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46378B - 砂轮 - Google Patents

砂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46378B
CN106346378B CN201610550368.4A CN201610550368A CN106346378B CN 106346378 B CN106346378 B CN 106346378B CN 201610550368 A CN201610550368 A CN 201610550368A CN 106346378 B CN106346378 B CN 1063463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nding
stone layer
cylindrical
abrasive
cor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503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46378A (zh
Inventor
渡边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JTE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346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463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463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463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DTOOLS FOR GRINDING, BUFFING OR SHARPENING
    • B24D7/00Bonded abrasive wheels, or wheels with inserted abrasive blocks, designed for acting otherwise than only by their periphery, e.g. by the front face; Bushings or mountings therefor
    • B24D7/02Wheels in one pie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DTOOLS FOR GRINDING, BUFFING OR SHARPENING
    • B24D7/00Bonded abrasive wheels, or wheels with inserted abrasive blocks, designed for acting otherwise than only by their periphery, e.g. by the front face; Bushings or mountings therefor
    • B24D7/14Zonally-graded wheels; Composite wheels comprising different abras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5/00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surfaces of revolution on work,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grind adjacent plane surfa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5/36Single-purpose machines or devices
    • B24B5/42Single-purpose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grinding crankshafts or crankp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DTOOLS FOR GRINDING, BUFFING OR SHARPENING
    • B24D5/00Bonded abrasive wheels, or wheels with inserted abrasive blocks, designed for acting only by their periphery; Bushings or mountings therefor
    • B24D5/14Zonally-graded wheels; Composite wheels comprising different abras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DTOOLS FOR GRINDING, BUFFING OR SHARPENING
    • B24D7/00Bonded abrasive wheels, or wheels with inserted abrasive blocks, designed for acting otherwise than only by their periphery, e.g. by the front face; Bushings or mountings therefor
    • B24D7/18Wheels of special for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lishing Bodies And Polishing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砂轮(10),具备圆板状部件(13)和配置于圆板状部件的外周面的磨石层(16),磨石层(16)的磨削面(17)具备圆筒磨削面(17a)、端部磨削面(17b)以及角部磨削面(17c),磨石层(16)具备:具备角部磨削面(17c)的一部分以及圆筒磨削面的圆筒部磨石层(21);以及具备角部磨削面中的其他部分以及端部磨削面(17b)且性状与圆筒部磨石层不同的端部磨石层(22),圆筒部磨石层和端部磨石层(22)构成为,以相对于旋转轴线(CL)具有预先设定的倾斜(α)的方式接合各边界面(21a、22a)彼此而形成接合面(23),接合面从角部磨削面内的规定的位置朝向磨石层(16)的内部形成。

Description

砂轮
本申请主张于2015年7月16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142269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砂轮。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有对汽车用曲轴的轴颈、曲柄销等进行磨削加工的磨削磨石。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11-188640号公报。在日本特开平11-188640号公报公开的磨削磨石,在形成砂轮的圆板状部件的外周面,以被分割为片状的方式设置有由具有不同性状的两种磨石层形成的磨石。详细而言,圆板状部件的外周面的旋转轴线方向两端角部以及端面部,因为磨削时产生大的磨削阻力,所以设有由颗粒直径大的磨粒形成的难以磨损的磨石层。另外,在外周面的两端角部之间的圆筒部,因为不产生大的磨削阻力,所以设置有要求高精加工精度的由颗粒直径小且容易磨损的磨粒形成的磨石层。
然而,在上述的磨削磨石中,由于大的磨削阻力而磨损容易变大的两端角部以及端面部的磨石层,和由于小的磨削阻力难以磨损的圆筒部的磨石层,以在与砂轮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上具有接合面的方式贴合。这样的两磨石层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相邻的同时进行磨削作业,所以两个磨石层的磨损程度不同,在作为边界部的接合面容易产生大的阶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在轴线方向上设置多种不同性状的磨石层,能够以良好的加工精度对具有不同形状的被磨削部的工件W进行磨削的砂轮。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砂轮具备:圆板状部件;和磨石层,其配置于上述圆板状部件的外周面,对工件W进行磨削。上述磨石层的磨削面具备:圆筒磨削面,其形成为与上述圆板状部件的旋转轴线平行;端部磨削面,其与上述旋转轴线正交,形成在上述圆筒磨削面的上述旋转轴线方向的两侧;以及角部磨削面,其呈弯曲状地连接上述圆筒磨削面与上述端部磨削面。
上述磨石层具备:圆筒部磨石层,其具备上述角部磨削面的一部分以及上述圆筒磨削面;端部磨石层,其具备上述角部磨削面中的其他部分以及上述端部磨削面,性状与上述圆筒部磨石层不同。
上述圆筒部磨石层和上述端部磨石层构成为,以相对于上述旋转轴线具有预先设定的倾斜的方式接合各边界面彼此而形成接合面,上述接合面从上述角部磨削面内的规定的位置朝向上述磨石层的内部形成。
这样,圆筒部磨石层以及端部磨石层的接合面相对于旋转轴线具有倾斜,并且接合面从角部磨削面的规定的位置朝向磨石层的内部形成。因此,在磨损容易变大的圆筒部磨石层与磨损小的端部磨石层之间,即使在与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产生阶梯差,因为接合面位于角部磨削面内,所以与以往技术相比该阶梯差不明显。由此,被转印至被磨削的工件的阶梯差也不明显,在工件中,能够得到精度好的磨削面。
另外,因为接合面相对于旋转轴线具有倾斜,所以在对端部磨石层的磨削面进行修整的情况下,不会如以往技术那样,从端部磨石层的磨削面到接合面为止的距离在每次修整时一律减少。因此,相对于以往技术的磨石,能够延长使用时间,提高磨石的寿命。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构件、过程、步骤、特性及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附图标记表示本发明的要素,其中,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砂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向视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3的S部放大图,是对各磨石层的组成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表示安装了实施方式的砂轮的磨床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砂轮与工件W的关系的图。
图7是基于图4,对由磨损产生的阶梯差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砂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砂轮10具备圆板状部件13、和配置于圆板状部件13的外周面对工件W进行磨削的磨石层16。圆板状部件13由铁、铝等金属或者树脂等形成。
圆板状部件13绕砂轮10的旋转轴线CL(在图1中,从纸面近前侧向进深方向延伸)被旋转驱动。此外,在以下没有特别说明而提及旋转轴线CL的情况下,是说砂轮10的旋转轴线CL。磨石层16由在周向上被等分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16个)的周向分割磨石片A构成。即,周向分割磨石片A也可以说是磨石层16。此外,16个周向分割磨石片A全部是相同的形状。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不是特别情况,为了说明磨石层16,取出一个周向分割磨石片A,将其作为代表进行说明。另外,砂轮10是将设置于工件W(例如,汽车用曲轴的曲柄销、轴颈等)的外周的凹部作为磨削对象的成形砂轮。
如图2所示,构成砂轮10的周向分割磨石片A(磨石层16)的磨削面17具备:圆筒磨削面17a;端部磨削面17b;以及角部磨削面17c。圆筒磨削面17a形成为与圆板状部件13的旋转轴线CL平行,对图5、图6所示的工件W的凹部50(凹槽)的底面48进行磨削。另外,端部磨削面17b与旋转轴线CL正交,并且形成于圆筒磨削面17a的旋转轴线CL方向上的两侧。端部磨削面17b对图6所示的凹部50的侧面46、47进行磨削。
另外,角部磨削面17c通过用具有一定的曲率半径R的曲线即圆弧形状的曲线连接圆筒磨削面17a与端部磨削面17b而形成。角部磨削面17c对工件W的凹部50的连接侧面46、47和底面48的倒角状的角部49(参照图6)进行磨削。
另外,周向分割磨石片A(磨石层16)具备一个圆筒部磨石层21、和两个端部磨石层22。如图2所示,圆筒部磨石层21具备角部磨削面17c的一部分以及圆筒磨削面17a(参照范围P,细线双点划线部)。端部磨石层22具备角部磨削面17c中的其他部分以及端部磨削面17b(参照范围Q,粗线双点划线部)。以下,有时将圆筒部磨石层21所具备的角部磨削面17c的一部分以及圆筒磨削面17a(范围P)一起称作第二磨削面52。有时将端部磨石层22所具备的角部磨削面17c中的其他部分以及端部磨削面17b(范围Q)一起称作第一磨削面51。另外,圆筒部磨石层21和端部磨石层22以具有不同性状的方式形成(后面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端部磨石层22、22以及圆筒部磨石层21,从图2中的左侧向右侧,沿轴线方向按照端部磨石层22、圆筒部磨石层21、端部磨石层22的顺序排列配置。端部磨石层22、22以及圆筒部磨石层21在彼此相邻的磨石层之间具备边界面22a、22a以及边界面21a、21a。即,端部磨石层22、22在旋转轴线CL方向上邻接的圆筒部磨石层21侧具备边界面22a、22a。另外,圆筒部磨石层21在旋转轴线CL方向上的两侧邻接的端部磨石层22、22侧具备边界面21a、21a。
而且,相互对置的各边界面22a、21a彼此接合,而形成周向分割磨石片A。此外,将边界面22a与边界面21a接合的状态下的边界面22a和边界面21a一起称作接合面23。后面进行详细说明,此时,接合面23,特别是在旋转轴线CL方向上,形成角部磨削面17c的范围内的接合面23,形成为相对于旋转轴线CL具有预先设定的倾斜。以下,在提及接合面23的情况是说该接合面23。另外,如图2所示,接合面23从角部磨削面17c的规定的位置朝向周向分割磨石片A(磨石层16)的内部形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合面23形成为不仅具有相对于旋转轴线CL具有预先设定的倾斜的部分,还具有在磨石层16的内部与旋转轴线CL正交的部分。这仅仅是从磨石层16的制作难易度的观点考虑而设为这样的形状的。因此,并不局限于这样的方式,接合面23也可以形成为仅具备相对于旋转轴线CL具有预先设定的倾斜的部分。
角部磨削面17c的纵剖面形状如上述那样,由具备规定的曲率半径R的圆弧形状形成(参照图2、图3)。而且,接合面23在角部磨削面17c上的表面位置,位于比交叉位置T靠端部磨削面17b侧的位置,其中交叉位置T为穿过角部磨削面17c的圆弧中心O并且沿与旋转轴线CL成45°的方向延伸的线LE、与角部磨削面17c的交叉位置。此外,纵剖面是指砂轮10的被包含旋转轴线CL的面切断的径向剖面。即,图1的向视II-II切断线所示的图2的剖视图也表示纵剖面。另外,接合面23的表面位置是指接合面23在磨石层16的外部露出的位置。
在上述中,接合面23相对于旋转轴线CL的倾斜角度α°(参照图3)能够任意设定。但是,优选倾斜角度α°基于对端部磨石层22的端部磨削面17b进行修整TL(图3中,参照双点划线)的每次修整量L1来设定。详细而言,根据每次对端部磨削面17b的修整量L1与每次对圆筒部磨石层21的圆筒磨削面17a的修整量L2之比,来决定倾斜角度α°。即,作为一个例子,如图3所示,在L1︰L2之比为3︰1的情况下,优选α°=tan-1(1/3)。由此,例如,在L1︰L2之比如图3的双点划线所示,以3︰1从图3中右侧向左侧持续进行修整的情况下,端部磨削面17b、圆筒磨削面17a以及接合面23的关系能够维持几乎相似的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L1与L2的大小关系总是L1>L2。由此,接合面23相对于旋转轴线CL的倾斜角度α°总是比45°小。
此外,这里所说的修整TL是指由于对工件W进行规定时间的磨削作业而表面状态以一定程度以上变粗糙的状态的磨削面(第一磨削面51以及第二磨削面52),为了修正表面状态而进行磨削以获得新的新生面的公知技术。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修整量L1、L2是指从修正前的磨石的表面切除(切入)的深度。
如图4所示,端部磨石层22例如用粘结材料15将CBN(Cubic Boron Nitride:立方氮化硼)、金刚石等超硬磨料14接合来形成。端部磨石层22作为一个例子是硬度大比较难磨损的磨石层。
另外,如图4所示,圆筒部磨石层21例如是用粘结材料20将CBN、金刚石等超硬磨料19接合来形成(图略)。圆筒部磨石层21作为一个例子是磨石的颗粒直径小的精磨用磨石层,且是硬度低比较容易磨损的磨石层。作为粘结材料15、20有陶瓷粘结材料、树脂粘结材料等。
此外,虽在上文中没有说明,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的放大图亦即图3所示,在圆筒部磨石层21与端部磨石层22之间的接合面23的两侧形成有被称为混合部24的磨石层。混合部24是在加热接合圆筒部磨石层21和端部磨石层22时,由端部磨石层22的粘结材料15以及圆筒部磨石层21的粘结材料20熔融而形成的层。混合部24是圆筒部磨石层21所具有的例如粒度为#800的CBN磨粒(超硬磨料19)、和端部磨石层22所具有的例如粒度为#80的CBN磨粒(超硬磨料14)大致均匀地混合的磨石层部分。
在混合部24中也混合有粘结材料15以及粘结材料20。因此,混合部24具有端部磨石层22和圆筒部磨石层21双方的特性,磨损的难易程度处于端部磨石层22与圆筒部磨石层21的大致中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混合部24的宽度M越窄越好,一侧的宽度(M/2)优选最大也收束于能够收纳1~2个端部磨石层22以及圆筒部磨石层21的各超硬磨料14、19的程度的宽度。
由此,在第一磨削面51中,能够仅通过端部磨石层22的组成实施磨削加工的区域为从第一磨削面51除去相比接合面23靠第一磨削面51侧的混合部24(宽度=M/2)的范围。另外,在第二磨削面52中也与第一磨削面51相同,能够仅通过圆筒部磨石层21的组成实施磨削加工的区域为从第二磨削面52除去相比接合面23靠第二磨削面52侧的混合部24(宽度=M/2)的范围。此外,如果能够制作的话,没有混合部24也可以。
而且,由端部磨石层22、22、圆筒部磨石层21以及混合部24形成周向分割磨石片A。另外,周向分割磨石片A在圆板状部件13的外周面沿周向排列而形成磨石层16。
接下来,对周向分割磨石片A的制造方法简单地进行说明。为了制造端部磨石层22,首先混合了端部磨石层22用的超硬磨料14以及粘结材料15等的粉体被冲压机冲压而成形端部磨石层22用的磨石片。而且,冲压成形的磨石片被干燥,干燥后被烧制而完成端部磨石层22。圆筒部磨石层21也仅是将端部磨石层22用的超硬磨料14以及粘结材料15变更为圆筒部磨石层21用的超硬磨料19以及粘结材料20,从而使用与端部磨石层22相同的方法进行制造。
接下来,为了接合,以使端部磨石层22和圆筒部磨石层21的各边界部22a、21a相互接触的状态进行烧制。在烧制的端部磨石层22、圆筒部磨石层21的各边界部22a、21a的接触部附近,粘结材料15以及粘结材料20熔融。在这样的状态下,各端部磨石层22以及圆筒部磨石层21的各超硬磨料14、19如上述那样混合,在接合面23的两侧形成混合部24,形成周向分割磨石片A。这样形成的16个周向分割磨石片A被粘合剂(图略)连续地沿圆板状部件13的外周面的周向整周粘贴,而形成砂轮10。
接下来,基于图5对安装有砂轮10对工件W进行磨削加工的磨床25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在机座26上能够滑动地载置有工作台27,并且通过伺服马达28经由滚珠丝杠沿Z轴向移动。在工作台27上,对置安装有主轴台29和尾座30,工件W在主轴台29与尾座30之间沿Z轴向被中心支承。在主轴台29能够旋转地支承有主轴31,被伺服马达32旋转驱动。工件W与主轴31连结而被旋转驱动。
在机座26上,能够滑动地载置有磨石台34,通过伺服马达35经由滚珠丝杠沿与Z轴直角交叉的X轴向移动。在磨石台34上能够旋转地支承有磨石轴36,并被机内马达37旋转驱动。在磨石轴36的末端嵌合有贯穿设置于砂轮10的圆板状部件13的中心孔38并被螺栓固定。
CNC装置40与伺服马达28、32、35以及机内马达37的驱动电路41-44连接。CNC装置40在磨削加工时依次执行磨削加工用NC程序而使砂轮10对工件W进行磨削加工。
CNC装置40在使砂轮10对工件W进行磨削加工时,执行磨削加工用NC程序,将使砂轮10以高转度旋转的旋转指令向机内马达37的驱动电路44输出。另外,CNC装置40将使工件W以适于磨削加工的周速度旋转的旋转指令向对主轴31进行旋转驱动的伺服马达32的驱动电路42输出。接下来,在使工作台27沿Z轴向向工件W与砂轮10对置的位置移动的进给指令,向伺服马达28的驱动电路41输出。
若砂轮10与工件W的磨削位置对置,则使磨石台34沿X轴方向以粗磨削进给速度前进移动的指令向伺服马达35的驱动电路43输出。由此,砂轮10一边从省略图示的冷却液喷嘴被供给冷却液一边对工件W进行磨削加工。
接下来,对由砂轮10对工件W进行的磨削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如前述那样,工件W是曲轴,磨削的部位是曲轴的凹部50,例如,是图5所示的曲柄轴颈45的外周面以及图6所示的曲柄轴颈45的旋转轴向两侧面46、47。以后,有时将曲柄轴颈45的外周面以及旋转轴向两侧面46、47仅称作凹部50。另外,有时将曲柄轴颈45的外周面视为凹部50的底面,而称作底面48。
如图6所示,砂轮10具备成形的磨石层16,在旋转轴线CL方向上,以能够收容于凹部50内的大小形成磨石层16(周向分割磨石片A)。因此,砂轮10因为通过磨削对凹部50的旋转轴向两侧面46、47进行除去加工,所以分别沿图6所示的箭头Ar1、箭头Ar2的方向切入。即,砂轮10通过在旋转轴线CL方向两侧具备难以磨损的端部磨石层22的第一磨削面51的一部分,对凹部50的两侧面46、47进行除去加工。然后,若两侧面46、47的除去加工结束,则砂轮10的圆筒磨削面17a(外周面)到达凹部50的底面48(曲柄轴颈45的外周面),容易磨损的圆筒部磨石层21的圆筒磨削面17a沿旋转轴线CL方向横动,而对凹部50的底面48进行精磨削加工。
此时,在砂轮10的磨石层16中,具备磨损比较小的端部磨石层22的第一磨削面51与磨损比较大的圆筒部磨石层21的第二磨削面52的边界的接合面23形成为如图2、图3所示那样。即,接合面23的表面位置位于比穿过角部磨削面17c的圆弧中心O并且沿与旋转轴线CL成45°的方向延伸的线LE和角部磨削面17c的交叉位置T更靠端部磨削面17b侧的位置。另外,接合面23形成为以与旋转轴线CL所成的角度比45°小的倾斜角度α°朝向磨石层16的内部。
若这样形成的砂轮10对凹部50内进行磨削,则以接合面23为边界,第一磨削面51和第二磨削面52分别由于工件W产生的磨削阻力而相应地磨损。而且,由于磨损量不同,在两者之间产生阶梯差。但是,该阶梯差Di在角部磨削面17c内产生,该阶梯差形状成为图7所示那样的形状(图7中的斜线部表示使阶梯差Di产生的圆筒部磨石层21所具有的第二磨削面52的磨损部分)。即,在利用应用了本发明的砂轮10对工件W进行磨削的情况下,在磨石层16产生的阶梯差Di不是像在与旋转轴线CL正交的方向上具备接合面的以往技术的砂轮的磨石层产生的阶梯差那样的明显的阶梯差。由此,即使阶梯差Di被转印至工件W,也能够在工件W得到良好的面精度。
接下来,基于图3,在磨削作业中,对磨石层16进行修整TL的情况下的作用进行说明。作为此时的修整TL的条件,如前述那样,将对端部磨石层22的端部磨削面17b的每次修整TL1的修整量L1,与对圆筒部磨石层21的圆筒磨削面17a的每次修整TL2的修整量L2之比设为3︰1。具体而言,例如将每次修整TL1的修整量L1设为30μm。另外,例如将每次修整TL2的修整量L2设为10μm。由此,将接合面23相对于旋转轴线CL的倾斜角度α°设为α°=tan-1(1/3)。
另外,使接合面23的表面位置如前述那样,位于比穿过角部磨削面17c的圆弧中心O并沿与旋转轴线CL成45°的方向延伸的线LE与角部磨削面17c的交叉位置T更靠端部磨削面17b侧的位置。在这样的条件下,对磨石层16各实施一次修整TL1以及修整TL2时的各修整TL后的状态用双点划线表示。其中,多个双点划线从右向左,表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各次修整后的第一磨削面51以及第二磨削面52。
如观察图3所判明的那样,虽然每次修整TL时,角部磨削面17c的圆弧的大小变小,但端部磨削面17b、圆筒磨削面17a以及接合面23的关系维持大致相似的关系。由此,即使反复进行多次修整TL,在接合面23产生的上述小阶梯差Di(参照图7)也能够维持相同形状。另外,在端部磨削面17b中,即使反复修整TL,从端部磨削面17b到形成在接合面23的第一磨削面51侧的混合部24为止的距离B,由于接合面23的倾斜作用,而维持下去而暂时不怎么变化。即,距离B在被维持的期间,能够良好地进行由磨削力大的端部磨石层22(端部磨削面17b)对侧面46、47的磨削。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砂轮10具备圆板状部件13、和配置于圆板状部件13的外周面并磨削工件W的磨石层16。磨石层16的磨削面具备:与圆板状部件13的旋转轴线CL平行地形成的圆筒磨削面17a;与旋转轴线CL正交并形成在圆筒磨削面17a的旋转轴线CL方向的两侧的端部磨削面17b;以及弯曲状地连接圆筒磨削面17a与端部磨削面17b的角部磨削面17c。磨石层16具备:具备角部磨削面17c的一部分以及圆筒磨削面17a的圆筒部磨石层21;和具备角部磨削面17c中的其他部分以及端部磨削面17b并且性状与圆筒部磨石层21不同的端部磨石层22。而且,圆筒部磨石层21和端部磨石层22构成为,以相对于旋转轴线CL具有预先设定的倾斜的方式接合各边界面21a、22a彼此而形成接合面23。接合面23从角部磨削面17c内的规定的位置朝向磨石层16的内部形成。
这样,圆筒部磨石层21以及端部磨石层22的接合面23相对于旋转轴线CL具有倾斜,并且接合面23从角部磨削面17c的规定的位置朝向磨石层16的内部形成。即,接合面23在角部磨削面17c内,不是设置于靠近与旋转轴线CL平行的面(圆筒磨削面17a)的部分,而是设置于靠近与旋转轴线CL正交的面(端部磨削面17b)的部分。因此,即使在磨损大的圆筒部磨石层21与磨损小的端部磨石层22之间产生阶梯差Di,与接合面与旋转轴线正交的以往技术的阶梯差相比较,该阶梯差Di不明显。另外,与以往技术相同,例如,即使在端部磨石层22与圆筒部磨石层21相比磨损大的情况下,在圆筒部磨石层21与端部磨石层22之间产生的阶梯差Di,与以往技术的阶梯差相比不明显。由此,即使转印至被磨削的工件W的阶梯差也不明显,在工件W能够得到精度好的磨削面。
另外,因为接合面23相对于旋转轴线CL具有倾斜,所以在对圆筒部磨石层21以及端部磨石层22的各磨削面进行修整TL的情况下,如以往技术那样,从端部磨石层22的磨削面(端部磨削面17b)到接合面23为止的距离,不会每次修整TL时一律减少。因此,相对于以往技术,使用时间极限延长,磨石的寿命提高。
并且,从对工件W的凹部50的侧面46、47进行磨削的端部磨石层22的磨削面(端部磨削面17b)到接合面23为止的距离,详细的为到形成在接合面23的两侧的混合部24为止的距离(参照图3中,B)由于接合面23的倾斜作用,而即使进行规定次数的修整TL,也能够维持相同的距离。因此砂轮10的寿命提高。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磨石层16的角部磨削面17c的纵剖面形成为圆弧形状,接合面23在角部磨削面17c上的表面位置,位于比穿过角部磨削面17c的圆弧中心O并且沿与旋转轴线CL成45度的方向延长的线LE与角部磨削面17c的交叉位置T更靠端部磨削面17b侧的位置。即,在角部磨削面17c中,接合面23的表面位置不是设置于靠近与旋转轴线CL平行的一侧,而是设置于靠近正交的一侧的部分。由此,即使在接合面23的旋转轴线CL方向的两侧,产生与旋转轴线CL正交的方向的阶梯差,阶梯差也不明显。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圆筒部磨石层21的每次修整量L2,小于端部磨石层22的每次修整量L1,旋转轴线CL和接合面23所成的倾斜角设定为比45度小。这样,基于与进行磨削加工的制品相对应的各磨石层21、22的磨损量,来决定各磨石层21、22的修整量L1、L2,并与修整量L1、L2相对应地设定倾斜角度α°,所以端部磨削面17b、圆筒磨削面17a以及接合面23容易总是维持最佳的相似的关系,容易实现磨石寿命的提高。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周向配置16个周向分割磨石片A而形成磨石层16。但是周向分割磨石片A的数量也可以是几个。另外,磨石层16也可以在圆周方向上一体形成,而不是分割。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磨石层16的角部磨削面17c的纵剖面形成为圆弧形状,接合面23在角部磨削面17c上的表面位置,位于比穿过角部磨削面17c的圆弧中心O并沿与旋转轴线CL成45度的方向延伸的线与角部磨削面的交叉位置T更靠端部磨削面17b侧的位置。但并不限于该方式。接合面23的表面位置,只要处于角部磨削面17c上,则位于哪个位置都可以。由此,也能够得到相应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相对于旋转轴线CL的倾斜角度α°是比45°小的角度。但并不限于该方式。倾斜角度α°也可以在45°以上。由此,也能够得到相应的效果。

Claims (2)

1.一种砂轮,
具备:
圆板状部件;以及
磨石层,其配置于上述圆板状部件的外周面,对工件(W)进行磨削,
其特征在于,
上述磨石层的磨削面具备:
圆筒磨削面,其形成为与上述圆板状部件的旋转轴线平行;
端部磨削面,其与上述旋转轴线正交,形成在上述圆筒磨削面的上述旋转轴线方向的两侧;以及
角部磨削面,其呈弯曲状地连接上述圆筒磨削面与上述端部磨削面,
上述磨石层具备:
圆筒部磨石层,其具备上述角部磨削面的一部分以及上述圆筒磨削面;以及
端部磨石层,其具备上述角部磨削面中的其他部分以及上述端部磨削面,性状与上述圆筒部磨石层不同,
上述圆筒部磨石层和上述端部磨石层构成为,以相对于上述旋转轴线具有预先设定的倾斜的方式接合各边界面彼此而形成接合面,
上述接合面从上述角部磨削面内的规定的位置朝向上述磨石层的内部形成,
上述角部磨削面的纵剖面形成为圆弧形状,
上述接合面的表面位置构成为位于比交叉位置更靠上述端部磨削面侧的位置,所述交叉位置为穿过上述角部磨削面的圆弧中心并且沿与上述旋转轴线成45度的方向延伸的线、与上述角部磨削面交叉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轮,其特征在于,
对上述圆筒部磨石层的每次的修整量小于对上述端部磨石层的每次的修整量,
上述旋转轴线与上述接合面所成的上述倾斜的角度构成为比45度小。
CN201610550368.4A 2015-07-16 2016-07-13 砂轮 Active CN1063463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2269A JP6554960B2 (ja) 2015-07-16 2015-07-16 砥石車
JP2015-142269 2015-07-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46378A CN106346378A (zh) 2017-01-25
CN106346378B true CN106346378B (zh) 2020-03-27

Family

ID=57630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50368.4A Active CN106346378B (zh) 2015-07-16 2016-07-13 砂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92997B2 (zh)
JP (1) JP6554960B2 (zh)
CN (1) CN106346378B (zh)
DE (1) DE1020161128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40430B2 (en) * 2016-02-29 2021-06-22 Charles Neff Texture pattern for abrasive tool
CN109564908B (zh) 2017-02-13 2022-06-24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半导体装置以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WO2020161869A1 (ja) * 2019-02-07 2020-08-13 日本レヂボン株式会社 回転砥石
CN113103147B (zh) * 2021-04-02 2022-09-23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磨削复合材料管状蜂窝曲面的大圆角砂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5283U (zh) * 1989-12-21 1991-09-25 张立昌 金刚石边沿磨盘
JPH05208373A (ja) * 1992-01-30 1993-08-20 Nec Corp 切断砥石及び切断方法
US5888129A (en) * 1996-05-15 1999-03-30 Neff; Charles E. Grinding wheel
JPH11188640A (ja) * 1997-12-25 1999-07-13 Isuzu Motors Ltd 総形研削砥石
CN101056741A (zh) * 2004-11-19 2007-10-17 丰田万磨株式会社 砂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81782A (en) * 1966-03-11 1970-02-18 Norton Abrasives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Grinding
JPS59167658U (ja) * 1983-04-22 1984-11-09 株式会社ノリタケ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ド モジユ−ル形埋込研削砥石
JPH01240272A (ja) * 1988-03-18 1989-09-25 Komatsu Ltd 偏摩耗を抑制する研削砥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RU2008190C1 (ru) * 1991-11-12 1994-02-28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открытого типа "Уральский завод тяжелого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я" Шлифовальный круг
JP2601166B2 (ja) * 1993-12-08 1997-04-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切断ブレード及び電解ドレッシング研削切断装置
JPH08197433A (ja) * 1995-01-27 1996-08-0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複合型切断用研削砥石
JPH1086066A (ja) * 1996-09-11 1998-04-07 Toyoda Mach Works Ltd 研削砥石
JP2003291069A (ja) * 2002-03-29 2003-10-14 Toyoda Mach Works Ltd 研削盤用の砥石及びこの砥石を使用する研削方法
CN101341004B (zh) * 2005-12-28 2014-06-25 丰田万磨株式会社 分段砂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09241174A (ja) * 2008-03-28 2009-10-22 Jtekt Corp 研削砥石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5283U (zh) * 1989-12-21 1991-09-25 张立昌 金刚石边沿磨盘
JPH05208373A (ja) * 1992-01-30 1993-08-20 Nec Corp 切断砥石及び切断方法
US5888129A (en) * 1996-05-15 1999-03-30 Neff; Charles E. Grinding wheel
JPH11188640A (ja) * 1997-12-25 1999-07-13 Isuzu Motors Ltd 総形研削砥石
CN101056741A (zh) * 2004-11-19 2007-10-17 丰田万磨株式会社 砂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6112819A1 (de) 2017-01-19
JP2017024091A (ja) 2017-02-02
JP6554960B2 (ja) 2019-08-07
US10092997B2 (en) 2018-10-09
US20170014972A1 (en) 2017-01-19
CN106346378A (zh) 2017-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74121B2 (ja) 砥石車
CN106346378B (zh) 砂轮
US7121928B2 (en) High smoothness grinding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metal material
US7530882B2 (en) Grinding method and grinding machine
JP6451377B2 (ja) 砥石車及び砥石車の製造方法
JP2019077009A (ja) ワーク研削方法
JP6398615B2 (ja) 砥石車及び砥石車の製造方法
US9498865B2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rough grinding
WO2016068283A1 (ja) 砥石車及び砥石車の製造方法
JP2006082197A (ja) 砥石車
JP2003291069A (ja) 研削盤用の砥石及びこの砥石を使用する研削方法
JP4270115B2 (ja) 工作物の研削方法
JPH05220669A (ja) 複合研削砥石
JP7398096B2 (ja) 回転砥石の研削面修正方法
CN214869717U (zh) 一种超精密研磨金刚石砂轮
JPH08323618A (ja) 複合研削砥石によるダイヤモンド砥石の高精度・高能率ツルーイング及びドレッシング法
WO2012036026A1 (ja) 砥石及び砥石の製造方法
JP2007237333A (ja) 砥石車
JP3127493B2 (ja) 砥石の修正方法
KR101534970B1 (ko) 그라인딩 페이스 커터
JPH05261669A (ja) 複合型研削砥石とその使用法
JPS6322269A (ja) ダイヤモンド砥石の同時ツル−イング及びドレツシング方法と複合研削砥石
JPS6374570A (ja) 研削砥石
JP2003053674A (ja) 軸付き砥石
JP2003225853A (ja) 金型の研削加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