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4081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4081A
CN106574081A CN201580044675.9A CN201580044675A CN106574081A CN 106574081 A CN106574081 A CN 106574081A CN 201580044675 A CN201580044675 A CN 201580044675A CN 106574081 A CN106574081 A CN 1065740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copolymer
compound
rubber
mass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46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74081B (zh
Inventor
石野崇
中园健夫
山城裕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7716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4309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574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40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740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40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5/00Compositions of rubber derivat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r the physical arrangement or mixture of the com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r the physical arrangement or mixture of the composition
    • B60C1/0016Compositions of the trea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CTREATMENT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RUBBERS
    • C08C19/00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rubber
    • C08C19/02Hydrogen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36/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at least one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 C08F236/02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at least one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the radical having only two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 C08F236/04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at least one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the radical having only two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conjugated
    • C08F236/1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at least one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the radical having only two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conjugated with vinyl-aromatic mono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4Carb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6Sulfu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6Silic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09Carboxylic acids; Metal salts thereof; Anhydrid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7Amines;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 C08K5/18Amines;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with aromatically bound amino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29Compounds containing one or more carbon-to-nitrogen double bonds
    • C08K5/31Guanidine;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36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4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sulfur in the ring
    • C08K5/46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sulfur in the ring with oxygen or nitrogen in the ring
    • C08K5/47Thiazo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5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48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sulfu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12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e.g. anisotropy, viscosity or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 C08L25/1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lkyl-substituted styr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4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no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in side chain, and having one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in a carbocyclic or in a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45/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no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in side chain, and having one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in a carbocyclic or in a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of coumarone-indene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3/00Compositions of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53/02Compositions of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of vinyl-aromatic monomers and conjugated dienes
    • C08L53/025Compositions of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of vinyl-aromatic monomers and conjugated dienes modifi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91/00Compositions of oils, fats or wax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91/00Compositions of oils, fats or wax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L91/06Wax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改善的橡胶拉伸强度、耐磨性以及湿抓地性能,同时保持了良好的燃料经济性。本发明涉及由橡胶组合物形成的充气轮胎,所述橡胶组合物含有:氢化共聚物,其通过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和共轭二烯化合物的共聚而获得,所述氢化共聚物的共轭二烯单元的氢化度为75mol%以上;以及软化点为60‑120℃的树脂,相对于每100质量%的橡胶组分,所述橡胶组合物含有75质量%以上的所述氢化共聚物,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组分,所述橡胶组合物含有1‑30质量份的所述树脂。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特定的橡胶组合物形成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随着近来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的提高,对汽车的更好的燃料经济性的要求日益增加。也对汽车轮胎用橡胶组合物要求更高的燃料经济性。例如,在汽车轮胎中,使用含有共轭二烯聚合物比如聚丁二烯或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以及填料比如炭黑或二氧化硅的橡胶组合物。
例如,专利文献1提出一种方法,其通过使用二烯橡胶(改性橡胶)来改善燃料经济性,该二烯橡胶使用含有氨基和烷氧基的有机硅化合物进行改性。虽然燃料经济性通过这种常规技术被改善,但是从经济和安全观点出发的另一个重要的挑战是充分确保耐磨性、拉伸性能(橡胶拉伸强度)、以及湿抓地性能。关于这个问题,令人遗憾地,常规方法并未充分地提供耐磨性或湿抓地性能,这些性能中的每一个与燃料经济性均为此消彼长关系(trade-off relationship),并且还会引起橡胶碎屑。就橡胶拉伸强度、耐磨性和湿抓地性能来说仍存在改善空间。
引用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00-344955 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提供具有改善的橡胶拉伸强度、耐磨性和湿抓地性能同时保持良好燃料经济性的充气轮胎。
解決技术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由橡胶组合物形成的充气轮胎,所述橡胶组合物含有:氢化共聚物,其通过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和共轭二烯化合物的共聚来获得,所述氢化共聚物的共轭二烯单元的氢化度为75mol%以上;以及软化点为60-120℃的树脂,相对于每100质量%的橡胶组分,所述橡胶组合物含有75质量%以上的氢化共聚物,以及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组分,所述橡胶组合物含有1-30质量份的树脂。
优选地,所述氢化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00~2,000,000。
优选地,所述氢化共聚物的氢化度为90mol%以上。
优选地,所述氢化共聚物为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优选地,所述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为氢化改性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优选地,所述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苯乙烯含量为5质量%~40质量%。
优选地,相对于每100质量%的橡胶成分组分,所述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含量为90质量%~100质量%。
优选地,所述橡胶组合物还含有二氧化硅或炭黑中的至少一种,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组分,二氧化硅和炭黑分别以1~200质量份和1质量份以上的量存在。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由橡胶组合物形成,所述橡胶组合物含有:相对于每100质量%的橡胶组分,含量为75质量%以上的氢化度为75mol%以上的特定氢化共聚物;以及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组分,所述橡胶组合物还含有含量为1-30质量份的软化点为60-120℃的树脂。这种充气轮胎显示出良好的燃料经济性、良好的橡胶拉伸强度、良好的耐磨性,以及良好的湿抓地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由橡胶组合物形成。相对于每100质量%的橡胶组分,所述橡胶组合物含有75质量%以上的氢化共聚物,该氢化共聚物通过如下方式获得:将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和共轭二烯化合物进行共聚以生产共聚物(以下也称为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和共轭二烯化合物的共聚物),然后对该共聚物中的共轭二烯单元进行氢化以获得75mol%以上的氢化度。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组分,所述橡胶组合物还包含含量为1-30质量份的软化点为60-120℃的树脂。
相对于每100质量%的橡胶组分,本发明中的橡胶组合物含有75质量%以上的氢化共聚物,该氢化共聚物通过如下方式获得:将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和共轭二烯化合物的共聚物中的共轭二烯单元进行氢化,以提供75mol%以上的氢化度。这将良好地改善橡胶拉伸强度和耐磨性,同时保持或改善良好的燃料经济性和良好的湿抓地性能。除了氢化共聚物之外,所述橡胶组合物还含有特定量的软化点为60-120℃的树脂,从而良好改善湿抓地性能,同时协同地改善橡胶拉伸强度和耐磨性。因此,在保持良好燃料经济性的同时,获得了显著改善的橡胶拉伸强度、耐磨性以及湿抓地性能(尤其是橡胶拉伸强度)。
本发明中的橡胶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在橡胶组分中,含有通过将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和共轭二烯化合物中的共轭二烯单元进行氢化而获得的氢化共聚物。由于常规橡胶含有大量的其上可以进行交联反应的双键,故它们将在交联浓度上发生变化,而该交联浓度上的变化被认为将导致可以引发断裂的应力集中。根据本发明,氢化处理降低了双键的数目,从而降低了用于交联的反应点的数目。结果是,预期交联浓度上的变化减少,使得应力集中被缓和,导致耐磨性和其它性能的改善。
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例子包括: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1-乙烯基萘、3-乙烯基甲苯、乙基乙烯基苯、二乙烯基苯、4-环己基苯乙烯,以及2,4,6-三甲基苯乙烯。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在这些例子中,考虑到实用方面比如单体的可获得性,以及由于可以更合适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特别优选苯乙烯。
共轭二烯化合物的例子包括:1,3-丁二烯、异戊二烯、1,3-戊二烯、2,3-二甲基丁二烯、2-苯基-1,3-丁二烯、以及1,3-己二烯。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在这些例子中,考虑到实用方面比如单体的可获得性,以及由于可以更合适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优选1,3-丁二烯或异戊二烯,更优选1,3-丁二烯。
优选地,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和共轭二烯化合物的共聚物为苯乙烯和1,3-丁二烯的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因此,优选地,氢化共聚物为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此外,优选地,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为已通过后述方法进行改性的氢化改性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所述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可以通过苯乙烯和1,3-丁二烯以任何顺序进行共聚而制得,并且可以通过无规共聚或者嵌段共聚而制得,优选通过无规共聚而制得。这同样适用于除了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以外的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和共轭二烯化合物的共聚物。
氢化共聚物的氢化度(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和共轭二烯化合物的共聚物中的共轭二烯单元的氢化度)为75mol%以上,优选80mol%以上,更优选90mol%以上,还更优选93mol%以上。当氢化度小于75mol%时,难以改善橡胶拉伸强度和耐磨性。此外,氢化共聚物的氢化度还优选为99mol%以下,更优选98mol%以下。当氢化度大于99mol%时,橡胶组合物变硬。
氢化度可以由对应于不饱和键的1H-NMR光谱的强度上的降低率算出。
优选地,氢化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为200,000以上,更优选400,000以上。当Mw小于200,000时,无法获得良好的橡胶拉伸强度和良好的耐磨性。此外,氢化共聚物的Mw还优选为2,000,000以下,更优选1,000,000以下,还更优选700,000以下。当Mw大于2,000,000时,加工性倾向于降低。
本文中,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可以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购自Tosoh公司的GPC-8000系列,检测器:差示折光计,柱子:购自Tosoh公司的TSKGELSUPERMULTIPORE HZ-M)相对于聚苯乙烯标准进行测定。
氢化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45℃以上,更优选-35℃以上,还更优选-30℃以上,进一步优选-25℃以上,特别优选-24.5℃以上,最优选-24℃以上。当Tg小于-45℃时,不能获得充分的湿抓地性能。氢化共聚物的Tg还优选小于-10℃,更优选小于-12.5℃,还更优选小于-15℃,特别优选小于-20℃。当Tg为-10℃以上时,不能获得充分的低温性能。
氢化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如后述实施例所述地进行测定。
在氢化共聚物为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情况下,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苯乙烯含量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优选10质量%以上,还更优选1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20质量%以上,最优选25质量%以上。当苯乙烯含量小于5质量%时,无法获得充分的抓地性能。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苯乙烯含量还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优选35质量%以下。当苯乙烯含量大于40质量%时,无法获得充分的橡胶拉伸强度和充分的耐磨性,并且燃料经济性还可能劣化。当苯乙烯含量落在上述范围之内时,可以更合适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
苯乙烯含量如后述实施例所述地进行测定。
所述氢化共聚物例如可以通过对由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和共轭二烯化合物聚合而获得的聚合物进行氢化而合成,具体地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合成。
<制备共聚物的方法>
(聚合方法)
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和共轭二烯化合物的共聚物可以通过任何方法聚合,包括溶液聚合、气相聚合和本体聚合,并且特别优选通过溶液聚合进行聚合。聚合可以通过分批方式或连续方式实施。
在溶液聚合的情况下,溶剂中的单体浓度(针对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情况下,苯乙烯和1,3-丁二烯的合计浓度)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优选10质量%以上。当溶剂中的单体浓度小于5质量%时,共聚物产率倾向于变少,导致成本变高。溶剂中的单体浓度还优选为50质量%以下,更优选30质量%以下。当溶剂中的单体浓度大于50质量%时,溶液倾向于变得过粘而难以搅拌,由此聚合倾向于不易发生。
(阴离子聚合中的聚合引发剂)
在阴离子聚合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聚合引发剂,但优选有机锂化合物。有机锂化合物优选为含有C2-C20烷基的有机锂化合物,其例子包括:乙基锂、正丙基锂、异丙基锂、正丁基锂、仲丁基锂、叔丁基锂、叔辛基锂、正癸基锂、苯基锂、2-萘基锂、2-丁基-苯基锂、4-苯基-丁基锂、环己基锂、环戊基锂、以及二异丙烯基苯和丁基锂的反应产物。考虑到可获得性、安全性和其它方面,在这些中优选正丁基锂或仲丁基锂。
聚合反应可以在化合物(R)存在下实施,该化合物(R)通过将上述有机锂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与含有与二氧化硅相互作用的官能团的化合物(B1)进行混合而获得。当聚合在化合物(R)的存在下进行时,将与二氧化硅相互作用的官能团引入共聚物的聚合引发末端。结果,共聚物具有改性的聚合引发末端。本文中,术语“相互作用”意味着,在分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或者形成比共价键弱的分子间力(例如分子之间的电磁力,比如离子-偶极子相互作用、偶极子-偶极子相互作用、氢键、或者范德华力)。本文中,术语“与二氧化硅相互作用的官能团”是指:具有至少一种与二氧化硅相互作用的原子比如氮原子、硫原子、磷原子或氧原子的基团。
其中优选地,化合物(R)为有机锂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比如仲胺化合物的反应产物。含氮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包括:二甲胺、二乙胺、二丙胺、二丁胺、十二亚甲基亚胺、N,N’-二甲基-N’-三甲基甲硅烷基-1,6-二氨基己烷、哌啶、吡咯烷、六亚甲基亚胺、七亚甲基亚胺、二环己基胺、N-甲基苄胺、二-(2-乙基己基)胺、二烯丙基胺、吗啉、N-(三甲基甲硅烷基)哌嗪、N-(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哌嗪、以及1,3-二(三甲基甲硅烷基)-1,3,5-三嗪烷。在化合物(R)的存在下的聚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将有机锂化合物与化合物(B1)进行预混以制备化合物(R),并将该化合物(R)添加入聚合体系,随后聚合。可选地,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将有机锂化合物和化合物(B1)加入聚合体系,然后在聚合体系中将它们进行混合,以制备化合物(R),随后聚合。
(阴离子聚合的方法)
通过使用所述聚合引发剂的阴离子聚合而进行的共聚物的制造可以通过包括常规已知方法的任何方法进行。
具体地,例如在对反应惰性的有机溶剂(例如,烃熔剂比如脂肪族烃化物、脂环族烃化物、或芳香族烃化物)中,使用聚合引发剂比如丁基锂,可选地在无规化剂(randomizer)的存在下,将苯乙烯和1,3-丁二烯进行阴离子聚合,以制备目标共聚物比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阴离子聚合中的烃熔剂)
优选地,所述烃熔剂为C3-C8烃熔剂,其例子包括:丙烷、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正己烷、环己烷、丙烯、1-丁烯、异丁烯、反式-2-丁烯、顺式-2-丁烯、1-戊烯、2-戊烯、1-己烯、2-己烯、苯、甲苯、二甲苯、以及乙基苯。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阴离子聚合中的无规化剂(randomizer))
所述无规化剂是指,具有控制共聚物中的共轭二烯单元的微观结构(例如,增加1,2-丁二烯单元或3,4-异戊二烯单元)的功能的化合物;或者具有控制共聚物中的单体单元的组成分布的功能的化合物,例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中的苯乙烯单元和丁二烯单元的无规化。该无规化剂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通常常规用作无规化剂的任何化合物。其例子包括:醚和叔胺,比如二甲氧基苯、四氢呋喃、二甲氧基乙烷、二乙二醇二丁醚、二乙二醇二甲醚、双(四氢呋喃基)丙烷、三乙胺、吡啶、N-甲基吗啉、N,N,N’,N’-四甲基乙二胺、以及1,2-二六氢吡啶乙烷。其它的例子包括:钾盐,比如叔戊醇钾或叔丁醇钾;以及钠盐,比如叔戊醇钠。这些无规化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相对于每摩尔的有机锂化合物,无规化剂的使用量优选为0.01摩尔当量以上,更优选0.05摩尔当量以上。当无规化剂的量小于0.01摩尔当量时,所添加的无规化剂的效果倾向于变小,从而导致无规化倾向于不易发生。相对于每摩尔的有机锂化合物,无规化剂的量还优选1,000摩尔当量以下,更优选500摩尔当量以下。当无规化剂的量大于1,000摩尔当量时,单体的反应速率倾向于显著变化,结果导致无规化如预料般地倾向于不易发生。
通过控制无规化剂的种类或量,可以调整共聚物的Tg。例如,通过减小四氢呋喃的量,可以降低共聚物的Tg。
(反应温度)
阴离子聚合可以在任何反应温度下实施,只要反应适宜地进行即可。通常,反应温度优选为-10℃~100℃,更优选25℃~70℃。
(改性步骤)
通过使共聚物的活性末端与含有与二氧化硅相互作用的官能团的化合物(B2)反应,可以将与二氧化硅相互作用的官能团引入到通过上述聚合步骤获得的共聚物的聚合终止末端。结果,共聚物具有改性的聚合终止末端。本文中,术语“末端”是指分子链的末端部分,其不包括衍生自单体的含有碳-碳双键的结构。
上述改性反应(以下,也称为末端改性反应)中使用的共聚物可以是任何共聚物,其具有带有改性的聚合引发末端或者未改性的聚合引发末端的活性末端。化合物(B2)可以是任何化合物,该化合物含有与二氧化硅相互作用的官能团,并且可与聚合活性末端反应。优选的化合物(B2)的具体例子包括:
(I)如下式(1)所示的化合物(B2-1):
其中,A1表示一价官能团,其不含活性氢,但含有选自于由氮原子、磷原子以及硫原子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并且通过氮原子、磷原子或硫原子与R5键合;R3和R4各自表示烃基;R5表示亚烃基;以及,n表示0~2的整数,条件是:当存在两个以上R3或者R4基团时,它们可以相同或不同;
(II)化合物(B2-2),其在分子中具有:一个以上的选自于由环状醚基、(硫代)羰基和异(硫代)氰酸酯基(cyanate group)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官能团(x1);以及一个以上的不同于所述官能团(x1)的基团(x2),其不含有活性氢,但含有选自于由氮原子、磷原子、氧原子和硫原子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条件是:氮原子、磷原子和硫原子中的至少一种可以通过三取代的烃基甲硅烷基进行保护);以及
(III)化合物(B2-3),其在分子中具有两个以上的异(硫代)氰酸酯基。这些化合物(B2)可以单独使用,或者这些化合物(B2)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本文中,(硫代)羰基是指羰基和硫代羰基;并且,异(硫代)氰酸酯基是指异氰酸酯基和硫代异氰酸酯基。
对于式(1)中的R3和R4的烃基优选为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烃基、C3-C20环烷基或者C6-C20芳基。
优选地,R5为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二基基团、C3-C20亚环烷基、或者C6-C20亚芳香基。
优选地,为了增大与共聚物的反应性,n为0或1。
A1含有选自于由氮原子、磷原子和硫原子(以下也称为特定原子)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并且通过该特定原子与R5键合。该特定原子不与活性氢键合,并且可以通过例如三取代的烃基甲硅烷基进行保护。本文中,术语“活性氢”是指与除了碳原子以外的原子键合的氢原子,并且优选是指具有比聚亚甲基中的碳-氢键更低的键能的氢原子。
优选地,A1是其中可以通过鎓盐形成剂的作用转变为鎓离子的基团。含有这种基团(A1)的化合物(B2)可以赋予待改性的共聚物以优异的形状保持性。
A1的具体例子包括:其中伯氨基的两个氢原子被两个保护基取代的含氮基团;其中仲氨基的一个氢原子被一个保护基取代的含氮基团;叔氨基;亚氨基;吡啶基;其中伯膦基的两个氢原子被两个保护基取代的含磷基团;其中仲膦基的一个氢原子被一个保护基取代的含磷基团;叔膦基;以及其中硫醇基的一个氢原子被一个保护基取代的含硫基团。在这些中,优选含有氮原子的基团,这是因为它们与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亲和性。术语“保护基”是指一种官能团,其将A1转换为对聚合活性末端惰性的官能团,例如,三取代的烃基甲硅烷基。
所述化合物(B2-1)的具体例子包括:含有烷氧基甲硅烷基以及其中伯胺的两个氢原子被两个保护基取代的含氮基团、其中仲胺的一个氢原子被一个保护基取代的含氮基团或者叔氨基这两者的化合物,比如N,N-双(三甲基甲硅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N-双(三甲基甲硅烷基)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N,N’,N’-三(三甲基甲硅烷基)-N-(2-氨乙基)-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者3-(4-三甲基甲硅烷基-1-哌嗪基(piperazino))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含有烷氧基甲硅烷基和亚氨基或吡啶基这两者的化合物的例子包括:N-(1,3-二甲基亚丁基)-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1-丙胺,N-(1-甲基亚丙基)-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1-丙胺,N-(4-N,N-二甲基氨基亚苄基)-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1-丙胺,N-(环亚己基)-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1-丙胺,以及对应于上述三乙氧基甲硅烷基化合物的三甲氧基甲硅烷基、甲基二乙氧基甲硅烷基或者乙基二甲氧基甲硅烷基化合物,N-(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4,5-二氢咪唑,N-(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4,5-二氢咪唑,N-(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4,5-咪唑,N-(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4,5-咪唑,3-六亚甲基亚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六亚甲基亚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以及其烷基和烷二基分别被C1-C6烷基和C1-C6烷二基所取代的化合物。
含有烷氧基甲硅烷基以及其中伯膦基的两个氢原子被两个保护基取代的含磷基团、其中仲膦基的一个氢原子被一个保护基取代的含磷基团、叔膦基或者其中硫醇基的一个氢原子被一个保护基取代的含硫基团这两者的化合物的例子包括:P,P-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膦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P,P-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膦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二甲基膦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二甲基膦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二苯基膦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二苯基膦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二苯基膦基丙基甲基(meryl)二甲氧基硅烷、S-三甲基甲硅烷基巯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S-三甲基甲硅烷基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S-三甲基甲硅烷基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S-三甲基甲硅烷基巯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以及其烷基和烷二基分别被C1-C6烷基和C1-C6烷二基所取代的上述化合物。此外,含有异(硫代)氰酸酯基的化合物的例子包括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化合物(B2-2)中,所述基团(x2)优选为含有不键合活性氢的氮原子的基团,这种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包括:
含有环状醚基团的化合物,比如环氧基胺化合物,例如四缩水甘油基-1,3-双氨甲基-环己烷;
含有(硫代)羰基的化合物,比如4-氨基苯乙酮,例如4-N,N-二甲氨基苯甲酮;双(二烃基氨烷基)酮,例如1,7-双(甲基乙基氨基)-4-庚酮;二烃基-氨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例如2-二甲氨基乙基丙烯酸酯;烃基咪唑啉酮,例如1,3-二甲基-2-咪唑啉酮;N-烃基吡咯烷酮,例如1-苯基-2-吡咯烷酮;N-烃基己内酰胺,例如N-甲基-ε-己内酰胺;N-二烃基甲酰胺,例如N,N-二乙基甲酰胺;N,N-二烃基乙酰胺,例如N,N-二甲基乙酰胺;和(甲基)丙烯酰胺,例如N,N-二甲基丙烯酰胺;以及
含有异(硫代)氰酸酯基的化合物,例如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上述化合物(B2-3)的例子包括: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萘二异氰酸酯、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对-亚苯基二异氰酸酯、三(异氰酸苯酯基)硫代磷酸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苯-1,2,4-三异氰酸酯、萘-1,2,5,7-四异氰酸酯、以及1,4-亚苯基二异硫氰酸酯(1,4-phenylene diisothiocyanate)。
特别地,优选将化合物(B2-1)用作化合物(B2),这是因为它与二氧化硅具有高的亲和性。当使用硅烷化合物(B2-1)时,例如可以将四氯化硅或者含有环氧基的化合物(例如,四缩水甘油基-1,3-双氨甲基环己烷)、与硅烷化合物(B2-1)一起使用,以控制改性共聚物的门尼粘度。上述化合物(B2)均具有相同的功能,因为它们均允许所获得的改性共聚物具有改性的聚合终止末端。因此,未在后述实施例中公开的那些也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通过式(1)所示的化合物和待改性的共聚物之间的反应,将下述通式(1-1)所示的结构引入聚合物末端:
其中,R6表示氢原子或者烃基,并且当存在两个以上R6基时,它们可以相同或不同;A4、R3、R5和n分别如上述式(1)中的A1、R3、R5和n所定义。
上述末端改性反应可以以溶液反应实施。该溶液反应可以使用在上述聚合步骤中完成聚合反应后获得的含有未反应单体的溶液来实施,或者可以在从上述溶液中分离出共聚物并将其溶解在适当的溶剂(比如环己烷)中之后实施。末端改性反应可以分批地或者连续地实施。此处,化合物(B2)可以通过任何方法进行添加,例如,一次性添加、分批添加、或者连续添加。
末端改性反应中使用的化合物(B2)的量可以根据反应中使用的化合物的种类进行适当选择。相对于参与聚合反应的聚合引发剂中的金属原子,化合物(B2)的量优选为0.1摩尔当量以上,更优选0.3摩尔当量以上。当使用0.1摩尔当量以上的化合物(B2)时,可以充分地进行改性反应,并且可以合适地改善二氧化硅的分散性。
末端改性反应的温度通常与聚合反应的温度相同,并且优选-20℃~150℃,更优选0℃~120℃,特别优选20℃~100℃。当改性反应的温度较低时,改性共聚物的粘度倾向于增加,而当改性反应的温度较高时,聚合活性末端容易失活。改性反应的时间优选1分钟~5小时,更优选2分钟~1小时。
(反应的终止)
上述阴离子聚合可以通过添加本技术领域中通常使用的反应终止剂来终止。反应终止剂的例子包括:含有活性质子的极性溶剂,例如,醋酸和醇(比如,甲醇、乙醇或异丙醇);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其它的例子包括:上述这些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比如己烷或环己烷)的混合物。通常,当反应终止剂的添加量约等于或两倍于用于阴离子聚合的引发剂的摩尔量时是充分的。
<偶联>
在制备共聚物的方法中,可以在从引发单体聚合开始到如下所述地回收聚合物为止的任何时候,将偶联剂添加入共聚物的烃溶液中。偶联剂的例子包括由下式(2-1)所表示的化合物:
R1 aML4-a (2-1)
其中,R1表示烷基、烯基、环烯基或者芳基;M表示硅原子或者锡原子;L表示卤素原子或者烃氧基;a表示0~2的整数。
通式(2-1)所示的偶联剂的例子包括:四氯化硅、甲基三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三甲基氯硅烷、四氯化锡、甲基三氯化锡、二甲基二氯化锡、三甲基氯化锡、四甲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二甲氧基二甲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乙基三甲氧基硅烷、二甲氧基二乙基硅烷、二乙氧基二甲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乙基三乙氧基硅烷、以及二乙氧基二乙基硅烷。
为了提高聚合物的加工性,相对于每摩尔的源自碱金属催化剂的碱金属,偶联剂的添加量优选0.03mol以上,更优选0.05mol以上。为了提高燃料经济性,其量优选为0.4mol以下,更优选0.3mol以下。
<氢化方法>
在制备氢化共聚物的方法中,将上述共聚物进行氢化,以获得氢化度为75mol%以上的氢化共聚物。共聚物的氢化有利于改善耐热性。当氢化度较低时,无法充分地实现改善橡胶拉伸强度和耐磨性的效果。
氢化可以在任何反应条件下通过任何方法进行,包括已知的方法和已知的条件。通常,在氢化催化剂的存在下,在0.1~10MPa的氢气气压下,在20℃~150℃下,进行氢化。通过改变例如氢化催化剂的量、氢化反应期间的氢气气压或者反应的时间,可以合适地设定氢化度。使用的氢化催化剂通常可以是含有元素周期表中第4~11族的任意金属的化合物。例如,可以使用含有任意的Ti、V、Co、Ni、Zr、Ru、Rh、Pd、Hf、Re和Pt原子的化合物作为氢化催化剂。氢化催化剂的更具体例子包括:含有Ti、Zr、Hf、Co、Ni、Pd、Pt、Ru、Rh、Re或者其它金属的茂金属化合物;负载的多相催化剂,其中,金属比如Pd、Ni、Pt、Rh或Ru负载在载体比如碳、二氧化硅、氧化铝或硅藻土上;均相齐格勒催化剂,其中,金属元素(比如Ni或Co)的有机盐或者乙酰丙酮盐与还原剂(比如有机铝)混合;Ru、Rh或其它金属的有机金属化合物或络合物;以及其内存储有氢的富勒烯和碳纳米管。
上述示例性化合物之中,优选含有Ti、Zr、Hf、Co或Ni的茂金属化合物,这是因为可以在惰性有机溶剂中、在均相体系中,进行氢化反应。此外,优选含有Ti、Zr或Hf的茂金属化合物。特别地,优选通过使茂钛化合物与烷基锂反应而获得的氢化催化剂,这是因为这种催化剂便宜且工业上非常有用。其具体例子包括例如在JP H1-275605A、JP H5-271326A、JPH5-271325A、JP H5-222115A、JP H11-292924A、JP 2000-37632A、JP S59-133203A、JP S63-5401A、JP S62-218403A、JP H7-90017A、JP S43-19960B和JP S47-40473B中描述的氢化催化剂。这些氢化催化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相对于每100质量%的橡胶组分,氢化共聚物的量为75质量%以上,优选80质量%以上,更优选90质量%以上,还更优选100质量%。当氢化共聚物的量小于75质量%时,改善橡胶拉伸强度和耐磨性的效果、特别是改善橡胶拉伸强度的效果倾向于难以实现。
特别地,在氢化共聚物是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情况下,相对于每100质量%的橡胶组分,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量优选为90质量%以上,更优选95质量%以上,还更优选100质量%。
除了上述氢化共聚物之外,可以使用的其它橡胶的例子还包括常规的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橡胶(SBR)、聚丁二烯橡胶(BR)、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物橡胶、以及丁基橡胶。其它可能的例子包括:天然橡胶(NR)、乙烯-丙烯共聚物、以及乙烯-辛烯共聚物。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的这些橡胶。
本发明的橡胶组合物优选还包含填料。此处,术语“填料”是指可混入橡胶组合物中以增强橡胶的材料。其例子包括白色填料例如二氧化硅、碳酸钙、包括绢云母的云母、氢氧化铝、氧化镁、氢氧化镁、粘土、滑石、氧化铝、氧化钛,或云母;以及炭黑。这些填料中的两种以上可组合使用。本发明的橡胶组合物优选包含二氧化硅和/或炭黑作为填料。更优选地,本发明的橡胶组合物包含二氧化硅,还更优选地,其包含二氧化硅和炭黑。在该情况下,可更合适地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橡胶组合物包含二氧化硅的情况下,二氧化硅的非限定例子包括干法二氧化硅(无水二氧化硅)和湿法二氧化硅(含水二氧化硅)。湿法二氧化硅因其含有许多硅烷醇基而是优选的。
二氧化硅的氮吸附比表面积(N2SA)优选为45m2/g以上,更优选55m2/g以上,还更优选60m2/g以上,特别优选100m2/g以上,最优选150m2/g以上。当N2SA小于45m2/g时,耐磨性或橡胶拉伸强度劣化。二氧化硅的N2SA还优选为350m2/g以下,更优选300m2/g以下,还更优选270m2/g以下,特别优选220m2/g以下。当N2SA大于350m2/g时,二氧化硅难以分散,并且燃料经济性劣化。
二氧化硅的氮吸附比表面积通过根据ASTM D3037-81的BET方法进行测定。
在本发明的橡胶组合物包含二氧化硅的情况下,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组分,二氧化硅的含量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10质量份以上,还更优选30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45质量份以上。当其量小于1质量份时,通过混入二氧化硅而产生的效果倾向于无法充分地实现,从而导致燃料经济性或者耐磨性倾向于劣化。该二氧化硅的量优选为2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150质量份以下,还更优选12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100质量份以下。当其量大于200质量份时,二氧化硅倾向于无法容易地分散,结果是燃料经济性、加工性和耐磨性倾向于劣化。
在本发明中的橡胶组合物含有填料的情况下,相对于每100质量%的总填料,二氧化硅的量优选80质量%以上,更优选90质量%以上。当其量小于80质量%时,无法充分实现本发明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当将炭黑用作另一填料时,湿抓地性能倾向于劣化。当使用除了炭黑以外的填料时,耐磨性可能劣化。
本发明的橡胶组合物优选同时包含硅烷偶联剂和二氧化硅。虽然使用上述具有高氢化度的氢化共聚物会导致不充分的交联密度,但当将二氧化硅和硅烷偶联剂与氢化共聚物一起使用时,可形成良好的交联网。于是,可更合适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
硅烷偶联剂可以是传统已知的那些,其例子包括:硫化物硅烷偶联剂,比如双(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四硫化物、双(2-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乙基)四硫化物、双(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四硫化物、双(2-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乙基)四硫化物、双(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三硫化物、双(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三硫化物、双(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二硫化物、双(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二硫化物、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N,N-二甲基硫代氨基甲酰基四硫化物、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苯并噻唑基四硫化物、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苯并噻唑四硫化物、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一硫化物、以及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一硫化物;巯基硅烷偶联剂,例如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巯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以及2-巯基乙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硅烷偶联剂,比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氨基硅烷偶联剂,比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2-氨乙基)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以及3-(2-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缩水甘油醚基硅烷偶联剂,比如γ-缩水甘油醚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以及γ-缩水甘油醚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硝基硅烷偶联剂,比如3-硝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3-硝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以及氯代硅烷偶联剂,比如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氯乙基三甲氧基硅烷、以及2-氯乙基三乙氧基硅烷。这些硅烷偶联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考虑到硅烷偶联剂的偶联效果、加工性和成本,在这些中,优选硫化物硅烷偶联剂,更优选双(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四硫化物或双(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二硫化物。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二氧化硅,硅烷偶联剂的量优选为3质量份以上,更优选5质量份以上。其量小于3质量份倾向于具有不充分的偶联效果,以及还倾向于不允许二氧化硅的高分散。作为结果,燃料经济性或橡胶拉伸强度降低。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二氧化硅,硅烷偶联剂的量还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10质量份以下。当其量超过15质量份时,在橡胶组合物中残留过多的硅烷偶联剂,导致橡胶组合物的加工性和拉伸性能降低。
在本发明的橡胶组合物含有炭黑的情况下,炭黑的例子包括:炉黑(炉法炭黑),比如SAF、ISAF、HAF、MAF、FEF、SRF、GPF、APF、FF、CF、SCF或者ECF;乙炔黑(乙炔炭黑);热炭黑(热裂碳黑),比如FT或者MT;槽黑(槽法炭黑),比如EPC、MPC或者CC;以及石墨。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通常,炭黑的氮吸附比表面积(N2SA)为5~200m2/g。其下限优选为50m2/g,更优选80m2/g,而其上限优选为150m2/g,更优选120m2/g。通常,炭黑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吸收量为5~300mL/100g。其下限优选为80mL/100g,而其上限优选为180mL/100g。N2SA或DBP吸收量小于上述下限的炭黑倾向于仅具有较小的补强效果,导致耐磨性降低。N2SA或DBP吸收量大于上述上限的炭黑倾向于分散不良,导致滞后损失增大且燃料经济性降低。
该氮吸附比表面积根据ASTM D4820-93进行测量。该DBP吸收量根据ASTM D2414-93进行测量。
在本发明的橡胶组合物含有炭黑的情况下,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组分,炭黑的量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3质量份以上。当其量小于1质量份时,无法获得充分的补强性能。炭黑的量优选为6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30质量份以下,还更优选15质量份以下。当其量大于60质量份时,燃料经济性倾向于劣化。
本发明的橡胶组合物包含软化点为60-120℃的树脂。可以使用任何满足上述软化点范围的树脂。其例子包括芳香族乙烯基聚合物、香豆酮-茚树脂、茚树脂、萜烯树脂,以及松香树脂。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考虑到硫化前的粘性或为了良好的燃料经济性,在这些中,优选芳香族乙烯基聚合物、香豆酮-茚树脂、萜烯树脂、松香树脂以及这些树脂的衍生物。更优选芳香族乙烯基聚合物或香豆酮-茚树脂,这是因为其能更合适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
芳香族乙烯基聚合物是指通过聚合α-甲基苯乙烯和/或苯乙烯获得的树脂,其例子包括苯乙烯的均聚物、α-甲基苯乙烯的均聚物,以及α-甲基苯乙烯和苯乙烯的共聚物。在这些中,优选α-甲基苯乙烯和苯乙烯的共聚物,这是因为其能更合适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香豆酮-茚树脂是指含有形成该树脂的骨架的香豆酮和茚作为主要单体组分的树脂。除了香豆酮和茚之外,其骨架中可包含的其它单体组分的例子包括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甲基茚,以及乙烯基甲苯。茚树脂是指含有形成该树脂的骨架的茚作为主要单体组分的树脂。萜烯树脂是指通过聚合萜烯化合物例如α-蒎烯、β-蒎烯、莰酮(camphor),或二戊烯;或者萜烯系树脂,例如典型地由萜烯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作为起始材料形成的萜烯酚。松香树脂是指松香系树脂,例如典型地天然松香、聚合松香、改性松香、这些松香的酯化产物,或者这些松香的氢化产物。
上述树脂的软化点为60℃以上,优选75℃以上,更优选80℃以上。当其软化点低于60℃时,不能充分获得改善湿抓地性能和耐磨性的效果。此外,该树脂的软化点为120℃以下,优选110℃以下,更优选100℃以下。当其软化点高于120℃时,高温范围下的损耗弹性模量趋于显著增加,并且燃料经济性趋于劣化。
此处,软化点使用环球式软化点测定装置按照JIS K6220-1:2001中所述地测定,并被定义为球落下处的温度。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组分,具有该特定软化点的树脂的量为1质量份以上,优选3质量份以上,更优选5质量份以上,还更优选8质量份以上。当其量小于1质量份时,不能充分获得改善湿抓地性能的效果。此外,树脂的量为30质量份以下,优选25质量份以下。当其量超过30质量份时,橡胶组合物在低温范围下的弹性模量趋于显著增加,以及雪路上的抓地性能或寒冷区域的湿抓地性能趋于劣化。
在本发明中,具有特定软化点的树脂优选与其软化点范围不同于该特定软化点范围的树脂混合使用。特别地,当混合使用软化点低于60℃的树脂时,可改善橡胶拉伸强度和湿抓地性能,同时保持良好的燃料经济性和良好的耐磨性。
待混合使用的树脂可以是软化点范围不同于60-120℃范围的任何树脂。其例子包括芳香族乙烯基聚合物、香豆酮-茚树脂、茚树脂、萜烯树脂,以及松香树脂。这些树脂可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考虑到硫化前的粘性或为了良好的燃料经济性,在这些中,优选芳香族乙烯基聚合物、香豆酮-茚树脂、萜烯树脂、松香树脂,以及这些树脂的衍生物。更优选香豆酮-茚树脂,因为其能更合适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
待混合使用的树脂的软化点优选为-40℃以上,更优选-20℃以上,还更优选-10℃以上,特别优选0℃以上。其软化点还优选45℃以下,更优选40℃以下,还更优选35℃以下。当待混合使用的树脂的软化点在上述范围内时,可更合适地实现改善湿抓地性能和橡胶拉伸强度的效果。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组分,待混合使用的树脂的量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3质量份以上。其量优选1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10质量份以下,还更优选8质量份以下。当待混合使用的树脂的量落入上述范围内时,可更合适地实现改进湿抓地性能和橡胶拉伸强度的效果。
除上述成分之外,本发明中的橡胶组合物还可以包含在橡胶工业中常规使用的配合剂。其例子包括:硫化剂,比如硫;硫化促进剂,比如噻唑系硫化促进剂、秋兰姆系硫化促进剂、次磺酰胺系硫化促进剂、以及胍系硫化促进剂;硫化活化剂,比如硬脂酸和氧化锌;有机过氧化物;加工助剂,比如填充油(油)和润滑剂;以及抗氧化剂。
填充油(油)的例子包括:芳香族矿物油(粘度比重常数(V.G.C.):0.900~1.049)、环烷系矿物油(V.G.C.:0.850~0.899)、以及石蜡系矿物油(V.G.C.:0.790~0.849)。填充油的多环芳族含量优选小于3质量%,更优选小于1质量%。多环芳族含量根据石油学会(IP,英国)346/92方法进行测量。填充油的芳族含量(CA)优选为20质量%以上。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的这些填充油。
为了合适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组分,填充油、软化点为60-120℃的树脂以及软化点范围不同于60-120℃的树脂的合计量(优选填充油和软化点为60-120℃的树脂的合计量)优选为5质量份以上,更优选10质量份以上,还更优选20质量份以上,但优选5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40质量份以下,还更优选30质量份以下。
硫化促进剂的例子包括:噻唑系硫化促进剂,比如2-巯基苯并噻唑、二硫化二苯并噻唑、以及N-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秋兰姆系硫化促进剂,比如一硫化四甲基秋兰姆和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次磺酰胺系硫化促进剂,比如N-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N-叔丁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N-氧亚乙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N-氧亚乙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以及N,N’-二异丙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以及胍系硫化促进剂,比如二苯胍、二邻甲苯胍、以及邻甲苯基二胍。其中,优选次磺酰胺系硫化促进剂,其中更优选N-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这是因为可以更合适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它们还优选与胍系硫化促进剂混合。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组分,硫化促进剂的量优选为0.1~5质量份,更优选0.2~4质量份。
硫化剂的非限定性适宜的例子包括硫。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组分,硫的量优选为0.5~5质量份,更优选1~3质量份。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合适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中的橡胶组合物可以通过通常的方法制备。具体地说,例如,使用班伯里混炼机、捏合机、开炼机等,将上述各成分进行捏合,并且将该捏合混合物进行硫化,由此可以制备橡胶组合物。
本发明中的橡胶组合物可以用于轮胎部件,比如胎面、胎侧壁、胎体、带束层,或者胎圈,并且特别适用于轮胎的胎面。两层胎面由外表面层(胎面行驶面)和内表面层(胎面基部)构成。
多层胎面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橡胶组合物形成为片材并将片材装配为预定形状,或者将橡胶组合物装入具有两个以上螺杆的挤出机中,并在挤出机的头部出口处将其形成为两层以上的挤出物。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可以通过常规方法由该橡胶组合物形成。具体地说,在硫化之前,将橡胶组合物(混合了含有氢化共聚物的橡胶组分、软化点为60-120℃的树脂以及可选的上述配合剂)挤出加工为轮胎部件比如胎面,并在轮胎成型机上以常规方式与其它的轮胎部件组装在一起,以制造未硫化轮胎。在硫化器中将未硫化轮胎进行加热加压,由此可以制备本发明的充气轮胎。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适用于客运车辆、卡车和公共汽车、两轮车辆、赛车以及其它车辆,并且特别适用于客运车辆。
实施例
本发明通过参考以下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合成或聚合中使用的化学品整体如下所列。视需要,通过常规方法对化学品进行纯化。
正己烷:关东化学株式会社的产品
苯乙烯:关东化学株式会社的产品
丁二烯:购自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的1,3-丁二烯
TMEDA:购自关东化学株式会社的N,N,N’,N’-四甲基乙二胺
正丁基锂溶液:购自关东化学株式会社的1.6M的溶于己烷的正丁基锂溶液
2,6-二叔丁基-对甲酚:购自大内新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的Nocrac 200
醇:购自关东化学株式会社的乙醇
胺改性剂:N,N-双(三甲基甲硅烷基)-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
用于评价制得的共聚物的方法整体如下所述。
(共聚物的共轭二烯单元的氢化度的测定)
制备15质量%的溶于四氯化碳的各共聚物溶液,以测量100MHz下的1H-NMR光谱。氢化度由对应于不饱和键的1H-NMR光谱的强度上的减少率算出。
(苯乙烯含量的测定))
在25℃下,使用JEOL JNM-A 400NMR装置,测量1H-NMR光谱。基于该光谱,测定6.5~7.2ppm下的苯乙烯单元的苯基质子对4.9~5.4ppm下的丁二烯单元的乙烯基质子的比率。由该比率算出苯乙烯含量。
(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的测定)
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可以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购自Tosoh公司的GPC-8000系列,检测器:差示折光计,柱子:购自Tosoh公司的TSKGELSUPERMULTIPORE HZ-M)相对于聚苯乙烯标准进行测定。在共聚物含有改性基团的情况下,Mw和Mn在共聚物改性之前进行测量。这是因为:由于改性基团和柱子中的硅胶之间的相互作用,含有改性基团的共聚物的Mw和Mn无法精确地确定。
(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测定)
根据JIS K 7121,使用购自TA instruments Japan Inc.公司的差示扫描量热计(Q200),同时以10℃/min的升温速率提高温度,测量玻璃化转变起始温度。将玻璃化转变起始温度作为玻璃化转变温度(Tg)。
<共聚物制造例>
合成实施例1(共聚物(1)的合成:氢化度为0mol%的SBR)
向经氮气充分净化后的耐热反应容器中,加入2,000mL的正己烷、60g的苯乙烯、140g的1,3-丁二烯、0.93g的TMEDA和0.45mmol的正丁基锂,随后在50℃下进行搅拌5个小时,以发生聚合反应。在通过添加醇终止反应之后,将1g的2,6-二叔丁基-对甲酚添加入反应溶液中。通过再沉淀来纯化所获得的溶液,从而获得共聚物(1)。共聚物(1)的重均分子量(Mw)为490,000,并且苯乙烯含量为30质量%。
合成实施例2(共聚物(2)的合成:氢化度为60mol%的氢化SBR)
如共聚物(1)的合成中所述地制备共聚物(2),所不同的只是:将所获得的聚合物进行氢化。具体地说,在共聚物(1)的合成中的聚合转化反应之后,不通过添加醇来终止聚合反应。取而代之,然后,在以0.4MPa规格的压力提供氢气的同时,将反应溶液搅拌20分钟,以使未反应的聚合物末端锂与氢反应为氢化锂。以0.7MPa规格的氢气供给压力和90℃的反应温度,使用二氯化茂钛系催化剂,进行氢化。一旦吸收氢的累积量达到对应于目标氢化度的量,则使反应温度达到室温,并将氢气压力返回至常压,然后从反应容器中汲取反应溶液,并在搅拌下将其引入水中。通过(蒸)汽提(馏)除去溶剂,以获得共聚物(2)。共聚物(2)的氢化度为60mol%,并且重均分子量(Mw)为450,000。
合成实施例3(共聚物(3)的合成:氢化度为80mol%的氢化SBR)
如共聚物(2)的合成中所述地制备共聚物(3),所不同的只是:调整吸收氢的累积量以便符合目标氢化度。共聚物(3)的氢化度为80mol%,并且重均分子量(Mw)为480,000。
合成实施例4(共聚物(4)的合成:氢化度为95mol%的氢化SBR)
如共聚物(2)的合成中所述地制备共聚物(4)),所不同的只是:调整吸收氢的累积量以便符合目标氢化度。共聚物(4)的氢化度为95mol%,并且重均分子量(Mw)为450,000。
合成实施例5(共聚物(5)的合成:氢化度为95mol%的氢化改性SBR)
向氮气充分净化后的耐热反应容器中,加入2,000mL的正己烷、60g的苯乙烯、140g的1,3-丁二烯、0.93g的TMEDA和0.45mmol的正丁基锂,随后在50℃下进行搅拌5小时,以发生聚合反应。然后,添加0.15mol的胺改性剂,并在0℃下搅拌1小时。随后的工序如共聚物(2)的合成中所述,所不同的只是调整吸收氢的累积量。通过这种方式,制备共聚物(5)。共聚物(5)的氢化度为95mol%,并且改性之前的重均分子量(Mw)为440,000。
[表1]
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化学品如下所列。
共聚物(1)~共聚物(5):通过上述方法合成的共聚物
天然橡胶:TSR20
炭黑:购自三菱化学株式会社的Diablack N339(N2SA:96m2/g,DBP吸收量:124mL/100g)
油:购自日本能源株式会社的X-140
树脂(1):购自Rutgers Chemicals公司的NOVARES C90(香豆酮-茚树脂,软化点:90℃)
树脂(2):购自Rutgers Chemicals公司的NOVARES C30(香豆酮-茚树脂,软化点:30℃)
树脂(3):购自Rutgers Chemicals公司的NOVARES C10(香豆酮-茚树脂,软化点:10℃)
树脂(4):购自Arizona Chemicals公司的SYLVARES SA85(α-甲基苯乙烯和苯乙烯的共聚物,软化点:85℃,Mw:1,000)
二氧化硅:购自赢创(Evonik)的ULTRASIL VN3(N2SA:180m2/g)
硅烷偶联剂:购自德固赛(Degussa)的Si69(双(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四硫化物)
抗氧化剂:购自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的Antigene 3C
硬脂酸:购自日本油脂株式会社的硬脂酸珠“TSUBAKI”
氧化锌:购自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的氧化锌#1
蜡:购自大内新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的Sunnoc N
硫:购自鹤见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的硫粉
硫化促进剂(1):购自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的Soxinol CZ(N-环己基-2-苯并噻唑基次磺酰胺)
硫化促进剂(2):购自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的Soxinol D(1,3-二苯胍)
(实施例和比较例)
根据表2~表4中所示的配方,使用1.7L的班伯里混炼机(购自神户制钢所株式会社),在150℃下,将除了硫和硫化促进剂之外的材料进行捏合5分钟,以提供捏合混合物。然后,将硫和硫化促进剂添加入捏合混合物中,随后使用开炼机,在80℃下,进行捏合5分钟,以提供未硫化橡胶组合物。在0.5mm厚的模具中,将未硫化橡胶组合物在170℃下进行加压硫化20分钟,以获得硫化橡胶组合物。
另外,将上述制得的未硫化橡胶组合物成形为胎面的形状并在轮胎成型机上与其他轮胎部件组装在一起以制造未硫化轮胎。在170℃下对未硫化轮胎进行硫化12分钟以制备试验轮胎(尺寸:195/65R15)
<评价项目和试验方法>
对如上制备的硫化橡胶组合物和试验轮胎评价以下项目。结果如表2~表4所示。
(橡胶拉伸强度)
根据JIS K 6251,使硫化橡胶组合物经过拉伸试验,以测量断裂伸长率。将结果表示为指数,其中,比较例1设定为100。指数越高,则表示橡胶拉伸强度越大。
(橡胶拉伸强度指数)=(各配方的橡胶拉伸强度)/(比较例1的橡胶拉伸强度)×100
(耐磨性)
以50N负载、20km/h的速度和5度的滑移角,使用实验室磨耗和滑动试验机(LAT试验机),测量各硫化橡胶组合物的体积损失量。将体积损失量表示为指数,其中,比较例1设定为100。指数越高表明耐磨性越好。
(燃料经济性)
使用分光计(购自上岛制作所株式会社),以1%的动态应变振幅、10Hz的频率和50℃的温度,测量硫化橡胶组合物的tan δ。将tan δ值的倒数表示为指数,其中,比较例1设定为100。指数越高,则表示滚动阻力越小,这转而表示燃料经济性越好。95以上的指数被认为良好。
(湿抓地性能)
将各个配方的试验轮胎安装在汽车(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FF)的汽车,2000cc,日本制造)的所有轮子上。确定在湿的沥青路面上从100km/h初始速度开始的制动距离。将结果表示为指数。指数越高,表明湿滑动性能(湿抓地性能)越好。使用下式计算指数。
(湿滑动性能)=(比较例1的制动距离)/(各个配方的制动距离)×100
如表2-4所示,在实施例1-10中,不仅橡胶拉伸强度和耐磨性得到良好改善,而且湿抓地性能也得到良好改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燃料经济性。这些结果证明:当使用如下橡胶组合物被时,橡胶拉伸强度、耐磨性和湿抓地性能被显著改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燃料经济性:相对于每100质量%的橡胶组分,所述橡胶组合物含有75质量%以上的氢化度为75mol%以上的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并且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组分,所述橡胶组合物进一步含有1-30质量份的软化点为60-120℃的树脂。

Claims (8)

1.充气轮胎,其由橡胶组合物形成,所述橡胶组合物包含:
氢化共聚物,其通过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和共轭二烯化合物的共聚获得,所述氢化共聚物的共轭二烯单元的氢化度为75mol%以上;以及
树脂,其软化点为60-120℃,
基于100质量%的橡胶组分,所述橡胶组合物包含75质量%以上的所述氢化共聚物,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组分,所述橡胶组合物包含1-30质量份的所述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氢化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00~2,000,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氢化共聚物的氢化度为90mol%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氢化共聚物为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为氢化改性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苯乙烯含量为5质量%~40质量%。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相对于每100质量%的橡胶组分,所述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以90质量%~100质量%的量存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橡胶组合物还包含二氧化硅或炭黑中的至少一种,以及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组分,二氧化硅和炭黑分别以1~200质量份和1质量份以上的量存在。
CN201580044675.9A 2014-09-08 2015-07-10 充气轮胎 Active CN1065740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7165.7A CN110643094A (zh) 2014-09-08 2015-07-10 充气轮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82394 2014-09-08
JP2014182394 2014-09-08
PCT/JP2015/069834 WO2016039008A1 (ja) 2014-09-08 2015-07-10 空気入りタイヤ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77165.7A Division CN110643094A (zh) 2014-09-08 2015-07-10 充气轮胎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4081A true CN106574081A (zh) 2017-04-19
CN106574081B CN106574081B (zh) 2019-11-15

Family

ID=5545877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77165.7A Pending CN110643094A (zh) 2014-09-08 2015-07-10 充气轮胎
CN201580044675.9A Active CN106574081B (zh) 2014-09-08 2015-07-10 充气轮胎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77165.7A Pending CN110643094A (zh) 2014-09-08 2015-07-10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226331A1 (zh)
EP (1) EP3181630B1 (zh)
JP (1) JP6631254B2 (zh)
CN (2) CN110643094A (zh)
WO (1) WO201603900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0799A (zh) * 2017-08-01 2019-02-1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橡胶组合物和充气轮胎
CN112300459A (zh) * 2019-08-01 2021-02-02 韩国轮胎与科技株式会社 轮胎面用橡胶组合物以及利用上述橡胶组合物制造的轮胎
CN112912258A (zh) * 2018-11-12 2021-06-0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橡胶组合物和充气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31059B2 (ja) * 2014-09-08 2020-01-1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627293B2 (ja) * 2014-09-08 2020-01-0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01183B2 (ja) 2014-09-08 2020-12-1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627294B2 (ja) * 2014-09-08 2020-01-0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627295B2 (ja) * 2014-09-30 2020-01-0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716942B2 (ja) 2016-02-18 2020-07-0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6972534B2 (ja) 2016-10-31 2021-11-2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混練機投入用ポリマー
JP6862787B2 (ja) * 2016-11-22 2021-04-2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37823B2 (ja) * 2016-12-15 2021-03-03 Toyo Tire株式会社 タイヤ用ゴム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70978B2 (ja) * 2016-12-15 2021-05-12 Toyo Tire株式会社 タイヤ用ゴム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MY191032A (en) * 2016-12-15 2022-05-30 Toyo Tire Corp Rubber composition for tire and pneumatic tire using same
JP6953841B2 (ja) * 2017-07-05 2021-10-2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20105387A (ja) * 2018-12-27 2020-07-09 Toyo Tire株式会社 タイヤ用ゴム組成物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919288A4 (en) * 2019-01-30 2022-10-26 ENEOS Materials Corporation RUBBER, RETICULATED AND PNEUMATIC BODY COMPOSITION
EP3741802A1 (de) * 2019-05-24 2020-11-25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Kautschukmischung und reifen
DE102019209822A1 (de) * 2019-07-04 2021-01-07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Kautschukmischung und Reifen
DE102019209823A1 (de) * 2019-07-04 2021-01-07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Kautschukmischung und Reifen
JP7417043B2 (ja) * 2019-10-16 2024-01-18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74809B2 (ja) * 2019-10-23 2021-05-1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ゴム組成物及びタイヤ
JP7088325B2 (ja) * 2021-01-05 2022-06-2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ゴム組成物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21206273A1 (de) 2021-06-18 2022-12-22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Kautschukmischung und Reifen
DE102021206278A1 (de) 2021-06-18 2022-12-22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Kautschukmischung und Reifen
DE102021206271A1 (de) 2021-06-18 2022-12-22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Kautschukmischung und Reifen
DE102021206277A1 (de) 2021-06-18 2022-12-22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Kautschukmischung und Reifen
DE102021206276A1 (de) 2021-06-18 2022-12-22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Kautschukmischung und Reifen
DE102021206274A1 (de) 2021-06-18 2022-12-22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Kautschukmischung und Reife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19414A1 (en) * 2002-03-01 2005-06-02 Masahiro Sasagawa Modified hydrogenated copolymer
US20060167160A1 (en) * 2002-06-19 2006-07-27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Rubber composition for tire and tire made therefrom
CN101990558A (zh) * 2008-04-07 2011-03-23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用橡胶组合物和轮胎
WO2014126184A1 (ja) * 2013-02-14 2014-08-21 Jsr株式会社 水添共役ジエ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24051A (en) * 1976-05-21 1978-11-07 Horton William E Shock absorbing wheel hub
US6058994A (en) * 1997-05-19 2000-05-09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Rubber composition for tire-tread having high frictional force on ice and pneumatic tire using same
JP2003292919A (ja) * 2002-01-30 2003-10-15 Sanyo Chem Ind Ltd ホットメルト接着剤
JP4060105B2 (ja) * 2002-03-25 2008-03-12 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水添共重合体組成物
US7150919B2 (en) * 2002-09-30 2006-12-19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Overmolded grip
JP4895576B2 (ja) * 2005-11-15 2012-03-1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ゴム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高性能タイヤ
ATE448092T1 (de) * 2006-09-20 2009-11-15 Arizona Chem Kautschukzusammensetzungen mit klebrigem aufbau
KR101133001B1 (ko) * 2006-10-20 2012-04-09 덴끼 가가꾸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필름 기재 및 점착 테이프
JP2008174696A (ja) * 2007-01-22 2008-07-31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用ゴム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8184517A (ja) * 2007-01-29 2008-08-14 Bridgestone Corp ゴム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0265379A (ja) * 2009-05-14 2010-11-25 Bridgestone Corp ゴム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1088998A (ja) * 2009-10-21 2011-05-06 Bridgestone Corp ゴム組成物及びタイヤ
JP5200134B2 (ja) * 2010-07-16 2013-05-1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トレッド用ゴム組成物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2052028A (ja) * 2010-09-01 2012-03-15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トレッド用ゴム組成物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2153810A (ja) * 2011-01-26 2012-08-16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モトクロスタイヤ用ゴム組成物及びモトクロスタイヤ
JP5421400B2 (ja) * 2011-06-21 2014-02-1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クリンチ又はチェーファー用ゴム組成物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503598B2 (ja) * 2011-07-11 2014-05-2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サイドウォール用ゴム組成物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559234B2 (ja) * 2011-08-09 2014-07-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用ゴム組成物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3253207A (ja) * 2012-06-08 2013-12-19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トラック・バスタイヤ用ゴム組成物及びトラック・バスタイヤ
JP5650690B2 (ja) * 2012-06-12 2015-01-0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トレッド用ゴム組成物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024913A (ja) * 2012-07-25 2014-02-06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高性能タイヤ用ゴム組成物及び高性能タイヤ
JP6334089B2 (ja) * 2012-12-26 2018-05-3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トレッド用ゴム組成物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465346B1 (ja) * 2013-01-22 2014-04-09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歯付ベルト
KR102225993B1 (ko) * 2013-02-28 2021-03-09 제이에스알 가부시끼가이샤 타이어용 부재 및 중합체 조성물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19414A1 (en) * 2002-03-01 2005-06-02 Masahiro Sasagawa Modified hydrogenated copolymer
US20060167160A1 (en) * 2002-06-19 2006-07-27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Rubber composition for tire and tire made therefrom
CN101990558A (zh) * 2008-04-07 2011-03-23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用橡胶组合物和轮胎
WO2014126184A1 (ja) * 2013-02-14 2014-08-21 Jsr株式会社 水添共役ジエ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燕生: "石油树脂的基本特性及在轮胎中的应用", 《橡胶科技市场》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0799A (zh) * 2017-08-01 2019-02-1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橡胶组合物和充气轮胎
CN109320799B (zh) * 2017-08-01 2022-01-1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橡胶组合物和充气轮胎
CN112912258A (zh) * 2018-11-12 2021-06-0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橡胶组合物和充气轮胎
CN112912258B (zh) * 2018-11-12 2024-04-1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橡胶组合物和充气轮胎
CN112300459A (zh) * 2019-08-01 2021-02-02 韩国轮胎与科技株式会社 轮胎面用橡胶组合物以及利用上述橡胶组合物制造的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81630B1 (en) 2019-05-22
EP3181630A4 (en) 2018-05-23
JP6631254B2 (ja) 2020-01-15
CN110643094A (zh) 2020-01-03
WO2016039008A1 (ja) 2016-03-17
CN106574081B (zh) 2019-11-15
US20170226331A1 (en) 2017-08-10
EP3181630A1 (en) 2017-06-21
JPWO2016039008A1 (ja) 2017-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4081B (zh) 充气轮胎
CN106574079A (zh) 充气轮胎
US10472505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9206691B (zh) 充气轮胎
CN107090111A (zh) 充气轮胎
CN106795335A (zh) 充气轮胎
JP5952788B2 (ja) 分枝共役ジエン共重合体、ゴム組成物およ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090110B (zh) 充气轮胎及制造充气轮胎的方法
JP6173923B2 (ja) 分枝共役ジエン共重合体、ゴム組成物およ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000874B2 (ja) 油展ゴムおよびゴム組成物
CN106661282A (zh) 充气轮胎
JP662729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075183A (zh) 充气轮胎
WO2012073841A1 (ja) タイヤトレッド用ゴム組成物
JP7381725B2 (ja) 水添共役ジエン系重合体、水添共役ジエン系重合体組成物、及びゴム組成物並びに水添共役ジエン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2016056350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2055729A (zh) 橡胶组合物和充气轮胎
CN114058096B (zh) 聚合物共混物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其的橡胶组合物和充气轮胎
JP7453877B2 (ja) 共役ジエン系重合体組成物
CN113966281B (zh) 充气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