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8991A - 电力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力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8991A
CN106558991A CN201610854222.9A CN201610854222A CN106558991A CN 106558991 A CN106558991 A CN 106558991A CN 201610854222 A CN201610854222 A CN 201610854222A CN 106558991 A CN106558991 A CN 1065589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power
unit
power supply
power suppl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542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58991B (zh
Inventor
志村泰洋
伊藤雅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558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89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589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89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80Details relating to power supplies, circuits boards, electrical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02M5/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5/2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5/275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5/293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4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losses
    • H02M1/0054Transistor switching losses
    • H02M1/0058Transistor switching losses by employing soft switching techniques, i.e. commutation of transistors when applied voltage is zero or when current flow is zero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内容涉及电力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电力供给装置包括: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AC电压从AC电源输入到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中的每个;转换元件,其被配置为把将输入到第一线路或第二线路的AC电压转换为与AC电压对应的电流;电压检测单元,其包括第一电流互感器,第一电流互感器包括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电压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通过转换元件转换的电流到一次绕组的供给而从第一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输出的AC电压;以及过零检测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电压检测单元检测的AC电压来检测AC电源的过零定时。

Description

电力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供给装置,该电力供给装置适合于控制安装在诸如电子照相复印机或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热定影设备。
背景技术
在诸如电子照相复印机或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提供了热定影设备,该热定影设备被配置为将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加热加压到记录材料上以将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在被配置为控制对热定影设备的电力供给的电力供给装置中,一直广泛使用利用双向晶闸管(在下文中被称为“双向可控硅”)等来控制从AC电源供给的AC电压的方法。关于以上提及的电力供给装置的主要功能,以下技术已经被提出。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7-212503中,提出了检测流到热定影设备的电流的电流有效值、从而检测供给热定影设备的电力的技术。此外,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3-123348中,提出了在对从AC电源供给的电力的相位控制期间在降低用于检测参考定时(过零定时)的电路的功耗的同时检测AC电源的精确的过零定时的技术。
关于电力供给装置,对热定影设备的高精度电力供给控制是需要的。因此,一直存在以低成本实现设置将供给热定影设备的电力时的高计算精度以及高精度的电力供给定时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使得高精度的电力供给控制能够用简单的电路配置来执行。
为了解决以上提及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被配置为将电力供给负载的电力供给装置,该电力供给装置包括: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AC电压从AC电源输入到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中的每个;转换元件,其被配置为把将输入到第一线路或第二线路的AC电压转换为与AC电压对应的电流;电压检测单元,其包括第一电流互感器,第一电流互感器包括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电压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通过由转换元件转换的电流到一次绕组的供给而从第一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输出的AC电压;以及过零检测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电压检测单元检测的AC电压来检测AC电源的过零定时。
从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例示说明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的电力供给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配置的视图。
图2是用于例示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力供给装置的电路配置的示图。
图3A、图3B和图3C是用于例示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的示图。
图4是用于例示说明用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力供给装置的控制序列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例示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力供给装置的电路配置的示图。
图6A、图6B和图6C是用于例示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的示图。
图7是用于例示说明用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力供给装置的控制序列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例示说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电力供给装置的电路配置的示图。
图9A、图9B、图9C、图9D和图9E是用于例示说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的示图。
图10是用于例示说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电力供给装置的电路配置的示图。
图11A、图11B、图11C、图11D和图11E是用于例示说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的示图。
图12是用于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AC电源的相位超前和频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3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控制单元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图像形成装置的配置】
图1是用于例示说明单色打印机的示意性配置的示意图,单色打印机是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一个例子,并且被配置为使用黑色调色剂来执行图像形成。在图1中,堆叠在片材送给盒11上的用作记录材料的记录片材中的仅一张被拾取辊12从片材送给盒11送给,并且被片材送给辊13传送到对准辊14。然后,已经被传送到对准辊14的记录片材在预定定时被进一步传送到处理盒15。用作图像形成单元的处理盒15由充电设备16、用作显影单元的显影辊17、用作清洁单元的清洁器18以及用作感光构件的感光鼓19共同构成,感光鼓19被配置为沿图1的箭头指示的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然后,通过下述一系列众所周知的电子照相处理,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形成在已经被传送的记录片材上。感光鼓19在其表面上被充电设备16均匀充电,其后被用作曝光单元的扫描仪单元21用基于图像信号的光曝光。从扫描仪单元21中的激光二极管22发射的激光被旋转多面镜23偏转,并且通过反射镜24以扫描感光鼓19,从而在感光鼓19上形成潜像。显影辊17使调色剂粘附在形成在感光鼓19上的潜像上,结果是潜像形成为可见调色剂图像。然后,感光鼓19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辊20转印到已经从对准辊14传送的记录片材上。其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片材被传送到热定影设备100(在下文中被称为“定影设备100”)。记录片材上的(记录材料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被定影设备100加热加压以被定影在记录片材上。然后,记录片材被中间片材递送辊26和片材递送辊27递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外部,然后打印操作系列终止。
马达30对每个设备(诸如定影设备100)的驱动系统给予驱动力。电力供给装置200是用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并且通过电力供给电缆(未示出)连接到AC电源201(诸如商业电源)的电力供给装置(参见图2)。电力供给装置200适用的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且可以是诸如包括多个图像形成单元的彩色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装置。此外,图像形成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一次转印部分和二次转印部分,一次转印部分被配置为将感光鼓19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二次转印部分被配置为将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片材上。此外,电力供给装置200通过使用诸如相位控制和波数控制的控制方法来对切换元件(诸如双向可控硅)执行占空比(duty)控制,从而对将供给定影设备100的电力执行控制。在该实施例中,双向可控硅用作切换元件。然而,例如,对将供给定影设备100的电力的控制可以通过使用诸如反相器的切换电路来执行。
【电力供给装置的配置】
图2是用于例示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力供给装置200的电路配置的示图。AC电源201(在图2中用“AC”表示)在用作第一线路或第二线路的带电侧(live-side)线路(在图2中用“带电”表示)和用作第二线路或第一线路的中性侧线路(在图2中用“中性”表示)之间输出AC电压。电阻器R1布置在带电侧线路和稍后描述的电流互感器CT1之间的电流路径上。电阻器R1是用于检测来自AC电源201的输入电压的电压检测电阻器,并且是被配置为将来自AC电源201的输入电压转换为与输入电压成比例的电流的转换元件。具体地说,与电阻器R1的电阻值(预定的固定值)的倒数和AC电源201的电压值成比例的电流流到电流互感器CT1的一次侧。作为上述用作转换元件的电阻器,串联连接的多个电阻器可以被使用。例如,电阻器可以分别地布置在电流互感器CT1的两侧的端子之间以及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之间。
用作被配置为检测AC电源201的AC电压的电压检测器的电压检测单元240由用作第一电流互感器的电流互感器CT1和阻尼电阻器R3构成。电阻器R1具有连接到带电侧线路的一端和连接到电流互感器CT1的一次绕组的一端的另一端。一次绕组具有连接到中性侧线路的另一端。具有预定电阻值的电阻器R1使电流流到电流互感器CT1的一次绕组侧。电流与来自AC电源201的输入电压(AC电压)成比例,并且施加于带电侧线路和中性侧线路之间。此外,与一次侧的电流成比例的电流流到电流互感器CT1的二次绕组侧。因此,阻尼电阻器R3产生的电压Vout1是与来自AC电源201的输入电压成比例的电压,因此,来自AC电源201的输入电压可以被检测。
然后,电压Vout1和预定参考电压Vref输入到用作电压计算设备的电压计算单元IC1。在电压计算单元IC1中,计算电流互感器CT1的输出电压Vout1和参考电压Vref之间的差值的平方值的平均值,从而计算来自AC电源201的输入电压的电压有效值的平方值。此外,在电压计算单元IC1中,可以计算AC电源201的电压有效值、AC电源201的电压平均值等。电压计算单元IC1基于稍后描述的Zerox信号来计算在AC电源201的半周期及其整数倍周期期间AC电源201的电压有效值的平方值。其细节参照图3A、图3B和图3C描述。在电压计算单元IC1中,可以在与稍后描述的Zerox信号不同步的预定时间段(例如,一秒时间段)内计算AC电源201的电压有效值的平方值。
电压计算单元IC1被配置为将计算的电压有效值的平方值的信息作为Vrms信号输出到用作控制设备的控制单元CPU1。控制单元CPU1(在下文中被称为“CPU1”)是用作电力供给装置200的控制单元的计算控制设备,并且可以被用在对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控制中。电力供给装置200包括DC/DC转换器(未示出),其被配置为使通过对从AC电源201输入的AC电压进行整流和平滑而产生的DC电压作为输入电压。DC/DC转换器(未示出)被配置为将电压Vc作为输出电压输出,电压Vc被供给电力供给装置200的每个电路。在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力供给装置也包括类似的DC/DC转换器(未示出),在电力供给装置中供给电压Vc。
(对定影设备的电力供给)
接着,描述将电力供给用作用于图2的定影设备100的加热器部分的电阻器发热构件RH1(在下文中被称为“发热构件RH1”)的方法。CPU1被配置为根据驱动信号来控制对用作用于定影设备100的加热器部分的发热构件RH1的电力供给。当对作为负载的发热构件RH1的电力供给将被执行时,CPU1将驱动信号设置为高电平。当对发热构件RH1的电力供给将被停止时,CPU1将驱动信号设置为低电平。当来自CPU1的驱动信号为高电平时,使晶体管Q4处于导通状态,当驱动信号处于低电平时,使晶体管Q4处于截止状态。电阻器R17和R16是被配置为驱动晶体管Q4的电阻器。
用作被配置为保证一次侧和二次侧之间的爬电距离的器件的光双向可控硅耦合器SSR1(在下文中被称为“双向可控硅耦合器SSR1”)的二次侧发光二极管通过晶体管Q4导通和截止。具体地说,当使晶体管Q4处于导通状态时,使双向可控硅耦合器SSR1的二次侧发光二极管处于导电状态,并且来自电压Vc的电流流过上拉电阻器R8,从而引起发光。通过此,当使双向可控硅耦合器SSR1的一次侧双向可控硅处于导电状态时,使双向可控硅Q5处于导电状态。因此,形成连接带电侧线路、发热构件RH1、双向可控硅Q5和中性侧线路的电流路径(也用作电力供给路径)。双向可控硅Q5保持开启状态一直到来自AC电源201的输入电压的过零定时。布置在双向可控硅Q5和双向可控硅耦合器SSR1的一次侧双向可控硅之间的电阻器R9和R10是被配置为驱动双向可控硅Q5的电阻器。同时,当使晶体管Q4处于截止状态时,使双向可控硅耦合器SSR1的二次侧发光二极管处于非导电状态,并且也使一次侧双向可控硅处于非导电状态。通过此,也使双向可控硅Q5处于非导电状态,并且从AC电源201对发热构件RH1的电力供给被切断。
定影设备100的发热构件RH1的温度由热敏电阻TH1检测。然后,通过将电压Vc除以热敏电阻TH1的电阻值而获得的电压(其可以根据发热构件RH1的温度和电阻器R11的电阻值变化)作为TH信号输入到CPU1。然后,CPU1例如基于根据输入的TH信号由热敏电阻TH1检测的发热构件RH1的温度以及发热构件RH1的目标设置温度来执行PID控制以计算将供给发热构件RH1的电力的电力占空比。然后,CPU1将计算的电力占空比转换为控制电平(诸如对应的相位角(在相位控制的情况下)或波数(在波数控制的情况下)),并且基于转换的控制条件通过驱动信号来控制晶体管Q4的导通/截止状态。通过此,控制双向可控硅Q5,从而控制对发热构件RH1的电力供给。
(供给定影设备的电力量的计算)
接着,描述计算正供给定影设备100的电力量的方法。正供给定影设备100的发热构件RH1的电力量可以根据电压计算单元IC1计算的电压有效值的平方值、发热构件RH1的电阻值以及当前正供给定影设备100的电力的电力占空比来确定。例如,提供有AC电源201的电压有效值为100Vrms,发热构件RH1的电阻值为10Ω,正供给定影设备100的电力的电力占空比为100%。在这种情况下,正供给定影设备100的电力具有通过将电压有效值(=100Vrms)的平方值除以发热构件RH1的电阻值(=10Ω)而获得的值,该除法得到1000W(=100V×100V×1/10Ω(该表达式中的“×1”指示电力占空比为100%))的值。此外,在当前正供给定影设备100的电力的电力占空比为50%的情况下,正供给定影设备100的电力为一半,也就是说,500W(=100V×100V×0.5/10Ω(该表达式中的“×0.5”指示电力占空比为50%))。
【过零检测】
接着,描述检测AC电源201的过零的方法。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用作过零检测设备的过零检测单元230由比较器IC2构成。比较器IC2的非反相端子(+)接收电流互感器CT1的输出电压Vout1,反相端子(-)接收电流互感器CT1的参考电压Vref。然后,比较器IC2将与这两个端子的输入电压之间的比较结果对应的Zerox(过零)信号输出到电压计算单元IC1和CPU1,从而使得CPU1能够检测AC电源201的过零定时。过零检测利用电流互感器CT1的二次侧输出电压Vout1的AC电压的波形。
接着,参照附图来描述过零波形。图3A、图3B和图3C是用于例示说明根据该实施例的AC电源201的AC电压、电流互感器CT1的输出电压Vout1以及Zerox信号的电压波形的示图,Zerox信号是比较器IC2的输出。图3A是用于例示说明来自AC电源201的输入电压的波形301的波形图。在图3A中,水平轴表示时间(单位:ms(毫秒)),垂直轴表示电压(单位:伏(V))。图3B和图3C中的每个中的垂直轴和水平轴与图3A的垂直轴和水平轴是相同的,因此其描述在下文中被省略。波形301表示AC电源201的输入电压波形(100Vrms,50Hz)。一个周期为20ms,峰值电压为大约141V和大约-141V。此外,在图3A中,AC电源201的电压为零伏的定时(也就是说,10msec、20msec、30msec和40msec时的定时)是过零定时。接着,图3B是用于例示说明波形303(实线)和波形302(双点划线)的示图,波形303是电流互感器CT1的输出电压Vout1的电压波形,波形302是电流互感器CT1的参考电压Vref的电压波形。与作为从AC电源输入到电流互感器CT1的一次侧的输入电压的波形301的AC电压波形的AC电压值成比例的电压波形输出到波形303,波形303是电流互感器CT1的二次侧的输出电压波形。此外,波形302所表示的参考电压Vref是从调节器(未示出)输出的预定电压(在图3B中为1.5V)。
图3C是波形305的图示,波形305是作为比较器IC2的输出的Zerox信号的电压波形。在图2中,比较器IC2的非反相端子(+)接收电流互感器CT1的输出电压Vout1,反相端子(-)接收电流互感器CT1的参考电压Vref。然后,比较器IC2比较到这两个输入端子的输入电压,并且基于比较结果输出Zerox信号。因此,在图3B中,在输出电压Vout高于参考电压Vref的时间段期间,图3C中所示的Zerox信号为高电平。同时,在输出电压Vout低于参考电压Vref的时间段期间,图3C中所示的Zerox信号为低电平。CPU1可以基于Zerox信号来检测AC电源201的过零定时以及AC电源201的频率。
波形303所表示的输出电压Vout1在电流互感器CT1的二次侧电感的影响下引起与波形301相比的相位超前量ΔT1,波形301是AC电源的输入电压波形。此外,基于波形303所表示的输出电压Vout1产生的波形305所表示的Zerox信号的电压波形也引起相位超前量ΔT1,因此对AC电源201的过零检测精度降低。因此,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力供给装置200中,作为具有过零同步功能的元件的双向可控硅耦合器SSR1用作被配置为控制双向可控硅Q5的切换元件。双向可控硅耦合器SSR1是能够与AC电源201的过零定时同步地切换到导电状态的元件。CPU1使用双向可控硅耦合器SSR1来通过不需要精确检测过零定时的波数控制对将供给定影设备100的电力执行电力控制。
顺便提一下,输出电压Vout1引起相对于波形301(其是AC电源201的电压波形)的相位超前量ΔT1,因此,当电压计算单元IC1计算输出电压Vout1的电压有效值的平方值时由相位超前量ΔT1导致的偏差相对于正确定时可能发生。因此,通过使用波形305(其是Zerox信号,并且可能引起类似的相位超前量ΔT1),用于波形303的积分区间∫T1(在这种情况下,AC电源201的负半周期被作为例子示出)被确定。通过此,电压计算单元IC1可以在与相位超前量ΔT1同步的适当时间段期间对波形303执行计算。除了AC电源201的半周期(∫T1)之外,当AC电源201的半周期的整数倍周期(诸如AC电源201的整个周期)内的电压有效值的平方值将被计算时,使用作为Zerox信号的波形305设置用于计算的积分区间的方法是有效的。
【用于电力供给装置的控制序列】
图4是用于例示说明用于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力供给装置200的控制序列的流程图。当电力供给装置200对定影设备100的发热构件RH1的电力供给控制开始时,图4中所示的控制序列被启动。该控制序列由CPU1执行。
在步骤S401中,CPU1基于从电压计算单元IC1输出的Vrms信号来检测AC电源201的电压有效值(的平方值)。在步骤S402中,CPU1基于从比较器IC2输出的Zerox信号来检测AC电源201的过零定时以及AC电源201的AC频率(在下文中也被简称为“频率”)。在步骤S403中,CPU1基于指示发热构件RH1的温度的TH信号来检测定影设备100的发热构件RH1的温度。然后,CPU1基于发热构件RH1的检测的温度通过PID控制等来确定将供给定影设备100的电力的电力电平(电力占空比)。
在步骤S404中,CPU1对将供给定影设备100的电力的电力电平(电力占空比)设置限制以便不超过基于AC电源201的电压有效值(的平方值)以及发热构件RH1的电阻值的预定限值。在步骤S405中,CPU1取决于在步骤S403中确定的电力电平根据波数控制的控制模式通过驱动信号来控制双向可控硅Q5,从而将电力供给定影设备100。在步骤S406中,CPU1确定对定影设备100的发热构件RH1是否继续进行温度控制。当CPU1确定温度控制将被继续进行时,控制返回到步骤S401。当CPU1确定温度控制将不被继续进行时,终止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力供给装置200具有以下特征。
1.通过使用基于电流互感器CT1的输出电压Vout1的Zerox信号,在AC电源201的半周期或者其整数倍内与电压有效值、电压平均值、电压有效值的平方值等一起经受计算的积分区间可以被适当地设置。
2.到目前为止,需要过零电路构建在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因此需要使用高电压元件。此外,为了向二次侧通知检测的过零定时,需要使用能够实现强化绝缘的元件(诸如光耦合器等),因此电力总是被消耗。在该实施例中,过零电路可以构建在二次侧。因此,过零电路可以用与相关技术相比更简单的电路配置来实现。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高精度的电力供给控制可以用简单的电路配置来执行。通过此,通过使用根据该实施例的电路配置,可以以低成本提供具有电压检测功能和过零检测功能的电力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电力供给装置的配置】
图5是用于例示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力供给装置500的电路配置的示图。图5中所示的电路配置与图2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路配置的不同之处在于添加了以下电路。具体地说,在图5中,添加了用于节电模式的开关SW1和相位调整单元510中的至少一个,相位调整单元510布置在电压检测单元240之后的级中以改进过零定时的检测精度。在图5中,示出了开关SW1和相位调整单元510都被添加的配置。其他电路配置与图2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路配置相同。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相同的配置,在此省略描述。
(开关SW1)
首先,描述用作切换设备的开关SW1在节电模式下的操作。在对AC电源201的电压检测和过零检测可以被执行的状态下,诸如在电力供给装置500可以将电力供给定影设备100的待机模式期间,或者在图像形成装置10打印期间,使开关SW1处于闭合状态,从而达到导电状态。通过此,与AC电源201的输入电压值(AC电压值)成比例的电流流到电流互感器CT1的一次侧,从而导致来自AC电源201的输入电压可以被检测的状态。CPU1在电力供给装置500的待机模式期间或者在图像形成装置10打印期间用控制电路(未示出)使开关SW1处于导电状态(闭合状态)。
同时,在功耗被抑制的节电状态下,诸如在电力供给装置500的关机状态期间,或者在不对定影设备100执行电力供给的睡眠状态期间,使开关SW1处于断开状态,从而达到断开连接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电流不流到电流互感器CT1的一次侧,因此电压检测电阻器R1的功耗可以降低。因此,关机状态或睡眠状态期间的功耗可以降低。
顺便提一下,相关技术的过零检测电路需要在一次侧使用高电压切换元件的电路,以便降低过零检测电路在节电模式期间的功耗。同时,根据按照该实施例的配置,开关SW1使用于流过电压检测单元240的一次绕组的电流的电流路径断开连接,从而能够降低电压检测单元240和过零检测单元230两者的电路中的待机功耗。因此,根据该实施例的通过使用开关SW1和电流互感器CT1的二次侧的输出电压Vout1来执行过零检测的配置对于降低成本以及减少电路中的零部件的数量是有效的。
(相位调整单元)
接着,描述相位调整单元510,其用作用于电流互感器CT1的输出电压Vout1的第一相位调整单元。如上所述,电压检测单元240中的电流互感器CT1的输出电压Vout1的波形可以引起相对于来自AC电源201的AC电压的波形的相位超前量ΔT1。鉴于此,相位调整单元510是布置在电压检测单元240之后的级中的电路,该电路被配置为执行相位调整以便减小与AC电源201的电压波形的相位偏差从而改进过零定时的检测精度。相位调整单元510由电阻器R512和电容器C511构成。相位调整单元510被配置为对从电压检测单元240输入的输出电压Vout1执行相位调整,通过相位调整获得的输出电压Vout2输出到电压计算单元IC1或过零检测单元230。
根据该实施例的相位调整单元510用执行调整以便对应于AC电源201中的50Hz的频率的例子例示说明。然而,可以执行调整以便取决于AC电源201的频率对应于例如60Hz的频率。此外,当电力供给装置500对应于多个AC频率(也就是说,既对应于50Hz,又对应于60Hz)时,相位调整单元510的相位调整量被设置为50Hz至60Hz的频率(例如,55Hz)。通过此,相位超前量ΔT1的过零偏差可以减小。
【过零检测】
图6A、图6B和图6C是用于例示说明根据该实施例的来自AC电源201的AC电压、电流互感器CT1的输出电压Vout1、相位调整单元510的输出电压Vout2以及Zerox信号的电压波形的示图,Zerox信号是比较器IC2的输出。图6A是用于例示说明来自AC电源201的输入电压的波形301的波形图。图6B是波形303(实线)、波形302(双点划线)以及波形604(虚线)的图示,波形303是电流互感器CT1的输出电压Vout1的电压波形,波形302是参考电压Vref的电压波形,波形604是相位调整单元510的输出电压Vout2的电压波形。图6C是波形605的图示,波形605是Zerox信号的电压波形,Zerox信号是比较器IC2的输出。
可以看出,与引起相对于波形301(其是AC电源201的输入电压波形)的相位超前量ΔT1的波形303(实线)相比,表示输出电压Vout2的波形604(虚线)与AC电源201的波形301的相位偏差减小(基本上消除)。因此,在Zerox信号(其是波形605所表示的比较器IC2的输出信号)中,过零定时基本上与AC电源201的过零定时一致。通过此,过零定时的检测精度可以通过相位调整单元510得到改进。
当在对定影设备100的电力控制中使用相位控制时,使双向可控硅Q5处于导电状态的相位角需要用AC电源201的过零定时作为参考来进行控制。因此,当使用相位控制时,需要精确地检测过零定时。当诸如需要精确地检测AC电源201的过零定时的相位控制的控制方法被应用时,根据该实施例的使用相位调整单元510的方法是有效的。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力供给装置500的配置中,双向可控硅耦合器SSR2用作用于被配置为控制双向可控硅Q5的导电状态和非导电状态的元件的过零异步型光双向可控硅耦合器。双向可控硅耦合器SSR2是即使在除了AC电源201的过零定时之外的定时处也能够将双向可控硅Q5切换到导电状态的元件,并且将被用在将供给定影设备100的电力被如该实施例中那样用相位控制进行调整的情况下。
顺便提一下,由于电路中的变化等,相位调整单元510的输出电压Vout2的波形604可以引起相对于AC电源201的波形301的相位偏差。因此,通过使用与波形604同步的波形605(其是引起类似相位超前的Zerox信号),波形604的积分区间∫T1(在这种情况下,AC电源201的负半周期被作为例子示出)被确定。通过此,电压计算单元IC1可以通过适当时间段对波形604执行计算。除了AC电源201的半周期(∫T1)之外,当AC电源201的半周期的整数倍周期(诸如AC电源201的整个周期)内的电压有效值的平方值将被确定时,通过使用波形605(其是Zerox信号)来设置用于计算的积分区间的方法是有效的。
【用于电力供给装置的控制序列】
图7是用于例示说明用于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力供给装置500的控制序列的流程图。当电力供给装置500通过布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电力供给开关(未示出)、经由电力供给电缆(未示出)与AC电源201的连接等转变到开机状态时,图7中所示的控制序列被CPU1启动和执行。
在步骤S701中,CPU1通过控制电路(未示出)使开关SW1处于断开状态,并且切断对电流互感器CT1的一次绕组的电流供给。通过此,使电力供给装置500的电流互感器CT1处于非导电状态,从而使其处于节电状态。
在步骤S702中,CPU1确定是否需要将电力供给装置500转变到关机状态。当CPU1确定需要将电力供给装置500转变到关机状态时,CPU1终止处理。当CPU1确定不需要将电力供给装置500转变到关机状态时,CPU1使处理进行到步骤S703。在步骤S703中,CPU1确定是否需要将电力供给装置500转变到待机状态。当CPU1确定需要将电力供给装置500转变到待机状态时,CPU1使处理进行到步骤S704。当CPU1确定不需要将电力供给装置500转变到待机状态时,CPU1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702。
在步骤S704中,CPU1通过控制电路(未示出)使开关SW1处于闭合状态,并且开始将电流供给电流互感器CT1的一次绕组。通过此,使电流互感器CT1处于导电状态,从而使其处于电压检测单元240的电压检测以及过零检测单元230的过零定时检测可以被执行的状态。因此,电力供给装置500的电力供给控制开始。电力供给装置500的电力供给控制序列与参照图4描述的电力供给装置200的电力供给控制序列相同,因此在此省略描述。
在步骤S705中,CPU1确定是否需要将电力供给装置500转变到睡眠状态。当CPU1确定需要将电力供给装置500转变到睡眠状态时,CPU1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701。当CPU1确定不需要将电力供给装置500转变到睡眠状态时,CPU1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705。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力供给装置500具有以下特征。
1.通过使用基于相位调整单元510的输出电压Vout2的Zerox信号,在AC电源201的半周期或者其整数倍内与电压有效值、电压平均值、电压有效值的平方值等一起经受计算的积分区间可以被适当地设置。
2.到目前为止需要构建在电流互感器CT1的一次侧的过零电路可以构建在二次侧。因此,过零电路可以用简单的电路配置来实现。
3.到电流互感器CT1的一次绕组的电流路径被开关SW1断开连接,从而停止电压检测单元240的电压检测以及过零检测单元230的过零检测。通过对开关SW1的控制将状态转变到节电状态,从而降低电压检测单元240的一次侧的功耗。
4.AC电源201的过零定时的检测精度可以通过相位调整单元510得到改进。通过此,通过需要精确地检测过零定时的相位控制的电力供给控制可以被执行。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高精度的电力供给控制可以用简单的电路配置来执行。
接着,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电力供给装置的配置】
图8是用于例示说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电力供给装置800的电路配置的示图。图8中所示的电路配置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2中所示的电路配置的不同之处在于添加了以下电路。具体地说,在图8中,不同之处在于,为了检测将供给定影设备100的电力,布置了电流检测单元850和相位调整单元810,电流检测单元850被配置为检测正供给定影设备100的电流,相位调整单元810具有与相位调整单元510的功能不同的功能。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不同之处在于,根据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电压计算单元IC1被电力计算单元IC3取代。尽管图8中未示出,但是可以通过如第二实施例中那样布置用于节电模式的开关SW1的配置来提供节电功能。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相同的配置,在此省略描述。
为了检测正供给定影设备100的电流,用作电流检测设备的电流检测单元850由用作第二电流互感器的电流互感器CT2和阻尼电阻器R13构成。电流互感器CT2的一次绕组具有连接到双向可控硅Q5的一端和连接到中性侧线路的另一端。当双向可控硅Q5处于导电状态时,正供给定影设备100的发热构件RH1的电流流到一次绕组。于是,在电流互感器CT2的二次侧产生与流到定影设备100的发热构件RH1的电流成比例的电流。在阻尼电阻器R13中通过该电流产生的电压Vout3是与流到发热构件RH1的电流成比例的电压,因此供给定影设备100的电流的电流值可以被检测。然后,输出电压Vout3和预定参考电压Vref输入到电力计算单元IC3。
相位调整单元810由电阻器R812和电容器C811构成。电压检测单元240中的电流互感器CT1的输出电压Vout1的波形可以引起相对于来自AC电源201的AC电压的输入波形的相位超前量ΔT1。因此,相位调整单元810执行相位调整以便减小相对于电流检测单元850中的电流互感器CT2的输出电压Vout3的波形的相位偏差。稍后描述细节。
在用作电力计算设备的电力计算单元IC3中,将电流检测单元850的输出电压Vout3和参考电压Vref之间的差值乘以相位调整单元810的输出电压Vout2和参考电压Vref之间的差值。然后,电力计算单元IC3从被乘的值的平均值计算供给定影设备100的电力的平均电力值。电力计算单元IC3将指示计算的平均电力值的电力信号输出到用作控制单元的CPU1。电力计算单元IC3基于稍后描述的Zerox信号来计算在AC电源201的半周期及其整数倍周期内供给定影设备100的电力的平均电力值。类似地,电力计算单元IC3可以计算在与稍后描述的Zerox信号不同步的预定时间段(例如,一秒时间段)期间供给定影设备100的电力的平均电力值。
现在,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力供给装置800的电力检测方法的特征。在以上提及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压检测方法中,供给定影设备100的电力量是基于电压检测单元240检测的电压的电压有效值的平方值、发热构件RH1的电阻值以及供给定影设备100的电力的电力占空比计算的。此时,当计算电力量时,不仅检测的电压、而且电阻值和电力占空比都被使用,因此电力量是间接计算的。相反,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力检测方法中,发热构件RH1的电力量可以基于两个检测值直接计算,所述两个检测值即电流检测单元850检测的供给定影设备100的电流的电流值以及电压检测单元240检测的电压值。结果,供给定影设备100的电力量可以以更高精度计算,而不受由CPU1的控制引起的电力占空比的误差以及定影设备100的发热构件RH1的电阻值的变化的影响。此外,当指示在发热构件RH1升温时电阻值的波动程度的电阻温度系数高时,发热构件RH1的电阻值的变化变大。然而,通过根据该实施例的配置,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供给的电力也可以以高精度计算。此外,根据该实施例,可以直接检测电力量。因此,根据该实施例的配置即使在电力被供给除了电阻器之外的负载(诸如电容负载或感应器)的情况下(例如,在电力被供给诸如反相器的切换电路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作电力检测方法。
【过零检测】
图9A、图9B、图9C和图9D是用于例示说明根据该实施例的来自AC电源201的AC电压、电流互感器CT1的输出电压Vout1、相位调整单元810的输出电压Vout2以及电流互感器CT2的输出电压Vout3的电压波形的示图。此外,图9E是波形808的电压波形的图示,波形808是通过将Zerox信号(其是比较器IC2的输出)、输出电压Vout2和输出电压Vout3相乘而获得的。在该实施例中,波形808被描述为发热构件RH1的电力波形(通过将输出电压Vout3和参考电压Vref之间的差值乘以输出电压Vout2和参考电压Vref之间的差值而获得的值)。
图9A是用于例示说明来自AC电源201的输入电压的波形301的波形图。图9B是波形303(实线)、电流互感器CT1的参考电压Vref的波形302(双点划线)以及相位调整单元810的输出电压Vout2的电压波形804(虚线)的图示,波形303是电流互感器CT1的输出电压Vout1的电压波形。图9C是电流互感器CT2的输出电压Vout3的电压波形806(实线)以及电流互感器CT2的参考电压Vref的波形302(双点划线)的图示。可以看出,在电流互感器CT2的二次侧电感的影响下,输出电压Vout3的电压波形806引起相对于AC电源201的波形301的相位超前量ΔT2。
在图9E中,通过将输出电压Vout2和参考电压Vref之间的差值乘以电压波形806所表示的输出电压Vout3和参考电压Vref之间的差值而获得的电力计算值被示为波形808。当输出电压Vout2和输出电压Vout3的相位有偏差时,电力计算单元IC3的电力计算精度降低。如图9B所示,输出电压Vout1的电压波形303引起相对AC电源201的波形301的相位超前量ΔT1,并且相位偏离量不同于输出电压Vout3的电压波形806的相位超前量ΔT2(ΔT1>ΔT2)。因此,为了改进电力计算单元IC3的电力计算精度,相位调整单元810执行相位调整以便减小电流互感器CT1的输出电压Vout1和电流互感器CT2的输出电压Vout3之间的相位偏差(ΔT1-ΔT2)。
图9D是Zerox信号的电压波形805的图示,Zerox信号是比较器IC2的输出。Zerox信号是基于相位调整单元810的输出电压Vout2而产生的。结果,Zerox信号相对于来自AC电源201的AC电压的波形301的相位超前量与相位调整单元810的输出电压Vout2的电压波形804中的相位超前量ΔT2是一致的。因此,通过使用引起类似相位超前量ΔT2的Zerox信号的电压波形805,经受电力计算单元IC3的电力计算的积分区间∫T1被确定(在这种情况下,AC电源201的负半周期被作为例子示出)。通过此,电力计算单元IC3可以在与相位超前量ΔT2一致的适当时间段期间执行供给定影设备100的电力量的计算。除了AC电源201的半周期(∫T1)之外,当在AC电源201的半周期的整数倍周期(诸如AC电源201的整个周期)内供给定影设备100的平均电力将被确定时,使用表示Zerox信号的电压波形805来设置用于计算的积分区间的方法是有效的。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力供给装置800具有以下特征。
1.通过使用基于相位调整单元810的输出电压Vout2的电压波形的Zerox信号,用于AC电源201的半周期及其整数倍周期内的电力计算的积分区间可以被适当地设置。
2.到目前为止需要构建在电流互感器CT1的一次侧的过零电路可以构建在二次侧。因此,过零电路可以用简单的电路配置来实现。
3.通过相位调整单元810,电流互感器CT1的输出电压Vout1和电流互感器CT2的输出电压Vout3之间的相位偏差减小,从而能够改进电力量的计算精度。
4.通过电流检测单元850,供给定影设备100的电流的电流值可以被检测,因此电力量可以直接计算,从而能够改进电力量的计算精度。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高精度的电力供给控制可以用简单的电路配置来执行。
接着,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电力供给装置的配置】
图10是用于例示说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电力供给装置1000的电路配置的示图。图10中所示的电路配置与图8中所示的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电路配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图8的相位调整单元810被图10中的相位调整单元510和相位调整单元1010取代,以便改进电力量的计算精度以及过零检测精度。尽管图10中未示出,但是如第二实施例中那样设有用于节电模式的开关SW1的配置可以用于具有节电功能。其他电路配置与图8中所示的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电路配置相同。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相同的配置,在此省略其描述。
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力供给装置1000包括相位调整单元1010,其用作被配置为对电流检测单元850的电流互感器CT2的输出电压Vout3执行相位调整的第二相位调整器设备。相位调整单元1010由电阻器R1012和电容器C1011构成。如上所述,电流互感器CT2的输出电压Vout3的电压波形引起相对于来自AC电源201的AC电压的波形的相位超前量ΔT2。因此,相位调整单元1010输入来自电流检测单元850的输出电压Vout3,并且输出输出电压Vout4,输出电压Vout4是通过对输出电压Vout3进行相位调整以便减小相对于AC电源201的AC电压波形的相位偏差(ΔT2)而获得的。同时,如参照图6A、图6B和图6C所描述的,相位调整单元510被配置为执行相位调整以便减小电压检测单元240中的电流互感器CT1的输出电压Vout1的电压波形中的相对于AC电源201的相位偏差(ΔT1)。也就是说,相位调整单元510被配置为输入来自电压检测单元240的输出电压Vout1,并且输出通过对输出电压Vout1进行相位调整而获得的输出电压Vout2。如上所述,相位调整单元1010和相位调整单元510被配置为执行相位调整以便减小三个AC电压波形中的相位偏差,所述三个AC电压波形包括来自AC电源201的输入AC电压、从相位调整单元510输出的输出电压Vout2以及从相位调整单元1010输出的输出电压Vout4。
电力计算单元IC3将相位调整单元1010的输出电压Vout4和参考电压Vref之间的差值乘以相位调整单元510的输出电压Vout2和参考电压Vref之间的差值。然后,电力计算单元IC3计算被乘的值的平均值,从而计算供给定影设备100的电力的平均电力值(平均电力量)。
【过零检测】
图11A、图11B、图11C和图11D是用于例示说明根据该实施例的来自AC电源201的AC电压、电流互感器CT1的输出电压Vout1、相位调整单元510的输出电压Vout2以及电流互感器CT2的输出电压Vout3的电压波形的示图。此外,图11E是波形1108的电压波形的图示,波形1108是通过将相位调整单元1010的输出电压Vout4、作为比较器IC2的输出的Zerox信号、输出电压Vout2、输出电压Vout4相乘而获得的。
图11A是用于例示说明来自AC电源201的输入电压的波形301的波形图。图11B是电流互感器CT1的输出电压Vout1的波形303(实线)、电流互感器CT1的参考电压Vref的波形302(双点划线)以及波形604(虚线)的图示,波形604是相位调整单元510的输出电压Vout2的电压波形。从波形604可以看出,相位调整单元510调整电流互感器CT1的输出电压Vout1的相位超前量ΔT1,以便减小相对于AC电源201的电压波形的相位偏差。图11C是电流互感器CT2的输出电压Vout3的电压波形806(实线)、电流互感器CT2的参考电压Vref的波形302(双点划线)、以及相位调整单元1010的输出电压Vout4的电压波形1107(虚线)的图示。从电压波形1107可以看出,相位调整单元1010调整电流互感器CT2的输出电压Vout3的相位超前量ΔT2,以便减小相对于AC电源201的电压波形的相位偏差。图11E是作为波形1108的电力计算值的图示,波形1108是通过将输出电压Vout2和参考电压Vref之间的差值乘以电压波形1107所表示的输出电压Vout4和参考电压Vref之间的差值而获得的。
图11D是波形105的图示,波形105是Zerox信号的电压波形,Zerox信号是比较器IC2的输出。如Zerox信号的波形1105所表示的,两个相位调整单元510和1010被使用,从而能够在改进AC电源201的过零定时的检测精度的同时减小输出电压Vout2和输出电压Vout4之间的相位偏差。因此,使用与波形604同步的引起类似相位超前的Zerox信号的波形1105来确定用于电力计算单元IC3的电力计算的积分区间∫T1(在这种情况下,AC电源201的负半周期被作为例子示出)。通过此,电力计算单元IC3可以在适当的时间段期间执行将供给定影设备100的电力量的计算。除了AC电源201的半周期(∫T1)之外,当AC电源201的半周期的整数倍周期(诸如AC电源201的整个周期)内的电压有效值的平方值被确定时,使用作为Zerox信号的波形1105来设置用于计算的积分区间的方法是有效的。
顺便提一下,通过根据该实施例的配置,电流互感器CT2的输出电压Vout3的波形在相位调整单元1010的影响下可能引起缓慢(CR延迟),因此电力检测精度在具有供给发热构件RH1的电流的陡峭电流波形的波形(诸如相位控制波形)中降低。因此,当使用电力供给装置1000时,使用诸如反相器的切换电路将供给定影设备100的电流的电流波形控制为具有正弦波的方法是优选的。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力供给装置1000具有以下特征。
1.通过使用基于相位调整单元510的输出电压Vout2的Zerox信号,用于AC电源201的半周期及其整数倍周期内的电力计算的积分区间可以被适当地设置。
2.到目前为止需要构建在电流互感器CT1的一次侧的过零电路可以构建在二次侧。因此,过零电路可以用简单的电路配置来实现。
3.过零定时的检测精度可以如第二实施例中那样通过使用相位调整单元510来改进。
4.电力量的计算精度可以通过使用相位调整单元510和1010来改进。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高精度的电力供给控制可以用简单的电路配置来执行。
描述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
在第五实施例中,描述使得即使在AC电源201的频率范围广的情况下也能够精确地检测过零定时的例子。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力供给装置的配置与图2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力供给装置的配置相同,因此在此省略其描述。如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图3B的波形303所表示的输出电压Vout1的电压波形在电流互感器CT1的二次侧电感的影响下引起相对于波形301所表示的AC电源201的电压波形的相位超前量ΔT1。结果,波形305所表示的Zerox信号的电压波形(其是基于波形303所表示的输出电压Vout1而产生的)也引起相位超前量ΔT1,因此AC电源201的过零定时的检测精度降低。
图12是用于示出电压检测单元240的电流互感器CT1的输出电压Vout1的电压波形中的相对于AC电源201的电压波形的相位超前量ΔT1与AC电源201的频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2的水平轴表示AC电源201的频率(单位:Hz(赫兹)),垂直轴表示相位超前时间(单位:ms(毫秒))。在图12中,示出了当AC电源201的频率为50Hz至60Hz时对于每个1Hz的相位超前时间,并且可以看到相位超前量ΔT1根据AC电源201的频率的变化。例如,即使在如第二实施例中那样通过相位调整单元510执行相位调整以与预定频率(50Hz)一致的情况下,当AC电源201的频率不同于相位调整电路的预定频率时,频率也可能影响AC电源201的过零定时的检测精度。
此外,如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相位超前量ΔT1根据电流互感器CT1的电阻和电感分量改变。当进一步布置相位调整单元510时,相位超前量ΔT1根据相位调整单元510的电阻、电容器等改变。由电流互感器CT1的电阻和电感以及相位调整单元510引起的AC电源201的每个频率的相位超前量ΔT1可以预先计算。例如,每个频率的相位超前量ΔT1可以用表达式1计算。
ΔT1=(1/(2×π×f))×tan-1(Ra/(2×π×f×La)) (1)
这里,f表示AC电源的频率。Ra表示电流互感器CT1的二次侧电阻值。La表示电流互感器CT1的二次侧等效电感值。
表达式1以及包括AC电源201的频率信息和与AC电源201的频率对应的相位超前量ΔT1的信息的表格被预先存储在用作CPU1的储存器的存储单元中。CPU1通过表达式1根据从输入到CPU1的过零信号检测的频率计算相位超前量ΔT1,或者从存储在存储部分中的表格获取相位超前量ΔT1。然后,CPU1在延迟相位超前量ΔT1的定时处输出驱动信号以对定影设备100的发热构件RH1执行电力供给控制。
图13是用于例示说明根据该实施例的CPU1的过零校正控制的功能框图。CPU1通过边缘检测单元1301基于从比较器IC2输出的Zerox信号来检测过零边缘(Zerox信号的上升或下降)。CPU1通过频率计算单元1304基于通过边缘检测单元1301检测的过零边缘来从检测的过零边缘计算AC电源201的频率。如上所述,CPU1使用预先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包括每个频率的相位超前量ΔT1的表格或用于计算相位超前量ΔT1的表达式1来通过ΔT1计算单元1305根据通过频率计算单元1304计算的频率计算相位超前量ΔT1。CPU1通过相位调整单元1302引起相对于通过边缘检测单元1301检测的过零边缘延迟通过ΔT1计算单元1305计算的相位超前量ΔT1。CPU1通过校正Zerox产生单元1303基于通过相位调整单元1302延迟相位超前量ΔT1的过零边缘来产生校正Zerox信号。CPU1通过驱动信号控制单元1306根据校正Zerox信号输出用于控制对发热构件RH1的电力供给的驱动信号。
在该实施例中,过零校正控制由CPU1执行。然而,例如,专用于过零校正控制的电路可以被提供用于执行过零校正。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包括关于每个频率的相位超前信息的表格被存储在CPU1的存储单元中。然而,例如,相位超前信息可以被存储在布置在CPU1外部的存储设备(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相对于AC电源201的AC信号,与通过从AC电源201到过零检测单元230的传输通道检测的Zerox信号的相位差可以被测量,并且测量的相位超前量ΔT1可以针对每个电力供给装置作为唯一值存储。
在参照图8描述的第三实施例的电力供给装置800中,该实施例中描述的CPU1的过零校正控制适用于相位调整单元810的输出电压Vout2的电压波形804。当对电力供给装置800执行CPU1的过零校正控制时,电流互感器CT2的输出电压Vout3的相位偏差可以减小。因此,电力量的计算精度的改进以及AC电源201的过零定时的检测精度的改进都可以实现。因此,CPU1的过零校正控制在电力供给装置800中被执行。此外,双向可控硅耦合器SSR2(过零异步型光双向可控硅耦合器)代替双向可控硅耦合器SSR1(过零同步型光双向可控硅耦合器)使用。通过此,通过需要精确地检测过零定时的相位控制的电力供给控制甚至可以用电力供给装置800的配置来执行。
如上所述,即使当AC电源201的频率范围广时,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力供给装置也可以通过CPU1的过零校正控制来执行过零定时的精确检测。因此,过零信号可以被更精确地检测,因此电力可以在适当的定时处被开启,从而能够防止定影设备100的温度波动等。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高精度的电力供给控制可以用简单的电路配置来执行。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要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给予最宽泛的解释,以便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21)

1.一种被配置为将电力供给负载的电力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从AC电源将AC电压输入到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中的每个;
转换元件,所述转换元件被配置为把将输入到第一线路或第二线路的AC电压转换为与AC电压对应的电流;
电压检测单元,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电流互感器,第一电流互感器包括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电压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通过由转换元件转换的电流到一次绕组的供给而从第一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输出的AC电压;以及
过零检测单元,所述过零检测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由电压检测单元检测的AC电压来检测AC电源的过零定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供给装置,
其中,所述转换元件包括电阻器,
其中,所述电阻器具有与第一线路连接的一端和与第一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的一端连接的另一端,以及
其中,所述一次绕组具有与第二线路连接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供给装置,
其中,所述转换元件包括第一电阻器和第二电阻器,
其中,第一电阻器具有与第一线路连接的一端和与第一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的一端连接的另一端,以及
其中,第二电阻器具有与第二线路连接的一端和与第一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的另一端连接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供给装置,还包括第一相位调整单元,第一相位调整单元位于电压检测单元之后的级中,并且被配置为调整从电压检测单元输出的AC电压波形的相位,
其中,第一相位调整单元被配置为调整从电压检测单元输出的AC电压波形的相位以减小与AC电源的AC电压波形的相位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供给装置,其中,过零检测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经受由第一相位调整单元进行的相位调整的AC电压波形来检测AC电源的过零定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供给装置,还包括被配置为检测供给所述负载的电流的电流检测单元,
其中,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包括第二电流互感器,第二电流互感器包括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并且被配置为通过供给所述负载的电流到第二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的供给基于根据所述电流输出到第二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的AC电压波形的电压来检测电流的电流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供给装置,
其中,所述负载具有与第一线路连接的一端和与第二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的一端连接的另一端,以及
其中,第二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具有与第二线路连接的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供给装置,其中,第一相位调整单元被配置为调整从电压检测单元输出的AC电压波形的相位以减小与从电流检测单元输出的AC电压波形的相位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供给装置,还包括第二相位调整单元,第二相位调整单元位于电流检测单元之后的级中,并且被配置为调整从电流检测单元输出的AC电压波形的相位,
其中,第二相位调整单元被配置为调整从电流检测单元输出的AC电压波形的相位以减小与AC电源的AC电压波形的相位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力供给装置,其中,第一相位调整单元被配置为调整从电压检测单元输出的AC电压波形的相位以减小与从第二相位调整单元输出的AC电压波形的相位差。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供给装置,还包括被配置为计算供给所述负载的电力的电力计算单元,
其中,电力计算单元被配置为基于供给所述负载的电流的电流值和AC电源的电压的电压值来计算从AC电源供给所述负载的电力量,所述供给所述负载的电流的电流值是基于从电流检测单元输出的AC电压波形检测的,所述AC电源的电压的电压值是基于从第一相位调整单元输出的AC电压波形检测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力供给装置,还包括被配置为计算供给所述负载的电力的电力计算单元,
其中,电力计算单元被配置为基于供给所述负载的电流的电流值和AC电源的电压的电压值来计算从AC电源供给所述负载的电力量,所述供给所述负载的电流的电流值是基于从第二相位调整单元输出的AC电压波形检测的,所述AC电源的电压的电压值是基于从第一相位调整单元输出的AC电压波形检测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供给装置,还包括被配置为控制对所述负载的电力供给的控制单元,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由过零检测单元检测的过零定时来计算AC电源的频率,并且使用与计算的频率对应的从电压检测单元输出的AC电压波形的相位超前量来调整该AC电压波形的过零定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力供给装置,还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被配置为存储与AC电源的频率对应的从电压检测单元输出的AC电压波形的相位超前量,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从存储单元获得与计算的频率对应的相位超前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力供给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基于AC电源的频率以及第一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的电感值和电阻值来计算与计算的频率对应的AC电压波形的相位超前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供给装置,还包括被配置为计算AC电源的电压的电压计算单元,
其中,所述电压计算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由电压检测单元检测的AC电源的电压以及由过零检测单元检测的AC电源的过零定时来计算AC电源的电压。
1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供给装置,还包括被配置为计算AC电源的电压的电压计算单元,
其中,所述电压计算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由第一相位调整单元调整的AC电压波形的电压以及由过零检测单元检测的AC电源的过零定时来计算AC电源的电压。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力供给装置,其中,供给所述负载的电力量是基于由电压计算单元计算的电压、所述负载的电阻值以及供给所述负载的电力的电力占空比来计算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供给装置,还包括切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被配置为在流过第一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的电流的电流路径的连接和断开连接之间切换,
其中,所述切换单元被配置为当电力供给装置处于节电状态时使所述电流路径断开连接。
20.一种被配置为将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上的定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构件,所述发热构件被配置为对图像进行加热以将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上;
电力供给装置,所述电力供给装置被配置为将电力供给发热构件,
所述电力供给装置包括:
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从AC电源将AC电压输入到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中的每个;
转换元件,所述转换元件被配置为把将输入到第一线路或第二线路的AC电压转换为与AC电压对应的电流;
电压检测单元,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电流互感器,第一电流互感器包括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电压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通过由转换元件转换的电流到一次绕组的供给而从第一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输出的AC电压;以及
过零检测单元,所述过零检测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由电压检测单元检测的AC电压来检测AC电源的过零定时。
2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影单元,所述定影单元包括发热构件,电力从AC电源供给到发热构件,并且发热构件被配置为对图像进行加热以将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上;以及
电力供给装置,所述电力供给装置被配置为将电力供给定影单元,
所述电力供给装置包括:
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从AC电源将AC电压输入到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中的每个;
转换元件,所述转换元件被配置为把将输入到第一线路或第二线路的AC电压转换为与AC电压对应的电流;
电压检测单元,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电流互感器,第一电流互感器包括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电压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通过由转换元件转换的电流到一次绕组的供给而从第一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输出的AC电压;以及
过零检测单元,所述过零检测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由电压检测单元检测的AC电压来检测AC电源的过零定时。
CN201610854222.9A 2015-09-30 2016-09-27 电力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65589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94770 2015-09-30
JP2015194770A JP6700704B2 (ja) 2015-09-30 2015-09-30 電力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8991A true CN106558991A (zh) 2017-04-05
CN106558991B CN106558991B (zh) 2019-11-26

Family

ID=58409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54222.9A Active CN106558991B (zh) 2015-09-30 2016-09-27 电力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23617B2 (zh)
JP (1) JP6700704B2 (zh)
CN (1) CN10655899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7260A (zh) * 2017-05-17 2019-12-3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3640727A (zh) * 2021-01-21 2021-11-12 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wm激励和定频分析的ct二次回路检测方法
CN114578667A (zh) * 2020-11-30 2022-06-03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US11747757B2 (en) 2017-05-17 2023-09-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62355B2 (ja) 2016-11-28 2022-05-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圧検知装置、電力検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94270B2 (ja) 2017-01-06 2020-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59113B2 (ja) 2017-01-20 2021-04-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8140002A1 (en) * 2017-01-25 2018-08-0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etermining media weight based on input voltage estimate
CN110168449A (zh) * 2017-01-25 2019-08-23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基于定影系统能量确定介质重量
JP6843696B2 (ja) 2017-04-28 2021-03-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42549B2 (ja) 2017-07-14 2021-09-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49618B2 (ja) 2017-08-15 2021-10-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389259B2 (en) * 2017-08-15 2019-08-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ower supply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witching a capacitance value of a resonance capacitor at a time of a continuous operation and an intermittent operation
JP6961420B2 (ja) 2017-08-15 2021-1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61437B2 (ja) 2017-09-28 2021-1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92288A (ja) 2017-11-14 2019-06-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34707B2 (ja) * 2017-12-27 2022-03-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10518800B (zh) 2018-05-21 2020-06-12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激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US10539912B1 (en) 2018-07-25 2020-01-2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183518B2 (ja) 2018-07-27 2022-12-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10712695B2 (en) 2018-07-30 2020-07-1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figured to control a lighting duty of a heat generator
KR20200029196A (ko) * 2018-09-10 2020-03-18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반파 교류전원의 제로크로스 정보를 출력하는 전원공급장치
JP2022007106A (ja) * 2020-06-25 2022-0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13668A (ja) * 2002-06-10 2004-01-15 Canon Inc 電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加熱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CN1661897A (zh) * 2004-02-25 2005-08-31 佳能株式会社 开关电源和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07212503A (ja) * 2006-02-07 2007-08-23 Canon Inc 電流検出装置、電力制御装置及びそれらを具備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59339A (zh) * 2007-12-10 2009-06-17 上海安科瑞电气有限公司 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
JP2009181059A (ja) * 2008-01-31 2009-08-13 Canon Inc 加熱制御方法と加熱装置、及び該加熱装置を具備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01614800A (zh) * 2009-07-27 2009-12-30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变压器综合参数测试仪校验装置
CN201541115U (zh) * 2009-11-19 2010-08-04 天津市百利电气有限公司 带有电压保护模块的智能控制器
CN103166484A (zh) * 2011-12-12 2013-06-19 佳能株式会社 包括过零检测电路的电源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3227453A (zh) * 2012-01-31 2013-07-31 佳能株式会社 电源、电力故障检测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203909178U (zh) * 2014-05-30 2014-10-29 山东信友电器有限公司 多功能数显电力仪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80261A (en) * 1980-11-05 1982-05-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Trigger circuit
JP2823423B2 (ja) * 1992-03-19 1998-11-11 東京電力株式会社 交流電流中の非対称成分による直流電流の測定装置
JPH0645897A (ja) * 1992-07-27 1994-02-18 Funai Electric Co Ltd サイリスタによるac電力ゼロボルトon/off制御システム
JPH06217401A (ja) * 1993-01-14 1994-08-05 Toshiba Corp 電気車の電源制御装置
JP3359141B2 (ja) * 1994-01-28 2002-1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力制御装置
JPH08221139A (ja) * 1995-02-15 1996-08-30 Canon Inc 電源装置
JPH08314335A (ja) * 1995-05-18 1996-11-29 Canon Inc 電源装置
JPH09322402A (ja) * 1996-06-03 1997-12-12 Sharp Corp 電源制御装置
JP2000258484A (ja) * 1999-03-10 2000-09-22 Hioki Ee Corp 電力測定器における結線状態検出装置
JP2003140446A (ja) * 2001-10-30 2003-05-14 Fuji Xerox Co Ltd 電源装置および出力制御方法
JP4508829B2 (ja) * 2004-10-29 2010-07-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高圧電源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412185B2 (en) * 2005-02-16 2008-08-1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ntrolling average power to a fuser
JP2008052488A (ja) * 2006-08-24 2008-03-06 Canon Inc 電圧検知装置、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93729B2 (ja) * 2006-09-15 2011-06-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圧検出回路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電源装置、スイッチングレギュレータ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8086126B2 (en) * 2007-12-13 2011-12-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high-voltage power supply
JP5059219B2 (ja) * 2010-03-18 2012-10-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80812B2 (ja) * 2010-05-12 2015-09-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圧検知装置及び像加熱装置
JP2012088275A (ja) * 2010-10-22 2012-05-10 Midori Anzen Co Ltd 絶縁監視装置
JP5988566B2 (ja) * 2011-11-01 2016-09-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90563B2 (ja) * 2012-03-26 2015-10-0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5758941B2 (ja) * 2013-03-28 2015-08-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計測装置、計測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13668A (ja) * 2002-06-10 2004-01-15 Canon Inc 電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加熱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CN1661897A (zh) * 2004-02-25 2005-08-31 佳能株式会社 开关电源和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07212503A (ja) * 2006-02-07 2007-08-23 Canon Inc 電流検出装置、電力制御装置及びそれらを具備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59339A (zh) * 2007-12-10 2009-06-17 上海安科瑞电气有限公司 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
JP2009181059A (ja) * 2008-01-31 2009-08-13 Canon Inc 加熱制御方法と加熱装置、及び該加熱装置を具備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01614800A (zh) * 2009-07-27 2009-12-30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变压器综合参数测试仪校验装置
CN201541115U (zh) * 2009-11-19 2010-08-04 天津市百利电气有限公司 带有电压保护模块的智能控制器
CN103166484A (zh) * 2011-12-12 2013-06-19 佳能株式会社 包括过零检测电路的电源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3227453A (zh) * 2012-01-31 2013-07-31 佳能株式会社 电源、电力故障检测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203909178U (zh) * 2014-05-30 2014-10-29 山东信友电器有限公司 多功能数显电力仪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余成波: "《电气设备绝缘在线监测》", 31 January 2014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7260A (zh) * 2017-05-17 2019-12-3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0637260B (zh) * 2017-05-17 2022-12-2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US11747757B2 (en) 2017-05-17 2023-09-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4578667A (zh) * 2020-11-30 2022-06-03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3640727A (zh) * 2021-01-21 2021-11-12 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wm激励和定频分析的ct二次回路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090395A1 (en) 2017-03-30
CN106558991B (zh) 2019-11-26
JP2017068107A (ja) 2017-04-06
JP6700704B2 (ja) 2020-05-27
US9823617B2 (en) 2017-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8991A (zh) 电力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6611530B2 (ja) 電力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243266B (zh) 电压检测装置和图像加热装置
US7496312B2 (en) Auxiliary power supply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001732B2 (en)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trol for a fuser of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ing device
EP3109709B1 (en) Power supply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94502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301938B (zh) 加热器和包括加热器的图像加热装置
US1039417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843011B2 (en) Image-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mage-forming apparatus
CN101937180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控制图像形成装置的方法
JP2015206627A (ja) ヒータ負荷の消費電力の検出方法および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663226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温度制御方法
CN106556999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471183B2 (en) 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JP6056619B2 (ja) 電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99615A (ja) 誘導加熱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3097602A (ja) 電力制御方法、電力制御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26175A (ja) 電源電圧判定方法、電源電圧判定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40027942A1 (en)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20230043329A (ko) 정착 장치의 온도 제어를 위한 전력 공급 제어
JP2018173528A (ja) 画像形成装置、ヒータ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6556984A (zh) 电源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电源电压监视方法
JP2010102262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