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81797B -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表面恢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表面恢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81797B
CN104181797B CN201410222119.3A CN201410222119A CN104181797B CN 104181797 B CN104181797 B CN 104181797B CN 201410222119 A CN201410222119 A CN 201410222119A CN 104181797 B CN104181797 B CN 1041817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nip portion
paper
sidepiece part
fixing n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221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81797A (zh
Inventor
村上正典
酒卷务
小松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181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17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817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17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8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fixing nip, e.g. introduction guides, stripp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5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lubricating and/or cleaning the fixing unit, e.g. applying offset preventing flui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表面恢复方法。定影装置不导致成本上升,而能修复产生在定影面侧部件的纸边缘伤,能可靠防止由纸边缘伤引起的光泽不均的产生。定影装置具备定影带(61),其配置于形成有调色剂像的纸张(S)的定影面侧;下加压辊(65),其形成在其压接于定影带(61)的状态下以夹持纸张(S)的方式输送纸张的定影夹持部(NP);定影夹持部宽度变更部(68),其变更定影夹持部(NP)的定影夹持部宽度;及控制部(100),其控制定影夹持部宽度变更部(68)以使定影夹持部宽度比定影时的定影夹持部宽度窄且通过使定影带(61)和下加压辊(65)以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来使定影带(61)的表面状态恢复。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表面恢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方式的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表面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利用电子照相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通过向带电的感光体照射(曝光)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来形成静电潜像。而且,通过用显影装置向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体(像担载体)供给调色剂而使静电潜像可视化来形成调色剂像。并且,在使该调色剂像直接或者间接地转印于纸张之后,进行加热、加压来使该调色剂像定影,由此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作为这样使调色剂像定影的定影装置,有如下热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在由定影辊、定影带等定影面侧部件、和压接于定影面侧部件的加压辊、加压带等里面侧支承部件形成的定影夹持部(fixing nip),使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通过同时进行加热以及加压。
然而,公知存在若使厚纸或者表面粗糙的纸张通过定影夹持部则在定影面侧部件的表面上与纸张的两端部相接的位置产生纸边缘伤(sheet-edge mark)这样的问题。而且,在向图像形成范围比产生该纸边缘伤的部分大的纸张形成图像时,由于纸边缘伤而在纸张宽度方向不能实施均匀的定影处理,定影后的图像产生光泽不均。更具体而言,在产生纸边缘伤的部分实施定影处理的图像的光泽度比在未产生纸边缘伤的部分实施定影处理的图像的光泽度低。
对于上述问题,在专利文献1公开有如下技术:在夹持部使定影部件(定影面侧部件)和加压部件(里面侧支承部件)设置速度差来使双方的部件滑擦(摺擦),由此进行定影面侧部件、里面侧支承部件的表面的清洁。
另外,在专利文献2,公开有如下技术:设置使定影辊(定影面侧部件)的表面性恢复来改善定影性能的恢复机构(复原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174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0790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有如下情况:基于在定影面侧部件与里面侧支承部件之间形成的定影夹持部的状态,定影面侧部件的表面和里面侧支承部件的表面难以滑动,不能在定影面侧部件和里面侧支承部件设置所希望的速度差并旋转它们驱动。在该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因为不能使定影面侧部件和里面侧支承部件充分地滑擦,所以不能修复在定影面侧部件产生的纸边缘伤,不能可靠地防止由该纸边缘伤引起的光泽不均的产生。
另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中,存在另一问题:因为需要新设置用于使定影面侧部件的表面性恢复的专用机构,所以导致定影装置的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导致成本上升,而能够修复产生在定影面侧部件的纸边缘伤,能够可靠地修复由纸边缘伤引起的光泽不均的产生的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表面恢复方法。
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定影面侧部件,该定影面侧部件配置于形成有调色剂像的纸张的定影面侧;里面侧支承部件,该里面侧支承部件形成在其压接于所述定影面侧部件的状态下以夹持所述纸张的方式输送所述纸张的定影夹持部;定影夹持部宽度变更部,该定影夹持部宽度变更部变更所述定影夹持部的定影夹持部宽度;以及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所述定影夹持部宽度变更部以使所述定影夹持部宽度比定影时的所述定影夹持部宽度窄,并且通过使所述定影面侧部件和所述里面侧支承部件以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来使所述定影面侧部件的表面状态恢复,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定影夹持部宽度,以使所述定影面侧部件与所述里面侧支承部件的圆周速度差成为规定的圆周速度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定影装置。
本发明的表面恢复方法使定影装置的定影面侧部件的表面状态恢复,所述表面恢复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定影装置具备:定影面侧部件,该定影面侧部件配置于形成有调色剂像的纸张的定影面侧;以及里面侧支承部件,该里面侧支承部件形成在其压接于所述定影面侧部件的状态下以夹持所述纸张的方式输送所述纸张的定影夹持部,所述表面恢复方法具有:使所述定影夹持部的定影夹持部宽度变更为比定影时的所述定影夹持部宽度窄的第一步骤;以及使所述定影面侧部件与所述里面侧支承部件以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的第二步骤,控制所述定影夹持部宽度以使所述定影面侧部件与所述里面侧支承部件的圆周速度差成为规定的圆周速度差。
根据本发明,因为定影面侧部件的表面与里面侧支承部件的表面为容易滑动的状态,所以能够在定影面侧部件和里面侧支承部件设置所希望的速度差并驱动它们旋转。另外,因为无需新设置用于修复在定影面侧部件的表面产生的纸边缘伤的专用机构,所以不会导致定影装置的成本上升。因此,提供能够提供不会导致成本上升,而能够修复产生在定影面侧部件的纸边缘伤,能够可靠地防止由纸边缘伤引起的光泽不均的产生的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表面恢复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3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部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表面恢复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定影夹持部的定影夹持部宽度与定影带的表面恢复状况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进行本实施方式的表面恢复处理时的条件与定影带的表面恢复状况的关系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10...图像读取部;20...操作显示部;21...显示部;22...操作部;30...图像处理部;40...图像形成部;50...纸张输送部;60...定影部;61...定影带;62...加热辊;63...上加压辊;64...架设部件;65...下加压辊;66...制动转矩产生部;68...定影夹持部宽度变更部;71...通信部;72...存储部;80...按压弹簧;82...滑动凸轮;100...控制部;101...CPU;102...ROM;103...RAM;NP...定影夹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
图1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图。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图1、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利用电子照相技术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即,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将形成于感光鼓413上的Y(黄色)、M(品红)、C(青色)、K(黑色)各色调色剂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421(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421上使4色的调色剂像重叠之后,转印至纸张S(二次转印),来形成图像。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采用将与YMCK4色对应的感光鼓413串联配置在中间转印带421的运行方向上,并在一次工序中使各色调色剂像依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421的串联方式。
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图像读取部10;操作显示部20;图像处理部30;图像形成部40;纸张输送部50;定影部60;以及控制部100。
控制部100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101;ROM(ReadOnly Memory)102;RAM(Random Access Memory)103等。CPU101从ROM102读取与处理内容对应的程序并在RAM103展开,且与展开的程序配合来集中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模块的动作。此时,参照存储于存储部7的各种数据。存储部72例如由非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所谓的闪存)、硬盘驱动器构成。
控制部100经由通信部71而在其和与LAN(Local Area Network)、WAN(Wide Area Network)等通信网络连接的外部的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之间进行各种数据的收发。控制部100例如接收从外部的装置发送来的图像数据,基于该图像数据(输入图像数据)在纸张S形成图像。通信部71例如由LAN卡等通信控制卡构成。
图像读取部10具备被称为ADF(Auto Document Feeder)的自动原稿供给装置11以及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扫描仪)等而构成。
自动原稿供给装置11通过输送机构输送载置于原稿托盘的原稿D并向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送出原稿D。自动原稿供给装置11能够将载置于原稿托盘的多张原稿D的图像(包括两面)连续一并读取。
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光学扫描从自动原稿供给装置11输送至接触玻璃上的原稿或者载置于接触玻璃上的原稿,并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传感器12a的受光面上成像,来读取原稿图像。图像读取部10基于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的读取结果生成输入图像数据。在图像处理部30对该输入图像数据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
操作显示部20例如由带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器(LCD:LiquidCrystal Display)构成,作为显示部21以及操作部22发挥功能。显示部21根据从控制部100输入的显示控制信号,进行各种操作画面、图像的状态显示,各种功能的动作状况等的显示。操作部22具备数字键,开始键等各种操作键,接受用户的各种输入操作,并将操作信号向控制部100输出。
图像处理部30具备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与初始设定或者用户设定对应的数字图像处理的电路等。例如,图像处理部30在控制部100的控制下基于灰度修正数据(灰度修正表)进行灰度修正。另外,图像处理部30对输入图像数据实施除了灰度修正以外的颜色修正、阴影修正等各种修正处理、压缩处理等。基于实施了这些处理的图像数据来控制图像形成部40。
图像形成部40具备用于基于输入图像数据而形成Y成分、M成分、C成分、K成分各有色调色剂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41Y、41M、41C、41K、中间转印单元42等。
Y成分、M成分、C成分、K成分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1Y、41M、41C、41K具有相同的结构。为了图示以及说明方便,共用的构成要素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区别彼此的情况下在附图标记添加Y、M、C、或者K表示。在图1中,仅对Y成分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1Y的构成要素附有附图标记,其他图像形成单元41M、41C、41K的构成要素省略附图标记。
图像形成单元41具备曝光装置411;显影装置412;感光鼓413;带电装置414;以及鼓清洁装置415等。
感光鼓413为例如在鼓径80[mm]的铝制的导电性圆筒体(铝管)的周面依次层叠底涂层(UCL:Under Coat Layer)、电荷产生层(CGL:Charge Generation Layer)、电荷输送层(CTL:Charge TransportLayer)而得的负带电型的有机感光体(OPC:OrganicPhoto-conductor)。电荷产生层由使电荷产生材料(例如酞菁颜料)分散在树脂粘合剂(例如聚碳酸酯)而得的有机半导体构成,通过曝光装置411的曝光产生一对正电荷和负电荷。电荷输送层由使空穴输送性材料(电子供给性含氮化合物)分散在树脂粘合剂(例如聚碳酸酯树脂)而得的部件构成,且将在电荷产生层产生的正电荷输送至电荷输送层的表面。
通过控制部100控制向使感光鼓413旋转的驱动马达(省略图示)供给的驱动电流,从而感光鼓413以恒定的圆周速度旋转。
带电装置414使具有光导电性的感光鼓413的表面均匀地带负极性的电。曝光装置411例如由半导体激光器构成,对感光鼓413照射与各色成分的图像对应的激光。通过在感光鼓413的电荷产生层产生正电荷,并输送至电荷输送层的表面,来中和感光鼓413的表面电荷(负电荷)。在感光鼓413的表面基于其与周围的电位差而形成各色成分的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412例如是双组分显影方式的显影装置,通过使各色成分的调色剂附着于感光鼓413的表面而使静电潜像可视化来形成调色剂像。
鼓清洁装置415具有与感光鼓413的表面滑动接触的鼓清洁刮板等,并除去在一次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413的表面的转印残留调色剂。
中间转印单元42具备:中间转印带421;一次转印辊422;多个支承辊423;二次转印辊424,以及带清洁装置426等。
中间转印带421由环状带构成,环状地架设于支承辊423。多个支承辊423中的至少一个由驱动辊构成,其他由从动辊构成。例如,优选配置在比K成分用的一次转印辊422靠带运行方向下游侧的位置的辊423A为驱动辊。由此,容易恒定地保持一次转印部的带的运行速度。通过使驱动辊423A旋转,中间转印带421沿箭头A方向以恒定速度运行。
一次转印辊422以与各色成分的感光鼓413对置的方式配置于中间转印带421的内周面侧。通过一次转印辊422隔着中间转印带421压接于感光鼓413,形成用于从感光鼓413向中间转印带421转印调色剂像的一次转印夹持部(primary transfer nip)。
二次转印辊424以与配置于驱动辊423A的带运行方向下游侧的辊423B(以下称为“支持辊423B”)对置的方式配置于中间转印带421的外周面侧。通过二次转印辊424隔着中间转印带421压接于支持辊423B,形成用于从中间转印带421向纸张S转印调色剂像的二次转印夹持部(secondary transfer nip)。
当中间转印带421通过一次转印夹持部时,感光鼓413上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叠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具体而言,向一次转印辊422施加一次转印偏压,且对中间转印带421的里侧(与一次转印辊422抵接的一侧)赋予极性与调色剂相反的电荷,由此调色剂像被静电转印于中间转印带421。
之后,当纸张S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时,中间转印带421上的调色剂像二次转印至纸张S。具体而言,向二次转印辊424施加二次转印偏压,且对纸张S的里侧(与二次转印辊424抵接的一侧)赋予极性与调色剂相反的电荷,由此调色剂像被静电转印于纸张S。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S被向定影部60输送。
带清洁部426具有与中间转印带421的表面滑动接触的带清洁刮板等,且除去在二次转印后残留于中间转印带421的表面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另外,替代二次转印辊424,也可以采用在包括二次转印辊的多个支承辊呈环状地架设二次转印带而得的结构(所谓的带式二次转印单元)。
定影部60具备:具有配置于纸张S的定影面(形成有调色剂像的面)侧的定影面侧部件的上侧定影部60A;具有配置于纸张S的里面(定影面的反面)侧的里面侧支承部件的下侧定影部60B;以及加热源60C等。通过将里面侧支承部件压接于定影面侧部件来形成以夹持纸张S的方式输送纸张S的定影夹持部。
定影部60在定影夹持部对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被输送来的纸张S进行加热、加压,由此使调色剂像定影在纸张S。定影部60作为单元配置于定影器F内。另外,可以在定影器F配置有气体分离单元,该气体分离单元通过喷射气体而使纸张S从定影面侧部件或者里面侧支承部件分离。定影部60的详细情况后面进行叙述。
纸张输送部50具备:供纸部51;排纸部52;以及输送路径部53等。在构成供纸部51的3个供纸托盘单元51a~51c上,按照预先设定的种类收容有基于基重、尺寸等来识别的纸张S(标准纸张、特殊纸张)。输送路径部53具有阻挡辊对53a等多个输送辊对。
收容于供纸托盘单元51a~51c的纸张S从最上部一张一张被送出,被输送路径部53输送至图像形成部40。此时,通过配设有阻挡辊对53a的阻挡辊部,来修正所供给的纸张S的倾斜并且调整输送时刻。而且,在图像形成部40中,中间转印带421的调色剂像一并二次转印至纸张S的一侧的面,且在定影部60实施定影工序。形成图像的纸张S被具备排纸辊52a的排纸部52向机器外排出。
[定影部60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3,对定影部6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示意性表示定影部60的结构的图。
另外,定影部60以及控制部100作为定影装置发挥功能。定影部60以及控制部100可以作为单元构成并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也可以彼此分别组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作为定影装置发挥功能。
上侧定影部60A具有:作为定影面侧部件的环状的定影带61;加热辊62;上加压辊63;以及架设部件64(带加热方式)。定影带61以规定的带张力(例如,400[N])架设于加热辊62、上加压辊63及架设部件64。
对于定影带61而言,例如,外径为120[mm],将厚度70[μm]的由PI(聚酰亚胺)构成的基体的外周面作为弹性层用厚度200[μm]的耐热性的硅橡胶(硬度JIS-A30[°])覆盖,并且,在表层覆盖或者涂覆厚度30[μm]的耐热性树脂亦即PFA(全氟烷氧基)的管。定影带61与下加压辊65一起形成定影夹持部NP。
定影带61与形成有调色剂像的纸张S接触,以定影温度(例如,160~200[℃])将该调色剂像加热定影于纸张S。这里,定影温度是能够供给用于熔融纸张S上的调色剂所需的热量的温度,根据形成图像的纸张S的纸张种类等而不同。
加热辊62对定影带61进行加热。加热辊62内置有对定影带61进行加热的加热源60C(卤素加热器)。对加热辊62而言,其外径为58[mm],例如,利用由PTFE涂覆的树脂层来覆盖由铝等形成的圆筒状的芯棒的外周面。
加热源60C的温度被控制部100控制。利用加热源60C加热加热辊62,结果,定影带61被加热。
对上加压辊63而言,例如外径为70[mm],将由铁等金属形成的实心的芯棒作为弹性层用厚度20[mm]的耐热性的硅橡胶(硬度:Asker-C35[°])覆盖,并且,利用由厚度5~30[μm]的低摩擦且耐热性树脂亦即PTFE涂覆的树脂层来覆盖。
上加压辊63经由定影带61压接于被定影部60的主驱动源(马达M3)驱动旋转的下加压辊65。在上加压辊63连接有制动转矩产生部66。制动转矩产生部66接受来自控制部100的控制命令,产生箭头G所示的制动转矩。制动转矩产生部66例如由用于通过机械式地抑制上加压辊63的从动旋转来使上加压辊63以及定影带61的圆周速度降低的制动机构(例如,使用马达的制动装置)构成。
下侧定影部60B具有例如作为里面侧支承部件的下加压辊65(辊加压方式)。对于下加压辊65而言,其外径为70[mm],将由铝等形成的圆筒状的芯棒的外周面作为弹性层用厚度1~3[mm]的耐热性的硅橡胶(硬度:JIS-A30[°])覆盖,并且,用厚度30~100[μm]的PFA管的树脂层覆盖。
驱动马达M3接受来自控制部100的控制命令,使下加压辊65向箭头E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马达M3的驱动控制(例如,旋转的开/关、圆周速度等)通过控制部100来进行。下加压辊65的圆周速度例如为460[mm/s]。
在下加压辊65内置有卤素加热器等加热源(未图示)。通过该加热源发热来加热下加压辊65。控制部100控制向加热源供给的电力,来将下加压辊65控制在规定温度(例如,80~120[℃])。
在下加压辊65的旋转轴端部65A,经由按压弹簧80以及能够旋转的滑动凸轮82而连接有驱动马达M4。驱动马达M4接受来自控制部100的控制命令,使滑动凸轮82以轴84为中心旋转。通过驱动马达M4使滑动凸轮82旋转,按压弹簧80向箭头F方向对下加压辊65施力。与滑动凸轮82的旋转位置相对应,下加压辊65相对于定影带61压接或者分离。在下加压辊65相对于定影带61处于压接状态的情况下,与滑动凸轮82的旋转位置相对应,下加压辊65经由定影带61嵌入上加压辊63的弹性层的量发生变化。由此,在定影带61与下加压辊65之间形成的定影夹持部NP的定影夹持部宽度d、即沿纸张S的输送方向的定影夹持部NP的长度发生变化。具体而言,随着下加压辊65相对于上加压辊63的弹性层的嵌入量变大而定影夹持部NP的定影夹持部宽度d变宽,另一方面,随着下加压辊65的嵌入量变小而定影夹持部NP的定影夹持部宽度d变窄。
即,驱动马达M4、滑动凸轮82以及按压弹簧80作为变更定影夹持部NP的定影夹持部宽度的定影夹持部宽度变更部68发挥功能。
下加压辊65利用定影夹持部宽度变更部68经由定影带61以规定的定影负载(例如,2650[N])压接于上加压辊63。这样,在定影带61与下加压辊65之间,形成以夹持纸张S的方式输送纸张S的定影夹持部NP。
若驱动下加压辊65向箭头E方向旋转,则定影带61向箭头B方向(顺时针方向)从动旋转。伴随与此,上加压辊63向箭头C方向(顺时针方向)从动旋转。在定影时,制动转矩产生部66不动作,定影带61的圆周速度与下加压辊65的圆周速度相同(例如460[mm/s])。另一方面,在进行定影带61的表面恢复处理时,利用制动转矩产生部66抑制上加压辊63以及定影带61的从动旋转,从而定影带61以比下加压辊65慢的圆周速度旋转。即,在定影带61与下加压辊65之间产生圆周速度差。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00控制制动转矩产生部66,由此与定影带61与下加压辊65之间设置的圆周速度差对应地设定制动转矩的大小。在增大圆周速度差的情况下使制动转矩增大即可,在减小圆周速度差的情况下使制动转矩减少即可。
如前述那样,若厚纸或者表面粗糙的纸张S通过定影夹持部NP,则在定影带61的表面上与纸张S的两端部相接的位置产生纸边缘伤。而且,当向图像形成范围比产生该纸边缘伤的部分大的纸张S形成图像时,因纸边缘伤而在纸张宽度方向不能实施均匀的定影处理,由此定影后的图像产生光泽不均。
相对于此,公知如下技术:在定影带61和下加压辊65设置圆周速度差并驱动它们旋转,由此使双方滑擦,使产生纸边缘伤的定影带61的表面恢复。但是,即使应用该技术,基于在定影带61和下加压辊65之间形成的定影夹持部NP的状态,定影带61的表面与下加压辊65的表面也难以滑动,而无法在定影带61和下加压辊65设置所希望的圆周速度差并驱动定影带61以及下加压辊65旋转。在该情况下,因为不能使定影带61与下加压辊65充分滑擦,所以不能修复产生于定影带61的纸边缘伤,不能可靠地防止由该纸边缘伤引起的光泽不均的产生。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00控制定影夹持部宽度变更部68,以使得定影夹持部NP的定影夹持部宽度比纸张S定影时的定影夹持部宽度窄。在该状态下,控制部100通过在定影带61和下加压辊65设置圆周速度差并驱动它们旋转,由此使双方滑擦。定影夹持部NP的定影夹持部宽度比定影时的定影夹持部宽度窄,结果,定影带61的表面与下加压辊65的表面成为容易滑动的状态,所以能够在定影带61和下加压辊65设置所希望的速度差并驱动它们旋转。因此,能够使定影带61与下加压辊65充分地滑擦,能够将产生在定影带61的纸边缘伤充分地弄平修复。因此,之后,当向图像形成范围大的纸张S形成图像时,能够可靠的防止因纸边缘伤而在纸张宽度方向无法实施均匀的定影处理由此定影后的图像产生光泽不均的情况。
[图像形成装置1的表面恢复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4的流程图,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表面恢复处理进行说明。另外,图4所示的表面恢复处理例如在所定影的纸张S的纸宽、乃至图像形成范围比当前大的时刻执行。
首先,控制部100控制定影夹持部宽度变更部68,以使得定影夹持部NP的定影夹持部宽度比定影时的定影夹持部宽度(例如,23~24[mm])窄(步骤S100)。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定影夹持部NP的定影夹持部宽度变更为定影时的定影夹持部宽度的1/2~1/3(例如,8~11[mm])左右。由此,定影带61的表面和下加压辊65的表面成为容易滑动的状态。
接下来,控制部100在定影带61与下加压辊65之间设置圆周速度差(例如,5~50[mm/s],相当于下加压辊65的线速度的1~10[%]),并驱动定影带61以及下加压辊65旋转规定时间(例如,3[分])(步骤S120)。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00在驱动下加压辊65旋转的状态下,控制制动转矩产生部66,以使产生抑制随着下加压辊65的驱动旋转的定影带61的从动旋转的制动转矩。由此,定影带61成为比下加压辊65慢的圆周速度。即能够使定影带61和下加压辊65以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
表面恢复处理的时间(驱动定影带61以及下加压辊65旋转的时间)与定影夹持部宽度对应地设定。换句话说,定影夹持部宽度越大,定影带61与下加压辊65的摩擦力越大,越难实现两者的速度差,所以表面恢复所需的时间有必要设置为较长。并且,从考虑定影带61以及下加压辊65的耐久性并且可靠地获得表面恢复处理的效果的观点来看,驱动定影带61以及下加压辊65旋转的时间优选设定在1分~90分的范围内。在后述的实施例也进行说明,驱动定影带61以及下加压辊65旋转的时间优选设定为3[分]。
另外,优选在驱动定影带61以及下加压辊65旋转时,将定影带61控制在预先设定的设定温度(80~230[℃])。这是由于在定影带61的温度不足80[℃]的情况下,残留于定影带61、下加压辊65的调色剂屑等未软化,从而因定影带61与下加压辊65的滑擦而容易在定影带61的表面、下加压辊65的表面产生伤痕。另外,在定影带61的温度不足80[℃]的情况下,上加压辊63的弹性层的直径减少。换句话说,下加压辊65相对于上加压辊63的弹性层的嵌入量变小而定影夹持部NP的定影夹持部宽度减少。因此,定影带61的表面与下加压辊65的表面之间过度产生滑动,定影带61的表面产生划伤(scratch)。另外,定影带61以及下加压辊65所使用的硅橡胶的耐热温度为230[℃],所以定影带61的设定温度的上限为230[℃]。
在后述的实施例也进行说明,优选定影带61的表面恢复时的设定温度与定影时的设定温度(定影温度)相同(例如180[℃])。由此,在执行表面恢复处理之后,移至通常的打印动作时,不需要变更定影带61的温度,所以较方便。另外,优选以软件的方式设置保护机构以使得在定影带61的温度不足80[℃]的情况下不能开始表面恢复处理。
另外,优选在驱动定影带61以及下加压辊65旋转时,例如使用冷却风扇等将下加压辊65冷却至80~120[℃]左右同时使其进行动作。表面恢复处理因为在将定影带61与下加压辊65压接的状态下实施,所以下加压辊65的表面温度上升。若在下加压辊65的表面温度上升的状态下对纸张S(例如,铜版纸)执行通常的打印动作,则由于过度加热纸张S而产生泡(blister)。为了防止该泡的产生,通常的打印动作中需要将下加压辊65的表面温度维持在80~120[℃]左右。通过将表面恢复处理中的下加压辊65的表面温度维持在80~120[℃]左右,从而有能够缩短表面恢复处理后向通常打印模式转移的时间的效果。
最后,控制部100控制定影夹持部宽度变更部68以使得在步骤S100中被变更的定影夹持部宽度恢复到纸张S的定影时的定影夹持部宽度(步骤S140)。步骤S140的处理结束,从而图像形成装置1结束图4的处理。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以上详细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定影带61,该定影带61配置于形成有调色剂像的纸张S的定影面侧;下加压辊65,该下加压辊65形成在其压接于定影带61的状态下以夹持纸张S的方式输送纸张S的定影夹持部NP;定影夹持部宽度变更部68,该定影夹持部宽度变更部68变更定影夹持部NP的定影夹持部宽度;以及控制部100,该控制部100控制定影夹持部宽度变更部68以使定影夹持部宽度比定影时的定影夹持部宽度窄,并且通过使定影带61和下加压辊65以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来使定影带61的表面状态恢复。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在进行使定影带61的表面状态恢复的处理的情况下,与定影带61的表面和下加压辊65的表面难以滑动的定影时不同,定影带61的表面和下加压辊65的表面成为容易滑动的状态,所以能够在定影带61和下加压辊65设置所希望的速度差并驱动它们旋转。因此,能够使定影带61和下加压辊65充分地滑擦,能够充分地弄平修复产生在定影带61的纸边缘伤。因此,之后,当向图像形成范围大的纸张S形成图像时,能够防止因纸边缘伤而不能在纸张宽度方向实施均匀的定影处理由此定影后的图像产生光泽不均的情况。另外,因为不需要新设置用于修复在定影带61的表面产生的纸边缘伤的专用机构,所以不会导致定影装置的成本上升。根据以上方式,不会导致成本上升,而能够修复产生在定影带61的纸边缘伤,能够可靠地防止因纸边缘伤引起的光泽不均的产生。
[变形例]
另外,在上述实施的形态中,虽然对使定影带61与下加压辊65从动,并且产生抑制定影带61的从动旋转的制动转矩来使定影带61和下加压辊65以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够采用下加压辊65随着定影带61的驱动旋转而从动旋转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在驱动定影带61旋转的状态下,产生抑制下加压辊65的从动旋转的制动转矩,从而能够使定影带61和下加压辊65以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另外,可以采用分别驱动定影带61以及下加压辊65旋转的结构,进行在定影带61与下加压辊65之间设置圆周速度差的设定,来使定影带61和下加压辊65以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
另外,在上述实施的形态中,对在通过定影夹持部NP的纸张S的纸宽比当前大的时刻执行定影带61的表面恢复处理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在操作部22接收到用户的表面恢复处理的执行操作的情况下,或者,在打印任务的图像形成处理结束的情况下,自动进行定影带61的表面恢复处理。
另外,在上述实施的形态中,作为进行表面恢复处理时的条件,可以设定为用户能够变更驱动定影带61以及下加压辊65旋转的时间、定影带61的设定温度。例如,针对驱动定影带61以及下加压辊65旋转的时间、定影带61的设定温度,用户能够从以下的(1)~(3)的条件中任意选择一个。
(1)6[分],160[℃]
(2)3[分],180[℃]
(3)2[分],20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使定影带61和下加压辊65以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的情况下,测定定影带61的圆周速度,根据该测定结果,控制抑制定影带61的从动旋转的制动转矩的大小。具体而言,在定影带61的圆周速度比所希望的圆周速度慢(圆周速度差大)情况下,使制动转矩的大小减小由此使定影带61的圆周速度增加。另一方面,在定影带61的圆周速度比所希望的圆周速度快(圆周速度差小)的情况下,增大制动转矩的大小由此使定影带61的圆周速度减小。为了测定定影带61的圆周速度,可以使用编码器测定上加压辊63的转速,也可以使用激光多普勒速度仪测定定影带61的表面速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使定影带61和下加压辊65以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的情况下,控制定影夹持部宽度,以使得定影带61与下加压辊65的圆周速度差为规定的圆周速度差。具体而言,在定影带61与下加压辊65的圆周速度差比规定的圆周速度差大的情况下,增大定影夹持部宽度,由此使定影带61和下加压辊65为难以滑动的状态而使圆周速度差减少。另一方面,在定影带61与下加压辊65的圆周速度差比规定的圆周速度差小的情况下,减小定影夹持部宽度,由此使定影带61和下加压辊65为容易滑动的状态而使圆周速度差增加。
[实施例]
最后,对本发明者进行的确认上述实施方式的有效性的实验结果进行说明。
[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
作为实验用的图像形成装置,使用具有图1~3的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00。
[第一实验方法]
第一实验中,使厚纸或者表面粗糙的纸张S通过定影夹持部宽度23[mm]的定影夹持部NP,从而在定影带61的表面产生纸边缘伤。之后,在进行使定影带61的表面状态恢复的处理时,将定影夹持部NP的定影夹持部宽度设定为6~12[mm]的各个值,并驱动下加压辊65旋转。在下加压辊65的旋转驱动中,产生了用于抑制上加压辊63以及定影带61的从动旋转的制动转矩(恒定值)。由于定影夹持部宽度越大,定影带61和下加压辊65成为越难以滑动的状态,所以圆周速度差变小。图5是表示通过下述评价基准对定影带61的表面恢复状况、定影带61以及下加压辊65的旋转状况进行评价的结果。
(定影带61的表面恢复状况)
○:产生在定影带61的纸边缘伤被修复。
×:产生在定影带61的纸边缘伤未被修复。
(定影带61以及下加压辊65的旋转状况)
○:未产生定影带61以及下加压辊65的旋转故障。
×:产生了定影带61以及下加压辊65的旋转故障。
[第一实验结果]
如图5所示,在定影夹持部NP的定影夹持部宽度为8~11[mm]的情况下,产生在定影带61的纸边缘伤被修复。另一方面,在定影夹持部NP的定影夹持部宽度为12[mm]的情况下,产生在定影带61的纸边缘伤未被修复。考虑这是因为随着定影夹持部宽度变宽,定影带61的表面与下加压辊65的表面难以滑动,不能在定影带61和下加压辊65设置所希望的速度差并驱动它们旋转。考虑在比定影夹持部宽度12[mm]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相同的结果(纸边缘伤未被修复的结果)。另一方面,在定影夹持部NP的定影夹持部宽度小至6~7[mm]的情况下,在定影带61的表面与下加压辊65的表面之间过度产生滑动,成为定影带61难以从动于下加压辊65的驱动旋转的情况。换句话说,产生定影带61以及下加压辊65的旋转故障,不能在定影带61和下加压辊65设置所希望的速度差并驱动它们旋转。由此,产生在定影带61的纸边缘伤未被修复。考虑在定影夹持部宽度比6[mm]小的情况也能够得到相同的结果(纸边缘伤未被修复的结果)。如前述那样,在定影夹持部宽度小的情况下,定影带61的表面产生划伤,在定影工序中划伤被转印而产生图像不良。考虑为了不在定影带61的表面产生划伤,而在定影夹持部宽度小的情况下,将抑制定影带61的从动旋转的制动转矩的大小设定为较小。这是因为通过将制动转矩的大小设定为较小,作用于定影带61与下加压辊65之间的滑动减少,定影带61容易随着下加压辊65的驱动旋转而从动旋转。
[第二实验方法]
在第二实验中,使厚纸或者表面粗糙的纸张S通过定影夹持部宽度23[mm]的定影夹持部NP,从而在定影带61的表面产生纸边缘伤。之后,作为进行使定影带61的表面状态恢复的处理时的条件,使定影带61的温度、和使定影带61以及下加压辊65旋转的时间产生变化。另外,定影夹持部宽度为9[mm],圆周速度差为14[mm/s],均是相同的。图6是表示通过下述评价基准来评价定影带61的表面恢复状况的结果。
(定影带61的表面恢复状况)
○:产生在定影带61的纸边缘伤被修复。
×:产生在定影带61的纸边缘伤未被修复。
*:产生在定影带61的纸边缘伤未被修复。并且,定影带61的表面产生划伤。
[第二实验结果]
如图6所示,能够确认定影带61的温度越高,使定影带61以及下加压辊65旋转的时间越长,越具有产生在定影带61的纸边缘伤被修复的趋向。可知尤其是如果定影带61的温度在180[℃],使定影带61以及下加压辊65旋转的时间在3[分]以上,则能够获得纸边缘伤的修复效果。

Claims (13)

1.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定影面侧部件,该定影面侧部件配置于形成有调色剂像的纸张的定影面侧;
里面侧支承部件,该里面侧支承部件形成在其压接于所述定影面侧部件的状态下以夹持所述纸张的方式输送所述纸张的定影夹持部;
定影夹持部宽度变更部,该定影夹持部宽度变更部变更所述定影夹持部的定影夹持部宽度;以及
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所述定影夹持部宽度变更部以使所述定影夹持部宽度比定影时的所述定影夹持部宽度窄,并且通过使所述定影面侧部件和所述里面侧支承部件以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来使所述定影面侧部件的表面状态恢复,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定影夹持部宽度,以使所述定影面侧部件与所述里面侧支承部件的圆周速度差成为规定的圆周速度差,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定影夹持部宽度来设定使所述定影面侧部件和所述里面侧支承部件旋转的时间,
定影夹持部宽度变更是将表面恢复处理时的定影夹持部宽度变更为定影时的定影夹持部宽度的1/2~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面侧部件伴随着所述里面侧支承部件的驱动旋转而从动旋转,
具备制动转矩产生部,该制动转矩产生部产生抑制所述定影面侧部件的从动旋转的制动转矩,
所述控制部驱动所述里面侧支承部件旋转,并且控制所述制动转矩产生部以使所述制动转矩产生部产生所述制动转矩,由此使所述定影面侧部件和所述里面侧支承部件以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示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将使所述定影面侧部件和所述里面侧支承部件旋转的时间设定在1分~90分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进行使所述定影面侧部件的表面状态恢复的处理的情况下,将所述定影面侧部件控制在预先设定的设定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定影的所述纸张的纸宽比当前大的时刻,进行使所述定影面侧部件的表面状态恢复的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面侧部件为定影带。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定影装置。
8.一种表面恢复方法,使定影装置的定影面侧部件的表面状态恢复,
所述表面恢复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装置具备:
定影面侧部件,该定影面侧部件配置于形成有调色剂像的纸张的定影面侧;以及
里面侧支承部件,该里面侧支承部件形成在其压接于所述定影面侧部件的状态下以夹持所述纸张的方式输送所述纸张的定影夹持部,
所述表面恢复方法具有:
使所述定影夹持部的定影夹持部宽度变更为比定影时的所述定影夹持部宽度窄的第一步骤;以及
使所述定影面侧部件与所述里面侧支承部件以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的第二步骤,
控制所述定影夹持部宽度以使所述定影面侧部件与所述里面侧支承部件的圆周速度差成为规定的圆周速度差,
基于所述定影夹持部宽度来设定使所述定影面侧部件和所述里面侧支承部件旋转的时间,
定影夹持部宽度变更是将表面恢复处理时的定影夹持部宽度变更为定影时的定影夹持部宽度的1/2~1/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表面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面侧部件伴随着所述里面侧支承部件的驱动旋转而从动旋转,
驱动所述里面侧支承部件旋转,并且产生抑制所述定影面侧部件的从动旋转的制动转矩,由此使所述定影面侧部件和所述里面侧支承部件以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者9所述的表面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使所述定影面侧部件和所述里面侧支承部件旋转的时间设定在1分~90分的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者9所述的表面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使所述定影面侧部件的表面状态恢复的处理的情况下,将所述定影面侧部件控制在预先设定的设定温度。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者9所述的表面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定影的所述纸张的纸宽比当前大的时刻,进行使所述定影面侧部件的表面状态恢复的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8或者9所述的表面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面侧部件为定影带。
CN201410222119.3A 2013-05-24 2014-05-23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表面恢复方法 Active CN1041817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0059 2013-05-24
JP2013110059A JP2014228789A (ja) 2013-05-24 2013-05-24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表面回復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1797A CN104181797A (zh) 2014-12-03
CN104181797B true CN104181797B (zh) 2016-08-24

Family

ID=51935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22119.3A Active CN104181797B (zh) 2013-05-24 2014-05-23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表面恢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63481B2 (zh)
JP (1) JP2014228789A (zh)
CN (1) CN1041817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49500A (ja) * 2013-09-05 2015-03-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97270B2 (ja) * 2015-12-16 2019-10-3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6613948B2 (ja) * 2016-02-16 2019-12-0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7161838A (ja) * 2016-03-11 2017-09-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86992B2 (ja) * 2016-09-21 2020-11-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8060123A (ja) * 2016-10-07 2018-04-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874556B2 (ja) * 2017-06-16 2021-05-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寿命判定システム
JP6977392B2 (ja) * 2017-08-21 2021-12-0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P3422109B1 (en) * 2017-06-16 2020-03-04 Konica Minolta,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lifetime judgment system
JP2021015164A (ja) * 2019-07-10 2021-02-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10399B2 (ja) * 2019-07-22 2023-07-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ならびに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7415678B2 (ja) 2020-03-09 2024-01-1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74572A (en) * 1987-09-16 1989-03-20 Fuji Xerox Co Ltd Roller driving device in fixing device
US6549745B2 (en) * 2001-02-16 2003-04-15 Nexpress Solution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overdrive in a frictionally driven system including a conformable member
JP4981376B2 (ja) * 2006-07-14 2012-07-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42739B2 (ja) 2006-08-03 2013-11-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24664B2 (ja) * 2006-08-09 2013-07-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JP5224663B2 (ja) * 2006-08-09 2013-07-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JP5398172B2 (ja) * 2008-05-27 2014-0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5344295B2 (ja) 2009-03-17 2013-11-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87871B2 (ja) * 2009-10-13 2014-05-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75067A (ja) * 2010-02-24 2011-09-0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23166A (ja) * 2010-12-08 2012-06-28 Canon Inc 画像加熱装置
JP5510357B2 (ja) * 2011-02-18 2014-06-0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93324B2 (ja) * 2011-03-29 2015-04-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228789A (ja) 2014-12-08
US20140348527A1 (en) 2014-11-27
US9063481B2 (en) 2015-06-23
CN104181797A (zh) 2014-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81797B (zh)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表面恢复方法
CN103698992A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402146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423232A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229700B2 (ja)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定着制御方法
US20150227098A1 (en) Fixing belt,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78699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601196B2 (ja)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ニップ幅変更方法
CN107797424A (zh) 定影装置
CN106483803A (zh) 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转印条件改变方法
JP2017223826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03702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orming an image
JP618688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表面回復方法
JP6601202B2 (ja)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ニップ形状変更方法
JP2019101253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距離制御方法
JP20151726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363285B2 (ja) 転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7888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161852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84279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揺動制御方法
JP2019078814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379997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1701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834615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678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滑剤供給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