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49566A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249566A CN106249566A CN201610369748.8A CN201610369748A CN106249566A CN 106249566 A CN106249566 A CN 106249566A CN 201610369748 A CN201610369748 A CN 201610369748A CN 106249566 A CN106249566 A CN 1062495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roller
- fixing device
- help roll
- roll
- 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Structural details or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pressure elements and layers thereof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135—Handling of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215/00139—Belt
- G03G2215/00143—Meandering prevention
- G03G2215/00151—Meandering prevention using edge limit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58—Shape of roller along rotational axis
- G03G2215/2061—Shape of roller along rotational axis concav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58—Shape of roller along rotational axis
- G03G2215/2067—Shape of roller co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定影装置,具备:圆筒状的加热辊、发热体、加压辊以及辅助辊。发热体设置于加热辊的内侧,加热加热辊。加压辊压接于加热辊,与加热辊之间形成压夹区域,记录纸被夹着而插入该压夹区域。辅助辊设置于加热辊的内侧,被加压辊经由加热辊的外周壁面而按压。与加热辊的内周面压接的辅助辊的外周形状成型为逆冠形,该逆冠形形成为:从辅助辊的轴向上的两个外侧开始,越靠近轴向上的中央部,该辅助辊的外径越小。根据本发明,在使加热辊的周面壁部的厚度变薄的同时,还能够防止加热辊变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该定影装置用于对形成于记录纸上的图像进行热压着以使其定影在记录纸上。
背景技术
定影装置通过使加热辊与加压辊相互压接,在它们之间形成压夹(nip)区域,在加热辊被加热了的状态下,使记录纸被夹持而插入压夹区域,由此对形成于记录纸上的图像(尚未被定影的调色剂图像)进行热压着而使其定影在记录纸上。
在上述这种定影装置中,为了缩短加热辊的加热时间,实现节能化,存在使加热辊的周面壁部的厚度变薄,以减小加热辊的热容量这一倾向。
然而,若使加热辊的周面壁部的厚度变得过薄,则加热辊的刚性会下降,因此,加热辊与加压辊之间的压接压力会导致加热辊变形,因而无法确保合适准确的压夹区域。为此,在加热辊由铝形成的情况下,将加热辊的周面壁部的厚度设定为0.55mm以上,在加热辊由不锈钢形成的情况下,将加热辊的周面壁部的厚度设定为0.3mm以上等,以保证加热辊的刚性。
另外,还存在:设置与加热辊的内周面压接的部件,从而防止加热辊变形,确保加热辊与加压辊之间的压夹区域。
在此,已知存在例如这样的定影装置:通过使固定垫压(pad)压接于定影辊(相当于加热辊)的内周面的、与压夹区域重合的位置,来防止定影辊变形。
类似地,还存在这样的定影装置:通过使第二加压部件压接于定影辊的内周面的、与压夹区域重合的位置,来防止定影辊变形。另外,还存在这样的定影装置:通过使按压部件压接于加热辊的内周面的、与压夹区域重合的位置的附近,来防止加热辊变形。
另外,还存在这样的定影装置:使金属辊压接于定影辊的内周面的、与压夹区域重合的位置。虽然该金属辊是为了使定影辊的温度分布均一化而设置的,然而其防止定影辊变形的效果值得期待。
类似地,还存在这样的定影装置:使高导热辊压接于加热辊的内周面的、与压夹区域重合的位置的附近。虽然该高导热辊也是为了使加热辊的温度分布均一化而设置的,然而其防止加热辊变形的效果值得期待。
在此,在如上述各定影装置那样地,通过使部件压接于加热辊的内周面来防止加热辊变形的情况下,可使加热辊的周面壁部的厚度薄至100~200μm。但是,用于保证上述那种加热辊的刚性的周面壁部的厚度,在由例示的铝形成的情况下为0.55mm以上的厚度,在由不锈钢形成的情况下,为0.3mm以上的厚度,对于这些厚度,通过切削加工能够做到对应,然而,对于100~200μm的厚度,通过切削加工难以做到对应,需要通过压延加工来做到对应。
发明内容
对于上述所示的第一个定影装置,通过使压接于定影辊的内周面的固定垫以该固定垫的中央部向加压辊那侧突出的方式弯曲,由此可防止加热辊的中央部凹陷下来,然而,固定垫的突出的中央部会强烈地压接于加热辊的中央部。因此,加热辊的中央部会被向外侧压出,加热辊的逆冠(crown)形的外周面形状将会消失,记录纸的通过会产生问题。
另一方面,对于上述所示的第一个定影装置之外的其他定影装置,压接于加热辊的内周面的部件在该加热辊的轴向上延伸为直线状。另外,在像上述那样通过切削加工制造加热辊的情况下,会较深地切削加热辊的中央部,使得加热辊的外周面形状成型为逆冠形,因此,加热辊的内径仍保持定值,加热辊的内周面在该加热辊的轴向上延伸为直线状。因此,只要在加热辊的轴向上延伸为直线状的部件压接于加热辊的内周面,加热辊的逆冠形的外周面形状就会部消失,记录纸的通过就不会产生问题。
但是,在像上述那样,通过压延加工来使加热辊的周面壁部的厚度薄至100~200μm的情况下,为了确保作为辊的刚性,将无法使中央部变薄,因此不得不使加热辊的周面壁部的厚度为定值。因此,若设置加热辊的外周面形状为逆冠形,则加热辊的内径不会保持为定值,加热辊的内周面形状会变成这样的冠(crown)形:由该加热辊的轴向上的两个外侧开始,越靠近轴向上的中央部,该加热辊的内径越小。
因此,若使在加热辊的轴向上延伸为直线状的部件压接于加热辊的内周面,则加热辊的内周面的中央部将会被向外侧强烈按压,加热辊的逆冠形的外周形状还是会消失,记录纸的通过还是会产生问题。
本发明为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在使加热辊的周面壁部的厚度变薄的同时,还能够防止加热辊变形。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的定影装置具备:
圆筒状的加热辊;
发热体,其设置于所述加热辊的内侧,加热该加热辊;
加压辊,其压接于所述加热辊,与该加热辊之间形成压夹区域,记录纸被夹着而插入该压夹区域;
辅助辊,其设置于所述加热辊的内侧,被所述加压辊经由该加热辊的外周壁面而按压,
其中,与所述加热辊的内周面压接的所述辅助辊的外周形状成型为逆冠形,该逆冠形形成为:从该辅助辊的轴向上的两个外侧开始,越靠近轴向上的中央部,该辅助辊的外径越小。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上述定影装置;使图像形成于所述记录纸上的图像形成部,
其中,所述定影装置使所述记录纸被夹着而插入所述加热辊与所述加压辊之间的压夹区域,由此对形成于该记录纸上的图像进行热压着。
根据本发明,在使加热辊的周面壁部的厚度变薄的同时,还能够防止加热辊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正截面图,其中,本公开所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适用于该图像形成装置;
图2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5为从侧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的加热辊及辅助辊等得到的、仅剖开加热辊的部分截面图;
图6A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的辅助辊的俯视图;
图6B及图6C为示出辅助辊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7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8为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9为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侧视图;
图10A为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的辅助辊的俯视图;
图10B及图10C为示出辅助辊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1为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正截面图,其中,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适用于该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1例如为兼具复印功能、打印功能、扫描功能及传真功能这样的多种功能的复合机。图像形成装置1构成为在装置本体2中设置图像读取装置(Image Scanner Unit,ISU)5、操作部47、图像形成部120、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3及送纸部14等。
在执行图像形成动作的情况下,基于由图像读取动作生成的图像数据,或者从与网络连接的计算机或智能手机等用户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或者内置HDD所存储的图像数据等,图像形成部120在记录纸P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其中记录纸P由送纸部14供应而来,并作为记录媒介。
图像形成部120的图像形成单元12M、12C、12Y及12Bk分别具有:感光体鼓122;带电装置,其使感光体鼓122的表面均一带电;曝光装置(LaserScanning Units,LSU)123,其对感光体鼓122的表面进行曝光,使感光体鼓122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影;显影装置,其使感光体鼓122表面的静电潜影显影为调色剂图像;以及一次转印辊126。
在执行彩色印刷的情况下,在图像形成部120的洋红色用图像形成单元12M、青色用图像形成单元12C、黄色用图像形成单元12Y及黑色用图像形成单元12Bk中,在使感光体鼓122的表面均一带电后,对感光体鼓122的表面进行曝光,因而其表面形成静电潜影,该静电潜影对应于彩色的各颜色成分的图像,利用这些颜色成分的调色剂使感光体鼓122表面的静电潜影显影,由此在感光体鼓122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再利用一次转印辊126,进行一次转印使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架设于驱动辊125A及从动辊125B之间的中间转印带125。
通过调整转印时机,使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5上的各颜色成分的调色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125上重合,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辊210与中间转印带125之间的压夹(nip)部N,二次转印辊210将形成于中间转印带125表面的彩色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由送纸部14通过运送通道190运送而来的记录纸P上。
此后,通过定影装置13对记录纸P加热及加压,记录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被热压着而被定影,再通过排出辊对159将记录纸P向排出托盘151排出。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3进行具体说明。图2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3的立体图。另外,图3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3的侧视图,图4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3的横截面图。
如图2至图4所示,定影装置13具备加热辊31、发热体32、加压辊33及辅助辊34等。
加热辊31为中空的圆筒状物体。该加热辊31的两个端部被各个轴承35旋转自由地支撑,其中,各个轴承35被固定于定影装置13的框架(frame)(未图示)上。另外,加热辊31的一端部上固定有旋转齿轮36,该旋转齿轮36啮合于定影装置13的驱动齿轮(未图示)而旋转,且加热辊31被沿箭头方向旋转驱动。
发热体32在加热辊31的内侧沿该加热辊31的轴向(长度方向)而设置。发热体32例如可为卤钨灯(halogen lamp)。
加压辊33设置为与加热辊31平行,并压接于该加热辊31的外周面,与加热辊31之间形成压夹区域N1。该加压辊33的轴38的两个端部被各个轴承(未图示)旋转自由地支撑,其中,各个轴承被固定于定影装置13的框架上。
辅助辊34被以与加热辊31的内周面承接的状态设置在加热辊31的内侧,且被配置于与压夹区域N1重合的位置。因此,辅助辊34经由加热辊31的外周壁面而承受来自加压辊33的压接压力,而处于压接于加热辊31的内周面的状态。该辅助辊34的轴37的两个端部被各个轴承(未图示)旋转自由地支撑,其中,各个轴承被固定于定影装置13的框架上。
并且,加热辊31、加压辊33及辅助辊34各自的外周面被实施了恰当的表面处理。
在这种结构的定影装置13中,若加热辊31的旋转齿轮36发生旋转,且加热辊31被沿箭头方向旋转驱动,则与加热辊31的外周面压接着的加压辊33将会沿逆向从动旋转,同时,与加热辊31的内周面压接着的辅助辊34将会发生与加热辊31同向的从动旋转。
另外,发热体32被通电而发热,加热辊31及辅助辊34被该发热体32直接加热,且通过由辅助辊34到加热辊31的热传导,该加热辊31将被间接加热。据此,加热辊31被加热到规定的定影温度。
在该状态下,若记录纸P被运送来到加热辊31与加压辊33之间的压夹区域N1,则记录纸P在压夹区域N1被加热及加压,由此记录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被热压着而定影。
接着,对加热辊31、加压辊33及辅助辊34的形状等进行详细说明。图5为从侧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3中的加热辊31及辅助辊34等得到的、仅剖开加热辊31的部分截面图。另外,图6A为示出辅助辊34的俯视图。并且,在图5中,为了使加热辊31与辅助辊34的外周面的形状易于理解,使加热辊31的外周面的曲率及辅助辊34外周面的曲率比实际的曲率大。对于图6A的辅助辊34的外周面的曲率也进行类似的处理。
如图5所示,加热辊31的外周形状为这样的逆冠形:由该加热辊31的轴向(长度方向)上的两个外侧开始,越靠近轴向上的中央部,该加热辊31的外径越小。
与此相对,加压辊33为圆柱状的物体,且其外径从该加压辊33的一端到另一端为定值。
因此,加热辊31与加压辊33之间的压接压力在这两个端部的区域a(如图3所示)处变大。据此,可不使记录纸P上产生皱纹等而使记录纸P快速通过加热辊31与加压辊33之间的压夹区域N1。
另一方面,加热辊31通过对金属进行以轴(spindle)加工为代表的压延加工而成型,该加热辊31的周面壁部的厚度被设定为100~200μm。据此,加热辊31的热容量变小,因而能够实现缩短加热辊31的加热时间及节能化。
但是,由于加热辊31的周面壁部的厚度如上述那样已经被设定为了100~200μm,因此,若使加热辊31的周面壁部的中央部变得更薄,将难以确保加热辊31的必要刚性。为此,使加热辊31的周面壁部的厚度由该加热辊31的轴向(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至轴向上的另一端部保持为定值。因此,对应于加热辊31的逆冠形的外周形状,使加热辊31的内周形状成型为从加热辊31的内部这侧观察时的冠形,其中该冠形形成为:从该加热辊31的轴向(长度方向)上的两个外侧开始,越靠近轴向上的中央部,该加热辊31的内径越小。
另外,与加热辊31的内周面压接的辅助辊34的外周形状成型为逆冠形,其中该逆冠形形成为:从该辅助辊34的轴向上的两个外侧开始,越靠近轴向上的中央部,该辅助辊34的外径越小。
在此,如图5所示,辅助辊34的逆冠形的外周形状与加热辊31的冠形(从加热辊31的内部这侧来观察时)的内周形状一致并重合,以此方式设置这些外周形状与内周形状。因此,若辅助辊34压接于加热辊31的内周面,则辅助辊34的逆冠形的外周形状与加热辊31的冠形的内周形状之间,不存在间隙地相互重合,且辅助辊34的外周均匀地压接于加热辊31的内周。因此,即使辅助辊34被加压辊33经由加热辊31的周面壁部而按压,加热辊31的周面壁部的中央部也不会被向外侧压出,而能够维持加热辊31的逆冠形的外周形状。据此,能够维持上述那样的通纸效果:可不使记录纸P上产生皱纹等而使记录纸P快速通过加热辊31与加压辊33之间的压夹区域N1。
另外,如图3所示,在辅助辊34的轴向上,该辅助辊34的、与加热辊31的内周面压接的压接区域的长度A,比加压辊33的、与加热辊31的外周面压接的压接区域的长度B更长。因此,在承受到来自加压辊33的压接压力的长度B的区域内,辅助辊34的外周面必定与加热辊31的内周面重合,因而能够切实地防止加热辊31变形。
另外,辅助辊34由高导热材料形成,例如为铝、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形成。因此,通过由辅助辊34对加热辊31的热传导,能够有效且均匀地加热该加热辊31,能够使加热辊31的表面的温度分布均一化。据此,能够良好地对记录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加热辊31的周面壁部的厚度被设定为100~200μm,在能够实现缩短加热辊31的加热时间及节能化的同时,还由于辅助辊34的逆冠形的外周经由加热辊31的周面壁部而承受来自加压辊33的压接压力,因此能够在保持加热辊31的逆冠形的外周形状的状态下,形成加热辊31与加压辊33之间的压夹区域N1,由此能够维持使记录纸P快速通过压夹区域N1这一通纸效果,另外,通过辅助辊34使加热辊31的表面的温度分布均一化,因而能使记录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良好地定影。
<变形例1>
图7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3的变形例的立体图。该变形例1中的定影装置13中存在如下这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这点为:省略了加热辊31的一端部的旋转齿轮36,取而代之,在加压辊33的轴38的一端部设置旋转齿轮41。
该旋转齿轮41啮合于定影装置13的驱动齿轮(未图示)而旋转,加压辊33被沿着箭头方向旋转驱动。与此相伴,与加压辊33的外周面压接着的加热辊31将会沿逆向从动旋转,同时,与加热辊31的内周面压接着的辅助辊34将会发生与加热辊31同向的从动旋转。
另外,加热辊31及辅助辊34被该发热体32加热。在该状态下,若记录纸P被运送来到加热辊31与加压辊33之间的压夹区域N1并被夹着而插入,则记录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被热压着而定影。
图6B、图6C示出辅助辊34的变形例。并且,在图6B、图6C中,与图6A类似地,为了使辅助辊34的外周面的形状易于理解,使辅助辊34的外周面的曲率比实际的曲率大。
该变形例的辅助辊34由铝、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形成,且其外周面形成有平滑的凹凸,即由平缓的起伏形成的凹凸。例如,如图6B所示,辅助辊34的外周面形成有网状的浅槽,或者如图6C所示,辅助辊34的外周面被进行了粗面加工。据此,辅助辊34的外周面与加热辊31的内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会增大,辅助辊34能够切实地相对于加热辊31从动旋转。另外,由于辅助辊34的外周面的凹凸形成得较平滑,因此,加热辊31的内周面不会因与辅助辊34的外周面接触而产生划痕。
另外,优选对辅助辊34的外周面实施黑色的表面处理。作为表面处理,存在使用耐热性树脂或无机矿物的表面处理。据此,辅助辊34能够高效地吸收来自卤钨灯等发热体32的热量,还能够通过由辅助辊34向加热辊31的热传导更高效且均匀地对该加热辊31进行加热。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3进行详细说明。图8为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3的立体图。另外,图9为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3的侧视图。并且,在图10A中,为了使辅助辊34的外周面的形状易于理解,使辅助辊34外周面的曲率比实际的曲率大。
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3中存在如下这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这点为:在辅助辊34的轴37的两个端部,分别增设位置限制部件42。
各位置限制部件42为凸缘状的物体,该凸缘状的物体设置于辅助辊34的轴37的、向加热辊31的两个端部的外侧突出的两侧部分。各位置限制部件42与加热辊31的两个端部对峙而相接近或相接触。
在上述这种结构中,若加热辊31的位置要偏离该加热辊31的轴向,则辅助辊34的位置限制部件42与加热辊31的端部接触,由此防止加热辊31的发生位置偏离。
因此,在保持加热辊31与加压辊33之间的压夹区域N1合适准确的同时,加热辊31的逆冠形的外周形状也得以合适准确地保持,因而能够维持使记录纸P快速通过压夹区域N1这一通纸效果。
另外,各个位置限制部件42与辅助辊34一起,进行与加热辊31方向相同的旋转,因此,各个位置限制部件42与加热辊31的两个端部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小。因此,加热辊31的两个端部不会因与辅助辊34的各个位置限制部件42接触而磨损或损伤,不会导致加热辊31寿命缩短。
在此,由于辅助辊34及发热体32被配置于加热辊31的内侧,因此,辅助辊34的配置空间较狭窄,辅助辊34的外径例如需要设定10mm左右。因此,辅助辊34的轴37变得非常接近加热辊31的边缘,辅助辊34的轴37与加热辊31的两个端部之间变得几乎没有空间,因而无法在该加热辊31的两个端部设置用于防止加热辊31在轴向上的偏离的止动环(stop ring)。
然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辅助辊34的各位置限制部件42起到上述止动环的功能,因此没有必要再设置止动环。
另外,在各位置限制部件42未旋转的情况下,各位置限制部件42与加热辊31的两个端部之间的摩擦阻力会变大。并且,由于加热辊31的周面壁部较薄,且加热辊31的两个端部在单位面积上受到来自各位置限制部件42的压力较高,因此,加热辊31的两个端部会产生磨损、损伤,加热辊31的寿命会缩短。或者,通过使与加热辊31的两个端部接触的各位置限制部件42,由材质脆弱的树脂等来形成,能够防止加热辊31的两个端部产生磨损、损伤,然而,在该情况下,各位置限制部件42的寿命会缩短。
然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各个位置限制部件42与辅助辊34一起,进行与加热辊31方向相同的旋转,因此,不会发生上述那样的、加热辊31及各位置限制部件42的寿命缩短的情况。
即,虽然由于辅助辊34被配置于加热辊31的内侧,导致无法在加热辊31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各止动环,然而,取而代之,通过在辅助辊34的轴37的两侧部分设置各位置限制部件42,由此能够防止加热辊31在轴向上发生偏离,另外由于各个位置限制部件42与辅助辊34一起,进行与加热辊31方向相同的旋转,因此,不会发生加热辊31及各位置限制部件42的寿命缩短的情况。
<变形例2>
图11为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3的变形例2的立体图。该变形例2中的定影装置13中存在如下这点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这点为:省略了加热辊31的一端部的旋转齿轮36,取而代之,在加压辊33的轴38的一端部设置旋转齿轮41。
该旋转齿轮41啮合于定影装置13的驱动齿轮(未图示)而旋转,加压辊33被沿着箭头方向旋转驱动。与此相伴,与加压辊33的外周面压接着的加热辊31将会沿逆向从动旋转,同时,与加热辊31的内周面压接着的辅助辊34将会发生与加热辊31同向的从动旋转。
在加热辊31及辅助辊34被发热体32加热的状态下,若记录纸P被运送来到加热辊31与加压辊33之间的压夹区域N1并被夹着而插入,则记录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被热压着而定影。
图10B、图10C示出辅助辊34的变形例。并且,在图10B、图10C中,与图10A类似地,为了使辅助辊34的外周面的形状易于理解,使辅助辊34的外周面的曲率比实际的曲率大。
该变形例的辅助辊34由铝、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形成,且其外周面形成有平滑的凹凸,例如,该外周面形成有网状的浅槽,或该外周面被进行了粗面加工。据此,辅助辊34的外周面与加热辊31的内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会增大,辅助辊34能够切实地相对于加热辊31从动旋转。
另外,对辅助辊34的外周面实施了使用耐热性树脂或无机矿物的黑色表面处理。据此,辅助辊34能够高效地吸收来自卤钨灯等发热体32的热量,还能够通过由辅助辊34向加热辊31的热传导更高效且均匀地对该加热辊31进行加热。
并且,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利用彩色打印机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说明,然而,这仅仅是一个例子,还可利用黑白打印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例如复合机、复印机、传真装置等其他图像形成装置。
另外,利用图1至图11来进行说明的结构及处理,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其旨趣不在于将本发明限定于在该结构或处理上。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及旨趣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还可以得到本发明的各种修正方式及变形方式。另外,本发明不应理解为被限定为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
Claims (12)
1.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圆筒状的加热辊;
发热体,其设置于所述加热辊的内侧,加热该加热辊;
加压辊,其压接于所述加热辊,与该加热辊之间形成压夹区域,记录纸被夹着而插入该压夹区域;
辅助辊,其设置于所述加热辊的内侧,被所述加压辊经由该加热辊的外周壁面而按压,
其中,与所述加热辊的内周面压接的所述辅助辊的外周形状成型为逆冠形,该逆冠形形成为:从该辅助辊的轴向上的两个外侧开始,越靠近轴向上的中央部,该辅助辊的外径越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辊由高导热材料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辅助辊的、向所述加热辊的轴向上的两个端部的外侧突出的两侧部分,分别设置有与该加热辊的两个端部对峙的位置限制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限制部件被设置为与所述辅助辊共轴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辅助辊的轴向上,该辅助辊的、与所述加热辊的内周面压接的压接区域的长度,比所述加压辊的、与所述加热辊的外周面压接的压接区域的长度更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辊的外周面形成有由平缓的起伏形成的凹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辊由金属材料形成,且所述辅助辊的外周面被实施了黑色的表面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面处理为使用了耐热性树脂或无机矿物的表面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加压辊压接的所述加热辊的外周形状成型为这样的逆冠形:由该加热辊的轴向上的两个外侧开始,越靠近轴向上的中央部,该加热辊的外径越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辊的周面壁部的厚度由该加热辊的轴向上的一端部至轴向上的另一端部保持为定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辊上设置有用于承受旋转驱动力的旋转齿轮,
所述加热辊相对于所述加压辊从动旋转。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
使图像形成于所述记录纸上的图像形成部,
其中,所述定影装置使所述记录纸被夹着而插入所述加热辊与所述加压辊之间的压夹区域,由此对形成于该记录纸上的图像进行热压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19348 | 2015-06-12 | ||
JP2015119348A JP6304133B2 (ja) | 2015-06-12 | 2015-06-12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49566A true CN106249566A (zh) | 2016-12-21 |
CN106249566B CN106249566B (zh) | 2019-04-26 |
Family
ID=56092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36974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249566B (zh) | 2015-06-12 | 2016-05-27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851664B2 (zh) |
EP (1) | EP3104230B1 (zh) |
JP (1) | JP6304133B2 (zh) |
CN (1) | CN10624956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623637B2 (ja) * | 2015-09-16 | 2019-12-2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204581A (ja) * | 1990-11-30 | 1992-07-24 | Toshiba Corp | 定着装置 |
JP2001312177A (ja) * | 2000-05-02 | 2001-11-09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 |
JP2002162853A (ja) * | 2000-11-29 | 2002-06-07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01192034A (zh) * | 2006-11-27 | 2008-06-0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成像设备 |
CN103186085A (zh) * | 2011-12-28 | 2013-07-03 |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 带单元、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077326B2 (ja) * | 1991-10-22 | 2000-08-14 |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 |
EP0538809A3 (en) * | 1991-10-22 | 1993-07-14 |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ixing devic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H09114296A (ja) * | 1995-10-20 | 1997-05-02 | Fuji Xerox Co Ltd | 定着装置 |
JPH1152770A (ja) * | 1997-08-01 | 1999-02-26 | Canon Inc | 定着器 |
JP2000274426A (ja) | 1999-03-25 | 2000-10-03 | Ricoh Co Ltd | 加熱装置及びこれを有する定着装置 |
JP2001147606A (ja) * | 1999-11-19 | 2001-05-29 | Canon Inc | 加熱装置、像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1215829A (ja) * | 2000-02-07 | 2001-08-10 | Konica Corp | 定着装置 |
JP2002023540A (ja) * | 2000-07-13 | 2002-01-23 | Minolta Co Ltd | ベルト定着装置 |
JP3840907B2 (ja) | 2001-03-09 | 2006-11-0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 |
JP2005292548A (ja) * | 2004-04-01 | 2005-10-20 | Canon Inc | 無端状ベルト及び定着装置 |
JP2006215375A (ja) * | 2005-02-04 | 2006-08-17 | Canon Inc | 加熱定着装置 |
JP2008040314A (ja) * | 2006-08-09 | 2008-02-21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111948A (ja) * | 2006-10-30 | 2008-05-15 | Kyocera Mita Corp | 定着ローラ |
JP2009116128A (ja) * | 2007-11-07 | 2009-05-28 | Fuji Xerox Co Ltd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973685B2 (ja) * | 2009-04-08 | 2012-07-11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EP2383618A2 (en) * | 2010-04-27 | 2011-11-02 |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12242707A (ja) * | 2011-05-23 | 2012-12-10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3041183A (ja) * | 2011-08-18 | 2013-02-28 | Oki Data Corp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026187B2 (ja) * | 2012-09-07 | 2016-11-16 |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883819B2 (ja) * | 2013-03-26 | 2016-03-15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加熱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定着装置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2015
- 2015-06-12 JP JP2015119348A patent/JP630413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
- 2016-05-26 US US15/165,444 patent/US985166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05-27 CN CN201610369748.8A patent/CN10624956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05-30 EP EP16171987.7A patent/EP3104230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204581A (ja) * | 1990-11-30 | 1992-07-24 | Toshiba Corp | 定着装置 |
JP2001312177A (ja) * | 2000-05-02 | 2001-11-09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 |
JP2002162853A (ja) * | 2000-11-29 | 2002-06-07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01192034A (zh) * | 2006-11-27 | 2008-06-0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成像设备 |
CN103186085A (zh) * | 2011-12-28 | 2013-07-03 |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 带单元、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304133B2 (ja) | 2018-04-04 |
EP3104230A1 (en) | 2016-12-14 |
JP2017003869A (ja) | 2017-01-05 |
US9851664B2 (en) | 2017-12-26 |
EP3104230B1 (en) | 2019-01-02 |
US20160363893A1 (en) | 2016-12-15 |
CN106249566B (zh) | 2019-04-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992286B2 (ja)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1561654B (zh) | 定影装置以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
JP5239599B2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2207718B (zh) | 定影装置和配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1403885B (zh) | 定影装置以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4181797B (zh) |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表面恢复方法 | |
CN102012662A (zh) |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2012663A (zh)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416905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0520634C (zh) | 定影装置以及图象形成装置 | |
JP5034874B2 (ja) | 定着装置 | |
JP6462204B2 (ja)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488811B2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9122210B2 (en) | Cool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6700810B2 (ja) | 定着装置 | |
JP7091621B2 (ja)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6249566A (zh)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5005189B (zh) |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
JP502914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9031630A (ja) | ローラ、ベルト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5121654A (ja) | 定着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9109931A (ja) | 定着装置 | |
CN113433812A (zh) | 加热装置及图像处理装置 | |
JP2010039255A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9063479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a double belt roll fuser geometry in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26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