g。
当流动性改进剂以表面处理的粉末的形式时,比表面积优选为20m2/g或更大、更优选为40m2/g-300m2/g。
所包含的流动性改进剂的量优选为0.03质量份-8质量份,相对于100质量份调色剂。
<<清洁性改进剂>>
为了在将调色剂转印到例如一张记录纸上之后改善残留在静电潜像承载体或一次转印介质上的调色剂的可除去性的意图,可使用清洁性改进剂。清洁性改进剂没有特别限制且可取决于预期意图而适当地选择。清洁性改进剂的实例包括:脂肪酸的金属盐,例如硬脂酸锌、硬脂酸钙和硬脂酸;以及通过无皂乳液聚合制造的聚合物粒子,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和聚苯乙烯粒子。聚合物粒子优选具有相对窄的粒度分布和0.01μm-1μm的重均粒径。
流动性改进剂和清洁性改进剂也称为外添加剂,因为流动性改进剂和清洁性改进剂在被沉积或固定在调色剂表面上的情况下使用。将这样的外添加剂外加到调色剂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且可取决于预期意图而适当地选择。例如,使用多种粉末混合器。粉末混合器的实例包括V型混合器、摇摆式混合器、Lodige混合器、Nauta混合器和亨舍尔混合器。当同样进行固定时使用的粉末混合器的实例包括混杂器、机械融合装置(mechanofusion)和Q-混合器。
[粒径和圆度的测量]
借助流动粒子图像分析仪能够测量调色剂的粒径(体均粒径(Dv),数均粒径(Dn))和圆度。
在本发明中,根据下述分析条件能够使用获自Sysmex Corporation的流动粒子图像分析仪FPIA-3000。
FPIA-3000为使用成像流式细胞计量方法测量粒子图像以分析粒子的设备。使样品分散液穿过平的透明的流动室(约200μm厚)的流动路径(其相对于流动方向变宽)。为了形成与流动室的厚度相交的前进光路,闪光灯和CCD照相机提供成相对于流动室彼此相对地设置。闪光灯的光在样品分散液的流动期间以1/60秒的间隔发射,以获得在流动室中流动的粒子的图像。结果,各粒子被拍照成具有平行于流动室的特定区域的二维图像。基于各粒子的二维图像的面积,计算具有和粒子相同面积的圆的直径作为圆当量直径(Dv,Dn)。
圆度作为具有和粒子相同面积的圆的圆周长度(L)对由粒子的二维图像确定的圆周长度(l)的比率进行计算。
圆度=(L)/(l)
圆度的值越接近1,粒子的形状越像球形。
具体地,以如下方式制造和测量样品分散液。
-粒径测量方法-
在该测量中,细粉尘通过过滤通过过滤器以获得在10-3cm3水中包含仅20或更少个具有在测量范围(例如0.60μm或更大但是小于159.21μm的圆当量直径)内的圆当量直径的粒子的水而被除去。然后,将几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优选地获自Wako Pure ChemicalIndustries,Ltd.的CONTAMINON N)加入到10mL所述水。然后,将5mg测量样品进一步加入到所述水,并且使用超声分散器UH-50(获自STM Co.,Ltd.)在20kHz和50W/10cm3的条件下进行分散处理1分钟。进一步进行分散处理,总共5分钟。因此,获得其中测量样品具有4,000个粒子s/10-3cm3-8,000个粒子/10-3cm3(粒子具有在测量范围内的圆当量直径)的粒子浓度的样品分散液。使用样品分散液测量具有0.60μm或更大但是小于159.21μm的圆当量直径的粒子的粒度分布和圆度。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上述性质的调色剂适宜通过下述制造方法制造。能够使用所述制造方法在不使用用在例如聚合调色剂中的塑形剂(例如无机填料和层状无机矿物)的情况下获得本发明所预期的具有期望的粒径和期望的形状的调色剂。
(调色剂制造方法和调色剂制造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至少包括液滴形成步骤和液滴凝固步骤;并且,如果需要,还包括其它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调色剂制造设备至少包括液滴形成手段和液滴凝固手段;并且,如果需要,还包括其它手段。
能够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调色剂制造设备适宜地进行根据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能够通过液滴形成手段进行液滴形成步骤。能够通过液滴凝固手段进行液滴凝固步骤。能够通过其它手段进行其它步骤。
在本发明中用于形成液滴的液体为包含调色剂形成组分的包含调色剂-组分的液体。只有包含调色剂-组分的液体在排出包含调色剂-组分的液体的条件下必须处于液态。
包含调色剂-组分的液体可为其中将所得调色剂的组分溶解或分散于溶剂中的“调色剂-组分溶液/分散液”或其中调色剂组分处于熔融状态的“调色剂-组分熔融液”。注意,用于制造调色剂的“包含调色剂-组分的液体”下文被称为“调色剂组合物液”。
现在将以使用“调色剂-组分溶液/分散液”作为调色剂组合物液的情形为实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
<液滴形成步骤和液滴形成手段>
液滴形成步骤为将其中溶解或分散有粘合树脂、着色剂和脱模剂的调色剂组合物液排出以形成液滴的步骤。
液滴形成手段为配置成将其中溶解或分散有粘合树脂、着色剂和脱模剂的调色剂组合物液排出以形成液滴的手段。
能够通过将至少包括粘合树脂、着色剂和脱模剂并且如果需要还包括其它组分的调色剂组合物溶解或分散于有机溶剂中获得调色剂组合物液。
有机溶剂没有特别限制且可取决于预期意图而适当地选择,只要有机溶剂为调色剂组合物液中的调色剂组合物能够溶解或分散于其中的挥发性有机溶剂,并且包含于调色剂组合物液中的粘合树脂和脱模剂能够在没有相分离的情况下溶解于所述有机溶剂中。
能够通过使用液滴排出手段排出液滴来进行排出调色剂组合物液以形成液滴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调色剂能够通过例如在液滴形成步骤中在于输送气流的温度下溶剂干燥速度中将调色剂组合物排出和造粒而制造。
当不使用溶剂干燥速度时,粒子的内部处和表面处之间的溶剂干燥速度的差异减小。结果,聚结粒子(第二峰)的圆度不太可能和非聚结粒子(第一峰)的圆度不同。因此,具有在调色剂数量粒度分布中最频繁直径的0.79倍或更大但是小于1.15倍的范围内的粒径的粒子的平均圆度对具有所述最频繁直径的1.15倍或更大的粒径的粒子的平均圆度的比率在1.000倍或更大但是小于1.010倍的范围内。这表明圆度之间几乎不存在差异,其导致差的清洁性。
通过聚合方法制造的调色剂具有宽的粒度分布并且在较大粒径一侧上包括大量过度变形的粒子。这是因为调色剂粒子通过使小的液滴彼此聚集而形成。因此,所述圆度的比率为约1.05倍大。在该情况下,粉末的流动性劣化,导致调色剂在显影装置中的运送失败或差的转印性。
<有机溶剂>
优选的是,有机溶剂为能够将调色剂组合物液中的调色剂组合物溶解或分散于其中的挥发性有机溶剂,并且包含于调色剂组合物液中的粘合树脂和脱模剂能够在没有相分离的情况下溶解于有机溶剂中。而且,优选使用在液滴形成步骤中在输送气流的温度下具有不同饱和蒸气压的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有机溶剂。例如,醚、酮、酯、烃和醇是优选的,并且四氢呋喃(THF)、丙酮、甲乙酮(MEK)、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酸乙酯、甲苯和二甲苯是尤其优选的。具有不同饱和蒸气压的溶剂的组合的实例包括彼此不相分离的溶剂的组合,例如乙酸乙酯和甲乙酮的组合、乙酸乙酯和丙酸乙酯的组合、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的组合物以及乙酸丁酯和甲乙酮的组合。还可使用其它组合,只要在没有相分离的情况下溶解调色剂组合物的组分。上述有机溶剂在60℃下的饱和蒸气压呈现于图14中。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乙酮和丙酸乙酯具有430.8mmHg、73.2mmHg、388.4mmHg和190.7mmHg的在60℃的饱和蒸气压。
饱和蒸气压的差异导致有机溶剂在液滴形成步骤中的蒸发速度的差异和由此的在粒子的表面处和内部处之间的体积收缩的差异。结果,粒子变形。当粒子在于干燥和凝固之前的液滴形成步骤中在输送气流中彼此聚结时,聚结粒子具有比非聚结粒子慢的干燥速度。因此,聚结粒子比非聚结粒子更大的程度地变形。
具有不同饱和蒸气压的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有机溶剂的优选混合比取决于所使用的溶剂组合而变化并且不能被唯一地确定。然而,优选地以较大量使用对于调色剂材料具有较高溶解度的溶剂。
<<液滴排出手段>>
液滴排出手段没有特别限制且取决于预期意图可从本领域已知的液滴排出手段中适当地选择,只要液滴排出手段能够排出具有窄的粒径分布的液滴。液滴排出手段的实例包括单流体喷嘴、双流体喷嘴、膜振动排出手段、Rayleigh-破碎排出手段、液体共振排出手段和液柱共振排出手段。
膜振动排出手段记载于例如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08-292976。Rayleigh-破碎排出手段记载于例如日本专利No.4647506。液体共振排出手段记载于例如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10-102195。
为了使液滴具有较窄的粒径分布和保证调色剂的生产率,能够采用通过液柱共振排出手段产生的形成液滴的液柱共振。具体地,通过振动手段将振动施加到具有多个排出孔的液柱共振液体腔室中的调色剂组合物液以形成基于液柱共振的驻波。然后,将调色剂组合物液从在对应于所述驻波的波腹区域中形成的多个排出孔周期性地排出到排出孔的外侧,从而形成液滴。
<<<液柱共振液滴排出手段>>>
现在对配置成通过采用液柱共振排出液滴的液柱共振液滴排出手段进行描述。
图1为说明一个示例性液柱共振液滴排出手段的示意性横截面视图。液柱共振液滴排出手段11包括共同液体供应路径17和配置成存储调色剂组合物液的液柱共振液体腔室18。液柱共振液体腔室18和在纵向上布置在两端处的壁表面之一上的共同液体供应路径17连通。液柱共振液体腔室18包括排出孔19和振动发生手段20。排出孔19布置在连接至所述两端处的壁表面的壁表面之一上并且配置成将液滴21排出。振动发生手段20布置在与将排出孔19布置于其上的壁表面相对的壁表面处并且配置成产生高频振动以形成液柱共振驻波。注意,高频电源(未示出)连接至振动发生手段20。
通过液体循环泵(未示出)将调色剂组合物液14经过液体供应管供应到图2中所示的液柱共振液滴形成单元的共同液体供应路径17中。然后,将调色剂组合物液14供应到图1中所示的液柱共振液滴排出手段11的液柱共振液体腔室18中。在填充有调色剂组合物液14的液柱共振液体腔室18中,通过借助振动发生手段20产生的液柱共振驻波的作用形成压力分布。然后,液滴21从布置在对应于液柱共振驻波的其中振幅和压力变化大的波腹的区域中的排出孔19排出。液柱共振驻波的波腹是指除驻波的波节之外的区域。波腹优选为其中驻波的压力变化具有大至足以排出液体的的振幅的区域,并且更优选为在朝向局部最小振幅位置的各方向上从压力驻波的局部最大振幅(即速度驻波的波节)位置起具有对应于波长±1/4的宽度的区域。即使当多个排出孔开放时,只要排出孔设置在对应于驻波波腹的区域中,也能够从多个排出孔形成基本均匀的液滴。而且,能够高效地排出液滴,并且排出孔不太可能被堵塞。注意,将已经流过共同液体供应路径17的调色剂组合物液14经由液体返回管(未示出)返回到原材料容器。当液滴21被排出而使液柱共振液体腔室18中的调色剂组合物液14的量减少时,通过液柱共振液体腔室18中的液柱共振驻波的作用产生的吸力从共同液体供应路径17供应大量调色剂组合物液14。结果,液柱共振液体腔室18重新填充有调色剂组合物液14。当液柱共振液体腔室18重新填充有调色剂组合物液14时,流过共同液体供应路径17的调色剂组合物液14的量恢复到之前。
液柱共振液滴排出手段11的液柱共振液体腔室18通过将框架彼此接合而形成。所述框架由具有高至液体共振频率在驱动频率下不受影响的程度的刚性的材料(例如金属、陶瓷和有机硅)形成。如图1所示,液柱共振液体腔室18两端处的壁表面之间的纵向长度L基于下述的液柱共振原理确定。图2中所示的液柱共振液体腔室18的宽度W期望地比液柱共振液体腔室18的长度L的1/2短以不施加对于液柱共振所不需要的任何频率。单液滴形成单元优选包括多个液柱共振液体腔室18以急剧地提高生产率。液柱共振液体腔室的数量没有限制,但是单液滴形成单元最优选地包括100-2,000个液柱共振液体腔室18,因为能够实现操作性和生产率两者。共同液体供应路径17连接至各液柱共振液体腔室的液体供应路径并与其连通。共同液体供应路径17与多个液柱共振液体腔室18连通。
液柱共振液滴排出手段11的振动发生手段20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在预定频率下驱动振动发生手段。然而,振动发生手段期望地通过将压电材料附着到弹性板9上而形成。弹性板构成液柱共振液体腔室的壁的一部分以使压电材料不与液体接触。压电材料可为例如压电陶瓷,例如锆钛酸铅(PZT),并且其通常由于典型地小的位移量而被层叠。压电材料的其它实例包括压电聚合物(例如聚偏二氟乙烯(PVDF))和单晶(例如晶体、LiNbO3、LiTaO3和KNbO3)。振动发生手段20期望地布置成对于各液柱共振液体腔室独立地进行控制。期望的是,根据液柱共振液体腔室的几何形状能够通过部分地切割由上述材料之一形成的块状振动部件经由弹性板独立地控制液柱共振液体腔室。
排出孔19的开口直径期望地在1μm-40μm的范围内。当开口直径小于1μm时,形成非常小的液滴。结果,在一些情况下未获得调色剂。而且,当调色剂中包括固体粒子(例如颜料)时,排出孔19可频繁地被堵塞而使生产率下降。当开口直径大于40μm时,形成具有较大直径的液滴。结果,when the当将具有较大直径的液滴干燥和凝固以实现在3.0μm-7.0μm范围内的期望的调色剂粒径时,可需要用有机溶剂将调色剂组合物稀释至非常稀的液体。因此,为了获得预定量的调色剂,不利地需要大量干燥能量。
正如可从图2看出的,排出孔19优选地布置在液柱共振液体腔室18的宽度方向上,因为能够布置很多排出孔19而提高生产效率。另外,期望的是,在核实如何将液滴排出之后适宜地确定液柱共振频率,因为液柱共振频率取决于排出孔19的排列而变化。
排出孔19的横截面形状作为具有逐渐变小的开口直径的锥形在例如图1中示出。然而,可适宜地选择横截面形状。
-液滴形成机制(机理)-
现在将对采用液柱共振通过液滴形成单元形成液滴的机制进行描述。
首先,现在将对在图1中所示的液柱共振液滴排出手段11的液柱共振液体腔室18中发生的液柱共振现象的原理进行描述。液体共振发生的波长λ根据(表达式1)确定:
λ=c/f---(表达式1)
其中
C表示液柱共振液体腔室中的调色剂组分液的声速;和
F表示通过振动发生手段20施加到充当介质的调色剂组合物液14的驱动频率。
在图1的液柱共振液体腔室18中,从固定端侧处的框架端到共同液体供应路径17侧处的一端的长度表示为L。在共同液体供应路径17侧处的框架端的高度h1(=约80μm)设定成连通端口的高度h2(=约40μm)的约两倍。在其中两端被视为固定(即共同液体供应路径17侧处的一端被视为等同于封闭的固定端)的情况下,当长度L对应于波长λ的1/4的偶数倍时,最高效地形成共振。这能够通过以下的(表达式2)表示:
L=(N/4)λ---(表达式2)
其中N表示偶数。
当所述两端自由(即所述两端完全开放)时,也满足(表达式2)。
同样地,当一端相当于等同于释放压力的自由端并且另一端封闭(固定端)时,即所述端之一固定或所述端之一自由,共振在长度L对应于波长λ的1/4的奇数倍时最高效地形成。即,(表达式2)中的N表示奇数。
最高效的驱动频率f根据由(表达式1)和(表达式2)推导出的(表达式3)确定:
f=N×c/(4L)---(表达式3)
其中
L表示液柱共振液体腔室的纵向长度;
c表示调色剂组分液的声速;和
N表示整数。
然而,实际上,振动不是无限制地放大,因为液体具有使共振衰减的粘度。因此,所述共振具有Q因素,并且在邻近于根据(表达式3)计算的最高效的驱动频率f的频率下也发生,正如下述(表达式4)和(表达式5)所表明的。
图3A-3D说明当N=1、2和3时的速度变化和压力变化(共振模式)的驻波形状。图4A-4C说明当N=4和5时的速度变化和压力变化(共振模式)的驻波形状。
驻波实际上是压缩波(纵波),但是其通常如图3A-3D和4A-4C中所表达的。在图3A-3D和4A-4C中,实线代表速度驻波(V)并且虚线代表压力驻波(P)。
例如,正如可从其中一端固定且N=1的图3A可见,速度分布振幅在封闭端处为零且在开放端处最大,这在直观上是可理解的。
假设液柱共振液体腔室两端之间的纵向长度为L且液体的液柱共振发生的波长为λ;当整数N为1-5时,驻波最高效地产生。驻波图案取决于各端是否开放或封闭而变化。因此,在所述图中也对在多个开放/封闭条件下的驻波图案进行描述。如下所述,所述端的条件取决于排出孔的开口状态和供应侧处的开口状态而确定。
注意,在声学中,开放端是指介质(液体)的纵向运动速度到达局部最大的一端,但是相反地,介质(液体)的压力为零。相反地,封闭端被定义为介质的运动速度为零的一端。封闭端被视为声学硬壁并且发射波。当一端理想上完全封闭或开放时,图3A-3D和4A-4C中所示的共振驻波通过叠加波而形成。驻波图案取决于排出孔的数量和排出孔开放的位置而变化。因此,共振频率出现在偏离根据(表达式3)确定的位置的位置处。然而,通过适当地调节驱动频率能够形成稳定的排出条件。
例如,假设液体的声速c为1,200m/s,液柱共振液体腔室的长度L为1.85mm,并且使用其中两端由于两端上的壁的存在而完全等同于固定端且N=2的共振模式;根据(表达式2)计算的最高效共振频率为324kHz。
在另一个实例中,假设液体的声速c为1,200m/s并且液柱共振液体腔室的长度L为1.85mm,这些条件和以上相同,并且使用其中两端由于在两端处的壁的存在而等同于固定端且N=4的共振模式;根据(表达式2)计算的最高效共振频率为648kHz。因此,即使在具有相同配置的液柱共振液体腔室中也能够采用较高水平的(高阶)共振。
为了增大频率,图1中所示的液柱共振液滴排出手段11的液柱共振液体腔室18优选具有这样的两端:其等同于封闭端或者由于受到排出孔19开口的影响而被视为声学软壁。然而,所述两端可为自由的。受到排出孔19开口的影响意指减小的声阻抗,和特别地,增大的顺应分量(compliance component)。因此,其中在纵向上在液柱共振液体腔室18的两端处形成壁的配置,如图3B和4A所说明的,是优选的,因为能够使用其中两端固定的共振模式和其中两端之一自由(即在排出孔侧处的一端被视为开放的)的共振模式两者。
排出孔19的开口数量、布置开口的位置和排出孔的横截面形状也是确定驱动频率的因素。能够基于这些因素适当地确定驱动频率。
例如,当排出孔19的数量增加时,液柱共振液体腔室18在已经固定的一端处逐渐变得自由。结果,产生和开放端处的驻波大致相同的共振驻波,并且驱动频率增大。此外,已经固定的一端从布置最接近于液体供应路径17的排出孔19的开口的位置开始变得自由。结果,取决于所述框架的厚度将排出孔19的横截面形状改变为圆形或者改变排出孔的体积,使得实际驻波具有比驱动频率短的波长和高的频率。当以上述确定的驱动频率对振动发生手段施加电压时,振动发生手段20变形并且共振驻波在所述驱动频率下最高效地产生。液柱共振驻波也在邻近共振驻波最高效地产生的驱动频率的频率下产生。即,假设液柱共振液体腔室两端之间的纵向长度为L并且与最接近共同液体供应路径17侧处的一端的的排出孔19的距离为Le;驱动频率f使用长度L和Le两者根据下述的(表达式4)和(表达式5)确定。能够使用具有所述驱动频率f作为主分量的驱动波形使振动发生手段振动并且诱导液柱共振而将液滴从排出孔排出。
N×c/(4L)≤f≤N×c/(4Le)---(表达式4)
N×c/(4L)≤f≤(N+1)×c/(4Le)---(表达式5)
其中
L表示液柱共振液体腔室的纵向长度;
Le表示与最接近于液体供应路径侧处的一端的排出孔的距离;
C表示调色剂组合物液的声波速度;和
N表示整数。
注意,液柱共振液体腔室两端的纵向长度L对与最接近于液体供应侧处的一端的排出孔的距离Le的比率优选满足:Le/L>0.6。
基于上述的液柱共振现象的原理,液柱共振压力驻波在图1中说明的液柱共振液体腔室18中形成,并且液滴从布置在液柱共振液体腔室18的一部分中的排出孔19连续排出。注意,从高的排出效率和在较低的电压下驱动的观点看,排出孔19优选布置在驻波的压力最大程度地变化的位置。
一个液柱共振液体腔室18可包括一个排出孔19,但是从生产率的观点看,其优选包括多个排出孔。具体地,排出孔的数量优选在2-100的范围内。当排出孔的数量大于100时,需要将施加到振动发生手段20的电压设定在高水平上,以从大于100个排出孔19形成期望的液滴。结果,压电材料作为振动发生手段20不稳定地工作(behave)。当多个排出孔19开放时,排出端口之间的间距优选为20μm或更长但是等于或短于液柱共振液体腔室的长度。当排出端口之间的间距小于20μm时,从彼此邻近的排出端口排出的液滴彼此碰撞而形成较大滴的可能性增大。结果,可获得具有差的粒径分布的调色剂。
接着,在液柱共振液滴排出方法中,将参考图5A-5E对在液滴形成单元的液滴排出头的液柱共振液体腔室中发生的液柱共振现象进行描述。
注意,在图5A-5E中,在液柱共振液体腔室中绘制的实线代表在液柱共振液体腔室中在固定端侧处的一端和共同液体供应路径侧处的一端之间的任意测量位置处对速度分布和速度作图。从共同液体供应路径至液柱共振液体腔室的方向假设为正(+),并且相反方向假设为负(-)。在液柱共振液体腔室中绘制的虚线代表在液柱共振液体腔室中在固定端侧处的一端和共同液体供应路径侧处的一端之间的任意测量位置处对压力分布和压力作图。相对于大气压力的正压力假设为正(+),并且负压力假设为负(-)。在正压力的情况中,在所述图中,在向下方向上施加压力。在负压力的情况下,在所述图中,在向上方向上施加压力。
在图5A-5E中,如上所述,共同液体供应路径侧处的一端开放,并且充当固定端的框架高度(图1中的高度h1)为共同液体供应路径17与液柱共振液体腔室18连通的开口的高度(图1中的高度h2)的约2倍或更大。因此,所述图代表在其中液柱共振液体腔室18在两端处近似固定的近似条件下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的瞬时变化。
图5A说明在排出液滴的时刻在液柱共振液体腔室18中的压力驻波(P)和速度驻波(V)。在图5B中,弯月面压力在液滴被排出之后再次增加,并且随后立即供应液体。如图5A和5B所示,液柱共振液室腔18中的在将排出孔19布置于其上的的流动路径中的压力是局部最大值。然后,如图5C所示,邻近排出孔19的正压力减小并偏移到负压侧。因此,液滴21被排出。
然后,如图5D所示,邻近排出孔19的压力是局部最小值。从该时间点起,液体共振液体腔室18开始被调色剂组分液14填充。然后,如图5E所示,邻近排出孔19的负压减小并偏移到正压力侧。在该时间点,液体腔室完全被调色剂组分液体14填充。然后,如图5A所示,液体共振液体腔室18的液滴排出区域中的正压力再次是局部最大值以从排出孔19排出液滴21。因此,液柱共振驻波通过在高频率下驱动的振动发生手段在液柱共振液体腔室中产生。排出孔19布置在与液柱共振驻波的压力最大程度地变化的波腹相对应的液滴排出区域中。因此,液滴21与波腹的出现周期同步地从排出孔19连续地排出。
<液滴凝固步骤和液滴凝固手段>
液滴凝固步骤为使液滴凝固以形成调色剂的步骤。具体地,能够通过使从液滴排出手段排出到气体中的调色剂组合物液的液滴凝固并收集而获得根据本发明的调色剂。
液滴凝固手段为配置成使液滴凝固以形成调色剂的手段。
凝固没有特别限制且可取决于调色剂组合物液的性质而适当地选择,只要能够将调色剂组合物液制成固态。例如,当调色剂组合物液为其中将固体原材料溶解或分散于挥发性溶剂中的液体时,能够通过在液滴喷射之后在输送气流中干燥液滴(即,使溶剂挥发)将调色剂组合物液凝固。为了干燥溶剂,能够通过适当地选择温度、蒸气压、向其中喷射液滴的气体的类型调节干燥度。不需要将液滴完全干燥,只要所收集的粒子保持为固态。在单独步骤中另外干燥所收集的粒子。液滴可通过经历温度变化或化学反应而凝固。
所述收集没有特别限制且适当地选择。例如,能够通过已知的粉末收集手段例如旋风分离器收集器和背式过滤器(back filter)从所述气体收集凝固粒子。
在本发明中,通过对调色剂制造方法进行改造以使液体形式的粒子以特定量彼此聚结能够制造具有包括特定量的在干燥之前聚结的粒子的粒度分布的调色剂。由此制造的具有所述粒度分布的调色剂如上所述能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清洁性。在该情况下,因为通过两个粒子的聚结形成的粗粒子增多,所得的调色剂具有在数量粒度分布中最频繁直径的1.21倍或更大但是小于1.31倍的范围内的第二峰粒径。
为了促进特定量的聚结,可适当地选择上述在制造方面的改造。更具体地,可选择下述方法:增加排出孔的数量,缩小排出孔之间的间距,或减慢输送气流的速度。由两个或更多个粒子形成的调色剂粒子的平均圆度能够通过如下故意减小:将调色剂收集部的温度(该温度充当控制因素)提高到等于或高于非结晶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优选地比非结晶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1℃-+5℃的温度,以使调色剂粒子彼此聚结。
<本发明的调色剂制造设备的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图6对用在根据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中的调色剂制造设备进行详细描述。
图6中的调色剂制造设备1包括液滴排出手段2以及凝固和收集单元60。
液滴排出手段2连接至原材料容器13和液体循环泵15,并且其配置成在任何时间将调色剂组分液14供应到液滴排出手段2。原材料容器配置成存储调色剂组分液14。液体循环泵15配置成将存储在原材料容器13中的调色剂组分液14经过液体供应管16供应到液滴排出手段2中并且向液体供应管16中的调色剂组分液14施加压力以使所述调色剂组分液经过液体返回管22返回到原材料容器13。液体供应管16包括液体压力计P1,并且凝固和收集单元60包括腔室压力计P2。将液体供应到液滴排出手段2中的压力和在干燥/收集单元内部的压力通过两个压力计(P1,P2)操纵。当P1>P2时,调色剂组分液14可不利地从所述孔泄漏。当P1<P2时,气体可不利地进入排出手段而阻止液滴排出。因此,优选地满足关系P1≈P2。
来自输送气流入口端口64的输送气流101在腔室61内部形成。不仅通过重力而且通过输送气流101将从液滴排出手段2排出的液滴21向下输送、穿过输送气流出口端口65、通过充当调色剂收集部的凝固粒子收集手段62收集、和存储在调色剂存储部62中。
-输送气流-
对于输送气流,可注意以下。
当使喷射液滴在干燥之前彼此接触时,喷射液滴聚集成一个粒子(下文,该现象可称为聚结)。为了获得具有均匀的粒径分布的凝固粒子,必须保持喷射液滴彼此分开。然而,液滴以特定的初始速度喷射,但是由于空气阻力而逐渐慢下来。因此,在后液滴追上已经慢下来的在先液滴并与其聚结。该现象不断发生。当收集由此聚结的粒子时,所收集的粒子具有非常差的粒径分布。为了防止液滴彼此聚结,需将液滴同时凝固和输送,同时通过输送气流101的作用防止液滴慢下来并彼此接触。最终,将凝固粒子输送到凝固粒子收集手段62。
例如,如图1中所示,当输送气流101的一部分在和液滴排出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取向时,由于邻近液滴排出手段的第一气流,能够防止液滴在排出液滴之后立即慢下来。结果,能够防止液滴彼此聚结。替代地,气流可在横切(transverse)液滴排出方向的方向上取向,如图7所示。替代地,尽管未示出,但是气流也以某一角度取向,该角度期望地确定为在远离液滴排出手段的方向上排出液滴。当在横切液滴排出方向的方向上提供防止聚结的气流时,如图7所示,防止聚结的气流优选地在其中当通过防止聚结的气流从排出端口输送液滴时液滴的轨迹不彼此重叠的方向上取向。
在用以上所述的第一气流防止聚结之后,可通过第二气流将凝固粒子输送到凝固粒子收集手段。
第一气流的速度期望地等于或高于喷射液滴的速度。当防止聚结的气流的速度低于喷射液滴的速度时,防止聚结的气流难以发挥防止液滴粒子彼此接触的功能,该功能是防止聚结的气流的主要目的。
第一气流可具有另外性质以防止液滴彼此聚结。第一气流可不必具有和第二气流相同的性质。防止聚结的气流可加入有化学物质或者可经历物理处理,该化学物质或该物理处理具有促进粒子表面凝固的功能。
输送气流101在气流状态方面没有限制。所述状态包括层流、涡流和湍流。构成输送气流101的气体的类型没有特别限制。所述类型的实例包括空气和不可燃气体(例如氮气)。输送气流101的温度可适当地调节,并期望地在制造期间是恒定的。腔室61可包括配置成改变输送气流101的状态的手段。输送气流101可不仅用于防止液滴21彼此聚结而且用于防止液滴沉积到腔室61上。
<其它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可还包括二次干燥步骤。
当通过图6所示的凝固粒子收集手段62收集调色剂粒子包括大量残余溶剂时,如果需要,进行二次干燥以减少残余溶剂。
二次干燥没有特别限制,并可使用公知的干燥手段例如流化床干燥和真空干燥进行。当有机溶剂残留在调色剂中时,调色剂的性质(例如耐热存储性、定影性和带电性)随时间变化。另外,有机溶剂在热定影期间挥发,其增加用户和外围装置受到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将调色剂粒子充分干燥。
(显影剂)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剂至少包括根据本发明的调色剂;并且,如果需要,还包括其它组分例如载体。
<载体>
载体没有特别限制且可取决于预期意图而适当地选择。载体的实例包括例如铁氧体和磁铁矿的载体和涂覆树脂的载体。
涂覆树脂的载体由载体芯粒子和作为用于覆盖(涂覆)载体芯粒子表面的树脂涂覆材料形成。
载体的体积电阻值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取决于载体表面的不均匀度和涂覆载体的树脂的量能够通过适当地进行调节而设定,但是其优选为106log(Ω·cm)-1010log(Ω·cm)。
载体的平均粒径没有特别限制且可取决于预期意图而适当地选择,但是其优选为4μm-200μm。
本发明涉及根据下述[1]的调色剂,并且还包括根据[2]-[8]的实施方式。
[1]调色剂,其包含:
粘合树脂;
着色剂;和
脱模剂,
其中具有在调色剂数量粒度分布中最频繁直径的0.79倍或更大但是小于1.15倍的范围内的粒径的粒子的平均圆度在具有所述最频繁直径的1.15倍或更大的粒径的粒子的平均圆度的1.010倍或更大但是小于1.020倍的范围内。
[2]根据[1]的调色剂,
其中所述调色剂具有在调色剂数量粒度分布中最频繁直径的1.21倍或更大但是小于1.31倍的范围内的第二峰粒径。
[3]根据[1]或[2]的调色剂,
其中具有在最频繁直径的0.79倍或更大但是小于1.15倍的范围内的粒径的粒子的平均圆度为0.965或更大但是小于0.985。
[4]根据[1]-[3]任一项的调色剂,
其中具有在最频繁直径的0.79倍或更大但是小于1.15倍的范围内的粒径的粒子的平均圆度为0.975或更大但是小于0.985,和
其中具有最频繁直径的1.15倍或更大的粒径的粒子的平均圆度为0.930或更大但是小于0.960。
[5]根据[1]-[4]任一项的调色剂,
其中具有在最频繁直径的0.79倍或更大但是小于1.15倍的范围内的粒径的粒子的粒度分布Dv/Dn(体均粒径(μm)/数均粒径(μm))为1.00≤Dv/Dn<1.02。
[6]根据[1]-[5]任一项的调色剂,
其中所述最频繁直径为3.0μm或更大但是为7.0μm或更小。
[7]根据[1]-[6]任一项的调色剂,
其中所述调色剂具有1.05≤Dv/Dn<1.15的粒度分布Dv/Dn(体均粒径(μm)/数均粒径(μm))。
[8]根据[1]-[7]任一项的调色剂,
其中所述调色剂通过包括如下的方法制造:将其中溶解或分散有所述粘合树脂、所述着色剂和所述脱模剂的调色剂组合物液排出以形成液滴并且使该液滴凝固,从而形成调色剂。
实施例
现在将参考实施例和对比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注意,术语“份”是指质量份。
(实施例1)
<调色剂1的制造>
-着色剂分散液的制备-
首先,制备炭黑分散液作为着色剂。
使用装备有搅拌叶片的混合器将炭黑(REGAL 400,获自Cabot Corporation)(8.0质量份)和颜料分散剂(RSE-801T,获自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Ltd.)(12质量份)一次分散于乙酸乙酯(80质量份)中。通过DYNO-MILL以强的剪切力将所得的一次分散液更细的分散以制备其中将聚集体完全除去的二次分散液。将所得的二次分散液进一步通过具有0.45μm孔尺寸的聚四氟乙烯(PTFE)过滤器(FLORINATE MEMBRANE FILTER FHLP09050,获自Nihon Millipore Inc.)以将炭黑分散至亚微米水平。因此,制备炭黑分散液。
-调色剂组合物液的制备-
使用装备有搅拌叶片的混合器在70℃下将充当脱模剂的[蜡1](2.8质量份)、充当粘合树脂的[聚酯树脂A](36.7质量份)和[结晶性聚酯树脂A'](2.2质量份)、以及充当带电控制剂的[FCA-N](0.7质量份)混合在一起并溶解于乙酸乙酯(729.2质量份)和甲乙酮(190质量份)中。之后,将所得溶液的温度调节至55℃。将所述着色剂分散液(38.5质量份)加入到该溶液。即使在加入之后,所述颜料也没有被观察到沉淀和聚集,并且其在乙酸乙酯和甲乙酮的混合溶剂中保持均匀分散。
[蜡1]为具有70.0℃熔点的石蜡(HNP11,获自NIPPON SEIRO CO.,LTD.)。
[聚酯树脂A]为由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琥珀酸、乙二醇和新戊二醇形成的粘合树脂并且具有24,000的重均分子量和60℃的Tg。
[结晶性聚酯树脂A']为由癸二酸和己二醇形成的结晶性树脂并且具有13,000的重均分子量和70℃的熔点。所述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通过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量装置GPC-150C(获自Waters Corporation)测量所述树脂的可溶于THF的物质而测定。使用柱子KF801至KF807(获自Shodex Co.,Ltd.)。使用RI(折射率)检测器作为检测器。乙酸乙酯具有76.8℃的沸点。
[FCA-N]获自Fujikura Kasei Co.,Ltd。
-调色剂母粒子的制造-
使用图6所示的调色剂制造设备制造调色剂。
在该实施例中,将调色剂组合物液14供应到液滴排出手段2中。使用注射泵作为液体循环泵15。使用图6所示的调色剂制造设备将液滴排出。所述调色剂制造设备包括充当液滴排出手段的液滴排出头。液滴排出头具有圆形横截面形状,其中开口直径从排出孔的液体接触表面至排出端口减小。在下述条件设定下使用所述制造设备。向其中供应调色剂组合物液的制造设备中的容器温度设定为55℃,并且输送气流101的温度(液滴形成步骤中的输送气流的温度)设定为60℃。
在排出液滴之后,将液滴通过使用干燥氮气的液滴凝固处理干燥和凝固、用旋风分离器收集、并且然后用吹气在35℃/90%RH下干燥48小时和在40℃/50%RH下干燥24小时。因此,制造调色剂母粒子。
因此,连续制造调色剂24小时,但是排出孔未被堵塞。
[制造设备的条件]
然后,使用亨舍尔混合器将市售的二氧化硅粉末[NAX 50](一次平均粒径:30nm,获自NIPPON AEROSIL CO.,LTD.)(2.8质量份)和[H20TM](一次平均粒径:20nm,,获自Clariant)(0.9质量份)与以如上描述所制造的调色剂母粒子(100质量份)混合。将所得的混合物通过60μm-筛孔的筛网以除去粗粒子或聚集体。因此,获得了[调色剂1]。
[调色剂1]的调色剂母粒子的组分组成、评价结果和粒径分布在表1、表2和图8中呈现。
<显影剂的制造>
在涡轮摇动混合器(获自Shinmaru Enterprises Corporation)中将[调色剂1](5质量份)和下述的载体(95质量份)混合以获得显影剂。
-载体的制造-
通过均匀混合器将所得的混合物分散20min以制备涂覆层形成液。用流化床涂覆装置将该涂覆层形成液涂覆到球形磁铁矿(粒径:50μm)(1,000质量份)的表面上。因此,获得了磁性载体。
通过下述评价方法使用包括包含[调色剂1]的[显影剂1]的图像形成设备评价图像的清洁性和转印性。
[清洁性的评价]
将[显影剂1]装入到复印机(IMAGIO MP 7501,获自Ricoh Company Ltd.)以对于清洁性进行评价。
将具有30%图像面积率的图像显影、转印到转印纸张上。然后,在其中通过清洁刮板清洁残留在感光体表面上的未转印的调色剂的清洁步骤期间停止复印机的操作。用一片SCOTCH胶带(获自Sumitomo 3M Ltd.)将已经经历清洁步骤的感光体表面上的未转印的调色剂转印到空白纸张上,并通过MACBETH反射光密度计(Model RD514)在10个位置处对于反射密度进行测量。然后,计算所得的反射密度的平均值和在其中将仅一片相同的胶带粘附到空白纸张的情况中的反射密度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异。根据下述评价标准对所述差异进行评价。
注意,使用已经经历20,000次清洁步骤的清洁刮板。
-评价标准-
A(非常好):所述差异为0.010或更小。
B(好):所述差异大于0.010但是为0.015或更小。
C(差):所述差异大于0.015。
[转印性的评价]
使用已经调整成具有162mm/s线速度和40毫秒转印时间的复印机(IMAGIO MP7501,获自Ricoh Company Ltd.)作为评价装置。使[显影剂1]经历其中以0.6mg/cm2的调色剂沉积量输出A4尺寸的实心图案作为试验图像的运行试验。对于初始试验图像和在100K次输出之后的试验图像,根据以下(表达式6)确定一次转印效率,并且根据以下(表达式7)确定二次转印效率。评价标准描述在下面。
一次转印效率(%)=(转印到中间转印介质上的调色剂的量/在电子照相感光体上显影的调色剂的量)×100···(表达式6)
二次转印效率(%)=[(转印到中间转印介质上的调色剂的量-残留在中间转印介质上的未转印的调色剂的量)/转印到中间转印介质上的调色剂的量]×100···(表达式7)
-评价标准-
计算一次转印效率和二次转印效率的平均值并根据下述标准进行评价。
A···90%或更大
B···85%或更大但是小于90%
C···小于85%
(实施例2)
以和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2],不同之处在于在调色剂母粒子的制造中将每个液体腔室的排出孔数量改变为10。
[调色剂2]的调色剂母粒子的组成和评价结果在表1和表2中呈现。
(实施例3)
以和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3],不同之处在于将排出孔的开口直径改变为8.0μm并且以如下描述地制备调色剂组合物液。
[调色剂3]的调色剂母粒子的组成、评价结果和粒径分布在表1、表2和图9中呈现。
-调色剂组合物液的制备-
使用装备有搅拌叶片的混合器在70℃将充当脱模剂的[蜡2](5.6质量份)和[蜡3](5.6质量份)、充当粘合树脂的[聚酯树脂A](68.5质量份)和[结晶性聚酯树脂A'](4.1质量份)、以及充当带电控制剂的[FCA-N](0.9质量份)混合在一起并溶解于乙酸乙酯(658.4质量份)和甲乙酮(180质量份)中。之后,将所得溶液的温度调节至55℃。将所述着色剂分散液(76.9质量份)加入到所述溶液中。即使在加入之后,所述颜料也没有被观察到沉淀和聚集,并且其在乙酸乙酯和甲乙酮的混合溶剂中保持均匀分散。
[蜡2]为具有70.0℃熔点的酯蜡(获自NOF CORPORATION)。[蜡3]为具有66.0℃熔点的酯蜡(获自NOF CORPORATION)。
(实施例4)
以和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4],不同之处在于将排出孔的开口直径改变为8.0μm,并且以如下描述地制备调色剂组合物液。
[调色剂4]的调色剂母粒子的组成、评价结果和粒径分布在表1、表2和图10中呈现。
-调色剂组合物液的制备-
使用装备有搅拌叶片的混合器在70℃将充当脱模剂的[蜡2](5.6质量份)和[蜡3](11.2质量份)、充当粘合树脂的[聚酯树脂A](62.9质量份)和[结晶性聚酯树脂A'](4.1质量份)、以及充当带电控制剂的[FCA-N](0.9质量份)混合在一起并溶解于乙酸乙酯(658.4质量份)和甲乙酮(180质量份)中。之后,将所得溶液的温度调节至55℃。将所述着色剂分散液(76.9质量份)加入到所述溶液中。即使在加入之后,所述颜料也没有被观察到沉淀和聚集,并且其在乙酸乙酯中保持均匀分散。
(实施例5)
以和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5],不同之处在于将排出孔的开口直径改变为8.0μm,并且以如下描述地制备调色剂组合物液。
[调色剂5]的调色剂母粒子的组成、评价结果和粒径分布在表1、表2和图11中呈现。
-调色剂组合物液的制备-
使用装备有搅拌叶片的混合器在70℃将充当脱模剂的[蜡2](11.2质量份)和[蜡3](5.6质量份)、充当粘合树脂的[聚酯树脂A](62.9质量份)和[结晶性聚酯树脂A'](4.1质量份)、以及充当带电控制剂的[FCA-N](0.9质量份)混合在一起并溶解于乙酸乙酯(658.4质量份)和甲乙酮(180质量份)中。之后,将所得溶液的温度调节至55℃。将所述着色剂分散液(76.9质量份)加入到所述溶液。即使在加入之后,所述颜料也没有被观察到沉淀和聚集,并且其在乙酸乙酯和甲乙酮的混合溶剂中保持均匀分散。
(实施例6)
以和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6],不同之处在于将排出孔的开口直径改变为8.0μm,并且以如下描述地制备调色剂组合物液。
[调色剂6]的调色剂母粒子的组成和评价结果在表1和表2中呈现。
-调色剂组合物液的制备-
使用装备有搅拌叶片的混合器在70℃将充当脱模剂的[蜡2](11.2质量份)和[蜡3](5.6质量份)、充当粘合树脂的[聚酯树脂A](62.9质量份)和[结晶性聚酯树脂A'](4.1质量份)、以及充当带电控制剂的[FCA-N](0.9质量份)混合在一起并溶解于乙酸乙酯(658.4质量份)和丙酸乙酯(180质量份)中。之后,将所得溶液的温度调节至55℃。向所述溶液加入所述着色剂分散液(76.9质量份)。即使在加入之后,所述颜料也没有被观察到沉淀和聚集,并且其在乙酸乙酯和丙酸乙酯中保持均匀分散。
(实施例7)
以和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7],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包括具有8.0μm和10.0μm开口直径的两种类型的排出孔的设备,并且以如下描述地制备调色剂组合物液。具有8.0μm和10.0μm开口直径的两种类型的排出孔的百分比相对于总喷嘴各自为50%。
[调色剂7]的调色剂母粒子的组成和评价结果在表1和表2中呈现。
-调色剂组合物液的制备-
使用装备有搅拌叶片的混合器在70℃将充当脱模剂的[蜡3](16.8质量份)、充当粘合树脂的[聚酯树脂A](62.9质量份)和[结晶性聚酯树脂A'](4.1质量份)、以及充当带电控制剂的[FCA-N](0.9质量份)混合在一起并溶解在乙酸乙酯(658.4质量份)和甲乙酮(180质量份)中。之后,将所得溶液的温度调节至55℃。向所述溶液中加入所述着色剂分散液(76.9质量份)。即使在加入之后,所述颜料也没有被观察到沉淀和聚集,并且其在乙酸乙酯和甲乙酮中保持均匀分散。
(实施例8)
以和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8],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包括具有9.0μm和11.0μm开口直径的两种类型的排出孔的设备并且以如下描述地制备调色剂组合物液。具有9.0μm和11.0μm开口直径的两种类型的排出孔的百分比相对于总的喷嘴各自为50%。
[调色剂8]的调色剂母粒子的组成和评价结果在表1和表2中呈现。
-调色剂组合物液的制备-
使用装备有搅拌叶片的混合器在70℃将充当脱模剂的[蜡3](16.8质量份)、充当粘合树脂的[聚酯树脂A](62.9质量份)和[结晶性聚酯树脂A'](4.1质量份)、以及充当带电控制剂的[FCA-N](0.9质量份)混合在一起并溶解在乙酸乙酯(658.4质量份)和甲乙酮(180质量份)中。之后,将所得溶液的温度调节至55℃。向所述溶液中加入着色剂分散液(76.9质量份)。即使在加入之后,所述颜料也没有被观察到沉淀和聚集,并且其在乙酸乙酯和甲乙酮中保持均匀分散。
(实施例9)
以和实施例3中相同的方式获得[调色剂9],不同之处在于以如下描述地制备着色剂分散液并且将制造设备的调色剂收集部的温度改变为65℃。
[调色剂9]的调色剂母粒子的组成和评价结果在表1和表2中呈现。
-着色剂分散液的制备-
首先,制备青色颜料分散液作为着色剂。
使用具有搅拌叶片的混合器将青色颜料(C.I.PB 15:3,酸性处理率:10%,获自Dainichiseika Color&Chemicals Mfg.Co.,Ltd.)(6质量份)和树脂(RSE-801T,获自SanyoChemical Industries,Ltd.)(12质量份)一次分散到乙酸乙酯(82质量份)中。使用珠磨机(型号LMZ,获自Ashizawa Finetech Ltd.,氧化锆珠的直径:0.3mm)以强的剪切力将所得的一次分散液细分散以制备其中已经完全除去5μm或更大的聚集体的二次分散液。
同样对实施例9的调色剂的颜色再现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在表2中呈现。
[颜色再现性(色度)]
使用串列式彩色图像形成设备以0.40mg/cm2的调色剂沉积量在POD光泽涂覆纸张上进行图像形成。用其温度恒定控制在190℃的定影部件将由此形成的图像定影。将由此定影的图像用作评价样品。
使用色度计(X-RITE 939,获自X-Rite)测量由此形成的实心图像在L*a*b*色系(CIE:1976)中的色度指数a*和b*。确定由下述(表达式8)所表示的C*值以评价调色剂各自的色度。
C*=[(a*)2+(b*)2]1/2···(表达式8)
-评价标准-
A:C*为65或更大。
B:C*为60或更大但是小于65。
C:C*小于60。
(对比例1)
根据下述乳化方法制造调色剂母粒子。
<粒子乳液的制备>
将水(683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环氧乙烷加合物硫酸酯的钠盐(ELEMINOL RS-30,获自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Ltd.)(11质量份)、苯乙烯(83质量份)、甲基丙烯酸(83质量份)、丙烯酸丁酯(110质量份)和过硫酸铵(1质量份)装入到装备有搅拌棒和温度计的反应罐中并在400rpm下搅拌15min,以获得白色乳液。将所得的白色乳液加热直至体系中的温度变成75℃并反应5小时。向所得物中加入1质量%过硫酸铵水溶液(30质量份)并然后在75℃下陈化5小时。因此,获得了作为乙烯基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环氧乙烷加合物硫酸酯的钠盐的共聚物)的水性分散液的[粒子分散液]。
发现,所述[粒子分散液]具有通过用粒度分析仪(LA-920,获自Horiba,Ltd.)测量的105nm的体均分子量。将[粒子分散液]的一部分干燥以分离所述树脂物质。发现所述树脂物质具有59℃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150,000的重均分子量(Mw)。
<聚酯树脂的合成>
向装备有冷却管、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反应罐中装入双酚A环氧乙烷2mol加合物(229质量份)、双酚A环氧丙烷3mol加合物(529质量份)、对苯二甲酸(208质量份)、己二酸(46质量份)和二丁基氧化锡(2质量份),使其在常压下在230℃反应8小时,并然后在10mmHg至15mmHg的减压下反应5小时。然后,将偏苯三酸酐(30质量份)加入到所述反应罐并在常压下在180℃反应2小时以获得聚酯树脂。发现聚酯树脂具有6,700的重均分子量(Mw)、43℃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20mgKOH/g的酸值。
<水相的制备>
将水(990质量份)、[粒子分散液](183质量份)、48.5质量%的十二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钠的水溶液(“ELEMINOL MON-7,”获自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Ltd.)(37质量份)和乙酸乙酯(90质量份)混合和搅拌以获得乳状白色液体(即水相)。
<低分子量聚酯的合成>
将双酚A环氧乙烷2mol加合物(682质量份)、双酚A环氧丙烷2mol加合物(81质量份)、对苯二甲酸(283质量份)、偏苯三酸酐(22质量份)和二丁基氧化锡(2质量份)装入到装备有冷却管、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反应罐中并且使其在常压下在230℃反应5小时,从而合成低分子量聚酯。
发现所得的低分子量聚酯具有2,100的数均分子量(Mn)、9,500的重均分子量(Mw)、55℃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0.5mgKOH/g的酸值和51mgKOH/g的羟值。
<包括反应性取代基的改性聚酯的合成>
将低分子量聚酯(410质量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89质量份)和乙酸乙酯(500质量份)装入到装备有冷却管、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反应罐中并然后使其在100℃反应5小时,从而合成包括反应性取代基的改性聚酯。
发现所得的包括反应性取代基的改性聚酯具有1.53质量%的游离异氰酸酯含量。
<青色母料的制备>
用亨舍尔混合器(获自Nippon Coke&Engineering Co.,Ltd.)将水(1,200质量份)、着色剂(C.I.PB 15:3,获自Dainichiseika Color&Chemicals Mfg.Co.,Ltd.)(270质量份)、颜料衍生物(SOLSPERSE 5000,获自The Lubrizol Corporation)(8质量份)和聚酯树脂(1,200质量份)混合在一起。通过双辊磨机将所得的混合物在150℃捏合30min,辊压和冷却,并然后通过粉碎机(获自Hosokawa Micron Corp.)进行粉碎,从而制备母料。
<有机溶剂相的制备>
将聚酯树脂(378质量份)、巴西棕榈蜡(110质量份)和乙酸乙酯(947质量份)装入到装备有搅拌棒和温度计的反应罐中,在搅拌的情况下加热至80℃,在80℃保持30小时,以1小时冷却至30℃。因此,获得原材料溶液。
将所得的原材料溶液(1,324质量份)转移到另一反应罐并用珠磨机(“ULTRAVISCO MILL”,获自Aimex Co.,Ltd.)在1kg/hr的液体进料速度、在6m/s的圆盘圆周速度和以0.5mm氧化锆珠填充至80体积%的情况下分散9小时。因此,对巴西棕榈蜡进行分散。
然后,将65质量%的低分子量聚酯在乙酸乙酯中的溶液(1,324质量份)以及然后的母料(500质量份)和乙酸乙酯(500质量份)加入到所述分散液并以1小时混合在一起。然后,将所得的混合液保持在25℃,并用Ebaramilder(从入口侧的G、M和S的组合)以1kg/min的流速分散4遍,从而制备有机溶剂相(颜料/蜡分散液)。
发现所得的有机溶剂相具有50质量%的固体内容物浓度(在130℃,30min)。
<乳化和分散>
将有机溶剂相(749质量份)、包括反应性取代基的改性聚酯(115质量份)和异佛尔酮二胺(获自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Ltd.)(2.9质量份)装入到反应罐中并用均匀混合器(TK HOMOMIXER MKII,获自PRIMIX Corporation)在5,000rpm下混合1min。然后,将所述水相(1,200质量份)加入到所述反应罐并通过均匀混合器在9,000rpm下混合3min。然后,将所得物用搅拌器搅拌20min,从而制备乳化淤浆。
接着,将所述乳化淤浆装入到装备有搅拌器和温度计的反应罐中并在25℃下脱溶剂。在除去有机溶剂之后,将残留物在45℃下陈化15小时,从而获得分散淤浆。
<洗涤步骤>
将所述分散淤浆(100质量份)在减压下过滤。然后,将离子交换水(100质量份)加入到所得的滤饼,通过均匀混合器(以8,000rpm的转数,10分钟)混合在一起,并然后进行过滤。将离子交换水(100质量份)加入到所得的滤饼,通过均匀混合器(以8,000rpm的转数,10min)混合在一起,并然后在减压下进行过滤。将10质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100质量份)加入到所得的滤饼,通过均匀混合器(以8,000rpm的转数,10min)混合在一起,并且然后进行过滤。将10质量%的盐酸(100质量份)加入到所得的滤饼,通过均匀混合器(以8,000rpm的转数,10min)混合在一起,并然后进行过滤。将离子交换水(300质量份)加入到所得的滤饼,通过均匀混合器(以8,000rpm的转数,10min)混合在一起,并然后进行过滤。上述程序重复两次以获得最终滤饼。通过空气循环干燥器将所得的最终滤饼在45℃干燥48小时并使其通过75μm-筛孔的筛网进行筛分,从而获得[对比调色剂1](乳化的调色剂母粒子)。
以和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对所得的[对比调色剂1]进行测量和评价。结果在表2中呈现,并且粒径分布在图12中呈现。
(对比例2)
以和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获得[对比调色剂2],不同之处在于以如下描述地制备调色剂组合物液。
[对比例2]的调色剂母粒子的组成和评价结果在表1和表2中呈现。
-调色剂组合物液的制备-
使用装备有搅拌叶片的混合器在70℃将充当脱模剂的[蜡2](5.6质量份)和[蜡3](5.6质量份)、充当粘合树脂的[聚酯树脂A](68.5质量份)和[结晶性聚酯树脂A'](4.1质量份)、以及充当带电控制剂的[FCA-N](0.9质量份)混合在一起并溶解在乙酸乙酯(838.4质量份)中。之后,将所得溶液的温度调节至55℃。向所述溶液中加入所述着色剂分散液(76.9质量份)。即使在加入之后,所述颜料也没有被观察到沉淀和聚集,并且其在乙酸乙酯中保持均匀分散。
参考数字说明
1:调色剂制造设备
2:液滴排出手段
9:弹性板
11:液柱共振液滴排出手段
13:原材料容器
14:调色剂组合物液
15:液体循环泵
16:液体供应管
17:共同液体供应路径
18:液柱共振液体腔室
19:排出孔
20:振动发生手段
21:液滴
22:液体返回管
60:凝固和收集单元
61:腔室
62:凝固粒子收集手段
63:调色剂存储部
64:输送气流入口端口
65:输送气流出口端口
101:输送气流
P1:液体的压力计
P2:腔室的压力计

Claims (8)

1.调色剂,其包含:
粘合树脂;
着色剂;和
脱模剂,
其中具有在调色剂数量粒度分布中最频繁直径的0.79倍或更大但是小于1.15倍的范围内的粒径的粒子的平均圆度在具有所述最频繁直径的1.15倍或更大的粒径的粒子的平均圆度的1.010倍或更大但是小于1.020倍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
其中所述调色剂具有在调色剂数量粒度分布中最频繁直径的1.21倍或更大但是小于1.31倍的范围内的第二峰粒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调色剂,
其中具有在最频繁直径的0.79倍或更大但是小于1.15倍的范围内的粒径的粒子的平均圆度为0.965或更大但是小于0.985。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调色剂,
其中具有在最频繁直径的0.79倍或更大但是小于1.15倍的范围内的粒径的粒子的平均圆度为0.975或更大但是小于0.985,和
其中具有最频繁直径的1.15倍或更大的粒径的粒子的平均圆度为0.930或更大但是小于0.96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的调色剂,
其中具有在最频繁直径的0.79倍或更大但是小于1.15倍的范围内的粒径的粒子的粒度分布Dv/Dn(体均粒径(μm)/数均粒径(μm))为1.00≤Dv/Dn<1.02。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的调色剂,
其中所述最频繁直径为3.0μm或更大但是为7.0μm或更小。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的调色剂,
其中所述调色剂的粒度分布Dv/Dn(体均粒径(μm)/数均粒径(μm))为1.05≤Dv/Dn<1.15。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的调色剂,
其中所述调色剂通过包括如下的方法制造:将其中溶解或分散有所述粘合树脂、所述着色剂和所述脱模剂的调色剂组合物液排出以形成液滴并且使该液滴凝固,从而形成调色剂。
CN201580041947.XA 2014-08-06 2015-07-17 调色剂 Pending CN1066628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60403 2014-08-06
JP2014160403 2014-08-06
PCT/JP2015/070524 WO2016021393A1 (ja) 2014-08-06 2015-07-17 トナ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62826A true CN106662826A (zh) 2017-05-10

Family

ID=55263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1947.XA Pending CN106662826A (zh) 2014-08-06 2015-07-17 调色剂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971261B2 (zh)
EP (1) EP3196701B1 (zh)
JP (2) JP6332459B2 (zh)
CN (1) CN106662826A (zh)
AU (1) AU2015300332B2 (zh)
CA (1) CA2957271C (zh)
RU (1) RU2663276C1 (zh)
WO (1) WO2016021393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2996A (zh) * 1998-04-02 1999-10-27 佳能株式会社 用于显影静电图像的墨粉和成像方法
CN1595302A (zh) * 2003-09-12 2005-03-16 佳能株式会社 彩色调色剂
US20060154163A1 (en) * 2003-03-17 2006-07-13 Zeon Corporation Toner for electrostatic image development
JP2010060896A (ja) * 2008-09-04 2010-03-18 Fuji Xerox Co Ltd 静電荷現像用トナー、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静電荷現像用現像剤、静電荷現像用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00261110A1 (en) * 2009-04-13 2010-10-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oner, toner production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13064904A (ja) * 2011-09-20 2013-04-11 Ricoh Co Ltd トナーの製造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52202A (ja) 1993-11-29 1995-06-16 Hitachi Chem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現像剤
JP4069007B2 (ja) 2003-03-19 2008-03-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用トナー
JP4746289B2 (ja) 2003-07-14 2011-08-10 三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用樹脂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法
US7348117B2 (en) 2003-08-07 2008-03-25 Ricoh Company Limited Ton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toner, developer including the toner, toner container containing the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ing the toner
US20050164112A1 (en) 2003-12-22 2005-07-28 Masahiro Ohki Toner for forming image, developer including the toner,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ing the toner
JP4557639B2 (ja) 2004-08-27 2010-10-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47174B2 (ja) 2004-09-15 2009-10-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4829489B2 (ja) 2004-09-17 2011-12-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並びに、現像剤、トナー入り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541814B2 (ja) 2004-09-17 2010-09-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
US7932007B2 (en) 2004-09-21 2011-04-26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image-form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US7550245B2 (en) 2004-12-28 2009-06-23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the sam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20060210903A1 (en) 2005-03-16 2006-09-21 Masahiro Ohki Toner, developer, toner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06313255A (ja) 2005-05-09 2006-11-16 Ricoh Co Ltd 静電荷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静電荷現像用トナーおよび該トナーを含む一成分現像剤及び二成分現像剤
EP1880250B8 (en) 2005-05-10 2012-10-24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4711406B2 (ja) 2005-09-15 2011-06-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2007248982A (ja) 2006-03-17 2007-09-2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
KR101014991B1 (ko) * 2006-06-08 2011-02-16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토너
US8043778B2 (en) 2006-09-15 2011-10-25 Ricoh Company Limited Toner,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toner
JP2008233406A (ja) 2007-03-19 2008-10-02 Ricoh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該トナーの製造方法、該トナー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223382B2 (ja) 2007-03-15 2013-06-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潜像現像トナー用の有機シリコーン微粒子、トナー用外添剤、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042889B2 (ja) 2007-03-16 2012-10-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及び現像剤、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4823141B2 (ja) 2007-05-11 2011-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キャリア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20090003885A1 (en) 2007-06-27 2009-01-01 Akiyoshi Sabu Toner,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90142094A1 (en) 2007-11-29 2009-06-04 Toyoshi Sawada Toner, develop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299190B2 (en) 2007-12-19 2012-10-30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Shizuoka University Colored polymer particles,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toner and developer using the same
BRPI0821337A2 (pt) 2007-12-19 2015-06-16 Ricoh Co Ltd Método para a produção de veículo para revelador eletrofotográfico, veículo para revelador eletrofotográfico, revelador eletrofotográfico e método de formação de imagem
JP5009821B2 (ja) 2008-01-18 2012-08-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キャリアの製造方法、キャリア、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
JP5386889B2 (ja) * 2008-09-01 2014-01-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92032A (ja) 2008-09-11 2010-04-22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用キャリア及び二成分現像剤
US8383307B2 (en) 2008-10-23 2013-02-26 Ricoh Company, Limited Toner,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toner
JP5309918B2 (ja) * 2008-11-18 2013-10-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着色樹脂粒子、着色樹脂粒子の製造方法、及び、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5447817B2 (ja) 2009-01-22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
JP5855808B2 (ja) 2009-02-26 2016-02-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
JP5397756B2 (ja) 2009-06-30 2014-01-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5560985B2 (ja) 2009-08-03 2014-07-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並びに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679714B2 (en) 2009-09-14 2014-03-25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11107629A (ja) 2009-11-20 2011-06-02 Ricoh Co Ltd トナー及び紙の再生方法および、それにより得られるトナー
JP2011206759A (ja) 2010-03-12 2011-10-20 Ricoh Co Ltd 粒子及び粒子の製造方法、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12668A (ja) 2010-03-18 2011-10-27 Ricoh Co Ltd 微粒子の製造方法、微粒子製造装置及びトナー
JP2011237663A (ja) 2010-05-12 2011-11-24 Ricoh Co Ltd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765132B2 (ja) 2010-12-06 2015-08-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と該トナーを用いる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724464B2 (ja) 2011-03-03 2015-05-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5754219B2 (ja) 2011-04-12 2015-07-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12223696A (ja) 2011-04-19 2012-11-15 Ricoh Co Ltd 微粒子の製造方法、微粒子製造装置、トナーの製造方法、トナー製造装置及びトナー
JP5754236B2 (ja) 2011-05-16 2015-07-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用樹脂、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42711A (ja) * 2011-05-23 2012-12-10 Ricoh Co Ltd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5628757B2 (ja) 2011-07-04 2014-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並びに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8685604B2 (en) 2011-09-13 2014-04-01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1555453B1 (ko) 2011-09-13 2015-09-23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전자사진용 토너, 토너를 함유하는 현상제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2013063387A (ja) * 2011-09-16 2013-04-11 Ricoh Co Ltd 微粒子製造装置および微粒子製造方法、並びにトナー製造装置およびトナー製造方法
US20130095422A1 (en) 2011-10-17 2013-04-18 Atsushi Yamamoto Toner
JP2013140333A (ja) 2011-12-07 2013-07-18 Ricoh Co Ltd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735040B2 (en) 2011-12-28 2014-05-27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929267B2 (ja) 2012-02-03 2016-06-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ブロック共重合体
JP2013212494A (ja) 2012-03-05 2013-10-17 Ricoh Co Ltd 樹脂微粒子の製造方法
JP5966464B2 (ja) 2012-03-14 2016-08-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二成分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57988B2 (ja) 2012-03-14 2016-07-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現像剤、現像剤収容容器、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817601B2 (ja) 2012-03-14 2015-1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並びに、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90647A (ja) 2012-03-14 2013-09-26 Ricoh Co Ltd トナー、二成分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95486A (ja) 2012-03-16 2013-09-30 Ricoh Co Ltd トナー及び現像剤
JP2013195621A (ja) 2012-03-19 2013-09-30 Ricoh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二成分現像剤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03466B2 (ja) 2012-04-16 2017-03-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微粒子及びトナーの製造装置
JP6011051B2 (ja) 2012-06-18 2016-10-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42906A (ja) 2012-07-31 2014-03-13 Ricoh Co Ltd 微粒子製造装置、及び微粒子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れによって得られるトナー
JP5622809B2 (ja) * 2012-07-31 2014-11-1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
JP5979593B2 (ja) 2012-09-12 2016-08-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60100B2 (ja) 2013-02-05 2017-07-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36798B2 (ja) 2013-02-21 2017-11-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US9195156B2 (en) 2013-02-25 2015-11-24 Ricoh Company, Ltd. Particulate material production method, and particulate material production apparatus
JP6079325B2 (ja) 2013-03-14 2017-0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
CA2930107C (en) * 2013-12-05 2018-07-24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image formation device,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6503662B2 (ja) 2014-02-19 2019-04-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47112B2 (ja) 2014-02-27 2019-01-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及び現像剤
JP2015187696A (ja) 2014-03-10 2015-10-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94699A (ja) 2014-03-17 2015-11-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299465B2 (ja) 2014-06-17 2018-03-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97216A (ja) * 2015-11-26 2017-06-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2996A (zh) * 1998-04-02 1999-10-27 佳能株式会社 用于显影静电图像的墨粉和成像方法
US20060154163A1 (en) * 2003-03-17 2006-07-13 Zeon Corporation Toner for electrostatic image development
CN1595302A (zh) * 2003-09-12 2005-03-16 佳能株式会社 彩色调色剂
JP2010060896A (ja) * 2008-09-04 2010-03-18 Fuji Xerox Co Ltd 静電荷現像用トナー、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静電荷現像用現像剤、静電荷現像用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00261110A1 (en) * 2009-04-13 2010-10-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oner, toner production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13064904A (ja) * 2011-09-20 2013-04-11 Ricoh Co Ltd トナーの製造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146917A1 (en) 2017-05-25
WO2016021393A1 (ja) 2016-02-11
EP3196701A1 (en) 2017-07-26
EP3196701B1 (en) 2020-11-18
JPWO2016021393A1 (ja) 2017-06-22
JP2018142010A (ja) 2018-09-13
RU2663276C1 (ru) 2018-08-03
EP3196701A4 (en) 2017-07-26
US9971261B2 (en) 2018-05-15
JP6332459B2 (ja) 2018-05-30
CA2957271C (en) 2019-05-21
CA2957271A1 (en) 2016-02-11
AU2015300332B2 (en) 2018-06-28
AU2015300332A1 (en) 2017-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71460B2 (ja)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製造方法
JP5807431B2 (ja)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並びに樹脂微粒子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EP1372042A2 (en) Production method of toner, toner, and toner producing apparatus
CN103376678A (zh) 用于生产微粒和调色剂的装置
JP5790337B2 (ja) シリカ粒子、及び、トナー
JP5724464B2 (ja)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AU2014282373B2 (en) Toner and toner producing method, and developer
CN106662826A (zh) 调色剂
JP2012093644A (ja) トナーの製造装置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トナー
JP4371228B2 (ja)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トナー製造装置およびトナー
JP2006072159A (ja)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トナー
CN106462093B (zh) 调色剂和调色剂制造方法
JP2015020144A (ja) 粒子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13218163A (ja) 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現像剤
JP2013064886A (ja)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及びトナー
JP2013050587A (ja)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製造装置、及びトナ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