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8741B -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转印带清洁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转印带清洁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168741B CN106168741B CN201610330758.0A CN201610330758A CN106168741B CN 106168741 B CN106168741 B CN 106168741B CN 201610330758 A CN201610330758 A CN 201610330758A CN 106168741 B CN106168741 B CN 10616874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fer belt
- cleaning
- patch
- cleaning section
- coverage 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54—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 G03G15/5058—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using a test patch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02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 G03G2215/0005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o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transfer bel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0005—Cleaning of residual toner
- G03G2221/001—Plural sequential clean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使在使用了卷纸的情况下,也不产生带清洁装置的刮板的磨损、卷曲地在短时间内进行调色剂的更新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转印带清洁控制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第二清洁部,其具有比进行除去转印带上的调色剂的清洁的第一清洁部高的清洁性,并且在与第一清洁部相比靠转印带移动方向上游侧,进行除去转印带上的调色剂的清洁;判断部,其基于与打印任务有关的任务信息判断形成高覆盖率的补丁的必要性;图像形成控制部,其控制在转印带上形成调色剂像的图像形成部,以便在转印带上形成高覆盖率的补丁;以及清洁控制部,其控制第二清洁部以便第二清洁部对转印带上的补丁执行清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转印带清洁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利用了电子照片工艺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通过对带电的感光体(像载持体)照射(曝光)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来形成静电潜像。然后,通过由显影装置向形成了静电潜像的感光体供给调色剂来将静电潜像可视化从而形成调色剂像。然后,在使该调色剂像直接或者间接地转印到纸张之后,在基于加热部件(例如,加压辊)和加压部件(例如,加热辊)的定影夹持部进行加热、加压使其定影,由此在纸张形成图像。
以往,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前段连接有对连续格式卷纸那样的连续的纸张进行供纸的供纸装置,并且在后段连接有卷取通过图像形成装置形成了图像的纸张的卷取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被实用化。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使形成于感光体的调色剂像间接地转印到纸张的方式,有使用了中间转印带的方式。在中间转印带方式中,存在在调色剂像向纸张转印时遗漏的调色剂残留在带上的情况,所以设置用于除去该残留调色剂的带清洁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两个带清洁装置,通常时使用其中的一个,在修正等图像补丁/卡塞物残留那样的高覆盖率(高附着量)时使用双方。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56838号公报
然而,在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抑制较低的印刷率持续时的显影剂(调色剂与磁性体的载体混合后的粉末)的劣化,以更新显影机内的调色剂的目的来进行补丁(带状的像)的扫出。补丁的扫出在对纸张使用了剪切纸的情况下在纸间进行、在使用了卷纸的情况下在打印任务结束时进行的情况较普通,利用中间转印带的带清洁装置对扫出了的补丁进行回收、清扫。
在剪切纸的情况下能够每数秒形成补丁,但在卷纸的情况下在打印任务结束后一起形成。例如,在剪切纸的情况下,若每10秒形成补丁,则在一分钟形成六次,但在卷纸的情况下,在一分钟后一起形成与剪切纸的六次的量同量的补丁。由于形成与剪切纸的六次的量同量的补丁,所以必然地,输出补丁的时间变长。即,打印任务的持续时间越长,之后的补丁输出时间越长,随之补丁输出中的用户的等待时间越长。
在使用了卷纸的情况下为了缩短补丁的输出时间而使扫出量增加即可(即,形成高覆盖率即可),但扫出高覆盖率的补丁需要高度的清洁性。然而,带清洁装置存在清洁性的界限,所以一般来说以不进行超过该界限的高覆盖率的补丁的扫出的方式来进行控制。
此外,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虽然具有两个带清洁装置,但不扫出高覆盖率(或者超高覆盖率)的补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使用了卷纸的情况下,也能够不产生带清洁装置的刮板的磨损、卷曲地在短时间内进行调色剂的更新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转印带清洁控制方法。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转印带;
图像形成部,其在上述转印带上形成调色剂像;
第一清洁部,其进行除去上述转印带上的调色剂的清洁;
第二清洁部,其具有比上述第一清洁部高的清洁性,并且在上述转印带的移动方向上且在上述第一清洁部的上游侧进行除去上述转印带上的调色剂的清洁;
判断部,其基于与打印任务有关的任务信息判断形成超过上述第一清洁部的清洁性的界限的高覆盖率的补丁的必要性;
图像形成控制部,其在需要形成上述高覆盖率的补丁的情况下,控制上述图像形成部以便在上述转印带上形成上述高覆盖率的补丁;以及
清洁控制部,其控制上述第二清洁部以便当上述转印带上的上述高覆盖率的补丁通过上述第二清洁部的位置时执行清洁。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具有:
供纸装置,其供给卷纸;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以及
卷取装置,其卷取通过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形成了上述调色剂像的上述卷纸。
本发明所涉及的转印带清洁控制方法是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转印带清洁控制方法,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转印带;
图像形成部,其在上述转印带上形成调色剂像;
第一清洁部,其进行除去上述转印带上的调色剂的清洁;以及
第二清洁部,其具有比上述第一清洁部高的清洁性,并且在上述转印带的移动方向上且在上述第一清洁部的上游侧进行除去上述转印带上的调色剂的清洁,
在上述转印带清洁控制方法中,
基于与打印任务有关的任务信息判断形成超过上述第一清洁部的清洁性的界限的高覆盖率的补丁的必要性,
在需要形成上述高覆盖率的补丁的情况下,控制上述图像形成部以便在上述转印带上形成上述高覆盖率的补丁,
控制上述第二清洁部以便当上述转印带上的上述高覆盖率的补丁通过上述第二清洁部的位置时执行清洁。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使用了卷纸的情况下,也能够不产生带清洁装置的刮板的磨损、卷曲地在短时间内进行调色剂的更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整体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单元的一部分和中间转印单元的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两个带清洁装置的刮板与中间转印带的接触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带清洁装置中的清洁性条件的图。
图6是表示带清洁装置中的刮板卷曲的产生条件的图。
图7是表示带清洁装置中的一般性的刮板的磨损推移的图。
图8是表示两个带清洁装置的刮板的宽度的图。
图9是表示带清洁装置的转动状态的图。
图10是将由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补丁与以往的补丁进行比较的图。
图11是表示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的高覆盖率的补丁的图。
图12是表示补丁到达带清洁装置前和到达后的刮板的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且在前后形成了低覆盖率的补丁的高覆盖率的补丁的图。
图14是表示在前后形成了低覆盖率的补丁的补丁到达带清洁装置前、到达时以及到达后的各自的刮板的状态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对纸张使用了卷纸的情况下的打印和调色剂更新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带清洁装置的其它的例子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1…供纸装置,2…图像形成装置,3…卷取装置,10…图像读取部,20…操作显示部,30…图像处理部,40…图像形成部,50…纸张输送部,60…定影部,72…存储部,80…压接分离部,81…转动部,101…控制部,421…中间转印带,423B…支撑辊,424…二次转印辊,426A、426B…带清洁装置,427A、427B…刮板,500、501F、501R…补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00的整体构成的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00具备的图像形成装置2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图。图像形成系统100是使用在图1中以粗线示出的卷纸P或者剪切为规定的纸张尺寸后的纸张(以下,称为“剪切纸”)S作为记录介质,在卷纸P或者剪切纸S上形成图像的系统。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系统100通过供纸装置1、图像形成装置2以及卷取装置3从上游侧起沿卷纸P的输送方向(以下,也称为“纸张输送方向”)连接而构成。供纸装置1以及卷取装置3在卷纸P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被使用。
供纸装置1是向图像形成装置2供给卷纸P的装置。在供纸装置1的壳体内,如图1所示,卷纸P卷绕于支承轴且被保持成能够旋转。供纸装置1经由多个输送辊对(例如,抽出辊、供纸辊等)以固定的速度向图像形成装置2输送卷绕于支承轴的卷纸P。供纸装置1的供纸动作由图像形成装置2具备的控制部101控制。
此外,由供纸装置1供给的纸张也可以不是保持为辊状的卷纸P。只要与卷纸P相同地为长条的连续纸就能够使用,其保持、收纳能够以各种方法实施。
图像形成装置2是利用了电子照片工艺技术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即,图像形成装置2将形成在感光体鼓413上的Y(黄色)、M(品红)、C(青色)、K(黑色)各颜色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在中间转印带421上使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像重叠之后,二次转印到从供纸装置1供给的卷纸P或者从供纸托盘单元51a~51c送出的剪切纸S,从而形成图像。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2中采用沿中间转印带421的行进方向串联配置与YMCK四种颜色对应的感光体鼓413,并以一次流程使各颜色调色剂像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的串列方式。
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2具备图像读取部10、操作显示部20、图像处理部30、图像形成部40、纸张输送部50、定影部60、通信部71、存储部72、压接分离部80、转动部81以及控制部101。
控制部101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102、ROM(Read 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103以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04等。CPU102从ROM103读出与处理内容对应的程序并在RAM104展开,与展开后的程序配合地集中控制图像形成装置2的各模块等的动作。此时,参照储存于存储部72的各种数据。存储部72例如由非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所谓的闪存)、硬盘驱动器构成。
控制部101经由通信部71与和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WAN(Wide AreaNetwork:广域网)等通信网络连接的外部的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之间进行各种数据的发送接收。控制部101例如接收从外部的装置发送的图像数据(输入图像数据),基于该图像数据使图像形成于卷纸P或者剪切纸S。通信部71例如由LAN卡等通信控制卡构成。另外,详细后述,控制部101进行用于更新调色剂的各种控制。
图像读取部10具备被称为ADF(Auto Document Feeder:自动原稿输送器)的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以及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扫描仪)等而构成。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通过输送机构输送放置于原稿托盘的原稿D并向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送出。通过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能够连续地一举读取放置于原稿托盘的多张原稿D的图像(包括两面)。
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光学地扫描从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输送到接触玻璃上的原稿或者放置在接触玻璃上的原稿,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传感器12a的受光面上成像,来读取原稿图像。图像读取部10基于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的读取结果生成输入图像数据。在图像处理部30中对该输入图像数据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
操作显示部20例如由带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构成,作为显示部21以及操作部22发挥作用。显示部21根据从控制部101输入的显示控制信号,进行各种操作画面、图像的状态、各功能的动作状况等的显示。操作部22具备数字键、开始键等各种操作键,接受用户的各种输入操作,并向控制部101输出操作信号。
图像处理部30具备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与初始设定或者用户设定对应的数字图像处理的电路等。例如,图像处理部30在控制部101的控制下,基于灰度修正数据(灰度修正表)进行灰度修正。另外,图像处理部30除了灰度修正之外,还对输入图像数据实施颜色修正、阴影修正等各种修正处理、压缩处理等。基于实施了这些处理的图像数据,控制图像形成部40。
图像形成部40具备用于基于输入图像数据来形成Y成分、M成分、C成分、K成分的各有色调色剂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41Y、41M、41C、41K、以及中间转印单元42等。
Y成分、M成分、C成分、K成分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1Y、41M、41C、41K具有相同的构成。为了图示以及说明的方便,以相同的附图标记示出共同的构成要素,在对各自进行区别的情况下对附图标记附加Y、M、C或者K示出。在图1中,仅对Y成分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1Y的构成要素附加附图标记,对其它的图像形成单元41M、41C、41K的构成要素省略附图标记。
图像形成单元41具备曝光装置411、显影装置412、感光体鼓413、带电装置414以及鼓清洁装置415等。
感光体鼓413例如是在鼓径为80[mm]的铝制的导电性圆筒体(铝管)的圆周面依次层叠了底涂层(UCL:Under Coat Layer)、电荷产生层(CGL:Charge Generation Layer)以及电荷输送层(CTL:Charge Transport Layer)的带负电型的有机感光体(OPC:OrganicPhoto-conductor)。电荷产生层由使电荷产生材料(例如酞菁颜料)分散于树脂粘合剂(例如聚碳酸酯)的有机半导体构成,通过曝光装置411的曝光产生一对正电荷和负电荷。电荷输送层由使空穴输送性材料(供电子性含氮化合物)分散于树脂粘合剂(例如聚碳酸酯树脂)的材料构成,将在电荷产生层产生的正电荷输送到电荷输送层的表面。
控制部101通过控制供给到使感光体鼓413旋转的驱动电机(省略图示)的驱动电流,来使感光体鼓413以固定的转速旋转。
带电装置414使具有光导电性的感光体鼓413的表面均匀地带负极性的电。曝光装置411例如由半导体激光器构成,对感光体鼓413照射与各颜色成分的图像对应的激光。在感光体鼓413的电荷产生层产生正电荷,并输送到电荷输送层的表面,从而感光体鼓413的表面电荷(负电荷)被中和。在感光体鼓413的表面通过与周围的电位差而形成有各颜色成分的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412是双组分显影方式的显影装置,通过使各颜色成分的调色剂附着于感光体鼓413的表面来将静电潜像可视化而形成调色剂像。
鼓清洁装置415具有与感光体鼓413的表面滑动接触的鼓清洁刮板等,在一次转印后除去残存在感光体鼓413的表面的转印残留调色剂。
中间转印单元42具备中间转印带421、一次转印辊422、多个支承辊423、二次转印辊424以及两个带清洁装置426A、426B等。
中间转印带421由环状带构成,被环状地架设于多个支承辊423。多个支承辊423中的至少一个由驱动辊构成,其它由从动辊构成。例如,优选与K成分用的一次转印辊422相比被配置在带行进方向下游侧的辊423A为驱动辊。由此,容易将一次转印部中的带的行进速度保持固定。通过驱动辊423A旋转,中间转印带421以固定速度向箭头A方向行进。
中间转印带421是具有导电性以及弹性的带,在表面具有体积电阻率为8~11[logΩ·cm]的高电阻层。中间转印带421根据来自控制部101的控制信号被旋转驱动。此外,关于中间转印带421,只要具有导电性以及弹性即可,并不限定材质、厚度以及硬度。
一次转印辊422与各颜色成分的感光体鼓413对置地配置在中间转印带421的内周面侧。一次转印辊422夹着中间转印带421与感光体鼓413压接,从而形成用于从感光体鼓413向中间转印带421转印调色剂像的一次转印夹持部。
二次转印辊424与配置在驱动辊423A的带行进方向下游侧的支撑辊423B对置地配置在中间转印带421的外周面侧。二次转印辊424夹着中间转印带421与支撑辊423B压接,从而形成用于将调色剂像从中间转印带421转印到卷纸P或者剪切纸S的二次转印夹持部。
在中间转印带421通过一次转印夹持部时,感光体鼓413上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叠到中间转印带421并被一次转印。具体而言,对一次转印辊422施加一次转印偏压,给予中间转印带421的背面侧(与一次转印辊422抵接的侧)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电荷,从而调色剂像被静电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
之后,在卷纸P或者剪切纸S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时,中间转印带421上的调色剂像被二次转印到卷纸P或者剪切纸S。具体而言,对二次转印辊424施加二次转印偏压,给予卷纸P或者剪切纸S的背面侧(与二次转印辊424抵接的侧)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电荷,从而调色剂像被静电转印到卷纸P或者剪切纸S。转印有调色剂像的卷纸P或者剪切纸S被朝向定影部60输送。此外,也可以代替二次转印辊424,而采用在包括二次转印辊的多个支承辊上环状地架设有二次转印带的构成(所谓的带式的二次转印单元)。
带清洁装置426A(第一清洁部)进行除去在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421的表面的转印残留调色剂的清洁。带清洁装置426B(第二清洁部)被配置在带清洁装置426A的带行进方向上游侧,进行在各颜色的显影装置412内的调色剂更新时除去形成于中间转印带421的高覆盖率的补丁的清洁。后述带清洁装置426A、426B的详细和高覆盖率的补丁的详细。
定影部60通过对转印有调色剂像并输送来的卷纸P或者剪切纸S进行加热、加压,来使调色剂像定影于卷纸P或者剪切纸S。在定影部60中,在卷纸P或者剪切纸S的形成有调色剂像的面侧配置有作为定影面侧部件的定影辊61,在卷纸P或者剪切纸S的背面(与定影面相反的面)侧配置有作为背面侧支承部件的加压辊62。加压辊62以规定的定影载荷(例如,1000[N])与定影辊61压接。通过加压辊62与定影辊61压接,在定影辊61与加压辊62之间形成有夹持输送卷纸P或者剪切纸S的定影夹持部。在定影辊61内置有加热源(卤素加热器),通过该加热源加热定影辊61。定影辊61与形成有调色剂像的卷纸P或者剪切纸S接触,以定影温度(例如,160~200[℃])将该调色剂像加热定影于卷纸P或者剪切纸S。
纸张输送部50具备供纸部51、排纸部52以及输送路径部53等。在构成供纸部51的三个供纸托盘单元51a~51c中,按照预先设定的种类收纳有基于单位重量、尺寸等识别的剪切纸S(标准纸张、特殊纸张)。输送路径部53具有包括阻挡辊对53a的多个输送辊对。配设了阻挡辊对53a的阻挡辊部修正剪切纸S或者卷纸P的倾斜以及偏离。
收纳在供纸托盘单元51a~51c的纸张S从最上部起被一张一张地送出,并通过输送路径部53输送到图像形成部40。在图像形成部40中,中间转印带421的调色剂像被一并地二次转印到剪切纸S的一表面,并在定影部60中被实施定影工序。另外,从供纸装置1向图像形成装置2供给的卷纸P通过输送路径部53输送到图像形成部40。然后,在图像形成部40中,中间转印带421的调色剂像被一并地二次转印到卷纸P的一表面,并在定影部60中被实施定影工序。进行图像形成后的卷纸P或者剪切纸S通过具备输送辊对(排纸辊对)52a的排纸部52输送到卷取装置3。
卷取装置3是卷取从图像形成装置2输送来的卷纸P并进行收纳的装置。在卷取装置3的壳体内,例如,如图1所示,卷纸P被卷绕于支承轴并保持为辊状。因此,卷取装置3将从图像形成装置2输送来的卷纸P经由多个输送辊对(例如,抽出辊、排纸辊)以恒定的速度卷取于支承轴。卷取装置3的卷取动作由图像形成装置2具备的控制部101控制。
这样,被从供纸装置1向图像形成装置2供给的卷纸P通过输送路径部53输送到图像形成部40。然后,通过图像形成部40调色剂像被一并地描绘到卷纸P的一表面,之后,在定影部60中被实施定影处理。另外,收纳于供纸部51的剪切纸S通过输送路径部53输送到图像形成部40。然后,通过图像形成部40调色剂像被一并地转印到剪切纸S的一表面,之后,在定影部60中被实施定影处理。
接下来,对带清洁装置426A、426B和高覆盖率的补丁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对带清洁装置426A、426B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图像形成单元41的一部分和中间转印单元42的图。在该图中,带清洁装置426A具有刮板427A,带清洁装置426B具有刮板427B。特别是,带清洁装置426B的刮板427B被设定成与带清洁装置426A的刮板427A相比以较高的抵接角以及抵接力与中间转印带421压接。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刮板427A、427B与中间转印带421的接触状态的图。如该图所示,刮板427A以抵接力aN/m、抵接角b°与中间转印带421压接,刮板427B以抵接力a′N/m、抵接角b′°与中间转印带421压接。刮板427A、427B的抵接力以及抵接角的大小关系为a′>a、b′>b。但是,若刮板427B的抵接力和抵接角过大或过小,则不能够确保清洁性或者产生卷曲。因此,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
图5是表示清洁性条件的图,横轴是抵接力(N/m),纵轴是抵接角(°)。在该图中,以箭头C示出的区域是能够确保清洁的区域。另一方面,图6是表示刮板卷曲的产生条件的图,横轴是抵接力(N/m),纵轴是抵接角(°)。在该图中,以箭头D示出的区域是不产生刮板卷曲的区域。在图5以及图6所示的范围内决定刮板427B的抵接力和抵接角。
另外,图7是表示带清洁装置中的一般性的刮板的磨损推移的图,横轴是打印张数(kp),纵轴是刮板磨损宽度(μm)。该图中以菱形表示的磨损推移是当前的抵接角的情况,该图中以三角形表示的磨损推移是抵接角为+4°的情况。在抵接角为+4°的情况下磨损增加,所以在使用带清洁装置426B的情况下,需要相对于中间转印带421压接和分离的驱动。此外,该图中所示的L1是功能目标线,在该功能目标线L1以下,即使没有压接及分离驱动也能够使用。
此外,刮板427A、427B的抵接力和抵接角的关系并不需要一定双方同时成立,若能够得到比带清洁装置426A高的清洁性,则任意一方成立即可。即,a′>a以及b′>b中的至少一方成立即可。带清洁装置426B的刮板427B以比带清洁装置426A的刮板427A高的抵接角以及/或者抵接力与中间转印带421压接,由此能够得到比带清洁装置426A高的清洁性。
带清洁装置426B的刮板427B的宽度比带清洁装置426A的刮板427A的宽度窄。图8是表示带清洁装置426A的刮板427A的宽度WA和带清洁装置426B的刮板427B的宽度WB的图。如该图所示,刮板427B的宽度WB比刮板427A的宽度WA窄。由于带清洁装置426B是为了除去形成于中间转印带421的高覆盖率的补丁500而设置的,所以使刮板427B的宽度WB适合补丁500的宽度。此外,虽然也可以使带清洁装置426B的刮板427B的宽度WB为超过补丁500的宽度的大小,但由于带清洁装置426B的刮板427B以比带清洁装置426A的刮板427A高的抵接角以及/或者抵接力与中间转印带421压接,所以从将给予中间转印带421的影响抑制到最小限度这样的观点来看,可以说与补丁500的宽度同等程度最佳。此外,图8中所示的箭头A表示中间转印带421的行进方向。
如上述那样,带清洁装置426B除去在各颜色的显影装置412内的调色剂更新时形成于中间转印带421的高覆盖率的补丁500,并不一直与中间转印带421抵接,而仅在补丁500到达时与中间转印带421压接。带清洁装置426B通过转动部81(参照图2)与中间转印带421压接或分离。即,转动部81使带清洁装置426B相对于中间转印带421压接或分离。
图9是表示带清洁装置426B的转动状态的图。如该图的(a)所示,带清洁装置426B在补丁500到达正前方之前与中间转印带421分离,若补丁500到达正前方,则如该图的(b)所示,与中间转印带421压接。此外,对于补丁500的形成而言,在对纸张使用剪切纸S的情况下在与纸间对应的各时刻进行,在使用卷纸P的情况下在打印任务结束后进行。特别是,在使用了卷纸P的情况下,卷纸一直存在于中间转印带421与二次转印辊424之间,所以若保持原样则补丁500被转印到卷纸P。因此,在使用了卷纸P的情况下,解除二次转印辊424对支撑辊423B的压接(即,解除二次转印夹持部)来使卷纸P从中间转印带421分离。二次转印辊424通过压接分离部80(参照图2)解除与支撑辊423B的压接,从而从中间转印带421分离。通过该机构,即使在使用了卷纸P的情况下也能够形成补丁500,能够利用带清洁装置426B除去该补丁500。
接下来,对高覆盖率的补丁进行说明。
图10是将由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2形成的补丁500与以往的补丁600进行比较的图。该图的(a)所示的补丁500形成YMCK四种颜色的实心图像的层叠结构,与此相对,该图的(b)所示的以往的补丁600形成YMCK四种颜色的实心图像沿中间转印带421排列的结构。补丁500的附着量比补丁600更多。以往,从定影性的观点考虑而对向中间转印带的附着量施加限制,但由于补丁不被转印到纸张,而被带清洁装置除去,所以能够解除附着量的限制。因此,能够形成YMCK四种颜色的400%实心图像(若设一种颜色100%图像则四种颜色为400%)作为补丁。若设以往的补丁600为7.5%图像,对于该补丁的除去而言,利用带清洁装置大约花费120秒,则在400%实心图像的情况下,除去所花费的时间简单计算大约为2秒。
控制部101基于作为与打印任务有关的任务信息的印刷率的历史记录,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调色剂的更新。若判断为需要调色剂的更新,则利用从四种颜色的显影装置412扫出的调色剂形成高覆盖率的补丁500,并用带清洁装置426B将其除去。即,若控制部101根据印刷率的历史记录判断为需要形成补丁500,则计算补丁500的形成所需要的调色剂量,并决定补丁输出图像。然后,若当前使用的纸张为剪切纸S,则在其纸间将补丁500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上。在将补丁500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上之后,在补丁500到达带清洁装置426B的时刻使转动部81动作,带清洁装置426B的刮板427B与中间转印带421压接。
若在带清洁装置426B的刮板427B与中间转印带421压接的时刻补丁500到达,则刮板427B与补丁500接触。从该时刻起随着中间转印带421的移动补丁500被刮掉。另一方面,在当前使用的纸张是卷纸P的情况下,控制部101在打印任务的结束后,解除二次转印夹持部来使卷纸P从中间转印带421分离,之后将补丁500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之后,进行上述相同的控制。此外,是否进行调色剂的更新的判断,除了印刷率之外也可以基于输入图像数据的历史记录来进行。
图11是表示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上的补丁500的图。另外,图12是表示补丁500到达带清洁装置426B之前和到达后的刮板427B的状态的图。如图12的(a)所示,带清洁装置426B在补丁500到达之前从中间转印带421分离,在补丁500到达的时刻,如图12的(b)所示,向中间转印带421侧转动,从而刮板427B与中间转印带421压接。由于在与中间转印带421的压接时刻补丁500被送来,从而刮板427B与补丁500的前端接触。
在仅形成图11所示那样的高覆盖率的补丁500的情况下,需要进行高精度的时刻调整,以便带清洁装置426B的刮板427B可靠地与补丁500的前端接触。有若压接时刻较迟则产生滑过、若较早则产生卷曲之虞。特别是,若在高覆盖率的补丁500产生滑过,则滑过的量不能够用带清洁装置426A除去。因此,如图13所示,通过在高覆盖率的补丁500的前后形成低覆盖率的补丁501F、501R,由此即使与中间转印带421的带清洁装置426B的压接时刻产生偏差,带清洁装置426B的刮板427B也与低覆盖率的补丁501F、501R接触,所以能够防止补丁500的部分的滑过、刮板427B的卷曲。
图14是表示在前后形成了低覆盖率的补丁501F、501R的补丁500到达带清洁装置426B之前、到达时以及到达后的各自的刮板427B的状态的图。如图14的(a)所示,带清洁装置426B在补丁500到达前与中间转印带421分离,在补丁500到达的时刻向中间转印带421侧转动,从而刮板427B与中间转印带421压接。此时,若补丁500到达的时刻较迟(或者相反,若带清洁装置426B开始转动的时刻较早),则如图14的(b)所示,刮板427B与补丁500的前侧的补丁501F接触。刮板427B与补丁501F接触,由此刮板427B不产生卷曲。在图14的(b)中,由于刮板427B与补丁501F的大致中央部接触,所以其之前的部分滑过,但滑过的部分被带清洁装置426A除去,所以没有问题。
高覆盖率的补丁500被带清洁装置426B的刮板427B除去,在该除去结束的时刻带清洁装置426B为了返回到原来的位置而开始转动。此时,若带清洁装置426B开始为了返回到原来的位置的转动的时刻较迟,则如图14的(c)所示,刮板427B也与补丁500的后侧的补丁501R接触。刮板427B与补丁501R接触,由此刮板427B不产生卷曲。
这样,通过在高覆盖率的补丁500的前后形成低覆盖率的补丁501F、501R,即使在带清洁装置426B转动的时刻和补丁500到达的时刻产生偏差,也能够防止补丁500的部分的滑过、刮板427B的卷曲。另外,即使在低覆盖率的补丁501F、501R产生滑过,滑过的部分也能够由带清洁装置426A除去。
图15是用于说明对纸张使用了卷纸P的情况下的打印和调色剂更新处理的流程图。在该图中,控制部101首先判定向卷纸P的打印是否开始(步骤S10)。即,判定是否由操作部22进行了开始打印的操作。在判定为未进行开始打印的操作的情况下(在步骤S10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本判定直至进行了开始打印的操作。在判定为进行了开始打印的操作的情况下(在步骤S10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将标志F设定为“0”(步骤S11),之后,根据输入图像数据计算印刷率,并进行记录(步骤S12)。
接下来,控制部101基于印刷率的历史记录判定是否需要高覆盖率的补丁500(步骤S13)。在判定为不需要高覆盖率的补丁500的情况下(在步骤S13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将标志F从“0”更新为“1”(步骤S14)。在判定为需要高覆盖率的补丁500的情况下(在步骤S13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计算补丁500所需要的调色剂量(步骤S15)。接下来根据计算出的调色剂量决定补丁输出图像(步骤S16)。例如,决定为图11所示的YMCK四种颜色的实心图像。
控制部101在决定了补丁输出图像之后,计算打印任务结束时间(步骤S17)。接下来,决定补丁输出开始时间以及补丁到达时间(步骤S18)。并且,计算带清洁装置426B的压接及分离开始时间(步骤S19)。接下来,控制部101判定向卷纸P的打印是否结束(步骤S20)。在判定为向卷纸P的打印未结束的情况下(在步骤S20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本判定直至判定为打印结束。在判定为打印结束的情况下(在步骤S20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判定标志F的值是否为“1”(步骤S21)。
在判定为标志F的值为“1”的情况下(在步骤S21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补丁500,所以不进行以下说明的步骤S22~S26所示的处理(解除二次转印夹持部的处理、将补丁500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的处理、使带清洁装置426B与中间转印带421压接及分离的处理)而结束本处理。与此相对,在判定为标志F的值不为“1”的情况下(在步骤S21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控制压接分离部80来释放二次转印夹持部(解除二次转印辊424与支撑辊423B的压接),使卷纸P与中间转印带421分离(步骤S22)。
在解除二次转印夹持部并使卷纸P与中间转印带421分离之后,开始补丁500向中间转印带421的转印(步骤S23)。接下来,控制部101控制转动部81,在补丁500到达带清洁装置426B的时刻,使带清洁装置426B转动,来使其与中间转印带421压接(步骤S24)。
接下来,控制部101判定补丁500向中间转印带421的转印是否完成(步骤S25)。在判定为补丁500向中间转印带421的转印未完成的情况下(在步骤S25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本判定直至判定为该转印完成。与此相对,控制部101在判定为补丁500向中间转印带421的转印完成的情况下(在步骤S25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控制转动部81使带清洁装置426B转动,使其与中间转印带421分离(步骤S26)。在使带清洁装置426B与中间转印带421分离之后,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步骤S27)。即,使二次转印辊424与支撑辊423B压接。在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后,结束本处理。
根据这样构成的一实施方式,除了用于除去低覆盖率的补丁600的带清洁装置426A之外,还在中间转印带421的移动方向上且在带清洁装置426A的上游侧具备具有比带清洁装置426A高的清洁性的带清洁装置426B,在需要形成超过带清洁装置426A的清洁性的界限的高覆盖率的补丁500的情况下,将高覆盖率的补丁500形成在中间转印带421上,并当形成在中间转印带421上的上述高覆盖率的补丁通过带清洁装置426B的位置时进行清洁,所以能够不产生带清洁装置426B的刮板427B的磨损、卷曲地在短时间内进行调色剂的更新。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都只是表示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化的一个例子,并不通过它们来限定地解释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即,本发明能够不脱离其主旨或者其主要特征而以各种方式实施。
例如,带清洁装置426B也能够不使用刮板方式,而使用图16的(a)所示那样的刷子清洁方式的带清洁装置426C、图16的(b)所示那样的吸引方式的带清洁装置426D。刷子清洁方式的带清洁装置426C具有通过旋转来刮掉中间转印带421上的调色剂的刷辊428C。吸引方式的带清洁装置426D具有吸引口429D,在吸引口429D内配置有通过旋转来刮掉中间转印带421上的调色剂的刷辊430D。
Claims (9)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转印带;
图像形成部,其在所述转印带上形成调色剂像;
第一清洁部,其进行除去所述转印带上的调色剂的清洁;以及
第二清洁部,其具有比所述第一清洁部高的清洁性,并且在所述转印带的移动方向上且在所述第一清洁部的上游侧进行除去所述转印带上的调色剂的清洁,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有:
判断部,其基于与打印任务有关的任务信息判断形成高覆盖率的补丁的必要性,所述高覆盖率的补丁超过所述第一清洁部的清洁性的界限;
图像形成控制部,其在需要形成所述高覆盖率的补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图像形成部以便在所述转印带上形成所述高覆盖率的补丁;以及
清洁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第二清洁部以便当所述转印带上的所述高覆盖率的补丁通过所述第二清洁部的位置时执行清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成为所述判断部的判断基础的所述任务信息包括:在所述打印任务中使用的纸张是否是连续纸、以及所述打印任务中的印刷率是否比规定值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高覆盖率的补丁具有:超过所述第一清洁部的清洁性的界限的高覆盖率部、以及位于所述高覆盖率部的前端及后端且不超过所述第一清洁部的清洁性的界限的低覆盖率部,
所述清洁控制部在位于所述前端的所述低覆盖率部通过所述第二清洁部的位置的时刻使由所述第二清洁部进行的清洁开始,在位于所述后端的所述低覆盖率部通过所述第二清洁部的位置的时刻使由所述第二清洁部进行的清洁停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清洁部以及所述第二清洁部均具有刮板,
所述第二清洁部的刮板与所述第一清洁部的刮板相比以较高的抵接角以及/或者抵接力与所述转印带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清洁部以及所述第二清洁部均具有刮板,
所述第二清洁部的刮板宽度比所述第一清洁部的刮板宽度窄。
6.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中,具有:
供纸装置,其供给卷纸;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
卷取装置,其卷取通过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形成了所述调色剂像的所述卷纸。
7.一种转印带清洁控制方法,是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转印带清洁控制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转印带;
图像形成部,其在所述转印带上形成调色剂像;
第一清洁部,其进行除去所述转印带上的调色剂的清洁;以及
第二清洁部,其具有比所述第一清洁部高的清洁性,并且在所述转印带的移动方向上且在所述第一清洁部的上游侧进行除去所述转印带上的调色剂的清洁,
在所述转印带清洁控制方法中,
基于与打印任务有关的任务信息判断形成高覆盖率的补丁的必要性,所述高覆盖率的补丁超过所述第一清洁部的清洁性的界限,
在需要形成所述高覆盖率的补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图像形成部以便在所述转印带上形成所述高覆盖率的补丁,
控制所述第二清洁部以便当所述转印带上的所述高覆盖率的补丁通过所述第二清洁部的位置时执行清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印带清洁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任务信息包括:在所述打印任务中使用的纸张是否是连续纸、以及所述打印任务中的印刷率是否比规定值低。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转印带清洁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高覆盖率的补丁具有:超过所述第一清洁部的清洁性的界限的高覆盖率部、以及位于所述高覆盖率部的前端及后端且不超过所述第一清洁部的清洁性的界限的低覆盖率部,
在位于所述前端的所述低覆盖率部通过所述第二清洁部的位置的时刻使由所述第二清洁部进行的清洁开始,在位于所述后端的所述低覆盖率部通过所述第二清洁部的位置的时刻使由所述第二清洁部进行的清洁停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01921A JP6168100B2 (ja) | 2015-05-19 | 2015-05-19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転写ベルトクリーニング制御方法 |
JP2015-101921 | 2015-05-1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68741A CN106168741A (zh) | 2016-11-30 |
CN106168741B true CN106168741B (zh) | 2019-04-23 |
Family
ID=55953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330758.0A Active CN106168741B (zh) | 2015-05-19 | 2016-05-18 |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转印带清洁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696664B2 (zh) |
EP (1) | EP3096188B1 (zh) |
JP (1) | JP6168100B2 (zh) |
CN (1) | CN10616874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468974B2 (ja) * | 2015-08-28 | 2019-02-13 |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 画像形成装置 |
US10185240B2 (en) * | 2016-08-02 | 2019-01-2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storage of cleaning blade contact pressure |
JP6799471B2 (ja) * | 2017-01-27 | 2020-12-16 |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737240B2 (ja) * | 2017-06-15 | 2020-08-05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7287127B2 (ja) * | 2019-06-05 | 2023-06-06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66451A (zh) * | 2007-02-14 | 2008-09-17 | 株式会社理光 | 清洁单元、及使用该清洁单元的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
CN101320249A (zh) * | 2007-06-06 | 2008-12-10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 |
CN102385291A (zh) * | 2010-08-31 | 2012-03-21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和带传送装置 |
CN104345621A (zh) * | 2013-07-24 | 2015-02-11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清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156838A (ja) | 2000-11-20 | 2002-05-31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
US7609990B2 (en) | 2005-10-06 | 2009-10-27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prevents toner from being jetted when cleaner blade or sealing member is separated from image carrier |
JP5615120B2 (ja) * | 2010-10-08 | 2014-10-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2098535A (ja) * | 2010-11-02 | 2012-05-24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2173357A (ja) | 2011-02-17 | 2012-09-10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US8594528B2 (en) | 2011-05-27 | 2013-11-26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Electrostatographic cleaning blade member and apparatus |
JP2013221951A (ja) * | 2012-04-12 | 2013-10-28 | Konica Minolta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4215602A (ja) * | 2013-04-30 | 2014-11-1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圧設定装置 |
-
2015
- 2015-05-19 JP JP2015101921A patent/JP6168100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5-09 US US15/149,391 patent/US9696664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5-10 EP EP16168933.6A patent/EP3096188B1/en active Active
- 2016-05-18 CN CN201610330758.0A patent/CN10616874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66451A (zh) * | 2007-02-14 | 2008-09-17 | 株式会社理光 | 清洁单元、及使用该清洁单元的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
CN101320249A (zh) * | 2007-06-06 | 2008-12-10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 |
CN102385291A (zh) * | 2010-08-31 | 2012-03-21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和带传送装置 |
CN104345621A (zh) * | 2013-07-24 | 2015-02-11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清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68741A (zh) | 2016-11-30 |
US9696664B2 (en) | 2017-07-04 |
JP2016218214A (ja) | 2016-12-22 |
EP3096188A1 (en) | 2016-11-23 |
US20160342113A1 (en) | 2016-11-24 |
EP3096188B1 (en) | 2020-02-12 |
JP6168100B2 (ja) | 2017-07-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68741B (zh) |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转印带清洁控制方法 | |
CN104865808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20160342114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for forming a transparent toner image and a color image | |
JP646811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 |
JP446797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6556805B1 (en) | Dual cam set transfer assist blade system | |
JP201807243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
US20060140678A1 (en) | Developing unit and we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
US7929874B2 (en) |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
JP429862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KR100462616B1 (ko) | 습식 화상형성시스템 및 그를 이용한 화상형성방법 | |
JP200519597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JP690693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692216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727553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11580366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9037066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1644905A (zh) | 片材排出装置和包括该片材排出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 |
JP2003021980A (ja)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87073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190094743A1 (en) | Charg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344189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4238448A (ja) | 滑剤塗布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309110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202009510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