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94308A - 外部后视镜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外部后视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94308A
CN106494308A CN201610755864.3A CN201610755864A CN106494308A CN 106494308 A CN106494308 A CN 106494308A CN 201610755864 A CN201610755864 A CN 201610755864A CN 106494308 A CN106494308 A CN 1064943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photographic head
contour line
mirror apparatus
outside mirr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558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94308B (zh
Inventor
冈部浩司
吉井雄
吉井雄一
山下隼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94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943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943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943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B60R1/06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comprising means for cleaning or deic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12Mirror assemblies combined with other articles, e.g. cloc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12Mirror assemblies combined with other articles, e.g. clocks
    • B60R2001/1253Mirror assemblies combined with other articles, e.g. clocks with cameras, video cameras or video 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外部后视镜装置,提供一种抑制雨水对设置于外部后视镜装置的外壳后部的摄像头的附着的技术。外部后视镜装置(30)具有:设置于车辆(10)的侧面且向车辆后方开口的外壳(40);收纳在该外壳(40)的开口内的后视镜(31);和设置于外壳(40)、用于获取车外信息的摄像头(32)。摄像头(32)以从后方观察车辆(10)的状态为基准,与成为外壳(40)的轮廓的轮廓线(L)相比位于后方,在外壳(40)上,设有为了使在外壳(40)的表面流动的空气分离而以凹凸状形成的分离部(60),该分离部(60)在沿着轮廓线(L)的方向上位于与摄像头(32)相同的位置,并与轮廓线(L)相比位于前方。

Description

外部后视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良后的外部后视镜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被称为侧后视镜的设置于车辆侧面的外部后视镜装置由向车辆后方开口的外壳、和收纳在该外壳的开口内的后视镜构成。已知在一部分的外部后视镜装置中,在外壳上设有用于获取车外信息的摄像头。作为与外部后视镜装置有关的现有技术,具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外部后视镜装置中,外壳的后下部设有摄像头,并且在外壳的与设有摄像头的部位相比靠前方且上方的部位上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在雨天时,附着到外壳上的雨水会在外壳的表面上传递而向着设有摄像头的后方且下方流动。所流动的雨水在突出部因行驶风而落向下方。由此,能够抑制雨水附着到摄像头上。
然而,根据想获取的信息,有时会想将摄像头安装在外壳的除了下部以外的部位(例如外壳的后部)。在这种情况下,也期望抑制雨水向摄像头的附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6926号公报
参照图7。图7中以从上方观察的状态示出了参考例的外部后视镜装置101的一部分。以从后方观察外部后视镜装置101的状态为基准,用于获取车外信息的摄像头102与成为外壳103的轮廓的轮廓线L相比设置于后方(外壳103的后部)。换言之,以从后方观察外壳103的状态为基准,摄像头102位于能够视觉辨认的部位。
本案发明人在进行实验时发现:当车辆行驶时,吹到外壳103上的行驶风在外壳103的表面上流动并在轮廓线L的周围分离,以及与轮廓线L相比靠后方的区域A的压力变得比大气压低(变成负压)。将压力变得最低的区域设为a1,并将压力次之低的区域依次设为a2、a3。能够确认在外壳103的正后方的区域a1内压力最小(负压最大)。
因此,在雨天时,附着到外壳103的后部上的雨水变得更容易被引向后方。如上所述,由于摄像头102与轮廓线L相比设置于后方,所以担心被引向后方的雨水会附着到摄像头102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雨水对设置于外部后视镜装置的外壳后部的摄像头的附着的技术为课题。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提供一种外部后视镜装置,其具有:设置于车辆的侧面且向车辆后方开口的外壳;收纳在该外壳的开口内的后视镜;和设置于所述外壳、用于获取车外信息的摄像头,该外部后视镜装置的特征在于,以从后方观察所述车辆的状态为基准,所述摄像头与成为所述外壳的轮廓的轮廓线相比位于后方,在所述外壳上,设有为了使在所述外壳的表面流动的空气分离而以凹凸状形成的分离部,该分离部在沿着所述轮廓线的方向上位于与所述摄像头相同的位置,并与所述轮廓线相比位于前方。
如技术方案2所述,优选地,所述分离部的后端位于所述轮廓线的附近。
如技术方案3所述,优选地,所述摄像头设置于所述外壳中的与所述后视镜相比靠车宽外侧的部位,所述分离部包括沿所述外壳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垂直部。
如技术方案4所述,优选地,所述分离部包括从所述垂直部连续延伸至所述外壳的下表面的下延伸部。
如技术方案5所述,优选地,所述下延伸部从所述垂直部的下端向着前方延伸。
如技术方案6所述,优选地,在所述外壳的下表面形成有用于使所述外壳内部的功能部件向外部露出的开口部,所述下延伸部与所述开口部连接。
发明效果
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以从后方观察车辆的状态为基准,设置于外壳、用于获取车外信息的摄像头与成为外壳的轮廓的轮廓线相比位于后方。而且,在外壳上,设有为了使在外壳的表面上流动的空气分离而以凹凸状形成的分离部,该分离部在沿着轮廓线的方向上位于与摄像头相同的位置,并与轮廓线相比位于前方。即,若以设置于外壳上的摄像头的前后方向为基准,则从后方向着前方设有摄像头、轮廓线、分离部。
由于与轮廓线相比分离部位于前方,所以在行驶时,行驶风分离的位置与轮廓线相比成为前方。
与在外壳上未设置分离部的情况相比可知,通过分离而变成负压的区域产生在更前方。位于外壳的紧后的负压最大的区域与摄像头相比移向前方。因此,在雨天时,附着到外壳上的雨水变得更容易被引向与摄像头相比的前方。其结果是,能够抑制雨水向摄像头的附着。
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分离部的后端位于轮廓线的附近。因此,负压更大的区域位于轮廓线的附近。假设分离部与轮廓线远离的情况下,担心通过分离部而分离的行驶风会再次附着到外壳上,然后行驶风在轮廓线的周围再次分离。这种情况下,由于行驶风在分离部和轮廓线周围两次分离,所以外部后视镜装置的空气动力性能不良。
另一方面,若负压大的区域靠近轮廓线,则通过分离部而分离的行驶风不会在轮廓线周围再次附着,而是在分离后直接向后方流动。其结果是,外部后视镜装置的空气动力性能提高。
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摄像头设置于外壳中的与后视镜相比靠车宽外侧的部位,分离部包括沿外壳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垂直部。
由于摄像头设置于外壳中的与后视镜相比靠车宽外侧的部位,所以能够缩短外壳的上下宽度,因此,能够使外部后视镜装置的外观成为简洁流畅的设计。
而且,分离部包括沿外壳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垂直部。如上所述,摄像头设置于外壳中的沿大致上下方向延伸的部位(与后视镜相比靠车宽外侧的部位)。即,与外壳中的设有摄像头的部位延伸的方向配合地,还形成变成负压的区域。因此,能够将从上下方向流过来的雨水确实地引向变成负压的区域,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雨水向摄像头的附着。
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分离部包括从垂直部连续延伸至外壳的下表面的下延伸部。
假设分离部未形成至外壳的下表面的情况下,担心会产生从分离部的下端向上方绕回的风。担心因该绕回的风而水会附着到摄像头上。
另一方面,若分离部从外壳的侧面连续形成到下表面,则能够期待抑制绕回风的产生,从而还能抑制水向摄像头的附着。
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下延伸部从垂直部的下端向着前方延伸。由于摄像头安装在外壳的后部,所以变成下延伸部向远离摄像头的方向延伸。由于能够将从外壳的侧面流动至下表面的雨水引导向远离摄像头的方向,所以能够更确实地防止雨水向摄像头的附着。
在技术方案6的发明中,在外壳的下表面形成有用于使外壳内部的功能部件向外部露出的开口部,下延伸部与开口部连接。顺着外壳流过来的水经过下延伸部向开口部流动。积存在开口部边缘的水无处可去,变得容易落向下方。由于能够在开口部确实地排掉附着到外壳上的雨水,所以能够抑制雨水向摄像头的附着。即,能够利用用于使功能部件露出的开口部来排水。
而且,通过在外壳的下表面进行排水,也能抑制水滴向摄像头上附着。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搭载有本发明实施例的外部后视镜装置的车辆的侧部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外部后视镜装置的后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外部后视镜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外部后视镜装置的右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外部后视镜装置的仰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外部后视镜装置的作用图。
图7是参考例的外部后视镜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辆
30…侧后视镜
31…后视镜
32…摄像头
40…外壳
46…下表面
50…晴雨挡
53…右框部
57…第一开口部
60…层差部
61…垂直部
62…下延伸部
64…第二开口部
L…轮廓线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以下说明。此外,在说明中,左右是指以车辆的乘员为基准的左右,前后是指以车辆的行进方向为基准的前后。另外,图中Fr表示前,Rr表示后,L表示从乘员的角度来看的左,R表示从乘员的角度来看的右,Up表示上,Dn表示下。
<实施例>
参照图1。车辆10具有:覆盖车身11的前侧部的翼子板12;配置在该翼子板12的后方且开闭自如地支承在车身11的侧部的前门13;和配置在该前门13的后方且开闭自如地支承在车身11的侧部的后门14。
前门13具有:覆盖车门主体15的车外侧的外面板16;覆盖车门主体15的车室侧的内面板17;和设置于车门主体15的上部且成为窗框的车门窗框21。
车门窗框21由如下部件构成:从车门主体15的前端立起的前窗框22;从车门主体15的后端立起的后窗框23;将这些前窗框22和后窗框23的上端连接的上窗框24;和在前窗框22与后窗框23之间靠近前窗框22地设置的中央窗框25。在前窗框22与中央窗框25之间,设有三角窗玻璃26。
前门13在三角窗玻璃26的下端附近具有支承侧后视镜30(外部后视镜装置30)的后视镜支承部18。侧后视镜30以相对于后视镜支承部18能够调节角度的方式设置。
参照图2。图2中示出了从正后方观察到的侧后视镜30。侧后视镜30由如下部件构成:向车辆10(参照图1)的后方开口的外壳40;收纳在该外壳40的开口内的后视镜31;设置于外壳40、用于获取车外信息的摄像头32。
摄像头32是用于供乘员通过车室内的显示器来确认无法直接视觉辨认的车辆侧部的后方状况的部件。
外壳40由支承后视镜31的外壳主体41、和以包围后视镜31的方式设置且抑制雨水等附着到后视镜31上的晴雨挡(visor)50构成。此外,在外壳40上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单独的罩部件。
晴雨挡50一体地形成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下框部51;从该下框部51的车辆侧的一端向上方延伸的左框部52;从下框部51的另一端向上方延伸的右框部53;将左框部52的上端和右框部53的上端连接的上框部54;和覆盖这些下框部51~上框部54的内周的内壁部55。
以下,为了方便,将从车辆10的后方观察到的侧后视镜30的轮廓设为轮廓线L。配置有摄像头32的镜头33的第一开口部57与轮廓线L相比形成在后方。换言之,第一开口部57形成在从后方观察到的外壳40中的能够视觉辨认的部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部57形成在晴雨挡50上。详见后述。
同时参照图3及图4。图3中示出了从前方观察到的侧后视镜30。图4中示出了从右侧方朝向车辆侧观察到的侧后视镜30。
外壳主体41呈向前方鼓出的大致半球体的形状。具体来说,外壳主体41一体地形成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主体中央部42;设置于该主体中央部42的上方的主体上部43;和设置于主体中央部42的下方的主体下部44。
以主体下部44的表面的曲率变化大的区域为界,将面向更下方的面作为外壳40的下表面46。即,下表面46不仅包括外壳主体41的主体下部44,还包括晴雨挡50的下框部51。
主体下部44的左端形成有用于与主体中央部42的左端一起连接在后视镜支承部18上(参照图1)的突出部45。
参照图4。第一开口部57形成在晴雨挡50的右框部53的下部(与后视镜31(参照图2)相比靠车宽外侧的部位)。此外,第一开口部57只要在外壳40中与轮廓线L相比形成在后方即可。例如,还可以形成在成为外壳主体41的后端的外壳后端部35上。进一步地,还可以形成在晴雨挡50的下框部51或上框部54上。
用于使在外壳40的表面上流动的空气分离的层差部60(分离部60)位于摄像头32及轮廓线L的前方。层差部60是通过使主体下部44的表面的一部分形成为凹状而构成的。此外,层差部60(分离部60)只要相对于外壳主体41的表面呈凹凸形状即可,例如,还可以在外壳主体41上配置多个翅片等。
层差部60包括沿外壳40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垂直部61。垂直部61以在上下方向上包含整个第一开口部57的方式重叠。即,垂直部61的上端与摄像头32(第一开口部57)的上端相比位于上方,垂直部61的下端与摄像头32的下端相比位于下方。
垂直部61(层差部60的后端)位于轮廓线L的附近。尤其是,垂直部61的后端部与垂直部61的前端部相比位于轮廓线L的附近。
参照图5。图5中示出了从下方向上观察到的侧后视镜30。层差部60包括从垂直部61连续延伸至外壳40的下表面46的下延伸部62。下延伸部62从垂直部的下端向着前方延伸。
在外壳40的下表面46上形成有第二开口部64,其用于使照射脚下的灯或拍摄车辆下方的摄像头(多视角摄像头、第二摄像头)向外部露出。第二开口部64的边缘形成为圆形。下延伸部62与第二开口部64连接。下延伸部62优选为沿着第二开口部64的切线延伸。
此外,下延伸部62及/或第二开口部64例如还可以设置于晴雨挡50的下框部51上。
接着,对本发明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参照图6。若以设置于外壳40的晴雨挡50上的摄像头32的前后方向为基准,则从后方向前方设有摄像头32、轮廓线L、层差部60。
由于与轮廓线L相比层差部60位于前方,所以在行驶时,行驶风分离的位置与轮廓线L相比成为前方。与在外壳40上未设置层差部60的情况(参照图7)相比可知,通过分离而变成负压的区域R产生在更前方。在变成负压的区域R中,将负压最大的区域设为r1,并将压力次于r1的区域依次设为r2、r3。
位于外壳40紧后的负压最大的区域r1与摄像头32相比移向前方。因此,在雨天时,附着到外壳40上的雨水变得更容易被引向与摄像头32相比靠前方的位置。其结果是,能够抑制雨水向摄像头32的镜头33上的附着。
同时参照图4。垂直部61位于轮廓线L的附近。具体来说,垂直部61与轮廓线L之间的距离比由层差部60分离的行驶风再次附着到外壳40上为止的距离短。即,轮廓线L与行驶风再次附着的位置相比离层差部60更近。
假设垂直部61与轮廓线L之间的距离比层差部60与行驶风再次附着的位置之间的距离长的情况下(在轮廓线L位于行驶风通过层差部60而分离的区域外的情况下),担心再次附着的行驶风会在轮廓线L的周围再次发生分离。这种情况下,由于行驶风在层差部60和轮廓线L周围两次分离,所以侧后视镜30的空气动力性能不良。
另一方面,若垂直部61与轮廓线L之间的距离比层差部60与行驶风再次附着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短的话(若轮廓线L位于行驶风分离的区域内的话),则通过层差部60而分离的行驶风不会在轮廓线L周围再次附着,而是在分离后直接向后方流动。其结果是,侧后视镜30的空气动力性能提高。
而且,第一开口部57设置于外壳40中的沿大致上下方向延伸的右框部53上,并且层差部60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垂直部61。
由于摄像头32设置于外壳40中的右框部53上,所以能够缩短外壳40的上下宽度,因此,能够使侧后视镜30的外观成为简洁流畅的设计。
而且,与设有摄像头32的右框部53延伸的方向(上下方向)配合地,还形成变成负压的区域。能够将从上下方向流过来的雨水确实地引向变成负压的区域,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雨水向摄像头32上的附着。
尤其优选地,垂直部61的上端与摄像头32的上端相比位于上方,垂直部61的下端与摄像头32的下端相比位于下方。即,摄像头32配置在垂直部61的上下宽度内。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雨水向摄像头32上的附着。
层差部60包括从垂直部61连续延伸至外壳40的下表面46的下延伸部62。假设层差部60未形成至外壳40的下表面46的情况下,担心会产生从层差部60的下端向上方绕回的风。担心因该绕回的风而导致水附着到摄像头32上。
另一方面,若层差部60从外壳40的侧面连续形成到下表面46,则能够期待抑制绕回风的产生,从而还能抑制水向摄像头32上附着。
参照图5。下延伸部62从垂直部61的下端向着前方延伸。由于摄像头32安装在位于外壳主体41的后方的晴雨挡50上,所以下延伸部62向远离摄像头32的方向延伸。由于能够将从外壳40的侧面流到下表面46的雨水引导向远离摄像头32的方向,所以能够更确实地防止雨水向摄像头32上附着。
而且,在外壳40的下表面46上形成有用于使灯或摄像头(第二摄像头)露出的第二开口部64,下延伸部62与第二开口部64连接。顺着外壳40流过来的水经过下延伸部62流向第二开口部64。积存在第二开口部64边缘的水无处可去,变得容易落向下方。由于能够在第二开口部64确实地排掉附着到外壳40上的雨水,所以能够抑制雨水向摄像头32上附着。
即,能够利用用于使功能部件露出的第二开口部64来排水。因此,无需重新形成用于排水的部位,能够简化侧后视镜30的制造工序,并且不损伤侧后视镜30的设计性。
尤其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口部64为圆形开口,下延伸部62沿着第二开口部64的切线延伸。因此,在能够进一步抑制水滴向摄像头32上附着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抑制水滴向第二摄像头及/或灯上附着。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以设置于车辆的右侧的侧后视镜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设置于车辆的左侧的侧后视镜。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外部后视镜装置适合搭载在乘用车上。

Claims (6)

1.一种外部后视镜装置,其具有:设置于车辆的侧面且向车辆后方开口的外壳;收纳在该外壳的开口内的后视镜;和设置于所述外壳、用于获取车外信息的摄像头,该外部后视镜装置的特征在于,
以从后方观察所述车辆的状态为基准,所述摄像头与成为所述外壳的轮廓的轮廓线相比位于后方,
在所述外壳上,设有为了使在所述外壳的表面流动的空气分离而以凹凸状形成的分离部,
该分离部在沿着所述轮廓线的方向上位于与所述摄像头相同的位置,并与所述轮廓线相比位于前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部的后端位于所述轮廓线的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设置于所述外壳中的与所述后视镜相比靠车宽外侧的部位,
所述分离部包括沿所述外壳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垂直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部包括从所述垂直部连续延伸至所述外壳的下表面的下延伸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延伸部从所述垂直部的下端向着前方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外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的下表面形成有用于使所述外壳内部的功能部件向外部露出的开口部,
所述下延伸部与所述开口部连接。
CN201610755864.3A 2015-09-03 2016-08-29 外部后视镜装置 Active CN1064943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73835 2015-09-03
JP2015173835A JP6577304B2 (ja) 2015-09-03 2015-09-03 外部ミラー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94308A true CN106494308A (zh) 2017-03-15
CN106494308B CN106494308B (zh) 2019-10-29

Family

ID=58189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55864.3A Active CN106494308B (zh) 2015-09-03 2016-08-29 外部后视镜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59344B2 (zh)
JP (1) JP6577304B2 (zh)
CN (1) CN10649430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9366A (zh) * 2019-05-30 2020-12-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摄像单元
CN112424025A (zh) * 2018-08-28 2021-02-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摄像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63777B2 (ja) * 2018-08-28 2022-05-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撮像ユニット
DE102022107023B4 (de) 2022-03-24 2023-11-30 Motherson Innovations Company Limited Rückblickkameraanordnun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4355A (zh) * 2003-02-13 2006-05-17 克雷格·哈特·麦克杜格尔 用于机动车上的前视装置
JP2009006926A (ja) * 2007-06-29 2009-01-15 Tokai Rika Co Ltd 車両用アウタミラー
CN101678790A (zh) * 2007-05-31 2010-03-2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门后视镜和车辆周边监控装置
CN103481825A (zh) * 2013-09-18 2014-01-0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汽车辅助安全可视系统
CN104520148A (zh) * 2012-08-13 2015-04-1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摄像装置
CN104590134A (zh) * 2015-01-09 2015-05-06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 一种侧后视镜摄像头防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383404B1 (es) * 2008-11-13 2013-06-20 Alejandro Rodriguez Barros Conjunto espejo retrovisor exterior multifuncion para vehiculos
KR101428296B1 (ko) * 2012-12-18 2014-08-08 현대오트론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니터링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4355A (zh) * 2003-02-13 2006-05-17 克雷格·哈特·麦克杜格尔 用于机动车上的前视装置
CN101678790A (zh) * 2007-05-31 2010-03-2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门后视镜和车辆周边监控装置
JP2009006926A (ja) * 2007-06-29 2009-01-15 Tokai Rika Co Ltd 車両用アウタミラー
CN104520148A (zh) * 2012-08-13 2015-04-1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摄像装置
CN103481825A (zh) * 2013-09-18 2014-01-0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汽车辅助安全可视系统
CN104590134A (zh) * 2015-01-09 2015-05-06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 一种侧后视镜摄像头防雨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4025A (zh) * 2018-08-28 2021-02-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摄像单元
CN112424025B (zh) * 2018-08-28 2024-04-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摄像单元
CN112009366A (zh) * 2019-05-30 2020-12-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摄像单元
CN112009366B (zh) * 2019-05-30 2023-08-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摄像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77304B2 (ja) 2019-09-18
CN106494308B (zh) 2019-10-29
US20170066377A1 (en) 2017-03-09
JP2017047817A (ja) 2017-03-09
US10759344B2 (en) 202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94308A (zh) 外部后视镜装置
CN104520148A (zh) 车辆用摄像装置
CN107206939B (zh) 车辆用侧后视镜装置
JP6059781B1 (ja) 整流装置
JP2015150913A (ja) 自動車の前部整流構造
JP7063777B2 (ja) 車両用撮像ユニット
CN102874073A (zh) 包括镜总成的车辆遮阳板
CN103481825B (zh) 汽车辅助安全可视系统
US20200298762A1 (en) Vehicular visual recognition device
CN205573777U (zh) 一种具有除雨水功能的汽车后视镜塑料外壳
CN205498767U (zh) 汽车后视镜及汽车
CN106061795A (zh) 后方拍摄装置
CN104554016A (zh) 后视镜
CN202345546U (zh) 汽车立柱盲区视镜
CN106794801A (zh) 侧后视镜装置
CN105291989A (zh) 一种防水雾汽车后视镜
JP2010158984A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CN207644269U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倒车镜
CN108001355A (zh) 一种汽车外后视镜
CN205686306U (zh) 一种新型汽车后视镜
CN107199949A (zh) 外后视镜、外后视镜壳体、外后视镜下壳体及车辆
CN209225087U (zh) 车辆后视镜线束密封结构和车辆
JP2017165325A (ja) 整流装置
JP2017065481A (ja) 整流装置
WO2015080630A1 (ru) Система зеркал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