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65808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65808B
CN104865808B CN201510086772.6A CN201510086772A CN104865808B CN 104865808 B CN104865808 B CN 104865808B CN 201510086772 A CN201510086772 A CN 201510086772A CN 104865808 B CN104865808 B CN 1048658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supporting member
fixing
rear side
side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867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65808A (zh
Inventor
深井省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865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65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65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658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32Retractable heating or pressure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纸张搬运部、图像形成部、定影部、使背面侧支承部件旋转的驱动部、使定影面侧部件和背面侧支承部件压接或者分离的压接分离部、以及冷却背面侧支承部件的冷却部。纸张输送路径构成为在定影面侧部件和背面侧支承部件相分离的状态下,使长纸与背面侧支承部件接触。在定影部的冷却时或者预热时,压接分离部使定影面侧部件和背面侧支承部件分离,冷却部冷却背面侧支承部件,驱动部使背面侧支承部件旋转。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长纸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在利用电子照相工艺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中,通过对均匀带电的感光体(例如感光鼓)照射(曝光)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在感光体表面形成静电潜像。而且,通过对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体供给调色剂,使静电潜像可视化来形成调色剂像。该调色剂像直接或者经由中间转印体间接地转印到纸张后,利用定影装置加热以及加压,从而在纸张形成图像。
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卷纸或连续纸张(连续帐票)这样的长纸使用于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在待机状态(空转状态)这样的非图像形成时,长纸会停滞在纸张搬运路径。特别是,若在开始图像形成之前的预热时或图像形成结束后的冷却时,长纸保持被定影辊隙夹持着,则会由于热量直接传递至长纸,从而产生变色(焦)或者变形。因此,通常,形成定影辊隙的定影面侧部件(例如定影辊)和背面侧支承部件(例如加压辊)被分离。
但是,定影面侧部件与背面侧支承部件之间的分离距离通常是2~3mm左右,所以若长纸产生松弛,则会与定影面侧部件相接触。该问题能够通过使定影面侧部件与背面侧支承部件之间的分离距离足够大来解决。另外,提出了适当搬运长纸,以免长纸产生松弛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
并且,也考虑了设置隔断从定影面侧部件向长纸的热传递的隔热机构、使用耐热性高的长纸或者非图像形成时也继续输送长纸这样的对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33770号公报
然而,若设置隔热机构或者使定影面侧部件与背面侧支承部件之间的分离距离足够大,则图像形成装置变得大型。在设置隔热机构的情况下,部件规模增大,装置成本也增大。
另外,若只使用耐热性高的长纸,则实用性欠缺,不能成为产品。另外,非图像形成时也继续输送长纸的方法中废纸(浪费的纸张)增大,作为产品这成为主要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产生装置大型化和装置成本增大等课题,能够防止在非图像形成时(特别是预热时或者冷却时)长纸变色或者变形的实用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纸张搬运部,其搬运长纸;图像形成部,其将调色剂像转印到长纸;以及定影部,其具有与长纸的定影面接触的定影面侧部件、压接于上述定影面侧部件来形成定影辊隙的背面侧支承部件、以及对上述定影面侧部件进行加热的加热部,通过在上述定影辊隙对沿纸张输送路径输送的长纸进行加热以及加压,来定影上述调色剂像,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部,其使上述背面侧支承部件旋转;压接分离部,其使上述定影面侧部件和上述背面侧支承部件压接或者分离;以及冷却部,其冷却上述背面侧支承部件,上述纸张输送路径构成为:在上述定影面侧部件和上述背面侧支承部件相分离的状态下,长纸与上述背面侧支承部件相接触,在上述定影部冷却时或者预热时,上述压接分离部使上述定影面侧部件和上述背面侧支承部件分离,上述冷却部冷却上述背面侧支承部件,上述驱动部使上述背面侧支承部件旋转。
根据本发明,在冷却时或者预热时,通过背面侧支承部件的旋转来冷却长纸,所以能够有效防止长纸由于来自定影面侧部件的热传递而变色或者变形。另外,因为不产生装置大型化和装置成本增大等课题,且能够抑制废纸的产生,所以作为产品也是实用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
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整体构成的图。
图3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4A是表示定影部中纸张输送路径的一个例子(压接状态)的图。
图4B是表示定影部中纸张输送路径的一个例子(分离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定影部控制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6A是表示定影部中纸张输送路径的另一个例子(压接状态)的图。
图6B是表示定影部中纸张输送路径的另一个例子(分离状态)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1A...供纸装置;1B...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C...卷取装置;10...图像读取部;20...操作显示部;30...图像处理部;40...图像形成部;50...纸张搬运部;60...定影部;61...上侧定影部;611...定影辊(定影面侧部件);62...下侧定影部;621...加压辊(背面侧支承部件);622...下侧定影部用驱动部(驱动部);63...加热源;64...压接分离部;66...下侧送风部(冷却部);80...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供纸装置1A、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B以及卷取装置1C。
供纸装置1A收纳例如卷纸或连续纸张等长纸,根据来自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B的指示,进行供纸。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B在从供纸装置1A供纸的长纸上形成图像。卷取装置1C卷取被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B形成图像并被送出的长纸。
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B的整体构成的图。图3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B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2、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B是利用电子照相工艺技术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B中,采用了将与CMYK这4色对应的感光鼓413串联配置在中间转印带421的运行方向(垂直方向),并将各个色调色剂像以一个步骤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的纵型串列方式。
即,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B通过将在感光鼓413上形成的Y(黄)、M(品红)、C(青)、K(黑)各色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并在中间转印带421上重合4色调色剂像之后,二次转印到纸张,由此来形成图像。
如图2、图3所示,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B具备图像读取部10、操作显示部20、图像处理部30、图像形成部40、纸张搬运部50、定影部60以及控制部80。
控制部80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81、ROM(Read 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82、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83等。CPU81从ROM82或者存储部72读出与处理内容对应的程序并在RAM83展开,与展开的程序配合动作,集中控制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B的各模块、供纸装置1A以及卷取装置1C的动作。
通信部71例如具有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络适配器)、MODEM(MOdulator-DEModulator:调制解调器)、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等各种接口。
存储部72例如由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所谓的闪存)、硬盘驱动器构成。存储部72储存有例如控制各模块的动作时参照的一览表。
控制部80经由通信部71在与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WAN(Wide AreaNetwork:广域网)等通信网络连接的外部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之间,进行各种数据的接收和发送。控制部80例如接收从外部装置发送来的由页面描述语言(PDL:PageDescription Language)构成的图像数据(输入图像数据),基于该图像数据在纸张形成图像。另外,控制部80经由通信部71在与供纸装置1A以及卷取装置1C之间,进行各种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图像读取部10具备被称为ADF(Auto Document Feeder:自动输稿器)的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以及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扫描仪)等。
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通过搬运机构搬运载置于原稿托盘的原稿并向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送出。通过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能够连续读取载置于原稿托盘的多张原稿的图像(包括双面)。
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光学扫描从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搬运到接触玻璃上的原稿或者载置于接触玻璃上的原稿,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设备)传感器12a的受光面上成像,读取原稿图像。图像读取部10基于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的读取结果,来生成输入图像数据。在图像处理部30中对该输入图像数据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
操作显示部20例如由带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构成,作为显示部21以及操作部22发挥作用。显示部21根据从控制部80输入的显示控制信号,进行各种操作画面、图像状态显示、各功能动作状况等的显示。操作部22具备数字键、开始键等各种操作键,接受用户的各种输入操作,将操作信号向控制部80输出。
用户操作能够操作显示部20,来进行原稿设定、画质设定、倍率设定、应用设定、输出设定、单面/双面设定以及纸张设定等关于图像形成的设定。
图像处理部30具备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与初始设定或者用户设定对应的数字图像处理的电路等。例如,图像处理部30在控制部80的控制下,基于灰度修正数据(灰度修正表)进行灰度修正。另外,图像处理部30对输入图像数据,实施颜色修正或阴影修正等各种修正处理、压缩处理等。基于实施了这些处理后的图像数据,来控制图像形成部40。
图像形成部40具备基于输入图像数据,来形成由Y成分、M成分、C成分、K成分这各个有色调色剂构成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41、以及中间转印单元42等。
图像形成单元41由Y成分用、M成分用、C成分用、K成分用这4个图像形成单元41Y、41M、41C、41K构成。图像形成单元41Y、41M、41C、41K具有相同构成,所以为了图示以及说明方便,共通的构成要素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区别它们的情况下附图标记添加Y、M、C、或者K来表示。图2中,仅对Y成分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1Y的构成要素标注附图标记,对其他图像形成单元41M、41C、41K的构成要素省略附图标记。
图像形成单元41具备曝光装置411、显影装置412、感光鼓413,带电装置414以及鼓清洁装置415等。
感光鼓413是例如在铝制导电性圆筒体(铝材管)的周面,依次层叠底涂层(UCL:Under Coat Layer)、电荷产生层(CGL:Charge Generation Layer)、电荷输送层(CTL:Charge Transport Layer)的负带电型有机感光体(OPC:Organic Photo-conductor)。
电荷产生层由使电荷产生材料(例如酞菁颜料)分散到树脂粘合剂(例如聚碳酸酯)的有机半导体构成,接受利用曝光装置411的曝光产生一对正电荷和负电荷。电荷输送层由使空穴输送性材料(供电子性含氮化合物)分散到树脂粘合剂(例如聚碳酸酯树脂)的材料构成,将在电荷产生层中产生的正电荷输送到电荷输送层的表面。
带电装置414例如由电晕(scorotron)带电装置、电晕(corotron)带电装置等电晕放电产生器构成。带电装置414通过电晕放电使感光鼓413的表面均匀地带负极性电。
曝光装置411例如由LED打印头构成,所述LED打印头具有多个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排列成直线状的LED阵列、用于驱动各个LED的LPH驱动部(驱动器IC)以及使来自LED阵列的放射光在感光鼓413上成像的透镜阵列等。LED阵列的一个LED与图像的1点对应。通过控制部80控制LPH驱动部,规定的驱动电流流向LED阵列,特定的LED发光。
曝光装置411对感光鼓413照射与各色成分的图像对应的光。通过使在感光鼓413的电荷产生层中产生的正电荷被输送到电荷输送层的表面,感光鼓413的表面电荷(负电荷)被中和。由此,在感光鼓413的表面,通过与周围的电位差形成各色成分的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412收纳各色成分的显影剂(例如由调色剂和磁性载体构成的二组分显影剂),通过使各色成分的调色剂附着在感光鼓413的表面,来使静电潜像可视化,从而形成调色剂像。具体而言,向显影剂载体(显影辊)施加显影偏压,通过感光鼓413与显影剂载体的电位差,显影剂载体上的带电调色剂向感光鼓413的表面的曝光部移动并附着。
鼓清洁装置415具有与感光鼓413的表面滑接的鼓清洁片等,除去一次转印之后残存在感光鼓413的表面的转印残存调色剂。
中间转印单元42具备中间转印带421、一次转印辊422、多个支承辊423、二次转印辊424以及带清洁装置426等。
中间转印带421由环形带构成,环状地架设于多个支承辊423。多个支承辊423中的至少一个由驱动辊构成,其他的由从动辊构成。例如,优选与K成分用的一次转印辊422相比配置于带运行方向下游侧的支承辊423是驱动辊。通过驱动辊旋转,中间转印带421向箭头A方向以恒定速度运行。
一次转印辊422与各色成分的感光鼓413对置地配置于中间转印带421的内周面侧。通过使一次转印辊422隔着中间转印带421与感光鼓413压接,来形成用于将调色剂像从感光鼓413向中间转印带421转印的一次转印辊隙。
二次转印辊424与多个支承辊423中的一个对置地配置于中间转印带421的外周面侧。与中间转印带421对置配置的支承辊423被称为支承辊(back up roller)。通过二次转印辊424隔着中间转印带421与支承辊压接,来形成用于将调色剂像从中间转印带421向纸张转印的二次转印辊隙。
在中间转印带421通过一次转印辊隙时,感光鼓413上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叠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具体而言,通过对一次转印辊422施加一次转印偏压,对中间转印带421的背面侧(与一次转印辊422抵接的侧)赋予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电荷,从而调色剂像被静电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
之后,纸张通过二次转印辊隙时,中间转印带421上的调色剂像被二次转印到纸张。具体而言,通过对二次转印辊424施加二次转印偏压,对纸张的背面侧(与二次转印辊424抵接的侧)赋予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电荷,从而调色剂像被静电转印到纸张。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被朝向定影部60搬运。
带清洁装置426具有与中间转印带421的表面滑动接触的带清洁片等,除去在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421的表面的转印残存调色剂。
此外,在中间转印单元42中,也可以代替二次转印辊424,采用二次转印带呈环状地架设于包括二次转印辊的多个支承辊的构成(所谓的带式二次转印单元)。
定影部60具备:上侧定影部61,其具有配置于纸张的定影面(形成有调色剂像的面)侧的定影面侧部件;下侧定影部62,其具有配置于纸张的背面(定影面的相反面)侧的背面侧支承部件;加热源63,其对定影面侧部件进行加热;压接分离部64,其使背面侧支承部件压接于定影面侧部件;上侧送风部65,其对定影面侧部件送风;下侧送风部66,其对背面侧支承部件送风;以及定影温度检测部67,其检测定影面侧部件的温度(定影温度),等等。
例如,在上侧定影部61是辊加热方式的情况下,定影辊为定影面侧部件,在是带加热方式的情况下,定影带为定影面侧部件。另外,例如,在下侧定影部62是辊加压方式的情况下,加压辊为背面侧支承部件,在是带加压方式的情况下,加压带为背面侧支承部件。定影面侧部件与背面侧支承部件统称为“定影部件”。
上侧定影部61具有用于使定影面侧部件旋转的上侧定影部用驱动部612。通过上侧定影部用驱动部612的动作被控制部80控制,定影面侧部件以规定的速度旋转(运行)。下侧定影部62具有用于使背面侧支承部件旋转的下侧定影部用驱动部622。通过下侧定影部用驱动部622的动作被控制部80控制,背面侧支承部件以规定的速度旋转(运行)。此外,在定影面侧部件从动于背面侧支承部件的旋转的情况下,无需上侧定影部用驱动部612。
加热源63配置于定影面侧部件的内部或者附近。通过加热源63的输出被控制部80控制,定影面侧部件被加热,定影温度被保持在规定温度(例如定影允许温度、定影空转温度)。控制部80基于靠近定影面侧部件配置的定影温度检测部67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加热源63的输出。
另外,通过压接分离部64的动作被控制部80控制,背面侧支承部件被压接于定影面侧部件,从而形成夹持纸张来搬运的定影辊隙。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像被且沿纸张输送路径搬运来的纸张在通过定影辊隙时被加热以及加压。由此,调色剂像在纸张定影。
上侧送风部65具有冷却风扇,例如一系列的图像形成结束后,作为冷却定影面侧部件返回待机状态的定影面侧冷却部发挥作用。
下侧送风部66具有冷却风扇,例如一系列的图像形成结束后,作为冷却背面侧支承部件返回待机状态的背面侧冷却部发挥作用。另外,下侧送风部66也能够用于抑制图像形成时背面侧支承部件的温度上升。
纸张搬运部50具备供纸部51、排纸部52以及纸张输送路径部53等。
在构成供纸部51的3个供纸托盘单元按照预先设定的纸种收纳有基于每平方米克重或尺寸等识别出的单张处理纸(标准纸张、特殊纸张)。
纸张输送路径部53具备包括中间搬运辊部、循环辊部以及对位辊部的多个搬运辊部。纸张输送路径部53将从供纸部51或者供纸装置1A供给的纸张(包括长纸)搬运到图像形成部40(二次转印部)。
从供纸装置1A供给的长纸通过纸张输送路径部53被搬运至图像形成部40。而且,长纸通过二次转印辊隙时,中间转印带421上的调色剂像一并被二次转印到长纸的第1面(定影面),在定影部60中实施了定影处理。形成有图像的长纸通过具备排纸辊等的排纸部52向机外排纸,被卷取装置1C卷取。
图4是表示定影部60中纸张输送路径的一个例子的图。图4示出上侧定影部61由辊加热方式构成,下侧定影部62由辊加压方式构成的情况。即,在图4中,定影辊611是定影面侧部件,加压辊621是背面侧支承部件。
图像形成装置1中,未进行图像形成的非图像形成时停止长纸搬运。此时,若长纸搬运在夹持于定影辊隙的状态下停止,则定影辊611的热直接传递到长纸,所以长纸变色或者变形。因此,图像形成时,定影辊611与加压辊621为压接状态(参照图4A),非图像形成时定影辊611与加压辊621为分离状态。
如图4A、图4B所示,在定影辊隙的纸张搬运方向下游侧配置有限制纸张输送路径的限制辊部68。如图4B所示,在分离状态下,限制辊部68以限制辊部68的辊隙位于通过二次转印辊隙NT的加压辊621的切线L的下方的方式配置。即,图4所示的例中,通过纸张输送路径的形状,长纸被按压到加压辊621。由此,非图像形成时,长纸被按压到加压辊621,所以抑制了来自定影辊611的热传递。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为待机状态(空转状态)的情况下,定影辊611的定影温度保持为长纸不产生变色或变形的程度的温度(以下“空转温度”),图4B所示的状态下,即使长纸的搬运停止,也不会产生变色或变形。
另一方面,开始图像形成的预热时、图像形成结束后的冷却时,定影辊611的定影温度与空转温度相比为高温。因此,即使长纸从定影辊611分离,也可能产生变色或变形。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影部60预热时或者冷却时,利用下侧送风部66的送风冷却加压辊621,通过加压辊621以与长纸接触的状态旋转来冷却长纸。由此,能够在定影部60预热时或者冷却时,防止由于来自定影辊611的热传递到长纸而长纸变色或者变形。
图5是表示预热时以及冷却时的定影部60中的处理(定影部控制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该处理例如通过伴随图像形成装置1的电源被接通,CPU81执行储存于ROM82的规定程序来实现。
作为前提,图像形成装置1为待机状态,图像形成后返回待机状态。
待机状态中,定影辊611和加压辊621为分离状态。另外,下侧送风部66的送风停止,纸张搬运部50的长纸搬运也停止。另外,通过加热源63的开/关被适当控制,从而定影辊611的定影温度被保持在比定影允许温度低的空转温度。定影允许温度以及空转温度基于图像形成所使用的长纸的纸种而预先设定。
如图5所示,在步骤S101中,控制部80判定是否接收到打印任务。若接收到打印任务(步骤S101中“是”),则处理移至步骤S102。
步骤S102中,控制部80开始定影部60的预热。在预热时,持续加热源63的加热,直至定影辊611的定影温度到达定影允许温度为止。
步骤S103中,控制部80开始下侧送风部66的送风,并且控制下侧定影部用驱动部622来使加压辊621旋转。此时,加压辊621的旋转速度也可以设定得比图像形成时的旋转速度慢。由此,能够防止由于加压辊621与长纸滑接而长纸损伤。
在预热时,定影辊611的定影温度上升,传递到长纸的热量增大,但是通过被下侧送风部66冷却的加压辊621以与长纸相接触的状态旋转,长纸被高效地冷却,所以不会产生长纸的变色或变形。
步骤S104中,控制部80判定定影辊611的定影温度是否到达规定温度(定影允许温度)。若定影温度到达定影允许温度(步骤S104中“是”),则处理移至步骤S105。
此外,在定影温度到达定影允许温度后,加热源63的开/关被适当控制,定影温度被保持在定影允许温度。
步骤S105中,控制部80使下侧送风部66的送风停止。此外,也可以在通过下侧送风部66的送风来抑制加压辊621的温度上升的情况下,继续下侧送风部66的送风。该情况下,也可以变更下侧送风部66的风量。
步骤S106中,控制部80控制压接分离部64的动作,使定影辊611和加压辊621为压接状态。
步骤S107中,控制部80使纸张搬运部50的长纸搬运开始。在预热时加压辊621的旋转速度设定得比图像形成时慢的情况下,根据纸张搬运部50的纸张搬运速度来变更旋转速度。基于打印任务所包含的印字信息在长纸形成图像。
步骤S108中,控制部80判定图像的最终位置(形成多个图像的情况下最终图像)是否通过了定影部60,即针对转印到长纸的所有调色剂像的定影处理是否结束。若图像的最终位置通过定影部60(步骤S108中“是”),则处理移至步骤S109。
步骤S109中,控制部80开始冷却定影部60。冷却时,停止加热源63的加热,直至定影辊611的定影温度到达空转温度为止。
步骤S110中,控制部80使下侧送风部66的送风开始。下侧送风部66的送风也可以在后述的步骤S111之后开始,但是通过在图像的最终位置通过定影部60之后开始,能够高效地冷却加压辊621。针对转印到长纸的所有调色剂像的定影处理结束,所以即使加压辊621被冷却,图像也不会劣化。
步骤S111中,控制部80判定图像的最终位置是否到达卷取位置。若图像的最终位置到达卷取位置(步骤S111中“是”),则处理移至步骤S112。
步骤S112中,控制部80使利用纸张搬运部50的长纸搬运停止。但是,继续保持加压辊621的旋转。此时,也可以将加压辊621的旋转速度变更为比图像形成时的旋转速度慢。由此,能够防止由于加压辊621与长纸滑接而长纸损伤。
步骤S113中,控制部80控制压接分离部64的动作,使定影辊611和加压辊621成为分离状态。如果图像的最终位置是通过了定影部60之后,则使定影辊611和加压辊621成为分离状态,这没有问题,但是若在长纸被搬运时成为分离状态则长纸可能会发生蛇行。因此,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优选在长纸搬运停止后成为分离状态。即,通过在图像的最终位置到达卷取位置之后,使定影辊611和加压辊621成为分离状态,能够防止长纸蛇行。
冷却时,虽然定影辊611的定影温度高到长纸可能产生变色或变形的程度,但通过被下侧送风部66冷却的加压辊621以与长纸相接触的状态旋转,长纸被高效地冷却,所以不会产生长纸的变色或变形。
步骤S114中,控制部80判定定影辊611的定影温度是否到达规定温度(空转温度)。若定影温度到达空转温度(步骤S114中“是”),则处理移至步骤S115。
此外,定影温度到达空转温度后,加热源63的开/关被适当控制,定影温度被保持在空转温度。
步骤S115中,控制部80使下侧送风部66的送风停止,并且控制下侧定影部用驱动部622来使加压辊621的旋转停止。空转温度设定为长纸不产生变色或变形的程度,所以即使不通过下侧送风部66以及加压辊621冷却长纸,也不会产生变色或变形。因此,通过适当地停止下侧送风部66以及加压辊621的动作,能够实现节能。
这样,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搬运长纸的纸张搬运部50、将调色剂像转印到长纸的图像形成部40、以及通过在定影辊隙对沿纸张输送路径输送的长纸进行加热以及加压来定影调色剂像的定影部60。定影部60具有与长纸的定影面相接触的定影辊611(定影面侧部件)、对定影辊611压接来形成定影辊隙的加压辊621(背面侧支承部件)、以及对定影辊611进行加热的加热源63(加热部)。
另外,纸张输送路径构成为,在定影辊611和加压辊621相分离的状态下,长纸与加压辊621相接触。
而且,在定影部60冷却时或者预热时,压接分离部64使定影辊611和加压辊621分离,下侧送风部66(冷却部)冷却加压辊621,下侧定影部用驱动部622(驱动部)使加压辊621旋转。
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在冷却时或者预热时,长纸通过加压辊621的旋转被冷却,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长纸由于来自定影辊611的热传递而变色或者变形。因为无需增大定影辊611和加压辊621的分离距离,也无需设置隔热机构,所以不会产生装置大型化、装置成本增大等课题。另外,因为非图像形成时迅速停止长纸搬运,所以能够最小限地抑制废纸的产生。并且,即使耐热温度低的长纸,也能够不用注意由于热量引起的变色或者变形地进行预热或者冷却。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作为产品是实用的。
此外,定影部60的冷却也包括假定继续执行新的打印任务而不使定影温度降低到空转温度的情况(保持在定影允许温度附近的情况)。该情况下,因为优选既然未在长纸形成图像就停止长纸搬运,所以也进行下侧送风部66以及加压辊621的长纸的冷却。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由本发明者完成的发明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变更。
例如,也可以具备按压部件,该按压部件在定影辊611(定影面侧部件)和加压辊621(背面侧支承部件)相分离的状态下,将长纸按压到加压辊621。
图6中,作为按压部件,辊部件69A、69B分别配置于定影部60的纸张搬运上游侧和下游侧。在图6A所示的压接状态下,辊部件69A、69B以与长纸滑接的方式配置。图6B所示的分离状态下,辊部件69A、69B向下方移动,将长纸按压到加压辊621。
按压部件在长纸未被搬运时,将长纸按压到加压辊621,所以也可以是板状部件。该情况下,在图6A所示的压接状态下,按压部件不与长纸相接触。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中,优选长纸针对加压辊621的卷绕量(长纸与加压辊621接触的长度)能够变更。例如,通过调整分离状态下的加压辊621的位置,能够变更长纸的卷绕量。通过按压部件(辊部件69A、69B)将长纸按压到加压辊621的情况(参照图6)下,通过调整按压部件的位置,也能够变更长纸针对加压辊621的卷绕量。
长纸的卷绕量越大,与加压辊621的接触面积越增大,所以冷却效率变高,能够有效抑制由于热量引起的变色或者变形。另一方面,长纸与加压辊621之间的摩擦力变大,所以由于加压辊621摩擦而长纸损伤的可能性变高。由于能够变更长纸的卷绕量,从而能够在不给于长纸造成损伤的范围内设定能够高效地冷却的卷绕量,所以能够与各种纸种对应。
并且,优选具备搬运防止部,该搬运防止部防止在长纸未被搬运的状态下由于使加压辊621旋转而长纸被搬运。由此,能够防止长纸产生额外的松弛。
例如,能够将配置于定影部60的纸张搬运方向上游侧的搬运辊部(例如对位辊部)作为搬运防止部发挥作用。该情况下,使搬运辊部中的辊隙压比通常纸张搬运时增大即可。另外,也可以将辊隙压比现有的搬运辊部大的搬运辊部新设置在定影部60的纸张搬运方向上游侧。
另外,优选具备遮风部(例如遮风板),该遮风部防止定影辊611被下侧送风部66的送风冷却。在预热时使定影温度上升的情况、假定新的打印任务连续执行从而在冷却时不使定影温度降低到空转温度而保持的情况下,若下侧送风部66的送风通风至定影辊611,则定影辊611被冷却,导致意外的温度降低。其结果,用于加热定影辊611的耗电量增大。通过设置遮风部,能够防止伴随定影辊611的意料之外的温度降低而增大耗电量的情况。
相反,将定影温度降低到空转温度的通常冷却中,通过使下侧送风部66的送风到达定影辊611,能够高效地冷却定影辊611。因此,在设置遮风部的情况下,优选为能够切换通风状态和非通风状态的构成。
并且,实施方式中,作为冷却加压辊621的冷却部,应用具有冷却风扇的下侧送风部66,但是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例如水冷式、Peltier(帕尔贴)方式)冷却加压辊621。
应该理解,这次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有点均是例示并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不是上述说明而由权利要求书表示,包含有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Claims (12)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纸张搬运部,其搬运长纸;
图像形成部,其将调色剂像转印到长纸;以及
定影部,其具有与长纸的定影面接触的定影面侧部件、压接于所述定影面侧部件来形成定影辊隙的背面侧支承部件、以及对所述定影面侧部件进行加热的加热部,通过在所述定影辊隙对沿纸张输送路径输送的长纸进行加热以及加压,来定影所述调色剂像,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驱动部,其使所述背面侧支承部件旋转;
压接分离部,其使所述定影面侧部件和所述背面侧支承部件压接或者分离;以及
冷却部,其冷却所述背面侧支承部件,
所述纸张输送路径构成为:在所述定影面侧部件和所述背面侧支承部件相分离的状态下,长纸与所述背面侧支承部件接触,
在所述定影部冷却时或者预热时,
所述压接分离部使所述定影面侧部件和所述背面侧支承部件分离,
所述冷却部冷却所述背面侧支承部件,
所述驱动部使所述背面侧支承部件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影面侧部件和所述背面侧支承部件相分离的状态下,
所述纸张输送路径具有使长纸与所述背面侧支承部件相接触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按压部件,
在所述定影面侧部件和所述背面侧支承部件相分离的状态下,所述按压部件将长纸按压到所述背面侧支承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影部冷却时,图像的最终位置到达卷取位置后,
所述压接分离部使所述定影面侧部件和所述背面侧支承部件相分离,
所述纸张搬运部对长纸停止搬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面侧部件的定影温度到达规定的空转温度后,所述冷却部停止冷却所述背面侧支承部件,所述驱动部停止旋转所述背面侧支承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空转温度根据纸种而设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影部预热时,所述定影面侧部件的定影温度到达规定的定影允许温度后,
所述压接分离部使所述定影面侧部件和所述背面侧支承部件压接,
所述纸张搬运部开始搬运长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定影允许温度根据纸种而设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能够变更长纸相对于背面侧支承部件的卷绕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搬运防止部,所述搬运防止部防止长纸由于所述背面侧支承部件的旋转而被搬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部是通过送风来冷却所述背面侧支承部件的冷却风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遮风部,所述遮风部防止所述定影面侧部件由于所述冷却部的送风而被冷却。
CN201510086772.6A 2014-02-24 2015-02-17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48658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33026A JP6003921B2 (ja) 2014-02-24 2014-02-24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33026 2014-0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65808A CN104865808A (zh) 2015-08-26
CN104865808B true CN104865808B (zh) 2017-06-23

Family

ID=53882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86772.6A Active CN104865808B (zh) 2014-02-24 2015-02-17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16967B2 (zh)
JP (1) JP6003921B2 (zh)
CN (1) CN1048658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99881B2 (ja) * 2014-09-30 2018-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6164246B2 (ja) * 2015-04-27 2017-07-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45233B2 (ja) * 2015-08-05 2017-12-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48994B2 (ja) * 2015-08-05 2017-12-2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06460B2 (ja) * 2015-09-25 2017-10-0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7198936A (ja) * 2016-04-28 2017-11-0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冷却制御方法
JP6103116B1 (ja) * 2016-07-08 2017-03-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定着装置
US10175647B2 (en) 2016-11-07 2019-01-0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a control unit that controls a fan and a guide
JP6648678B2 (ja) * 2016-12-14 2020-02-1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08217A (ja) * 2017-06-27 2019-01-1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グラム
IT201900002505A1 (it) * 2019-02-21 2020-08-21 G M C Di G Maccaferri E Claudio Snc Apparato e metodo di fissaggio e finitura mediante rullo caldo per ventilazione forzata di aria calda confinata di immagini digitali a toner su materiali autoadesivi in bobina
JP7326821B2 (ja) * 2019-04-03 2023-08-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415569B2 (ja) * 2020-01-08 2024-01-1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40590B2 (ja) * 1992-12-29 2001-03-05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連続紙用電子写真方法および連続紙用電子写真装置
US5436430A (en) * 1993-12-06 1995-07-25 Eastman Kodak Company Roller fuser having a temperature control
JPH08262898A (ja) * 1995-03-25 1996-10-11 Asahi Optical Co Ltd 記録紙乾燥防止機構
JP2000098795A (ja) * 1998-09-21 2000-04-07 Ricoh Co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4048694B2 (ja) * 2000-05-31 2008-02-2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2004205879A (ja) * 2002-12-26 2004-07-22 Hitachi Printing Solutions Ltd 連続紙印刷装置の定着装置
JP4845367B2 (ja) * 2004-10-22 2011-1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96528B2 (ja) * 2007-03-23 2011-10-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搬送制御方法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9058667A (ja) * 2007-08-30 2009-03-19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335545B2 (ja) * 2009-05-11 2013-1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03921B2 (ja) 2016-10-05
US9316967B2 (en) 2016-04-19
JP2015158583A (ja) 2015-09-03
CN104865808A (zh) 2015-08-26
US20150241823A1 (en) 2015-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6580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486580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7483664B2 (en) Fusing apparatus having a segmented external heater
US9856101B2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74680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for forming a transparent toner image and a color image
CN10491469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611483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938315A (zh) 转印部污染预防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7018265A (zh)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0479347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646475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7009758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6483803B (zh) 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转印条件改变方法
JP607067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濃度補正方法
JP201606599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30886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91590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45517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34257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88665A (ja) 加熱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後処理装置
JP2018159765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23008057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加熱制御方法
JP2013041149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2955390A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和颜色错位调整方法
JP2012226126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表面処理装置、印刷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