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7051B - 车辆的后部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后部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67051B
CN106167051B CN201610342230.5A CN201610342230A CN106167051B CN 106167051 B CN106167051 B CN 106167051B CN 201610342230 A CN201610342230 A CN 201610342230A CN 106167051 B CN106167051 B CN 1061670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vehicle
closed section
construction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4223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67051A (zh
Inventor
平田拓也
堀山和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167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70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670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70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后部构造。该车辆的后部构造做成这样的构造:在车身后部具备背门开口(2)且背门开口(2)的侧边缘(2a)和下边缘(2b)均由闭合截面构造形成,其中,将背门开口(2)的侧边缘(2a)的闭合截面构造连结于该下边缘(2b)的闭合截面构造,并且将背板开口(2)的下边缘(2b)的闭合截面构造延伸设置到比该侧边缘的闭合截面构造与该下边缘的闭合截面构造之间的连结部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车辆的后部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后部构造,详细地讲是涉及一种在车身后部具备背门开口、且背门开口的侧边缘和下边缘均由闭合截面构造形成的车辆的后部构造。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在向车身后部的行李厢内放入行李或者从行李厢取出行李时,背门开口较宽的结构更称手。因此,为了尽量扩宽背门开口,需要将该背门开口配置在更靠车身后方侧,并且尽量增大该背门开口的角部的曲率。
但是,若扩宽背门开口,则划分出该背门开口的框架的截面变小,难以确保足够大小的截面。即,若划分出背门开口的框架的截面变小,则存在该框架的刚性也降低的缺点。特别是,背门开口的角部是易于因对车身施加扭转力而产生应力集中的部位,因此,有可能导致在该角部附近的点焊部位等处产生龟裂。
因此,为了加强背门开口的角部,考虑在划分出该角部的框架的截面内或者截面的外侧追加加强构件。但是,若追加加强构件,则存在引起导致车辆的制造成本、车身的重量增加这样的问题的缺点。此外,为了在该框架内强化构件之间的结合,也考虑进一步进行点焊,但由于划分出背门开口的角部的框架的焊接部位通常成为袋形状,因此,存在无法使焊枪接近该焊接部位、结果无法进行焊接这样的问题。作为焊枪的替代品,还考虑利用螺栓进行的固定、电弧焊、单面焊接等在生产方面进行应对的方案,但存在反而会导致车辆的制造成本和车身的重量增加的不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622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发明中提出了一种对划分出背门开口的角部的框架进行加强的方法,但由于该方法是利用加强构件的方法,因此,无法解决上述那样的车辆的制造成本和车身的重量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即是鉴于这样的实际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车辆的后部构造:不会导致车辆的制造成本和车身的重量增加,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增大背门开口的角部的强度。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的车辆的后部构造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做成这样的构造:在车身后部具备背门开口,且上述背门开口的侧边缘和下边缘均形成为闭合截面构造,其中,上述侧边缘的闭合截面构造由后支柱外板和后支柱内板构成,上述下边缘的闭合截面构造由背板和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尾梁构成,上述侧边缘的闭合截面构造连结于上述下边缘的闭合截面构造,并且上述下边缘的闭合截面构造设置成延伸到与该连结部相比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
此外,在本发明的车辆的后部构造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做成这样的构造:将上述后支柱内板接合于上述尾梁的前壁,在上述背板的、上述后支柱内板和上述尾梁之间的接合部后方的部位形成有通风用孔。
在本发明的车辆的后部构造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做成这样的构造:上述尾梁由配设在车身中央的中心梁和配设在该中心梁的左右端的左右的端梁构成,上述左右的端梁的车宽方向内侧端形成弯曲部,上述背门开口的角部附近的上述中心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与上述左右的端梁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重叠并接合在一起。
在本发明的车辆的后部构造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在上述中心梁和上述左右的端梁之间的接合部还接合有上述后支柱内板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上述后支柱内板、上述中心梁以及上述左右的端梁构成三层接合构造。
发明的效果
像上述那样,在本发明的车辆的后部构造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做成这样的构造:在车身后部具备背门开口,且背门开口的侧边缘和下边缘均由闭合截面构造形成,其中,将上述背门开口的侧边缘的闭合截面构造连结于该下边缘的闭合截面构造,并且将上述背板开口的下边缘的闭合截面构造延伸设置到比该侧边缘的闭合截面构造与该下边缘的闭合截面构造之间的连结部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将向构成上述背门开口的侧边缘的闭合截面构造输入的载荷经由上述背门开口的侧边缘的闭合截面构造分散到车身下部,由此,能够加强背门开口的角部的强度。
此外,在本发明的车辆的后部构造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做成这样的构造:由后支柱外板和后支柱内板构成上述背门开口的侧边缘的闭合截面构造,由背板和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尾梁构成上述背门开口的下边缘的闭合截面构造,将上述后支柱内板接合于上述尾梁的前壁,在上述背板的、上述后支柱内板和上述尾梁之间的接合部后方的部位形成有通风用孔,因此,能够将上述背板开口的下边缘的闭合截面构造延伸设置到比上述后支柱内板和上述尾梁之间的接合部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并且能够将上述通风用孔作为焊枪用的服务孔(日文:サービスホール)来利用,该焊枪用于将上述尾梁、上述后支柱外板以及上述后支柱内板之间接合起来。
并且,在本发明的车辆的后部构造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做成这样的构造:由配设在车身中央的中心梁和配设在该中心梁的左右端的左右的端梁构成上述尾梁,在上述左右的端梁的车宽方向内侧端形成弯曲部,在上述背门开口的角部附近将上述中心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重叠地接合于上述左右的端梁车宽方向内侧端部,从而能够在不追加加强构件的前提下,提升背门开口的角部的刚性。
并且,在本发明的车辆的后部构造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在上述中心梁和上述左右的端梁之间的接合部还接合上述后支柱内板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构成为上述后支柱内板、上述中心梁以及上述左右的端梁的三层接合构造,因此,能够在不追加加强构件的前提下,谋求提升背门开口的角部的刚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应用本发明的车辆的后部构造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身后部,特别是表示省略背门时从车辆后方观察背门开口所看到的情形的主视图。
图2表示应用本发明的车辆的后部构造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身后部,是表示从车辆斜后方观察到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3表示应用本发明的车辆的后部构造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身后部,是表示从车身内侧观察背门开口的角部所看到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4放大地表示应用本发明的车辆的后部构造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身后部的主要部分,是表示从车辆后方观察到的情形的主视图。
图5是沿图4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6表示从车身内侧观察应用本发明的车辆的后部构造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身后部的主要部分所看到的情形,特别是表示透过尾梁的中心梁观察到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7是沿图6中的B-B线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从车身内侧观察应用本发明的车辆的后部构造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身后部的主要部分所看到的情形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2、背门开口;2a、侧边缘;2b、下边缘;2c、角部;3、后支柱外板(灯罩外板);4、后支柱内板(灯罩内板);4a、车宽方向内侧端部;5、背板;6、尾梁;6a、前壁;7、中心梁;7a、车宽方向外侧端部;8、端梁;8a、车宽方向内侧端部;8b、弯曲部;9、接合部;10、通风用孔;11、焊接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车辆的后部构造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图3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的后部构造的一个实施方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说明车辆的右侧部分的构造,但车辆为左右对称,关于左侧部分引用右侧部分的说明,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在车身后部具备利用背门(省略图示)开闭的背门开口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尽量扩宽背门开口2,尽量增大该背门开口的侧边缘2a和下边缘2b汇合的角部2c的曲率,使背门开口2的侧边缘2a和下边缘2b均由闭合截面构造形成。
在此,背门开口2的侧边缘2a的闭合截面构造由后支柱外板(或者也称作灯罩外板。以下称作后支柱外板。)3和后支柱内板(或者也称作灯罩内板。以下称作后支柱内板。)4形成。此外,背门开口2的下边缘2b的闭合截面构造由配设在背门的外侧的背板5和沿车宽方向延伸且配设在背门的车厢侧的尾梁6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配设在车身中央的中心梁7和配设在该中心梁的左右端的左右的端梁8、8构成尾梁6。在左右的端梁8、8的车宽方向内侧端8a、8a的顶端部形成有弯曲部8b、8b(参照图6和图7)。尾梁6通过在由背门开口2的侧边缘2a和下边缘2b形成的角部2c附近利用焊接等将中心梁7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7a重叠地接合于该端梁8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8a而成。
在由该端梁8和中心梁7之间的接合部9的上表面及其车厢侧部分构成的尾梁6的前壁6a上利用未图示的螺栓或者焊接接合有后支柱内板4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4a(参照图3和图6),由此,将背门开口2的侧边缘2a的闭合截面构造连结于该下边缘2b的闭合截面构造,并且将背门开口2的下边缘2b的闭合截面构造延伸设置到比该侧边缘2a的闭合截面构造与该下边缘2b的闭合截面构造之间的连结部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
此外,将后支柱内板4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4a接合于尾梁6的前壁6a,做成后支柱内板4、中心梁7以及端梁8的三层接合构造。而且,在背板5上的、该后支柱内板4和尾梁6之间的接合部9后方的部位形成有通风用孔10。另外,背门开口2的侧边缘2a的闭合截面构造和该下边缘2b的闭合截面构造之间的连结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与后支柱内板4和尾梁6之间的接合部9相同的部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做成将背门开口2的侧边缘2a的闭合截面构造连结于该背门开口2的下边缘2b的闭合截面构造,并且将背门开口2的下边缘2b的闭合截面构造延伸设置到比该侧边缘2a的闭合截面构造与该下边缘2b的闭合截面构造之间的连结部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的构造,因此,能够使向构成背门开口2的侧边缘2a的闭合截面构造输入的载荷经由背门开口2的侧边缘2a的闭合截面构造分散到车身下部,由此,能够加强背门开口2的角部2c的强度。图4所示的箭头C、D表示向构成背门开口2的侧边缘2a的闭合截面构造输入的载荷的传递方向。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做成在背板5的、后支柱内板4和尾梁6之间的接合部9的后方的部位形成有通风用孔10的构造,因此,能够将该通风用孔作为焊枪11用的服务孔来利用(图5参照),该焊枪11用于将尾梁6、后支柱外板3以及后支柱内板4之间接合起来。由此,能够在不采用使用螺栓等的固定方法的前提下,容易地实现上述的尾梁6、后支柱外板3以及后支柱内板4的三层接合构造。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做成在尾梁6的左右的端梁8、8的车宽方向内侧端形成弯曲部8b、8b,在背门开口2的角部2c附近将中心梁7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7a重叠地接合于左右的端梁8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8a、8a而成的构造,从而能够在不追加加强构件的前提下,提升背门开口2的角部2c的刚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做成在中心梁7和左右的端梁8、8之间的接合部9、9上还接合后支柱内板4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4a,从而设有后支柱内板4、中心梁7以及左右的端梁8、8的三层接合部的结构,因此,能够在不追加加强构件的前提下,谋求提升背门开口2的角部2c的刚性。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已述的实施方式,能够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

Claims (3)

1.一种车辆的后部构造,其在车身后部具备背门开口,且上述背门开口的侧边缘和下边缘均形成为闭合截面构造,该车辆的后部构造的特征在于,
上述侧边缘的闭合截面构造由后支柱外板和后支柱内板构成,上述下边缘的闭合截面构造由背板和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尾梁构成,
上述侧边缘的闭合截面构造连结于上述下边缘的闭合截面构造,并且上述下边缘的闭合截面构造设置成延伸到与该侧边缘的闭合截面构造与该下边缘的闭合截面构造之间的连结部相比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
上述尾梁由配设在车身中央的中心梁和配设在该中心梁的左右端的左右的端梁构成,
上述左右的端梁的车宽方向内侧端形成弯曲部,上述背门开口的角部附近的上述中心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与上述左右的端梁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重叠并接合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后支柱内板接合于上述尾梁的前壁,在上述背板的、上述后支柱内板和上述尾梁之间的接合部后方的部位形成有通风用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中心梁和上述左右的端梁之间的接合部还接合有上述后支柱内板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上述后支柱内板、上述中心梁以及上述左右的端梁构成三层接合构造。
CN201610342230.5A 2015-05-21 2016-05-20 车辆的后部构造 Active CN1061670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03578 2015-05-21
JP2015103578A JP6485743B2 (ja) 2015-05-21 2015-05-21 車両の後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7051A CN106167051A (zh) 2016-11-30
CN106167051B true CN106167051B (zh) 2019-08-20

Family

ID=57231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42230.5A Active CN106167051B (zh) 2015-05-21 2016-05-20 车辆的后部构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485743B2 (zh)
CN (1) CN106167051B (zh)
DE (1) DE102016108210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06019B2 (ja) * 2019-07-01 2021-07-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59576A (ja) * 1984-06-05 1985-12-21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JP2000103363A (ja) * 1998-09-30 2000-04-11 Suzuki Motor Corp 車体の接続構造
CN101386309A (zh) * 2007-09-13 2009-03-1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身后部结构
CN202657115U (zh) * 2011-05-18 2013-01-09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后背门开口的加强结构
CN103180198A (zh) * 2010-11-29 2013-06-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构造
JP2014031099A (ja) * 2012-08-03 2014-02-20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後部構造
CN103717482A (zh) * 2011-08-02 2014-04-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体后部构造
WO2015056572A1 (ja) * 2013-10-18 2015-04-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08871U (zh) * 1987-01-07 1988-07-13
JP5906735B2 (ja) 2011-12-28 2016-04-20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の構造
JP5941151B2 (ja) 2012-08-31 2016-06-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JP6152657B2 (ja) 2013-02-22 2017-06-28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JP6028675B2 (ja) 2013-05-15 2016-11-16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59576A (ja) * 1984-06-05 1985-12-21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JP2000103363A (ja) * 1998-09-30 2000-04-11 Suzuki Motor Corp 車体の接続構造
CN101386309A (zh) * 2007-09-13 2009-03-1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身后部结构
CN103180198A (zh) * 2010-11-29 2013-06-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构造
CN202657115U (zh) * 2011-05-18 2013-01-09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后背门开口的加强结构
CN103717482A (zh) * 2011-08-02 2014-04-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体后部构造
JP2014031099A (ja) * 2012-08-03 2014-02-20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後部構造
WO2015056572A1 (ja) * 2013-10-18 2015-04-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6108210B4 (de) 2021-09-16
CN106167051A (zh) 2016-11-30
DE102016108210A1 (de) 2016-11-24
JP6485743B2 (ja) 2019-03-20
JP2016215859A (ja) 2016-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03142B2 (ja)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US9266570B2 (en) Upper-body frame for vehicle
JP6594701B2 (ja) 車体後部の補強構造
TWI276563B (en) Rear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JP2018203230A5 (zh)
JP4612014B2 (ja) 車体フロア構造
JP2015229369A (ja) 車両側部構造
JP2017171102A (ja) 車体前部の構造
JP2009067231A (ja) 車両の車体後部構造
CN110065537A (zh) 车身的上部构造
CN106167051B (zh) 车辆的后部构造
CN107303920A (zh) 车身前部构造
JP2008279889A (ja) 車体側部構造
JP2006088924A (ja) 車体構造
JP2009067230A (ja) 車両の車体後部構造
JP2008037123A (ja) 車体の上部構造
JP6674656B2 (ja) キャブ構造
JP5472647B2 (ja) バックドア開口の補強構造
JP2010247610A (ja) 車体後部構造
JP2009067228A (ja) 車両の車体後部構造
DE102014210840A1 (de) Hecksäulenstruktur
CN105392691B (zh) 车身和用于制造车身的方法
JP2014097748A (ja) 車両のルーフ構造
CN207631343U (zh) 一种车身后部骨架加强结构
JP2014159194A (ja) ルーフサイドレール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