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9600B -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备线圈部件的电路基板 - Google Patents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备线圈部件的电路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9600B
CN106469600B CN201610696255.5A CN201610696255A CN106469600B CN 106469600 B CN106469600 B CN 106469600B CN 201610696255 A CN201610696255 A CN 201610696255A CN 106469600 B CN106469600 B CN 1064696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rusion
coil component
terminal electrode
core
flang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962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9600A (zh
Inventor
高木信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469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96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96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96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6Printed circuits incorporating 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e.g. printed resistor, capacitor, inductor
    • H05K1/165Printed circuits incorporating 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e.g. printed resistor, capacitor, inductor incorporating printed i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45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of cylindric geometry and coil wound along its longitudinal axis, i.e. rod or drum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2Casings
    • H01F27/027Cas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of signal type inductors or transformers with electronic circuits, e.g. mounting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H01F41/076Forming taps or terminals while winding, e.g. by wrapping or soldering the wire onto pins, or by directly forming terminals from the wir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1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11Pads for surface mounting, e.g. lay-ou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6Printed circuits incorporating 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e.g. printed resistor, capacitor, induct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181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associated with surface mounted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0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2017/0093Common mode choke coi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9Shape and layout
    • H05K2201/09209Shape and layout details of conductors
    • H05K2201/09372Pads and lands
    • H05K2201/09409Multiple rows of pads, lands, terminals or dummy patterns; Multiple rows of mounted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9Shape and layout
    • H05K2201/09209Shape and layout details of conductors
    • H05K2201/09372Pads and lands
    • H05K2201/09427Special relation between the location or dimension of a pad or land and the location or dimension of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007Types of components
    • H05K2201/1003Non-printed indu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And 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进行了高密度安装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较高的可靠性的线圈部件(10A),其具备:鼓形芯(20A)、形成于鼓形芯(20A)的凸缘部(22A、23A)的多个端子电极(E11~E14)、卷绕于鼓形芯(20A)的卷芯部(21)且端部分别与对应的端子电极(E11~E14)接线的绕线(W11、W12)。凸缘部(22A、23A)的安装面(Sb)具有凹凸形状,在其凸部形成有端子电极(E11~E14)。对应于端子电极(E11)的凸部的侧面(S3)相对于凸缘部(22A)的侧面(S1)具有台阶差。对应于端子电极(E12)的凸部的侧面(S4)与凸缘部(22A)的侧面(S2)构成同一平面。根据本发明,因为在凸缘部的侧面设有台阶差,所以某个线圈部件的端子电极难以与另一线圈部件等的端子电极发生短路。

Description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备线圈部件的电路基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涉及使用鼓形芯的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涉及电路基板,涉及具备使用鼓形芯的线圈部件的电路基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智能手机等信息终端所使用的电子部件强烈要求小型化及薄型化。因此,关于脉冲变压器等的线圈部件,大多都使用不是用环形铁芯而是鼓形芯的表面安装型的线圈部件。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是使用鼓形芯的表面安装型的脉冲变压器。
专利文献1记载的脉冲变压器的鼓形芯如其图2所述,凸缘部的安装面具有凹凸形状,绕线的端部与凸部接线。
在各凸缘部设有四个凸部,位于两端的凸部的侧面与凸缘部的侧面构成同一平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4-199906号公报
发明概要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当将多个专利文献1记载的脉冲变压器接近地安装在基板上时,相邻的脉冲变压器的端子间的距离就会过近,可靠性有可能下降。特别是在凸部的侧面上也形成有端子电极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因为要在凸部的侧面形成焊料的焊脚,所以上述的问题会更加显著。
另外,上述的问题不局限于脉冲变压器,在使用鼓形芯的线圈部件中,也是共同产生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其即使在多个接近地安装在基板上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可靠性。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有那种线圈部件的电路基板。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线圈部件的特征为,具备:鼓形芯,包含一对凸缘部和位于所述一对凸缘部间的卷芯部;多个端子电极,形成于所述凸缘部;多个绕线,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端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端子电极接线,所述凸缘部具有:与所述卷芯部的轴向平行的安装面、与所述卷芯部的轴向平行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及第二侧面,所述安装面具有多个凸部和位于所述多个凸部间的凹部,所述端子电极至少形成于所述凸部,由此,形成于所述安装面的所述多个端子电极通过所述凹部而相互分离,所述多个凸部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一凸部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一侧面侧的第三侧面,所述多个凸部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二凸部具有与所述第二侧面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二侧面侧的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的台阶差比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的台阶差大。
另外,本发明的电路基板的特征为,具备:具有多个焊盘图案的基板、安装于所述基板的上述的线圈部件、分别将所述多个焊盘图案和所述多个端子电极连接的焊料。
根据本发明,因为在凸缘部的侧面设有台阶差,所以某个线圈部件的端子电极难以与另一线圈部件等的端子电极发生短路。由此,能够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例如,即使在基板上安装有两个线圈部件,且一个线圈部件的第一侧面和另一个线圈部件的第二侧面以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两端子电极间的距离。并且,因为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的台阶差相对小,所以线圈部件的尺寸也不会过于大型化。
在本发明中,所述端子电极优选还形成于所述第三及第四侧面。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在第三及第四侧面上会形成焊料的焊脚,所以难以发生上述的短路,即使是这种情况,也能够确保较高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优选构成同一平面。据此,能够将线圈部件的尺寸小型化。
在本发明中,所述鼓形芯的形状优选为二次旋转对称。据此,因为消除了方向性,所以容易进行安装。
在本发明中,所述多个凸部优选还包含第三及第四凸部,所述第一、第三、第四及第二凸部依次排列,所述多个端子电极优选包含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凸部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端子电极。据此,能够将该线圈部件用作脉冲变压器。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三凸部和所述第四凸部的间隔优选比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三凸部的间隔以及所述第二凸部和所述第四凸部的间隔宽。据此,能够提高初级侧和次级侧的绝缘耐压。这里,在使用第二端子电极和第四端子电极作为中心抽头的情况下,只要在基板上设置第二及第四端子电极公共的焊盘图案即可。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端子电极和第四端子电极优选通过焊料的焊桥而短路。据此,能够可靠地进行中心抽头的短路。
进而,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三凸部的间隔、所述第二凸部和所述第四凸部的间隔优选各不相同。据此,容易进行中心抽头的短路。
另外,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端子电极优选也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凸部的侧面,在设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三凸部的间隔或所述第二凸部和所述第四凸部的间隔为a,且设形成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凸部的侧面的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端子电极的高度为b的情况下,满足
b/a≧1/3。
据此,容易形成焊料的焊桥。
本发明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为,具备:第一工序,准备包含一对凸缘部和位于所述一对凸缘部间的卷芯部的鼓形芯;第二工序,在所述凸缘部形成多个端子电极;第三工序,在所述卷芯部卷绕多个绕线,将所述绕线的端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端子电极接线,所述凸缘部具有:与所述卷芯部的轴向平行的安装面、与所述卷芯部的轴向平行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及第二侧面,所述安装面具有多个凸部和位于所述多个凸部间的凹部,所述多个凸部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一凸部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一侧面侧的第三侧面,所述多个凸部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二凸部具有与所述第二侧面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二侧面侧的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的台阶差比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的台阶差大,所述第二工序通过准备液体状或膏状的电极材料,且以所述凹部不与所述电极材料接触的方式将所述凸部浸渍在所述电极材料中来进行。
据此,能够在凸部容易形成端子电极。
发明效果
这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是在基板上接近地安装有多个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可靠性的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另外,能够提供一种安装有那种线圈部件的电路基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A的外观构造的示意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安装线圈部件10A的电路基板上的导体图案的俯视图;
图3是LAN连接器电路(100Base)的电路图;
图4是LAN连接器电路(1000Base)的电路图;
图5是用于对形成端子电极E11~E14的方法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线圈部件10A1的外观构造的示意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B的外观构造的示意立体图;
图8是表示安装线圈部件10B的电路基板上的导体图案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线圈部件10B1的外观构造的示意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线圈部件10B2的外观构造的示意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线圈部件10B3的外观构造的示意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C的外观构造的示意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安装线圈部件10C的电路基板上的导体图案之一例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安装线圈部件10C的电路基板上的导体图案的另一例的俯视图;
图15是安装于电路基板的线圈部件10C的侧视图;
图16是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变形例的线圈部件10C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将焊盘图案P33的x方向的宽度放大后的例子的图。
符号说明
10A、10A1、10B、10B1~10B3、10C 线圈部件
20A、20B、20C 鼓形芯
21 卷芯部
22A、23A、22B、23B、22C、23C 凸缘部
30 板状铁芯
31~35 安装区域
40 容器
51~53 焊料
CM 共模扼流圈
E11~E14、E21~E26、E31~E38 端子电极
L0 间隔
L1、L2、L11、L12、L21~L23 间隔
M 电极材料
P11~P14、P21~P26、P31~P36 焊盘图案
PT 脉冲变压器
S1~S4 侧面
Sb 安装面
Si 内侧面
So 外侧面
St 粘接面
W11、W12、W21~W24、W31~W34 绕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就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A的外观构造的示意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A是表面安装型的线圈部件,如图1所示,具备:鼓形芯20A、粘接于鼓形芯20A的板状铁芯30、卷绕于鼓形芯20A的卷芯部21的绕线W11、W12。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A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共模扼流圈等滤波部件,也可以是变压器部件。
鼓形芯20A及板状铁芯30由透磁率比较高的磁性材料例如Ni-Zn系铁氧体或Mn-Zn系铁氧体的烧结体构成。此外,Mn-Zn系铁氧体等透磁率高的磁性材料通常是固有电阻低,具有导电性。
鼓形芯20A具备:棒状的卷芯部21、设置于卷芯部21的轴向(y方向)的两端的一对凸缘部22A、23A,具有将它们一体化而成的构造。凸缘部22A、23A具有:与卷芯部21连接的内侧面Si、位于内侧面Si的相反侧的外侧面So,这两个平面构成xz平面。另外,凸缘部22A、23A还具有:构成xy平面且相互平行的安装面Sb及粘接面St、构成yz平面且相互平行的第一侧面S1及第二侧面S2。
线圈部件10A是在实际使用时表面安装在印刷基板上的部件,以凸缘部22A、23A的安装面Sb与基板相对的状态安装。在凸缘部22A、23A的粘接面St上通过粘接剂而固定有板状铁芯30。通过这种构造,由鼓形芯20A和板状铁芯30构成闭磁路。
如图1所示,凸缘部22A、23A的安装面Sb具有凹凸形状。更具体而言,凸缘部22A、23A都在安装面Sb上具有两个凸部,这两个凸部具有由凹部隔开的形状。在凸部的表面上分别形成有对应的端子电极。具体而言,在一个凸缘部22A上设有两个端子电极E11、E12,在另一个凸缘部23A设有两个端子电极E13、E14。这些端子电极E11~E14由涂布于对应的凸缘部22A、23A的导体膜构成。在凹部未涂布有导体膜,由此,设置于同一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例如,E11和E12)通过无导体膜的凹部而相互电分离。
如图1所示,在卷芯部21卷绕有两根绕线W11、W12。而且,绕线W11、W12的一端分别与端子电极E11、E12连接,绕线W11、W12的另一端分别与端子电极E14、E13连接。绕线W11、W12的接线在安装面Sb的凸部进行。接线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通过热压接或激光焊接来进行。
端子电极E11~E14不仅分别形成于对应的凸部的表面,也形成于构成凸部的侧面的一部分。即,各凸部具有:位于内侧面Si侧的侧面、位于外侧面So侧的侧面、位于第一侧面S1侧的侧面、位于第二侧面S2侧的侧面,在这四个侧面的上部也形成有端子电极E11~E14的一部分。端子电极E11~E14具有这种形状的理由起因于后述的端子电极的形成方法。
这里,在将构成与端子电极E11对应的凸部的四个侧面中的位于第一侧面S1侧的侧面设为第三侧面S3的情况下,第一侧面Sl和第三侧面S3相互平行,且其台阶差为L1。另一方面,在将构成与端子电极E12对应的凸部的四个侧面中的位于第二侧面S2侧的侧面设为第四侧面S4的情况下,第二侧面S2和第四侧面S4构成同一平面。即,第二侧面S2和第四侧面S4相互平行,且其台阶差L2为零(L1>L2)。
与此相对,对应于端子电极E13、E14的凸部的形状相对于端子电极E11、E12的形状呈旋转对称(二次旋转对称)。因此,在将构成与端子电极E13对应的凸部的四个侧面中的位于第一侧面S1侧的侧面设为第三侧面S3的情况下,第一侧面S1和第三侧面S3相互平行,且其台阶差为L1。另一方面,在将构成与端子电极E14对应的凸部的四个侧面中的位于第二侧面S2侧的侧面设为第四侧面S4的情况下,第二侧面S2和第四侧面S4构成同一平面。即,第二侧面S2和第四侧面S4相互平行,且其台阶差L2为零(L1>L2)。
另外,鼓形芯20A不必旋转对称,但在旋转对称的情况下,线圈部件10A没有方向性,所以容易安装。
凸缘部22A、23A的另一面不具有凹凸形状。特别是,粘接面St大致平坦,由此,可与平坦的板状铁芯30密合。
以上是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A的构造。
图2是安装线圈部件10A的电路基板上的导体图案的俯视图。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在基板上分配有两个安装区域31、32,在这两个安装区域31、32内,分别安装线圈部件10A。安装区域31、32为了实现电路基板上的高密度安装,以在x方向上相互接近的方式布局。具体而言,安装区域31和安装区域32的x方向的间隔为L0。间隔L0的最小值受所要求的可靠性、规格、安装精度等限制。
作为需要这种布局的例子,在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A为共模扼流圈的情况下,可举出图3所示的LAN连接器电路(100Base)或图4所示的LAN连接器电路(1000Base)。如图3及图4所示,因为这些LAN连接器电路使用的是多个共模扼流圈CM,所以当进行高密度安装时,如图2所示,安装区域31、32往往接近。
在安装区域31、32内分别设有连接端子电极E11~E14的焊盘图案P11~P14。端子电极E11~E14和焊盘图案P11~P14分别通过焊料而电气及机械地连接。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对应于端子电极E11的凸部设有台阶差L1,所以不同的线圈部件10A间的焊盘图案P11和P12的x方向上的间隔扩大为L0+L1。同样,因为在对应于端子电极E13的凸部也设有台阶差L1,所以不同的线圈部件10A间的焊盘图案P13和P14的x方向上的间隔也扩大为L0+L1。即,即使是间隔L0非常狭窄,也能够充分确保不同的线圈部件10A间的焊盘间隔。
焊盘间隔的确保在焊盘图案P11~P14的尺寸比端子电极E11~E14大的情况下更加重要。原因是,如图1所示,在凸部的侧面上也形成有端子电极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当焊盘图案P11~P14的尺寸较大时,就会形成焊脚,所以当间隔L0过于狭窄时,就容易发生短路不良。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设有台阶差L1,所以即使是这种情况,也能够防止短路不良。
另外,为了防止上述的短路不良,也考虑不将台阶差L2设计成零,而是设计成与台阶差L1同等的宽度。即,考虑设为L1=L2。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线圈部件10A的x方向上的尺寸扩大。考虑到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加大一侧的台阶差L1,减小(设为零)另一侧的台阶差L2,来兼得短路不良的防止和部件尺寸的小型化两者。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A中,因为台阶差L2为零,所以能够在安装区域31、32的边缘部分配置焊盘图案P12、P14。由此,能够提高电路基板的利用效率。例如,即使在从电路基板的边缘到焊盘图案的最短距离有限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电路基板最靠近边缘的地方安装线圈部件10A。
接着,对在鼓形芯20A上形成端子电极E11~E14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制作具有图1所示的形状的鼓形芯20A,并且准备液体状或膏状的电极材料。如图5所示,液体状或膏状的电极材料M被装入上部敞开的容器40内。然后,通过将凸缘部22A、23A的安装面Sb的凸部浸渍在电极材料M中,在安装面Sb上形成端子电极。这时,控制如安装面Sb的凹部不与电极材料M接触那样的浸渍深度。即,以电极材料M的液面位于凸部和凹部之间的方式进行控制。另外,图5所示的符号B是凹部的底面。由此,以一次浸渍作业,就能够在凸缘部22A、23A的安装面Sb上同时形成四个端子电极E11~E14。即,不使用丝网印刷法或掩模溅射法等,通过浸渍(dip)法,就能够非常简单地形成端子电极E11~E14。
在这样形成了端子电极E11~E14以后,只要在卷芯部21卷绕绕线W11、W12,且将绕线W11、W12的端部分别与对应的端子电极E11~E14接线,即可完成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A。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A因为鼓形芯20A的安装面Sb具有凹凸形状,所以通过使用浸渍法,能够容易形成多个端子电极E11~E14。而且,各端子电极E11~E14形成在对应的凸部的表面及构成凸部的四个侧面的上部。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线圈部件10A1的外观构造的示意立体图。
变形例的线圈部件10A1在台阶差L2不是零这一点上与上述的线圈部件10A不同。在本例中,台阶差L1缩小了台阶差L2不是零的量。即,L1+L2的值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具有L1>L2的关系。关于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A相同,所以在同一元件上附带同一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根据本例,在并列配置于电路基板上的安装区域31、32的情况下,不同的线圈部件10A1间的焊盘图案P11和P12(P13和P14)的x方向的间隔成为L0+L1+L2。因为其值与第一实施方式的L0+Ll的值相同,所以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A同样的效果。
这样,在本例中,虽然缩小了台阶差L1和L2的差,但保持着L1>L2的关系。与此相对,在L1=L2的情况下,因为焊盘图案P11~P14大大地远离安装区域31、32的边缘,所以会产生电路基板的利用效率下降之类的问题。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B的外观构造的示意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B上使用鼓形芯20B。鼓形芯20B具备设置于卷芯部21的y方向的两端的一对凸缘部22B、23B,在凸缘部22B、23B分别设有三个凸部。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凸部的表面分别形成有对应的端子电极。具体而言,在一个凸缘部22B设有三个端子电极E21~E23,在另一个凸缘部23B设有三个端子电极E24~E26。而且,设置于同一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例如,E21~E23)通过凹部而相互电分离。
在卷芯部21卷绕有四根绕线W21~W24。绕线W21与端子电极E21、E26连接,其卷绕方向为例如顺时针。绕线W22与端子电极E22、E26连接,其卷绕方向为例如逆时针。绕线W23与端子电极E23、E25连接,其卷绕方向为例如顺时针。绕线W24与端子电极E23、E24连接,其卷绕方向为例如逆时针。
通过这种结构,构成以端子电极E21、E22为相辅的初级侧端子、以端子电极E24、E25为相辅的次级侧端子、以端子电极E26为初级侧中心抽头、以端子电极E23为次级侧中心抽头的脉冲变压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电极E22、E23的x方向的间隔L12设计为比端子电极E21、E22的x方向的间隔L11大(Ll1<L12)。同样,端子电极E25、E26的x方向的间隔Ll2设计为比端子电极E24、E25的x方向的间隔L11大(L11<L13)。由此,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的耐压提高。
而且,设置于凸缘部22B的三个凸部中的最接近第一侧面S1的凸部具有与第一侧面S1平行且位于第一侧面侧的第三侧面S3,两者的台阶差为L1。另一方面,设置于凸缘部22B的三个凸部中的最接近第二侧面S2的凸部具有与第二侧面S2构成同一平面的第四侧面S4,其台阶差L2为零(L1>L2)。
鼓形芯20B为二次旋转对称,因此,凸缘部23B也具有同样的形状。
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B可用作图3所示的LAN连接器电路(100Base)或图4所示的LAN连接器电路(1000Base)用的脉冲变压器PT,在这种情况下,当进行高密度安装时,如图8所示,基板上的安装区域33、34也接近。另外,图8所示的焊盘图案P21~P26是分别与端子电极E21~E26连接的图案。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因为在凸缘部22B、23B设有台阶差L1,所以不同的线圈部件10B间的焊盘图案P21和P23(P24和P26)的x方向的间隔扩大为L0+L1。由此,即使在间隔L0非常狭窄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不同的线圈部件10B间的焊盘间隔,能够防止短路不良。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线圈部件10B1的外观构造的示意立体图。
第一变形例的线圈部件10B1在台阶差L1为零、台阶差L2具有规定的高度这一点上与上述的线圈部件10B不同。即,台阶差L1、L2的值与线圈部件10B相反。关于其他结构,因为与线圈部件10B相同,所以在相同元件上附带相同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即使是这种结构,也因为当在电路基板上接近地安装线圈部件10B1时,不同的线圈部件10B1间的焊盘图案P21和P23(P24和P26)的x方向的间隔就扩大为L0+L2,所以能够防止短路不良。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线圈部件10B2的外观构造的示意立体图。
第二变形例的线圈部件10B2在台阶差L2不是零这一点上与线圈部件10B不同。在本例中,台阶差Ll缩小了台阶差L2不是零的量。即,L1+L2的值与线圈部件10B相同,具有L1>L2的关系。关于其他结构,因为与线圈部件10B相同,所以在相同元件上附带相同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即使是这种结构,也因为当在电路基板上接近地安装线圈部件10B2时,不同的线圈部件10B2间的焊盘图案P21和P23(P24和P26)的x方向的间隔就扩大为L0+L1+L2,所以能够防止短路不良。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线圈部件10B3的外观构造的示意立体图。
第三变形例的线圈部件10B3在台阶差L1不是零这一点上与线圈部件10B1不同。在本例中,台阶差L2缩小了台阶差L1不是零的量。即,L1+L2的值与线圈部件10B1相同,具有L1<L2的关系。关于其他结构,因为与线圈部件10B1相同,所以在同一元件上附带同一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即使是这种结构,也因为当在电路基板上接近地安装线圈部件10B3时,不同的线圈部件10B3间的焊盘图案P21和P23(P24和P26)的x方向的间隔就扩大为L0+L1+L2,所以能够防止短路不良。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C的外观构造的示意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C上,使用鼓形芯20C。鼓形芯20C具备设置于卷芯部21的y方向的两端的一对凸缘部22C、23C,在凸缘部22C、23C分别设有四个凸部。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凸部的表面分别设有对应的端子电极。具体而言,在一个凸缘部22C设有四个端子电极E31~E34,在另一个凸缘部23C设有四个端子电极E35~E38。而且,设置于同一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例如E31~E34)通过凹部而相互电分离。
在卷芯部21卷绕有四根绕线W31~W34。绕线W31与端子电极E31、E38连接,其卷绕方向为例如顺时针。绕线W32与端子电极E32、E37连接,其卷绕方向为例如逆时针。绕线W33与端子电极E33、E36连接,其卷绕方向为例如顺时针。绕线W34与端子电极E34、E35连接,其卷绕方向为例如逆时针。
通过这种结构,构成以端子电极E31、E32为相辅相成的初级侧端子、以端子电极E35、E36为相辅相成的次级侧端子、以端子电极E37、E38为初级侧中心抽头、以端子电极E33、E34为二侧中心抽头的脉冲变压器。这种脉冲变压器可用作图3所示的LAN连接器电路(100Base)或图4所示的LAN连接器电路(1000Base)用的脉冲变压器PT。
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电极E32、E33的x方向的间隔L22设计为比端子电极E31、E32的x方向的间隔L21及端子电极E33、E34的x方向的间隔L23大(L21=L23<L22)。同样,端子电极E36、E37的x方向的间隔L22设计为比端子电极E35、E36的x方向的间隔L21及端子电极E37、E38的x方向的间隔L23大(L21=L23<L22)。由此,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的耐压提高。
而且,设置于凸缘部22C的四个凸部中的最接近第一侧面S1的凸部具有与第一侧面S1平行且位于第一侧面侧的第三侧面S3,两者的台阶差为L1。另一方面,设置于凸缘部22C的四个凸部中的最接近第二侧面S2的凸部具有与第二侧面S2构成同一平面的第四侧面S4,其台阶差L2为零(L1>L2)。
鼓形芯20C为二次旋转对称,因此,凸缘部23C也具有同样的形状。
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C通过将构成初级侧中心抽头的端子电极E37、E38短路,且将构成次级侧中心抽头的端子电极E33、E34短路,能够实现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B完全相同的功能。中心抽头的短路可在电路基板上进行。即,只要使用具有图13所示的焊盘图案的电路基板,且在其安装区域35安装线圈部件10C,就能够通过公共的焊盘图案P33将端子电极E33、E34短路,通过公共的焊盘图案P36,能够将端子电极E37、E38短路。
焊盘图案P33、P36的x方向的宽度比其他焊盘图案P31、P32、P34、P35宽,由此,容易向应该短路的两个端子电极E33、E34(或应该短路的两个端子电极E37、E38)连接。在图13中,可知符号E33、E34、E37、E38所示的虚线分别是端子电极E33、E34、E37、E38的搭载位置,对应的端子电极的一部分和焊盘图案的一部分在俯视时重叠。
但是,不一定必须加宽焊盘图案P33、P36的x方向的宽度,如图14所示,x方向的宽度与其他焊盘图案P31、P32、P34、P35相同也无妨。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焊盘图案P33也需要与端子电极E33、E34的一部分重叠,且覆盖端子电极E33、E34间的整体。同样,焊盘图案P36需要与端子电极E37、E38的一部分重叠,且覆盖端子电极E37、E38间的整体。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将端子电极E33、E34短路而用作次级侧中心抽头,将端子电极E37、E38短路而用作初级侧中心抽头,但也可以将端子电极E31、E32短路而用作次级侧中心抽头,将端子电极E35、E36短路而用作初级侧中心抽头。在这种情况下,端子电极E33、E34成为相辅相成的初级侧端子,端子电极E37、E38成为相辅相成的次级侧端子。
图15是安装于电路基板的线圈部件10C的侧视图。
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端子电极E31和焊盘图案P31通过焊料51而连接,端子电极E32和焊盘图案P32通过焊料52而连接,端子电极E33、E34和焊盘图案P33通过焊料53而连接。其中,因为焊盘图案P31、P32的x方向的尺寸分别比对应的端子电极E31、E32大,且端子电极E31、E32的一部分也形成于凸部的侧面,所以焊料51、52形成向x方向扩展的焊脚。因为当形成焊料的焊脚时,粘接强度就增大,所以安装后的产品的可靠性提高。
另一方面,关于焊盘图案P33,因为以全覆盖端子电极E33和端子电极E34之间的方式配置,且端子电极E33、E34的一部分也形成于凸部的侧面,所以焊料53的焊脚形成直接连接端子电极E33和端子电极E34的焊桥。由此,端子电极E33、E34不仅经由焊盘图案P33而短路,还经由焊料53的焊桥而短路,所以可实现更可靠的短路。
这里,在设对应于端子电极E33的凸部和对应于端子电极E34的凸部之间的间隔(严格地说,在凸部的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测定出的间隔)为a,且设形成于凸部的侧面的端子电极E33、E34的高度为b的情况下,优选为
b/a≧1/3,
更优选为
b/a≧1/2。
据此,可得到容易形成焊料53的焊桥之类的效果。
为了更可靠地形成焊料53的焊桥,如图16所示,只要缩小端子电极E33、E34的x方向的间隔即可。具体而言,在设端子电极E31、E32的x方向的间隔为L21,且设端子电极E33、E34的x方向的间隔为L23的情况下,只要设为L21>L23即可。据此,因为对应于端子电极E33的凸部的侧面和对应于端子电极E34的凸部的侧面的相对的距离变短,所以通过更少量的焊料,能够可靠地形成焊桥。
如图17所示,公共的焊盘图案P33的x方向的宽度也可以具有如覆盖端子电极E33、E34的整体那样的宽度。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向外侧扩展的焊脚也形成于焊料53,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安装后的产品的可靠性。
以上,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种种变更,那些变更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这是不言而喻的。

Claims (13)

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
鼓形芯,包含一对凸缘部和位于所述一对凸缘部间的卷芯部;
多个端子电极,形成于所述凸缘部;以及
多个绕线,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端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端子电极接线,
所述凸缘部具有:与所述卷芯部的轴向平行的安装面、与所述卷芯部的轴向平行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及第二侧面,
所述安装面具有多个凸部和位于所述多个凸部间的凹部,
所述端子电极至少形成于所述凸部,由此,形成于所述安装面的所述多个端子电极通过所述凹部而相互分离,
所述多个凸部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一凸部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一侧面侧的第三侧面,
所述多个凸部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二凸部具有与所述第二侧面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二侧面侧的第四侧面,
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的台阶差比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的台阶差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电极还形成于所述第三及第四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构成同一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凸部还包含第三及第四凸部,
所述第一、第三、第四及第二凸部依次排列,
所述多个端子电极包含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凸部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端子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凸部和所述第四凸部的间隔比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三凸部的间隔以及所述第二凸部和所述第四凸部的间隔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三凸部的间隔、所述第二凸部和所述第四凸部的间隔互不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端子电极也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凸部的侧面,
在设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三凸部的间隔或所述第二凸部和所述第四凸部的间隔为a,且设形成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凸部的侧面的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端子电极的高度为b的情况下,满足
b/a≧1/3。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鼓形芯的形状为二次旋转对称。
9.一种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
具备:
具有多个焊盘图案的基板;
安装于所述基板的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以及
分别将所述多个焊盘图案和所述多个端子电极连接的焊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板上安装有多个所述线圈部件,
所述多个线圈部件中的相邻安装的两个线圈部件以一个线圈部件的所述第一侧面和另一个线圈部件的所述第二侧面相互相对的方式配置。
11.一种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
具备:
具有多个焊盘图案的基板;
安装于所述基板的权利要求4~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以及
分别将所述多个焊盘图案和所述多个端子电极连接的焊料,
所述多个焊盘图案包含: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连接的第一焊盘图案、与所述第三端子电极连接的第二焊盘图案、共同地与所述第二及第四端子电极连接的第三焊盘图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子电极和所述第四端子电极通过所述焊料的焊桥而短路。
13.一种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工序,准备包含一对凸缘部和位于所述一对凸缘部间的卷芯部的鼓形芯;
第二工序,在所述凸缘部形成多个端子电极;以及
第三工序,在所述卷芯部卷绕多个绕线,将所述绕线的端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端子电极接线,
所述凸缘部具有:与所述卷芯部的轴向平行的安装面、与所述卷芯部的轴向平行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及第二侧面,
所述安装面具有多个凸部和位于所述多个凸部间的凹部,
所述多个凸部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一凸部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一侧面侧的第三侧面,
所述多个凸部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二凸部具有与所述第二侧面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二侧面侧的第四侧面,
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的台阶差比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的台阶差大,
所述第二工序通过准备液体状或膏状的电极材料,且以所述凹部不与所述电极材料接触的方式将所述凸部浸渍在所述电极材料中来进行。
CN201610696255.5A 2015-08-21 2016-08-19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备线圈部件的电路基板 Active CN1064696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63627 2015-08-21
JP2015163627A JP6597049B2 (ja) 2015-08-21 2015-08-21 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コイル部品を備える回路基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9600A CN106469600A (zh) 2017-03-01
CN106469600B true CN106469600B (zh) 2018-06-22

Family

ID=58158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96255.5A Active CN106469600B (zh) 2015-08-21 2016-08-19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备线圈部件的电路基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36942B2 (zh)
JP (1) JP6597049B2 (zh)
CN (1) CN1064696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31481B2 (ja) * 2016-11-18 2020-01-1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ダクタ部品
JP6658669B2 (ja) * 2017-05-23 2020-03-0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巻線型コイル部品
JP6428858B1 (ja) 2017-06-15 2018-11-28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回路基板並びに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JP6424923B1 (ja) * 2017-06-15 2018-11-21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656544B (zh) * 2018-02-27 2019-04-11 宏致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our-in-one network transmission pulse wafer
JP2020004900A (ja) * 2018-06-29 2020-01-09 株式会社東芝 コイル部品
CN108962560B (zh) * 2018-09-07 2024-04-12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片式绕线变压器及其制造方法和包含该变压器的微功率模块电源
JP7230389B2 (ja) * 2018-09-20 2023-03-01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およびパルストランス
JP6943235B2 (ja) * 2018-12-24 2021-09-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JP7473299B2 (ja) * 2019-04-19 2024-04-2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TWI801745B (zh) * 2020-06-24 2023-05-11 萬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濾波器製造方法及裝置
WO2024075624A1 (ja) * 2022-10-03 2024-04-1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フィルタ回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7040A (zh) * 2012-12-19 2014-06-25 Tdk株式会社 共模滤波器
CN104347236A (zh) * 2013-08-06 2015-02-1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绕线式电子部件的芯、绕线式电子部件及共模扼流圈
CN104425105A (zh) * 2013-09-03 2015-03-18 Tdk株式会社 线圈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86028A (ja) * 1994-12-28 1996-07-16 Tokin Corp ギャップ付き巻線チップインダクタ
JPH09190942A (ja) * 1996-01-11 1997-07-22 Murata Mfg Co Ltd チップ型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JP2003077739A (ja) * 2001-08-30 2003-03-14 Fdk Corp チップ型インダクタ
JP2004260095A (ja) * 2003-02-27 2004-09-16 Murata Mfg Co Ltd 巻線型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JP4583017B2 (ja) * 2003-10-28 2010-11-17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フェライトコアとこれを用いた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ー
JP2005277205A (ja) * 2004-03-25 2005-10-06 Kyocera Corp フェライトコア用セラミック体とこれを用いたフェライトコアおよび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ー
JP2007027461A (ja) * 2005-07-19 2007-02-01 Sumida Corporation コアおよびコアを備えたインダクタ
JP2008034777A (ja) * 2006-07-31 2008-02-14 Taiyo Yuden Co Ltd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JP2008147539A (ja) * 2006-12-13 2008-06-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
JP4844843B2 (ja) * 2007-12-14 2011-12-28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CN101567248B (zh) * 2008-02-29 2012-07-25 Tdk株式会社 使用鼓形芯的平衡-不平衡变压器
JP5298755B2 (ja) * 2008-10-10 2013-09-25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TWI473127B (zh) * 2013-03-29 2015-02-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變壓裝置
JP5771232B2 (ja) * 2013-03-29 2015-08-26 Tdk株式会社 パルストランス
JP2014204124A (ja) * 2013-04-01 2014-10-27 台達電子工業股▲ふん▼有限公司Delta Electronics,Inc. 変圧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7040A (zh) * 2012-12-19 2014-06-25 Tdk株式会社 共模滤波器
CN104347236A (zh) * 2013-08-06 2015-02-1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绕线式电子部件的芯、绕线式电子部件及共模扼流圈
CN104425105A (zh) * 2013-09-03 2015-03-18 Tdk株式会社 线圈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053726A1 (en) 2017-02-23
JP6597049B2 (ja) 2019-10-30
JP2017041589A (ja) 2017-02-23
US9736942B2 (en) 2017-08-15
CN106469600A (zh)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9600B (zh)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备线圈部件的电路基板
CN103180919B (zh)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10411325B2 (en) Antenna device, antenna module,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CN105990008B (zh) 线圈部件和具有该线圈部件的板
CN106373709B (zh) 模块基板
CN106340373A (zh)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08092131A (ja) アンテナ素子及び携帯情報端末
CN107039153B (zh) 线圈部件及具备该线圈部件的电路基板
CN105826046B (zh) 线圈组件
CN109036831A (zh)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6919194B2 (ja) コイル部品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回路基板
US11011291B2 (en) Laminated electronic component
CN107408445A (zh) 层叠型电子部件
CN108695050A (zh) 线圈部件
JP2020195050A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icカード
CN206628599U (zh) 表面安装型天线以及电子设备
CN205646165U (zh) 天线装置与通信终端装置
US20160163438A1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US11887764B2 (en) Laminated electronic component
CN104810130B (zh) 电感器组件
CN108962560A (zh) 片式绕线变压器及其制造方法和包含该变压器的微功率模块电源
CN106299633B (zh) 用于通信模块的天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JPH0479305A (ja)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CN208385605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5163490B (zh) 一种多功能元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