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60198A - 打入机 - Google Patents

打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60198A
CN106660198A CN201580036295.0A CN201580036295A CN106660198A CN 106660198 A CN106660198 A CN 106660198A CN 201580036295 A CN201580036295 A CN 201580036295A CN 106660198 A CN106660198 A CN 1066601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rigger
driven
impact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62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60198B (zh
Inventor
石泽祯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i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K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K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Ko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6601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01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601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01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4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e.g. by air pressure
    • B25C1/041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e.g. by air pressure with fixed main cylinder
    • B25C1/043Trigger valve and trigger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08Safety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4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e.g. by air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4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e.g. by air pressure
    • B25C1/047Mechanical 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7/00Accessories for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e.g. 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仅在接着推压柄而触发器柄接通时进行打入的打入机。打入机具有对驱动撞击针杆进行驱动的套筒阀,由触发阀(51)对套筒阀控制压缩空气的供气和排气。触发阀(51)具有:向使开口部(54)与连通端口(56)连通且关闭排气口(55)的供气位置和关闭开口部(54)且使排气口(55)与连通端口(56)连通的排气位置自由移动的阀活塞(61);以及向将储压室内的压缩空气供给至压力室(66)的连通位置和切断储压室与压力室(66)的连通并排出压力室(66)内的空气的切断位置自由移动的柱塞(67)。当触发器(41)和推压柄(44)处于冲击停止位置时,柱塞(67)由触发器臂(76)驱动至连通位置。

Description

打入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通过利用压缩空气驱动活塞来将钉、卡钉等固定件打入被打入材的打入机。
背景技术
以压缩空气作为驱动介质的打入机具有:设有打出固定件的驱动撞击针杆(driveblade)的活塞;以及自由往复移动地容纳活塞的缸筒。若向由缸筒和活塞划分出的驱动室供给压缩空气,则将活塞驱动至打出方向而利用驱动撞击针杆打出固定件。在缸筒设有套筒阀,该套筒阀切换为向驱动室供给压缩空气的状态、或停止供给而将驱动室内的压缩空气排出的状态。
打入机具有推压柄和触发器。若将打入机前端的推压部件按压抵接于被打入材,则将推压柄从冲击停止位置即断开位置驱动至能够冲击位置即接通位置,从而通过作业者的拉动操作将触发器从冲击停止位置操作至能够冲击位置。为了基于推压柄的驱动和触发器的操作来控制套筒阀的工作,而在打入机设有触发阀。
如专利文献1、2记载那样,具有推压柄和触发器的打入机所进行的固定件的钉入动作中存在所谓的连续打击和单发打击。并且,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通过更换触发器而能够变更为上述连续打击和单发打击中任一个形式的打入机。
连续打击模式是如下打击模式:由作业者将触发器从冲击停止位置操作至能够冲击位置,并且由作业者将打入机前端的推压部件按压抵接于被打入材并使推压柄成为驱动至能够冲击位置亦即接通位置的状态,从而向打出方向驱动活塞,该打击模式中,若将至少推压柄或者触发器中任一方复位操作至冲击停止位置,则活塞复位至后退位置。由此,在将打入机前端抵接于被打入材的状态下进行触发器的拉动操作,或者在维持了触发器的拉动操作的状态下进行推压柄的接通-断开的切换操作,该情况下,向打出方向驱动活塞,能够连续地向被打入材打入固定件。
另一方面,以往的单发打击是如下打击方式:若在将推压柄向上推并驱动至能够冲击位置后,对触发器进行拉动操作,则向打出方向驱动活塞来打出固定件。在该单发打击中,若维持将打入机推压于被打入材的状态(将推压柄设为接通状态的状态),并反复进行触发器的接通-断开操作,则活塞往复运动而能够进行固定件的打入动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2869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74081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1494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简单的构造来提供采用了如下单发打击方式、即被称作所谓的全连续触发(Full sequential trigger)方式的方式的打入机:作为代替上述的打入方式的新的打入方式,在推压柄向上推操作后拉动触发器,并在进行打入动作后,使推压柄以及触发器双方复位至初始位置,之后再次依次进行推压柄和触发器的操作,该情况下能够打入第二个固定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打入机具备:缸筒,其沿轴向自由往复移动地装配有具备驱动撞击针杆的主活塞;以及套筒阀,其利用供给至阀驱动室的压缩空气而被驱动至向上述主活塞供给储压室内的压缩空气的位置和停止压缩空气的供给的位置,上述打入机的特征在于,具有:活塞壳体,其设有与上述储压室连通的开口部、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口、以及与上述阀驱动室连通的连通端口;中空的阀活塞,其装配在上述活塞壳体内,且向供气位置和排气位置自由移动,该供气位置是使上述开口部与上述连通端口连通并关闭上述排气口的位置,该排气位置是关闭上述开口部并使上述排气口与上述连通端口连通的位置;滑动活塞部,其设于上述阀活塞,在上述活塞壳体内划分出对上述阀活塞施加朝向上述供气位置的方向的推力的压力室;柱塞,其装配于上述阀活塞,且向连通位置和切断位置自由移动,该连通位置是将上述储压室内的压缩空气供给至上述压力室的位置,该切断位置是切断上述储压室与上述压力室的连通并排出上述压力室内的空气的位置;触发器,其被操作至能够冲击位置和冲击停止位置;推压柄,其抵接于被打入材而被驱动至能够冲击位置,若从被打入材离开则被驱动至冲击停止位置;以及触发器臂,其自由摆动地装配于上述触发器,当上述触发器和上述推压柄处于上述冲击停止位置时,将上述柱塞驱动至上述连通位置,在上述阀活塞处于上述供气位置的状态下,当将上述推压柄操作至能够冲击位置并接着将上述触发器操作至能够冲击位置时,将上述阀活塞驱动至上述排气位置来打出上述驱动撞击针杆。
发明的效果如下。
当触发器和推压柄处于冲击停止位置时,柱塞处于连通位置,阀活塞处于供气位置而将储压室内的压缩空气供给至套筒阀,并且驱动撞击针杆处于后退极限位置。在阀活塞处于供气位置的状态下,当将推压柄操作至冲击位置并接着将触发器操作至冲击位置时,将阀活塞驱动至排气位置来打出驱动撞击针杆。本发明的打入机不会较大地变更触发阀的基本构造,就能够实现仅在满足上述的条件的打入模式中进行固定件的打入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打出固定件前的状态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入机的局部切开侧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打出了固定件的状态下的打入机的局部切开侧视图。
图4是表示图3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触发器和推压柄处于冲击停止位置时的触发阀的工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从图5的状态起将触发器拉动操作至能够冲击位置时的触发阀的工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从图5的状态起将推压柄驱动至能够冲击位置、之后将触发器操作至能够冲击位置而打出固定件时的触发阀的工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在打出固定件后仅将触发器操作至冲击停止位置时的触发阀的工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在图8的状态下再次将触发器操作至能够冲击位置时的触发阀的工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在图9的状态下朝向冲击停止位置驱动推压柄的中途的触发阀的作业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从图10的状态起将推压柄驱动直至冲击停止位置的瞬间的触发阀的工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如图11所示地将推压柄驱动直至冲击停止位置且切换至供气位置时的触发阀的工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在图12的状态下朝向冲击停止位置操作触发器的中途的触发阀的工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从图13的状态起将触发器复位操作直至冲击停止位置时的触发阀的工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在如图5所示地打出固定件后、朝向冲击停止位置驱动推压柄的中途的触发阀的工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从图15的状态起将推压柄驱动直至冲击停止位置时的触发阀的工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在图16的状态下将推压柄从冲击停止位置驱动至能够冲击位置时的触发阀的工作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打入机10具有设有供作业者把持的把手11的主壳体12,并在主壳体12内设有缸筒13。在缸筒13内,以沿轴向自由往复移动的方式装配有主活塞14,在主活塞14设有用于将作为固定件的钉N打入被打入材W的驱动撞击针杆15。在主壳体12的前端部,安装有用于容纳多个钉N的钉匣16,并在钉匣16的前端部,设有对被驱动撞击针杆15打出的钉N进行引导的机头板(Nose plate)17。
在设于主壳体12的基端部的头部壳体(head case)18,安装有头部罩19。缸筒13的内部由主活塞14划分为缸筒13的基端部侧的打入用的压力室21和前端部侧的复位用的压力室22。若向压力室21供给压缩空气,则如图3所示,向缸筒13的前端部侧前进驱动主活塞14。由此,将驱动撞击针杆15的前端部驱动直至机头板17的前端部而打出钉N。将打出驱动撞击针杆15的方向上的主活塞14的移动作为前进移动,并将相反方向作为后退移动。
在缸筒13的前端部与主壳体12之间,由环状的分隔部件24划分出回收用的空气室23,在主活塞14从图1所示的后退极限位置向图3所示的打出位置前进移动时,经由设于缸筒13的前端部的空气孔25和与该空气孔25相比靠缸筒13的基端部侧设置的空气孔26来向空气室23内供给压力室22内的空气。在缸筒13的外侧设有止回阀27,该止回阀27允许从压力室22向空气室23内的空气的流动,并阻止相反方向的流动。如图3所示,在主活塞14处于前进极限位置时,为了对主活塞14的冲击进行缓冲,而在缸筒13的前端部内设有橡胶制的阻尼器28a。
处于前进极限位置的主活塞14被流入空气室23内的压缩空气驱动至后退极限位置。此时,被注入到空气室23内的压缩空气从空气孔25向复位用的压力室22流入。在主活塞14的后退移动时,利用设于消声器壳体部29内的未图示的消声器对压力室21内的压缩空气进行消音而将向外部将其排出。当将主活塞14从图3所示的前进极限位置驱动至图1所示的后退极限位置时,为了对主活塞14的冲击进行缓冲,在头部罩19安装有橡胶制的限位器28b,并且缸筒13的后端部抵接于限位器28b。
如图1所示,在把手11的内部设有储压室31。为了从外部向储压室31供给压缩空气,在把手11的基端部设有供气用的柱塞32,并在柱塞32以自由装卸的方式装配未图示的空压供给管。如图2以及图4所示,在缸筒13的外侧,以沿轴向自由移动的方式装配有圆筒形状的套筒阀33。套筒阀33向如图4所示地将填充在储压室31内的压缩空气供给至打入用的压力室21的打入位置、以及如图2所示地停止对压力室21的压缩空气的供给而经由消声器向外部排出压力室21内的压缩空气的复位位置工作。
如图2以及图4所示,利用压缩螺旋弹簧34对套筒阀33施加朝向复位位置的方向的弹簧力。为了除弹簧力之外,还将朝向复位位置的方向的推力施加于套筒阀33,而在套筒阀33的下端面侧设有阀驱动室35,并且向阀驱动室35供给储压室31内的压缩空气的供排流路36与阀驱动室35连通。在头部罩19,设有将储压室31内的压缩空气供给至压力室21的供气端口37。
若向阀驱动室35供给压缩空气并使套筒阀33处于图2所示的复位位置,则利用设于套筒阀33的密封部件38a来切断供气端口37与压力室21的连通。另外,设于缸筒13的密封部件38b从套筒阀33离开而使排气流路39与压力室21连通。由此,停止相对于压力室21的压缩空气的供给,且经由排气流路39以及消声器向外部排出压力室21内的压缩空气。因此,利用空气室23内的压缩空气,将主活塞14驱动至后退极限位置,并将驱动撞击针杆15驱动至图1所示的后退极限位置。此时,成为向密封部件38a的外周面供给从供气端口37流入的压缩空气的状态。
若排出阀驱动室35内的压缩空气,则如图4所示,利用从供气端口37施加于套筒阀33的上端部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将套筒阀33从复位位置驱动至打入位置。由此,从供气端口37向压力室21供给压缩空气,前进驱动主活塞14,从而打出驱动撞击针杆15而将钉N打入被打入材W。此时,密封部件38b与套筒阀33的内周面接触来切断排气流路39。
在主壳体12,以支撑轴42为中心自由摆动地装配有触发器41。触发器41由作业者向图1所示的冲击停止位置即断开位置与图3所示的能够冲击位置即接通位置之间操作。
在设于主壳体12的支架43,沿轴向自由往复移动地装配有推压柄44。在支架43,沿轴向自由往复移动地装配有弹簧座部件45,安装于弹簧座部件45的推压杆46经由虚线所示的连结部件48与自由移动地装配于机头板17的推压部件47连结。在推压柄44装配有压缩螺旋弹簧49,该压缩螺旋弹簧49的一端抵接于推压柄44的凸缘部44a,另一端抵接于支架43。利用该压缩螺旋弹簧49,对推压柄44施加其前端部进入支架43内的位置、即朝向冲击停止位置的方向的弹簧力。
推压部件47配置于打入机10的前端部,在作业者相对于被打入材W打入钉N时,若朝向被打入材W推压机头板17,则推压部件47抵接于被打入材W。由此,沿机头板17驱动推压部件47使之后退,而经由连结部件48以及推压杆46而如图3所示地将推压柄44驱动至从支架43突出的能够冲击位置。另一方面,若推压部件47从被打入材W离开,则将推压部件47驱动至前进极限位置。由此,如图1所示,将推压柄44驱动至冲击停止位置。
如图1所示,在主活塞14处于后退极限位置的状态、即驱动撞击针杆15复位至后退极限位置的状态下,首先,将推压柄44驱动至能够冲击位置,接下来将触发器41操作至能够冲击位置,此时,为了打出驱动撞击针杆15,而在主壳体12设有触发阀51。这样,触发阀51成为单发打击专用。
如图5~图17所示,触发阀51具有在设于主壳体12的容纳室52内装配的活塞壳体53。活塞壳体53是带台阶的圆筒形状,在一端部设有与储压室31连通的开口部54,并在另一端部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口55。另外,在活塞壳体53,以沿径向贯通的方式设有连通端口56,该连通端口56与活塞壳体53的外侧的连通室57连通,连通室57通过供排流路36而与阀驱动室35连通。为了对连通室57的两侧进行密封,在活塞壳体53的外周面装配有密封部件58a、58b。
在活塞壳体53的另一端部内,装配有端盖59。端盖59构成活塞壳体53的一部分,在端盖59与活塞壳体53之间形成有排气口55。在活塞壳体53内,沿轴向自由移动地装配有中空的阀活塞61。阀活塞61向如图5所示地使开口部54与连通端口56连通并关闭排气口55的供气位置即冲击准备位置、以及如图7所示地关闭开口部54并使排气口55与连通端口56连通的排气位置即冲击位置移动。若阀活塞61成为供气位置,则经由供排流路36向套筒阀33的阀驱动室35供给储压室31内的压缩空气。由此,主活塞14以及驱动撞击针杆15如图1所示地成为复位至后退极限位置、即驱动撞击针杆复位的位置。另一方面,在向阀驱动室35供给了压缩空气的状态下,若阀活塞61成为排气位置,则经由供排流路36以及排气口55向外部排出阀驱动室35内的压缩空气。由此,向主活塞14的压力室21内供给压缩空气,从而将主活塞14以及驱动撞击针杆15如图3所示地驱动至前进极限位置即打入位置。
在阀活塞61的一端部设有用于开闭开口部54的供气切断用的密封部件62,并在另一端部设有用于开闭排气口55的排气切断用的密封部件63。若阀活塞61成为供气位置,则密封部件62从活塞壳体53的内周面的阀座面离开而敞开开口部54,且密封部件63紧贴于活塞壳体53的内周面的阀座面而关闭排气口55。另一方面,若阀活塞61成为排气位置,则密封部件62紧贴于活塞壳体53的内周面的阀座面而关闭开口部54,且密封部件63从活塞壳体53的内周面的阀座面离开而敞开排气口55。
在阀活塞61的另一端部设有滑动活塞部64。在滑动活塞部64,装配有与端盖59的圆筒形状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密封部件65。利用滑动活塞部64和端盖59,在活塞壳体53内划分出压力室66。
在阀活塞61内,沿轴向自由移动地装配有柱塞67。柱塞67的前端部贯通设于端盖59的排气侧的贯通孔68,并朝向触发器41而从端盖59突出。柱塞67的基端部以自由滑动的方式与设于阀活塞61的供气侧的贯通孔69接触。在柱塞67,设有与端盖59抵接的凸缘部71。若凸缘部71抵接于端盖59,则柱塞67如图5所示地成为突出极限位置。柱塞67的突出极限位置是经由贯通孔69而使储压室31与压力室66连通的连通位置。若柱塞67成为连通位置,则向压力室66供给储压室31内的压缩空气,从而将阀活塞61如图5所示地驱动至供气位置。若阀活塞61成为供气位置,则向套筒阀33的阀驱动室35供给压缩空气,从而驱动撞击针杆15成为图1所示的后退极限位置。
在柱塞67的基端部,设有与贯通孔69接触的连通切断用的密封部件72。若柱塞67向柱塞67的突出端部进入端盖59内的方向后退移动,则密封部件72与贯通孔69接触而切断储压室31与压力室66的连通。即使柱塞67相对于阀活塞61的轴向上的位置变化,在密封部件72正与贯通孔69接触的状态下,也切断储压室31与压力室66的连通,从而柱塞67成为切断位置。
在柱塞67的前端部,设有与贯通孔68接触的排气切换用的密封部件73。在密封部件72与贯通孔69接触而柱塞67成为切断位置的状态下,若柱塞67后退移动,则密封部件73从贯通孔68离开,而压力室66与外部连通。由此,排出压力室66内的压缩空气,从而阀活塞61成为排气位置。若阀活塞61成为排气位置,则排出套筒阀33的阀驱动室35内的压缩空气,从而驱动撞击针杆15成为图3所示的打入位置。
在柱塞67的外侧装配有压缩螺旋弹簧74。压缩螺旋弹簧74的一端与形成于阀活塞61的内部的台阶部抵接,另一端与凸缘部71抵接。该压缩螺旋弹簧74相对于柱塞67施加突出方向的弹簧力,并相对于阀活塞61施加朝向供气位置的方向的弹簧力。
在触发器41的摆动端,通过支撑销7自由摆动地安装有触发器臂76。触发器臂76的前端部延伸至与支架43对置的位置。在触发器臂76与端盖59之间,作为弹簧部件装配有压缩螺旋弹簧77,利用压缩螺旋弹簧77,对触发器臂76施加将其前端部推压于支架43的方向的弹簧力,并对触发器41施加朝向冲击停止位置的方向的弹簧力。触发器41的冲击停止位置由支架43的限位器78限制。
在推压柄44处于冲击停止位置的状态下,当如图5所示地触发器41也处于冲击停止位置时,触发器臂76向推压柄44的前方突出。在该状态下,若如图6所示地将触发器41操作至能够冲击位置,则触发器臂76从推压柄44的前方离开。此时,触发器41的前端接触倾斜地形成于支架43的端面的臂导向面79,从而触发器臂76不驱动柱塞67。这样,若在推压柄44处于冲击停止位置的状态下操作触发器41,则触发器臂76设定为在向推压柄44的前方突出的位置、以及从前方离开而与臂导向面79接触的位置工作的长度。
接下来,参照图5~图17,对使用了上述的打入机10的钉N的单发打击的打入操作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当触发器41和推压柄44均处于冲击停止位置即断开位置时,触发器臂76的前端部处于向推压柄44的前端部的前方突出的位置。在该状态下,柱塞67处于连通位置,通过贯通孔69与柱塞67以及阀活塞61之间的缝隙而向压力室66内供给储压室31内的压缩空气。由此,阀活塞61处于供气位置即冲击准备位置。在该供气位置,经由供排流路36向阀驱动室35供给储压室31内的压缩空气,从而将主活塞14以及驱动撞击针杆15驱动至图1以及图2所示的后退极限位置。
在该状态下,若触发器41由作业者操作至能够冲击位置,则如图6所示,触发器臂76的前端部从推压柄44的前方离开而处于不与推压柄44干涉的位置。因此,在该状态下,即使作业者通过操作打入机10来将推压部件47推压于被打入材W,并将推压柄44驱动至能够冲击位置,也不会驱动柱塞67。阀活塞61维持供气位置的状态。在图6所示的状态的下,触发器臂76的前端与臂导向面79接触。由于臂导向面79朝向推压柄44侧而向上方倾斜,所以若触发器41从图6所示的能够冲击位置复位至冲击停止位置,则触发器臂76的前端在臂导向面79上滑动而处于图5所示的位置。
将钉N打入被打入材W中,首先,将推压部件47推压于被打入材W而将推压柄44驱动至能够冲击位置,之后,若如图7所示地将触发器41操作至能够冲击位置,则对于柱塞67而言,连通切断用的密封部件72与贯通孔69接触而柱塞67处于切断位置。此时,排气切换用的密封部件73从贯通孔68离开。由此,由于压力室66内的压缩空气通过柱塞67与贯通孔68之间的缝隙向外部排出,所以将阀活塞61驱动至排气位置。若阀活塞61处于排气位置,则开口部54由密封部件62关闭,从而连通端口56与排气口55成为连通状态。因此,阀驱动室35内的压缩空气经由供排流路36、连通端口56以及排气口55向外部排出。若排出阀驱动室35内的压缩空气,则如图3以及图4所示,向压力室21内供给压缩空气,从而将主活塞14以及驱动撞击针杆15前进驱动至打入位置。由此,进行钉N的打入动作。
在进行打入动作而阀活塞61处于排气位置的状态下,如图8所示,即使将触发器41复位操作至冲击停止位置,阀活塞61也维持排气位置不变,从而驱动撞击针杆15处于打入位置。即使触发器41从图7所示的能够冲击位置复位至图8所示的冲击停止位置,触发器臂76也抵接于推压柄44,从而阀活塞61保持连通切断用的密封部件72关闭贯通孔69的切断位置不变。因此,不向压力室66供给压缩空气,阀活塞61处于排气位置,并且开口部54由供气切断用的密封部件62关闭,从而不向阀驱动室35供给压缩空气。
这样,在将阀活塞61驱动至排气位置、并将推压柄44驱动至能够冲击位置的状态下,即使操作触发器41,由于柱塞67具有维持切断位置的行程,所以阀活塞61也维持排气位置。因此,在图8的状态下,即使如图9所示地再次将触发器41操作至能够冲击位置,驱动撞击针杆15也保持打入位置不变,从而无法进行打入动作。即,抑制以往的连续打击的动作。
图10表示在阀活塞61处于排气位置的状态时,在维持将触发器41操作至能够冲击位置的状态的状态下,向远离被打入材W的方向操作打入机10,并朝向冲击停止位置驱动推压柄44的中途的状态。若朝向冲击停止位置驱动推压柄44,则柱塞67与推压柄44的移动对应地突出移动,但密封部件72保持与贯通孔69接触的切断位置不变,并且阀活塞61保持排气位置不变。
图11表示从图10的状态起使推压柄44复位至冲击停止位置的瞬间。在将触发器41操作至能够冲击位置的状态下,若推压柄44复位至冲击停止位置,则凸缘部71抵接于端盖59而柱塞67处于突出极限位置。若柱塞67处于突出极限位置,则密封部件73关闭贯通孔68,密封部件72从贯通孔69离开而向压力室66供给储压室31内的压缩空气。此时,成为触发器臂76的前端与臂导向面79接触的状态。
若向压力室66内供给压缩空气,则如图12所示,利用压力室66内的压缩空气将阀活塞61驱动至供气位置。若将阀活塞61驱动至供气位置,则开口部54敞开而储压室31内的压缩空气经由连通端口56以及供排流路36向阀驱动室35供给压缩空气。由此,驱动撞击针杆15复位至图1以及图2所示的后退极限位置。
这样,在将阀活塞61驱动至排气位置、且使触发器41保持于能够冲击位置的状态下,若使推压柄44复位至冲击停止位置,则将柱塞67驱动至连通位置,并将阀活塞61驱动至供气位置。
图13表示在图12的状态下从能够冲击位置朝向冲击停止位置复位操作触发器41的中途。若使触发器41朝向冲击停止位置复位,则在推压柄44复位了的状态下,触发器臂76的前端部被臂导向面79引导而以向推压柄44的前方突出的方式移动。
图14表示使触发器41从图13所示的状态起进一步复位而复位至冲击停止位置的状态。该状态与图5相同,在该状态下,即使作业者通过操作打入机10来将推压部件47推压于被打入材W,并将推压柄44驱动至能够冲击位置,也不会驱动柱塞67,阀活塞61处于供气位置即准备位置。这样,在阀活塞61处于供气位置的状态下,即使操作触发器41,柱塞67也保持连通位置,并且阀活塞61也保持供气位置。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进行钉N的打入后,在将触发器41操作至能够冲击位置的状态下,若使推压柄44复位至冲击停止位置,则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将阀活塞61驱动至供气位置。这样,在将阀活塞61驱动至排气位置、并将触发器41驱动至能够冲击位置的状态下,若使推压柄44复位至冲击停止位置,则柱塞67被切换至连通位置,且阀活塞61被切换至供气位置。
图15表示推压柄44从能够冲击位置朝向冲击停止位置复位的中途。在将触发器41操作至能够冲击位置的状态下,若使推压柄44复位,则如图15所示,柱塞67突出移动,密封部件73关闭贯通孔68,密封部件72敞开贯通孔69。由此,向压力室66供给储压室31内的压缩空气,而将阀活塞61切换至供气位置。因此,经由连通端口56以及供排流路36向阀驱动室35供给储压室31内的压缩空气,使驱动撞击针杆15复位至后退极限位置。
如图16所示,若推压柄44复位至冲击停止位置,则触发器臂76的前端部从推压柄44的前方退避而成为与臂导向面79接触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如图17所示,即使将推压柄44驱动至能够冲击位置,推压柄44也不会与触发器臂76接触,从而不会进行固定件的打入动作。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图示的打入机10用于将钉N打入被打入材W,但本发明也能够用于将卡钉作为固定件的打入机。
符号的说明
11—把手,12—主壳体,13—缸筒,14—主活塞,15—驱动撞击针杆,21—打入用的压力室,22—复位用的压力室,31—储压室,33—套筒阀,35—阀驱动室,36—供排流路,41—触发器,44—推压柄,47—推压部件,48—连结部件,51—触发阀,53—活塞壳体,54—开口部,55—排气口,56—连通端口,61—阀活塞,62—供气切断用的密封部件,63—排气切断用的密封部件,64—滑动活塞部,66—压力室,67—柱塞,68、69—贯通孔,72—连通切断用的密封部件,73—排气切换用的密封部件,76—触发器臂,79—臂导向面。

Claims (7)

1.一种打入机,具备:缸筒,其沿轴向自由往复移动地装配有具备驱动撞击针杆的主活塞;以及套筒阀,其利用供给至阀驱动室的压缩空气而被驱动至向上述主活塞供给储压室内的压缩空气的位置和停止压缩空气的供给的位置,
上述打入机的特征在于,具有:
活塞壳体,其设有与上述储压室连通的开口部、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口、以及与上述阀驱动室连通的连通端口;
中空的阀活塞,其装配在上述活塞壳体内,且向供气位置和排气位置自由移动,该供气位置是使上述开口部与上述连通端口连通并关闭上述排气口的位置,该排气位置是关闭上述开口部并使上述排气口与上述连通端口连通的位置;
滑动活塞部,其设于上述阀活塞,在上述活塞壳体内划分出对上述阀活塞施加朝向上述供气位置的方向的推力的压力室;
柱塞,其装配于上述阀活塞,且向连通位置和切断位置自由移动,该连通位置是将上述储压室内的压缩空气供给至上述压力室的位置,该切断位置是切断上述储压室与上述压力室的连通并排出上述压力室内的空气的位置;
触发器,其被操作至能够冲击位置和冲击停止位置;
推压柄,其抵接于被打入材而被驱动至能够冲击位置,若从被打入材离开则被驱动至冲击停止位置;以及
触发器臂,其自由摆动地装配于上述触发器,当上述触发器和上述推压柄处于上述冲击停止位置时,将上述柱塞驱动至上述连通位置,
在上述阀活塞处于上述供气位置的状态下,当将上述推压柄操作至能够冲击位置并接着将上述触发器操作至能够冲击位置时,将上述阀活塞驱动至上述排气位置来打出上述驱动撞击针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阀活塞被驱动至上述排气位置,并且上述推压柄被驱动至上述能够冲击位置的状态下,即使操作上述触发器,上述阀活塞也维持上述排气位置,并且上述柱塞也维持上述切断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阀活塞被驱动至上述排气位置,并且上述触发器保持于上述能够冲击位置的状态下,若上述推压柄复位至上述冲击停止位置,则上述阀活塞被驱动至上述供气位置,上述柱塞被驱动至上述连通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阀活塞处于上述供气位置的状态下,即使操作上述触发器,上述阀活塞也保持上述供气位置,并且上述柱塞保持上述连通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中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阀活塞被驱动至上述排气位置、且上述触发器被驱动至上述能够冲击位置的状态下,若上述推压柄复位至上述冲击停止位置,则上述阀活塞切换至上述供气位置,且上述柱塞切换至上述连通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中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阀活塞具有:
供气切断用的密封部件,其对上述开口部进行开闭;以及
排气切断用的密封部件,其对上述排气口进行开闭。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中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柱塞具有:
连通切断用的密封部件,其对上述储压室与上述压力室的连通进行开闭;以及
排气切换用的密封部件,其对上述压力室与外部的连通进行开闭。
CN201580036295.0A 2014-06-30 2015-06-19 打入机 Active CN1066601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35310 2014-06-30
JP2014-135310 2014-06-30
PCT/JP2015/067723 WO2016002540A1 (ja) 2014-06-30 2015-06-19 打込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60198A true CN106660198A (zh) 2017-05-10
CN106660198B CN106660198B (zh) 2019-06-21

Family

ID=55019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6295.0A Active CN106660198B (zh) 2014-06-30 2015-06-19 打入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744629B2 (zh)
EP (1) EP3162510B1 (zh)
JP (1) JP6217858B2 (zh)
CN (1) CN106660198B (zh)
TW (1) TWI671169B (zh)
WO (1) WO2016002540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6175A (zh) * 2016-07-29 2019-03-19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打入机
CN111278606A (zh) * 2017-11-01 2020-06-12 约·弗里德里希·贝伦斯股份公司 包括安全阀布置结构的压缩空气钉枪
CN111604862A (zh) * 2019-02-22 2020-09-01 美克司株式会社 空气压力式工具
CN111727106A (zh) * 2018-02-19 2020-09-29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打入机
CN111801196A (zh) * 2018-02-28 2020-10-20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打入机
CN112584978A (zh) * 2018-09-21 2021-03-30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打入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20634B2 (ja) * 2016-03-29 2020-07-0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手持ち工具
TWI767933B (zh) * 2017-08-25 2022-06-21 鑽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打釘槍及其致動裝置
JP7043771B2 (ja) * 2017-09-29 2022-03-30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打込み工具
JP6950424B2 (ja) * 2017-09-29 2021-10-13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打込み工具
JP6950423B2 (ja) * 2017-09-29 2021-10-13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打込み工具
TW202007497A (zh) 2018-08-06 2020-02-16 日商工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釘打機
US11110575B2 (en) * 2019-01-31 2021-09-07 Gary Desch Combination nail dowel gun
TWI705876B (zh) * 2019-03-13 2020-10-01 力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氣動釘槍的氣路結構
TWI705877B (zh) * 2019-05-21 2020-10-01 力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氣動釘槍單擊模式的自動復歸裝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25855A (ja) * 1996-02-16 1997-09-02 Hitachi Koki Co Ltd 打込機の駆動制御装置
JP2005205524A (ja) * 2004-01-21 2005-08-04 Max Co Ltd 釘打機の起動装置
WO2007032237A1 (ja) * 2005-09-15 2007-03-22 Max Co., Ltd. 釘打機
CN101032813A (zh) * 2006-03-09 2007-09-12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便携式打入机
CN101259611A (zh) * 2007-03-06 2008-09-10 株式会社牧田 打入机
US8162195B2 (en) * 2010-05-03 2012-04-24 De Poan Pneumatic Corp. Trigger valve controlling device for pneumatic nail gu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8294Y2 (zh) * 1984-12-28 1989-05-29
JPH0753901Y2 (ja) * 1989-10-14 1995-12-13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の動作モード切換機構
US5193730A (en) 1991-06-14 1993-03-16 Max Co., Ltd. Pneumatic nailing machine
JPH04372377A (ja) * 1991-06-14 1992-12-25 Makita Corp 釘打機
JPH0753907Y2 (ja) * 1991-12-27 1995-12-13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釘打機の安全装置
JP3740817B2 (ja) 1997-12-19 2006-02-01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
US6648202B2 (en) * 2001-02-08 2003-11-18 Black & Decker Inc. Pneumatic fastening tool
JP4135069B2 (ja) * 2002-08-09 2008-08-20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燃焼式打込み工具
TWI263565B (en) * 2005-04-15 2006-10-11 De Poan Pneumatic Corp Structure of trigger valve for nail gun
US7677426B2 (en) * 2005-09-19 2010-03-16 Stanley Fastening Systems, L.P. Fastener driving device
US20070278275A1 (en) * 2006-06-05 2007-12-06 Basso Industry Corp. Trigger switching mechanism of a nailing machine
JP4752751B2 (ja) 2006-12-18 2011-08-17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
JP5286939B2 (ja) 2008-05-28 2013-09-11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
US20090302087A1 (en) * 2008-06-06 2009-12-10 Chia-Sheng Liang Adjusting Mechanism for Control Valve of Nail Guns
US20100301091A1 (en) * 2009-06-01 2010-12-02 Chia-Sheng Liang Linkage Mechanism between Trigger Valve and Control Valve in Pneumatic Nail Guns
TW201117930A (en) * 2009-11-19 2011-06-01 De Poan Pneumatic Corp Driving device for resetting a nail hitting bar the a pneumatic nail gun
TW201121725A (en) * 2009-12-30 2011-07-01 De Poan Pneumatic Corp Return driving device for nail striking bar of pneumatic bar of pneumatic nailer.
TWI392566B (zh) * 2010-08-10 2013-04-11 Basso Ind Corp Vessel nail gun against the air firing device
US8833626B2 (en) * 2010-09-29 2014-09-16 Stanley Fastening Systems, L.P. Fastening tool
JP5585417B2 (ja) * 2010-11-26 2014-09-10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
JP5842713B2 (ja) * 2012-03-30 2016-01-13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
DE102013106657A1 (de) * 2013-06-25 2015-01-08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Eintreibwerkzeug zum Eintreiben von Befestigungsmitteln in ein Werkstück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25855A (ja) * 1996-02-16 1997-09-02 Hitachi Koki Co Ltd 打込機の駆動制御装置
JP2005205524A (ja) * 2004-01-21 2005-08-04 Max Co Ltd 釘打機の起動装置
WO2007032237A1 (ja) * 2005-09-15 2007-03-22 Max Co., Ltd. 釘打機
CN101032813A (zh) * 2006-03-09 2007-09-12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便携式打入机
CN101259611A (zh) * 2007-03-06 2008-09-10 株式会社牧田 打入机
US8162195B2 (en) * 2010-05-03 2012-04-24 De Poan Pneumatic Corp. Trigger valve controlling device for pneumatic nail gun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6175A (zh) * 2016-07-29 2019-03-19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打入机
CN111278606A (zh) * 2017-11-01 2020-06-12 约·弗里德里希·贝伦斯股份公司 包括安全阀布置结构的压缩空气钉枪
US11541522B2 (en) 2017-11-01 2023-01-03 Joh. Friedrich Behrens Ag Compressed air nailer with safety valve arrangement
CN111278606B (zh) * 2017-11-01 2023-07-25 约·弗里德里希·贝伦斯股份公司 包括安全阀布置结构的压缩空气钉枪
CN111727106A (zh) * 2018-02-19 2020-09-29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打入机
CN111801196A (zh) * 2018-02-28 2020-10-20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打入机
CN112584978A (zh) * 2018-09-21 2021-03-30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打入机
CN111604862A (zh) * 2019-02-22 2020-09-01 美克司株式会社 空气压力式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17858B2 (ja) 2017-10-25
TW201600261A (zh) 2016-01-01
TWI671169B (zh) 2019-09-11
US20170274512A1 (en) 2017-09-28
EP3162510A1 (en) 2017-05-03
CN106660198B (zh) 2019-06-21
US10744629B2 (en) 2020-08-18
WO2016002540A1 (ja) 2016-01-07
EP3162510B1 (en) 2021-10-06
JPWO2016002540A1 (ja) 2017-04-27
EP3162510A4 (en) 2018-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60198A (zh) 打入机
JP6562086B2 (ja) 打込機
US7290691B1 (en) Pneumatic nail gun
TWI389775B (zh) Nailing machine
JPH0649276B2 (ja) 空気式締結装置
JP4752751B2 (ja) 打込機
AU2005296322A1 (en) Percussion device
JP5748104B2 (ja) 打込機
US4150603A (en) Fluid operable hammer
KR101340351B1 (ko) 지연 압축용 슬리브를 가진 해머
US7325710B1 (en) Pneumatic nail gun
JP4481229B2 (ja) 固着具打込装置
US20080290132A1 (en) Main Air Valve for Pneumatic Nail Gun
TWM517079U (zh) 往復式氣動工具
JP4434848B2 (ja) 打込力切換え可能な固着具打込装置
JPH08276374A (ja) 単発連続打ち切替機構を有する打込機
JP2020182983A (ja) 空気圧工具
JPH05138548A (ja) 打込機の自動反復装置
JP3840865B2 (ja) 打込機
JPS6161947B2 (zh)
CN116816745A (zh) 一种往复运动装置及打击锤
JP3268131B2 (ja) エア釘打機のヘッドバルブ
JPS6219995B2 (zh)
GB2079214A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Impact Tools and Like Percussive Apparatus
JP4400222B2 (ja) 打込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Machine holding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Koki Company Limite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